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整合的内涵

2022-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文化整合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种类分析

摘要: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种类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文章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种类,指出根据企业文化的种类定位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类型,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建设具有企业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做好企业文化的实践和管理工作,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最终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系统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种类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所谓的文化是依据团体价值所学习而来的行为组合,那么企业文化,也就是在公司内部使员工生生不息运作的动力,也就是说使公司上下一致共同遵守的价值。

企业文化有四个组成要素:语言、价值与态度、教育、组织。其中:

1.语言:每一个企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的语言也就会变成为该公司独特的语言,它也是包含在企业文化里面。

2.价值与态度:一家企业的领导者及高层领导者,他们秉持着何种的价值观,及经营的态度与理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

3.教育:一个企业如何去教育它的员工,也会对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造成潜移默化的作用。

4.组织:每一个企业里都会有一群群的小组织,而这一些小组织,小团体彼此之间的互动,角力,所产生的作用与变化也会影响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可以参考哈佛大学教授泰伦斯-迪尔研究美国十八家杰出企业的管理后发现一个事实,即在公司内部使“人”能生生不息运作的动力,则是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及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内人员共同一致的价值观、信念、准则、传统、风格等,也可以简单地说成:“在这个企业内待人处事一般方式”。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1.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管理目的,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

2.企业文化不可能脱离企业这个组织而存在,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3.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如果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总之,企业文化是员工工作时采行的一组隐晦的基本假说、价值观与信念,由于过去运作良好而被接受成为组织内部的工作氛围,甚至内化成为正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风(DiBella&Nevis,1998),相当稳定而且不易被改变。基本上,我们可以通过外显及内隐两个层面的因素来观察企业文化的内涵特质,外显性因素是可以透过直接观察的方式来了解企业文化的特质,包括建筑物、穿着、人际互动的过程、规则、故事、迷思、语言及仪式,也可以从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团队强化程度、人本思想、单位整合、控制、风险容忍度、薪酬制度冲突耐力、绩效导向与组织对外部环境适应性高低等因素来观察企业具备的文化倾向;而内隐性因素则是指无法直接由观察来了解企业文化特质的因素,包括员工共享的价值观、规范、信念及组织成员嵌在心中的种种行为假说,这必须身临其境,实际地与员工产生互动与交流,才能从中体觉到成员表现在工作行为与态度上的文化假定,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就像是“组织内员工共同遵守与分享的待人处世之制约氛围,它具备有隐晦、不成文与不易改变等特性,透过种种外显与内隐性的因素,体现在企业面对内外部环境所做的种种决策、态度与管理风格上”。

三、企业文化的种类

(一)Deal and Kennedy的企业文化分类

Deal and Kennedy(1982)考察美国数百家企业及他们的企业环境后,发现大部分的公司隶属于四大类企业文化。

1.硬汉式的企业文化(the tough-guy culture):包含一批特立独行的好汉,他们经常冒大风险,孤注一掷,立见行动的成败。

2.工作努力/玩时尽兴的文化(the work hard/play hard culture):一般都重行动,讲享乐,员工很少需要冒风险,一切作为立见成果,这类企业文化鼓励人们尽量采取低风险以求成功。

3.以公司为赌注的企业文化(the bet-your-company culture):通常决策要发极大的成本,冒极大风险,结果要在数年之后才能分晓。

4.注重过程的企业文化(the process culture):重点在关注办事的程序与手续,不易测其效果。又称官僚作风。

(二)Frohman的组织文化分类

1.家长作风式文化(paternalistic culture):高階主管作决策,其它人员不用负责任,基层人员只要遵守执行,不要多新点子,所以有碍创新。

2.个人主义式文化(individualistic culture):企业成员只做自己的事,不分享、沟通观念,不相互帮忙。团队无法建立规范,不能进成团队合作的创新工作。

3.团队式文化(based on teams culture):团队在组织中具有权威性,组织以团队执行公司目的,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共存。

4.全阶层式创新文化(culture for innovation at all levels):在组织目标下,透过团队,发挥个人的力量与观念。

虽然文化种类的分类依各种不同的角度区分出不同的类别,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文化里个人主义式文化比较不被强调。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然后根据企业文化的种类定位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类型,然后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建设具有企业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做好企业文化的实践和管理工作,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最终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

