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梦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梦教育梦

以国际化助推中国梦、教育梦

摘 要:范国睿,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主任。历任华东师大教务处副处长兼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师资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培养处处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范教授曾赴瑞士日内瓦大学(1999年)、英国文官学院(1999年)、法国国家行政学院(199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2002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2007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2012年)等大学访问研究。范教授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政策、学校变革与发展等研究,先后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研究项目20余项,在《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等论文100余篇,出版《教育生态学》(2000年)、《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2003年)、《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2008年)、《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2011年)等著作;主译《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2002年)、《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2007年)、《美国公众眼中的公立学校》(2009年)、《奥巴马的教育蓝图》(2010年)等;主持编辑《教育政策观察》辑刊,主编《教育政策研究》《新世纪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等丛书。曾获上海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国家图书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励。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七届高校优秀教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在访谈中,范教授认为“中国梦”的思想蕴含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广泛的民族共识、强烈的民族情怀和坚定的民族信念。要想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有一定能力的人去完成,这就需要教育来培养人。因此,“教育梦”不仅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同时,“中国梦”与“世界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和人类有贡献,“中国梦”也强调要向世界学习和借鉴。因此,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于实现“中国梦”“教育梦”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梦;国际化;全球化;学习的四大支柱;国际理解教育

一、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统一、相促进

《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11月 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陈列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013年3月17日,他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您能结合自己的成长与工作经历,给我们谈谈您的“梦”吗?

范国睿:习总书记谈到的“中国梦”,是从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意义上讲的,是基于国情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一种承诺和奋斗旨归,它着眼于作为群体的公民的幸福,更着眼于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思想,蕴含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广泛的民族共识、强烈的民族情怀和坚定的民族信念。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在我看来,“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民族复兴,这种民族复兴既是全面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复兴。这里,民族复兴有两个参照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两个重要参照系: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二是两个“百年”的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当然,习总书记也说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这里涉及“中国梦”与“我的梦”的关联问题。我个人以为,“中国梦”与“我的梦”两者在根本理念上是一致的,即“中国梦”包括千千万万个“我的梦”,“我的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其实,说到每一个个体的“我的梦”,就与教育有关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是源于对“人”的把握,如果没有人,也就没有教育,也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必然关涉对“人”的关注,这包括对人的价值和尊严、自由与解放、人的个性发展给予关注;尊重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重视人的超越性追求和理想;对个人梦想的深切关注;重视青少年的人格与道德修养,鼓励青少年追求超越功利的价值取向;承认并尊重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文化的多样性,宽容对待他人。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梦想。小时候读书时,老师就教导我们,要有理想。这个理想,其实就是孩子的“梦”。那个时候,每当开班会时,我们都会讲自己的“梦”,如当解放军,当医生,当律师,当警察,当科学家,等等。小孩子的梦想,多半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家里有病人,就会想当医生;父母感情不合影响家庭气氛,会想当律师。具体到我自己,我从小身体不是太好,干不了多少体力活儿。因此,就爱读书,但家里和学校里都没有多少书。人就是这样,越是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一直到了高中,我的梦想只有两个:一个是当作家,一方面是受爱看小说的影响,一方面是觉得可以写书给人看;另一个是当图书管理员,大概是误以为可以天天看书吧。上了大学,我学的是教育学,但还不能安心,就请我中学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列了个文学名著书单,在图书馆里泡了一年的时间。读着读着,我觉得教育也不错,可以给人创造读书的机会,这才回头,好好学教育学。如此一晃,便是30年。

我最初读的是教育管理专业。当初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设置了两个本科专业,即教育管理专业和学校教育专业,前者是当年(1984年)新开设的专业,恰好迎合了上世纪80年代“管理”热的时髦。记得我曾问过系主任张济正老师:学教育管理,将来干什么工作?张老师的回答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大到教育部长,小到小学里排课表的教务员,他们的工作,都是“管理”。那个时候,大家学习十分认真,拼命读书,阅读各种管理学的著作,但也有点儿天真,以为“科学管理”的时代来临了;赶上一个“西方文化热”,我读了不少西方思想、文化类的书,有思想启蒙的意味,视野开阔了不少。那时候上课,老师都是一个半天一个半天地讲,一黑板一黑板的板书,一个上午下来,记笔记手都记酸了。上课的老师当中,我佩服的人很多。我很崇拜陈桂生老师,听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论著选”课,听他讲《资本论》,讲人的全面发展,我被一种理论之美、思维之美、思辨之美所感动,就报考了他的研究生,跟随陈老师学习、研究西方教育学史。毕业后许多年,我还在关注这个主题。硕士毕业后,我到四川省教育学院工作,然后又考回华东师大,跟随瞿葆奎先生学习教育学原理,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便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教育生态学》。攻读硕士学位时,我的教育学历史基础和理论素养有所积淀;在四川工作期间,我开始接触中小学教育实践;攻读博士学位时,我的学术视野的确有所开拓,逼着自己从跨学科的视角、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理解整个教育系统的发生、发展。博士毕业后,我一直在华东师大工作,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过,但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一直没有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一直没有中断。如今,我早已过“不惑之年”,“梦想”已不再远大,只是想在理论研究上,能够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发展贡献只言片语;在教育实践变革上,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小事,使学校和课堂有一点儿小小的改变,使孩子们少一些“训练”的痛苦,多一些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二、教育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梦”思想提出来以后,教育界的同行提出了“教育梦”的概念,您能谈谈自己对“教育梦”的认识吗?

