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名著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

初中统编教材设计名著导读部分,体现了编者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研究初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必须从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情况入手,对症下药,才会更有针对性。笔者以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每个班按照学号随机抽取11人,全年级共抽取110人,调查这些学生七年级名著阅读情况。抽样反馈数据百分之百有效。另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还进行了学生访谈,以对问卷结果进行补充完善。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题:七年级统编教材推荐的名著全部读完了吗?调查结果如下表:

“全部读完”的占89.09%,“没有读完”的仅占10.91%。也就是说统编教材所推荐的作品数量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负担。10.91%的同学没有读完也并非完全没有读,而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章节进行忽略处理。

第二题:你了解七年级统编教材必读名著“专题探究”的目标吗?调查结果如下表:

“很清楚”的占80%,“不太清楚”的占20%。结合访谈,在“很清楚名著专题探究目标”的88人中,也有同学说不出准确的探究目标,这就意味着“不太清楚”的比率实际要远远高于问卷调查结果。

其实,增加专题探究是统编教材名著阅读部分最大的变化,也是最重要的变化。以人教版为例,人教版教材的名著阅读是以推荐的名著主题作为研读主题。它的好处是可以对一本文学作品深度解读,其局限性是无法形成体系。统编教材则以语文元素作为专题,指向一般的阅读方法和不同题材名著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从七年级开始,随年级升高逐渐深入,旨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统编教材在必读名著中突出阅读方法指导,在“自主阅读推荐”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性循环,举一反三。

问卷第三题“你有哪些阅读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表:

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都采用“精读与跳读结合”“快速阅读”方法。“圈点批注”“摘抄和做笔记”的使用率远远不如以上两种。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同学阅读习惯很差,只会“走马观花”。可见,学生读书,更喜欢“过眼瘾”,而不喜欢动笔。即便是动笔,一般来说,都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得不动笔。这违背了统编教材名著专题探究的初衷。虽然每部作品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但是并不意味着每本名著只可以用一种阅读方法,各种方法的合理搭配,眼、脑、手充分调动才是好的阅读习惯。

问卷第四题:七年级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中你最喜欢哪部作品?此题为多选题,调查结果如下表:

此表显示学生的兴趣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对《西游记》《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兴趣要高于其他两部作品。结合访谈,学生喜爱这两部作品的原因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有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个性、浪漫的冒险主义精神等。而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大多数同学表示晦涩难懂,还有同学表示不喜欢散文。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和内容,也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歡读有一定难度的名著,如何让学生爱读散文,如何让学生对喜爱的名著有更深的认识,这是接下来“整本书阅读”研究的重点方向。

问卷第五题:七年级教材“自主阅读推荐”的名著有八部,你读了吗?调查结果如下表:

我们对“读了部分”的同学进行访谈,基本反映了两个问题:首先,读完八部名著任务量太大,课外时间被课内作业挤占,阅读时间有限;其次,学生对八部名著感兴趣程度不一致,对有些名著“爱不释手”,有些则“置之不理”。

因此,我们就学生对这八部名著感兴趣的程度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学生的兴趣分布呈集中态势,最感兴趣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占到了90%,其次是《基地》,占到了60.91%,其他的6部作品反响平平。据访谈结果显示,在这几部作品中,《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知名度最高。在阅读之前,孩子们已熟知这部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有些孩子甚至表示因为这部自主阅读作品,顺势读完了整部《哈利·波特》系列,还把同名电影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而这样做的同学还不在少数,这是很好的现象。统编教材之所以有“自主阅读推荐”内容,是因为它旨在形成一个由课堂到课外,由必读到自主阅读,由教材到自主选择,由师生共读到学生个体自主阅读的开放系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培养了学生鉴赏、识别优秀作品的能力。

相比之下,国内经典名著就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比如兴趣排名倒数的两部名著《湘行散记》和《白洋淀纪事》,在知名度和影视化程度都无法与《哈利·波特》系列媲美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拓展此类文本的阅读,是有待讨论的问题。

此外,这道题也反映了学生对不同体裁名著的感兴趣程度不同,对相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名著也不同的现象。比如对小说类名著的关注度明显高于散文类,对小说类名著中魔幻、冒险内容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内容的小说。对现当代作品的关注度也普遍高于古代作品。这也给教师启示:为了让学生能从必读到自主阅读进行良好过渡,一定要在作品选择上有所侧重,尊重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卷第七题:七年级必读名著对语文学习有帮助吗?调查结果如下表:

大部分学生认为名著阅读对语文学习是有帮助的。有的学生认为阅读名著可以积累字词、好句好段,有的认为可以激发想象力,有的认为可以促进思考,还有的认为可以拓宽眼界……

问卷第八题:在过去的名著阅读中,教师参与指导名著阅读了吗?调查结果如下表:

学界有很多观点,比如余党绪老师主张原生态阅读,就是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反复的阅读中,依据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来理顺作品的人物关系、情节线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推断和求证作品的意旨”。原因是“不当的干预反而会妨害甚至阻断学生对文本的直接感知”。这种阅读无疑是一种高品质的阅读,然而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这样的素读,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具备这样的阅读素质。比如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素读《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应当没有问题,而像《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类大部头的作品,无论是文字、情节,还是背景、主题都比较多元复杂,阅读起来就有相当的难度,学生很难自主进行阅读。如果学生不具备这样的阅读自觉性和阅读素质,教师就必须参与指导名著阅读。

