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加以分析,从情趣导航、重视朗读以及变换形式等方面,基于小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篇1:

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小学語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得到的重视,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素养意识能力是这个时期的关键①。所以,语文教师要制出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阅读教学生活,进而改善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一些有关小学语文中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教学实践与思考的见解,希望可以来提高学生阅读意识的语文综合素养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字:小学语文: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加强学生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是语文教学及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倾诉主要途径,更是语文素养培养的根本。阅读教学课上,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所以,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现在必须要正确面对和解决的事,就是怎样才能加强课堂上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在语文授课方法多样化,课堂学习氛围低沉

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积极好动的年龄,他们更喜欢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改革已成为一种新型潮流,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沉浸在黑板、粉笔、多媒体、书本之间,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发挥。老师一味的讲述自己的教学任务,展示自己新教法,也不管学生听的怎样,领悟的怎样,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多了,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课堂阅读时间较少,课后阅读氛围及其不理想。

(二)新型教学方式和理念阻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现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上,老师总是将课件,多媒体处于核心位置,凡事都以多媒体为中心,用多媒体强调学生要怎样刻苦勤奋的学习,站在讲桌前噼里啪啦打开画面,不管你爱听不爱听,爱学不爱学,将自己讲课的任务完成似乎都万事大吉了。有的学校还会将语文课连续安排着上两三节,不说教师讲课的状态怎样是否辛苦,就学生听着也会觉得多媒体新鲜,这就会导致课堂听讲效果很号,不去阅读,自然也会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怎样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一文,这篇文章是让学生读古典明珠,品百味人生,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先认真预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中华文化的魅力,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课堂上让学生读名著,了解故事内容,与大家分享可谓阅读的成果,使学生感受英雄好汉的豪情壮志,体会世间的人情冷暖,进而感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意识能力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对课外书的探索,增加了学生对阅读意识的热爱,进而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助人的人生观。

(二)促进师生阅读互动,提高阅读意识

教师在讲解《快乐读书吧》这篇文章时,可以多与学生互动阅读,大家以聊天的方式来谈谈故事中人物形象。如《水浒传》中的《拳打镇关西》,讲述事情主要人物及事件,感受故事的发展。教师通过一个可以引起大家兴趣的问题,来增进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畅所欲言,进而使学生们都可以积极踊跃的参与阅读中来,调动大家对阅读的热爱和积极性。通过相互沟通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学习阅读氛围中,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好动,让他们可以更深有体会的感受语文阅读的魅力,提高了阅读意识。

(三)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促进阅读兴趣

新时代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例如,在讲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时,教师在讲课前,先给学生安排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自己先通过书籍、杂志查询或是询问家长的方式搜集有关汉字有关资料信息,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有关“汉字”文化优秀事例,在班上交流,再由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补充。在学生自己完成资料搜集和交流这件事的过程中,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阅读的热情,也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快乐的阅读,阅读意识能力也得到培养。

结束语:

总之,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基础,愉悦的阅读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对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加强阅读的教学,也可以增加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意识和使学生的语言思维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篇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者:贾连城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篇名:《阅读教学贵在“读” 》 作者:王建东 来源:《安徽教育》

[3]篇名:《浅谈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

作者:乔艳艳 来源: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作者:张甲锋

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篇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 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加以分析,从情趣导航、重视朗读以及变换形式等方面,基于小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需求进行分析,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小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生阅读教学;小学生

阅读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纵观当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存在着学生阅读学习兴趣较差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需要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内容实施教学设计,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个人体验,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文章将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1情趣导航,激发兴趣

情趣导航主要是以情感为依托,使学生能够自主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产生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对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阅读质量的提升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情趣导航为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情趣的引导下,使小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阅读内容。在趣味中获取知识,在求知中体验快乐。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1《画杨桃》这一课为例,教师则可以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杨桃吗?”、“你能为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杨桃的样子吗?”、“那么杨桃都有哪些特点呢?”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话语量。在学生讨论纷纷且回答完成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杨桃的图片、视频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入课文《画杨桃》,感受一下作者眼中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等话语,引入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小学生能够带着直观感受、带着情感体验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

小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坚持平等、互动与理解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多表扬能够积极发言的学生,将多媒体技术、生活元素等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且能够明确生活与语文阅读之间的密切关联,对小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及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语感作为语文能力的核心,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形式,使小学生在不断阅读、朗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正如古人所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4《珍珠泉》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文中“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等美妙的语句,能够使小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且以聲情并茂的形式朗读,能够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生朗读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从语气、语调及表情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中存在的生字、生词通过翻阅字典的形式查找出来,且分析课文中所应用的语言表达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能够使小学生能够在清除文字中障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后,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且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真正走入到课文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

