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测试报告

2023-0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热测试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热测试报告

区域供热系统管网热损耗测试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也越来越高。在区域的供热管网系统中进行准确的调节流量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区域供热管网系统;改造平衡阀;应用

一、区域供热系统

区域供热系统是区别于市政集中供热系统和用户分散取暖系统的,一般是由热源、供热管网系统以及热用户组成,一般位于市政集中供热系统无法覆盖的地区,是小规模的集中供暖形式(图1)。热源是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等其他能源转化为可以被用户利用的热能的设备系统,一般有锅炉、热泵等形式。供热管网系统能够将热能输送分配到各个用户的系统,一般具有输送、分配、切断、调节的作用。热用户是指利用热能生产或生活的单位或居民。

二、热源系统

(一)能耗分析

燃煤热水锅炉热源系统主要有锅炉本体、给水系统、送风排烟系统等辅助系统组成,主要耗能为煤炭、电力和水。能够从提高锅炉热效率,减少给水及送风系统存在跑冒滴漏现达到节能的目的。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燃煤锅炉热源系统有多个子系统组成,能耗形式较多,所以存在的问题范围较广,有锅炉热效率偏低、设备的运行能耗过高、系统带病运行造成的能耗浪费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煤炭方面的问题。由于煤炭的品质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不按照燃煤锅炉的设计要求提供燃料的话,将造成煤炭在锅炉内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或由于煤炭品质过低不能有效提供热量。②锅炉本身存在的问题。锅炉本体密封不严,炉墙漏风,炉膛存在结渣现象,或是由于锅炉的安装、使用不当致使锅炉存在缺陷,达不到设计工况,降低锅炉的热效率。③锅炉的运行管理存在问题。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按照设计要求操作;制度不完善不能按照需求调节锅炉的出力;锅炉维修保养水平不高,使得锅炉带病运行;水处理不合格,造成锅炉结垢,降低热效率,严重可能造成水冷壁爆管。④锅炉辅助系统存在问题。给水系统漏水造成水资源浪费;送排风系统漏风造成电能浪费,或送排风系统存在风压过高或过低现象,风压过高将燃料吹起未燃烧而排出,风压过低燃烧不充分造成燃料浪费;锅炉给水泵、鼓引风机等工频运行,缺乏有效的调节手段,造成电能的浪费。

三、某小区区域供热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某小区的供热管网现状、供热管网系统水力平衡进行分析。

(一)某小区的供热管网现状

该小区供热管网主要以低温热水供热系统为主,其供热管网形式属于低温热水供热管网,供水温度为95℃/70℃,供热来自独立的锅炉房,进行补给水泵定压。在最初设计的过程中,该区域规模小,且供热系统没有设置调节装置,其原来的系统总体供热量为2223kw,经过反复多次的扩建后,供热总负荷为6011kw,随着供热负荷的日益增加、热水循环泵效率的降低,导致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也逐渐降低,热力失衡现象日益严重。

(二)某小区的供热管网系统水力平衡

通过对管网系统的平衡原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

(1)管网系统的平衡原理

所谓水力工况,指的是在管网系统中的各点压力、流量和压差。且其中的流量和阻力损失关系表达式为:ΔP=SQ2。在这个关系表达式中,△P表示的是压差,也就是阻力损失,单位为MPa;S表示管段、系统的阻抗;Q表示的是管段或者系统所占据的体积流量,单位用m3/ h表示。

所谓水力平衡,指的是对流量进行合理分配。在供热管网系统中,进行水力工况的计算,是以为各分支流量进行设计值为目的。受到管材自身的因素以及最高流速特点的限制,说明了在设计上进行水力平衡是不能实现的,进而导致始端阻力系数达不到设计的目的,容易出现始端流量过大、末端流量不足的严重失调现象。运行水力工况的情况下,水泵输出压力是在工作曲线和外网特性曲线的交汇下形成的,针對外网特性曲线,ΔP=SQ2,通常情况下,并联状态下的始端支路S值要低于设计值,进而导致S值远远低于设计值。

(三)管网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某小区的区域供热管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出现水泵实际扬程短于额定扬程的情况,进而导致末端出现缺水现象,且锅炉有很大的阻力,导致锅炉出现出力不足的现象。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管网的始端支线具有流量大、阻力小的特点,进而导致末端流量较小,且由于水泵的工作地点着重在流量大、扬程小、效率低的工作区域。(2)加大总循环水量,容易造成锅炉和换热器有很大的阻力,并且增大水流量和阻力。(3)加大流量后,不能加大供回水温差,并且由于煤质和鼓、引风系统异常等因素能不同程度的导致锅炉输出不足。

对该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由于供热系统在设计上和锅炉房不相同,且外网水力没有计算准确,各个环路还不具有水力调节功能,导致供热管网系统出现失调的现象。(2)受到锅炉房供热外网日益扩建的原因,导致供热管网出现水力失调情况。(3)为了保障建筑物的离热源在室内的采暖度,进而增加了热水流量,导致近环路室内出现温度过热、外管网水平失调的情况。

四、区域供热管网系统改造中平衡阀的应用

基本事件是指在试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最基本的不能再分解的结果。一般认为,重要度即一个基本事件或者最小割集对顶上事件发生的贡献,而我们在对所有包含基本事件最小割集对整个系统稳态不可用度的影响表示时,常常会利用基本事件的FV重要度来进行。通过对平衡阀的选用原则和选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一)平衡阀的选用原则

由于平衡阀具有成本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能够对小型管网进行便利的水力工况平衡工作。阀门的调节性能是由阀门特性资料决定的。进行阀门理论特性曲线的测试是通过在一定的定压差下,工况要求阀门开度不能为1,在阀门的开度小的情况下,阀门后压差大,在开度大的情况下,阀门前后压差较小,并且阀门的实际工作曲线逐渐朝快开方向偏移,进而导致阀权度越小,偏移度越大。针对直线特性的阀门而言,实际性能的偏移容易造成阀门进行调节的开度空间小,由此得出结论,在选用阀门时,为了实现全面的特性,宜选择阀门理论曲线。

(二)平衡阀的选用方法

在区域供热管网系统改造中应用平衡阀的主要作用是以消除环路剩余压头、控制环路水流量为目的。为了选用恰当的平衡阀型号,在进行供热系统的设计時,要对管网水力平衡进行计算,在计算的条件下,依据管径选择适当的平衡阀型号。依据阀门流量G和阀门前后差△P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式子进行表示: G=Kv 。其中Kv指的是阀门的流量系数。针对各个不同的开度,均有相应的Kv值,阀门在各个开度的流通能力是由Kv值所反映出来的。

在选用平衡阀时,了解到其流量值和所消耗的压差,就可以通过运用ΔP=SQ2,将选择的阀门流量系数Kv值计算出来,然后根据不同型号平衡阀中的Kv曲线,确定相应的阀门型号和开度大小。

平衡阀作为热力管网平衡的重要工具,有利于让水力平衡达到量化的效果。针对供热管网系统来说,平衡阀通常情况下,放置在热源出口中的供水总管、支干管、用户入口处以及室内供暖系统各个方面。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某小区的供热管网系统改造中平衡阀的应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平衡阀自身的特点,针对在供热系统中平衡阀的选用原则和选用方法进行阐述,某小区的供热管网系统经过改造后运行的效果说明了进行水力平衡的计算和结果是正确的,能够为以后在区域供热管网中应用平衡阀积累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冉春雨,王春清.吉林省肿瘤医院供热管网系统改造实践与分析[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7(11).

[2]潘雷.供热管网改造中平衡阀的应用[J].暖通空调,2012(07).

[3]王丽.平衡阀在供热管网改造中的应用[J].调节阀信息网,2010(12).

作者:关卫平

第2篇:LED投影机热设计、分析与测试

【摘要】本文以采用LUMINUS的PhlatLightTMPT54 Projection Chipset光源的便携式DLP投影机为例,详细介绍了LED投影机热设计的一般过程、方法及设计重点。

【关键词】投影机;热管理;LED光源;DLP;风扇;散热器;热阻;导热垫

引言

LED投影机是指采用LED光源的投影机,分为便携式投影机和微型投影机以及LED背投等。LED投影机以其便携、时尚、寿命长等特点成为目前投影机的三大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各投影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LED投影产品,力争尽快占领该市场的制高点。但是LED投影机的设计却不是一件易事,相对于传统的投影机而言有着突出的技术难度,其中热管理就是其中之一,而LED投影机热管理的核心则是LED光源。

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的缩写,即发光二极管,是温度敏感器件,它的寿命和可靠性严重依赖着LED的结温,在较高的结温下工作将导致产品寿命的缩短——有关资料显示,一般LED结温温度每上升10℃,则它的寿命将缩短一半,而故障率则提高一倍。另外,随着结温的升高,LED的效率将下降。尤其是用作投影机的LED光源,它的输入功率的80%以上都要转化为热量,也就是说如果光输出每提高1,则LED的热耗将有近10倍的提高,在推荐的脉冲驱动电流条件下它的瞬间热流密度可以高达1200W/cm2以上,这正是散热问题成为制约LED投影机亮度提升瓶颈的重要原因。总之,LED的性能将取决于建立在它们周围的热管理系统,一个好的热管理系统将对亮度、寿命和可靠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保持LED的工作温度在尽可能低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合适的热管理是LED系统设计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任何系统的热设计一般都要考虑到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系统及器件的热耗、系统及器件的热要求、系统工作环境、风量与风阻损失、热阻。其中,前三个因素都可以根据系统或器件的相关技术条件或要求而确定,确定了前三个因素,我们就可以确定系统及器件所需的风量,进一步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器件的热阻,因此系统风量风阻的求解(系统风扇的选择)以及热阻的设计便成了系统热设计的核心问题。

一、系统设计要求或目标

1、系统功耗:标准模式约90W,文本模式约120W。

2、风扇长宽尺寸小于50mm。

3、出入风口的最大平均温差小于25℃。

4、LED光源寿命:标准模式下不低于40,000h;高亮模式下不低于20,000h。

5、系统噪音小于30dB。

二、系统风扇选型

1、系统风量计算及风扇初步选型

如图1所示,系统热耗H,入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

则系统散热所需风量可按下面的简化公式计算:

Q=0.05H/△T (1)

式中,Q的单位为m3/min,H的单位为W,△T的温度为℃。

在标准模式下,按系统最大功耗90W计算,其中约80%转化为热能,即系统热耗H=72W。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一般希望出入口的平均温差△T<20℃,则根据(1)式计算得到系统所需风量>0.18m3/min。

在文本模式下,按系统最大功耗120W计算,其中约80%转化为热能,即系统热耗H=96W。这时如果我们要控制出入口的温差△T<25℃,则根据(1)式计算得到系统所需风量>0.192m3/min。因此,我们风扇选型时必须满足这一最大风量要求。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同时考虑到系统对风扇体积的要求,我们优选Delta的40型风扇或45型风扇——参考Delta风扇规格书。

2、系统压力损失计算

我们按速度头法计算系统的压力损失。下式即为速度头计算公式。

式中,速度头Hv,单位Pa;流体速度V,单位m/s。

我们取系统的入口、风扇、系统最小中心截面、出口四个典型位置分别在风量为0.06m3/min、0.12m3/min、0.18m3/min、0.24m3/min和0.3m3/min的条件下计算速度头损失。由于这种方法为近似计算,为了得到尽可能接近实际的情况,我们将上述位置的压力损失都按一个速度头损失来计算。

其它条件:系统的出入口面积约为0.002m2,系统中心最小有效截面积约为0.00275m2,Delta40型风扇有效通风面积约为0.00075m2,45型风扇的有效通风面积约为0.0011m2。

则按照公式(2),采用40型风扇和45型风扇的系统速度头损失如表1。

3、风扇工作点计算及确认

根据系统所需风量计算结果和系统体积要求,我们初步选择了Delta的40型风扇或45型风扇。另外,考虑系统噪音指标,根据声学理论,风扇的固有噪音最好低于25dB。因此,我们选择40型的AFB0412MB和45型的AFB04512LB做初步的分析计算。表2是这两型风扇的主要性能列表。

根据风扇的P-Q特性(参考Delta风扇规格书)和系统压力损失特性(根据表1可得),我们可以通过作图法求得风扇的工作点。

由图2和图3可见,两款风扇都不能满足系统风量的要求,因此需要将两个风扇并联。两个风扇并联后,系统的阻力损失如表3。

根据表2的数据并结合风扇并联时的P-Q特性,风扇的工作点分别如图4、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可见,两个风扇并联后都能很好的满足系统风量和阻力特性的需要,且AFB0412MB并联的效果优于AFB04512LM并联的效果。那么,最终选择可通过系统(热、噪音、结构等因素)的综合评估测试做出。

三、重点器件热设计

1、LED光源的热设计

诚如引言中所述,LED光源是系统热设计的核心。LED光源是半导体光源器件,是温度敏感器件,且LED光源的功耗占系统功耗的70%~80%左右。因此LED光源的热设计便是首要的重点热设计器件。

表4给出了三色PT54光源的部分主要特性[17]。

对LED光源的热设计,我们可以采用型材散热器、水冷或热管等技术。但无论采用那种散热技术,LED的热耗必须最终传导至散热器并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因此LED热设计的核心便是LED的PN结到大气之间的热阻设计。这个热阻可按下式计算。

Rt=△T/H (3)

式中,△T是器件的目标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值,H是器件的热耗。

首先计算△T。由于参考模式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模式,而标准模式下的光源寿命要求不低于40,000h,因此参考模式下的热设计最好按25℃的环境条件下60,000h的寿命进行设计。

其次是热耗的计算。由于LED光源要在脉冲条件下工作,因此LED器件的热耗可按一个周期的平均热耗进行计算。即,

H=(电流x电压–光辐射功率)

x占空比 (4)

综上,将表4中的相关数据代入公式(3)和公式(4)得到参考脉冲电气条件下的各色光源总热阻(环境温度25℃,光源寿命按60,000h计算)。(详见表5)

根据热阻最小的原则,我们必须按3.2℃/W的热阻进行单个光源的热设计,即首先对绿色光源进行热设计,设计时不考虑辐射热。

由于在可用的范围内型材散热器的性价比最高,因此我们首先选择型材散热器进行热设计。那么,LED散热模块的热阻主要包含了四个部分,如图6所示。一是LED模块的热阻,这个热阻随着厂家对器件的封装而固定,这个热阻可以从产品的规格书中查得。二是散热器与LED器件之间的接触热阻,这个接触热阻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的减小和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极好的粗糙度表面的加工成本非常高,因此我们就要使用热界面材料以减小接触热阻,如果热界面材料选则恰当,我们就可以在近似计算中忽略接触热阻的影响,而只考虑热界面材料的热阻。三是散热器的热阻,散热器的热阻与散热器的材料、表面积、翅片形式、翅片数量、翅片厚度和翅片间距、以及流过散热器的风量等因素有关,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求解问题。四是散热器到环境的热阻。则总热阻RT=RLED+RPad+RHS+Ra。其中RLED是PN结到封装基底的热阻,RPad是光源封装基底到导热垫的热阻,RHS是导热垫到散热器的热阻,Ra是散热器到周围环境的热阻。图6左侧为LED散热模型图,右侧为该模型的等效热阻图。

