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评价方案及评价表》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学生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研究

【摘要】为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考核,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构建大学生管理考核评价方案,方案由5个一级评价指标、17个二级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组成。经过试评价,结果显示评价方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操作性较强,比较符合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的实际。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大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大约占到在校生总数的10%左右。大学生党员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中的先进代表,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把关较严,而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考核较为薄弱。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把自己混同于一般同学,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明显,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二是带头争创佳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五是带头弘扬正气。所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党建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已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一重要任务,建立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研究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的评价指标及标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的构建

2.1 构建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选择

从本质上来说,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1]。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是有效实施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的关键。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不是追求完全自然科学或完全数量化的范式取向,而是以准确地反映出其客观状态为导向。所以,在我们选择构建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时,应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构成因素分析,设计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调查问卷,运用特尔斐法确立评价的一、二级指标。

2.2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指标,是目标一个方面的规定,它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是依据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目标,结合评价对象实际分解出来,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要求,是实施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所以要反映评价目标,就要设计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实质上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呢?应当本着科学的态度,方求以正确的思想去指导实践,防止主观随意性。因此,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2.1 方向性原则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章为准则,按照党章党员的基本条件、权利、义务等项规定,制定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

2.2.2 客观性原则

由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评价效果的有效程度,所以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时一定要坚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忌主观随意性,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通过客观评价,使每一名学生党员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2.2.3 可测性原则

可测性原则是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末级指标的要求。末级指标要用可操作化的语言加以界定,它所规定的内容是可以测量的。指标应尽量用具体可操作化的语言来描述,并能通过观察或者测量得到明确的结果,以便于综合得出评价结论。正如列宁说得:“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有直接的显示性的优点”[2]。

2.2.4 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是影响评价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指标系统的可行性可以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要求指标涉及的信息应易于获取;二是指标体系要简便易行,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评估指标的数量多少要适中,评估标准高低也要适中。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反映事物本质的因素,即抓住影响活动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一些虽能反映目标,但属次要的一般的因素可以忽略,或可适当地概括、合并,以减少指标数目,简化内容系统;三是简化量化方法,使之易懂,便于操作。

2.2.5 独立性原则

指标的独立性,就是说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必须各有明确的独立的含义,逻辑上必须是并列的关系,不相互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能从这一条导出那一条,或是两条指标反映同一评价因素。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那样:“认识必须从感性的现象开始,但是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多余的了”[3]。

2.2.6 全面性原则

指标的全面性是指指标体系内的指标完备性。它要求指标体系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的指标,无论它所反映的广度和深度,都应当包含和覆盖评价对象的全部本质属性。能再现和反映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的目标。指标的全面性本质上要求指标体系内的各指标能在它们的相互配合中,在它们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总和中实现目标。

2.2.7 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求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二是要求评价指标体系中,下一层次的指标与上一层次的指标相一致。也就是指标必须反映目标,下一层次的指标反映上一层次的指标。如果每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不反映上一级指标所要求的结果,最后逐级合成的结果,也就不可能是评价目标的理想结果,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丝毫积极意义,反而有害。

2.3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的评价准则,是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1]。影响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的因素较多,有的因素影响小,有的因素影响大,所以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评价质量。指标体系应具有直观、简明的系统结构和完整的解释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内涵的内容。

2.3.1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的选择

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主要构成要素的分析,设计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调查问卷[4](问卷经党建、思政专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特尔斐法将问卷按程序逐轮发放、回收、整理(专家情况见表1)。第一轮给出被选指标(随机排列),并征询应添加的指标及指标的重要程度;第二轮将第一轮分析整理后的结果反馈给被调查的专家,再次给出意见;第三轮再次征询,并请专家对同层指标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表1 特尔斐法专家调查统计表

以第三轮调查5个一级指标的确定为例来说明具体方法和步骤(量化统计法):

(1)将指标的等级赋值:很重要赋值5,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赋值4、3、2、1。

表2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2)计算指标调查结果量化值。

第三轮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份,政治思想指标评为很重要30人,重要1人,则30人评为很重要分值为30×5=150,重要1人分值为1×4=4,两者之和为150+4=154。

同理,其他指标的调查结果量化值分别为97、123、120、126。

(3)计算指标调查结果量化值占满分值的比率

满分为:31×5=155,政治思想这项指标的调查结果量化值占满分值的比率为:154÷155=0.993

同样计算得到其余4项指标与满分值的比率,分别为0.626,0.794,0.774,0.813。

经整理得到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见表3)。

2.3.2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调查统计法)

下面是本文确立一级指标的权重时所用的方法及步骤,用这一事例也说明该方法的运用过程,其它层指标的权重获得与此相同。具体方法(调查统计法)与步骤如下:

表3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

(1)结合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问卷调查第三轮,制定并发放专家调查表,征询指标的重要程度。(表略)

(2)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统计数据见表3。

(3)计算各项指标得分总和。

指标得分总和等于指标得分之和:

154+97+123+120+126=620

(4)归一化处理,求得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表4)。

表4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一级指标权重统计表

依此类推,可以算出二级指标的权重。为了评价方便,我们把小数点后数字进行调整,取整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表5)。

