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文一共涵盖5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护理学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护理学基础》教学是中专护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教学现状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高素质护士的需求。本文就《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教学改革,旨在培养中专护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第一篇:护理学论文

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模式探析

摘要:在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中,以理论学习为重点,单项技能训练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对目前的护生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满足。尤其是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掌握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因此中职院校更加应该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调研分析急救护理课程,探索终止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急救护理学;课程模式

前言: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的现代医疗科技,对人类的生命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的急救护理模式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急救护理学专业是一门主要以急救和危重症监护为重点的新型护理学科,在现代医疗急救护理中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如何在中职护理教育课程中科学设置急救护理学课程,让学生对急救护理学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是中职院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模式进行了探索。

一.实施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对急救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占比,该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急救护理学教师中需要对先进的急救实验设施进行配备,通过生动直观的场景给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培养高素质急救护理人才。在我国传统的护理学课程中教学重点主要是传授护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在课程实践中的主要目的也是对他们的单项技能进行训练。但是这种更加重视理论而轻视了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办法对现代医疗卫生機构对护理急救人才的要求进行满足。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新型学科,急救护理学需要终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进行重视,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的优秀急救护理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护理教育的教学观念,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采取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教育思想,设置全新的急救护理学课程,对目前的急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设施进行完善。同时还要监控和评价,目前的急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中职院校的急救护理学教学质量帮助我国提高医疗卫生单位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由此可见,在我国中职院校中进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职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一)调整急救护理学教学的计划和教学学时

在传统的急救护理学教学中更加重视理论,忽略了实践教学,因此并没有办法满足当今社会对急救护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实行新的急救护理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新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急救护理的实践教学,同时增加了急救护理专业的实践课程学时[1]。除此之外,在中职护理教育中,毕业生的实习要求中也增加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实习环节,以此来对我国急救护理人才的专业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二)调整急救护理学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教学内容

1.重点结合急救护理学中的辅助检查技术、实验室检查技术和危重症急救护理技术

在具体的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实验室检查技术、辅助检查技术,以及危重症急救护理三种技术和技能,将其互相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和掌握整个急救护理技能。

例如可以在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课程中,整合辅助检查中的心电图诊断技能和心电监护的内容,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和理解辅助检查中的循环功能监护知识和具体的操作。学生就可以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加深对这一知识的记忆。

2.对急救护理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增加

通过在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开设更多可以让他们亲手动手实践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急救护理学教学课程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的方式,对急救护理的具体工作内容请了解。但是在目前的急救护理教学课程中,就可以在学生观看急救护理录像之后,自己亲身动手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掌握急救护理学实际操作的技能。

(三)改进急救护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的训练方式进行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

在学生学习急救护理学课程时,应该掌握更多的急救护理专业技能。例如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心电监测,微量泵与注射泵的具体使用和实际操作,以及电除颤等多种急救护理技能。在传统的急救护理教育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是对学生进行单项实际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急救护理技能进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对教学录像进行讲授和播放,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在改革急救护理教学课程时,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让学生对各项急救护理的专业技能进行更好的掌握。在之后中职护理教育,急救护理专业的学生进入临床实验学习时更加顺利,帮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增加综合性急救护理实践训练课程

在中职护理教育专业的教师传授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时,通常就是在一节课上详细讲解某一项技能。这就导致每一堂课都会让学生进入一个不同的知识领域,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分解急救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就很难全面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急救护理知识。因此中职院校要对急救护理课程的综合性机械护理实践训练进行增加,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自身急救护理学知识的能力。

结束语:

在我国高等医疗护理教育中,急救护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做好中职护理教育中急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对急救护理知识进行更加扎实的掌握,提高急救护理人才的理论修养,并且拥有更加扎实的急救护理技能,这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的一件事。

参考文献

[1]杨浩,付艳芳.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师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45-49.

[2]张喜琰,李小寒.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J].护理研究,2009,23(7):639-640.