但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指导阅读时大多停留在两个层面:一是布置名著阅读任务,二是做题训练。能有目的、有计划、有质量地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指导的教师少之又少。

怎样丰富名著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和内容呢?问卷第九题给我们提供了方向。第九题调查学生喜欢什么形式的名著阅读课,调查结果如下表:

此道题是多选题,学生选择的最感兴趣的三种形式为“影视资源”“戏剧表演”和“演说分享”。从这三种形式入手,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首先是影视资源策略。影视资源在阅读课中的运用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可以将影视资源作为导入或补充材料推进名著阅读,可以用影视资源与文学名著进行鉴赏对比深化名著阅读。教师需要做的不仅是收集影视资源,而且要精心设计如何穿插利用影视资源。比如在鉴赏对比中,可以将同一作品的文本与影视版本进行比较;可以将同一作品的不同影视版本进行比较;也可以将影视语言与文本语言进行对比分析。

其次是戏剧表演策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搜索资料,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等,这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有着莫大的帮助。不过,戏剧表演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戏剧、小说这两类体裁比较适合戏剧表演,这些作品往往人物形象鲜明、矛盾激烈,学生比较容易驾驭,所以教师在选择此类课型的时候,要注意匹配适合的文本。

最后是演说分享策略。演说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到底如何演说,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可采用故事讲述、批注交流、作品评价、辩论等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可依据相应书目进行调整。

虽然希望“教师讲解”的学生比例也不少,占到了42.73%,但是名著阅读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名著阅读实效。

问卷第十题:你认为有必要进行阶段测试检验名著阅读效果吗?调查结果如下表:

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名著阅读检测。不过,认为有必要进行检测的同学表示:不喜欢考试,不认同用分数衡量阅读效果的方式。

訪谈中也暴露了学生的名著阅读大多有功利取向。因为平时的考试中有名著阅读题,涉及选择、填空、论述、作文,许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名著阅读评价方式,不以分数这样单一、刻板化的形式来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

作者:李力

第2篇:论合作探究模式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呢?特别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阅读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本文认为“合作-探究”模式在这个阶段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课堂的教学实践,“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创设语境、合作讨论、延伸拓展等三个环节很好地运用于七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理解与探究文本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探究 七年级 语文阅读 竹影

阅读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体验,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点拨、辅导。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适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初中是他们的语文学习的一个全新的阶段,较前一阶段的阅读而言,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有了更新的内容、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对语言材料的一个更深度的理解。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生十分有限的生活经历以及尚待扩展的阅读面与理解力。不仅如此,教师层面的阅读理解也与学生层面的存在客观的高度差。这些都决定了在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的作用非常可观。

中学语文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采取合作互助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更能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知和探究语言材料,更深层次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那么,“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对七年级学生的教学操作实践中有哪些可供利用的环节呢? 下面,我将结合七年级下册自读课文《竹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进行分析,请方家指正。

一、《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师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分组竞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心与童趣,结合自身体验,形成个性化的体验。让学生在游戏中也可以学习,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准备

2、布置课前预习题,小组讨论题目

3、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展示“我最喜爱的童年游戏”并加以解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唤起童年游戏的共同体验

教师出示丰子恺漫画作品《瞻瞻底车(二)脚踏车》。

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大家的童年是否都有类似的体验呢?这位漫画家寥寥几笔却勾勒出充满着真、趣的童戏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漫画家——丰子恺。

二、作家作品

1、他是中国“漫画”第一人;

2、他是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3、他的文畫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恬静洗练,代表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

4、他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三、整体感知——体验童真童趣

1、掌握生字词

2、文中写了我和小伙伴哪些活动?为什么小伙伴们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明确:

童心童趣

3、课文写几个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满童趣,请找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描写,并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我认为_____________写得好,因为它运用____________(手法),表现了_________。

童心和童真不只是孩子,更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永远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才能保持快乐纯净的心灵,发现生活更多的美好!

四、合作探究——分析爸爸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的“破坏”(“创作”)活动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爸爸。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

(提示:1、先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划波浪线;2、根据所划句子进行概括。)

1、生答

2、师详解

归纳:1、这是一个善于保护孩子童真的好爸爸;2、爸爸善于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是孩子们步入艺术殿堂的引路人。

五、风采展示——分组游戏分享及展示

在这个快乐的夏夜,父亲借由孩子们再简单不过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的入门课程。西方学说也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下面,就有请各小组的代表们上来分享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以及他们的艺术发现。

形式:*分组展示评比*(共12分)

评分标准:

1、展示的作品独特,有趣。(2分)

2、解说词丰富、有内涵,紧扣“艺术发现”这一主题。(4分)

3、表达流利 (4分)

4、团队合作 (2分)

学习是一种多样化的体验,上课是学习,生活是学习,实践是学习,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要从中有思考,有启发,有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请以“游戏有感”为题,写一篇小练笔,不少于500字。

