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动画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产业,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动画产业发展的致命伤。虽然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动画课程,可很多学校却难以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基础教学的部分,就高职类学校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1:

高校动画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摘要:素描是造型训练的基础,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米开朗琪罗曾说:“素描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是一切艺术种类的源泉与灵魂”。所以对于美术类高校和综合类高校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素描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之一。但由于动画专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美术学和设计学等,笼统单一的内容设置不能满足其学科要求,应重新构建动畫专业素描基础课程的独立内涵。

关键词:素描;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7-0119-02

笔者曾参与四川美术学院周宗凯教授策划创作的二维动画项目《南京1937》,该片由绘本改编而成,采用黑白木刻版画风格,对造型、光影、画面构成有极高的审美要求。制作团队主要由川美动画专业的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与构成,在项目启动之初需要对参与成员进行基础造型能力的测试与培训,通过短短几周快速素描能力的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按照传统光影素描的理解方式,对写生对象进行单纯性的描摹再现,而形体光影的概括能力,动态和结构的把握能力明显不足。基于学生造型能力薄弱,光影理解片面,构图意识与形式美感缺乏这一普遍现象,充分说明本科教育阶段的动画专业素描教学方式还存在相对严重的问题。从而引起笔者的质疑和反思。

笔者在参与《南京》动画项目制作过程中,在周宗凯教授对动画造型观念和艺术创作的学术影响与指导下,逐渐感悟到中国高校的动画专业素描教学理念与动画专业基础素质培养有着巨大的偏差,介于动画学科的特殊性,艺术的开放性,给予我们极为深刻的教育和感悟,素描作为造型训练的基础,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中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作为艺术构思、创意的草图,成就了无数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艺术家。同时它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自身独特、鲜明的艺术审美。正如米开朗琪罗曾说:“素描是绘画、雕塑、建筑的最高点,是一切艺术种类的源泉与灵魂。”对于各高校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素描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程之一。但我国多数高校将素描课程定位为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笼统单一,缺乏专业要求。随着社会与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中国美术教育的探索中,分离出绘画素描、结构素描和设计素描等素描概念,对素描教育有一定补充、革新,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尤其对动画专业素描教育而言,由于动画专业特殊性,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美术学和设计学等,应重新构建动画专业素描基础课程的独立内涵。该论文笔者就动画专业素描教育进行分析,若有偏颇与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1 动画专业素描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1)动画专业素描教学偏离动画特性,与美术学、设计学课程基础教学理念及方式设置基本相同,无独立内涵。

动画专业素描课程作为动画专业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对动画专业整体的课程结构、基础内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动画专业的造型能力训练方式一直受苏派造型体系的影响,虽然有些出入但大同小异。尤其是契斯恰科夫体系对中国美术教育影响深远。契斯恰科夫体系,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现实主义为原则。其宗旨是尊重客观事实,强调学生写生,要求真实表现对象现实存在的状态。强调形体结构,追求解剖的准确性。追求素描体系的完备性。

然而动画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其它专业要求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不能停留在绘画素描的范畴内,迫切需要重构动画专业基础造型课程的独立内涵,急需引导动画专业素描课程从基础教学中进行延伸与拓展。

2)目前动画专业素描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对接应用需求。

动画素描不仅是培养学生通过线条、体积、光影、来表现形体结构和空间关系的绘画表现能力。它必须使基础素描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相匹配,围绕应用需求展开,必须结合动画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需求来组建教学方式,同时融合动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授课内容,不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紧密结合动画运用需求展开人物和动物基本结构知识,结构的表现方法,同时训练学生对人物和动物形体特征的捕捉、表现与肢体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学生描绘对象的概括表达能力。

3)目前动画专业素描教学的成果不能成为动画创作的基础能力。

当前动画专业基础造型课程课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无法与动画专业的创作需求相适应,采用传统造型基础教学方法,强调静态描摹、研究结构体积与技法表现方式,而忽略动画专业学生造型基础培养的目的结果是更好的服务于动画创作所需的能力要求,必然导致教学结构不尽作业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态捕捉能力。使所学知识很难切实运用于动画创作中来,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素描进行一定的侧重。为了使素描更好的为动画艺术创作服务,既要在传统素描中提取有益的要素,也要对传统素描的训练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良。

2 应对当下改素描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法

素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应对与现有的动画专业应用需求,必须创建适合动画专业特征的独立内涵的基础教学系统,而不是一味的沿用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切斯恰科夫体系)才能有效运用于动画本专业的需求。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有效的改进措施,在具体的方法上要做到结合实践,融入教学,创建成果,来论证教学改进的有效性。