(山东省泰安市工商中等专业学校271200)

作者:刘乾祯

第二篇: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护理学范畴

摘 要 社区护理发展不够完善,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与专业护理学理论的综合,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 范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129

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

①我国社区护理现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少医院虽然开设了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其重点仍是病人,仍以基本医疗为主。对“六位一体”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②社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网络化仍处于摸索阶段。③政府不重视,资金不到位,医院仍以营利为目的,工作开展很被动。④全科医师和全科护士缺乏,各项水平有限。⑤社区软件和硬件的缺失。⑥没有得到公众认可,居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五免六减只是一句空话。⑦社区护理教育还是一项空白,至今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社区护理人才,由于社区护理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中等卫生学校培养出来的护士将难以开展好社区护理工作。⑧社区护理仍缺乏整体性。连贯性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社区护理的范畴

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进行生命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实施卫生教育;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慢性病管理及跟踪治疗,心理卫生指导;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保存正确纪录。

社区护理特殊性

包括社区卫生与护理两方面的内涵,除做好基本医疗外,社区护理主要是对社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六位一体”的健康服务,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慢性病的防治及系统化管理等,促进社区每个人健康安宁,包括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恢复以及增进健康。是社区护士亲切友善精神体现。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疾病系统化管理。运用有利用资源,发挥护理功能,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延伸到社区中,如与辖区政府街道居委会计生办共同合作,为社区每位成员提供健康保障,为社区护理发挥桥梁作用。

社区内优先服务对象

弱势团体(老弱残障)。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他任何特征的。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日益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

社区护理要做好卫生服务的计划、评估和发掘

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办法。如缺乏孕育经验的孕妇,应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孕育知识。每一个人健康需要问题不尽相同,做好区域内高危人群的管理,疾病的筛查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共建和谐社区,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社会效益为主,坚持质量与速度的协调发展。

做好健康宣教

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病人就像对待传染病病人一样,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病人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恢复。

按需提供护理服务

社区护士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况,提供适当的护理、转诊,或社会资源的利用,慢性病的防治,如对长期卧床的心血管病人的家属给予基本护理知识指导(擦浴、翻身、测血压等等),让病人得到正确的、舒适的、安全的护理。

优化社区环境

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声、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做好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提高观察力

一般情况下是独立工作的,零距离的居民接触,可以更好观察到家庭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并解决问题。

作者:孙中霞

第三篇:对中专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摘 要】《护理学基础》教学是中专护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教学现状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高素质护士的需求。本文就《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教学改革,旨在培养中专护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中专教学 思考

【Key words】 Basic nursing; Secondary education; thinking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维护、促进和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而《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护理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作为中专护生,要在短短三年之内学习如此庞大的医学知识,显得非常吃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对象不仅是病人,还包括健康人,护理工作的场所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那么如何培养中专护生的实践能力和高素质来适应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呢?就这点现思考如下。

1 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1 学生存在的问题

1.1.1 学生生源质量差

随着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中专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学生是因进不了普通高中的大门才无奈选择中专学校的,有的学生是家长逼迫来的,还有的是家长抱着交点钱,将孩子托管的心态送进来的。这些学生进入中专以后,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思想上不思进取,学习上不够努力,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此外中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高中教育,这些学生进入卫校后,由于他们没有医学专业课的基础,接触了全新的专业知识,中间缺乏过渡,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不及格。由于学不懂,就产生了恐惧心理,怕读书学习、怕听课、怕考试,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心理。这一切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1.2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良好的纪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可是由于进入了卫校,不存在升学竞争的压力,只需考及格便能毕业,有些学生只想混张文凭而已,所以学习态度并不认真,迟到、旷课、早退等现象普遍存在,上课说话、传纸条、睡觉的大有人在,听音乐、发短信的更是不乏其人。而当违反纪律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教师几乎无法控制课堂了,上课时的大量时间不是用在讲课上,而是用在维持纪律上,一节课处理几个违纪的“小插曲”,就无法完成正常教学计划了,最终只能简明扼要地匆匆收场。另外从学生的作业中就可看出,批改作业时常发现多本作业本错的地方一模一样,分毫不差,不能如实反映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另外有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交作业,对于对错的地方,也不予改正,不予以理会,对他们来说做与不做效果一样。

1.1.3 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

中专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左右,正是处于叛逆、希望独立但又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她们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还带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认识上易出现偏颇,导致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面对倔强、逆反的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老师会感到颜面扫地,一些老师会义愤填膺,一些老师则是不理不睬,甚至老师与学生之间出现磨擦。

1.2 教师自身的问题

1.2.1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

多年来,我国大多数中专学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课堂以教师为主体,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学生依然被动地接受着“天书般的理论”,时间一长,中专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1.2.2 教师的责任感不强

