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九单元教案

2022-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第九单元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四年级第九单元教案

例谈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在编排上呈现出三大系统:多元的素材导引系统、隐含的习作技巧系统、适切的习作指导系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习作单元教学?笔者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做法,认为习作单元的教学应以习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实现“生活”向“素材”的巧妙转化,促进“读文”与“习法”的相互融通,落实“习得”向“分享”的整体推进,最终实现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整体推进;优化策略

一、习作单元编排特点分析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它由导语、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习作六个部分组成。

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其中指向习作表达的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于“记事”的习作单元。新课标就第二学段习作方面的目标与内容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统编教材中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序列化,旨在使学生的习作能力螺旋上升。就第二学段“记事”而言,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就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记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习作本身就是学生用心与身边的人、事、物、景等之间的对话过程,关注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效地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与习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内容。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都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用多种方法写下来。

就第二学段“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几次习作内容的编排,我们发现,统编教材在“写清楚”上也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支架,如三年级下册“写清楚”有明确的对象,一开始是写“植物朋友”,然后是写“图画”,接着是写“实验过程”,而到了四年级就是“写一件事”“记一次活动”,不难看出,和三年级下册相比,四年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材,习作内容更宽泛。

本单元的六个组成部分围绕着“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这一个内核组成。这个内核使六个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的部分具有了一种向心力,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系统的教学功能。

二、习作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习作单元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收获单元学习成果。不同习作单元的习作能力应包括习作基本能力(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和单元专项能力。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专项能力是“把事情写清楚”。从习作单元的功能出发,我们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完成习作“生活万花筒”上,准确定位目标,从学生习作的问题或需求入手,找准指导方向,促使各个板块互相融合,带领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在练习中矫正、习得,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步步推进,动态前行。基于这样的习作要求,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时,分成五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目标。

(一)精读课文,习题找点,思维训练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麻雀》一文是屠格涅夫的经典之作,位于习作单元首篇,本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指向。因此,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其他单元,是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我们要把《麻雀》当作写事的范文来教,《爬天都峰》亦如是。

1. 细读课后习题,找准训练重点

如何找到两篇精读课文与以往精读课文教学的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为习作服务?笔者尝试着从课后习题入手。

《麻雀》课后习题。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课文是怎样把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老麻雀的无畏

◇猎狗的攻击与退缩

《爬天都峰》课后习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综合以上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不难看出,两篇课文都指向同一个习作目标:“写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 表格厘清框架,确定细节描写

根据习作要求,结合课后习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厘清两篇课文叙事的框架结构,把“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要求首先定位为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格整理,笔者引导学生整理出写事情的一条主线:起因、经过、结果。理出主线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重点写了哪个部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就需要通过细节来对经过进行描写。课文《麻雀》中:“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课文《爬天都峰》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些句子都在告诉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抓住动作来写,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因此,合理巧妙地用好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对习作单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阅读迈向写作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习作思维的练习。

(二)交流平台,方法概括,口头练习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教材展示了四位学生的交流对话。这四句,虽然简单,其实是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體的,分别指向本次习作的知识和方法。

例1: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例2:时间、地点、人物要交代明白。

例3:写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例4:《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四个例子分为两个部分,例1和例2两个例子,指向概括总结本次习作的习作知识,写事情要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例3和例4两个例子,指向具体文章的写作方法。针对《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做了细致的方法总结。

(三)初试身手,语言转换,片段练习

初试身手部分,是紧紧承接交流平台的。教材安排了两步走,一是说,二是写。这一部分脱离阅读,直接进入习作状态的“实践习作”,它的训练点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有的放矢,是一种单项训练。

本单元的初试身手部分,我们通过研究教材编排的两道题目,可以找到它的训练点:动态描写。

1. 说清楚静态图片,厘清楚动态过程

教材安排的第一题是:看图并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笔者发现,图片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图片内容却都是动态的。一幅是跑步,另一幅是吃饭。

“说清楚”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要求,怎样才算是说清楚了呢?基于年段和学情,以及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笔者认为,这里要说清楚“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这两点说清楚了,后面的片段练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两张图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主题一样,都是一件事情,一群人跑步和一群人吃饭。“干什么”“怎么干的”这两个要求,其实就是要抓住动作来进行语言描述,口头说清楚整个动态的过程。

2. 留心生活动态,练习描写动态

教材安排的第二题是: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在这一题中,我们明确地看到了“观察”“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的要求,这些要求比较明白地指向本单元习作方法的指导。

从说到写,“初试身手”板块的这两步,完成了从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成果向习作迁移的过程。语言转换、说写结合,这样片段性的、有目标指向的尝试性练习,为把“动态”写清楚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

