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恩来精神

2022-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习恩来精神

论恩来精神对高校班级管理的引导作用

摘 要: 恩来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恩来精神引领班级建设,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关键词: 恩来精神 高校班级管理 引导作用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90后”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有思维活跃、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等特点,面对这样的群体,如何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实现高效的班级管理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恩来精神对新时期高校的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恩来精神内涵综述

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在其奋斗的事业和社会生活及个人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品格和作风的精髓总和。石仲泉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无我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廉洁精神、严细精神、守纪精神、牺牲精神[1]。王家云同志把恩来精神概括为积极进取精神、刻苦好学精神、甘当公仆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唯物辩证精神、勇于创新精神、严于自律精神、宽厚平等精神[2]。江泽民同志在《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3]。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恩来精神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谦虚谨慎的精神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4]。尽管对恩来精神的内涵研究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学术界在其价值和功能上一致认为恩来精神是周恩来总理留给后人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后人永远继承和弘扬。

二、恩来精神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

1.周恩来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点。近年来某些学生考上大学后出现无聊、厌学现象,而周总理从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东渡日本,游学欧洲,崇尚真理,追求理想,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积极进取、刻苦钻研。这种精神,正是教育引導学生的一面旗帜,通过学习恩来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也让学生明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树立发扬追求真理、刻苦钻研的精神,形成优良的学风。

2.周恩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

周恩来极力提倡“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而当今,考场上作弊的有大学生,分配工作互相推诿的有大学生……大学生更应该多向周总理学习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通过学习周恩来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谨慎、诚信、创新的作风,才能形成优良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3.周恩来宽厚平等、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周恩来襟怀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无论是在内政,还是在外交上,他总是着力分析矛盾着的力量之间的共同利益,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求同存异。他还坚持宽以待人,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而今的大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太阳,是独一无二的,不屑与他人合作。在学习恩来精神的过程中,应学会平等待人,团结协作,营造出和谐的班级人际氛围。

4.周恩来甘为公仆、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助于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以为人民服务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毕生的追求。而今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很多班级干部存在拖拉、敷衍,甚至自私自利等现象,通过学习周恩来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能够自觉地参与班级建设工作,努力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恩来精神促进班级管理的实现途径

1.将恩来精神与学校德育建设相结合。

德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利用网站、校报、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恩来精神,使学生了解恩来精神。以笔者所在的淮阴工学院为例,学校坚持用周恩来精神育人,将恩来精神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定为校训,作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同时,学校通过开设恩来精神专栏网页、开展恩来班创建、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

2.将恩来精神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当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在学生中进一步宣传周恩来精神,以生动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充分发挥网络课堂的新型教学手段,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可以开设恩来精神专题讲座,观看恩来精神题材影片、开展读书节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深入学习恩来精神,让他们从周恩来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汲取力量、完善自我。

3.将恩来精神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积累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恩来知恩来,知行统一,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场馆,到周恩来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参观,可以以弘扬恩来精神为主题,走出校园进行恩来精神宣传,既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体现求真务实、勇于奉献的恩来精神。通过这些活动,磨炼意志,团结协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参考文献:

[1]石仲泉.周恩来的卓越奉献[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01):1-6.

[3]江泽民.在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大会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02-24.

[4]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3-30.

作者:王明霞

第2篇:关于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周恩来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淮安独特的教育资源宝库。周恩来精神是抓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素材。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组织学生了解周恩来的先进事迹,学习做人做事践行的原则,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成长成才

周恩来精神是我们党在探寻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宝贵的精神财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爱国奉献的恩来精神、敬业乐群的协作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相融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学习周恩来的信仰观、大局观、公仆观、改革观、敬业观、廉洁观、学习观和婚恋观,了解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坚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一、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的重要意义

1.大局观。

周恩来总是把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即使在遇到挫折时,仍然坚守着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的人生态度,当代青年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

2.信仰观。

周恩来青年时期四处求学,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做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通过继续深入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将周恩来精神当作每个同学行动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坚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和决心。

3.学习观。

周恩来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坚持原则,讲究学习方法,即使工作再忙也会抽空读书,一生都在追求学习新的东西,激励当代每个青年学生都要系统掌握一些学习理论。

4.革命观。

周恩来在自我革命、自我改造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自觉自愿、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自我批评及改造社会,当代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进行自我革命、自我改造。

