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绿化与城市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究其原因,与各地的环境意识差和绿化专业投入少有直接关系。基于此,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处理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篇1:

城市园林植物特点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摘 要:结合城市园林植物特点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城市园林植物存在的成活率影响因素众多、受害虫影响严重、植物管理不佳、外来植物引进频繁等特点,提出了改善植被环境、制定针对性措施、做好团队建设、控制外来植物引进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以期为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特点;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园林植物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美化人居环境、改善容积率条件的重要作用,而林业有害生物作为影响园林植物种植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园林建设开支,阻碍了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因此,应围绕园林植物特点,积极寻求针对性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案,以解决园林建设问题。

1 城市园林植物特点

1.1 影响植物成活率的因素众多 虫害是造成园林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城市环境内,会引发园林植物虫害的因素较多。第一,周围环境复杂,城市内高楼林立、建筑物密集,很容易遮挡植物光照,导致一些不喜光的害虫滋生;而且出于美观、照明考虑,园林绿化区域内往往设有景观灯,其产生的灯光有吸引昆虫的能力,很容易将害虫引入到园林植物种植区域内,造成虫害。第二,植物品种单一,为了塑造出整齐划一的美感,园林设计者通常会选用单一的植物品种,而这种植物选用方式可能会直接引发虫害的大规模流行,影响植物成活率。第三,城市人口密集,使得园林贴近人的生活工作区域,在杀虫时为了避免杀虫剂损害人体健康,必须减少喷施浓度,而此举势必会降低杀虫效果,使得虫害难以被根治,很容易再次复发。

1.2 植物受害虫的影响严重 城市园林有害生物的类型以害虫类为主,这些害虫可能来自于国内或国外,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美国白蛾这一能够危害100余种植物的害虫引发的虫害已经蔓延到了山东、辽宁、天津等多个区域;同时,锈色粒肩天牛这一国槐害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不断危害城市园林植物,至今也尚未被彻底消除。目前,已知的城市园林害虫种类有5000种以上,常见的危害较大的害虫有100种以上。这些害虫造成了大规模的园林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而且也增加了景观建设后期费用支出。总体而言,这些害虫可分为4种,即食叶害虫、吸汁害虫、钻蛀害虫、地下害虫,会对植物的不同位置造成破坏,而且虫害易感植物范围基本覆盖所有城市园林植物。由此可见,园林植物受害虫的影响严重。

1.3 植物生长管理不佳 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由于乡镇人口向城市区域的大规模涌入,使得人们将注意力主要聚焦在人居建筑建设上,以承载涌入城市内的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被忽略,使得配套的绿化植物管理团队长期得不到建设优化。在此背景下,植物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配套设施、管理方案建设不足,影响了植物生长管理效果,造成了植物生长环境迟迟得不到改善,加剧了虫害问题,不利于城市园林植物的良性发展。

1.4 外来植物引进频繁 目前,物流运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类有特色、美观的外来植物得以被运入城市中,用于塑造绿化景观。但事实上,在外来植物进入城市内时,外来的害虫、虫卵也会以植物为依托,被引入到城市区域,而外来害虫在当地通常缺少天敌,这使其得以大肆繁殖,危害植物生长存活。现阶段,外来植物的频繁引入,使得外来害虫种类不断增加,而人工治理手段往往又受城市环境所制约,导致虫害难以控制,影响了城市绿化建设效果。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2.1 改善园林植被环境 考虑到城市环境本身的特质是引发虫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需对现有的园林环境进行改善,破坏害虫滋生条件,以达到预防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由于光照不足、景观灯吸引害虫等因素难以被直接改善,因此可以通过将上述因素考虑到防治措施设计中,并根据以往经验,在虫害易发生季节之前,提前喷施消毒剂、杀虫剂,以实现预防。此外,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时,注意保持植被物种的丰富性,避免设置大范围的同种植物景观,以此预防虫害的大规模泛滥。同时,防治时需将化学、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结合运用,综合防治虫害,以缓解城市环境对化学防治的限制所带来的防治不到位问题,改善园林植被的生长环境。

2.2 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城市园林的建设效果,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园林植物生长、成活率问题。在此过程中,考虑到害虫是城市园林内的主要有害生物,因此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虫害情况,如虫害类型、易感植物等,然后基于此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遏制虫害对城市园林植被的破坏。在防治措施制定中,若有害生物类型以食叶类害虫为主,就应当考虑害虫具有较强的主动迁移能力、驱光、会让植物处于衰弱状态为蛀干害虫提供入侵条件等特点,可以采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进行捕杀,利用其较强的迁移能力以及驱光特性对其进行诱杀;同时,及时清理病弱的植被枝条,预防蛀干害虫的滋生,以有效控制虫害,实现针对性的防治[1]。

