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星个人简介

2022-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科技之星个人简介

第四届“上海十佳理财之星”候选人简介

候选编号:101

姓名 毛雷

单位 汇丰银行

简介 现任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个人金融部理财代表。曾在英国Staffordshire大学攻读MBA。

理财格言 理财就是“马拉松”比的是耐力靠的是耐心,讲的是原则,做的是计划。

候选编号:102

姓名 王忠斌

单位 上海银行

简介 现任职于上海银行个人业务部信用卡中心。能够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策划完善的理财规划方案。

理财格言 思考致富。

候选编号:103

姓名 王荔

单位 交通银行

简介 现任交通银行徐汇支行客户经理。毕业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曾在渣打银行从事中小企业商业理财服务,拥有金融理财师专业技术水平认证。

理财格言 理财规划,美好人生!

候选编号:104

姓名 王婵娟

单位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简介 现任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青浦支行客户经理。在充实金融知识的同时也不断地积累着“财富”希望在学习实践中实现人生规划。

理财格言 努力打拼,积累起人生的第一桶金,踏上理财的漫漫征途实现自我的财富自由。

候选编号:105

姓名 王翔

单位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简介 现任公司个人高端业务全国主管。曾攻读英国伯明翰大学MBA拥有美林证券高级财富管理培训证书。

理财格言 快乐理财,做财富主人而非奴隶,理财快乐,财富是为了换取快乐,理财出财,付出和给予也是财富。

候选编号:106

姓名 韦乐

单位 恒生银行

简介 现任恒生银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个人理财服务优越理财经理。作为个人理财经理约两年,对各项业务比较熟悉并能熟练运用。

理财格言 作为习惯,必须把个人财务行为作为你的第二天性。

候选编号:107

姓名 叶斐

单位 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简介 现任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银行保险部理财顾问。获得寿险管理师(LOMA)金融理财师(AFP)认证。

理财格言 因为没有闲钱,所以更要懂得做好理财规划,因为不会理财所以要从财务管理做起,因为想累积财富所以要了解投资工具。

候选编号:108

姓名 朱坚成

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

简介 现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电子银行部VIP专家业务代表。力求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适合其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理财服务与产品。

理财格言 知识汇聚财富 专业创造价值!

候选编号:109

姓名 朱瑛

单位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简介 现任浦东发展银行北京西路支行理财经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拥有中国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AFP认证。

理财格言 理财帮助您实现自由、自主、自在的人生。

候选编号:110

姓名 余深

单位 上海银行

简介 现任上海银行个人金融部副主管。拥有国家理财规划师认证,长期从事个人金融的产品研发工作。

理财格言 注重理财看淡金钱,尽早规划,潇洒人生。

候选编号:111

姓名 吴蓓莉

单位 中国银行

简介 现任中国银行南京西路支行理财客户经理。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曾任职于中国银行上海市静安支行企业对公经办。理财格言理财不再是富人的专利,让理财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第二职业。

候选编号:112

姓名 张剑

单位 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简介 现任中德安s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财务规划学院经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系,具有保险销售管理经验,拥有理财专业知识。

理财格言 梦想财富激发智慧,快乐理财重在谋划。

候选编号:113

姓名 张峥

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

简介 现任农业银行上海市普陀支行客户二部职员。初涉理财领域以参与学习为主。

理财格言 全民参与,增强理财意识。

候选编号:114

姓名 张箫方

单位 汇丰银行

简介 现任汇丰银行个人金融服务部理财高级顾问。热爱银行理财工作,并在此岗位上不断进取追求。

理财格言 财富的积累因辛勤的工作,资产的增值靠智慧的理财。我会凭借专业的理财知识去创造更多的价值。

候选编号:115

姓名 李炜

单位 中国光大银行

简介 现任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理财经理。持有证券、期货、保险、经纪、公估从业资格证书。

理财格言 理财可以保财,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节流,投资可以致富,尽可能地获取额外的“收益”——开源。

候选编号:116

姓名 李燕

单位 中国农业银行

简介 现任农业银行五角场支行个人业务部副经理。曾获第一届十佳理财之星提名奖,任第三届十佳理财之星金穗之星团队负责人。

理财格言 理财让生活更美好。

候选编号:117

姓名 沈燕珺

单位 新加坡华侨银行

简介 现任新加坡华侨银行上海分行个人理财部经理。早期赴新加坡留学攻读市场管理学专业,澳洲阿德莱得大学攻读金融专业,曾在花旗银行工作。

理财格言 没有最好的理财计划,只有最适合的理财计划。

候选编号:119

姓名 连洁

单位 兴业银行

简介 现任兴业银行上海武宁支行个人业务部理财规划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在兴业银行理财规划师团队工作。

理财格言 当理财成为一种习惯,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轻松。

候选编号:119

姓名 邵奕

单位 中国银行

简介 现任中国银行天钥桥路支行理财中心经理。毕业于上海大学,获双本科学士学位,近两年在分行级理财中心担任理财经理。

理财格言 关注财富,让理财变成幸福生活的纽带。

候选编号:120

姓名 陈华

单位 中国建设银行

简介 现任建设银行普陀支行专职个人客户经理。拥有注册金融理财师资格(AFP),国际金融理财师资格(CFP)。

理财格言 投资理财帮你实现自由 自在、自主的财富人生。

候选编号:121

姓名 陈佳

单位 上海银行

简介 现任上海银行白玉支行个人金融部VIP客户经理。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8月起任职个人VIP客户经理至今。

理财格言 点滴用心,汇聚财富。

候选编号:122

姓名 单颖

单位 东亚银行

简介 现任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管理处业务主任。毕业于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曾在上海银行总行个人金融部工作拥有证券、基金、保险、外汇等资格证书。

理财格言 理财是您一生的职业。

候选编号:123

姓名 柯文玮

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

简介 现任工商银行淮海西路支行高端客户经理。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获得国际金融策划师(CFP)认证。

理财格言 更好的投资,更合理的消费,更全面的风险管理可以给你带来财富的自由和梦想的自由。

候选编号:124

姓名 钱学军

单位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简介 现任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个人银行部理财经理。毕业于同济大学,先后在运营管理个人贷款个人理财三大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理财格言 快乐工作,快乐理财,快乐生活。

候选编号:125

姓名 高敏

单位 中宏保险

简介 现任中宏保险外勤部代理人。拥有国家劳动部颁发的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

理财格言 理财不仅是投资,更主要的是规划好生活方式。快乐生活,幸福生活。

候选编号:126

姓名 黄胤

单位 中国建设银行

简介 现任建设银行兰溪路支行客户经理。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曾在建设银行普陀支行担任个人客户经理。

理财格言 理财——成就财富人生的艺术!

候选编号:127

姓名 黄峰磊

单位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简介 现任浦东发展银行奉贤支行个人银行部理财经理。拥有“保险代理人”、“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中国金融业理财师”资格。

理财格言 理财让生活更美好!

候选编号:128

姓名 黄湘君

单位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简介 现任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闵行梅陇支行客户经理。毕业于南开大学,曾从事过会计机动岗位和信贷客户经理等岗位,拥有证券从业资格。

理财格言 用智慧规划您的财富,让财富美化您的生活。

候选编号:129

姓名 曾勇

单位 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简介 现任柯达投资有限公司消费影像集团区域经理。拥有国家注册理财策划师、注册职业经理人、保险从业人员资格。

理财格言 早规划早享受,实现人生高标准的财务自由和财务尊严。

候选编号:130

姓名 简梦雯

单位 招商银行

简介 现任招商银行上海分行零售银行部客户经理负责高端客户开发及维护。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理财格言 智慧创造财富。

第2篇: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

评委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赵民 北京正略均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原新华信管理咨询)董事长

姜华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副主任

陈方 惠肯企业经营管理网首席顾问、资深培训师

赵辉 北京产权交易所 副总裁

张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沈玉龙 上海市本原咨询研究所 所长

张玉利 天津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施安平 西安创新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博士

东方人 纽约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亚太区总裁、高级管理咨询师

寿杰兰 上海福腾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企业管理咨询师

与此同时,荣获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候选人所在创业服务中心,同时荣获2005中国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奖,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

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成都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

洛阳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

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

杭州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

深圳市龙港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长沙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

湘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扬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南通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

无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上海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上海八六三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有限公司

云南省曲靖市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一次意义非同凡响的评选活动

范伟军

2005年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宣告圆满结束。

没有大张旗鼓的新闻发布会,也放弃了原有的论坛颁奖策划方案。会多,论坛多,多得我们做媒体的自己都无暇顾及,真不忍打扰“忙得晕头转向”的创业者朋友。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项活动的价值判断。

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对营造创业氛围、弘扬创业精神功不可没。在中国,营造创业氛围,弘扬创业精神的工作,亟待加强投入。没有人统计我们这个行业一年中开了多少会,办了多少论坛,花了多少钱,产生了多少效果,有一点却无需统计就可结论:几乎找不到创业者的身影。有人会反驳说,想找他们也不来。是的,可他们为什么不来?来了又有何用?我们都不愿扪心深究。指责会多已毫无意义,会少了会让许多人无事可干,浑身不自在,继而变得两眼茫然。但应该让创业者、企业家成为主角,他们率领的企业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了创新主体。他们创业成长成功了,我们的报告、材料、经验才“可圈可点”,各级领导的上面来人了才有东西可陪着他们看、有地方陪着他们视察。谁也绕不过这里面的因果关系。

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搅动了行业沉闷的气氛。我们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创业服务中心不愿意推荐入孵企业名单。专业媒体的诚信在此,对推荐和企业没有分文费用要求,我们在长达半年索要推荐名单的过程中,享尽了那份孤独和冷漠。有位我熟识的主任甚至说:“太忙,接待领导参观都忙不过来,不推荐。”个案不能说明一切,但窥斑知豹。有时候为我们的创业者想想,再为我们科教兴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策想想,看看听听,冠以服务者的亲朋好友们的身影和言行,脊背总是凉而痒痒,却不见有汗渗出。我们当然艰难地做成了,虽然面窄了些,人少了点,也没讨到个什么好。毕竟长笛声声知音在,说出“让企业百分之百满意”“没有入孵企业我们哪有饭吃”的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日渐多起来。因而,我们乐此不疲,少有怨言。

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将持续健康开展下去。对我们而言,这既是专业媒体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份内。非但如此,我们还将找到活动的商业模式、合作伙伴,不再像2005年这样颗粒无收,以保证活动向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园……的有效延伸,保证活动在行业内的造势、渲染、辐射功效,保证延伸产品(论坛、书、课题、光盘)的诞生面市。

我们深知,中国科技创业领域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深知有幸参与到中国新一轮(“十一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国策的新的建设高潮中,是多么的幸运和充满商机,是多么的有意义和充满挑战。

“星”语“星”愿:丹心一片共话创业事业

聪明智慧的人,一定是在不断学习吸纳、反思反省中坦荡豁达的人。阅读这28篇记者对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含12位入选之星)的访谈,最直接的感觉是: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感动和教育。没有任何的矫情,记者也好,听者也好,读者当然。创业馈赠给我们的洗礼、蜕变和痛彻心骨的快乐,将成为我们无可比拟的精神食粮,滋润供养着我们的灵魂、身体和情感,让我们在艰辛的创业路上,执著前行。

保斌:青年创业领跑人

黄洁

人物点击:

保斌,创立云南省第一家青年创业服务机构——曲靖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在云南省首先实践了一条“创业解决就业,科技促进就业,创业促进发展”的创新之路。

人物语录:

在我们企业文化里面,一个人的成功,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巨大的成功不是力量而是韧性,成功的秘诀是将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

创业之初两大制胜绝招

1996年,厌倦了集体企业体制下办事效率低下和浮夸的作风,保斌毅然辞去了原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工作,凭着对科技创业事业的兴趣和热情,创办了云南省曲靖市科技创业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致力于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科技成果交流、专利项目开发申报、创业项目推荐、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培训辅导、市场开拓、创业管理咨询、网络技术服务等业务。

创业之初,谁不想开门红呢?创业者拿出最大的勇气去开创事业,同样也期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迅速得到回报。万事开头难,难在哪里?项目开展不顺利、资金运转不流畅、业务始终推广不开、企业知名度低。创业的激情在种种问题中被渐渐消磨,创业者的万丈豪情也一天天低落。

保斌说:”《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运兵之道是如此,创办企业也同样讲究这个道理。”

近年来,很多创业成功学的研究者都提出,开局对创业者非常重要。一个屡战屡败的人,也许终有一天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但是相对而言,他的历程会更坎坷、创业过程会有更多磨难。同时,失败的经历会磨损一个人的意志,消耗一个人的斗志,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误导一个创业者的决策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屡战屡败的过程中,创业者也极容易产生赌博心理,以至于在失败的路上越走越远。

保斌认为,绝招一:创业项目以’新’制胜。对于绝大多数在激烈竞争中初创的企业来说,通过精巧构思推出的新招数、新想法,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创业之路展开一线生机,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利润。所谓新招数、新想法,从其运作思路上看未必出奇,一旦被点拨开了,谁都可以做得到,但其根本却是创业者具备的功力。

绝招二:撒豆成兵小买卖做出大收成。《封神演义》写闻仲与姜尚大战岐山,由于商朝军队得到申公豹一帮道友相助,西周军队渐渐不支。关键时刻,姜尚得到燃灯古佛相助,撒豆成兵,反败为胜。这一概念如今被许多企业运用自如。但在很多小企业的思维方式中,撒豆成兵是需要资金堆砌的,因此往往不敢企及。而这对于小企业是尤为重要的。

得到坚守专业化经营的警示

1996年创业至今,保斌和他的团队艰辛创业,联合市科技部门及其它民营企业开发、申报了十多项专利科技项目,采取专利技术入股,委托生产加工等形式,带动了数十户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发展。按照“公司+协会+中心”的运作模式,广泛联络本市民营企业走科技创业之路。创业几年来,已累计为数百户中小企业提供了系列科技成果交流,创业项目调研、创业辅导、项目孵化等工作。由公司服务过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曲靖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保斌认为,这是他正确的经营理念最大的收益。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9—2000年,保斌陷足“泥潭”。当时,一位朋友向他鼓吹一项农业科技养殖项目,在未经科学调研的前提下,盲目地投资,导致了项目的最终失败,损失了几十万。对于保斌来说,最大的损失并非金钱上的,而是“人才流失”。由于管理者的失误,疏忽了主流业务,导致大部分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信心不足,纷纷离开公司,企业在一个周期内面临危机。虽然保斌在意识到问题后,努力扭转了败局,但直到今天,他还是对那次失败的创业感触颇深。他希望他的经历能给其他创业者警示:对小型企业来说,“专业化”经营是企业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人才”是企业的血液,人才的流失是企业最大的损失,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

喜欢科技而非纯科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在于创新,而不是科学;如果不是体现企业家的战略意图,那么,投入再多的研发费用也没用。”保斌告诉记者,“人们通常将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随口就说‘高科技公司',其实,从做产业的角度讲,科学只是理论,可能是10年或更长时间后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东西;而技术则强调其实用性,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

保斌非常赞同李彦宏的观点"喜欢科技而不是单纯意义上喜欢科学",不喜欢去研究那些世界上只有5个人能够听懂的东西,而是希望去搞能让更多人会用和受益的技术。就技术本身而言,核心竞争力也并不意味着高技术。高技术应当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依靠自己的不可复制性和难以模仿性,迅速在市场里占有一定的地位,从而卖个好价钱。而不是工程师堆起来的,更不是外包了一个美国项目,就成为高技术公司了。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保斌进一步整合当地的社会资源,确立了“打基础、构网络、建基地、树品牌”的长远发展思路,提出“创办中小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培育创业人才,孵化科技实体,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措施。任何企业追求的技术都不应当是单纯的“高科技”,而是市场需要的实用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成长的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所谓“创维自救,宜权之计”中的积极意义也就在于此了。

曹参:敢于向微软叫板的人

彭芳霞

编者按:从失败中崛起,勇于二次创业,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执着的精神。曹参正是这样一个不怕输,认准一个理就要进行到底,敢向强者挑战的人。

人物点击:

1989年,第一次创办的Daybreak 公司以失败而告终,不服输的曹参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进军二次创业,夺得辉煌成就。挑战微软将不再是梦想。

人物语录:

人这一生,总得留下点什么。如果你是个普通人,求个好工作,安安份份过日子,倒也快意人生;可当你有一天发现,有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你却能做,并且自信能够做得很好,这个时候你再不去做的话,那就太对不起自己的这一生了。

“人们都说我挑战微软是疯了,但中国将不会继续向微软付出代价!”在2004年的DEMO信息技术展示会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参上主席台演示了英文版的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之后,用流利英语说出这句掷地有声的壮语时,坐满了世界600多位IT业精英的会场上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外人眼里,把创业目标直接指向微软,显得太过“疯狂”。但曹参微笑,说:“以弱胜强的故事太多了。”

在失败中崛起

凭着自己在美国IT界闯荡多年的经验,曹参决定在软件领域大干一番。1984年,在台湾精业公司等的支持下,曹参创办的Daybreak公司静悄悄地开业了;经过两年多卧薪尝胆的努力,终于开发出成品,并命名Silk,即中国人的”丝“。曹参送了100多套软件给美国的媒体评估,一时间好评如潮,还获得了《PC Magazine》杂志的”编辑选择奖“。但在销售过程中,Silk却叫好不叫座。在卖出了1万多套后,由于资金缺乏、营销策略不当等,不得不于1989年撤出美国市场,随即Daybreak 公司也黯然关门。

初次创业失败后,曹参苦闷不已。回到台湾的家中,他慢慢回味着那曾经的一幕幕。曹参觉得Silk叫好不叫座的首要原因是产品本身,虽然在Silk上市期间,曹参和客户发现的BUG加起来也不到10个,但产品本身的功能尤其主要功能虽然优于Lotous1-2-3,但没有一个是其解决不了的,也就是说,没有让用户感到非用Silk不可。其次,早在80年代初虽然曹参已经在美国软件界小有名气, 但对市场营销却近乎一无所知,无论负责市场营销的副总经理提出任何市场营销的战略,曹参只有听的份,当曹参意识到Silk的营销战略不适应美国市场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曹参在残酷的商战中开始了对自己的整合、思考和提炼,学到了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以后的二次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开发电子表格SILK的经验,曹参对办公软件市场产生了兴趣。在对市面上的OFFICE产品反复研究之后,曹参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研发一个集成多项应用于一体的办公软件,其前景无可限量。于是,2000年曹参回国创建了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由无锡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和百慕达EVERMORE SOFTWARE公司共同投资创立,注册资本金为390万美元,总资产600万美元,是典型的创业投资型的高科技企业。曹参任总裁和首席软件设计师至今,从事系统架构设计、软件开发管理等研究工作,及负责市场开拓等全面管理。

用产品说话

“打败微软不是梦。”曹参的底牌首先是他所谓的“商业机会的成功机率”。他认为挑战微软表面上的“不可能”里已经孕育了胜算的机率:一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却没有自己的OFFICE软件,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偌大的市场拱手他让;一半机率则是解决方案上的,永中OFFICE可以将几个独立的办公应用软件整合在一个单一的应用程序里面。将以前概念里面的文档处理、电子表格以及幻灯制作整合在一个单一的程序里面,而不是像微软OFFICE那样,需要打开几个不同的程序来进行操作,真正地解决了OFFICE各应用间数据集成的问题。

随后,永中投入200多名程序员进行OFFICE的研发。历时一年多,在写下了130多万行源代码,用JAVA语言编写出的永中OFFICE终于横空出世。永中OFFICE的推出,对我国软件产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使我国第一次有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OFFICE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每年节省数十亿应付微软OFFICE的权利金,取得了良好的积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走向LINUX提供了可能,更为维护我国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凭着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一套程序跨平台的优势,永中还出口海外,为国家创造巨额的高附加值外汇。

目前,永中研发团队在国内OFFICE厂商中研发力量最强、规模最大。基于自主研发的创新集成系统,永中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包含78项创新技术主张的多项专利申请并被受理。永中OFFICE在国际上也广受关注,2004年2月参加了在美国举办的“DEMO IT精品展”,成为该展会14年来首家被邀请的中国企业;。

培养创新思维的人才

当12位项目经理走向前台的时候,所有在场人员无不为他们的年轻所吃惊;一张张娃娃脸,还带着几分羞涩,最大的只有30岁,最小的只有24岁。他们多数是两年前毕业的大学毕业生,短短两年时间,竟成了经验丰富的Java工程师和经理人员。在这些项目经理快速成长的背后,是曹参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

当曹参决定用Java语言开发永中Office软件的时候,全中国也没有多少Java工程师,只好一切从头做起。2000年夏,永中公司从全国各地聘用了100多名大学生,首先进行了半年封闭式的培训,让这些在读书期间很少接触Java的学生,很快掌握了Java语言。除了正规的授课外,更主要的是营造一个不断学习的环境,现在永中公司每个月都从国外买进一麻袋一麻袋的原文新书,许多书一本的价格就是上百美元。曹参说:”从事软件行业的年轻人现在最看中的不是待遇,而是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什么是人才,只有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人才会成长为人才。”

创新是曹参的创业精神核心,也是曹参的创业理念。他把“引进硅谷创业精神,创造世界领先科技”作为公司精神贯穿到每一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中。在曹参的带领下,相信永中将会邂逅下一个辉煌。

陈惠:子承父业

彭芳霞

编者按:陈惠的成功告诉我们,从奋斗到成功得有个过程,你得拓宽思路,思路往往决定着出路;你得勇于迈出第一步,才能一步步接近目标;你得不怕起点低,认真做好每件事、抓住每个机会。一句话,成功并不遥远,只要坚持!

