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方案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诵读国学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诵读国学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

摘 要:大量的国学经典诵读实验结论证明诵读国学有益于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是学校实际的需要。文章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借鉴、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让经典诵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经典诵读“常态化”。采用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吸收精髓,陶冶性情,培养文明习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学生;文明习惯;养成;实施方案研究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很多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其价值历久弥新,成为宝贵的人类文明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载体,乃中华民族生存之根基所在,华夏之精神纽带。大量的经典诵读实验结论证明:诵读国学有益于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试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让孩子读经典,使诵读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使经典诵读“常态化”。采用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吸收精髓,陶冶性情,培养文明习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同时,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也是学校教育实际的需要。

大环境提供大平台,让笔者更加有信心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摸索出一条德育教学的新路子。

一、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在全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因此,让经典诵读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就有了必要。使经典诵读“常态化”“制度化”。其支撑理论如下所述:

(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二)王财贵教育思想

20世纪80年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通过多年研究,更是形成国学经典诵读的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念普及化,教学确实化,教育自学化,理论学术化,推广国际化。王财贵教授是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他认为在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时机越早越好,他研究发现:13岁以下的孩子,是吸纳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13岁以后进入创造时段。13岁以前如果吸纳不好,将来创造就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内容越深越好,他认为《论语》《老子》当系语文教育的良好内容,高深的知识学会了,低浅的文化就会迎刃而解;方法越简越好,他认为“死记硬背”,反复诵读也是学习经典的好方法,将来一定有用。

(三)心理学基础

孩子大脑发育初期,理解能力弱,吸收能力强。吸收信息方式为整体式吸收。这个时期,孩子将所见、所闻、所触、所感,全部吸收。他们感知到的这些内容就会深深刻入深层潜意识里,对他们一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要把握住这个时机,经典诵读是关键。通过经典诵读,采用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得到优质的信息刺激,以便形成原始积累。

二、国学经典诵读以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目标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策略,要在研究、探索、总结、找寻中不断摸索前进,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陶冶其情操,提高学生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为建设书香校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国学经典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全新之路。

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有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经典诵读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营造“国学教育”育人环境,将经典诵读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书香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用经典唤醒灵魂,在品读中感受魅力,在践行中浸润人生!

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崇文中学语文教研组,群策群力,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通过国旗下讲话、学校召开报告会和家校联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让学生知其意,感其情。深受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国学诵读活动中。

(二)主题布置,营造氛围

学校联系周边联盟学校及兄弟学校,有计划、有意识地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名家名作、经典诗文,营造文化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笔者率先垂范,建立班级文化墙,突出国学经典文化主题,一进入教室,便能置身于浓厚的经典文化学习氛围中。

(三)创设条件,确保时间

制订合理规划,教师培训班干部,进行科学指导,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这样一来才有可能做到事半功倍。另外,诵读国学经典活动还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在制度上强化落實。

1. 诵读时间有保证。每天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2. 多样化的诵读形式。教师集思广益,方法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诵读演读。读经典,背经典,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3. 诵读内容多元化。确立《优秀诗文背诵》《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为诵读内容。

(四)课内精讲,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利用好语文课本,选取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多角度引导学生,多方面赏析文本。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经典的生发点,通过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提升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全员参与,开展活动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笔者的做法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班与班之间、班级中组与组之间的诵读比赛、传统经典诗文知识竞赛、诗文朗诵比赛、对对联和谜语竞猜等一系列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参与教师务必大胆创造革新,不断努力探究求索,着力追求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激发活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感受教育,陶冶情操,使书香溢满校园。

(六)不懈努力,阅读广泛

从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及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教师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合理安排课外阅读,读记结合,点滴积累中充实自我,循序渐进中提升能力。

三、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的成果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国学经典”浓缩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国学经典犹如一条河流已经在师生们的心田激起美丽的涟漪,让全校师生找到经典诵读的乐趣。课题研究提升师生的人文内涵,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助推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收获颇丰。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制订合理的诵读方案

