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生阅读思维论文

2022-04-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课程活动,因为小学生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需要从文本中提取,而阅读本身也可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所以阅读教学也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中心活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自主阅读、积极探究,以便全面优化阅读教学效益。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学生阅读思维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语文学生阅读思维论文 篇1: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的培养

摘 要:自从新课标深化改革后,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高效学习知识,已成为当前各个阶段教师探索和追求的新目标。而语文是小学生步入学习阶段之初最重要的学习课程,学好语文最基础、最关键的便是小学生有效阅读的能力较强,能够通过书本内容提取和掌握关键信息,并将主旨反馈给大脑,从而做出有效的判断和理解,这便是学生高效的阅读思维。对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思维潜能

我们知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其要素包括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

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以及综合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感悟等。所以,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想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办法,不可急于求成,而是应当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多种角度缓慢而不失进度地、稳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上一层楼。

一、培养阅读耐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尚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和枯燥、抽象的语言并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持续阅读,一旦内容较深,或者与生活的距离较远,学生就会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样不仅不能高效阅读,还会注意力不集中,这就使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最先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阅读下去。

在新一轮教改后的统编语文教科书大幅度增加了文言文在课本文章中所占的比重,对于这些传统的优秀文化精髓,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学生也不例外,而且更应当从小抓起,像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千古名诗,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让他们品味其中的优美意境和古文诗词的鉴赏评析,老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前以故事形式为学生普及历史背景和当时的风俗人情等,紧抓住学生对古人的好奇和古代繁荣传统文化的向往,再以现代化的语言讲述出诗词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如此一来,学生便不会被抽象难懂的文言词句所困扰,每次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时,都能如故事一般想起前因后果,那就从晦涩难懂的阅读变成了有趣的理解和记忆了。对于传统神话如《牛郎织女》等,课文中都是以白话文的形式讲出了经典故事,学生大多会被故事所吸引,从而阅读下去,这一阶段教师的压力相对较小,只需要將文章中的亮点放大,让学生学到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和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就好。再如,统编教科书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类涉及近代历史时政的屈辱史的文章,学生或许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或是对这一类文章不是特别感兴趣,为了培养他们将整篇文章都能够阅读下去的好习惯,教师应当尽可能讲述背景前后的前因后果,以形象的描述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当时中国情况的危机,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励他们继续阅读下去,并从文章中有所收获,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民族是非观,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着重注意的。在《四季之美》这类文章中,整篇文章偏散文形式,学生能够阅读,但未必能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关注重点内容,帮助他们理清各个段落的中心,着重紧扣主旨,当学生读起来阅读难度减小,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后,他们阅读潜能便能极大地激发出来。

所以,教师在帮助他们培养整本书的思维时,首先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让学生对学习语文、阅读书籍有抵触情绪。只有学生认可阅读书籍这件事后,才能开始耐下心来去看书中的文字,听取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和品味书中语言的奥妙之处。

二、分清文章题材,思考整体布局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教学进度和效率,使其能够高效阅读整本书。我们所说的“高效”,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耐心把书读完,而是能够理解书中的内容、文章的布局结构以及中心思想和表达的情感,并从中有所感悟,映射到现实生活中,获得知识,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便是新课标深化改革下,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最终目标。

所以对于整本书的把控阅读和文章的评析鉴赏,我们应当从题材开始。例如,在统编教科书六年级第七单元的《文言文二则》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古文写法的经典之处以及词句用法的妙处,这对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在说明文题材中,如第三单元的《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是以科普的形式向人们讲述的,学生在所讲内容方面大多属于知识空白区,所以教师此时应当重点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这类文章分为开头、中心和结尾,中心又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学生并不需要具体记住文章中所写的具体数据(年份、专业词汇、各个建筑物布局)等,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体布局,知道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即可。如第八单元的《少年闰土》这类偏散文性质的文章,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阅读全文,然后理清每段所述,接着最重要的便是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的强烈批判情感和惋惜之情,学生以此能够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

所以在整本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我们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框架,使学生尽可能减少阅读障碍,在每一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自行掌握高效阅读的形式,分清文章的题材,掌握整体的布局,从而提高阅读潜能。