人物点击:

现年41岁的陈惠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系,2002年,年轻有为的他创建了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凭借他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使公司在同行业里出类拔萃,成为年产值上亿元的领军行业。

人物语录: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别看我现在有这么大个家业,挺风光的。其实我不知吃了多少苦,承受了多大的压力,至今都不敢喘口气。因为我觉得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做稳固做长久,实在不容易。

子承父业来创业

早在1959年,陈惠的父亲陈廷章就开始培植食用菌,那是江苏省种菇第一人。后来其父又引种了双孢蘑菇、银耳等。那时,陈惠一边在校读书,一边跟着学艺,不久便继承了父业。现在他把事业做大了,进入产业化生产,实际上是经过了两代人的努力,历经四十六载苦心经营,个中酸甜旁人是很难体会的。

陈惠告诉我们,1988年,他和其父大面积栽培食用菌,产量不错,谁知翌年遇到美欧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大量蘑菇销不出去。1990年,他们改种灵芝、猴头菇等药用菌,一时又找不到销路。

为了寻找市场,1991年陈惠背着自产的灵芝等药用菌第一次参加中国农垦产品展销会。会上,陈惠虽然没有拿到多少订单,但他们栽培食、药用菌的信息已经发布出去。不久,许多商家主动找上门来要货。陈惠自产的灵芝供不应求,不得不从其他菌农手中大量收、订购转卖。然而,市场行情像娃娃脸说变就变。1992年灵芝还供不应求,到1993年便卖不出去了。但陈惠同其他菌农签订的收购合同要履行,这一年他亏本收购了570吨灵芝。

屋漏偏逢连阴雨。1999年7月29日,陈惠父亲病故。8月3日,他的工厂失火,损失了几十万元。8月10日,陈惠又碰上了不法商人设下的骗局,赔进去11万元。此时的陈惠真是到了欲哭无泪的境地。

不过,困难并没使陈惠畏惧退却。经过几年商场的摔打,他终于悟出一些道理:搞企业必须盯着市场走,还必须有一批专业化的人才。经营食、药用菌原料风险既大收益又低,不如进行深加工保险划算。因为与食药用菌打交道多年,使陈惠清楚地看到,食药用菌不仅是人类理想的优质食品,而且是具备全新药理的天然药物。科学研究表明,大部分食药用菌具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功能。人们保健所需,深加工药用菌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于是,陈惠便注意四处网罗技术信息和专业人才,最终创办了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联合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及内地一批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食用菌专家、海洋药物专家、生化专家、草本植物和医学专家,共同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目前公司研制出的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猴菇精胶囊””松茸胶囊””灵芝孢子虫草菌丝体粉””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百菌健””神州胜赛”等30多个品种的食、药两用健康产品,在国内已经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并畅销11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年产值超过2亿元。陈惠的名字也随着这些健康产品走进海内外的千家万户,并成为中国食用菌行业2003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当选为世界蕈菌生物学暨菌产品学会会员、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2004年度公司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他从一个菇农一跃成为”千万富翁”、行业专家。

天时地利人和得发展

回顾安惠公司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陈惠深切地觉得安惠公司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安惠公司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得益于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这是最大的、最好的“天时”。

谈到“地利”,就关系到公司的选址问题。上世纪末,陈惠曾考虑到把公司办到深圳、珠海等南方城市,因为那里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办到隔江的上海,因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长江金三角的中心,是长江沿岸城市的“龙头”。但是,陈惠经过反复权衡,还是决定让安惠公司扎根于南通,因为南通的气候和土壤及人文文化更适合食用菌的生长繁殖。

在谈到“人和”的时候,陈惠颇有感慨。安惠公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和”。

企业发展靠的是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人才。因为,陈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引进各方面的人才,让人才充分做到人尽其才。

为了让公司产品更具竞争力,在质量上力争全国领先,陈惠聘请国内外著名的食药用菌专家、学者为公司产品更新研发。同时,公司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南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壮大了科研开发力量。陈惠还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特邀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公司讲学、切磋。

“在这几年的创业过程中,公司得到很多老前辈的帮助。”陈惠由衷地说道,并且给记者讲述了让他甚为感动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公司新开发的产品在北京进行鉴定,由于时间比较急,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得鉴定完,但鉴定的各项手续比较烦琐,这可急坏了陈惠。这时,北京中科院的菌种分类鉴定专家卯教授得知情况后,给予陈惠帮助,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鉴定任务。

作为公司的龙头,陈惠倡导“服务、包容、爱心”的人文精神,并主动提出为全体员工当好“一号服务员”,在全公司营造团结、和谐共创大业的氛围,这是企业顺利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保证。

由于工作成绩显著,陈惠历年来多次被评为中国食用菌协会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人物;江苏省优秀食用菌企业家;首届中国民营经济高峰会优秀企业家代表;首批南通市乡村优秀科技人才;第五届南通市十大杰出青年。

当记者问起陈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时,他想了想,说:“看书。”在陈惠的包里随时都会藏着一本企业管理类的书。每次陈惠出差,也不忘买回一两本管理类的书。只要一有时间,陈惠便会翻出包里的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不管是在车上也好,饭后也好,都是他读书消遣的好时光。也正是他这个兴趣和爱好,为他的事业能有今天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戴宇杰:与巨人同行

彭芳霞

编者按: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拥有人才就拥有进入国际市场并与之较量的入场券。培养世界尖端人才不仅是企业的需要,而且也是国家的需要。

人物点击:

戴宇杰,1992年留学日本东北大学攻读信息科学博士,在集成电路、数字模拟混合电路的设计、测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经验。2002年回国创立南大强芯公司。

人物语录:

我的责任重大啊,现在培养人才已是我的主要任务了,只有培养出自己的高端人才,才能与巨人同行。

股权奖励

2005年3月25日,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天津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正式将15%股权无偿转让给戴宇杰博士等三位IC设计专家组成的海外留学生技术团队。这在国家级产权交易市场中尚属首次,开创了天津科技股权奖励机制的先河。

对技术人员的股权奖励可以算是重大的。为了推进天津IC产业的发展,2001年由泰达国际创业中心等四家股东组建天津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作为IC专业孵化器。公司成立伊始,就将人才作为第一生产要素,从日本引入戴宇杰博士等三位IC设计专家作为海外留学生技术团队,于2002年10月共同组建天津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时,各方签订了《合作合同》,约定以现实的市场与技术的实际效益为标准,来评价海外技术团队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并以此作为条件,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完成公司对他们的奖励。

将眼光投向世界

2002年10月戴宇杰等组成三人创业团队回国,他以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在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声誉,拿到了世界著名的日本东芝半导体公司的设计定单,由天津市科委和开发区、南开大学共同投资,戴宇杰等3位具有长期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留日归国高精尖人才主创,是项目定单创办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专门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

“既然创办企业,就应该站的高,看得远。我们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打开思路,研究出世界顶极的产品。如果仅局限在国门里,眼光受限,思维无法突破,创办的企业将不能茁壮成长。”戴宇杰一开始就把眼光锁住先进发达国家,关注他们的产品、管理经验和市场行情,企图让自己的企业迅速与他们接轨。

而事实上,戴宇杰等人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国家、天津市科委、开发区政府、创业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以戴宇杰为核心的归国创业团队,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巨人同行”的原则,与国外日本东芝、日本OKI公司及日本东北大学进行项目合作,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的系列芯片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得到了国际大型半导体公司的高度评价。

戴宇杰等人从无一名设计者的几个人的队伍,经过努力主持完成了东芝及OKI公司等国际大公司的12个设计项目,共实现收入8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多万元。这些得到了东芝公司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与东芝半导体公司等建立了可靠的信赖关系,并达成了接受该公司IC设计定单长期合作协议,同时填补国家及天津市IC设计产业的空白,所研发的项目成为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半导体协会的领导及专家对于天津在IC业的创新发展模式给予充分的肯定。由戴宇杰主持研发的90纳米SOC用嵌入式CPUIP核的集成电路设计项目,被《中国电子报》评为2003年基础电子业的十件大事之一。

将重点放在人才的培养上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后续力量。把重点放在人才的培养上,培养一批有自主创新意识,一批中国自己的尖端人才,这也是我们所要担负的任务。”戴宇杰说道。

公司自成立一年以来已发展为拥有20多人的高科技研发队伍,由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及SOC设计三部分技术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92%。公司将设计人员分批送到日本进行培训研修(现在有2名在日本正在进行研修学习),志在培训一批中国自己的顶尖IC设计人员。在具体的项目研发的过程中,也培训了一批具有独立完成集成电路研发任务的技术人员。通过与国际著名企业的合作,使他们充分掌握了当前集成电路研发的前沿课题,也积累了大量的产品设计开发经验。从而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的研发队伍,这也为公司尽快能成功研发出自己的各种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保障。

目前公司已具备自己研发尖端项目的人才。公司现有研发项目8个,并承担着国家和天津市的重大科技项目。在戴宇杰的领导下研发出一系列高端的IC设计项目,并且拿到了一个接一个的国际大公司设计定单。

“我的责任重大啊,现在培养人才已是我的主要任务了,只有培养出自己的高端人才,才能与巨人同行。”戴宇杰感慨而出。

高红振:营造企业之家

司宇

直击印象:

接触高红振,你一定会被他的热情、乐观所感染。超快的语速让反应稍微慢一点的人,都会跟不上他的思维。

和他谈话,你得同样保持头脑的敏捷和思维的活跃,把自己投身到一种放松又兴奋的状态。就是这样一个快言快语、直率坦诚的人,用自身的努力营造了温馨的商业奇迹。

一笔没有担保的贷款

1998年,在一家大型国企担任副厂长的高红振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年,将颠覆他以往的生活。

那几年,正值国家极力扶持发展民营企业,力争打造民企品牌。高红振感受到了这股热浪,但是,作为一个国企的副厂长,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无暇顾及企业之外的事情,也没有把自己头脑中的纷乱信息整理清晰。

转变的契机来源于高红振的一个亲戚。当年,那位亲戚放弃原有的高职务,夫妻二人结伴前往洙洲开拓精彩人生。他每年回来几次,而每次回来,都要找高红振好好叙叙情感,感慨外面世界的翻天覆地。

一来二回,这位亲戚的言谈竟然无形之中影响了高红振,多日内头脑中不明晰的思路慢慢有了头绪。他强烈地感受到,热浪将把自己也席卷而入。

1998年底,原厂的几个大学生一拍即合,大家共同集资177.2万元,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了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大家一致推举富有领导经验的高红振作为他们的头儿。“我们得做点事儿,得活出个人样!”创业的梦想激励着团队中的每个人。

别以为他们当初只是年轻气盛,这几个人可都是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大家共同起誓:“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只准前进,不准后退!”。就冲这一股子干劲,多大的困难也不成困难了。只要人在,什么都好说。

可以说,当初选择进入创业中心,也是明智之举。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发展壮大的企业,中心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不仅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在交通、用房等方面,还提供了各种补贴。

公司成立不久,产品要开发,市场要投入,最初集资的那点资金很快捉襟见肘,怎么办?大家陷入了短暂的迷茫紧张中。有困难,躲不是办法。没资金,不怕,任何企业发展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面对才能很好地解决。

通过大家的一致商量,公司决定向创业中心申请贷款。但是令所有人惊奇的是,这笔贷款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竟然被批准。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当时公司主营的利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改造传统的电力工程装备,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很看好,加之几个年轻人“破釜沉舟”想做点事情的决心打动了创业中心领导。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民企仅仅因为资金不足而流于夭折?又怎么能让沸腾的创业梦想遭遇冰川覆顶呢?

得到资金的高红振和他的伙伴们如虎添翼,迅速投入了研发和生产,有利抓住市场时机,公司发展逐步稳固,经营业绩逐年增长。

人品不好就不要谈其他的

有人说,那么多人合伙,到公司有利可赚的时候,还不搞内部分裂?高红振笑了:“我们的团队不会,因为我们已经融为了一个整体。”当然,面对这种多人合股的企业状况,有着多年领导经验的高红振也很明白,一旦管理不当,对企业将会是多大的灾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每个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企业必须利用多样的方式使大家达到融洽的状态。道家强调“天人合一”,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管理,同样适用。

高红振的团队成员,都是大学毕业生,首先具有极高的个人素质。而在企业管理中,秉承公平原则,每个成员各有所长,因此分工明确,互不冲突。在年终考核时,每个职务都有自身的量化标准,所有管理透明、公开,企业员工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

作为民企,恒力电气公司还真获得了不少荣誉,罗列下来大概会占掉半张纸:国家经贸委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入网企业;国家技术监督总局2000、2003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企业;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河南省“AA”信用企业;河南省优秀私营企业;洛阳市管理创新先进单位;洛阳市“诚信经营,零投诉”先进单位;洛阳市模范“职工之家”……

在这个企业中,正营造着现代人早已疏淡了的情感。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撕开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把它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当这种趋势越演越烈,所有人都开始在为生活不停奔波时,我们,实质上都已经沦为了金钱的打工者。

企业,除了本身应该具有的赢利作用外,还应该担负一部分社会职责。恒力电气有限公司和高红振他们,正一步步打造着自己心中的和谐天地。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谁都会说这样的话。所以,我们也看到,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意义上,是人才的争夺战。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员无疑是这场战役中的宠儿。但是高红振他们却更愿意招收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

成立了20多年的洛阳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长期保持着和恒力电气有限公司的联系。每年,恒力电气都会通过他们招聘一批新鲜的血液进入公司。

在高红振的观念中,经验不足、眼高手低固然是大学毕业生的不足,但是,很强的学习力却是他们难以取代的优势,在IT行业,创意比经验重要。新出校门的年轻人,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需要社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需要一个磨练自己、展示自己、发掘自己的舞台。

当然,做任何事都不是只凭冲动和美好的愿望就能成功的。公司所招收的员工多是大学毕业,首先综合素质不错。另外,高红振强调说:“企业员工,人品和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新进员工,公司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会根据他们的情况实地考核员工的人品和信用度。同时,公司会提供各种培训,使员工们很快适应实际的工作。这其中的优胜劣汰也是在所难免。

“这里是我们第二个家”

“别看我们是民企,福利政策可一点都不差。”高红振以他贯有的爽朗语气颇为得意地说。公司成立至今,为社区、社会都做了不少贡献。“善待身边每一个人,就是善待生活本身。”创业多年的高红振对生活,有了自己的一番感悟。

公司员工享有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统筹保险,法定节假日从未有过要求加班的现象,高红振他们甚至会不定期到一些来自农村的员工老家去探望。如果有员工在假期过后多日,仍不见回岗位,公司就会派人去了解,看是不是员工家里出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协调帮助。

员工们都说,“恒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家中,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所有感情,都是真挚的。曾有位著名经济学家说:在企业中,公平往往比丰厚的薪资更重要。高红振和他的伙伴们,正努力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郭红军:我不是个好商人

黄洁

编者按:和郭红军谈话,往往问题刚一落音就被自然地接过去,接下来,只需静静地倾听,直到停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多年的商场沉浮,无以计数的商战,不管市场竞争何等激烈,郭红军都稳稳走了过来。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在任何时候,人,都是输给自己的。”

人物点击:

郭红军,长期致力于新型干法水泥预热分解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其专业技术在国内该领域具有领先水平,并取得优异成绩,郭红军的名字在水泥界有口皆碑,是公认的水泥专家、技改状元,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人物语录:

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功。作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亲,我想这只是做人的最低标准。当你不熟悉和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承认你或者是能熟悉你时,这才是社会价值。

找到市场空白点

在淄博创业中心的扶持下,科邦公司在郭红军的带领下,2004年年度销售总收入达到912万元,并在整个行业内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以科技兴邦为己任,用独创的专有技术在“三不动”(窑不动、预热器框架不动、生料磨不动)的前提下,成功地完成了国内数量最多的3种窑型的改造,使五级旋风预热器窑、强化立筒预热器窑、“泾阳”型窑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业内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信誉第一、技术为上的原则,在众多同类技术改造企业中脱颖而出,在服务对象的厂家中获得了良好的信誉口碑,同时又发展了自己的技术优势。

“当企业形成系统之后,首先是技术创新,其次问题的关键将不再是节约成本,而是管理成本,要找到如何让成本投入更有效率的途径。”郭红军说。

郭红军和他的团队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应用,坚持依靠专利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近年来,科邦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13项,正以扎实的预热预分解理论知识、先进适用的系统应用技术,挺进市场。

郭红军另一个制胜的法宝就是“服务”。在业内,任何一个厂家在提到科邦公司的时候无一不称赞其良好的信誉。郭红军和他的团队总是尽心尽力为每一位客户服务,甚至是跟科邦无关的问题,客户本身或者因为其他原因遇到困难,郭红军和他的团队也会不计回报地为对方服务。怪不得在业内,客户对科邦的评价是“技术好,服务更好”。2003年6月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被为“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性格决定命运,在郭红军成功的因素里,他敢想敢为、不贪心、实在、善良等都是关键。他坚持的原则,一定是1+1>2。这是另一种财富。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从诞生到优秀,这些小企业的秘诀之一是什么?在郭红军看来,最紧迫的问题是满足客户需求——用创新的模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必须把技术和服务进行充分的融合,满足客户对产品越来越高的要求。”

换个角度看资金

科邦在起步阶段就建立了严明的规章和制度化管理条例,加上如今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记者便萌生了让郭红军谈谈“管理”的想法。

郭红军说: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而且,我是一个失败的商人。

在一番长谈后,记者心中的迷团终于被解开。作为一个在业内响当当的企业,拥有912万元一年的销售额,公司的流动资金居然微乎其微。这“束手束脚”也确实给科邦带去不利于公司发展的影响。原来没有钱的原因,除了建材这一行业本身具有的“高风险,资金回笼慢”等特点外,另外一个“问题”就出在郭红军身上了。对于一些资金紧张的厂家,郭红军总是没有办法向他们收取早该支付的费用。

很多人说郭红军是在冒险。钱不及时收回,时间长了,万一厂家不兑现,后果是严重的。郭红军却回答道:“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而且看到人家已经处于困境,我实在做不到雪上加霜了。”

“我用80%的时间是研究如何做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核心价值,“正直、真诚、同情心,凭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顾,循正途争取到一定的成功。作为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亲,我想这只是做人的最低标准。当与你不熟悉和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承认你或者是熟悉你时,这才是社会价值。”

有人会说,社会理想应当是政治家而不应当是企业家考虑的事情,创业者的价值目标就应该是创造财富。企业要生存,利润的最大化必须是其一贯不懈追求的目标。企业是非人格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更应被视为一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工具。而郭红军与我们所认定的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家作为人的存在,不应该仅是"唯物"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是完整人格的体现,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所谓社会义务。

因此,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郭红军改变思路,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如今,科邦的技术已不局限于小型旋窑的改造或新建,而是采取和国外大公司合作等方式,争取打开另一条路。我们相信,郭红军那极其珍贵的“坚持”,一定不会让他以及科邦所有的员工失望。

关于“快乐”,郭红军认为:从无到有是很快乐的,但最大的快乐是从有到无。很多人不能从有到无,是因为他没有拥有财富。死在巨富的行列里是一件可耻的事,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你散钱的时候。

此时,我们已经不能以“创业者”或者“商人”来剖析郭红军的行为,我们只能说,一种生活,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一种追求,只要自己信仰,就是最美的坚持。

郭伟:情牵“伟晖”

司宇

“我们从企业创办之初就在市场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今天,也会一直伴随我们继续奋斗下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奋斗的不懈动力。”

郭伟,1967年3月出生,毕业于中南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历任珠海珠光冶金集团(上市公司有色鑫光的前身)公司部门经理、珠海机械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具有十多年成功的国际贸易经验,有着大公司的管理经验和很强的国际、国内市场开发能力,与国内外的相关公司保持着密切联系。

钟晖,1995年3月获得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同年4月进入日本IBIDEN公司技术开发本部攻读博士,出站后留于该公司同一部门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管理该公司的核心生产线。

2001年6月,郭伟和他的伙伴郑重地将他们的梦想播种在长沙高新区这片充满激情的湖湘创业热土上,4年后的今天,伴随一路洒下的辛勤汗水,长沙伟晖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创造了瞩目的成绩。

