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2022-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基于现实需求的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研究

摘要:通过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全国范围的城乡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现状,进行了城乡对比并分析了原因。针对敬老、助老教育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中所起到的服务和导向作用,我们迫切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着手,加强孝亲敬老、助老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老需求;孝亲敬老教育;助老教育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于2010年实施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10年来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了解及服务需求。此次调查是在继2000年和2006年两次调查之后开展的我国老年人口状况的追踪调查,涉及20个省份,调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2月1日零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可信性和代表性。由于本次调查范围广、样本大,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国范围的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现状。

一、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分布状况人类的历史,是由老一代和年轻一代组成,代代相传。今天的老年人,就是过去的年轻人,他们曾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兴旺做出了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和年轻人的尊敬。

由图1可以看出,从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城乡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普遍不高,其中,城市男性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稍高于其他人群;高龄阶段的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低于低龄阶段的老年人。尊老敬老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因和教育方面的原因,现实存在着一些年轻人对老年人不尊敬的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的年轻人,到明天也就会成为老年人,今天年轻人对老年人不尊敬,上行下效,明天就有可能受到和今天老年人同样的际遇。

二、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状况通过对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的分析,来看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及养老机构在老年人心中的位置,为改善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提供依据。

1由图2看出,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普遍较低,近80%的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这与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和现今的养老机构运行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依靠子女养老的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老年人在年轻时养育了子女,待他们年老时再由子女赡养,这种“养儿防老”的方式就是这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大部分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庭和子女到养老机构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421”家庭结构日趋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子女没有太多时间照顾老人,这样养老就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面对挑战的同时,机构养老服务体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些养老机构环境差、设施简陋,照料人员的技能有限,服务内容跟不上老人需求,而且收费超出了大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能力,老年人若非迫不得已,并不愿去。

2据图2分年龄段来看,高龄城市男性老年人比城市女性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高。这反映了在城市里,几十年的家庭生活女性老年人付出很多,家庭的概念根深蒂固,对子女的依恋更多,舍不得离开家去机构养老。另外有些女性老年人在年轻时为了照顾家人而放弃了工作及收入,导致高龄阶段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护理服务,且这部分老人带病者多、精神生活贫乏者多,这导致了高龄女性老人晚年保障问题较之男性老人更为突出。

三、分年龄、性别的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状况2010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所做的调查中对老年人的日常照料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是否需要照料(简称“照料需求”)和日常生活是否有人照料(简称“照料供给”)等项目的情况。为了直观地看出老年人的照料需求现状,我们将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需求比例减去老人日常生活有人照料的供给比例,得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值,即“老年人照料需求差”,这个数值越大,说明照料的供需缺口越大。

农村男性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比例最高,在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年龄组上,照料需求比例分别达到了9.28%、8.33%、13.75%和21.51%;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照料需求比例也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照料供给比例显著地高于农村老年人,其中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照料供给比例最低。城市老年人照料需求差基本为负值,从深层次原因来看,一方面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并未得到满意的供给,另一方面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供给却出现了量上的剩余,这种矛盾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农村老年人照料需求差均为正值,体现了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农村高龄男性老年人照料需求差高达10个百分点,说明了照料的供给严重不足,显示了农村地区老人的日常照料供给比例依然很低。

四、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利用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数据,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的问题为“总的来说,您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满意吗?”选择答案项为“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表1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回归系数

(B)标准误

(S.E)显著度

(Sig)幂值

(Exp(B))性别0.1640.3720.6571.178年龄0.01590.0360.6091.016文化程度0.08650.1270.4721.090婚姻状况0.1030.6450.0151.108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0.8210.6530.0260.439觉得自己现在的经济是否有保障-0.3790.8470.6300.685是否与子女同住0.2480.3800.5041.281认为子女是否孝顺1.0571.0320.0192.878健康自评1.9160.4870.0416.794如表1以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觉得自己现在的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子女同住、认为子女是否孝顺以及健康自评9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自变量是显著的(Sig<0.05),即可肯定该自变量的作用,婚姻状况、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认为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均是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表2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回归系数