教学改进方法应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与动画创作进行连接测试。实践是检验方法的最好途径,在进行教学改进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结合教学的实践,来进行对应检测。基础的学习,是否能有效运用于动画创作中,并形成相关成果。进一步对方法的实施进行完善和改进。

具体改革的措施与训练方法如下:

1)调整观察能力的培养方式,以剪影写生为训练方法,强化学生对人物形态特征与肢体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人物剪影效果是动画创作中,最具识别性的视觉特征。动画中的关键动作与动态效果都是影像形体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最容易记忆。通过剪影形态,我们可以快速识别出唐老鸭、米老鼠与白雪公主等角色形象,同时剪影也是动态、动作的外在表现,不同的剪影形态,往往能够有效的折射出角色动作及动势,是角色肢体语言表达的有效方式。这也是动画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基础训练的独立特性。

在作业方式上,传统素描训练多以长期作业为主,学生对模特或客观对象产生依赖性,在对其描摹再现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提炼、概括及形态记忆的能力的培养。所以剪影写生的训练方式需要以短期快速训练为主,增大模特动态幅度,学生可通过短时间内对客观对象的细致观察,动态捕捉、快速归纳及概括提炼,以剪影的方式描绘出人物动态特征,并通过大量重复写生训练来加强记忆,迅速抓住视觉主次,通过对客观对象塑造的收放关系的理解与把握,充分实现角色造型与情绪的表达,来逐步提升学生描绘对象的概括表现能力。

2)植入概括能力的训练方式,以黑白光影归纳表现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对人物尤其是集群人物对象的提炼表达能力。也提升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色块及组形关系的构成能力。

传统素描教学注重对客观对象的描摹与再现,多以模特及静物为主。通过强调明暗调子来表现刻画对象,利用灯光来表现对象的空间、体积与结构。当学生面对繁乱复杂的集群人物及空间环境时,因为受到传统素描观察习惯的影响,往往对描摹對象进行机械拼组,脱离整体的刻画每一个客观对象的光影,最终导致画面整体黑白关系混乱。

在动画专业素描教学中,针对动画专业的独特性,要求训练学生对黑白光影的归纳表现,有助于对画面中人物特别是集群人物对象的概括表达,在复杂的人物组形关系中,培养学生虚起眼睛来观察描绘对象,用最简单的黑白光影色块表现出人物之间的构成形式,这就需要区别于传统的素描写生方式,而采用独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设计。

3)增补敏锐捕捉能力训练,以漫画素描提升学生感受形象特征的敏锐能力和特征提炼能力。

动画角色是从生活中真实人物的形象进行精简、形变、夸张的处理方法创作而成的,为更好符合动画创作能力的提升和培养需求,漫画素描便应运而生。通过漫画素描训练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人物特点,锻炼学生对人物特征的敏锐捕捉能力。部分高校动画专业将漫画素描单独开设成为一门基础课程,以训练学生对客观对象的夸张变形能力,引导学生摆脱写实素描造型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提炼意象表达客观对象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归纳、夸张等手段生动表现客观对象的形象特质、特征及趣味,最终从写实跨越到能够用写意、写神的造型方式表现客观对象。

4)锻炼转换能力,锻炼学生从基础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转换,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目标是让基础素描课程能很好地匹配动画创作与应用需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专业性的理解,容易让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脱节,让基础的学习成果无法匹配到我们的专业创作中。那么针对动画专业的应用需求,来进行基础素描课的模式的重构和整改,能有效链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成果,锻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学习的转换能力,更好地融和课程教学。

3 总结

综上所述素描作为高校动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而动画素描课程的开设是为将来动画专业的其它课程打基础,动画素描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动画设计水平。动画片中所有的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计、服装道具设计以及人物动态设计,都是需要深厚的造型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动画素描中更注重学生对动态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塑造能力,并且能够快速、准确的表现出来。所以传统素描的教学模式在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训练中显然是不科学的。

笔者通过不断教学实践总结相关经验,把相应的教学创新理念进行凝练和总结,并收集整改相关教学资料,建立体系化的教学理论。笔者深知教学的改进,需要付诸于实施,教学模式的成功,是需要通过教学成果来证明的,希望以上改革措施能够在今后的动画专业素描教学改革中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在动画专业的创作和运用上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使动画专业素描课程更好的服务于动画创作。

参考文献

[1]徐林鹤,李磊,契斯恰科夫教学体系特点及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J].美术大观:教学论坛,2012,5。

[2]雍睛,动画素描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

作者:布志国

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2:

