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建绿色校园

2022-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努力创建绿色校园

以人为本 依法治学 努力创建安全和谐校园

正值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各项要求之际,国务院召开以“强化学校管理,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刚才,国务委员陈至立代表国务院作了重要讲话,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的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管理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河北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梁山自治州人民政府、山西省交城县大陵庄小学作了交流。至立同志的讲话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中小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下面,结合云南实际,我就做好我省中小学校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安全第一,为创建和谐校园创造良好环境

安全管理永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安全无小事,师生安全高于一切。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全省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基本体系和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中小学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为中小学校建设和谐校园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中小学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各类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学生斗殴、伤害事件、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校园内外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不少事件和事故性质恶劣,影响极坏,教训深刻,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学校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学校安全工作仍存在松懈麻痹的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安全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认真实施国家10部委颁发,并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严格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创建和谐校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各学校要切实增强校内安全工作力量,健全校内安全防范机制。认真检查门卫、值班、巡逻等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要加大对网吧的整治,严禁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坚决取缔黑网吧。三是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按照“教育在先,预防在后”的原则,把安全教育作为中小学的重要教育内容,开展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要特别注意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农村寄宿制学校要严格实行夜间值班和巡查制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和管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四是要切实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对校园公共卫生条件、食品安全卫生要加强检疫检验,依法取缔校园周边卫生条件不合格的各类饮食场所特别是游动摊点。做好学校师生的健康检查、卫生消毒、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校管理的责任,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责任追究。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制度,通过明查暗访,检查校园安全工作的情况。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导致本地区、本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案件的,要坚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要认真排查辖区内中小学校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学校安全的薄弱环节,迅速行动,拉网排查,消除隐患。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要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中小学校的安全工作,依法维护校园稳定。广大中小学校要按照我省有关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事故,及时化解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减轻心理压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坚持依法办学,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法制保障

加强中小学管理、创建和谐校园,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努力,我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小学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就要始终坚持依法治教的原则不动摇,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法制保障。只有办学行为规范,才能创建和谐校园。当前,依法办学的核心是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省各地、各部门、各中小学校,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把依法规范办学行为作为加强中小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坚决杜绝办学中的违法行为,努力提升中小学管理水平,为中小学校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

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一是要依法加强省级统筹职能。省级有关部门要尽快制订和完善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明确政策界限,把握政策尺度,指导和督促州、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好规范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直接管理责任,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及时纠正各种违法办学行为。二是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规范公办中小学校的收费行为。要切实落实好政府举办教育的法定责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保障水平并不断提高,把学校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事业发展建设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公办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超项目、超标准向学生和家长收费。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清理公办中小学校的服务性收费项目,坚决废止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相违背的收费项目。三是依法规范公办中小学改制,切实维护公共教育资源。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中小学校的性质,不得将公办学校出售、转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停止公办中小学的改制审批。四是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区域内各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中小学校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五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依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不得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课时,也不得随意减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时间。省教育厅要根据实际,提出中小学学期、寒暑假和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指导意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选用教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六是依法规范中小学招生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要依法坚持“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制度,不能以任何形式选拔学生。普通高中招生,要严格执行“三限制”政策。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内在动力

创建和谐校园,校长是关键。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办学思想科学、办学理念先进、道德品质高尚、法律意识强烈、人本意识浓郁、勇于开拓创新的校长队伍。广大中小学校长,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建和谐校园,办和谐教育。

创建和谐校园,教师是骨干。要千方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教,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端正、品德高尚、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教师队伍。广大教职员工,要大力弘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关心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在创建和谐校园工作中,充分发挥骨于作用。

创建和谐校园,学生是主体。要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要特别关爱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农民工子女以及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把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创建和谐校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知行统一,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强中小学管理、创建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作,也是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构建和谐平安云南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高 峰

第2篇: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创建

摘要:“绿色生态型”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绿色的、生态的进步文化,它具有核心价值观构建、现代改革观精神、多元价值观融合的价值维度。“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创建必须以以人为本为基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关键、以创新制度为契机。本文据此作出分析,以期为建设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借鉴。

关键词:“绿色生态型” 校园文化 价值维度

Key word: “green ecotype” Campus culture Value dimension

注:该文系河南工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绿色生态型”的校园文化首先是一种绿色文化,反对垃圾文化,是健康无害、引人进步、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进步文化。其次是一种生态型的文化,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孕育生机和活力、对不良文化具有免疫力的动态文化。新时期“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就是以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和谐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校园文化建设,使各方面和谐创建与发展。

一、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维度

(一)核心价值观构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对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行为方式的调控,深刻影响着学校的运行和发展。我国高校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基础和实践纲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同志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二)现代改革观精神

建设“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就要融入现代意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宝贵的遗产,但传统文化中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抵触的部分内容也往往被继承。传统文化强调学生学习的勤与苦,而现代意识倡导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我们要审视传统文化中有碍现代化进程的保守因素,用发展的眼光、未来的标准来对待今天的校园和学生,寻找新的生长点。积极立足于传统民族文化,以未来社会需要为导向,构建起具有现代意识的绿色生态型化建设体系。