课题组深入全县城乡32所不同层次的中小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对陇西县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现状进行认真的调查,完成《陇西县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现状调查》这一调查报告,并结合实际情况,撰写《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课题报告。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有了实施方案的指导,学校进行的一系列国学经典实践活动得到了顺利开展。

(二)提高学生诵读的水平

中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通过一年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本校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中朗诵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初步掌握吟诵、唱诵和说唱等语言表现方面的技巧,在集体诵读和个体诵读方面都较之以前有很大提升,并在陇西县举行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此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高尚道德的形成起到积极影响。

(三)师生的人文素养大大提升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践,不难发现,广大学生文化素养、精神气质均发生巨大变化。经典开阔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性情,使他们成为自信自强的人,拥有了善良、诚信的品质,提升他们的涵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经典诵读让他们成长为拥有独特气質的人。

探究经典诵读,教师也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升古诗文素养及教育理念。古诗文诵读研究,难道是在追求一种时尚吗?显然不是。她是在教育者心里根植一种理念。那难道是在追求一种形式吗?更不是。那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一种别样的策略。有人会说:估计那是一种功利行为,大错特错!这是一种为学生终身发展所进行的投资!这样一来,对国学经典诵读的认识显然就得到了极大丰富、拓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言而喻,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国学功底务必要大幅提升。否则,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这跟预期目的完全是一致的。

(四)学校文化内涵极大丰富

当你走进陇西县崇文中学,你会被处处洋溢的“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所感染,学校各个角落都有体现学校“崇文重教”特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国学经典内容,营造出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创造了高雅的育人环境。崇文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看到学生乐此不疲的诵读身影。这里,既有有形引导教育,也有无声感染熏陶,时时处处都有中华文化魅力,国蕴飘香,书香盎然,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今后,将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在更高的领域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全面的国学经典研究实践,让活动持久开展。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探究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拓宽渠道,引领潮流,撰写古诗文校本教材,让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以校本课程的形态得以延伸深化,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颜峻.当代读经教育的发展与争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6(11):5-10.

[2]南怀谨.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张成权.中国文化漫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

[4]吴琳.《梅林看课堂》:小学语文教师的朋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7):13.

作者简介:

张培宏,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崇文中学。

(文章系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实施方案研究》,课题号:DX[2020]GHB146。)

作者:张培宏

第2篇:修养,在国学诵读中潜移

道德品质修养是人的立身之本,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从古至今,凡有作为者,在品德方面也都是值得称道的。长期以来,德育也一直被放在教育的首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国学诵读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国学诵读的内容处处体现着对学生道德修养的要求。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是说人不但要有仁德,而且还要弘扬仁德。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古人的道德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针对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国学经典中所体现的诚信思想、礼让思想以及严谨的学习品质都具有现实意义。

诚信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说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是不能行走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生活等领域,不讲诚信是寸步难行的。目前中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教育存在很大难度。比如,学生违反纪律,在被调查了解时却撒谎成性,“泰然处之”。夜不归宿、吸烟等都是潜藏重大隐患的严重违纪。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以前的学生做错了事会脸红,现在的学生有许多不知道脸红了。学生的诚信度降低了。学校教育要跟上,要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确诚信是为人之本,不然就会被孤立。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是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一个人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体现出他在集体中的价值。诚信教育迫在眉睫,国学诵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礼让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要求。作为礼仪之邦,我们自古就对礼让非常推崇。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是说不懂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身。

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礼让意识比较淡薄。在家庭中,孩子真正成了“皇帝”,父母成了“奴才”。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是说有了事情,儿女要替父母代劳;有酒食和饭菜,让父母去吃喝,这不算是真正的孝。难得的是做子女的要对父母和颜悦色。父母望子成龙,用心良苦,而孩子根本不领情。教育无效,有的家长干脆放弃了对孩子的希望,任其发展。有的家长采用金钱诱导的方式应对孩子的辍学威胁。家庭教育的失败,也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难度。不尊重父母就很难尊敬老师。

