保险资金有效管理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加大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我国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加精细化,原有的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与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相适应,阻碍了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资金的管理与控制,限制了医改相关工作推进的步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险资金有效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保险资金有效管理论文 篇1: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国家干预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们在老年的时候老有所依的重要途径,是维持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从电力企业的现实情况出发,指出现今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 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干预收入分配问题和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养老保险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养老保险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劳动者在岗位上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财富,所以理应在老年的时候享受相应的养老金。在我国现今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实行几十年,电力企业作为国有控股企业,既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也不同于民营企业,在养老保险工作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找出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大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1 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1 养老保险管理落后 我国电力企业很多还没有建立养老保险资金专项管理制度,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不健全,有的企业未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办公室来管理养老保险资金,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专人负责,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使得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系统,甚至有出现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用于风险投资等违法现象,这可能会造成电力企业内部秩序的不稳定。由于养老保险关系到职工退休后的待遇,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导致离休职工的不满甚至突发性事件,同时影响在职职工参保的安全感和积极性。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导致企业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不利,个人养老保险金透明度不高,管理系统的漏洞导致有领导暗中克扣员工养老保险、中饱私囊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国家社保工作制度的有效实施。

1.2 职工参保积极性不高 电力企业中很多领导和职工对养老保险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参保的意识淡薄。由于在电力企业属于企业性质,养老保险和其他险种一样实行社会统筹,都是由企业和个人、国家三者共同承担,在工资收入并不很高的情况下,职工潜意识中不愿意拿出一部分钱为了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进行投资,更多的是注重当下,甚至有职工和企业达成协议将养老保险企业应支付的部分作为补助直接发放到工资里。再者,同样作为社会保险的险种,员工更多认为养老保险的用处还不及医疗保险,因为医疗保险是直接就可以受益的,而养老保险却要等到几十年退休后才能受益。另外,电力企业经历了由行业统筹转变为地方、社会统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工缴费多了,待遇却下降了,另一方面由于现今养老金双轨制的特点,电力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通常只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在工作时期需要缴纳部分保险金,退休后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相比较而言机关、事业单位则不需要缴费,但在养老资金待遇上却远远高于企业职工,并且这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这样的差距使得电力企业职工会有不公平的心理,这些思想观念导致养老保险工作管理难度增大。

1.3 养老金待遇不能得到保障 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是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随着物价的上涨,在职职工工资随之上涨,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数额却一旦确定就很难更改,就导致了离退休人员的待遇相对降低了,生活无法得到保障。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的界定,我国企业养老保险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于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是迫不得已的,带有强制性和义务性,而个人缴纳保险也是能少则少的思想,导致大多数电力企业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实施情况很悲观。因此,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否维持可持续筹集,职工退休时保险金能否及时足额发放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我国养老金数目持续多年缩水、入不敷出,而我国退休职工的人数却在不断上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这种缴纳保险金的人数减少而需要养老的人增多之间的尖锐矛盾,会导致养老保险财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大。近年来电力企业有违规退休的现象,即企业为减少工资支出、安置工资低的新职工,强迫未到退休年龄的老职工提前退休,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养老金的缴费,另一方面增加了提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支出,就使得养老金基金总数更加减少。这些情况给我国养老保险机制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2 完善电力企业养老保险的对策

2.1 加强养老保险的管理 建立养老保险资金专项管理制度和资金监督机制,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由于养老保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因此要求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要将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大思想教育和宣传力度,调动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养老保险中来。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养老保险工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遇到问题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为职工争取正当的利益。

2.2 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电力企业要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统一退休职工的补贴标准,与国家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建立科学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即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以及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而有所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可以制定一年或几年为一个调整周期,提高离休人员的待遇,稳定离休人员的队伍,减轻企业的负担,加速企业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2.3 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成功的经验,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国家养老保险财政负担之间的矛盾,也是企业职工养老金能够足额发放的有效保障。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企中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履行了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义务之后,专门为本企业职工建立附加保险,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鼓励个人建立养老保险储蓄账户,形成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这样可缩小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间的待遇差别。

当下企业给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普遍不够高,因此必须提高企业的思想观念。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可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使员工受益,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可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可根据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多少来确定补充养老保险数额的多少,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防止补充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和监管部门,使资金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也使员工安心工作。或者可以委托第三方的机构进行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一方面省去人力投资,另一方面也避免企业内部人员挪用资金的风险。

3 结束语

养老保险是企业职工老有所依的重要保障,是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改变现今电力企业内部养老保险的现状,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给职工创造利益的同时,使电力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冰.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2]李福生.对电力企业社保工作优质服务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2(12).