(三)多元价值观融合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一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多元”的社会思潮构成了矛盾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坚持“一元统领”、“协调有序”,也要坚持“兼容共生”、“和而不同”。在引导社会思潮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其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同时,应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冷静观察、辩证分析,区别层次、妥善应对。

二、“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创建

(一)创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基点: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各个层次。因此,创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基本着眼点和基本着力点是以人为本。高校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客观务实地营造有利于师生研究创造的氛围。

首先,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在高校校园文化互动过程中,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创造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一般应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激活校园文化。学校应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在校园中的归属感,实现学生与教师以及整个学校环境的平等民主和良性互动。二是学生通过发展自己延续校园文化。年年相续的学生不仅把清新的气息带入了校园,同时又将大学的文化和传统扩展到社会,是学生在维系和延续着大学的传统和文化,他们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过程,实际也是校园文化生生不息得以延续的过程。

其次,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高校校园文化互动过程中,教师是除学生以外的另一主体,是他们使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充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的行为对大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他们的文化创造成就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他们的教学活动起着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化教育和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发挥高校管理者的保障作用。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学生,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养成什么样的校风、学风等,都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在表现。领导的风格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领导的主张引导校园文化的方向,领导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下,有些高校领导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从而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正常开展。所以,新时期的高校领导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决定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从学校校风的形成、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二)创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关键: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科学系统地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一是针对校园文化弱化现象,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使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规模建设、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学科建设等统筹兼顾,合理谋划,形成软体和硬体合理结合的学校发展规划。二是要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相配合,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措施,确保软体不软,使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其次,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创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也要传承学校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背景,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学校,每一个特色学校都有与众不同的气氛,这是学校过去几代乃至几十代人共同创造出来的。若想传承优良的校园历史文化,一是要写好校史,建好校史陈列室,通过资料记载来反映学校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二是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用优秀校友的亲身经历来激发大学生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决心;三是要继续发扬老教师的敬岗爱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召力。

(三)创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的契机:创新制度

首先,引进CIS创建绿色生态型校园文化。CIS应用于大学是指学校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播系统,传达给学校周围关系或团体(包括学校内部与社会大众),并促使其对学校产生一致的认同与价值观。学校品牌形象的建设,就是将CIS的理念与技法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就是MI(校园理念识别系统)、 BI(校园行为识别系统)、VI(校园视觉识别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校园理念系统应包括学校教育思想、办学宗旨、发展战略,同时也阐述校园价值观、人生信条,是学校学术思想、学风、教风等各种精神文化的浓缩,对应着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最高层次文化的体现。校园理念系统建设包括校园精神设计和校园风格设计。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要坚持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指导,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高尚的校园精神,从而逐步实现教育目标。校园行为识别系统它包括各种准则、管理方法、教育手段、机构设置、培养方式和公益性、文化性活动,是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动态实施,是展示学校形象的支柱之一,它对应着校园制度文化。从对象上,可以分为学校内部行为系统和对外行为系统;从主体上,可以包括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管理人员行为;从性质上,它又可分为政治行为、法纪行为、道德行为、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校园行为系统建设包括行为管理的人格性设计、行为活动的强化性设计和行为活动的高雅性与艺术性设计。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的内容包括校名、校训、校旗、校徽等标志性事物和校园建筑、景观、布局等。视觉系统建设总的说来包括三个方面:标志设计、布局设计和景观设计。

其次,建立章法提供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党中央虽颁布了《高等教育法》,但与各高校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目标任务还有距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无论从理论或实际上讲,都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2004年12月13日教育部、团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但至今,党中央未能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党中央要抓紧制定和颁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

第三,优化校园网络文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是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化的发展使校园文化出现了许多新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传统文化所没有的,它们分别从物态、制度和习惯等方面构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独特内容。与传统校园文化相比,校园网络文化独立性更强,地位更突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也在逐步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新时期若想保证校园网络文化的绿色,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一是创建学校德育的主题网站,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让大量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二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网络技术水平的工作队伍,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工作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教师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三是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教育机制,推进网络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衣俊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人民日报》2008年5月16日.

[2]孙勇.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诉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8(3).

[3]张奕.对大学文化建设策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教育,2008(3).

[4]李莉.论和谐理念对我国大学文化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5]许士荣.大学文化:追求、冲突与引领[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作者:赵维新

第3篇:创建绿色校园弘扬绿色文化

弘扬绿色环保文化在创建和谐校园中成长

--江西蓝天学院绿色环保协会总结

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江西蓝天学院成立于1994年,在于果董事长的带领下,全院师生同心同德,经过11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民办本科高校。环保已经成为21世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全国上下都为加强环保,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在省委孟书记提出的‚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下,我院通过对绿色环保协会的引导与管理,大力弘扬绿色环保文化,把环境教育融入学生第二课堂,这也是是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学校响应省委号召,参与全社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起点和标志。让蓝天的广大学子在弘扬绿色环保文化,创建和谐校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努力营造这种氛围,我们绿色环保协会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一、注重宣传引导,提高绿色环保文化意识

学院积极利用广播站、院报等宣传载体为创建和谐校园,弘扬绿色环保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绿色环保协会通过开展绿色文化问卷调查、专门设计印刷环保倡议书、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等,让蓝天的广大师生真正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增长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努力营造‚学环保、用环保、做环保‛氛围。

