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读后感

2023-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少年王冕读后感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案

目标预设

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具体事例,品味课文语言,走进王冕内心,了解王冕是个孝敬母亲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王冕孝敬母亲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品读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难点

体会王冕与母亲对话中的丰富内涵。 资源利用 1.PPT课件。 2.课堂练习单。 课程实施

学习单1(约2分钟):

1.学生倾听老师的介绍,知道《儒林外史》这本书以及王冕这个人。 2.学生通过交流,增强对王冕的认识,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预备: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本我国明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描写了许多人物,但其中只有一位,作者把他当作榜样、楷模大加赞许。你们知道是谁吗? 3.看我写他的名字。 板书:王冕

“冕”原指帝王的帽子,所以上半部同“冒”一样两横悬空。 4.你了解王冕吗? 学生交流。

5.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你想了解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冕。(补完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一)检测预习 学习单2(约6分钟):

1. 学生读容易错的字,通过检查,进一步读准字音。 2. 学生浏览课文概要,回顾课文内容。

3. 学生通过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巩固生字词。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先来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课文中有几个字很容易读错,谁来读读看?

(出示:诸暨 闷热 闷得慌 供不起) 2.谁能读准这几个词(出示课后词语)

3.练习:考考大家能不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练习题)

(二)浏览全文,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单3(约4分钟):

1. 学生通过浏览全文,划出涉及王冕年龄的句子,知道课文是按时间顺 序来写的。

2.学生通过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知道课文叙事做到了有详有略。 3.学生通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课文抓住了王冕的哪些年龄段来写他的少年生活的呢?快速浏览全文,请你划出相关语句。 出示:

A.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B.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

C.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D.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

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王冕的少年生活。这几个年龄段发生的事作者都用同样多的笔墨来写的吗?(没有,而是有详有略的。)

3.课文详写了几岁?写了什么事呢? (十岁:停学放牛 十四岁:学画荷花)

4.读了课文,你觉得少年时的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

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5.通过刚才梳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抓住关键内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6.通过预习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知道王冕——(指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课文是怎样写他孝顺母亲的呢?

三、品读语言,感受王冕孝敬母亲 学习单4(约3分钟):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

二、三小节,发现表现王冕孝顺的语句,揣摩文字的言下之意。

(一)认真读一读课文

二、三小节,划出描写王冕孝顺的语句。(出示学习单)

(二)体会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德 学习单5(约14分钟):

1.读王冕的语言,知道王冕虽然很想读书但还是听从母亲的话去放牛了。

2.体会母亲的话语,阅读《儒林外史》的片断,感受王冕家境的贫寒,母亲的无奈。 3.走进王冕的内心,了解王冕的懂事,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敬。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1.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学生交流)

2.随着学生的回答追问:王冕是不是真的不想去读书了?从哪儿可看出来?(相机点红“闷得慌”“挺快活”) 3.既然这么喜欢读书,为什么他还答应母亲去放牛呢?请再读读第二小节,联系母亲的话想一想。

出示: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生自由答:A 母亲无奈;B 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无奈? 出示PPT,相机点红“只好”“实在”,体会母亲的无奈。 回答后指名一个学生读

4.母亲的话在《儒林外史》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出示: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著我替人家做些针黹生活赚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

就要去了。

5.天下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能读书成才呢?可是母亲没有办法啊!谁能读这段话! 指名读(下面一段话,评价:听出了辛酸、听出了无奈)。

6.假如你就是小王冕,此时此刻听着母亲辛酸的话语,你心里会怎么想?(生交流,五个)(评价:多孝顺、多懂事,多体贴母亲啊

7.心里这样想着,王冕对母亲说——(出示句子)

8.这段母子间的对话写得生动感人,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出示:分角色读,配乐读

(三)体会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内心 学习单6(约8分钟):

1.学生通过朗读母亲的叮嘱,体会出母亲对王冕的不舍。

2.学生对“一一答应”进行深入理解,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深地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敬。 1.刚才同学们都认真读了

二、三小节,你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王冕对母亲的孝顺?(学生交流) 出示:一一答应

什么叫一一答应?(母亲说什么王冕答应什么) 2.谁来读读母亲叮嘱的话?(出示句子,指名读)

3.出示: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 从母亲的叮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关爱儿子)点红“处处”

毕竟王冕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呀,比你们都小一两岁呢。这么小就要离开母亲独自去帮人家做事了,母亲心里是多么难受,多么不放心呀!