下面逐步进行设计计算,设计目标是RT<3.2℃/W。

①由PT54规格书,RLED=1℃/W。

②导热垫的热阻可按下式计算。

Rt=δ/kA (5)

式中,δ是热界面材料的厚度,单位m,k是平壁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W/(m·℃),A是热界面材料的面积,单位m2。由这个公式可见,要得到最小的热阻,则热界面材料的厚度要尽可能的薄,面积则要尽可能的大。初步按联柏科技的H48-6G计算,该材料的导热系数6W/(m·℃),尺寸初步按20x26x0.3(单位mm)计算。因此,由公式(5)得:

RPad=0.1℃/W

③散热器的热阻。如前所述,散热器的热阻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的求解问题,因此直接求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些基本参数,然后在ANSYS中建立模型,并逐步进行优化求解,并将优化的参量重点放在翅片数量、厚度和散热器基底的厚度上,如果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则优化结束。如果不行,那么就在这个基础上对其它参量做进一步的优化。

综合材料的性价比、结构强度等因素,我们选择AL6063-T5作为散热器的材料,该材料导热系数209W/(m·℃)。

根据经验并结合目前市场上主流投影机的散热器基本尺寸,我们初步选定散热器的截面尺寸为38mmx24mm,长度45mm,基底厚度2.5mm。

其它条件:光源热耗31.5W,导热垫H48-6G,风扇AFB0412MB。

依据以上条件,我们在ANSYS中建立热学模型,如图7所示。

接下来,首先对散热器的翅片数量和厚度进行优化,得到上述条件下的最佳翅片数量和厚度。图8所示是优化结果(说明:resis是散热器的热阻,T0为PN结结温,count翅片数量,think翅片厚度)。

可见,散热器翅片数量为17,厚度为0.00082时散热器热阻最小。我们固定这一组参数,再对散热器基底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图9所示是优化结果。

根据以上优化结果,同时综合考虑散热器加工工艺性和结构强度等因素,我们取翅片数量15,厚度0.0008,基底厚度0.0028。图10所示是计算结果。

由图10可见,这个热阻为0.99,较最小热阻增加了不到0.07,但散热器的工艺性却增强了。

④散热器和周围环境的热阻Ra。这个热阻属于对流热阻,按下式计算。

Ra = 1/(hc·A) (6)

式中,hc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W/(m2·℃);A是散热器的有效散热面积,单位m2。

强迫对流换热系数一般在20~100之间,这里我们取为50。根据第三步散热器优化的结果,得散热器的有效散热面积约为3.2x10-2m2。代入(6)式得:

Ra=0.63℃/W

综上,总热阻RT=1+0.1+0.99+

0.63=2.72℃/W

显然,这个值小于3.2℃/W,达到设计目标。

2、DMD的热设计

图11所示是0.45 WXGA DMD规格书给出的测温点示意图。

由规格书:

TArray=TCeramic+(QArray·

RArray-to-Ceramic) (7)

QArray=(0.00293·SL)+0.4 (8)

式中,TArray为待计算的DMD微镜阵列温度,TCeramic是封装陶瓷基底温度,这里可取测试点2的温度,QArray是微镜阵列的热耗,RArray-to-Ceramic是微镜阵列到陶瓷封装的热阻,为2℃/W,SL是屏幕亮度。

但规格书中没有给出TArray的工作温度范围,只给了测试点1和2的温度要求,其中测试点2在工作条件下的温度要求为-20℃~75℃。

屏幕最大亮度300lm,则由公式(8)得:

QArray=1.279W

这种条件下,由公式(7)得:

TArray–Tceramic=2.558℃

这个温差很小,几乎可以将测试点2的温度作为微镜阵列的温度。因此,我们以测试点2为基准进行DMD的热设计,并将设计目标定为测试点相对环境的温升不超过25℃,由于热耗只有1.279W,因此根据公式(3)得测试点2到环境的热阻为:

R=25/1.279=19.5℃/W

由于这个热阻很大,因此参考前面光源散热器的热设计,这个DMD散热器的设计就非常容易了。具体不再赘述。

3、电路板的热设计

在LED投影机中电路板一般分为主板和LED驱动板。其中LED驱动板是为LED光源提供所需电流的,因此它的发热量很大,而主板的发热量则很小(根据经验只要有冷空气从主板表面流过则主板的散热就很良好)。因此电路板散热的重点在于LED驱动板,而LED驱动板散热的重点是功率管、电感、电阻等大功率发热元件,为了提高驱动板的散热效果,我们直接将散热器通过导热垫贴到电子元件上,因此根据这些元件规格书的热特性要求我们就可以按照光源的热设计方法进行驱动板单个电子器件的热设计。但是由于元器件较多,而且各元器件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先按照光源热设计的方法进行单个元件的热设计,获得单个元器件散热器的基本参数(具体计算略),然后使用热分析软件建立驱动板及其散热系统的简化热学模型进行分析。

另外,为了提高电路板的热传能力,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电路板的覆铜率,增加铜皮厚度,并开设密集的小过孔。

图12所示是在Icepak中建立的一个四层电路板模型在标准模式下的模拟分析结果。其中,导线层厚度0.07mm,覆铜率70%,并主要建立了功率管、电感、电阻等热单元,散热器覆盖主要的发热元件,高度12mm。设置一定的边界条件。

四、系统布局与建模分析

1、系统布局

系统布局设计直接决定着系统热设计目标能否达到,关系着光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在系统布局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根据元部件的热特性(发热量和温度敏感性等),元部件应沿气流方向按照从低温到高温的原则排布。

②气流分布优先考虑LED光源,光源中优先考虑红色光源,因为它对温度最为敏感,其次是绿色光源,它的热耗最大,占到光源总体热耗的50%以上。对于100lm左右的投影机,可以考虑直接对光源进行吹风,这样对光源散热的效果最好,而整个系统可以采用一个吹风一个抽风的方案。当亮度较高时,往往必须采用风扇并联的方案,因此吹风的方案就不可行,否则光源的热量很容易进入低温组件,或在系统某处产生涡流,导致局部温度超标。

③风口的开口率最好在50%以上,风口倒圆角,这些将显著降低系统风阻损失,改善系统散热。同时,进出风口的排布要考虑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2、模拟分析

下面是根据某型投影机实际布局情况做的简化热模型分析。

图13显示了特定条件下的温度分布云图和中心截面的气流轨迹。气流从左侧进入,从右侧出——左侧是DMD,中间有驱动板,右侧是品字形布局的LED光源。

说明:

①以上模拟分析结果(包括前面LED驱动板的模拟分析)是建立在标准的电气条件和20℃环境条件下的。若条件发生变化则结果将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LED的电气条件,它受电路软硬件的影响很大,有非常大的动态调整范围,若软硬件设计不当,可能对系统带来很不好的结果。

②注意系统结构的设计,要满足风量分配和风阻方面的要求。不同的风量分配方案和风阻设计可能会使热测试结果发生较大的变化。

五、系统测试及数据

1、系统热测试的内容

热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温度、系统出口温度、关键元器件温度、系统外壳表面温度。

另外,投影机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下对噪音有着不同的要求,而散热系统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音,这个噪音要控制在一个与使用场合相适应的合理的范围内。因此系统测试的内容还应包括系统的噪音测试。

2、系统测试的设备

FLUKE53/54 II型测温表——用于环境温度、出口温度、表面温度、DMD温度和电子元器件温度的测量。

FLUKE 17B数字万用表——用于测量LED光源上封装的热敏电阻的阻值,由阻值可以查相关数据表得到热敏电阻的温度。

精密噪音计。

3、系统热测试的方法

(1)温度测试点的选择

1)环境温度的测试

取距离投影机1m左右处的环境温度。

2)出口温度的测试

紧贴出风口处取4~6点进行温度的测量,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出风口的温度。

3)外壳表面温度的测量

在手触感觉最热的地方进行测量。

DMD温度的测量按规格书进行。若没有测温DMD,则需要自己动手焊接测温线,要求测温线的直径最大0.1mm。

4)关键电子元器件温度的测量

对表面不带电的电子元件,可取封装的表面中心作为测温点,并用高粘性的电工胶带将测温线牢牢粘接在电子元件表面。

5)光源温度的测量

对于LUMINUS的LED光源,其温度测量使用光源上封装的光敏电阻,将1和2针脚的导线单独引出即可测试。

(2)系统测试注意事项

测试要尽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要合理的使用测试设备。

比如,测环境温度时,测试点周围0.5m范围内最好不要有热源,包括测试人员在内。

测温表和万用表要避免放在出风口位置附近,以免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

(3)光源温度的求解

根据公式(3),并参考PT54规格书,我们可将光源的温度求解按下式进行:

(9)

式中,Tj为光源结温,Tref为热敏电阻温度,Rj-ref为光源PN结至热敏电阻的热阻(PT54的为1.0℃/W),H为光源的热耗——按公式(6)。

由(6)式和(9)式即可求出光源的结温。

4、系统噪音测试

系统噪音测试需要在消音室中进行,并注意测试方向1m范围内不要有反射物,否则将会使测试结果偏高。

5、测试结果

(1)热测试结果

1)光源实际电气条件

表6是验证机实际工作条件下的色彩配比(R红色,G绿色,B蓝色)。

按表6,则标准电流电压下的RGB光源热耗如表7(单位W)。

实测系统输入功率82W(Stan-

dard),114W(Advanced)。

下面的测试将在这两种模式下进行。

2)系统热测试数据

表8是在Standard(标准)模式环境温度22.8℃下的测试结果。

3)光源热测试数据

①室温下的测试

测试环境温度Ta=25℃下的各光源光敏电阻的阻值测试结果如表9。

查相关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对应关系表,并将它和表7的数据一起代入公式(9),则得各光源的结温如表10。

②环境温度对测试结果影响的测试如表11(标准模式,每个温度下测试20mins)

则R、G、B结温分别如表12。

4)DMD热测试数据如表13

标准模式,Ta=26℃。

5)电路板关键元件热测试数据

①驱动板温度测试如表14

测试环境温度23.5℃度

②主板温度测试如表15

测试环境温度26℃度。

(2)噪音测试数据如表16

平均:28.4dB

六、结论

①根据表8的数据,室温标准模式,系统出入口的温差达到设计目标。

②根据表9和表10的数据,室温Standard模式下,光源寿命完全在60,000h以上,完全达到40,000h的设计目标;Advanced模式,也完全达到20,000h的设计目标。

③根据表11和表12的数据,在同样的模式下,环境温度上升后,RGB结温几乎作等量上升,这与软件的模拟近似(软件中是完全做等量上升,只是限于篇幅文中没有给出这方面的模拟结果)。

④根据表13的数据,DMD温度相对环境的温升18.7℃。DMD散热良好,完全达到设计目标。

⑤根据表14和表15的数据,LED驱动散热良好,主板散热良好。

⑥根据表16的数据,系统噪音良好。

参考文献

[1]赵惇殳.电子设备热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03.

[2]余建祖,高红霞等.电子设备热设计及分析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8.11.

[3]王健石,朱东霞.电子设备热设计速查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4]胡芃,陈则韶.量热技术与热物性测定[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6.

[5]周杏鹏,仇国富等.现代检测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陈元灯.LED制造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

[7]高红武.噪声控制工程[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齐昆,陈旭.大功率LED封装界面材料的热分析[J].电子与封装,2007,6.

[9]吴慧颖,钱可元等.倒装大功率白光LED热场分析与测试[J].光电子·激光,2005,5.

[10]马泽涛,朱大庆等.一种高功率LED封装的热分析[J].SEMICONDUCTOROPTOELECTRONICS,2006,4.

[11]欧关怀.应用Icepak分析强迫风冷散热器.FLUENT第一届中国用户大户.

[12]胡学功.先进热管理技术及其应用[C].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学研究中心.

[13]林世章,黃榮豐等.高功率LED燈組之散熱最佳化設計[C].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十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

[14]D.S.Steinberg.Cooling Technique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1991.

[15]Scott P.Overmann,Therm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Portable DLPTM Projectors,2001.

[16].45 WXGA DDR Series 310 DMD Customer Data Sheet,TEXAS INSTRUMENTS INC.,2010.

[17]PT54-Summary Datasheet-Revision 07,Luminus Devices,Inc.,2010.

[18]APN-001444 Reliability Application Note PT and CBT-Series-RGB,Luminus Devices,Inc.,2009.

作者简介:

何玉林(1981—),河南周口人,结构工程师,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主要从事投影机系统设计工作。

杨清波(1981—),河南南阳人,工程师,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主要从事投影机、光学引擎、投影镜头的结构设计和热设计工作。

张蕊(1975—),河南南阳人,高级工程师,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主要从事投影机、光学引擎、投影镜头的结构设计工作。

杨丽娜(1975—),毕业于郑州大学,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赵伦(1981—),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作者:何玉林 杨清波 张蕊 杨丽娜 赵伦

第3篇:一种串口热拔插的测试工具

摘要:文章提供了一种串口热拔插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用于验证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的串口热拔插保护能力,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测试效果不准确的问题。

关键词:串口热拔插;测试工具;路由器;交换机;热拔插保护

本文首先分析了串口热拔插损坏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种测试工具。该测试工具能够模拟实际环境中,几十台设备上电情况下,串口热拔插的能量。

提供一种测试方法,用于模拟串口线热拔插,可精确模拟测试结果。其方法为每根串口信号线,都让其承受测试工具模拟的串口热拔插能量,检测每根信号线是否保護到位。

1相关介绍

在现实的情况下,用户为了配置一台交换机或路由器设备需要通过PC来配置,目前一般通过串口线把PC和设备的串口连接起来,通过PC的串口配置设备,这个时刻会发生客户在两台设备都上电的情况下拔插串口线缆

串口热拔插造成的后果:造成串口损坏。通常计算机的串口是不允许热拔插的,但难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串口热拔插。所以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通信设备的串口都会增加一些保护措施,减少串口热拔插损坏的概率。

为了验证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的串口热拔插保护能力,需要进行测试。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行串口热拔插测试没有相应的标准,或相应的测试方法。

2现有测试方法

通常根据串口热拔插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测试。

先将计算机和交换机/路由器的串口通过串口线连接。

测试步骤:(1)给计算机和交换机/路由器上电;(2)多次重复拔插串口线(重复次数没有标准规定);(3)最后接好串口线,通过计算机对交换机/路由器进行配置,如可以通过串口正常的配置交换机,判断交换机/路由器的热拔插试验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热插拔能力达标;否则,判断交换机/路由器热拔插试验没有通过。

这种测试方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用这种测试方法,通常计算机串口更容易损坏,试验代价高。(2)用这种测试方法,测试通过的交换机/路由器,其串口的热拔插保护能力无法保证满足实际应用。因为只是模拟一台计算机与一台交换机/路由器的连接,而实际环境中可能有几十台设备都在上电。后文会描述实际环境中其他上电的设备,会加大串口热拔插的能量,更容易造成串口热拔插损坏。而如果模拟几十台设备在上电,则测试设备需要很多。(3)用这种测试方法,测试结果随机性很大,因为串口的信号定义是没有长短之分的,所以拔插瞬间不能保证哪根信号线先接触。这种测试方法会造成可能有些信号线保护不够,而无法测试出来。