5.公仆观。

周恩来一生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无私奉献,将自己看做人民的公仆,吃住用行严于律己,平等待人、情系群众,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敬业观。

敬业精神是周恩来精神的主旋律,可以这么讲,敬业精神融入周恩来工作的一切领域与整个过程,周恩来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勤业、慎业与精业等精神风采,对我们践行敬业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青年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实践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爱岗敬业。

7.廉洁观。

周恩来严于律己,不断向党的领导干部灌输勤俭节约的思想,对身边工作人员严爱有加,提出“四要六不准”的要求。当代青年人应该抛弃功利、养尊处优、投机思想,强化廉洁意识,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8.爱情观。

周恩来夫妇在革命战争年代邂逅相遇相识,在共同信念中绽放爱情之花,“八互”精神使他们的爱情之花盛开不败。当代青年要知道爱情真正的模样是两个人一起对抗生活的酸甜苦辣,最佳的伴侣应该是人生战场的盟友。

二、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是一座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本地各高校坚持以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周恩來精神为引导,对周恩来精神归纳得比较笼统。

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周恩来的相关事迹,缺少对周恩来精神丰富内涵和实质的细化,对周恩来精神的发展历程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实践能力层面,以往更多的是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了解周恩来的个人事迹。缺乏的是联系实际,与新时代大学生现实情况相结合,以周恩来精神为引领培养大学生信仰、大局、学习等能力素质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志愿服务精神。思政元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重理论轻实践,高校推进周恩来精神育人的落脚点是学习周恩来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周恩来精神为价值追求,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勤学上进、实事求是、信仰坚定、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性的基本要求。

红色文化价值和知识协调统一问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精神内涵,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精神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需要青年一代不断继承与发扬的精神脊梁。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讲好红色故事,学习好周恩来精神,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将周恩来精神发扬光大,是课程思政的重点所在。价值观要贯穿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激发学生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生关系主导地位和主体角色定位问题。在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时,一些教师缺乏教学地位及教育素养的权威性。特别是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一些教师把握得不够恰到好处。其次,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及业务能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权威性,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不能欺骗或者变相误导学生,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引起纷争。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会增加师生关系的不确定性,学生不断汲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同时,教师不能故步自封,按照固有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要加强教学理念的改革,掌握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锻炼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推进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育人过程中对教育培养体系提出的相关要求

1.加强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课程思政体系化。理论教学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开设8个课时,紧扣“为什么做”和“怎么做”展开,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与思政类教师合作,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指标点,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收集整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佐证材料,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打下基础。同时,积极对接省内外知名专家,开展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逐步形成具有特色鲜明并能推广应用的课程思政体系。创设“课程思政罗盘”,罗盘类似指南针,涵盖多项课程思政指标,包括周恩来精神、形势与政策等6个一级指标,中国精神、周恩来精神之信仰观、时事热点等27个二级指标,指针上还包括绪论、基础知识等5个课程思政触点。搭建思政类教学与专业类教学之间的桥梁,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快速找准教学要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在传统课程中建立创新点,实现课程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构建由一个实践“金课”基地、二门综合素养课和多门专业课组成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步伐,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以电子信息类为主涵盖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在内的专业课,建设周恩来精神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建成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思政案例库。

(2)志愿服务常态化。实践教学24个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速推进校地共建。利用淮安特有的红色教育资源扩充社会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和拓展社会实践“金课”基地建设,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维护景区秩序、做好引导等志愿服务及暑期组织学生到金湖、涟水等地开展支教、服务乡村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比赛活动系列化。成果展示环节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以“海棠依旧”为主题师生共谈爱情、“我与周恩来故居的故事”、学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之婚恋观有感征文活动、学风文化周主题活动、“周恩来故居最佳讲解员”评比、“战役情、担使命、扬正气、颂廉洁”诗朗诵大赛等系列活动。

(4)思政课程体系化。以周恩来精神为主线,继续开发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风华淮安等衍生类思政课程。挖掘淮安当地的文化资源,发扬红色文化,打造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2.创新思维,完善教育引导,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

(1)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融合校内校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加速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继续邀请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校围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开展梦想、素养等公开课,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责任意识及勤奋的学习态度。