“伟”“晖”偶遇

上世纪90年代,驰骋商海多年的郭伟结识了留学日本的钟晖。共同的梦想把他们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经过多方面考虑,两人准备回到家乡湖南创办一家以新材料,特别是硬质合金添加剂制造为主的公司。一番选择后,他们来到了聚集了大批湖湘海归学子的长沙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

精心准备后,长沙伟晖高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创立,专门从事系列金属碳化物微细粉末的研究、生产与开发,注册资金100万元的股份制企业。2002年1月公司正式投产,在短时间内打开了销路,并进入了国际市场。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伟晖公司在成立时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世界上知名的硬质合金添加剂研究和生产企业。虽然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一流,但是刚起步,底子薄、资金少,没有知名度,没有人认可,再好的技术,再好的产品也进入不了市场,这些都成了眼前不得不面对的困难,急需解决。

为了进入市场,郭伟带着样品在行业内到处奔波,说服用户单位试用伟晖的产品。工夫不负有心人,凡试用了伟晖公司产品的单位,很快就发现其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质量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纷纷向伟晖公司订购。由于公司本着诚信经营、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很快在行业赢得了好评,用户也增加了。公司制定了对内精心管理、生产精品,对外深入联络,加深了解,广泛合作的方针。

决不做他人的加工厂

公司状况一步步好转,产品甚至开始供不应求。为了快速发展,尽可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公司上下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所有的利润没有分配,全部再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添置了技术研究急需要的设备、试制实验原材料等,为的就是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滚动发展,迅速把公司做强做大。

公司采用独创的先进工艺,大批量生产系列金属碳化物微细粉末,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并且成本低,价格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硬质合金公司和科研单位的指定供应商,并成为国内企业取代进口产品的首选品牌。

世界著名的美国肯纳公司、德国沃卡公司、瑞典山特维克公司、日本京瓷公司等已把伟晖公司当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来对待,多次派人或委托商社来公司洽谈、了解情况、索取样品和订货。当他们经过多次检验确认伟晖的技术、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规格确实达到和超过了他们的最高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后,就向伟晖明确提出了合作意向,或投资、或包销伟晖的产品、或来料加工、或技术合作等等。

总之,他们想让伟晖用他们的品牌,让伟晖成为他们的加工厂,让伟晖向他们转让独创技术。这些公司都是世界硬质合金行业中排名前几位的大集团,从他们对伟晖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伟晖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出于对自有品牌和独创技术的考虑,出于对民族工业和中国的材料事业的考虑,伟晖婉言谢绝了这些在很多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只将他们当成重要用户对待。

伟晖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在成功的背后也洒满了汗水和艰辛,郭伟感慨说:“我们从企业创办之初就在市场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今天,也会一直伴随我们继续奋斗下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员工奋斗的不懈动力。

胡校:痛并快乐着

司宇

人物印象:

乐观、幽默,这两点,就足以成为一个男人的魅力筹码了,而胡校,在这样的筹码上,更有着一个男人的睿智沉稳和运筹帷幄的气魄。

人物语录:

“你必须要先选好行业。”

“资金不够,大家就自筹,甚至用房子抵押。”

“创业嘛,很辛苦,但也充满着乐趣。”

2001年,曾为宁波海曙科达仪表厂厂长的胡校,发现本行业处于低端行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国家也并不是足够地重视。他为企业、也为自己的未来开始担忧。是否能寻求一个更好的发展突破口呢?随着国家对电气行业的逐渐重视,胡校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观察,2002年5月,胡校注册成立了宁波德沃电气有限公司。这一抉择,无疑使他步入了酸、甜、苦、辣的另一番精彩人生。

痛——破釜沉舟

和绝大多数创业者一样,创业之初,公司就面临了一大堆问题:资金从哪里来?人才如何凝聚?技术怎样寻求突破?所有这些都困扰着心存高远的胡校。要放弃吗?不,那决不可能!胡校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四方筹集资金,甚至把房产都抵押出去,寻求信用担保。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后路可想,有的,只是对信念的执着。勇者无疆,他义无返顾为理想献祭一切。

在自身不懈努力和政府相关扶持下,企业慢慢度过了之初最困难的时候。但是胡校明白,德沃要腾飞,必须依靠人才、尊重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灵魂和最大财富。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杭州不像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那样有太多的高校。公司一方面极力和全国的高校资源合作,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开发新技术,培养自身团队;另一方面,从别的企业聘用兼职技术员,形成“周末工程师”的灵活用人机制。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公司利用南京在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领域领先的优势,在南京设立研发中心,成功研制开发了DWP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DGB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装置、DW2000J小电流接地选线系统等几大系列电力系统保护产品。

为使技术走向产业化经营,胡校又制定了市场经营战略,相继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宁夏等地成立了办事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全面推介自己的产品。

2002年以来,公司与原冶金部下属各大设计院、原化工部所属各大设计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意向,并创造了较好的业绩,使公司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

2003年,是德沃电气全面快速发展的一年。胡校带领德沃人利用自己研发的国内先进“电力实时监控系统”技术,相继中得国家最大特种钢生产基地——江苏沙钢集团和浙江衢州化工两个大型变电站改造工程招标项目的全标。这为德沃全面进入电力行业领域打下了结实的第一桩。也给员工们犹如注入了强有力的兴奋剂。

2003年12月,德沃电气的DWP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被宁波市信息办认定为软件产品,并于2005年被认定为软件企业。用户的满意,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德沃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2003年被园区评为宁波市科技园区的创业明星企业。

2004年,德沃电气持续稳定发展,又是硕果累累。胡校在一手抓市场的同时,另一手也不断加强管理。年初,他不惜加大成本,聘请了专门的咨询机构,开始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来完善公司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素质,严把质量关,提升产品品质。11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月,公司DWP2000电力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国家继电器检测中心鉴定。

乐——创业创人生

目前,公司能够承接省、市、县级电力调度系统,铁路配电系统,企业电网改造及输配电自动化工程的研究、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及系统集成;销售网已覆盖宁夏、新疆、东北等边远地区,相继成立了山东、河南、宁夏办事处,与鞍山钢铁集团,济南钢铁集团、江苏沙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05年5月,胡校亲自前往北京与西门子中国区域经理商洽,最终成为西门子中国输配电合作伙伴,这意味着德沃电气在保护自身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在不断与国际化大公司接轨,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胡校的远见卓识和拼搏进取精神。

所有这些,都没能使胡校停下脚步,与此同时,公司同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签定了合作协议。其中公司自行研发的数显电测表已投入生产。

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进则亡。胡校知道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使自己的技术走在先列,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新产品。因此,他对研发和人才都非常重视。2005年,毅然投资120万元,招聚相关专家,购进最先进的波峰焊机等生产设备,另外,还配备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环境实验、老化实验、计算机中心等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实验室。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德沃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工程调试、用户培训、提供技术资料和售后服务,这些都是德沃品牌的坚强卫士。公司于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复评,并将于2006年全面实施质量体系。卓越的设计理念、先进的产品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一流的制造设备,为德沃产品的生产提供重要的质量保证。

德沃崇尚以人为本,正努力实践着择优人才、依靠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和尊重人才的人力资源战略,不断为人才创造个人的发展机会,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机制留人。

虽然公司目前规模小,但胡校本着“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服务”的宗旨,狠抓售后服务,规定了德沃工程调试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定时限,用户反馈好评率、满意率均达98%以上。德沃也因此在广大客户群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德沃自己的品牌形象。

对于胡校来说,创业交织着各种滋味,辛苦也充满着乐趣。当一个又一个难点被攻克,一个又一个项目被认同,那种欣喜与成就感,也是难以描述的。而胡校,正享受着自己的创业,自己的人生,痛并快乐着。

黄谷:创业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彭芳霞

编者札记:创业者必须具备创业欲望和不懈的精神,才能在创业里游刃有余。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应成为新一代创业者的基本能力之一。

1996年从部队医生岗位转业的黄谷,长期迷恋中药技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对中药技术特别有感觉。黄谷长期从事医学专业与医务管理工作,在解放军第三中心医院任消化内科军医、课题组长、主治医师,发表论文多篇,还是是著名产品“脑轻松”的主要发明人。应该说黄谷的前面的种种工作经历都为他以后的创业开下坚实基础。

埋下创业的种子

记者:在创业的职业选择中,您从事了医学,您是怎样走上医学这条路的呢?

黄谷:我自小家境贫寒,我说我小时候放过牛,很多人都不信。" 我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以至于在此后的人生中,我都是身在‘苦’中不知苦。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要带大我们兄妹五个,生活的贫困可想而知。幸好我是老四,年长些的哥哥姐姐帮着母亲撑起了这个家,也使我有机会潜心读书。

尽管如此,我还是过得比村里其他的孩子苦。不过,在读书方面,我很有些天赋。我是我们那个村里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孩子,当然也是第一个考上大学。在大学里,我的专业是临床医学。这就定下了我一生事业的基调。

记者: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困苦的事情,是什么让你开始创业的?

黄谷:说起创业,还得归于考研。那次的考研失败,让我客观而认真地审视了自己。我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多东西看两遍就会了,但却不善于死记硬背。也许这是我考研失败的原因。从此以后,我对考研彻底断了念头。我想,既然继续深造这条路走不通,那我就把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十余年来的临床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把这些知识用好。也就是这个初步的想法,让我慢慢走向创业。

入驻孵化器

黄谷是幸运的。1998年创立公司,1999年元月就入驻了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

事实很快证明了黄谷选择创业中心的明智和正确。1999年的新技术创业中心当然不能同今日相比,但那时已是赫赫有名的孵化器之一了。创业者对孵化器的期待和需求永无止境。当黄谷逐渐领略到创业中心的关心、支持和雪中送炭般的服务时,迅速感觉到创业中心帮助的珍贵。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主张技术研发者随意进入产业化行列,因为技术研发者和产业化中间还有着一条漫长坎坷的路。这条旁人看得十分清楚的路,技术研发者往往看不清楚,因为他太过于专注自己的技术,偏爱自己的技术,相信自己的技术。过多对技术产业化前景的憧憬和想象,影响了对产业化路途崎岖坎坷的判断。当黄谷最终抵不过产业化的诱惑,大步迈入产业化路途时,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人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领会到需求帮助的内心渴望和拥有帮助的价值。一方面得益于黄谷主动同创业中心的沟通,在沟通中为自己树立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创业中心对入孵企业的细致了解,也使得中心关注的眼光日益清晰地注视着黄谷和他的中研。渐渐地,同创业中心龚主任、张副主任他们的沟通交流,成了黄谷很喜欢做的一项习惯性工作,在沟通中获得的若干指点和意见,使黄谷在向一个产业化管理者转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挑战创业

“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我们要去挑战创业。”黄谷说道。在个人的创业过程中,在面临各种艰难的挑战时,始终坚持理想,坚持创新发展的道路,脚踏实地的干企业,正是黄谷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正是这种可贵的品质,使中研公司从5人发展到30人。从注册资金10万元发展到注册资金400万元,下设两家控股公司。公司上年度销售额达到540万,上交利税92万元。

对于黄谷来说,他和许多人一样,认为世界上、生活中许多美好东西的获得和拥有,惟有创业才能获得和达到,这是一条正确而充满阳光的路径。他说;“在今天企业家才是真正最可爱的人。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强盛,没有一大批创业者、企业家的冒险努力牺牲,一切都将成为空谈。”现在,他也为公司不断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贡献税收、提供新技术造福社会而感到自豪,创业的动力也在升华。拥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创业将是一个享受生活的过程。

目前公司产权明晰、决策科学、责权明确和监督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具备了研发和产业化并举条件。计划在未来10年内,充分利用国家将中药现代化作为支持重点的产业政策,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现代化项目为运作核心,通过产、学、研逐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中药集团公司。

江强:在挑战中自强

司宇

编者按:在江强的身上,你会体味出另一种的人生状态:低调、温和、坚韧。也许正是这种执着,使他可以不断地离开,又不断地行走,只为了能够拥有自我的沿途美景。

离开田园

江强,一位来自安徽的农家弟子,20岁营销大专毕业后,为一家电脑不间断电源的私营企业搞营销。拼打10年后完成原始积累。不愿偏安一隅的他感觉UPS不但附加值高,利用空间大,而且市场前景广阔,于是,决定自己办一家UPS生产企业。一个不懂技术的人能办好企业吗?江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知道,一旦选定远方,必将风雨兼程。

1999年5月,江强毅然决然地卖掉自己经营多年的销售公司。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他先投靠另一家UPS生产企业,经一年的潜心学习,相关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烂熟于心。他感到,自己创业的时机终于成熟。

2000年12月18日江强的扬州爱克赛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前期投资60万元人民币,并且得到了在扬州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及王大庆、潘亚东等创业中心服务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资金有了,厂房解决了,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齐备了,产品销售对他来说,也不是太难的事,但没有生产技术,怎么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技术主要靠人才,这一点江强自然清楚。

他在对全国的情况进行了一番了解以后,就南下深圳高薪聘请技术人才,巧借他人成熟的技术,提高扬州现有UPS的生产技术含量。由于他的坦诚和对事业的热爱,很快聚拢了一大批高级人才。这样,经过短短的时间,公司产品不仅质量提高了,且成本大幅下降。2001年5月“爱克赛”正式投产。

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使得“爱克赛”很快得到市场的认可。2001年仅半年时间,企业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跳出低端

当时扬州生产UPS的企业有好几家,省内就更多了,而且生产的都是同质的产品,竞争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企业也都一个通病,就是技术水平不高。其实,中国的民企在很大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

既然低端产品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那未来市场的空间应该是往技术上、高端产品发展。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及技术人员的开发,江强决定生产大功率可编式直流稳压电源和高频UPS不间断电源。

可以说,这个想法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是完全正确的决定,但是,他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民营企业创业过程中资金短缺现象。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该怎么办?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却无所作为?江强又一次面临了挑战。

天无绝人之路,当时扬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主要领导人王大庆、潘亚东在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后,为了扶持民营企业成功创业,开发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积极出面解决资金短缺事宜,帮助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这一笔资金的注入,犹如及时雨。江强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公司全体上下,无不充满了兴奋的激情,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开发生产了2种新产品,并很快投放市场,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现已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

2002年,是“爱克赛”的转折点,企业产值达到700多万元,利润也同步增长。同年,江强团队生产的20余类100多种型号产品,获得了国家及市质量监督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及质量资格证书。“EKSI”商标获得了扬州市知名商标称号,企业也获得了银行颁发的“AA”级企业知信等级,爱克赛公司开始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江强,似乎看见了不远处迷人的风景。

2003年经市开发区的批准,爱克赛公司在扬州市江区八里工业园征地9000多平方米,一期新建厂房4000多平米。同年7月,企业法人江强荣获“扬州市首届十佳青年创业之星”,10月江强获得“江苏省青春创业风云人物”和“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走自己的路

爱克赛公司现年产值已过千万元。2005年企业增资455万元,注册资本增加到515万元,企业名称由“扬州爱克赛电子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苏爱克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规模的扩张,使企业又遇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营销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缺乏。

这次,江强没有采取创业之初的一味引进的做法,而是通过自己培养及高薪诚聘,形成梯队培养的模式。总经理江强的人才观向人们阐释这样一个道理:企业引进人才,只选对的,不要贵的,务实引进。

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有凝聚力、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团队,才是最大的财富。公司通过开设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有效的实践指导,使一大批原有员工的素质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开始胜任领导层工作。新员工也得到了很快地发展,形成企业自己的具有很强发展后劲的团队。

现企业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交通、科研等领域。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爱克赛公司在发展中,坚持“顾客至上、质量为本、求实创新、遵信守约”的原则,使爱克赛系列产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认可,创立了“爱克赛”品牌。爱克赛公司一切都在发展之中,永远本着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及目标前进。

李健:倔强的“才狼”

黄洁

诚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客户要讲究诚信,二对员工也要做到诚信。

对于创业成功的定义,我认为,成功是没有可比性的,千万不要和偶像去比,自己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

人物点击:

李健,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95年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八院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先后在上海航天局卫星研究所及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重要工作。2003年3月李健受命于危难之际,毅然决然地选择杭州中正生物认证公司的总经理一职。作为一个真汉子,放弃原有的安逸生活,冒着极大风险,接手“中正”,好不容易把中正经营到目前这种规模,从这一点来说,李健还真是一匹有才华的狼,属于“才狼”。

(一)

说李健是一匹狼,一点也不假。“越是困难的时期,我越是镇定,越能出色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李健笑着告诉记者。是的,在创业之初,李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卧薪尝胆,与创业团队一起潜心努力,终于,在2003年以后,以恶狼扑食之势迅速扩大了市场领地。

杭州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生物识别设备提供商和技术方案提供商,由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国内微电子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上海贝岭有限公司等投资组成。集嵌入式生物识别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识别算法和多项国内外专利,推出电感式指纹识别模式、光电式指纹识别模块、压感式指纹识别模块、指纹采集仪、指纹IC卡验证终端、指纹U盘等产品,以及银行归柜员管理系统、银行押运指纹管理系统、指纹医保社会管理系统等解决方案,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将指纹识别技术成功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银行金融和门禁门锁等领域。

中正公司是杭州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企业、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软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实施单位、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单位、杭州市专利试点企业、杭州市高新区科技创新企业等。

(二)

凭着对行业独特敏锐的嗅觉,中正选择了“指纹行业”。“我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相信终有一天,能做出一个我们自己的品牌。而且我也是很决断的人,只要我一做出决定,就会坚持这个信念,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自李健任“中正”总经理以来,公司连续3年实现销售额增长两倍、利润增长1.5倍的业绩,成为国内民用指纹行业产品首批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生产的企业,被公安部三所邀请成为国家指纹标准制定企业。公司近几年开发出20多种新产品,技术水平达国际领先,获得了国际指纹大赛民用指纹第一名,并多次获得政府的项目立项,公司占有金融行业85%的市场份额,成为同类指纹行业的龙头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上缴利税共计1600万元。公司的业绩得到了政府机关的肯定,国家领导李岚清副总理、科技部副部长邓楠、省市区各级前任现任领导都曾亲自前往并给予指导。

因为项目的高科技基点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备受瞩目,公司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垂青,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入驻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专业软件孵化器,除了政策上的优惠外,孵化器还为中正无偿提供了电脑、通讯设施及办公场地,并给予20万元“种子资金”的无偿资助,使杭州中正在很短的时间内迈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中正不仅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来了国内和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在有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2001年4月,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Intel公司和我国的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向中正投资,原本净资产仅100余万元的中正,一夜之间资产规模徒增40多倍。

(三)

李健做事目标明确,能非常清醒地掌握节奏,对自己的能力、条件有基于明确认识的自信。面对机遇,他总是异常清醒,不曾犹疑错失,也不曾急功近利。朋友对李健的评价出乎意料地相同——诚信和稳重。“从读书起,他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诚信,讲信用,说过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定要实现。”一位李健的朋友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诚信”,李健有自己的理解:“诚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客户要讲究诚信,二对员工也要做到诚信。”树立诚信的品牌一直是中正执着的追求,也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最重视的内涵。很庆幸的是,我有一群优秀的战斗同志,他们秉承着诚信二字,在业界获得了充分认可。另外就是要对员工做到诚信。答应给员工创造的条件,就要百分百的实现。只有让对员工做到诚信,才能形成诚信的氛围,才能让客户满意。”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中正公司在李健的领导下,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诚信经营的理念,为员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李健告诉记者:“我相信人是一切事情的基础。如果你能了解人,你也能了解商业了。”他的“以人为本”就是“把员工照顾好”。中正拥有一支高学历、开放创新、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专业团队,凭借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独特的指纹识别算法、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尊重隐私的基础上,为机构、企业和个人的安全身份认证提供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只有把员工照顾好,让员工满意,客户才会满意;客户认同了,就会有定单,从而股东才会满意。所以,让员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切实地为员工着想,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之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在创业的低谷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李健始终陪伴和鼓励着员工,带头将自己的薪水下调80%,支持员工齐心协力,勇度难关。“如果你拥有坚持,你可以解决你遇到的任何问题。如果你情绪低落,请用坚韧,振作起来!”李健不断用精神力量感染着周围的人。他希望以这些细小的变化作为催化剂,来激发员工,保持公司的活力。

李健对自己性格的评价是:倔强的坚韧;战略的现实主义者,战术的执行主义者。仿佛越是困难的处境,越能激发李健的斗志。对于正处于艰辛创业的同僚们,李健也有话要说:“对于创业成功的定义,我认为,成功是没有可比性的,千万不要和偶像去比,自己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尺。创业除了定位清晰、了解自己核心能力、了解人力和市场资源以外,还需要执拗的坚持和对员工负责的管理理念。如果你已经具备了这些,那么你就可以上路了……”

李先敏: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

彭芳霞

编者按:对于一个年近古稀的退休员工,不安享晚年,而继续投身创业之中,这是难能可贵的。创业激情只是一个心态,报国之心才是一种精神。

人物点击:

李先敏,武汉铼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从事海军数字通信科研工作近40年,1999年退休。退休后的李先敏并没有在家安享天伦之乐,而是再次投入工作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旅程。

人物语录:

我本人虽然已是一个老头子,但想为社会作些有益的事;如果全国的老中青年都来创业、创新,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是可以指望和坚信的!