2.4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就其本质属性是一种价值判断,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标准的选取是为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服务的,它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种期望,且呈现阶段性特征。因此,标准选取必须符合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向和规律,同时标准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应具有规范性、确定性和一致性。

表5 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权重表

2.4.1 标准的制定依据: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有关文件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部部长周济)等文件中都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做出了重要阐述与明确要求,这也是我们制定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

2.4.2 评价标准选取原则

(1)尽量采用最新的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有关文件中的阐述。

(2)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度、社会调查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不同地区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

(3)对于那些难以统计但又十分重要的指标暂用类似的指标替代或定性描述。

为了更好的实施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方案,保证指标既具有可操作性又有区分度,客观反映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的真实情况,在查阅资料、调查普通高校、走访专家等基础上,初拟评价标准,在山东理工大学进行试评价,将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对标准作了适当修订,最后得出的评价标准(见表6)。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文章以党的相关理论、文件为指导,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大学生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3.1.2 评价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认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本质、特点,联系实际而制定,反映出所建评价方案的价值。

3.1.3 通过个案应用验证:本评价方案设计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权重系数有较高的可靠性、有效性,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效果较为理想。因而评价能较真实反映大学生党员个人的综合情况,可为普通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和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提供参考。

3.2 建议

3.2.1 大学生党员的考评要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特点,虽然他们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但他们要成长为一名优秀党员还需要一个磨练、提升的过程,所以不能对他们求全责备,还要讲究人性化、灵活性,通过评价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

3.2.2 建议按年度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考评。考评由高校党委领导,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实施。根据考评情况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也为下一年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34.

[2]列宁全集[M].第38卷,第227页.

[3]马克思.资本论[M].1975年版,第3卷,第923页.

[4]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杨刚(1970—),男,山东新泰人,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管理研究。

作者:杨刚

第2篇:医学高校学生诚信鉴定评价体系的细化方案

目前,学院手册中关于“思想量化考核”方面的内容存在,且较为系统,但它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在学生评定各种奖项方面的一个标准,而并没有将它的潜在作用发挥至极限,例如:能够接近获得奖学金、评上优秀的学生才会关心该量化考核分,否则,很多没有机会获得奖项的大部分学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高低,不会去维护它的多少,或者全身心、多方位的去争取该方面成绩,因为评优、获奖学金的学生比例毕竟很少,绝大多数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去理会它,因此间接的失去了或者没有使其更好的加以开发利用。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上述评价体系的操作,那么就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的积极性,尤其会受到中下游学生的青睐,同为这个部分的“量化成绩”会在毕业生的鉴定材料中得以清楚呈现,因而我们会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就不会再以冷眼、漠视相待。而是会努力去做,并做得更好,因为它一举两得,既能实现获奖、评优的机会,又能在毕业鉴定中记载着比较好的成绩表现,何乐而不为。

一、鉴定评价体系的形式

鉴定等级分为5级,即分为A、B、C、D、E五个级别,根据所在专业年级或各个自然班级内所有成绩总平均分的排名情况而定,即: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和59分以下等五级。

二、鉴定评价体系的整体内容

思想政治方面、文明礼貌方面、遵纪守法方面、学习成绩方面、日常生活方面、社会实践方面、实习效果方面、毕业设计论文方面、奖励奖项方面及其它方面的诚信鉴定制度评估体系的考核结果总表如表1:

详情列表

具体内容:各个方面的细化方案、考核表格及操作或执行标准“三”中。

综合评价:在上面的总表中,每个大学生拥有几个“A”级成绩等,在方方面面进行诚信考核,最后给出总评,并附加说明该评价的意义、观测点、如何操作、怎样评价等内容,让每个阅读鉴定的人都能够读情况、看明白,否则就失去了该方案的效能,最终无法具体应用与推广,形同虚设,华而不实。

三、鉴定评价体系实施的具体依据,在二级指标中的每个项目,可以建立百分制评价指标体系

以“思想政治方面”为例,说明具体评价标准并列表如表2:

二级指标,执行操作者:平时操作,可以分开考核,例如:学生处、教务处、计财处、总务处、图书馆、系内总支书记、系团总支书记、一线教师、班委会、团支部学生会干部、学生之间互评等,分开操作参考价值更高,克服一人全权处理的弊端,考虑不周、不是十分熟悉等造成不能公平、公正的现象发生,多角度、全方位的立體考察更能充分地反映每个人诚信方面的真实信息,这也就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二级指标,各项具体操作方法及时间:可以是每人每学年/学期期末考核一次,按照百分制的得分情况划分、核定五级成绩;或者每学年/学期都操作一次,几个学年/学期下来,取总平均分后再根据百分制的情况核定为五级成绩等。

将上面的评价体系,进一步解释说明操作、评价体系可行性、如何确定每项等级,最后填入毕业生的诚信鉴定评价体系总表中,即高校学生诚信鉴定量化考核体系一览表,作为毕业生的大学期间各个方面所有成绩的总评价,为用人单位、社会、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加优秀、诚实守信的当代大学生。