在学院的支持下,绿色环保社团还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生活方

式,提倡节水、节电,推广使用绿色能源,选用环保材料装点楼栋宿舍,使用绿色产品如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无铅汽油等,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现在全院所有食堂都由原来使用一次性筷子改为用竹筷子,减少浪费,加强环保。

二、美化校园环境,营造绿色环保文化氛围

校园是我们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生活质量。学院设计建造了许多富有艺术品位的绿化景观,包括临水广场、蓝天阁等,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培育了植物园、生态园,银杏、海樟、南天竹等各种花木排列整齐,枝叶繁茂,为学生营造了‚花香、水清、树绿‛的健康环境。为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团委、环保社团还经常抓住重大节日进行环保教育,深入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活动,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观念和意识。3月5日志愿者服务日,发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清除白色污染、义务大扫除等‘亮丽校园’行动;联合江西省血液中心开展以‚一腔热血,寓无私奉献,为你为我,还生命蓝天‛为主题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同时向广大学子宣传环境污染给人带来的几大易传染疾病,提高预防意识,加强环保等。3月12日植树节,学院团委、环保社团组织学生在学院生态园种下写有自己班级名称纪念牌的杜英树,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春色;联系艾西湖管委会开展志愿者植树活动等。3月22日世界水日,在学生活动中心开展大型的‚创建和谐校园,共建美好家园,爱惜水资源,从你我做起‛签名活动;联合宿舍管理老师下到学生宿舍检查是否有滴水、

未关水龙头等浪费水资源现象;组织学生干部沿着艾西湖畔一路打捞饭盒、水瓶等垃圾,美化艾西湖。4月22日地球日,多次开展以‚我是地球的主人‛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座谈会等。6月5日环境日,举办‘为什么要进行环保’‘环保的重要性’等知识讲座和‘我国一年产生多少垃圾’‘垃圾有什么危害’等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大家对环保的认识,更好的开展环保活动等等。使广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从而达到‚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的培养目标。

三、组织多种形式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绿色环保实践

学院环境教育的目的的为了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学会环保动手技能。几年来,我院绿色环保社团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校园、弘扬绿色环保文化、营造良好氛围‛的主题,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校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增强校园学生环保观念和意识,倡导‚科学、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主题教育活动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从潜意识里,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联系青山湖区管委会,组织志愿者和广大协会会员,带着手套,拿着自备的垃圾袋,分成若干小组,在青山湖文化广场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方便袋、水瓶等白色污染,还拿来水桶,对周边的灯具、坐凳、标志牌等进行擦洗。受到了南昌市民们的啧啧赞叹。

(2)联系休闲公园管理员,进入公园义务打扫卫生,清理卫生死角,擦洗景观灯、公园的栅栏、休息场所的设备等,给到公园来的游客营造舒服、干净的环境。

(3)当元旦来临的时候,学生当中一股奢侈之风也随之而来。送贺卡传祝福成了一种校园时尚。为此,我们环保社团的绿色新行动开始了。我们组织社团的成员在学生当中收集一些废的卡片和纸张,然后粘上五彩的糖果纸,制成了精美的贺卡,打上绿色标志,分别发到我们的学生干部手中,这样,在无形中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份新年的祝福,更重要的是一种环保意识。

(4)绿色环保读书活动的开展更为我们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组织社团会员、学生干部在学校进行绿色环保知识宣传的同时,联合生活园区团委向各栋学生宿舍收集已用过的书刊、杂志等,在每栋的活动室设立了绿色环保书架,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活动室翻阅。这样变废为宝,是一种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既不浪费纸张,又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增长知识。

(5)我们联合江西博世贸易有限公司,组织100多名学生,在南昌八一大道中山路开展服务活动,对中山路近20个站台进行全面擦洗,同时对来往行人宣传爱护环境,不要乱吐痰、乱仍果皮杂物、乱涂乱画等,倡议美化环境,建设花园城市,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往的行人看到我们的举动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6)学院团委、生活园区团委、社团联合会、绿色环保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废品手工制作大赛‛在各楼栋举行,各个宿舍把平时积攒不

要的矿泉水瓶、易拉罐、餐具等物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做成了精美的手工饰品和案头小摆设。这样活动的开展,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比赛的快乐,又让他们体会到废旧物品可以再利用,增强环保意识。

(7)绿色环保协会还联系《江南都市报》‚南昌爱心‛栏目,到各栋寝室收集易拉罐、塑料瓶等,统一出售给废品收购站,所得款项都捐给‚南昌爱心‛栏目所刊登的贫困人员。而且还为捐献易拉罐、塑料瓶等物品多的宿舍颁发‚环保爱心宿舍‛锦旗。

(8)组织学生到天然的环球公园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走近大自然,并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重视环境教育作用,在和谐校园中成长

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主力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环境知识水平的高低和环境意识的强弱。在我院绿色环保协会的倡导下,通过各种形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形成院、部、系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使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切实提高,具备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大部分学生在校内外不吸烟、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大声喧哗、不破坏绿化,自觉节约、回收资源;能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全院师生都具要有较强的环保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组织)、响应各种环保行为,促进校园绿化、净化和美化,唱响我院‚雷锋三月‛主题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校内外开展系列环保活动,全力打造绿色

