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选择目标

2022-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生如何选择目标

中资银行如何选择海(境)外并购目标

摘要:要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一个关键步骤是选择好适当的目标企业。根据中资银行海(境)外并购的动机理论,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可以选择业已熟悉的市场上的中小型银行和发达国家(地区)市场上的专门银行或产品线作为控股型并购的具体目标,也可以选择高速成长市场上管理优秀的银行和发达国家(地区)的全球性优势银行作为参股型并购的目标。

关键词:中资银行;跨境并购;目标企业

一、引言

国有大银行的海(境)外并购已有较长历史,早在1994年,建行就收购了香港大新金融集团的全资附属银行香港工商银行40%的股权(此后这一比例逐步上升到70%),并更名为建新银行。但在2005年以前,中资银行海(境)外并购交易呈零星发展状态。2006年以来,海(境)外并购的规模和数量快速扩大。比如,建设银行2006年8月以97.1亿港元收购美洲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工商银行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都有一次海(境)外并购。随着股份制银行国内业务的快速壮大和资本实力的大幅增强,部分股份制银行也加入到海(境)外扩张的队伍中来。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刺激了中资银行的海(境)外并购。中资银行急速的海(境)外扩张虽然鼓舞人心,但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同样引人关注。一方面,并购交易本身因其复杂性而内含着巨大风险。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BCG的一份报告研究了M&A对股东价值的影响,发现并购样本中64%的交易在公告时即损坏价值,56%的交易在公告两年之后仍旧继续损坏价值(Jeffrey Kotzen。et.2003)。另一方面,中资银行经理人员无论是对于并购还是海(境)外市场都缺乏经验,海(境)外并购的风险可能更高。

为了减少并购风险,实现协同效应,为股东创造价值,要求中资银行有清晰界定的公司战略和实施海(境)外并购的理论依据。中资银行进行海(境)外并购,最主要的动机或者说理论依据大致可以概括为:第一,配置剩余资本,增加股东回报率;第二,获取新的技能;第三,追随客户进军海(境)外市场,继续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第四,实现业务和经营区域多元化。中资银行可据此筛选适当的目标市场和标的企业。从既有的收购标的来看,中资银行早期的收购主要在大中华区,尤其集中在我国香港地区。而2006年以来随着收购步伐加快,欧美市场以及新兴市场均纳入了国内银行的收购视野。如国家开发银行参股英国巴克莱银行,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控股,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二、可供中资银行选择的收购目标

能否实现预期的并购目的,既取决于竞标和并购后的整合,也取决于交易之前具体并购目标的选定。根据并购动机理论,本文认为以下四种类型最有机会创造并购价值,可以纳入中资银行现阶段并购目标。

(一)收购中小型商业银行。对于某些国家或地区,中资银行对其市场环境、客户和监管框架已经有了充分了解,因此,可以寻找收购小型商业银行多数股权的机会,为今后进一步向海(境)外市场拓展积累经验。中资银行应重点关注有着相似金融服务文化、与中国有紧密贸易和投资业务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工商银行截至2007年8月底之前的系列海(境)外收购基本上属于此类。2000年7月,工商银行成功收购香港友联银行,并改组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洲”)。2001年7月,工商银行整合香港分行与工银亚洲,重新定位了香港分行和工银亚洲的业务发展方向。2003年12月,工银亚洲公司收购了比利时富通集团在香港的华比富通银行,这是中国银行业在海(境)外收购欧资银行的第一个案例。通过收购,工银亚洲公司规模进一步壮大,分行网络增至42家,在香港银行业中按总资产排行升至第6位。2006年12月30日,工商银行和印尼Halim银行股东签署了收购协议,收购Halim银行90%的股份,另外10%的股份暂由原有股东持有。该次收购是工商银行首次完成大中华地区以外的收购。2007年8月29日,工商银行与诚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签订协议,以46.83亿澳门元收购诚兴银行79.93%的股份。诚兴银行按照总资产排名是澳门第三大商业银行,也是澳门最大的本土银行。

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所进行的上述小规模收购,一方面,使工商银行获得了当地的网点渠道、人员、系统、产品和客户,从而快速搭建起在该地区的业务平台,有利于工行拓展公司业务和国际融资业务,以及在海(境)外建立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网络。因为海(境)外业务也依靠工行在中国大陆强大的网络与客户基础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跨境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对小型银行的系列收购,为其在今后国际金融市场间进一步渗透和拓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正是这些小型收购,为工行在2007年10月以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而标准银行是一个国际化色彩浓厚的以新兴市场为发展重点的大型银行。

(二)投资于高速增长市场上的优质银行。中资银行可以寻求在快速发展经济体的主要银行中占有少量股份,通过收入协同效应,为股东实现良好的财务回报。对于处在兴起中的中资银行境外并购,很多投资者和分析家一直持怀疑和批评态度,一个可能的重要原因是,中国GDP的迅速增长,为银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他们建议中资银行继续关注国内机会而不是冒险出征海(境)外。因此,中资银行通过投资快速增长市场上管理优异的银行,可以向抱有怀疑态度的投资者展示跨国(境)并购战略的重要性,使他们理解跨国(境)并购既是银行长期内成功的基础,也能取得良好的短期投资收益。中资银行应当从投资那些高速增长和拥有较高股东回报记录的全国性或区域性银行的少数股份开始,取得较好的近期收益率,又能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随后,还可以利用其合作伙伴的经验了解海(境)外市场的实践、客户偏好以及监管框架,从而为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

中资银行海(境)外并购实践中虽然对此策略做了一些尝试,但应该说迄今为止尚没有成功交易的案例。比如,2008年3月,中国银行试图与汇丰控股、马来亚银行竞购由淡马锡控股的印尼第六大银行——印尼国际银行55.7%的股份,但最终被马来亚银行以27亿美元的收购价胜出。再比如,有报道说,2007年初工商银行与韩国外换银行(KEB)就合作问题进行过非正式接触,但因汇丰控股对韩国外换银行发出收购要约,工商银行则放弃了合作打算。我们预计。中资银行会继续在新兴的快速发展市场上寻求投资目标。

(三)收购专门产品银行或产品线。中资银行可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收购专门产品银行的多数股权,或者购买一家大型机构的某条产品线,以填补自身能力差距。当外国银行欲

分拆其某项业务或者存在融资需求时,中资银行就拥有了收购的机会。中资银行应该关注并收购在中国市场上相对较新但不断增长的业务线,如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专业融资等。并购整合过程中,应当允许目标银行采用独立管理模式或进行反向整合,这样可以将管理技术和产品专家带到中资银行。

中国银行并购洛希尔银行属于此种类型。2008年9月19日,中国银行以2.36亿欧元购入法国洛希尔银行20%股权,并成为该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洛希尔银行总部位于巴黎,是一家专门从事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的银行,凭借250年的悠久历史和洛希尔家族的声望在欧洲私人银行业和资产管理领域拥有独特优势。通过双合作,中行将利用洛希尔银行的专业知识开拓自己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平台。鉴于中国高端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洛希尔银行对中行而言是一个合适的收购对象。

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uCBH)亦可归于此类。民生银行首先于2007年10月以现金认购联合控股发行的新股,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4.9%;第二步可增持至总股本的9.9%,收购计划于2008年12月顺利完成;第三步民生银行有权通过认购新股或联合控股制定的某些售股股东出售老股的方式增持至20%的股权。民生银行收购联合控股是国内银行首次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军美国金融市场,也是实施其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包括:(1)由于通过开设分行方式进入美国市场的监管门槛较高,此次收购提供了迅速进入美国市场的平台。联合控股在美国东西海岸拥有70家分支机构,主要服务于华人社区,基本覆盖美国华裔密集度高的地区(加州和纽约),在纽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分行。此次收购不仅能够使民生建立起海外分支网络,而且获取了经验丰富的本地管理团队,迅速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和客户群。(2)民生银行也希望通过与联合控股的业务合作与整合,把握中美海(境)外贸易增长的机遇,从而产生协同效应,特别是打造一个领先的跨境贸易融资平台。联合控股在贸易融资领域具备一定实力,2006年贸易融资额为18.2亿美元,产生的非利息收入约1500万美元,约占税前利润的10.1%。不过,联合控股在美国属于区域型银行。现有业务高度集中在房地产抵押和建筑贷款方面,因此,双方协同作用的大小尚需检验。对于民生银行的此次收购,来自淡马锡的董事对此项议案投了反对票,认为联合控股贸易融资业务的比重相对较低,与民生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不尽一致。总之,分析家对此并购交易有赞有弹,能否成功整合实现预期目的,还需要时间考验。