谁来读一读母亲的话。

4.十岁的儿子就要离开自己去秦家放牛了,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叮嘱自己的儿子?面对母亲深情的叮咛,如果你就是王冕,你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学习单,选择一个进行写话或说话练习 (学生交流,配乐)

5.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话。(出示)

四、小结

学习单7(约2分钟):

学生倾听老师的小结,懂得仔细品味人物的语言就能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也激发继续走进王冕的兴趣。 同学们,俗话说:“言为心声”,仔细体会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我们深深感受到王冕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么他的孝顺还体现在哪儿,他又是怎样勤奋好学的呢?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2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的品析,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闷得慌”含义,体会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导: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少年王冕。(板书课题)-读题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赏析课文

品读王冕 “孝顺懂事 、勤奋好学” 的品质

教师过渡:同学们,王冕的孝敬、勤奋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从文章中哪些文字感受到王冕孝顺懂事、勤奋好学的呢?

★选择你最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划出能反映王冕孝顺懂事、勤奋好学的词句,多读读,把你的读书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开始圈画。(学生自由读书) 过渡:我想通过刚才的读书,圈化,你对孝顺、勤奋的王冕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把你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书去读呢?” (1).指名学生朗读这读话。有谁也和他找的一样的吗? (2).是不是王冕不想在学堂读书了呢? (3).那么王冕为什么这么说?

★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放牛. (1)请位同学读一下. (2)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诠释,你觉得母亲对王冕说这话的感受是怎样的? -------无奈,伤心„„ (3)你是从那些词语感受到的? 导:作为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读书成才,可作为母亲的她现在却无可奈何,需要克服眼前克服不了的困难,有哪些困难呢?(年成不好,收入低,没存款.) 那么王冕知道家中的困境吗?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面对无奈的母亲,为了不让她伤心,懂事的王冕是这样说的----指名读. 导:这段对话真是写的生动感人. (4)读书:谁来读母亲的话,谁来读王冕的话. 导:此刻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孝顺,懂事勤奋好学的王冕,你还找到哪些语句? 板书:辍学放牛

★出示: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们一定有万千的感慨,想想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看到了一个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王冕。

(2).学生交流。

A、“舍不得吃”。同学们,腌鱼腊肉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对于王冕来说呢?(难得的美味、美味佳肴„„)但他要把这难得的美味留给母亲吃。

板书:省吃敬母

B、“舍不得花”,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是呀,小小年纪的王冕肚子饿了,用东家给的零花钱买点心填填肚子,这应该吗?这过分吗?)

可是他却怎么做?为什么要“偷空”出来买书?他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板书:省吃买书

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十分勤奋呢?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

(3)师总结提升:舍不得吃好的,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要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一起来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学。

★出示:出示: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王冕为什么会学着画荷花呢?

★出示: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美在哪里?那么就让我们来美美地欣赏这一池不简单的荷花。 (1)划处表示颜色的词语来体会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2)教师点击出示方位词,体会写作顺序:从上到下,从高到低,从次到主。 (3)这些景物在王冕眼前错落有致,但这一段文字的精妙,可不是因为方位顺序,而是景物之美。唯有读出景物之美,才能体会少年王冕勃勃向上的精神。 请你们好好读读,想想你看到了这些景物美关什么地方?(提示:角度是多样的,可以从色彩、形态、动态写作特色等角度思考问题) (4)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王冕就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由此,王冕身上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板书:细心观察或留心观察) 沉醉于美景中的王冕产生了这样的想法:(王冕)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动手画几笔?

导读:自此以后,王冕就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些颜料,学着画荷花。画的怎么样?----齐读---”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王冕的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荷花这么好,主要是努力的结果。课文中只写“三个月后便大有长进”,没有写他如何努力,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现当时的画面。 出示场景:

(1)清早,王冕牵着牛出门了,来到七泖湖边。 (2)晚上,放牛回到家,

(3)一次,王冕画着画着,纸用完了,颜料没有了,可攒的钱还不够。 小结:我想,王冕的成功和他的画画天赋分不开,但这主要靠他的勤奋,他的努力,所以他会画的如此出神。

★出示: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母亲心里为什么十分欢喜?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三、总结拓展:

1、过渡:就这样,王冕离开了秦家,走上了学画的道路。凭着他的聪颖、勤奋,不在放牛,自立更生、自学成才,成为元末明初著名的画家、诗人。 宋代著名的画家米芾靠什么在书法上取得造诣的?