环保校园精品活动,繁荣校园文化,努力把我院营造成为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让广大学子在蓝天学习的日子里,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领导放心,让家长们放心。

我们绿色环保协会,将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学院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增强创新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争取更多支持,整合社会资源,为创建和谐校园,弘扬绿色环保文化,做出更多更大的成绩,为江西甚至整个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4篇:创建绿色校园打造“绿色”文化(“绿色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学院《2005—2010年办学水平提升规划》和浙工商[2004]50号文件《关于成立校园建设委员会的通知》的有关精神,积极推动学院校园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打造具有工商学院特色的绿色校园,倡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院良性持续发展。

二、创建“绿色校园”的内涵、意义

1、“绿色校园”的内涵

“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绿色校园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理念,指在学院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二是绿色文化,指营造一个“人人具有绿色意识、诚信达礼、遵守公德、互助互爱”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三是绿色环境,指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打造具有“工商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校园实物景观,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感染与熏陶。其中绿色理念是核心,绿色文化是灵魂,绿色环境是基础,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建设绿色校园不仅是美化校园环境的重要手段,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正如美国教育家勃莱森所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学生们发表演说,而且人们的确会注意它,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

通俗阐释,“绿色校园”就是一所环境清洁优美的学校;一所环境教育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富有特色的学校;一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学校。

2、创建“绿色校园”的意义

① 有助于全院师生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一认识和全面理解,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及自然和谐理念。

② 有助于美化校园环境,给全院师生创造一种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里得到美的熏陶,以约束自身的不环保、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提高全院师生的综合素质。

③ 有助于促进学校环境管理体系和相关档案资料的规范,提升校园环境的层次。

④ 有助于通过师生带动家庭、社区、社会重视环境建设,促进与社会、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民间团体在学校环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⑤ 有助于提高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

3、“绿色校园”建设与其他几个校园建设的关系

创建“绿色校园”与创建“人文校园、信用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关系。建设绿色校园要以建设人文校园、信用校园为先导,只有建设成一个有良好人文意识、有较强政治素养,一个人人诚实守信,个个知书达礼的良好校园氛围,才能更好地建设绿色校园,并通过优美的物质环境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给予师生积极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促进和引导人文校园、信用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更加和谐地发展。

三、“绿色校园”建设总体目标

在“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应渗透人文气息和绿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情景相融”,强调与周边环境协调,突出人文特点,凸现文化氛围,寓教育于环境布置中;在内容上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物质文化)和软件基础设施(精神文化)建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在规划上整体考虑,分步落实。

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将着重向布置、优化校园整体景观、景点;增加校园人文内涵标志;实施“绿色教育”,开展绿色校园文化活动,加强绿色环保宣传;开展文明就餐活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机制,提高卫生安全意识;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各项节能、环保措施,增强环保及生态建设意识等方面推进。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内涵,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从而达到“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的效果,在绿化达标方面争创国家及省市一级园林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为全院师生营造一流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逐步打造一个生态化的理想校园,一个富有工商学院文化特色的校园。

四、“绿色校园”建设基本原则

1、整体发展原则

学院在现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健全已有的各项环境教育工作,推动学院在各个管理领域,如行政管理、教学和教务管理、思想品德管理、团队活动管理、后勤管理中的绿色校园理念,融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通过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检查纠正和总结提高的管理模式,并适当强化机构建立、组织培训、完善教学资源、建立绿色档案、共享相关信息等环节,科学系统地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使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协调,并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为学院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共同参与原则

要求学院领导、中层干部、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根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共同参与,为推动创建活动的开展,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鼓励家长、专家、社区、媒体、政府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参与。

3、循序渐进原则

在创建“绿色校园”过程中,特别是在环境建设和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应依据学院的现有条件和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投入,循序渐进,逐步优化,尤其要注意计划的长远性及决策的合理性,切忌盲目跟风。

4、因地制宜原则

学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突出学院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工商特色文化,发挥全院师生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活动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实用性与前瞻性,使“绿色校园”创建活动走出一条特色、可行之路。

五、“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步骤

为使绿色校园建设不流于形式,并更具规划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结合我院《2005—2010年办学水平提升规划》要求,分别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实施分三期(五年规划)建设思路:

“硬件”(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期(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最终确认校园整体规划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硬件基础建设,设置并优化校园景观、景点,增加校园绿色人文内涵标志。

1、加紧对校园整体景观、景点的布置与优化

① 继续加强校园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 对图书馆南堍场地、校园东北侧沿河等景点进行重新布局和设计。

③ 在整体校园绿化建设上,对每处景点再进一步细化、美化,逐步提高绿化档次。

④ 考虑到不断增多的校内车辆,增设若干个停车场,并在院内主要干道两侧建非机动车道。

⑤ 在学生生活区设置健身活动区,配置健身器械,推进学生健身活动。

2、校园人文内涵标志的设置与命名

① 完成对校园内所有道路、广场及主要植物的挂牌、命名。

② 增补道路、楼宇、绿化等功能区的路标指示说明、环保标语牌和宣传警示牌。

③ 制作校训、学风、教风、学院精神告示牌及增设名言警句、标语,弘扬校园特色文化。

第二期(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根据特色校园建设思路,构筑体现“工商特色和学院发展历史”的人文内涵景观。

