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防控对策

摘要为全面掌握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在确定普查范围、对象的基础上,采取准确、适合的普查技术方法,调查了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巢湖市共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种类199种(包括虫害125种),病原微生物69种,有害植物4种,线虫1种。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巢湖市

A

General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n Forest Harmful Organisms in Chaohu City

XIANG Lisheng1, KANG Ke1, WANG Shijuan2 et al(1.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Chaohu City, Chaohu, Anhui 238000; 2. School of Forestry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Key wordsForest harmful organisms;General investigation;Chaohu City

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是指危害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蟲、鼠、植物等,主要包括各种森林虫害、侵染性的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鼠害(兔害)以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1-4]。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多发,近年来,已成为一种自然灾害,在安徽省大面积发生,年均发生面积超过33.33万hm2,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对安徽省森林资源已构成严重威胁。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旨在明确当地林业有害生物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是林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全面掌握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巢湖市林业局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于2014—2016年在辖区内开展第3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5]。

1材料与方法

1.1巢湖市概况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南部,臨近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东接含山,南连无为,西北与肥东接址,西南与庐江隔兆河相望,东北沿滁河与全椒为邻,属江淮丘陵地区,国土总面积2 063.00 km2,林业用地面积273.33 km2,其中有林地253.00 km2。全市森林资源丰富,木材总蓄积量超过70万m3,木本植物 400余种,60科,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广玉兰、樟树、枫香、榆树、刺槐、栎类等。

1.2普查范围

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范围包括巢湖市全境,根据该市地理位置现状,将普查工作划分为四大片进行:①巢南片。主要乡镇有银屏镇、散兵镇、槐林镇;调查重点是用材林、目的树种、松、杉等针叶树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②巢城片。主要是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天河街道办事处、亚父街道办事处;调查重点是东庵森林公园、卧牛山公园、紫薇洞、鼓山寺及巢湖市城边主要干道的常见乔木、灌木、花卉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

③巢北片。主要是夏阁镇、柘皋镇、苏湾镇;调查重点是退耕还林、合巢芜高速公路两边的杨树,以及辖区内的目的树种、用材林、木材加工、集贸市场等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④巢西片。主要是中旱镇、黄麓镇、中庙街道办事处;调查重点是滨湖观光大道、巢湖河岸防护林以及周边苗圃内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

1.3普查对象普查对象包括辖区内对林业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螨类等:①在该地区已造成危害但尚未记录的林业有害生物(新纪录)。②国家现阶段重点关注的松材线虫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及有害植物(重大)。

③国家林业局2013年第4号公告公布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以及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6号公告新增列的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2003年以来全国有发生、危害记录的506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中,巢湖市有分布或疑似分布的种类;2003年以来从国(境)外或省级行政区外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新纪录种类(检疫、危险、新传入)[6]。④国家林业局公布的25种林业有害植物,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9种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种,以及在该区域可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植物(有害植物)。

1.4普查技术方法

1.4.1踏查。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季节,根据已掌握了解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发生情况,结合巢湖市内森林类型、地形地貌等设计踏查路线。重点区域及经过踏查发现有疫情的区域,设立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点或样方进行标准地调查。

1.4.2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对于该地区未记录或未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危害严重的有害生物或有疫情的区域,设立标准地或标准林进行详细调查。

1.4.3辅助调查。

对于趋光性强的林业害虫使用灯光诱集;对于信息素敏感(趋化性)的林业害虫使用引诱剂调查,根据引诱剂引诱害虫的有效距离在林间挂放诱捕器(诱捕剂),并在引诱剂的有效期内进行诱捕害虫数量调查,主要用于美国白蛾、松墨天牛及其他相关天牛类害虫的信息素监测。

1.4.4内业整理。

根据形态特征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野外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对无法确定的有害生物种类或者寄主植物种类,及时送至市级机构或专家鉴定,或通过国家网络森林医院平台(www.slyy.org)进行咨询鉴定。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位统计汇总普查数据。

2普查结果与分析

2.1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

共发现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种类199种,包括虫害125种;病原微生物69种,有害植物4种,线虫1种。

其中,害虫按照危害部位主要分为3类:食叶类害虫(50种),刺吸类害虫(35种),钻蛀类害虫(40种)。3种害虫的占比见图1。

病害按照病原类型划分为细菌性、病毒及真菌性病害。调查发现,细菌性病害1种,占1.4%;真菌性病害61种,占83.6%;寄生性種子植物4种,占5.5%;植原体类4种,占5.5%;线虫1种,占1.4%;害螨类2种,占2.7%等。以真菌性病害占绝大多数(图2)。

2.2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通过普查初步掌握了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在巢湖市的分布范围、发生情况等(表1)。

在巢湖市分布广泛,并造成较大危害的种类包括松墨天牛、悬铃木方翅网蝽、星天牛、桑天牛、云斑白条天牛、杨扇舟蛾、分月扇舟蛾、杨小舟蛾等虫害;杨树黑斑病、悬铃木白粉病、杨树锈病等病害。另外,马尾松毛虫、重阳木斑蛾、桃红颈天牛等病虫害在局部危害较为严重。

杨树是巢湖市主要的造林绿化树种。近两年来巢湖市雨水偏多,加上选用的树杨品种多为杨树黑斑病易感品种,导致杨树黑斑病发病严重;除少数抗病品种外,杨树黑斑病的发病率在80%以上,部分林分发病率为100%,感病指数为90以上。因此,该病对巢湖市杨树产业造成了极大危害。

樟树是巢湖市行道树、园林绿化等的常用树种,在巢湖市分布广泛。随着香樟面积的不断扩大,香樟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香樟害虫主要为樟脊冠网蝽、樟个木虱、樟叶瘤丛螟、樟叶蜂等。近期,亦有新的病虫害(如樟颈蔓盲蝽、樟细蛾等)对香樟造成持续危害。香樟病虫害问题将随着其栽植面积的扩大而日益突出。

悬铃木作为巢湖市行道树的主要绿化树种,栽植面积越来越大。这些树种大部分由外地引进。随着苗木的引进,伴随而来的病虫害问題也愈加严重。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白粉病、星天牛等悬铃木的主要病虫害在巢湖市的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2.3新近入侵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园林绿化工程的需要,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各种苗木调运。由于林业病虫害检疫难度较大,一些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已对巢湖林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危害。2015年普查期间,在巢湖市卧牛山公园发现了重大入侵害虫——美国白蛾。随后,巢湖市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美国白蛾疫区。巢湖市林业主管部门对美国白蛾高度重视,积极加强监测与铲除工作。目前,美国白蛾在巢湖市仅有零星发现(主要是诱捕器中监测到成虫),并未造成大面积危害,防控效果良好。此外,在巢湖市普遍发生的悬铃木方翅网蝽也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通过苗木的调运等人为方式传入,巢湖市林业部门定期开展防治,保证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3对策与建议

通过普查基本查清了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为今后有效防控林业有害生物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当前,巢湖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形势仍不容乐观,为有效遏制其蔓延和危害,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助力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开展,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持续健康发展,现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建设

现有的基层专职监测、检疫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巢湖市林业发展需要。政府应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

3.2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植物检疫旨在禁止某些危险性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传出或扩散危害,是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巢湖市应切实做好各项检疫工作,严格按照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进行检疫执法,对重点有害生物实行(如松材线虫)严格检疫流程和检疫手续。

3.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监测预报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前提和开展灾害救治的基础,也是防止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危险性有害生物大面积暴发、扩散、蔓延的必要保证。巢湖市在加强专业测报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应不断提升有害生物监测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监测技术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从而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

3.4切实提高防治科技化水平

巢湖市林业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联系,积极开展对林业有害生物相关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切实掌握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不断提高防治科技化水平,积极引入生物防治技术,探索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主体,化学、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绿色、可持续防控体系,进一步优化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

牛银银. 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防治对策浅议[J]. 南方农业,2016(17):54-55.