3转变形式,提升质量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故而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不断转变阅读教学的形式,避免长时间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下影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方法、游戏竞技阅读教学方法等等融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使小学生能够爱上阅读。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阅读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金色的草地》这一篇内容期间,教师则可以为小学生采用游戏竞技的形式,组织小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发布“联系课文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寻开心的?”、“按时间的顺序说说草地颜色的变化?”等学习任务,且将2~4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之间需要通过合理分工的形式完成阅读活动,且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比如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课文阅读之后,一名学生可以负责查找其中包含的生字、生词;一名学生负责划分自然段,查找中心思想;一名学生可以负责查找问题所在之处;一名学生可以负责查找出文章中包含的比喻、拟人手法等等。最快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小组可以活跃“阅读明星小组”的称号,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4结束语

阅读教学的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需要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学习的乐趣,且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实现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霞.新课标下自主讨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7(11):19-20.

[2]田贵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2.

[3]王涂伟.浅析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西泥沟小学语文阅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266-268.

作者:李富国

学生阅读教学论文 篇3:

绘本在智障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绘本在智障学生阅读教学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实践中,首先要根据智障学生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其次,要注意对智障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再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后,要注意在教学环节、教学科目、参与人员上进行拓展,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绘本 智障学生 阅读教学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的书,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搭配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著名的儿童作家松居直认为,绘本不单是“文+图”,而应该是“文×图”。我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彭麓指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结果。这种“图文合奏”的绘本,恰好契合了智障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智障学生阅读教学的素材。

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将绘本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阅读训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借助绘本开展针对性的记忆、读写、交流训练,培养他们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使智障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适合绘本的选择

绘本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但毕竟还是主要针对普通儿童,智障儿童在感知、观察、思维等方面均与普通儿童存在较大差距,在绘本选择上应考虑到其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主题选择上,应强调生活化和趣味性。智障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弱,记忆发展水平停留在较低阶段,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都不强,相比之下,有意识记忆更差,要他们记住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十分困难,再加上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理解超出自己生活之外的内容,因此在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主题贴近生活、内容活泼有趣的绘本,情节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思维方法及语言特色,如《我爸爸》、《我妈妈》、《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好饿的毛毛虫》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此外,还应考虑绘本语言的特点,如字数多少、程度难易、语言是否简洁富有特色等,尤其是在阅读初期,尽量不要选择无字或字数太多、语言较为生涩的绘本,而是要选择字数和难度适中、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富有韵律性、好记忆易上口的绘本,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接受过程,也便于开展后续多方面的教学活动。

二、阅读技巧的指导

智障学生认知水平较弱,其识记速度慢,容量小,保持差,易遗忘,注意的稳定性差,易分心,心理活动不能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对象或事物。如果放任学生自己阅读,很可能就是拿书翻翻而已,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由头到尾,完整阅读。

绘本通常分为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五个部分。绘本的每一个部分都藏着信息。有些绘本在阅读时如果漏掉其中某个部分,就会导致读不懂。在阅读教学中,应教授给学生阅读绘本的正确方法,就是从头到尾,也就是封面—护封—环衬—扉页—正文—封底,不遗漏任何一个部分。

封面: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的最重要的来源。当我们和学生一起阅读时,要特别让学生看清楚封面,认读书名,鼓励学生借助封面先猜测故事的主要人物、可能发生的故事;看看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有的封面和封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这就要求我们把封面与封底同时翻看才能了解。

环衬:环衬是封面和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形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环衬是最容易被漏看的一页。它们的颜色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

扉页:环衬之后,正文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图书的书名、著作责任者(作者和译者等)和出版者的名称。从扉页开始就有图画,这些图画会告诉你谁是主人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绘本的扉页還会设置一些小小的悬念,或者提出一个小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正文:扉页后面就是正文,是绘本的主体,也是我们通常最关注的部分。阅读时要提示学生一页一页地翻动,速度不要太快,确保看清楚每页图画。

封底:最后一页。有些绘本会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封底上,或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也不能遗漏。

2.由图到文,按序呈现。

一本绘本通常包括三个故事,第一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第二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第三个是文字和图画相结合产生的故事。在绘本中图画也是主体,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考虑到智障学生在接受图像信息时比较迅速,接受文字信息时比较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先呈现图画,让学生进行形象直观的观察、思考,再呈现文字,让学生结合图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如在绘本《我爸爸》第7页中,先呈现图片(爸爸穿着睡衣拖鞋,却超过了很多运动员,满面笑容,得了第一名),让学生观察思考,说说对图片的理解,再呈现文字:“在运动会的比赛中,他轻轻松松就跑了第一名,我爸爸真的很棒!”最后对比自己的表述和绘本语言,看看谁说得更好,为什么。这种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故事的体会和对语言的感知,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由泛到精,螺旋反复。