二、创设语境

每一次语文课堂开始时,学生既带着对新课的期待,又带着对课堂的戒备心理来等待教师的开场。多年的学习经历给了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教师如果带着轻松愉悦的微笑,与同学们聊天两分钟,那么这将是一节轻松愉悦的课;相反的,如果教师放下讲义后,直接打开电脑准备上新课,学生对这堂课的戒备情绪就会上升,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堂无聊的课,我感觉很累”。我认为,语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语言;而是教师创设的情境。二者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择一而为之,选择的依据还在于这个课堂的主体——学生。平常课堂表现较为活跃的班级以语言导入为主,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家喜欢看漫画吗?都喜欢看什么漫画?”学生对于一堂新课的戒备心理马上消失了,饶有兴趣、七嘴八舌地讨论喜欢的漫画,此时教师再适时展示丰子恺充满童真童趣的漫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漫画家身份以及作品风格,就可以很轻松地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而在平常课堂表现较为平稳沉闷的班级则以创设情境为主,先播放《童年》的音乐,让同学在自己熟悉的曲调跟唱,结束后以鼓掌自我鼓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这是我熟悉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那么教师只要提问与童年有关的游戏生活,借此不着痕迹的代入所需阅读的课文《竹影》的相关情境即可。

所以语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教师的语言导入,或者展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图片的情境预设,它还需要与不同班级的不同学情与生情相配合,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三、合作讨论

创设语境仅是合作探究模式的一个序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非常恰切的运用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讨论过程以及最终的成效。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有血肉的、有自主意识的鲜活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个性才能创造,社会才会发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强调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素质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等,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是合作讨论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少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体验与感悟,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但是,要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的目的,单是依靠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是难以充分完成的。无论如何,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还是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从旁点拨指导,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制宜。

合作讨论论这一环节根据设置的时间,可以分为课前讨论、课间讨论以及课后讨论,最终的目的,都是要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来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竹影》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置了课前讨论环节,即对课文阅读题的理解与回答。为了激发学生努力讨论,积极做好课前准备的热情,课堂设计了分组竞赛环节。同时,设置每次提问都由必须由不同的同学来回答方可得分这个前提,促使每个小组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参与讨论,准备好回答问题。在课文阅读题解答这个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活跃,能够积极的回答设置的问题,在回答“请找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描写,并说说好在哪里?”的赏析题时,懂得结合写作手法和文本进行描述,但一个学生的回答也难以完成比较完整的手法评述、文本结合以及情感表达,这个时候就不能忽视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与归纳。这时就是要充分发挥课间讨论的功效,同学“有话说”,教师则让同学“有话好好说”,综合同学的回答,教师归纳答题思路与答案,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讨论出来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再请一个同学完整的复述上述同学的综合答案。生生交流與师生交流在这个时候已经做到了一个比较透彻的阶段。

四、延伸拓展 探究创新

法国教育学家R.加里的《教育学现状》中指出:“要使儿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能力,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个人经验来掌握知识,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独立地‘发现’这些或者那些原理,激发儿童的研究精神。”这就说明了现代教育中,要重视发掘儿童重组、探究、创造的能力,

分组游戏分享及展示需要集合整组同学的智慧,既要合作,又要分工。所以它不仅包含了合作讨论的内涵,还是本次课堂的一个延伸拓展,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一次比较积极的尝试。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语文阅读的教学也是如此,读写固然是传统教学的中心,但“说”还是比较局限的,多是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被动地说出教师意图让学生说的话,并未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所以我借描写童年游戏的《竹影》一文,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喜欢做的游戏,从中提炼艺术发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流利的说明,让学生自己来“好好说”。从这一次展示学生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是非常丰富的。简单的翻花绳游戏,学生经过相互的配合,上台的展示时,解说词幽默丰富,有条不紊。例如,表演的学生翻出了星星造型,简单变换一下,翻出了人的造型,旁白则配合:“这是星星的造型,经过**同学的巧手,就变成了一个人,所以这是来自星星的人……”一个用白纸拼接的天平,同学们的表述是这样的:“这个天平里蕴含着数学等式的原理,当等式两边的内容是相等的,那么这个式子就平衡了。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索创新,他们能接受理解的知识,能得到的拓展提升都是非常令人吃惊的。

五、小结

总之,提倡合作探究模式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正是为了响应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一种可供实际操作的借鉴。语文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在一个团队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不仅如此,将理论化的“合作探究”模式同具体的实践更好的结合并积极地作用于课堂的改革中,才能既使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收益良多,又培养积极正面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何超莲.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2月

[3]陈昌蓉 刘旭东.“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

[4]杨洲.从符号论美学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6月

作者:陈莹

第3篇:如何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各类知识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日常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特别是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方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转变思维,合理设计多元化的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语言文字本身的科学性引导学生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

引言:语言文字既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对象,也是其具体的呈现方式之一,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摒弃单一枯燥的教学思想,明确学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理念,充分理解认识到每一个个体应该有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行动,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习分析每一个学生心理想法和行为举止,弱化“填鸭式”类略带侵略性思维,采用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分析力,从而掌握知识点并达到在实际写作中的灵活运用。