作者:盖 鹏

第2篇: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组织的安全价值观、所遵守的安全准则及行为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以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承认和尊重作为底线、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理念,以和谐作为目标追求;安全准则及行为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表现为企业组织运行过程中以安全准则为依据,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为手段,改善员工的安全保障和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向社会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等。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 内涵 特点

1 企业安全文化超越了传统的意识形态

传统的安全意识形态是由安全思想、安全信仰、安全知识构成的,它是用清晰的言语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通常表现在人们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以及普通安全常识中。企业安全文化超越了这种传统意识形态性,因为人类对于生命的敬畏是共同的也是永恒的。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并存,风险与灾难同在,这是人类繁衍和发展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为了延续生命、防灾避难、抵御敌害,通过创造发明,总结经验教训,达到预期安全目标,同时也丰富了企业安全文化。

2 企业安全文化的文化属性

企业安全文化也是文化的一种,寓于文化宝库之中,它具有文化的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有其独特的性能。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管理概念,它把安全教育融入文化的氛围之中,注入文化的内涵。文化对于人有一种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当安全教育变成安全文化时,企业里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就不再是印在纸上或贴在墙上的条条框框,而变成了企业职工头脑里的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安全价值观,是企业在制度、规则、产品等方面安全体现的总和。安全价值观只有通过文化宣传教育的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理念进入每位企业职工的大脑中,养成一种惯性思维,才能在实践中真正体现安全的价值。人的大脑的思维有一种惯性,称为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式。

3 企业安全文化的实践性

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最终都是要以实践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其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实现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并且将目标分解成指标落实到各个岗位。安全职责清楚,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中会出现哪些不安全的因素和怎样预防。安全措施具体,企业为实现安全目标而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都能落到实处。员工行为标准化,管理体系按程序运作,不因人而发生改变。整个企业是个高效运行的体系,指挥体系令行禁止,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3.2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与员工的利益融为一体,员工的需要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一致,每个员工都有归属感,都为能成为本企业的一员而自豪,员工主人翁意识强,关心企业的发展。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员工只要努力工作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员工只要工作能力强都有获得提升的机会。二是企业领导与员工只是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领导敢为下属承担责任,不仅关心下属的工作,而且还关心下属的生活、学习、身体。三是员工主动为领导分忧,创造性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在工作中遵章守纪,兢兢业业。员工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3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 优美的工作环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外在形象,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断发展的同时,有责任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能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给人以舒畅的感觉,职工的工作创造性也会大大迸发。同时优美的环境能净化、美化人的心灵,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有利于员工的身体健康。

3.4 企业安全文化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企业建立了先进的安全文化,企业就成了一所学校。企业员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升级改造的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资源。主动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员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企业员工通过学习培训,一方面增强了自身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整体科技实力进步。学习创新已成为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力量源泉。

4 企业安全文化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之上

企业安全文化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它起源于古代,成型于近代,完备于现代。自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方法在世界上出现二十余年来,国外许多企业已经将安全工作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安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了显著的效益,并使这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安全文化在我国的起步并不晚,许多学者对安全文化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而且有不少企业已经尝试将安全文化引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但是,目前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仍然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企业往往根据自己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来推行安全文化,或者停留在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简单宣教上,或者仅着眼于局部的、个别的安全文化形式,缺乏全面的、系统化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和方法,难以实现目标明确的、持续的发展过程。

5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企业文化充分建设的单位或部门,安全文化才能得以更深、更广的发展;建设安全文化的同时必将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文化的主要分支。它既然包括保护职工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即无损、无害、不伤、不亡的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也包括职工对安全的意识、信念、价值观、经营思想、道德规范、企业安全激励精制安全的精神因素。一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多后的复合体,由安全生产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组成。当今的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安乐性治理”为中心,以职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所形成的群体和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即生产与人的价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统一),表现在职工中的激励安全生产和敬业精神。建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惜生命,文明生产”、“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安全的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企业安全文化也是广施仁爱,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的高雅文化。

6 企业安全文化是人本文化

安全文化同时也是人本文化,对劳动者的发挥自我、完善自我和身心健康倾注了人文关怀;对劳动作业环境的研究、设计与建设,对作业工器具的研究、设计都体现了人性化。安全维系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能折射出对生命的重视与关怀。以人为本,对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与关爱就是最基本的以人为本。根据企业的特点、安全治理的经验,以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新的安全生产营运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必须以“人本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人性化管理;以关心人、培养人、挖掘人、塑造人为手段,挖掘提升劳动者的智慧潜能,培养造就一支技术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过硬,道德高尚的员工队伍;进而建设管理好安全、可靠的企业生产流程,开拓企业市场,打造企业品牌,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建设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伟.浅谈企业安全文化[J].天津冶金.2002.3.