[2] 庞香芝.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J].内蒙古林业,2014(4):17.

[3] 董国源.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3):189.

[4] 张晓军,李锦花,刘比斯,等.吉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吉林林业科技,2007,36(2):36-38.

[5] 董程旺. 基于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潜山县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7): 130-131.

[6] 王树洪,韩会智,侯军铭,等.沧州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16(6):40-43.

作者:项立升康克王士娟张龙娃

第2篇:喜德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分析及防控对策

摘要 依托喜德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国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基于运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终端、信息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通过内业信息维护和任务规划,外业数据调查,及时更新数据,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内、外业一体化和普查工作电子化,构建了基于GIS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形成了普查成果。分析了喜德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危害情况及发生趋势,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控对策;喜德县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34

Analysis of the Forest Pest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Xide County

YANG Yuan-liang1, SUN Hua-fu2, ZENG Quan1 et al

(1.Sichuan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Chengdu, Sichuan 610081;2.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of Xide, Xide, Sichuan 616750)

Key words Forest pest investigation;Control measures;Xide County

基金项目 四川省省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四川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库数字化应用研究”(2021JBKY05)。

作者简介 杨远亮(1982—),男,四川成都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森林病虫害研究。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7-23;修回日期 2021-08-19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开展防治、检疫和预测预报及科学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开展普查活动主要是为了全面查清区域范围内林业有害生物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为科学制订防治规划、有效开展预防和治理提供全面、准确、客觀的信息[2]。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发生以及迁移扩散都与地理空间信息关系密切[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运用GIS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有害生物精准化防治水平,对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控性,保证森林资源有序健康发展,维护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6]。基于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终端、信息数据平台以及GIS等技术手段,应用林业有害生物数据采集的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属性特征与时空动态相结合的调查管理方法,通过普查外业调查和内业整理工作,摸清了喜德县林业有害生物基本情况。着重对检疫性、外来有害生物,新传入、未记录的林业有害生物,以及危险大的常发性本土有害生物展开调查,并分析其在该地的潜在危险性及发生趋势。同时,采集制作了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并建立了数字标本库,构建了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形成了喜德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报告和图鉴等,为该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策略及林业有害生物精准化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从而保证该县森林资源有序健康发展,对维护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查区域概况

1.1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喜德县地处大凉山与小相岭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多山,有沟坝、中山、高山等7种类型;以中山为主,占总面积的75%,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高海拔4 500 m,最低海拔1 580 m。具有冬季干燥而无严寒,夏季温凉多雨而无酷暑,四季不分明的典型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具有风多、夜雨多、冰雹多的高原气候特点。年均温度14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1 ℃,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5.5 ℃。年均降水量1 006 mm,年均无霜期255 d,年均日照时数2 052.7 h。

1.2 区域森林资源概况

喜德县林业用地面积11.42万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74%。林业用地中,有林地6.70万hm2、疏林地0.19万hm2、灌木林地3.60万hm2、未成林造林地0.16万hm2、无林地0.77万hm2。非林业用地中,林网四旁占地面积0.02万hm2。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538.63万m3,森林覆盖率为41.68%。主要树种包括云南松、华山松、青冈、杨树、桤木、核桃、花椒、油橄榄等。

2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方法

2.1 外业调查基本情况

2.1.1 线路调查法。

根据喜德县森林资源的现状,设计踏查线路。该普查设计的调查路线涵盖喜德县绝大部分乡镇的森林类型,踏查中根据林分和立地的差异性灵活确定调查点,对涉及树种、木材和种苗引进的场所作为踏查点进行调查。踏查时间根据普查对象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在有害生物的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进行。踏查频度为重点区域每20 d左右踏查1次,一般区域每30 d左右踏查1次。

2.1.2 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以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以及危害程度为依据选取期望代表总体情况的典型林地地块调查方法。该普查标准地设立依据是踏查中发现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或有本土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情况时,进行标准地详细调查。本土重要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标准地选取标准是叶部害虫有虫株率在 20%(1年多代10%)以上、叶部病害发病株率在 20%以上、枝梢发病或有虫株率在10%以上、干部病虫和鼠危害率在3%以上的林地[7]。人工林的标准地调查按 0.2 hm2左右设置1块标准地,苗木繁育基地的标准地面积不少于栽培总面积的20%。通过对林业标准地调查,进行有害生物发生程度与危害程度的评估与测报。

2.1.3 标本采集制作。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工作是有害生物鉴定的重要基础[8]。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制作按四川省普查标本质量标准进行,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对象和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制作生活史标本;对危害严重、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应尽可能制作出生活史标本;对一般性病虫种类制作成虫标本和病害压制标本。对采集的有害生物标本及时进行制作、整理,记录每种标本的采集信息,并妥善保存采集制作的标本。

2.1.4 有害生物生态影像记录。

拍摄林业有害生物的有关生物学、形态学以及危害状影像,注明拍摄人、寄主植物、拍摄时间和拍摄地点。每次调查结束后及时保存影像,并对影像进行命名。

2.1.5 外业调查数据记录。

该普查中所有调查信息数据按普查技术方案要求填写相应的调查记录。此外,还运用专用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采集终端和普查软件,实现了在普查中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寄主种类、分布、危害程度等相关性状的文字描述,并对场景实况及调查点(轨迹)相关情况的电子文档进行记录、保存和无线传输,且能自动保存与回访,为林业有害生物未来发生趋势预测提供原始的电子文档。

2.2 内业资料整理情况

按照“准确、真实、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对外业调查的记录、数据、照片和标本等进行整理、汇总、归档,填报有关汇总表,进行系统分析并编制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报告。

2.2.1 标本分类鉴定和保存。

对调查采集到的有害生物标本进行鉴定,并拍摄标本照,形成数字化标本。将鉴定后的标本和标本照分类归档保存。

2.2.2 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照整理、归档。

对野外拍摄的影像资料按有害生物种类单独建立文件夹(若为虫害,文件夹内再区分雌成虫、雄成虫、幼虫、蛹、卵、危害状等文件夹进行归类),并整理保存。

2.2.3 普查数据整理汇总。

以乡镇级行政区为单位统计汇总普查数据,填写汇总数据表格。此外,对外业终端调查取得的调查记录、照片等数据在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信息数据平台电脑端进行信息的核对、修正、整理和汇总,形成真实、完整、有效的调查记录电子文档。