这种测试方法导致如下问题:(1)测试效果不准确。通过串口热拔插模拟测试的设备,在实际应用下还会有损坏。

(2)测试效率低。待测设备的测试需要多次模拟串口线拔插测试。(3)测试费用高。可能造成计算机串口损坏。或者为了模拟实际应用环境,需要几十台设备。

3串口热拔插损坏原理分析

对串口热拔插形成的能量来源及能量大小,以及串口损坏做如下描述:

下图描述了1台设备的内部示意图,以此说明热拔插形成的能量来源:

(1)设备外壳对地电压说明

设备外壳103对地电压等于接地线102电压。

若接地线102对大地连接良好,则设备外壳103对地电压为0。

若接地线102对大地连接不好,最坏情况为与地断开,则设备外壳103对地电压变为Y电容106与Y电容107连接处的电压。因Y电容126与Y电容127跨接在火线100和零线101之间,火线对地电压为220V,零线对地电压为0,故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差为220V。Y电容106与Y电容107是相同的,所以在接地线102与大地断开情况下,Y电容106与Y电容107连接处的电压等于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差的一半,即110V。

(2)2台设备外壳电压的差异是串口热拔插的能量来源。串口线连接2台设备瞬间,因两台设备存在电压差,所以设备间会通过串口线泻放能量。

(3)串口线拔插时的最大放电电流计算说明。最大放电电流的大小可依据公式Imax=C*U/t计算,其中Imax为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A);C为电容,单位为法拉(F);U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t为时间,单位为秒(s)。从这个公式可以得出,电容C越大、电压U越大、时间t越小,则电流越大。

单台设备最大放电电流为Imax1=(Y电容106+Y电容107)*110V/t。

当多台设备通过电源排插连接在一起时,多台设备的Y电容相当于并联,其最大放电总电流Imax=(多个设备的Y电容总和)*110V/t。

可见,放电电流的大小与设备的Y电容大小成正比。设备越多,其Y电容总和越大,放电电流也越大。

(4)串口线拔插时造成串口损坏说明。串口线各信号定义是等长的,但实际中无法做到完全等长,因为都会存在尺寸上的精度误差,这样会有一些细微的长度差异。所以在串口线插入时,有一些信号会先接触到对方设备,一些信号后接触到。理论上各信号都可能先接触到对方设备。先接触到对方设备的信号线放电电流最大,最坏情况是所有放电电流都从该信号线经过。

如果串口线的GND信号先接触,放电电流不会造成串口电路损坏,因为GND通常连接在设备外壳上,所以放电电流不会通过串口电路。

如果串口线的其他信号先接触,放电电流会通过串口电路后,再到设备外壳。

当放电电流大于串口电路能够承受的电流极限,则串口电路的TXD信号线发生损坏。进而串口发生损坏;同样其他信号线类似。

综合以上描述,总结说明。串口热拔插的能量来源于设备接地不良。

串口热拔插的能量大小与设备地电位差成正比,最大地电位差为110V;串口热拔插的能量大小与接地不良设备的Y电容大小成正比;串口热拔插的能量大小与接地不良设备的数目有关,设备数目越多,能量越大,Y电容可等于多台设备的Y电容总和;串口损坏是因为串口热拔插会造成放电电流,当电流超过串口电路承受能力时,就造成串口损坏。串口线的每根信号线,都可能通过最大放电电流。

4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工具的最基本的原理是:构造一种热插拔的最大能量用来对被测设备进行破坏性实验,以破坏性试验的结果好坏来判断。

4.1达到的效果

测试效果准确。对串口每根信号都做了最强的破坏性测试。测试效率高。用测试工具对每根信号线测试一遍即可,不需要反复热拔插测试。测试费用低。不需要大量设备,也不会造成计算机损坏等。

4.2测试工具图

测试工具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测试工具40的内部组成如下:

其中火线30,零线31,接地线32通过电源线插在电源排插上。

接地线32在测试工具内部是悬空的。

二个Y电容连接处用导线引出作为测试线33。

电源开关34用于给测试工具上电使用。

保险丝35用于保护测试工具用,避免测试工具出现过电流。

Y电容36、Y电容37,属于安全规定的电容。Y电容36并接在火线和接地线之间,Y电容37并接在零线和接地线之间。

X电容38属于安全规定的电容,并接在火线和零线之间。

指示灯电路39用于指示电源上电。

(1)测试工具模拟接地不良的设备,引出的测试线对地电压为110V。

(2)测试工具的Y电容用于模拟多台设备的Y电容总容量,这里采用0.1UF。因单台设备Y电容的总容量一般都不能超过4700PF,故20台设备的Y电容总和=20×4700PF

=94000PF=0.094UF,小于0.1UF。所以0.1UF的电容可模拟多达20台设备的Y电容总容量。

(3)串口热拔插测试步骤如下:测试工具和待测试的交换机/路由器都插在电源排插上,电源排插接地良好。测试工具和待测试的交换机/路由器都上电。将测试工具的测试线,依次与交换机/路由器的串口信号线的每根信号进行接触/断开的操作。每根信号线操作10次。以上操作完成后,通过计算机对交换机/路由器41进行配置,如可以通过串口正常的配置交换机,判断交换机/路由器的热拔插试验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热插拔能力达标;否则,判断交换机/路由器热拔插试验没有通过。

5结论

该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提供串口热拔插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可客观检验设备的串口热拔插保护能力,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2)测试效果准确,对串口每根信号都做了最强的破坏性测试;(3)测试效率高,用测试装置对每根信号线测试一轮即可,不需要反复热拔插测试;(4)测试费用低,不需要大量设备,也不会造成计算机损坏等。

作者:叶良华

第4篇:热响应测试报告

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 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2010年11月21日

石家庄地源测试项目 岩土热响应研究测试报告

测试人员:

编制人:

审核人:

测试单位: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报告时间:

2010年11月21日

1

目录

一、项目概况................................................................................................................ 3

二、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记录........................................................................................ 3

2.1钻孔设备 ............................................................................................................................. 3 2.2钻孔记录 ............................................................................................................................. 4

三、测试目的与设备.................................................................................................... 5

四、测试原理与方法.................................................................................................... 6

4.1岩土初始温度测试 ............................................................................................................. 6 4.2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 ............................................................................................. 8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9

5.1 测试现场布置 .................................................................................................................... 9 5.2 测试时间 ............................................................................................................................ 9 5.3 夏季工况测试 .................................................................................................................. 10 5.4 冬季工况测试 .................................................................................................................. 14 5.5 稳定热流测试 .................................................................................................................. 17 5.6 测试结果 .......................................................................................................................... 20 5.7 结果分析 .......................................................................................................................... 20

2

一、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建设地点:石家庄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工程名称: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岩土热响应试验工程

工程总体工作量: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场地范围内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地热响应埋管测试采用双U竖直埋管形式,GB50366-200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中,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前期勘察测试工作做了补充规定:3000~5000m2宜进行测试,5000m2以上应进行测试,10000m2以上测试孔数量不应少于2个。本工程根据实际状况,在场区内测试钻孔2个,具体位置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院现场确定,实际测试孔参数如下:

1)A孔:双U管 DN32,孔径298mm,钻孔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92.5米,采用膨润土、细沙与原浆混合比例为1:3:3作回填材料回填。

2) B孔:双U管DN32,孔径300mm,钻孔深度为自然地面以下92.8米,采用原浆与细砂混合物回填材料回填。

工作量范围:

1)地埋管换热器钻孔施工; 2)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施工; 3)实验测试;

4)撰写测试报告,提供设计院图纸设计所需的测试报告等资料。

二、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记录

2.1钻孔设备

地埋管换热器钻孔设备采用TB50型反循环打井机械设备(5吨型打井设备),主机使用电机功率7.5kW,大泵功率7.5~13kW,泥浆泵功率7.5kW,排

3

泥浆泵功率为3kW,钻孔设备实物如图1所示。

图1 钻孔设备实物图

2.2钻孔记录 1)A孔

钻孔日期为2010年10月10日~2010年10月11日,钻孔直径为298mm,孔深92.5m。下表为A孔的钻孔记录。

表1 A孔的钻孔记录表

时间 7:30~8:30 8:30~10:00 10:00~15:00 15:00~18:00 18:00~19:30 19:30~22:40 22:40~0:20 2:00~9:15

地层深度(m)

0~28 28~49 49~52 52~58 58~62 62~83 83~90 90~92.5

岩土特性描述 20m出现一个硬层 49m开始卵石层

卵石层 粗砂层 泥沙层 卵石层和泥沙层 卵石层和泥沙层

卵石层

地层厚度(m)

28 49 52 58 62 83 90 92.5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2010年10月11日6:30开始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6小时,无泄漏现象。2010年10月11日上午10:00开始洗井,下午13:00结束,洗井完毕后,将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简称下管),14:30下管完毕,对其进行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20min,无泄漏现象,15:00采用膨润土、细沙与原浆混合比例为1:3:3作回填材料回填,

4

16:00回填完毕,但在回填的过程中,因为膨胀土膨胀、粘稠,回填材料填的不是很充足。

2)B孔

B孔钻孔工作开始于2010年10月12日7:00,18:10停止钻孔,钻孔深度为93.5m,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在从钻孔中提出钻杆的过程中将11根钻杆掉到所打的钻孔中(每根钻杆2.7m),经过和设计单位协商,将钻孔B的位置定于原位置正西5m处。钻孔日期为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0月14日,钻孔直径为300mm,孔深92.8m。下表为B孔的钻孔记录。

表2 B孔的钻孔记录表

时间 10:50~12:30 12:30~13:20 13:20~15:40 15:40~22:50 18:00~19:30 5:30~7:10

地层厚度(m)

0~28 28~33 33~48 48~71 71~82 82~92.8

岩土特性描述 黄土层

夹杂大颗粒沙子的硬土 一层软一层硬的泥沙层

泥土层 泥沙层 卵石层和泥沙层

地层厚度(m)

28 33 48 71 82 92.8 垂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做第一次水压试验,2010年10月12日9:20开始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5小时,无泄漏现象。2010年10月14日7:30开始洗井, 8:30洗井结束,8:40开始下管,9:20下管完毕,对其进行打压,压力为1.6MPa,稳压25min,无泄漏现象,9:45开始回填,采用原浆与细砂混合物回填材料回填,10:50回填完毕。

三、测试目的与设备

通过本次测试,获得埋管区域内土壤综合初始地温、埋管与岩土体的实际换热能力,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地源热泵模拟工况条件的设备由恒温加热水箱(变频控制)、风冷制冷机组(变频控制,电子膨胀阀)、水泵、流量调节阀、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采集仪及监测、记录仪表组成,可用来模拟夏季排热工况和冬季取热工况。系统运行稳定:地埋管内流量、供水温度依据设计要求可手工调节设定,

5

供水温度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恒定,误差为±0.2℃;加热器与压缩机可双工况同时运行,自动起停,也可手动操作。试验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每隔5秒钟采集一次数据,自动存储数据。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测试系统实物图如图3所示。

制冷 机组 恒温水箱 5-50℃ 流量计 控制系统

图2 测试系统流程图

图3 测试系统实物图

四、测试原理与方法

4.1岩土初始温度测试

在众多的设计参数之中,被认为最容易测定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岩土初始平均温度。众所周知,温差是热量传递的驱动。对于地源热泵的地埋管换热系

6

统,地埋管换热器的平均温度与岩土平均温度的温差是热量传递的驱动力。因此,做好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测定工作对于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非常重要。《规范》规定,岩土初始平均温度的测试应采用布置温度传感器的方法。测定的布置宜在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且间隔不宜大于10m;以各测点实测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本测试工程采用垂直布置温度传感器法,沿PE管外部深度方向上布置温度传感器PT100,通过实时监测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确定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最终以所测的不同深度地层的温度的算术平均值最为岩土初始温度。A孔孔深92.5m,从井底自上共布置温度传感器10个,间隔为10m。B孔孔深92.8m,从井底自上共布置温度传感器12个,间隔为8m。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图如图4所示。使用安捷伦数据采集仪作为二次测温元件,通过RS232数据连接线与笔记本电脑连接,笔记本电脑将自动采集数据,每30秒采集一次数据,数据采集实物图如图5所示。

图4 温度传感器布置图

7

图5 数据采集实物图

4.2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测试

对地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的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稳定热流模拟实验(简称恒流法), 另一种是稳定工况模拟实验(简称恒温法)。

稳定热流模拟试验,也称为“热响应测试”或“岩土热物性测试”,采用电加热器(或制冷机)提供稳定热量(或冷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响应情况,并利用模型计算岩土热物性情况。该方法的优点是:测试设备结构简单;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多,理论依据充分。 缺点:传热模型存在适应性问题,假设条件与实际地质情况差距较大;需要多次模型计算,增加误差累计;计算具有较强专业性,掌握程度不同等。

稳定工况模拟实验,也称为“冷、热响应测试”,采用风冷热泵建立稳定的地埋管换热器运行工况,也可计算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并直观获得地埋管换热器每延米换热量,也用于计算地埋管换热器的综合传热系数。该方法的优点是:优点:测试结果直观;设计结果可校核。缺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忽略管井间热干扰和非稳态传热因素;测试设备复杂等。

综合考虑,本测试工程采用稳定工况法,稳定工况测试示意图如图6所示,表3为稳定工况的测试参数。为了进一步探寻岩土热响应方法对实际换热能力的影响,对B孔的测试,采用了稳定工况法和稳定热流法两种方式,并将二者的测试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为地埋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可靠的指导。

8

图6 稳定工况示意图 表3 稳定工况测试参数表

工况 模拟夏季工况 模拟冬季工况 试验 放热 取热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流量(m3/h) 总传热量(kW)

33 5

— —

1.8-2.0 1.8-2.0

— —

五、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测试现场布置

测试工作中,一个工况的测试至少要连续运行48小时,为了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搭建了帐篷作为遮挡棚,在遮挡棚内进行相关的测试工作,帐篷的四个侧面可以完全打开和关闭,以便制冷机组的通风散热。现场的布置图如下图7所示。

图7 测试现场布置图

5.2 测试时间

9

测试时间及与之相应的测试工作见表4

表4 测试工作时间表

测试内容

A孔夏季工况的模拟测试 A孔冬季工况的模拟测试 B孔加热功率为3.6kW模拟测试

B孔夏季工况的模拟测试 B孔冬季工况的模拟测试 B孔加热功率为8.4kW模拟测试

测试时间 10月14日~10月17日 10月18日~10月22日 10月23日~10月27日 10月27日~10月29日

11月5日~11月8日 11月11日~11月14日

测试时长/小时

75 100 90 56 74 75 5.3 夏季工况测试

夏季工况测试的是热泵系统夏天热泵制冷工况:空调系统通过制冷设备把各房间的热量抽取出来,通过地埋管换热器排向地下土壤。测量地埋管在夏天的散热功率,就是根据地源热泵设备运行的标准工况所对应冷凝温度的冷凝器出水温度,拟定某流量进行模拟运行试验实测值。测试试验持续运行,直至回水温度与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趋于稳定,近似不再变化。