四、诚信鉴定制度评价体系细化方案的实践检验

如何实践、实践预期效果,听取反馈意见与建议,如学生如何反映、管理操作者的反映、用人单位如何反映,边建设边修改,进而更加完善上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真实性等。在哪个年级开始实践,考核一年或四年,或者从新生入学至毕业完成学业止,进行一个周期实验。大量的工作应该在平时完成,为了最后统计工作更加简单方便、准确快捷、容易操作等优点,那么就需要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实际一个软件或制作某个可操作的程序,将平时的考核成绩录入计算机中,建立学生成绩考核的网络资源信息库,随时调取某个人资料,并将多年的各种工作成绩都形成个人网络档案,这样所有工作就相当容易了。

注: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09]第263号。

作者:陈洪斌 祝 颖 曲宝忠 李卫华

第3篇:七年级学生生物探究实验设计方案能力评价的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借助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的实验设计,对学生常犯的一些错误进行归纳和总结,借以评价七年级学生设计生物探究方案的能力。

关键词: 设计探究方案 问题 评价

一、研究背景

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对鼠妇、蚯蚓等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数次探究,但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还以教师指导或小组讨论为主,并未真正进行独立的实验方案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与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有直接关系。所以针对这一个环节,我布置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方案设计任务。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由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有多种,探究不同外界因素会形成不同活动方案,因此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我结合工作单这一评价形式,尝试评价每个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二、工作单的设计

背景资料:影响种子萌发的非生物因素可能涉及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你能否通过实验找出哪个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提供的实验器材:大豆种子、水、培养皿、纱布等。

要求: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针对一个因素,提出一个可重复操作的问题,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完成工作单并进行实验。

1.提出问题:?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提出假设:?摇?摇?摇?摇?摇?摇?摇 ?摇?摇

2.设计探究方案:写出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步骤(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画图或设计表格)

3.收集和展示数据(设计观察记录用的表格,记录实验现象)

4.完成实验

5.分析和解释结果

6.你的实验结果是否与假设相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你对该实验有哪些改进?

三、评价方法

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能力结构是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的应用、表达和交流三个方面,科学探究每个维度都可以从这三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体系。

1.科学知识的掌握评价标准

分值5:能够依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出简单、合理、易操作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符合科学逻辑。

分值3:能够依据自己选择的探究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符合科学逻辑。

分值1:实验材料选择不恰当,实验装置设计不合理,实验过程缺乏基本科学逻辑。

2.科学方法的应用评价标准

分值5:选取恰当数量的大豆种子,实验装置应考虑适宜的萌发条件,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实验,考虑相同环境因素,保证某一外界因素这一单一变量,有明确可信的数据记录。

分值3:选取恰当数量的大豆种子,科学合理设置对照实验,保证某一外界因素单一变量。

分值1:未考虑实验的变量控制,设计的实验方案与检验假说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3.表达与交流评价标准

分值5:能够简明有条理地叙述探究方案,实验装置描述清晰易懂,易被他人重复。

分值3:能详细叙述出探究方案,基本能被他人理解和重复。

分值1:探究方案的表述不完成,逻辑混乱,不可重复。

案例1:

(1)先在2个纸杯上分别标上“A”和“B”。

(2)分别在A杯和B杯内放入250g土。

(3)再在A杯和B杯内分别放入10粒大小相似并完整有生命力的大豆种子。

(4)在A杯内每天浇水,B杯不浇水。

(5)仔细观察一周并记录种子萌发情况。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5分;科学方法的应用5分;表达与交流5分。

案例2:

(1)取两个烧杯,都放入相等泥土。

(2)分别放入10粒种子,每天浇等量的水。

(3)一个放于温暖阳光下,另一个同样放于阳光下,但不让它照到光。

(4)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萌发数量。

待修改问题:(1)烧杯未标记。

(2)表达可再详细、具体些。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5分;科学方法的应用3分;表达与交流3分。

案例3:在土壤里均匀播种种子和水,在温度37度时会不会发芽。多试几次,每次不同湿度温度。

待修改问题:(1)未用标记。

(2)没有设置对照实验,没有控制实验变量,变量不唯一。

(3)表达没有条理不清楚,没有可操作性。

评价:科学知识的掌握1分;科学方法的应用1分;表达与交流1分。

四、结果与思考

通过对162份工作单的评价,发现七年级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1.器材的选择:学生在没有选择探究温度因素的情况下选用冰箱放置实验组。

2.大豆数量: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每组5粒以下的大豆种子进行实验。

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编号:只有少数同学给培养皿或烧杯贴标签编号。

4.单一变量的控制:(1)探究光:阳光下和阴暗处有温差,出现光和温度两个变量。(2)探究温度:冰箱里无光,与室温下做对照,出现温度和光两个变量。

5.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用玻璃罩密闭如何抽除空气,密闭后的容器如何保证水分供应。

6.实验步骤描述不准确:经常出现“少量”、“多点”、“观察现象”等模糊描述。

综上,七年级学生探究实验设计能力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和细致,对单一变量原则的掌握不到位,需在以后学习中多加练习,尤其是培养独立思考和设计方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伟平.不同类型的工作单对初中生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评价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2]罗国忠.运用引导性工作单评价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证研究.物理通报,2008(05).

