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图书馆专业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指标体系不仅是对当前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检验,而且是对今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指导。对不同的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及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合各指标体系的不同侧重点,给出适应于全面测评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因此,完整的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测度应从信息化建设主体,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手段和信息化建设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图书馆专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图书馆专业论文 篇1:

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核心探索

摘 要:在新时期下,党校要加强对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党校图书馆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等,为党员干部打造出优质化的图书服务,满足党员干部的阅读需求,创新党校图书馆管理的模式,增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党校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探究了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關键词:党校;信息化;策略;图书馆

与传统的图书馆模式不同,信息化图书馆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图书服务,其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突破传统图书馆阅读在时间和地点方面的限制性。读者借助手机或者电脑等就可以进入到图书馆中,快速的检索阅读的书籍,极大的提升了阅读的效率,也创新了图书馆管理的方式和体系。

一、党校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图书馆的主要特点为数字化与现代化,其能够实现资源之间的互通和共享,能够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读者,也可以结合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图书服务。同时其还具有模拟性的特点,能够为读者与管理者提供更大的便利,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管理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党校建设信息化图书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信息,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层次的需求。其次,在信息化的图书馆中还可以将虚拟的空间作为载体,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文字与图片等存储下来。同时也可以将语音、视频、影像等资料存储起来。这样读者的阅读方式就可以得到拓展,对资料的获取以及文献的下载途径也会更加宽阔。

此外,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好的管理程序和内容,对图书进行详细的分类管理。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图书名称、作者等信息,快速的找到所需的图书,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节约了读者的检索时间。并且还能够让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简单化,为管理人员减轻了工作强度和工作量,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更高。对于党校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而言,其具有较强的特色,融合了更多党中央的精神、思想、文件以及党的历史、理论、政策、方针等,使得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党内文件和信息,并进行学习和解读。党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更加广阔,信息量也会更大,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和传递党中央的思想与精神等。因此,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对党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需要党校加以重视。

二、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一)建设经费不充足

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党校投入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在目前很多党校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重视,也采用了多种途径搭建信息化图书馆。但是从实际的建设方面来看,很多党校由于缺少充足的资金投入,因此对信息化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党校的图书馆建设为财政拨款,在数据库的建设、电子书籍、文献资料的采集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够。此外,信息化的图书馆在建设中对数据库的设置还不够合理,尤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背景下,对读者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兴趣等方面信息的整理还比较薄弱,数据的收集和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比较缺乏,因此就会阻碍信息化图书馆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二)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

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加以支持,需要对传统比较陈旧和单一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但是目前在党校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中,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充分的结合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创建出适合党校图书馆管理的体系,这就会影响到党校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其次,在数据库文献的采集、书籍的采购等方面缺少清晰的目标,文献的种类比较少,对信息化图书馆的更新速度也比较慢,导致图书馆的资料难以满足更多党员干部的需求。同时读者服务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信息化图书馆的服务比较被动,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还不强,难以为读者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在信息化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专业素质的人才,积极优化数字化平台,提高管理的质量。但是目前很多党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还不强,技术与设备的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这就会对信息化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中,主要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便利,让读者能够及时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借阅的很多限制。但是部分党校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将信息化的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化。有些党校的图书服务还仅仅停留在基础性的图书服务环节中,比如:资料的搜集和网站的检索等方面,服务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上部分图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不强,管理人员的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在线咨询或者线上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新时期下党校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一)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网络平台

在信息化的党校图书馆建设中,首先需要对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根据党校图书馆的特色以及优势等,对信息化的资源数据库进行整合,从党员干部对图书的需求方面出发,为党员干部建立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信息化阅读平台。对于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寻求社会资金或者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优化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党员干部对书籍、文献、期刊的阅读需求,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丰富馆藏的内容。比如:党校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中,可以利用超链接从联机设备中检索出需要的文献和资料,同时通过整合web资源,建立起网站之间的互通。

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的藏书的分类更加精细,可以根据书籍和文献的类型设置馆藏目录,并建立多个子系统,如党史党建、人文类、社科类、建设类、专题类等。不仅要选择一些国内的期刊、文献、信息等,还要整合一些国外的文献资料,拓展信息化图书馆馆藏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在信息化图书馆的构建中,还要积极搜集并分析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等,整合不同年龄阶段和专业读者的需求,信息化建设更加科学化与高效化。同时党校还要对采购方式加以创新,尤其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数据库馆藏资源要展现出多元化,通过线上采购和线下采购的方式,使得馆藏的内容能够更加贴合读者的阅读需求。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的体系