范国睿:“中国梦”包含着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实现这个梦需要有一定能力的人去完成,这就需要教育来培养人。清末以至近代的救亡图存过程中,就有过教育救国的思想与实践。戊戌变法时期,严复认为首先必须兴办教育,开通民智,然后才能实行君主立宪,救我中华;辛亥革命时期,一些知识分子和开明人士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的也”;“五四”时期,“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风尚,“科学救国”的主张既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又重视发展教育事业;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今天我们讲“教育梦”,蕴含着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期待,教育公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前提,教育质量是基础。只有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可能去实现“中国梦”。由此可见,“教育梦”不仅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党和国家已确定了面向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以及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了这一奋斗目标,并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向全世界做出庄严承诺。

应该说,“教育梦”的内涵十分丰富。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决定一个民族的道德标高、智力水平、体育素养、审美情趣等。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意义上讲,教育现代化是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和驱动力。教育现代化对全面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前提。在变革教育、追求“教育梦”的过程中,我们为之奋斗的“教育梦”至少包含着以下三个含义。

第一,以教育公平助推社会正义的现代化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保障公民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这要求要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正义是教育制度和教育行动的底线伦理,它能提供教育制度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合理方法,因而“教育梦”必然包含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中国教育梦”意味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有教无类”指的是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指的是我们需要承认学生的先天禀赋与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指的是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要不断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指的是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以人的综合素养提升为旨归的高质量教育。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障。教育不仅要让每个人都有梦,更要让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能力。如果教育缺乏对质量的要求,那就很难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也很难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在其自然禀赋基础上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所以,教育改革重在纠正和校正教育的工具性、功利性的价值,少一些“训练”,多一些动词意义上的“涵养”。教育指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意味着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发展全部的特性;意味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高度发展;意味着人的发展权得到应有的尊重,每一个人都当然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意味着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才能与志趣的全面发展。我们正在研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关乎教育质量问题。在我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所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值得借鉴。一是学会求知(learning to know),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也就是要学会继续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倡导情境学习和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兴趣,支持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与环境互动,学会创造性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三是学会共处(learning to together),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就要学会合作生活,合作学习。四是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注重发展性的教学、学习与评价,加强学习与生涯发展指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为特征的和谐教育生态。教育的工具化、功利化,并非源于教育自身,而是源于日益复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要使教育回归本质,必须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建设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是实现中国“教育梦”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以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路径,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变革学校办学体制,理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调动学校、社会、市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各类教育主体各司其责、协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协同创新体系。

《世界教育信息》:那您认为“中国梦”与“教育梦”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呢?

范国睿:刚才我在谈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教育救国时,已稍有涉及。从理论上讲,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与“教育梦”共同的价值追求。从目标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三个“共同享有”:“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中国梦”强调要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给每个人人生出彩的机会,强调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汇集所有力量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梦想,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教育梦”也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也是教育中的一个常识。换句话说,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语)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可见,二者在目标上的一致性,使得“教育梦”助推“中国梦”成为可能。

第二,“教育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从内容上看,“中国梦”包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方面内容。其中,民族振兴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国防、科技等方面在内的全面的振兴。民族振兴包括以经济为主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现代化;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各个领域整体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医疗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人民的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祖国统一,并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梦”有两个近期目标:一是确保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确保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这两个“百年”目标,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教育提供创新动力,教育现代化对全面现代化具有引领和支撑的作用,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根本前提。

第三,立德树人是实现“教育梦”与“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前面说过,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中国梦”与“教育梦”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么,怎样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呢?或者说何种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呢?教育对人的意义世界的引导、启发、促进,需要的是与建构人的物质世界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之所授,不只是“物之理”,还包括“人之理”,不只是“人之所是”之理,还包括“人之应是”之理。教育的过程,是教化的过程,是人自我反思、反省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理解交融的过程,导人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就此而言,无论是“中国梦”还是“教育梦”,其根本目的都在于要使我们的教育逐步回归于本真,培养真正有道德的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解答。这一提法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是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高校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认识高度出发,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就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灵魂交融、人格对话,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健全人格。

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教育梦”

“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中国梦”提出以后,有人联想到美国发展历史上的“美国梦”;今天,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国际化”也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请您谈谈,“教育梦”与教育国际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范国睿: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其《美国史诗》中对“美国梦”作了这样的解释:美国梦就是梦想中的这样一片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圆满,并且那些有能力或者成就的人总是充满机会,这是一个让欧洲上层阶级无法完全理解的梦想。这不仅仅是拥有汽车和高薪水的梦想,而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想。无论家庭出身如何,男性和女性都可以获得平等的地位,他们每个人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被他人所认可。在1963年8月28日的华盛顿大游行中,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在他描述黑人与白人有一天能和平且平等共存的愿景时,不断重复使用“I have a dream”一语。这一演讲促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了《民权法》,宣布所有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同样是强调复兴、富裕与幸福,同样是激励人奋斗、进取的正能量,但“中国梦”与“美国梦”有着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国家富强与个人富裕、民族振兴与个人成功、群策群力与个性张扬、群体和谐幸福与个人自由快乐、民族光荣与个人荣耀等许多方面。“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既是个体梦又是国家梦。借鉴“美国梦”,“中国梦”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积极寻求“中国梦”和每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的结合点。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中国梦”与“世界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梦”强调与世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对世界有示范和引领作用;“中国梦”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梦”也是“世界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文明和人类有贡献;“中国梦”也强调要向世界学习和借鉴。今天的“教育国际化”,已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走出去”“请进来”式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而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教育国际化”,这种教育国际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在培养青少年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以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彼此宽容,促进相互交流与合作,以便在认识和处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上达成共识,进而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外国语教学,加强国外文化、政治 、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教学,使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教育交流,提高国际交流的意识、能力与水平。

第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当今中国不仅拥有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地位,而且在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都渐显大国风范,日益为世界所瞩目。“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可以使世界更加深切地认识中国,营造更加和谐的国际环境,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教育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阵地,无论是出国留学、吸引和培养海外留学生、参与或举办国际论坛,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机会。

第三,参与国际重大教育事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参与国际重大教育事务的研究、决策的机会与可能也大幅增加。而在参与国际教育事务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改变以西方大国的文化和标准确立的国际教育事务处理准则一统天下的局面,不断增加、补充中国文化元素,提升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过程中的话语权。我们培养的人,要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以世界先进经验促进本土教育发展。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需承认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我们国内不错的大学,与美国的同类型大学相比,都在各自国家的大学排名中位置相当,但在世界范围的大学排名中,美国大学的名次下降不多,而我们的大学往往就排到百名、几百名之后了。基于此,我们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有需要借鉴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在人才引进方面,西方许多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学,对来自各国的优秀人才,唯才是举;而我国的大学在用人机制上,仍存在诸多障碍。要实现“教育梦”,就要办一流教育;要办一流教育,如果不把世界上一流的教育人才吸引到我们的学校中来,就难以实现。设想一下,如果在我们的大学里,讲台上、实验室里、论坛上,有不同肤色的知名学者在与学生交流,那么想不办成一流大学都难。这就需要以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来“倒逼”本土教育改革,促进本土教育发展。