2.2.4 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

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掌握了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情况(危害程度和发生面积),其中危害程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危害面积以受害寄主树所在的林业小班面积进行统计。利用GIS实现县域林业有害生物数据的建库工作、数据统计、分析,完成辖区每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危害,使普查数据规范化,建立普查档案,进行统计分析,并实现成果的可视化展示。

3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

3.1 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分布情况

该普查发现83种林业有害生物,其中,虫害46种,病害35种,有害植物2种。对照《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对象名单》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名录》,发现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2种,即松材线虫病和华山松疱锈病;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种类有9种(含1种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其中害虫6种、病害2种、有害植物1种;其他林业有害生物21种,其中虫害13种、病害8种(表1)。

喜德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较多,主要有云南松切梢小蠹、松褐天牛、中华松针蚧、云南松赤枯病、云南松落针病、华山松球蚜和花椒锈病等种类。各种类有害生物的分布在区域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均表现出随寄主树种的分布而分布,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整体平稳,但有时局部较高。其中,云南松赤枯病、云南松落针病和云南松切梢小蠹在喜德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和发生。

3.2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发生危害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包括:云南松赤枯病、云南松落针病、拟松材线虫病、中华松针蚧、松褐天牛、云南松切梢小蠹、桤木叶甲、杨树锈病、桉树焦枯病、桉树紫斑病、华山松球蚜和花椒锈病等。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1.51万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为1.17万hm2,中度发生面积为0.26万hm2,重度发生面积为0.07万hm2。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虫害发生面积0.48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18%;病害发生面积0.50万hm2,占有林地面积4.38%;有害植物发生面积0.67万hm2,占有林地面积5.84%。其中,冕山鎮、北山乡和东河乡发生面积较大(图1)。

3.3 检疫性及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该普查显示,喜德县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有2种,为松材线虫病和华山松疱锈病。近年来,在喜德县北山乡陆续发现有云南松异常枯死现象,后经调查检测确认为松材线虫病,确定为疫区后,展开了积极有效的防控工作。目前,喜德县只有北山乡北山村有松材线虫病发生,发生区面积约133 hm2。虽然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松材线虫病对松林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应引起高度重视,持续进行疫区松材线虫病的检验检疫及监测,采取科学、高效的防控措施,防止扩散,力争拔除疫点。该普查仅在冕山镇和贺波洛乡发现有华山松疱锈病分布发生。目前,该病仅在华山松上发生,呈孤点状分布,扩散能力较弱,从全县范围来看处于稳定状态,暂未扩展蔓延,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持续加强监测预警。

普查还发现,外来入侵林业有害生物1种,即紫茎泽兰。紫茎泽兰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对林业的危害是侵占宜林荒山,影响造林、林木生长和采伐迹地的天然更新。同时,影响该地植被群落结构及园林、旅游业景观。紫茎泽兰的生命力、竞争力及生态可塑性极强,常常大片发生,形成单优种群,破坏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监测防控,阻止其扩散蔓延。

4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分析及防控对策

通过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掌握了喜德县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发生危害情况,运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平台及调查终端,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数据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与森林资源分布、地形地貌图通过GIS叠加空间分析。从普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林业有害生物大部分为有分布,无严重灾害发生,但同时存在局部地区部分种类有害生物发生程度较重。根据林地、树种分布和有害生物危害情况、发生特点,将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划分为3类,即本土有害生物常发区、新发生偶发区、重点监测防控区,分析各区域类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进而提出防控对策建议。

4.1 本土有害生物常发区

本土有害生物常发区主要指喜德县林分结构单一的人工林区,特别是过熟林、中幼龄纯林林分。该区域纯林林相单一,森林经营粗放,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低,受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的影响,森林健康状况较差,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较差,易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9]。该区域呈现出周期性、连续性、历史性的本土林业有害生物轻中度发生及局部危害严重的发生危害特点。主要树种包括云南松、华山松、桤木、直干蓝桉等,发生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病害包括云南松落针病、云南松赤枯病、松针锈病、桤木煤污病、桤木毛毡病、桉树紫斑病、桉树焦枯病;虫害包括祥云新松叶蜂、云南松梢小卷蛾、松梢螟、中华松针蚧、云南松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松褐天牛、华山松球蚜、桤木叶甲、桦霜尺蛾等。

针对该区域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其防控策略应重视营造林技术,建立维持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随时对森林系统进行监测、预测,在有害生物发生初期采取措施,避免大发生[10]。在此基础上,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为主导,局部暴发或严重危害时采取化学、物理防治技术相结合的防控模式,使有害生物种群维持或降低到可以忍受的水平。

4.2 新发生偶发区

随着喜德县林业产业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发展迅速,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经济林木有害生物也随之加重。同时,随着生态建设力度加大,退耕还林、园林绿化建设等开展,绿化用花卉、苗木种类增加,外地调运苗木增多,有害生物寄主数量和分布范围相应扩大,有害生物种类增多。新发生偶发区主要指上述情况下引种苗木、经济林木集中栽种区域,果园、苗圃地以及四旁树和城区绿化等区域。该区域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往往有新记录种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新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一部分是之前普查未发现的有害生物,另一部分是通过苗木调运新传入的有害生物。如油橄榄种植园,发生的主要有害生物有油橄榄孔雀斑病、油橄榄膏药病等;果园、四旁、绿化林木,发生有梨叶甲、坡面材小蠹、杨树冠瘿病、杨树黑斑病、樱花褐斑穿孔病、杜鹃褐斑病等。

防控对策:新发生偶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逐年增多,发生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一般为轻度危害,并且由于这些有害生物的寄主栽植面积较小,呈斑块化,并未在当地造成大面积危害。因此,在防控工作中,应严格进行引入苗木的检验检疫,杜绝外来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同时,对已发生危害的有害生物,须在发生早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其大面积蔓延扩散。

4.3 重点监测防控区

普查中发现,喜德县有2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即松材线虫病和松疱锈病。松材线虫病发生地在北山乡外围,临近西昌市(西昌市已是松材线虫病疫区)。松疱锈病主要分布、发生范围为贺波洛乡和冕山镇的华山松林地。上述区域为重点监测防控区。由于喜德县北与越西交界,东与昭觉接壤,西及西南部与冕宁县、西昌市毗邻,是凉山州的重要连接地,路网交通较为发达。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物流日益频繁,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在周围区县的发生对喜德县也已经形成包围态势,即便拔除疫病疫点后,再次传入的风险也很高。因此,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监测和防控工作。

重点监测防控区的防控对策为:首先是对已发生的疫病展开积极有效的防控,提高防控工作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民众参与监测、防控工作,建立有害生物防治专项基金,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如做好云南松异常枯死松树普查,合理规划监测样地以及监测点,防止疫情扩散。对重点松林进行全面覆盖监测,可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如运用高光谱无人机进行异常松树早期监测,以及松材线虫快速检测技术等。同时,对疫区松林采取以病枯死松树除治为主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其次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执法,对木材加工厂、苗圃地等进行检查检疫,定期进行复查;避免新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定期开展普查,及时了解有害生物种类;完善测报、有害生物检疫体系[11];引入先进测报、检疫方法;强化执法力度,依法防治,不断提升检疫工作水平[12]。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从而保障森林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建仁.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6):1-5.