2.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者是林业有害生物治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因此,需从管理人员队伍入手,提升其整体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林业种植管理工作,以有效遏制各项虫害风险因素的形成,实现对林业种植的科学管理,提升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在此过程中,需从人才引进出发,注重对人才经验、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核,确保其能够胜任园林植被管理工作;同时,要定期组织有害生物防治培训,不断优化其防治技术能力,使其有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要为其配齐各类设施,助力其更好地完成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此外,在培训中,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并结合培训进度设置考核,以巩固培训效果,促进管理者业务能力的提升[2]。

2.4 控制外来植物的引进 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外来植物中携带的害虫、虫卵是影响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林业管理者需做好对外来植物的管控,以遏制生物入侵问题,规避虫害风险。为此,在展开城市园林植物种植施工之前,要做好交底工作,全面了解所需种植植被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种植外来植物,及时修正外来植物过多的问题,并去除病虫携带风险过高的植物种类,避免生物入侵,而且还要在外來植物运抵时仔细进行检查,并做好消毒工作,彻底杀灭携带的害虫。此外,在应用引入外来植物时,要对用于运输植物的设施提前做好全面的消毒处理。同时,要选择无虫害、生长健康的外来植株作为引进植株,且在植物装车之前全面检查该植物的情况,防止其携带病虫卵,有效预防外来虫害入侵,以此达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目的[3]。

3 小结

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够提升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水平。在城市建设中,借助合理、有针对性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可以弱化害虫对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后期的补栽费用,构建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从而获得更好的城市园林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绍虎,王晓虹,冯涌.南充市林业有害生物主要种类与分布特点[J].四川林业科技,2021,42(03):47-52.

[2]高明宇,王志国,霍金.绿色乡村常见绿化苗木主要病虫害防治探讨[J].新农业,2021(11):41-43.

[3]戴海英,金敏华,何晓菲.园林绿化苗木栽植与养护管理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1,41(10):125-127.

(责编:徐世红)

作者:章玺

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篇2: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绿化与城市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究其原因,与各地的环境意识差和绿化专业投入少有直接关系。基于此,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化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处理对策。

关键词 园林绿化;问题;政策;对策

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的角度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状态,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市,环境意识不强,绿化投入不足,在实际绿化进程中出现不少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绿地结构过于单一,结构层次欠缺

有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比较非富,但没有注意在色彩、季相上的变化,难以体现活力及不同的观赏性;同时,植物多以成排或成片的形式出现,并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在垂直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模式较少。如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清一色的草坪,街道两侧的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的利用。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空间中,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

1.2 绿化与城市建设不同步

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而绿化的配套却往往是道路或是综合体建好了才开始绿化的配置设计和施工,无整体规划。此外,在进行规划时,各部门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施工管理混乱,导致成年树木被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世大浪费。

1.3 管理水平低下

植物栽培有“三分种七分养”之说,而众多城市建设者都把养护的任务交给了施工方,一但施工方养护期结束又转包给一些个体经营者,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此外,部分居民法制观念淡薄,侵占绿地、破坏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城市绿化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落后于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1.4 不尊重科学

在一些地区,城市绿化完全把专家学者的意见放在一边,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跟风引进外地树种而轻视乡土品种,最终给国家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但部门体制的缺失(部门体制一般是指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整合归并为一个较大的部门,或者将相同相近的职能结合起来由一个部门管理为主,以减少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管理,增强政府履行职能的能力)是不争的事实。当前,城市绿化多归城市绿化处管理,包括建筑学、植物学、地理学、美学、工程技术等,绿化的管理与林业、水利、环境、城建等部门的职能都有密切的关联,但都不归属任何一部门的专职职能。

1.5 绿化植物检疫环节薄弱

随着运输的发展和经济的交流,世界各地植物频繁交流,而由于交流的途径不同,植物检疫不能面面具到,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很地区。如美洲斑潜蝇、黄斑星天牛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蔓延到全国大部地区,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1.6 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

城市环境是以由人工建造为主而形成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容易受工业废气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以及人为的破坏;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或生活废弃品,透气性差、土质低劣,致使植物生长空间狭窄,直接导致树木长势衰弱、抗逆性差,为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如果养护管理再长期跟不上,作物病虫害就相对容易发生。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旱灾、酸雨、抽条、涝灾、烟尘等自然灾害,也会使树木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近年来,在长春、云南、贵州等地的大面积虫害和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2 发展的对策

2.1 因地制宜

城市绿化从一开始设计上就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四季相适,风格多样,有的放矢”,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保留原有植物配置,引入的植物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根据不同城市气候、立地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在直观的视野中,注意纵向和竖向层次的划分,明确不同四季的主打品种,在努力打造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种风格的同时,注重植物的宜养护性。

2.2 科学选用植物

依据城市类型的不同,对各城市适宜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花草树木、动物微生物等与环境的关系,总结出适应性、生存性、生长发育之间的规律,做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常用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 000种、树木近8 000种。