总之,“中国梦”统领“教育梦”的走向,“教育梦”呼吁本真教育的回归,为实现“中国梦”培育所需的各级各类德才兼备的人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强调“教育梦”对于“中国梦”的意义。如此,追求“教育梦”和“中国梦”,就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责任编辑 郭伟 责任校对 许方舟

作者:苏娜 熊建辉

第2篇:坚持“六个追求” 以“教育梦”助推“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这三个字正不断地回荡神州上空,响彻中华大地,其气场日趋强大,号召深得人心。它催生出了无数新希冀,带来无尽新梦想。作为教育人,同样应该有“教育梦”,并以“教育梦”助推“中国梦”。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点亮“教育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在寻梦中正确定位,在追梦中升华理想,在筑梦中勇担责任。结合福州基础教育实际,笔者拟对如何实现好教育梦想进行些思考与探索。

追求“优”,放飞“素质教育梦”。所谓优,就是优质、优秀。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当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飞素质教育梦,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只有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让青少年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有所长的人,每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才有盼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就要落实好德育首要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当前,要特别加强以十八大精神为重点的时政教育,结合开展“我的中国梦”活动,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丰富德育工作载体,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发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模式,健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教育管理机制。针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需求,要抓好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通识培训和认证培训,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危机干预机制。在家校联系共建育人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建设、落实家访制度,并试点网络家长学校的运作;加快福州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各县(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在乡镇中心校全覆盖。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发挥“福州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试点学校”的先行、示范作用;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制定本辖区内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整体规划,努力做到“一校一方案、一校一路径、一校一评价”,着力构建“学校特色、区域多样”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各项任务,改进学生培养和评价方式,建立完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等科技实践活动,推动学校争创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和“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抓好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落实。推进高雅艺术和乡土艺术进校园,引导学校艺术教育一校一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力求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持续推进福州的素质教育。

追求“和”,激扬“均衡教育梦”。所谓“和”,就是和谐、和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均衡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用真心与激情,弘扬传承道德正能量,关心弱势群体,关注特殊群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2012年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以及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福清市和罗源县已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省级评估验收的基础上,指导马尾区加大创建力度,尽快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鼓励仓山区等六县(市)区积极创造条件,提前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同时,努力推进办学条件均衡。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全面完成福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与评估。科学调整学校扩容建设,力争使小学一年级班生数基本控制在50人以下。加大对经济相对困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小规模学校、边远学校办学正常经费。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挖掘潜力开好课程,提高薄弱学科课程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均衡机制。全面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在区域内推行“小片区”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促进师资均衡合理配置。在晋安区和闽侯县的农村薄弱学校实行“职责授权、资源统调、多元扶持、分年评估”的委托管理模式试点,使受托方农村薄弱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严格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积极探索民办初中招生改革办法,缓解“择校热”、“奥数热”等问题。健全完善初中素质目标考评办法,促进学科均衡,有效控制辍学,完善推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脑派位入学招生办法。建立完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工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少儿随班就读的保障体系,推动马尾、闽清、罗源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或在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继续扩大服务于自闭症孩子的“福州公立星语学校”的规模,并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今年将新建一所占地50亩服务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并确保到2014年福州市所有省一级达标学校向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开放,同时为他们在福州参加高考提供保障与方便,注意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跟踪,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真正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追求“惠”,描绘“学前教育梦”。所谓“惠”,就是惠民、惠生,努力实现公益普惠目标,真正让幼小的生命自然生长,让孩子们个个平安无恙,让孩子们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让每个孩子入好园的梦想都能成真。为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惠民工程。今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有很多重要的工作和任务需要完成。要重点新建、改扩建35所公办幼儿园。在制定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开展“学前教育公共财政助学补助”试点工作,构建民办学前教育办学成本的合理分担机制。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推动公益、普惠的早教工作开展。实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完善幼师培训、科研引领、典型示范的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机制。抓好幼儿园精细化管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举办“暑期送培下乡”活动。加快各级示范园的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描绘好“学前教育梦”,让孩子成长有好梦,国家未来发展有好梦。

追求“实”,点燃“职业教育梦”。所谓“实”,就是实际、实用。坚持从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培养“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及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这是福州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致力于面向人人,为学生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教育选择机会,让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应该倡导这种理念,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注重巩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指导福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等4所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实施项目建设计划。启动实施3所职校创建省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加快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福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力争2013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支持福州旅游职专等学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全市中职学校全日制年招生达到2万人以上,非全日制5000人以上。加强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的联动机制。研究制定福州市品牌专业建设标准,深化“一校一策”目标管理。重点建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学前教育、轻纺食品、交通运输、财金商贸、旅游服务等主干专业。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推进市属高职院校实施“中期选拔”,支持部分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3+3”分段培养试点或“2+3”中期选择培养试点。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展注册入学试点。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校发展,指导部分办学困难的民办高校尽快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拓展社区教育。积极开展市民学习活动,打造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建立完善区县统一领导、乡镇具体实施、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社会就业。

追求“乐”,编织“幸福教育梦”。所谓“乐”,就是乐观、乐趣。教与学都离不开刻苦、吃苦,但苦要有所值,苦中有愿景追求,苦中有兴趣爱好,苦中有关爱激励,苦中有精神支撑,同样会产生乐。当然,幸福教育不是单纯地追求享乐,也不是以牺牲快乐为代价去实现有成,而在于能够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给孩子一个获得成功的机会,给孩子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一片天地。简言之,幸福教育,就是让学生为幸福而生活,让教育为学生的幸福而生存,让幸福永远陪伴教育、学生而生长。基于此,近年来我们认真倡导和践行着“幸福教育”,希望社会、学校、教师都能尊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成长,尊重梦想,让孩子从小怀着梦想去追求幸福。今年,我们将深化“幸福教育”调研,进一步拓展调查对象,扩大调查内容,重点开展应对性措施调研,努力推动调研成果向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转化。市教育局将相继出台一些减负增效提质、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德要求等针对性强的政策,在我们可为的范围内有所作为,为学生幸福快乐成长提供政策保障。开展“实践幸福教育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举办“幸福教育”论坛,进一步营造倡导“幸福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幸福教育”探索实践,积极稳妥地引导学校开展实践“幸福教育”模式探索试点,重点围绕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改进教师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感受,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加强学校人文建设,构建学生心灵家园,关爱、温暖留守儿童等五个方面引导学校、师生主动创造、生动体验“幸福教育”。广泛开展创建“美丽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举办“福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年”活动。开展“寻找我的微幸福”体验活动。引导学校通过工作探索积淀,实践活动生成,逐步形成机制,形成学校“幸福教育”小环境。

