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篇1: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探讨

摘要: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料获取的便捷化、服务时效的灵活化和咨询方式的多样化3个方面,需要从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提升交互服务的时效性来完善服务模式构建体系,并以移动用户检索习惯的数据分析、多功能一键导引同步资源、资源整合的功能性提升,以及主、被动信息服务为构建策略,找到优化路径,全面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提升。

关键词:4G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Key words: 4G network environment;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bile reference service; service model

4G网络环境的全面覆盖,不仅提升了信息传播和使用效率,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使用方式,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的高密度覆盖让信息无处不在。可以说,21世纪是4G网络的天下,脱离网络环境的一切事物均会被淘汰[1]。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需要转变,结合4G网络环境来进行移动端的信息推送,从而在效率、密度、广度上均有本质性的提升,多方面、多角度满足用户的现实所需,实现全面的发展。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在国外的研究和使用均已有较好的发展,例如英国约克大学在4G网络环境下所实施的移动终端接驳图书馆信息资源项目,在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检索,深受好评。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则推出了学科咨询服务领域内的移动APP,尽管只有输入输出端口,但是使用量达到了每月30万次以上,十分方便,提高了信息使用的效度。从上面成功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案例中,可以发现4G网络环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效率性,同时能够将图书馆的功能性全面提升,真正地转变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参考咨询服务体验[2]。

1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特征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资料获取的便捷化、服务时效的灵活化和咨询方式的多样化3个方面。通過对特征的总结和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挖掘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1 资料获取的便捷化

4G网络环境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令资料获取更为便捷。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用户需要在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检索、记录和使用。而在4G网络环境下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端实时进行资料查询和使用,同时资料获取的渠道也十分丰富,内容的可扩展性随着技术的完善而不断增加,令资料获取十分便捷[3]。4G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可以提供更为细化的资料获取内容,并支持多种格式的信息文件查看方式和存储方式,如word、txt、excel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捷。

1.2 服务时效的灵活化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在时效性上更为灵活,在移动端的用户可以不用考虑时间、空间因素,一旦产生参考咨询的需求,便可以即时连通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检索和使用。可以说4G网络环境提供的是更为开放的服务模式,服务时间、服务手段也更为灵活,同时提高了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效率,降低了时间和空间成本,扩充了服务对象,提升了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质素。

1.3 咨询方式的多元化

4G网络环境的高速率信息传输令咨询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单方面的信息查询。例如,用户能够通过网络连通图书馆的职能工作人员,通过人工咨询的方式满足自身需求;还可以通过网络定制自身需要,解决图书馆藏还没有的信息等。诸如这种多元化的咨询模式提升了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综合服务能力,转变了传统模式的被动服务,增强了与用户之间的协作沟通,实现了基于用户需求的参考咨询服务。

2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构建要素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需要更加完善的构建体系,其中需要技术手段、人力资源配备、服务交互来支撑,才能够有效地保证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具体实现。

2.1 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

4G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咨询服务环境,为信息的多元化传输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能够在移动端提供多层次的咨询服务[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支撑,方式为多层次、多渠道、多系统的移动终端,如针对不同移动端和运行环境,在技术层面需要通过创新与协作来共同完成。以单一网页为例,不同移动端的查看、检索需要进行不同的代码开发,这样能够匹配到移动端的运行环境之中,优化用户查看和检索。同时,还需要通过动态网页中的一体化SNS软件设计来保证用户的交互、沟通能够实现,这需要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进行嵌入式的代码设计,保证两者之间的关联度提高,即网页和沟通软件的融合。在4G网络环境下,只有通过全面的技术手段创新,才能够保证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能够满足用户所需,实现整体的服务质素提升。

2.2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尽管实现了用户脱离图书馆的信息使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强大的人才体系支撑来保证服务模式的完善。如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网络信息人员、数据统计人员、文献检索人员、硬件管理人员等,只有在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下,才能够有效的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参考咨询服务[5]。在现阶段,因为用户的需求差异性较大,而自动化的移动终端服务很难完成,如信息定制、文献打包、学科知识服务等,很多模块的支撑仍需要人力完成,同时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较高。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而为移动参考咨询服务建立良好的软环境,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2.3 服务交互的时效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知识的研究可谓是日新月异,而用户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能够偏重于交互时效性的提升,从而满足不同程度的用户需求[6]。例如,用户需要查询某一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在产生需求后会传达到图书馆,而图书馆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的采集、选录、整理、分析,这样才能够建立基于时效的服务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工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还有一些需要人工操作和沟通,服务交互体系要全面的以时效性为主,为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助力。