(四)投资于全球性优势银行。国内很多投资者和分析师倾向性意见是:中资银行应当把中小银行作为首要并购目标。因为,小银行结构比较单一,收购起来比较方便,若整合失败,损失也较小。对此看法我们并不认同。海(境)外并购对象不应以规模来划分,只要并购标的与中资银行公司战略相一致,就可以进行收购。寻求发达国家的大银行作为财务性投资甚至是战略收购的对象,当前时机已经成熟,完全可以进行一些尝试。毕竟,国外大银行的技术和产品更成熟。

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巴克莱银行(BarclaysBank)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开行应巴克莱银行之邀,对其进行投资人股以支持其正在进行的荷兰银行收购行动。国开行先期投入22亿欧元(30亿美元)参股巴克莱银行,持股比例约为3.1%。8月份国开行顺利入股巴克莱银行。此次投资,显示了中资金融机构力图抓住次贷危机中发达市场中出现的并购机会,参股国际大行,以实现投资获利及获取国际大行先进技术的目的。

巴克莱银行是英国四大私营银行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总行设在伦敦。其业务经营主要分为两部分:全球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及投资银行和投资管理公司业务。国开行入股巴克莱银行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参股介入国际金融市场,促进自身商业化转型和全球化发展。根据双方协议,巴克莱银行为国开行提供其在混业经营模式下有关主导产品的专业知识,例如:国开行可以将巴克莱在产品结构方面的技能运用于中国市场。国开行还将有机会学习巴克莱银行在客户服务、产品开发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优秀做法。国开行创新业务中的管理资产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也可以得到先进的经验支持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入股巴克莱银行,可以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特别是支持国家的全球资源战略。根据协议,国家开发银行将获取巴克莱银行广泛的国际专营权,为中国公司提供国际贸易的便利。国开行可以凭借巴克莱银行相对先进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企业在海内外融资、风险管理等的各种业务需求。巴克莱尤其擅长金属、燃油等各种资源型产品的贸易。根据GaveKal的研究显示,其商品银行业务排名全球前三位。中国对于相关金融交易需求十分殷切,但是中国金融机构却缺乏相应的专业经验。巴克莱银行在能源充足的非洲市场的业务深度和广度领先于其他所有外国银行,中国目前约有30%的能源从非洲进口,在那里获得一个强有力的战略合作伙伴相当有好处。

中资银行收购价值被低估的全球性银行的少数股权,这也许是目前还未结束的金融危机的结果。虽然这一方法有着“买低”的优势,但是就像其他形式的跨国并购一样,同样也面临着战略、交易和整合的挑战。这些收购应该植根于中资银行的公司战略和国际战略中。除此之外,中资银行需要展示并购专长,协商学习以培养具体能力,建立控制指标如通过投票权、董事会席位、轮值和合作协议等,制定全面的战略,以实现股东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入股全球大行的预期目的。

三、小结

总之,根据并购的动机理论,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中资银行应从四种企业类型中选择适当的并购目标:一是收购业已充分了解的国家或地区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作为进军海(境)外的起点;二是投资于高速增长市场上管理良好的银行,这样既可以获得较高股东回报,又可以学习其管理经验和技术;三是关注那些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海(境)外银行,它们可能出售其某个部门业务线,中资银行通过收购业务线可以快速学习和弥补自身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差距;四是尝试性投资于有价值优势的全球银行,甚至进行战略性控股收购。我们认为,并购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是恰当的目标选择及其并购交易后的整合。当然,收购的价格和时机也是并购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将另文讨论。

责任编辑:陈齐芳

作者:齐春宇 孙云奋

第2篇:营利性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目标选择

摘 要:营利性大学蓬勃发展的生存之道在于以产业论高等教育哲学观为根基,以学术与管理分家的治理结构和商业化运营方式为支撑。营利性大学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结构改革特区、“利”“益”共赢理念、共同治理结构、市场化意识形态成为其转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营利性大学;机构转型

作者简介:杜以德(1949-),男,山东沂南人,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孙龙存(1972-),男,山东费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教育比较、教育政策比较、成人教育比较研究。

课题项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与创新研究”(编号: BKA070033),主持人:杜以德。

20世纪中期以来,高等教育经历了急剧的变化。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私有体系走向大众教育、公共体系。非传统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包括成人学生以及那些少数群体。知识的迅速增加、信息时代的开始、为满足职业流动而接受教育的需要导致教育成为终身的必需品。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教育提供者的介入满足了成人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这种教育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成为传统高等教育新的尝试[1]。20世纪90年代,营利性大学在美国异军突起,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分化。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正遭遇“哈姆雷特之问”,营利性大学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型的重要选择。

一、营利性大学蓬勃发展的生存之道:何以立本

(一)哲学基础:以产业论为根基

大学作为传递高深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知识,探索前沿学问领域的机构,是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机构。一所大学赖以存在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她的办学定位、办学宗旨、办学职能等。

高等教育专家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eiler Brubacher)认为大学主要存在两种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一种哲学主要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哲学则以政治论为基础”[2]。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认为,人们探求深奥知识不仅出于满足闲逸的好奇,还因为他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人才的最好场所就是高等学府。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从保存、传授和发展高深学问,拓展出为公众服务的职能,大学经常被喻为“服务站”。德鲁克(Drucker 1969)认为,大学现在“不仅是美国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3]。

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是从社会需要出发,将这一逻辑起点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认为大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的发展应该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学发展的高深学问成为社会服务的工具。关于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认为大学应与社会和政府保持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越来越多地卷入大学事务,从外部对大学机构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大学出于生存的考虑,也越来越多地对外部集团的要求做出反应[4]。二战后受实用主义哲学“有用即真理”观念的影响,“大学成为知识工业的重地,让学术界与产业界结成伙伴关系,使大学与市场结合,突出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5]的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美国大学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欧美各国政府纷纷大幅度削减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大学只依靠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已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于是大学意识到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催生新的产业,向企业转让技术专利,承担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大学的“服务”职能慢慢衍生出“创业”这一新的大学职能,而“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也衍生出“产业论”这一新的高等教育哲学观,“产业论”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开始在美国逐步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产业论哲学观认为,整个大学系统就像是一个大型市场,大学就像是市场中的企业一样,需要相互竞争,需要为得到企业、政府和学生家长资助的青睐而不断调适办学方向、课程设置和管理机制。在产业论哲学观的指引下,有的高校还跨越了传统地域上的界限去争取学生和资源。一些高校正在把自己看成是国际性机构,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高校竞争[6]。

“产业论”高等教育哲学强调学术的创业化和知识的资本化。学术创业化一方面是指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延伸,另一方面是指技术转化能力的内化,即大学承担起传统上由工业承担的角色。创业的核心便是知识资本化。知识资本化是大学的新使命,它使大学成为经济发展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种哲学观基础下的大学正在趋于企业化,强调市场交易、可视性及公众形象的提升;关注教育的成本效益;鼓励发展收益相关的分权结构[7]。

正是基于这种“产业论”高等教育哲学观的引领,为适应强大的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一大批具有勃勃生机的营利性大学应运而生,其中美国的凤凰城大学是最具典范的代表。在凤凰城大学短短3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从最初一个仅有8名在职成人的培训班,发展到现在拥有30多万名注册学生的世界巨型大学。截止到2005 年8 月31 日,凤凰城大学在美国39 个州、波多黎各、加拿大共有90个校园、154个学习中心。它同时在范库弗峰、英属哥伦比亚设有分校,其校园遍布美、亚、欧,成为全球最大的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二)治理结构:学术与管理分家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是西方现代大学管理的三项基本原则。法律确认的大学自治是最基本的前提。没有大学自治,就谈不上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是大学生命的真谛”[8]大学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之间存在矛盾的反映。如果行政权力大到可以经常干涉学术事务,那么学术自由的法律条款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学术自由最终离不开学术权力的保障[9]。学术权力本质上是学术自由的保障,保证学术自由的发展也是行政权力存在的依据[10]。只有通过大学的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的适当分离,不断提高学术专家在处理学术事务中的权力,倡导学术理想和弘扬学术精神,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的学术自由权利。