[2]周名立.现代企业安全文化[J].华北电业.2002.12.

[3]周善华.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建设[J].中华合作时报.2003.3.

[4]来永宝.创新:企业安全文化[J].嘉应大学学报.2003.8.

[5]毛海峰.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化发展的思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2.

作者:王文靖 徐 茜

第3篇:责任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新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培养将决定企业的命运,它是一个优秀企业区别其它企业,无法模仿和复制的主要标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构成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它贯穿和融合在企业文化的精神化、制度化和行为化的各个层面之中。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新内涵,是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责任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所谓责任文化,就是将责任的落实提升到企业文化管理的高度,从价值观、制度、行为和物质的层面融入以责任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简言之,责任文化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

责任文化涵盖了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源泉。

一是价值观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是指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信奉的经营理念和行事准则,也是明确企业成员关于责任理念的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价值观在企业责任文化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企业责任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的,不仅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起着引导性作用,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是制度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既是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要求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又是处理其相互之间生产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制度的完备与否、现代化程度高低,是员工遵循岗位责任的法理依据。

三是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是以企业全体成员的负责任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蕴含在企业管理经营的各环节之中,引导各责任主体在行动中主动担负责任。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促进良好外部信誉形成的保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责任文化的特点

1.责任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推动企业在战略与治理中强调共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以及积极和谐、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进而推动和激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协调一致地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

2.责任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不同企业的责任文化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所有企业的责任文化都肩负着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履行责任的使命。责任文化会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和对外影响。

3.责任文化是一种可持续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其在现代企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以责任为核心内涵,不断发展并呈现出独特的企业精神、鲜明的企业形象、高效的管理风格。责任文化可有效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导航和支撑,保障企业走负责任的发展路线,打造负责任的企业品牌,传播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电网企业推进责任文化的现实意义

电网属于公用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重要行业。一开灯、一关灯,开关之间蕴含了电网企业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也是电网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责任文化天然存在于电网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我们提出将责任文化,与电网企业传统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法治文化一起,作为电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电网企业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设责任文化,是丰富电网企业文化的必要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依赖性加深,形成蕴含社会责任理念的责任文化,越来越成为电网企业的必然追求。一方面,持续安全生产、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高可靠性的电力能源,是电网企业的应尽责任和必然要求。责任始终贯穿于电网企业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责任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另一方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丰富电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2.建设责任文化,是促进电网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

随着电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融入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中。通过员工积极承担岗位责任,狠抓执行,才能确保公司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明确为企业使命,切实承担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电力普遍服务的义务和重大灾害责任在先的义务,积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表率。这些满怀责任感的电力人的付出,不仅体现了“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也见证了经过时间沉淀形成的责任文化所激发出的巨大力量。因此,在推动公司战略目标落地时,突出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电网企业推进责任文化的建议

1.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有责任感的企业

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承诺的重要表现。一是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二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责任是相互的,企业需要负责任的员工,员工也需要企业对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量力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科普传播、赈灾、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四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彰显企业形象。

在2013年5月开展的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活动周”中,广州供电局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传播科学用电科普知识,向市民展示减少停电时间的八种先进设备“利器”,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认同感。同时,主动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展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效促进了可信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的累积和强化。

2.加强制度建设,以岗位责任制强化责任到位

企业完善的建规章、立制度能够让员工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责任文化建设需要与员工岗位责任相互融合,通过岗位责任的执行与落实强化责任承诺,保证责任的有序实现。企业责任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不仅要求每个人做到责任到位,还要求整个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以自动自觉的责任行为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形成整体责任。许多电力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已将岗位责任转变为自觉行动。

作为广州供电局电缆专业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之一,陆浩臻几十年专研电缆技术,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日本技术督导对他“像绣花般做电缆”的高度评价。同时,陆浩臻及其团队成功安装调试500千伏超高压交联电缆,打破了外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以出色的技术诠释了岗位责任。这些员工都是遵章守纪、落实岗位责任制的典范。