党校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加以保障,让图书馆服务能够高效化开展,增强信息化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首先,要加强信息化图书馆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安全密匙、防火墙、管理员身份验证等方式,完善了藏书管理的安全体系,防止黑客以及病毒入侵到信息化图书馆中,为读者提供安全的阅读环境,避免重要的信息或者资料被泄露或者遭到破坏等,这样才能够确保党校图书馆稳定运行。其次,还可以基于网络的共享性,依托党校校园网的特点,构建出交互式的数据资源库,并对检索功能、在线借阅功能、存储功能等进行完善,使得党校的数据库能够更好的为党员干部所服务。

此外,党校可以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将数据库的内容加以整合。对于党校图书馆而言,可以设置与党有关的专题数据库,将对应的资料、文件以及理论等融入其中,并结合党中央的方针与政策,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为广大党员提供最新的学习和阅读资料。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微图书馆,将微信公众号、APP等结合起来,使得党校图书馆的阅读渠道更加开阔。由于每个党员的阅读和学习时间存在差异,并且其工作岗位以及学历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信息化图书馆的构建不能过于笼统,而是要从多元化的方向出发,展示出图书馆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让党员可以随之随地利用手机进行阅读和学习,增强阅读体验性。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由于目前很多党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普遍偏长,加上部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缺少一定的创新能力,使得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就会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因此这就需要党校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性以及创新性的培训活动,通过开展与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相关的座谈会、主题研讨会等,对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或者也可以派遣图书馆管理人员到高校学习先进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以及专业知识;并结合党校的图书馆特色构建出适合的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模式。其次,党校还应该引进一些具备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人才,充实图书馆管理队伍。确保在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中,能够熟练的应用并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建立方式、信息的检索以及资源采购等能力,这样才能为党校的图书馆建设注入活力。此外,还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尤其在信息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对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以往比较被动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主动引导和互助式的服务体系。积极与党员干部进行沟通,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和服务,比如:图书馆可以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发放给读者,并为读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

(四)强化监督,及时整合馆藏资源

党校的信息化图书馆建设中,还要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对其在建设中的资金使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以及馆藏采购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有序开展,加快建设的效率,让各项制度和体系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馆藏图书的评价,包含藏书的远程下载与借阅藏书的数目、电子提交请求、计算机基站的使用以及电子藏书的采购比例等。其次,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或者云计算等构建出清晰的评价模型与数据指标等,能够清晰的展示出藏书管理中各项内容所占的比例以及藏书的借阅效率,以便为藏书管理提供更加科学与精细的参考依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以往比较复杂的藏书评价变得简单化,同时评价的标准也更加细致,为藏书管理的改进、采购以及创新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通过藏书评价,圖书馆的运营效率就会更高,可以结合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采购藏书。这样党校的信息化图书馆的馆藏更具科学性,防止了资源的浪费,提升了图书和文献的利用效率,因此党校图书馆要及时整合馆藏资源,并做出全面的评价和优化。

结束语

在新时期下,党校的图书馆建设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数字化的图书馆,满足党员干部对图书的需求。首先,党校要分析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并从党校图书馆的实际出发,优化各项管理体系,创新以往比较陈旧的管理模式;使得信息化建设的效率能够更高。其次,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需要加大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党员干部搭建数据库,将书籍、文献等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并增强信息化图书馆的检索功能,为读者节省检索的时间,强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召龙.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8):198-199.

[2]段雨泓.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党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19(06):157-160.

[3]孟维炜.“互联网+”环境下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新西部,2019(21):116+119.

[4]梁春艳.党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4):105.