3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构建策略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应从策略层面研究,从而找到优化路径,才能够全面的实现。通过移动用户检索习惯的数据分析、多功能一键导引同步资源、资源整合的功能性提升和主、被动信息服务来构建完整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提升。

3.1 移动用户检索习惯的数据分析

移动用户的访问终端需要建立数据集合的功能,来进行用户检索习惯的数据分析,根据同类用户的检索习惯和规律进行参考咨询服务优化。例如建筑类最新的材料使用研究、结构研究等,通过数据分析这类用户的检索习惯来进行跟踪服务,同时在文献收录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缩小范围,也可以进行目录的制作以方便移动用户的下一次使用。在4G网络环境下用户能够实时的和图书馆进行信息交互,图书馆会根据大的用户类别来进行信息的提呈,这样能够有效地为客户进行精准检索,节省大量的时间。通过对移动用户检索习惯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移动参考咨询服务,在不断优化的跟踪服务下,能够完善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同时也满足了差异化的用户需求,实现和用户的共同发展。

3.2 多功能一键导引同步资源的实现

4G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传送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效能的提高,为了服务模式更为简单、快捷,在设计过程中基于用户检索习惯,可以设计多功能一键导引同步资源,这样用户能够在大的类别和需求确定的情况下打包下载信息,同时还可以选择性的进行资源的收录,在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例如,英国利物浦大学所使用的FAQ数据库,通过服务器端和用户移动端的对接,将用户的参考咨询需求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找到相似值较高的信息来进行推送。而用户在反馈的信息目录中可以选择性的进行一键导引同步资源,这种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用户提供最契合的信息使用方案,深受用户的推崇。

3.3 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功能性提升

4G网络环境令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在功能性上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对接。因为院校之间的文献数据库和偏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用户的需求却种类繁多,因此需要通过图书馆资源整合来建立更好的参考咨询服务。具体来看,多家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协作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用户的咨询问题,这种合作化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200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启动了“合作数字参考咨询计划”,在后续的不断发展中,高校图书馆也加入了其中,建立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而现阶段我国的图书馆资源整合也在不断推进,大多是根据地域性来进行合作。如芜湖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案例较好,其中包含了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多所高校,实现了大数据整合下高质、高效的参考咨詢服务。

3.4 主、被动信息服务的全面推广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是被动的,而在4G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则进行了优化和更新,可使信息服务逐步转向主动和可控。具体来看,通过高速的4G网络环境,客户在移动端能够即时的定制不同类别的信息,根据多种技术手段来选择信息的反馈渠道,例如邮箱、手机APP、实时通信软件等,还可以设置短信提醒,实现了主、被动信息服务的功能性转换,这种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为用户建立了专属的私人信息服务,有效地帮助用户实现了多线程信息获取方式,满足了用户需求。

4 结语

4G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的构建应基于用户需求来完成,从软硬件环境入手,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交互的时效提升来为其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进而通过4G网络来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淼.高校图书馆移动参考咨询服务的需求研究——基于读者的访谈调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52-55.

[2] 魏志玲,海金梅,宝美荣.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方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3):169-172.

[3] 韩业江,方敏.试论4G环境下图书馆的移动服务[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3):72-75.

[4] 吕冬梅.4G环境下的移动APP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 2015(8):161-162.

[5] 郑永红.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馆总咨询台服务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6):67-68.

[6] 顾朝兵.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及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 2015.

(收稿日期:2016-10-14)

(修回日期:2016-11-08;编辑:魏民)

作者:徐慧

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篇2:

4G网络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在教学改革上的研究①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 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4G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服务的情况,通过对比师生实际需求与移动服务特点,在基于 4G 通讯网络以智能手机为阅读终端现状下,探究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移动终端的在教学应用上的信息服务模式。

[关 键 词] 图书馆;移动服务;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教学4G网络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在教学服务上的创新问题,我们通过以高职院校为对象,移动服务为技术手段,调研了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探究基于图书馆教学的需求和移动服务的特点,对比得出移动服务对教学的支持不足,提出新的创新方法与移动服务功能模型。