[2] 彭观地,李红征,杜俊.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几个关键问题的探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2):44-46.

[3] 刘军,张伟岩,刘侠,等.基于移动 GIS 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2015,34(3):32-37.

[4] 党立波.基于GIS的县级病虫害信息系统研发[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5] 贺春玲,周汝良.“3S”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中的应用及展望[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1):98-101,111.

[6] 张盼盼,张治军,李华,等.浅析3S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防治中的应用[J].林业建设,2014(4):38-40.

[7]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的通知[EB/OL].(2012-02-10)[2018-05-28].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818/content-797360.html.

[8] 王林瑶.测报工作中的昆虫标本采集方法和制作技术[J].病虫测报,1982(1):1-20.

[9] 林志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及建议[J].武夷学院学报,2015,34(12):17-20.

[10] 林生鸾,纪开燕,朱少琳,等.扬州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4):183-185.

[11] 姚文国.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与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2007,33(5):14-21.

[12] 李青松,才玉石,孫玉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2,31(1):42-45.

作者: 杨远亮 孙华富 曾全 杨双昱 肖银波 贾玉珍

第3篇:湖北省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概况及建议

摘要: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开展了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通过实地踏查、细致分析,系统总结了此次普查工作的成果,重点指出了普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今后的普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问题;建议;湖北省

Huang Xianbin(1)Feng Chunlian(1)Ding Qiang(2) Li Xinzhi(3)

(1.Hubei Provincial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Pest Control and QuarantineWuhan430079;

2.Xiangan City Wildlife Fauna and Flora Conservation Station in Hubei ProvinceXiaogan432000;

3.HuBei Ecology Vocational CollegeWuhan430200)

Key words:forestry pest survey;achievement; problem; suggestion;Hubei

開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既是一项重大林情调查,也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的省情调查。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14]36号)文件精神,按照《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方案》和《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规定和要求,自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湖北省林业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多方筹措经费、采取多种调查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1湖北省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概况

本次普查,全省17个市、州森防站、107个县(市、区)森防站,以及部分基层林业站、国有林场、林科所、苗站、推广中心参与了调查工作。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生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工程学院、长江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高校院所提供了技术支撑。部分市、县还首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用地方财政预算资金,委托社会机构承担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任务。全省共组织527个工组、人员2 034名,投入外业工作日57 867(不含社会委托)。

完成外业踏查线路18 765条、调查样地16 146个、苗圃2 033个、涉木企业及林产品加工经营单位4 624个。采集林业有害生物标本13 200多号,通过国家森防总站服务器上报登记1 987种,其中,树木病害455种,昆虫2纲12目166科914属1 497种,鼠兎害6种、有害植物29种,截获外地传入林业有害生物6种。拍摄12目134科1 170多种2 900多张昆虫、170余种病害、18种有害植物,以及鼠兎、天敌昆虫的生态照片14 G。制作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标本71种、367套,一般有害生物种类标本92种347套。组织13个市、州对17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圆满完成国家下达应用无人机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的试验任务。发表3篇论文、收到录稿通知2篇。基本摸清了湖北省近些年分布、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掌握了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初步建立了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基础数据库。全省投入普查专项经费2 4966万元,部分市、县(市、区)首次运用地方财政预算资金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机构承担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各地认真剖析了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湖北省入侵扩散蔓延的态势,总结了两次普查期间本省补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况、管控效果和及新分布种类对生产的影响,分析了主要生产栽培树种常发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种类、分布空间和危害活动变化。本次普查为在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提供最新决策参考数据、储备详实基础性资料的同时,还锻炼和提高了基层森防从业人员业务工作能力,为今后日常管理以及五年一次的例行普查奠定了技术队伍基础。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陈 亮,等:湖北省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概况及建议2存在的问题

2.1基层普查方案过于粗放,缺乏可操作性

为规范普查工作,国家、省两级分别制定了普查技术方案,从普查范围、对象、内容、调查方法、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内业整理、资料报送等方面作了框架式、原则性的要求。而普查具体实施的县级单位,需要在遵循国家、省级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森林资源现状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情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技术方案。尤其是踏查线路的设计,要能覆盖辖区内主要树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活动分布区,具有代表性;标准地的数量、调查面积及代表面积能反映辖区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实际情况。然而,一些县级单位照搬上级普查技术方案,没有依据本地森林资源和结合林业有害生物活动特点细化调查方法,设置的踏查路线和标准地数量不够,代表性有局限,重复调查占比不大,导致后续野外调查在线路、样地选择上,缺乏系统性和统筹性,难以覆盖所有森林资源类型,遗漏某些发生分布状况稳定的重要调查对象,如华山松大小蠹、日本落叶松病害;在标准地的设置上,不同危害程度的样地数量没能区分权重,导致危害程度的判定缺乏代表性,不能全面地反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程度;在重复调查上,同一区域、路线重复调查的频次少,难以将各个时期发生危害的不同种类、同一种类的不同虫态采集齐全,以致采集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限、成套生活史标本数量不多。

2.2购买社会化服务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监管

为弥补基层人员不足、技术薄弱等问题,普查之初,财政实力稍强的县、市、区拿出资金购买社会化服务、寻求院企合作做普查。初衷虽好,但实际操作中,购买的技术服务未能到达预期的目标。一是由于首次购买社会化服务,各地签署的技术承包合同大多过于笼统、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分阶段考核量化,对承包单位的约束性不强,导致普查重结果(总结报告、标本等),轻过程(各时期、多频次的调查),与预期有较大差距。二是具备林业有害生物调查资质或能力的企业(院校)数量有限,而需要购买普查社会化服务的县(市、区)较多,承包企业(院校)在不顾自身能力的前提下,盲目承接过多的普查业务,导致无法保证足够的人手、充裕的时间开展外业调查[3]。三是部分县(市、区)购买普查服务后,自身不参与普查工作,当“甩手掌柜”,完全依托承包企业。而承包企业对项目县的基本情况和两次普查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缺乏了解和沟通,设置的调查线路代表性不足,片面理解“以危害为导向”的标准地调查设置原则,导致标准地调查数量不够,普查数据与日常监测情况不统一。上述这些现象背离了通过普查锻炼森防队伍、完善有害生物调查方法的初衷。

