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是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与开发的新主题。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至今不到10年,总体上看,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能够提供的服务,大都从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平移过来,针对用户需求的移动服务系统开发,目前关注不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字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数字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篇1:

4G网络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4G技术的发展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让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新变化,移动信息终端更为丰富,读者信息需求更加多样,信息资源环境逐步融合。学习推送服务即为移动数字图书馆适应4G时代内外部变化的结果,要结合4G技术,创新学习推送服务模式,让用户获取高品质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4G网络;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

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催生了移动数字图书馆这种全新的移动服务模式。当前我国很多图书馆纷纷推出移动服务业务,用户只需要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连接网络,就可以自由获取各类学习知识资源。而各种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逐渐提高了人们对通信速率、系统兼容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希望寻求比已有通信网络功能更加完善的全新通信系统。4G网络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是以已有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研发的、具备兼容性与高效性的移动通信网络。在4G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应该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用户需求开展学习推送服务,引入最新技术,借助新型通讯技术提升移动服务品质。

1.4G网络的技术特征与应用前景

1.14G网络的概念及特征

4G是以3G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全新技术产品,也是继3G后的又一次通信革命。4G的信息传输速率为3G的50倍,是拨号上网的2000多倍,并可通过第三方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与3G技术相比,4G具有以下4个特征:(1)无缝对接。4G在实现网络层面信息互联的同时,也需要实现用户需求的无缝对接。(2)可靠性高。用户对移动通信系统最为关注的就是安全稳定问题,包括隐私与金融安全两方面。在用户通过4G网络开展业务时,若存在安全风险,能够及时告知用户,从而减少损失。(3)个性化。4G网络具备自适应性,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智能化调整,也允许用户根据需要开发个性化应用模块。(4)覆盖面广。4G网络覆盖面广,引入多种先进技术为移动通信业务提供支持,涉及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可将休闲娱乐、医疗、文化等行业紧密结合起来。

1.24G网络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意义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很多移动数字图书馆,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信息查询、文献检索等活动。3G环境下,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所需成本较高,主要服务方式仅为浏览网页、短信提醒等。4G技术在移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信息传输与系统兼容问题,也可以提供更为便捷、及时、精确的服务(见图1)。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移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也可以随时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服务,让他们感受多样化的阅读体验。4G网络可以为移动数字图书馆提供支撑,具有极强的拓展性,允许用户根据喜好改变服务配置,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4G网络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变化

我国很多图书馆结合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开设了多种新业务,如互动式服务、学习推送服务等,但是由于技术等因素还存在诸多限制。4G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环境,也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呈现出全新的变化。

2.1移动信息终端更为丰富

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信息传输速率,也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稳定性。4G网络为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支持图书馆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也催生出多种类型的移动信息接收终端。相关研究表明数字图书馆读者阅读的满意度与移动终端的信息接收能力有关,约50%的读者认为纸质阅读相对屏幕阅读更加轻松。当前读者常用的信息接收终端有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其中手机的应用最为普遍,但是存在待机时间短等缺陷,而电子阅读器信息接受能力较弱,平板电脑则主要用于游戏、视频方面,也弱化了移动阅读功能。这些移动信息终端的发展状况,呈现出与信息软件融合的趋势,并且屏幕越来越大,成本也逐渐降低。

2.2读者信息需求更加多样

4G网络增加了图书馆读者在自媒体中的选择空间,读者不仅扮演着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也可以创造并使用信息资源。4G时代促进了移动学习的发展,读者不再关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本身,而更为关注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性,自主选择信息的余地也更大。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主体就是读者,只有掌握读者的多样信息需求,才能成为移动信息服务的赢家。4G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行为存在共性,表现在他们可随时获取、分享与创造信息,也可以参与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提高信息资源的实用性。

2.3信息资源环境逐步融合

4G网络的产生与应用促进了多个领域的联系与业务融合,并且形成互联网、移动通信与有线电视相互兼容渗透的局面。4G网络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获取环境,促进了与移动通信相关业务的变革。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集散地,数字图书馆需要明确当前读者对学习资源的需求,梳理思路以应对内外部变化。4G网络带动了各领域信息资源的融合,拓展了用户的信息选择空间,也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但是数字图书馆还需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降低读者的信息获取与筛选难度,减少信息检索的时间,进而最大限度提升信息资源利用价值。