营利性大学既是学术机构也是商业机构,它们在教育领域被认为属于“营利性高等学校”的范畴,在经济领域则被看作普通的企业部门,它们要接受来自教育管理机构和企业管理机构的双重管理监督。营利性大学兼具商业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学校要平衡商业文化与学术文化。在营利性大学中,在董事会、校长、教务长、院长层面上,主导文化是商业,他们用商业术语来描述机构活动、讨论各种倡议、评估各种结果。在课堂层面,营利性大学遵循一般学术机构的要求。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营利性大学的教室里,很可能根本区分不出它和传统高校课堂有什么不同[11]。

将学术领域与管理领域分开是营利性大学区别于传统大学的一个关键特点。教师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他们只专注于“产品”的生产,投身于课程和教室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则由专业管理人员负责。从管理层面来看,这种以商业方式运作的高校最大的优点就是高效率。教授不是大学的“主人”而是雇员。营利性大学既不设教师终身制,也没有教师参与治理的机制,教师被称为“从业者教师”。而校长和院长们则是专职管理者,不需要受学术自由的束缚,不需要同教授们就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太多的协商和妥协。营利性大学的校长的主要精力用在筹划、制订和执行机构策略上,尤其是在资源和运作的管理上[12]。

加州州立大学的院长加里·博格(Gary A. Berg)认为凤凰城大学做到了学术性功能和商业化功能协调运作,但有着零散的职责划分。在许多方面,凤凰城大学继承了泰勒的管理理念和劳动关系。大部分兼职而非终身制的学术团队来教授核心课程,并向学术经理汇报谁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然而学术经理并不直接涉及商业运作,大批的商业经理承担凤凰城大学对股东应负的责任。凤凰城大学雇员认可并拥护学术性和商业性目标的“创造性”张力,他们或许不太喜欢凤凰城大学的这种不对称的劳资关系。凤凰城大学雇佣终身制和学术(同盟)协会的缺位,则势必促使其加强管理手段和为其财政的成功做出很大贡献[13]。

(三)运作模式:商业化运营方式

营利性大学热衷于运用营销策略和信奉商业用语,他们在对市场的理解和进入市场的方式方面有着显著特点,营利性大学相信市场[14]。例如,首先凤凰城大学把商业服务的方式用于大学的经营,整个服务群体定位准确。凤凰城大学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自主教育需求、又能够承担教育费用的目标人群,即那些22岁以上,不能或不愿进入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在职成人[15]。斯特拉耶大学的首席财务官亨利威尔·金斯(Harry Wlkins)说:营利性大学弥补了其他高校不能满足的教育利基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向上班族提供教育[16]。其次,价格是市场营销中最活跃的因素。价格上的差距往往能左右消费者的选择,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和市场占有率。凤凰城大学采用灵活的学费策略,来冲减学生的学费支出,降低学生的教育成本。最后,与政府及相关的企业密切合作,搭建网络教育平台。美国教育委员会、美国大学协会、美国成人和继续教育协会、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美国护理学院协会等多个教育组织都是凤凰城大学的自愿成员,支持其教学实践,主要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由于大多数公司对凤凰城大学的资格都是予以肯定的,所以,凤凰城大学的学生大都可以从其所在的公司得到学费补助[17]。

哈佛大学原校长德里克·博克(Derek Bork)认为既然联邦政府在大学管理上以及向大学提供经济支持方面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那么大学校长及其工作班子就应当努力针对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问题反过来影响政府官员。如许多大学行政部门雇佣了专职人员向政府催要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更多的政府奖学金补贴[18]。凤凰城大学的成功与繁荣最大贡献之一便是影响了公共政策并创造了一种有益的商业环境。凤凰城大学的母公司阿波罗集团(Apollo Group Inc.)在联邦和州层面上雇用说客,凤凰城大学校委员会总有颇具影响的共和党人,并且和华盛顿方面的共和党要人有着紧密联系。凤凰城大学也在关于非传统机构获得联邦财政援助的适切性的立法改革中获益。依靠与有权力的政客联系,并利用其能力影响公共政策,凤凰城的这种作法被认为是典型的、成功的美国式交易。阿波罗集团有超过30名政治公关人士努力帮助斯波林(Sperling)延伸他建立全球性营利大学的目标。凤凰城大学拥有自由的就业市场,同时也更加自由地攫取纳税人的钱。

目前凤凰城大学的政治公关人士的重心放在生涯大学和营利性教育机构要获得美国高等教育法的重新认定上。他们正给政策制定者施压使其放松控制,营利性教育机构必须加入联邦援助项目。许多非营利性学院和大学的领导反对任何的改变,因这种变化会更有利于营利性教育机构攫取本已渐寡的联邦经费(波德Burd 2003)[19]。

为降低办学成本,凤凰城大学将其自身的开支减少到最低程度。一般来说,教师工资、学校设施以及辅助人员的消费是多数大学的主要开支,凤凰城大学显著地减少了这三项开支。几乎所有的教职工都只是兼职任教。阿波罗集团固定资产有限,没有传统的大学校园,遍布全国及海外的各校园及学习中心其实是一幢幢办公楼,上课用校舍全是租用的。没有自己的体育馆,也没有专门的图书馆,主要通过网络电子资源,或租借其他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这些做法节约了巨大的成本。

二、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转向营利性大学:何以可能

(一)划定结构改革特区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不进行转型或改革,只能被社会淘汰,但一刀切的改革也不会带来最佳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美国法律对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的区分十分明确,简单来说,不能把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分配给机构的建立者、捐助者和机构成员的是非营利机构,不受这一限制的是营利机构。学术界把该分界称之为“禁止分配限制”(Non-distribution Constraint)[20]。“非营利性”的具体衡量指标有三点:“第一,组织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组织的利润不能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第三,组织的资产不能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21]。而营利性组织,尽管市场条件千差万别,但都以获取利润,以营利作为其最终目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根据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商品化、市场化的取向程度将各种成人高等教育划分成两大类型: 公益性成人高等教育和非公益性成人高等教育。我们可以把非公益性的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结构改革的特区与实验田,进行分类改革。在公益性成人高等教育方面我们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公益性地投入;在非公益性成人高等教育方面,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按市场化的方式投入运作[22]。

对非公益性的成人高等教育可以尝试向营利性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经费来源除学费收入外,还可以通过公开上市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挖掘和吸引投资群体的形式获得投资资金,这方面也最能体现其营利性组织属性的特点。营利性的成人高等教育在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上采取以公司管理的价值观为基础,采取简单矩阵型和组织内部分层化的结构。简单结构的部门化程度很低,控制跨度宽,通常仅有2- 3层垂直层次,员工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这种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

(二)确立“利”“益”共赢理念

对于营利性大学,涉及处理营利性和公益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营利性和公益性是不是必然的二元对立?营利性的获得是否必然以损害公益性为代价呢?