作者:刘旸

第4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评价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这个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更好体现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内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情感与态度、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4)情感与态度:能认真完成作业,生活自理,在活动中爱动脑筋,有自己的看法,面对困难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有始有终,持之以恒,正确对待挫折。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在活动中善于和同学、老师交流合作。认真制作小发明或完成小实验。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区)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情感与态度、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

(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重视日常评价。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D、E五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一般、不合格,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一般以上,准予毕业。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

查处违规行为。组员为各班主任、科任教师、教师代表和学生家长组成。

(二)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各班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建立申诉和举报制度。对评价的结论,如果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小组,经过广泛和深入调查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四)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小组负责调查和处理。学校评价小组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七、本方案从2010年秋季开始在小学各年级试行。 后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第5篇:(完整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xx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初中这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的手段。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学生成长发展观。

二、评价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关注程度高。评价时需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定小组、学校评审工作委员会的评价、审定都必须以翔实的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道、公正,既不可捕风捉影、凭印象、凭个人好恶评价学生,也不能稀里糊涂,千人一面,没有区别,缺乏特点。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公正诚信的品质。

2、激励为主,促进发展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对学生评价既要持严肃认真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评价工作,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对待学生,评价一个学生以看全面、看表现、看进步为主,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3、坚持标准,顾全大局原则。评价时,必须坚持标准,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禁止一味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随意降低或改变评价标准,改变评价方向。要客观公正,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三、组织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我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县局领导,学校负责实施。

1、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组 长: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副主任

成 员: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田雨航(七年级学生代表)

田思雨(八年级学生代表)

张昊男(九年级学生代表)

2、班级评价小组

组长:各班班主任 成员:各班科任教师

四、评价内容与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见下表:

(一)评价内容(见下表)

景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项评定表

班级: 姓 名:

学号:填表时间:

维度

要素

关键表现

评定结果

评定依据

文明礼貌

1.对师长有礼貌, 与同学友好相处

2.礼貌待人,与人和善

3.言行文明, 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4.维护国格,尊重外宾,言行得体

 

 

 

 

勤奋进取

5.有进取心

6.学习刻苦努力

遵纪守信

7.增强法律意识,具备法律常识

8.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校纪校规

9.真诚待人、正直守信

10.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考试不作弊

热爱劳动

11.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12.尊重劳动者和他人劳动成果

社会

责任感

13.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和社会

14.乐于为他人和社会服务

1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

 

 

 

 

家庭

责任感

16.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17.愿意承担必要的家庭责任与义务

自尊自律

18.能正确认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19.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知错就改

20.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生活节俭

2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环保意识

22.具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23.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24.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

25.有好奇心与质疑精神

26.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7.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

 

 

 

 

学习方法

28.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9.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计划

与反思

30.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31.善于在学习中总结与反思

32.能够听取他人的建议,改进不足

独立探究

33.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4.掌握探究的策略与方法

创新精神与

实践能力

35.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6.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37.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合格

38.综合实践活动考查合格

交流与合作

团队精神

39.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40.珍视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

41.团结互助,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沟通

与分享

 

42.尊重并理解他人,主动与他人交流

43.能够合理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44.尊重师长的意见和教导

运动与

健康

体质

与健康

45.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46.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努力

47.体质健康测试合格

 

 

 

 

健康

心理状态

48.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

49.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50.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

生活方式

51.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2.爱好体育运动,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53.珍爱生命,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

审美与

表现

审美情趣

54.能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发现美、欣赏美

55.喜欢上音乐、美术课,认真完成作业

56.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艺术活动与表现

57.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58.能用多种方式创造美和表现美

(二)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资料;(2)奖励或处分等情况、记录;

(3)为班集体、同学服务的证据;(4)讲文明礼貌的记录。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等级评定结果为“优秀”;

2.模范遵守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

3.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

4.经常热心为班集体、同学服务。

B(良好)

1.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等级评定结果为“良好”;

2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和社会公德;

3.能够热心为班集体、同学服务。

C(合格)

1.思想品德素质综合等级评定结果为“合格”;

2.有违纪、违规行为,但改进比较明显。

D(不合格)

1.有经常性严重违纪违规行为,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2.有违法犯罪的事实和记录。

备注:凡被评为校级及其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学生,评价等级原则上定为A(优秀)。

2.公民素养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有乐于助人的原始证据;(2)有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证据;

(3)有维护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及参加社会环保活动的记录;

(4)有关心家庭成员、孝敬父母长辈的证据。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有自信,上进心强;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

3.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4.主动关心和帮助学困生;

5.关心家庭成员,孝敬父母长辈。

B(良好)

1.有自信,上进心较强;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较为积极;

3.能够维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设施;

4.关心和帮助学困生较为主动;

C(合格)

1.有自信,上进心;

2.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

3.没有破坏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的不良记录;

4.能够关心和帮助学困生;

D(不合格)

自我约束力差,有损害集体利益、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3.学习能力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阶段性学习水平考试与考查成绩的原始记录;

(2)个人学习计划、学习总结或反思笔记;

(3)理化生实验考核原始成绩单;(4)综合实践活动原始记录;

(5)校级及以上学科获奖记录或证书、个人的实践活动成果或作品。

等 级

评 价说 明

A(优秀)