(B)标准误

(S.E)显著度

(Sig)幂值

(Exp(B))性别0.2630.6280.6771.302年龄0.06960.0330.1731.072文化程度-0.2270.2450.3530.797婚姻状况0.09180.2680.0291.096觉得目前经济是否有保障-1.3470.6450.0380.261是否与子女同住0.2450.3860.0471.278认为子女是否孝顺1.2911.0280.0253.636健康自评2.3590.5670.03610.581如表2以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觉得目前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子女同住、认为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8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表2中婚姻状况、觉得目前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否与子女同住、认为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这五个自变量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

在城市和农村,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一些因素是相同的,如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和健康自评等。配偶在日常生活中的照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老年夫妇在生活上相互照料,精神上相互关心,自然生活满意度就高;孝顺的子女在关心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给老年人以精神慰藉,这样老年人的生活就无后顾之忧,生活满意度自然也就高;健康自评好的老年人通常身体状况还不错,这样无论是否有其他人照料,基本生活都可以自我照料,相应的生活满意度也就高。

在城市,老年人现在是否从事有收入的工作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老年人从事有收入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使老人在经济上自立,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从一部分城市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他们退休了仍愿意工作。而在农村,觉得经济是否有保障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在农村,老年人若缺少经济保障,又不能获得足够的子女经济支持,一旦生病将没钱治疗,这样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就会很低;在农村是否与子女同住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在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同住,方便子女照顾,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可得到子女的照料和关爱,故而生活满意度较高。

五、助力养老,教育先行

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教育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养老观,能培养养老服务体系所需的各类人才,教育对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服务和导向作用值得重视。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我们首先应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护理的日常服务,其次还应满足老人的保健、教育和文化娱乐以及再就业的有效需求。针对目前的养老需求现状以及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缺位的问题,应坚持社区为依托、家庭和学校为基础、同时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助力养老,教育先行。

1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载体——家庭

上文数据显示城乡老年人觉得尊敬老年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比例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呢?无疑要重视教育。因为孝亲敬老虽然一定意义上来自人的天性,但是要使人们认识到其深刻意义,还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从小生长在家庭,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教育着孩子。要教育孩子孝敬、关爱自己的父母。不爱其亲,何以爱他人?不敬其亲,何以敬他人?

根据人的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把孝亲敬老教育分成这样几个过程。在青少年时期,以关爱教育为主,教会他们有爱心、孝心,关爱自己的亲人,旁及邻里,这是孝亲敬老教育的一个打基础的时期。中年时期,以责任教育为主,自己要尽心赡养父母,关爱老人,同时也要给下一代做出榜样,以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要关爱亲人、尊敬老人。老年时期,主要通过慈爱、关心教育给老人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人生境界。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亲敬老美德,须从每个人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众所周知,每个人在家庭中常常成为两种角色,既是自己子女的父母,又是自己父母的子女。因此既要赡养自己的父母,又要教育自己的子女敬老爱老。这样才能老有所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国家兴旺。

2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基地——学校

孝亲敬老教育是终身的爱心教育,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古人就把孝亲敬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对契说,“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这就是早期的尊老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西周时,国学教学内容涉及到“孝德”,乡学涉及到“孝行”,古人把孝亲敬老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学校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把孝亲敬老教育列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且应该有内容深浅不同、形式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年青人的孝心和爱心,激发他们的敬老助老责任感。

在中小学,要把敬老爱老教育的内容分解,适当贯穿到思想品德课的有关教学中,以发挥课堂教学的宣教作用。鉴于中小学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建议可把中小学生的孝亲敬老实践以量化的方式作为升学考试需要考核的部分。同时也要把敬老助老教育引进大学课堂,既要让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养老现状和需求,也要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参与助老志愿服务,为老年人出一份力,帮助家庭和社会排忧解难;同时在对大学进行综合评估时,可加入该校学生敬老爱老的实践一项指标进行考核。

3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依托——社会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面临严峻的挑战。城乡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普遍较低,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的家园环境去养老机构,扩大和完善社区及村镇的养老功能,使其承担家庭养老无法完成的养老功能,是满足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的有益探索。