教育具有“外溢效果”(External benefit),弗里德曼(Friedman)称之为“邻近影响”(Neighborhood benefit),教育中包含了公共利益。有人认为,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不能有营利性机构介入,否则会破坏其外溢效果。营利性教育机构所关心的不是为公众提供服务,而是如何赚钱,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廉价的产品服务,对“私利”的追求会破坏“公益”[23]。

追求“私利”和守望“公益”能否共赢呢?成人高等教育已经超出义务教育阶段,成人接受高等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个人的良好发展,适当让成人支付学费也符合回报与付出的对等原则。为保证公益性不被营利性所损害,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建设让人不敢为追求“私利”而破坏“公益”;在市场机制中,让人明智地为“自利”而“利他”,就要有制度约束,保护其产权,使其出于长期的、广义的自我利益而努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声誉。为追求“私利” 而生产的教育产品,也有正的外部性,也含有“公益”。教育的公益性主要表现为教育所具有的外溢的社会效益,营利性大学所改变的知识教育的福利化分配方式,并不会改变教育结果的社会效益。

营利性大学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选择权,在美国民主化进程中,营利性大学承担了重要角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隐形力量。营利性大学在妇女、有色人种、印第安人和残障人士等社会边缘群体接受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名为《高等教育中的黑人学生问题》(Black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的期刊报道说,授予少数民族学生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专业学士学位的前几名高校都是营利性的。在德里夫的新泽西分校,40%多的学生是黑人。在斯特拉耶大学,43%的学生是黑人[24]。

(三)规划共同治理边界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应该改革以“科层制”为主体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借鉴西方营利性大学的共同治理模式。共同治理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拥有包括股东、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舆论影响者和其他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是拥有专用性资本的主体,他们分别向企业提供自己的专用性资本。拥有企业专用性资本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不是企业的惟一所有者。企业则是这些提供专用性资本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种合约,是治理和管理这些专用性资本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的治理和管理应当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利益相关者应广泛参与公司的治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间是一种影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企业的行动、决策、政策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也会影响企业的行动、决策和政策。共同治理的目标是合理平衡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并以此来安排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25]。

共同治理作为一种大学校园民主的体现,《学院与大学治理声明》①把其定义为:基于教师和行政部门双方特长的权力和决策的责任分工,它代表教师和行政人员共同工作的承诺。一般理解为大学董事会、行政管理部门、教师、学生等大学各类成员共同参与大学治理。同时提出了共同治理的原则,即“大学组织重大事情的决策既需要首创能力,也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 大学各组成群体在决策中的地位有所不同,谁对具体事务负有首要责任,谁就最有发言权”[26]。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要建立董事会制度,要确立董事会、行政管理部门、成人教师、学员等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权利边界,通过共同治理,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四)秉承市场化意识形态

市场化是美国营利性大学竞争的基本手段之一,“大学即意味着经商”[27],“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把自己视为市场型的机构”[28]。相信市场就意味着机构运作时,好像市场会告诉你市场需求情况;相信市场还意味着走进市场时,好像市场是一个友好的、有力的真正社会和经济需求信息来源;相信市场还意味着按照这样的信条去运作企业,即当运作正常时,自由市场经济通常能自我调节。市场需要我们去解读,去理解,但不需要我们去改变,因为市场本身就是在变化[29]。美国高等教育是市场化运作的典范,大学通过市场营销手段获取生源、师资和经费[30]。营利性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公司,商业化、市场化运作是其获得具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砝码之一,市场化在营利性大学经营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国学界对高等教育市场化一直存在着持续且激烈的争议。赞成的人从工具论的角度出发,赞同市场进入大学,认为大学市场化可以提高大学的办学效益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持反对意见的人则认为市场会破坏大学的种种理想主义传统, 会损害大学责任和使命的完成[31]。然而,不管你承认与否,大学自走出象牙塔之时,市场就开始了对大学的影响。市场介入大学成为目前全球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主要致力于开发人力资源的一项事业,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主要以政治论、产业论作为其哲学基础,成人高等教育更容易、也更有条件成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实验田。“满足闲逸的好奇”和“守望大学传统”可能不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的主要方向,“担当社会动力站”应该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宗旨。投资市场化、招生市场化和办学市场化应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应有之义。

注释:

①共同治理的正式提出,源于1966年美国教授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和美国大学和学院董事会协会联合发布的《学院与大学治理声明》(简称《声明》)。

参考文献:

[1]Anni. Morey. 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 [J]. Higher Education.2004 (48): 131–150.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3.

[3][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3-21.

[4]马志强.高等教育哲学在美国的演进—职能嬗变的视角[EB/OL].http://www.doc88.com/p-707554715170.html,2012-5-10.

[5]上官剑.论西方高等教育职能的演变及其哲学背景[J]. 高教论坛,2004(05):54-57.

[6][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47.

[7]马志强.高等教育哲学在美国的演进—职能嬗变的视角[EB/OL].http://www.doc88.com/p-707554715170.html,2012-5-10.

[8]肖海涛.论大学的学术责任与学术自由[J].高等教育研究,2000(06): 97-99.

[9]张斌贤.学术自由研究的历史与展望[A].张斌贤,李子江.大学:自由、自治与控制[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

[10]周光礼.学术自由与大学管理[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1):7-11.

[11][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于培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2-103.

[12]甘永涛·美国营利性大学发展及其治理结构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2):58-62.

[13]Amy Scott Metcalfe.For-profit and Non-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ild, Wild West[J].Minerva.2008, ( 46):155–158.

[14][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于培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5.

[15]孙龙存.美国凤凰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创新的典范[J].外国教育研究,2009(7):91-96.

[16][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于培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2.

[17]Anni.Morey.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4,(48):131–150.

[18][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2.

[19]Anni. Morey. Globaliz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For-profit 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4(48):131-150.

[20]袁青山.美国私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大学的分类管理和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05):137-141.

[21]贾西津.对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3(03):48.

[22]陈雁.成人高等教育市场化[J].中国市场,2006(08):14-15.

[23]林健,贺杨.营利性大学存在的合理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6(1.2):6-7.

[24]Proprietary Preference: For-profit Colleges Gain Momentum in Producing Graduates of Color [J]. BlackIssues in H igher Educat ion, 15(9 July 1998):30.

[25]MBA智库百科. 共同治理:公司治理的理性抉择[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E5%85%B1%E5%90%8C%E6%B2%BB%E7%90%86,2012-07-02.

[26]AAUP. Statement on Gover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B/OL].http://www.aaup.org/statements/redbook/Gov

erance,htm,2012- 07- 02.

[27]Hathaway, W.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Administrator Quoted in William Hathaway [J]. Business Week, Oct. 19, 1999.

[28]James Traub.Drive-Thru U: Higher Education for People Who Mean Business [J].New Yorker. 1997(10):20-27.

[29][美]理查德·鲁克.高等教育公司:营利性大学的崛起[M].于培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5.

[30]张继明.论市场化洪流中的大学操守——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01):115-119.

[31]许士密.大学与市场、政府、社会关系的偏狭走势及其治理[J].辽宁教育研究,2008(01):36-38.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作者:杜以德 孙龙存

第3篇: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

[摘要]公益创业着眼于用创新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公益创业活动获得自我成长。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与价值取向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公益创业实践的目标选择。因此,梳理三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是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益创业 心理动机 价值取向 目标选择

[作者简介]陈湘瑶(1976- ),女,湖南洞口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韦小双(1981- ),男,江苏扬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接受美学视野下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880127)

[

公益创业是近些年来一种新的创业模式,是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使命激励下采用创新方法、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创业活动。大学生是公益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未来公益创业的重要力量。就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而言,其心理动机、价值取向与目标选择影响和制约着公益创业教育的成效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心理动机

心理动机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原因。参与公益创业的这种内在的驱动激励高职学生创业行为的产生,这种创业动机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它激励高职学生把参与公益创业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让高职学生在参与公益创业过程中寻找机会,同时把握机会,实现创业。他们的心理动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通过公益创业个人可以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参加公益创业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人格发展和能力增强。在自身参与公益创业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发现机会的能力、对风险的忍耐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家的特性;同时,对参与公益创业的学生而言,在创业实践中得到了他人的关心、友谊、尊重、他人的支持认可与合作,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在这种自我成长的利己动机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创业活动,从活动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确认自己是被他人所需要的,这些心理需要是利己性的。

2.社会发展的利他动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分化的情况日益加剧,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需要个人和企业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个人和组织能够更主动参与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公益创业就是在社会使命和创业精神的激发下产生的,它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解决社会问题,产生社会价值。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公益创业,利他动机明显。由于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有能力、有知识,认为自己有义务为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做贡献,他们感到帮助别人是自己的责任。公益创业追求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增加公共福利,他们的核心动机是利用机会来进行社会变革和改善。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包括社会使命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技术、管理技能等在内的系统教育,更强调创新性、公益性和社会使命感的培养。