2.3 建立立体绿化模式

多选用耐污染、宜养护、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在配置时,要采取乔木、灌木、花草相结合的立体式绿化模式,并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院墙、围栏的竖向绿化,努力建成绿化的多层次性。此外,尽量多的使用常绿型绿化树种,以加大道路、小区、公园、广场等的常绿效果;同时,适量配置彩色树种,增强感观效果,打造景观优美、绿化丰富、环境宜人的生活环境。

2.4 选用多种植物类型

植物尽量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还可种草、种花、种果、种药,亦可利用江河湖面等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养禽,使人、植物、动物甚至微生物共同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进行有特色的绿化栽植,注重发掘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地段,营造一批个性绿化景观,并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适量布置有特色的雕塑、小品、游憩、健身等设施,展现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弘扬风土人情,提升城市品位。在绿地面积有限的老城区,其绿化布置应以小型乔木或灌木花卉为主,结合当地居民生活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以小见大,营造不同的绿化风格。此类地区应优先合理配植成本低、适应性强的本地乡土树种和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2.5 抓好绿化队伍建设

抓好绿化队伍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素质,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严格按照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市、区、街道等三级配备,强化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对绿化体系进行专业设计。政府需要做好自身工作,加强园林绿化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推动并实行全民养护管理和奖罚制度,包干分区,把绿地管理维护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绿化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各相关管理部门协调统一进行,避免各自为政。以绿化执法为例,依法治绿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目前园林管理部门没有执法权,这就要求政府协调,城市公共绿地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工商、城管、公安、林业、交通、建筑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对毁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起到威慑的作用。就当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来讲,要全面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职能权限上,都严重不足,这就需要适时设立新的行政管理部门或机构,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2.6 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

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城市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的,绿化的土壤多数是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大多已经被污染,因此,在绿化栽植前要进行必要的换土,充分考虑土壤的肥力,避免贫瘠土壤的种植。通过换土、除草、灌溉、追肥、修剪、引入有益的植物品种和昆虫、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树木长势,增加树木抗逆性(抗涝、抗旱、抗病、抗寒、抗虫等)。同时,对树木进行有效监测,及时掌握生长动态,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防止隐患的发生。

2.7 加强植物检疫力度

控制对植物的盲目引植,特别注意对毁灭性病虫害检疫对象及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的检疫力度,做到及时防范、及时处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采用生物防治,以减少造成污染。同时,需加强绿化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和宣传,严格执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复检这三关。在绿化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时,检疫部门要主动联系,必要时到现场进行植物检疫等相关服务,积极开展绿化植物检疫法规的宣传,增强苗木经营者及绿化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全面做好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服务保障。

2.8 端正思想,科学种植

对于已经发生的失误要正确对待,不回避、不推责,亡羊补牢,即时控制损失并吸取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把城市绿化做成一个生态的、能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吕南柏

城市园林绿化有害生物防治论文 篇3:

对城镇绿化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的探讨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镇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城镇绿化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使得城镇生态系统变得日趋完善起来。而在城镇绿化建设过程中,绿化植物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城镇绿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然而,随着城镇绿化建设事业的快速推进,大面积地种植绿化植物,导致林业有害生物问题变得越发严峻,严重阻碍了绿化植物的健康生长,对于城镇绿化建设步伐也形成很大影响。所以必须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对策,才能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给城镇绿化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城镇绿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新时期城镇绿化建设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特点;防治策略

伴随着当前城镇化发展进程日渐加快,植物绿地建设成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也成为城镇绿化建设一道亮丽风景。随着城镇面积的不断扩大,栽植的绿化植物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问题日趋严峻,不仅对城镇绿化植物健康生长带来很大威胁,更阻碍到城镇绿化建设整体发展步伐。而在城镇绿化建设过程中有害生物防治作为最核心的工作内容,其防治水平的高低,对于城镇绿化植物设计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确保城镇绿化建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发挥的关键,所以必须要充分重视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工作[1]。了解和掌握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特点,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给城镇绿化植物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城镇绿化整体建设水平,实现其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1 城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

1.1 复杂性和多样性

城镇绿化绿地由于自身所处环境综合性的特点,导致有害生物复杂多样,极大地增加了防治难度,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时,应当对不同绿地生长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做出合理调整,提高防治成效,并充分考虑寄主植物与受害植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与灵活性,提高防治成效。

1.2 种类多,结构复杂

城镇绿化植物有着很多品种,而且在配置和设计植物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这也使得城镇绿化植物结构组合错综复杂。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可以运用乔木、灌木和草复合方式进行种植,也可运用各种品种的植物类型,打造成各种形式色彩斑斓的图案。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这些也给有害生物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结构繁多、种类复杂。