在教学中,多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从各个角度认识绘本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螺旋式地加深理解。一般来讲,首先进行泛读,让学生阅读绘本,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然后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精读绘本,加深对整个故事的理解。特别注意的是,智障学生的感知、思考速度慢,易分心,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不要片面追求阅读数量,要多关注阅读质量的提高。

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先进行泛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或带领学生朗读,了解到本书是关于大兔子和小兔子“爱”的故事,再精读绘本,一段段分析他们是怎么表达爱的,感受绘本中温暖精致的语言和层层递进的情节,最后可以开展仿说仿写练习,进一步巩固语言教学效果。

4.由声到形,形象感知。

智障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极易分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多采用“听教师大声读”这一方式,这既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式,又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老师在朗读过程中,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对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学生,借助声音、表情、体态等多方面变化,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故事的起伏和情感的变化。

如绘本《我妈妈》中,有三句话“我妈妈真的很棒”、“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我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这是一个情感递进的过程,教师在范读和指导朗读时就要做到后一句比前一句更缓慢、更深情,还可以加上肢体语言表达感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出人物心情的变化。

三、多元活动的开展

在绘本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从绘本出发,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活动,真正成了阅读的参与者。

“绘本朗诵会”,让学生自主选择绘本中喜欢的句段自我赏读,感悟其语言特色;

“绘本我来说(写)”,让学生仿照绘本中的语言形式进行说写训练,学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绘本戏剧坊”,选择故事性较强,学生易于模仿,剧情简单,对于学生演出没有太大挑战的绘本,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剧本创作、道具制作、背景布置、舞台排练及演出等一系列活動,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绘本创作室”,一些有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其勇敢表达,自己创作绘本。可以是对绘本的续写、仿写,也可以是发挥想象力与灵性自创绘本。可以先绘画,在设计好的绘本合适的地方写上文字,也可以先文字,然后为文字配上合适的喜欢的图画。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用伙伴合作、师生合作、亲子合作的方式。

如绘本《好喝的汤》,故事篇幅较短,情节简单,人物清晰,活动场景固定又生活化,角色的语言模式相似,依次登场互不干扰,但它们又在做着同一件事——发现一锅正在煮的汤,放入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在小动物同样的举动中,故事的语言和动物们放入的食物也有着一些变化,体现着小动物的生活特点,非常适宜学生表达和参与。我们将其改编成情景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直观地体验绘本故事,在对小动物的模仿和表现中增强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片断赏析:

小猪:(摸着肚子)肚子好饿啊,我要去拔一个大大的萝卜,回来煮一锅香香的萝卜汤。

小猫:(“喵喵”叫着上场,看见灶上的锅)喵,喵,是谁在煮汤?放一条鱼进去一定会很好喝吧!(取一条鱼回来,放进锅里。)

四、课堂教学的拓展

这里的拓展有三层意义:

一是教学环节的拓展。将绘本阅读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如父亲节前阅读《我爸爸》,在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开展“说说我爸爸”、“写写爸爸和我的小秘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爸爸,感恩爸爸,学会表达,激发内在体验,从而反过来加深对绘本故事的感悟。

二是教学科目的拓展。绘本阅读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语言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我们可以借助优秀的数学、科学、音乐等绘本,如《鼠小弟爱数学》、《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儿童古典音乐绘本》等,在各个学科中进行主题教学或活动,让学生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观察、感受、理解、思考与表达,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成长。

三是参与人员的拓展,目前主要指家长参与。亲子阅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营造轻松、惬意的阅读环境,孩子和家长共同学习,共同分享,一同成长,既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针对不同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提高。

绘本阅读是智障学生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的重要途径,特教教师要做好学生阅读的领路人,让阅读伴随他们的心灵成长。教学实践还在继续和深入,相信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我们还会寻找到更加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们感受绘本的独特魅力,获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琛.小学低段“绘本”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J].语文知识,2016(6).

[2]罗琳.培智学校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10).

[3]邵巧治.《如何让孩子爱上绘本阅读》的微课设计与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4).

[4]马玲纺.手心里的光:新教育实验儿童课程“读写绘”项目用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5]张芳.以情绪主题绘本为载体开展小班幼儿情绪教育的行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朱惠

上一篇:初级钢琴教学论文下一篇:民族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