一、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符合当前阶段学生的需求

虽然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写作量,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但是随着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因素在日常学习中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教师应该重视当前阶段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将情感表达和文字语言相结合,灵活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去表达心中所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析其对语言文字掌握能力,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策略

语言文学在基础的教学层面是对词、义、写作不断加深的过程,要想让学生在语言文学中有“从量到质”的能力提升,教师在课堂中要结合学生情绪和注意力去适当的调整课堂气氛,借助网络资源展开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

1.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领悟力

培养学生将日常所学的语言文字运用到实际当中,需要先从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的语义、语法等基本理论入手,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其中的规律,进而达到灵活掌握而非“死记硬背”,着重提升学生的领悟分析能力。

例如,《皇帝的新装》中,作者运用简短易懂的童话形象描述了统治阶级的愚昧、自欺欺人的丑陋行为,突出了孩子天真烂漫,不失真心的可贵品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难道大人就愚笨到比不上一个孩子的认知吗?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讲,基本的性格、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对社会的认识也开始慢慢形成,教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可以在讲完之后增加一个让学生相互讨论的环节,让学生抒发自己在其中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看法。教师可以在旁边加以引导,指出其中的关键点,凡事有因果关系,统治者太过在意自己的身份光环才会被骗子所利用,而大臣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对皇帝性格的了解,以及为了自己利益不愿得罪皇帝的心态,才有了顺水推舟的行为,而孩童则是因为没有这些顾虑,可以纯真地直述事物的客观存在。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分析领悟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石,可以增强学生对其的运用能力。

2.借助阅读感帮助学生学习

古人读书时用抑扬顿挫的语气,一方面是为了读出正确的字音,强调读音的规范性,跟随读音的起伏可以带动学生课堂学习的节奏感;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呈现了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赏文时情感的抒发,促进自身在阅读的同时,走进文字所描绘的场景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以《观沧海》这篇诗歌为例,全文“四字一词,八字成句”的特点,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语义简明扼要,学生通过简单的“拆字、组词、替换”对内容很容易理解。“东”是东行,“临”有登上之意思,“碣石”指碣石山,“以”是将,“观”指欣赏,“沧海”泛指大海。“水”指代海水,“何”是多么的意思,“澹澹”形容宽阔浩荡,“山岛”是山石,“竦峙”指高高的挺立。全文描绘了建安年间,曹操扫灭袁绍回师的路上经过碣石山时,上山观景后的有感而发“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周围耸立着高大的山林石木”此句看似只写实景,实则表达了自己心中那份胜利的喜悦心情也如这海水般滔滔不绝,心境如天地间的大海般宽阔,运用了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日月”指太阳、月亮,“之”是的,“行”是运行、行動的意思,“若”是好像,“出”是指出发、出自己,“其中”是指代眼前的海水。此处是虚景,以虚写意,表达出曹操心里的情和景物相融合,走进一个全新的意境,面前的大海很是宽阔,像是把整个天地都包进去一样,太阳和月亮的运行都似始于这里,这是作者运用了比喻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自身心情的升华状态。

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可以先找寻相关多媒体资料,在课堂中播放带有背景音乐的诗朗诵版《观沧海》,让学生对读节奏和诗中情境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一遍,从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曹操当时的心态,逐渐走入曹操的角色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不仅能加深对本课的学习,还能在今后写作中适时借鉴诗句来表达自身情感。

3.培养学生对经典语录的使用

教师在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的运用一些经典语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专注语言的本质语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力。另一方面运用在日常的交流过程时能点明主题,围绕中心思想描述,更能的对照情景增加感染力。

例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就运用十分广泛,表达了对朋友到来的欢快喜爱之情。“学而时习之”在教学活动中被教师经常提起,用来加强学生的复习意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原文释义是指代的没有圣贤君,现今大多用来表达某人某事的突出成就无人可比。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课堂时要结合学生的接收能力,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循环渐进地带领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学习,通过积极有效地分析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其特点,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D].导师:宋秋前.浙江海洋大学,2021.

[2]李彩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研究[D].导师:倪素平.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0.

[3]李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D].导师:赵霞;王小红.新疆师范大学,2020.

[4]李倩.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及其当代意义研究[D].导师:武永明.山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陈平安

第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题

《在山的那边》

1.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

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7.“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8.“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9.“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10.为什么我爬上了山顶,却哭着回来了?

1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个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12.“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 13.请找出诗中展开丰富联想的句子。

14.读了这首诗,你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得到什么启示?

- 1

(二)

1.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方框中,并说明其作用。

2.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

4.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三)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

(2)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2.“这似乎能办到”中“这”指的是: 3.试概括最后一段文字的意思。

4.如何理解“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5.父亲是怎样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悬崖的?

- 3

3.“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是 。其中“挑逗”一词和前文的哪一个词相呼应? 4.“春红已谢”的“春红”指的是什么?