3.自我与社会相结合的混合动机。创业动机是影响创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其他条件都很好的大学生,完全可能因为没有创业动机或缺乏自信心,不愿承担风险而不选择创业,或者由于创业动机的缺乏,使得对创业机会的把握、对创业形势的分析出现偏差。公益创业动机既有利他主义的激励也有利己主义的鼓舞,公益创业动机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的影响。同时公益创业具有更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公益创业者面对社会问题提出新方案,解决社会弊病,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获得心理和技能的满足,他们乐于自我纠正、自我突破和分享荣誉,他们在获得自我成长的同时对社会产生强烈而又深远的影响。他们既有利他动机,同样具有利己动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实现动机,发现社会需求,追求社会创业的机会,追求社会影响与制度变革,也具有很强的风险倾向和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公益创业是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混合体。

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受到创业者主观意志的制约,由于知识、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出现“三重三轻”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如下:

1.重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个人需要出发,对个人发展和完善的价值,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就是从社会需要出发,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倾向,他们参与公益创业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社会问题,谋求社会发展,而是自身完善,获得实践经历,增强自身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这种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公益创业活动中要以社会价值为中心,通过活动和教育使个人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他们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的一切都应服从于社会的意志,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这种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倾向使公益创业活动陷入两难的困境。

2.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强调参与公益创业是以自我的发展、能力的增长、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实际功效作为价值标准,公益创业活动的主旨在于鼓励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并且用这种知识来寻找答案,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实现实用主义的价值。而理性主义价值取向忽视公益创业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而不是职业的准备。公益创业的理性主义价值取向认为公益创业活动就是在活动中探索真理、完善人格,对知识的追求不是主要目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虽然也承认人应具有理性,但理性本身不是目的。公益创业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参加公益创业活动要提高自身发现、处理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导致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活动中,出现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轻理性主义价值取向。

3.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公益创业活动中,科学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中认识公益创业本身,探寻公益创业的客观规律,并且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培养严谨、探索、批判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而公益创业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高职学生在公益创业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生存意义的理性思考,公益创业完善了高职院校学生对真善美内涵的理解,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怀,还有自己的理想、信念、人格和道德等。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与人文精神价值取向是公益创业活动的重要价值之一,两者相辅相成。但是,高职院校公益创业存在重科学精神价值取向轻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的现象,轻视人的情感、信仰和价值因素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这种严重的“趋利性”的取向,导致了公益创业活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家园的丧失,出现了价值与信仰的冲突,从而使公益创业出现新的危机,社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

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既要立足于个人发展,又趋向于社会需要,是一种理性与实用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它能促进公益创业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唤醒他们的创业意识,使他们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中自觉地去认识和体验,在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创造力,同时,公益创业也能促进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传承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的目标选择要立足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

1.构建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公益创业教育实现了对教育价值取向的有机整合,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中,我们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第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公益创业的知识和理念嵌入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职业生涯课、商务礼仪课和日常专业教学计划当中;第二,以项目教学为中心进行模块教学,公益创业教育应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团队合作式学习培养工作素质,提高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挑战风险的毅力;第三,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公益创业”复合型师资队伍,聘请知名专家与有成功公益创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公益创业教学,同时培养高职院校自己的公益创业教学团队,提升公益创业教育的指导能力与业务水平;第四,加强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锻炼高职院校公益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把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融合的主要阵地,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创业管理与实践,锻炼他们的毅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生涯规划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完善了个人的专业知识,培养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创业也强调知识的实践运用,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实现公益创业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融合。

2.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通过完善公益创业的政策、法律社会支撑机制,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社会与企业发挥监督和协调的职能,为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同时,学生在进行公益创业实践中,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个双赢的现象。完善高职院校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性创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专门政策,对高职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提供资金援助,如启动资金、小额低息贷款等,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生公益创业在场地费等方面实行费用减免,针对社会需要为公益创业者提供市场信息、网络关系等,帮助学生进行商业化运作,为学生公益创业提供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细化申请程序、出台配套措施,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公益创业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让学生在公益创业活动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3.发展公益创业类社团,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在公益创业活动的驱使下,公益创业类社团先后兴起。这类社团关注公益,关注各类社会问题,他们对社会诉求和热点把握准确,他们直面社会问题、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他们组织志同道合的成员,成为培养公益创业者以及公益创业团队的摇篮。同时公益创业类社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公益创业者严谨求实、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他们通过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激情、对梦想锲而不舍的意志等。通过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公益创业类社团以共同的价值观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统领全局,用创业实践类提高创业能力,培养优秀的公益创业人才。公益创业类社团在实践摸索中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宣传和培育公益创业文化,实现了公益创业科学精神价值与人文精神价值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调查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5(2).

[2](美)亚瑟C.布鲁克斯.社会创业:创造社会价值的现代方法[M].李华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严中华.社会创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陈湘瑶 韦小双

第4篇:2013考研指导:如何选择目标院校目标专业

对于那些一心一意确定要考研的学子们来说,如何选择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无疑是大家面临的首要问题了。在其他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目标院校专业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考试的最终胜败。据不完全统计,在落榜的同学中有72.3%的人是因为当初的院校专业定位过高,或者不合考生实际,从而导致失败的。那么学子们该如何科学选择学校和专业呢?

专家们认为,学子们应该遵循的十字方针为——“优势”选专业,“成绩”定院校。

专业定位=70%个人优势(性格、兴趣、能力等)+30%外部环境(专业冷热、就业率、就业能力、薪资待遇等)。确定院校的标准一定是“考得上”。

下面仅以我个人为例。我本科是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从大三下确定考研后,由于一直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且认为考本专业相对好考些,因此就首先确定了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在了解了英语专业考研所必考的四科中有二外一门,而尚未确定目标院校的那段时间里,我主要是自己提前自学了二外日语。再次是因为从小一直对祖国的首都北京有着特别的向往,所以我将目标锁定在北京的高校中。但由于北京知名的大学太多了,本人认识的人不多,信息也掌握的不足,因此最让我头疼的是不知道该报考北京的哪所院校,也不知道哪所高校的英语专业自己有能力考得上。北外的英语专业固然一流但是感觉自己的自身能力有限考不上,而北大和清华的英语不见得是最好的,后来我就将目标锁定了在号称外国人比中国人还要多的北京语言大学和以商务英语这样的优势专业而闻名于英语专业考研界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两所高校。我仔细看了两所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并结合了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希望能够从事的职业以及自身水平,最终选择了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在暑假的时候,我基本上是买齐了对外经贸大学的所有的参考书目,并开始着手准备考研。

事实证明,经过我的不懈的努力,终于拿到了对外经贸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综上所述,在目标专业和目标院校的选择中,一定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以及个人的实际能力三者相结合。确定好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后,剩下的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努力”和“坚持”了。

最后,希望2013年考研的广大学子们早日确定好心中理想的目标院校和目标专业,提早准备,金榜题名!

第5篇:创业者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2011年06月06日 星期一 03:10 P.M.

市场细分化之后,存在着众多的子市场,如何在子市场中选出自己的目标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团队创业。

(1)集中性策略,是指以追求市场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创业不是面向整体市场,而是将主要力量放在一个子市场上,为该市场开发具有特色的项目活动,进行广告宣传攻势。这种策略主要适合于小规模企业,成本小,能在短期内取得促销的效果。

(2)无差异策略,是指创业不是针对某个市场,而是面向各个子市场的集合,以一种形式在市场中推展开来。热门专业。这种策略应配以强有力的促销活动,进行大量的统一的广告宣传,但是活动成本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一般适合于大型企业。

(3)差异性策略,是指面对已细分化的市场创业,从中选择两个以上或多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分别向每个市场提供有针对性的活动。这种策略配置的促销活动应有分有合,项目在不同的子市场。广告宣传应针对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以调动各个子市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实现实际消费行为。

选出目标市场以后,还要依据目标市场的市场潜力和竞争环境对其进行评估。

(1)市场规模。对创业者来说,市场规模指的是创业者从目标市场所获得的业务量。辞职信。

(2)发展潜力。一个小规模的目标市场,如粜有发展潜力,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成长中的市场是极具魅力的。而那些在如今看来获利较多,好像极有诱惑力的市场很可能正在衰退之中,因此看一个市场要看前景而非仅仅现在。

(3)服务成本。不同市场中的购买期望值不同,为不同的目标市场服务,成本也就不同。市

第6篇:2015考研英语考研如何选择目标学校?