1.90%以上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成绩均达到“良好”及以上;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为“优秀”;

3.学习十分认真,课堂上积极主动,作业完成得很好;

4.能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反思和总结;

5.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均达到A等级。

B(良好)

1.60%以上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成绩均达到“良好”及以上,且没有“不合格”的测评成绩;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为“良好”;

3.学习认真,按时完成作业;

4.能够制定较为有效的学习计划,能够在学习中反思和总结;

5.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均达到B等级。

C(合格)

1.所有课程每学期终结性测评平均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等级评价结果为“合格”;

3.学习态度一般,不旷课,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

4.能够制定学习计划;

5.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均达到C等级。

D(不合格)

1.不能主动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差;

2.有经常抄袭作业现象,考试存在作弊现象;

3.所学课程平时学期终结性测评各科平均成绩有“不合格”。

4.交流与合作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的记录;

(2)有自己与他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的证据;

(3)有关心集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证据。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主动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

3.团结互助,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B(良好)

1.关心集体较为主动,维护集体利益;

2.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较积极,较认真;

3.团结互助,能够较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C(合格)

1.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

2.在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中表现一般;

3.团结互助,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D(不合格)

1.不关心集体,不能维护集体利益;

2.经常不参加校内外各项有益活动;

3.不能团结同学,不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运动与健康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情况及考查成绩;

(2)有终结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记录;

(3)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观察记录;

(4)有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或有参加校级及其以上体育活动的获奖记录。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及生活、卫生习惯;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努力认真;

3.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或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

4.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优秀”。

B(良好)

1.有较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及生活、卫生习惯;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较为努力;

3.参加体育活动或在某体育项目上有一定特长;

4.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良好”。

C(合格)

1.身体素质及生活、卫生习惯一般;

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基本努力;

3.能够参加体育活动;

4.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1.经常不上体育与健康课;

2.体育与健康课程总成绩和终结性测试“不合格”。

6.审美与表现

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

(1)有音乐、美术课学习情况及考查成绩的记录;

(2)参加艺术活动的记录;

(3)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或有在校级及以上艺术活动中的获奖证据。

等 级

评 价 说 明

A(优秀)

1.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或有艺术特长,在艺术活动中获奖;

2.音乐、美术课学习努力认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及以上。

B(良好)

1.参加艺术活动较积极;

2.音乐、美术课学习基本努力,学习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

C(合格)

1.能参加艺术活动;

2.音乐、美术课学习基本努力,学习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

D(不合格)

1.经常不参加艺术活动;

2.音乐、美术课学习不够努力,学习成绩“不合格”

注意:

⑴对D等级的评价特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的评价,应极其慎重,仅限于个别学生,且能作出清楚明白的解释。

⑵如有所列条款以外的其他材料,经班级评价小组审核并经学校评价委员会同意也可采用,采用时如何确定等级,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决定。

(三)呈现方式及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呈现方式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性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

从六个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给每一个维度划定一个等级,以A、B、C、D的方式呈现。

2、综合性评语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要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若六个维度均达到C级以上(含C级)方具备初中毕业资格和一般普通高中录取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六个维度中任意两个维度达到B等级以上(含B等级),则具备市级重点、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四)评价方法

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以学校为单位按照评价内容中六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要素和关键表现开展工作。

1.自评

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自我评语。

2.互评

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本人自评,班级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写出评价意见。

3.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参照互评结果确定等级,并写出分项评定依据和综合性评语。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时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对于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评价结果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确认。

第6篇:民勤四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

以德树人,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贴近学生实际,充实德育评价内容;大胆探索,改进德育评价方式;拓展空间,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络,是推动中学德育现代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就是指通过教育把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心理品质等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心理品质素质,从中体现出中学生的德性、精神面貌和健全人格。只有实行科学的学生德育评价,更加注重体现对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检验,德育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用。

二、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设计构想

设计制订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既要遵循德育规律,依据教育理论,保证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上,又要考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构建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

(一)中学生发展性德育评价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自省性原则。③现实性原则。④ 发展性原则。⑤可操作性原则。

(二)评价指标的要素构建

1.指标要素的确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 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1有关精神确立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再把诸指标所涵盖的内容逐步实现内容的具体化和评价的可操化。

2.评价标准的确立。为了保证评价 操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将标准的内涵再作具体细化。

3.权重和等级的确立。以百分制设计为评价的基本分,

即100分为满分,再根据组成评价体系的诸要素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设定各项指标的分值

4.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思想品质:家庭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具有一定理想和追求、善于思考,崇尚科学。

道德行为:文明习惯,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尊重同学、热爱劳动,节俭朴素、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团队精神。

个性心理品质:正确认识、评价和反思自己,自信心、毅力与承受能力,善于与人合作控制、调节情绪心理,心理健康、活泼开朗。

不同年级根据以上三级指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完成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结构。

三、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实施运用

在构建中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过程中应力求体现“目标可导向、行为可选择、过程可调控、效果可测试”的目标,努力实现指标内容、评价标准、操作方式的创新。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必须掌握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一是定量评价与定性

