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化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家乡变化

家乡作文:家乡青岛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青岛,它虽没有美国纽约的繁华,也没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绚丽与多姿,更没有日本东京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青岛有很多美丽的湖泊。在那几年里,我们这些湖泊并不美丽,她显得是那样憔悴与苍白,那样的忧虑与无奈!污泥浊水,小鱼小虾不愿把它当作自己可爱的家园,就连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愿在她的怀抱中生根发芽,母亲面对此情此景她流泪了,她伤心的向我们倾诉与呐喊,那声音曾经久久地回荡在我们每个人的耳畔与心田。

如今的湖泊,清清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是那么碧绿,那么透明!微微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仿佛一块翡翠镶嵌了许多金片,一闪一闪,让你觉得她是那样轻柔、可爱。湖堤上,梧桐树、柳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挺起身子,守卫着生育它们的这方土地,守卫着我们的湖泊。只听“啪——”一条鱼跃出水面又钻了回去,给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又平添了几分生气。每当夜幕降临,湖坝灯火辉煌,犹如繁星洒落人间。此时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欣慰的面庞,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深情的目光,我更仿佛听到了母亲无比激动与亢奋的心!“孩子们,感谢您,您用那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亲您说得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电脑、电话进入了家庭,家家都有电视有线、电话购物、网上购物、家庭就医,一卡通、一线通、电子商务等好多名词跃然在我们面前,坐在家里我们就可以周游世界,通过因特网我们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红场的列宁陵墓,我还可以在美国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会工夫我又变成了一个悠闲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惬意呀!

朋友,你能说我的家乡不美吗?面对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把家乡建设成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颗明珠,让天下的游客都来游览观光!

第二篇:家乡的变化作文300字家乡的变化作文

几年后家乡的变化三(3)班

陈潇几年后,我的家乡变化可大了,楼房耸立,空气清新、人人保护环境,美不胜收。

几年后家乡的变化

三(3 )班

陈潇

几年后,我的家乡变化可大了,楼房耸立,空气清新、人人保护环境,美不胜收。

春天,一幢幢高楼大厦,被花草树木环绕着,道路两旁的花坛,好像为我家乡的织了个朴素的花环。每当夜幕降临,楼房大小不一,挨家挨户的看,都点着和谐灯,在自己的房子里,快快乐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十分热闹。

夏天,天空碧蓝碧蓝的,一朵朵洁白的云朵,飘浮在天空中。忽然,夏婆婆变脸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哗啦啦,啊!好凉爽,雨停了,碧空如洗,不一会儿,出现了一道美似仙女的彩虹,美丽极了。

秋天,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底下,晶莹剔透。有的鲜艳似玛瑙,晶莹如珍珠。到这里游玩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摘下一大串葡萄来解渴,那酸甜可口的汁水映入你的心田。

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像玉一样洁,像银子一样白,像云一样轻,像柳条一样柔,纷纷扬扬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向下撒落,玉树琼枝。

几年来,我家乡的变化大吧!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游玩,人们会很热情的招待你的。

第三篇:“感受家乡新变化,喜迎党的十八大”征文-家乡的变化

“感受家乡新变化,喜迎党的十八大”

征文:家乡的变化

姚家巷中学七年级一班李嘉欣

“欣欣,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问我。我还是那句老话:“不,永远也不!”这时,我想起了在家乡的事:我们睡觉的地方是睡在高高地炕上,没有蚊帐,晚上蚊叮虫咬,害得我整夜整宿睡不着觉;泥泞的路到处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个脚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里……想着家乡的种种不好,我更不想回去了,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爸爸坐着汽车回家乡了。

来到了家乡,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现在的家乡真美,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和爸爸来到姑姑家,哇,姑姑家也变了,墙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又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了,都换成煤气炉,电饭锅,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姑姑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块花布,呀,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而且是平板电脑。姑姑熟练地操纵着电脑,犹如在谈钢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玩电脑,我说“姐姐我们一起来玩好吗?”她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和姐姐你争我抢,姑姑便笑着说:“干脆给你再买一台。”我心里不由自主地说:“说买就买真是富裕啊!”

如今,家乡的人变了,地变了,交通也方便了,汽车什么的都有了。我好奇的想:为什么家乡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爸爸又一次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那是因为我们党的富民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人勤劳,家家富裕!”