5.“这时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从写作的角度看,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怎样的? 6.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热闹”的句子。

7.文段通过对紫藤箩花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三)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①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②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了“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是: 2.“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 3.试说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言外之意”。 4.写出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 5

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

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④怡然称快(

)

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⑥鞭数十,驱之别院( )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②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7

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

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 (3)“庞然大物'实为: 。

- 9

这是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8.“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9.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10.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11.拟人。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将山人格化、具象化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心中的感受,表现“我”内心极度的失望。12.对追求理想失去信心。13.因为我听到„„夜夜奔来。14.“我”是一个敢于幻想,充满强烈好奇心,不懈追求的孩子。15.喜欢,还是不喜欢,言之成理即可。这一句写出了经历千辛万苦后实现理想时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16.从追求理想,不懈追求方面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答案:

(一)1.父亲鼓励(指导、引导、教)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小心翼翼”、“探”几个词语都能表现这一点。“似乎”,表现了“我’’对迈出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则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3.“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悬崖之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4.(这是一个开放的题目,言之有据的答案都应认可。最好是答下面一点。)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理由: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5.字要一个一个地认,书要一段一段地背。只要克服一个一个小困难,学习任务总是会完成的。

(二)1.小心翼翼 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产生成就感 作用:这个词具体而详尽地表现了我由害怕困难到增强信心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描写具体细致。 2.先“啜泣一会儿”是写作者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点儿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产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动。3.“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4.这里的“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5.(略)

(三)1.(1)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2)抽噎,抽抽搭搭地哭。2.把左脚踏到岩石上。3.写“我”从悬崖上走下来的过程及感受。 4.“我”从悬崖上走下来,战胜了困难。5.首先让“我”心理放松,然后鼓励“我”走好第一步。

(四)1.走一步,再走一步。 2.在

- 11

自得、呀然一惊。作用:突出情趣。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第十一课 春

(一)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2.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 ,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4.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 13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3.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①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②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③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④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4.第1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

7.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15

感情。

10.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五)

①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17

2.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

慈善:

4.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5.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6.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7.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8.“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9.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10.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

(二)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

- 19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⑵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

3.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4.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

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四)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__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__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__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_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根据课文,在文段横线上填词。

2.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____________ ,山的“肌肤”是指 。 3.这段文字从——变化的角度围绕“___________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__________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 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 21

草 野 在 蟋 蟀 声 中 更 寥 阔 了 。

溪 水 因 枯 涸 见 石 更 清 洌 了 。

牛 背 上 的 笛 声 何 处 去 了 ,

那 满 流 着 夏 夜 的 香 与 热 的 笛 孔 ? 秋 天 梦 寐 在 牧 羊 女 的 眼 里 。 2.分别为每节诗拟个小标题。

3.说说这首诗的写景次序。

4. 第三节诗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乡村秋景的?举例说明。

5.诗人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情感7

6.分析第一小节,想象秋天来临的情景。作者是怎样将秋天的情景表现出来的/

7.怎样理解“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的含义?

8.你最欣赏诗中的那句话,说出你的理由。”

第十五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

观沧海

曹操

- 23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 (1)水面初平云脚低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浅草才能没马蹄 2.翻译下面的诗句。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_____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一诗,处处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描绘了西湖早春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好游的性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 到 最后到 ,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 、 、 ,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 25

5.全曲感情的基调是( ) A、依恋 B、悲伤 C、惆怅 D、痛苦

6.本曲运用了 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7、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

(四)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

2.请找出本诗的韵脚。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

- 27

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7.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

(三)1.„„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 2.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 3.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 4.多;细;密 5.绿。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6.B 7.C 8.逼;静默;披着蓑戴着笠 9.喜悦 10.C 。

(四)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

(五)1.春花图 2.A句:拟人,写出花的争奇斗艳,竟相开放。 B句:比喻、排比,写出花的色彩,突出花的艳丽。3.春风4.引用诗句,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丽画面,给读者加深印象。从触觉上写出春风温柔的特点。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答案:

(一)1.冒号

2、承接上文

3、可靠的结果和保证;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4、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

5、先俯视,后仰视

6、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7、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8、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

9、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

10、有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意思相近也可)

(二)

1、冬天;秋天

2、温柔多情;甜美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4、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

5、原句子是反

- 29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5.(1)观(2)实景 虚景 (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1)C (2)D。

(二)1.(1)刚,才。 (2)衔。 (3)动词,使„„迷乱。 (4)遮没。2.(1)几个地方早来的黄莺,争着占向阳的树枝,不知哪一家新来的燕子又在衔泥(去筑巢)。 (2)各种颜色的花儿陆续开放,渐渐地要使人眼花缭乱了,新生的嫩草刚刚长起,刚好能够遮没踏春的马蹄。 3.蓬蓬勃勃、生机盎然 对祖国山河的喜爱 4.孤山寺 贾公亭 白沙堤 早莺 新燕 乱花 浅草 5.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6.体现出游春时欢快、喜悦的心情。7.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8.孤山寺北 贾亭西 白沙堤。9.湖上春早的景色。写春水上涨,与河堤平了的景象。

(三)1.断肠 2.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3.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 4.„„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一层:描绘晚秋残景,渲染悲凉气氛。第二层: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的悲凉心情。 5.C 6.寓情于景(物) 7.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是从反面烘托游子乡愁的浓重。

(四)1.停泊 2. 前 年 边 3. 平 阔 正 悬 潮平两岸才显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4.略,联想合理即可。5. 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 31 -