三、丰富阅读方法,提出合理问题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学生不再局限于纸质书,还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阅读途径。丰富多样化的阅读手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有益处,但也存在着弊端。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在《鲁滨逊漂流记》《少年闰土》这两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这一个问题,学生阅读方式一成不变,使得阅读效果不高。然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了不同的阅读方法,针对不同风格的文章。《鲁滨逊漂流记》采用的是经典著作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方法讲究阅读速度放慢,对文章中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体会主人公的意图,从而懂得一些荒野求生的妙招。《少年闰土》采用的是沉浸式阅读法,这种方法让学生沉浸于故事世界,与故事中的主人公闰土一起经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等,这种阅读方法营造了一种主人公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进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在阅读结束后可以组织交流会、读书报告等形式,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读、写和想三者交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又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强化阅读训练,培养良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章节过多的书籍时,经历漫长的阅读过程,耗费了大量时间。由于受到阅读时间过长、学生阅读兴趣的不稳定等影响,会导致学生对该书籍产生厌恶感,从而很难落实整本书阅读。我在讲授《景阳冈》一课时,先让学生对全文预读,并谈谈此篇课文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我观察学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学生手中都没有拿笔,眉头紧锁,翻完一页之后就开始出现抓头发等动作。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左右,我问学生有没有看完课文,结果只有一两个人回答了。然后我便让学生停止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我们可以运用手中的笔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一个部分,而不是手中无笔式阅读。可以进行粗读与精读交替的阅读方式,精彩段落精读,其他段落粗读。从你们这次阅读过程中可以发现,你们在平时缺乏阅读锻炼,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多读书强化自身阅读能力,只有这样,你们才能更好地把握长篇文章。”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并拟订相关措施保障阅读计划正常进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同时,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参与到整本书阅读当中,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交流与分享,收获阅读的成果与乐趣,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雨后见彩虹的快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阅读能力,发现故事中的乐趣,培养阅读习惯,让自身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语文核心素养有所提升。

總之,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际而制订相应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获得认知,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培养习惯,这无论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是其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许让.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42.

[2]夏冰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53.

[3]周丽君.统编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实践与研究:以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J].教育观察,2020,9(39):96-97,110.

[4]黄利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11-13.

[5]马开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2):60-61.

[6]陈晓英.整本书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2020,9(3):48-49.

作者:陈艳

语文学生阅读思维论文 篇2:

小学语文优化学生阅读思维的策略探究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活动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课程活动,因为小学生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需要从文本中提取,而阅读本身也可帮助小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所以阅读教学也就成为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中心活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自主阅读、积极探究,以便全面优化阅读教学效益。本文将从创设阅读语境,培养思考意识;完善阅读探究,展现思维成果;鼓励阅读质疑,实现思维碰撞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学生的阅读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培养策略

常规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有着固定的教学程序:首先,教师会组织学生拼读、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由此展开识字写字教学活动;其次,小学语文教师会组织学生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然后,教师会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课文内容、段落布局特点、文本主旨与思想情感。虽然这个程序是逐步深入文本内容的基本流程,但是由于忽视了小学生的自主性,使其以接收状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导致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借助小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来实现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把握阅读规律,以便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1.創设阅读语境,培养思维意识

每一篇文本都有相应的写作背景,反映着写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取向,甚至有不少文本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些隐性知识是优化小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资源,而且也是小学生展开深度阅读的重要保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语境,引导小学生产生精神共鸣,使其自主思考文本内涵,自然而然地展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例如,在《长城》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上播放了互联网上关于长城风景的纪录片视频,让学生们获取了直观认识。本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亲自到北京登过长城,也对这一代表性的古建筑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这个视频资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还可激发出学生对长城这一非遗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之情。借着学生的亢奋情绪,笔者引入了《长城》课文阅读,同时提出了阅读问题,比如,作者游完长城发出了什么样的赞叹?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等等。

2.完善阅读探究,展现思维成果

新课改意识到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发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提出了探究教学的口号,并且将自主、探究与合作教学作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完善阅读探究,以阅读问题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分析文本结构、语言特点,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去总结与辨析课文主旨,由此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思维。

例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将三名学生分成一个阅读小组,希望他们可以合作探究课文内容,总结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的篇章布局特点与语言特色,及时共享说明文阅读经验。在小组探究中,学生需率先检查本组成员对本课生字词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再根据说明文的三要素,即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与说明手法分析课文内容、划分段落、复述与总结文意,汇总出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方法,及时共享阅读结论。接着,各个小组还需在阅读总结时归纳说明文阅读技巧,提炼阅读规律。