在城市,每个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都与所生活的社区紧密相关,社区养老助老教育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惠及众多老年人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这一工程建设好,应充分发挥政府、社区组织和社区公众的支持力量。结合上文对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分析,在城市,基本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社区组织尽可能地多关爱老年人,使他们切实感到关心和爱以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故而社区可以定期举办教育讲座,诸如老年书画培训、心理健康讲座,旨在贯穿社区的人文关怀。同时利用社区退休老年人的现有资源,聘请一些退休医生、教师给老人做一些健康保健和心理辅导教育。通过社区内老人的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形成养老正能量,使得老年人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形成由内而生的自豪感,服务社会,造福老人。

与城市情形不同的是,农村老年农民夫妇的生活很大程度上靠子女供养,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赡养和精神慰藉任重而道远。结合上文数据分析,显示农村老年人愿意住养老机构的比例较低,更多的农村老人更愿意生活在熟悉的社区(村镇)和家庭,因而在农村,改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环境和改善社区(村镇)养老助老环境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当地村镇应联系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的研究人员下乡到农村,定期给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和科技培训,一方面切实解决农民种植、养殖中的难题,加快农民农业致富之路,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激发孝亲敬老动机,同时开办“敬老爱老”模范家庭评比等教育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改善农村的孝亲敬老现状;;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培训鼓励更多的农民在小城镇就业,这样方便照顾老人,保证养老的顺利进行。

尊老为美,敬老为善,助老为荣,爱老为德。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孝亲敬老、助老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教育动员,切实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给老年人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吴玉韶,郭平.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4.

[2]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陈树)2015年11月第34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5Vol.34 No.11

作者:谷琳

第2篇: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总结

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敬老爱老助老

活动总结

二〇一二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的号召,在校党委、校团委的部署下,开展了一系列敬老爱老助老的活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将尊老爱老的口号落实于实践之中。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院校两级志愿者协会及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武汉各所社区及敬老院,开展了一系列形式丰富内容积极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

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一直是我们所关注、帮助的对象。长期以来我们立志于此类活动。在2012年所举办的活动中,主要有下面几点特色:

(一)以长期活动为主线

与敬老院保持长期联系,开展活动。我校的志愿服务团队多年来与洪山区福利院、江夏区福利院、星光老年公寓、福禄寿敬老院等老年人疗养机构保持着长期联系,定期前往敬老院开展敬老助老爱老活动。我校金融学院志愿者协会每月都会前往星达敬老院,与那里的老人度过温馨快乐的一天。每次活动前,志愿者都会精心拟定活动的主题,准备好形式丰富的娱乐节目,制作精美的小礼物。在敬老院,除了传统的娱乐活动、聊天谈心和做家务外,志愿者还会给老人讲述养生知识、与老人一起运动、制作小工艺品等。我校经济学院志愿者协

会与丁字桥福禄寿敬老院保持长期联系,志愿者会根据活动的不同主题准备不同的小礼物,一双普通的袜子、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一副暖人的手套都饱含着同学们对老人的深深祝福。

(二)服务形式紧跟时代步伐

十八大结束后,志愿者便围绕十八大开展了红歌进敬老院等相关活动。红歌是老年人的时代记忆,陪老人唱红歌、给老人表演红歌节目都能很好的引起老人的共鸣,很好的拉进了志愿者与老人的心,彼此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开心。

(三)重点节日重点投入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假日老人们跟思恋家人,跟需要有人陪伴。志愿者选择在端午、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去看望老年人,给老人们带去传统的节日礼物、一起动手做传统食物、举行传统的节日仪式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敬老院的老人们可以感受到年轻一辈的青春活力与社会责任心,老有所乐,参与的志愿者们可以彰显奉献风采、激荡青春热情。

(四)突出大学生所长

每次进敬老院的志愿者都是经过了筛选面试,同学们准备的节目都是自己平时的业余爱好,这不但节省了大量节目准备时间,而且使表演的节目更加精彩。

(五)建立起一对一关系

活动中,志愿者与老人建立一对一服务模式,与老人聊天、开展娱乐活动,给老人赠送礼物。这种方式使老人不需要每次活动都面对

陌生的志愿者。在活动的长期举办过程中,老人与志愿者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志愿者们会询问老人们的生日,在老人们生日的时候进行看望,带去礼物、蛋糕、送去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的情谊更突显了我们活动的价值。