3.4G网络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机制与关键技术

学习推送服务是图书馆适应4G时代变化推出的全新服务方式,也是顺应读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举措。学习推送服务结合了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能够适应读者移动学习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获取与读者匹配度高的学习资源,也是保障移动数字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1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内涵

读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取信息并加强学习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移动学习。信息资源数字化是移动学习的基础,并且学习时间更加自由,可选资源空间更大。4G时代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开展,就是通过检索数据库与网络资源,根据专题或学科分类及时提供给学习者,以满足读者的移动学习需求。学习推送服务具有高度集成性、智能化与主动性的特点,移动数字图书馆能够根据读者关注的学习主题或内容,以多种途径进行学习资源匹配,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形成高度集成、准确度高的信息。移动数字图书馆也设置有智能分析系统,能够主动关注读者的行为动向,及时更新馆藏资源,迅速将读者所需信息推送至移动终端,满足了4G环境下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3.2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机制

4G时代移动数字图书馆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满足读者的差异化需求。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开展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服务,能够跟踪读者的浏览行为,分析读者的兴趣偏好,进而完成学习资源整合、匹配与处理等工作,并将结果推送至移动终端。学习推送服务大体可分为读者登录、构建需求模型、学习资源匹配与读者反馈建议4步,是一个循环更新的过程(见图2)。首先读者登录移动数字图书馆,在输入个人基本信息后即可搜索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学习推送项目、学习推送模式等。系统根据读者个人信息与需求的差异,构建相应的需求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完成学习资源匹配,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进一步加工与挖掘,最终呈现给读者所需的学习定制内容。在获取学习资源后,读者也可以对移动数字图书馆进行评价反馈,以帮助改进并优化学习推送机制。

3.3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关键技术

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开展需要引入多种新技术,如即时通信技术(IM)、维基技术、云存储以及简易信息聚合技术(RSS)等。其中IM能够支持读者与图书馆之问的即时信息传递,也是当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应用较多的技术。维基技术支持读者对信息内容进行编辑、存储改进,主要用于移动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学科资源库与书目导航中。云存储类似于云计算技术,它能加强系统中不同类型存储设备的协同集成,动态整合各种资源与技术,让异构资源形成整体,让读者通过1次检索就能够无缝链接所需资源。RSS技术可对海量信息资源进行聚合,并将不同来源的推送信息展示在一个浏览窗口,主要应用在学习内容订阅、网络日志(blog)管理与资讯推送中。

4.4G网络环境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主要模式

4G网络环境下,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移动数字图书馆学习推送服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当前移动学习终端更加丰富多样,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移动应用平台,读者逐渐形成移动资源为主的学习意识。这就需要移动数字图书馆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推送服务,让用户能够在不同设备、网络系统之间实现左右转换并轻松获取学习资源。

4.1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推送模式

4G时代移动智能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各类资源。鉴于此,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移动阅读设备,让读者在获取图书馆网页推送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进入图书馆信息系统,直接对馆藏电子资源、纸质文献资源进行浏览与检索,并且参与到学科知识管理中。以移动终端为依托开展学习推送服务,实质上就是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所有学科资源进行封装集成,然后以更为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而读者只需要在移动终端下载应用,就可以轻松获取移动图书馆的所有推送信息。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移动客户端学习推送服务,将推送内容分为学科拓展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技术支持信息等类别,读者只需下载相关APP,就可以通过客户端检索与浏览学习资源。

4.2基于网络日志的学习推送模式

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引入blog这种免费信息交互软件作为学习推送平台,加强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习资源的流通与积累(见图3)。图书馆员可以随时在blog平台上发布学习推送信息,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读者则可以通过RSS技术随时接收图书馆的更新内容,并登录移动数字图书馆发表观点,也可以与其他读者一起参与讨论,或提出对学习推送服务的看法。馆员在浏览并分析读者评论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掌握读者的想法与需求,进而调整学习推送方式以提升服务质量。这里的blog可以看做依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内容推送网页,并且以Rss技术实现知识推送。读者只需要将移动数字图书馆的blog网址添加到移动终端信息聚合器中,就可以第一时间了解blog站点的更新内容,极大提升了学习推送服务的效率。同时,blog页面可以添加多种类型的信息,也可以建设专业学科知识库,提升学习推送服务的专业性。blog属于互动性强的双向交流平台,技术要求不高且成本低,读者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相关内容,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4.3基于多媒体资源的学习推送模式