1.3 危害大,持续性久

在城镇绿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绿化植物分布区域属于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手段建造城镇绿化景观,相比较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极易导致有害生物的发生。

城镇绿化植物自身生长环境较为恶劣,还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存空间受限,缺少充足的光照条件,土质不良。受这些城镇特有因素影响,使城镇绿化植物长势不佳,抗性能力较弱,极大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发生的概率,危害程度不断加大。而且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还具有隐蔽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与灾害性等特征,如若暴发,给城镇绿化植物带来的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2]。

2 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

2.1 充分明确防治原则

在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过程中,倘若运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给城市环境带来的破坏性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在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不应单一运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同时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过程中,由于农药具有非特异性的防治作用,在杀死有害生物的同时,又会将很多害虫天敌杀死,进而使城镇绿化生态环境遭受极大破坏。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成效,应当认真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构建专业化、社会化防控体系。同时结合当前城镇绿化建设发展需求,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有害生物防治队伍,将相应的器械和物资充分配足,基于预防为主的前提,更加高效地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控制和减少化学药剂应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2 丰富防治方法并确保防治效果

强化城镇绿地养护管理,促进城镇绿化植物抵抗能力不断提升。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城镇绿化植物长势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因此,为有效提高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成效,应当进一步加强城镇绿化植物养护管理工作,定期浇水、施肥、松土、除草,保证城镇绿化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其抗逆性,并合理进行修剪,将病虫枝、弱枝全部剪除,保持良好的通风与透光,合理调节植物养分,增强树势,入冬前将枯枝落叶、石块、杂草等全部清除,利用树干涂白剂对树干进行涂白,破壞有害生物的生存环境,控制与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概率[3]。

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预防法。主要结合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其发展情况,特别对寄主情况以及外界条件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明确有害生物影响因素,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栽培措施来控制和减少城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概率。认真遵守适树、适花、适草原则,对乡土树种科学选择,乡土树种由于在当地长时间的生长已经非常适应当地气候,而且发生有害生物的概率较小、程度较轻,同时选择乡土树种进行栽种,还能大幅控制与减少养护成本投入,打造持久的绿化效果。在城镇绿化过程中应用外来树种,先在小范围栽种,再逐步推广,避免扩繁盲目性,同时对具有较强抗性的树种进行选择。另外,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过程中应当确保其多样性,通过对绿化植物科学搭配,形成复式群落结构,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具有的作用优势,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为城镇绿化植物带来的危害,确保城镇绿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城镇绿化植物抵抗有害生物的自身调控能力。

(2)化学防控法。利用化学药剂来对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该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在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过程中,主要运用喷雾法进行防治。同时在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过程中还可运用毒环法、注射法、泼浇法和涂抹法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方法见效快,效果比较明显。然而化学防治法也存在很大的缺点,尤其是喷雾法、泼浇法和埋设法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当控制与减少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过程当中化学防治方法的应用,确实需要运用化学法进行防治时必须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应用甲拌磷、神农丹等高剧毒农药品种;选择微毒、低毒农药进行防治;選择对环境污染小的注射法、毒环法和毒饵诱杀法防治城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所应用的化学药剂应当无公害;明确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达到精准用药,减少污染,避免浪费。

(3)生物防治方法。当前,伴随城镇化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环境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在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过程中,应当减少化学药剂的应用,运用生物、物理手段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是运用生物与其代谢物质来杀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会威胁人畜及植物安全,也不会污染环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手段。

(4)物理防治方法。通过光、热、辐射等各种方式对有害生物进行诱导和杀灭,防治效果迅速、安全又稳定。如通过人工捕杀方法杀灭有害生物,或者运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饵木诱杀等各种方法来控制和减少有害生物对城镇绿化植物带来的危害。但目前在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推广应用生物、物理防治方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今后不断地进行研究[4]。

2.3 构建完善的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制度及检疫制度

首先对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加强监测,进一步提升预警能力,构建完善的有害生物测报网,根据城镇绿化植物类型、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构建相应的测报站点,有效监测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同时强化植物检疫水平,避免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更好地防治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因此构建完善的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制度和检疫制度非常重要,通过这些完善的制度措施,使得有害生物给城镇绿化植物带来的危害控制到最低,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 结束语

在防控城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过程中,应当认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结合城镇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治,综合运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学手段,提高防治成效,并认真落实有害生物检测预报,以便将有害生物消除在萌芽阶段,确保城镇绿化植物可以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 1 ] 王玉忠.城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J].河南科技,2013,12(10):192-193.

[ 2 ] 姚衍芳.北方城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15,18(3):69-70.

[ 3 ] 陆锡东.城市园林植物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J].科学种养,2015,37(7):117-118.

[ 4 ] 陈军,罗先祥,赵红明.公安县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8(2):40-43.

作者:高晓燕

上一篇:植树节活动策划方案优选下一篇:街道社区党委公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