1) 测试结果

循环水在地埋管中的进出口温差和传热量是由地埋PE管和水平连接管换热作用的结果。由于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平连接管较短并且用保温材料对其进行保温。所以其对换热的效果影响较小,可近似的忽略。

a) A孔夏季工况

8、

9、10分别为A孔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如图8所示,供水温度在运行5~6个小时后已经趋于稳定,温度在32.8±0.3℃范围内波动,而图

8、9显示,A井夏季排热工况的模拟在运行50多个小时后趋于稳定,最后20个小时内变化很小,达到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地下换热达到相对稳定的时间要远远长于供水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图10所示,测试期间流量一直稳定在1.8-1.95m3/h期间,达到测试要求标准1.8-2.0m3/h。通过计算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32.76℃,回水温度均值为30.65℃,供回水温度差为2.11℃,平均换热量均值为4.62kW。

10

图8 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图9 A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10 A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

11

b) B孔夏季工况

11、

12、13所示的分别为B孔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如上图10和下图13是A、B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图中显示流量在所要求的1.8-2.0 m3/h的范围内波动,此B孔夏季工况测试是在做完恒热流3.6kW工况,供水温度升至28℃后,直接进行夏季稳定工况测试的,下图11明显示出供水温度只需要2~3小时,根据图

8、9所示,B井夏季取热工况的模拟在运行11~12小时后就趋于稳定,因为经过恒热流工况后,地下的传热在供水温度28℃时,已经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供水温度升至33℃左右时,地下传热建立新的平衡时间就较短。如图13所示,测试期间B井流量一直稳定在1.85-2.0m3/h期间,达到测试要求标准1.8-2.0m3/h。通过计算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33.22℃,回水温度均值为31.03℃,供回水温差为2.19℃,换热量均值为4.92kW。

图11 B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12

图12 B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13 B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

c) 夏季工况总结

将A、B两孔的夏季工况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见下表5。

表5 夏季工况测试结果汇总表

钻孔标号 供水温度(℃)

A孔 B孔 32.76 33.22

回水温度(℃) 30.65 31.03

流量

流速

温度波动 (℃) ± 0.3 ± 0.2

总换热量(kW) 4.62 4.92

(m3/h) (m/s) 1.881 1.927

0.58 0.59 2)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分析

根据测试数据,可计算两孔的单位深度换热量,计算结果见下表6所示。A、B两孔的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49.95W/m和53.02W/m。

表6 夏季工况单位延米换热量

13

钻孔标号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孔深(m) A孔 B孔 32.76 33.22

30.65 31.03

92.5 92.8

单位延米换热量(W/m)

49.95 53.02 5.4 冬季工况测试

冬季工况测试的是热泵系统冬季热泵的供热工况:取热试验应用于冬天的热泵供热工况。在冬天,地源热泵以地下岩土蓄热体作为热源,通过埋设的地埋管换热器从地下土壤层收取热量,再输送到各个房间。测量地埋管冬天的传热功率,就是根据地源热泵设备运行的标准工况所对应冷凝温度的冷凝器出水温度,拟定某流量进行模拟运行试验实测值。测试试验持续运行,直至回水温度与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趋于稳定,近似不再变化。

1) 测试结果 a) A孔冬季工况

14、

15、16分别为A孔冬季工况测试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图16显示了流量在1.8~1.95m3/h范围内波动,满足要求。供水温度同样是在运行5~6个小时后趋于稳定,温度在5±0.2℃范围内波动,而图

14、15显示,A井冬季取热工况的模拟在运行50多个小时后趋于稳定,同夏季放热工况得到的结论相同:供水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要远远小于地下换热达到稳定的时间。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5.07℃,回水温度均值为6.44℃,供回水温差为1.37℃,换热量均值为2.99kW。

图14 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14

图15 A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16 A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

b) B孔冬季工况

11、

12、13所示的分别为B孔供回水温度、换热量、流量随时间变化图。图19亦显示流量在所要求的1.8-2.0 m3/h的范围内波动。通过计算供水温度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平均温度为4.87℃,回水温度均值为6.13℃,供回水温差为1.26℃,换热量均值为2.86kW。

15

图17 A孔供回水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图18 B孔换热量随时间变化图

图19 B孔流量随时间变化图

16

c) 冬季工况总结

将A、B两孔的夏季工况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汇总结果见下表7。

表7 冬季工况测试结果汇总表

钻孔标号 供水温度(℃)

A孔 B孔 5.07 4.87

回水温度(℃) 6.44 6.13

流量

流速

温度波动 (℃) ± 0.2 ± 0.2

总换热量(kW) 2.99 2.86

(m3/h) (m/s) 1.876 1.945

0.58 0.60 2)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分析

根据测试数据,可计算两孔的单位深度换热量,计算结果见下表8所示。A、B两孔的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32.32W/m和30.82W/m。

表8 冬季工况单位延米换热量

钻孔标号 供水温度(℃) 回水温度(℃) 孔深(m) A孔 B孔 5.07 4.87

6.44 6.13

92.5 92.8

单位延米换热量(W/m)

32.32 30.82 5.5 稳定热流测试

稳定热流测试就是采用电加热器(或制冷机)提供稳定热量(或冷量),记录地埋管换热器的温度响应情况,并利用模型计算岩土热物性情况。本测试工程采用电加热器提供稳定热量,通过记录地埋管换热器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参数,利用线源模型来计算岩土的热物性参数。由于稳定热流测试属于辅助测试,所以本测试工程只对B孔使用该方法进行测试。

1)计算方法

用来估计地下土壤特性的方法通常有线源法、柱源法、参数估计法等。热响应测试数据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1996年EKLÖF 和 GEHLIN提出的线源理论。即在一定的输入热量下,土壤热交换器周围的温度场可以描述为沿一线源温度与时间和半径的方程。测量土壤热交换器中流体的温度,得到流体和钻孔壁温的关系式:

流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式可以写为:

17

(1)

(2)

通过计算温度与自然对数时间曲线斜率k可以得到温度的热响应规律:

式中,——流体温度,℃;

(3)

——钻孔壁面温度,℃;

——无干扰地温,℃;t——测试时间,s;r——钻孔半径,m;——单位井深释热量,W/m;——热扩散率,m2/s;——钻孔热阻,K/Wm;——土壤导热系数,W/mK。 2)加热功率为3.6kW测试结果

图19为加热功率为3.6kW时,稳定热流工况测试中,被测介质供、回水及计算的平均介质温度示意图。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供水温度平均温度为27.84℃,回水温度均值为26.19℃,平均介质温度为27.02℃。

图19 B孔恒热流工况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下图20为加热功率为3.6kW时,稳定热流工况测试中,平均介质温度与自然对数时间拟合图,拟合后得到温度与对数时间的变化趋势T-ln(t)的斜率为k=1.9768。由上式(3)可得的无干扰地温

=1.586 W/mK。安捷伦数据采集器测得

=0.141 K/Wm,热扩散率

=14.14℃,可计算出钻孔热阻

=0.867510-6 m2/s,利用加热功率为3.6kW的数据和式(2)、(3)进行外推,当加热功率为5.5kW时,当工况模拟达到稳定是,平均介质温度为33.04℃,加热功率为7kW时,稳定后平均介质温度为37℃,当加热功率为8.4kW时,当工况模拟达到稳定是,平均介质温度为42.16℃。

图20 B孔恒热流工况温度随自然对数时间拟合图

3)加热功率为8.4kW测试结果

图21为加热功率为8.4kW时,稳定热流工况测试中,被测介质供、回水及计算的平均介质温度示意图。在最后稳定的12小时内,供水温度平均温度为44.22℃,回水温度均值为40.53℃,平均介质温度为42.40℃,与上推算出来加热功率为8.4kW是,平均介质温度42.16℃吻合,所以推算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图21 B孔恒热流工况温度随时间变化图

4)恒流法测试结果汇总表

19

将恒温法所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利用外推法得到的结果汇总见表9,表9显示,由于进行测试的时间长短和温度波动进度要求不同,测试所得的数据有很大的偏差。

表9 恒流法测试结果汇总表

孔号 平均介质温度/℃

B孔

B孔 33.04 35.26

流量 m3/h 1.927 1.927

流速 温度波动 m/s 0.58 0.58

±℃ ±0.25 ±0.65

时间段 小时 78-90 38-50

总换热量(kW) 单位延米换热量(W/m)

5.5/59.27 7/75.4 5.6 测试结果

1) 加热功率3.6kW与8.4KW的实验结果相互验证,表明测试的再现性。对温度传感器PT100与PT500的校验精度,表明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所得测试数据的较小偏差,表明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2) 夏季测试工况中,A号孔具有的排热能力为49.95[W/延米];B孔具有的排热能力为53.02[W/延米]。

3) 冬季模拟工况中,A孔具有的取热能力为32.32[W/延米];B孔具有的取热能力为30.82 [W/延米]。

4) 测试地地下土壤物干扰地温为14.14℃,岩土体综合导热系数λ为 1.586 W/mK。采用恒热流法进行相关的拟合,当加热功率为5.5kW稳定时,平均介质温度为33.04℃,采用恒流法要比恒温法得出的结果略大些,二者相差10%左右。

5.7 结果分析

1) 虽然A、B两钻孔的回填材料和回填量不同,但由于钻孔周围土壤塌陷,A、B两钻孔夏季工况测试、冬季测试的偏差仅为6%和3%。

2) 现场钻孔时钻出来的地下泥浆含砂量较低,地下含沙量低则地下传热性能较差,因此所得的地下换热器换热能力比一般的经验值偏低,图22为地下泥浆图。

20

图22 地下泥浆图

3)采用恒流法要比恒温法得出的结果大10%左右的原因是:恒流法的计算模型的偏差。现有模型多采用现行热源模型,而实际情况应为柱状模型,据文献分析两者的计算偏差最大可达到14%左右。本实验的偏差为10%;

4) 恒温时间的影响:根据恒温曲线特征判断,恒温时间越长,温度越稳定,则热流量越小。因此不同时段测取得数据回归的值是不同的,时段越长,λ值就越小,因此延米的取放热量值也就越小;本实验测量时间长于一般实验的50小时,温度稳定性能较高,由此获取的数据真实性较好;

5) 由于恒温法的数据客观准确,另外其监测的长期性特点,并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监测和控制地源井的使用状况,建议选用该方法测得的数据作为设计依据;

6)建议设计参考值问题:实际系统运行时,井的运行时段通常是间歇运行的,因此完全进入稳定时间段的情况不多,因此无需选取极限数据作为设计标准。为此建议测量数据的整理可给出两种参考值,以兼顾工程费用和实际运行的需求。

21

第5篇:【热】教师辞职报告

在公司呆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离开职位,这时候辞职报告就很重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辞职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辞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辞职报告1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与肯定,工作____年来,我始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生活与工作着,始终坚持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终身的信念,在学校我就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里,有各位领导的关爱,有众多同事的关心,每天看到同学们可爱的笑脸,我真的爱我的学校,今天,我沉思良久,向您说出我辞职的理由,我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辞职。

我不想学校为我承担无形的压力,我更不能占着职位不认真工作,经过长时间考虑,还是决定向您提出辞职申请。希望你能理解、接受我的申请。

同时祝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教师辞职报告2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我已接受一家学校的聘用,担任xx一职,因此我将辞去在xxx学校担任的职位。我喜欢我的新工作,希望它可以给我新的挑战。我在本学校工作任职的最后一天是20xx年8月10日,离职前我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一些未完的项目并做好工作交接。如果您发现以往的工作有什么问题,请在方便的时候与我联系,我希望调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为xxx学校服务的这段经历让我受益非浅,我很庆幸能够有机会为贵学校工作。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学校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学校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学校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并在学校的过去两年里,利用学校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学校两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签名xx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3

尊敬的吴校长:

你好。

首先向你说声对不起,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今天写信是向您提出辞职的。

自去年毕业到我校工作以来,我一直受到了您的各方面的帮助,对此我是感恩不尽的。刚大学毕业,我由一名学生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我对于学校和领导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今天我选择离开并不是我对现在的工作畏惧,承受能力不行。经过这阵的思考,我觉得离我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考虑再三,依然决定辞职!

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学校辞职己对自己是一个考验,学校正值用人之际,本着对学校工作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学校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向校长您提出辞职,望学校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4

尊敬的校长:

你好!

首先向你说声对不起,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今天写信是向您提出辞职的。

自去年分配到我校以来,我一直受到了您的各方面的帮助,对此我是感恩不尽的。刚大学毕业,我由一名学生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感谢一年来您和诸位校领导对我的悉心栽培和备至关怀。来Xx小学已经有一年了,当初刚来学校时我什么也不懂,胆子也很小。正是在您的帮助下,我才适应了环境,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使得自己的工作走上了正轨。

回忆总是甜蜜的。在Xx小学的时候,我总会去看看学校那口古老的井,站在办公室二楼,看到校墙外,那一片片是金色的麦田,抬头看到的是蓝天白云,呼吸的是新鲜的`空气,这里的一切令我陶醉,这里的少年让我感动,这个学校的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我也和事先离开学校的年轻同事们一样,离开了这所曾是我们了解社会、实践教学经验的,给我们快乐且促使我们尽快成长的校园。

在崛起工作的一年,是我踏入Xx小学的第一年,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我都受益匪浅。感谢您给了我这样好的锻炼机会。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由于性格和工作经验等原因,给您和学校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此,诚致歉意!。回想刚来Xx小学的时候,满怀憧憬。如今的我,依然如故。在学校一年的教学生活中,我切实感受到了教育的点点滴滴,虽辛苦却也甜蜜。现将辞职之由呈上,劳烦过阅。我心向往自由,个性之自由,空间之自由,时间之自由。平凡若我辈,庸碌若我辈,不求名垂青史,只愿活出自我。费精劳神,历辛尽苦,有所不悔。

我会怀恋在Xx小学这三尺讲台的。

感谢诸位给予我职期间的信任和支持,并祝所有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5

尊敬的周校长:

您好!