(四)习作例文,批注评价,逆向练习

1. 活学活用,懂得取舍

教材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这是两篇写作内容和文章结构完全不一样的课文。《我家的杏熟了》讲述的是“我”家的杏熟了以后发生的故事,有明显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小木船》围绕两个孩子与“小木船”发生的事情,着重描写事情的经过,详略得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非常出色。

编者为什么要安排两篇习作例文?笔者认为,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风格迥异的两篇文章,清晰地感受到,同样是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但是,当写作对象不同时,就要学会对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进行取舍,灵活运用。

2. 借助批注,逆向评价

就这两篇例文而言,批注的点各有四处,每一处都不尽相同。但是仔细阅读每一处批注,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批注的指向是比较集中的。比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尽管批注的表述形式并不一样,但是重点还是在引导学生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从批注中,学生颠覆了顺向的习作思路,他们开始拥有读者意识,他们开始反思,如何评价一篇习作,如何让习作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五)主题习作,全面经历,综合练习

习作单元经历了前面的四步走,真正走到“习作”板块,完成习作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教材编排“习作”板块,就是要让学生全面经历习作过程,进行一次综合性的习作练习。

1. 自由选材,空间巨大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从主题上研究,就知道选材的丰富多样性,第1、第2自然段就告诉学生: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们看到的,还有些是我们听说的。选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从习作提示看,我们能比较清晰地发现,习作单元的作文,比起其他单元,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巨大,“各种各样”“亲身经历”“看到的”“听说的”“选一件”这些词语无一不在告诉学生,习作材料丰富且多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五彩缤纷,千变万化,选择众多。

2. 题目参考,思维拓展

除了文字提示,教材还安排了习作题目做选材的参考:《捉蚊趣事》《一件烦心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照片里的温暖》《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粗略一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给学生选材提供一个参考,但细细研究,却可以发现,这些题目并非只是题目,对选材的方向、范围、主题思想,学生都可以通过题目来拓展思维。

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题目即事情:《捉蚊趣事》《她收到了礼物》《爷爷戒烟了》。从这些题目中,学生可以看到文章写的是什么事情。因为题目已经明确告知了。第二类,题目即中心:《一件烦心事》《照片里的温暖》。从这些题目看,具体文章写了什么事情难以确定,但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非常清楚,有“烦心”,也有“温暖”。第三类,题目即想象:《家庭风波》《教室里的掌声》《信不信由你》。这些题目,即使仔细研读,也始终无法确定文章写的事情是什么,也无法揣测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学生可以发挥各种想象。借助这样的题目进行参考,学生选材的多维度和新颖度,都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升。因此,从习作提示和提供的题目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次习作选材有很大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揮,从而完成“写什么事”的目标。

3. 表格填空,提纲启蒙

确定了写什么,自然要思考怎么写。教材安排了在写之前,完成表格的填写。

表格恰恰跟笔者在进行精读课文教学时运用的表格相反。前一张是从文章到表格,这一张是从表格到文章。前一张有文章内容可以整理,这一张没有文章内容,内容在心里,需要学生把思考的内容经过分析整理,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从思维到文字,从无序到有序,难度提升,思路清晰,对完成习作是关键的一步。統编本教材学写提纲的内容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的表格整理,就是习作提纲的启蒙。这张表格很明显是为“把事情写清楚”做准备的。写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已经能把文章的顺序、脉络理清楚了,就差最后一步落笔成文了。

4. 多元评价,指向目标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既强调通过习作来更好地沟通,也注重在交流中相互激发、主动反思以发展习作能力。

在习作评价方式上,我们也要打破单一评价的方式,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的评价内容上,教师要突出重点: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习作讲评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按一定顺序把一件事情写清楚”进行评价,适时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初试身手、习作例文,明确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等,让评价有据可循。

当然,评价时以鼓励为先,评价形式要多元,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相结合。比如可以选择几篇达到要求的习作作为范例,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发现写作的优点。针对没有达到要求的习作,应当鼓励学生针对不足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也可以把所有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起来,从习作要求的维度归类梳理,聚焦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修改。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本单元的评价重点,开展习作心得体会分享,明确习作好在哪里,怎样写更好。必要时还可以再次引入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中的典型语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现二度修改。

在习作单元教学时,当以完成习作为终极目标进行整体推进,教师要因学情而用,顺学情而导,真正发挥课文、例文的功能,《交流平台》“提示”的功能,《初试身手》“练习”的功能,让学生在感知具体写法中,练习尝试,自我建构,最终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平,许洪建.解读 洞察 落实——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20(01).

[2]蒋琳.素养为本的单元整体设计——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0).