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有效结合周恩来精神和课程教学内容,邀请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专家来校开展教育讲座,充实教学内容。围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内涵,组织集体备课会、专题研讨会等教学活动,完善教育服务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增强教学效果。在多元化教学模式指导下,通过开展周恩来故居讲解词大赛、知识竞赛、现场课、情景剧、观后感、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式、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增强学生在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认同感。

采用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不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缩小师生的距离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地,身临其境,了解周恩来的事迹,学习周恩来精神。师生加强交流互动,畅谈个人见解,最后提交周恩来精神学习感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领悟能力。

强化社会实践。与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建立长期志愿者合作共建制度,以践行周恩来精神为宗旨,结合周恩来生活环境、学习经历、远大志向等,举办周恩来故居讲解词大赛。定期组织学生到周恩来故居开展志愿服务讲解,在周恩来故居各个展厅,为来往的参观者详细讲述周恩来的童年生活、生平事迹及当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充分利用周恩来故居“金课”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征文故事、讲解词评比,文艺快闪表演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产出教学成果。适时推出周恩来精神系列教材,确定基本内容,搭建编写架构,查询相关资料,分工合作,推动教材编写。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建成国家或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录制课程视频,剪辑课程内容,每段视频固定在十分钟时长左右,方便播放,借助学习强国、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面。组织申报课题、国家一流课程等,开发课程衍生产品,创建课程公众号,获批教学成果奖、教研教改等项目,校地共享合作成果。

3.課程成绩评定方式。

开设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养,对课程的评定重在全面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养、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等。鉴于此,考核将采取课堂纪律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政、德育、实践成果等。课程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20%(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实践能力考核40%(小论文、情景剧、演讲、志愿服务)、成果考核40%(大论文、社会实践)组成。

4.课程评价及改革发展。

(1)效果评价。课程评价是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及拓展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课程评价主要包含课程方案、过程、效果评价,应该与课程建设同步开展。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作为社会实践类课程,理应更加注重效果评价。首先,授课教师对于课程的思考,充分发挥教师对本课程的价值型评估,查漏补缺,优化助力保证教学质量。其次,对学生学习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进行总结性回顾,梳理考核成果并邀请学生参与教学评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可行性分析,最终以档案形式作学期总结,逐步完善教学评价过程。邀请校内外专家审议教学课程,对课程整体脉络、思维导图、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剖析,形成一套理念先进、目标清晰、内容充实、实施情况良好的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教学体系。

(2)交流展示。设置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思政实践类教学课程,对于提升学生思政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与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可以发挥优势,联合各高校各红色文化基地开展思政类教学研讨,应邀的党政负责人、思政类专家以此课程为典型一起交流发言,共同完善协同机制。还可以邀请、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前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

(3)获批项目。理论研究参与申报思政类课题,比如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思政哲学等。实践成果可以参与申报大学生社会实践类或者高校“最佳党日活动”项目等。

四、结语

周恩来精神汇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开设周恩来精神八观八讲课程,以周恩来精神与实践育人相融合为切入点,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实效,学生对周恩来精神有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理解,对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周恩来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广侠.周恩来精神对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的示范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2017(7).

[2]吕峰,王平.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及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13(10).

[3]张博.传承总理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记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周郡小学特色教育之路[J].教育期刊,2017(3).

[4]吕峰,王平.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及对当代青年信仰教育的启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期刊,2013(15).

课题项目: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课题名称:高校社会实践“金课”培育及实践探索(2020SJB 0919)。

作者:缪航 王海云

第3篇:周恩来精神对高校德育教育的观照与启示

摘 要: 基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而言,德育教育部分严重缺失。为了提升高校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大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将焦点集中于专业课程的讲授及实践,因此多数时候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教育,造就学生高分低能,不懂得感恩、没有生活目标、无人生价值、唯有从学习、考试中获得自我满足,对其他的一切“事不关己”。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周恩来精神 道德缺失 高校德育 教育启示

周恩来精神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是这股力量推动了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时他的精神对高校的德育教育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周恩来精神坚持把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在注重严格自律的同时提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就是这种勇于创新、严于律己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要将这巨大的精神力量贯穿其中,弘扬周恩来精神的全新理念,让大学生学习周恩来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重视科学研究,重视道德自我修养,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真谛。

1.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1.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道德构建之间有重要关系,经济全球化下强调更多的是物质方面的需求,致使人们片面地追求物质化和利益化。因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例如,理想缺失,急功近利,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经济全球化将西方理念带到中国。这些西方国家也追求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和市场经济往往是“配套”的,追求市场经济要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从消极面说,极端地强调个人主义是不利于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德育教育开展的。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愈来愈强调物质化,而这些俗气的东西无论怎么评价,都会降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现在大学生逐渐被某些不良风气侵蚀,将德育教育这件事抛在脑后,又怎能期望他们身体力行地筑起一道德育的防线呢?