3.打造责任品牌,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

在责任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一是加强内部培训与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载体,全面开展责任理念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先进、敬业奉献的理念,不断强化员工责任意识,进而统一全体员工对责任文化的认识。二是加强宣传。对重责任、讲奉献的员工典型进行宣传报道,给予立功表彰奖励,在公司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良好氛围,将责任意识融入思想,并在行为中得到强化,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三是打造责任品牌。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开始了责任品牌建设的探索工作。

广州供电局近年来也提出了打造供电企业“责任品牌”的品牌建设新路径。以责任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对内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负责任的理念,促进责任文化的形成,对外通过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责任沟通进行品牌传播,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内外兼修”,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培育责任文化氛围,而责任品牌正是推动企业责任文化建设落实的有效路径。(作者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作者:李燕萍

第4篇:企业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 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 企业精神、 道德规范、 发展目标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 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改变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文”化“人”,以解决现代企业 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 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 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 把具有丰富创造 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 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 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 化的种种观念。 企业文化的隐形性 企业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而它隐匿地存在于

文化营养,从中领会其真谛,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从而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是 能模仿和照搬的,企业文化不是企业资 源的硬件,它是企业的软件部分,这种软件只有自己去开发,它是企业在多种文化氛围中 塑造与甄别,吸取与扬弃中发展起来的。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 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 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 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 为准则,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 这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

(一)市场作用 市场受着某些特定的文 化影响与支配,如果企业的文化与市场不相融,甚至是冲突的,必然会使企业处于困难和危 险的境地。例如,当一个企业服务定位于“领先使用者”的细分市场时,而这个市场的需求特 征是“时尚”,那么其企业文化的内涵就应该体现出“变化”、“新奇”、“差异”、“个性”等。只 有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的作用下,该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某种意义上说,

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是文化的竞争, 只有企业文化与所处市场主体文化相适应, 才能取得主动, 如果企业文化与市场不相适应,则要对该文化进行调整。

(二)产品作用 企业产 品的发展,实质就是文化质衍生的过程,就是文化系列化的过程,文化质不变表现在产品上 就是无产品发展,基本文化质的产品就是“核心产品”,从这个意义说,产品即是文化,文化 就是产品。企业应该在市场上打出自己的精品,力创“品牌文化”,努力提高其产品的文化价 值即“无形价值”。企业文化可划分为器质性文化(功能、效用、质量、价值、工艺等构成及 其调整控制) ;制度性文化(规章、制度、体制、机制等) ;理念性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 等) 。 只有在三个层次的文化相互协调, 配合支持时, 企业能力才能最大化和最有效化, 否则,互相冲突、互相制约、互相干扰、互相抵消,则企业能力势必削弱,其效用势必大打 折扣。此时,企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调整产品(或功能化,或概念化) ,二是修正企业文 化。

(三)组织作用 有效的企业组织,总是将市场特征和产品特征认识和运用自 如。而运作无效或失败的企业组织,却是要么对市场认识不清,要么对产品认识不清,要么 不能把握其特点予以协调运用。 市场是开放的客观存在, 它一般地不以某个具体的局 部 存在而不同, 真正独家的产品也不多, 更多的是一些类似的乃至相同

同的产品在同一个市场里 竞争,结果却完全不同:有的大获成功,有的则一败涂地。导致不同的客观结果,是企业文 化的差异。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行为准则, 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控制,不同的 态度,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工作氛围在相同的条件出现时,必然会产生虽然微小却很关键的 不同反应,从而生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文化对于企业的组织作用是广泛而深刻的,它既对组 织能力的形成(资源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对组织能力的发挥(资源运用)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同时对组织面对环境变化和刺激的反应起着关键的作用。

(四)团队作用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十分尊重人的感情,久而久之,在企业中酿造了一种团结友爱、相 互信任、 和睦相处的气氛, 形成了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克的团体意识。 一个组织, 一个企业, 没有这种团队意识, 终究无法生存。 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强 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家想企业的前途之所想,急企业的命运之所急,共同的价值观造就 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从而整个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团队互相勉 励,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无往不胜。因为种种原因,企业的 领导及管理者之间、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 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之间、 员工与员工之 间, 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于企业文化进行自我调节,自 我化解,自我消融;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企业与外界企业、企业与国家之间有时也会 存在某种不协调、不适应,而最好的办法也只能利用企业文化进行调整。