在学校中,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且不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最起码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认真听讲,犯了错误勇于承认并接受老师的教导。但是很可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上课说话、睡觉、玩手机,老师进行课堂管理,学生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对老师出言不逊、侮辱谩骂,超出了学生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底线。这是思想道德的败坏。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礼之用,和为贵。”在教育教学中,借助国学诵读的思想内涵,要进一步加强礼让思想教育。

在国学诵读中我们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耐心、恒久、严谨的意志品质。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体现了学习的意志品质。学习的品质和做人的品质是相通的。学习上懈怠的人,做其他事情也不会精细。所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也是提高他们优秀的工作素质。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容乐观,早起晚睡、挑灯夜战的少了,抄袭作业、应付检查的多了。事实表明,现在各行各业的精英,绝大多数是当年学习上的佼佼者。素质教育不是对学习要求的放松,而是培养学生更自觉、更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来的工作实践离不开学校中的理论学习。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磨练意志,提高能力。

国学诵读,我们不仅要诵读那些经典语句,更应品味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作者:颜丙为 冯金英

第3篇: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国学经典凝聚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我国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最有用的知识”。因此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有针对性的引导当代青少年汲取国学经典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助力当代青少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全的人格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重要性

国学经典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凝聚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同时还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人们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操与人文修养,它是古人的文化精髓,是新时代引领文化创新的明灯,是一种纯性而美丽的文化。国学经典中营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欣赏诵读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以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要求规范自己,加强学生情感精神的重新构建,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国学经典辞藻华丽,意蕴深厚,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凝聚我国数千年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塑造品格。《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小学各学科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文化优秀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理念,更加凸显诵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道德与先进人文理念能深化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完善学生人文素养,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實的基础。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一)陶冶品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艺术的大成,不仅映射中华文学之美,同时还彰显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国学经典中传递出的真善美可以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正如“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所说的一般,通过学习国学启蒙,学生能够培养豁达的胸怀,养成乐观的态度,培养坚定的意志,具备正义的操守,凝聚人文的智慧。“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经典诵读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为而无不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生哲理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按照国学经典中的做法去实践,用圣人的言行规范自己,真正做到“见贤思齐”,国学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养成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习惯,消除当代快节奏物质生活带给自己浮躁、傲慢、困惑、焦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以更加坦然从容、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人生态度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人生的收获与成长。

(二)开阔知识视野,强化学习能力

许嘉璐副委员会长曾说过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诵读古典优秀文章,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开拓自身知识视野,汲取名著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感受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民族人文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抛弃头脑中的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名著作品中,记忆能力明显加强,有的学生甚至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学经典中的“文言文”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传递的道理一般,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思考、探索,循序渐进的理解国学经典中表达的文学意境与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形成博览群书的优秀阅读习惯,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文思泉涌,妙语连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学功底,让学生在成长的黄金阶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品格。总而言之,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可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三)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没有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在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时代,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凝聚中国气,塑造中国魂,向世人传递支撑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由此可见,当代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学经典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意蕴丰富,凝聚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是联系各族人民的文化纽带,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国学经典诵读是学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让学生立足国学经典肩膀上进行发展与创造,给予国学经典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国学经典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抵御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带给学生浮躁、傲慢、困惑、焦虑、厌倦、质疑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树立“立功,立言,立德”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抱负。此外,国学经典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内心的论述可以为当代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和谐社会相对应,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问题与困惑

(一)国学经典誦读认知出现偏差

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部分人对诵读内容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凡是古诗词、古文、古典小说、名著作品就是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与小学阶段强调的国学经典诵读概念相矛盾。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多强调朗诵与阅读,即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难度不能过高,要在学生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同时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启发,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理解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诵读能力,盲目的将“经典”“诵读”范围扩大将会使学生的诵读效果大打折扣,浪费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与水平。