2.3先进技术尚处试点阶段,暂时难以大范围推广

近些年,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技术飞速发展,在大范围地面资源监测上得到积极应用,因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准确性高、节省人力等优点,在一些领域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2]。本次普查,湖北在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林业有害生物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其中,应用固定翼无人机对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宜都市松材线虫病危害情况进行航拍调查,地面复位率较低,偏差太大。在中国林科院、中科院沈阳生态所的帮助下,开展了神农架林区华山松大小蠹危害灾情、栎类和竹类食叶害虫林地灾情分析工作,但免费的卫星遥感数据成像点精度太低,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甚至连灾后评估几无意义,而国产高分卫星的数据解密面向部门服务尚需时日。综合来看,受无人机飞行平台、数据探测、处理设备的性能、卫星高分辩率数据购买成本及保密等因素的制约,应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在短期内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传统的人工地面调查还需要继续坚持做细做好。

2.4人财物保障不足,影响普查成效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涉及面广、专业要求高、时间跨度长,是一项系统性林情调查工作,需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基本保障,方能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然而,由于各地财政实力差异、领导重视程度不一,导致一些地方在人、财、物方面保障不到位,制约普查工作开展。一是普查经费有限。湖北地方财政收入差距大,多数县市的普查经费主要依赖林业主管部门解决。加之全省半数以上森防机构属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部分单位连人员工资、社保都无法保障兑现,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由于缺少国家层面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野外调查差旅补助标准[1],绝大部分县市区外业调查补助无法落实,本地调查亦无差旅费。长时间的高强度野外调查作业,高温酷暑也没有补助,难以调动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基层森防力量薄弱。普查工作不仅内容多,且技术要求高,而县级森防机构专业力量薄弱,一般仅配置2~3名工作人员,森保及相关专业的人员凤毛麟角,有的甚至连林业专业都不是。同时,工作人员换岗频繁,流动性大,造成有一定森防岗位工作经验的人才流失。这些在人员技术上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普查整体工作质量。即使经过多次专项技术培训,短期内仍无法大幅度提高普查技术质量。三是基础设施简陋。虽经多年的建设投入,多数县级森防站与标准站“四室一库”的建设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林业资源大县的森防站实验室装备简陋,不少设备已损坏,缺少必备的仪器设备工具。采集的大量标本因处理、制作不当而失去使用价值,已制作的标本也因条件简陋发生霉变损坏后难以长期保存。

3对策建议

3.1做好普查与日常监测调查的有机结合

普查工作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监测调查的一种方式,相比日常单一种类的监测调查,在宏观管理上更加全面、系统、规范。全国普查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对于已知或已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可用当年的测报数据,在本次普查中可不设立标准地调查”。因此,普查要与日常监测调查工作相互结合。一方面,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的专项调查,可以按照普查的要求加以应用;日常的踏查线路、标准地可以为普查所用;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发生防治数据可以用于分析本次普查期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等。另一方面,要注意普查数据与日常监测数据相统一,不能各自为政,相互矛盾。在今后的森防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基层把日常的监测调查工作,按规范的程序做细做深,如结合本地森林资源特点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发生情况,制定详尽的外业调查方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踏查线路;结合本次普查结果,对现有的固定标准地进行合理调整;调查时做好数据的规范記录,注重日常监测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后续的普查工作做好原始资料积累。对一些生产中偶发、突发、新发生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予以足够的关注,跟踪监测掌握活动特点,并采集制作标本、拍摄影像资料,做好鉴定识别等,以利于组织实施生产防治管理。

3.2逐步规范引导社会化服务

国办《意见》明确指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进社会化防治服务。购买社会化服务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是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创新防治体制机制的具体举措,既贯彻了国办《意见》,又能迅速弥补基层因体制原因暂时难以扭转的诸如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是今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目前,社会化服务市场刚刚起步,尚不完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等途径,扶持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跨行业社会化防治组织。同时,要尽快建立社会化防治服务的准入机制,制定从业企业和人员的资格认证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第三方监理评估,从而提高社会化服务整体水平和质量。通过科学、系统地组织管理,用好政府投入的公共事业资金,使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效果[3]。

3.3做好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

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改善人员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必然表现[2]。本次普查,湖北在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应用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虽受资金、设备、数据处理、高分卫星数据、保密等因素限制,与预期的目标效果存在一定差距,但已做了一些基层性的工作,为今后进一步优化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湖北也在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目前,正在开发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本省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正等待与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系统对接。下一步,定制的系统还将拓展应用,将个人手持终端引入外业调查环节,以提高野外监测调查工作效率,通过完善调查技术手段,确保采集林业有害生物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3.4加强财政资金保障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一项全国基础性的专业技术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无论是其他行业还是在林业系统内,都有过类似大型调查取得圆满成功的例子,如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已成功的开展了6次[1],为我国许多顶层的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撑。在林业系统内,大型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二类调查)早已成为五年、十年一次的例行工作任务,基层乡镇林业工作站工作人员稍加培训既能投入调查工作。他们的成功都具备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有雄厚的财政资金支撑。因此,建议国家层面借鉴他们的做法,把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由政府部署,财政纳入经常性经费预算,国家林业局具体负责实施。同时,会同劳动人事和财政部门,出台详细的林业类野外调查的补助标准,使地方普查资金争取具有政策性依据,为基层工作人员外业工作提供一份保障,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确保今后例行的普查有一个良好运行环境。

3.5建议推行专班普查

本次普查,湖北在省级层面结合大专院校师生教学实习,抽调市(州)森防站、保护区技术人员共同组建调查专班,集中时间开展重要区域、重点树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专题调查,最大限度地覆盖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区如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地、国家商品林储备林地、鄂南竹类、江汉平原工业原料林基地、鄂东低山林地和本省核桃、板栗、油茶等优势林产品重点树种生产上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进一步细化了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基本分布和发生情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后的普查可考虑为以省为单位,对下打破行政区划,按林业资源、生态区域和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类型划片,抽调区域内精干的森防人员组成若干工作专班开展调查,组内主要调查人员来源相对固定,便于掌握基层历史情况。调查区域资源和林业有害生物对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发生危害特点相近,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随组安排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调查中的疑难问题,使普查质量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彭观地,李红征,杜俊. 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几个关键问题的探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2): 4446.

[2] 武敢红,常原飞.高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14,33(5): 3034.