[3]林瑜.主问题·支架·迁移——基于整体设计的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教学策略[J].新教师,2019(09).

作者:麦焕贤

第2篇:四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九:倍数和因数

第一课时:(倍数和因数)

上课时间:5/5

累计课时:42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乘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初步学会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水平。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2.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比如,你和你的爸爸(妈妈)的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是……?(2个学生回答)

2、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二、动手操作,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谈话:老师这儿有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你能用12个这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一道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3——6个学生)

2、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2=12

2×6=12

3×4=12

3、:3×4=12

谈话:以“3×4=12”为例,3乘4等于12,我们可以说:

板书:

: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

3和4都是12的因数

生齐读。

谈话:闭起眼睛,再把这句话在心里说一遍,谁愿意来不看不屏幕说一遍。

谈话:闭上眼睛,再把这句话在心里说一遍。谁愿意不看大屏幕来说一遍?

讲述: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4、提出要求:根据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3个学生)

:2×6=12

×12=12

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2是1的倍数,12也是12的倍数

2和6都是12的因数

和12都是12的因数

强调: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

讲述:一个数的本身既是它的倍数,也是它的因数。

5、自己说算式

谈话:像刚才这样,自己说一个算式,然后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愿意?(3个学生)

谈话:刚才几位学生说得真好,看来你们对倍数和因数有了一定地认识。老师这还有一个算式,出示:72÷8=9。这个算式里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呢?(1个学生)

教师评价:对啊!通过想8×9=72,我们就可以知道72是8的倍数,72也是9的倍数,8和9都是72的因数。

谈话:看来不仅乘法算式中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我们的除法算式中也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6、判断

出示。下面几个题目请你来判断一下是对还是错。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

7、选数字说一说

出示:

3、

4、

6、

18、36

谈话:老师这有几个数字,请你任选其中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追问:你想的是哪一个算式?

谈话:刚才我们找到了3的倍数有6,18,36。那么除了这三个数以外还有哪些数字也是3的倍数呢?

三、探求一个数的倍数

、3的倍数

谈话:拿出老师事先发的这张纸,写出3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

师板书:3,6,9,12,15,18,21,24,27,30,33,36,39

谈话:老师手写酸了,还让我写下去?那3的倍数还有吗?那怎么办?

板书……(擦除部分,谈话:我们一般只要写五六个就可以用省略号)刚才做错的改正一下。

谈话:回忆一下怎么找3的倍数,算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3乘

1、3乘

2、3乘3……)

2、拓展:那用刚才的小窍门来找找2的倍数,好吗?

学生练习(:2的倍数

)

指名交流,板书:2的倍数

2,4,6,8,10,12……

3、练习:找出7的倍数()

谈话:找完了2的倍数,有信心找7的倍数吗?自己独立完成。

生独立完成。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3,2,7的倍数。如果给你任何一个自然数,你怎么找到它的倍数呢?用什么方法比较方便?

提问:仔细观察这三个数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倍数的个数怎么样?

板书:最小:本身

最大:没有

个数:无限

四、探求一个数的因数

、: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因数。

谈话:一个数的倍数我们会找了,因数你会找吗?用自己的方法找出36的因数,看看自己能找出多少个?

学生独立练习。

提问:怎样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呢?通过想什么算式呢?

提问板书:36÷1=36

36÷2=18

36÷3=12

36÷4=9

36÷6=6要不要往下写了呢?

谈话:由一个除法算式可以得到几个36的因数呢?比如36÷1=36可以得到?……

黑板上板书:1,36,2,18,3,12,4,9,6。

提问:找一个数的因数,到什么时候就不用找了?(重复了就可以不找了)那36的因数一共有几个?

刚才我们是一对一对地找(板书

1、36

2、18……)在板书时我们一对一对地写,为了更加有序,我们可以这样写:

板书:1,2,3,4,6,9,12,18,36。

谈话:36的因数到这里是不是都找完了,找完了没有了我们就用句号表示结束。

4、练习:找出16的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说说怎样找的

板书:1,

2、8,4,16。

5、找15的因数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36,16,15的因数。如果给你任何一个自然数,你怎么找到它的因数呢?用什么方法比较方便?

