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索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移动图书馆发展现状

移动图书馆所能够给予的服务主要是图书馆为使用移动终端设备的读者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图书馆最开始出现是在2005年5月一家上海的图书馆,读者通过登录手机就能够得到与图书馆相关的服务项目内容,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开馆信息,同时也包含了书目检索和进行读者活动信息等多种内容。

这样的一种手机图书馆所进行的服务在我国甚至是全球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2006年12月,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也开通了“手机图书馆”,其中涉及到的服务项目主要包含了:图书馆概况、书目检索、南湖论坛和我的图书馆等。2008年12月,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正式将手机作为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发展媒介,这一服务被称作是“掌上国图”,通过这一移动服务,读者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入数字图书馆,阅读相关内容。

目前,移动图书馆所给予的服务开始演变为图书馆借用先进技术促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种发展方向。读者能够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的Web网站中登记和自身用户相联系的手机号,同时系统可以自动发送验证码至读者手机。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读者身份进行确认,真正达到了图书馆和手机之间的联通。图书馆开展的业务主要包含了短信服务项目等相关内容。

二、简述我国5G移动通信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

基于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5G移动通信也成为多个国家信息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发展内容。我国5G网络技术研究的发展成果是在2016年6月1日正式发布的《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里被提出的,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展现出了我国在5G通讯方面的研究开始获得实质性的成果,同时也预示了5G时代的到来。一些手机企业也开始纷纷投入到对5G移动通信上的研究。

通过相关研究能我们能够看出,5G技术当前的峰值速率要超出4G技术的峰值速率。比如10G高清电影在1秒钟之内就能够快速完成下载,同时也能够完成车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此外,在工业和医疗以及安全等领域也能够选择5G移动通信,不但能够让使用5G技术的企业生产效率获得快速提高,同时也能够令这部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方法得到有效创新。

相关研究显示,当前进行5G应用的领域还涉及远程医疗。一般只有价格相对昂贵的大容量线路才能够真正实现跨越国度的传播,当前并不是发出的全部设备指令都能被快速及时的接收,可能会在接收过程中产生一些对患者安全造成危害的不可控因素。但是如果5G技术得到了应用,就可以有效避免产生延迟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全部指令,这样,跨国手术会变得更加顺利,患者的生命也能得到有效保证,快速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5G网络也能应用到家庭设备的管理中,这不仅仅能够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便捷,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使用者的体验。

三、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G至4G移动通信不断发展,5G离人们日常的生活也开始越来越靠近。在人们刚刚使用1G网络的时候可以说网速是十分缓慢的,但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持续发展,运行速度开始获得非常快速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自身需求的不断提升,当前的4G网络开始无法对人们提出的需求给予满足,而4G网络出现的劣势主要表现在:运行速度相对迟缓;信号覆盖的面积无法全部涉及;数据传输速度相对较慢等,这些问题开始给用户的网络体验带来影响。

四、5G模式下新时代移动图书馆发展

(一)信息共享服务

当前运用5G通信技术和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服务实现网络之间的联盟,缔造一个更加广泛的信息环境,这样的一种方式也使得用户可以更加全面,并且十分精准快速地接收或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真正完成联采和联编。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对更多用户群提供服务。

(二)信息推送服务

系统可以及时获取与用户有关的信息,并且还能通过对用户信息文件采取描述的方式进行构建,然后按照这一方式去对读者推送与信息服务相关的内容,从而完成文献信息源的引导服务。

(三)读者咨询服务

5G概念提供的咨询服务不仅能够进行无线远程操作,同时还能够在可视咨询的基础上完成有效优化,并且还可以针对其中包含的咨询内容实现多人即时互动以及有效沟通,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网络视频去开展学术研究会议,这样的一种情况不但服务的范围更加宽广,同时其服务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读者远程教育服务

读者可以有效运用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与过去使用的3G和4G网络并不会对空间以及时间产生限制,这样的一种情况下能够得到类型更为多元化的读者以及教育资料,更能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学习与阅读空间。

(五)便捷多样的电子阅读

5G多媒体在互动过程中具备优势,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电子阅读变得更加新颖和多样化,移动电子阅读已经成为日后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忽视的一种趋势。

五、实现5G通信移动图书馆的前期准备

理想和追求是目前人类科技保持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源动力,对于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图书馆中的高层领导要求对5G通讯给予高度关注,汇集多方力量对其强化研究,不断把握时代发展的动态,制定和时代发展相一致的规划方案。