第5篇:七年级语文期末课内阅读复习资料03

班级 姓名

一、复习重点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

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

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二、重点阅读:

(一)

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⑥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2.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 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 性格和为人。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4.文章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二)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

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3.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用一成语填写) 4.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5.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6.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单元

1、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2、芒毕露;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3、美两国的文化、社会背景不同。

4、比 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结论。

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起稿政治宣传单 进行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队

3、视死如归

4、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5、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语言)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神态)

6、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7、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第6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2分)

1、

1、 写字注音(4分)

哽咽( )

biàn( )析 桦( )树跻( )身脑髓( ) ) ái( )症 口头chán( ) 粗cāo(

2、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且改正(2分)

A. 面面相趣鲜为人知络绎不绝不堪设想 (

B. 断垣残壁灰心丧气异曲同公变幻莫测 (

C. 万籁俱寂当之无愧轩然大波相得益章 (

D. 不能自已首不释卷力排众议陈词滥调 (

3、

3、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我的老师》——魏巍——当代

B. 《登岳阳楼》——杜甫——唐

C. 《在人间》——高尔基——苏联

D. 《月迹》——贾平凹——当代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农村工作指导员将对农村工作实行全面指导,帮助村里一支有战斗力的村级班 子,帮助清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帮助一套村级规范运行的制度,协调) ) ) ) )(2分) 一批突出问题,记好一本《农村工作指导员民情日记》,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

A. 建设健全解决

C. 培训修订处分B. 培训健全处分 D. 建设修订解答

5、根据原文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请选择一组完成,不得两组都选)(6分)第一组:

①,弓如霹雳弦惊。

,丁壮在南冈 ②妇姑荷箪食,,

③山光悦鸟性,。

④《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战争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

第二组:

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

②醉里挑灯看剑,。

③《沁园春•雪》中虚写雪景的句子是:

6、语言运用 ,(6分) ,。

①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出两句话。

例句:语文是滋润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②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然而,我看书只是从兴趣出发,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不注意提高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小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并非有问题。

(1)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一词。

”(2)文中有一句脱离中心,应删去,这一句是(3)文中有一个词不符合广播稿口语表达的要求,这个词是“”应改为“

(4)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

应改为。

第二部分:理解•感悟(38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

,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字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呦呦,你爹回不来了呦,他吃了炮子儿了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个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① ①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语。

牵挂:莫大:

②请用“‖”给语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划分的理由。

③在“我”受到“小反对派”的刺激,非常悲伤的时候,蔡老师从哪两个方面“援助了我”?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爷爷

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几个孩子都很瘦弱。14岁时,我在一家小商店里当学徒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味道,尽管它又小又绿没有成熟,上面还尽是洞,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感觉到当初第一次吃苹果时那种“甘甜”的滋味。

那天,爷爷外出时遇到一次铁路事故,当时很多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待医生和救援人员。爷爷却自己折了一根树枝做拐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我很难描述爷爷刚踏入家门时,奶奶那复杂的脸色和心情。先是担心和心疼,而后突然一阵暴怒叫一个孩子将一位随访病人的铁路医生带进家里,医生仔仔细细为爷爷作了检查,然后对他说:“恭贺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状况良好。”这时,我母亲来了,她坚决地说爷爷至少是脑震荡。爷爷的表情却未置可否。

医生走后,奶奶和妈妈在床边又开始教爷爷如何应付医生和有关调查人员,爷爷只是机械地点头。 铁路出事故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调查人员最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当铁路上终于又来人时,爷爷似乎早已忘记家人的叮咛,面含微笑迎接着来访者,又不失时机地大谈天气和收成等。当来访者终于问到他哪里受伤时,妈妈急忙指着头向他暗示。谁知爷爷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一切很好。”说罢脸上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说:“我如果有病,就是有 10万元也治不好。”妈妈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从房子里跑了出去,来访者也发出一阵莫名其妙的笑声、叹息声。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时,他们发给爷爷5000元钱——他成了全村最富的人。但是爷爷在到死也没明白为什么人家要给他这么多的钱。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结果。(2分)

起因:结果:

2.第一段写出了怎样的家境?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3分)

3.爷爷最突出的优良品质是什么?(2分)

4.文中写我奶奶和妈妈的表现,她们这样做的意图是:

(4分)

(二)、枯叶蝴蝶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合起两只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片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 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色彩,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 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假装作伪,因为假装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 它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合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 枯叶蝴蝶为何要伪装自己,人们为什么要捕捉它?(用文中原句作答,不超过30个字。) (4分)

答:

2、选出对本文内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本文意在抒发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们以深刻的思索。

B 本文意在抨击那些用高价兜售标本的见利忘义者,给人们以告诫。

C 本文意在接触滥捕滥杀、破坏自身生存家园的害处,给人们以警醒。

D 本文意在抒发对稀有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给人们以生财有道的启示。

3、点明文章主旨,具有丰富哲理内蕴的句子是:(用文中原话作答) (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一)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某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及为相为:

②惩山北之塞惩:

③普颜色不变颜色:

④始一反焉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②碎裂奏牍掷地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分)

4、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他日补缀旧纸 缀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④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奏 ()

5、选段中“其妻献疑”的目的是什么?(2分)