作者:李兰

信息化图书馆专业论文 篇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摘 要: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指标体系不仅是对当前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检验,而且是对今后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指导。对不同的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及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合各指标体系的不同侧重点,给出适应于全面测评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因此,完整的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测度应从信息化建设主体,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手段和信息化建设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关键词: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 测度

Index System of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Public Library

Li Qian (Zhuanghe Library of Liaoning Province, Zhuanghe,Liaoning,116400)

Key words: information; public library; informationization of public library; measure

CLC number: G258.2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081-04

当今,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正演化成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产业革命。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经济结构调整最强大的驱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在世界变化的大格局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将从根本上实现封闭的功能单一的传统图书馆向开放的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但是,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陈旧,技术手段落后,运行机制僵化,不符合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已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来融入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中。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界定并测度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测度指标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

1 图书馆信息化测度的研究现状

1.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就是依托信息化人才资源,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建设为内容,通过优质高效的知识服务参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综合体系。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存贮、传递和检索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公共图书馆必须具备更强的信息功能。(1)信息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公共图书馆除了提供信息检索、信息传递等传统的信息服务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信息咨询、信息分析以及各类面向网络的信息服务。(2)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逐步实现了数字化,大量的信息资源被存于磁盘库、光盘库以及其他各种存储库中。并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3)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将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集散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Web2.0、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微博客、3G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都将成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手段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转变。为了检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究竟达到何种程度,考察其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问题,必然要对其各方面因素进行测度和评价。目前,国内有关图书馆信息化的测度的文献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测度方法的设计。

1.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各有侧重点。陈军、党燕妮概括了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主要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四个部分。[1 ]文中只是就四个概括性指标进行了介绍性说明,并没有具体说明各指标所包含的子级指标。另外,沈思所建的指标体系仅包含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其中软件资源包括了信息技术、人才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三部分内容。[2 ]然而,无论是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还是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都是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进行设置,而没有涉及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测度以及效果测度等内容。

在陈能华、孙娟所设置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度指标较为全面的,[3 ]包括:(1)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象——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2)支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与内容——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与标准;(3)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信息用户;(4)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信息化管理。该指标体系不仅包含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与客体,而且还纳入了支撑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但是,该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将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作为测评的内容。

除了上述的指标体系外,还有部分学者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测评指标进行了研究。例如,陈靖[4 ]将指标体系分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教育事业发展六大类。同时,也有学者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服务作为指标进行测评。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信息化建设必须与社会信息化建设保持一致。以上各种指标体系均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然而没能包含社会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1.3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方法研究现状

在有关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的文章中,有关测度方法大部分都选择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它的数学模型可分为单级模糊综合评价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两种。[5 ]至于采用哪种级别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层级决定。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指标权重的确定。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由多种因素决定,必须清晰掌握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才能够客观、公正的对其进行测度。因此,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其次是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评价指标体系都必须能够完整系统地反映评价目标,且科学的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应该是显著相关的。因此,在指标体系建立后应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除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外,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评价方法。例如,在有关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两篇文章中,均采用了神经网络的方法。神经网络系统是由大量简单的处理单元(即神经元)广泛链接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4 ]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评时,各指标的权重是由神经网络通过学习自动生成的,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中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使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

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则对其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应该与社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从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在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置时以钟义信的“中国信息化综合指数模型(CIIC)”作为参考。CIIC社会信息化包含的测度因素有:信息产业的能力(I(P))、信息基础设施的装备能力(I(E))、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水平(I(U))、信息主体水平(I(S))和信息消费水平(I(C))。同时,针对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测度指标必须以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进行设置,结合其他学者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度指标的研究,本文主要四个方面,即信息化建设主体、信息化建设客体、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来设置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评指标体系(见表1)。

2.1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专业化和标准化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信息化人才是图书馆信息化的决定因素,其在馆员队伍中的构成比例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和态势。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公共图书馆必须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使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拓宽和完善,提高她们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馆员队伍作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对其进行测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信息技术人员构成。信息化建设要求公共图书馆的馆员队伍中具有相当数量的信息技术人员,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和利用网络存取信息的能力,能在网络中与各种媒体进行交流,并能对用户进行网络应用的知识、技术培训。第二,信息化人才培养水平。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信息化人才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提供各种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第三,应用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所谓应用能力是指信息化人才必须精通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信息化技术的操作;而研究开发能力是指公共图书馆应根据特定的需求开发出迎合用户和社会的信息服务的能力。