1、对行政广场进行改建。

2、开发文化休闲广场。

3、完成对所有绿化区域彩灯系统配置。

第三期(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巩固建设成果,进一步以“绿色文化”为宗旨,优化、完善校园整体景观。

1、建立“绿色校园”建设成果宣传基地。

2、完成学院功能楼划分。

3、根据学院总体规划,选择合宜的场地设立大型文化宣传栏。

4、在学院扩建、发展的过程中,新的基建项目的规划及建设应严格按照“特色工商”的规划理念,并服从学院整体规划要求,促使校园整体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

“软件”(精神文化)建设

建设有工商特色的“绿色校园”,不仅要重视硬件基础设施(物质文化)建设,合理设置、优化校园整体绿化景点,规划具有人文内涵标志的景观,更要重视软件基础设施(精神文化)建设,加强“绿色理念、绿色文化、绿色环境”宣传与教育,逐步打造一个具有工商特色的“绿色文化”校园。“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同硬件设施建设相协调,同时要贯穿于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校园活动之中。勿庸置疑,“软件”(精神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学院的办学质量提升,并将随着学院的整体发展而逐步完善和深入。

1、实施“绿色教育”计划,开展以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① 组织相关教师、环保部门领导及专家,为学生开设与绿色教育有关的选修课程和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② 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环保意识融入高职教育的相关要素之中,使之成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③ 引导学生追求人性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生活方式,逐步理解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④ 成立绿色志愿者协会,开展绿色校园宣传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护绿清污志愿活动。

⑤ 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⑥ 开展建设绿色校园为主题的金点子征集活动。

⑦ 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水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师生开展种植寝室树、班级树和毕业树等活动。

2、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宣传,增强绿色环保意识。

① 在做好绿化养护、整形、校园清洁等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绿化、环保意识。

② 通过板报宣传、组织寝室文化节等方式,宣传节能环保,人人都能从身边做起,养成不乱丢、乱扔的习惯,并在适当时间组织员工和师生进行“给玻璃洗脸”、“清洁屋内瓷砖”、“你丢我捡”等保洁活动。

③ 广播站开设绿色校园栏目,每周定期广播环保知识、美化校园信息以及与绿色校园建设有关的活动。

④ 院报经常刊登绿色环保教育文章、报道绿色校园活动内容。

⑤ 宣传窗和黑板报定期刊出以绿色、环保、卫生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内容和图片。

⑥ 每年开展一次以绿色校园建设为主题的海报创作和展示活动。

3、积极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实施绿色环保措施,建设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型校园。

① 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开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应用节能装置(如更换节水笼头等),增加绿色环保

[1][2]下一页

第5篇:加快林业发展创建绿色家园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创建绿色家园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

枣庄市辖五区一市,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即684.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175.9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5.7。近几年来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实施“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战略,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富裕,加快了林业事业的发展步伐。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53.6万亩,森林覆盖率27.5,比2000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全市林业总产值15.9亿元,比2000年增长299.4。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以科学规划为先导,把林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中去谋划、去运筹

加快林业发展,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我市山区面积249.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6.5,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种粮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我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煤炭、建材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污染。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消化污染,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全市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五大生态工程和三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全市林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近几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枣庄的决定》、《关于加强林业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绿化的意见》、《枣庄市绿色通道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枣庄市40万亩经济林和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等10多个文件,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把市、区(市)、乡镇(街道)三级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林业局(站)长确定为林业建设的“五职责任人”,实行责任制、考核制、奖惩制三位一体,有力调动了各级党政干部抓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全市春季、雨季造林和冬季森林防火动员会议,市人大每年都视察并审议一次林业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搞绿化的可喜局面。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48.6万亩,比2000——2002年全市造林面积增加72.9。

二、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突破口,带动镇村绿化快速发展

我市共有64个乡镇(街道)、2095个行政村,镇村占地70余万亩,植树绿化的潜力很大。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我市农村实际,在全市大力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以村庄“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三室”(图书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建设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在2004年搞好46个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每年确定100个村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2005年创建了106个,今年又确定了104个,推动广大农村向着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新农村扎实迈步。我市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创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是明确标准,坚持把造林绿化列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指标。在30多项创建指标量化考核总分105分中,绿化占20分。各级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以“村在林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老百姓在受益中”为目标,大力组织创建村庄绿化美化,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52个村达到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标准,新增绿化面积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60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创建村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带动了全市镇村绿化的快速发展。三年来,全市新增农田林网42万亩,新建和完善绿色通道810公里,村镇植树2400万株。

二是因地制宜,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绿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各区(市)、乡镇坚持因地制宜,庭院内、村

第6篇:绿色校园创建总结

播种绿色希望 收获和谐校园

——伊芦中心小学创建“连云港市绿色学校”总结

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伊芦山脚下,创建于1963年,原名为山前小学,是一所完小,几经易址扩建,于八十年代转变为中心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1206名学生,51名教职工,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43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27人。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5.5岁,是一支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学校占地15200平方米, 建筑面积4095平方米,绿地面积3520平方米。