第三部分:作文

题目:实话实说谈童年 要求:

1、内容充实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2、在记叙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3、字数在600字以上。

第7篇:一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

一年级语文课内阅读 ( 姓名: )

(一)

我家( )有一(颗 棵)小树。

冬(天 无)(到 道)了,爷爷(给 结)小树穿(chuān cuān)上了暖和(hã huo)的衣裳。小树不(bú bù)冷了。

(下 夏)天(道 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 升)

xiǎo 绿(lù lǜ)色的( )伞(sǎn shǎn)。爷爷不(bú bù)热(yâ râ)了。 1.按原文填空。

2.划去( )里的错字。

3.选出( )里的正确字音打“√”。 4.找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 5.“绿色的小伞”照样子找一个词组,用~~~画出来。 6.爷爷为什么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 A.爷爷没事做,打发时间。 B.爷爷爱小树。 C.爷爷为了好玩。

7.给短文加个题目:

(二)

田(tián tán)里的(禾 木)苗,因为有了(阳 羊)光,更绿(lù lǜ)了。shān shàng ( )的小树(shù sù),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shǎn shǎng)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zhǎng cháng)的锦缎了。

早(zǎo zhǎo)晨(cãn chãn),我(wǒ wuǒ)拉开窗(chuāng cuāng)帘,阳光就跳(近 进)

yě bú dà

了我的家。谁(shuí shúi)( )捉( )住阳光,阳光是( )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根据音节写出汉字。

2.选择正确的音节或汉字画“v”。

3.这篇文章有( )段话,请标出自然段,第一段有( )句话。 4.“阳光是大家的”的原因是:( ) “阳光比金子更宝贵”的原因是( ) A.阳光它太贵了我们买不起。

B.万物生长需要阳光,谁缺了他都活不了,所以阳光才是大家的。 C.金子能用钱买到,阳光是不论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D.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没有一个人独占阳光。

(三)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1.圈出诗中的反义词。 2.我也写写意思相反的词。

入——( )下——( )多——( )右——( ) 进——( )地——( )短——( )圆——( ) 西——( )外——( )古——( )熟——( )

(四)

数(shǔ shù )不(清 青)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xià lái( )。 bàn zhōng dà xiǎo lǐ ( )空( ),( )雨点儿问( )雨点儿:“你(nǐ nín)要到哪(nà nǎ)( )去?”

xiǎo huí fāng ( )雨(yǔ yǚ)点儿( ) 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 )。你呢(nē ne )?” dà fāng ( )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 )。” bù

( )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cǎo chǎo)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zhǎng chū le ( )红的花,绿的草。

1.根据汉语拼音填上汉字。

2.划去( )里的不正确读音或汉字。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五)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1.这段文章的题目是《 》

2.一共有( )句话。小小的船指的是 ,弯弯的月儿像__________。 3.按原文填空

( )的月儿 ( )的船 闪闪的( ) 蓝蓝的( ) 4.把文中“弯弯的”这样的词,用~~画出

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5.“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了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 6.把句子补充完整。

弯弯的月亮像( )。 闪闪的星星像( )。

( )像( )。

2

(六)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1.课文有几( )句话。

2.雪地里来了(

)小画家,用“

”划下来。

3.“几步就成一幅画”中的“画”指什么?请小朋友在正确的答案上打“√”。

A 图画 B脚印

4.小动物们都画了什么?用“——”画出来。

5.你找知道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了吗?( )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 不喜欢运动 B.睡懒觉 C.冬眠

(七)

妈妈(mā ma)告诉(shù sù)我,

xiǎo 沿着弯弯的( )路(lù lǜ),

zǒu chū dà shān 就能( )( )。 遥远的北京(jīng jīn)(成 城),

tiān mãn 有一座( )安( ), guǎng shàng shēng ( )场( )( )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duì dâi)妈妈说,

我多(duō duó)想去(qù qǜ)看看, 我多想(xiǎng xǎng)去看看(kàn kan )。

1.根据汉语拼音填上汉字。

2.划去( )里的不正确读音或汉字。 3.这首儿歌有( )句话。

4.用“——”画出作者想去的地方;用“~~~”画出作者想看的。

(八)

《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竹排,顺水流,

鸟儿唱,鱼儿游。

两岸树林密,

禾苗绿油油。

江南鱼米乡,

小小竹排画中游。

1.我坐在小竹排里都看到了什么,请用“

”划下来。 2.照样子写词语。

鸟儿(唱)

马儿(

)

白云(

) 花儿(

)

(九)

《哪座房子最漂亮》

一座房,两座房,

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三座房,四座房,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

哪座房子最漂亮?