(五)约束 作用 一个好的企业,必定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 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 它是在企业创建与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它凝聚了企业管理者 及其员工共同的心血。反过来,这种企业文化又成为企业内令行禁止的“总规章”。企业制度 一旦形成, 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而企业的领导者又必须首先身体 力行。如有违反者,要按照企业制度进行 处罚;如有模范执行者,应按照企业制度予 以表彰;如有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者,应按照企业制度给予重奖。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 业内部的法规, 从而对企业的领导者及全体员工形成约束力。 企业的道德规范是企业文化中 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属于企业哲学的范畴,是企业文化中的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从哲学的 道德伦理关系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行为的。 如果企业的领

第5篇:感动---企业文化的内涵

作为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是高尚的,充满人性和人道的,它是以创造物质财富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文化。但是企业最大特点还不在于此,而在于企业文化是一个个的故事构成的。

历史总是由事件构成的,文化也有很多的载体,故事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作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故事构成的。 企业的历史都很限,最长也就是百余年的历史,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要创造出灿烂的企业文化,只能是*企业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来完成。

现在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描绘得十全十美、天衣无缝的文章或格言,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故事作为依托,这样的文化显然是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的。为了表述上的方便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比如企业的一位员工突然家遭不幸,比如家人生重病医治需要数十万元的医药费,该员工无力承担。

此时如果企业从以人为本出发,给员工以充满人性的关怀的角度考虑,主动承担全部的医疗费用,感人吗?肯定感人,但感动的仅仅是一个人或一家人,还不足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要成为一种文化就必须重复很多次这样的故事才能达到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感动天下人的境地。

但是如果企业换一种方式,让所有的员工及其家人都参与进来进行募捐,通过一段时间的募捐不断地把活动一次次地推向高潮,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为该名员工筹得所需要医治的费用,在此基础上企业再拿出一部分钱设立援助基金,就由这位被援助的员工负责该项工作。这样感人的故事就不会自动自发地不断涌现,如此关爱员工、珍爱生命,就会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心理追求,并真诚地愿意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和付出来实现之。

什么是企业文化,这就是企业文化。这种效果远比前一种效果要好的多,而且花同样的钱,做成了不同的事,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企业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的小事都可以演绎成感动人心的故事,关键在于创造,把全体员工的热情和爱心、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引导到真善美的天地中,这样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会层出不穷的。

第6篇: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资料整理于网络 排版:李柯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企业文化的历史:

企业文化的提出源于日本经济发展奇迹而引起的美日比较管理学研究热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 20世纪 50年代开始引进美国现代管理方法,6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70年代在平稳度过两次石油危机后再次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进入 80年代之后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而对日本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如何解决困扰美国企业界的各项难题,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些学者的研究汇合成了一股美日比较管理学的研究热潮,1981年 ~ 1984年,接连出现了 5本企业文化方面的专著,它们是《未来的企业》、《 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功之路—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西方企业文化》等,它们奠定了企业文化学科体系的基础。

1985年至1986年,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并且陆续在我国传播媒介上出现各种介绍、研究企业文化的作品。从此我国出现了企业文化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生长点。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而且早在 50年代和 60年代,中国同日本一样,在实践操作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未上升到理论和理性上来研究,但像举世闻名的“鞍钢宪法 ”、“铁人精神 ”、“孟泰精神 ”等,都是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开创之作。当然也只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企业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有了自主经营权之后,企业文化才真正地作为科学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系统在中国出现,并且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与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二.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三.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四.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五.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2018年5月15日

日期:

第7篇:打造具有创业内涵的企业文化

【导语】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文化氛围,其中包括我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 主导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创业文化的定义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不再局限于企业创业,而是指所有法人和自然人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发挥潜能、整合资源、创办事业、创造财富、谋求发展、成就事业、满足需要、贡献社会、实现价值追求的实践和过程。其本质是一种以创造价值、成就事业为目的的自主、创新的实践。而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耕耘”、“化育”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类交往中“教化”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被体现在传统意识中,包括衍生的和新生的观念。