3.鼓励阅读质疑,实现思维碰撞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小学生针对某一文本展开积极思考的体现,更是培养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而且,阅读本身就是融合了小学生个人感悟的个性化思维活动,无法统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展开阅读质疑,引导小学生大胆表述个人想法,积极展现个性化的阅读感悟,由此组织生生展开思维碰撞,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万年牢》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阐述他们是否同意父亲所提出的万年牢理论。其中,有不少学生表示,做人应该随着时代前进,当整体物价上升时,“父亲”还坚持真材实料,而且绝不涨价的行为看起来十分“傻气”,而且物价上涨必然使得制作商品的成本变高,所以涨价其实是必然的。但是,其余的小学生也及时反驳了这一观点,因为他们认为诚信、质量才是第一位的,不可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对此,笔者以“该不该随波逐流”这一论点引导学生们展开了课堂辩论,鼓励小学生及时展现自己的观点,由此引导小学生共享了个人思想,形成了多元的阅读理解。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唤起小学生的思维意识是为了促使小学生掌握阅读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小学生深入阅读,由此达到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小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立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20-21

[2]王朝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D].青岛大学,2018

作者:阿庆仁

语文学生阅读思维论文 篇3:

撬动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思维的支点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任务增多,加之面临中考的压力,每个学科的水平都会影响将来学习整体的发展。语文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现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培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中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换言之,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与学生身心的认知规律,进而设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的。

一、拓宽学生思路,创新语文阅读思维

针对某些教师认为培养人文素养不重要的现象,相关初中学校应当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力求教师拥有足够先进的教学理念。现阶段初中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是统篇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内涵,立足学生基本学情,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告诉学生。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应当在讲解前首先让学生仔细地速读全文,通过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从而把握主要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试着理解这篇文章的讽刺意味。从这篇文章的讲解过程开始,教师都应当告知学生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的题材,从开始到结局让学生加深对这种题材的理解。由于一个小孩子说了真话,展开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询问故事会有怎样的发展,让学生先思考,随后再进行讲解。在这种引导过程中,教师不仅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带入课堂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效率。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倾听习惯,同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所提升。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交流成果,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二、运用适当方法,撬动阅读思维支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之中能引以为戒,自主学习语文的相关学科知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学科,学生所涉及到的知识都离不开语文的理解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语文知识的精髓。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建立属于自己的目标,目标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可以以年为限,也可以以月或以周为限。总之,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得脱离实际,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确保学生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小组机制,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然后由小组长进行查验,并向教师进行汇报。学生也可以抱团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及时向小组成员请教,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前面所讲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微课可以学习到自己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这会极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新课标》提到: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应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这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诗的含义,然后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晦涩难懂的字词,如“尔”“结庐”“人境”“悠然”等,以上这些字词虽然在现代文当中容易理解,但是古文与现代文的意思截然不同,此时,学生就不易理解了。所以,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三、基于教育视域,培养学生质疑思维

质疑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大部分人认为教师是权威的代表,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已经逐渐丧失质疑意识,不愿意主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部分学生甚至对教师的理论教学灌输产生了依賴,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质疑思维培养时,应当建构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定带有诱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例如,教学文章《孔乙己》时,教师基于现代教育视域,提出诱导性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质疑思考,文章中心思想发出的诉求是什么?力求使得学生在质疑批判的学习过程中,挖掘文章精神内涵,剖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确保客观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课堂教学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以当前我国初中的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评价语言及评价思想进行改革。在评价过程当中,首先应当体现出对学生思想的尊重,在课程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的评价过程中都应当在学生发言之后,对学生敢于表达的行为表示赞赏。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提醒学生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善于将自身的主张诚实地表现出来。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有创新精神的,只是限于教学形式无法表达出来而已。所以说,教师应当利用客观的、激励性的评价去鼓励学生,而不是用“对或错”去限制学生。采取客观的教学评价以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让学生的创造潜力真正体现出来,语文阅读思维的支点才能得到真正的撬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时,首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抛弃自己教学中的思维定式与框架,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等教辅工具,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要结合生活实际把语文教材完美地展现给学生,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语文学习内容,从而将所学语文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阅读的思维才能从整体上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常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0):31-33.

[2]许传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华夏教师,2019(06):65-66.

作者:卢莹

上一篇:工程公司各部室下一篇:车友会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