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学校教育管理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时期,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对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初中教师来说,班级的管理是理论指导和实践积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给班级管理人员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初中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篇:学校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管理

【摘 要】学校要有更好的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本文从当下学校教育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创新教育管理的原则以及创新教育管理的意义,并提出创新教育管理的措施,一是家校合作,二是尊重他人,三是加强沟通,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教育管理 创新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学校管理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依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有一些学校借鉴了其他优秀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但并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融合和创新。这样的管理不仅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也难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的领导层应该对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出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

1. 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忽略过程管理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教育管理工作者仍将教育管理的关注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代表教师的能力。这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水平,只是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不少学校在进行教研活动管理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学期末或者年终考核时,许多教师“临时抱佛脚”,由此导致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逐步滞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强调约束,忽视自主性的调动

学校通常有明确的作息时间、作业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大都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等,没有过多的关注。长此以往,学生只会变成知识的复制者,而没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思考。

二、创新教育管理的原则

1. 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两大主体。如果在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上忽略了这两大主体,改革和创新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从重要性来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于教师的地位,所以教育教学改革不仅要学校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必须得到有效提升。

2. 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创新教育管理,主要是利用更好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这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因此无论如何创新管理方式,都不能够脱离这个目标。

三、创新教育管理的意义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纵使素质教育在我国推行时间已久,但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学校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学校的工作也基本围绕应试开展。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业水平确实从某一维度上需要用一种较为统一的标准检验与评价,但是,分数至上的情况只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愈发功利,学校的教育管理也会失去原有的价值。创新教育管理,可以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1. 推进新课改的重要手段

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是当下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动力。新课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原来教师单纯传授课本知识、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而陈旧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学校不能继续以应对考试为最主要的目的,而是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紧扣新课标要求,对教育管理进行改革,让学校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 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是不行的,学生会感到厌倦。同样,如果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采用单一的方式,教师也会出现积极性下降的情况,在教学的创新上会有所懈怠。这也是许多教师选择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会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长久建设。学校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鼓励教师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

3. 完善教育管理的方法

现行的各种教育管理模式经过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是成熟可行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新情况、新发现,面对这些情况,学校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漏洞排查,及时查漏补缺,不断创新和完善现有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让现行的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发挥作用。

四、创新教育管理的措施

1. 家校合作

在以往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时常会将请家长到学校面谈视为“终极武器”。其实,家长和学校有共同的目标,就是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所以,家长和学校并非相互对抗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根源,与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元的方式方法,从根源解决问题。此外,在教育管理中,切勿以竞争的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师和家长之间不能存在攀比心理,否则只会逐渐消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学校的教育管理策略应当是多元化的,也应该是人性化的,教师要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才能够将学生朝着正确的道路引导,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提升自己。

2. 尊重他人

对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明确自身的职责,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放下身段,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尊重师生的想法,教育管理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到这一步,要求教育管理人员学会倾听学生和教师的声音,虚心接受学生和教师的批评和建议,并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學生、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育管理者要对所有师生一视同仁,了解师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真正做到因材施“管”。此外,教育管理者要多创造和师生沟通的机会,了解师生的想法,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创新教育管理。对于一些学习上困难较多或者叛逆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并且相信自己,这对于学生和学校的长远发展而言非常重要。

3. 加强沟通

教育管理工作不是单向的,教育管理者要与师生进行合理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于有困难的人群要给予帮助,帮助这部分师生找回信心,这对于师生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来说也极为重要。教育管理者还可以设置专门与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和教师通过平台传达心声,拉近师生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为后续的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建设平台的过程中,要注意实名制与否的问题,既要对意见的提出者进行恰当的监管,又要对意见的提出者进行恰当的保护。如此,教师和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也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学校教育管理的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因素在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上,管理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教师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中心,从创新教师管理方式出发,定期组织教师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进行交流,丰富教学方法,开拓视野。学校也要实施恰当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或者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以及专家讲座,或者聘请学科带头人来管理教师队伍,让教师有机会不断提升自己。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直接受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以此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并为师生未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助力。

参考文献

[1] 陈立蔚.信息网络下高中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应用[J].新课程(下),2018(12):216-217.

[2] 白云.谈高中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措施[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2):22.

[3] 许世红,耿丹青.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25-33.

[4] 刘一石.“互联网+”模式下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改革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74):160-162.

[5] 张立银.高中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思路分析[J].天津教育,2021(3):48-49.

[6] 白晓明.大数据背景下智慧管理理念的高中教育管理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11):221-223.

[7] 张昊.普通高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7):184-185.

[8] 郑健.对高质量教育管理四个要素的解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1):5-6.

[9] 陆雅彬.新时代高中教育管理理念探讨[J].高考,2020(18):150.