在这些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中,志愿者有不少的感悟,价值观念也得到了提升。作为当代大学生,关爱老年朋友,我们义不容辞。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而应当有较多的接触社会。此些活动不仅给敬老院里因各种问题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送去了温暖,也锻炼了参加此次活动的每一位志愿者。作为青年的我们把自己当作老人们的亲孙子,与老人闲话家常,为老人们捏肩捶腿,尽自己的“孙辈”之孝。从此次敬老院的活动中感到了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人生,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重要性。望着那群因不幸而走到一起的老人们,那群因孤独而相伴终老的老人们,每一位志愿者心中都有一个希冀,希望我们能为老人带去一丝温暖,希幸福的安度晚年。本次活动既给了同学们一次锻炼的机会,又给老人们送去心贴心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敬老院活动以培养爱心为宗旨,在不打扰敬老院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前提下,了解一个特殊群体,走进老人们的内心,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活动体现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进一步培养我们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积极人生观,弘扬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协会

二〇一三年三月八日

第3篇:敬老助老 从我做起——“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

敬老助老 从我做起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

塔水初中全体师生:

“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文化,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今年10月1日-10月31日是我校开展“敬老月”活动月。“敬老月”期间,我校将秉承“关爱老人,构建和谐”宗旨,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敬老月”暨老人节庆祝大会、健康知识讲座以及“金色岁月”为老人摄影留念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然而,我们深知:“一木不成林,滴水不成海。”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才能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养老环境。为此,塔水初中支部、工会、团支部将今年“敬老月”活动主题定为:“敬老助老,从我做起”。并在“敬老月”期间,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从我做起,积极付诸行动,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之花开遍塔水大地。

一、宣传动员。政教处要利用升旗仪式、小广播等对全体师生进行宣传动员,班主任利用班主题会向全班同学宣传动员,团支问利用团员会宣传动员,学校支部、工会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宣传动员,悬流动标语等形式,营造全社会“敬老助老 从我做起”的氛围。

二、“百善孝为先”,孝亲从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亲切的关心问候开始。向老人问一声好,陪老人散一次步、出一次游,给老人捶一次背、洗一次脚、添一件衣、梳一次头、做一道菜,为老人安排一次体检,实现老人一个愿望等,使父母身心舒畅,安享晚年。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绵薄之力献爱心。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重点是帮助孤寡、贫困、病残、高龄和“空巢”老年人,热心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陪聊陪购等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志愿服务,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老年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关爱和照顾。

四、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尊老敬老的善举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一定做多么感天动地的事才是楷模,将尊老敬老的爱心与行动,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持之以恒,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也一样令人敬佩。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投身到我校老龄事业建设中来,努力营造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使老年人有所养、有所乐、有所学、有所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敬老、助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集结各方的力量,“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为所有老年人都能演绎出美丽的夕阳红,为老龄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塔水初中支部、教育工会

2013年9月28日

第4篇:敬老助老从我做起——“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

敬老助老从我做起

——“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文化,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今年9月15日-10月15日,我区将继续开展“敬老月”活动。“敬老月”期间,我区将秉承“关爱老人,构建和谐”宗旨,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敬老月”暨老人节庆祝大会、老年体育特色健身项目展示、退管干部趣味游园会、健康知识讲座以及“金色岁月”老年摄影比赛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同时,在全区开展“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然而,我们深知:“一木不成林,滴水不成海。”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才能为老年人营造一个温馨的养老环境。为此,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将今年“敬老月”活动主题定为:“敬老助老 从我做起”。并在“敬老月”期间,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从我做起,积极付诸行动,让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文明之花遍开雄镇大地。