几年来,我校以绿色学校的理念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扎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参与力度,学校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努力争创市级绿色学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我校创建连云港市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全员参与,大力宣传 1.提高认识,细致分工

学校首先成立绿色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王余宽校长任组长,马占军、武祥君、封其军等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管副校长负责组织、部署、督查“绿色学校”创建的各项工作,下设办公室、政教处、教导处、少先大队为具体执行部门,做到分工到人、层级负责,各司其职。明确了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落实,政教处、教导处和少先大队等各部门贯穿一条红线,喊出一个声音,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创建市绿色学校。学校把创建市绿色学校任务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完善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制订创建市绿色学校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创建工作,对照市“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找差距,抓落实,及时总结反馈。

2.大力宣传,营造绿色氛围

学校通过校园网、广播、橱窗、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师生宣传不断加大宣传

1 力度,要求全体师生动员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提高学校的绿色出一分力,为创建市绿色学校做贡献。同时印发相关材料,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人人知晓。此外,还积极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对教师举行各类专题讲座、培训,使全校领导、师生和员工有较高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校内外都有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

学校少先队组织积极实施绿色校园、平安校园管理模式,成立了“红领巾110督察岗” ,要求时刻做到三个“随时”,随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有困难的队员;随时纠正队员的不良言行;随时捡一捡(垃圾),扶一扶(摔到的自行车),以身作则,不以权谋私,秉公执法,发挥队员的自主精神,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优促劣,学校常规管理形成了良性循环。

3.建立了环境教育档案,按档案管理要求,归全归齐各种报表、计划、检查、总结、纪录、培训、奖惩等资料,充分收集、管理和利用环境保护教育音像、图片、图书、文字资料,为环境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宣传素材。

二、知识渗透,切入准确,形式多样,目标一致

环境教育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的基本常识,逐步培养环境道德伦理观念,养成较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1.学科有效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为主的教育,在小学教育现阶段不独立开设环保课程的情况下,要在小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必须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材,尽量发掘、找出那些与环境教育有联系的课文。采取融合、引伸、扩展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进去,使环境教育与各课教学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例如:在语文课《拉萨的天空》《庐山的云雾》等文章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受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秀美;《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等则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学校要求各学科将

2 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生动、有机的渗透环境教育,建立各学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1)环保教育与国旗下讲话有机结合。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加入“美化校园、爱护公物”、“行动起来,让环保走进校园”、“美化生活环境,争创文明班级”等内容,让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下讲话之中,增强全体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保教育与国情、法制教育有机结合。每学年少先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交通我先行”主题征文活动、“保护环境还绿水蓝天”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等系列活动,活跃气氛,增强趣味性,寓环境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使学生们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环保知识,获得环保技能。

环保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现象,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爱护公物、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好习惯,并将此作为“文明班级”、“优秀中队”评选的依据之一。让学生自主、生动、充满兴趣地去“发现美、创造美、保护美”,感受生命的价值,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结合大型活动开展常规常识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影响与辐射作用。在今年四到六月分月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期间,学校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深入街道社区清除小广告、卫生死角并且发动家长一起爱护家乡山山水水。

(2)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学校结合“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世界环境日”,学校安排一定的教育活动。如绿色就餐,不浪费粮食,不食野生动物;要节约资源,节约水电,节约文具;垃圾要袋装和分类投放等。“地球日”学校开展“小手大世界”公益广告绘画以及书法比赛。“世界卫生日”,组织学生了解本村每日产生的垃圾的数量,处理情况。从而教育学生爱护小区,爱护环境,共创文明小区。每年的植树节,都要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识绿、赏绿、探绿、添绿、护绿等一系列活动,把“绿色”引进办公室、教室。学雷锋纪念周,组织高年级

3 学生走出校园,到街上清理白色垃圾,铲除墙面、电线杆“小广告”等,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并亲自感受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

三、优美和谐,绿色校园

我们伊芦中心小学环境优美,校园内绿树挺拔,繁花似锦,精心设计的书画长廊、是孩子们课余阅读游戏的最佳憩所。纵观校园,满目斑斓,有月季、桂花、芙蓉、女贞、、红枫、香樟等近植物,政教处还为每种植物做了“名牌”,注明了名称、类属,让学生漫步植物园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的熏陶。绿化区责任到班级,专门负责日常的树木、草地、花丛的养护。校园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绿意浓浓。

一路走来,环顾校园,分布在校园内的环境教育宣传画、宣传橱窗、校训、校规,为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银杏树上特地为小鸟做的小木房子,分明在无声地告诉每个同学,要保护小鸟,保护生命。文明、整洁、绿化、美化、人性化的校园环境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整个校园俨然成了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四、成长快乐,绿色收获

1.“创建”活动绿化、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在创绿活动中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净化、美化,使校容校貌更加整洁、美丽,成为“绿色”的学校。如今学校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人、教育人,发挥了校园环境潜在的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创建”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营造了校园良好的环保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广大师生在创建活动中增强了对绿色学校理念的理解,掌握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如今学校每月水电、纸张等费用比以往有了大幅节省。学校已成为无烟学校。教师在课堂中自觉渗透环保教育。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不乱丢杂物、不乱倒垃圾、不乱吐痰、不乱画书桌、墙壁,不高声喧哗、不破坏绿化,教室里的电源有人关,食堂的剩菜剩饭明显减少。