4G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让多媒体资源成为移动学习的主体要素。多媒体资源集成了音频、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格式,具有趣味性与生动性,且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当前无论是移动学习服务商还是移动通信服务商,均在寻求与其他行业、领域的合作,以达到共建共享多媒体资源的目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正视4G时代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梳理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构建多媒体资源库,以巩固学习推送服务阵地。这样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需求,通过移动数字图书馆提交学习资源获取申请,系统后台在接收申请后会自动链接多媒体资源库,在收集、筛选并处理学习资源后,将所需信息及时推送给读者,不仅适应了读者个性化学习的心理,也提升了图书馆员的服务效率。

5.小结

4G网络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能够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也能够根据用户行为变化拓展系统功能。4G时代,读者更加注重移动学习体验,移动数字图书馆需要加快建设多媒体学习资源,并研究全新的移动学习服务模式。同时,移动数字图书馆需整合4G技术,通过移动终端、即时通讯平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出以blog、移动终端等为基础的学习推送服务,进而促进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创新。

作者:陈良

数字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篇2:

基于用户特征的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建构

〔摘要〕数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是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与开发的新主题。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至今不到10年,总体上看,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能够提供的服务,大都从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平移过来,针对用户需求的移动服务系统开发,目前关注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趋势,指出了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对用户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新一代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建构的思考。

〔关键词〕用户特征;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建构

从1988年,伍德尔夫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至今,数字图书馆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史了,并日益走向完善。随着无线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数字图书馆也随之产生,并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成熟而成熟。就当前来讲,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条件已基本成熟。技术上,自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无线通信、移动终端设备等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熟,移动图书馆的构建已经有了基本的技术保障,目前,我国已经有构建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理论研究先例,并开始应用于实际。就市场而言,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特别是在我国有着全球第一的庞大网民群体的语境之下,移动数字图书馆也拥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非常明朗的市场前景。

所谓的移动数字化图书馆,实际上是数字图书馆的外延,不但具有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还具有可移动性的特征。这种可移动性具体体现为,以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实现数字信息的浏览、阅读和下载,用户可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掌上浏览器、IPAD等,随时随地所需的信息,并自由地对相关图书信息进行查询、浏览和阅读的全新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数字图书馆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所管理的不单单有传统的纸质信息媒介,同时还有音频、视频等电子媒介。移动数字图书馆体系由三大子系统构成,即数字资源创建系统、数据服务器和系统平台系统、用户服务系统。

1国内外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1.1国外移动图书馆建设现状

SMS方式:即短信服务方式,就是通过短信收发来为用户提供图书提醒和咨询等服务。比如:用户可编辑“01+图书条码号”,皆可以对该条码号的图书进行续借;用户编辑“02+书名”,就可以对该图书借阅情况、馆藏位置等信息进行查询。国外比较典型的案例当属芬兰国会图书馆的短信服务系统,具体的服务包括书目续借、到期提醒、图书咨询、预约预定、读者反馈、新书通告、定期阅读提示等等。

1.1.1I-Mode服务方式

该服务方式是日本推出的一套基于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电话上网服务模式。2001年,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正式开通该种服务系统,用户可以通告电话上网方式随时进入图书馆信息查询系统进行书目信息查询,此外,用户还能享有图书馆在线查询、续借和及时通告等服务。

1.1.2WAP网站服务方式

WAP是指向移动终端提供网络内容和相关增值服务的适用于全球的开放式互联网协议标准,实际上是简化后的无线互联网协议。比如,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图书馆实施的“无屋顶图书馆计划”,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通过通信网络对图书信息进行检索,通过无线网络进入图书馆在线目录查询系统对馆藏资料进行查询。

当前,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依然存在服务系统健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较弱以及服务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但客观地讲,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尤其是2005年以来,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而目前取得一定实践成果,具有代表性的国内移动数字图书馆主要有:

1.2.1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正式开通短信服务。用户可以用手机号进行注册,定制个性化服务,随后短信系统便会定期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同时还可以享有图书馆通知、到期提醒、预约提醒以及过期催还等服务。

1.2.2上海图书馆

国内首家可以通过手机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可访问手机网站,进入个人账户页面,查询借阅信息或进行续借服务,此外,用户还可以使用“一卡通”查询用户卡信息和借阅情况,并自行设置过期提醒服务,随时修改个人信息等。