1.2不良的社会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对于大学生违反道德的行为,我们总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却从来不深究造成这样不良后果的原因。他们今天的行为,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们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受害者。现在社会上不诚信、奢侈浪费、投机取巧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普遍缺乏社会理想信念,更不懂得何为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原本只是耳濡目染,却渐渐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已经辨不清道德灯塔指引的方向。

1.3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降低给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文明守法是当今校园的主流,只是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良的作风,这些坏风气严重影响校风、学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遭到影响。由于高考政策的放宽,许多学校都扩招了,这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入校学生只凭分数录取,而道德水平却是高低不一,甚至存在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没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还有学生由于个人主义的影响,自律性差,集体主义观念非常薄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缺乏集体主义感,他们学习的动力就是为了个人的前途,为了父母的面子,却很少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而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渐渐地,各种道德缺陷问题就暴露出来,所以出现一些具有“道德缺陷”的学生。

2.在周恩来精神观照下怎样加强德育教育

2.1把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坚持脚踏实结合。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意识的建设,开展各种以德育教育为基础的课程,从而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方面的学习。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社会奉献的远大理想,明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要教会他们,学习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而要坚持从自己的具体实际出发,明白自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脚踏实地地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这就要求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脚踏实地。

2.2学校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开展德育教育。

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高等学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而高校德育现状实在令人着急,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大学德育教育的缺陷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教更应该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寻求新途径,切实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面向整个社会而非个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德育原则,就是要把遵循道德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在复杂的社会中,德育工作面临各种各样问题和对象,因此必须懂得将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相结合的方法,而跨学科的教学更需要老师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这样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坚持现有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要具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灵活地进行德育教学。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已经暴露出我国教育制度的缺陷。灌输式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厌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我们必须创新教育模式,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是改变原有的忽视学生自身需要的传统形式,以适应人的发展,尽量避免教条式灌输和单一的德育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化的大学教育模式。高校德育要突出人文精神,从具体生活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类可行的方法。在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的前提下,加强德育的渗透功能,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2.3加强社会道德文明建设。

整个社会是道德建设的重点,外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是道德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社会有责任为个人,尤其是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文明的道德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有益的道德事件。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的力量,传播道德模范的力量与榜样的力量等。社会有关人士要组织学生学习道德摸模范,积极参加各类道德活动。其次,要围绕一些与时下政治有关重大的问题,影响时局稳定的问题,发表鲜明的评论,积极地进行引导,对错误的道德观进行严厉批评;再次,学校和社会要利用一些积极的传媒手对文明道德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力的宣传,使大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道德建设的责任感。最后,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网络道德文化知识竞赛等,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是国家新生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的有生力量。他们肩负着巨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即建设祖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无私奉献,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相反,如果让少数大学生的道德误区继续发展、忽视德育工作,则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利,阻碍国家的道德文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伟人提出的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为指导,做好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认真努力地探寻新途径、研究新方法、加强道德建设、改进教育方法、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促使大学生更快更早地融入社会,身体力行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周恩来早期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2]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精神之内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3]王家云.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周恩来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参照,2008.

[4]吴贵春,李宝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版.周恩来的德育精神,1999.

作者:胡迪

第4篇:学习恩来精神

学习恩来精神,争做四好少年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1、培养队员们的理想观,并能用之规范自己的行为

2、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让队员们懂得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阳光少年, 活动准备:

1、主要以表演和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在活动进行前,安排学生准备四个形式不一的节目。

2、要求学生收集四好少年的材料,更坚定地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3、训练学生中队主题队会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的准备:

各小队检查人数、出旗、敬礼、唱队歌、中队长讲话。 (邱红毅)2009年的秋天,历史的巨笔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封信。胡爷爷的‚争当四好少年‛的号角吹遍祖国大地。又如涓涓的细流流淌在每个少先队员的心间。中华民族自古以富有理想,追求光明,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活泼开朗,作为为人处事的道德规范。 今天就让我们用宏亮的嗓音,用精彩的故事来表达我们争当四好少年的决心吧!下面我宣布‚学胡爷爷贺信,争做四好少年‛中队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二、活动过程:

1、让我们齐声朗读胡爷爷贺信中的‚四好少年‛的具体要求吧。 小黑板出示:

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2、请队员们谈谈自己对‚四好少年‛的理解和感悟吧。 小组讨论后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3、我们应该如何去当一名‚四好少年‛呢?