一、“百善孝为先”,孝亲从小事做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亲切的关心问候开始。向老人问一声好,陪老人散一次步、出一次游,给老人捶一次背、洗一次脚、添一件衣、梳一次头、做一道菜,为老人安排一次体检,实现老人一个愿望等,使父母身心舒畅,安享晚年。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绵薄之力献爱心。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努力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重点是帮助孤

寡、贫困、病残、高龄和“空巢”老年人,热心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心理疏导、陪聊陪购等多种形式的助老惠老志愿服务,解决老年人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老年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关爱和照顾。

三、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尊老敬老的善举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一定做多么感天动地的事才是楷模,将尊老敬老的爱心与行动,落实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持之以恒,使之成为自觉行为,也一样令人敬佩。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投身到我区老龄事业建设中来,努力营造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使老年人有所养、有所乐、有所学、有所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敬老、助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集结各方的力量,“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为所有老年人都能演绎出美丽的夕阳红,为镇海区老龄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5篇:敬老助老活动总结(定稿)

敬老助老活动总结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规所规定的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于每个家庭来说,赡养老人不单纯是私人的事,而是一种严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履行这种义务,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国家法律的制裁。尊老不仅要求人们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且要求人们以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对待社会上所有的长辈。长辈为国家、社会做出许多贡献,应该受到尊敬,后辈要尊重长辈的经验和教诲,对于他们由于年老带来的某些缺陷和困难要体谅和照顾,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为他们送温暖、排忧解难。

对小学生进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教育是文明礼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营造良好氛围,我校少先队开展了系列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号召全校师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虚心向长辈学习,接受长辈的教育,对长辈有礼貌。

3、路遇老人要主动让路;乘车要在主动为老人让座;见老人有困难应热情帮助

4、在10月下旬,组织—次以“我的爷爷奶奶”为主题的征文评比活动。

5、在月底各班评选“孝亲敬老”标兵。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把学校内的敬老活动延伸到家庭,把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植入学生的心田,在学生中产生一批“孝亲敬老”标兵,使学校的尊老敬老活动得以全面推进。

尊老敬老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我校一定照各级组织的要求去做,认认真真地把“尊老、敬老、助老”的活动深入每一名孩子的心灵,使其生根、发芽,为努力创建和谐协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敬老助老活动总结

学校:六道街小学 时间:20

17、10

第6篇:“敬老月”敬老助老活动倡议书

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朋友们:

今年10月28日是“老年节”。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大力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增强老年群体幸福感、获得感、参与感,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10月份“敬老月”期间,围绕“关爱老年人,欢庆十九大”活动主题,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从我做起,付诸行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全面提升我区为老服务水平和老年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尊老、敬老、孝老、助老的文明之花遍开xx大地!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争当孝老爱亲模范

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孝老爱亲的模范事迹口耳相传、不胜枚举,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在现代社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殊需要。”因此,我们要履行孝老义务,从现在做起,从常打电话问候老人、常回家看望老人开始,让老人切实感受到晚辈的诚心;从为父母端一次洗脚水、做一道菜开始,让老人切实感受到晚辈的关心;从为老人熬药喂饭、尽心侍奉开始,让老人切实感受到晚辈的爱心;从陪老人到公园逛一逛、到景区游一游开始,让老人切实感受到晚辈的真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敬老助老模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社会发展需要道德力量推动,时代前进需要文明风尚引领。大力弘扬敬老文化,形成关爱老人的良好风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公共场合礼让老人,当老人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以真心敬老,以行动助老,充分展示“理解和尊重老年人、关怀和爱护老年人”的时代新风尚,当敬老助老模范。要积极举荐和传播身边让人感动的敬老助老模范事迹,弘扬敬老文化,传播正能量。要广泛宣传积极老龄化理念,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全社会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深刻理解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的内涵。

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争当志愿服务模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绵薄之力献爱心。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主动帮助孤寡、贫困、残疾、高龄、优抚和“空巢”老年人解决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实际困难,共同营造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社区、农村、企业、社会团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新为老服务模式,提高为老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志愿服务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康发展,为老龄事业的发展、为广大老年群众的幸福生活、为美丽xx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敬老、助老、爱老事关你我他、连接千万家,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投身到我区老龄事业建设中来!