一、高职师生教学需求及教学方法——基于图书馆资源

(一)以工具书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资源,而教学扩展上,传统的教育以工具书为主要资源。根据英美的实际情况,教学上强调工具书的参考效果并不好,但是西方在教学上,图书馆参与的程度更大,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更高,能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这些在国内高职院校还不是很普遍。

(二)以咨询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

这是一种为克服以书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引入式的教学在课堂上日益普遍,实际操作中,高职学生并没有养成对信息源的判断能力和深入自学能力,导致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

(三)以实例研究进行教学

一般作法是:从实際中选取一些具有共性而无唯一答案的问题,逐一加上解答这些问题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的评论。这一方法强调学生与参考资料间的直接联系,而移动图书馆等4G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都是提供参考资料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移动服务更贴合教学需求。

二、移动服务目前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特点

(一)主流的移动服务

1.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任何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图书馆的任何资源信息。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在线一站式检索图书馆书、刊、论文等文献信息的功能等与图书馆功能的对接。

2.电子书借阅:用户主动操作下载电子书

通过手机扫描电子书借阅机提供的二维码,将图书下载在手机上。通过多点触控进行操作,支持滑动、拖动等手势,读者只要用手指轻轻地点击显示屏上的图片就能实现对主机的操作。

3.社交媒体服务:微博、微信为代表

在新浪微博以“图书馆”为关键词搜索机构认证的微博,数量为1254条,在微信上以“图书馆”为关键词搜索公众号和服务号,数量为631条,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式的图书馆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很迅速。微博和微信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询馆藏书目和图书借阅情况的主动推送功能。

4.其他服务:短信服务等

2004年期,国内图书馆界投入了巨大精力在图书馆短信服务上,服务内容也很多样,最经典的服务内容为:催还通知、预约通知、提醒还书、新书通报、图书馆公告,而随着移动服务的多样化,短信服务已经更多地作为辅助工具使用。

对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技术的加快导致图书馆在软硬件上追赶潮流,而对于学生真正的诉求和对教学方面的思考相对缺乏,即技术的快速发展忽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移动服务的普遍特点

1.碎片化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读者为例,在213人的调查问卷中,72.9%的读者每天使用手机阅读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其中,大部分读者浏览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资讯信息,如新闻资讯、微信朋友圈和移动图书馆上的藏书信息,且相比传统的纸本阅读没有固定的时间。优势是阅读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劣势是阅读的内容也被碎片化了,不利于完整知识的获取。

2.个性化

个性化指的是阅读者的兴趣被给予了最大的激发,可以获取自己感性的内容,同时阅读也变得充满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对应的是读者的信息选择个性化和信息推送者针对性地推送信息。

3.移動化

因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便携的特点,移动阅读成了新的阅读平台,并成为普遍的现象。移动阅读除了阅读地点的改变,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影响到读者的学习习惯。

4.速食化

移动服务提供的信息为了迎合读者习惯,更多地推送碎片化的信息,造成读者对信息的随意浏览,远远不及传统纸本阅读的深度,即速食化的阅读。速食化阅读造成读者对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更多的是记住信息的位置,而不是信息的内容,有悖于传统教学对于部分知识掌握的要求。

(三)移动服务对教学服务支持的不足

1.移动服务碎片化与教学服务的周期性冲突

移动服务几乎没有强制性的时间需求,而实际教学一般有周期性,例如一门课程的时间是一个学期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学生在同样的机会成本下,选择其他服务方式获取资源,移动服务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教学手段有其不利的地位。

2.移动服务速食化与教学要求的深度冲突

电子媒体的普遍特点是快而浅,读者在电子媒体上更愿意选择微博而非博客,更愿意浅阅读而非像看传统媒体一样进行深阅读,这与教学要求的知识深度是有冲突的。

3.移动服务缺少教师的参与

移动服务的发起者多是高职学校的图书馆馆员,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由于图书馆与教学部门的沟通有限,导致提供的服务更多是图书馆单方面的推广,内容由图书馆自行拟定,必然会出现与教学的脱节。

三、提出创新与修改移动服务,满足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一)移动服务的功能与教学对接

在教学资源的功能上,可以与教学系统提供的功能对接,有两个思路:一是在移动服务上增加少量教学系统的功能,若全部一致会导致移动系统的臃肿和概念混淆;二是在一个统一的移动服务平台上,同时拥有教学系统和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链接服务。