3.“创建”活动促进了师生可持续性发展。

学校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带来了机遇,并为他们成才创设了良好

4 的条件,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不同年段环保教育目标开展各项环保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顾宝春、郑奎、杨雪等老师的环保论获得县一等奖;孙同轩、孙子淇、骆婷等同学在省“校际之间”科技大赛上获团体一等奖;文彭杰、徐志鹏、杨德文、王伟、刘秋林等同学环保手抄报获县一等奖„„象棋比赛获连云港市小学生团体第三名等奖,孙同轩获男子个人第一名,孙子淇获女子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

通过扎实开展工作,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创建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将自觉行动,共同努力,把我校绿色创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16年10月20日

5

第7篇:论文 创建绿色校园

浅谈如何创建绿色校园

河陇中学

林素敏

内容摘要:怎样创建绿色校园,可谓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它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中首要便是环境问题。当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于环保活动中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怎能臵之度外?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创建绿色校园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段话:‚薄情会产生冷漠,冷漠会产生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则是残酷无情之源。为了防止薄情的滋生,孩子们要学会真诚地关怀、惦念、怜惜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东西,并设法去保护它们免遭灾难,那么这个孩子待人也不会冷酷无情。‛ 是的,其实,着眼于人的修养,才是营造绿色校园的意义所在。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创建绿色校园的行动。

关键字:创建 绿色 校园

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科研是学校发展之根,环境是学校育人之舟。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创建绿色校园,不仅仅要有优美的硬件环境,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科技素养和人文品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始终把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环境素养和绿色生态建设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和神圣职责,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校园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之中,使学校成为实现环境教育的有效场所。 所以,提高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是一种契机,也是一种希望,它能有效地促进我校校风、校容、校貌的进一步转变,是我校全体师生的一致愿望。

一、营造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

首先要弄清“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概念的含义和它的教育功能,在实施此项工程的过程中,坚持落实“四个优化”,深信辛勤的汗水,定会换来丰硕的果实。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保护和改善绿色环境,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和不懈的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绿色环境的主人,祖国靠他们去建设,优美的绿色环境靠他们去创造。因此,应该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热爱环境、善对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从小就增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

1、“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概念界定从“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教育战略高度出发,营造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是中学教育中不容臵疑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实施好这门课程教育?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这一概念的含义。所谓“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它既包括校容、校貌的校园物质环境,又包括校风、学风、行为规范教育,以及课余生活在内的校园精神环境。“和谐的绿色”意思应是:校园绿化、室内美化、室外净化、教育科学化、师生行为规范化、课余生活文明化等。营造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就是创建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文化校园环境。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施行课程改革的今天,营造良好的绿色校园环境氛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学校硬、软件环境建设优化的具体展现,是学校这一群体赖依生活的环境,也是学校在当今社会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首要条件。

2、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营造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虽然不是通过正式的课程教学实施教育,但是,它却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它通过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以它特殊的魅力教育和感染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为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这个场所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形成、道德修养的提高、文化知识的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推断,创建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成功与否,它不仅制约着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和能力的形成,而且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的营造上述的内容,如果说我们已经明白了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的含义和它的育人功能的话,那只不过是解决环境育人问题的前提,而解决环境育人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去营造一个和谐的绿色校园环境。

二、具体活动内容

1、 成立环保小社团

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成立了 “环保行动小组”、“环保科技实践队”、“环保小记者团”、“节能减排环保组”等小社团,这些小团体经常开展环境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们无论在公共场所或旅游景点,都能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小动物,并能自备塑料袋,自觉拾装地上垃圾、杂物,形成了保护环境生态的良好习惯。

大队部还开展“告别陋习,从我做起”、“争做文明小天使”礼仪教育、“环保知识知多少”的中队主题观摩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我爱地球”、“我为环保献一策”的电脑绘画、小报设计等系列活动。

2、 组织环保小调查

为更好落实创模环境教育任务和推进绿色校园创建工作,在全面推进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工作的同时,定期请环保局同志到学校开展“如何保护水资源”、“地球在哭泣”、“吸烟的危害”等讲座,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到环保局参观学习。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环保小监测”、废旧物品回收、环保科技创作等活动。

3、 开展环保课题研究活动

运用探究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去观察生活,开展有关环保小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制订研究方案,关注新型的或容易被忽视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合理性建议。

4、 建立环境保护监督岗

成立了环境保护监督岗,由各成员组织带领同学对各班教室及负责的公共场地实行“三个一”做法:即每天一扫、一清、一查。对学生的个人卫生也随时进行抽查。在全校开展“告别陋习,弘扬公德,从我做起”系列活动,把卫生情况、行为习惯、课间二操等列入评比内容,每天由值日生检查登分,每周一小结,每月颁发一次流动红旗。每月一次由学校行政组织,按各年级、各班分管公共地段及绿化带进行大扫除,清灭卫生死角。学校的公共卫生做到每天一洗、一清、一消毒,使校园整洁有序:道路平整,渠道排水畅通,没有卫生死角,无乱堆放杂物的现象。