我不禁神思飞扬起来,似乎眼前勾勒出一幅蓝天、白云、青草、小桥、流水、人家的世外桃源景象。

第四篇:家乡变化

喜看家乡新变化

“回家乡看看吧!”爸爸再一次跟我说。这句话勾起了我以前在家乡的事。我们村泥泞的路到处是小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小潭子,整个脚都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抽出来,可鞋子却留在泥潭了„„。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现在家乡今非昔比了。”我暗暗地想:“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就跟着爸爸坐车回家了。

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吗?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啊,原来的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我和爸爸来到姑姑家,哇,姑姑家也变了,墙壁刷的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装玉砌的,好像是银装素裹的,家具也崭新的,刻着龙凤图案。房子很大很大,他们再也不用灶头煮东西吃了,都换成了煤气炉,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间仙境。姑姑带我走进一个房间,掀开一个花布,啊,这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东西——电脑,姑姑熟练地操纵者电脑,犹如在弹钢似的,姐姐也有一台电脑,她也挺会玩电脑的。以前那重男轻女的旧社会观念现在也没了。我没想到家乡人的素质提高的这么快!吃过午饭,我悠闲的散步,看见远处那些农民不再用老黄牛拉犁耕地了,而是用各式各样的拖拉机耕地。耕地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赞扬家乡的变化。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才似有若无的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有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代末,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天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搭上了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有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脚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恨丢脸的事情了。留在村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的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以前是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春笋般不断的从各个脚落冒出来,有三层的,有四层的,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是平房,也比以前漂亮多了。室内的旧更不必说了,有光滑的照的发亮的地板砖啊,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家,多么熟悉的字眼,总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家乡,亦是人生的港湾,温暖而亲切。

我想,假如到了未来,这里一定变得更美好!

甲木炳

第五篇:家乡变化

最美丽的家乡吉林市

我的家乡就是在美丽的松花江畔,美丽的江城——吉林市。

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东北第五大城市(市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与省重名的城市。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吉林是一个依吉林市地图山傍水的美丽城市,位于长春市以东124公里处。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回转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因康熙皇帝东巡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有“江城”之称。

吉林市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土地、水利、矿产、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水利资源蕴藏量较大,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是全国少有的不缺水城市之一。

吉林市为多民族居住地之一,乌拉街满族风情,阿拉底村、兴光村朝鲜族风情,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吉林市最繁华的街市在东市场、大东门一带。

吉林是中国北方著名山水城市。

城东有“左青龙”——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迤逦而卧;城西有“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盘踞;城南有“前朱雀”——风景如画的朱雀山钟灵毓秀;城北有“后玄武”——遐尔驰名的北山、玄天岭、桃源山古庙掩映。松花江似玉带,松花湖若明珠,正如清朝皇帝所咏“城临镜水沧烟上,地接屏山绿树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吉林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满、白山、红石三个水电站的建成,形成了“一江三湖”的美景,松花湖被定为国家级旅游区,吉林雾凇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龙潭山鹿场被列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吉林市经济发展迅速,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78亿元,是2008年的3.1倍。但变化更大的,是民生的改善,棚户区改造、“零成本”创业„„用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的话说,“这5年,是吉林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发展变化最快的5年,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环境改善

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1.9%提高到91% 长吉一体化给了吉林市新的机遇与挑战。5年来,吉林市科学规划建设了汽车产业园区、经开区、南部新城区等十大功能区,中心城市建成区已经扩大到167平方公里,逐步发展为东北和东北亚重要新型产业基地,并打造成旅游度假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

5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710亿元,随着人民广场、人民医院一期、解放西路及吉林站改扩建等工程的竣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其间,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1.9%提高到91%。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从2008年起,吉林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5年超过320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逐年下降。吉林市真正成为水碧天蓝之城。

民生改善

修路修桥出行便利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5年来,吉林市坚持把改善民生工作放在首位,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暖房子”工程,5年累计拆迁改造建筑面积669万平方米,建设廉租、公租住房60.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2万户。仅城市棚户区改造一项,吉林市就有20多万户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

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还伴随着居住环境质量的提升。5年来,吉林市先后对200多个老旧小区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整治。

在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方面,吉林市每年至少对30条主街路进行维修,确保道路完好率、平整度。特别是在桥梁维护方面,更是每年都有大手笔。

在推动劳动就业方面,吉林市多渠道着手,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次)以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创办了14个创业大市场,落实扶持政策,帮助23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成本”创业,带动1.1万人实现就业。

吉林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人群逐年扩大。目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9.4%。

办学条件改善

整合中小学校290所解决布局不合理问题

5年来,吉林市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协调、科学发展,先后整合中小学校290所,解决了部分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建立11个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区。

为解决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紧缺的难题,吉林市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选拔农村教师到城市研培以及组织大规模的“送教下乡”等活动,桦甸市在省内率先消除了“择校”现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吉林市还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标准化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和灾后水毁学校重建工程等一批教育重点工程。仅2011年就改造薄弱学校75所,改造面积375229平方米。

文体事业改善

“北山揽胜”灯组创下世界纪录

5年来,以“松花江之夏”、“松花江金秋”为代表的“松花江”系列品牌广场活动已成为松花江两岸的文化风景。尤其是在中国·吉林市首届松花江彩灯文化节上,66组巨型灯组在3万平方米的水域上为市民、为国人、为世界奉上了一道精神大餐。“北山揽胜”灯组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让世界记住了江城。

同样繁荣一江两岸的,还有总投资百余万元的松花江健身长廊。随着8个门球场地水毁改造工程的完成、总面积1711平方米的6片篮球场塑胶场地的竣工、总面积1472平方米的6片羽毛球场塑胶场地建设的结束,加上其他沿江健身路径设施融会其中,一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便民利民的沿江健身休闲长廊已经形成。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的家乡吉林市会越来越美,越来越让我感到自豪。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吉林市解放东路支行 信贷客户经理 郭希为 2014年2月1日

第六篇:家乡变化

1、 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祖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在这些问题六十年里,中国由弱变强,是什么能让祖国变得如此强大,那是因为有许多爱国人士。爱国不是空话,你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爱国。只要你发现了自己家乡的变化,你就是爱国人士。

我的家乡原本是空空如也:只有一些建筑物和一大片一大片的田野;原来是路坑坑洼洼,很少见到像现在的公路;原来家乡的人每天都踏着自行车去上班;原来家乡的高楼大厦不算高;原来......