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德育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对照德育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日常德为表现进行评价与鉴定,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目的,实现对德育品质的自我内化。

2.必须拓宽丰富多样的评价途径。一是开展家长、教师、学生的多元主体评价。通过自评、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在学习、生活中,变他律为自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家长参与评价,就是要在家庭生活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德行,特别是要把握学生某种一贯的和综合的品德行为方式,从而对学生进行真实性的评价。教师评价是德育评价体系的主体。

3.必须使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一是注重开展模糊评

价。可以把学生自评的档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还需要努力三档。以便淡化传统的“分数排队”的弊端,减轻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学生还可以在自我评价中,对学校、教师或家长提出要求,寻求来自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得评价更能凸显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评价的实效性。二是注重开展评语评价。评价体系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家长和教师通过家长建议和教师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 、鼓励性的评价,充分调动各层面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内动力,把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切实贯彻落实,体现到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

第7篇:星级学生评价方案

高都中学评选星级学生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学生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的评价导向和的育人功能,激励所有的学生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校风、班风的根本转变,依据学生评价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校评选星级学生评价方案。

二、评比内容

开展“思想品德,文明守纪,讲究卫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五星评比活动。

三、各星评比条件 (一) 思想品德星

1.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

2.在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内容中达到优。

3.积极参加学生各项主题与专题教育活动,并且有突出表现。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5.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求达标为优秀。 6.文明礼仪与行为规范成为同伴学习的榜样 (二)文明守纪星

1.讲文明,有礼貌,遇到教师随行领导与教师主动问好.不讲脏话,土话。 2.诚实,不说谎话,知错就改。

3.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损坏教室的门、窗、桌椅。 4.在校尊敬老师,关心老师。

5.上课认真听讲,不调皮捣蛋,扰乱课堂秩序。 6.遵守学校各项纪律。

7.按学校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不过早到校,放学后不在学校里逗留玩耍。 8.集会,活动时,遵守纪律,保持安静,不讲话,吵闹。 9.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搡,跳跃,一哄而上。 (三)讲究卫生星

1.讲究卫生,不边玩边吃,边走边发吃,不乱丢纸屑,保持环境整洁。

2.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手,洗脚,勤剪指(趾)甲,勤洗头,勤换衣裤,勤洗澡。饭前便后洗手。

3.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读写姿势正确。

4.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务劳动,营造一个舒适卫生的生活环境。

5.自觉做好值日工作,早晨、中午及放学后,值日生要把教室走廊及卫生区打扫干净,将纸篓清理干净.放学时还要注意摆好桌椅,关好电灯和门窗。 (四)勤奋学习星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有病及时请假。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敏捷。 3.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不拖拉,不赖作业。

4.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包整齐干净,抽屉内整洁,齐整,桌面物品摆放有序。 5.看有益图书,报刊,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6.平时成绩优良,期末语、数、英等各课成绩总评达到优秀水平。

7.参加校内各类学科竞赛获二等奖以上或参加区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 (五)热爱活动星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外活动。

2.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艺术,技艺培训班和兴趣小组。 3.每周的班队活动积极参加,在活动中表现出色。

4.业余生活中经常关注、参加各项文艺活动,生活丰富多彩,富有情趣。

四、星级学生的评比原则 人人都有“星”,努力争“五星”。

五、星级学生的评比程序

“五星”学生评比程序:以学期为阶段,每位学生对照《星级学生的评比条件》进行自我评定,对达到“五星”学生条件的,在所附表中的所有“五星”打下“√”,先由学生申报,再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委评议、班主任审核,政教处、教导处审批,经公示后学校授星表彰。

“四星”学生评比程序:以学期为阶段,每位学生对照《星级学生的评比条件》进行自我评定,对达到“四星”学生条件的,在所附表中的所有“四星”打下“√”,先由学生申报,再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委评议、班主任审核,政教处、教导处审批,经公示后学校授星表彰。

“三星”学生评比程序:以学期为阶段,每位学生对照《星级学生的评比条件》进行自我评定,对达到“三星”学生条件的,在所附表中的所有“三星”打下“√”,先由学生申报,再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委评议、班主任审核,年级组审批,可根据情况,由年级组或班级授星表彰。

六、星级学生的否决制度

星级学生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有下列严重违规违纪行为之一者,降为无星学生。

1.旷课一天以上者;2.进网吧者;3.有偷窃或赌博行为者;4.有打架斗殴或敲诈行为者;5.吸烟酗酒者;6.严重损坏公物者;7.在校内外造成较坏影响的不文明言行者;8.考试舞弊者;9.其他严重违纪违法者。

七、评选班级各星级比例

1.全班每个学生基本能达到一星级以上. 2.三星级学生人数为班级人数的50%. 3.四星级学生人数为班级人数的30%. 4.五星级学生为班级人数的10%. 实验中学“星级学生”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田中学生培养成“自强不息”的人,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能让学生在广泛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成为一个品行端、精神好、心态稳、潜力大、会做事的一代新人。打造“自强不息”学生文化,形成激励学生按照学校教育的要求,通过自主努力达到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的一种德育评价方法。