由于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过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走入考研行列,“考研风”是越刮越热。在现实的考研大军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做着“多手准备”或者“盲从”的群体,他们既然选择了考研,又不放弃就业,一直来回徘徊忙碌着。其实,这路决策是很不可取的,尽然考生们认定了要考研,就应该坚定“考上”的信念,坚持到底。到最后结成功考取了一个很不错的初试成绩时,又该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自己的目标院校与专业呢?

一、性格决定方向。“性格决定命运”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性格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则是毋庸置疑的。这里的方向便是指文科、理科、农学、医学、军事等方向,这几个是根据2012年大学科门类区分出来的大方向,如果是一个很内向且对外沟通能力很欠缺的同学,那应该向着技术专业方向发展。大方向的选择是目标院校的前提,对下面的专业、院校选择提供了最起码的基础。

二、兴趣决定专业。幸,自己选择了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专业来读研”。”之后,专业更多的是要看个人的兴趣和喜好,那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不会很顺心。

三、竞争力决定院校。关键性的作用。乃至出现了个一反常态的现象,考生自己反而感觉信息不对称越来越严重了。

读研专业做了个简单的介绍,这也是只有充分把握了以上三个阶段,并很好的抓住暑期这段难得的平静期,仔细的考虑这个影响全局的问题是很好的,毕竟越早清晰

第7篇:大学生创业如何理性选择

在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如何理性选择、审慎起步、大学创业教育如何改革等话题后,今天本版推出记者采写的报道和著名企业家柳传志的文章,从大学生创业如何转变观念、政府部门怎样给予政策鼓励、社会为大学生创业创造什么样的环境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7月,正是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时节。毕业后的路怎么走?面对就业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根据教育数据公司调查,我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当年毕业生总数为559万。以此数据推算,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当年为5.59万。与这一数据对比,2010年的创业大学生将增加4万。

大学生创业,变知识为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出路,创业被广为看好而承载希望。然而,和找个稳定的饭碗相比,创业的风险要大得多,所遇到的矛盾也多得多。

大学生创业难点在哪里?我们该为大学生创业做些什么?大学生自身又该做哪些努力„„

观念篇

“活下来”比“活得好”更重要

2009年4月,天津科技大学2006级学生陈跃鹏怀揣着开发动漫衍生品的创业梦想,参加了天津科技大学的创业培训。当年10月,陈跃鹏和创业团队成功进驻滨海新区创意产业基地。

回首当初头顶的光环,如今的陈跃鹏显得更加理智。“当时设想得很理想,年收入应该在百万元以上。”然而,这个当时被笑称“可以吹得很大”的理想蓝图在公司运转几个月后,慢慢黯然失色。

“创业之后才发现,现实和当初设想的很不一样,仅有理想和热情是不够的,不能闭门造车,要放低身段,不断寻找客户,盯准市场,不断调整。”陈跃鹏说。他对自己为出去跑业务一周穿坏了一双新鞋记忆犹新;对团队成员吃的每一顿白面条记忆犹新;对已经习惯的“谢谢,我们不需要”这句话记忆犹新。经历了创业伊始的阵痛,陈跃鹏团队渐渐“号准了行业的脉”。天津风向标玩具设计有限公司在创意产业基地扎了根。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和难点。自主创业成了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科技公司、酒吧、网店„„大学毕业生企业如雨后春笋。

“最后能够坚持下去的大学生企业只是少数。很多大学生创业因为离市场太远,根本活不下来。”天津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笪远平坦言,近两年他见证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刚刚登陆市场就“死在沙滩上”的悲壮。“转变创业观念,创业之初活下来比活得好更重要。作为处于生存期的企业,不能好高骛远。”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有活力的时期,有一定的基础文化素养,有从学校里吸取的专业理论

和实践方面的认识和体验,有创业的兴趣点或潜能,政府有关部门又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再加上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是大学生的创业资源。“然而,大学生自主创业弱点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对社会的了解认知程度不够。”笪远平说,大学生创业存在资金不足、过于理想化、应对危机心理素质较弱、缺乏系统创业知识结构等风险,部分大学生创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北京理工大学96级学生李浩有着近10年的创业经历,他对记者说,一旦进入了市场,一切就要依照市场规则办事,作为普通的法人代表与其他人竞争,不能再顶个学生的身份做保护伞了。从编制创业计划开始,到工商登记注册,以及企业成立后的内部管理、市场、资金、团队运作等等,学生创业企业会碰到比一般企业更多的困难。

“说到底,创业资本难筹是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一道坎儿,不管是货币形态的资本,物质形态的资本,还是经验思维形态的资本。”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有创业热情是好事,然而大学毕业生创业绝不是“人有多大胆,地就多大产”那么简单,大学生应该看清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头脑一定要清醒。

政策篇

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纪河的公司终于开张了。坐在徐州大学生创业园2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他兴奋不已。这次凭借大学生创业证,他没花一分钱,不到一个星期就搬进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这个证,我还能减免部分税收,一年下来能省三四万块钱。”

在徐州市两个大学生创业园里,和纪河一样正在实现着创业梦想的还有其他100多家公司。他们是幸运的:“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4月在徐州正式揭牌。此前,徐州市委、市政府将大学生创业工作列入了今年着力办好的“改善民生百件实事”之一;“制定实施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成为徐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短短3个月内,7个关注大学生创业热点和难点的红头文件相继出台„„

以知识创意为本色的学生公司要走上正轨,顺利运转,离不开社会的良好投资环境,离不开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良好的服务。从2002年起,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就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政府在孵化基地、经营场所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条件;创业大学生可申请享受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带动就业奖励等。

尽管各地出台了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现实并不乐观。据了解,2009年在云南省实施的“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中,获政策支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1400多人,仅占7%。

“政策已经出台,但如何申请?一些地方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大学毕业生,创业支持与服务方面注重实效。”李浩表示,“无资金、无经验、无人脉”是大学生创业的先天不足,大学生创业之初尤其需要政府、社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政府应当集中社会力量,成立公益性的咨询服务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公司注册、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全面的指导服务。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从今年起的三年时间,引领4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其间,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探索建立模拟公司、信息化创业实训平台等,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实训)或演练。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都将得到创业培训,准备创业的大学生都将得到创业指导服务。

“创业引领政策令人欣喜,但政府出台政策一定要考虑实效,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做好后续的指导服务。”李浩认为,政府和社会的指导、扶持和保护应该贯穿大学生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建立一条有效引导青年创业、有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绿色通道”。

实践篇

努力让“创意”变成“现实”

一次企业高校巡讲公益活动上,一位企业家当询问一些想创业的同学是否对其产品和技术进行了市场调查时,得到的往往是理想化的推理:中国有4亿人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每人购买一件,每件100元,我们就有400亿元的销售市场。

“这种比尔·盖茨式的英雄创业梦不可取,大学毕业生在创业前一定要做足功课,做好充分调研。”中国大学生创业联盟主席、大学生创业网总裁赵长升表示:“与在社会上打拼多年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的劣势在于缺乏商业信用的积累和实际历练。大学生创业首先要看清自己的劣势,这样才能知道怎么弥补不足。”

引导大学生创业,除了国家的激励政策外,各高校也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备的创业教育、实践机制,营造“理解创业、支持创业、帮助创业”的社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给他们更多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业本领。

赵长升认为,一方面大学和社会为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全程培育,让它们能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期待能够创造环境,让更多的民间基金关注大学生创业企业。前不久,北京吉利大学宣布将出资30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这是我国目前投资额度最大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也是我国首家“学校型”创业基金。基金会启动创业培训专家及风险投资专家的“一对一”指导,并最终将项目孵化成企业。

