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构建了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采用2009年港口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评判结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论文 篇1:

基于沃尔评分法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摘 要:沃尔评分法是我国财务分析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小组的结论,在基于改进的沃尔评分法的基础之上,选择反映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效益状况、发展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和市场表现状况五个方面的10项基本财务指标,对我国环保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沃尔评分法;环保行业;业绩评价;层次分析

一、传统沃尔评分法及其缺陷

传统的沃尔评分法是由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当时,沃尔在其出版的两部著作——《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通过线性组合的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被称之为沃尔评分法。传统的沃尔评分法选定七个财务指标(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由资金周转率),分别给予其在总的评价中的比例,七个财务指标所占比例之和为100分。然后,确定标准比率,并与实际比率进行比较,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得分,最后得出总评分。

虽然传统的沃尔评分法曾被广泛运用,但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传统的沃尔评分法为什么就选择七个财务指标以及这七个财务指标所占比重确定的依据是什么等被越来越多地质疑。并且,在传统的沃尔评分法中当其中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对综合指数产生不合逻辑的显著影响等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至今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仍没有得到解决。

二、沃尔评分法的改进

(一)评价指标的改进

由于现代社会环境与沃尔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小组的结论,将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首要指标确定为是财务效益状况,其次是发展能力状况,再次是并列的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和市场表现状况。这五个指标权重可按7:4:3:3:3来确定,仍以100分为总评分。

1.财务效益状况

财务效益状况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关心的首要问题,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通过对其指标进行分析,可以为投资者、债权人、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

(1)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每1元股东权益取得多少净利润。它是一项相对指标,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反映了上市公司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对股东的回报情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自有资本的获利水平越高。其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息税前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是一个相对指标,借助该指标可以观察上市公司一定时期运用全部资产的收益情况,是衡量上市公司资产运用效率的高低及综合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值越高,表面资产利用的效益越好,说明上市公司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方面取得较高的效果。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2.资产营运状况

资产营运状况是指上市公司运用其现有资产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上市公司利用现有经济资源创造财务的能力。分析指标主要有: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1)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它是一项绝对数指标,表示每1元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是综合评价上市公司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

(2)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总额的比值,也指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次数,反映上市公司投入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

3.偿债能力状况

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是指上市公司用其资产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考察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如何,是衡量上市公司资本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和获利倍数等。

(1)资产负债率,又称负债比率,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借入资本(上市公司负债合计数)占公司总资产(即全部借入资本与自由资本之和)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性指标,反映上市公司负债的总水平。该指标值越低,说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获利倍数,又称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息税前利润(即公司利润总额与年度利息费用之和)与年度支付的利息费用比较,说明上市公司支付债务利息的保障程度。它是以倍数表示的绝对数指标,反映上市公司已获利润承担借款利息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获利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4.发展能力状况

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是指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上市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巩固其地位,必须不断地发展,包括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营业务能力、保持资本增值等。分析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本扩张率等。

(1)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上市公司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值,反映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2)资本扩张率,是指上市公司本年股东权益增长额与年初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说明上市公司当年资本的增值情况,反映了公司的发展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本扩张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5.市场表现状况

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在资本市场上的增值和经营风险等各种情况。分析指标主要有市场投资回报率和股价波动率。

(1)市场投资回报率,是指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股票所获得的收益与期初股票投资成本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股权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值幅度。其计算公式为:市场投资回报率=本年股票投资收益/年初股票投资成本×100%,其中,本年股票投资收益=股票年末复权价格-股票年初复权价格,年初股票投资成本是指年初投资股票时的股权价格。

(2)股价波动率,是指上市公司每周股价同平均股价的标准平均方差。该指标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股票价格在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i为上市公司每周股票的复权开盘价;x为该公司一年的平均复权价;n为该公司一年的股票开盘周数。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层次分析结构。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A由财务效益状况B1、资产质量状况B2、偿债风险状况B3、发展能力状况B4和市场表现状况B5五个指标构成;而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则由净资产收益率C1和总资产报酬率C2构成,资产质量状况指标由总资产周转率C3和流动资产周转率C4构成,偿债风险状况指标由资产负债率C5和获利倍数C6构成,发展能力状况指标由营业收入增长率C7和资本扩张率C8构成,市场表现状况指标由市场投资回报率C9和股价波动率C10构成。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改进

本文根据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组的研究结论,构造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权重,确定其判断矩阵,并应用yaahpV6.0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