二、主要依据

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以及我校的学生一日常规、央所课题德目为具体内容,便于操作为目标实施对学生的有效评价。树立学生生命发展的观念,即将学生视为生命的个体,让学生进行道德选择,自主、自信、自勉、自责,将学生作为发展潜能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选择,从而引发德育手段、途径、方法的变革和换位。同时,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变过去的规约者、监控者、评价者为指导者、参与者;实现德育方法的转变,由听命德育向智慧德育的转化,由群体化向个性化转化;实现德育目标的转化,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作主,直面社会、人生和自我,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充分体现出民主、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方式。

三、“星级学生”的评价内容

把学校德育目标分解成:仁义、责任、学习、勤劳、健康五个方面,每一方面称为一“星”,为一级评价指标,在一级评价指标下又制定出二级指标:仁义二级指标有仪容雅正、尊敬师长、正直守信、感恩意识、人际和谐;责任二级指标有国家意识、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学习二级指标有勤奋进取、习惯良好、善于反思、探究实践、艺术修养;勤劳二级指标有社会实践、劳动意识、勤俭节约、环保意识;健康二级指标有善待自己、健康技能、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具体见“星级学生”评价指标)

四、评价方法与步骤

1、制订评比细则。在学校“星级学生”评价

一、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各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广泛征求任课老师和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田中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制定出“星级学生”评比的三级指标要素即具体评价细则,并进行量化评比。

2、做好动员发动。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对本班学生作动员,引导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并把评比标准上墙,让学生时时都能对照、检查,人人争做“五星级学生”学生。

3、每学期初,各班级组织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星级发展目标和实施计划,班主任做好汇总后,可在班内张榜公示。

4、定期评比检查。检查评比重在平时,重在过程。收集学生行为表现方面的信息,平时由班委干部和小组长做好记录,每两星期进行一次评比。每双周周六,各班级利用下午自习课时间,进行各项评比检查。评比以小组为单位,先由学生自评。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这一阶段情况作一小结,看看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已达“星级”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同学互评。自评和互评的结果最后要传达给本人,使其了解近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班级要将评比结果留档存底,以备期中与期末的星级评估。

5、期中、期末,各班级在前期周评比的基础上进行总评,对班内每一位同学的星级发展情况作出评估,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征求班主任与任课老师意见,最终对每一位同学形成星级认定意见。所有评选结果要在班内张榜公示。

4、在评比中坚持从小事入手,就事论理,以事明理,寻找载体,知情意行,强化意识,注重操作,榜样引导,情景感染。使“星级学生”的评价成为班级德育工作很好的抓手。

五、表彰和激励

1、每位同学的起始的状态有所不同,因此,每位同学制定的目标也应有所区别,目标既要与本身的现状有一定距离、高度,又要有达成的可能性,要稳步前进,不好高务远,对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同学,班级都要予以肯定和表扬,““五星级学生”的评比机制是给予学生发展的五个台阶,不是推优评选出五星齐备的另类三好生,表扬的原则是:肯定进步,谋求发展。

2、期中、期末的阶段评比,各班级将在前期评比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总评,评选出五星、四星、三星等星级学生,对于取得突出进步的同学,要将名单上报学生发展处,在全校表彰大会上予以表扬。并组织相关学生撰写个人事迹材料,在全校进行推广。

3、整合我校的表彰机制,取消原有的“田中之星“系列表彰项目,期中专以表彰各类取得进步的星级学生。期末评选的三好生、积极分子等奖项也与星级学生进行挂钩。其中,三好学生必须在学期内取得两次四星以上等级,且在期末阶段必须取得学习之星,各类积极分子必须在学期内取得一次四星以上等级,且要在期末阶段取得相应单项之星。对于事迹突出的个体学生,虽有星级上的要求不符,可以考虑班主任的特殊要求,予以一定从权。

4、各班级要充分挖掘各类星级学生的亮点,肯定成功,树立典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班级整体取得上升。

08.6.27 “星级学生”评价指标 目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说明

仪容雅正

注重自己的仪容修饰,重视内心修养,质朴大方,言谈举止文明。

尊敬师长

对老师有礼貌,正确对待师长的教育,尊重老师的劳动。关心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

正直守信

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规范,真诚守信,勇于对他人的不良行为开展批评。

感恩意识

感知父母之恩,体贴父母,敬爱双亲,爱护自己,使亲无忧。显亲推恩。凡事谢恩,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

人际和谐

学会替他人着想,自己有错敢于道歉,别人有错宽容相待。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善于倾听他人观点,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很融洽。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不做妨碍他人的事情。

责 任

国家意识

尊重国旗、国徽、国歌,关心国内外大事、维护国家统一,关心家乡发展,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遵纪守法

知纪,知法,懂纪,懂法。守纪、守法;用纪、用法;护纪、护法。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运用法律保护他人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心集体

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履行职责。团队意识强,能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学 习

勤奋进取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态度端正,按时、认真、独立地完成各项学习水平。学习成绩有进步。

习惯良好

能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能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独立完成作业。

善于反思

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水平,乐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状态。

探究实践

能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艺术修养

喜欢上艺术课,认真完成艺术课作业,认真欣赏或参加艺术展演活动,能用某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社会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实践、动手能力