追求“严”,构筑“廉洁教育梦”。所谓“严”,就是严厉、严谨,做到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肃作风。教育并非一片净土,特别是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尚不均衡、择校现象依然存在、社会分配仍有不公的背景下,教育系统落实好廉政规定,构筑“廉洁教育梦”,充分展示教育良好形象,展示教师高尚品格,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极大,对于保证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关系极大。为此,我们将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层层签订并落实责任状。加强廉政教育,编印常态性教育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警示。深化“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督查,加强对政府采购和基建工程招投标的监督。落实党务、政务、校务公开,从源头防治腐败。严格教育工作日常管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严格、严肃执教、治教过程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行风建设,持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相关工作。完善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集中审核并向社会投放民办学校办学招生信息,深入开展非法培训机构清理整顿。从紧从严管控“择校”行为,保持治理“有偿补课”等行动的高压态势,促进学校依法规范办学。严肃各类考试、招生招考纪律。从严抓好试卷保密安全管理和考风考纪建设,加强考试人性化服务与管理,提高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各类考试、招生、教师招考及职称评聘等敏感性工作的监督检查,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风气。通过构筑“廉洁教育梦”,使得福州教育系统空气更清新,氛围更和谐,示范更明显,以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实现“不给政府添麻烦、不在社会损形象、不让百姓说闲话”的诺言。

笔者以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做为教育人,我们理应时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梦”是否完美的最高标准,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教育的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的改革成果。我们期待着:“教育梦”,梦助国兴;“中国梦”,梦想成真!

作者:郑勇

第3篇:中国梦·教育梦—广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反思

摘 要 教育之梦就是要营造公平的素质教育之梦。学前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和基础。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之际,广西学前教育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仍存在着总体投入不足引起的起点不公平、城乡办学条件差异大和教师结构不合理的过程不公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的结果不公平。寻求教育公平,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办学条件,优化教师体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保障广西学前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教育公平 资源配置 广西学前教育

教育之梦就是要营造公平的素质教育之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奠基阶段和起始环节,承担着实现教育公平的肇始之责。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办好学前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应国家的号召,广西在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努力筹措资金使得广西学前教育的规模和普及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广西当前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从公平的视角仍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一、三年行动计划广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突破

C·S·本森在《教育经济国际百科全书》里面说到“教育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里都耗费着大量的资源”判断公共性教育资源配置的标准包括:教育经费是否充足;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是指适龄儿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并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教育公平实现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二是教育过程的公平,三是教育结果的公平。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使广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的缓解。

(一)规模扩大,逐步实现起点公平

起点公平,就是教育机会的公平,即更多的儿童有机会接受学前的教育。自200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了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规划,启动了区域性推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且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政府对学前教育进行更多经费投入,公办幼儿园数增多、民办的幼儿园也得到同步的发展。幼儿园数量的增多,更多的儿童有机会享受学前教育。

从表1看出,到2012年底,广西共有幼儿园7554所,在园幼儿16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6%,分别比2011年、2010年增加10个、22个百分点,有效缓解了“入园难”。教育规模的扩大,适龄儿童入学机会增多,进一步实现了教育起点的公平。

(二)办园条件改善,保障过程公平

公共教育资源公平的分配,或者说受教育者享有同等的公共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和受教育者得到同等教育服务的物质保障。公共学前教育资源包括物力和人力资源。过程公平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园舍建筑面积、活动室面积和图书等。办园条件是教育质量的“硬件”内容,也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办园条件大大改善。近十年来,广西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力度,积极实施园舍的新建、扩建和整修工程,办园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幼儿园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仅2008年,广西各级财政共投入160万元支持31所幼儿园采购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园办学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建成区级示范幼儿园63所( 表2)。

表2 2003年—2012年广西学前教育办学条件

数据来自:广西教育统计年鉴

(三)师资力量提高,进一步保障过程公平

人力资源是指教师资源的配置,主要以专任教师数量、专任教师、园长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指标来体现,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日益扩大,素质有所提高,教师在教授方式上更加灵活多变,儿童可以享受教师提供更加优质教育,进一步保障过程公平。

首先,随着入园幼儿的增多,幼师队伍也日益增大。2007—2012年间,广西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实现连续五年纯增长。随着广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落实,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活动的蓬勃开展,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仅2008年,全区投入了40万元开展幼儿园管理人员培训和幼儿教师“21世纪园丁工程”培训(表3)。

表3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职称情况

数据来源:2012、2011、2007年《广西教育年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次,幼儿园专业的发展与园长的学历及职称结构有重大的关系,学历越高接受的知识更专业也更丰富,职称高级的园长办园中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国家有关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园的质量,促进过程公平。2007年至2012年,幼儿园园长总量有明显的增加,从学历和职称上来看,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质量趋于均衡(表4)。

表4 幼儿园园长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2012、2011、2008、2007年《广西教育年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小学入学质量提高,实现结果公平

国内外有关研究都发现,接受或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入小学后的成绩上存在一定差异,学前教育的开端效应确实存在并能保持到小学阶段甚至更久。也就是说,如果在学前阶段接受过教育的儿童在入小学的学习适应力会更强,学习效果更加显著。学前教育结果的公平通过下一阶段小学教育的实践来检验,自2008年到2012年小学招生数中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明显的增多,政府、家庭、社会都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表5)。

表5 广西小学学龄人口入学情况

数据来源:2008、2012年广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二、广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实施的障碍

(一)起点再次突破任务艰重

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很低,普惠性资源短缺依然是主要矛盾。城市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入园率整体偏低。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在公共教育经费中,十余年来一直只有1.3%左右被用于学前教育。而广西作为西部贫困地区之一,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比东部其他地区相对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政府投入教育的经费也相对减少,在各级学校投入中用在幼儿园教育部分的少之又少。从下表中可看出,广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中幼儿教育只占的比重较小,在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中,政府将本来就稀缺的资源投入到市或县一级的幼儿园,而农村得不到足够的经费,进一步促使农村办园困难加剧,由于附近没有校园加之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幼儿失去入园的机会,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公平(表6)。