[3]刘云芳.试述电力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8).

[4]吴晶.浅谈电力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问题分析[J].经济视野,2012(12).

[5]魏薇.论企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分析和完善[J].现代商业,2011(15).

作者:王利京

保险资金有效管理论文 篇2:

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

【摘 要】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加大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我国政府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加精细化,原有的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无法与我国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相适应,阻碍了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资金的管理与控制,限制了医改相关工作推进的步伐。为了弥补医疗保险资金管理上的不足,需要对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收支形式的会计核算工作,创立与时俱进的内容丰富的财务管理新格局,打造医疗保险基金队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核算精细化。本文从我国现存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体制出发,分析管理上的问题与不足,本着完善管理的重点与实质,提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新思路,满足业务新发展诉求。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现行会计核算基础所存在的问题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是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利益而筹集设立的专项资金,单位和个人需要向医疗保险相关部门缴纳一定的资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通过对基金的征收、支出、投资、管控等一系列行为实施系统性的运作,达成医疗保险基金的设立初衷。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隶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范畴,在管理制度与方法上与社会保险基金几近相同,早在1999年,我国就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2003年又对该制度予以补充,制度中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内容,对基金的筹资及运作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提出将基金进行专项管理,确立了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记账方法,收付实现制与借贷记账法,在当时的情况下,通过对资金的实收、实付的核算,很好的满足了对基金管理的各项要求。然而医疗保险事业发展至今,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规模,无法满足现有的管理需要,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收付实现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难度,产生管理瓶颈。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是以实际收到和支付作为记录依据,对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可以如实记录。医保基金成立的在最初几年,防范虚假收支的作用和效果明显。发展至今,对医保基金的管理由最初的收支管理发展到投资运营等众多方面,决策者需要更详细的会计数据,但收付实现制制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代收、代付等财务信息记录的不够全面,不能准确反映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段的会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另设辅助账目来特殊记录与说明,引发了后续工作任务量大和复杂性,此种情况造成医疗保险基金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后续的各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进而束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波及医疗保险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制约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整体发展。

2.随着医疗保险的规模化发展,我国医疗保险纳入的体系逐步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的管理范围与领域也不断拓宽,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各个相关单位、个人的经济往来也日渐频繁,种种客观条件的发展与变化给医疗保险基金的现有会计核算体制带来冲击。现有的会计核算体制对现金流量可以准确记录,但对当期损益的表现力差。医疗保险部门对费用结算以预付、后付等方式,对费用的实时管理缺乏,导致资金收支的核算分析工作时效性差,财务工作透明度展现能力弱,极易产生信息导向偏差和延误,增大了对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风险性,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机构的激励与考评等工作也无法顺利有效的开展。此外,随着财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进程加快、办公电子信息化、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传统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与现行的应用软件不能相适应,对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产生影响。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缓解采用单一的收付实现制的矛盾

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加强管理,在政策上放行,对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对医疗保险的工作范围与工作质量有了更深的筹划。此种客观形势下,各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各级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的管理,医院的工作质量影响的是人民的身体健康,医疗保险资金又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做好医疗保险资金管理工作意义非凡,要求在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上要求更透明,资源配置更合理。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上,引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机制可以很好的除去现存的收付实现制引发的弊端,权责发生制很好的弥补了现有医疗保险体系的不足,让医保管理制度的约束力更好的得到有效执行,让我国政府对医疗保险相关的宏观调控更具有指导意义,也能够对以此为参考的预算管理更有科学性。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更好的对收益与支出进行了归属与配比,对收入和费用何时确认问题给予解决,对现金支付与经济活动的分离活动给予记录。对数额较大的医疗保险支付中的预收预支工作的归属期给予准确的权责划分,实施权责发生制对于参保部门的保费缴纳工作可以更好的记录,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效果展现更明显,对于收付实现制不能展现的归属期的权力和责任给予更好的补充,在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和防范上,更具效力,更有利的推动了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同时,医疗保险的网络化普及可以打破医疗保险的地域限制,解决参保人员流动频繁而引发的报销及使用不便的问题。我国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医疗保险基金在会计核算上在实施权责发生制时可以与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并行,在账务处理过程中,针对不同内容的核算运用不同的核算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及分配直接影响的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对基金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参保个人的切身利益。我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域分部广、企业、城镇、农村、个人等参保人员多样化、加上人口老龄化等现象加剧,都给实际的医保保险工作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总之,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是关系人民健康的重要事项,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能力完善整个医疗体系队伍,直接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谐医务工作。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