(1)道德好。有礼貌,见到老师,长辈朋友问声好;懂得感恩,别人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不要忘了跟对方说声‚谢谢‛;要文明,遵纪守法。 (2)心态好。要对自己有自信,受到挫折不要悲观失望,要往好的方面想,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到底错在哪儿。 (3)学习好。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是一个废人,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全面发展。 (4)身体好。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是很重要的,要多多锻炼。

(5)目标好。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向着目标奋斗,不然就像无头的苍蝇,一点头绪都没有。这样做的再多也是无用的。

(6)性格好。要开朗大方,活泼向上,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4、用歌曲诠释‚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胡爷爷提出少先队员要把热爱祖国摆在首位,我们头顶着阳光,沐浴着春风,将时刻与光荣同行。是祖国培育了我们,我们以热爱祖国为荣,请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5、在我们班有哪些这样的四好少年呢? (小组讨论写出队员们自由上台进行交流)。

6、辅导员表扬开学来班级里的‚四好‛学生,并发报喜单。

7、诗歌朗诵展风采 殷切期盼同学们,争当四好新少年。强健体魄身体好,天天锻炼要记牢。

活泼开朗情商高,宽容谦让是法宝。品德优良行为先,道德欠佳怎得了。

团结友爱不吵闹,和谐互助惹人爱。勤奋学习是本分,在家在校要认真。

追求上进很必要,学习成绩节节高。热爱祖国热爱党,报效祖国是目标。

理想远大志气豪,脚踏实地最重要。党关爱下我成长,不负众望争四好。

少先队员热情扬,齐心共当好少年!

8、再次齐读胡爷爷的‚四好少年‛的具体要求,让大家铭记于心。

9、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你们 ‚学胡爷爷贺信,争做四好少年‛主题班会活动,在大家的认真准备下,终于成功举行了。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争当四有少年的标准,展示了阳光少年的风采。老师真心希望,队员们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热爱祖国,勤奋学习,都成为新时期的阳光少年。

10、呼号、退旗。

三、活动结束,并布置下一次活动。

争做四好少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淮安市新民路小学五(7)班的刘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争做四好少年》。

祖国是远航的巨轮,载着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祖国是耀眼的太阳,我们将是灿烂夺目的光环。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用赤子情怀回报亲爱的妈妈。

我们应该争当四好少年,长大以后要为国家做贡献,作为一个少先队员,学做一个好少年很重要,做一个四好少年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认为做四好少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少年。

二、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少年。

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四、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好少年。

顾姝、钱雨烟、李月是我们班最可爱的孩子。他们平时话语不多,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大家没有看到的纸屑,被他们悄悄捡起;藏在桌脚的垃圾,他们主动弯腰清理。劳动时,他们不嫌脏,不怕累。教室的垃圾桶,上面沾满了污渍,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大家碰一下都嫌脏。可是,张欣宇同学默默的拿着清洁球、抹布,用小手使劲擦洗,直到把它擦洗得光洁发亮。有的人暗暗笑他傻,可这样的傻孩子老师同学都爱他!是啊,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个细节、一件小事、一份爱心表现了他们美好的心灵。付出必有回报,大家的掌声、老师的拥抱给了他们最高的奖励。还有周文兵、侯延彪等许多同学那渴求知识的大眼睛!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着、进步着,她们都是好样的!

张婷同学是我们班酷爱读书的小姑娘,每天她总是随身带着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本本好书。只要一有空闲,她就津津有味地咀嚼那一道道营养大餐。沉浸书海,她常常忘记周围的一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品味着书香,她在快乐地成长。品古诗、读科普、赏名著……丰富的阅读不仅使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使她的心灵受到陶冶。帮老师做好班级事务,她觉得义不容辞;帮后进的同学取得点滴进步,她认为是最快乐的事。看到同学进步了,她脸上的笑容多么灿烂。像她这样喜好读书的小书虫、出类拔萃的好干部,我们班还有张梦雅、朱莉、张笑、孙慧婷……他们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良好的习惯、高度的责任心、持之以恒的爱心使他们成为班级的楷模,同学的榜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只有学好了知识,拥有了强健的体魄,优良的品德,我们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昔日周总理的梦想也是今天我们少年一代的梦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振我中华,扬我国威! 谢谢!