最近,学校组织教研活动频繁,您费心了,现在不好意思,耽误你时间了,请您给我几分钟时间把这封信看完,本人在来桥方小学教书算算也快4年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怨言,本人决定以此,希望周校长您,带领全体153位老师开辟一条新的能彻底转换教师本色的光明大道,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动亲近学生,要跟他(她)们做朋友,要彻底的关爱他们,本人也意识到身一名教师这样做很对不起自己的学生,人各有智,望领导在离去之后找一个比我更会体谅学生的好老师。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6

尊敬的陈校长:

首先得向您说声对不起,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今天写下了辞职报告是向您提出辞职的。

自去年分配到我校以来,我一直受到了您的各方面的帮助,对此我是感恩不尽的。刚大学毕业,我由一名学生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记得在我来校的第二天,你就找我谈话,将许多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从备课到讲解,从和学生相处到批改作业,从教态到板书设计,从语言运用到为人处世,你是那样的耐心啊!那天我学了不少东西。

您是很器重我的,所以您竟给了我一个班让我管理。应该说我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在工作,如果没有发生前阵子那件事,我肯定还是是学生和同事们心中的一个好班主任,好老师吧。但都怪我,一时的冲动造成现在这种糟糕的局面。

这件事在学校引起了一个小轰动,我对不起所有关心我的领导和同事们。也许我太年轻了,也许我还没有真正懂得教师这一职业。但不管怎样,我知道,我可能将因此而告别这神圣的讲台了。所以主动提出辞去班主任职务,辞去任课老师的资格。若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接替我的课,我可以先代着。

我是怀恋这三尺讲台的,因为我站在上面还不够365天,但我犯的错误却是不可原谅的。我期待着上级和学校尽快对我做出最后处理,找到接替我的老师,以让学校恢复以前的状况。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7

尊敬的xx:

你好!

你好!时间过的真快,非常感谢你们给我在蓓蕾的工作机会。以及这两年给我的帮助和关怀!但由于个人原因在这里提出辞呈!

在这两年里蓓蕾给我很多机遇和挑战。让我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在这里真的学到很多,记得刚开始在上讲台的我,拿者粉笔就会发抖,面对二三十个小朋友还会语无伦次,而现在我可以拿着话筒对着四五百小朋友和六七被个家长也可以畅谈自由,原来管理一个班都还会胆怯,现在可以带领一个级,在这里你们带领我们学习《弟子规》,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和义务,可能我们刚开始回蒙蒙懂懂,相信有一天会明白。很多次的外出培训,在我的教育路上也增添的很多知识,这一切的一切,我都会记得是你们给的,由衷感谢!

提前三个月上交辞呈,这样你有时间去找合适的人来填补我的空缺,同时我也会尽量协助新人的工作交接。 再此也希望梅姨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要让自己带自由和快乐的生活,多给老师引路,道路是她们自己走出来的。希望蓓蕾越来越好!

此致

敬礼

姓名:

日期:____年___月___日教师辞职报告8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三年前,我通过国编在职教师考试被分配到了这所学校教书,我感到非常荣幸,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我不再是那个青涩而又稚嫩的孩子,同事们教会我很多,我也成长了不少,我非常感谢你们大家对我的教诲。首先,我最想说的,就是“对不起”,真的对不起,三年来,没能以最好的成绩回报您的知遇之恩。三年来,愧疚于我还记得,在我到校的当晚,您百忙之中还记挂着来我们教师宿舍亲切的慰问。和善的交谈,让我消除了孤身离乡的伤感,多了一份亲切的温暖,多了一份对未来的乐观信念。

我还记得,20xx年x月x日,在开学大会上我代表新进xx名教师发言的情景,那时的天气、那时说的话、那时的心情,都清晰可忆,至今想来,仍有几许激动。三年来,有对欢笑,有过泪水,有过失败,有过收获,有一种信念陪我走过成长的日夜,那就是,我要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学习,历练完善自我,以对得起信任我的领导,对得起我的学生,对得起我拥有的身份、地位。

由于我个人的原因,非常遗憾我想要辞职,我觉得教师好像并不适合我,我对孩子没有什么耐心,我是个性格比较直爽比较急躁的人,对孩子们的无理取闹一忍再忍,渐渐消失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初的兴趣与热情。让我不得不向这一切告别,心里,有诸多不舍,有说不出的纠结。但是,有时候,现实总是让我们陷入抉择,有时候,我们在不明前方时,不得不低头于当下。为了不让日渐衰弱的父母再为我牵挂,我将告别长中这里我所顾念的一切,再回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再重新打拼我的生活。想说的太多,却只能就此止笔,即将离别,真心祝福。

愿我校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优势、续写辉煌、团结共进、蒸蒸日上!

愿我校的教师,日益卓越、广塑栋梁、工作顺心、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9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想向您和各位领导及同事说声抱歉,只在学校两个月便提出了辞职,确实有些欠妥。再次我想说声感谢,在这短短的两月中,我成长了许多,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为人处事方面都让我受益颇深,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长期对我的栽培、关心、支持和帮助。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辞去在学校所担任的职位。目前,我觉得我不太适合这份工作,有时候会缺乏热情和耐心,这样我觉得对自己和学校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再则我还很年轻,我不想就这么踏实、稳定的过下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也很渴望出去闯荡一番……

所以我决心离开,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相信学校可以找到比我更合适的员工来接替我的工作。

再次对我的离职给学校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我会努力做好辞职前的各项工作,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最后,真心地祝您和学校全体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也祝学校基业常青,欣欣向荣!

此致

敬礼

辞职员: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10

尊敬的校长:

您好!我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xx,现因个人原因正式向学校提出辞职申请。现阶段各项交接工作已经准备好了,希望学校能够安排交接课程的老师,我将十分感谢。

我很感谢校长以及同事们一直以来对我热心的照顾,才有我今天的工作能力,然而今后不能再跟大家一起并肩工作了,我感到很遗憾。其实我选择在这个时候辞职是因为打算休息一下时间,现在怀孕了几个月了,暂时没有工作的打算,还请学校和校长见谅。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11

诸校领导大鉴:

起笔首表谦意!承蒙诸位厚爱,工作成绩未出之时,便呈上辞职书,辜负了诸位的期望,深感惭愧。

截止今天,我已在捷丰一年而三月有余,这十三月的工作经历,于我弥足珍贵,但我的亮点乏可称陈,探知深浅后,自卑心起,沉漠满面。人说:观一山而知山高,观二山知山小,观三山而知人小,观四山而知心小,而来捷丰深耕几日,便觉一已渺小微薄,因而,也更需社会风浪的淬火磨砺。经慎重考虑,决定结束我在公司的工作。对于此决断,颇费踌躇,尤其是深感对不住诸位公司领导的期盼与关怀,再此特向诸位领导表示遗憾谦意,并对于先前关怀教诲,脱帽致谢!

我之请辞,无关待遇劳酬,绝非个人私怨与人事相处,盖因自己无法适应公司企业文化,无法适应此地人文生态,毕竟能力有限,愈强做挣扎,愈感困缚迷茫。异化自我,为人做笑,终究不得解脱。所以最妥善之解决方案,乃以主动退出为宜。至于如何退出,尊悉领导安排,协商合谈,敬请垂顾,我洗耳恭听,等候批示。

预谢诸领导予以批准!

辞致

敬礼

辞职人:

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12

诸位院领导、相关负责人:

我自xx年始至今已在xx美院从事教学工作整整十一年,经本人慎重考虑,在下个学期到来之前,结束我在本院的教学工作。

以下是对此决定的说明:

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一直以来对xxx学院自组建以来在教学体制、用人机制方面的不认同。这种不认同致使我自己始终被动地处在一个错误的位置。当我对学院体制有更深的认知之后,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请辞为宜。

十一年间,我在xx教学三年,并于xx年始参与组建xx系,xx年负责创建xx专业,并于xx至xx年间任该专业教研室主任。

这些年我还多次参与学院的重大建设项目,担任重要设计任务。然而,数年来在学院多次的教学改革与科系调整中,我逐渐迷失了自己的位置与目标。

这种处境也让自己处在极度被动迷茫之中,这对教学资源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光阴无情,转眼十余年,我亟盼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能主动独立处事,而非在教学与改革中将自己荒废。

我的请辞是出于我对教学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在当前提倡自由民主和谐的大环境下,我个人希望能在某些事物上持有不同的立场与观点。目前,我指导的xx届本科生已毕业,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世博会的工作均已完成。我的请辞,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对我所在系、所在学院带来的损失和浪费。

再次衷心感谢学院对我的重用与信赖,我与自己的职称实难相配,深感惭愧。十一年的教学是我弥足珍贵的人生经历,虽以请辞告终,但我对本院与教学的感情,至深至切。请辞后的离校手续我将积极配合处理。

预先感谢院领导予以批准。

辞职人:xxx

日期: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13

尊敬的×××:

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再次向您提出辞职申请,辜负了领导的期望,深感惭愧。

感谢八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但是由于个人及家庭方面的原因,本人已经无法胜任此工作。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我郑重向学校提出辞职,希望领导能够批准,另外我会认真做好现有的工作,把未完成的工作做一下整理,以期在一周之内顺利地完成工作交接。

我真心的感谢学校领导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爱,也感谢身边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由于自身能力及性格等到方面的原因,我对自己所做工作已感到力不从心。没能给领导当好助手,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加之工作无规律性,对家人关心不够,也让自己倍感压抑。就在上学期当我产生辞职的念头时,已对这份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希望领导理解我的苦衷,准许我的申请,同时也相信学校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更能胜任此项工作。

本人考虑再三,决意辞去会计工作,恳请领导批准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申请期: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14

尊敬的学校领导:

从20xx年初至今,进入学校工作4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学校各位同事的多方帮助,我非常感谢学校各位同事。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学校里工作的很开心,感觉学校的气氛就和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相处的融洽和睦,同时在学校里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的东西。并在学校的过去两年里,利用学校给予良好学习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对于学校两年多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

由于我个人感觉,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感觉满意,感觉有些愧对学校这两年的照顾,自己也感觉自己在过去两年没有给学校做过点贡献,也由于自己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差的很多,在学校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不够。所以,经过自己慎重考虑,为了自己和学校考虑,自己现向学校提出辞职,望学校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15

尊敬的校长:

您好!

首先我要向您说声对不起,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请原谅我如此冒昧地写下这封辞职信。

刚大学毕业,我由一名学生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来Xx小学已经有一年了,当初刚来学校时我什么也不懂,胆子也很小。正是在您的帮助下,我才适应了环境,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使得自己的工作走上了正轨。感谢一年来您的各方面的帮助,感谢您对我的悉心栽培和备至关怀。

下面我要阐述一下我辞职的原因和理由:

第一:虽然我很尽力的从事教学工作,但教学还是不如人意,取得的成绩微乎其微,辜负了学校领导对我的期望,我也是很无奈,有时真怀疑自己的能力了。想来,可能验证了一句话:本科大学毕业的不如一般大学毕业的,一般大学毕业的不如师专毕业的,师专毕业的不如高中毕业的。因此,我觉得我不适合在四中工作,再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在现在如此看中升学率的 环境下,请学校考虑批准我的辞职信。

第二:就是学校的管理。开始的时候觉得还能跟上学校改革的步伐,但越到后面,越觉得难以适应。比如学校规 定没有课也要坐班,我也赞同的,也坐班的。但我的课经常是早上4、5节,而学校只能10:00到10:30去吃早点,那样只能来不及,但不吃的话我身体又 吃不消,更怕影响教学质量。因此经常9:30去吃,从而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要算我脱岗。我想,我是不适应学校的管理了,因此选择离开。

第三:就是工资,每个月打到卡上的1024元,让我很难想象什么时候能在弥勒买得起按揭的住房,倍感压力重大。四中是强调不为薪水而工作的,而我,还做不到这点。因为我家里还有父母,以后还会成家,会有孩子,都需要薪水。

希望领导批准,敬请早些安排。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6篇:教师辞职报告【热】

当我们在岗位上体验过一段时间后,我们或许会因为一些原因离去,这个时候就该该好好写写辞职报告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辞职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辞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师辞职报告1

尊敬的幼儿园领导

您们好:

20xx年2月3日我的劳动合同即已届满,经过再三考虑,我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写了这份辞呈,敬请领导审阅,谢谢!

我自20xx年3月22日进入幼儿园,至今已六年零八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在幼儿园的培养下我渐有所长,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慢慢蜕变,是幼儿园给了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台阶。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工作,一路走来在众多老领导、老前辈的悉心教育下我收获颇丰,专业素养有了一定积累,在此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领导、前辈。

最后,敬请幼儿园领导批准我不再续签新年度的合同而就此离职,谢谢!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在经过我自身的严谨思考后,我认为自身已经不再适合继续担任xxx幼儿园教师的职务,考虑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所在,我决定在在此向您辞去自己在xxx幼儿园xx班的工作。给您和大家带来的不便,还望您能谅解。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这是一个艰巨且重要的任务。我们是教师,是培育未来和希望的人。尽管我们负责的只是最为基础的幼儿园工作,但对于我的工作,我非常的自豪和骄傲,我非常的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班上的学生!同时,我也知道,正因为我们所教导的幼儿都是小的幼苗,所以这份工作才这样的严格,重要!

尽管,在这几年以来,我都一直努力的在教育和空闲中学习和进步,一直为了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更好的贡献而努力!但反思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其实一直都是在您和其他老师的帮助和指点下成长与学习!您和大家,都比我出色太多,也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也渐渐的开始感觉到,自己其实并不适合幼儿教师的这份工作。

我很喜欢孩子,看着他们的笑脸,我感到自己也受到了他们快乐的感染,在工作中尽管辛苦和劳累,但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态度。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最初的时候选择了这份工作。

但是,现在的我却已经不再适合这份工作!这不仅仅是我自己工作能力的问题,更是我在自己的心态上以及自身的目标方面的问题。回顾自己近期的工作,因为生活中与许多个人的问题,我的工作状况一直都非常不佳,甚至还接连犯下了错误和导致了麻烦。还在没有给幼儿带来什么影响。但我也非常清楚,自己这样的情况,带来问题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了!

如今,既然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自然不能不管不顾。在经过了自身的反思和总结后,我最终才做出了辞职的这个选择!

以下是我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其一,我现在在生活中问题缠身,不仅仅是生活没法处理好,在工作中也总是惹出麻烦。这实在是不应该。

其二,我在工作中目前无法认真的执行工作任务。每个幼儿都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宝贝,我不能以这样的态度去完成自身的工作。这时绝对不行的!