(二)移动服务推送的内容与教学对接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移动服务中的学术电子资源在使用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而移动服务的一大特色服务是视频和特色资源服务,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数据库或相关知识性数据库的推送,是让移动服务参与教学的一大手段。

(三)移动服务实现教师、馆员与学生的三维融合

移动服务不再只体现图书馆的价值,而是通过提供的服务促进教学,这需要图书馆馆员、教学部门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四)构建新的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

移动服务为了与教学改革相对接,需要增加教辅的功能,提供教学需求的内容,有教师参与决策的服务。

下图是最新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结构,拥有最新的云服务等功能,依旧没能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最好的功能不全是高职院校学生所需求的,如越来越便捷的科技文献的传递等;(2)與教学的需求脱节。

经过全文的分析,拟增加新的功能如下:

以上设计基于功能、内容与教学需求的对接,也需要教师、学生和图书馆员的三维协作。

最后,移动服务的功能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需要考虑,针对高职院校对各类信息的需求量,减少部分科技文献推送服务,增加基于教师推荐、课程需要的文献信息及可视化的资源库。

参考文献:

[1]Wei-Hsiang Hung,Lih-Juan ChanLin. Development of Mobile Web for the Library[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6):259-264.

[2]余逊涛.移动图书馆服务如何避免“白痴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5).

[3]王琦,陈文勇.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内涵辨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22).

[4]王秀兰.西方图书馆参考服务教学的状况[J].图书情报知识,2010(5).

[5]陈建新.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及移动阅读平台建设[J].農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

[6]茆意宏.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模式[J].情报科学,2012(2).

作者:袁干劲 王国硕 谭蓉

图书馆移动网络论文 篇3:

基于SoMoLo理论的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广策略

摘 要 论文介绍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情况及SoMoLo理论所倡导的社会化、移动化和本地化营销理念,探讨了SoMoLo理论在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广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利用SoMoLo理论进一步宣传推广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策略。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移动服务SoMoLo理论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10.xxx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起步在本世纪初,由美国和日本率先发起,最初在高校图书馆中展开,随后慢慢推广至公共图书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服务包括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升级,如图书借还、书目查询、资源检索、信息公告等,以及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升级服务,如社交网络、位置服务、移动阅读、视频导览等。移动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向广大的信息用户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并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1]53。本文论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现状,并基于SoMoLo理论,提出了进一步推广移动服务的策略。

1 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概述

1.1 移动服务的发展背景

得益于移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机移动网络用户的飞速增加,以及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呼吁,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在我国发展迅猛。截至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其中手机网民占到了95.1%[2]。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手机图书馆,“碎片化”的手机阅读成为了常态。快节奏的生活和海量的信息,给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对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研究和关注也促进了其进一步的发展。2009年起,CNKI收录的关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研究文献明显增多,并逐年递增[1]14。2011年,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先生提出,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将大大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2014年,我国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高校和公共图书馆已经超过100家[3]。

1.2 移动服务的发展现状

国内第一个推出移动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是上海图书馆,该馆于2005年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读者可通过手机短信享受书目查询、参考咨询、讲座预约等服务[4]126。手机短信能够为读者提供最基础的图书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用户使用图书馆服务的地理空间限制。然而,受到技术本身的限制,短信能够提供的信息量和服务类别都十分有限。

2008年之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移动服务的提供方式从手机短信扩展到了WAP(无线应用协议)。国家图书馆于2007推出了短信服务,2008年率先开始建设WAP网站,于2009年以“掌上国图”的形式推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广效果[4]130。相比于短信服务,WAP网站支持音频和视频,用户还可以方便地在移动设备上订阅和下载书刊,其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图书馆移动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各大图书馆纷纷推出了微博、微信服务和移动客户端服务,这些服务不仅能实现短信服务和WAP网站的各种功能,而且界面更友好,使用更便捷,提供了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其中,部分服务包含的社交功能和位置功能,为图书馆研究用户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了依据。