2、出示《米芾学书》读一读,划一划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不仅仅是王冕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了成功,翻开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自己的勤奋。

3、就让我们这些学子们也以王冕、米芾为榜样,做一个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好学生吧!

课外阅读:走进名著:《儒林外史》 板书设计:

七岁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孝顺

十岁 辍学放牛 不忘读书 懂事 少年王冕

十四岁 立志学画 目益成才 勤奋

十七八岁 不再放牛 自力更生 好学

第3篇: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阳城县第二小学

孟春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个多音字“供”、“载”,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部名著,认识一位有名人物——少年王冕。(板书题目)

二、释题

(一)一看课题,你就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1、一读课题,便知这是一篇人物故事。

2、文章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二)读题目后,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通过探究,得到了什么答案? 学生交流:

1、《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2、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小学课本中编入了他的诗《墨梅》。

过渡:少年王冕身上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

三、自主探究

一读:读准,读通,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加注释。 重点:供(gōng)不起、载(zài)着母亲 二读:理清课文的条理,做标题式批注。 三读:用连接段意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合作交流

小组内每人负责一项,检测达标。

五、展示点拨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励志学画——家境好转 重点写哪几部分?(放牛读书、励志学画)

六、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王冕的特点。 勤奋刻苦、孝敬母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朗读,说一说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的气概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的确,王冕性情孤傲,鄙视权贵,颇具个性。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虽然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却靠着自学而成为诗人、画家。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深入地去感受人物的独特魅力。

3、课文主要写了王冕那几个年龄段发生的事情,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少年王冕的独特魅力的? (板书:放牛读书 励志学画)

二、认识“十岁的王冕”

(一)自主探究

默读 课文2—4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做标记,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二)展示点拨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A.出示: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不是真不想读书,而是他懂事,理解、体谅母亲,孝敬母亲,为家里着想„„

王冕说这番话,事出有因,请看:(课件出示)

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从母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母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吗?(无奈、难过、愧疚、伤心……)母亲的话语中哪些词特别能表达这种心情?(只靠 这点 实在 只好……)

引读:

真挚的母子情让人感动。教师引读眼看——请女生来传递母亲的无奈;男生来传递王冕的一片孝心(语气不能高兴,也不能难过,要不急不缓)。

B、也许是王冕的孝心感动了秦家人,也许是秦家人正需要这样一位帮手。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异常懂事)

C、放牛期间,王冕的表现如何,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相机出示:“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请问,你想借助哪几个词来表扬王冕? 异常懂事(陪伴母亲:陪母亲说说话、聊聊天、帮助做做针线活或者家务……)

孝敬母亲、勤奋学习(两个“舍不得”) „„

总结: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都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让我们齐声朗读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奋。

过渡:不知不觉中,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

三、四岁的少年,他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三、认识“十三四岁的王冕”

(一)自主探究

默读 课文5--6自然段,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的描写和环境描写,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做标记,并在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2)合作交流

小组长组织汇报学习这部分的收获,其他同学畅所欲言作补充;提出困惑,集体解决。

(3)展示点拨

大家学得认真,交流得细致。老师真想听大家介绍一下十三四岁的王冕。

A、 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懂道理的孩子

出示: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 联系上下文,说说王冕懂得了哪些道理呢?(懂得了大自然的美丽,学会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欣赏能力、审美能力提高了;做人要自信,要积极;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有了本事就能更好地孝敬母亲了„„)

B、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会欣赏的孩子

是啊,书让王冕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还激发了深沉的美感。你看,在王冕眼中,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五彩缤纷。

(课件出示:一天,正值黄梅时节……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引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 (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大家也能像王冕一样,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个热爱学习的孩子。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C、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自信、有志的孩子

如此美景,让王冕产生了“人在画图中”的感觉,他怎样想呢?这是一个怎样的王冕?(自信、有志)

D、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勤奋刻苦的孩子

过渡: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冕是如何学画荷花的呢?

出示:起初画得不好……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刻苦好学) 那荷花画得简直栩栩如生,你知道王冕在这三个月里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吗?