其三,我也意识到自己的情况给身边的大家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为此,我也不希望这样继续下去。

为此,我选择了向您辞职,还望您您能批准。最后,我祝愿xxx幼儿园人才辈出,越办越好!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3

尊敬的学校领导:

你好!我是**,现任**职务。

现在我正式提出辞职申请。辞职原因如下:

我自认为我的能力有限,难以将这份工作做得更出色。虽然我一直在努力的想要将它做得更好更完美。但无奈力不从心,总是达不到自己理想的要求。因此我觉得自己也许并不适合这份工作。所以才有想到辞职。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4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任教小学五年级x班的语文教师xxx,很感谢这么些年里,领导和学校能够这样关照我,让我在学校里做出自己的成绩来。现在抱歉且遗憾的是,因为个人的一些原因,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来,我要向领导您辞职,辞掉这个光荣的教师职业。愿您在看完我的辞职报告后,能够谅解我这次辞职。

身为教师,我是荣幸的,这是很光荣的一个职业,在我进入学校,真正的站在这个岗位,我就特别的高兴,为此我从入职之后,我就一直都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努力在语文教师这个岗位,教授着这群小学生,努力的备课授课,努力的写好教案,为学生们讲好语文知识。我在这之前也一直很享受这份职业带来的乐趣,尽职尽责的把课给上好,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点点的提高和进步,当我看着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是很让人满足,特别的开心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我在这岗位上做得久了,我也就发现自己的积极性在下降,我的热情在骤减,而且不管是上课还是备课,我都提不起精神劲了,这让我非常的苦恼,亦非常的难过。面对这份教师工作,我竟然有一天会厌倦,会发现自己对工作没有了原来的精神劲。

当前我的教学是有下降的,都是因为没有以前用功的原因,虽然我也有在努力的授课,可是却达不到之前那样好的状态,这对工作来说是不利的,对学生的教学也是不好的。现在不仅是我教学成绩下降了,学生们的成绩也都有一些下降,我也着急,但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常常想,要是像刚来时那样,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都不是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可是您也看见了的,我现在无法解决这样的难题,只能放在一边。我明白自己如今的状况是无法好好工作的,在这样下去,对工作是一种耽误,更是对学生的学习的耽误。我回去好好的思考了一下,我决定辞职,这样就能及时止损了,不会让损失进一步增加。虽然我会觉得不舍,毕竟我已经在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许久,已经有很深的感情了,有那么多的回忆。只是却是无奈只能这样,所以我只愿领导能同意我辞职,愿您体谅我的无奈,因为自己的原因无法继续工作,着实无奈。最后,希望学校未来有更辉煌的发展,取得更多更好的荣誉。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xx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5

尊敬的公司领导:

从毕业,我有幸来到中学,走上了三尺讲台,从事我梦想的`教育事业。在初中这个充满活力的大家庭中,领导体谅下属,同事们勤奋敬业,相互尊重,相互关照,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学校领导始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问寒问暖、无微不至,为我个人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和锻炼的平台,使我不断充实着自己,不断增加着实践经验。在此我对学校的培养和领导及同事的关照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夫妻两地分居,不得不离开中学,特此向学校和领导提出辞职,望批准为感。

最后祝愿中学在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来新的辉煌!

辞职人:xxx教师辞职报告6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作为一名小班教师我感觉自己现在压力大,有些时候确实让我感觉工作很是吃力,不知道怎么让自己用一个舒适的状态去面对这些,既然是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用心,可是我现在情况是不能够处理好的工作,这也一直困扰着我,我也不希望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对于自身的一个工作状态,我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可是却感觉压力很大,所以现在还是做出决定辞职。

选择幼师这个职业我却没有想好现在这发生的一切,我是否能够承担,这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虽然我个人是喜欢孩子的,但是每天面对那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是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时候这让我确实感觉很大压力,继续这么持续下去肯定是会出大问题的,我现在也感觉我的情况非常不好,用这么一个心态是让我没有办法做到更好的,我一直都在说服自己,也在坚持着,可现在真的力不从心,压力的递增,确实让我喘不过气,在很多时候这都是让我感觉非常不乐观,至少现在就是这样,我渴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这份职责我却是承担不起,其实我内心也是非常煎熬的,我现在跟您来提出辞职,也是纠结再纠结,这样的情况是我不曾想到的,还是应该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才是。

我不希望我这样的情况影响到孩子们,因为那是非常不负责的,是我不愿意看到,带小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孩子们在哭闹的时候我真的是感觉束手无策,一开始还好,但是每天多次的发生,确实让我感觉力不从心,这是让我难以坚持下去的,所以我还是决定提出辞职,这段时间下来确实是收到了很多质疑,我自己也在思考着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时间一过那么久我也是看到了事情的发展曲像,做出了这个决定我并不后悔,我认为有这么一段经历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磨练,让我更加具有抗压能力,也是一段全新的旅程,这段回忆是值得我去珍藏的,虽然最后不是那么完美,但也是我的经历,是我了解自己的一个方式,现在要离开xx这里了,我感激园长对我的帮助,跟关心,现在的离开对工作是好的,我也是没有留下什么遗憾,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会让我更加强大,做一件事情不追求完美,渴望得到什么,更多还是问心无愧,望您批准我的辞职。教师辞职报告7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在xx这里任教两年的时间了,当一名老师让我很充实,怎么说呢,教师这份工作我觉得是神圣的,一下子也不知怎么表达,自我毕业之后我就一直在这里,其实这也是对我的一番锻炼,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应该存在侥幸心理,这次我也是来辞职的,我觉得自己不能这般安逸下去了,当然我不是说做一名教师让我觉得很安逸,只是现在因为家里的一些情况我的经济压力也慢慢大了,其实我从事教育事业也是有发展的,只是这些原因我想了很多,再加上现在确实工资是低,这些是我不得不去想的,家里的一些情况我应该担当起来,毕竟也出来两年的时间了,这份工作对我的来讲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这里我当然觉得这些很满足,这次来辞职我也是想了很多,特别是在xx这里两年任教的时间,简直就是一个重大的提高,这是全身心的,对我今后非常受益。

我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辞职了,家里也是靠着我了现在,这份工资于我而言还是不够,我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的给自己加油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一定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回想在xx这里的点点滴滴,我内心不由一触,这份经历让我加觉得很是珍贵,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偷懒的,工作更加是这样,我希望我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xx这里领导们一直都很热心的帮助我,毕业之后在xx这里的工作是我感到无比哦温馨,这也是之前绝对没有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我来到xx一个月时间我适应了下来,现在想想两年也就是这般过去了,真心觉得没有过不去的工作,这段经历绝对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

再一次说到家里的原因,因为现在家里父母亲也老了,当然不能在继续工作,在家里方方面面都是我在但着,当然这也是我的责任,毕竟我毕业之后我就觉得父母亲应该休息了, 现在这两年的时间,担子慢慢的落在了我的肩上我就一定要承担起来,这是一定的,尽管我现在的能力有限,但是我觉得自己以后能够让自己不后悔,我也想要自己经历一番不一样的生活,不限于教育事业,虽然在这里我是很开心的,但是这些我依然是觉得不够,特别是现在我身上的这份责任,我必须要接受更多的东西,这次的离开我也相信会让我以后更加强大, 因为我是抱着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去的,请领导批准我的辞职。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8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xx,我很遗憾是向您来辞职的,我之前总是在想辞职这件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里的点点滴滴,现在我感觉无比珍贵,教学工作是让我充实的,无论是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个态度,教孩子们就应该是这样,我一直对自己要求高,只能说,我不想把时间浪费了,做教师时刻得清楚自己的责任,应该要有一颗责任心,如果浪费时间也是对学生的一个不负责,近期我对这方面的要去不是很高,我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很多,作为老师这是一种忌讳,对学生们负责是职责所在,我耽误了很多时间,我很是自责,这不是学生们所需的,我主要也是因为现在我想了很多,我总是在想着怎么去完善好这么一件事情,在工作当中就应该保持下去,我因为对未来的有了一个新的计划,所以对现在的工作也许有做出判断跟选择,难以抉择。

工作了两年的时间的,往往在自己的工作方面我欠缺了很多,让我很是接受不了,就像现在一样我没有在之前对自己的工作计划好,失去了一个好的态度,对于自身的判断缺失,我想了想不是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的,工作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目光,可是在##小学这里工作两年之后我才感觉到了自己不合适这份工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各方面都应该知道自己的职责,一些基本的事情不用一直去说,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我觉得我还是差了一份坚持,这份坚持也正是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拥有的,我非常清楚在学校我要做到哪些。

可是这两年的时间也走足够我去认清自己的,在这两年来我就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的高,加倍的努力,一直都自己的是有所判断,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在工作当中顺利的,我感觉到了压力,其实说白了就是我的不能承受这份工作压力,两年来也在很多次都验证了这一点,虽然是一直工作到了现在,也是有两年了,但是那份对工作积极性却一直在降低,这不是一名教师的工作态度,其实我就是感觉到了自己正在重新判断这份工作,重新判断自己,所以我非常的积极,我应该对工作负责现在我也想过我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做好这些事情,也应该对学生负责,辞职是我要考虑的,坚持到了现在,教学工作这是一份珍贵的回忆,一段经历也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请领导批准我的辞职。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9

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 自从XX年3月份进入xx学校这个大家庭以来,我倍受“团结,务实,开拓,奉献”精神的鼓舞,在为xx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在各个方面得到好良好的发展。 今天我选择离开xx,有很多原因:

1、长期重复的上课,让我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似乎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再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有负面影响;

2、每月1050元的工资收入,让我很难想象什么时候能在合肥买得起按揭的住房,倍感压力重大;

3、也许是能力有限,我认为我在xx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机会了,基本上定型。

因此,我决定选择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希望领导批准,敬请早些安排。

当然,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为xx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为我曾经是xx人而骄傲过。

最后,诚恳地说声:对不起!也衷心地祝愿xx力挫群芳,永往直前!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教师辞职报告10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是不会无缘无故的辞职的,毕竟这是一份生活的保障,这里有和睦相处的好同事好伙伴,大家在一起相处已近一年了,我也得到大家给予的帮助,每天都有快乐,这是多好呀,真很舍不得离开这样轻松快乐的同事关系,但从工作角度来说,目前的现状是我无法继续下去,宁可处于失业状态的原因,再说福利薪资方面,从非典时期可以看出,学校对大家的保护和关心程度是无微不至的,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再远点,员工提出要换窗帘,学校也能很快满足。为了给大家一个更好的舒适的办公环境学校已经仁至义尽,没有可挑剔的地方了。到现在,我坦言的说,我已不会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来投入工作,只要能完成工作要求,只要付出相应于学校给予回报的劳动就够了,因为尊重和重视是相互的。

辞职人:xx

日期:教师辞职报告11

尊敬的学院领导:自20xx年9月到艺术学院学院工作以来,我作为一名新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作为一个班主任,更是倍加努力,想在班主任这个崭

新的工作领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一己之力并能发挥自己的点点才能。在我工作的时刻,得到了广大同学和领导的大力支持,我很欣慰和感谢,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在不断的努力,我在努力中。 20xx年,新的班主任工作报名开始,我下定决定把已有的22带好,只想安心结婚生子,

所以并未报新班,毕竟年龄不饶人。可没想到领导信任自己,又把一个数控专业的技师班给我了,这给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责任。 带52-13班快一年了,这个班级的学生给我带了很多,好的坏的都有。学生都是好孩子,

可现在的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一代人。我本想尽力给他们带完一年,可最近确实不适合再带下去。从今年1月末感冒至今为能痊愈,总是在不间断的感冒发烧,全身无力。前几天去中医

院检查,医生说,我最近身体尽量少操心,多休整,特别是对我这样想今年要孩子的人来说。岁月不饶人啊,想想自己已经是xx岁的人了。公婆爸妈和爱人,包括我自己都希望今年能怀上健康的孩子,可如果我再如此操心,这样的愿望很难实现。考过研究生的人都知道,那个过程是艰难的,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考完之后,我们这些人的身体全部垮下。

班级很多女生都出现身体素质差的现象,特别像我这样,本来身体不好的人就更差了。 今年,很想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调养一下身体,使的自己能顺利当上妈妈。近几年来,随着生源素质的逐渐下降,学生违纪事件经常发生。当班主任工作给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现在的学生带不好,任课老师学校领导都会把责任归到班主任身上,更甚者家长不理解,学生不理解,这都是问题所在。也许在以后的条件合适的时候,我会继续担当班主任的,可是现在的我真的是无法继续

担任班主任了,我的身体条件和家庭条件都不允许我继续担任班主任了。 既然我的条件现在不允许我继续做班主任下去,我想勉强做下去对学生和学校都是不负责的,我希望领导能够看到我的实际情况。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很希望把这个班级带上正规甚至优秀班级,可事与愿违。邓科长是个通情达理之人,思量再三,写封辞职信,希望科长批准。 情非得已,给领导添麻烦了!在此说一声:对不起!理解万岁!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20xx年xx月xx教师辞职报告12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教师辞职信 范文写这封辞职信。

由于学校对我能力的信任,教师辞职书范文 使我得以加入xxx高中,自从xx年入职以来,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份工作。无论工作环境、团队、压力,甚至个人喜好,我都很满意。并在短短的两年半间里获得了许多的辞职报告范文机遇和挑战。经过这两年半在学校从事的物理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我在教育教学管理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怀感激。

我老家在山东农村,母亲在我一岁时病逝,父亲和我两人相依为命。我今年已经二十八岁,而我的父亲今年已经七十岁高龄,他盼望我能早日成家。由于我的爱人在深圳,两人两地分居,诸多不便,爱人的父员工辞职报告范文母希望我们在一处工作。因此,我不得不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希望能于20xx年xx月xx日正式离职。希望学校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选接替我的工作。

对于由此为学校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学校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教师辞职报告13

尊敬的校长:

你好!

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

由于学校的培养让我逐渐变的稳重,再加之学校对我能力的信任,使我得以留校加入北京xx大学,自从20xx年5月入职以来,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份工作。无论工作环境、团队、压力,甚至个人喜好,我都很满意。并在短短的两年半间里获得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让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生涯的转变,对此我深怀感激。尤其是董事长和许x老师从08年我刚到北京xx大学就对我的我的帮助和培养,x校长、x校长、x校长在工作中点点滴滴给予我的指导,使我在北京xx大学的这段时间里不断充实坚强而且更加成熟!同时也非常感谢各协助部门同事的真诚协作,如果没有这份稳定的学习工作环境,我不可能认识如此多优秀的领导、老师、同事,我不可能成熟和长大,不可能认识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在这样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本想和大家共同努力不断践行学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内涵发展”战略,把学校做强做大。但由于我父亲计划在北京筹建公司,有一些外出的事情没有人帮忙,通过与我父亲及诸多企业管理人几次交流之后,发现自己能力十分有限,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便决定去上海进修学习一段时间,原计划请假几个月,但通过考虑,接下来的几个正值学校招生和入学时期,各项工作比较繁忙,衔接比较多,便不得不向学校提出辞职申请,并希望能于20xx年8月1日前正式离职。

虽然辞职意味着离开,但是xx大学三年多对我的感情不会抹去,我更不会忘记母校,忘记这第一个工作的地方,我会一直关注和支持北京xx大学的发展。尤其是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发展。在完成工作交接离职之后,我的手机也会随时保持畅通,如果有同事对我以前的工作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打电话找我,我会全力以赴。同时希望学校能早日找到合适的人选接替我的工作。

对于由此为学校造成的不便,我深感抱歉。但同时也希望学校能体恤我的个人实际,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为盼。

辞职人:xx

20xx年x月x日教师辞职报告14

尊敬的吴校长:

你好。

首先向你说声对不起,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今天写信是向您提出辞职的。

自去年毕业到我校工作以来,我一直受到了您的各方面的帮助,对此我是感恩不尽的。刚大学毕业,我由一名学生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教师这职业我是既熟悉又陌生。我对于学校和领导的照顾表示真心的感谢!今天我选择离开并不是我对现在的工作畏惧,承受能力不行。经过这阵的思考,我觉得离我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远。所以,考虑再三,依然决定辞职!

我也很清楚这时候向学校辞职己对自己是一个考验,学校正值用人之际,本着对学校工作负责的态度,为了不让学校因我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我郑重向校长您提出辞职,望学校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教师辞职报告15

尊敬的校领导:您好!