权责发生制在反应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应有其自身的弊端,在利润表中很好的财务数据,在资产负债表上可能体现不充分,所以现金流量表给予了前两者以很好的补充,使得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更完善。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会计核算方式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做好会计制度的调整,完善医疗保险相关制度的建设,需要医疗保险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要加强对医疗基金核算系统的研发工作,需要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相关财务知识内容的更新工作。在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既懂软件核算又懂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各级部门要注重培养该类型人才,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要及时学习关于权责发生制下的账务处理工作,设置会计科目,要充分理解财务报表等相关信息载体的逻辑关系与实际意义,政府、医院、企业、个人多方努力,共同配合,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共同组成了我国的五大社会保障险种,医疗保险基金的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某种情况下甚至具有强制性,对该基金的安全管理关系公民的个人利益,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矛盾给予缓解。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要与时俱进,更新管理观念,完善管理方式和方法,管理部门要本着为民为公的思想,加强自身内部管理,健全对资金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对实时制度予以监督,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在内部控制上加强预算、决算、审计等职能,让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充分发挥。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功在当代,立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S],1999.

[2] 徐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J].会计文苑,2011.

[3]韩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

作者:江龙民

保险资金有效管理论文 篇3:

化险为“饴”

金融市场千变万化,有效管理好投资风险并取得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投资的目标所在,解决投资风险和保值增值之间问题的核心手段就是资产配置。

作为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30亿元,是国内首批保险资产专业管理机构,其业务涵盖固定收益类投资、权益类投资、项目投资及国际业务,受托管理的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2010年7月,由澳中同学联谊会(ACAA)发起举办的“2010年澳中杰出校友奖”在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馆颁发,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FO,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王一佳女士凭着在金融领域的长期工作经历和表现,荣获2010年“澳中年度金融业杰出校友奖”。在此背景下,《首席财务官》对王一佳女士进行了专访,以探寻领先的金融资产管理之道。

风险与收益均衡

在保险业的资产管理中,投资风险与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最受关注的。作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旗下的主要盈利单位,2004年至2009年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超过17.06亿元,投资收益率连续六年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和市场基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连续六年超过110%。

投资风险是为获得不确定的预期效益而承担的风险。在王一佳看来,投资风险和资产保值增值之间是一对矛盾,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风险与收益具有对称性。但不同地区的选择、不同类型资产的选择、比重的差异都会影响最终的投资风险、投资绩效以及资产能否保值增值。“金融市场千变万化,有效管理好投资风险并取得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投资的目标所在,解决投资风险和保值增值之间问题的核心手段就是资产配置。”

保险业资产管理公司,其委托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保险资金,主要为资本金和保费收入。根据保险资金的特殊性,特别是寿险资金,看重的是投资的长期稳定收益。既要做好资产负债的匹配,又要兼顾好投资风险与资产保值增值。王一佳认为,要通过多元化投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管理等手段,有效平衡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王一佳还特别强调,对于保险资金投资而言有三点需要注意:首先,阶段性收益率不是越高越好,而应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在投资过程中不断再平衡,完成收益目标,不断地取得复式收益,实现长期收益最大化,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做久;其次,实现收益不等于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制度是有会计期间的,一般以一个年度为周期,实现收益是指当年实现的收益部分,不包括浮动盈亏变动所产生的资产价值变动额,这两者之间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从这个概念来说,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实现收益是不一致的;第三,保险资金运用应更加关注长期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险资金的性质首先是安全,安全的体现是长期资产的保值增值,特别是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以后,保值增值的意义将远远大于当期收益,同时新的会计准则将明确综合收益计入利润表,作为单独披露项,并淡化差价收入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应该早做准备,提前布局。

大平台有大作为

2004年,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伊始,王一佳即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经历了公司最困难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相继分管公司前、中、后台各个领域的工作,而财务工作一直是分管工作的重点,同时应监管机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兼任公司CFO一职。王一佳坦言,作为分管投资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将财务和投资业务有机融合。

“我是一个喜欢迎接挑战的人,挑战越大,动力越大,善于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也一直保持着开明的思维和包容乐观的心态,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王一佳很庆幸能在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一个大平台工作,有一个精干的经营班子共事和支持,一支敬业的年轻团队,使得各项业务在第一时间抢抓市场,赢得了先机。