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各指标权重为财务效益状况0.35、资产质量状况0.15、偿债风险状况0.15、发展能力状况0.2和市场表现状况0.15,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财务效益状况指标包含的各指标权重为净资产收益率0.5714和总资产报酬率0.4286,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资产质量状况指标包含的各指标权重为总资产周转率0.5333和流动资产周转率0.4667,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偿债风险状况指标包含的各指标权重为资产负债率0.5333和获利倍数0.4667,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发展能力状况指标包含的各指标权重为营业收入增长率0.5和资本扩张率0.5,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市场表现状况指标包含的各指标权重为市场投资回报率0.6667和股价波动率0.3333,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000<0.1,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评分计算方法的改进

第一,计算上市公司本行业的标准比率。本行业各项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是指各公司该项财务指标的平均数。在确定各公司的每个指标评分值时,为了降低个别指标异常得分对最后总评分值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限定了各指标的最低分和最高分,最低分一般为标准评分值的0.5倍,最高分一般为标准评分值的1.5倍。

第二,计算每分比率的差。

第三,计算各指标的调整分。调整分是指改进后的沃尔评分法计算出来的最终评分与标准评分之间的差额。调整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指标中只有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实际比率小于标准比率时为理想状态,因此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指标的调整分时按照上述公式计算的调整分基础上取负值。

第四,计算该指标的最终评分。最终评分是指按照改进后的沃尔评分法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评分,该指标最终评分的计算方法为:

最终评分=标准评分+调整分

三、基于改进的沃尔评分法下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本文根据新浪财经以及巨潮咨询等网站公布的相关数据, 选择20家上市交易的环保行业类公司作为样本。经过整理,剔除了1家*ST类公司和4家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最后选择了15家上市公司作为有效样本进行研究。对这15家上市公司2012年反映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发展能力以及市场表现五个方面的10项基本指标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首先,计算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各项基本财务指标的标准比率,如表1所示。

其次,计算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各项基本财务指标的每分比率的差。例如,环保行业15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每分比率的差为0.7434%=(16.76%-9.326%)/(30分-20分)。净资产收益率每提高0.7434%,多给1分,但由于该项指标的最高分为30分,因此得分不得超过30分。

再次,计算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各项基本财务指标的调整分值。以首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调整分值=(10.19-9.326)/0.7434=1.162228。

最后,计算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各项基本财务指标的评分值。如表2所示。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将其余14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评分值计算出来,最后排名如下表3所示。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将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划分成三类:较好、一般和较差。

第一类:评分值在105分以上,包括碧水源、巴安水务、兴蓉投资、桑德环境和铁汉生态5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在2012年总体而言在各方面发展较均衡,发展前景较好,资本扩张较快,股价增长较快,市场投资回报率较高,资金周转也较快,能很好地运用各类资产进行经营运转,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第二类:评分值在95至105分之间,包括中原环保、永清环保、天立环保、长青集团、维尔利、中电环保和万邦达7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资本扩张较慢,竞争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较低,营业收入增长较慢,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这类公司应在投资收益、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此外,还要注重提升营业收入的增长。

第三类:评分值低于95分,包括首创股份、创业环保和国电清新3家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这类公司大部分指标的得分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体现在资金周转较慢,营业收入增长极慢,甚至营业收入下降,资本扩张非常慢,市场投资回报率均为负数,业绩整体较差。这类公司应注重销售,提升公司的营业收入,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加强资产管理和资源整合,积累资本,扩大自身的规模,以提升业绩。

参考文献:

[1]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章连标,李超.基于沃尔评分法的航空公司并购绩效研究——以东航并购上航为例[J].财会通讯,2012,(5):8-10.

作者:张红琴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论文 篇2:

基于熵权法的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构建了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采用2009年港口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评判结论。

关键词:熵权法 港口 上市公司 业绩 评价

0 引言

目前,关于港口业绩评价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包括:Metin Celik, Selcuk Cebi, Cengiz Kahraman和I.Deha Er分别使用了FAD和模糊TOPSIS方法对土耳其集装箱港口竞争力进行了评价[1]。GI-TAE YEO和DONG-WOOK SONG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亚洲地区的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2]。Khalid Bichou和Richard Gray(2003)基于对港口管理者和其他国际问题专家的调查,从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法中概念化港口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衡量港口绩效的大体框

架[3]。Tongzon J L(2001)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衡量港口绩效,并对港口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 [4]。王玖河、白满元(2010)基于平衡记分卡(BSC)和主成分分析(PCA)构建了港口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吕梁等(2010)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影响深圳综合竞争力的公共因子中指标的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6]。匡海波(2007)构建了中国港口上市公司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港口上市公司综合效率评价模型[7]。刘斌等(2006)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探求水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8]。郭莉、王海霞(2005)提出港口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评价系数的合成处理方法[9]。吉阿兵和朱道立(2005)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集装箱港口的港口绩效进行评价[10]。本文拟设计一套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做出实证分析。