[3] 李新枝,陈亮,王海东,等.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1): 6668.(責任编辑:夏剑萍)第46卷第5期

作者:陈亮 杨杉 王少明 罗治建 黄贤斌 冯春莲 丁强 李新枝

第4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公告》(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市林函〔200-〕--号)等文件的规定和部署,文秘114网我县于200-年-月至200-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毕。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企业承担责任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承担责任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地方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现实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企业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00

第5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林函〔200-〕--号)等文件的要求和安排, 我县于200-年-月至200-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00-年-月底,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天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调查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为全县顺利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

(一)普查内容详实

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对象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取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20种时,按照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对象分布地点统计:以乡镇(场、所)为单位统计。对新发现的或发生区域小的,记录到县、乡、镇、村、社以及小地名。

3、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及统计标准:有害生物发生的经济林(果园)、花圃、苗圃、温室等,按危害寄主植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其他各类林木、草地等,以林业小班计算发生面积。发生面积按普查对象分别统计,发生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4、对危害木(竹)材的(包括原木、板材、木质包装材、垫脚木和人造板等)有害生物,按种类、危害量(以立方米为单位)及危害程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填入危害木(竹)材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5、对外来有害生物来源进行调查:采用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记录有害生物的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等,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调查。 (二)普查线路及方法科学合理 根据省厅安排,普查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县级参与,我县在-个中心林业站、-个直属单位抽调了--名业务骨干分成--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普查组开展普查工作。根据全县森林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地形地势、交通状况、病虫害发生历史、现状、外来引种栽植等情况确定全县普查线路为--至--的--铁路,--至--的省道---线--段;--至--的--公路;--地区;--地区;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场所、苗圃等--条线路。 (三)技术要求规范

1、踏查:按照不同的森林类型(人工林、天然林)设置了踏查线路,踏查线路坚持人工林多于天然林,并在每年的4—5月、8—9月各进行了一次踏查,对部分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当增加调查线路和调查次数,及时将调查结果 本文来自 范文大全网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填入线路调查表.

2、样地调查: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当发现不明危害症状的可疑性有害生物时,设置样地或样方作详细调查,林地或种苗繁育基地每个样地或样方调查株数为30株,(其中人工林样地累计面积不少于0.5%,天然林不少于0.2%。调查木材危害状时,抽样率不少于3%)在样地内进行详细调查,弄清其种类、数量、危害及损失情况等。同时采集标本(病虫标本及危害状),拍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危害状的照片(包括光学照片),并将调查结果填入样地调查记录表和标本采集记录表。

3、外来有害生物及新发生物种的来源调查:在初步了解为外来入侵物种或不明物种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记录其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发生原因等,及时将结果填入传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4、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调查:在线路调查时发现有外来有害生物时,及时调查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在本地潜在危险性。

三、普查工作坚持六大原则 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坚持了以专业队调查为主,群众参与、社会举报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质量优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以先行试点完善方案,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外来有害生物为主,本土有害生物为辅,以危险性病虫为主,有害植物调查为辅,弄清发生种类(特别是新发生种类)为主,危害程度为辅的原则;以人工林(特别是引种造林)为主,兼顾原始林为辅的原则。

四、普查成果丰硕 全县共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代表面积--亩(其中--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松毛虫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蜀柏毒蛾调查线路--条,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疱锈病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华山松大小蠹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核桃长足蟓调查线路--条, 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 核桃举肢蛾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马尾松松针黑蚧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油橄榄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苗圃-个,调查面积--亩;调查木材加工厂-个,调查木材--立方米.其他树种病虫害调查线路--条,代表面积--亩,调查样地--个,调查面积--亩)。 普查结果表明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为大柏毛虫、马尾松毛虫、蜀柏毒蛾、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大小蠹、核桃长足蟓、核桃举肢蛾、马尾松松针黑蚧、柏树普通叶螨、落叶松红蜘蛛、松赤枯病、以及苗圃地的核桃尺蛾等,发生面积--亩(其中大柏毛虫--亩,马尾松毛虫--亩,蜀柏毒蛾--亩,华山松疱锈病--亩,核桃长足蟓--亩,马尾松松针黑蚧--亩,核桃举肢蛾--亩)。共采集各类标本--套,拍摄照片--张。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次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普查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普查工作经费短缺,普查所需的工具不够完备,人员经费与其它调查必须的药品、车旅费以及内业整理费用均无保障,制约了普查的高质量开展。

2、由于所抽调参加普查的人员,大都缺乏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专业知识,短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普查技术,从而导致普查质量不高

3、部分资料填写不规范,标本采集数量不足。

4、对有害植物调查力度不够。

本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_工作总结_范文大全网》由范文大全网 http:// 为您整理,更多范文请访问:http:///zongj/qtzj/200603/23608.html

第6篇: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根据《xx市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汉林发〔2014〕169号)文件精神,我县于2015年4月至10月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结束。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局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由局长李庭春为组长,副局长陈竞明为副组长,生产股长陈万生、林业站副站长董朝清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森防站,马驹负责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从县林业站、龙池林场和基层林业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30人组成了专业普查队,每组两名技术人员,其他人员由镇兼职测报员组成,将全县分为6个片区,6个专业普查组,分片实施。落实普查资金3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本次调查前,我局制定了此次普查的实施方案,并于4月初,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技术培训和实地普查实习,全面介绍本次普查的目的意义、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并结合图片、借助ppt课件,使参训人员基本掌握了有害生物的普查技术、野外调查方法、标本采集和制作、有害生物的识别和内业汇总,为顺利完成普查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

(一)普查内容详实

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种时,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分布地点统计:以镇、(场、所)为统计。对发生区域、分布地点记录到县、镇、村、小地名。

3、有害生物面积及统计标准:有害生物的经济林(果园)、花圃、苗圃、温室等,按危害寄主植物的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其它林木、草地等,以林业小班计算发生面积,发生面积按普查对象分别统计,危害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4、对危害木(竹)材的(包括原木、板材、木质包装材、垫脚木和人造板等)有害生物,按种类、危害量(以m

3、件、张、kg、株等)及危害程度调查。

5、对外来有害生物来源调查:采用走访、查阅资料等记录有害生物的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方式等,入侵后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调查。

(二)普查线路科学合理

根据当地主要森林类型,地形地貌等设计踏查线路。调查线路为:松林和松栎混交林区,沿沙河、私渡、桑园、杨河、堰口、白龙、白勉峡,主要调查松瘤锈病、黄斑波纹杂毛虫、马尾松毛虫、松蠹虫、皱绿柄天牛、松褐天牛等病虫害;白勉峡、茶镇、堰口、白龙、核桃、板栗经济林区,主要调查板栗疫病、银杏大蚕蛾、核桃长足象、象甲类、天牛等病虫害;白龙、子午、堰口、白勉峡沿汉江段杂灌、栎类林,主要调查舞毒蛾、麻栎象、大粒横沟象、黄斑波纹杂毛虫、尺蛾、竹节虫等病虫害;沿牧马河、泾洋河低山丘陵区的杨河镇、柳树镇、城关镇、堰口镇经济林区、用材林区,主要调查银杏大蚕蛾、樱桃果蝇、槐花球蚧、核桃吉丁虫、板栗大蚜、黄斑波纹杂毛虫、皱绿柄天牛等危害核桃、樱桃、板栗、杨树等的病虫害;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骆家坝、高川高山灌丛分布区,主要调查松蠹虫、鼢鼠、大粒横沟象、无根藤等危害华山松、高山灌丛等有害生物;县城周边苗圃地、绿化地段、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厂所地段,调查危害苗圃地、绿化地段、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厂的病虫害。

(三)普查技术和方法规范

1、踏查:以镇、米仓山保护区为单位,根据踏查线路,按照方案和各项技术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季节4月1日至10月30日期间,对全县核桃、板栗、茶、樱桃等重要经济林区,每20天踏查一次。其它一般区域每30天踏查一次,踏查区域要覆盖普查范围的所有类型,并将结果填入踏查原始记录表中。