表6 2012年广西各级各类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单位:千元)

数据来源:2012年广西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二)过程城乡办学条件差异大

办园条件是学前教育质量的硬件设施,也是保障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广西大部分农村特别是山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非常差,房屋破旧(相当一部分是土泥房)、设施欠缺、设备简陋、无力为幼儿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与教学设备;房舍条件差,活动室面积不足,缺乏适合幼儿的饮水、洗手、厕所等条件,不能为幼儿提供基本的玩具、图书和教学设备等。从表7可以看出,广西幼儿园办学条件在城市、县城、农村等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这数据只是小小的一部分,由于无法获取更多的数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园办学条件极其简单,有机会入园了,但不同质的幼儿园,教育质量不同。

表7 2007年广西城乡办学条件

(三)过程师资配置不公平

教师资源配置不公平,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体制机制有待完善。随着入园人数的迅速增多,幼儿专任教师供不应求,从2009年至2012年广西全区幼儿生师比持续增加,生师比过高不符合学前教育教育规则,教师工作量过大,影响了教育质量。城乡学前教育在师资方面差距显著,在农村一些地区,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骨干队伍并未真正形成。广西各市幼儿教师在培训、学习进修条件也参差不齐,在农村还有大量代课教师现象存在,至今没有解决最基本的身份和待遇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质量。由于管理不规范,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在农村地区幼儿师资严重不足。从教师配置过程中,由于资师的差异,幼儿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表8、表9))。

表8 2009年—2012年广西学前教育生师比

表9 2007、2011、2012年广西学前教育教师学历

(四)城乡幼儿入学准备的质量差距持续显著

城乡幼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其所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的显著差异,导致城乡幼儿在入学准备的质量上表现出显著的差距。大量研究表明,不管是在语言准备、数学准备,还是学习品质方面,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幼儿都明显地优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幼儿;农村儿童的不同学前教育经历对他们的入学认知准备以及入学一年后学业成绩的影响显著,农村幼儿在学习方式、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言语发展,以及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领域均显著落后于城市幼儿。

三、优化广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反思

广西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在未来的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应该在巩固一期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为主,同时加强教师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实现幼儿园布局结构与老百姓的入园需求相协调,幼儿园运转能力与建设速度相协调,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协调,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可持续的发展。

(一)扩大总量,解决“入园难”问题

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可以扩大幼儿园的规模,园数的增加,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机会更多,确保起点的公平。首先,在合理的预算内用更多的经费增办公共性幼儿,扩大办园的规模和覆盖率。区、市、县、镇四等级投入的比例可按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给予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在经费建园这一方面保证幼儿入园机会的平等。其次,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民办教育,鼓励更多热爱教育事业者到山村进行办园,使得城市幼儿有机会享受学前教育的同时更多的山村小孩、留守儿童也能接受幼儿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入园。。

(二)人力物力资源保障过程公平

首先,资源配置的物力资源的充足可以提高办园条件,配置的公平使城乡办园条件差距缩小。广西区政府在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下,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经费支出中基建要适当增加。农村幼儿园的基础设施要跟进现代化的需求,图书数量要不断的增加,保证广西学前教育得到更加公平的发展。其次,完善学前教育师资体制机制,要为城市和农村普通幼儿园提供多类型充足的合格师资;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将幼儿园园长的培训纳入国家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计划;认真执行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注册、聘用等教师管理制度,确保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同时切实解决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和福利问题,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教育质量监管,保障结果公平

教育之梦就是营造公平的素质教育之梦,在进行资源配置中要注视学前教育结果的公平。应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缺乏适合农村地区和农村幼儿特点的课程设置的情况,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经济相落后的省份,山区人口占大部分比例,要深入研究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开发学前教育乡土特色资源,以帮助农村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为核心目的,编制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农村幼儿园课程,确保农村儿童能够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应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的有力监督和管理,将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作为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应彻底纠正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与倾向,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构建教育公平视域下农村幼儿园课程和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确保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在学前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保障城乡学前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袁贵仁:我的教育梦 [EB/OL].http://www.chsi.com.cn.

[2]中国共产党网.十八大报名全文[EB/OL] .http://cpc.people.com.cn/.

[3]中国教育网.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EB/OL] .http://www.jyb.cn/.

[4] C·S·本森.教育财政.教育经济国际百科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12,8(5).

[6]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3-97.

[7]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广西教育年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4):25-27.

作者:周海飞

第4篇:教育梦 中国梦 中国心

龙场镇熊寨小学罗仕军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有的孩子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后,就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有的在看了警察和坏人斗争的电影后,或许会想当一名人民警察;还有的孩子进了校园后,看到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给活泼欢快的小朋友上课的情景,也会幻想如果长大了我也像老师那样,那该多么的光荣和伟大。小时候的我就是那些孩子当中的一个,梦想成为一名教师。 说到为什么想当教师,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两位老师,时至今日,我仍然忘不了他们和蔼可亲的样子。一个是年轻的女老师,陈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当她讲课文时,她那亲切的笑容,循循善诱的语言仿佛吸铁石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凡是她布置的语文作业,我都高高兴兴地做好。在她的引导下,我知道了什么叫做学习,也懂得了什么叫“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的道理! 另一位是我三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和陈老师一样,他也是一位亲切温和的人。他从来不会当众批评责骂学生,有的只是耐心的教导和启发,班上很多同学都喜欢听他的课,因为在上课之余他还会时不时给我们讲一些神话故事,爱听故事这是小孩子们都喜欢的事情,是那些故事教会了我们机智、勇敢和坚强。 到了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这个梦想变得更加的强烈和坚定了。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光阴的流逝,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后来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我领悟到了: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着,人类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所以那时的我也曾梦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办个学校,它要有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要让孩子们在这个乐园里快乐地成长,要能激发每一

个孩子的潜能,德、智、体、美、劳都应当有所发展,做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人。当他们学业有成时,他们也能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也能怀有范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坦荡胸怀,和顾老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忱。 “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不知道是在哪年的春节晚会听了这首歌,从此它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是的,一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经让无数中国人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它也在继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现在作为人民教师的我终于体会到了梦想对于个人的意义。没有梦想的人生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我也曾在梦里迷茫过,找不到方向,好似农民没有梦想,等于放弃收获;家庭没有梦想,等于放弃富裕;国家没有梦想,等于放弃疆域;教育没有梦想,等于放弃未来。 回想这些年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程,我发现原来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追求的人生梦,或者确切地说是我的教育梦不仅仅是某个人和某些人的梦想,其实它竟是我们全中国人民的梦——中国梦。