6、引思:刚才我们找了

36、16和15的因数,那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从刚才研究倍数的特点这方面来考虑呢?(手指个数、最小、最大)

同桌商量(板书:最小:1

最大:本身

个数:有限)

五、练习巩固

、想想做做2

出示,生填表

谈话:学习了倍数和因数,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开书本第72页,完成数上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交流,提问:这些应付的元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那应付的元数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来吗?写的完吗?那我们可以用?(省略号)

2、想想做做3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答案(指出:这里24的因数都是一组一组排列的)

提问: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六、课堂小结,巩固深化

.谈话: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2.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谈话:上到现在我们也有点累了,我们休息一下吧!做个小游戏好吗?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卡片,如果你的数字符合老师说的要求,那么请你站起来,好吗?1的因数

8的倍数

8的因数

的因数

3.猜糖果

谈话:老师这儿有一包糖,你想得到吗?那你要猜出是多少?听清楚要求了,这个数是40的因数,想一想他有可能是几?这包糖果是5的倍数,想一想有可能是几呢?如果这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板书:

倍数和因数

最小

最大

个数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因数

本身

有限

5的因数有:1,3,5,15。

6的因数有:1,2,4,8,16。

3的倍数有:3,6,3,12,15……

倍数

本身

没有

无限

2的倍数有:2,4,6,8,10……

5的倍数有:5,10,15,20,25……

第二课时:(倍数和因数)

上课时间:5/9

累计课时:43

教学内容:教科书P7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谈话:上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有关知识,如果给你任意一个自然数(0除外),怎样找这个数的倍数呢?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二、

练习巩固

想想做做第4题

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和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一起校对。

倍数

因数

5,10,15,20,25

,5

7,14,21,28,35

,7

9,18,27,36,45

,3,9

0

0,20,30,40,50

,2,5,10

2、

想想做做第5题

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

7的倍数:7,14,21,35,42……

40以内6的倍数:6,12,18,24,30,36

30的因数:1,2,3,5,6,10,15,30。

3、

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哪些数十4的倍数?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

想想做做第7题

下面哪些数是12的因数?哪些数十18的因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5、

想想做做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馈。

6、

思考题

知道学生有序思考。可以先写出40的因数,然后根据40的因数再来确定哪些数字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一页。

第三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

上课时间:5/10

累计课时:44

教学内容:教科书p.7

4、75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

2、5倍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偶数”、“奇数”:

、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写出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想一想,2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

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

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学生写,老师巡视。

2、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

板书:

2、

4、

6、

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

2、9

4、9

6、9

8、100)指出:“100以内”,包括100。)

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

(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

2、

4、

6、

8、0;(3)间隔排列……

指出:这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偶数和50个奇数。

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

全班50个学号中,有25个是偶数。

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

二、学习5的倍数:

在这些数中(指板书问),有没有5的倍数?

(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偶数,都是整十数,个位上都是0。)

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5的倍数只有这些吗?有补充吗?

继续板书:

5、

15、25……95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5或0)

三、完成想想做做: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读题后审题,看清楚有3个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再说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点。

2、填一填:

问:会不会有哪个数既是偶数又是奇数?会不会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呢?

(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所以7个数都要分别填进圈里。)

3、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做一题交流一题,分别指名说说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尽量找完全。

4、用0、

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提醒学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数。

5、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交流。

可能会有的错误:

4、

14、

24、34……

讨论找4的倍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数。

算一算,40以内4的倍数的个数:40÷4=10(个)

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2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

2、

4、

6、8

(奇数)不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新课标第一网

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上课时间:5/11

累计课时:45

教学内容:教科书p.7

6、77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关于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成: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

2、

4、

6、8

(奇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二、学习3的倍数:

、学生在自备本上写出50以内3的倍数

检查写的个数:50÷3=16……2,应该有16个3的倍数

具体交流并板书:

3、

6、

9、

12、

15、

18、

21、

24、

27、30、

33、

36、

39、

42、

45、48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3的倍数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

2、观察特点: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说,那可引导学生分别找到个位上是0、

1、

2、

3、

4、

5、

6、

7、

8、9的3的倍数,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可能有的学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再比较。

老师板书:各位

问: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数,那就这个一位;如果是两位数,那就要分别把个位和十位加起来;如果是三位数,那就要把三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举例加一加:一位数

3、

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数

两位数:

12、

15、18加得的也是

3、

6、9,是3的倍数……

问:如果是三位数47□,你说□中可以填哪些数?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是四位数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3、小结:xkb1.com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三、试一试:

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

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结果交流。(选几个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想想做做

、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

29、

45、

51、6

7、8

4、96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

3、57÷

3、342÷

3、567÷

3、802÷3

问:这道题的要求还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后交流

3、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20□,□12,3□5

先以第一题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数;再2加3得5得到第2个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

指出:这种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一般可以先填写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再依次加3。

学生完成剩下的题。

4、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

涂完后问: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可能会有学生说“9的倍数各位上加起来都是9的倍数”)

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写完成10个符合条件的数。

五、游戏:

讲清楚游戏规则:从1开始报数,凡是3的倍数和带3的数都不能说,要跳过。

游戏方法:先同桌说,再优胜的前后说,再优胜的在讲台前排好后说,决出全班的冠军。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第五课时:(素数和合数)