首先,十分感谢您这几个月来对我的关照。在学校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学校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十分感激学校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但同时,我发觉自我从事培训学校教师的兴趣也减退了,我不期望自我带着这种情绪工作,对不起您、也对不起我自我。真得该退出了,刚好此时有此次机会,所以我决定辞职,请您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也原谅我采取这种离别方式。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我们学校已经招了很多学生,我很遗憾不能为学校辉煌的明天贡献自我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学校越办越大!学校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第7篇:热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的原理及仪器装置;

2、学习使用TG-DSC综合热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对照仪器了解各步具体的操作及其目的。

2、测定纯Al-TiO2升温过程中的DSC、TG曲线,分析其热效应及其反应机理。

3、运用分析工具标定热分析曲线上的反应起始温度、热焓值等数据。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STA449C综合热分析仪

四、实验原理

热分析(Thermal Analysis TA)技术是指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根据被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常见的热分析方法有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y TG)、差热分析(Difference Thermal Analysis,D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ce Scanning Claorimetry,DSC)等。其内涵有三个方面:①试样要承受程序温控的作用,即以一定的速率等速升(降)温,该试样物质包括原始试样和在测量过程中因化学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②选择一种可观测的物理量,如热学的,或光学、力学、电学及磁学等;③观测的物理量随温度而变化。

热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和分析试样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物理变化(如晶型转变、相态转变及吸附等)、化学变化(分解、氧化、还原、脱水反应等)及其力学特性的变化,通过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认识试样物质的内部结构,获得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为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热分析,就是在相同的热条件下利用由多个单一的热分析仪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热分析仪,见图1,对同一试样同时进行多种热分析的方法。

图1 综合热分析仪器(STA449C)

(1)、热重分析( TG)原理

热重法(TG)就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采用仪器为日本人本多光太郎于1915年制作了零位型热天平(见图2)。其工作原理如下:在加热过程中如果试样无质量变化,热天平将保持初始的平衡状态,一旦样品中有质量变化时,天平就失去平衡,并立即由传感器检测并输出天平失衡信号。这一信号经测重系统放大后,用以自动改变平衡复位器中的线圈电流,使天平又回到初时的平衡状态,即天平恢复到零位。平衡复位器中的电流与样品质量的变化成正比,因此,记录电流的变化就能得到试样质量在加热过程中连续变化的信息,而试样温度或炉膛温度由热电偶测定并记录。这样就可得到试样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即热重曲线。热天平中装有阻尼器,其作用是加速天

3 平趋向稳定。天平摆动时,就有阻尼信号产生,经放大器放大后再反馈到阻尼器中,促使天平快速停止摆动。 (2)、差热分析(DTA)原理

差热分析(DTA)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物质(S)与参比物(R)的温差(∆T)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见图3 )。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参比物不发生任何热效应,如Al2O3在0~1700℃范围内无热效应产生,而试样却在某温度区间内发生了热效应,如放热反应(氧化反应、爆炸、吸附等)或吸热反应(熔融、蒸发、脱水等),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会使试样的温度高于或低于参比物,从而在试样与参比物之间产生温差,且温差的大小取决于试样产生热效应的大小,由X-Y记录仪记录下温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即为DTA曲线。 (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DSC)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单位时间内输入到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按测量方法的不同,DSC仪可分为功率补偿式和热流式两种。

4 图4即为功率补偿式示差示扫描量热仪原理示意图。样品和参比物分别具有独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整个仪器有两条控制电路,一条用于控制温度,使样品和参照物在预定的速率下升温或降温;另一条用于控制功率补偿器,给样品补充热量或减少热量以维持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为零。当样品发生热效应时,如放热效应,样品温度将高于参比物,在样品与参比物之间出现温差,该温差信号被转化为温差电势,再经差热放大器放大后送入功率补偿器,使样品加热器的电流Is减小,而参比物的加热器电流IR增加,从而使样品温度降低,参比物温度升高,最终导致两者温差又趋于零。因此,只要记录样品的放热速度或吸热速度(即功率),即记录下补偿给样品和参比物的功率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就可获得试样的DSC曲线。

五、实验步骤

(一)、操作条件:

1、环境安静,尽量避免人员走动。

2、保护气体(protective):Ar、He、N2等。目的用于操作过程中对仪器和天平进行保护,以防止受到样品在受热时产生的毒性及腐蚀性气体的侵害。压力:0.05MPa,流速<30ml/min,一般为15ml/min,该开关始终为开启状态。

3、吹扫气体(purge1/purge2):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用作气氛或反应气,一般为惰性气体,也可氧化性气体(空气、氧气等),或还原性气体(H

2、CO等)。但对氧化性或还原性气体应慎重选择,特别士还原性气体会缩短机架的使用寿命,腐蚀仪器的零部件。压力:0.05MPa,流速<100ml/min,一般为20ml/min。

4、恒温水浴:保证天平在恒温下工作,一般调整为比环境温度高2~3℃。

5、空气泵:保证测量空间具有一定的真空度,可以反复进行,一般抽三次即可。

(二)、样品准备

1、检查并核实样品及其分解产物不会与坩锅、支架、热电偶或吹扫气体进行反应。

2、对测量所用的坩锅及参比坩锅预先进行高于测量温度的热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

3、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粉体等形态,但须保证试样与坩锅底部的接触良好,样品适量(坩锅1/3或15mg),以减小样品中的温度梯度,确保测量精度。

4、对热反应激烈的试样或会产生气泡的试样,应减少用量。同时坩锅加盖,以防飞溅,损伤仪器。

5、用仪器内部天平称量是,需等天平稳定,及出现mg字样时,读数方可精确。

6、测试必须样品温度达到室温及天平稳定后才能开始。

(三)、开机

1、开机过程无先后顺序。为保证仪器稳定精确的测试,STA449C的天平主机应一直处于带电开机状态,除长期不使用外,应避免频繁开关机。恒温水浴及其他仪器应至少提前1h打开。

2、开机后,首先调整保护气体及吹扫气体的输出压力和流量大小至合理值,并等其稳定。

(四)、样品的称重

1、击weigh进入称重窗口,待TG稳定后钦Tare。

2、称重窗口中的Crucible mass栏变为0.000mg。

3、打开装置,将样品置入试样坩锅。

4、将坩锅置入支架,关闭装置。

5、称重窗口中将显示样品质量。

6、待质量稳定后,按store将样品质量存入。

7、点击OK退出称重窗口。

(五)、基线的测量

过程:打开电脑进入STA449C工具栏新建修整编号继续206599点击206599打开勾上吹扫气2和保护气设定升温参数:终点温度,升温速率,等结束设定等待参数:等待温度,升温速率,最长等待时间等点击进入降温参数设定提交继续保存设定完成进行基线测定。

(六)、样品的测试

过程:进入基线选样品+修正测量程序测试完成时自动记录所测文件。导出图元文件和数据即可。

(七)、结果分析

1、TG曲线结果分析

点击工具栏上的“mass change”按钮,进入TG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出现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or DTA)曲线确定出质量开始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确定出TG曲线的质量变化区间,然后点击“apply”按钮,电脑自动算出该区间质量变化率;如果试样在整过测试温度区间有多个质量变化的分区间,依次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操作,直至全部算出各个质量变化区间的质量变化率,然后点击“OK”按钮,即完成TG分析。

2、DTA或DSC曲线分析 ①反应开始温度分析

点击工具栏中的“onset”按钮,进入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显示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or DTA)曲线,确定出曲线开始偏离基线的点和峰值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至确定的两条曲线上,点击“apply”按钮,自动算出反应的开始温度,质量开始变化的起点和终点,然后点击“OK”按钮,即完成分析操作。 ②峰值温度分析

点击工具栏中的“peak”按钮,进入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显示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or DTA)曲线,确定出曲线的热反应峰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至曲线上峰点的两侧,确定的两条曲线上,点击“apply”按钮,自动标出峰值温度,然后点击“OK”按钮,完成操作分析。 ③热焓分析

点击工具栏中的“aera”按钮,进入分析状态,并在屏幕上显示两条竖线。根据一次微分曲线和DSC曲线,确定出曲线的热反应峰及其曲线开始偏离基线的点和反应结束后回到基线的点,用鼠标分别拖动该两条竖线至曲线上两个确定的点上,点击“apply”按钮,自动算出反应热焓,然后点击“OK”按钮,完成分析操作。

完成以上全部内容后,打印输出,测试分析操作结束。

六、DSC曲线

DSC曲线、不同初始条件下的 DSC曲线下图所示。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的变化,从而清楚反应的进程。

7

曲线的上升代表着吸热反应,曲线的下降代表着正在进行放热反应,所以最开始一般要吸收热量进行反应,之后放热,当曲线的纵坐标和初始高度差不多高时,表示反应基本完成了。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环境的安静,否则影响曲线的质量;

2、样品的用量尽量一致;

3、合理选择保护气氛。

八、思考题

(1)、比较DSC、DTA、TG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热重法(TG)就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得到试样质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即热重曲线。

差热分析(DTA)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试样物质(S)与参比物(R)的温差(∆T)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在所测温度范围内,参比物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由X-Y记录仪记录下温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即为DTA曲线。

差示扫描量热(DSC)是指在程序控温下,测量单位时间内输入到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或功率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只要记录样品的放热速度或吸热速度(即功率),即记录下补偿给样品和参比物的功率差随温度T或时间t变化的关系,就可获得试样的DSC曲线。

8 区别:

①曲线的纵坐标含义不同,测量对象也不同。TG:试样的质量;DTA: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差;DSC:热流量。

②DSC的定量水平高于DTA。试样的热效应可直接通过DSC曲线的放热 峰或吸热峰与基线所包围的面积来度量,不过由于试样和参比物与补偿加热丝之间总存在热阻,使补偿的热量或多或少产生损耗,因此峰面积得乘以一修正常数(又称仪器常数)方为热效应值。仪器常数可通过标准样品来测定,即为标准样品的焓变与仪器测得的峰面积之比,它不随温度、操作条件而变化,是一个恒定值。

③DSC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均高于DTA。DSC中曲线是以热流或功率差直接表征热效应的,而DTA则是用∆T间接表征热效应的,因而DSC对热效应的相应更快、更灵敏,峰的分辨率也更高。

④温度范围不一样。TG:20℃~1000℃;DTA:20℃~1600℃;DSC:-120℃~1650℃。

联系:

三种热分析方法,都是是指在程序控温和一定气氛下,测量试样的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虽然从不同侧面,但都是反映物质变化过程,从而进行分析和判断。

①试样都要承受程序温控的作用,即以一定的速率等速升(降)温,该试样物质包括原始试样和在测量过程中因化学变化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

②都是选择一种可观测的物理量,如热学的,或光学、力学、电学及磁学等; ③观测的物理量随温度而变化。

(2)、简述热分析曲线在化学反应机理分析中作用。

通过热分析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温度和物质的量的实时变化,通过研究这些变化,可以获得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为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第8篇:燃烧热实验报告

燃烧热的测定

摘要

本实验中借助氧弹式量热计,在测定标准物质苯甲酸的燃烧热的基础上,先求算出了所用仪器的量热计热容,再以此为基础测定了蔗糖的恒容燃烧热。文章末尾对实验中的误差和雷诺校正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实验步骤(修正) 1. 取消硝酸滴定过程

2. 先向量热器内加入2000mL去离子水,放入氧弹后再加入1000mL去离子水。 3. 实验过程中,在开始时恒温段每30s记录一个数据,维持5min;之后使用电极点火燃烧,燃烧过程中每15s记录一个数据,直至温度升高并恒定;温度升高并恒定后再次恢复至每30s记录一个数据。

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样品质量的测量:

表1 样品质量测定

样品 苯甲酸 m粗/g

m线/g

mNi/g m总/g m剩/g 1.2142

0.0158 0.0146 0.6245 0.0094 蔗糖 1.0404

0.0169 0.0163 0.9292 0.0078

2、水当量的测定:

表2 苯甲酸T-t数据表

t/s T/℃ 435 0.879 450 0.924 465 0.956 480 0.982 495 1.002 510 1.019 525 1.032

(失误漏记) 540

555 1.052 570 1.06 585 1.067 600 1.072 615 1.077 630 1.081 645 1.084 660 1.086 675 1.089 690 1.091 t/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45 360 375 390 405 420 T/℃ 0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0.001 点火 0.007 0.079 0.325 0.571 0.725 0.815 t/s 705 720 735 750 765 780 810 840 870 900 930 960 990 1020 1050 1080

T/℃ 1.092 1.093 1.095 1.096 1.096 1.097 1.098 1.098 1.098 1.098 1.098 1.097 1.097 1.097 1.097 1.097

3、蔗糖燃烧热的测定:

表3 蔗糖T-t数据表

t/s T/℃

405 0.799 420 0.860 435 0.898 450 0.924 465 0.944 480 0.960 495 0.971 510 0.980 525 0.988 540 0.995 555 1.001 t/s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T/℃ 0 0 0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1 -0.001 -0.001 t/s

645 660 690 720 750 780 810 840 870 900 930 T/℃ 1.02 1.022 1.024 1.026 1.027 1.028 1.029 1.029 1.029 1.029 1.029 330 点火 570 345 0.023 585 360 0.257 600 375 0.529 615 390 0.712 630

4、苯甲酸燃烧T-t数据作图(雷诺校正)

1.005 1.009 1.013 1.016 1.018 960 990 1020

1.028 1.028 1.028

H1.000CD0.800E0.600T/C°0.4000.2000.000A0200BG4006008001000由雷诺校正图可知,升温△T=1.098K,t=409.8s

5、蔗糖燃烧T-t数据作图(雷诺校正)

t/s

1.200H1.0000.800E0.6000.4000.2000.000CDT/C°A0200BG4006008001000由雷诺校正图可知,升温△T=1.030K,t=391.3s

6.水当量的计算

(1) 引燃用镍丝的校正:

t/s

mNi0.01460.00940.0052g

qNiQvNimNi3243kJ/g0.0052g17J (2) 棉线的校正:

q棉Qv棉m棉16736kJ/g0.0158g264J (3) 量热计常数的计算: 苯甲酸燃烧反应式:C7H6O2(s)+对于气体产物而言n=-0.5 已知苯甲酸恒压热容为:Qp26460J/g 则QvQp15O2(g)=7CO2(g)+3H2O(l)2

nRT0.58.314289.452646026450(J/g) M122.125燃烧物质质量G0.61100.01460.01580.5806g

qq棉qNi26417281J

认为体系中已经将氮气排尽从而忽略由于形成硝酸造成的误差,计算可得

WQvGq264500.5941281DC水=3000.00.99887914.18182036(J/K)T1.098

7、 计算蔗糖的恒容燃烧热Qv和恒压燃烧热Qp (1)引燃用镍丝的校正:

mNi0.01630.00780.0085g qNiQvNimNi32430.008528J

(2) 棉线的校正:

q棉Qv棉m棉167360.0169283J (3) 蔗糖恒容燃烧热:

Qv已知W2036J/K

(WDC水)TqG

D3000.00.99887912996.6g

qq棉qNi28328311J

G0.92920.01690.01630.9060g

Qv(20362996.64.1818)1.0303111.640104(J/g)