真挚的爱国之心

2001年1月李先敏创立了武汉铼特科技有限公司,专业开发、生产“铼特牌”系列数码钢琴。说起数码钢琴的开发和研究,这得益于李先敏早期的研究基础。1985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先敏利用业余时间立项开发电子钢琴。至今20年,经过不间断的开发研究,取得了8项从发明、实用新型到外观设计等国家专利。这些宝贵的研究开发经验积累,为李先敏在以后的创业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个年近古稀的退休员工,不安享晚年,而继续投身创业之中,这是难能可贵的。“我身体还行,想为社会作些有益的事。我身边下岗工人很多,也想让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开办公司至少能为国家缓解一些就业压力。”这就是李先敏给我们的答案。

2001年,武汉铼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创业之初,公司在一个研究所的车库里办公,条件非常艰苦。李先敏却用“据说比尔·盖茨也是在车库里开始创业”的话来鼓励同伴,再苦也没有阻止李先敏继续创业的决心。2002年公司迁入武汉武昌关东科技工业园,才有了自己正式的办公室和研究室。在武汉东湖创业中心的关怀和帮助下,公司有了明显的发展。公司团结了许多专家、高工和青年知识分子,形成一个儒商公司。因此,铼特公司的数码钢琴在技术上既采用了日本、法国等先进技术,又拥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知识产权,形成了铼特公司产品的独到特色。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公司的大、中、小三角数码钢琴和“木质、配重、杠杆式力度键盘”,从2001—2005年间,9次北京、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现场同进口琴比较,受到钢琴家、老师、学生的一致称赞和肯定。木键盘手感超过进口琴,公司大、中、小三角琴的艺术造型,令中外参观者赞不绝口。日本KAWAI、YAMAHA等公司的经理、技术人员反复来公司展位参观考察。展会中有的钢琴老师对公司的木键盘感慨道:“国产琴有比进口琴更好的键盘,真是为我们中国人脸上争光!”意大利、德国客商试奏“铼特”琴时爱不释手,台商由衷地称赞“铼特”琴是目前市场上同类琴中音色最好、造型最美的琴!

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公司坚持科学管理和尊重爱护员工,注重科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支团结、奋发图强、朝气蓬勃的战斗队伍。“公司就是一个家,要让每个职工都有主人翁感,这样,这个家才能壮大发展。”李先敏要求自己做好平民总经理,在公司的一切活动中“公司从上至下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训斥、责骂下属,有问题通过分析,商量解决”创业阶段,公司并不富裕,为了保证每个员工能很好地午休,公司特地为每个员工配备一把竹躺椅。公司从各方面培养、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感,这是李先敏要做的,也是李先敏已经做到了的。“现在员工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李先敏说道。有了家的意识,员工才有自信、自尊,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最饱满、最热情的态度对待工作,才会出最好质量的产品。

公司的口号是:团结创业,建立起“铼特”这座大厦,为公司每个人“遮风避雨”,为每个人创下一片发展空间!许多下岗员工来到铼特,学到许多新的技能,让他们对未来更充满信心。近5年来,铼特公司不仅为下岗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也培养了许多年轻员工。正是这种主人翁的精神,使得铼特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小有名气并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李先敏最后说道;“铼特公司目前规模不大,我本人虽然已是一个老头子,但想为社会作些有益的事,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全国的老中青年都来创业、创新,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是可以指望和坚信的!”

李学鹭:在否定中超越

黄洁

有时候,机会会让人丧失警惕、丧失斗志、削弱毅力。当机会退去的时候,企业就面临衰退和死亡。

人物名片:

李学鹭,现任山东中瑞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倡导“关注客户需求,追求技术创新”的经营理念,亲自抓市场、抓信息、抓科研,搞活了市场,也掌握了市场动态,使公司一直保持着良性循环的好势头。

人物语录:

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不是指那种很刻板的知识,还包括生活方式的认知和品位、感受,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方面。要在知识中找到美感,体会到享受。

“1000个第一都没用”

纵观中瑞发展历程,可以说,每一次飞跃都是否定自己,然后全面提升的过程。公司成立于1997年,创业初期,员工仅有6人。在这之前,李学鹭在预警行业有着10余年的工作经历,对这个行业的研究了解也是如数家珍。其间发表多篇科研论文,也频繁获奖。1997年,李学鹭辞去公职,创办了“中瑞”。对李学鹭而言,这成了实实在在的机遇。

创业初期是极其艰难的过程。过往的研究成果再多,获奖论文再频繁,没有基础资金,一切都是免谈。但李学鹭坚信这是一次机会。于是,他开始卧薪尝胆,着手资金的积累。凭借自己技术和市场的优势,与本行业名牌企业上海申瑞集团联合,为其代理产品并进行现场服务。1997年至2000年,公司先后为南京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代理商,负责销售、安装、服务工作。经历这4年的艰苦过程,公司开拓了市场,积累了经验和资金,销售额由上升到900万元,不断清晰的巨大市场机遇更让李学鹭和中瑞兴奋不已。

2001年,李学鹭就对管理和服务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否定,他意识到发现和不顾一切地争取就是科技创业者的使命。公司在继续作为代理商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产品——电站/发电厂安全预警系统、CPS卫星同步时钟,并将产品扩展至石油、化工等其他领域。仅到2004年,公司销售额已过千万元。期间,公司由淄博中瑞电气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中瑞电气有限公司,并被山东省科技厅命名为山东省高新科技企业,并通过了IS09001质量认证。这4年,在高创中心的政策扶持下,是中瑞发展最快的时期,也为企业成熟奠定了基石。“中瑞”现已成为国内服务于国民经济“安全生产”的骨干知名企业。

用服务代替销售

为了使中瑞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经过认真反思后,李学鹭开始重新布局中瑞的产品和销售。

用服务代替销售的理念,是一个美国能源部官员讲给他的。这位官员说,第一台产品靠销售人员卖出去,以后的产品要靠服务卖出去。这个理念获得了的李学鹭认同。

预计在2008年前,公司将在各个方面加大投入,使管理规范化:将主导产品做大做好,将CPS卫星同步时钟形成一个系列产品,并为了满足大客户的需求专门形成系统产品。把服务做好。对于预竞系统产品,要满足无人职守变电站各种情况的需求,将整个系统以模式化结构形式来设计和生产,并将产品由电力延伸至多领域,力争实现销售突破5000万元。

这又是“否定”带来的收益。"用价值代替价格",是李学鹭颇感自豪的一个理念。凸显产品的价值,让客户觉得中瑞的产品“物有所值”,是李学鹭的创业目标。“我看不起机会。如果哪个企业是靠机会发展的,发展得再大,我都不屑一顾,因为总有一天,你或许就会出问题。有时候,这些机会会让你丧失警惕、丧失斗志、削弱毅力。当机会退去的时候,企业就面临衰退和死亡。” 李学鹭告诉记者:“我永远不会只看企业的经济收益,我关注的是客户的需求,不断地抓科研、抓产品的价值,才是我应该做的。”

聚集良好的人缘口碑

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喜欢讲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许多人觉得这个是大道理,成功了当然这么讲。李学鹭认为这是个小道理,是基本原理,对创业者而言,创业之前就应该讲,去做,并尽可能做好。回顾自己这几年的创业经历,李学鹭认为最值得津津乐道的其实是10余年国企打工时自己做人的成功,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聚集了良好的人缘,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同一批趣味相同的人建立了信任。

李学鹭这样告诉记者:"只能说,我们是重视技术的。从产品的研发到制造,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产品的质量过关了,就会实现其价值,自然企业就会有好的口碑。要说有核心竞争力,那口碑就算我们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喜欢讲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许多人觉得这个是大道理,成功了当然这么讲。李学鹭认为这是个小道理,是基本原理,对创业者而言,创业之前就应该讲,去做,并尽可能做好。回顾自己这几年的创业经历,李学鹭认为最值得津津乐道的其实10余年国企打工时自己做人的成功,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聚集了良好的人缘,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同一批趣味相同的人建立了信任。

没有沉不了的船,做企业更是需要面临巨大的挑战。“适时的否定从前肯定的,”这是李学鹭对自己警示,亦是鞭策。相信在李学鹭的带领下,中瑞定能保持良好的势头,在前进的道路上一路领先。回头看过往的路,更会发现“中瑞”走过的路,是一个又一个深陷的脚印。

林雪:秉承自信之魅

司宇

美丽宣言: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有信心,永远都要告诉自己:没有什么是你办不到的。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数字聚焦:50万元、一年、1000万元

很难将这些数字和一位亲切、开朗的优雅女士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她就是创造了奇迹的林雪。

果断飒爽之魅

毕业于南宁大学的林雪,上学期间喜爱文学,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商场上指点江山。女孩子多是爱做梦的,年少的梦想简单、悠扬,像一首飘渺天外的乐曲,点荡着快乐的日子。

离开学校不久,她便独自去了新加坡,女孩开始慢慢成长,慢慢走上了她破茧成蝶的美丽历程。

在异地的生活,更多的时候要完全靠自己。林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很快在一家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担任了市场部经理。在这期间,她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市场敏感性,对团队的整理管理能力。新的环境和视野,也激发了她的斗志,她要在这个男人的世界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是如此地热爱生命,希望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热闹。回国后不久,她又满怀着激情投入到了更多的事务中。

2002年,她在厦门一家科技生产型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开始成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生活给她想飞的心灵提供了一个个梦想的平台。在这几年里,她表现突出,学会了一个领导者该具有的必备品质和能力。整个公司都为这个优雅的女人而折服。

而所有这些,似乎都只是场序幕,只是精彩开场前的热身准备。

最近几年,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使这一部分形成了很大的市场空间,许多国际品牌也应运而生,据统计,我国近几年内,向国外进口高端环保监测器材就高达百亿元。为什么要让这些白花花的银子流入别人的口袋,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环保品牌?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下,林雪开始思考自己的创业之路了。

“有信心才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这是林雪引以为豪的信念,她也是一直这样在鼓励自己。当我们要使自己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还有什么比对自身的信心更有力的呢!“决定了,就要排除万难地去做!”

知性之魅

蜂拥而至的国外品牌能够提供的只是先进的技术,却无力提供优质周全的售后服务,结果屡屡上百万元的设备在试运行过程中,就出现对文字的理解错误以及沟通上的障碍而导致运行瘫痪。

林雪抓住了这一点,在国内创办企业,开拓属于自己的市场。她要打造出成本和售后服务都能得到很好控制与保障的本土化企业。她知道这将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看不到远方;但是,美景却似乎总在一遍遍召唤自己的寻访。

然而,玫瑰必然伴随着荆棘。想要一睹顶峰的风光,必然要经受跋涉的洗礼。公司成立初期,资金很快出现了问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产品从设计、施工、调试,到通过环保局的验收,通常要七八个月,而这过程却只能先有一部分预付款到账,这期间就出现了一个资金的断流。

另外,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自己的产品会遭到侵权,却没有办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

“说真的,我很忧虑,但是我仍对企业充满信心!”林雪笑了。自信是这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法宝,她靠信念的利剑为自己斩去了阻碍的荆棘。

“我相信我自己,更相信我的团队。”林雪重视团队的建设,公司成立以来,很少出现人员流动。“人才是企业的命脉”她强调说,“只有公司文化有魅力,能为员工们营造很好的工作氛围,他们才会把这里当做家,而不仅仅是个单纯工作的地方,也不仅仅认为自己只是替别人在打工。”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宽松和人性化,强调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机制建设适应风险资本运作的周期,用占一定的股份的形式将企业与经理阶层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重视个人业绩,便于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正是拥有着对自己,对团队们的信任,在最困难的时候,公司上下一心,没有人想到要离开。这已经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厂文化了,而是企业、是家的文化。

公司聘请在国外同行企业中有多年经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公司的经营运作。同时从三个方面采取对策:首先,公司通过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照三会的议事规则行事,来确保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安全性;其次,公司通过引进人才建立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的管理团队,公司领导层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最后,公司还注重从国内知名院校引进各种专业人才,以充实、加强中层管理队伍。

一切来源于自信之魅

弥漫着硝烟的商界,女人无疑仍然会有很被动的感觉,即使如林雪如此自信的女人也不例外。很多时候,面对众多男性老总,工作很难展开。“呵呵,我不好展开,我还有团队啊。”林雪爽朗地笑了,“你不可能一个人就取得成功,很多时候你需要多方面的帮助,以达到优势互补。”

面对这样的胸襟和笑容,很难想象还有什么化不开的困难。女人可以柔弱如水,妩媚如花,也可以坚韧如山,山清水秀之中尽揽人间风光。

“没有什么是你做不到的,永远都要记住这一点。”林雪真诚地说,“每一天,都要认认真真地对待。”

林毅宁:“善思”而后行

司宇

在“善思”,强调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享受勇于思考、执着研究的另一种快意人生。

行程链接:

1975-1978:厦门新华小学——1978-1980:厦门溪岸小学——1980-1983:厦门第一中学初中——1983-1986:厦门第一中学 高中——1986-1990: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1991-1994:美国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工商硕士

出生在厦门,成长在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记载了林毅宁太多的欢笑泪水,童年仿佛历史的剪影,温馨而余味悠长。

1990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光学系光学仪器专业的林毅宁,并没有马上开始工作,他觉得,自己的梦想应该在远方。新鲜的地方,或许有着更新鲜的发现。

工作是种生活

1991年,他凭借自身的优异条件,赴美留学。异域的生活给了他更多的人生体验,广泛的朋友圈打破了许多以前的观念。几年后,获得美国Monter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大学工商硕士的他载誉而归。

像所有的海归者一样,国内巨大的市场让他看到了无限的空间。

1994年,林毅宁创办了美国SCIENSCOPE International公司,公司发展势态良好。2004年11月16日,他又在厦门正式成立了善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解析度电子工业用X光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上述相关技术的咨询与服务。

公司注册资金为20万美元。这是一个高效率、有极强凝聚力的团队。自成立10个月以来,全体员工表现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工作在他们看来,已经不仅仅是养活自己的手段,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充满着激情和征服感的挑战。

比的就是性价比

目前为止,公司研发的主产品View-X光机已经过三代改进,日趋完善。市场不断得到拓展,用户反应良好,定单客户纷涌而至。

新的View-X光机增加了重复定制及三D检测功能,设计日臻完善,基本定型。另外,手动型X光机的研制也即将完成。

科技研发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支撑点。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新产品的设计。除以上两种X光机的研发,目前公司还着力开发两款视频光学检查仪,其中一款已出样机,另一款已完成图纸设计。预计,这些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良好,将会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X光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生产和科研用途上。目前,市场对这类高解析度的X光机需求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电路板越做越小以及BGA的广泛应用。但国际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在8万至20万美元不等,价格太高首先就制约了很大一部分的购买力。

以前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也还没有哪一家X光机公司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可以将价格压到6万美元以下,而且还能维持高分辨率及高性能。

由于国内尚无同类型产品,即使高价,也仍是需求全部依赖进口的。付出大把银子的滋味当然是不好受的,但也只能无奈接受。市场就是如此,谁掌握技术,谁就掌握主动权。

但是,善思做到了,他可以骄傲地在国际市场展示自己的非凡实力。看看,这就是善思人的能耐,这就是善思的团队!

纷涌而至的商机

善思公司研发的产品,单价约为6万美元/台。只要脑袋没有问题,大家当然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这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林毅宁公司生产的ViewX高解析度X光机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

公司研制的性价比俱佳的ViewX高解析度X光机,主要适用于BGA、CSP、FLIP、CHIP半导体内部的质量检测,并能快捷清晰地检测电路板的焊接情况,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和返修后的质量检测。

此产品的创新要点在于,采用全新的栅极电压控制以达到缩小X光射线颗粒大小,从而大大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在图像采集与分析上,除能同步消除雪花外,还能通过黑白对比自动寻找边缘,进行三D观察和二D尺寸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与其他端口连接,其探伤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另外,别担心,产品的结构设计完全适合人体工学,以消除长时间操作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安全性能也颇佳。

公司生产研制的第一台X光机器于2005年2月22日漂洋过海,在美国Los Angeles举办的“美国电路板生产设备展销会”上展出,并获得极高的评价,员工们大受鼓舞。更令大家振奋的是,所展产品立即售出,成为众多商家争相订购的香馍馍。

2005年4月,ViewX光机又盛装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Nepcon South China大型国际电子产品展销会,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青睐,并立即被香港客户购买。

公司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发展迅速,至2005年8月底,将达到X光机产量为13台,产值约520万元。台湾地区客户订购的X光机已运抵台湾,并验收合格;新加坡客户订购的X光机也已发货。预计2005年产值可达到800万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林毅宁和每一位处于挑战旋涡的员工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难以描述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如何保持现有的市场领先性?如何使公司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如何使内部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享受到他们应得的同步收益?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只有在以后的管理、产品、技术、市场等的不断磨合、完善中形成一套自有的、适合本身发展的道路。

在“善思”,强调的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享受勇于思考、执著研究的另一种快意人生。

思想不可以停滞,生活不可以止步,而精神,永不可放弃!

行者无疆,智者无痕。目前企业员工人数为16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本科3人,大专10人,中专1人。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林毅宁在2005年4月荣获了首届福建青年创业奖。奖章是一个人的,激励的是一整个团队,延续的,是“善思”的精神。

陆建辉:完美诠释创业转型

司宇

公司优质的售后服务,让学校有钱花的值,用的好。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资金投入的学校,秦为群大手一挥,送!这叫雪中送炭。不能让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投资未来

公司创办伊始,他就将科技创业之心,落实于教育领先之路。2002年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的委托,与山东省教育专家委员会联合开发成功了山东省校园网应用平台。该产品获得山东省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设计理念先进、扩展性强、开放性好、学校管理和信息交流功能强大等显著特点,填补了山东省内的空白,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的高度评价,专门批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后经国家科技部国产数据库“863”专家组的推荐在全国示范推广应用。该产品近日喜获国家教育部权威认证书。

2004年,长年奔波于全省中、小学校,秦为群深切感受了全省教育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教育经费紧缺等状况。他深知据目前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现实差距和困难。于是,他选择了利用科技的手段为改变这种差距而努力。

在公司经费紧张,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克服诸多困难,联合科研机构成功开发出基于国产数据库的分布式资源库。该产品投放市场后对于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科技手段,使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学生,享受到经济发达教育资源先进地区的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发挥出巨大作用。

新立项的2005年山东省研究型远程教学应用平台项目,是2005年新产品开发的重头戏,意在利用当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新手段,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教育内容,推广应用于山东的教育行业,促进全省教育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由于公司的产品对象遍布山东全省17城市、139个县的2.8万所中小学校,长年奔波于全省穿梭于中小学校校园的秦为群,多一份比许多人对全省基础教育现状的了解,也多了一份更深的情感和责任。信息技术教育落后的现实鞭策着他,东西部装备水平的差异激励着他,学生家长口袋里掏出的资金教育着他。

一个字“送”

“宁愿让公司减少经营利润,也要通过产品的售后服务,让老百姓的一分钱顶两分钱花。”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商家只顾推销自己的产品,尽量减少售后服务的责任,以达到减少公司开支,争取最大利润的目的,而鲁源公司却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公司成立两年来,用于售后服务的费用一年比一年多,服务措施一年比一年周到。不少学校反映:“鲁源的老总是北京人,但公司的服务工作却做到了家,我们学校将他当作山东人。”秦为群听了抿嘴一笑:“这大概就是奸商与儒商的区别吧。公司一年增加售后服务投入五六十万元,得到用户这样的评价值得,比做广告要合算。”

有钱的学校购买了公司产品,公司优质的售后服务,让学校有钱得值,用得好;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资金投入的学校,秦为群大手一挥,送!这叫雪中送炭,不能让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公司成立3年来,已经无偿赠送经济欠发达地区价值71万元多的教育软件。这种无偿赠送,对于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公司来说,可能是九牛一毛,但对于一个刚成立3年的公司而言,是需要怎样的魄力和胸怀。

不赚孩子的钱

高科技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可以传播先进知识,培养一代有文化,有知识的新人;反之,毒害青年,影响几代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校园网的建立,有害信息腐蚀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现象一时成为上至党中央关心,下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担心的现实。作为一家创业型科技公司,开发产品、获得利润、发展成长,这是决定公司命运的大事;然而,秦为群却关心青少年成长,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几年来,为了支持学校净化校园网络,他千方百计地组织有关产品,尽量满足用户需要。有的学校资金困难,公司无偿为学校安装杀毒软件。德州地区某县教育信息中心需要购买先进的产品,但由于经费紧张,秦为群决定把价值13万元的产品原价给学校装上,一分钱也不赚,外搭上安装服务。

有人议论他老犯傻。秦为群只是笑笑:“如果我们销售了高科技的产品,反而发挥了相反的作用,影响了青年一代人的成长,那该有多大的责任啊!”正是有着这样的社会责任感,鲁源公司正在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每年为“营造绿色健康网络环境,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献计捐资活动。

施正荣:腾跃的尚德

彭芳霞

编者按:成功无非是过程之后的一种结果,失败亦然。过程把握好了,每一步都做到位,积累下来,自然便是成功的果实。

人物点击:

2001年,施正荣,当今世界太阳能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怀着一腔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热血,毅然携全家回国创办了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人物语录:

只有在简单明了的决策过程中,由核心决策团队做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判断,然后迅速实施,才能很好的把握住成功的节奏;而这个核心决策团队,必须是懂技术懂业务的经营者。正如一个成功的足球教练会既自身拥有高明的业务水平,又拥有董事会赋予的对调兵遣将的有效决策力。

今年12月14日,中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untech Power Holdings Co.)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尚德公司的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江苏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在美国市场IPO融资额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也是世界专业光伏制造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企业。尚德在海外成功上市使尚德将成为民企海外上市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一次融入美国主流资本市场为了庆祝上市成功。

2001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建、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产品的研究、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2002年8月第一条10兆瓦的生产线投产;2004年达到60兆瓦,跻身于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前10名;2005年9月达到了120兆瓦,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产能扩张了12倍;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300万美金,上升到2004年的8530万美金,2002~2004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30.9%。短短四年的时间,公司惊人的发展速度让人参瞠目结舌。于创业企业而言,艰难和缓慢是主旋律,能“活下来”已是不易。但象尚德发展如此迅速的公司确是不多。到底是什么让公司发展如此迅速呢?

