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图书馆的应用技术呈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平台,要求图书馆员积极应对新技术和新的工作方式转变的挑战;读者的需求向多元化方式转变,也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履务方式。因此,图书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就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使图书馆从传统形态逐步向电子化、数字化的新形态转变。 目前,在向新形态转变的过渡时期,图书馆新、旧两种形态的并存,对图书情报人员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是图书情报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新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人员素质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庞 军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2:

现代信息化图书馆馆员管理与培养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图书馆的应用技术呈现出更广阔的应用平台,要求图书馆员积极应对新技术和新的工作方式转变的挑战;读者的需求向多元化方式转变,也要求图书馆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履务方式。因此,图书馆员的素质是图书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就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关键词]现代信息化;图书馆馆员;管理;培养

人是世间一切事物中最宝贵的资源,可以说人员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也是图书馆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靠人完成的,图书馆的麻烦多半也是由人引起的。对人员实行科学管理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人才本身的培养和脱颖而出。

一、馆员管理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职能定位

1.目标方向定位

多年来,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是纸质文献的采购、分类、编目、流通、检索和统计,而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正在改变图书馆文献的收藏、服务及管理方式。相应的,图书馆馆员应从传统意识中解放出来,改变原有的“图书馆,管图书”的观念,努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为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确定自我角色的转变,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改变自我。只有认识到自己角色与时代要求的差距,才会采取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只有真正俯下身子去应对挑战,才能在挑战中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目标上的定位是角色转变的前提,从内在心理上决定了一个图书馆馆员到底想不想完成角色转变,有没有信心完成角色转变。

2.知识结构定位

信息服务工作是知识密集型工作,未来的图书馆馆员,将会从事更细密、更科学的脑力思考和技术活动。馆员是图书馆业务的研究者,图书馆宏观发展的设计者。我们必须具备各种能力,才能完成引导师生在信息海洋中搜寻所需信息这一使命。面对浩淼的信息资源,图书馆馆员必须能够做到大批量,高效率的过滤、选择、分析、加工、传递、转化和贮藏有效信息。由于现代科学的交叉、渗透、分化、综合,馆员需要掌握综合性知识,除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如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馆员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能力技术定位

能力技术定位是目标方向与知识结构定位在现实中的外化。通过能力技术定位,图书馆馆员应具备信息鉴别与处理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科研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及时跟踪和获取国内、国际最先进的信息资料,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快速截取有价值的信息,过滤掉无用的灰色信息,完成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加速信息的潜在能量向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物化的过程。

(二)图书馆职工的待遇

待遇偏低是导致精英外流、图书馆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要繁荣图书馆事业,必须妥善解决图书馆职工,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技术职称和其他福利待遇等问题。在欧美,图书馆员与律师、会计师和医生等被列为同等的专业人员,这与它们推行图书馆员专业资格制度有关。应成立图书馆协会,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制度;建立并规范专业考核和评价体系,规定只有获得专业资格者方能上专业技术岗位;确立专业人员应有的专业地位,区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岗位及其职责范围、上岗要求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社会性决定了从业者应具备大众服务员的品质

乐于和善于做分编、贴条形码、接待读者乃至扫描、抹桌、背书、拔草等十分琐碎而繁重的“粗活”;其学术性、智能性决定了从业者应具备学问家的素质,乐于和善于做高层次的开发研究和著书立说的“细活”。总之,图书馆员应是“文”“武”兼备、“粗”“细”适宜的多面手或复合型人才。要建设一支素质相称、结构合理的图书馆专业队伍,必须调整和提高现有队伍水平,加强图书馆职工的管理,切实推进图书馆队伍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图书馆职工队伍。

二、人才培养

现代图书馆是集信息技术与高素质人才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它不仅要求我们在图书馆建设中使用信息技术,更需要我们具备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那么,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图书馆转变过程中,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建设,还包含了“软件”建设,即人才的培养。为此,本文就人才培养作一定的描述。

(一)加强人才建设,研究人才对策

1.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人才整体认识

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人才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出“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择和任用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图书馆在合理培养、使用人才的认识上,应该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推动科教事业迅速发展服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人才是本”的理念,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长期发展目标,放到议事日程上。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资源,必须抓紧开发;人才是资本,必须要运作;人才是资产,必须要增值;人才是资金,要合理流动的理念。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建立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内部人才市场,促进入才在内部合理有序的流动;建立馆员竞职制度:改革中层干部任用制,发挥年轻的聪明才智。唯有如此,图书馆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才能在信息社会发挥出信息导航的作用。