浅谈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

摘 要:动画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产业,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动画产业发展的致命伤。虽然很多高校都纷纷开设动画课程,可很多学校却难以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基础教学的部分,就高职类学校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动画;高职类学校;素描教学

一、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历史

中国动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曾经无比辉煌过,经历过很多时期。期间有许多优秀的作品,给民族、亚洲乃至世界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真正的动画至今有80多年的历史:

1922-1945年是萌芽和探索时期,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停产闹革命”。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一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动画公司、生产企业和动画片产量持续增长。至2002年全国动画制作公司(包括相关企业)已有120多家,比20世纪80年代末的20多家,增加了5倍。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动画飞速发展。电视系列片《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2001年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国第一部全三维制作的动画片。

二、中国动画发展现状

(一)认识的偏窄

认为动漫只是给孩子看的,这就将一大批成年的观众拒之门外,现在的青少年痴迷于日本动画,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中国的动画片,还有欧美大制作的动画片进入中国市场,在提高中国动画人眼界的同时,也抢走了一大批中国的观众群,这样中国动画片在我国市场的占有地位越来越少了。

(二)技术的缺乏

这里的技术,不仅仅说的是制作动画的硬件技术,也有动画人才的缺乏。

1.就硬件来说有下面几点:(1)中国动画上规模难。(2)中国动画技术革新难。

2.就软件来说有主要是动漫人才缺乏,优秀动漫创意的稀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中国动漫行业的发展。

三、要培养好的动画人员,适合市场的人才,必须从学校开始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我国动画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

问题:

(一)师资的缺乏

目前从事动画创作的人才很少,这说明动画教育一线的老师少之又少,教师的素质参次不齐,这就决定了学生得不到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培训。

(二)硬件的滞后

由于政府政策的出台,很多学校看重了这块市场,在没有完整地了解动画需要的硬件后就开始招生,学生来到学校,学校用原有的硬件设备给学生制作动画作品,动画有二维和三维,需要的设备各不相同,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可是没有相应的得到训练,自然跟不上市场的要求。

(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动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二维动画、三维动画、Flash、多媒体动画、网络动画和影视动画,这些专业必须细分,但是很多学校没有明确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按照传统的美术教学,这就出现学生毕业之后不能明确就业方向,产生不伦不类的情况。

四、高职动画专业的素描教学探索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及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其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旨在培训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合的专业能力,这样的目标就对高职动漫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素描课程作为造型能力的基础,作为动漫专业后续课程展开的关键,成为整个动漫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明确教学目

进入高职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美术基础的,那么素描就是让他们认识绘画的开始。素描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动画素描的目的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明确了教学目的,教师知道应该教什么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研究教学内容

因为每个专业的要求不同,我们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侧重,根据动画的专业特征,我们应该将动画的基础素描侧重在下面几个方面:线条的塑造能力,各种静态与动态造型的把握和表现能力,空间透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素描模式: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像—真人写生。素描只是我们踏进动画之前的一个台阶,教师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然学生更好的为动画打基础,所以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我们可以尝试以静物、景物、人物、动物为素描的表现对象,以实物、影像、图片为参照。以明暗结构相辅相成,将动画原理有机地融入基础教学中去。

(三)研究教学方法

1.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将自己的热情投入素描学习中去才能真正地学好素描。

2.教师认真备课。这里的备课,不仅要求备上课要讲授的知识,还要备学生不同的情况,要将时间又长又单调的素描课讲出特色,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给每一位动画的素描课老师出了一道难题,所以教师必须进入“状态”。

3.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从简到难,着重教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素描结构的把握和空间感的把握,对于学生的作品要及时作出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我點评和互评,既可增进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4.教导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法。作为素描课教师,不能让学生死画,这样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是没有好处的吗,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主动发现,理解后作画,包括物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关系,都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各方面的知识,做到用笔时心中有

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素描。

这是我作为一名高职美术教师,在动画素描教学过程中的总

结和建议。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高等师范学校)

作者:徐丽静

动画专业素描教学论文 篇3:

结构素描在三维动画专业模型制作中的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结构素描和三维动画专业模型制作对物体造型的表达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二者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本文以《三维模型基础》课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阐释了其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试图用联系观、整体观将结构素描与三维模型两门课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合,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结构素描;三维模型制作;造型能力