1.2.3国家图书馆

其目前应用于手机网站的“掌上国图”系统,由五大子系统构成,即移动数字图书馆、WAP网站服务、短信服务、国图漫游和手机阅读。

1.3国内移动图书馆发展趋势

1.3.1服务模式多样化

自2005年起,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进入集中发展期,初期的服务方式主要是短信服务,用户通过手机短信进行图书信息查询。而自2007年伊始,WAP网站服务迅速崛起。图书馆开始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将大量信息和服务植入用户移动终端。相比于短信服务,网站服务在信息的查询和交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同短信服务形成了互补。可以说,网站服务方式将成为以后移动数字图书馆主要服务模式。

1.3.2服务内容丰富化

随着对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移动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3G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在原有书目检索、图书预约、续借、新书通告、到期提醒等服务基础上,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日益丰富起来,包括流媒体点播、电子书刊在线阅读、移动导航以及书刊定位等服务。

1.3.3数字化全文阅读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根本目标功能包含三大板块:门户网站建设、全能化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数字图书馆。虽然就目前现状来讲,大多数图书馆只是简单地将WEB模块功能嫁接到移动终端设备之上,仍然以图书借阅辅助服务为重点。但是,随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不断深入,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重点将转向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信息资源,数字化全文服务是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大趋势。

2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用户特征分析

2.1移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2.1.1技术支持问题

随着用户对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简洁的操作方式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从移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软件技术两方面考虑,就需要研发人员大胆创新,对现有网络服务协议进行整合,研发出新一代无线网络技术和服务体系。此外,若HTML.5和FLASH技术无法兼容,那么便会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享有移动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

2.1.2软件开发问题

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是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而每一个子系统的正常运作都要有相应软件的支撑;同时由于移动终端的硬件条件限制,我们无法向计算机系统那样安装各种软件;不同3G运营商之间软件的彼此兼容性,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基于3G技术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建构,需要图书馆同移动终端制造商、3G运营商之间达成统一的认识,制定统一的软件开发标准,实现彼此的兼容性和简洁性,有效避免资源重复开发和浪费的现象发生。

2.1.3安全保护问题

数字资源和重要资源不可能实行全面开放,而这就需要采取多层保护技术,以防重要数字信息未经许可而泄露。移动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创建的质量标准,原始资料来源是影响移动数字图书馆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基于3G技术的移动图书馆,将会有大量的流媒体传播,那么如何在符合知识产权保护基础上,实现信息传播的安全性,依然是当前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2.2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特征

2.2.1移动服务需求不断加强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最后一季度,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4.3亿,占全部网民的比例高达83.8%。由此可见,人们通过手机、掌上浏览器等移动终端设备在线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信息行为,在随着移动终端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和移动设备的不断完善,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而相应的,图书馆用户对图书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势必会得到加强。

2.2.2立体化服务需求的加强

移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立体化、全面化传播已经让用户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立体化、多维化、全天化也日益成为了用户的时代诉求,因此,图书馆要依托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创造立体化信息传播环境,为用户打造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的图书信息服务空间和体系,让用户全面感受和体验立体化服务成果。

2.2.3用户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

移动终端设备的个性化发展,图书馆丰富数字资源的快速获取服务,让拥有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都能够根据本身个性化信息需求进行资源检索和查询,数字资源的呈现方式也将结合用户需要而实现多样化,用户个性化特征日趋明显化,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3新一代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建构的思考

3.1构建统一的搜索平台,实现统一检索功能

要想实现新一代移动图书馆的统一检索功能,就必须要依托于移动终端设备统一搜索平台的搭建,实现其与图书馆现有数字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实现不同类型移动终端设备对不同数据库的资源检索。目前,这种统一搜索平台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特定协议和页面分析。所谓的页面分析主要是对HTML进行分析,然后将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提取、解析和转化,使之成为结构化信息,为进步处理奠定基础。而页面分析技术一般包括两方面的技术应用,即对检索页面和对结果页面的分析。前者主要是指对数字资源系统的地址、检索渠道、检索字段以及检索表达的构成等进行分析;而后者是指对页面中关键字段的表示法特征和表现规律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关键字段内容提取的精准性。检索系统根据用户提交的关键字信息,及时提取出不同数字资源系统对应的检索表达式,然后准确地从各资源系统反馈回来的结构信息中抽取关键内容,并及时输出给用户,真正实现新一代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统一检索功能。