上课时间:5/12

累计课时:46

教学内容:教科书p.7

8、79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素数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素数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全班起立,练习“绕3游戏”。

二、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

在自备本上写出一位数1~9的因数。

交流并板书:

的因数:1

2的因数:

1、2

3的因数:

1、3

4的因数:

1、

2、4

5的因数:

1、5

6的因数:

1、

2、

3、6

7的因数:

1、7

8的因数:

1、

2、

4、8

9的因数:

1、

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

指出:像

2、

3、

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

剩下的数中,

4、

6、

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

分别起立: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

是质数的(分别起立后,依次报出学号,然后板书整理)

是合数的(分别起立,问:怎么检查他们是合数呢?)(分别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3、看板书总结:

50以内的素数:

2、

3、

5、7

1、

13、

17、19

23、29

31、37

41、

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独立把这些素数写在本子上,检查自己记住了没有。

三、学生独立看书,并完成书上的练习。

、记住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其含义。

2、知道1的特殊性

3、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进一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确定标准。

完成想想做做2,明确50以内的素数的确定办法。

完成想想做做3,熟练掌握50以内的素数。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时:(练习六)

上课时间:5/13

累计课时:47

教学内容:教科书p.80~82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使学生知道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

2、能较熟练地找出

2、

3、

5、7的倍数,判断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偶数和奇数:

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分为偶数和奇数。

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偶数:

2、

4、

6、

8、10

2、

14、

16、

18、20

……

奇数:

1、

3、

5、

7、9

1、

13、

15、

17、19

……

说一说:个位上是

2、

4、

6、

8、0的数,是偶数;个位上是

1、

3、

5、

7、9的数是奇数。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

补充:1~100,100个数里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

这50个奇数和与50个偶数和比一比?哪个大?(或者会不会是一样大?)

讨论后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偶数和奇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对偶数都比奇数大1,100个数就是50对,也就大50。

如果是1~50呢?1~100呢?……

2、素数和合数:

问:素数和合数是按什么标准来判断的?

分别写出20以内的素数和合数。

素数:

2、

3、

5、7

1、

13、

17、19

合数:

4、

6、

8、

9、10

2、

14、

15、

16、

18、20

观察这些数,有哪些特殊的数?说说理由。

(在素数中,只有2是偶数,其他的都是奇数;2是最小的素数……

在合数中,4是最小的合数;9和15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是对应的关系,它们的个数是一样多的;素数和合数没有对应关系,20以内的合数比素数要多一些。……

二、完成书上的练习六:

、在本子上写一写,如:

6×2=12或12÷2=6

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选几个不同算式读一读,问:你有什么发现?

(如:6,在2×3=6中,6是2和3的倍数;而在6×2=12中,6是12的因数,所以要说清楚是谁的因数或倍数……)

2、分别说说你是怎么考虑5的倍数?2的倍数?3的倍数?再说说结果是什么。

3、“用哪种盒子能正好装完?”这个问题该如何理解?你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4、在下面的□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数字。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分别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有多个答案的,也请学生有序地补充完整。

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更好的方法去思考。

5、把表中6的倍数涂上颜色。(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读一读。)

问:6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也是3的倍数吗?

你有什么发现吗?

6、用○圈出表中所有的素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提醒:画○画△都要画清楚,不要似是而非。

指名交流。问: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吗?比如说?

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比如说?

7、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可能会想到的方法:举例)

老师可板书几组,然后组织学生发现算的时候的秘密:可以算成3×中间数。所以这个结果肯定是3的倍数。

同样的道理,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3个连续的偶数的和、奇数的和。

8、找出每组中的素数。

学生交流完后总结:两位数的素数都是奇数,而且个位上是5的都是合数,所以只有可能个位上是

1、

3、

7、9。

50以内个位上是1的素数:

11、

31、41三个

个位上是3的素数:

13、

23、43三个

个位上是7的素数:

17、

37、47三个

个位上是9的素数:

19、29两个

除了记住这些素数,也可以分别考虑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补充91:直接能判断不是2的倍数,不是5的倍数;加一加判断出不是3的倍数;最后试是不是7的倍数:91÷7=13,说明它是合数

指出:一般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判断较大的数是否是素数的,如果要用7的倍数来判断,已经算是蛮难的了。

学生判断89是不是素数?

