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运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是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的患者病例情况进行分析,于2020年12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探寻问题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管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手术室护理质量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手术室护理质量论文 篇1: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哪些?

手术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手术室护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患者后续恢复的情况。那么,现今阶段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都有哪些呢?

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其能够在实际的手术室护理中得到切实的应用,现在的医疗工作人员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族质量标准认证的学习,使其作为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的标准,规范手术室护理的各项条例,保证手术室护理效果达到病人与医院的期望,同时,在工作中要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跟踪记录,作为以后学习的资料。组建一个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科学的对手术室内工作人员进行质量监管,并提高科室人员的知识储备及业务能力,跟踪记录工作过程,定期进行检查汇报。组内设置监督小组,轮流记录手术室内的护理工作情况,再统一进行讨论,分析出成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实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对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修补错误,提高了手术室中手术护理的质量。

随着现在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医生和患者之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医疗事故也越发频繁,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手术室最容易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因为大多数的疾病光靠药物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通过手术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于是手术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而手术室护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患者后续恢复的情况。那么,现今阶段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都有哪些呢?

1质量控制体系的培训主要依靠于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小组,它计划对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和业务知识的控制,以达到了解全科室医务人员工作状态的目的,并且有必要了解文档系统功能的质量,确定质量控制的运行机制与重大作用。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对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人都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运作相关 ,体系的合理运作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其中员工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只有激发团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我们才能实现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改进的目标。

2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中各种类型的表格和记录的特殊性在于突出证据,但是必须正确记录小组的管理过程情况。根据手术室质量控制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既方便又实用,不仅可以为不断改进质量状况分析提供信息,还可以作为验证体系实施的重要依据。所以,根据体系制订出相应的各类表格和记录名册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主导作用,为体系的良好实行起着深远的影响。

3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操作程序由手术室中的所有人员共同操作完成。服务活动结束时将生成各种记录,并将其定期进行汇总。每个监测组均记录着护理活动,并实时评估。在每周对管理组的数据进行汇总之后,每个月都将组内成员组织到一起分析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分析整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同时,团队的领导将部门的整体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再将个人的考核结果与整体的考核成绩相结合得出个人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考核结果,得出个人成就。

综上所述,现今阶段临床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于是手术结束后的护理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由于当今社会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素质教育提上了日程,同时,健康保健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人们对于术后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保证时,手术的质量也就能得到相对的保证,同时也可以降低手术室内错误发生的概率,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为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建立实施一个健康、完整、合理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就是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现阶段大部分的手术室护理体系的标准都没与达到ISO9000族的管理体系标准,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致使我们要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不断努力,弥补现有体系中的不足,使其达到标准。要以ISO9000族质量标准当作学习准则,借鉴其中的理论和方法,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在运用中不断改进,使体系逐渐完善,从而推动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从之前的“经验论”转变为以科学为依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自从建立起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制度,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同时这个管理体制的实施也大大增强了整个手術室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手术室内每个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护理的业务水平。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质量控制组织体系和文件体系的建立。通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体系的实施标准的改进,合理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从而大大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作者:万春

手术室护理质量论文 篇2:

浅析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运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效果。方法是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的患者病例情况进行分析,于2020年12月开始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探寻问题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管理。结果显示,在适当干预后,实验室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明显下降,在相关综合评价指标中有多项指标有所降低,证明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得到的结论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使用效果,能够降低差错发生率并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字: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差错发生率

引言

手术室作为医院治疗过程的关键部门,其护理质量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全面的评测方法对手术室质量持续改进、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在传统的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大多侧重于项目管理,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評价指标的综合性不够,因此不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改进过程中进行参考。本文的研究中,结合本院收治的具体病例情况,对相关综合评价指标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共有住院床位1500余张,各类手术室20间,年手术量达到20000余例。

1.2方法

对不同病例的前后情况进行对照比较。

1.2.1对照组

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274例手术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相关缺陷、差错和问题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1.2.2实验组

将2020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924例手术为研究组,通过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进行失效模式分析法和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建立手术室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由责任护士、专科组长和护士长共同完成质量控制体系构建,落实好质量管理相关要求和工作质量监察过程,实施全方位质量监督,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制定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准确实时记录护理质量情况,通过应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和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且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对照既有研究资料和病理情况,确定15项内容作为手术室不良反应的主要指标,对高危指标进行重点监控,找到根本原因,制定明确细化的考核方法和工作职责,将其具体内容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内,带动护理人员责任心提升,通过适当加大处罚力度,将相应防范措施推广落实。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研究对象中出现的不良情况进行比较,包括十五项指标:压疮、异物遗留、错误手术(病人)、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符、漏签医嘱、错收手术费、高危药物外渗、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漏查抢救药物、贵重仪器损坏、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病理标本漏送、输血反应、错误用药。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21274例患者中出现压疮、异物遗留、错误手术(病人)、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符、漏签医嘱、错收手术费、高危药物外渗、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漏查抢救药物、贵重仪器损坏、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病理标本漏送、输血反应、错误用药例数分别为48、42、20、30、28、10、10、8、24、8、3、20、6、0、0,共计257例,占比1.21%;实验组的21924例患者中出现压疮、异物遗留、错误手术(病人)、术后手术器械数目不符、漏签医嘱、错收手术费、高危药物外渗、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漏查抢救药物、贵重仪器损坏、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病理标本漏送、输血反应、错误用药例数分别为22、18、6、6、10、4、0、0、8、4、4、6、0、0、0,共计88例,占比0.40%,两组数据相比P<0.05。