0.8960(4) 蔗糖的恒压溶解热:

由方程:C12H22O11(s)12O2(g)12CO2(g)11H2O(l),可知n0 于是QpQv

误差分析 nRTQv1.640104(J/g) M由查阅文献可知,蔗糖燃烧热为-16490(J/g)。相对偏差

1649016400100%0.6%16490

实验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e1. 定量误差分析 (1) 质量称量误差

以万分天平计,称量误差为0.0002g,镍丝质量为差值法得到,误差应为0.0004g。

镍丝燃烧误差:

QvNi3243mNi0.00041.2(J/K)T1.098(刻意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Q3243QvvNimNi0.00041.4(J/g)G0.9060W棉线燃烧误差:

167360.00023.0(J/K)T1.098(刻意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Q16736Qvv棉m棉0.00023.7(J/g)G0.9060Wm棉Qv棉

Qv26450G0.000615(J/K)T1.030燃烧物称量误差:

Q26450QvvG0.000627(J/g)G0.5806W累计加和来看,

W19100%0.93%W2036

Qv32100%0.20%Qv16400由此分析,称量本身系统误差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过程中称量结束至燃烧过程中,需使用棉线及镍丝固定待测物;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待测物压片散块造成质量偏差。这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误差来源,其质量偏差将会线性传递至最终误差里。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少这类误差;可以在结束后将栓系绳子的工作放于一称量纸上完成,将待测物固定完成后再称量纸上洒落样品。从而弥补由于样品易散造成的误差。

(2) 水的体积测量造成的误差

为便于讨论,假设两次使用2000mL及1000mL容量瓶会累计造成5mL误差(认为容量瓶本身存在千分之一误差,再考虑挂壁、溅出等影响)

WC水水V4.18180.998871521(J/K)QvC水水TG 4.18180.9988711.030V524(J/g)0.9060W21100%1.03%W2036

Qv24100%0.146%Qv16400由此可见,加入水量的误差在极大估计条件下(5mL)也不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太大影响。

(3) 温度波动造成的误差

在实验的非加热段,由数据显示温度波动为0.01K,则

QvGq264501.0881304(T)0.01132(J/K)T21.9822

WDC水20362996.64.1818Qv(T)0.01163(J/g)G0.8960WW132100%6.50%W2036

Qv163100%0.994%Qv16400本实验中,由温度波动0.01K即可对最终结果造成1%误差,由此可见温度波动是实验误差的另一主要因素。因此,采用雷诺校正是很有必要的。

(4)是否进行酸校正的定量分析:

假设氧弹内容积为1L(偏大估计),即含有790mL氮气。本实验中反复冲入氧气至1MP再放气至常压,重复三次除去氮气。则剩余氮气量可计算为790*0.13=0.79mL 换算为物质的量n(氮气)=0.033mmol

151N2(g)+O2(g)+H20==HNO3(l)242H59800 J /molUHnRT598001.758.314(273.1516.4)55587J/mol

由氮气产生的热效应Q55587J/mol*0.033mmol1.8J

此数值仅与镍丝称量误差带来的影响大致相同,对于整个实验体系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本实验省略酸校正分析是合理的。

2.定性误差分析 (1)热容值变化的讨论

理论上,热容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c=c(T)并非一个常量。在本实验中,通过计算水当量表征仪器的吸热效应,同时控制燃烧标准物质和待测物质时体系上升大致相同的温度。同时,体系整体温度上升幅度并不大(1.1℃左右),因此粗略地认为热容随温度变化幅度可忽略是合理的。

(2)待测物质量

本实验定量分析过程中可发现,待测物质量大小对最终的误差有很大影响。在实验过程第一次压片过程中,由于操作并不熟练,压制得到的苯甲酸固体质量偏小;仅仅0.6g,计算发现由此导致的系统误差是较大的。因此,在蔗糖燃烧实验中改进了压片手法,增加了待测物质量,分析得到的系统误差显著下降。

实验操作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为有如下操作值得反思和注意 (1)压片操作

如果压片过松,则所得药片的强度较差,不宜成型,遇到外部振动或者在移动过程中会出现碎裂、散落现象。如果压片过紧,则压片器容易卡主,在取出样品过程中可能又会造成样品的损坏。

相较而言,苯甲酸标准物质颗粒较小,分布均匀,较为容易压片。而蔗糖晶体必须充分研磨成细末状再进行压片才会相对容易。 (2)固定压片的操作

将压片与点火器件稳定固定在氧弹中是本实验中最难的操作。首先需要明确,镍丝的作用是产生火花引燃体系,棉线的作用是将镍丝与待测物空间上固定在一起,同时起到引燃的作用。讲义上指出可以将镍丝压入样品内,但在本实验中受限于设备限制,以下操作更为合理:压出的样品用棉线固定捆住,同时棉线本身提供镍丝的固定支撑点,令镍丝穿过细线并环绕住压片。

同时在固定操作中,建议在下方放置称量纸。以便于收集散落的待测物,称量后校正得到正确的燃烧物质量。

(3)对于氧弹的清洁操作

两次测定之间除了需要擦净量热桶内壁、氧弹外壁的水分外,还需要将氧弹内筒仔细擦干净,除去上一次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减少误差。

结论

本实验通过在氧弹式量热计中燃烧苯甲酸,通过使用雷诺校正,计算出水当量的方法作为基准,求得了蔗糖的恒压(恒容)燃烧热为1.640*104J/g。之后通过定量、定性误差分析,讨论了实验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的细节。

思考题

1. 雷诺图解法的本质和适用范围

在量热实验中,量热计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无法完全避免,对温差测量值的影响可用雷诺(Renolds) 温度校正图校正。

1.200H1.0000.800E0.6000.4000.2000.000CDT/C°A0200BG400600800 1000t/s如图所示,图中B点意味着燃烧开始,热传入介质;HG为线延长并交温度曲线于E点,其间的温度差值即为经过校正的 。E点认为是环境均衡温度。图中(G-A)为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室温这一段时间内,由环境辐射和搅拌引进的能量所造成的升温,故应予扣除。同理(H-C)由室温升高到最高点这一段时间内,热量计向环境的热漏造成的温度波动,计算时必须考虑在内。故可认为,HG两点的差值较客观地表示了样品燃烧引起的升温数值。

在量热实验中,如果无法保证体系完全与外界隔绝热交换,则需要用雷诺校正法扣除环境影响。同时在某些情况下,量热计的绝热性能良好,但搅拌器功率较大,可能由于搅拌造成温度波动,也需要用雷诺校正减小误差。

总之,雷诺校正的目的是使实验中温差变化能客观反映仅仅由燃烧产热而不受环境影响的结果。 2. 标准物质苯甲酸的恒压燃烧热Qp=-26460J/g,恒容燃烧热为多少?

见实验部分数据呈现及处理。 3. 搅拌过快或过慢有何影响?

搅拌过快可能造成由机械搅拌做功导致体系温度升高,从而引入不必要误差;搅拌过慢会使得温度计受热不均,测量值与真实值产生偏差。 4. 本实验中苯甲酸的作用是什么?可否将一定量的苯甲酸与蔗糖混合在一起只进行一次测量求蔗糖的燃烧热? 不可。

这样求蔗糖的燃烧热。由公式(WDC水)TQVGq可知,若将苯甲酸和蔗糖一起燃烧,则存在有W和Qv(蔗糖)两个未知数,无法单独求出蔗糖的燃烧热。

如果适当改进,至少进行两次测定并严格计算二者比例,可以通过解方程组确定蔗糖的燃烧热 5. 实验中“准确量取低于环境温度为1℃的自来水3000mL,顺筒壁小心倒入内筒”,为什么加入内筒的水温度要选择比环境低1℃左右? 由雷诺校正定义可知,应当使得环境温度处于燃烧前后温度差之间;若超出此范围,则雷诺校正无效。

参考资料 [1] 韩德刚,高执隶,高盘良.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物理化学实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2燃烧热实验报告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化学(师范)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日

实验指导老师 蔡跃鹏 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①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与联系。 ②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奈的燃烧热。 ③了解氧弹卡计主要部件的作用,掌握氧弹卡计的实验技术。 ④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

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焓)△cHmθ是指1mol物质在标准压力下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在恒容条件下测得的1mol物质的燃烧热称为恒容摩尔燃烧热QV,m,数值上等于这个燃烧反应过程的热力学能的变化△rUm;恒压条件下测得的1mol物质的燃烧热称为恒压摩尔燃烧热Qp,m,数值上等于这个燃烧反应过程的摩尔焓变△rHm,化学反应热效应通常是用恒压热效应△rHm来表示。若参加燃烧反应的是标准压力下的1mol物质,则恒压热效应△rHmθ即为该有机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热△cHmθ。

若把参加反应的气体与生成的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则存在下列关系式。

Qp,m=QV,m+(∑VB)RT

(3-4) 式中,∑VB为生成物中气体物质的计量系数减去反应物中气体物质的计量系数;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的绝对温度;Qp,m与QV,m的量纲为J/mol。

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为氧弹量热计(也称氧弹卡计),按照结构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氧弹量热计通常分为绝热式和外槽恒温式,本实验所用为外槽恒温式量热计。

氧弹为高度抛光的刚性容器,耐高压、耐高温、耐腐蚀,密封性好,是典型的恒容容器。测定粉末样品时需压成片状,一面充氧时冲散样品或燃烧时飞散开来。

量热反应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样品的物质的量为nmol,放入密闭氧弹,充氧,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各部件,引起温度上升。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本身、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总热容为C(通常称为仪器的水当量,及量热计及水每升高1K所需吸收的热量),假设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燃烧前、后的温度分别为T

1、T2,则此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为

QV,m=式中,QV,m为样品的恒容摩尔燃烧热,J/mol;n为样品的物质的量,mol;C为仪器的总热容,

J/K或J/℃。式(3-5)是最理想、最简单的情况。但是,由于一方面氧弹量热计不可能完全绝热,热漏在所难免,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不能直接用测到的燃烧前后的温度差来计算,必须经过合理的雷诺校正才能得到准确的温差变化[需由温度-时间曲线(即雷诺曲线)确定初温和最高温度];另一方面,多数物质不能自然,如本实验所用萘,必须借助电流引燃点火丝,再引起萘的燃烧,因此,式(3-5)左边必须把点火丝燃烧所放热量考虑进去,如式(3-6):

- nQV,m-m点火丝Q点火丝=C△T

(3-6)

式中,m点火丝为点火丝的质量;Q点火丝为点火丝的燃烧热,点火丝(铁丝)燃烧热为-6694.4J/g;△T为校正后的温度升高值。

仪器热容C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焓的物质(如本实验用的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经雷诺校正后,按式(3-6)即可求出C。

样品完全燃烧是实验成功的第一关键,为此氧弹充以1.0~1.5Mpa的高压氧,因此要求氧弹密封耐压、耐腐蚀。同时,为燃烧完全,避免充氧时样品散开,粉末状样品必须压成片状。第二关键是使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尽可能全部传递给卡计本身和其中盛装的水,而几乎不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交换。为了减少卡计与环境的热交换,卡计放在一个水恒温的套壳中,故称外壳恒温卡计。另外卡计壁高度抛光也是为了减少辐射。

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热漏还是无法完全避免,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还是不能直接精确测出来,必须经过雷诺作图法或计算法校正。本实验用精密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差。 【仪器和试剂】

外槽恒温式氧弹卡计(1个),氧气钢瓶(1瓶),压片机(2台),数字式贝克曼温度计(1台),0~100℃温度计(1支),万用电表(1个),扳手(1把);萘(A.R),苯甲酸(A.R),点火丝(铁丝)(约10cm长)。 【实验步骤】

(1)测定氧弹卡计和水的总热容C ①样品压片

压片前,线检查压片用模子,若发现压模有铁锈、油污和尘土等,必须擦净后才能进行压片。用台秤称取约0.8g左右的苯甲酸,压好样品,再用分析天平分别准确称取一段10cm长得点火丝和棉线,再用棉线将点火丝绑在样品(不能有粉末)上,然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

②装置氧弹、充氧气

将绑好点火丝的苯甲酸样品放在氧弹卡计的燃烧皿中,压片应尽量进入燃烧皿(切忌把压片悬挂于燃烧皿上方),将点火丝的两端分别嵌入绑紧在氧弹中的两根电极上,旋紧氧弹盖,用万能电表检查电机是否通路。

连接好氧气瓶和氧气减压阀表,并用铜导管(高压管)将减压表与氧弹进气管相连接,打开氧气瓶上端阀门,此时减压阀表中指针旋转所指示的压力即为氧气瓶中氧气总压力,然后略微旋紧减压阀(即打开),使减压表上另一表盘的指针压力读数约为10kg/cm1MPa。随即放松(即关闭)减压阀。按动充氧装置的手柄,使充氧仪上压力表的指针为10MPa,保持数秒,此时氧弹已充有约10Mpa

- 2

【实验评注与拓展】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保证样品完全燃烧,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为此,样品压片须力度适中; ②氧弹点火要迅速而果断,点火丝与电极要接触良好,防止松动; ③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把未燃烧的铁丝重量从公式中减掉;

④在测定过程中,应该避免卡计周围的温度大幅度波动。量热法是物理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技术,主要用来测定反应的热效应(包括燃烧热、物质生成热、中和热、反应热等)、相变热和热容等。它能定性检测放热或吸热过程的存在,定量测定这些过程的进行程度;用来研究物质的平衡性质;通过热化学数据研究某些有机物的结构等,这些数据对于热力学和热化学的计算是很重要的。

例如:有些化合物如蔗糖等,不能从稳定的单质直接合成,其生成焓也就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只能依靠间接方法进行测定。对于有些容易在氧气中燃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有机物),则可以测定其燃烧热。在燃烧产物生成焓都已知的情况下,利用盖斯定律可求得该化合物的生成焓。

另外,本实验所用氧弹卡计,除可以测定固体物质的燃烧热外,也可以测定液体物质的燃烧热;不仅限于物质在氧中的燃烧,也可充以其他气体,如充氯气研究物质氯化反应的热效应。 【提问与思考】

①什么是燃烧热?它在化学计算中有何应用?

答:燃烧热是指在一定压力、温度下,某物质完全氧化成相同温度的指定产物时的焓变。在化学计算中,它可以用来求算化学反应的焓变以及生成焓。

②测量燃烧热两个关键要求是什么?如何保证达到这两个要求?

答:A.样品完全燃烧,所以样品的量不能太多,压片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B.量热计完全绝热,事实上不可能实现,因此需要经过合雷诺校正得到准确的温差变化。 ③实验测量到的温度差值为何要经过雷诺作图法校正,还有哪些误差来源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答:因为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须保证量热计完全绝热,但这是不可能的,系统和环境间或多或少会存在热交换,因此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不能直接用测到的燃烧前后的温度差来计算,必须经过合理的雷诺校正才能得到准确的温差变化。其他误差来源:样品是否充分燃烧。

④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答: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⑤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答: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⑥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 4

上一篇:村庄整治策略下一篇:疫苗接种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