如今在我们的家乡;原来荒凉的空地已经变成了一些大的公司;原来坑坑洼洼的路现在已尼变成了一条条平整的公路;现在家乡的人们都骑上了机动车,开上了汽车;现在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现在的区政府大楼耸立在龙池湖边,放眼望去,大楼真是太高了,好象快插入了云霄;现在,大家手里都拿着手机,身着名牌服装.....

瞧,这就是自己的家乡,这就是家乡的变化,只要你去观察,去对比。家乡的变化就是祖国的变化,正是有了人们的辛苦劳动,中国才会变得繁荣、强大。

只有这样,中国才会像一头睡醒的雄狮,向世界发出吼声。每当我听到“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长江;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黄河;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唱起时,我更加深深的知道了我的祖国是一条龙,是一条昂首矗立在世界东方的巨龙!

从一九四九年天安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屈指算来祖国母亲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盛世迎来了六十华诞。半世纪多的沧桑岁月、祖国历经了几多磨难,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强,不断发展,不断攀岩。

1998年8月20日,一个小生命诞生了,这就是我。祖国伴随了我度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在这十二年里,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空旷的土地变成了人们休闲的乐园;一条条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油漆马路;人们腰包里的钱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2、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虽然有些模糊不清,但我记得,我刚记事时,家乡几乎是没有几座楼房的,就算有也是供有钱人住的,大家住的都是平房,厕所大家共用,垃圾点在门口。人们的收入有限,平时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很枯燥乏味。

那时,吃过晚饭的人们总是呆在家里看看电视节目,很少出来走走,因为即使出来也没有地方去,唯一的一座花园也离这里很远,而且天黑了时,人们就不得不带上小手电,因为那时家乡的街道上没有路灯,所以人们晚上出门时必须带上手电,这样才会看清道路。白天,人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这一天里往往步行的人都会脚疼,因为那时的道路是土道,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很不平,一下雨,人们出门就成了问题,因为泥坑很多,如果时间长了泥坑里的水就会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让人出门不得不带上口罩。

然而,在这十几年里,我的家乡好似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现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一片片绿地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原来的泥浆路变成了平坦宽广的马路,家里彩色电视变成了液晶电视和电脑,汽车成为了人们时尚的交通工具。夏天的夜晚灯火通明,路灯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驱赶了黑暗。人们在马路上散步,在公园里休闲,再也不用拿小手电了,城市留给人们健身娱乐的空间越来越多,空气变得越来越清新。 我的家也有了很大变化,原来的家是平房,家里的窗框是木头的,窗镜是模糊的,那时,冬天我家是用火炉取暖的,在生活中,我家是用煤气做饭,想了解资讯的办法只有看电视,但如今的变化是我无法想象的。

现在,我家住的是两层小楼,窗户是铝合金的,窗镜是干净透明的,冬天用的火炉也变成了暖气,在生活中,我家做饭从用煤气变成了用电,有了微波炉,电磁炉,豆浆机等先进小家电,了解资讯也不只有看电视了,还可以上网了解,变成了网络时代。

从我的家乡和我家的变化,我看到了祖国在发展,祖国在富强。今年我的祖国六十周岁了!大家都在为祖国庆祝生日,在这里我祝祖国生日快乐!祖国给我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知识;给我带来了骄傲。虽然我还小但是此时此刻,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用我学到的知识,来为祖国富强添一份力量。

3、说到家乡的变化,我会滔滔不绝地说:“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敞的马路,家家都富裕起来了……

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我们的学校。听爸爸讲,以前的教室是现在已经拆掉的危房,而且活动场所也很小,操场上没有水泥,只有泥沙和黄土,教学也不是很好,总是抄一课学一课,不是用真正的粉笔写,不是用真正的黑板,不是用真正的桌椅坐。而是用黑锅把墙壁刷黑了,用黄土块代替粉笔,他们也完全没有玩的时间,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边学习边干农活是他们每天要做的。

我听着听着,觉得以前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相比,真的差很远了。

现在的教学楼共有 四层,一间间都很宽敞,一间间都很明亮,一间间都那么新。操场告别了黄土,换成了水泥 ,校园里的大树威武的挺立着,像一个个哨兵。还有 崭新的宿舍以及食堂。

我相信,在党的关怀下,有一天,乡村也会奔向小康社会的。

上一篇:家规家训家风活动总结下一篇:建筑专业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