三、积极展开‚绿色教育‛,让校园‘绿’起来

师生是学校的主人,在对全院师生提供很好的空间和环境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动‛起来,学会如何维护和参与。第一是欣赏,只有建立对美的认知,才会由生爱护之情。学院应利用其中的绿色空间,营造氛围,提升全院师生的审美能力。第二则是劳动,任何人的享受不是唾手可得的,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体会到美的真谛。让师生参与到适量适时的绿化劳动中,既可以增加对自然的识别能力,也可以建立劳动的美德,同样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三是学会保护,好的环境取决于好的维护。知道了劳动的艰辛,自然会对劳动成果爱护有加。从小的方面看是对一片绿化带、一盆小盆栽、一株小树木的爱护,推而广之则是对大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培养。正所谓以小见大,在绿色的环境中培养‚绿色习惯‛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绿色实践过程、绿色大学教育内容应成为学院综合教育的重要环节。

“建立绿色和谐文明校园!”不是口头说说,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不要随地乱扔乱丢;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多走几步,不要穿越花草丛,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吧!

第8篇:创建“绿色校园”汇报材料

为了切实全面塑造我校校园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绿色校园新形象,积极推进我校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我校紧紧围绕上级文件精神,努力创建“绿色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校创建“绿色校园”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

为加强对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活动的领导,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我校成立了创建绿色校园领导组,组长由校长亲自负责担任,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各负责人、少先队、工会、年级组等各条线密切配合,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网络组织。创建工作领导组认真拟订计划、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检查、及时处理解决创建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为了营造一个浓厚的创绿氛围,扩大影响,学校召开了全校性创绿动员大会,向全体师生宣传创建绿色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创建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为创绿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围绕创建绿色学校的宣传上我们做到了“五个一”。就是:每学期出好一期环境教育方面的学校宣传栏;每月进行一次环境教育的国旗下讲话;班级每学期出刊一期环保主题的黑板报;每月进行一次红领巾环保知识讲座。通过定期定量的宣传发动,在校内营造了一个全员参与创建绿色学校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全局,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优美清净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我校积极响应上级文件工作要求,从校园绿化、美化、以及创建书香氛围等多方面入手,创建绿色校园。

如今,我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种植的各类树种已经长出茂盛的枝叶,各色鲜花竞相开放,校园中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校园书香氛围也得到了尽情彰显,到处充斥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我校校园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优化了教书育人环境。“环境育人、润物无声”。如今,学生的环保意识、审美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文明意识等都得到了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

创建工作是按照三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具体要求:

1、制定方案,搞好规划。

要求各部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规划目标要明确,要求要具体。

2、宣传发动,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创建实施阶段 具体要求:各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目标任务早计划、早实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要求“绿色校园”创建领导组要强化督查以及技术指导,确保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第三阶段:评估验收阶段

具体要求:由“绿色校园”创建领导组,根据完成创建任务的质量和效果全面考核,召开“绿色校园”创建工作总结大会,对创建任务完成好的部门进行观摩参观,并且予以通报表彰。同时对完不成任务的部门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进行责任追究。

三、重视学科渗透,发挥课堂作用。

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仅在宏观上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而且在微观上具体提供了人类保护环境和生态的手段和方法。因此要培养环境意识和养成环保行为就必须普及环保知识。小学许多学科中含有十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为了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抓好课内渗透。为此我们组织了教研组长以及有关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制定了环保教育的学科渗透提纲,明确各阶段环境教育的目标及具体措施,将环境教育融入学校的平时教育中去。并组织教师编写了各学科的环境保护学科渗透要求。

通过课堂渗透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四、开展主题活动,落实素质教育。 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是落实我校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举措与载体。大队部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征与一系列重大活动相结合,通过专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内化成自己的素质和素养。

1、学校把环境教育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2、环保活动日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的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环保纪念日,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活动日活动。如:班级黑板报专刊;班队活动;观看环境保护专题录像片;集体种植活动;学好一篇环保文章,写好一篇环保心得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认识到环保,是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也为了净化三小校园,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3、环保体验活动深入社会。每年,我校大队部都要发动高年级的同学上街进行环保活动。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带着劳动工具,上街进行义务劳动。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赞扬。

总之,在开展环保活动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围绕环保教育这一主线,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几年来,我校在上级的关心指导下,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良好的环保行为已初步形成,广大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拣起一张纸、护好一片绿,人人争当绿色小卫士,学校处处呈现出“绿色、人文、和谐”的美好景象。 但是,我们深知,创建绿色校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工作还有差距,创建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并向纵深发展,我们认为,必须突出“抓”和“重”两个字。“抓”就是抓理念(思想基础)、抓制度(制度保障)、抓骨干(教师队伍)、抓载体(教材活动);“重”就是重结合(素质教育)、重特色(校情实际)、重典型(评价激励)、重实效(扎实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决心、有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励精图治,向更高的目标——在我校内全面创建“绿色校园”迈进。

创建“绿色校园”汇报材料

一机三小

上一篇:作业公示制度下一篇: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