把握过程

谈到创业初期的时候,施正荣笑了。创业伊始,除了目标什么都没有的施正荣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10个月之内完成工厂的建设并投产,设备定购、厂房改造、调试设备......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倒计时。工厂如期建设起来,接下来的工作是控制产品的质量品质和技术指标。产品出来以后,尚德并没有急于市场推广,而是根据自己明确的定位继续做铺垫--启动一系列的产品论证,取得市场的准入资格。2003年初尚德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大型的展览会,一举成名,初战即告捷。

随着真正介入市场,对市场了解的不断深入,施正荣和尚德开始寻求更大的突破。2003年5月开始投资扩建第2条生产线,与第1条生产线建设相隔仅不过半年。“如果说第1条线是当初带回来的洋枪洋炮,第2条线就是充分利用了国内的优势产物——地处中国,如何把高新技术与中国的低价劳动力紧密结合起来,降低投资成本,更有竞争优势。”又是半年以后,2004年初,尚德开始建设第3条线,开始转向链态产业经营。“公司要发展,自然而然就要进入产业化阶段,如果不能实现产业链的国产化,带动我们国内的整个产业一起发展,尚德也不能真正做大做强。”施正荣如是说。

纵观尚德的发展之路,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对过程的把握几近完美和飞速,用施正荣自己的评价,“从时间段上我们觉得每一段我们的工作都做在刀口上,这样就把握了机遇,把握了机会。”

“厂子没建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市场?老实说当时对市场方面真的考虑不多——产品都没有,空谈什么订单、客户,有什么意义?当时一心一意就是怎么把厂尽快建起来;厂子建起来以后,接下来做了很多市场铺垫,并没有太多的市场动作;第2条线的扩建决策是先斩后奏,看好了就干,把握住市场机遇——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就是对过程的把握和控制。”

把握团队

诚然,对过程的准确把握是每一个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境界,而事实上,这又恰恰是创业者很难做到的,想与做之间的矛盾,让记者再一次将问题抛向施总,“尚德为什么能这么准确的把握过程?”

“开明的决策团队和积极的沟通!”施正荣略为思考之后告诉记者。

“一个完美的决策团队核心应该是技术人员。我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我是搞技术出身,在这个行业里钻得很深,对整个产业都很了解。一个懂技术的经营者对企业发展的初期是很有帮助的。尚德创业时获得的企业投资,投资方就是看人,对我很相信;政府也因为‘要留住人才’而对尚德创业给予了大力的扶持。”

理念是决胜的关键

尚德的成功,无疑也是施正荣这个创业者的成功。到底这个创业者身上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能支撑着他和他的尚德公司取得今天的成功?

“理念决定了一切。”施正荣认为,“理念”是尚德创业成功的决胜关键。

“理念决定了行事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我们的理念首先是开放,开放性思维,我不太喜欢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第二是要讲究速度,做事一定要有速度;第三是坚韧不拔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只要给我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肯定能把它做得漂漂亮亮的。

“对于我自己,我觉得用句话叫‘突破自我天地宽’来形容我的脾气性格是比较合适的。一个人要突破不断自我,不要一天到晚怨声叹气,其实最大的症结就在于自己,自己能不能不断从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搞科研如此,做生意如此,搞企业也如此,都需要有很多新鲜的想法。我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类型,这一点对我今天的成功很关键。”

田伟利:儒雅背后的狂热

黄洁

编者按:一接触田伟利,你就会被他睿智的言行所吸引,无论谈创业欲望、管理、商业, 还是企业文化建设,在轻松的谈笑间,你总会感觉透过谦和儒雅的外表,是他扑面而来的对事业的狂热。

熔炉:留学加拿大

感悟:深感中国环境与西方国家环境的差距,萌生创业欲望

2002年回国以后,坚持以科技开发为主体,在回国的短短3年内,获得了环境数据在线采集传输装置、汽车尾气收集传输装置专利等4项专利和合一环境在线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等。田伟利深感国内的环境质量令人担忧。作为炎黄子孙,田伟利深感责任重大,历经几番思想斗争以后,他决定放弃原本安逸的工作,将科技服务于环境,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科技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现实结合起来,从环境管理支持手段入手,解决困扰我国环保执行机构的技术支持问题。

2003年7月,田伟利创立了杭州合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由其主持开发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获国家中小型创新基金。该系统攻克了我国水质在线检测多种技术瓶颈,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在线监测的技术水平。公司创建以来,一直稳步发展,先后开发了总量控制系统等多个环境保护的技术系统。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总量控制而开发的系统,为杭州市等的环境总量控制提供了有利支持,促进了国内环保事业的发展。

熔炉:创业过程必经的“低谷”

感悟:“短板”理论收效显著

“合一环境”自创立至今一直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似乎从没有出现过“低谷”,这让很多业内业外的创业者羡慕甚至惊叹不已。当记者问及“秘诀”时,田伟利谦逊地回答:“其实也不算什么秘诀,也不是我独创的。社会学上有一个实验模型叫做木桶定律或短板理论,大意是说木桶的盛水量是由许多块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于是,我就把‘短板理论’用到我的创业理念上了。”

“经营一个公司就如同打造一个用来盛水的木桶,产品技术、市场、企业文化建设、财务等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出现短处。否则企业就难免会遭遇低谷甚至更严重的境地。这算不上什么‘秘诀’,只能说是我的一些经验体会吧。”

根据短板理论,田伟利意识到要“防患于未然”,要及早发现不足因素,要找到最短的板。他们把整个过程都纳入PDCA循环体系,Plan是先把问题找出来,Do是让员工去做,Check是负责人去检查,最后是Action。

当然,田伟利也再三强调,“短板理论”并不意味着违背扬长避短的规则。一个企业在做到兼顾所有环节部门之后,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核心竞争力”。而田伟利认为“人才”应该是企业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他看来,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是“行业的浸润”,“儒雅的狂热”可见一斑。

熔炉:激烈的市场竞争

感悟:要做到既“打猎”又“种田”

在田伟利看来,只有过时的思路、过时的技术,没有过时的市场。“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市场竞争规律。要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首先要做到“创新”。他说:"拿破仑的军队为什么常胜?因为他行军的速度是每分钟130步,而其他欧洲军队只有70步。只有靠创新,才能打下天下,也只有创新力度更大、方法更好才能守住江山。”

舍得,舍得,有得必须能舍,在科技投入上,田伟利是慷慨的。他与张清宇合写《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一书,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他的论文也屡次在省市级评比中屡获殊荣。田伟利认为“创新”必须包括4个方面的创新,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其中包括革新产品的创新、新能源的开发、开拓新市场的创新、新产品的开发。

另外,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田伟利认为,除了“创新”之外,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资金的积累”。这里也包括两个方面:企业自身设法解决、有困难找政府。

在企业自身积累资金的过程中,田伟利深感企业必须要做到“打猎”与“种田”兼顾。田伟利告诉记者,公司业务包括两个方面:环境工程和咨询服务。“打猎”就好比接下某一大工程,“种田”就好比琐碎的咨询服务。“种田”虽然对于企业资金的构建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正是这微乎其微的米粮,解决了企业的“口粮”。做环境工程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田伟利再三强调“种田”的必要性。

作为孵化器的入驻企业,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对于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资源。在谈话间,记者分明感觉到田伟利对“创业中心”满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说:“政府的资源应该被视作一种额外的帮助,而不是理所应当的索取。人要有感恩的心。”

熔炉:企业文化的形成

感悟:阳光 大地 超越

企业的创始人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个人魅力,这一点在田伟利的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田伟利的个人色彩,也就是他的个人信念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

田伟利从读书到创业,身上一直体现着3个特点:积极向上、脚踏实地、力求超越自我。在创业过程中,他的这3个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在艰苦中坚持。而他的企业,也包含这3个方面,我们称它为“阳光、大地、超越”。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创业者行为所体现的价值观和信条,就是驱动企业的基本原则。也许有些人认为这太虚幻和捉摸不定,但文化的确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市场、对员工,还是对变革创新等等。

往往企业的创始人都会经历一个较为艰辛及漫长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创业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其间公司的许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已经在潜移默化之中建立起来了,因此这些制度和企业文化必然带有领导者的个人色彩。

田伟利确实可以被认定为“好的领导者”,他是成功经营理念的缔造者。经营理念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繁衍出优秀企业文化的母体,也是他的企业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相信田伟利与他团队的“激荡”,必能擦出异常绚烂的“火花”。

王涛:为事业舍“绿卡”

彭芳霞

题记:王涛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对于他的宣传报道,他笑着说没什么好写的。他觉得回国创业是他至今走的最为正确的路。而且他也将会一直走下去。

开始创业旅程

王涛1989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心研究所作博士后训练3年,后受聘于密西根州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底特律医疗中心激光导管研究室研究员,主攻介入医学导管及相关器械的研究和开发。

虽然在美国工作待遇优厚,但王涛1993年回国考察发现,由于中国没有生产介入医学导管的能力,只能依靠进口,所以其国内价格居高不下,如一根在美国仅需350美元左右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的PTCA球囊扩张导管,国内却高达1200美元,病人不堪重负。由此,王涛萌发了利用手中技术回国创业的念头。1996年,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率团赴美招聘留学人员,王涛应聘来到了深圳,开始了他的创业旅程。

1996年4月,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位于深圳美丽的后花园龙岗区中心城留学人员创业园,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在宝龙工业城规划了2万平方米的介入导管生产基地,即将进入建设期,此举为公司长远发展绘制了美好的蓝图。

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出可替代进口的系列介入医学产品,如:已成功推广到市场正大量使用的产品——中心静脉导管、有创压力传感器、PICC、心血管造影导管、立体构型的多功能管、专利产品单向阀多通器等。目前王涛正带领技术人员研发或临床实验温度传感导尿管、漂浮导管、球囊扩张导管、高压泵、心脏固定器等。王涛回国9年间先后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大系列数十个品种的介入产品,并取得了国家食品医药监督管理局的准产注册。1998年研发的一次性使用介入医学导管及附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来到这片热土创业8年了,深圳就是我的家,我已经离不开它。”王涛,这位留美归国博士后,深圳市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4月23日召开的深圳市留学人员联系会后真情流露。

在王涛的带领下,公司相继取得IS09001、IS013485、CE等质量认证,由于严格质量管理,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极佳的声誉。公司的主导产品中心静脉导管、有创压力传感器产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得到包括北京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华西医院、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心医院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医院的认同并广泛使用,在产品同国外进口同类产品的竞争中,优秀的性价比让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为国家作点贡献

公司以大步前进的深圳精神,在近几年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万元;仅2004年就上缴了各项税收415万元,新增了50余人的就业岗位,其中前后解决了11名残疾人员就业。公司在王涛的带领下长期资助着20名贫困地区儿童,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公司通过红十字会、民政部门或自发组织向受灾地区捐资捐物累计数万元;今年由公司中层干部发起的“每人捐助一个艾滋孤儿”行动正在积极筹划之中。“公司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努力回报社会,是为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这是王涛为他的行动做出的做好解释。

公司有两个注册商标:“益心达,”昭示着一心一意达到目的,“SCW”:S—Shenzhen,C—China,W—World;意味着公司将始于深圳、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医疗器械领域优秀的民族品牌。公司只有在不断进步中才能求生存、谋发展。公司制定鼓励员工求上进,努力学习的奖励政策,因为公司上下都有一种自觉学习的良好风尚。

落根深圳

当王涛回国创业时,为了以防万一,也在努力申请美国“绿卡”。然而,随着深圳对留学人员的优惠政策日益完善,王涛的“绿卡”想法淡化了。事业的发展也留住了王涛的“根”:“我已经是深圳人了,在深圳落了户,买了房,父母也和我一起住,放弃美国绿卡我心里感到很踏实。”

益心达公司近年来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市场日趋完善,海外市场亦逐渐形成,公司必将为国家和社会积累更多的财富。由于工作显著,2001年10月王涛被评为首届广东省杰出“留学青年回国创业之星”;2002年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深圳市龙岗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还被评为2001—2003年度龙岗区科技先进工作者。

在王涛积极倡导下,一批年轻有为的企业家组建成“中国品牌促进会”,扶持中国品牌,从自身做起,支持国家关于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用王涛的话来说:“我就想为国家做点贡献。”

王小曾:静水流深

司宇

关键词:

1986,美国纽约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杜邦制药公司,药物研发研究员,美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FDA)

关注事件:

主管原料药药品主文件(DMF)的编制、审核、原料药厂的cCMP检查和认证工作。

曾帮助近十家中国大型原料药生产企业的cGMP认证,并通过FDA批准。

江南山清水秀,地杰人灵。祖籍南通的他具有江南人秉承的温和、灵气,集聚儒雅风范。自幼聪颖的他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并且顺利考入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曾任江苏省委干部大学讲师。如果说商人也硬要分几类的话,那王小曾无疑是温文尔雅的儒商。

静水流—归国创业

凭借生物制药的研究功底,以及在美国FDA工作中对美国制药企业和中国制药企业的广泛联系,王小曾于1995年在美国长岛创办了“分子技术有限公司”(Molecules Technology corp)。公司以不断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宗旨。

经过10年的发展,凭借华人的聪明才智,他已在美国生物制药界打开了一片天地,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和广大的市场。他的美国公司连续6年快速增长,企业年销售额已超过5000万美元,被华尔街纳入中等规模的高科技公司,受到多家美国大型上市公司的关注,2003-2005年获美国中小科技型企业领袖奖。

这样的成就无疑是令人艳羡的,然而,王小曾的脚步不会就此停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要自己的人生尽情燃烧。

王小曾博士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他受到了国务院国家人事部、外国专家局等的邀请,并且参加了50周年国庆大典。由于他在行业内的成就,又被安排到许多省城、直辖市的著名大学、研究院进行学术报告,反响强烈。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泛,许多国家领导人也亲自接见了他,一起探讨经济发展问题。

2001年,在上海市政府、浦东新区张江生物高科技园区多位领导赴美考察和积极吸引下,王小曾博士在上海张江个人投资50万美元创办了第一家研发公司——迈物(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吸引了多名回国工作的博士、硕士和上海本地的科技人才。该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步入成熟、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2年,在多位南通市政府领导及开发区领导等赴美考察进修学习期间,王小曾通过他们了解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毅然决定投资家乡,创办实业。成立了南通迈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王小曾博士个人投资100万元和一批高级制药精密分析仪器。首期总投资额150万美元。

公司于2005年6月正式运行,在2002—2005年7月间,先后开发出辅酶Q10原料及辅酶Q10充液透明胶囊、三氯蔗糖、5-乙硫基四氮唑以及硫酸软骨素、一水肌酸、氨基葡萄糖等新配方、新制剂的保健品,正在进行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技术制备高折光系数的纳米复合新材料的研发。

公司定位为高新技术研发,产销出口的导向型。以美国MTC三家公司为骨架,争取在5~10年内完成MTC生物制药集团化跨国公司。这是既定的目标。

目前公司已建成占地4.7公顷、10000平方米符合美国FDA-cGMP要求和中国sFDA-GMP要求的新型固体制剂车间以及2000平方米综合研发大楼包括16个独立实验室和20个标准间的专家楼,具备年生产固体制剂1000吨的能力。

真水深—科研网全球

王小曾博士立足创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精神,绝不搞买别人药证、搞突击报审GMP的做法,本着边经营、边建设、边生产、边发展的战略在南通家乡做实、做好、做强、做大。目前公司2个新药是在美国申报了专利并在中国申请了专利。

为了保持研发能力的不断增强,公司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研究院均有长期技术合作、学术交流的关系,既有紧密型,又有分散型的联合体,也有项目单一型以及多项目复合型的联合体,在生命科学、药物及中间体、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进行创新研究。

公司现有员工大多是聘请的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并在大型制药公司工作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中国药科大学的专业人员。2004年,公司科技总投入110万元人民币,其中研发费用为95万元。

正是由于这样高科研投入,在短短的几个月投入小试以来,公司已实现销售额近800万人民币,估计2005年底销售额可达5000万人民币。

立足国内,放眼国际,打造国际化企业,王小曾体现了一个真正的大企业家的胆识和眼光。公司设有国内外市场部,营销主要通过美国MTC总公司渠道,开拓北美、西欧市场,原料完全在国内采购,有十分稳定的产、供、销网络路线和较为完善的销售服务系统。

2005年初,王小曾博士又与北京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迈特(北京)科技医院咨询公司。王小曾博士是南京大学海外校友推选的会长,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大批中国旅美留学精英,在他的带动下,共同合作把各自所学之领域的精华回馈祖国,投报家乡。

2004年,王小曾博士被江苏省人事局评为“六大人才”,迈特公司是南通市人事局送报的十家企业中获奖级别最高的企业。王小曾博士不仅投资实业而且投资教育,他投资创办的新华侨幼儿园现有教师100多人,学生近800人。他曾荣获全国侨联劳动模范、南通市侨办,侨联劳动模范称号。

王小曾博士的迈特生物制药集团已经初步完成“美国—中国双桥头堡”战略平台的建设。集团凭借在美国公司的高级研发集团和在美拓展市场的优势,利用中国原材料、人力资源的优势,基本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跨国企业。

王小曾,以他贯有的温和、儒雅,让企业在稳中求胜。真水无香,内在的柔韧才是最坚强的动力之源。

王毅:永远在路上

司宇

企业的核心是产品,管理再好,产品不行,也不会有人为你买单。因此,创业之初,一定要对产品的市场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是否属于朝阳行业?自身产品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适合什么样的消费群?