3.2统一系统和数据格式,实现彼此高度兼容

由于不同图书馆的资源服务系统和数据格式的不一致,导致用户无法通过手机等小屏幕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顺利的资源检索和信息查询,所以,服务系统和数据格式统一性问题始终是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体系得以完善和健全的核心问题。以数字资源出版方立场出发,国内企业还未形成达成公式,没有统一格式标准,各自为政,自己生产自己的产品,而这势必会造成终端设备不兼容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依托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调控作用,积极推动格式统一标准的制定,在制度上解决数据格式统一的问题。另一方面,数字资源供应商之间要积极合作,采取有效方法和手段实现服务系统和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实现服务系统的联合构建,数字信息的统一创建和提取,创建完善的安全机制,采取多层保护技术,满足各种服务应用程序对数字资源的创建、检索和安全利用。

3.3采取移动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网格技术理念的一种全新互联网计算模式和服务理念,其核心就是海量资源的存储和计算。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模式,云端的利用为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使安全、便捷信息存储和网络服务成为一种现实。云计算服务器中不同的云端为数字图书馆不断丰富的数字资源整合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真正实现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向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全面的转变,由此实现了对移动终端设备硬件要求的大幅降低,用户只需持有一具有浏览器功能的移动终端,便能够随时随地享有移动数字图书馆提高的移动服务。

云计算在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构建方面的应用,将彻底改变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当前,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而云计算的应用则有力弥补了不足之处,势必将带来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一场变革。在与计算服务模式下,丰富的数字资源将被存储于云端,所有的运算工作都在云端完成,用户只需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联网进入云端,便可自由获取所需服务,即使设备丢失,也不会对原有定制的相关服务造成影响。

总之,基于3G技术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不仅具有便捷、超时空、个性化服务等特征,而且还有流媒体、多媒体等多种服务模式,虽然其医用和普及仍存在着诸多的技术难点和局限,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未来移动数字图书馆势必会成为广大用户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周满英,任树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4-27.

[2]赖永波.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与实现途径[J].图书馆学研究,2011,(5):42-45.

[3]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5):165-168.

[4]郭溪川.国内外基于3G网络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实践现状和创新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1,(9):54-57.

[5]赵丽萍.电子纸驱动下的移动数字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2010,(3):44-47.

(本文责任编辑:王涓)

作者:喻心麟

数字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篇3: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摘要〕本论文分析了在当前移动网络时代,作为高校图书馆主体的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和特点,研究了其在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和手机阅读等新一代阅读方式环境下,对移动图书馆提高电子资源质量、做好读者服务的意义,以期对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尤其是在读者定位及个性化服务方面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大学生;阅读行为;图书馆建设;移动网络时代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21

当今社会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与日俱增,手机等通信媒体甚至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即时通信、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业务发展迅猛,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分别达到67.7%、59.9%和56.6%,成为手机上网使用率最高的3类业务,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5.8亿户,占比97.6%[1]。手机作为新一代阅读媒体具有普及率高、互动性强、功能强大且便携等特点,因此备受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青睐。2011年,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高,其中手机即时通信仍是实用率最高的应用,实用率达到71.8%;手机搜索排名第三,达到59.5%[1]。鉴于人们对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痴迷与依赖,高校图书馆也看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将这种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推出了移动图书馆,以提高手机拥有率极高的大学生用户群对图书馆的访问与利用。

1移动网络时代中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1.1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简述

移动图书馆在发明之初是用来为那些处于乡村或城市郊区没有图书馆的偏远地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的,所提供的阅读载体除了纸质图书也包括一些有声读物和电子图书。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利用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开始成为移动图书馆新的业务模式,如手机接收图书馆短信提醒服务、进行书目信息查询、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等[2]。

步入新千年以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多所大学纷纷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如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在2000年9月开发出i-mode手机书目查询系统;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开始使用手机短信为其服务;韩国西江大学在2001年7月推出可以通过手机查阅馆藏资料的移动图书馆;全美高校中更是有多所图书馆相继开展了移动服务。通过数据显示,就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言,美国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迅速,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高达90%[3]。同时,国内很多高校也感知到这些新技术的演变,正在努力开发移动图书馆业务以适应移动技术在学生中的大范围使用。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移动应用业务,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来获取基本的校园信息。当然,这与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校内网络的覆盖率和使用条件等等。因此有学者指出,电子资源利用的情况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校园网、图书馆网络的逐年完善是分不开的[4]。