联系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说一说:

王冕练习画画非常刻苦。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配乐朗读)乡里人见他……

理解“高手”,提升:高手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刻苦努力、勤奋学习„„)

E、十三四岁的王冕是个孝敬母亲的孩子

四、认识“十七八岁的王冕”

画荷花给王冕和他的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齐读第7自然段。 谈谈你的王冕的认识。(勤奋刻苦、孝敬母亲)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少年的王冕就这样积极乐观地生活着,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同是少年的你们,读完文章,最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2、一个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刻苦好学,竟然成了“画荷花的高手”,少年王冕的成功,真是富有传奇色彩!他是一个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尤其以画梅花著称。他研究过兵法,也研究过剑术,还练习过篆刻,正因为他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他才成为了那个世界的“通才”!那么成年后的王冕还会有哪些有意思的事发生呢?快快读一读名著《儒林外史》吧!这部名著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读了以后,你对王冕这个人物会有更多的了解。

板书设计: 少年王冕

弃学放牛

孝敬长辈

勤奋好学

学画荷花

第4篇:少年王冕说课

少年王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写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高手的故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根据课标要求和我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依据“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品读语言,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应突出的重点是:体会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难点是:从王冕身上理解良好的品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诵读体验的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还将指导学生采用圈圈点点画画、作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等来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为了直观清晰的展示教学内容,我还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本课我准备用2个课时,下面我来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共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我会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周末回到家看到好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办?”让学生自由说说,引出王冕,从而引入新课。

这样导课符合当代学生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第二还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同时把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出标记。而后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请同学起来读,起来解释,扫清阅读障碍。

在学会生字词的基础上,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什么内容?

我还会鼓励学生质疑,以便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见解,顺学而导。 这一环节,旨在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精读细品,潜心会文

这一环节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首先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之后交流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再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明确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小组合作议一议,并做好批注,说明喜欢的理由。

然后组织交流,交流中我会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内容:

1、王冕家境贫寒,当母亲说供不起他读书时,王冕是怎样说的?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出王冕的这种品质?引导学生抓住:“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舍不得吃,包了回家孝敬母亲。”“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等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2、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雨后美景?他又是怎样学画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引导学生抓住:“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等句子,引导学生感悟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她的自信与毅力。

3、第五自然段描写了雨后美景,你能不能说说雨后景色美在哪?作者运用哪些方法来写这段美景的?让学生探究本段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红”“青”“紫”“绿”“黑”“白”,使其感悟画面中色彩的丰富饱满。抓住对“山下的树木”“树枝”“湖里的荷花”的描写,使其体会景物的错落有致,抓住“镶”“透”“洗”, 使其体会动词的准确运用。

在感悟的同时,我还会引领学生采用个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形式,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课标》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使学生在读、思、议、悟中,实现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 升华感情

同学们课文已经学完,从王冕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升华感情。最后大屏幕出示:良好的品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在齐读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这样创设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共振效应,使文情、己情浑然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升华。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实践积累

作业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所以,我设置的

必做作业:请同学们仿照第五自然段对于后美景的描写, 选做作业:阅读《儒林外史》,熟读其中一两个故事,并讲一讲,相信你对历史会有更深的了解。

选做作业的布置,可以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板书又被称为“微型教案”。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课文

内容,下面我把我的板书写在黑板上,请各位评委老师过目:

孝顺

少年王冕

刻苦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谢谢!

第5篇:《少年王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在教学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课堂通过这一形式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可能有的学生说:“‘舍不得吃’说明了孝敬母亲。”有的说:“‘舍不得花’说明了勤奋好学。”体验到了王冕的可贵品质后,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深挖教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这也符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思想。

三、说学法

1、读中悟情法

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首先由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找出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其次,在教学第二段、第四段时,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这样一读,不仅大大节省了教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机会。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学生:会说一些词:如,引人入胜,五彩缤纷、晶莹剔透„„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从而更深地感悟王冕孝敬母亲的品质,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课文。

(1)回忆课文写了少年王冕的哪两件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利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本环节的设计也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

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

(4)、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可能学生会说背下来,画下来,抄下来等),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

3、课堂延伸

(1)、欣赏墨梅图以及故事《墨梅》。

(2)、阅读《儒林外史》第一回。

上一篇:商务签证须知下一篇:煤气中毒专项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