(二)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足,途径单一

经调查研究,现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存在时间不足,途径单一的问题,学生国学经典诵读难以得到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的保障,往往是想到诵读才去诵读,并为制定详细周密的诵读计划,时间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有时学生心血来潮,一整天都在诵读国学经典,有时学生性致不高,好几天都没有想起诵读国学经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国学经典诵读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也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此外,部分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单一,未能将朗读、吟咏、熟读、背诵有效结合,单一枯燥的诵读形式容易打压学生的诵读兴趣,对学生后续的国学经典诵读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

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领略高尚的道德情怀与先进的思想智慧,诵读是手段,是工具。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诵的过程中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一味强调记忆背诵,但对国学经典中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事态度全然未知,只依靠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内容印在脑中,并未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也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带给自身的收获与成长,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逃避国学经典诵读的想法与态度,学生以被动消极的姿态投入到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诵读效率大大降低,与最初的国学经典诵读目标背道而驰。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

“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国学经典的诵读要讲求方法,以“精”“熟”“悟”“用”“巧”“新”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诵读效果。

(一)优选诵读内容

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时,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激活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发现国学经典诵读带给自己的智慧启迪与处世教导。国学经典凝聚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诗词、文言文、故事形式多样,《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优秀诗文》《宋词精选》等。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计划的规定诵读时间,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将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感悟进行积累,如读《弟子规》,学生了解到孝顺父母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具体的实践,自己主动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帮助家长做家务等,将自己国学经典诵读中形成的正确思想、良好习惯付诸实践。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助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二)掌握诵读方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朗读和背诵,《论文偶记》中曾提到诵读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器出矣”。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调动眼、耳、口、脑多种生理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过程中,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可能诵读的篇目内容一时之间难以理解,但此时最需要做的是多次重复,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的诵读效果。训练自身的诵读语音,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力和话语情感,做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老舍先生曾说诵读不仅要注意文字的意义,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国学经典很多篇目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语句的停顿,语调的变化,节奏的快慢可以使自身的诵读更具水平,更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在诵读过程中,依靠自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想象意境,营造画面,或宁静深沉,或悠远绵长,或气势磅礴,或豪情万丈,达到“寻言以明象”的深味涵泳。在捕捉国学经典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外,还要悟理知意,学以致用,用国学经典中的为人处世人生哲理净化自身的心灵,陶冶自身的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三)感悟诵读乐趣

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文言文都具有音律美与节奏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诵读内容的音韵节奏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国学经典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诵读效果。以歌曲的形式诵读国学经典打破单一的诵读方式,带给诵读者更多的新奇与乐趣,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诵读兴趣。此外,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配以古典绘画、书法、武术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达到最佳的速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给他人欣赏,寻求他人的建议与指导,帮助自己不断提升诵读水平与能力,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了解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的人文理念,感受真善美,变得更加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处事大方,从容自信,知礼,守礼,懂礼。诵读国学经典中的精词、雅句,锦绣华章可以开阔自身文化视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国学经典带给自己的心灵净化与情操陶冶。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正华. 走进名著“享受”经典——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90-90.

[2]周美华. 浸入其中 润泽灵智——略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4(13):22-24.

[3]王丽华. 以“学”为中心,巧妙“帮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课外语文:下,2017(9):135-135.

[4]李军. 生活的即是大众的,大众的即是共鸣的——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共鸣原则之遵守[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

[5]徐光华,王金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6]朱丽凤,金惠华.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掠影[J]. 小学教学设计,2017(13):F0002.

[7]马夏黎.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情境教学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8]殷翻平.让经典诗文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浅议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6(21):335-335.

[9]许菲.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教学实施[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6-9.

[10]崔京菁,马宁,余胜泉. 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8,v.28;No.207(7):45-51.