2.构建新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互换交流模式。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与经济信息流动信息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越境数据流(TDF)这种跨国家政治疆界而流动的信息,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本国的信息服务业,伺机争夺国际市场作为自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应该建立全球性的信息资源人才交流互换模式,缩小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

(2)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信息管理面临着由经验型、研究型转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就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知识。所以,作为培养高层次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高等专业学校,其课程设置要更多地吸纳现代科学知识及新技术和理论改造知识来更新传统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应在借鉴外国同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人才。

(3)跨学科培养模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它是人类科学体系中一种全方位的高协同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及时利用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并结合我国古代的各种教育意识、现代科学美学、直觉思维、创造过程学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模式,具备优良传统观、优良美学观、优良科学观,真正成为人类科学系统中的一种全方位高协同的现代科学。

(二)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作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必将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建设而加速其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支懂专业,懂技术,过得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绝对行不通的。为此继续教育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按继续教育内容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规范化的,如为专攻某一项新技术或推广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而开办的培训班;另一类是规范化的,它承担着对图书馆员知识更新需要的系统提高任务,培训时间较长,目标是要侧重应用的高级图书馆员。

总之,图书馆要想以最少的经费开支和最少的人员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在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安排上,考虑到学科的多样性,学历的多样性,职称的多样性,并要注意既有专业知识又能研究、开发和应用图书馆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研究图书馆管理人才的素质特征及成才规律,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开发图书馆的内在潜力,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槐深.21世纪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培训[J].图书馆论坛,2001(6).

[2]薛艳荣.图书馆馆长应具有现代经营新理念[J].图书馆学刊,2003(2).

作者:张若群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建设的路径分析

[摘 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建设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图书资料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图书馆自身特点的优势,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7. 105

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1.1 重要性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发展进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信息的处理速度,能够实现图书馆日常办公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拓展图书馆功能模式,打破传统时空界限,改变信息资源结构和信息获取方式,极大的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立信息化教育体系,能够有力促进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搭建知识化教育平台,进而开展社会化远程教育,拓展了社会化利用途径。

1.2 必然性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使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和特点,对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将知识、信息与需求者之间的交流从纸质形式发展为网络虚拟形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的发展需求,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此外,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虚拟网络的快速发展,文献资料的展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网络信息化也开始展现出比纸质资源更为优越的地方,这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

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任务

2.1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思路

正确的思路保证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彻底解放思想,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认识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优势作用,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高校应重视高新技术发展优势,了解并认识信息化建设的规律与特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区域优势,改善网络环境,探索“分散建库、集中联库、分散服务、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化图书馆发展道路;此外,高校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提高技术水平,保证信息标准,力争信息规范。

2.2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务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的系统工程,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够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进行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首先,结合高校图书馆自身特点进行信息资源库建设,包括文献库建设、网络资源开发、数据库建设等;其次,进行管理、服务等系统建设,比如联机检索、文献采购协作、文献传递、数据库检索、网络查询、馆际互借、联机合作编目等;最后,通过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最终任务。

3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注重信息建设软硬件的投入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图书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研究、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基础。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图书馆特征和信息化特点加大软硬件的投入,要保持超前意识,始终与社会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前沿保持一致,能够在网络信息发展进程中完成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匹配与更新。此外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既要有自己独立的系统,同时又能够与社会系统实现兼容,这就需要借助局域网、互联网的优势,统一软硬件标准,以便信息共享和利用。

3.2 积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推动下,逐渐拓展其服务范围,走出校园进入社会,这就要求其服务模式必须适应市场化发展趋势,能够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这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路径。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加大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服务建设,依托信息化系统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定制化服务以及推介性服务,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形式,比如信息的网络推送、电子邮件、网络平台、公众号或公众平台等。

3.3 注重信息数据库的特色建设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体现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平台化、共享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要紧密结合高校图书馆自身特征,要突出图书馆自身的特色优势,建设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图书馆。依托高校自身特征和优势进行准确定位,注重特色建设,处理好当前需求与潜在需求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凸显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和学生研究成果,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读者的需求。

作者:窦颖

上一篇:市教育局纲要下一篇:建筑参观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