人物影象:

企业做大了,王毅仍然停不下来,反而比以前更忙碌了。傍晚时分才从机场匆匆赶回家,而或许,明天又将奔赴下一个城市。

1991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化工系煤化工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攀枝花市矿务局龙洞焦化长从事管理、技术、生产等工作。然而,或许是对未来有着太多的憧憬,或许是少年对远方莫名的向往,两年后,他便辞掉工作,只身来到厦门。

旅途小笺:

目前,公司已经步入大批量、大规模的良性运行轨道。2004年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2005年7月又通过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论证。短时间内公司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上路——领略远方的风景

从内地到厦门,开始的时候人生地不熟,首先就要解决住宿和温饱问题。由于本身具有很好的技术和实践经验,王毅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份不错的工作。新的城市也开启了他的创业路。

工作后不久,随着对厦门这座繁华都市的日益熟悉和了解,王毅已经不满于只是呆在一个岗位,只是每月领着固定的薪水,身份却仍只是为别人打工的。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去试一试、闯一闯呢?他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召唤,尽管还不清楚这召唤是源于哪里,又将带领自己行往何处。

很多时候,柔韧更具有一种长久性和坚持力,性格随和、风趣的王毅也是如此。在多少个日夜的思考后,他坚决地跨出了自己人生关键的一步:要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

辞去工作以后,他个人办过工厂、做过工程,也曾遭遇失败,也曾感到沮丧,甚至动摇迷茫,然而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梦想。当前方是坦途,行走无疑是轻松的;而在迷茫的丛林中,我们往往会获取更多的思考和宝藏。上帝只垂青伤痛后的勇士。

摸索的过程中,王毅不放弃任何机会,不断地总结、学习,使自己慢慢具备了一个领导者所应有的素质和能力。1998年,由于很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涉足FPC行业,组建了厦门首家FPC生产厂,全面负责生产、技术、质量、市场和销售。经过艰难的市场开拓和生产技术探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后专心致力于销售工作。

由于电子行业是厦门的支柱行业,许多大型企业,如联想、夏新等公司都设在那里,因此,以这一行业为切入点,不久会有很好的资源空间,也为公司以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全面的考察,2004年9月,王毅为自己开启了另一个新起点,组建厦门宏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行走——风浪中洗礼

创业初期,面对资金少的情况,他果断决定,内外联手。一方面,经历了个人创业的摸爬滚打和商海风浪,他逐渐认识到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很难把企业做强做大,也就在这时,他选择和厦门宏信创业股份集团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这种互补不单单是资金上,同时也从人才、技术上使公司获得的属于自己的发展,不至于沦为资金的附庸。

另一方面,他注重公司自身的内在提升。那段期间,他全面评估生产设备和厂房规划,为FPC高端产品的生产做好了提前准备。在将厂房及设备建设到位之后,到广东亲自驻点进行市场调查,并大胆开发成功3层及以上线路板,通过试产及量产,又返回公司大力提升产品合格率,加强管理,控制生产成本,使3层线路板的生产合格率由初期的50%提高到了80%,同时继续研发4层、5层及6层线路板,并在短期内试产成功,接着批量生产4~6层线路板,现在6层线路板已经批量量产,合格率也在逐步提高。

可以说,创业初期,王毅体现了一个真正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那段时间,公司全部市场定单几乎都是他个人辛苦签订,第一年个人经营业绩占全公司95%以上,第二年个人开发维护的定单仍占到全公司的88.64%。“当时的情况真的是没有办法,创业初期,作为领导你必须得亲自跑。”回想起这些,王毅不禁感慨万分,“不过现在好了,我们凝聚了一个很优秀的团队,分工也很明确。”

在后续稳定量产的情况下,公司不断改进技术、增加设备和检测仪器,已成功开发出了国内领先的软硬结合板,同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借助高校较强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能力,成立了厦门市FPC研发中心,解决目前PFC行业共同存在的一些材料、工艺和技术问题,并大量吸取同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不断创新,大力实践,使公司不断进步,致力于进入FPC行业前列

远眺——人生没有终点

对于企业,那么多年的商海沉浮,让这个温和的男人有了太多的感慨,也使他对企业、对人生,有了自己的新的看法。

对于企业而言,王毅深深地感受到,本身的结构很重要。为什么一般的民企只有三、五年的寿命?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一个世界性的品牌?这不是我们的人不行,而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多数企业都存在制度混乱的局面,管理不够严谨。而在宏信,采取的是一种法律化结构,将个股和法人股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使工作明晰,也让大家对自己、对公司充满热情和希望。另外,也深切地希望,国家能够给本土企业更多的扶持和呼吸空间。

企业的核心是产品,管理再好,产品不行,也不会有人为你买单,因此,创业之初,一定要对产品的市场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个行业是否属于朝阳行业?自身的产品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适合什么样的消费群?有的放矢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一些。

这么多年的辛苦历程,使一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创业者,锋芒内敛。当初对自身的期望已经融入到了企业内部员工身上。王毅希望自己的员工都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甚至很希望他们去创业,成就一番自己的梦想。年轻就是无畏的资本。公司重视人才、激励人才。“我们需要的是富有激情和创意的思想,而不是机械的流程工具。”“对于企业而言,人才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我们一直给员工梦想和平台,希望所有人都在这个平台上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企业是什么?企业是一个梦想的舞台,亦或只是赚钱的工具?每个人都有梦,和谐,是我们追求的最大目标。王毅用豁达的胸襟,经营着另一个人生的事业。

创业交织着太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也许前面有失败,但只要不断地努力,就会为自己赢得机会。王毅付出着自己的努力,也不断品尝着疲惫过后更深刻的幸福感受。梦想,永远在路上!

魏东晓:不安分的开拓者

司宇

“难道,我的一生就将这样度过吗?”——有时候,一颗不安分的心和一份执著的信念,会成为我们改变人生的动力。山东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魏总便是这样开启他的创业之路的。

跳——离开安乐窝

语录:“一旦决定要做,就要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火热。”

1992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的魏东晓,顺利地进入山东省机械厅机床通用协会从事行业管理工作,工作清闲、薪水也不错。照理说,这是许多人的梦想,不用有失业的压力,不用有经济的困扰。

然而,魏东晓却在这份稳定中感受到了危机和对生活的迷茫:日子过得如白开水,平淡乏味、波澜不惊,前途一览无余,而自己的理想、抱负却一天天远去。

他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的一生就将这样度过吗?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从此就一去不返了吗?不,不能这样。我必须要跳出这个模式,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道路也许会很艰难曲折,但将是无悔的人生。

1997年对于魏东晓来讲,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在这一年里,他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毅然辞去原单位工作自筹资金下海经商,创立了自己的济南中孚实业有限公司。

“当年在取‘中孚’名字时,也是很费了些心思”,魏东晓笑着说,“‘中孚’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卦,本意是心中诚信,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再有就是,希望她能跟“美孚”一样出类拔萃。虽然公司前期的运作比较艰难,但也正是这一信念使得我一步步走出创业的艰辛……”

创业之初,跟大多数创业者一样,为了企业的生存,公司经营代理过多个行业的产品,包括一些教育软件。当生存已退居其次,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如何做大、做强,而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自己前瞻性的独特的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该如何去找寻这个突破点呢?魏东晓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计算机普及的年代,从90年代初的苹果机、286、386,到P3,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飞跃。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技术及应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信息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

“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魏东晓敏锐的觉查到了这一点,并且立即付诸行动。2000年9月份,中孚率先在同行业中较早推出了第一代物理隔离卡,并以其过硬的技术于同年的10月份与浪潮集团形成了OEM配套,也使浪潮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网络安全隔离电脑的PC主机厂。

浪潮为此在全国进行了巡展,但由于信息安全市场刚刚处于萌芽状态,大多数用户对信息安全还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最终也使本次全国巡展以失败而告终……

出师不利,似乎也预示着后面的日子更加艰难。"从2000年到2003年这3年时间,是公司最困难的时期,几乎看不到曙光。”那时,业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团队力量薄弱,公司几乎找不到任何支撑企业生存的希望。

“但是我始终坚信,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管是创业或者其他事情,一旦决定要做,就要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火热。”魏东晓说。为了坚定自己做信息安全产品的信念,魏东晓在2002年将公司注册为山东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那段时间,尽管没有大的客户,没有大的定单和有效的产品市场突破,但是,公司对每个产品依然精益求精,对每一次的服务都力争做到客户满意。

“强烈的信念和使命感让我停不下来,我必须要为自己的事业去坚持,去拼搏!”魏东晓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的理想在哪里,他更知道,要坚持,坚持是使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

韧——坚持就是胜利

语录:“不能先把一件事做好,就想在其他行业有所发展,是不明智的。”

“中孚”,正如它名字本身所包含的寓意:诚信为本。在艰难的日子里,公司始终本着诚信第一、质量过硬、服务到位的原则,不敢有一丝马虎。魏东晓心里清楚,商场就是战场,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而你死我活确是实实在在的残酷现实。

在最初进入物理隔离领域的七八家创业企业里,有4家没有越过创业的寒冬倒下了。而中孚,则靠滴水穿石的坚韧精神以及执着的信念使公司在艰难的环境下支撑了下来,并且为魏东晓又赢来了一次新的机遇——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的扶植。

2002年7月3日,中央明确了“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目标、任务以及采取的措施,形成了包括内网、外网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人口、企业法人、宏观经济、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4个基础信息库,以及12个业务系统所组成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

2003年9月,中办发文《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安全的十大任务;2004年1月,中央召开全国信息安全保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投入1个亿进行网络安全建设试点……

介绍起这些政策,魏东晓滔滔不绝,喜悦之情也油然而生。"正是有了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中孚以及整个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带到了创业的春天。”

2003-2004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政府网络安全建设,庞大的政府网络市场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到2003年下半年网络安全行业已初具规模。如此良机,心志高远的魏东晓当然是不能放过的。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切,适时形成自己的市场和过硬产品,同时开始承接涉密集成业务。

魏东晓知道,企业的活力在于技术的先进性,而市场,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是产品、或者管理,都要围绕这个核心。2004年,经过多方面考察,针对计算机网络漏洞、数据拯救方面的市场需求,公司又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出中孚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检查工具,经过进一步的检测完善,2005年新产品投入市场,产生良好效益,公司各个方面开始稳固发展。

中孚目前已成为国内物理隔离领域4家主流厂商之一,并且与国内最大的PC主机厂——联想集团,形成了OEM配套。到目前为止,山东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济南高新技术服务创业中心骨干企业,专门从事计算机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涉密集成项目的承接。

企业发展了,资金也开始充裕了,但中孚并没有像有些企业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我们中孚现阶段的目标是专注于信息安全领域,使中孚成为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一流提供商。”魏东晓说。他始终认为,如果不能首先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做成全国一流,就想在其他行业有所发展,是不明智的行为。而诸多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是正确的。

拓——行者无疆

语录:“中孚,要成为国内信息安全的NO.1!”

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孚公司目前已经在物理隔离、电子政务中间件、网络漏洞扫描、硬盘数据拯救恢复、涉密网络集成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公司目前已拥有30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以及国家保密局、公安部、总参等部门颁发10多项国家级产品证书。

正如当时创业之初的执著,魏东晓并没有被眼前的这些成就遮蔽前进的步伐。“目前,网络安全领域非常好,但局限性也很强,所以中孚的远期目标是在信息安全领域做大、做强前提下,向民用市场发展,实现多领域发展。”魏东晓已经在策划公司的未来,中孚将再次创业。

“中孚,要成为国内信息安全的NO.1!”他笑着说。这一瞬间,笔者似乎也看到了当初那激情洋溢的青春少年,在阳光下大声宣誓着自己的梦想。不管前方的道路怎样的曲折,终究,一切都会明晰,我们怀揣着执著的信念,风雨兼程,去往心中的理想家园。

邢维峰:商场上练兵

司宇

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将是沉于思而敏于行的。在狼烟四起的商场,综合素质将为企业打响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

人物点击:

1987年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四年的军校生活赋予邢维峰不同于其他人的胆识和勇气。说话以及举手投足之间,还可感受到军队的严谨、威慑。

进入实达集团高管行业不久,自身所具有的一股不甘人后的想法,使邢维峰踏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战略布阵—坚守诚信之营

经过一番摸爬滚打的风雨历练,机缘巧合,2002年年底,邢维峰带着自己的新团队,又重新加盟厦门实达,推动了原有公司的转型。

由于具有成功的市场营销经验和丰富的创业经历,邢维峰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全体员工的认可,2003年,他就任厦门实达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并带领公司入驻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

在任期间,他实现了企业经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公司年销售收入连年翻番。经过2年的顽强拼搏,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目前拥有近300名员工、遍布全国的30多个办事处、年产值过亿元的电信设备专业生产厂家。而这一切,与邢维峰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老实达人,“诚信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快速执行”是邢维峰的创业理念。他也试图把过去在老实达团队中培养出来的气质,传递给现在的团队。当年,他从实达出来开始自己创业,很多个竞争对手希望他加盟,他都谢绝了,曾有的军人素质,可以使他抵抗任何诱惑。

现在社会很大程度上存在信用短缺的问题,越是这样,企业越是要建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是否诚信,关系到企业能否与客户之间,建立可持续的沟通关系,实现可持续购买的关系。企业不断研发的新产品和新增值业务,才可能得到市场认可;而对于个人来说,一个员工只有保持足够的诚信,他才可以在企业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才可以使得企业与同行业竞争中支付较小成本。

全面进攻—人才攻略

如果说诚信是企业的立足点,那么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在,对通讯电子行业的技术竞争,是用“月”、“季度”来衡量的。面对残酷的竞争,邢维峰强调“立足岗位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公司投入巨大研发经费进行高新技术产品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公司最新独立自主研发的“Wig3000无线综合信息网关”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5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并已获得2000多万元的订单,为公司持续经营创造了条件。

公司所做的工作,不但是努力满足客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开发客户的需要,并且围绕着客户潜在的需求,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此,需要努力培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执行能力团队。

“电子行业的真正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邢维峰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目前电子通讯行业,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大量新产品和增值业务问世,对员工的要求更高,给员工带来更强的压力和急迫感。所以每个员工都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让所有的能力都朝一个方向运动,这种能力就是执行能力,也就是要确保企业的决策执行到位的能力。

要提高执行能力,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素质。像销售工程师应该要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勇于突破和挑战自己,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书写水平;而研发类人才就需要有专业技术知识,设计应用开发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极大的位置感,“每个人做好应该做好的事,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邢总对执行能力做了更深入的阐释。

谈到跟着自己打拼商场的团队,邢维峰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是一群充满激情,有活力,有水平,可以做大事的年轻人。”公司平均员工队伍才20多岁,和他们在一起,让邢维峰也想起了自己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生命好像重新来过。

乘胜追击—秉承质量后盾

目前,企业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公司连续几年都是在以倍数的规模上升,所有人干劲十足,激情涌动。现在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市场销售主管、人力资源部门经理,都是在大企业集团锻炼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能力把整个实达电子带入快速的发展通道。

公司在现有基础上,依然不放松后续力量的积累。他们设立了厦门研发中心、福州研究院,构建了一个富有技术经验、充满激情活力的研发团队,通过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的校企合作,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通信和电源安全领域拥有领先技术。

科技创新的同时,公司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2000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依托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的产品质量在同类产品中一直名列前茅,获得用户的高度认同。2005年1-8月份,公司无线商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

本着“顾客至上,服务市场”的宗旨,凭借优秀团队、知名品牌和优质服务,经过多年服务深耕,公司已经在全国30余个重点城市设立了市场中心和服务网点,能够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服务。

电子行业的发展,如同自然界的竞争法则——“生死时速”。邢维峰相信,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将是沉于思而敏于行的。在狼烟四起的商场,综合素质将为企业打响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

徐月明:步步为“赢”

黄洁

编者按:作为一个有着创业激情和社会责任心的创业人,徐月明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企业的复杂环境使他不可能在公司内部的每一件事情上都保持理想中的纯洁度。

2000年11月29日杭州雪中炭恒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徐月明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职务,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每个环节全须介入,一天工作十几小时,没有休息天,创业之初的日子是充满艰辛和激情的。创业初期,包括他自己在内,人员总数仅为5个。资金方面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为一名科技人员,徐月明更没有管理和市场方面的经验。但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骨子里强烈的创业意识,徐月明在艰难中意识到“孵化器”对企业的孵化力量,是自己创业的最好支柱。终于,“雪中炭” 以杭州市高新技术孵化企业入驻创业中心,开始了创业之路。

徐月明激动地告诉记者,从雪中炭成立的那天起,就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与政策的扶植和支持。作为高新技术孵化企业,享受了孵化器所给予的所有优惠政策,这对正处于创业初期的“雪中炭”而言,实可谓“雪中送炭。

然而,在第一年,“雪中炭”的产品并没有让公司赢利。这对从事了科技研究10余年的徐月明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刻。这次危机使徐月明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此时此刻,最关键的问题是公司使命的确立:“雪中炭”究竟代表什么?如何让“雪中炭”的技术产品市场化?如何进行创新来树立品牌形象和坚实地在群众心目中占据位置?

雪中炭所代表的价值观是恒久不变的,但是必须找到一个途径来实现这种价值观,比如借助各类专业展览会和学术交流会来宣传产品和树立品牌形象。很快,雪中炭品牌在实验室领域脱颖而出,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同,雪中炭产品也受到了用户和经销商的广泛好评。很快,公司以高技术和工艺先进的产品、诚信的合作态度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市场。

这多少让徐月明欣喜不已。这次雪中炭的价值观塑造帮助雪中炭度过了危机。并让公司在顺利度过严峻考验以后,有了更为明朗的发展前景。徐月明说,雪中炭的这次经历是值得其他创业者借鉴与思考的。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尝试使用新手段的企业才是永远的企业。在困难时候谨记企业使命,在危机中获得新生。

价值观:技术、创新、质量、一贯性

徐月明认为,技术永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根据这个战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远胜过其他。徐月明告诉记者,成功还来自对核心价值观的重新界定,而“雪中炭”的核心价值就是切合市场需求的不断开拓创新的技术。

徐月明自信地告诉记者,在业内,“雪中炭”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是最快的。除了技术创新快之外,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好的口碑。不仅在国内,即使在国外同行中,“雪中炭”也拥有极高的知名度。甚至有一位同行业的外国公司的董事长在走访了“雪中炭”之后,惊讶地称:“雪中炭实在太危险了。”

雪中炭创建4年以来,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发各类新产品6个系列60余个品种。其中XT5706宽温度范围动态恒温循环系统于2003年12月在杭州通过由浙江省科技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结果认为该产品整体设计的各方面性能优秀,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技术性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占当年销售收入的98%以上。公司已经拥有一流的专业设计队伍和先进的柔性化生产手段,使公司具有快速开发产品和较强的定制产品能力,使每一个定制产品达到标准产品的技术水准,以真正满足实验室领域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另外,公司也加强了售后服务,力争不断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速完成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徐月明表示,这一切缘于雪中炭强大的技术力量。 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通过“技术”打败对手、技术储备要充足。技术是雪中炭在竞争中胜出最有力的武器,而“技术的储备”则是充裕高速的技术创新,是公司走远、走好的踏脚石。

别让员工置身事外

在采访过程中,徐月明一再强调制定一个有助于共享成功的高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共同的命运才能将各种才能的人聚一起,吸纳善于创造而不保守的年轻人也是明智之举。最重要的可能是他们共有的将远见卓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的热情。

雪中炭在经历4年风雨兼程的创业过程之后,在今天终于走上了平稳发展之路。而为了壮 大公司力量,吸引增加员工则是徐月明现今要面临的选择。

尽管“负责质量改进”的观点受到了许多创业者企业家的认同,即他们必须让员工直接参与到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举措中,但他仍然不无忧虑。首先,前车之鉴已经使他领教到了这种大规模变革行动的消极面--简言之,就是动静大,收效小。

在一番苦思冥想以后,徐月明提出了符合企业自身特点且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公司最终采取了这套“群策群力行动系统”,因为这套系统恰当地将速度、灵活性和控制结合在了一起。群策群力行动是一套快速改进系统,它综合利用了领导力、小型员工团队、严格的期限管理,以及一丝不苟的结果记录程序。徐月明认为,根据设计,在落实这套方案时,员工有足够的时间对其进行测试、改进和进一步发展。

徐月明告诉记者:必须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采取行动的迫切性。要成功,就必须先统一内部的认识。这仅是管理制度,并非最终的运营手段,但它毕竟为公司启动“更好、更快”的质量改进项目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参与公司事务,相信雪中炭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锐意斗志。

在采访最后,徐月明向记者描绘了一幅异常美好的蓝图:公司将发展成为中国实验技术领域先进的科工贸一体化企业,并通过良好的市场运作,使雪中炭成为实验技术领域的名牌产品。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后徐月明和他的团队就会实现这一目标。因为徐月明已经清楚向我们诉说:我是这样成功的!