作者简介:叶华(1969-),甘肃武威,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国学诵读的重要性。

作者:叶华

第4篇: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中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08 .

3一、指导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疯狂背古诗》

四、教育的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文化为根本

知行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活动时间及方式:

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三、星期四第六节课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诵读

活动。

3、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

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

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4、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 ,

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

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6、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展示,选举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评选出优秀者。并给

予一定的奖励!

中桥小学学生古诗诵读数量单

1、逢入京使(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山房春事(岑参)

4、别董大(高适)

5、枫桥夜泊(张继)

6、风(李侨)

7、滁洲西涧(韦应物)

8、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9、田上(崔道融)

10、夏日绝句(李清照)

11、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12、登幽州台歌(李子昂)

13、夜宿山寺(李白)

14、静夜思(李白)

15、秋浦歌(李白)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望天门山(李白)20、独坐敬亭山(李白)

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2、山中问答(李白)

23、秋浦歌(李白)

24、越女词(李白)

25、绝句(杜甫)

26、绝句(杜甫)

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8、八阵图(杜甫)

29、赠花卿(杜甫)3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31、对酒(秋瑾)

32、出塞(王昌龄)

33、咏柳(贺知章)

34、回乡偶书1(贺知章)

35、回乡偶书2(贺知章)

36、秋词(刘禹锡)

37、乌衣巷(刘禹锡)

38、浪淘沙(刘禹锡)

39、竹枝词(刘禹锡)

40、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1、望洞庭(刘禹锡)

42、石头城(刘禹锡)

4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44、春怨(金昌绪)

45、春晓(孟浩然)

46、宿建德江(孟浩然)

47、终南望余雪(祖咏)

48、登科后(孟郊)

49、洛桥晚望(孟郊)50、池上絮(韩愈)

51、晚春(韩愈)

52、江雪(柳宗元)

53、题都城南庄(崔护)

54、菊花(元稹)

55、离思(元稹)

56、题金陵渡(张)

57、陇西行(陈陶)

58、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59、台城(韦庄)60、焚书坑(张碣)

61、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6

2、已亥岁感事(曹松)6

3、从军行(王昌龄)

64、从军行(王昌龄)6

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6

6、采莲曲(王昌龄)

67、闺怨(王昌龄)6

8、梅花(王安石)6

9、泊船瓜洲(王安石)

70、陶者(梅尧臣)7

1、画眉鸟(欧阳修)7

2、观书有感(朱熹)

73、咏石灰(于谦)7

4、鸡(唐)7

5、己亥杂诗(龚自珍)

76、凉州词(王翰)7

7、悯农(李绅)7

8、悯农(李绅)

79、蚕妇(张俞)80、题西林壁(苏轼)8

1、渔父(张志和)

82、塞下曲(卢纶)8

3、桃花溪(张旭)8

4、山中留客(张旭)

8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8

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8

7、归雁(钱起)

88、江村即事(司空曙)8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9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1、鹿柴(王维)9

2、杂诗(王维)9

3、相思(王维)

94、山中送别(王维)9

5、竹里馆(王维)9

6、莲花坞(王维)

97、咏鹅(骆宾王)9

8、易水送别(骆宾王)9

9、夜雪(白居易)100、问刘十九(白居易)10

1、暮江吟(白居易)

10

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10

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10

6、凉州词(王之涣)10

7、山中(王勃)

10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0、小池(杨万里)

1

12、柳(李商隐)1

13、梦泽(李商隐)

1

15、登乐游原(李商隐)1

16、夜雨寄北(李商隐)

1

18、嫦娥(李商隐)1

19、寻隐者不遇(贾岛)

1

21、提诗后(贾岛)1

22、清明(杜牧)

1

24、江南春(杜牧)1

25、过华清宫(杜牧)

1

27、泊秦淮(杜牧)1

28、赠别(杜牧)