教育是什么?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认为:“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觉地,完美无缺地,内在的法则。”“教育是向往忠诚的,纯洁的自由生活,教育是让全人类获得幸福。”教育是幸福,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一个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发展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面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

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是的,在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醍醐灌顶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由此可见,当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梦渐渐清晰可见,最终成为现实时,那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不远了。

我的中国心,我的教育梦,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再次高唱一曲:“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第5篇:中国梦 教育梦

乘着“中国梦”的东风

扬起“教育梦”的风帆

------- 仁和区小学教育调研报告

仁和区东风小学

薛高华

一、小学教育现状

二、目前出现的问题

1、城区和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2、教学和德育发展不均衡

3、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

4、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

5、家校互动教育发展不均衡

6、学校特色发展不均衡

7、学校管理团队水平

8、

三、发展的措施和应对策略

决定指出了全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措施: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并随着财力增长进一步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比例。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教育。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三是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房地产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制度,通过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给予补贴等方式,扩大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探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启动教师“县管校用”改革,推进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持续开展“百村支教”、城乡学校对口帮扶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五是深化中考制度改革,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六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扶持和发展民办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七是发展壮大职业教育,试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

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八是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前教育儿童和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构建“政府宏观管教育、学校自主办教育、社会监督评教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九是强化教育督导,完善督政、督学和监测评估制度,实施市、县级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一、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仁和区属于城郊地区,教育发展十分不均衡,相当部分基础教育资源分布在在偏远的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其着力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教育工作,可以从几方面来开展:

1、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争取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办学条件的完善如: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教师办公条件;教学环境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等。

2、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养。首先在配备师资时,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其次,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长期在偏远和民族地区的教师。再次,加大对农村教师的研修力度和强度,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争取在农村学校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3、促进农村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的协同发展。建立薄弱学校和优质资源学校携同发展的共同体,全方位合作,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涉及教育管理、党群团建设、教学科研、教师交流、德育活动、后勤建设等各方面,达到齐头并进,力争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让农村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

4、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教育均衡发展。打破以前单一化模式,创建更加开放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教育均衡发展制度,采取师资力量全区域化,每位教师不再固定于某所学校,区教育局可以根据工作情况,按需调配师资,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全区教育水平和谐、均衡发展。

二、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

城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是我区的教育优质资源,继续加强城区基础教育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不但可以更好的树立仁和区教育形象,同时将城区优质资源做大做强后,建立教育品牌,采取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这时的优质资源就像一个动力十足的源泉,向农村或薄弱学校输送更优秀的教育人才,携同全区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同时可以留住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人才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优质人才资源。提升城区基础教育的品牌竞争力,不仅是为仁和区教育输送人才,同时可以提升仁和区的城市形象,推动我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和谐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

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

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

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

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第6篇:中国梦、教育梦

音乐快板

中国梦,教育梦 第一部分

(齐) 红五月、五月红,

五月的胡集暖融融。 莘莘学子聚一堂, 载歌载舞唱辉煌。 徒骇河畔我家乡 经济繁荣好风光 人杰地灵胡集镇 远近闻名传四方 寄宿学校新局面 全新生活新空间 食堂香飘讲营养 学生健康得成长 橱窗校训记心间 勤奋务实讲奉献 学校班子领头雁 制度创新优势显, 奖惩机制活力现 干群一心勇争先 质量强校刮目看 二中学子不平凡 各项工作走在前 众人划桨开大船, 教学环境齐改善, 师生共唱欢乐歌 对,对,对, 师生共唱欢乐歌!

唱: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分 春回大地不觉晓, 处处花开闻啼鸟。 习总放飞中国梦, 中国梦想知多少。 习总放飞中国梦, 中国梦想知多少。 知-多-少!

(女齐)青少年 有前程梦,学有所成,盼成功

(男齐)工人梦,

(女齐)劳有所得享公正。 (男齐)农民梦,

(女齐)年年丰收价格升。 (男齐)商人梦,

(女齐)买卖兴隆财源旺。 (男齐)军人梦,

(女齐)保家卫国保和平。 (男齐)百姓梦,

(女齐)安居乐业享太平。 (男齐)政府梦, (女齐)政通人和万事兴! 你的梦,我的梦 各行各业都有梦 都-有-梦! 第三部分

(男单)什么梦,是关键的梦

(女单)什么梦,是根本的梦

(男单)什么梦,是发展的梦

(女单)什么梦,是未来的梦

(齐) 对!就是中国教育梦!

(女齐)教育梦,是播种的梦,

(女齐)教育梦,是育苗的梦,

(女齐)教育梦,是开花的梦,

(女齐)教育梦,是放飞的梦, (男齐)

老师们,有梦想: 培桃李,育栋梁, 传递激发正能量。 激情梦想干劲足, 家庭事业两不误 领导满意家长赞, 百年树人大于天 花蕾朵朵竟灿烂, 桃李芬芳香满园

(女齐)

教书育人德为首, 文明校园写春秋。 甘做蜡烛孺子牛,

和谐社会数风流。 法制教育促思想, 党的教育记心上 服务社会当自强, 报效祖国勇担当 合:对对对, 报效祖国勇担当!

(齐) 东风吹,战鼓擂,中华民族要腾飞。(女齐)青少年,有梦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男齐)德智体美劳,

素质要提高。 自主与合作、 探究和创造, 本领要高超。

(齐) 教育托起中国梦,民族复兴看行动。(男单)转变旧观念, (女单)改革新课程, (男单)全面提素质, (女单)资源享公平, (齐) 科学发展人为本,教育振兴百业兴。(男齐)中国教育梦, (女齐)最美中国梦。 (男齐)胡集教育梦, (女齐)最美胡集梦!