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1.本文有(

)句话。 2.用“

”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3.照样子写词语。 (宽宽的)门

(

)小树

(

)小花

(

)小路 (

)杏子

(

)西瓜

(

)房子

(十)

《爷爷和小树》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1.圈出表示小树动作的词。

2.绿色的小伞指的是

。 3.照样子写词语。

)的云朵 (

)的衣裳 (

)的衣服

)的鱼儿 (

)的太阳 (

)的小船(

)的尾巴

)

小鸟( (绿色)的小伞( (

第8篇:八年级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八年级上期末专项复习 课内现代文阅读部分

命题人:程学武

审稿:薛传刚、曹克阔、田其香、周汉林

(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7、“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一句中破折号的用法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弗郎士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就文中的细节描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①“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弗郎士对鸽子的叫声产生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最后一课”结束了,请你续写一段,写“我”是怎样离开教室的。(6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第二次流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12、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和“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你说说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①③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③处的写法,在②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3分)

第二次流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下面两段文字,就你读了《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9月1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多数学生反对,《背影》可能落选鄂教版语文教材。学生的理由是:《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

9月14日“搜狐网”:听到这个消息,台湾的年轻学子反应却是相当不以为然,而国文老师更是直呼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样做太无聊 ,《背影》所传递的人性美、人情美是经久不变的“善与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你有过为父亲而流泪的经历吗?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在空白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3分) “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一把雨伞,为父亲遮住外面的风雨。让这泪化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清算”一词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母亲见着“我”挨打,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还要说“打得好”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摘录文中一句比喻句,并赏析这句比喻句的表达效果。(3分)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背书受父亲责打,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当时母亲心里想对丈夫、儿子说些什么?分别写一句话。(4分)

对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每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都充满了关心爱护,请你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母爱中最动情的那一瞬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磷峋的技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 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予。有墙壁隔着,有廊予界看,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 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楼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5、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文中“中国的审美观点”如何正确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段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2分)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第二自然段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界” 指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0、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第一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说明对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六) 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天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要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得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31、节选的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作者在第1段中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而下一段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选段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梦幻网络( http:// ) 数百万免费课件下载,试题下载,教案下载,论文范文,计划总结

34、选文第三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句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说说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幽径悲剧”仅仅是指幽径中的一棵古藤萝被砍断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目睹曾经生机勃发的藤萝,面对现在在空中摇曳的藤萝枝,面对人类的现在,畅想人类的未来„„你认为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面对生命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1 以下景点都来自课文中,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从中任选一个向游客作一番介绍。

(要求:在介绍自然景观的同时穿插进与此有关的人文知识。)

小石潭 承天寺 阿里山姊妹潭 圣马可广场上的叹息桥

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某经济学家讲过一个生动的例子:

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一家修车店,第二个来此的犹太人定会开一家饮食店。但中国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家修车店,则第二个来此的中国人开的往往也是修车店。

材料二:瑞典有位精明的商人开办了一家“填空档公司”专门生产、销售在市场上断档脱销的商品,做独门生意。德国有一个“怪缺商店”经营的商品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如:六指手套、缺一只袖口的上衣、驼背者需要的睡衣等,因为是填空档,一段时间不会有竟争对手。

材料三:一个人参加钓鱼比赛,结果他去晚了,没来得及报上名,结果他在比赛前一天晚上挖了大量的蚯蚓赚了很多钱。

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幻网络( http://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站

第9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训练

〈一〉

一、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是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用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分 )

2、照样子写词语。( 5分 ) 飘飘摇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圆溜溜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各种各样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段话写出了鱼的______________。( 4分 )

3、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章中“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写一句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 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葱葱茏茏(cōnglóng cónglóng ) 千万缕( lǒu lǚ ) 浸在( jìn qìn ) 挡住( dǎng dàng )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雾的句子抄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3分

4、文中“ 浸在”一词用得真好,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自然段你积累了那些好词写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 >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5分

雄伟( ) 创举( ) 非常 ( ) 节省( ) 容易( )

1、画出短文中的中心句 (4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指的是(6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 >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会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坦克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二为一,在战场上____________。 4分

2、是的,谁善于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就是____________。 4分

3、我积累的词语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分

4、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请结合实际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

科里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说: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侯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里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里亚高兴地说 伙伴们 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 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 人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 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1、选择正确的拼音 3分

台阶( jiē jié )测量(liáng liàng )木匣(xiá jiá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

突然( ) 果然( ) 渐渐( )

3、给最后一段加上标点 6分

4、谈一谈你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 〉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地那一(该 刻),教师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留 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列)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 遥)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地字。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慢慢——( )反义词——( )

3、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看出英子不想走上讲台去讲故事。

4、同学们一共给了英子_______次掌声。第一次是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同学们想通过掌声__________英子; 第二次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同学们想通过掌声__________英子。

5、文中有许多让人感动的句子,我要把其中的一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 〉

援助中心的“给(ɡěi jǐ )予树”上挂满了卡片,金吉娅看见其中的一张上写着一个小女孩的(愿望 盼望):“我(愿望 盼望)圣诞老人能送给我一个洋娃娃。”于是,金吉娅(买 卖)了洋娃娃,送给(ɡěi jǐ)了小女孩。小女孩收到礼物,一定会露出最甜(密 蜜)的笑容。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1、把括号里错误的读音或者字词划去。

2、“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时候妈妈的心情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女孩收到那份珍贵的礼物,想要写几句感谢的话。你能帮帮她,替她写一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 〉

这座桥( )坚固,( )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____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__________的龙,嘴里吐出___________;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ǎo zhuǎ) 相互抵着,各自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所有的龙____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在“________”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坚固:_____________。回首遥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沈阳市产业发展历程下一篇:自主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