1 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本着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等原则,本文从资源配置业绩(performance of resource deployment)、能力协同业绩(performance of competence coordination)、战略执行业绩(performance of strategy implementation)等评价维度进行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并将其称为“3P”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隶属指标如表1所示。

2 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值

2009年港口上市公司共13家,其中,在上交所上市8家,在深交所上市5家。通过分析2009年与2008年的年度报告等资料,并结合课题调研与专家评判等手段,计算分析得出如下评价指标值,如表2和表3所示。

3 基于熵权法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无量纲化与评价模型3.1 熵权法下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根据表1显示的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其中资产负债率为居中型指标,其余为极大型指标,相应的无量纲化公式如下:

(1)对于极大型指标,令,,则无量纲化数据

(2)对于居中型指标,令为居中型指标的最佳稳定值,则无量纲化数据经过无量纲化之后各类指标都化为极大型指标,任取都有,且评价时都以取值越大越好。鉴于熵权法的计算需要运用对数函数,从而要求各项数据大于零。由于线性比例变换法处理后的数据之中必然有一项数值等于零,即不能满足熵权法对运算数据的要求。为此,本文运用功效系数的思想对传统线性比例变换法进行改进,以保证每项运算数据符合大于零的条件,即:

,任取都有,且评价时都以取值越大越好。

3.2 基于熵权法的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模型

设有个被评价对象,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数据矩阵为,熵权法综合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第项指标下第个被评价对象指标值所占的比重:

(2)计算第项指标的熵值:

(3)计算第项指标的差异系数:

对于第项指标的熵值越小,则指标值的变异程度(用差异系数反映)就越大;反之,对于第项指标的熵值越大,则指标值的变异程度(用差异系数反映)就越小。

(4)计算第项指标的权重:

根据某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占指标差异系数总和的比重来确定该指标的权重,显然,该指标差异系数越小,对于该指标的赋权数值越小;反之,该指标差异系数越大,对于该指标的赋权数值越大。

(5)计算第个被评价对象的企业业绩的综合评价值:

4 基于熵权法的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实证分析

(1)熵权法下指标的无量纲化

无量纲化数据矩阵=

(见66页数据1)

(2)计算第项指标下第个被评价对象指标值所占的比重

根据矩阵,计算矩阵

(见66页数据2)

(3)计算第项指标的熵值、差异系数和权重

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的计算结果列示如表4所示。

(4)计算第个被评价对象的企业业绩综合评价值

根据表5的数据,形成图1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图示,根据该图,显示企业业绩由强至弱,依次为:深赤湾A>北海港>上港集团>锦州港>天津港>日照港>盐田港>厦门港务>连云港>营口港>芜湖港>南京港>重庆港九。

5 结论

(1)从资源配置、能力协同、战略执行等维度构建了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港口企业业绩奠定基础。

(2)运用功效系数的思想对传统线性比例变换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港口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模型,丰富了港口企业业绩评估这一多目标决策方法。

(3)采用上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相应的评判结论,我们将该评价结果反馈给有关企业及专家,他们基本同意这一评判。

参考文献

[1] MetinCelik, Selcuk Cebi, Cengiz Kahraman, I.Deha Er. Application of axiomatic design and TOPSIS methodologies under fuzzzy environment for proposing competitive strategies on Turkish container ports in maritim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8,(5):10-16

[2] GI-TAE YEO, DONG-WOOK SO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fuzzy process to container port competition: Policy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Transportation, 2006, 33(4):409-422

[3] Khalid Bichou, richard Gray, A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pproach to por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Maritime policy & management, 2003,31(1):47-67

[4] Tongzon J L..Efficiency measurement of selected Australian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port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Transport Research A,2001,35(2):113-121

[5] 王玖河、白满元.基于BSC和PCA的港口物流绩效评价[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7):416-418

[6] 吕梁、高红、贾红雨、刘巍.基于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港口竞争力评价.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11):43-47

[7] 匡海波.基于超效率CCR-DEA的中国港口上市公司成本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6):142-148

[8] 刘斌、刘超、陈得力.水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9):55-60

[9] 郭莉、王海霞.港口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水运工程,2005(10):15-17

[10] 吉阿兵,朱道立,基于极效率DEA模型的港口绩效评价[J],系统工程,2005,4(4):119-122

作者:章雁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论文 篇3:

浅析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每股收益

[摘 要] 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和公司股价和公司价值密切相关,一直都受到证券监管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证监会和财政部都对此做出了相关规定。本文对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如何运用每股收益指标评价公司业绩。

[关键词] 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每股收益

[

每股收益是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与公司股价和公司价值密切相关,一直都受到来自证券监管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证监会于1999年和2001年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其做出了规定。目前上市公司执行的是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规定。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这两个文件存在很大不同,笔者将在下文中比较两者的不同点,并阐明应如何运用每股收益指标评价公司业绩。