合班并校要实现 胡集教育谱新篇 对对对

合班并校要实现 胡集教育谱新篇 第五部分

(男齐)中国梦,靠劳动,

劳动创造最光荣。

(女齐)教育梦,靠实践,

实践能让梦实现。 我们大家齐努力, 胡集教育大发展。

(齐) 教育梦,靠实践,

实践能让梦实现。 桃李芬芳香满天

使命光荣任务坚,矢志不渝永向前 胡集二中美名传 对

胡集二中美名传

第7篇:中国梦、教育梦--学习有感

中 国 梦

—何荣章

凝聚中国力量,插上科技翅膀,万众一心,势不可挡;神州十号,一飞冲天,九天揽月不再是梦想;蛟龙乘风破浪,深潜海洋,把资源勘探;航空母舰冲出岛链,走向深蓝,向世界显示中国臂膀。

青藏铁路穿越冻土高原,幸福路伸进古老的西藏,高速公路通江达海。中国人自此行路不再难,城市扩张高楼接云天,农村建设旧貌变新样;小伙子西装革履帅气,姑娘们花枝招展漂亮,全中国一鼓作气奔小康。

享受今天的幸福,勿忘旧时的苦难,八国联军的铁蹄仍在耳边回响,日本侵略者的幽灵依旧在眼前晃荡;“落后就要挨打”这血的教训,永远铭记心上。放飞梦想成就希望,中国人人当自强。铸就钢铁长城,紧握手中钢枪,战鹰蓝天翱翔,战舰巡防海疆,中国永不称霸,中国不开第一枪。国家尊严,不容亵渎,领土主权,寸土不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们当仁不让。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源于中华民族自信的力量。

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担,事业神圣,使命崇高,我们绝不彷徨。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铸辉煌,把小树培养成栋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少年智,少年强是我们的梦想,为梦想我们不辞辛劳,不计名利。为梦想我们甘为人梯,雪染冰霜;为梦想我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壮丽诗行。

2013年7月2日

第8篇:中国梦教育梦学习心得

脚踏实地

做人民满意教师

——学习“中国梦教育梦”心得

于 小

李静纳

中国梦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大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小梦。人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梦想自然离不开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我的梦想就是脚踏实地,育出一批批的优秀学生,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这句话我非常反对,教师首先是人,教师要吃饭,教书育人就是你的本职工作,和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人一样,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人编织的美好梦想必将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我是一位平凡的幼儿教师,因此我有一个平凡而又真实的梦,就是做好一名幸福的、优秀的幼儿教师。任何工作都会因工作的时间、工作的性质令工作者产生倦怠,任何工作也总会有困难和矛盾出现,会有烦恼和不快产生。幼教工作也不例外,因此能够对工作怀有幸福感,工作激情高涨,工作态度踏实,做一个幸福优秀的幼儿教师就是我所追求的梦想。

近日园内全体教师人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内涵的同时,园领导结合蒙幼发展和建设成就,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中国梦”的重大意义,使我更加充分理解了“中国梦”内涵,认识到唯有立足本职,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我的梦。此次活动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树立起更明确的目标,鼓舞我更激昂的斗志。

一、 赏识孩子,尊重家长,从孩子的成长与家长的肯定中获得幸福感

1、欣赏、审美的眼光对待幼儿。与幼儿的交往中,我们习惯使用命令的口吻带幼儿做着做那,这样严重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我们的教育活动更不能是灌输式的,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观点,更多的时候做幼儿的听众,做幼儿的观众,做幼儿的玩伴。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我会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绽放孩子们的个性,体验孩子成长的幸福。

2、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关注,和谐相处。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在,未来所盼。家长对幼儿园的评判和对教师的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视,因此家长工作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家长平等,真诚的交流沟通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家长工作更加有效性,我们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情况,为每个幼儿设定短期发展目标。目标不一定多大,或许是自理能力差孩子的一个系鞋带的行为,或许是幼儿改掉咬嘴唇的简单行为习惯,或许是语言表达能力差孩子一首儿歌的背诵,与家长共同关注,及时沟通,汇报幼儿的目标达成,家长看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为之心奋不已,幼儿同样为自己的表现有成就感。为此我将继续循序渐进的开展这项工作,学期末还要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修正。

二、不断的“充电”,从自身的成长与工作成绩中获得成就感。

新世纪是科技日新月异和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次性的学校“充电”,一辈子的工作“放电”现象已不再成为可能。尤其是经历的几年的小学教学生涯,如今重新步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光有对工作的热忱,光有对孩子们的爱是不够的,因此我想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通过参加业务系统学习,自身实践摸索,同行交流提高等等形式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用幼教工作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指导工作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基本功扎实,业务上研究型的幼儿教师。

三、要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和谐的工作氛围中获得幸福感。

对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的同事要以欣赏、学习的态度与他们交往,绝不能以嫉妒、轻视不屑一顾的态度远离他们,应多和这些“先进分子”交流,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理。相反,如果,我们经常与工作中的“落伍者”为伍,久而久之,我们也会被他们那种消极的心态所感染,继而走进工作的倦怠状态中。

对领导同事要多交流多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以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对别人的弱势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宽容之心对待。

四、要接受心理保健知识的继续教育,用积极健康的工作心态享受工作的乐趣。 我们要以不断进取的精神去进行业务方面的继续教育,还应接受心理保健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使自己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来适应社会的需求;能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并在努力中体验到不断进取的快乐与成功。因此通过书籍阅读,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疏导自身心理的良性发展,用正能量来影响、调整心态,修正工作态度,释放工作压力,确保自身的全面发展。

做一个快乐健康、幸福优秀的幼儿教师是我所追求的梦,我也会终将用我实干踏实的工作态度实现我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第9篇:中国梦 教育梦 我的梦

“中国梦 教育梦 我的梦”演讲稿

——追寻梦想,收获成长

一年前的今天,我和无数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一样,茫然不知所措,工作、发展的压力让我们这些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一次次看清现实、面对打击后灰心、失望。那时的我不理解,那是人生成长必经的过程,整天闷闷不乐、烦心不已,只因自己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下自己骄傲的头颅,让心中的梦想渐行渐远。

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也梦想到大城市去拼搏、奋斗,也梦想到更广阔的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也梦想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去体验、享受,也梦想在这一段年轻的岁月里印上彩色的图章。青春的肆意与张狂仿佛是那时梦想的两只翅膀,让我的心只想飞去更高更远的天空。

一年后的今天,我没有置身于大城市,我拥有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我没有缤纷多彩的生活体验,我拥有的是简单而充实的每一天,我的青春里,不再只有肆意与张狂,而更多的是踏实和乐观。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一种承认现实的无奈之选,只是一种故作轻松的安慰姿态,我想说,也许如此,但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我现在所站的位置——那一块小小的三尺讲台,我幸福地成为了一名普通的乡村特岗教师,对,是幸福。