五(7)班刘洁

二0一二年十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队会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认真读书的必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 活动准备:

小品 诗朗诵 故事 歌曲 活动过程:

一、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二、出旗、奏乐、行礼

三、唱队歌

四、中队长宣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题队会开始

五、活动开始

1、主持人请队员上台讲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名句的来历。

(1911年年底,12岁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明礼而读书。‛‚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得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2、主持人引出‚历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及‚为何如今在国外仍有华人受歧视‛等话题,让台下的同学们讨论发言。 (A:‚中国姑娘赵燕在美国无故遭到殴打……‛ B:‚美国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反倾销’……‛

小结:事实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这是我们国家历经磨难而不断奋斗崛起的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队员做到心系天下,但我们尽可能努力增强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就会更快发展。

3、诗朗诵《我爱中华》

4、主持人由小结引申到责任感,让台下学生讨论‚目前,我们学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经讨论得出主要责任是读书学习)

5、欣赏小品《一张考试卷》 (小明没有好好读书,考试得了11分,他用红笔把分数描成了99分,回家受到表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6、学生围绕‚怎样认真读书‛的话题展开讨论。 (C:‚上课仔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D:‚要有明确的目标。‛

E:‚面对知识不要单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学习的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要有恒心和毅力。‛……)

7、齐唱《我爱中华》

六、辅导员讲话:

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绝不是一句空洞苍白的口号,而需要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对我们来说,负起祖国昌盛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就是义无返顾地投入到学习知识和本领中去,勤奋扎实地学习、工作。那么,长大就能把祖国建设地更加繁荣富强!

七、呼号

八、退旗

淮安市新民路小学五(7)班

二0 一二年十月

第5篇:学习周恩来精神

书桌上摆着一方周恩来总理水晶印台,身着中山装的周总理,神态自若的望着远方,俨然一副高瞻远瞩的模样。印台上有一行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大家都很熟悉但依然为之鼓舞的话。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和实践中。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的伟大不仅仅来自他对中国共产党,对整个中国的贡献,更来自于他个人的高尚人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古语用来形容周总理再生动不过了。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他废寝忘食,即使在身患疾病时依然奋不顾身的工作。他将他的生命与国家命运和群众疾苦紧密相连。在那个无后为大的年代里,为了国家和人民,他甚至未留下一儿半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周恩来总理将它做到了最后的实践。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这是陈毅将军对周恩来总理的评价。毕生严以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虽然是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却从不搞特殊化,对自己,对亲友一直要求很严。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穿就是几十年,补了又补,直到不能再穿。

周总理也是一个谦逊谨慎的人,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

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如此虚怀若谷。这样的精神更该为我们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同样为世界所称赞。前苏联总理柯西金说:“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周总理是绝顶聪明的人,只要他在世一天,我们是不会进攻的,也不可能进攻的。”

的确,周恩来总理是个机智敏捷的人。新中国刚刚成立,作为一名外交官,在国际上总是受到打击与歧视。周恩来总理在面对国际上的刁难与讽刺时的机智应对,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赞誉。

周恩来的精神,是道德情操与中国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第6篇:学习周恩来精神—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学习心得

唐雷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至高无上的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一、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但是这并未成为束缚他成长的枷锁。自幼年起,他便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就读于南开大学,在19岁那年,东渡日本学习。当他接触到共产主义的时候,便认定了这条正确而光明的道路,他说:“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贯穿于他的整个革命生涯。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未改变。