2 SoMoLo理论与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广

2.1 SoMoLo理论的基本意义

SoMoLo理论由具有创业投资教父之称的美国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 于2011年提出[5]。SoMoLo分别代表着社会化(So)、移动化(Mo)和本地化(Lo),是一种集社交网络、移动服务和本地服务三位一体的互联网营销理论[6],一经提出就风靡互联网界,其理论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化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连结,人们通过社交网络获取和分享信息,形成潜在用户群,进而促进产品和服务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宣传和推广。移动化不仅是指基于移动终端的营销载体,更是指碎片化的营销方式。移动终端的便携性,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如何抓住用户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营销,是产品和服务推广的关键问题。本地化在互联网时代,体现为LB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通过移动终端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方能进行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推广。

2.2 SoMoLo理论在图书馆移动服务推广中的应用

2.2.1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社会化推广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社会化推广,不仅体现在通过进驻成熟的社交平台实现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動,还包括线下与线上的融合推广,以及图书馆与其他社交平台之间的合作。

早在2006年,国外的高校图书馆率先将Facebook、YouTube等社交平台引入到图书馆服务的推广工作中[7]。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国内的图书馆也纷纷利用微博、微信、豆瓣等社交平台进行图书馆服务的宣传推广。这些社交工具既是图书馆提供移动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广移动服务的重要阵地。社交平台交流、互动和分享的特性,让图书馆突破了以往单向的宣传推广模式[7]。微信和微博的有奖关注和转发、话题分享和讨论、晒图集赞等活动,为用户创造了交流的空间,增加了现有用户的粘性,并连结了现有用户与他们社交圈中存在的潜在用户,让图书馆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公众所知。同时,这些社交平台的留言功能,给读者提供了与图书馆交流互动的机会,图书馆根据用户的留言,可以把握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广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社会化推广不仅局限于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传统的线下活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面的线下活动可以让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通过即时的交流产生更紧密的连结,通过线下活动,读者可以了解图书馆移动服务,然后现场扫描二维码或直接下载进行关注和使用。移动服务有别于图书馆传统服务,是基于智能终端和移动通信的,老年读者和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障碍。线下的推广活动可以让这部分读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即时求助图书馆员,亦或是在读者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社交氛围,以帮助读者更快地适应图书馆移动服务。

图书馆与其他社交平台和门户网站合作,将图书馆功能嵌入其他平台和网站,并通过它们进行宣传推广,是目前图书馆推广移动服务的新尝试。目前,许多城市在支付宝“城市服务”中开通了图书查询、图书借还的入口,用户无需下载和关注图书馆客户端或是微信公众号,即可享受移动图书馆服务。支付宝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对于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2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移动化推广

移动化的推广理念,既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又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推广思路。移动化意味着泛在图书馆成为了现实,图书馆服务以及图书馆服务的宣传推广,都将变得无处不在。

早在2014年,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了5.27亿,手机上网的普及率首次超过的个人电脑[8]。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设备成为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碎片时间从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成为了一种趋势。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用户会在闲暇时间,在入睡之前、甚至利用上卫生间的碎片时间,使用移动终端[9]。图书馆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灵活性,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宣传推广。传统的阵地式宣传以读者被动接受信息为主,主要采取读者培训、新书推荐、活动展览等方式,这些方式多需要固定的时间和场地,受众较为狭窄。纸质宣传册、图书馆网站等宣传方式,又与图书馆移动服务脱节,读者很难直观地通过这些传统的宣传途径了解图书馆移动服务,其宣传效果不尽人意。移动化的宣传策略利用移动技术和移动终端,采用移动视频、移动多媒体等方式,抓住用户碎片化的时间,提升了推广效率,拓展了宣传范围。

2.2.3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本地化推广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本地化推广主要依靠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方式进行。LBS有两层内涵,一是确定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二是根据其位置提供相应的服务[8]。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推广中,主要是指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宣传。

图书馆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签到服务采集用户在图书馆中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些位置数据可以传递许多信息,包括其阅读偏好、信息需求、信息搜索行为等,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推断用户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然后再通过移动终端,将用户感兴趣的移动服务推送给他们。另一种方式是虚拟位置的签到,可以由图书馆发起,也可以由用户发起。公共图书馆不同于高校图书馆,一般辐射范围较大,服务范围较广,服务人数众多。图书馆或使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偏好和兴趣,形成线下或是线上的社群,彼此分享阅读的经验和感受。基于兴趣的用户社群有助于增加用户对图书馆的黏性,图书馆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社群,进行符合他们的需要和习惯的宣传推广。