由于视野非常开阔,王一佳一直把价值创造作为财务部门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组织管理公司首批获得开展境外投资业务,并率先在行业设立在港资产管理子公司,2006年,所管理的境外资产从初期成本100亿元市值迅速上升为170亿元,并成功参与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境外公开发行和增发等项目,有力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境外上市融资的开展;成为行业内首家QFII境外机构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升了中国人寿的国际形象、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率先在保险行业提出搭建起“以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思路,搭建起投资业务一体化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IT架构;作为首批获得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投资管理人资格之一的开拓者,积极探索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凭借中国人寿的优势,公司第三方受托社会机构业务迅速发展,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覆盖铁道、电网、金融、烟草、煤炭等国家支柱行业。

王一佳认为,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目标和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财务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合规、规范严谨,从财务视角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准确反映公司经营管理全貌,真正发挥好财务管理参谋的作用,确保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并始终把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及受托资产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公司连续六年无违规违纪记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连续六年超越110%。在国内率先引进了国际上资产管理行业最先进的DSTi系统,全面实现了财务工作的无纸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拓展性以及估值和核算的灵活性,实现了中后台系统的一体化,资产管理的财务工作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专注成就专业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时期,保险市场亦发展迅速,保险业经历了推进市场化和回归金融这两大历史性变革,保险市场主体也从原来人保独家垄断时期发展到今天的130多家,为保险资产管理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王一佳多年的金融保险职业生涯正好处于这段保险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王一佳主要从事保险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从基础财务会计做起,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管理、税收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曾奉命外派香港工作,担任香港中保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工作了六年,主要从事金融融资、按揭、证券投资等业务,这六年也是她从专业财务管理工作转向金融投资业务及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转折点。在经营管理中,严格遵循国际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学习国际先进银行、保险公司的管理文化和严谨的法律规范性,吸收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了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也为她在后来工作中主动应对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调回北京后,王一佳出任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部门总经理,主要负责中国人寿系统内固定资产及证券投资的风险防控,将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作为重点,研究探索寿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着手建立了公司投资风险管理流程,为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翔实有效的风险管理指引。2003年,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股改上市的关键时刻,被任命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参与了股改上市后期工作,在落实相关的财务税收等政策的同时,科学准确适用会计准则及制度,为支持中国人寿股改上市以及今后长期稳健的发展做好大量财务准备,为成功实现两地上市以及财务管理的持续性提供了可靠保障。2003年底中国人寿成功登陆纽交所及港交所后,王一佳把工作重心转到推动中国人寿集团化后的财务管理平台搭建和实施上来。2004年,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伊始,即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

在王一佳看来,发达国家的CFO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参与董事决策层和经理执行层,与CEO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以业绩管理为核心,通过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并提供决策支持。

历练过多个核心岗位的王一佳坦陈,中国大部分企业的CFO角色与国外不同,主要局限于传统的财务领域,对公司层面的战略、经营决策缺乏整体把握。随着我国市场化发展,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景,全球经济、金融甚至会计准则都将成为一体化的趋势,大家逐渐认识到,每个担任CFO的人都必然拥有优秀的财务技能,但仅靠财务技能是不够的,现在的CFO更需要具有国际化、全能性的人才。CFO的角色应该超越会计的范畴,除所承担重要的财务合规和风险防范责任,还要走向战略参与、价值创造等更高层面,从财务会计等一般职能管理的角色延伸到价值创造、战略规划编制、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全面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参与公司经营的全过程,立足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是公司重要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因此,从会计专业人士成长为合格的CFO是一个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过程。

虽然已经是技能全面且身经百战的管理者,王一佳在兼任资产管理公司的CFO时,仍不断丰富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验,于2009年获得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资格。职业经历丰富的王一佳为此建议年轻的从事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悟性,还可以加入一些专业的会计团体,进行深入的会计专业研究交流,也有利于拓宽视野,建立广阔的人际关系网络。在王一佳看来,财务人员在向CFO角色转变时要实现三步转变:第一要实现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转变,CFO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有高度的专业责任心和领导团队的能力,具备优秀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领导能力;第二要实现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转变,要注重用规则和制度来督导,善于带动一个更大的团队去做更多的事情;第三要实现从领导者到决策者的转变,树立大局意识,培养统筹考虑,把握平衡、关注全局的决策能力。

上一篇:企业前台汇报下一篇:保险公司弊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