1.2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1.2.1数字资源的建设

移动图书馆应具有充足的数字资源保障,读者通过信息平台除了能够检索所有的馆藏资源以外,还应拥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丰富的数据库资源、电子期刊以及一些特色资源和非书资源等,即将图书馆全部的数据库资源移动化,并提供这些资源的全文阅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资源的收藏和可获得性两个角度得到数字资源的保障率[5]。因此,数字资源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提供一切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资源数字化移动化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这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网络的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2用户服务的完善

移动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简洁的图书信息服务,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新媒体推广虚拟服务,向用户推送所需信息,制定个性化服务,并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信息发布、资源下载、参考咨询及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等。

1.3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及功能

1.3.1概念

所谓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共享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一种服务方式[6]。移动图书馆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其移动性,图书馆必须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向读者提供实时的服务。目前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书目信息查询、图书到期提醒、图书预约、图书馆公告、图书馆讲座信息、书目推荐、参考咨询等,并以短信和WAP网站访问为主要服务模式。

1.3.2功能

目前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馆藏书目查询及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续借、预约;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支持在线阅读全文;在线浏览图书馆最新消息和资源动态;提供学术微博交流平台,支持互动学习和互荐文献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浏览与收藏以及个人中心提供显示模式、订阅消息时间及订阅内容等设置功能。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2009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基于WAP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与馆内业务自动化系统紧密集成,主要功能包括读者信息查询更新、书目查询及单册查询、读者预约以及续借等[7]。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多种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并实现移动阅读。目前支持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上网手机,如IOS、塞班、安卓和windows mobile等,以及各种具有WI-FI上网功能的MP4、手持阅读器及平板电脑。

1.4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及阅读现状

近年来,3G(3rd-generation)技术给高校移动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根据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信息年检》统计,截至2011年6月,我国3G用户规模超过8 051万户,各运营商纷纷推出丰富的3G业务,发展了天翼阅读、手机漫游、手机上网、手机搜索、可视电话、手机报等特色业务[1]。另外,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于2012年4月19日在京召开成果发布会,中新网4月19日对外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8]。

由此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3G业务、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和手机阅读等新一代阅读方式开始越来越多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使其具备了移动网络时代特有的阅读行为特点。从服务内容来看,当今媒体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向用户推送各种类型的信息,添加了图片、杂志、视频、音乐、广播等丰富的内容,将可视化和娱乐性相结合,集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传媒功能于一身,以绝对优势吸引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的使用和关注。从使用率来看,移动网络新技术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使人们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身份的约束,随时随地的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满足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且迎合了现代用户的阅读心理,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2大学生的移动网络阅读行为

2.1大学生阅读行为特点

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不可避免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更是与日俱增。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和身份特征来看,都处于移动网络用户的核心地位。根据2011年《中国信息年检》统计,20~29岁的网民比重继续加大,从2010年的29.8%增加到2011年的30.8%,在所有年龄段里居首位;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整体网民的29.9%,大幅度领先于位居第二的自由职业者(14.6%),也居首位[1]。鉴于年龄和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优势,大学生读者有以下几种阅读需求:

2.1.1内容需求

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比较重,面临各类考试、考级和求职等压力,其阅读需求比较集中,主要阅读与考试或本专业相关的业务书籍、撰写论文所需的中外期刊文献和与之关联的视频资源等,当然也辅以一些休闲娱乐的书籍、杂志、视频等读物。不同学历和专业的大学生又有不同的内容需求,如本科生偏向阅读课程辅导、英语考级和老师推荐的辅助教材等书籍;研究生阅读的文献较为专深,针对性强,对国内外数据库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文献需求很大,纸本书籍一般作为辅助使用。

2.1.2功能需求

2009年,加拿大研究人员Wilson和McCarthy对Ryerson大学的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们对移动图书馆未来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查找文章、阅读电子书、借阅书刊、联系或询问图书馆员等等,而图书馆还不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大规模的学术搜索[9]。其实大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需求颇多,就像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丰富多彩的资源与服务一样,大学生也非常期待能够充分利用和享受移动图书馆平台带来的便捷与帮助。