130、题乌江亭(杜牧)1

31、病牛(李纲)

1

33、写情(李益)1

34、江南曲(李益)

、惜牡丹花(白居易)、登鹳雀楼(王之涣)10

8、官仓鼠(曹邺)1

11、渡汉江(宋之问)1

14、汉官词(李商隐)1

17、贾生(李商隐)120、剑客(贾岛)1

23、山行(杜牧)1

26、赤壁(杜牧)1

29、秋夕(杜牧)1

32、秋思(张籍)1

35、离骚(陆龟蒙)102 105

第5篇: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区教育局有关规定,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确立“经典伴我快乐成长”为主题,形成浓烈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引导学生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走成功路。逐步学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会和谐、友善地与人相处,努力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同时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熟练驾驭语文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二)具体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美化学生心灵,汲取知识营养,开发学生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二、活动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学校各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并负责书籍的推荐,协同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三、活动内容

1、加大宣传。要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大力宣扬民族优秀文化。

2、集体诵读。每周一第八节课和每周五早自习为国学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推荐所任班级的诵读内容,班主任组织实施,且每周至少有一首古诗词熟读成诵,语文教师进行抽检。

3、学校广播要坚持每周一至二次向师生播放诵读内容,并要求学生每天在家中诵读10—15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同时,还可以通过晨读、语文课、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诵读活动。

4、每位学生建立国学经典诵读记录本,将每天诵读的篇目进行记录。

四、诵读内容

由语文教师推荐任课班级学生诵读内容,学生自行购买书籍。各年段诵读参考篇目(可择选名篇),《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 《论语》、《增广贤文》、《笠翁对韵》、《千字文》、《宋词精选》、《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中华上下五千年》、《孙子兵法》、《古文观止》、《毛泽东诗词》等。

五、成果展示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月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览。

2、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一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比赛(吟诵、抄写、国学知识竞赛和班级黑板报)。

4、举办读书汇报演出。各班级收集本班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典型趣事写成总结,编成各种文艺小节目。汇报演出形式有:国学经典吟诵、文艺表演、故事演讲等。(本学期比赛方案见附件)

六、活动要求

1、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意义、目的和要求,认真做好活动各项准备、安排和实施工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2、要根据不同年段学生成长需要,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特点入手,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性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活动对象的满覆盖。

3、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为师生诵读推荐读本和相关资料,并对在开展活动中的优秀师生予以表扬,鼓励他们不断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

4、要在现有课程基础上,强化校本教材功能,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要制订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计划表,用制度保证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普及国学经典,让诵读经典之风弥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情操。总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我们要按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满腔的激情开展此项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读经典,通古今,明世理,谋大志,做贤人。

(附件)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实施方案

一、比赛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 : 2017年5月

四、比赛地点 :操场

五、比赛对象 :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加,服装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尽量配乐。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各班级先进行初赛选拔,优胜者参加学校比赛。 3.根据比赛情况,现场评分,学校设奖(班级)。

一等奖:1个 二等奖:2个

三等奖:3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 2017年3月7日

第6篇:2018国学诵读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主题 :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 : 2018年11月 日(第 周星期 )

四、比赛地点 : 各班教室

五、比赛对象 :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尽量配乐。比赛形式由各班自行安排。

七、评奖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三年级:一等奖:3个

二等奖:3个

四年级:一等奖:2个

二等奖:3个

五年级:一等奖:2个

二等奖:2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0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评委: 统分: 摄影:

第7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经典诵读内容

高中

一、二年级:《国学经典·高中阶段》(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

三、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一)保证诵读时间。每周语文辅导早读时间,每次用时不少于10分钟。开展语文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各班语文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两个年级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各班要办一期板报,装饰各班的后墙黑板。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

(六)语文教师要不定期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七)语文老师在4——12月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书法、诵读比赛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诵读。