[10] 张正中.基于智慧管理理念的高中教育管理路径思考[J].学周刊,2020(15):153-154.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作者:张明星

第二篇: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因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

调律。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

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

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實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责任编辑 李 芳)

作者:陈自鹏

第三篇:学校教育管理中初中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研究

摘 要: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叛逆时期,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所以,对班级的管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初中教师来说,班级的管理是理论指导和实践积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给班级管理人员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对初中的管理策略进行探讨,进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校教育管理;初中班级管理;方法策略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初中生的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更加重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应该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重视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发展。初中的学习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当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个初中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班级里学生行为以及班风的好与坏直接与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有紧密的联系。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是学生品质的塑造者,是能够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因此,应该深入贯彻十八大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1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大部分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很多班主任的管理手段如出一辙,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管理目标,在问题处理方面比较粗糙,并没有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有些教师喜欢采取按学生成绩排名进行班干部选举或班里座位安排,这种方法势必会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心理上造成打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性格、爱好、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班主任假如用相同的管理手段去管理所有的学生,很容易磨灭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天赋。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以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创新,忽略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1.2在工作压力之下部分班主任的心理存在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及实施,班主任工作面臨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一部分班主任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正常开展。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逼近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6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教师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80%的被调查教师表示压力较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初中班主任工作繁杂,承受较多的内外压力,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有些班主任的身体状况不佳,会经常出现失眠、头疼等问题,生理上的病痛使得班主任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引发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班级管理行为,导致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出现问题。

2学校教育管理中初中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

2.1“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策略

2.1.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班主任需要严格的监督学生。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严格管理是教师对学生树立威信的有效途径,但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于严厉,很容易会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所以,班主任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而且还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促进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2.1.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教师要正确地认识班级的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而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想要管理好班级,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了解,这样方便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班级管理。比如,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学生家庭环境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假如班主任发现自己班上有学生和别人打架或是逃学后,班主任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而通过对学生家庭环境的分析教师发现,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好或是家长经常不在家,学生在这一阶段处于叛逆期,很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

2.2家校共育、协调发展

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大力支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期,正处于自尊心、虚荣心都比较强的阶段。不愿意教师向家长告自己的“状”,揭自己的“短”;也不愿家长把自己在家庭的“丑与恶”表现告诉教师,怕丢自己的脸面。因此,每一位教师在学校内不但要把学生们当作自己的子女、朋友来关爱,还要注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特殊学生应向家长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约谈等方式个别沟通。而不是动不动就请家长到校,当面批评和训斥学生,伤害学生自尊心。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好家长会的机会,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师采取的教育措施,征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最大程度地改变部分家长“管”“卡”“压”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家校共育、相互配合。建立好教师、家长互相沟通的桥梁,统一认识,以此鼓励为手段,帮助为目的,为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把孩子们因家长、老师、学业带来的学习压力变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全身心轻松起来,以此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学习的自觉性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3建立健全班干部体系,让学生互相管理

班干部体系是一个班级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就要选对人,这样才有助于帮助自己管理好班级。班干部体系包括方方面面,涉及班级内的大事小情,一个优秀的班干部集体,将会决定整个班级的风气以及班级的凝聚力,所以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要擦亮眼睛,这样才可以选出高效率、高协调、高服从的班干部体系。一旦班干部体系确定下来,就不要轻易变动,否则会影响班级的管理。

例如,在开学初,班主任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先选出一个代理班长,待一切都准备就绪后,班级大小事情处理完,就可以筹备建立班干部系统了。首先是班长的选择,因为一个班级的好坏和班长的行为作风有很大关系,所以选择班长要慎重。在选择班长前,先选择三个副班长,再根据开学这段时间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喜爱度,从中选择一个正班长。班长的选举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投票决定的,但是一名班主任有五张投票权,这样有助于选择更好的班长。其次是学习委员的选举,这个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来选择,除了学习成绩,还要看学生的档案,选择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会起到更好的模范作用。最后是团支书,团支书的选择可以从小学就入团的学生中选择一位,并且需要这位学生特别外向,善于主持,因为团支书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班级活动和一些校外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设置生活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职务,这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去选择。

2.4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果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生气,缺乏活力,这样就不利于班级整体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重视开展集体活动,通过整体活动增强班级整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在展现自身能力的过程中也能够相互之间帮助学习的进步,充分感受机体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共同进步的喜悦。

例如: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以班级为单位的辩论会,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感受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力量,增强班级整体凝聚力。并且班级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和前提,而良好的班风构建有助于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5班主任增强自身语言情感沟通技巧

