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措施探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院内感染也称为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看病患者或者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但是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的范畴。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均属于院内感染的对象, 其中主要对象为住院病人和医务工作者[2]。为探讨相关解决措施, 减少发生的概率, 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 该院从2009年以来, 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工作中, 主要从手术室护理工作入手, 查找工作中的不足, 加强手术室环境的检测、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流动、及时合理处理废弃医疗垃圾以及严格落实各项无菌规范操作等, 逐渐形成了一套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防控体系, 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患者因素

大多数的手术患者由于疾病或者创伤导致自身免疫能力下降, 抵抗力较低, 在手术室中极易发生感染。同时, 手术患者的个人卫生也不容忽视。

1.2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的环境对于院内感染的防控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首先是手术室的布局问题, 如布局不合理, 限制区和半限制区区分不清或者手术操作区不洁净极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空气中沉浮着各种病原体, 随着人员的流动空气中病原体的数量和种类发生改变, 如不重视也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此外, 手术室中废弃医疗垃圾没有及时的处理也是重要问题之一[3]。

1.3 医护工作者操作水平

在手术室中, 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水平也是导致原因之一, 手术室的任何操作都属于侵入性操作, 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侵入性操作可将外源病原体带入到患者的体内, 导致感染。医护工作者如操作不当, 无菌操作不规范, 消毒工作不彻底等均会导致感染的发生。同时还会导致交叉感染, 如手术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感染, 手术患者与家属的感染及前后手术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感染。

1.4 相关人员的意识

医护工作者及保洁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够, 意识较差, 没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也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手术室护理工作防控院内感染的措施

2.1 加强手术室环境质量的控制

严格执行手术室区域及通道的划分, 既三区三通道: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手术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 贴出显目标语, 以提示及警示医护人员严格执行三区三通道管理制度;加强手术间人员管理, 禁止台下人员互串手术间;限制进入手术室人员数量, 参观人员固定手术间, 不可随意走动;定期完成空气质量、物体台面采样监测, 以便发现与及时追踪不良因素。

2.2 增强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感染预防控制能力

科室的感染控制, 低年资护理人员是薄弱环节, 对于进入手术室的新职工及护生, 该科在入科后有计划的安排感控知识及专科等相关的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及考核, 做到岗前学习培训与强化;上岗后有计划的根据科室培训目标, 不断强化学习, 加强继续教育, 让低年资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对每位参与进行手术的护理人员提出明确要求, 每次手术前, 做好手术区域的卫生和消毒工作, 做好手术区的空气消毒, 对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严格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对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仔细检查, 以防止物品过期或者出现外包装破损的情况;手术中, 不随意走动,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后, 及时按要求处理医疗用物, 必须严格灭菌后才能再次使用, 对废弃垃圾要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对手术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统一做无害化处理。

2.4 有效的监测手段

对手术室进行有效的监测, 及时发现可疑的感染因素, 进行针对性干预, 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发生率以及发生的危害程度。监测的内容重要包括:手术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医务人员手监测、无菌物品监测、灭菌器监测等。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 并提出整改意见, 对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人员, 进行教育改正。

2.5 加强术前健康教育工作

手术前, 须对手术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让其知道预防工作对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性, 并指导其正确的预防方法, 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 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的整改, 规章制度的建立, 护理工作的整改以及检测, 使手术室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大大降低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引起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 提高了医院护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

4 讨论

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不但严重影响住院病人术后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而且给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和医疗技术的进步, 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已经成为评价某个医院医疗水平和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医护工作者的无菌操作不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导致感染源传播;或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效果医院缺乏有效的监测。

在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中, 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手术患者病情严重、加之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应激, 抵抗力十分低下。此时如操作不当, 极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 同时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的康复。我科在认真分析手术室引起院内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基础上, 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针对措施, 从而显著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初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可以有效地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

摘要:目的 为了减少由于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医院内感染发生, 探讨相关解决措施, 减少发生的概率, 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方法 通过查找我院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 如手术室的环境、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的控制、废弃医疗垃圾的处理、物品的消毒、以及各项操作要求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并全面整改。结果 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改, 使手术室的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 大大降低了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问题引起医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 提高了医院护理的质量。结论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整改, 有效地落实各项规范要求, 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手术室,院内感染,措施控制

参考文献

[1] 邹菊梅.基层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2) :145-146.

[2] 卢志清.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5) :4092.

[3] 邢小芳.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 2012, (7) :114-115.

[4] 孙芳.加强手术室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方法与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 2011, 18 (5) :537.

[5] 尹珍爱, 冯立.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11) :123-125.

上一篇:中小型医院的模块化设计探索实践下一篇: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