2、标准地(样方)调查: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当发现本地区未记录或未监测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时,设立标准地或样方作详细调查,林地或种苗繁育基地每个标准地或样方调查面积为3亩左右,随机调查30株以上;在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厂调查时,抽样率为货物总值的0.5﹪-5.0﹪;同时弄清种类、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等,采集标本,拍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危害状的照片,并将调查结果填入相应表格。

3、引诱剂调查:在堰口、白龙、城关、杨河、白勉峡等镇悬挂360套松褐天牛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同时加强监测和诱蕊更换工作,并将结果填入引诱剂调查记录表中。

4、诱虫灯调查:在堰口镇林业站院内设置诱虫灯,详细记录周围环境、诱捕数量等情况,并将结果填入诱虫灯调查记录表中。

5、外来有害生物及新物种的来源调查:在为外来入侵物种或不明物种时,详细调查并记录其传入地、传入时间、传入途径及原因等,并将结果填入传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表。

6、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调查:在线路调查时有外来有害生物时,调查其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在本地潜在危险性。

7、xx县森防站及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标本和影像资料,并做好标本制作和种类鉴定。

三、普查结果

全县共设踏查线路63条,设立标准地1个,采集虫害标本92套,病害标本2套,有害植物9套,已鉴定85套,待鉴定18套,拍摄影像资料103套,诱捕松褐天牛58001头,诱虫灯诱捕害虫35个。 普查结果表明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松褐天牛、核桃长足象、银杏大蚕蛾、樱桃果蝇、云斑天牛、绿芫菁、春尺蠖、白星花金龟、帽斑紫天牛、宽带鹿角花金龟、马尾松毛虫、胡蜂、双纹褐叩头虫、眼斑齿胫天牛、窄带黄粉鹿角花金龟、两点紫天牛、硕蝽、松瘤象、麻皮蝽、绿尾大蚕蛾、中华鼢鼠、黑负葬甲、日本负葬甲、双色葬甲、双叉犀金龟、褐黄前锹甲、扁锹甲、曲牙锯天牛、谷婪步甲、斑衣蜡蝉、苹绿唇花金龟、马陆、蚱蝉、铜绿丽金龟、竹节虫、栗瘿蜂、白带锯蛱蝶、玉带凤蝶、眼蝶、黄粉蝶、蕾鹿蛾、青凤蝶、蜻蜓、宽边黄粉蝶、散纹盛蛱蝶、菜粉蝶、云斑白条天牛、黑粉刺虱、齿蛉;苘麻、葎草、蔓陀罗、苍耳、油麻藤、无根藤、空心莲子草、葛藤;松瘤锈病、膏药病。

通过普查,摸清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发生区域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为进一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起到了积极作用。发生的松褐天牛、核桃长足象、银杏大蚕蛾、樱桃果蝇、鼠害都连续两年在重点防治,虫情都在控制之中,有害植物葛藤在我县分布范围较广,其它林业有害生物都是零星发生。

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参加人员多,通过开展普查工作,锻炼了队伍,扩大了社会影响,增强了群众的森防意识。调查人员更全面的掌握了有害生物的调查方法,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寄主范围、危害程度都有了全面、细致的掌握,更有效地指导了今后的防治工作。普查人员所到之处,有效地宣传了森防常识,普及了森防知识,为“群防、群治”奠定了基础,使预测预报工作更加切实有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本次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普查人员的精诚合作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不足:

1、收集的标本数量少,与要求还有距离。

2、对生活史的调查欠缺。

3、普查人员的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普查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普查工作,根据普查要求对缺少的数据采取补充调查方式加以完善,完成林业有害生物的标本制作、种类鉴定、外业汇总、内业和编辑整理、普查技术报告、风险评估报告、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图报市普查办公室。

第7篇: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承担着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任务,是及时准确掌握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的重要平台。切实加强中心测报点建设和管理,对于开展全国性、区域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趋势预测预警,强化灾害预防,科学决策部署,有效实施防治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能力提升项目配置清单建设和管理列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监测调查和预报预警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认真规范地开展监测预报,在服务好所在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同时,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监测预报任务。重点做好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以及入侵性、钻蛀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时发布灾情预报预警信息。严格执行监测调查数据直报制度,及时上报调查数据,严禁迟报、漏报、瞒报疫情信息。要将松材线虫病监测作为中心测报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辖区内的全部松林开展全方位监测,确保监测全覆盖。

加大利用诱虫灯、性诱剂、植物性引诱剂等虫情测报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监测功能,及时、准确上报各种监测数据,准确发布病虫情预报,不断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协同气象部门,面向社会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警示信息和宏观预测。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宣传工作是森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的法律法规、识别及防治知识,宣传森防工作的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形势任务,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关注程度,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第8篇: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

食叶害虫有哪些?如何造混交林,林间要合理防治? 密植,以形成适宜的郁(1)蝗虫蝗虫类防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治方法:(1)、人工捕捉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蝗虫发生量不大时,用境。 捕虫网地面捕捉,可减(3)、实施封山育林轻危(2)、毒耳防治用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麦麸(米糠)100份+水的松毛虫发生林地,应100份+1.5%敌百虫粉剂进行封山育林,禁止放2份(或40%氧化乐果乳牧和人为破坏、培育阔油0.15份)混合拌匀,叶树种、保护冠下植被、每公顷112.5kg;也可用增种蜜源植物,以丰富

的天敌很多,如绒茧蜂、

姬蜂、广大肿腿蜂、追寄蝇等,应注意保护利用。(4)化学防治,幼虫期可采用50%杀螟松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2.5%的溴氰菊脂乳油4000倍液、25%灭幼脲悬浮液2500-5000倍液进行喷杀。均会取得很好防治效果。

虫③幼苗出土前用鲜草诱草幼虫④刨土捕杀幼虫⑤药杀幼虫,可喷酒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浇苗及根际土壤。 蛀干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松墨天牛防治方法:

一、彻底清除被害树并运出林区销毁。

二、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112.5kg。随配随撒,不要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

3、药剂防治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5%甲敌粉剂、敌百虫粉剂、4%敌马粉剂,3.5%用量为每公顷马拉硫磷乳剂、30kg75%;杀虫50%双乳剂、40%氧化乐果乳,以1000~1500倍液喷雾。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好蝗虫的天敌,主要有鸟类、蛙类、益虫、螨类和病原微生物等。(2)马尾松毛虫松毛虫马尾松毛虫一般以3-4皮缝、地被物或表土处龄幼虫在松枝丛、树越冬。在温度较高的海南、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幼虫越冬现象不明显。翌年平均气温10C以上出蛰,幼虫一般为6龄。1-2龄时有群集为害和吐丝下垂习性,啃食叶缘;3龄后分散为害,取食整根针叶;5-6龄食量最大,约占一生总食量的70%-80%。越冬代和第1代危害最重。成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一般在傍晚羽化,当晚即可交配,交尾后即可产卵。各代产卵量不一致,平均产卵量300-400松毛虫粒。类综 合防治措施: (1)、做好虫情监测以便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配置植物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