3讨论

3.1传统质量控制管理存在不足

传统的手术室质量控制过程一般按照管理模块进行分类分析,将护理过程分为教学组、消毒组、管理组、书写组、隔离组等组别,每组分别有各自的质量标准与要求,并用相应的分值加以衡量,但是对于出现的问题难以进行相比较,对问题的持续改进也很难进,无法突出检查结果的重点,也在基础数据收集方面比较薄弱。因此亟需运用全面、科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对传统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行优化。

3.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重要性

手术室作为医院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需要对其关键环节进行持续监督与控制,才能够真正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3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意义

本文的研究中,通过15项手术室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将手术室护理的关键环节纳入到护理质量安全基础项目当中,科学动态反映手术室护理质量变化情况,有助于推动持续护理质量监测和改进工作的开展,为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有助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指导。在综合评价指标的运用下,本研究中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整体有很大好转,15项指标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综合评价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基本情况,实现监测和改进护理质量和护理过程,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万江.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5):91+93.

[2]宋涛,吴永红,苏丽婧.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5):186-187.

[3]鲁爱秀,丁珠华.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04):68-70.

[4]刘慕华,张玉清,朱碧颖.分析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9):157-159.

[5]柏贵红.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7):9+198.

作者:李晓青

手术室护理质量论文 篇3: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并讨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手术病患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90例实验组和90例对照组,对他们分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及常规性护理。结果:1)实验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X2=8.8889)。2)实验组病患的总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X2=7.7453);实验组病患与医务工作者发生纠纷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X2=6.7765)。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t=19.4460)。结论: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进行护理,可以使护理质量得到一定提高,减少不良反应以及纠纷的现象发生,提高满意度,其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及其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医务工作者们抢救病患在手术室完成,能够确保病患们的安全。有效、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减少抢救病患的急救时间,使病患的器官功能得到保护,从而避免发生死亡等后果[1]。在护理管理中,持续改进是一种有效的主要方式,能够提升手术的效果,提高手术预后性。本课题选择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手术病患作为分析对象,以分析并讨论持续性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以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手术病患,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90实验组和90例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45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4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40.97±1.41) 岁;对照组有36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5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平均年龄( 55.16 ±1.31) 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患的一般资料情况没有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本研究的180例病患均是自愿参与本课题的治疗,患者及其家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对照组病患采取的护理方式:常规性护理。对实验组病患采取的护理方式: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包括 部分:1)成立质量控制体系:由手术室专业护士担任一级质控员,由数名专科组长担任二级质控员,由护士长担任三级质控员;2)制定评价指标:根据护理部的具体要求以及病患关于护理的个性化需求来制定;3)整理不良事件:根据时间先后顺序来整理,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起因,改进护理细则以及管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概率;比较实验组病患和对照组病患的满意度以及发生纠纷的情况;比较实验组病患和对照组病患的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本试验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2.0 [7]进行处理分析,用%表示率,(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结果以p值作为基准,P<0.05的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概率

从表1可以看出,经护理后,实验组共10例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共26例病患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28.89%,实验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X2=8.8889)

2.2 比较实验组病患和对照组病患的满意度以及发生纠纷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病患有88例患者满意护理工作,2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7.77%,对照组病患有78例患者满意护理工作,12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86.67%,实验组病患的总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X2=7.7453)。实验组病患有1例(1.11%)病患与医务工作者发生纠纷,对照组病患有9例(10%)病患与医务工作者发生纠纷,实验组病患与医务工作者发生纠纷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X2=6.7765)

2.3 比较实验组病患和对照组病患的护理质量评分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3.87±5.07)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77.69±6.05)分,实验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t=19.4460)

3 讨论

医院主要在手术室完成一系列医疗行为,手术的护理质量好坏可决定手术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安全[2]。护理内容有较宽的范围以及专科性,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的监督以及科学的管理从而使手术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3]。手术室护理方式中,持续质量改进是其中一种[4]。其效果理想,它经过成立质量控制体系,能够实现护理工作的分级监督以及管理,有助于落实持续质量改进[5]。本研究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方式,探讨它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1)实验组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x2=8.8889)。2)实验组病患的总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x2=7.7453);实验组病患与医务工作者发生纠纷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x2=6.7765)。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t=19.4460)。这与以前[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式进行护理,可以使护理质量得到一定提高,减少不良反应以及纠纷的现象发生,提高满意度,其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及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翔蔚."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17(2018):119-120. doi:.

[2]王侃."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18.58(2018):259-260.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58.150.

[3]王雅静."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实用医药 11.22(2016):288-289. doi:10.14163/j. cnki. 11- 5547/r.2016.22.211.

[4]何春霖,and 钱颖.“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分析.”饮食保健 006.022(2019):113.

[5]彭伟洁,and 张启媚.“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6.10(2019):103-104.

[6]黄莉. 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022):3409-3411.

作者:张蕊

上一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工程监理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