2.2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应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有效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便为读者提供专业的信息化服务。换言之,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一切信息技术与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而展开的。因此,这方面的测度主要是从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网络资源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信息服务是包括信息搜集、整理、存储、加工、分析、传递、利用等各项活动,泛指以产品和劳务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劳动。

(1)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宝库, 也是为数不多的专以信息为工作对象的社会服务部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测度是衡量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主要从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信息资源,包括大量的书籍、报纸期刊、古籍善本、地方文献、专题文献、特藏文献、参考工具书、缩微复制品等等。随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已拥有许多数据库,包括馆藏书目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和一些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并且许多重要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已经开始, 图书馆购置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也日渐丰富。公共图书馆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光盘、电子图书、电子期刊、镜像服务器等)才能真正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服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则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检索工具检索网上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企业电子报告等, 并将逐步实现信息数字化、手段自动化、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多元化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测度应从服务内容(广度)和服务方式(深度)两个方面进行。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包括:(1)联机检索;(2)数据库检索;(3)馆际互借;(4)文献传递;(5)网络查询;(6)文献采购协作;(7)联机合作编目;(8)代检代查;等等。对信息服务内容的测评主要是通过对其内容的丰富程度的考量。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测度是信息服务广度维度的测度,完整的测度指标必须还要从深度维度进行测度,也就是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考量。信息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借阅、检索、传递等服务,还包括针对不同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而进行的个性化、主动化的服务,如信息分析、预测等服务。

2.3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手段,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可以促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种类更加丰富新颖。信息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系统技术、信息服务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界面设计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7 ]其中,网络通信技术的测度主要是对公共图书馆网络通信能力的考量;系统技术是通过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四个方面进行考量;信息服务技术与信息检索技术则是通过对其多样性、方便性等方面进行考量;界面设计技术是指界面优化程度、导航功能、家户型以及视觉效果的测度。另外,办公自动化技术是对公共图书馆日常办公信息化水平的测度。而对公共图书馆网络技术的测度指标包括网络设备、网络环境以及网络管理三个方面。

2.4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效果

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度不仅要从内容、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还应该对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效果进行衡量。而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效果主要是通过其服务对象——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各项信息化建设内容的满意度得以体现。读者对信息化建设内容的满意度评价包括: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实用性、方便性、可获得性,以及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等几个方面。

3 结语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测度应从信息化建设主体、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手段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四个方面进行。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信息服务则是其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内容。另外,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公共图书馆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检验当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而且还对今后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军,党燕妮.图书馆信息化及其测度指标略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88-92.

[2]沈思.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测度方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4):18-19,42.

[3][7]陈能华,孙娟.图书馆信息化测评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6,26(1):20-23.

[4][6]陈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神经网络实现[J].现代情报,2006,(8):124-126.

[5]区奕勤,张先迪.模糊数学原理与应用[M].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245-260.

作者简介:李骞,女,辽宁省庄河市图书馆馆员。

作者:李骞

信息化图书馆专业论文 篇3:

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 在简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多元举措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微信;教育信息化;移动图书馆

0 引言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人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说过,没有一流的图书馆,就没有一流的大学。自高校诞生以来,高校图书馆便随之诞生。目前,国内外所有高校均建设有不同规模的图书馆,为学生学习和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很多高校为提升本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纷纷致力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且取得一定成效。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地推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多元举措

随着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存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也发生根本性变革。截至目前,几乎所有参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均从中获益匪浅。正因如此,愈来愈多的高校纷纷加入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队伍当中。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并无固定模式,可采取多元途径。接下来,笔者简述国内部分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做法。

1.1 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微信在高校普及范围极广,没有微信的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基于微信功能的多样性和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性,目前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该校为让更多在校大学生高效、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于2015年成功上线基于微信打造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功能丰富,极大提升了服务质量。例如,该系统上线之前,师生欲开通一卡通借阅功能就必须排队,由管理人员手工操作,费时且费力;有了该系统后,开通一卡通借阅功能只需要通过图书馆微信平台激活账号即可,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师生还可全方位了解南昌航空大学的各类图书文献资源并进行实时查阅。目前,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南昌航空大学基于微信平台打造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更加齐全,主要功能包括新书通报、馆藏资源查询、图书推荐、图书预约、超期提醒等。除此之外,还推出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如图书馆座位预约、微信借书、微信漂流岛等。随着系统功能的日益健全,师生满意度也日益提升。