二、学习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的生活极其简朴,衣服、袜子都是穿了又补、补了又穿,一双皮鞋穿了20多年,鞋底也换过。他的办公室--西花厅,地都已破裂,屋顶的瓦也已破碎,夏天漏雨,冬天漏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要求修缮,都被他回绝了。他说:这样的环境比起我们在延安时好得多了。有一次趁他外出几天,工作人员便将西花厅进行了修补,把旧的办公用品统一换成了新的。他回来后,十分生气,硬是让工作人员把旧办公用品一一搬回来(包括旧窗帘),他才重新回来办公。接见外宾时泡的茶叶,他舍不得扔掉,带回去继续泡水喝,最后还要把茶叶吃掉。平时吃的饭菜十分简单,掉在桌子上的米粒,都要一一捡起来吃掉。他说:我现在吃的已经很好了,有些群众还吃不上这样的饭菜。

三、学习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品格。他说:“对自己应该自勉自励,应该严一点,对人家应该宽一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经常进行反思,自觉开展自我批评、自我总结、自我考察、自我完善,从不文过饰非。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凡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说:“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于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给他们订立了“十条家规”,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他和邓颖超同志一生的全部工资积蓄都交了党费,他的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

四、学习他虚怀若谷、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精神。他常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就既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认为做工作“应该有临事而惧的精神。这不是后退,不是泄气,而是戒慎恐惧”。他认为“不仅要教育群众,还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者本身知识还不完全,经验还不够,领导地位并不能使你得到知识和经验”。他善于启发和倾听不同意见,即使是普通干部或群众讲的意见都认真考虑。他说:“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他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充分发挥每名同志的聪明才智,自己却从来不居功、不诿过。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真诚同各界人士广泛交往,从不以领导者自居。他经常说:“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来,就危险了。”他以其谦虚谨慎、广纳善策、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风范,赢得了党内外由衷的信赖和爱戴,是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作风的最好榜样。

五、学习他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精神。周恩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他一贯倡导实际工作者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单靠多读几本马列主义的书是不行的,问题在于实践”。他善于把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结合起来,既有超人的大智大勇,处变不惊,善于化解错综复杂的矛盾,善于应对险象环生的局面,又能够极为周密和细致地考虑和处理问题。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复倡导要“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自作聪明的人往往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作为一名国土测绘人,我要永远学习周恩来精神,以周恩来同志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工作!

第7篇:学习恩来精神,做文明先锋

是谁峥嵘岁月,曾指点江山?又是谁在国家危及存亡时刻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又是谁在新中国刚刚诞生时为国家的荣誉舌战群儒?他为这个国家而生,为这个民族而生!他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也是我们最尊敬的人——周总理。 “哲人日益远,典型在夙。”岁月的流逝抹不灭我们对周恩来的思念。时值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又不禁让人联想起“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的周总理。他的精神,他的气质,无不让我们折服,从而立志于学习周恩来精神,做文明先锋。

周总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留下了许多闪光的思想,丰富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不仅在于他创造了许多光辉的业绩,推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而且还在于他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革命精神,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宝库。 有人遗憾周总理没有子女,既未留下遗体,也未留下骨灰。然而,人民群众说得好:周总理生前没有自己,死后也无须保留自己。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却又把什么都留给了我们。他一生为人民奉献极多极多,而个人需求极少极少。正因如此,周恩来的名字永垂不朽,周恩来的形象在亿万人民心中永存,他是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立志于学习周恩来精神,做文明先锋,必须从以下做起:

首先要在思想上有新的提高,在世界观、人生观上有新的飞跃。只有这样,才能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周恩来,从而达到对周恩来思想和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周总理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周恩来的一生,是襟怀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团结奋斗的一生;周恩来的一生,是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求真务实的一生„..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其次,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精神,坚定信仰,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举旗帜,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我们要加强修养,做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周恩来的一生是不断加强个人修养的一生。要学习他高度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精神、学习他求真务实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精神,洁身自好,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他人构建我们共同的和谐社会。

最后就是学会将自己所学的回馈社会,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努力奋斗。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建树的卓著功勋,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丰碑似地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的心里。

只有携恩来精神同行,我们才能胸怀祖国、心系社会,确立远大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做新世纪的文明先锋!