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集结各方力量,用爱心、细心、耐心去关爱老人,用真心、真情、真意为老年人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全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xx区老龄工作委员会

二一七年十月

第7篇: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 成立时间:2003 年 9 月 20 日 成立时间: 时间 名誉主任: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名誉主任 主任: 主任:李宝库 李宝库其他兼职:民政部原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 李宝库其他兼职: 华孝文化权威专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 活动主办单位: 活动主办单位: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教育部,广电 总局,团中央和全国妇联 活动承办单位: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开发协 活动承办单位: 会 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自2003年

9月启动至今已举办了三届,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产生了广泛社会 影响.

全国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启动 全国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

与"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规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 2004 年五部委联合组织的"敬老楷模"评选表彰活动, 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有力推动了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2005 年 6 月 7 日, 全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召开办公会议,对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 并就当前和今后主题教育活动的有关事项进行了研究, 决定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相 关安排进行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从 2005 年 6 月起,"全国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正式更名为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希望各地及时转发更名通知,继续做好主 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扩大社会 影响. 二,为了给各地的评选活动留下空间,全国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的周期由原定 每年一届,改为每二年一届.鉴于此,2005 年的评选表彰活动不再进行,各地 可以自行组织评选表彰.2006 年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年底前将下发通知,请各 地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列入明年工作计划. 全国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 二 OO 五年七月十一日

2007 年

4 月 27 日,"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 会在人民大会堂向全国 50 所高校代表捐赠了敬老书籍和光盘.这些书籍和光盘 包括:2 万册《中国敬老故事精华》 ,2000 张讴歌母爱,弘扬孝道的话剧《疯娘》 光盘和中华孝亲敬老十大楷模颁奖典礼光盘. 这是组委会送给年轻学子们的节日 礼物.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迟浩田同志专门为这次活动题词:"孝行天 下,构建和谐".

2009 年 1 月

第三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13日在北京举行. 大会对 司堃范等1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 梁宝君等3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 名奖"获得者等个人和单位进行了表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颁奖. 大会号召以敬老主题教育活动 为契机,全社会大力宣传尊老敬老先进典型,弘扬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坚持以人 为本,积极为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给予老年人更多生活上的帮助和 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幸福地颐养天年;加强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从小培养孩 子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接班人.

2009 年 5 月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郑州捐书仪式,2009 中国新型养老模式论 坛暨"阳光真爱"工程全国互动养老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原民政部副部长,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主任李宝库,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雅 芝,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德广,中关工委办公室副巡视员尚玉香,省关

工委办 公室主任卫居阳等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国家民政部,中关工委等七部委联合发起,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基金会孝文化研究中心,中原爱馨阳光城筹建处联合承办.仪式上,郑州市爱馨 养老集团向河南省青少年捐赠了价值 20 多万元的敬老书籍和光碟,目的是通过 青少年阅读敬老书籍, 传唱 《孝亲敬老歌》 的形式, 教育他们"从小懂得孝父母, 长大报国好儿郎". 刘雅芝在讲话中指出:孝亲敬老,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大力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对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代际和谐,老少共融 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和民 族的未来要靠他们去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好了,可以有效地将"一老一少" 连接起来,让"老的"传承,关爱,引导,保护"小的",让"小的"尊敬,爱 戴,学习,继承"老的",实现老少共勉,老少共进,既推动了青少年事业,又 促进了老年事业.刘雅芝希望: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孝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感恩 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利用这次赠书活动的契机,指导各学校广泛开展感恩父母 亲和尊敬长辈的活动,让孩子们读敬老书,唱敬老歌,写敬老文,当敬老人,努 力将这项活动落实到实处. 仪式上,郑州,北海,成都,威海,厦门,天津,兰州,西安等首批 9 家联 盟单位在"阳光真爱"的标志上签字,与会领导为 9 家联盟单位授牌,自此, 这9个城市一些养老机构的老人就可以到其他城市"串门养老".随后,代表们 就"2009 新型养老模式论坛"正式开坛论道.

上一篇:俱乐部各部门岗位职责下一篇:科级干部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