一、结构素描和三维模型制作的关系

三维模型制作是三维动画方向的专业必修课,通过MAYA三维软件中的命令和工具来制作物体三维模型的。它的方式是对软件中的多边形几何体用加线、改线并及时调点的方式来塑造物体的结构,在布线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布线规则如布线要均匀、符合结构、精准简练、形状以四边线最佳。结构素描本质:研究和绘制物体本质结构,它广泛地被应用于美术、设计等领域。现代设计以素描为基础,学生通过结构素描的学习,提高造型能力、审美素养、设计意向的直观表现能力。另外,结构素描是一种训练观察、分析物体结构的立体思维方式。在绘制过程中,不需要在同一个角度,可在多角度多方位进行理解形体,以便将看见或者看不見的地方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推理的方式精准地分析物体内在结构,观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透视变化。二者都是对物体内在结构的概括,只是方式不同。区别在于结构素描是在二维平面里用线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物体结构;而三维模型是用布线工具在多边形(具有长宽高)表面进行布线并及时调点来概括物体的结构。

二、三维模型制作中的教学问题分析

对三维模型课程的教学,学生主要分为两大板块的学习内容。首先是对建模的基础工具和命令的学习。教师通过课堂上机实操案例来向学生讲解并演示基本的加线工具、调点造型的操作。大部分学生经过系统的跟随教师的模型案例模仿操作后,基本都可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其次是模型布线的学习。不管是在课堂教师实际教学中还是模型制作的专业书籍、教学视频里,每个模型师都有自己的布线技巧。但是,不管模型如何布线都必须遵循布线最基本原则:线跟结构走。通过课堂教学反馈和作业点评发现:学生在模型布线这一阶段的学习暴露的问题是最明显和最严重的。主要集中在对物体的形状调得不够准确、模型表面线布得偏多且不体现结构等。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于物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偏弱而导致的造型不准。毕竟建模软件再高级、建模命令再便捷也只是一种使用工具,学生的头脑里如果没有对物体结构形成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多边形进行加再多的线也很难通过调点把造型调出来。

三、结构素描在三维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首先,结构素描对三维模型制作的应用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方面。传统的三维模型案例的备课,教师一般会提前准备好模型案例的PPT课件,方便发给学生进行临摹学习。在准备的课件中会用图文的形式写清楚每一步模型案例的制作步骤与技巧,再通过课堂实操的形式去向学生做示范,最后通过学生作业来进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更注重对模型案例实操的讲解和练习。大部分学生按照PPT步骤和教师示范的方法基本可以把模型制作出来,但只是依葫芦画瓢的学习模型案例制作的过程。究其根本原因: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结构素描训练的造型基础和三维模型课程有机链接起来,做到知识的前后承接并有效服务于三维模型制作的学习。从实践中来看,建议教师自己可以先用笔对着二维设计稿用结构素描的方式先分析研究几遍,并能够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授清楚物体结构的知识点;更重要向学生强调为什么这样布线;把结构素描的所学所知作为三维模型学习的前置内容和理论指导,去解决三维模型中造型不准不到位的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三维模型制作中做到能认真听课、按要求完成作业,并且对物体结构能够深度认知。学生能对物体结构做到深度认知,在此基础上,对动画人物模型中夸张的造型才有深刻的理解,如夸张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对部分物体的变形和夸张。鉴于这种需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造型能力情况分析,给学生留适当的关于艺用人体解剖素描作业去练习并记忆物体结构。学习通常都是经历了从单纯的记忆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只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解决学生三维模型制作中的造型问题。

综上所述,鉴于三维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需要以及三维动画专业的职业导向,对素描基础课程进行科学的再设计是有必要的。在高校的动画专业通常分为二维方向和三维方向。在大学一年级的三维模型基础课程是承接素描基础课和后续《模型设计与制作》的过渡课程。良好的造型基础对学习该课程有重要意义。鉴于动画专业分的两大方向,它们对素描造型的依赖有所不同。如二维方向的职业需求更需要在黑白灰调子和光影效果上进行专项训练;动画三维方向则更强调空间感和透视、结构的把握。动画专业三维方向的学生更合适或更需要用结构素描去训练他们相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结构素描思维去分析观察事物并精准绘制,训练以简练、精准的结构线去概括结构的习惯。这不仅为三维模型方向打好造型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在三维建模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本文以三维模型课程中的遇到实际的教学问题为出发点,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前置课程与当下课程的关系。力求找出学生造型能力缺乏的根源及诱发的各种问题;以这种联系观、整体观视角重新建议规划该课程,试图尝试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邓飞.基于结构素描下的数字三维动画模型制作课程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1):220-221.

[2]尹欣.新时代下三维动画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的探索[J].设计,2017(05):98-100.

[3]江宁.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美术基础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69.

作者简介:

陈思(1989.12),女,汉族,籍贯:湖北安陆人,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动画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动画方向

★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本科动画专业《三维模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9JGB428)

(广西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陈思

上一篇:武装工作规划下一篇:中职教学有机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