2.1.3学术需求

随着网络的大力发展和高校数据库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学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对本专业相关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的阅读需求更为明显,这与当前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发文要求有很大关联。其中对全文文献的阅读和下载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在线查阅全文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能够满足对如此庞大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又可以对大学生随时开放的机构,惟高校图书馆莫属。各大高校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资源和服务,国内外数据库、电子期刊、网络资源导航、馆际互借、科技查新等等内容,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坐拥书城。

2.2移动网络阅读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85.3%是18~40周岁人群;对中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中显示,有11.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2.5%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8]。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课程内容提供商CourseSmart公司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现今的大学生已经不能长时间离开他们的数字电子设备,他们必须经常查看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类似的设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网络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人们越发希望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查询资源或浏览阅读,以获取所需的信息,由此,移动网络阅读应运而生。网络阅读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知识和多媒体合成信息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其阅读平台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向了电子设备及其电子形式的信息,网络阅读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图书资料,查找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11]。由于网络阅读的高速发展,其便利性和实用性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大量读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阅读的行列中来。高校图书馆根据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发展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加强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

3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电子阅读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3.1大学生阅读与移动图书馆的关系

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涉及3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和电子阅读行为:

(1)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是支持移动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它为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载体,正是当今互联网、3G业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孕育了与其发展对应的图书馆新形式,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基础和条件。

(2)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主力军,文化素质较高,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强,比其他人群更加熟悉各类电子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由年龄特点和学业要求所致又普遍拥有前沿移动设备,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移动图书馆使用和服务的对象。

(3)电子阅读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虽然电子资源永远不能取代纸质文献,但电子资源便捷、充足、易得的特性给人们的阅读行为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图书馆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和用户,就必须拓宽自身的服务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移动电子阅读势在必行。

3.2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1)鉴于大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需求,移动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应有所针对。目前在学术文献检索方面,从操作界面到数据库范围,移动图书馆检索系统所提供的都只是基本查询,对于有较高要求的文献查找还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很多高校的移动图书馆对数据库和在线资源检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术文献的查询需求是大量而复杂的,对于检索系统的要求,如检索字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种限定条件等,不只局限于提供题名、作者、刊名等单一的检索项。因此,对高级检索的完善是移动图书馆OPAC系统设置应提高的方向之一。

(2)移动图书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类型比较局限,主要以催还续借、预约咨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库检索为主,与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丰富资源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实用性服务,如资源推荐、新书通报、学术活动、讲座通知、交流论坛等等开展实施的还比较少,因此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用户的高水平要求,要想增强使用率,必须提高软硬件设施,增加实用性功能,将馆藏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提供在线咨询、校外图书馆资源链接等服务,开展论坛或互动交流等2.0时代的新项目,使广大师生能够利用移动图书馆全面的开展各类科研活动。

另外,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其信息需求是教育部门及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掌握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和特点,对高校图书馆提高电子资源质量、做好阅读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发展虽已相当成熟,但大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还不清楚学校购买了哪些数据库或电子资源,对其利用率甚低,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源,缺乏检索知识,这些都对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构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要想增加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并且实现移动图书馆与用户的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4结语

在网络时代和移动技术的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子在线资源库等新兴的媒体形式对传统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将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使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接入资源并为更多的读者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读者不仅能在实体图书馆内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通过移动设备在无法到馆的情况下随时与图书馆亲密接触,而图书馆也能够通过移动网络扩充服务范围,增加读者数量,真正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年鉴(2011)[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11:391,398,400.

[2]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9):34-35.

[3]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9):64-65.

[4]褚艳秋,张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求分析及导读策略[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30-31.

[5]王启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74-76.

[6]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6-67.

[7]孙一钢,钱国富.新媒体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90-91.

[8]中国新闻网.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D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9/3832813.shtml,2012-04-19.

[9]Wilson,S.The mobile university:from the library to the campu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0,38(2):214-232.

[10]CourseSmart.Digital dependence of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revealed in new study from course smart[R].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1/06/01/idUS141122:CourseSmart,2011.

[11]袁建娟.论网络时代图书馆对大学生的阅读引导[J].新世纪图书馆,2008,(5):60-62.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作者:周晓燕 付爽

上一篇:自动化实习报告范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