由此可见,创业文化它并不单单指的是文化,而是具有可认知性的,体现着知、情、意相统一的文化精神。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开拓、冒险和创新,即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具有开拓向上的勇气和激情,直面和容许失败,拥有和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学习培训,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相融合,通过知识和创业价值的发掘来的经济的腾飞。 创业文化两大基本理念 核心:积极培育创业精神

创业文化是包括人们对创业和财富的基本认识、价值标准、职业道德等创业精神。其中,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设立创业制度,使员工敬业、勤业、创业和立业的基石。创业精神把职业要求内化为信念、道德和心理的力量,使员工身为“创业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市场规则。从根本上讲,培育创业精神,是让员工把工作作为一种事业而非谋生的手段,让员工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体味人生乐趣。

方向:树立与时俱进的创业观

先进创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与市场变化、经济发展相适应。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业、立业,必须树立自身与时俱进的创业观。这不仅包括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勇于冒险、不怕失败等传统创业精神,还应具备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勇于创新,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创业文化”与“打工文化”的比较

而泛华金融的“创业文化”是相对于“打工文化”而言的。“创业文化”倡导的是一种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不安于现状、积极学习提升,无畏艰险和挑战、迎难而上的精神。身为创业者的人,往往不会固守既往的成绩,而将自己的目光着眼在未来更大的发展机会。而“打工文化”则与之相反。身为“打工者”的人,往往不具备创新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所作的都是老板安排的事情,认真有余,创意不足;因为没有明确的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做事毫无目的和章法,无法形成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的自我管控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学习意识较弱,不会想要改变命运或是颠覆传统。这导致“打工者”在权力、地位和身份上都处于弱势。“创业文化”与“打工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角度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经验体会也不同。可以这么说,打工几年后你唯一获得提高的是打工的技术技能,而创业者则是创新的思维和用于挑战的精神。这才是不败之法。

泛华创业文化的培育

一、变固守为开拓。

很多员工在长期重复的工作中形成了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心态,固守既定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只求平平稳稳的工作和生活,不愿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勇敢开拓。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永不停滞的开拓理念,培育员工广泛参与公司活动和业界活动的积极性,在整个集团形成人人进取的良好氛围。

二、变懒散为拼搏。

不可忽视的是,在很多员工身上滋生的懒散积习。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拼搏理念,把那种“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本领运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去,尤其是对于身在销售一线的业务人员,要将拼搏的精神和毅力融入产品的营销和对客户的服务之中。

三、变求稳为历险。 随遇而安的心理定势,让很多员工在承担风险上缺乏心理准备。他们往往顾虑重重,面对市场的变幻和政策的不确定,很多人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面对转型,很多人看不到前路,感到茫然失措。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甘冒风险、无所畏惧的历险理念,努力营造一种追求成功、鼓励创新、不懈进取、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真正激活员工的历险斗志。

四、变保守为争先。

每逢集团决策或重要抉择,一些人总习惯于左顾右盼、举棋不定,丧失了许多机会。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思想解放、勇于探索的争先理念,鼓励员工摒弃原有经验、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尝试。

五、变玩乐为学习。

有些员工因为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工作得过且过,没有明确的亟待实现的目标,更不用提用学习和交流来提升自己、改造自己。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要提供员工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营造企业的学习氛围;同时,激发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让员工明白,如果不学习终将被淘汰,意识到学习提升的重要性,将学习变成企业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 泛华金融的员工精神

“企无人则止”、“人无神则死”,企业从初创到壮大到辉煌,员工从入职到优秀到卓越,都离不开——精神。“员工精神”是一种至高的信仰、强大的力量、不息的信念、不懈的追求、向前的动力、热情的态度,也是员工从优秀到卓越的职业准则,更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永恒动力。而泛华金融的员工精神,则是一种以创业文化主导的、能够体现泛华金融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我们将其浓缩为“活力、专业、亲切”,只有具备这三个词的有理想、有才能、勤奋进取的员工,才是泛华金融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与泛华金融一道,在上市之路上并肩前行。

第8篇:责任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新内涵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培养将决定企业的命运,它是一个优秀企业区别其它企业,无法模仿和复制的主要标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构成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文化,它贯穿和融合在企业文化的精神化、制度化和行为化的各个层面之中。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新内涵,是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责任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所谓责任文化,就是将责任的落实提升到企业文化管理的高度,从价值观、制度、行为和物质的层面融入以责任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简言之,责任文化是组织及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