第8篇:学习恩来精神 提升党性修养

2月22日,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此次参观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同时也是再次让我们感受革命前辈跨越时空的伟大人格精神与高尚的政治情操,特别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这些革命后来者深受教育。 周恩来总理在自己的革命生涯中,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 他心系人民,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到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逢年过节,他总是关心在生产一线的工人能不能吃上一顿饺子;他多次奔赴抗洪前线、地震现场,哪里有灾情,哪里群众有困难,他就及时出现在哪里。

周恩来总理毕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把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睡的是普通木板床,衣服补了又补;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去世后将骨灰撒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有38个年头了,但是每次想起总理的生平与事迹,在深深感动之余,更是以总理的精神来鞭策自己,时刻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时常进行“掌权为什么,用权干什么,当官图什么”的自我党性分析,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全身心的投入到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

第9篇: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

学习“周恩来精神”心得体会

征收办**

周恩来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杰出领导人。

8月8日和9日下午,在局党委组织下,我们集中学习了“周恩来精神”,通过观看纪录片《周恩来的党性之光》、《周恩来的严与实》和观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上、下),再一次体会了周恩来同志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上奋勇前进。”

在新的历史时代中,我们应着重学习和继承周恩来以下几个方面的革命精神:

第一,学习周恩来坚守信仰的精神,确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终身。

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周恩来同志是**、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我们要向周恩来同志学习,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周恩来在小学毕业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他中学毕业后去日本,仍是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周恩来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就是确立共产主义信仰。这与他在南开大学期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参加领导天津的五四运动是分不开的。他赴欧勤工俭学期间在给国内觉悟社社员的信中,表达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的那种坚定的革命信念:“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最可贵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一生始终坚守了这一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在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20世纪的中国,周恩来在许多重大历史关头纵横捭阖,力负重任,成为当时的中流砥柱,他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一生为之努力奋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披肝沥胆、不懈追求的宏伟目标与中国人民实现21世纪的光荣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周恩来坚守信仰、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传承。

第二,学习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爱民的工作作风。

周恩来是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者和奠基者,他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今日中国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为了将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周恩来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作为政府总理他领导着内政、外交、经济、国防、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务,既参与国家长远规划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又具体负责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做了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周恩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生为谋广大人民的福祉,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工作着,担任总理后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难起步发挥了无人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亲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推动和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其出色的行政能力和领导艺术对当今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和确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学习周恩来廉洁奉公、严格自律、艰苦奋斗的精神。

“周恩来同志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其崇高的人格至今为中国人民所敬重,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周恩来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典范。作为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强调依法治国,他领导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自己带头严格遵守。他要求政府机构必须建立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使国家工作人员办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中坚持任人唯贤,严格管理,赏罚分明。他是党内反腐倡廉,廉政自律的楷模,对自己、对亲属、部下要求都很严格,坚决反对任何贪污腐化行为。他肩负着国家的重托,始终保持着勤政爱民的本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形成了实事求是、心系民众、民主协商、谦虚谨慎、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许多优秀的工作作风,周恩来这些优秀的工作作风,以及他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当今中国建立高效清廉的服务型政府,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反对官僚主义,杜绝腐败现象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第四,学习周恩来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他杰出的政府管理思想,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奉献。

周恩来在筹建和管理政府中形成了一套融民主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谐性于一体的内涵丰富的行政管理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周恩来最早提出的,他对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筹划和奠基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他多次亲赴苏联谈判,为中国争取到了156个大型现代化建设项目,他亲自领导设计和实施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中国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中国经济的腾飞意义重大。多年来中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周恩来主政期间建设起来的;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及宝贵经验,大部分亦是在此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周恩来为创建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寻找一条适合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不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经验,而且为新中国长远发展前景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历史昭示未来,我们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周恩来任总理期间提出的许多主张、制定的许多措施,为今日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和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作风和行政风格,为今天我们搞好政府管理树立了楷模。

第五,学习周恩来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铭记他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的不朽贡献。

周恩来既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同时也是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之一。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思想、精湛的外交技巧和杰出的外交风格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虽然在南开受到西学教育,但他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废弃。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形成了独特的外交风格和特色,如:讲信修睦,以诚相待,礼尚往来,不卑不亢,信守承诺,退避三舍等等。从这些特色中很容易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最突出的特色。

周恩来的外交风采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友善、谦逊、优雅,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气质。其外交特色中闪烁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光彩,他吸取了传统儒家文化营养而形成的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外交策略和外交艺术。如今,中国国内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虽已发生了剧烈变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讲信修睦、礼尚往来等和平外交理念,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接受,逐渐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绳和建立和谐世界的思想基础。周恩来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周恩来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以及民主、友善、平和的外交风范,值得我们今天新一代外交家和全党同志好好学习。

上一篇: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下一篇:我的日记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