劳动意识

能自觉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主动做好值日卫生工作。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勤俭节约

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盲目花钱、不随便浪费、盲目攀比,节水、节电,学会重复利用。

环保意识

具备环保意识,主动宣传环保意识,参加有关环保的社会活动。善待自然万物,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自觉维护教室、校区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善待自己

自我接纳,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自信自强,珍惜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健康技能

了解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掌握2—3项运动项目技术,在体育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体质健康考核为优良。

心理健康

正直诚实,豁达乐观,与人为善,意志坚强,能正确认识自己,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生活习惯

有良好的作息规律,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精力充沛。

审美情趣

掌握一定的审美知识,能感受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8篇:学生考试评价方案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考试及评价进行如下改革:

一、指导思想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校提出学生评价坚持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实践要坚持如下理念: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素质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以创新为本位”的教育目标观。

二、评价原则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多元,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坚持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3、评价方法多样,既有过程评价,也有结果评价,既有量的评价,也有质的评价。评价主体由学生、老师、校长、家长共同组成,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

4、坚持激励性原则,倡导教师自主开展即时性、个性化、研究性的评价。

三、评价目标

1、考试合格。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必修课以合格为依据,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即可毕业。各科考试要改革试题内容和命题方式,实现三大课程目标(情感、认知、能力)兼顾。

2、考查达标。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等以考查形式所得分达标为依据。考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实验操作、特长考核、评奖评优等相结合的形式,允许学生学有优长、个性发展。

3、评语评定。这是定性评价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整体表现要有一个评价,各学科老师对学生学科学习也要有评价。评语的书写要注意情感化、正面化、艺术化。

四、学生评价内容和方法。

1、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科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进行即时性的评价,评价内容和方法要在教案和课件中的体现出来。此项评价要求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案的一项内容和标准。

2、各科教师要利用学校开发的学生即时性评价系统,对学生学习品质、行为品质进行评价,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每周一次,其他学科教师每月一次。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自觉学习、课前准备、认真倾听、举手提问、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课外拓展、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行为品质包括:遵守规则、习惯养成、责任意识、合作交往、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环保意识、关心集体、健康心理、勤劳勇敢。每位教师每月选择五项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每项十分。此项工作在学期教师考核中占5分,分两类进行考核。

3、学生、班主任与家长配合,及时抓好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档案袋共八项内容:美丽照片、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成长日记、获奖记录、特长发展、实践活动、综合评价。要求每学期展示和评比一次。评比成绩记入教师考核。

4、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即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进行激励,学校要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对优秀者及时奖励,以学生单方面的成功促进其他方面的成功。学校鼓励和倡导教师开展研究性的评价,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如学困生发展档案、优秀生追踪发展档案。学校 对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

5、期中、期未考试评价办法。 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考试。

期中考试:由教师自己命题,教师自己组织考试。期中考试主要目的是检查和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

期末考试:

内容为教学的所有课程。

考试方法,针对各学科不同的要求,采取作业评定(15%)、测验考核(70%)、师生评议(15%)三种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作业评定(15%):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进行认真记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内容。

测验考试(70%):由教导处组织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分书面考试和实践能力测试两种形式。各学科书面知识与实践能力所占比例如下:

师生评议(15%):教师按平时的既时评价系统记载的成绩记分。

期末三项总分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分为优良,60—79为合格,60分以下为待合格。

实践能力考试办法:实践能力考试由教师对学生考察,学校根据教师考察的成绩,抽查25%的学生,逐一进行测试。语文学科为写字、朗读、口语交际,口头作文。数学学科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开放性实践试题。英语学科为听力和口语。音、体、美、信息等学科,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实践性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实践能力考试记入教师考核,音、体、美、信息教师的教学成绩主要以此项考试成绩为依据。

五、其他措施

1、坚决不准教师给学生排队,学校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考核教师。

2、学校坚持把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与教师的考核相结合,以保证改革的进行。

3、积极发挥学校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 简便易行的评价系统,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开放评价系统,使学生、家长都能参与评价。

4 、把评价工作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及时检查,保证各项评价 工作落到实处 。

第9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

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七)语言能力。能讲流利的普通话,有一定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书写规范。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对学生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制度。

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程序。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总评,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六、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综合素质的

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A)、“良好”(B)、“及格”(C)、“待及格”(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6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C),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南麻学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为积极推动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南麻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实践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实践能力的评价要与综合实践课内容相结合进行。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管理制度。 我校根据区科教局指示精神制定评价方案,组织实施。我校均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的基本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分别按照学期、学年进行阶段性评价,学生毕业时进行总评。

五、工作机构。

我校成立了综合素质评价领导组,其成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 评价领导组负责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六、工作程序。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

2、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

3、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

4、协调社会各界参与考评;校长进行综合评价;

5、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

6、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探索科学的、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

七、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 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

综合素质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中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6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C),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八、成绩公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解释并公示。

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领导组进行调研与处理,并组织复评。

九、保障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大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纪检监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规范,坚决反对和抵制不正之风,构建诚信的运作机制,严防发生舞弊事件,严肃处理各类违纪违规人员。

上一篇:学校后勤年度总结下一篇:提高员工主动服务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