责任文化涵盖了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社会责任的有效载体,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力量源泉。

一是价值观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是指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信奉的经营理念和行事准则,也是明确企业成员关于责任理念的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价值观在企业责任文化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企业责任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基础的,不仅对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取向起着引导性作用,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是制度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既是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要求员工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又是处理其相互之间生产关系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制度的完备与否、现代化程度高低,是员工遵循岗位责任的法理依据。

三是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它是以企业全体成员的负责任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蕴含在企业管理经营的各环节之中,引导各责任主体在行动中主动担负责任。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促进良好外部信誉形成的保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责任文化的特点

1.责任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推动企业在战略与治理中强调共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以及积极和谐、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进而推动和激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协调一致地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

2.责任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不同企业的责任文化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所有企业的责任文化都肩负着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履行责任的使命。责任文化会在不同的企业内外部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生命力和对外影响。

3.责任文化是一种可持续文化

责任文化是一种可持续的文化,其在现代企业文化共性的基础上,以责任为核心内涵,不断发展并呈现出独特的企业精神、鲜明的企业形象、高效的管理风格。责任文化可有效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导航和支撑,保障企业走负责任的发展路线,打造负责任的企业品牌,传播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电网企业推进责任文化的现实意义

电网属于公用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重要行业。一开灯、一关灯,开关之间蕴含了电网企业的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也是电网企业的职责所在。因此,责任文化天然存在于电网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我们提出将责任文化,与电网企业传统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法治文化一起,作为电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电网企业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设责任文化,是丰富电网企业文化的必要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对电力需求的依赖性加深,形成蕴含社会责任理念的责任文化,越来越成为电网企业的必然追求。一方面,持续安全生产、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高可靠性的电力能源,是电网企业的应尽责任和必然要求。责任始终贯穿于电网企业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责任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另一方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因此,深入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丰富电网企业的企业文化内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需要。

2.建设责任文化,是促进电网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

随着电网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细化落实,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需要融入到每个具体的岗位中。通过员工积极承担岗位责任,狠抓执行,才能确保公司战略和目标的实现。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明确为企业使命,切实承担起维护公众利益的责任、电力普遍服务的义务和重大灾害责任在先的义务,积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表率。这些满怀责任感的电力人的付出,不仅体现了“万家灯火 南网情深”的核心价值观,也见证了经过时间沉淀形成的责任文化所激发出的巨大力量。因此,在推动公司战略目标落地时,突出抓好责任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四、电网企业推进责任文化的建议

1.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有责任感的企业

企业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承诺的重要表现。一是坚持诚实守信、依法合规经营,以良好的业绩回报社会。二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责任是相互的,企业需要负责任的员工,员工也需要企业对其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量力而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科普传播、赈灾、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四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彰显企业形象。

在2013年5月开展的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活动周”中,广州供电局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民工子女学校,传播科学用电科普知识,向市民展示减少停电时间的八种先进设备“利器”,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对电网企业的认同感。同时,主动通过大众媒体向公众展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效促进了可信赖、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的累积和强化。

2.加强制度建设,以岗位责任制强化责任到位

企业完善的建规章、立制度能够让员工明确自身的具体职责。责任文化建设需要与员工岗位责任相互融合,通过岗位责任的执行与落实强化责任承诺,保证责任的有序实现。企业责任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规章制度的保障,不仅要求每个人做到责任到位,还要求整个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以自动自觉的责任行为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从而形成整体责任。许多电力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已将岗位责任转变为自觉行动。

作为广州供电局电缆专业中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之一,陆浩臻几十年专研电缆技术,以精湛的技艺,获得了日本技术督导对他“像绣花般做电缆”的高度评价。同时,陆浩臻及其团队成功安装调试500千伏超高压交联电缆,打破了外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以出色的技术诠释了岗位责任。这些员工都是遵章守纪、落实岗位责任制的典范。

3.打造责任品牌,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

在责任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一是加强内部培训与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和载体,全面开展责任理念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先进、敬业奉献的理念,不断强化员工责任意识,进而统一全体员工对责任文化的认识。二是加强宣传。对重责任、讲奉献的员工典型进行宣传报道,给予立功表彰奖励,在公司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良好氛围,将责任意识融入思想,并在行为中得到强化,使责任文化成为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三是打造责任品牌。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开始了责任品牌建设的探索工作。