用户的位置信息起到了标签的作用,图书馆通过挖掘这些标签所反映的信息,对用户进行分类,再根据用户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用户也可以根据标签发现与自己有类似需求和兴趣的用户,满足社交的需求[10]。

3 基于SoMoLo理论的移动服务宣传推广策略

3.1 灵活运用社交平台和移动应用

图书馆应不断拓展社会化推广方式,在持续利用现有的社交平台进行宣传的同时,还应不断拓展新的功能迎合读者的兴趣,加强与其他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合作,甚至自主开发更适合图书馆的专业社交平台和应用。

当前的社会化和移动化推广不应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应该变读者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获取和分享信息。可以在社交平台或是移动应用中增加积分、排名、抽奖等功能,对读者分享、使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行为给予积分,然后根据积分进行排名,给予等级称号和一定的奖励。这种宣传方式可以大大调动读者使用移動服务的积极性,并让读者也参与到移动服务的宣传中来。

图书馆依靠微信和微博的宣传推广已经比较成熟,目前也开始了与支付宝、豆瓣等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宣传推广的效率,图书馆应积极加强与第三方平台和门户网站的合作。图书馆可以将移动服务嵌入到第三方平台的相关板块,起到引流的作用,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移动服务,或是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链接和二维码放在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加以宣传。

目前,图书馆的社会化宣传大都依靠第三方社交平台和应用进行,这些社交平台和应用具有受众广,易操作的优点,但是也有不适应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地方。因此,图书馆有必要自主开发更专业化的社交平台和应用,以推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推广。有能力的图书馆可以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独立开发制作,也可以与第三方应用开发公司合作,共同制作。

3.2 提高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互动质量

图书馆员与读者沟通互动的质量,在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提升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质量,一是要转变馆员的服务理念和意识,二是要拓展沟通的途径和方法。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推广秉持着社会化和移动化的理念,意味着图书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面对面交流,更多地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交流。对此,图书馆员应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图书馆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图书馆员熟悉和了解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相关内容,并掌握通过社交软件等移动工具与读者交流,宣传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方法。其次,应该组建专门的团队负责与读者的线上交流和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推广。图书馆要做好团队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宣传推广意识,并掌握与读者线上交流的技巧。

另外,要进一步拓展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方法,全方位地宣传推广图书馆移动服务。移动服务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开展线上或是线下的问卷调查,既能让图书馆了解其服务的普及程度以及读者的需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又起到了让读者认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目的,一举两得。

3.3 注重用户体验和隐私权的保护

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推广能否获得成效,关键在于其宣传推广方式能否抓住用户的痛点,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图书馆依靠社交平台和位置服务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应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提升其专业性。图书馆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以互动游戏或是互动问答的形式推广其服务,也可在位置服务的签到功能中引入积分和排名机制,以娱乐的方式增加用户的黏性。同时,图书馆也应提升其推广的专业性,体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用户。图书馆应根据社交平台和位置服务所采集的用户信息,分析其信息需要、信息行为,根据分析所得的数据有针对性地推广适合其需要的资源和服务,以优化用户体验,真正达到宣传推广的效果。

此外,图书馆移动服务在利用社交平台及位置服务,进行社会化和本地化推广的时候,势必会获取用户的相关信息,用户隐私权的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图书馆应处理好信息利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既要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分析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推广宣传,又要以合理的机制,做好用户信息的保密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用户的利益,获得用户的信任。

3.4 建立合理的效果评价体系

对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推广效果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有助于图书馆判断移动服务推广的成效和不足。对于推广效果的评估,首先应制定一部分可量化的指标,如社交平台用户的增加量、活动和文章的转发量、点赞数和评论数、移动应用的下载量等。除了定量分析,还应注重定性分析,推广评估效果的评价应重点参考读者的感受和意见,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读者对于移动服务推广的真实想法和感受[7]。

常态化的效果评估,一是可以帮助图书馆及时总结问题和经验,为之后的推广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激励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移动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工作。

4 结语

SoMoLo理論所倡导的社会化、移动化和本地化营销理念,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思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不断升级,由传统服务向移动服务转变,其宣传方式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充分利用SoMoLo的宣传理念,让更多读者了解并享受读书馆的移动服务,是每一个图书馆员应尽的职责。

作者:陈安琪

上一篇:一体化模具设计论文下一篇:行为金融学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