余旭东:旭日东升

彭芳霞

题记:短短的三年创业过程中,带给余旭东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激情。是的,企业才刚刚起步,就象一轮旭日才刚刚升起,随着企业的逐渐壮大,旭日也一定会光芒万丈的。

余旭东,1994年7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同年9月在成都圣威电气有限公司任技术工程师,进行防雷接地领域的研究。由于对工作的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业绩突出,且颇具先进的销售理念,即被企业任命为市场部经理,负责国内市场产品推广、宣传等一线工作;1998年11月,晋升为市场总监。凭借防雷领域的技术经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为公司的业务开拓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也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遭遇创业

2002年,余旭东接触到一些国外品牌防雷产品时,感觉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果能自己开发出这些产品并在质量上加以完善和提高,在中国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考察后,他于2002年7月成立成都桑莱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防雷接地产品的研发。2003年初研制成功,并相继进入市场。

成都桑莱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短短3年时间由注册资本50万元到总资产已达八百多万元。职工总人数由成立初期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8人,技术人员10人。并且解决了1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当说到自己的团队时,余旭东颇有感慨:“我要建立一支学习型、进攻型、快乐型的团队。”

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防雷产品,如降阻剂、铜包钢接地材料、接地模块、避雷针等防雷接地产品的销售。随着防雷市场的发展,现有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防雷领域起步较晚,无论从理论、技术、产品等各方面与国外相比都有较大差距。2003年3月公司入驻成都武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后,充分利用政府科技园区各项扶持政策以及多种资源优势,同时在经营决策上果断引进科研技术人才,开展市场调研、技术革新及新产品的开发。经过艰难的攻关,开发了ALG防腐离子接地体、锌包钢接地极、放热焊接(热熔焊接)等防雷接地新产品,并获得了多项技术成果,目前已有两项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其中热熔焊接材料、引燃剂及其构成的放热熔融焊接剂产品已经被国家专利局受理了发明专利。该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防雷领域的一项空白,科技含量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且荣获2005年度“国家创新基金”。产品投入了市场后立刻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目前公司产品结构有四大系列、上百个品种。

从市场情况来看,产品的应用范围由最初的石油、化工、电力系统等行业,延伸到了铁路、军工、金融、电子、市政、航空、通讯等行业。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省、市以及美洲、非洲、中亚、澳洲、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公司年销售收入从公司成立初期的两百多万元增长到现在的年销售收入近两千万元,在2004年创汇30多万美元。销售渠道已由单一的直销,发展到以直销、分销、代理和成立工程公司等多种方式构成的综合销售模式。

质量是生命的体系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余旭东也一直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完美。精湛的技术和完善周到的服务,深受广大用户好评及同行的认可。以诚为本,以信为准是余旭东灌输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按照“技术先进、质量为本、品牌服务、顾客至上”的方针。不断为国际国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余旭东始终追求的目标。

余旭东说;“公司的发展才开刚刚开了一个头。公司计划在三年内,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完善产品结构;实现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五年内进入国内防雷行业前三名,争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版块上市,为中国的防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张建军:铸就信息安全的倚天长剑

徐欢欢

编者按:“希望你们守住中国信息产业最后一块保留地——信息安全!”行业老前辈凝重和期盼的眼神,使张建军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丰富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也成就了一名叱咤在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域的英雄人物。

人物印象:张建军,一个具有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典型时代特色的名字,的确再普通不过了,当它和这位叱咤在网络及信息安全领域的英雄人物对应起来时,又变得不那么平凡了———正是他,带领着上海三零信息安全有限公司在为中国的IT领域铸就可靠的倚天长剑,屹立在全球信息化的浪尖潮头。这是一个怎样的领军人呢?

做技术千锤百炼,勤勉奋进

1991年,张建军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分配到位于成都的电子工业总公司第30研究所。在1991年到1996年期间,他参与了X.25数据交换系统的研制开发,此系统获得了电子部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是当时国内全部自主开发的最大的x.25数据交换系统,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这样的机会对于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块极好的磨刀石,如饥似渴地学习,挥汗如雨地投入,张建军在不断的付出中锻造着自己的臂膀。

1996年国家设立了信息安全产业专项,共设21个项目,张建军主持了其中的3个项目的研发。面对新领域的新挑战,本着一种敢啃硬骨头的精神,经过反复设计论证和试验,张建军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了我国第一台安全路由器。之后,他还负责起草制定了《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百炼成钢,张建军从一个线的工程师逐渐成长为30所研究室副主任,一个专家型的人才在锻炼中成熟起来了。

时光在不断流逝,但奋进者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过。1998年成都卫士通信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建军被任命为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期间他先后主持金融数据加密机(II型)和安全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金融数据加密机(II型)是30所进行封闭开发的第一个信息安全项目,他带领的团队只用了短短7天就完成了样机。该加密机的成功开发,也开创了linux作为嵌入式控制软件应用在安全设备上的成功先例,此项成果被广泛应用在银行卡连网工程之中。由他主持下1999年10月开始的安全操作系统项目被国家计委列为“安全操作系统产业化示范项目”,是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项目,总投资达6000万。该项目在2003年,2004年分别获得了成都市、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宝剑锋从磨砺出,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在对技术的孜孜追求中,一把能披荆斩棘的利剑诞生了。

张建军同样也不会忘记3 0所从院士到教授再到研究员的这一批老专家们。是他们经常敞开心扉与年轻的技术开发人员交流讨论,倾尽全力去帮助年轻人成长进步,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那种严于律己、产业报国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深深感召着年轻一代的技术员,使他们受益匪浅。至今张建军的脑海里还时常浮现一位行业老前辈对他们讲“希望你们守住中国信息产业最后一块保留地——信息安全”时那种凝重和期盼的眼神。张建军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丰富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是他们给了张建军在技术之外的另一种锤炼——一个成功者所具备的良好的意志品格。

做管理披荆斩棘,奋勇开拓

2001年7月,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张建军任总经理,开始了他人生中全新的一段历程!

在成都,在技术上,张建军已经成为了佼佼者: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信息产业部电子30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委员会信息安全组专家。要接受这个当初并不是他本意的决定,去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城市,同时放弃他最熟悉和擅长的技术领域,去做一个经营管理者,他能行吗?他会是一个很好的舞剑者吗?

公司成立伊始,张建军想到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际网络,而是人!张建军明白要做事业,要干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人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人,一切困难和问题都可以解决。于是张建军从公司人才架构上做文章,下很大功夫打造公司的团队。进入上海之际,他就制定了人才本地化战略,张建军准确地把握了识才、育才、用才的火候。广纳贤士,不拘一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他用人的原则,知人善用是张建军用人的成功之处,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是他管理艺术的精髓所在。张建军充分发挥各人的潜能,对技术人员按照每个人专长确定其在信息安全上的发展方向,使公司在创建之初就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才架构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以6名博士、16名硕士、6名CCIE、2名海外学成归国人员为代表的核心团队以展露锋芒,为公司创立了大量的实用的科技成果并转化成为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公司人才队伍不断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

公司定位,是让很多老总难以取舍的难题。电子政务飞速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市场很大,产品、集成、服务到底走哪条路?产品需要巨额资金投入、集成需要相当资质才行、单纯做服务又不赚钱,到底该如何衡量取舍呢?最终他们走出了一条--服务创品牌、定制促研发、集成带产品的多元经营模式,同时树立起上海服务品牌的形象。

市场,永远是创业团队第一位考虑的内容,在上海没有资源、没人支持却练就了公司独特而有效的R(资源)S(饱和渗透)T(工具保障)营销管理法,技术人员、商务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了全力贴近顾客,水银泻地般扑向上海19个区县、59个委办局、324家公务网接入单位。

技术永远是公司的命脉,3年中张建军直接参与开发了“主动防御”、“安全管理中心”、“大规模入侵检测”等多个技术和产品,并参与起草了国家和地方标准5项;公司还负责了“863应急响应”的课题。

做产业剑气冲天,敢挑重任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21世纪初的几年,在经历了互连网业的短暂寒冬后,信息安全领域也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政府机构、公安部门、企事业等单位都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来保障信息和网络的安全。凭借着专业的技术和服务,4年来公司业绩一年一个台阶,130万元、1600万元、3700万元,三零卫士2003年已经跻身上海知名电子政务公司的行业,2004年营业额超过7000万元,公司已有资产从创业初的60万元增长到了8000多万元。更为可贵的是三零卫士的项目数量多达130个,而同样的销售额公司只有他们的1/10。公司的经营管理目前已经完全步入正轨,但张建军并没有被已有的成绩冲昏头脑,如何从初期的创业式的经营管理上升到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最终实现剑舞神州?这成为张建军现在踌躇满怀的事情。

产业要做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支持,上海三零卫士不断自我超越,先后吸纳上海国投、华虹增资扩股,同时在广东、浙江成立了分公司,在厦门、武汉、南京建立了办事处。此时的张建军,没有被成功的喜悦冲昏头脑,他清醒地看到:一个企业没有自己准确的定位,没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没有鲜明的特色,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他又在勾画一个全新的三零卫士!张建军深信,只有用户满意才能使企业生存。失去了用户就失去了根基,失去了用户就失去了发展,失去了用户就失去了市场!张建军开拓思路,没有哪一家成功的企业是只有优秀的技术却忽略服务的。一个成功的品牌,一个成熟的企业,完备的售后服务是企业的另一条生命线!于是张建军决定在确保产品技术过硬的前提下,把信息安全服务作为新的核心内容,同时扩大信息安全产品的销售,为客户度身定做,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集成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安全整合技术开发。张建军把三零卫士从以前的纯销售型公司定位为服务科研开发型公司。这样三零卫士从一个单一型的企业转变成为了综合性更强的信息安全服务类企业。不言而喻,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得到了加强,三零卫士的发展空间更大了!按照信息安全界老前辈何德全院士的话说,信息安全已经从最早的主机防护、网络防护进入了新的生存空间,那么,仅仅几个防火墙和IDS是无法承担安全重任的,高质量和专业性的信息安全服务就成为国家、企业、政府信息安全的战略需求。最早为信息安全服务呐喊的张建军已经在上海三零卫士公司看到了可喜的结果!然而,张建军更希望建立一种模式,他要建立中国信息安全行业“麦当劳”,筹划组建全国信息安全连锁服务网,依托上海优势,把上海公司建设成为网络服务中心,辐射到全国,通过与信息安全合作伙伴、产品提供商、政府、专业机构和专家的紧密合作,将信息安全蛋糕做实做大,带动整个中国的信息安全发展!

张建军不仅注重服务的高品质,他在完善用户服务的同时,加大了对技术的科研开发。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含金量,才能在用户中赢得好口碑。2001年10月,在张建军主持下,三零卫士与上海交通大学强强联手,组建了”上海交大三零卫士攻防与评测技术实验室”和”浦东信息安全开发与演示实验室”。上海三零卫士的服务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上海三零卫士从产品前期研发入手,注重产品后续使用研究。张建军为树立三零卫士无暇品质的服务形象煞费苦心!张建军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有了无可挑剔的产品,有了无懈可击的售后客户服务。张建军正向着他剑舞神州的梦想阔步前进。

在笔者与张建军的交谈过程中,他没有妙语连珠,没有娓娓而谈,然而他说出的每字每句却无不鲜明地体现出他的务实特性。对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来说,外在因素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至关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乃至某种具体化的特性、习惯和精神。可以这么说,如果张建军没有做一名普通研发人员的打拼经历,没有从行业前辈们身上吸取做技术乃至做人的精华,没有他无时无刻不在的务实、奋进特性,那么他就不可能创造公司今天蒸蒸日上的好业绩。

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的商标是一个包公脸谱的形象,它象征着诚信、安全和公平。的确,信息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切身利益,江泽民同志曾经给30所题词:“安全卫士”。卫士,历来都是武功高强的英雄,张建军就是这么一个会舞剑的英雄。他挥舞着用高新技术锻造的利剑,去斩断伸向信息网络的黑手和魔爪,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壮哉!

赵山鹰:继续向前的“阿德勒”

彭芳霞

编者按: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它要有信心,只有建立足够的信心,才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就象一把火,你愿意添柴,它才会持续燃烧。

人物点击:

赵山鹰1964年出生。1984年7月至1992年11月期间在无锡机床厂担任电气设计师,负责磨床电气部分设计,成功完成3MZI3IOB型自动球轴承内圈沟磨床项目。1992年成为一些知名品牌的特约经销商。1997年,成立了自己的“阿德勒”。

人物语录:

其实我就想拥有自己的公司,成为别的品牌的经销商终归不是经营自己创立的品牌,没有归属感。现在的公司发展良好,它后劲很足,我对它的前景充满信心。

创自己的公司

1992年赵山鹰离开机床集团后,成立江苏富润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向弱电方向转型,成为美国ECHELON、JVC、松下、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特约经销商,将上述公司的产品成功运用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无锡分行等金融、住宅,政府机关、商厦、饭店等系统。

在经销企业的运行纳入正轨后,赵山鹰发现,在安防、信息管理、弱电工程方面的产品为进口商品所垄断,这些产品虽然质量好,但价格高昂,并且有些配置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从而生产了自行开发产品的想法。“我想创立自己的公司,拥有自己的品牌。”这是赵山鹰在经历一段时间后,突发出来的想法。1997年,他逐步退出富润日常管理后,斥资400万元注册了阿德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是凭借阿德勒科技,实现了赵山鹰人生的另一个辉煌。

公司成立之初,赵山鹰便以发展能够与国际知名品牌一样性能优良的民族品牌,并且价廉物美的产品为最终目标。自订立了这个目标后,公司便承揽了众多无锡市内该领域的顶尖人才进行产品的开发,其中有原总参五十六所研究处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励维金等多名高工。经过开发小组的不懈努力,终于在短短的半年内成功推出了ID系列智能小区家用产品,获得诸多的荣誉,并申报成功多项专利。2002年,公司的:“无级性1—wire家庭网络及家庭网络控制器的研究”项目入选当年建设部科技技术项目计划,并通过国家鉴定,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公司由智能家居向数字化社区的转型。

继续向前发展

2004年初,阿德勒科技与联想、TCL、康佳、长城和中国电信等行业巨头一起成为“中国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标准工作组”的核心成员,共同打造中国自己的数字家庭技术标准。今年年初,公司又获“中联重科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而公司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软件集成平台ID8800V20亦通过建设部系统测评,获团体三等奖,这标志着阿德勒由低端的智能小区建设向高端的数字化社区发展的努力得到了业内的认可,使得公司成功地定位数字家庭和数字社区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领先者。

企业竞争是核心专长的竞争,而阿德勒在成长初期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力上均不具备绝对优势,因此公司的成长过程就是选择适宜的方向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的过程。而阿德勒当时如果发展以上特长优势均无法赶上其他的公司,或即便追上了无法成就较大的成功。因此阿德勒要建立自己的独有的竞争优势:技术开发。充分运用设备、技术和知识使企业人、财、物同先进且适用的技术和知识良好结合,创造出公司整体的利润。

在赵山鹰等一批技术骨干的带领下,公司开发出最新产品MEHOME系统,构架在IGRS协议和无极1—wire家庭总线的基础上,将信息家电、灯光控制、家庭安防等通过家庭网络连接起来。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相当多的房地产商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联想、海尔、康佳等国内几家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的注意。在这一新的产品领域中,我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国外大品牌,赵山鹰有信心让自己的产品在智能家居行业中占据立足点。

创业者素质关系企业兴衰

陈方

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信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亏变盈,并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不称职的企业经营者能把一个好企业、有希望的企业搞垮、搞坏。

虽然我最近真的很忙,但是我还是接受了《科技创业》杂志的邀请,来担任这次以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创业、宽容失败为目的;以推广、挖掘、宣传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优秀创业者为目标的“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委员会委员。

我认真仔细的去阅读,去用心的感受每一位候选人的不同寻常的学习经历,研究经历,创业经历以及他们的企业在行业领域,为当地经济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当然,这仅仅是一次评选,有人获奖,也有人会依然幕后,但是无论如何,所有参加评选和没有参加评选的这次进行科技创业的人,默默奋斗的和昂首前进的,你们都是英雄,因为是你们在逐渐的支撑起中国的经济,从所有候选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明天,正是他们在注重产品研发,在注重知识产权,这才是未来中国企业的真正出路!

企业经营者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信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能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亏变盈,并不断发展壮大;一个不称职的企业经营者能把一个好企业、有希望的企业搞垮、搞坏。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加入WTO后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应该以什么样的素质迎接挑战,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待挑战,政府和社会如何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条件等等,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

市场经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竞争是残酷无情的,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驾驭企业这艘航船驰骋于市场经济的海洋,必须善于学习,善于接受国外新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勤于思考,优化决策,牢牢把握企业发展的正确航向。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是权利、金钱,而是知识、智力、智能和科学技术。企业作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场所,它的决策人必须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和提高。一是要增强全球化意识,学习和掌握世贸规则。加入WTO,标志着我国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全面参加国际化合作与竞争,因此,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必须增强全球化意识,学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应对国际化的挑战。二是要学政策、学业务。企业经营者要养成善于学习、研究政策、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要善于运用政策,准确运用政策,不断提高应用政策能力,企业经营者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行业、本专业的行家,为企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把握方向,决不甘当门外汉。三是要学管理。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管理的关系,切实将加强管理落到实处,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改革与发展的科学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使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四是要学法律。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法制经济,一切都要依法办事。特别是加入WTO后,不懂法律,是不能搞好企业的。五是要学金融财税知识。财税金融知识是企业经营者必须学习的知识,一个企业经营者不懂税务知识,看不懂财务报表,怎么能搞好企业。所以,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掌握财税金融知识。

二、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企业创新发展

随着加入WTO 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激烈的竞争环境。面对这样一种严峻的挑战,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就必须自觉融入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企业家的战略任务就是抓好企业创新。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品质、智慧、才能和心理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家必备的核心能力,是区别于一般管理者的本质特征。

企业创新一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是市场竞争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观念创新的过程是思想解放的过程,观念新,思路就宽,办法就多。二是管理创新。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强化管理是每一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在当代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已经发生深刻的变革。企业发展战略、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企业理念、激励机制等方面要不断创新。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去适应这种大趋势的要求,等于放弃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管理创新上,我们的企业可以借鉴一些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先进办法。自己的探索是创新,用别人的经验改造自己的传统管理办法也是创新,主要看你采用的经验和办法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三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观念仍停留在产品观念甚至生产观念上,这是不行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没有这些创新企业就不能发展,甚至逐步萎缩、倒闭。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的“自律”和“他律”机制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家的“自律”和“他律”机制建设,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企业能否长期、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品质、敬业精神、领导才能及人格魅力。其中,人格魅力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企业家们要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人格、名节和尊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做到立得正、行得端、站得稳,并且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为部属和员工树立榜样。同时,企业家是企业权利的掌握者,能否用好手中的权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经营者必须加强自我修养和“自律”,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遵守党纪国法,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完整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这样一种约束机制,本身也是对企业经营者的爱护。有了这种约束机制,企业经营者就不容易犯错误,没有这种机制,失去监管,就必然出问题。因此,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财务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形成一个社会化的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非常感谢上海《科技创业》组织这样一次活动,给予我们所有的中小型企业家一个展示自我,宣传自我的机会,希望所有的中小型企业创业者们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恭祝这次活得圆满成功,恭祝《科技创业》越办越好!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原新华信管理咨询)

董事长 赵民

本次活动年轻的候选人,能将自己掌握的学识和技术转换为生产力、资本力,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是社会前进的良好推动力。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利

科技创业是自主创新与创业的重要力量,对深化改革、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都具有战略意义。《科技创业》杂志推出的2005中国科技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产生影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发明向创新及商业化转化的进程;

候选人多为很有成就的研究型人才,他们的成功创业经历有助于推动创业活动从生存型向机会型的转化,促进创业活动升级;

科技型创业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发明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上,很多候选人注重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把握机会,拓宽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让科技与人民的生活更贴近。

作者:黄 洁等

第3篇:2019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明日之星评选揭晓

2019年11月15日,“2019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明日之星”评选颁奖典礼在深圳天安云谷隆重举行,深圳市委原副书记庄礼祥、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各商协会代表、投资专家以及媒体代表们共同见证了2019年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及深圳明日之星的诞生,并发布《2019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调查报告》。

20家获奖企业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67%

“2019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明日之星”评选项目是由深圳市商业联合会与德勤中国主办,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联盟承办。评选活动旨在发现和表彰深圳市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卓越企业;经过5个月的紧张工作,组委会严格按照既定程序,采取申报材料形式审核、项目路演、企业现场核查、评委审定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出20家企业入选“2019年度深圳高科技高成长企业20强”、26家企业入选“2019年度深圳明日之星”。深圳20强企业将自动成为德勤中国50强及亚太500强项目之候選企业,而深圳明日之星企业则将自动成为德勤中国明日之星候选企业。

荣登德勤深圳20强三甲的企业分别是:舒可士(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库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它们的增长率分别为5269%、4567%和4370%。20家获奖企业三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67%。

26家优秀初创企业跻身“深圳明日之星”之列

同时,以人工智能、新材料、金融科技等企业为主的,共有26家优秀初创企业跻身“深圳明日之星”之列,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编程猫、Insta360、基本半导体。

深圳市委原副书记庄礼祥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入选本次评选榜单的46家企业,是广大中小企业的榜样,也是深圳的骄傲。我们将以获奖企业为标杆,组织学习与交流,深入对接和服务,助力企业可持续更快更好发展。作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将继续高举深商大旗,充分利用‘深商风云人物评选’、‘深圳老字号评选’、‘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明日之星’等一系列品牌服务活动,引领深商争当‘双区’建设排头兵。”

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副局长吕哲在讲话中提到:“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深圳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德勤中国,连续六年开展‘深圳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明日之星’评选活动,挖掘出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商业模式优、成长潜力大的企业,并为这些企业提供持续的引导和服务,帮助获奖企业对接社会资源,在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该项评选活动的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全市中小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人、中小企业服务的统筹人、中小企业具体问题的解决人,市中小企业服务局高度关注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发展,并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解除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最后,颁奖典礼以“厚积薄发——创新回归商业本质主旨”的互动论坛收尾,由中国第一代风险投资家、中国第一例创投机构借壳上市运作人、汇通大丰基金创视人董事长王绍东先生担任互动论坛主持;鑫信腾科技董事长郑国荣、博铭维智能科技董事长代毅、微言科技创始人兼CEO黄聪、基本半导体副总经理喻双柏等4家获奖企业代表为嘉宾参与互动分享。他们围绕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资本路径规划等方面为大家揭晓了公司持续成长的秘诀。