与此同时,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支持、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北京理工大学、易才集团联合主办的2010年中国高校创业计划日前启动。据了解,大赛将在对大学生创业计划进行评估后,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实质性的创业支持,提供创业小额贷款等。除此之外,每两年全国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了解创业知识。这些都为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将创业从“创意”变成“现实”。“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历练,从中提高创新能力,树立创业精神。”李浩说。

“健康的创业环境很重要,但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赵长升说,如果毕业大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基本具备,或者通过努

力可以具备,比如:资金、项目、团队等等,你可以大胆尝试。如果糊里糊涂的就踏上创业的道路,那更多的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

“为此,全社会也要努力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创业者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平常心。第一次创业的目的,不在于成功的大小,而是利用年轻、充满活力、较高的文化底蕴和前沿的科学知识等资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从学生过渡到职业人角色的短板。”赵长升说

第8篇: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之路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热点问题,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几年出现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求职无门跳楼、广州暨南大学研究生扫大街、北大的学生卖猪肉和糖葫芦以及一些大学生因找工作压力大而自杀等现象, 既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更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的心态。

那么, 现今社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情况如何,大学应届毕业生又是如何选择就业之路的。为此,我们以南京晓庄学院近200名文秘专业毕业生和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为调查对象,较为全面的了解社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用人单位对初、中、高级文秘人员的技能要求, 以及文秘从业人员的薪金情况和文秘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状况。调研情况如下:

一、文秘类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

(一)社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情况

根据法国职业研究中心统计,全世界目前有1600 余种职业,秘书排在第六位。据北京市2009年第一季度公布的统计数字,北京市文秘岗位需求数排在第三位,岗位与应聘的人数比是1 :6 。由此可见, 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文秘仍将是个热门职业, 社会需求量大。实际调查的情况也是如此, 大多数公司认为文秘人员是经理主管们的左膀右臂,是公司青睐的复合性人才,中小型公司需要文秘人员3-7人不等,大型单位需要的文秘人员会更多, 层次也会不一样。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文秘人员的职业岗位群发生很大变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在逐步递减,而外资企业、民办企业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在逐步递增。大型单位分工较细, 文秘人员的需求量大,多以行政秘书工作为主,有专职文员、专职档案员、专职干事、专职机要员等, 职责比较单一;中小型单位的文秘人员需求量小, 一般出任文秘人员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秘书”, 也称为“办公室文员”, 身兼多职。虽然中小型单位对文秘人员需求量,但中小型单位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所以中小型单位的综合文秘人员的需求量总的来说是增长的。而且在经济、法律、医务方面也需要增加文秘人员来协助管理工作。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从事秘书职业的人员女性居多,所占比例是79.9%,男性占20.1%。从调查情况来看,社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呈增长趋势,秘书职业也已成为一个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化愈加明显的职业领域。

(二)用人单位对文秘人员的技能要求

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进行了关于“文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文秘人员应掌握的技能”等方面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好的文秘人员最好具备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懂得本行业的专业知识背景、办公室事务管理知识、应变能力、商务知识、法律知识。此次调查中,认为文秘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形象气质好,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文笔好,语言表达能力强,能熟练使用电脑及各种办公设备。同时各单位还希望文秘人员具备业务背景,如生产部秘书职位要求化工或理工科背景;涉外秘书职位要求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或高级口译证书优先;公关部门秘书职位要求具备公共关系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等。有些单位注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使用和维护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毕业生所表现出的实际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存差距, 有的差距还不小。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新形势下,文秘人员的关键能力应更全面,从业能力应更细致,关键能力和从业能力所共同表现出的综合职业能力应更强。文秘专业的从业能力可分为“ 从业基础能力”、“ 从业业务能力” 和“ 从业相关能力”三部分。“ 从业基础能力” 主要包括:“ 执行能力”、“ 公关礼仪”、“ 时间管理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和“使用和维护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等。从业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文书拟写与处理”、“ 会议组织”、“ 办

公室日常事务管理”、“ 协调工作”、“ 文件档案管理”、“ 接待工作” 和“ 信息工作” 等能力。“从业相关能力”主要包括:“法律与法规”、“ 商务知识”、“ 速记速录”、“ 英语应用”、“ 财务管理” 等能力。

(三)从业文秘人员的薪金状况

文秘人员是一种社会从属性、服务性职业。其主要内容就是指文秘人员的工作本身不能脱离它所服务的领导或单位而独立存在,领导及单位工作涉及到哪里,它的工作范围就延伸到哪里。从属性、服务性、辅助性就是对文秘人员工作性质的最好概括。繁、杂、忙、累四个字就是对文秘人员工作特点的最适当形容。此次调研,我们发现文秘人员的工作是辛苦的, 每天都是些平凡、琐碎、细微的事务性工作, 不止是打印文件, 整理资料。将近20% 的文秘人员成为管理助手,从事文字档案管理、行政后勤管理、协助经营管理、组织协调公司会务、公关与政府关系和公务差旅等。许多临时性工作随经理主管们的日程安排变化而变化,经常加班没有规律,需要不断熟悉掌握公司各部门业务, 收集、处理各种信息。还要在复杂而且繁琐, 看似一些枯燥乏味、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之间, 处理协调上下级和各部门关系, 做到万无一失。在很多情况下,文秘人员的工作是事无巨细的,那文秘人员的薪金情况又如何,是否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 文秘人员的月薪情况如下:月薪在500-1000元以下文秘占32.1%;1000-3000 的文秘占45.2%;3000-5000元的文秘占9.3%;5000-8000元的文秘占

6.3%;8000-10000元的文秘占2.8%;10000元以上的文秘占2.2% 。7 0 % 以上的文秘人员月薪在3000以内,大部分文秘人员对薪金现状表示比较满意,有的文秘人员甚至还打算向高层次拼博,成为高级秘书,获取更高的薪金。

(四)文秘人员的职业发展前景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从事秘书工作年限,3个月以下的占13.5%,1年以下的占19.3%,1-3年占34.6%,3-5年的占16.3%,5-10年的占8.6%,10年以上的占7.6%。随着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改革的深化,从业文秘人员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升迁或转职机会多,一般在3-5年后会得到晋级的机会。据调查显示,文秘工作中有将近20% 的内容是协助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的。和高高在上的老总比较,文秘人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近各个部门的基层员工,了解来自第一线的信息反馈;和一般的部门主管比较, 和管理层天时地利的接近优势,使得文秘人员又具备对公司整体战略部署更全面的了解和体会。从这点上看,单位高层在决策过程中,多会听取高级文秘人员参考意见。另外长期在领导身边,可以学习领导的思考与处理方法。有的被调查者认为和领导一起出去应酬,可以扩大交际圈, 积累人脉资源。

行政主管是文秘人员未来的主要职业发展方向。文秘人员因工作接触到单位业务的各个方面,在职业转换,特别是单位内部换岗晋升具有很好的优势,换岗晋升的可能依次是行政主管、经理助理、人力资源经理、部门经理、秘书( 初级、中级、高级) 、市场部主管、公关部主管、财务管理人员。高职高专院校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不要觉得做文秘人员很困惑,发展空间狭小,只要努力学习充电或深造,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晋升的机会。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文秘专业毕业生应该不仅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而且应该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秘书职业所需要的是通才+ 管理人才+ 创新意识。秘书是一个富于挑战的职业,必须努力攀爬,才能到达目标。作为文秘人员, 要想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就必须放弃保守被动的心理, 而应积极进取, 迎接一切挑战。

文秘人员社会需求量很大,大多数文秘人员在从事文秘工作3-5年后会转换岗位或得到晋升,但并不表示文秘是吃青春饭的职业,做到五六十岁退休的女秘书大有人在,比尔盖茨的秘书就是一位很老练成熟的秘书,可以把比尔盖茨的日程安排设计到分和秒。在西方国家很多年长资深的秘书他们会更加受青睐,因为她/他们的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都造成了她/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游刃有余。这也是高级秘书和初级文员的区别,也是文秘职