广州供电局近年来也提出了打造供电企业“责任品牌”的品牌建设新路径。以责任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对内通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负责任的理念,促进责任文化的形成,对外通过强化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责任沟通进行品牌传播,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内外兼修”,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培育责任文化氛围,而责任品牌正是推动企业责任文化建设落实的有效路径。(作者单位: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第9篇:企业文化整合的三大关键

作者:王吉鹏

自2003年以来,央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重组,其发展迅速,不断壮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央企的改革与重组的趋势更加明显,国家把培育大型央企作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加明显。然而,央企在向大企业集团迈进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步履蹒跚,从“大”的角度来看,企业规模扩张很快,但是在“做强”方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改革、重组和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整合不到位。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对于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是协调不同企业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以促成相互间认同、融合、统一的过程。在企业改革、重组或并购后,原来各不相同的企业文化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之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一般来说,它会以原有的优势文化为基础,吸收异质文化中的某些优良成分,重塑企业文化。经过整合,新的企业文化既保留了原有好的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企业文化整合是以原有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扬弃、创新、再造和重塑,最终形成符合企业变化和发展的新文化的过程。

以石油行业为例,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家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分管各自的领域,在成品油市场上,则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南北分治,按地域实行垄断。由于没有其他竞争主体的参与,两大央企难以通过充分竞争真正提高自身的实力。就其内部而言,管理链的过长,也导致了他们难以把有效的管理延伸到基层中去。同时,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都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作为集团公司各项活动的优先考虑对象,难以形成一种强势的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使得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对于现代企业集团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对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与销售商、社会团体以及一些特殊的利益集团负有多重责任。这使得集团公司的管理任务变成一种非常困难的平衡活动。股东的利益必须和员工的利益达成平衡,集团的利益必须和顾客的满意之间达成一致,集团发展战略必须迎合地区发展战略,同时要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如此等等。其中,任何一方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要求,都可能会对集团整体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无论如何,集团公司必须在平衡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在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的同时,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与重组,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状态、一种能够充分提高效率的企业文化。

那么,集团企业如何管理多重利益相关者,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与重组呢?需要关注三个关键点。

一、承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利益

集团企业应该承认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权利、利益及其对集团的潜在贡献。通过承认和塑造集团公司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通过把这些利益连接在一起的动议,改变态度、理解和一般参与,完全有可能在利益相关者中营造一种新的关系。以员工利益为例,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取决于三大因素:利益、信念和心理状态。我们要充分肯定员工在集团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给员工以价值认同(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以及晋升的机会等)从而促进员工精诚合作,完善自我、发挥主动、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实现企业

价值观与员工自觉行动的统一。承认股东的利益,要求管理人员采取谨慎的投资策略,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不是盲目的扩张;在公司净收入减少时,管理人员不应该继续领取高额工资。

二、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集团发展中来

在承认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与利益的基础上,应该让各种利益相关者积极的参与到集团发展中来,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集团公司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消费品的研制过程中,如果把消费者请过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测试中来,一方面体现了公司对消费者利益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使得产品开发更能贴近市场,从而有助于实现最终产品的销售。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所进行的广泛消费者参与的产品调研与试用测试,极大地推动了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集团下属公司在独立经营自身业务的同时,应该有机会参与到集团总部的战略规划与文化建设中来。对个人利益的尊重与对共同利益的认同、广泛的信息沟通与团队合作将有助于整个集团的健康发展。

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融合是关键

在集团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下,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企业被放置在一把单一的“控制伞”之下。在一个单一化的企业里,管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已经是很困难了,而在一个集团公司中,复杂因素又会进一步增加。集团下属的每一个企业都有一堆它自己的利益相关者,都有它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且经常都有它自己鲜明的管理风格。有效的授权可以使下属企业自行解决子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管理问题,但是,在集团利益寻求一致的时候,将不同的子公司整合在一起需要进行一大堆的融合。不同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的融合,让每个人都了解他为什么在这个集团里,他能否认同这个集团的理念和价值观,他能否积极的配合、参与促进集团健康发展的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文化融合的技巧,尤其是当它与利益相关者管理有关的时候,因为我们最终要融合的正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上一篇:生活观察日记150字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