(八)语文教研组组织一次检测,开展经典诗篇朗诵会、经典书法展示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展示。

四、评比总结

期末进行归纳汇总,把本期会背的内容分类、列一目录,上交各备课组。 期末评出 诵读先进班(平时的检查加上抽测,分段进行。)给予表扬奖励。

大邑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

2012年2月

第8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杨店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和时间

必诵读篇目:《弟子规》、《三字经》、《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选诵读篇目:《笠翁对韵》、《论语》节选、《千字文》等。必诵读篇目由学校统一发放相关资料,选诵读篇目由各班在网络上查找下载。为了节省成本,加强学生的记忆,学校原则上不为学生提供教材,一般是一个班和一个辅导教师一份资料,学生用专门的本子抄写后进行诵读记忆。为了在六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小学一年级:必诵读《弟子规》,古诗20首,选诵读《三字经》。

小学二年级:必诵读《弟子规》,古诗30首,选诵读《三字经》。

小学三年级:必诵读《弟子规》,古诗40首,选诵读《三字经》。

小学四年级:必诵读《弟子规》,古诗50首,选诵读《千字文》。

小学五年级:必诵读《弟子规》,古诗70首,选诵读《千字文》、《笠翁对韵》。 小学六年级:必诵读《弟子规》,古诗80首,选诵读《笠翁对韵》、《论语节选》。

1、各班每周一用一节校本课程或综合课时间,进行本周古诗文诵读任务的分配,并进行内容的理解。《弟子规》由各班主任负责组织诵读、讲解,其它篇目由语文老师负责组织诵读和讲解。

2、利用每周二的朝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3、建议学生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在诵读时间上,各年级还可以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四、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坚持,持之以恒。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4、保证诵读时间。除每周一的校本课(或综合课)周二的朝读时间外,各班还要开展“课前(特别是语文课)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课前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5、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要每周刊登一首诗,

一句经典文句。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建立“诵读竞赛积分制(或奖星、奖旗制)”,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6、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各班的写字课要以写诵读的经典内容为主。

7、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表扬诵读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对活动开展好的个人和班级,在文明班级评比中进行加分奖励。各班要每一阶段办一期板报,装饰各班的“经典诵读展示台”。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古诗书法等。

8、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9、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10、学校每个阶段组织一次检测,采取抽测、集体诵读、同伴互测的方法。并开展歌唱经典、演经典、经典诗篇朗诵会、经典诵读展示等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展示。

11、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12、要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坚持不懈的诵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安全卫生习惯。

13、教务处、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在每学期结束的工作总结中,要将“经典诵读活动”作为一个专门内容进行总结,写出做法、得失和体会。

五、评比总结

期末进行归纳汇总,把本期会背的内容分类、列出目录,上交教务处。 期末评出诵读先进班(平时的检查加上抽测,分段进行。)给予表扬奖励。

六、组织领导

为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组长:李士明(校长),副组长:刘佳(副校长),成员:刘静萍(教务主任),操孝虎(总务主任),龚艳丽(教科室主任),肖祖成(少先大队辅导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检查各班的计划、安排,督查活动落实情况。

2、执行小组:组长:刘佳,副组长:刘静萍,成员:所有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执行小组负责实施方案,开展活动

2010年3月2日

第9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

——六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研究探讨。根据本校教务处的计划,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语文开展了“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 ”

三、活动时间:2017年3月10日——2017年5月15日

四、诵读内容:

《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增广贤文》《国学经典》《古诗文必背80首》

五、活动内容安排:

1、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2、每位同学进行优美词句的摘录

(二)活动组织实施:(2017年3月10日—2013年5月15日)

(三)

三、具体实施方案

1.利用每天午间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本周所出示的诵读任务。

2. 建议学生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3、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4、以班为单位进行诵国学经典美文 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比赛。

(三)总结表彰阶段:根据表现,“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 ,进行奖励

上一篇: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一篇:部编版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