(一)资源建设

当前,资源汇集和搜索引擎不断加速,多媒体持续发展,我们要与当前现有的资源保持一致,除了注重这一问题外,还要不断强化多媒体资源在建设与采购比例上的有效协调,参照当前多媒体资源发展的持续优势,使其能够为图书馆提供资源上的数据服务。

(二)资源及服务标准化

建立一种有效的资源服务理念,争取实现资源与技术的有效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人员和服务彼此之间的互联共通。随着5G通信时代的发展,需要强化信息技术设备和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合作,同时制定完善的标准和协议,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数字图书馆与移动服务之间能够有效衔接。

(三)优化数据库结构、保证数据库安全

在目前网络环境持续发展的历程中,安全性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对于黑客和其他一部分具备破坏目标的个人与组织对于5G图书馆的攻击,要求在对数据库自身稳定性给予充分保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关技术应用完成数据库加密等。5G下数据库在使用上会拥有十分快捷的扩展功能,在数字图书馆中注册的用户自然也就成为了图书馆信息数据库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馆员队伍建设

图书馆馆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专业技术,不断进行先进技术的积累,尽可能多地依赖当前新技术以及新平台发展对5G图书馆的支持,从根本上认识到图书馆目前所处的科技环境,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应用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

六、移动图书馆融入5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思考

(一)巩固图书馆对思想意识社会管理的文化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以及发展道路”“要紧紧的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权”,这为移动图书馆应该怎样进行新形势下意识工作给予了基本遵循。图书馆本身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中心,同时也是联系党和国家以及群众的有效桥梁和纽带,其本身肩负起了促进、引导、服务全民阅读这一重要任务,在思想意识社会管理过程中拥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要将提升与基础知识内容相关的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强化移动图书馆朝着自动化和网络化硬件的建设,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并且起到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在5G移动互联技术对其给予的支撑下,对于当前移动图书馆这一主流的信息传播平台十分有利,移动图书馆需要积极组织人力资源并融合馆员智慧,对知识完成有效的收集和整合,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二)引入AR技术为读者“量身定制”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5G移动互联网加强网络开放的能力,使其能够为AR技术在图书馆运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选择AR技术,把文献和数据库里涉及的图像和音频以及视频等给予合理的叠加,为虚拟交流以及讨论加入现场感真实感,通过这样的方式便于用户完成移动学习与交流,同时也能够为一些盲障和特殊读者群体提供更加快速和便捷的阅读体验。

(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

从图书馆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为用户给予准确的知识服务,实际上就是需要图书馆拥有更多用户行为分析的能力,通过对于“知识元”进行构建,同时还需要在这一基础上设置知识图谱,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图书馆就能够为读者提供“知识导航”。

(四)与物联网融合成为“智慧图书馆”

伴随着当前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把物联网技术使用在智慧图书馆设置里,注重用户自身的体验,把读者和图书馆员、信息资源和环境等与设备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让读者交流和信息流以及设备流之间实现有效的融合,挖掘主体内部有关联系,使其能够对读者提出的需求给予满足。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目前移动图书馆服务提供了发展条件,并且缔造了一个不受时空制约和多媒体互动的发展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机遇,同时也对图书馆界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挑战。我们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5G时代的到来,努力学习并且不断地吸收新技术,快速地做出准备,认真地组织和策划方案,扎实地进行工作,持续总结相关经验,相信未来图书馆事业一定会因为5G通信技术时代的到来而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移动图书馆发展情况以及5G通信技术在当前图书馆服务里的有效应用。图书馆当前运用5G通信技术,除了能够进行目前已经执行的运用手机短信完成的信息服务之外,还为图书馆提供质量更高的信息服务,并且图书馆还能够实现5G通信移动图书馆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有5G通信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本文主要针对5G通信技术在移动图书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5G通信技术,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尚建宇.利用5G通信技术构建未来手机图书馆[J].深图通讯,2008(3):14-16.

[2] 丁宁.5G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图书馆,2009.

[3] 茆意宏.基于手机移动通信网络的图书馆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22-24.

[4] 黄群庆.面向手机用户的移动图书馆服务.http://www.zslib.com.cn/xuehui/2004lw/hua ngqunqing.doc.

[5] 袁旭.手机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开设的可行性探究——以安徽大学文典阁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3):25-28.

[6] 陈素梅,朱玲玲.利用手机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J].重庆图情研究,2008(2):59-61.

[7] 龙朝阳,王灵.基于5G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8(3):8-11.

上一篇:教而不思则罔——关于初中教育教学的几点反思下一篇: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在造纸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