当我第一次踏入教室,站在讲台上,还有点羞怯的我望着那一张张陌生而稚嫩的脸庞时,几乎是下意识地我挺直了脊梁,微笑而充满力量地大声说:“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新的物理老师!”短暂而简洁的开场白换来了真诚的掌声和热情的呼喊,那一刻,一股温暖而激动的能量在我身体里散开,也是在那时,我忽然明白了,自己追求的、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成为一名教师,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

有人曾说:“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也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坎坷依然前行,也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我渐渐明白了,选择了讲台,选择了教师,我选择的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梦,是的,我重新拥有了梦想,并且懂得了梦想的真正含义,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梦是欲望,想是行动,一个人的梦想是用行动去实现欲望并得到价值升华的过程”。短短一年的从教时间里,我从学生变为了老师,由浮躁变得踏实,从稚嫩走向成熟。我真真正正地在这份职业和这个岗位上得到了锻炼和收获:编写教案的认真踏实,讲课时的激情从容,批改作业的专心仔细,与学生交流谈心的快乐与分享„„每当看着他们专注听讲的表情,看着他们激烈讨论的样子,看着他们为了一个难题反复演算的认真劲儿,看着他们围在身边心急查看试卷分数时,我心中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真正的快乐源自付出。”而我正拥有着一群

能让我快乐付出的孩子们。

青春有一种无法阻挡的向上力量,或许是被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所感染了,无论对于工作还是生活,我都比以往更多了一份拼搏的劲儿,一份积极的心态。今年四月,在学校的动员和安排下,作为学校新一批特岗教师的代表,我积极地参与了南充市举办的说课比赛,通过精心和充分的准备,我自信乐观地走上讲台,展现了一位新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虽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这一次勇敢的尝试更加坚定了我干教育事业的信心,它像一条绵延在我眼前的路,让我充满好奇地想要去探索、追寻,而最终获得一等奖的成绩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激动和喜悦让我找到了久违的骄傲感,在掌声和祝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在奖杯和证书前,我更加勉励自己要努力前行。所以,五月份的学校艺术节,我踊跃地报名,在配合其他老师以及各方面活动后,我被确定为节目支持人,站在台上,面对全校师生,我表现得自信而从容,以前在主持方面的才能如今在这儿也得到了发挥和展现,在这个远离大城市的农村学校,在一个普通的农村特岗教师的岗位上,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这份由教育开端的职业,却带给了我丰富的收获与成长。

我深深地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其对梦想的追逐里,而我对梦想的追逐即在那一个低调却华丽的教育梦里,而在这个梦里,我渐渐地有了更多的想法和尝试,因为这个梦里的主角儿们,是一群有思想、有行动、会创造的孩子们。任何人都能够改变,只是需要有人给予引导、鼓励和关爱,所以我常常叩问自己:你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课堂?你以怎样的方式在影响着他们?除了正确的知识,你能给予他们的还有什么?你最终会变成一个唯分是图的老师吗?思考的多了,疑问也就随之而来,我感谢这些孩子们成为我梦想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我也想着自己是否能给予他们梦想的力量,让他们也拥有这不灭的信念去面对人生的不顺和挫折。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是学校的实验班,班上的的学习氛围较好,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很多时候对于学习都力不从心,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以分数来给自己定高低,一次考不好就否定自己,对于自己未来的路没有更长远的想法,最让我惊讶和伤心的是有一次,我跟班上一个平时学得挺好的学生谈心,问他有没有什么理想,以后梦想上哪所大学时,他当时吃惊并茫然地说了一句:“大学,我想都没想过,以后毕业了就跟我爸妈一样,出去打工挣钱咯。”我怔住了,在我眼前的这个孩子,在这样一个年轻的身体里,是那么缺少一种向上的正能量,他甚至都不了解梦想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在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孩子们每天上课、写作业、考试都变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没有梦想的支撑,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是为谁而学。一个人的梦想犹如深埋于土里的根,没有根的种子,又怎能经历风吹雨打?

我希望他们拥有自己的梦想,不仅仅是知识,不仅仅是分数,不仅仅是课堂。是梦想这一强大的力量让他们获得感悟、经验、成功,让他们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地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有用之人,最好的梦想不在书本里,而在让人拥有不竭动力的精神食粮里,让学生拥有一个梦想比让他们学会做一道题更为重要。于是,在班上,我利用活动课给他们开展“我有一个梦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的梦想,点燃他们的追梦之光,在那次班会里,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的乐观和憧憬,我看到了年轻的生命里应有的光彩与力量,学习中,我更加注意鼓励他们,根据学情,降低学习难度,帮助他们克服难关,重建自信心,找到一种成就感。渐渐地,有学生来找我谈心,告诉我他觉得自己有进步了,也有学生递上小纸条,告诉我他的梦想,渐渐地,我发现他们在一点一点地改变:敢想了,能想了,会想了。

一个关于教育的梦让我找到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找到了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这些孩子需要梦想,未来的社会需要这些孩子。由是,我想到了那句“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瞬间,我明白了教育的担子和责任,教育的成功与发展,不正与我们整个社会、国家息息相关吗?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亿万个中国孩子的梦想构成了中国未来的梦想,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培养出怎样的人才,中国社会就会有怎样的发展。孩子们,曾几何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还在你耳畔回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还在你的脑海回荡;要知道,我们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我们的头颅始终迎着太阳初升的方向。作为教师,让孩子们拥有梦想,拥有信念和力量,让孩子们有一天走出校园后,能从容淡定地去为自己的梦想付诸行动,让孩子们在国家与民族的观念里,成为一个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有用之人。关注于他们的生活与未来的命运,在学校锤炼其意志品质,展露其聪明才智,让其感受到时代所能给予的一切,让他们带着梦想的翅膀去广阔的天空飞翔!

这就是我的梦想!

曾子有言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实现这样的教育梦想的确是长远而又艰巨。不过我相信梦想的份量,志存高远而当脚踏实地,我将奉献我全部的爱与智慧给那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从点滴做起,立前路之明灯,燃燎原之星火,为了服务学生,为了振兴教育,为了民族崛起,为了十三亿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路,还在延续……对教育梦想的追逐永不停止!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下一篇:大健康项目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