9、哪几个班可以平均分成人数相同的小组?哪几个班不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0、介绍“你知道吗?”完成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如:8=(

)+(

),如果有人说1+7,要请学生分析理由。如果有多种答案也要一一交流。

第八九十单元测试

上课时间:5/16

累计课时:48

第3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教案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P.70—7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出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在探索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难点: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形结合,激趣导入。

1.用大屏幕打出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学生在心中摆不同的长方形。 2.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摆的长方形。 3.组织交流:根据乘法算式,说不同的摆法。

“1×12=12”“2×6=12”“3×4=12”随着学生的口答师大屏幕演示不同的长方形。

二、认识含义,探究规律。 1.认识因数、倍数的含义。

(1)别小看这些算式,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这儿。就拿3×4=12举例吧,数学上说3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

(2)还有两道算式,你们能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拗口)

(3)乘法算式算式你会说了,那除法算式呢?

(4)试一试: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20、6.5.36。

(5)当学生说到6是3的倍数,6是36的因数时,老师提出疑问:“6怎么一会儿是因数,一会儿是倍数?”通过学生的辨证回答,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1)刚才老师发现一个奥秘,有好多数都是36的因数。谁能在这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下子找出来?(学生回答)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2)只有这2个吗?(学生说出)

(3)其实找36的因数并不难,难的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把36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你能想出好的方法吗?(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

(4)集体交流,教师让想到这些方法的学生自己介绍找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师生依次点评。

(5)总结:通过那么多方法的比较,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找36的所有因数? 3.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1)今天,还要研究找一个数的倍数呢?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

(2)学生独立找,并且集体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问:“你能把3的倍数全找出来吗?”

(3)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练习

a、找50以内7的倍数。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找到49就不找下去了? b、15的因数有那些? 2.判断:

a、3+7=10,所以10是3的倍数,3是10的因数。 b、15的倍数只有15和30。 c、57是3的倍数。 d、1是1.2.3.„„的因数。 3.猜一猜:

今年老师的年龄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多少岁?同时又是7的倍数。 学生讨论,交流。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p.74.75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5和2的倍数,再分别观察圈出的数,发现5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特征,进而利用2的倍数的概念教学偶数和奇数的意义。“想想做做”通过判断、选择、分类,用数字按要求组数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理解,结合练习还引导学生发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发现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点。 教学目标: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认识“偶数”、“奇数”:

1.前面我们认识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写出2的倍数(板书:2的倍数)

想一想,2 的倍数写得完吗?一般怎么处理?(写不完,一般只要从小到大写5个,然后用“„„”

那如果老师要你写的是“100以内的2的倍数”,写得完吗?(板书:100以内)

请你把100以内2的倍数写在自备本上,写的时候考虑怎么写才能看上去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学生写,老师巡视。

2.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节约本子,一行一行写得很满。但也有个别同学写得很清楚。

板书:2.4.6.8.10,接下来该怎么写才更好呢?(换行再写,老师继续板书到最后:92.94.96.98.100)指出:“100以内”,包括100。)

看板书,你能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特点吗?

(1)都是双数;(2)个位上是2.4.6.8.0;(3)间隔排列„„

指出:这些数,我们以前把它们叫做“双数”,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注意读“ji”。

奇数和偶数是间隔排列的,1~100,这100个数里有50个偶数和50个奇数。 3.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偶数的起立。然后从小到大报一报再坐下。 全班50个学号中,有25个是偶数。

4.如果有一个多位数,ABC□,这个个位上可以填写哪些数字,它就是偶数?填哪些数字,它就是奇数?

二、学习5的倍数:

在这些数中(指板书问),有没有5的倍数? (随学生回答,把其他的擦去,留下整十数那列。)

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都是偶数,都是整十数,个位上都是0。) 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5的倍数只有这些吗?有补充吗? 继续板书:5.15.25„„95 谁来完整地说一说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5或0)

三、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不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读题后审题,看清楚有3个要求。分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2 的倍数和5的倍数。指名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再说说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点。

2.填一填:

问:会不会有哪个数既是偶数又是奇数?会不会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呢? (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白:自然数要么是偶数要么是奇数。所以7个数都要分别填进圈里。)

3.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做一题交流一题,分别指名说说思考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尽量找完全。

4.用1.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提醒学生有序地思考,排出所有符合要求的三位数。 5.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交流。

可能会有的错误:4.14.24.34„„ 讨论找4的倍数的方法,找出错误的数。

算一算,40以内4的倍数的个数:40÷4=10(个) 问: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2的倍数都是4的倍数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哪些知识?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p.76.77 教材简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倍数,以及2.5的倍数的特征基础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先让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后进行观察,知道不能看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确定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出3的倍数,并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所用算珠颗数的共同点,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不是3的倍数。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说说关于2的倍数、5的倍数的知识,老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成: 2的倍数(偶数),个位上是0、2.4.6.8 (奇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5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

二、学习3的倍数:

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出50以内3的倍数

检查写的个数:50÷3=16„„2,应该有16个3的倍数

具体交流并板书:3.6.9、12.15.18.21.24.27.30、33.36.