业纵向发展的方向。

文秘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人事、财务、专业业务的机会比较广泛, 对各方面技能要求很高,只有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富有经验的文秘人员才是在社会急需的复合性人才。因此,我们南京晓庄学院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接电话、发传真、收发信件等服务型为主的初级文员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努力成为一位可以用英文写一般信函、起草报告及准备会议的中等秘书和能起草重要的合同文本、懂法律、税务知识,协助领导参谋决策,有协调管理能力的高级秘书。社会对文秘人员的需求情况决定了文秘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性的职业,也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职业。

二、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途径与方法

(1)端正择业心态,确定合适的择业角色。属于文科类的文秘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不如理工科学生“走俏”,部分学生出现自卑和焦虑心理,对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信心,片面夸大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忽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的特长;有些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心理,认为从事社会地位高、体面、白领类型的工作,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勇于下基层和支援西部开发还是少数;受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求安心理,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机关单位、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自己把就业渠道堵死了,对于自主创业避而远之;少部分学生出现怕吃苦心理,一味追求舒适、清闲的工作,不敢直面竞争;部分学生出现求近心理,排除个别由于家庭困难需要照顾外,部分学生偏好选择地点离家近的单位,继续认为可以享受父母的照顾,尽管所选的单位有可能不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还有出现从众心理,盲目跟风,哪些岗位热门就拼命往里挤,忽略了这些单位是否适合其个人发展等客观因素;另外,一些长期生活在父母“温室”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认为父母能够为自己安排好工作,所以不主动出击,只靠父母四处托关系被动的接受安排,从而丧失可能的就业机会。文科生要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就需要正视存在的心理误区,积极进行自我调试,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合理的择业目标。

(2)发挥文科专业优势,把握市场的需求,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向复合型人才发展。发挥本专业的优势,例如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等等,守住对文秘专业对口优势阵地,同时提高综合素质,主动出击,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空间”,开拓其他就业领域。文秘专业毕业生可以发挥优势,主动寻找与自己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相符的方向就业。同时,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倍受青睐,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市场意识,改善知识结构,利用课余时间多修一些其他类专业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架构,同时要注重社会实践,掌握一些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技能,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突破文秘职业的就业瓶颈,拓宽就业空间。

(3)发挥特长,打造个人品牌策略。在发挥文秘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能力”,树立个人品牌意识,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例如书法、写作、歌唱、摄影等文艺特长,体育特长等,用差异化特征为自己在应聘时赢得更多筹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以个人特色取胜。对于尚未面临就业的在校生,更应该尽早树立个人品牌意识,针对自己今后打算进入发展的职业领域,培养该领域所需的相应专业特长和专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打破传统思维,淡化专业概念,开拓就业领域。文秘类毕业生不要只把目光投向助理、政府公务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岗位上,要逐步淡化专业概念,挖掘自身的潜力,可以涉足其他文科类毕业生的“领地”。 例如,对教师、培训师方面有兴趣并且在校期间就有意识的参与社会实践,考取相关证书,就业渠道自然就会得到拓宽。还有些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商业意识和家庭、社会等环境的优势,自主创业,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08文秘转本1 梅晶 15952082314)

第9篇:如何选择中外合作大学

如何选择大学之如何看待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按办学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学历教育项目,必须通过统招考试,填报志愿,毕业后分别获得中外双方学校颁发的文凭(如:清华大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二是非学历教育项目,无须填报志愿,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入学考试即可。中方学校修得相应学分后,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毕业后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如:中国农业大学与荷兰万豪劳伦斯坦瓦格宁根大学(原荷兰劳伦斯坦国际农学院)合作举办园艺专业非学历项目)。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就读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若该项目未能获得教育部审核认证,即不能承认该项目所获学历。

按办学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大学);二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北京工业大学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理学硕士;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中国社会工作文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之所以我要大段的引用以上这一大段来自百度的内容是因为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这一情况不同的人观点严重不同,所以我们先引用一段官方正式的解说,有利于我来展开自己的观点。

一、分数特别高的学生还是要以上国内超一流及一流的高校为主。

分数已经考的非常出众的学生首先说明较适应国内的教育体系,所以应乘势而下继续享用国内顶尖的教育资源。国家在这一类的大学里有大投入,个人又能多学知识,还有机会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精英,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感受乃至享用这一点当然对于个人成长也很重要,但是不妨通过另外的渠道来获取。一是本科毕业后争取国外全奖的研究生学习。说明一点,全奖并不好申请,但是国内顶级高校本科生的机会相对大一点;其实没有全奖也可以考虑的,研究生阶段不完全是单纯学习的阶段,自我生存的机会也很多。二是本科阶段真心的寻找交流生的机会。也要说明一点,是真心的去做交流生而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我的主意出错了,是你自己出了问题。三是本科阶段的短期出国游学。还是要说明一点,这虽说是个短期的游学,但是主观方面还是你个人能掌控的,如果你自己把这二三十天的由国内高校认真组织的活动当做一个纯粹的旅游,不去用心感受国外高校的学习氛围与理念,那你就是一开始进入到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里同样会迷失自我。

二、分数在一本线附近的学生要量力而行。

如果家里的经济实力较宽裕,我建议大家争取进入到规范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求学。进到如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等这些合作办学机构里,一来本身的求学投入资本就要大于国内其他的高校。二来入校后的各种开支必然也要大于国内其他高校的同批次求学的学生,这是个客观现实。我们曾经主张勤俭求学,这个观点现在我也不反对;但是,我同样不反对在现阶段有条件的家庭大投入的求学。道理我不展开讲了,就一句话:对知识的积累与个人的素能的培养的资金投入是值得。当然,在这些方面做了大投入了不一定会能得到相应的回馈,但那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在此不做讨论了。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为窘迫,那我不建议你选择这类的大学。虽然说你可能东拼西借的实现入学后的高学费,你也可以争取校内各类的奖学金与助学金,但是这都只存在一个理论上的推论。现实是很残酷的,在一个家境普遍较为富裕的环境中一个贫寒家境的学生内心深处要如何的强大才能适应啊,谁试谁知道。另外,你努力学习,别人不一定就不努力了,所以传说中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并不好拿。何况,你并不是没有机会进入到国内一本的高校中求学,何必要心力交悴的非要入此门呢?

三、分数本身不够读一本,但是如果如有降分录取的机会当要认真把握这个机会。

由于我国现行的高招录取制度限制,很少会有地方能突破一本线这个硬杠杠,允许一本的院校降分到二本的分数段录取学生(似乎农学除外)。所以这里说的分数不够读一本的学生是指在分数踩一本线边上,实际上已经不会被其他的一本高校录取的学生。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有高收费的这个限制,有时会出现原定的招录线招不够学生,于是它选择仍然在一本线内适当的降分补录的情况,这时,只要不是家庭条件实在承受不了的,还是应该争取努力进入到这些学校。

主要理由是这毕竟是在一本线上收录学生的高校,绝对的社会影响力客观的摆在哪里了;同时,这毕竟是在吸纳了国外优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办的大学,在这个氛围内接受教育一般来说当然要好于二本之下的校园(就事论事,二本院校不要拍我啊)。排除各种市俗的观点,就事论事的说,这时采取用金钱换分数还是合算的。

当然,就各家的实际情况而言此条在实施中也请谨慎的参考前一条。

四、对于那些不是在一本线上招录的合作办学机构要慎重选择。

此前我引用的百度对此类现象的解读请大家认真对照学习,涉及到长期和各方面的利益,我不多做解释了,百度本身就说的很清楚了。

我要说的是:不是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都是很有教学实力的高校,也就是说不是都值得你大批资金投入的。不是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都是以提高学生素能为办学主要目的的,也就是说你的孩子在那学了四年后不一定就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不是所有的中外办学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也就是说四年后你拿到的文凭在正规机构中是有可能不被认可的。

如何识别,如何选择,标准有很多,办法有很多,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只说一种特别好用的办法,就是看看你自己的高考分数,必须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高考分数与高校匹配度是相当契合的。如果很低的分想读很好的国外的大学,我建议不妨索性再多花些钱直接走中介去国外读大学,虽然这也很难。但是在这样不高的学习成绩的现实条件下(请注意我这句话的前提条件是高考分数不高),我觉得走这条路还是要强似在国内读中外合作办学那条路的。

上一篇:摄影技巧三夜景摄影下一篇: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