林地的生物群落,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4)、人工防治可采用摘卵、摘蛹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北方在冬季通过人工搂树盘,破坏松毛虫越冬场所或在春季幼虫上树前绑毒绳、抹毒坏的方法阻隔幼虫上树取食。 (5)、生物防治:气候条件适宜的南方应用20亿孢子/g白僵菌粉剂喷粉或0.5-2亿孢子/ml菌液加0.01%洗衣粉喷雾;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一般在3-4龄幼虫期间进行,施菌量为1-2亿菌数/ml;还可在松毛虫产卵盛期,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分阶段林间施放赤眼蜂,45-150万头/公顷。 (6)、化学防治发生严重时,可喷洒2.5%溴氰菊脂乳油4000-6000倍液,25%灭幼脲3号1000龄幼虫前进行。倍液,最好在 3-4刚竹毒蛾毒蛾类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秋、冬或早春采用煤焦油或石油加沥青(2:1)涂抹越冬卵块,消灭越冬虫卵。对于有上下树习性的幼虫,如舞毒蛾,杨、柳毒蛾等可用2.5%的溴氰菊脂毒笔在树干划1cm宽的阻隔环,也可绑毒绳阻止幼虫上下树。(2)、诱杀法根据毒蛾成虫多具趋光性,可因地制宜地设置灯光诱杀。或在幼虫越冬前,干基堆草诱杀幼虫。(3)、生物防治,毒蛾

尺蛾尺蛾类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结合耕翻挖虫蛹;根据被害状及虫粪及时捕捉幼虫。槐尺蛾和黄连木尺蛾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可进行人工振落捕杀幼虫。(2)、灯光诱杀 成虫。(3)、药剂防治 于低龄幼虫期,以50%杀螟松乳油、晶体1500倍液、90%或敌百虫2.5%溴氰菊脂4000倍液进行常量喷雾均有良好效果;超低容量喷雾时,用50%敌敌畏乳油与柴油1:22混合,用量为6kg/hm。药剂防治一定要很抓第一代,以压低虫口密度。(3)生物防治可采用苏云金杆菌制剂,以1亿/ml的含孢量进行地面喷雾。同时要注意保护胡蜂、土蜂、姬蜂等自然天敌。

地下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灯诱成虫②鲜草或鲜马蝼蛄防治方法:①粪诱杀

③毒饵诱杀:用80%敌敌畏乳油0.5kg拌入50kg炒香的饵料中制成毒饵,傍晚撒于苗床上④灌药毒杀:在根际或苗床上浇灌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

①施用腐熟粪肥或冬翻蛴螬防治方法:土壤冻死蛴螬②用50%辛硫磷颗粒剂处理土壤③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氯菊酯乳油3000倍液灌苗木根际。地老虎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苗圃地杂草②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成春季在林间设置饵木,引诱成虫在饵木上产卵,然后将饵木剥皮处理。或用引诱剂诱杀成虫。

三、成虫羽化期间,用40%乐果乳油或2.5%5000溴氰菊酯乳油杀成虫。倍液喷洒树干,毒

星天牛防治方法:在星天牛产卵期,可用 防治措施:(1)农药拌砂堆在柑桔树兜处或在树干基部喷布百树得,趋避其产卵。(2)在成虫盛发期,于晴天中午捕杀成虫。(3)在卵的盛发期中寻找藏卵处特征,削除虫卵和初孵幼虫。(4)钩杀幼虫或药物堵塞虫孔,凡有鲜虫粪处,蛀道短者可用钢丝钩杀幼虫;到蛀道较深幼虫不易钩杀者,可在清除虫道堵塞物之后,用脱脂棉蘸以80%乳油等塞入虫孔,然后敌敌畏,76%库龙再用湿泥封堵孔口,勿使通气,即可杀死蛀道内幼虫。

枝梢害虫有哪些?如何防治?

微红稍斑螟微红稍斑螟危害新梢,先咬食皮鞘,被咬处有松脂凝结,以后钻入髓部为害,先往尖端蛀食,到顶端后再往下蛀食,并咬一圆形排粪孔,直至将髓心蛀空,排粪孔周围常有大量松脂和粪屑堆积。被害枝梢变为灰黄至桔红色,向下弯曲枯死,其侧梢发育成丛枝状;防治方法:1)、及时剪除虫株、虫果、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消

灭虫源。(2)灯光诱杀

成虫。(3)、药剂防治

幼虫期往树梢上喷40%

氧化乐果乳油、50%杀螟

松乳油1000倍液或2.5%

溴氢菊酯乳油10000倍

液等。

五、苗期的病害有哪

些?如何防治?

猝倒病防治方法:(1)选用圃地。选择地

势平坦、排水良好、疏

松肥沃的土地育苗,不

用黏重土壤和感病植物

的土地作苗圃。

(2)土壤消毒。百分之

三十硫酸亚铁水溶液于

播种前5-7天均匀地浇

洒在土壤中,药液用量

为每平方米2KG。

(3)种子处理。播种前

可用百分之0.5高锰酸

钾溶液浸泡种子2小时,捞出密封30分钟,用清

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4)加强苗圃管理。合

理施肥,细致整地,播

种前灌好底水,苗期控

制灌水,加强松土除草。

(5)化学药剂防治。对

幼苗猝倒,因多在雨天

发病,可用黑白灰

1500-2250Kg/每公顷,或用70%敌磺钠原粉2g/每

平方米,与细黄心土拌

匀后撒于苗木根颈部,

抑制病害蔓延。

(6)及时播种

苗木茎腐病防

治方法:(1)夏季苗圃

架设荫棚、行间覆草、

适当灌水及间作绿肥,

可降低苗床温度,防止

根颈灼伤,减少病害发

生。

(2)适当增施有机肥、

草木灰、饼肥,促进苗

木的生长,提高抗病力。

松材线虫防治方

法:(1)植物检疫(2)

严格疫木处理,彻底消

除隐患。(3)传媒天牛

防治

第9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结

绍兴市召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林业局召开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森防站站长。会议交流了各县(市)2005年森防工作总结,并对一年来森防、森检工作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的问题作了讨论。会议由绍兴市森防站站长陈秀龙主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持,绍兴市林业局副局长朱之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森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里,工程治理如期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与护林、防火员相互结合,形成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监测、防治队伍。科研成果明显:《日本松干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推广技术研究》获得省林业厅科技兴林三等奖;《香榧病虫普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获得绍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开展的《绍兴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及风险防范研究》项目已通过评审,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绍兴市古树名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复壮技术研究》被市科委列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重点项目。

会议对200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认清形势,增强森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加强科技攻关意识,力争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服务林农;

3、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钻研业务,全面开创森防工作新局面;

会议在全面总结考评的基础上,评比出全市森防先进集体一名:上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先进个人6名。

上一篇:体育局干部述职汇报下一篇: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