39、42.45.48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些3的倍数的?(依次加3,或是乘法) 2.观察特点: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说,那可引导学生分别找到个位上是0、1.2.3.4.5.6.7.8.9的3的倍数,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可能有的学生知道要把各位上的数加起来再比较。 老师板书:各位

问:各位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一位数,那就这个一位;如果是两位数,那就要分别把个位和十位加起来;如果是三位数,那就要把三个位上的数加起来„„)

举例加一加:一位数3.6.9不用加,而且很熟悉,一看就知道是3的倍数 两位数:12.15.18加得的也是3.6.9,是3的倍数„„

问:如果是三位数47□,你说□中可以填哪些数?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是四位数647□呢?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3.小结:

3的倍数,它各位上数的和一定是3的倍数。

三、试一试:

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 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结果交流。(选几个同学说一说)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数,哪些是3的倍数?

29、45.51.67.84.96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不计算,你能很快说出哪几题的结果有余数吗? 48÷3.57÷3.342÷3.567÷3.802÷3 问:这道题的要求还可以怎么理解?(被除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完成后交流

3.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 7□,20□,□12,3□5 先以第一题为例:想7加2等于9,是3的倍数;再2加3得5得到第2个答案;再加3得8,得到第3的答案。

指出:这种题的答案不唯一,我们一般可以先填写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再依次加3。

学生完成剩下的题。

4.把下表中9的倍数涂上颜色。 涂完后问: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吗?

你还有什么发现?(可能会有学生说“9的倍数各位上加起来都是9的倍数”) 5.从下面选出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三位数?

要求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写完成10个符合条件的数。

五、游戏:

讲清楚游戏规则:从1开始报数,凡是3的倍数和带3的数都不能说,要跳过。

游戏方法:先同桌说,再优胜的前后说,再优胜的在讲台前排好后说,决出全班的冠军。

素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p.78.79 教学难点:熟练记住50以内的素数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素数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分别口答2和5的倍数,全班起立,练习“绕3游戏”。

二、学习新知:

1.刚才我们练习的是求一个数的倍数,现在我们来写一写一个数的因数。 在自备本上写出一位数1~9的因数。 交流并板书: 1的因数:1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4的因数:1.2.4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7的因数:1.7 8的因数:1.2.4.8 9的因数:1.3.9 观察这些因数的个数,有几个数都是只有2个因数,把它们找出来。(随学生回答圈出来。)这些因数有什么特点?(1和它本身)

指出:像2.3.5.7这几个数,它们的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这样的数叫做素数。板书:素数(读一读)或质数(板书:质数)

剩下的数中,4.6.8.9的因数除了1和本身之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怎样的数叫素数?怎样的数叫合数?(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素”有少的意思,少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合”我们常说“合家欢”,一般至少有3个:父母和孩子,类似的,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想一想:1是素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

指出:在自然数中,1是最孤单的,它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2.想一想,自己的学号,是素数还是合数? 分别起立: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1)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是质数的(分别起立后,依次报出学号,然后板书整理)

是合数的(分别起立,问:怎么检查他们是合数呢?)(分别是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7的倍数)

3.看板书总结: 50以内的素数:2.3.5.7 11.13.17.19 23.29 31.37 41.43.47 观察这些素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只有一个偶数2是素数,其他的都是奇数„„) 独立把这些素数写在本子上,检查自己记住了没有。

三、学生独立看书,并完成书上的练习。

1.记住素数和合数两个概念,能比较熟练地说出其含义。 2.知道1的特殊性

3.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进一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确定标准。 完成想想做做2,明确50以内的素数的确定办法。 完成想想做做3,熟练掌握50以内的素数。

四、全课总结: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4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第九单元:音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和《林中乐队》。《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记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定为国歌的过程。《月光曲》写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痴迷而感动,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林中乐队》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里,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词,但要理解得很透彻那需要一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的卓 越才华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学习他美好、 善良的心情 ;并通过欣赏《 月 光 曲 》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陶冶爱美的情趣 。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重点难点

《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生情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9、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0、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三、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4、听写词语。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月光曲》。

2《月光曲》

(见教学设计)

3《林中乐队》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3、初步感知文意。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

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6、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四、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语文天地——读一读。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摘录笔记、读古诗)

一、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第二课时(自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三、四课时(习作)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音乐)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假如世界没有了音乐。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指名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引导习作主题。

A、注意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B、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胆地想象,没有音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D、拓宽视角,引向人、动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学生开始习作。