1.2 基于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

高校图书馆是实现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载体和渠道。为让高校图书馆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功效,首要任务便是尽可能让其实现共享。对此,国内部分高校已然予以重视并开始着手实践。例如,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基于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一是开发、建设云南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平台,不断强化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数据库建设;二是在学校图书馆系统中引进Wiley社科包以及CPCI全库等高端外文数字资源,供学校师生查阅;三是积极与国内各大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共享合作,积极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四是打造移动图书馆,不仅让在校师生可以随时通过移动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即使是毕业校友也同样终身拥有查阅资格。事实上,不仅云南师范大学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国内很多高校均在此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基于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图书馆共享平台业已成为国内很多高校的共识。

1.3 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图书馆系统的安全性

持续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转型与升级,無疑为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中需要着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也是高校图书馆探索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过程中,为保障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保障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不受安全威胁,保障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必要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图书馆系统的安全性。近年来,为提升图书馆系统的安全性,国内很多高校均为之付出努力。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边界缺少防护机制;威胁无法有效识别;威胁无法快速处

置;协同联动能力缺失;主机安全能力缺失;等等。为解决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在边界部署多业务综合安全保障网关;服务器部署主机监测与响应系统;定期的脆弱性检查与安全加固服务;等等[1]。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应用,极大提升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展至今,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取得的成果也显而易见。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晰认识到:由于诸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结合已有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2.1 缺乏足够资金投入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拍脑袋即能完成之事,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唯有如此,方能取得理想信息化建设成效。在对53名业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时,71.7%的人表示所在高校图书馆虽然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建设成效并不显著。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缘于资金投入不足。诸如,访谈中一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说道:“我们本来是打算建设一个全息阅读体验馆的,但是向学校多次申请,建设资金都未批下来。最后,该项目只能搁置。”访谈中大部分人均持类似看法。由此可见,缺乏足够资金投入已然成为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2 缺乏整体长远规划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設是一项系统工程,为确保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必须提前做好整体长远规划。在对53名业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时,有58.5%的人表示所在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均缺乏整体长远规划。如访谈中有一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说道:“我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无整体、长远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比如今天领导高兴了会建设一个数字化阅读室,明天又建设一个指纹门禁系统。这一切事先并未提前做好规划,只是临时起意,随意为之。”此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2.3 缺乏专业建设人员

如今,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衡量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2]。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来完成。在对53名业已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时,43.6%的人表示所在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均是本校计算机教师来完成。访谈得知,由于这些计算机教师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专业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知识与能力,仅凭经验为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成效。

3 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一点毋庸置疑。基于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缺乏足够资金投入的现实,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专门建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正在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高校;二是各高校从自身财政资金中拨付一部分款项,用于支持本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三是倡导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捐款。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3.2 建立科学长远规划

高校欲让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更具系统性,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效,必须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前进行科学、长远规划。目前,很多高校在此方面均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种情况,建议高校: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对本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长远规划,如若本校人员缺乏相关方面的经验,也可从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兄弟学校聘请专业人员帮助,与本校人员一起共同完成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二是初步建立规划后,在后期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针对存在不足适时调整规划内容,让规划更符合本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际;三是规划建立起来后应严格执行,保证规划内容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最终实现规划内容。

3.3 提升建设的专业性

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师生获取学术知识和服务的重要集散中心[3],为适应时代发展,有必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为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效,建议高校正式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之前,可从本校计算机教师中选取一些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到相关高校取经或接受培训,不断提升其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素养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本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服务。除此之外,亦可从校外聘请一些专家,帮助高校进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基于当前很多互联网公司有专门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业务,也可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务进行外包,从而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

4 结语

截至目前,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同时应清晰认识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此过程中必须不断摸索、总结与反思,扬长避短,让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取得更多成果,从而更好地为教育信息化2.0服务,为高校健康、长远、可持续性发展服务,为师生的教与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向建均.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探析: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79-80,82.

[2]宋扬,李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2020(9):63-67.

[3]高婧,张蕾华.大数据时代公安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兰台内外,2020(34):64-66.

作者:姜洁

上一篇:中肯高等农业教育论文下一篇:社会经济效益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