教师是学校教育计划的具体执行人,是校长等教管的助手,同时又是学校和学生家庭的桥梁,各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可是目前面对没有升学压力的教学,很多中专老师责任感不强,对于他们来说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

2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2.1 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

2.1.1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21世纪的护理学集医学科学、人文科学及管理科学等为一体,其内容之广泛、技术之先进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轻视的。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应从日常的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力、讲解能力、板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并总结经验,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争取有较大的进步。同时,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多参加临床实践,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2.1.2 注重自身衣着、修饰

衣着应该美观大方,修饰应该朴实无华。因为学生认为老师是知识的化身,朴实无华才能学好知识。反之,教师的衣着修饰如果一味追求奇特、新潮,学生也就会随之而追求,甚至还敢和老师攀比。试想,学生把心思都用在衣着修饰上,哪还有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呢?

2.1.3 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握

教师除了备好课、上好课外,上下课时间也决不能随便。上课时应该提前到课堂,由此让学生体会老师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下课应掌握好时间,按时下课,由此让学生体会老师安排教学的科学性,从而以教师对待教学的认真严肃来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以教师安排教学的科学性来引导学生安排学习的科学性,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2.1.4 走入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

中专卫校学生大都离家较远,出门在外,需要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在学校里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在课后,深入寝室,关心她们的饮食起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发现中专卫校的学生心理都非常地脆弱。特别在寝室里,由于许多同学以前未住过校,在家又是独生子女,在过这种集体生活时,难免会跟室友发生小磨擦。一个教师若能处处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学生不仅会亲近你、喜欢你,而且还会喜欢你所教的课,同时还会起到师表作用、身教作用,学生之间也会兴起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良好风气,从而促进整体教学。

2.2 优化教学方法

2.2.1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从目前的中专卫校教育现状来看,中专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由于医学中专生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学习很多有关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设置的课程较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往往感受到时间紧张,课堂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形式。这种状况不仅挤掉了学生自学时间,更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另外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要说博览群书,就是专业范围内的书,只要不考试,也不愿去学习。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过去按教材从头到尾讲一遍的做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同时,学校图书馆应面向学生开放。

2.2.2 案例教学法

由于中专生绝大部分学生是由初中毕业直接升入的,她们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对于初次接触全新的专业知识,学习难免会感到非常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运用临床上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如在讲授压力适应理论时,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自己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决策,促使她们在课堂模拟的情形中达到“我要学”的心理状态。通过案例教学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和培养了她们的观察、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 提问式教学法

上课之前就本节课内容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使每一个学生参与整个过程,和教师一起解决问题。如讲授护理职业防护时,提出问题“如果你被针刺伤,你如何处理?”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最后由学生回答,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同时在提问中适当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使课堂气氛紧张又活跃,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2.2.4 温故知新法

在讲新课时,最好先进行旧课复习,温故而知新,为新课内容讲授作铺垫准备,以利于新课灌输。讲课时,穿插必要的短小适当的幽默风趣、方言笑话、形象比喻,音调高低缓急交替,并兼用“表演式”教态,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5 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板书速度和语言的速度控制课堂的节奏,讲过的知识点,从黑板上擦掉后,不能再重新回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利用现代视听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电视、幻灯、录像、投影、模型等)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所有教学信息以文件形式存放,可以在任何时候回放和重播,并且关键点、重点、难点突出,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想象,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熟悉,增加感性认识,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2.6 情景教学法

实践性是护理专业最大的特点,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如在讲解入院护理后,可让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自己编写一个小剧本,如为体现人性化护理,一般情况下入院时护士应该怎样迎接新患者,仪表、仪态、动作有什么要求,和患者介绍、沟通时的语言怎么表达才能消除患者的陌生和恐惧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潜能。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使学生体验病人与医护人员的角色,感受并锻炼了学生胆量,培养了学生应变等职业能力。

2.2.7 临床见习

中专卫校课程设置是第1学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第2学年学习临床医学护理,第3学年临床实习,导致理论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薄弱,阻碍了全面发展中专护生的培养目标。为克服上述弊病,可在课程安排上,理论课与见习课交叉,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课程安排,不仅可增强护生实践技能,同时由于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强感性认识和服务理念,再上护理技术操作课时,可加深理解,提高授课效率。

2.2.8 考试方法

基础护理学由于实践性较强,传统的考试方法(以笔试为主)已不能适应护理人才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应在日常考核、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中,采用以反映护生实际操作技术和理论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如利用抽答方式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和笔试相结合,利用模拟病例或到医院看实际病例进行考核,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达到教学目的,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3 小结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性、特殊性强的一项服务于人的工作,培养适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卫生建设需求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需要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内容,加强中专护生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现代护理工作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振辉,周秋勤. 提高教师素质与成人中专教学改革.Education Exploration,2000(3):16.