7、修改习作。

8、抄清习作。

第5篇: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教案(新人教版)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二)活动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尝试当一次政协委员,谈你对一个议案的想法以及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感想,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材料:议案:萧灼基:特困补贴亟待提高 应开征高消费特别税

萧灼基委员(经济界委员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呼吁,“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员的补助标准”,建议从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农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长幅度相应增加补助金额,提高对特殊困难户的特殊补贴,特别是对长期伤病人员进行特殊关爱。

萧灼基委员提出要对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例如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名贵消费品、化妆品、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征收特别消费税,作为扶贫扶困专项基金”。

十六大报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

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议案和报告的看法。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法和提议。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这个活动,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要解决效率、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模拟演练小结

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评比制度。

第6篇:第四单元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第四单元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增强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和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和运用学校和班级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在学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而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公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导入新课:以“三个和尚”的故事导入。

2、围绕以下问题自读课文P100-102内容,在书中做出圈点:

(1)、公平是怎样产生的?谈谈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是怎样的?

(2)、列举几个你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有关不公平的事例。

(3)、不公平的危害是什么?

(4)、公平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协进学习]

、阅读书中P101案例,回答问题:

(1)你认为李伟受表彰公平吗?为什么?

(2)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教学方法: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后点拨、引导: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进行比较后才产生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

2、板书:人们心目中的公平,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活动:不同人眼中的“公平”。

如:法学家——公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物理学家——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

体育老师——公平就是反兴奋剂。

消费者——公平就是不缺斤短两。

……

结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4、活动:畅所欲言。

(1)某地方政府每年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2)某银行在招聘职员时规定了身高条件

(3)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4)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请回答:以上事件中哪些体现公平?谈谈公平对个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略。公平的作用见书上P102第二段。

5、请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或者所见所闻的“不公平”的事例,并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如何以及这种现象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举例:略。感受:委屈、气愤,想报复……

“不公平”的危害性表现见书中P102第一段。

6、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仅公民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公平,而且社会稳定和发展也需要公平,因此为了追求公平,全社会都应付出自己的努力,这将是我们下一课探讨的主要内容。

[提升学习]

、完成《随堂练》上相应内容。

2、探究: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不够公平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于班级建设有什么影响?你准备怎么办?

教学反思:

第九课第二框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理解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提高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和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安排学生结合书中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体验学习,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们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行为实践导入。

活动:“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过程:略。

教师: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协进学习]

一、活动1:理智面对不公平(见书中P104)

情境1:小蒙想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但家长以收费太高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小蒙心里很委屈。情境2:上课时,李乐和几个同学一起小声议论,被老师点名批评,李乐很不服气。

情境3:秦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满以为自己会获奖,没想到榜上无名。她看了那些获奖的,很不以为然,觉得评选不公平。

思考: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他们该如何面对?

小组讨论:略。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二、活动2:同学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

(一)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遇到不公平情形时应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请大家设想一下,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提供情境: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当有人排斥异己、处事不公时,……

学生回答略。

三、案例分析1:瞎子和跛子的故事。

故事梗概:一栋大楼失火了,瞎子和跛子被困在里面。

思考:他们怎样做才能逃离危险?

学生:瞎子背跛子走。

教师指出这是一种合作并引导学生说出合作的必要性(原因)。P106

四、案例分析2:见书本106页同学们分组排历史剧一例。

思考:小张的分数最高,大家为什么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为他高兴?

为什么以后的活动大家不愿意找小王?

为什么老师没给小亮分数?

这一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在学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怎样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的结论。P106

[提升学习]

一、

请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并提出质疑。

二、

探究园: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相对公平的评比制度。

教学反思:

第7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嘲( )稍( )沸( )暇( )

潮( )梢( )佛( )假( )

二、一锤定音(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4分)

1、在雨后的阳光下,笼(lónglǒng)罩着一层蒙蒙的薄(báobó)雾。

2、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sìshì)的。

3、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ómú)一样。

三、积累充值卡(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3分)

()天卷地横()江面风平浪()人迹()至

山崩地()人声()沸齐头()进()首东望

我还会写三个这样的词:

四、花落谁家(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6分)

继续陆续连续

1、下课了,我们()走出教室,到外面去活动。

2、妈妈回家后,()把剩下的脏衣服洗完。

3、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工作了69个小时。

热闹喧闹吵闹

1、节假日时,公园是最()的地方。

2、从早上七点钟,城市就开始()起来。

3、上课铃响了,老师没来,教室里很()。

五、小小裁判员(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4分)

1、《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2、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3、大潮过后,钱塘江面立即出现了平静。()

4、那次春游,大家高兴快乐地玩了一整天。()

上一篇:英语听力常见词语下一篇:创新创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