第4篇:学术科技节科技之星策划书

湖南农业大学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之

人文·创新·“科技之星”知识竞赛

主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承办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策划书2009年11月1日

厚德载物·德业双修·实事求是·学贯中西

1前言

一年一度的“求真杯”学术科技节之科技知识竞赛又拉开了序幕,我学院积极配合这次活动,因为它能增加我院同学的科普知识,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十分有必要举办这次的人文院科技之星知识大赛。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具体程序。

时间:2009年11月 1日至11月26日

地点: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学生办公室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普水平,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为人文学子搭建一个展示自己学识的平台。特此举办此次的科技之星知识竞赛。同时也为校科技之星大赛选拔优秀人才。

二、活动宗旨:团结拼搏睿智进取开拓创新

三、活动项目:分为初赛和复赛

四、活动宣传:

1、在相关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张贴宣传海报。

2、在人文院网站上进行跟踪宣传报道。

五、活动具体安排:

1、参赛对象:人文院全院学生

2、报名:11月1日至2日向学术与科技部报名

联 系 人:王凡

3、初赛时间:11月6日(周五)中午12:30

地点:七教南001-003教室

形式:笔试

题型:单选、填空、简答题总分100时限60分钟

出题:学术与科技部

监考:主席团成员及学术科技部部分成员

判卷:学术与科技部、文艺部

(取前12名进入复赛,抽签分为2组,以小组为单位竞争,加入游戏环节考验选手的协调能力,增加趣味性)

4、复赛时间:11月26日(周一)中午12:30

地点:十教北30

3形式:口试

题型: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

出题:学术与科技部

现场主持:王凡

(优秀组将代表我院参加学校决赛,之前由学习部对我院代表队员进行培训。)

5、决赛时间:

地点:学校大礼堂

六、活动奖项及奖励

1、按分数取前三名,并颁发证书。

2、所有获奖选手记通报表扬一次。

七、经费预算

组织费(材料):100元

八、活动说明

1、本次活动为自愿报名,人数不限。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

2、报名者无需交纳报名费。

3、竞赛全程公平、公正。

人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2009-11-1

附录一:

财务预算

第5篇:评选科技之星事迹材料

我是xx师范学院物理系11应用物理学的xx,这次评选科技之星。

在xx师范学院的这两年多中,我始终要求自己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刻刻以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做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在这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科学实验认真钻研、永不言弃。正是拥有这份热情,我从未放弃对学习的热爱,在班级中团结同学,在实验研究中勇于创新。在忙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中,一路学习、探索,也在不停地收获,收获知识,收获技能,收获做人的美德与修养。

目标——让人永不迷失的灯塔。

记得来到大学物理系让交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大学生四年规划,但可惜的是当时自己都不会去想那是干什么的,以连抄带编的方式完成了,虽然这次没好好写,但是正是系里的这种要求才能让我有更多的思考,以及后来更好的规划。第二次写大学四年规划是在自己已经经历了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之后,懂得了现实生活中人情世故明白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之后写的。就是从那时起我的人生目标开始确立。

(1)兴趣:还记得小时候总是把那些坏掉的电子设备开肠破肚,还记得自己亲手做出的一个不是很亮的小台灯,一切源于兴趣。

(2)擅长:上大学之前可以轻易修复一些简单的电子设备,动手能力强。

(3)就业: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的压力下,必须合理选取适合的专业方向并学精通一门以降低毕业时的压力,而电子类市场就业广泛涉及产业类比较多,相对容易就业。

(4)契机:大一暑假的时候第一次看见我哥在玩单片机,当时就深深地迷恋上了单片机。

(5)未来:从社会发展主流来看,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如:物联网)。

因为有了确定的目标,所以无论在接下来的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使自己坚持下来并为之付出努力。

大一上学期,这一学期课很多甚至于每天上八课时,再加上早自习晚自习,整天过的跟上高三一样,这也是我上大学之前唯一没有想到的一点儿。刚来大学,什么事物都会让我产生新鲜感,比如,加社团,加入一个集体让自己认识更多的人;做兼职,增长自己社会经验的同时给自己更多的零花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来丰富自己的视野等等。可以说能在大学体验的生活大一上半学期都体验完了,接下来该思考自己以后的路了。

过完大一上学期之后我就已经意识到了在当前社会中的就业压力,接着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目标。就是这个关键的契机:在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哥在学习一个好玩的东西,他拿着一个单片机开发板接到了电扇的插排处用遥控一按电扇就关了再一按就开了,我问这是怎么回事儿,我哥就说:“你给这个芯片里面写东西他就会按照你的想法做你想做的事”。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接着就开始有了自己模糊的目标。

大一下学期刚来就有人来推销计算机二级C课程,大概是300块钱吧!当时就想到:这课程这么贵应该很难吧!但是因为兴趣因为目标,这些都没给我带来压力,我也把它当成了我上大学征服的第一座大山,然后就开始尝试接触它,很幸运的是在自学的情况下不仅征服了它(但是后来学习到软件编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小看了它)而且还奠定了我自学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接着到二手书店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本单片机书,有点儿很不幸的是当时没有学过汇编指令又了解到这种指令很复杂所以它就被我丢到了我的书堆里销声匿迹了。

大一结束了暑假我哥给我带回来了他的单片机开发板并送给了我,对我来说如获至宝。接着我就开始结合自己的C语言通过人家视频里讲的编程方法编写一些简单的小程序,当时的确有点儿盲目,因为虽然写了一些但是实际上根本就不懂为什么那样写。

大二上学期开学也标志着我正式开始系统学习单片机开发板,开始征服我大学中的第二座大山。本来我认为单片机很简单的,可是学习单片机的经历告诉了我当你学习的越深的时候问题越多麻烦也越多学习也越困难,比如说微控制器外部那些电路为什么这样设计,外边都是些什么器件有什么用怎么用有时候一个问题就涉及到好几门课。就这样由点带线由线带面一直又学习了好多门课。当我学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系里传来了一个好的消息,说:明年会有两个在全国都比较有名的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没目标没动力,一听到这个我学习单片机更加疯狂了,每天晚上都学习到十二点甚至于一两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以A的成绩通过选拔。

大二下学期以十足的把握过了计算机二级(方法很简单:找一个会调试的人教给你怎么调试拿到大题的60分就过了),也算是对自己的一个证明吧!接着开始备战比赛,参加比赛并不是靠想能想出来的,它还需要很多的知识。比如说:电路的搭建,电路板的设计,传感器的使用,程序的仿真,控制思想等等。现在还依稀的记着刚开始时学习的困难!比如说,为了protel的入门,我会在上完我们专业的课后跑着到机房学习其他专业的课;为了学习proteus在网上到处搜寻着讲课视频;整天在网上看着一篇一篇的pdf文档;甚至花费了好几个月在pid参数整定的实践中,有的时候整天在枯燥的改着这三个参数。这让我我已经明白了我已经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假期,没有了午休,除了上课睡觉吃饭所有时间都只能在实验室做实验做测试。最后我真的发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我孤独枯燥的实验换取了更为宝贵的经验。大学生活是有点儿累但是每次看到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成功心里总是激动万分。没做过车之前,我对于两个轮子的车可以站起来想都不敢想,做车之后每次看到经过努力做出来的赛车在赛道上奔驰时心情也是激动地。因为赛车的奔驰告诉我: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大二暑假期间参加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并获获得华北赛区二等奖之后又开始准备电子设计大赛。参加过这一个比赛之后让我成长了好多,因为我见识到了跟其他学校的差距,为什么其他学校的人可以把车做那么好,因为人家有更多的知识来辅助完成作品,整体上看是在电脑的充分利用上,他们可以让电脑帮助他们干更多的活儿做更多的分析。接着就亲自动手把每样软件都粗略的学了一遍,纵向比较了labview,visual basic,C++ builder,matlab等软件最终以labview作为上位机软件matlab为数值分析及仿真软件

并深入学习。参加电子设计大赛非常让人头疼,因为电子设计大赛的题目每年都不定只要是电子类的都可以出,而且又有四天三夜的时间限制,所以我们不得不从各个方向充实自己的知识。为了让自己有更强的实力,接下来又接触avr单片机(性能稍微好点儿的单片机)并深入学习,焊接并测试各种传感器,学习各种控制方法,做模拟运放电路……开始涉猎各种知识;

大三上学期参加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并获奖。开始接触嵌入式微控制器(高级单片机)并学习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并学习至今,其实上述两样东西大家都不陌生,加起来可以把它看做一个手机,只要你拆开过手机你肯定能发现里面有几个黑色的芯片其实这就组成了嵌入式控制器,要是再把linux操作系统修改一下也可以变成Android操作系统。嵌入式也算是现在发展的一个主流所以我到现在为止仍在努力学习这些。

大三寒假开始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并学习至今,学习C++并将相对来说软件开发周期短但比较生硬的labview改成移植性好比较灵活的c++ mfc编写并写出第一个比较优秀的软件。并快速了解了一下比较主流的stm32微控制器。

大三下学期继续攻克着操作系统编程和准备参加今年的飞思卡尔比赛来弥补去年因失误而带来的遗憾。

结果——收获胜利的果实

在近几年的大学生活中,不仅收获了荣誉更重要的是经验而且还锻炼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验室的生活,不仅使的思维更为活跃,视野更为开阔,还培养了我认真、耐心处事的良好态度。

进入xx师范学院,是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这几年中,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论在生活,学习,思想各个方面,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第6篇:大学科技之星事迹材料介绍

**,男,22岁,汉族,预备党员,**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高分子与材料专业06级学生。

科技创新之路

十年寒窗终于换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在这里到处充满了朝气、竞争和欢乐;同时也少了挫折和困难,甚至是迷茫;但自己相信,只有激情永在,一切都会好的;只要激情永驻,任何挫折、困难和迷茫,都会被战胜。

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自己积极的参加了各种活动。班干的竞选上有我慷慨激昂的誓词,校运会上有我挑战的足迹,羽毛球赛场、足球赛场上有我奔跃的身影,各种学术竞赛中有我获奖的消息。正是因为自己执着的信念,坚毅的决心,高昂的激情,才有了今天的我。

大学是构建知识体系、磨炼思维的地方,作为一名对科研执着追求的大学生,只有懂得在大学里,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单元,在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把单一的知识单元交联,贯通起来,才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立于不败之地;思维是一个人做事的灵魂,只有时刻更新思维的人,才能与日俱增,永远走在科学的前列;因此,在学习上,自己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有不明白的地方尽量通过自己思考后,虚心的向老师、同学学习,大好自己扎实的专业屋脊,成绩始终名列班级前列,获得过二等奖学金。

在理论学习上,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平台,在大一就参加过院第八届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大赛,虽然只取得了一个优胜奖,但并没有改变自己对科学的激情,在已有的成绩上,参加了院第九届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大赛的申报,并以第

一、二负责人的身份,申报了四项作品,并全部立项,通过暑假两个月的实验,领导团队完成了实验全部内容,上交的科研论文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优胜奖;同时在组员方淑英、马征、雷依超的协助下,经过一个08年下学期及寒假的奋斗,完成了课题《基于纳米材料固定化荧光化小分子制备荧光传感薄膜及其应用》整个实验及其论文,课题在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得了三等奖;湖南省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获得一等奖,研究的项目《荧光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荧光性的研究》在湖南省课外有机化学化工会创新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同时在此期间完成了课题相应的2篇小论文的整理与修改,同时在09年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的申报过程中,参加了两项课题的申报,全部立项,并有一项获得了湖南省第二批研究性课题的立项;并在在此期间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教改项目,所表现的科研素养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在收获的同时,科研过程自己学到了许多,组员那一幕幕奔走在实验室、宿舍的身影,感到无比的欣慰,;老师隔三差五的奔走于实验室和办公室,让我们倍感,有老师在,什么艰难、苦难都能克服。衷心的感谢唐老师(唐文清、曾荣英老师)的细心指导,感谢组员(方淑英、马征、雷依超)的无私奉献,宿舍兄弟(伍文涛、谷希徐、文彪、谭昭虎、何松林、刘学、陆刚)的包容。

大学是锻炼能力的最好平台,大学三年以来,自己担任过劳动委员,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先后主持或协助过一些班级活动,起到了联系老师和同学桥梁的作用。担任过实验室管理员助理,无私的奉献自己知识,用自己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讲解各种实验过程;担任我系第一个自己的协会化学化工研究会的第一二届会长,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给我系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与提高上,用自己的精神打动每一位社团成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评为2006-2007;2007-2008院优秀学生干部,此外还积极参加学院、市、省各种学术活动,以及校外项目,取得了一些成绩,帮助了衡阳市绝缘材料厂、衡阳市顺风车桥解决了一些企业实际问题,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出事能力。

大学生活给了我不平凡的经历和磨练,让我在做人、做事、做科研上成长了不少,也收获了不少,相信只要激情用在,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成绩已属于历史,未来仍需努力!我将以更多的努力、更高的要求、更强的激情投入到生活的每一件事!我坚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第7篇:阅读之星读书之星--简介

我叫,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但那时不认识字,就整天缠着妈妈给我讲。等我上了小学,认识了很多字,老师和妈妈就鼓励我多看书,还给我推荐了很多好书,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小猪西里呼噜》等等。每天晚上,在做完作业后,我都会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看。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每次我都觉得意犹未尽。读书真好,我爱读书!

我是,老师们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女孩子,我想这大概和我喜爱看书有关系吧!我喜欢看书。从各种各样的书里,我知道了文明礼仪,懂得了天文地理。在我的生活中,书就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我愿意和好书交一辈子的朋友!

我是,要说我读的书还真是不少,有《神奇校车》、《蚯蚓的日记》、《松鼠先生和月亮》、《爱心树》、《小布头奇遇记》……哎呀!我都数不过来了!怎么样?想和我比比谁看的书更多吗?来一()班找我吧!我很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我的好书哦!

我是,每天我最喜欢的时光就是中午的阅读课了,每次我都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挑上一本书,静静地看上好一会儿。在这一天天的阅读中,我认识了美丽、善良的海的女儿,憨厚可爱的小猪西里呼噜,滑稽、博学的卷毛老师……这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串起了我无数的梦想。读书,真好!

我是,别看我是个女孩,我可是个科学迷。不管什么事,我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小时候,我总缠着妈妈追问。现在,我长大了,认识了不少字。我可以自己去《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查找我的答案啦!读书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我是,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觉得,书里真的有我们想要的一切。小朋友,你想变得更聪明吗?和我一起读书吧!你想变得更漂亮吗?和我一起读书吧!你想变得更懂事吗?和我一起读书吧!

我是,别看我刚上一年级,我认识的字可真是不少呢!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夸我是识字大王。其实,我还是读书大王呢!我认识的那些字呀,都是我读课外书的时候认识的呢!你想成为我这样的识字大王吗?快来读书吧!

第8篇: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 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附件1:

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

评选活动实施方案

为促进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以下简称‚评选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评选办法

大学生‚明日科技之星‛将从‚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中产生。

中学生‚明日科技之星‛、‚科技希望之星‛、‚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及其它学生单项奖将从青少年科学论坛和青少年创造发明两个项目中产生。

二、评选途径与方法

‚评选活动‛成立市、区两级组委会。中学生‚明日科技之星‛、‚科技希望之星‛等奖项,根据各区(县)组委会推荐上报的名单,由上海市评选活动组委会组织评选。

大学生‚明日科技之星‛获奖者,根据‚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组委会推荐的名单,在大学生中评选出3名‚明日科技之星‛,由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组委会审核认定。

1.区(县)评审申报

区(县)评选活动组委会要成立评审组,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挑选品学兼优的科技特长生,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要由学校提供学生成长过程的详细资料;注重科技项目评选,要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细节,要有学生研究工作的相关证明材料。推选参加市级评选活动的学生必须是区级‚明日科技之星‛获得者,推选申报时要附市评选活动组委会规定的有关材料。

2.科学探究实践评审

由市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区(县)推选上报的区‚明日科技之星‛学生中先推荐出100名市‚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希望之星‛的候选人及若干名优秀创意奖、优秀讲演奖,然后组织该100名学生参加科学探究实践评审(获优秀创意奖、优秀讲演奖的学生不参加此项评审),专家将从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由市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从100名学生中再推荐30名学生参加评选活动的大会论坛展示。

3.大会论坛展示

通过专家咨询、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的培育过程,学生在科技论坛上将自己完善后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创造发明作品以实物展示和多媒体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接受专家评委的答辩。由市级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以上的综合评价,在中学生中评选出20名‚明日科技之星‛、10名‚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70名‚科技希望之星‛和单项奖报市组委会审核通过。

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自主创新,推进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本届活动设立开放式学生论坛,组委会对成绩突出的团队和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4.总结表彰

本届评选出的‚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希望之星‛及其它奖项,将在2012年5月上海科技活动周进行总结表彰。

三、评定的依据

1、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

2、专家对学生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3、人文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测评结果。

四、申报人资格

1、2012年7月前本市在读的品学兼优,并且有创造发明作品或科学研究成果的大、中学生。

2、被评为2011年区(县)级‚明日科技之星‛的中学生。

3、经‚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组委会推荐的大学生。

五、评选原则

1.‚明日科技之星‛评选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不仅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测试,还要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考核。

2.评选活动注重学生的研究与创作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性和原创性的评审,对于剽窃别人学术成果者,一经查处,将取消参赛者的评审资格。

3.组委会在评选学生科学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作品的基础上,将严格执行科学的测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当场测试。

4.本届‚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只接受个人项目,每名学生只能以一项个人项目进行申报。

5.为提高广大师生知识产权的意识,本届活动鼓励学生申请专利,学生提出申请填写表格后,经市组委会盖章送市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处审核。凡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并有市场前景价值的作品,专利申请后,由知识产权局给予专利方面的专项资助。

6.‚明日科技之星‛、‚科技希望之星‛、‚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及其它学生单项奖的评选结果,将在学校的公告栏和有关网上公示一周,以使评选活动公开、公正。

六、申报的学科范围

申报学生的研究成果和作品分12个学科申报: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医药与健康学、工程学、计算机学、动物学、植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

七、申报要求

1.区县申报截止时间:2012年2月25日。

2.2011年2月以后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或作品,及曾经获奖但有突显的创新点属于两次创新的成果或作品,经学校推荐盖章后,可参加评选。

3.高校学生的申报由本届‚上汽教育杯‛上海市高校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评优活动组委会负责推荐,推荐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17日。

4.申报材料:

(1)所有参评学生必须提供申报表(附件2)(参评项目信息、

个人信息)、研究报告或作品的相关报告电子稿一份,打印书面稿一式三份,为方便评审,另附不含学校和辅导机构名称、作者姓名、辅导教师姓名的研究报告或作品的相关报告打印书面稿一份、摘要打印书面稿一式八份(摘要应描述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300字左右),单独装订;

(2)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作者原创性声明(附件3)书面稿一份;

(3)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专家推荐表(附件4)书面稿一份;

(4)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区(县)推荐表(附件5)书面稿一份;

(5)区县组织机构上报《第十届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区(县)申报汇总表》(附件8)电子稿及打印书面稿各一份。

八、不接受申报的项目

1.申报学生的研究项目为集体项目(含曾经以集体项目形式申报其它科技竞赛的项目)。

2.申报学生的项目学科不属于本活动规定的12个学科范畴。

3.申报学生的项目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

4.申报学生的项目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5.申报学生的项目为食品、化妆品、烟酒类、药品及医疗器械类项目。

九、区(县)审查

区(县)教育局、科委共同组成的区级‚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委员会负责对本区(县)所有申报学生情况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申报学生资格是否符合活动要求;

2.申报学生的申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是本活动规定的不接受的申报项目,研究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3.申报学生的作品及资料是否属实;

4.学生汇报的多媒体PPT演讲稿上是否出现了所属区(县)、学校和学生姓名;

5.所有上报材料的正确性。

十、评选时间安排

评选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

1.区(县)宣传发动、评审推荐2011年11月—2012年2月23日

2.市组委会办公室材料初审2012年2月25日

3.市级专家审查和初评2012年3月3日—3月4日

4.科学探究实践评审2012年3月17日

5.大会论坛展示2012年4月7日

6.导师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申报 2012年4月中下旬

第9篇:文体之星个人简介

我叫康雨欣,是一(3)班学生,在学校,能够坚持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看到地上有垃圾我自觉的捡起来。见到老师,我也会主动问好。下课期间,不追逐不打闹。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很有同情心、有爱心,在学习上苦下功夫,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不懂就问。

回到家,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认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还坚持读书,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坚持做好。

上一篇:数学高考题分析下一篇:虐心到让人流泪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