[2]王建国. 育人在中专教学中的作用.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69.

[3]吴国琍. 案例教学法在大中专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6):237.

[4]李舟文. 提问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尝试.护理研究,2006,20(8):2061.

[5]潘辉. 浅谈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10,8(4):98.

[6]候立宏.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西北教职,2000.

作者:蒋琼

第四篇: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贯穿中医护理知识初探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时代的潮流、体现申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笔者在近4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联系中医护理理论。通过课堂讲授、课间见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巩固和加强了学生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

关键词:中医护理;外科护理;教学方法

作者:蔡恩丽 武煜明 刘 双

第五篇: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的有效运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基础教学中运用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级护理专业32名学生与2016级护理专业32名学生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别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研究组则采用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的方法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经比较,研究组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考核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教学 护理措施分类 护理结局分类 效果

护理作为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一直以来护理人员在医疗上的贡献普遍被人们忽略,这主要源于护理缺乏一套标准化语言和术语系统[1]。近年来由于患者对治疗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成为医学界的研究重点。有研究指出,将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为证明上述方法的有效性,我院将该方法运用于护理专业的《护理基础学》教学中,结果如下报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的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32名与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32名,分别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中,男生6名,女生26名;研究组中,男生8名,女生24名。所选对象均由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并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课程由3位授课教师共同承担。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护理学基础》“十二五规划教材”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规划依次进行理论讲解与实验教学。

研究组:运用护理措施分类与护理结局分类教学法。①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结合教材,选择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运用新方法进行讲授,具体内容包括“护理程序、环境、患者出入院护理、舒适与安全、排泄以及药物疗法”。②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护理措施和护理结局的概念及意义;建立护理思维,并运用该思维分析、解决相关护理问题;能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培养临床护理决策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③分组和文献检索。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推选1名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协调课堂和组织课后学习、讨论;第一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运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在图书馆电子资源中选取学习资料,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护理措施分类》、《护理结局分类》等资料进行检索与学习。④实际教学过程。以环境这一章节为例:首先指导学生对第一节“环境与健康”的内容进行预习,安排每个小组检索3篇相关内容的文献;其次,在教师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小组进行发言,分别阐述检索的文献所表达的观点;同时,教师通过引入病例,组织讨论如何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学习护理措施分类中舒适、安全、环境危险预防、暴力事件应对等内容,并选择一个护理活动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理论课对病例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实训,小组根据拟定的护理计划对服务对象进行护理,采用护理结局分类作为评估工具,对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教师点评、补充,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创造力与协作能力。

3.评价指标

两组学生均采用同一套理论试题进行闭卷考核,总分为100分;实训考核项目分别为无菌操作、静脉输液、各种注射方法、生命体征测量、以及导尿术,分5次进行,成绩取平均值;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同时自制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对研究组进行问卷调查。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平均成绩以( )表示并利用t检验;组间率对比用x2检验,两组差异比较具統计学意义时P<0.05。

二、结果

1.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训技能的平均成绩上,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研究组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通过对研究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大部分学生认為运用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对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等具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具体情况见表2。

三、讨论

随着近年来优质护理服务的提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已成为评价一所医院优劣的标准之一,因此,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对未来打造优质护理团队,树立医院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而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护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完美连接,全面提高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

在本次研究中,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实训技能的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P<0.05),该结果表明,护理措施分类与护理结局分类应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护理学的学习质量。原因分析可能为:护理措施分类相对于现有教材中所列举的措施而言,前者简洁明了、操作性强,学生能从现成的措施中选择使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护理结局分类则能够帮助学生在选择护理措施和护理活动时目的更明确,促进学生批判性护理思维发展。调查显示,80.0%以上的学生认为,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的方法,不经能够提高对护理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还能进一步增强团队之间的合作,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并且90.0%以上的学生皆能够适应该方法。

综上所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理措施与护理结局分类的运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适用于护理学基础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靖,丁琳,黄万琪.在护理教育中推行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1):112-113.

作者:李淑玲

上一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航空航天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