一、《企业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比较

1. 每股收益的分类不同

新准则将每股收益分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指企业按照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从而计算出的每股收益。稀释的每股收益指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应当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和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并据以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

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规定,将每股收益分为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的每股收益。全面摊薄是指计算时按照期末(如年末)数计算,不取平均数。全面摊薄每股收益是用年末股数计算的每股收益。加权平均法是计算平均值的一种方法,是按照权数来进行平均。加权平均的每股收益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的普通股股数计算的每股收益。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新准则和证监会关于每股收益分类的主要不同体现在:一是是否考虑潜在普通股的问题,新准则从稳健性原则的角度进行了考虑,而证监会规定无需考虑;二是普通股股数的计算是否加权的问题,新准则均采用了加权的理念,而证监会的规定采用了加权和不加权两种方式。

2. 每股收益计算的收益基础不同

新准则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时,是以当期净利润为基础,即分子简化为一个指标。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要求既有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又有加权平均的基本每股收益,而且计算每股收益时,分子包括净利润和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净利润。可见,新准则采用从简方式,仅需按净利润反映每股收益;而证监会要求按两个层次分别反映,更有利于投资者分析公司业绩。

3. 每股收益计算和披露内容不同

新准则要求计算和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要求只是基于普通股计算的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的基本每股收益,并未考虑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且上市公司还需提供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和扣除非正常损益后全面摊薄的每股收益。可见,财政部和证监会要求披露的每股收益存在本质的不同。

4. 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的时间基础不同

新准则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所涉及的报告期的时间、发行在外和回购时间一般按照天数计算,也可以按月份计算。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要求所涉及的报告期时间、增加和减少股份的时间,是按月份计算的。可见,对于时间权数,新准则考虑得更加仔细。

5. 发布形式不同

新准则明确要求每股收益应在利润表列示,并要求披露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且若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则以合并报表为基础计算和列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要求公司一般在年度报告中列示摊薄和加权的每股收益,还另以利润表附表的形式,分别列示按全面摊薄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不列入会计报表和附注。可以看出,新准则在发布形式上加大了对每股收益的重视程度。

二、如何使用每股收益评价公司业绩

1. 通过每股收益,判断公司业绩的持续性

每股收益的增长来自于销售额的上升或营业利润率的改善才可被视为是可持续的、有质量的业绩。在分析时投资者应调整每股收益指标,使之有助于判断公司业绩的持续性。首先投资者应分析基本每股收益。分析时要调整基本每股收益,取按营业利润为分子重新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这样调整后的数据能看出实现公司业绩的是否主要是营业利润,也能反映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同时应比较3~5年内该指标的情况,看公司业绩发展是否具有连续性。然后了解公司是否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如果有应关注的稀释每股收益,则应比较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差距,判断对公司业绩影响程度。

2. 通过每股收益,判断公司业绩的可控性

公司业绩的可控性体现公司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同样地,投资者应首先分析基本每股收益,分析时要调整基本每股收益,按扣除非正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分子重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这样调整后的数据能看出实现公司业绩的是否是正常损益,以此判断公司的可控性。然后关注公司是否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若有,需重新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比较和基本每股收益的差距,判断对公司业绩影响大小。

3. 分解每股收益,判断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

每股收益按杜邦原理可分解为: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可见,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有:公司资本规模(通过每股净资产体现);销售的盈利能力(通过销售净利率体现);资产的营运能力(通过资产周转率体现);财务杠杆的运用能力(通过权益乘数体现)。比如对上市公司G钱潮(000559)的2004年和2005年每股收益分解后发现,其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每股净资产下降,其直接原因是频繁送股,股本扩张过快。通过分解每股收益也可以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在报告期增大负债的手段来提高公司业绩。不难看出,公司每股收益的实质性增长应侧重于:提高销售净利;提升资产营运能力;增大自有资本。而合理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仅是一种财务技巧,它只是在适度风险下使用。在利用负债增大每股收益的同时,也增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4. 结合每股净现金流量,评价公司业绩的质量

每股收益的大小反映公司业绩水平的高低,但没有现金流量支持的公司业绩是虚幻的,比如银广夏、蓝田股份事件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用每股收益评价公司业绩时,每股净现金流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指标。首先,每股收益要有适当的每股净现金流量相匹配;其次,分析形成每股净现金流量的主要因素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还是筹资活动。若是筹资活动,在判断公司业绩时应持谨慎态度。总之,有现金流量支撑的每股收益才是有质量的公司业绩。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证监会.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S]. 2001.

[2] 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34号——每股收益[S]. 2006.

[3] 于晓镭,徐兴恩. 新会计准则实用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徐 茜

上一篇:管理责任检讨书下一篇:商品楼出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