初中学生中,每个人的性格、情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根据学生实际情感特点选择适合其健康发展的情感沟通技巧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关键所在。要使情感艺术教育能够合理应用于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做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情感特点,并且针对这一特点进行情感艺术教育沟通。可以将学生根据其不同情绪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情绪波动性较强的学生分为A类。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较为柔和的语言沟通技巧,逐步使其心情平和,并帮助这类学生選择有效的不良情绪宣泄方式,以及引导其学会将不良情绪进行控制,从而使A类学生能够逐渐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将性格较为内向、情绪较为敏感的学生分为B类。对这类学生以情感激励方式增强其自信心,多与其进行沟通并疏导其心理障碍;将从不表露自己情感的学生分为C类。对此类学生班主任应逐步以感情交流进行引导,触动学生内心情感,使其愿意主动释放自身情感。

2.6注重语言鼓励

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给予的影响是最大的,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要注重多用语言鼓励学生,这样才会使学生充满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但是,在近几年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更多的是采用严厉教学法,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只是一味地批评,这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对班主任心存怨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多鼓励、表扬学生,予以学生足够的尊重,通过语言鼓励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充分体现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比如,某初中一位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就擅用语言鼓励法,班中有一名学生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而且经常与同学打架斗殴,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并没有严厉批评,而是与该名学生心平气和地谈话,指出学生的优点,转变学生的心态,而且在课上经常提问该学生,当他回答完之后就表扬他:“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很佩服你。”经过教师的鼓励,该学生改掉了打架的毛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其成绩进步非常快。

2.7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3结束语

总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千头万绪的任务,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策略,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弥补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的大道上努力前行,最终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俞小波.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新校园旬刊,2015(26):22.

[2]凌欢.试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0(3):187.

[3]贺志燕.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4]石轶娜.初中班级管理的“生本管理”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5(44):30-31.

作者:王长申

第四篇:学校课程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专家简介

白春永,回族,中学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政府督学,甘肃省教育学

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必要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意义、地位、内容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建设项目组组长白春永。

学校课程管理的地位和任务

记者:什么是学校课程管理?实施学校课程管理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白春永: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内,相对于国家一级与地方一级的课程管理而言的,简称学校课程管理。它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组织活动。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学校课程管理倡导学校课程创新,在确保全体学生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学校课程管理对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课程管理倡导教师要成为学校课程的管理者、决策者,作为主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观念及教学行为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将会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有三个。

首先,确保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在学校有效实施。国家课程是由国家行政部门决定的,在目标上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素质;在内容上强调一致性、共同性、发展性;在实施方式上具有强制性。课程开发的主体是专家,一般以必修课的形式出现,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它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一般比较侧重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乡土课程等。

其次,确保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决定的。它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强调多样性与差异性,学生有选修的权利,一般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通常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与实施,要既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又能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区的发展需要。

最后,协调、优化、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课程理念、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课程管理的任务是确保每一位学生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内容以及选修Ⅰ课程中的部分修习内容;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选修Ⅱ),供学生选择;协调、优化、整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形成能体现学校特色、促进学生与教师主动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

记者:在学校课程管理实施中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白春永:学校的校长要组织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认真研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学科《课程标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等。通过研修,要对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政策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教师、学校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另外,还要对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作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对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以及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课程资源做好准备。

当然,确立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很重要。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结合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确定的。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培养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置、计划、实施与评价实现的,因此学校课程管理其实质就是对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的人员、组织和内容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涉及哪些人员?各类人员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涉及人员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的社区人员。

校长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决策者和负责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有三个:执行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确保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在学校有效实施;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协调各种关系,规划学校的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各种课程管理制度,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发布学校课程质量信息,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

学生有权选择校本课程中的选修课,有权对学校课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学生家长及有关的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并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涉及哪些组织?各级组织的职责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涉及的组织包括学校校务委员会(或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教导处(或教务处、教学处)、教育研究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小组等。

学校校务委员会(或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由党政工领导成员组成,是学校课程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组建相应机构(处、室、组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员组成。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职责是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和管理条例,检查与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教导处(教务处或教学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本校实际,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及时检查、评估并向校长报告;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育研究室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研究国家、地方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校本研究,发现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为新课程的实验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教研组/年级组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协调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组织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课程合力。

备课小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同学科教师对学科模块进行深入研究,分配研究任务,对模块的内容做出合理整合,开发利用学科课程资源,平衡教学进度,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模块学习质量做出评价。

记者: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白春永: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保证学校课程的合理开发,并在具体的课程管理中协调、优化、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学校课程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国家与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学科教材等)的研修,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教学过程的管理,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评定,学生素质发展的评定,以及学校(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等。

学校课程管理中校长的责任

记者:在新课程实验中,校长需要反思的问题是什么?

白春永: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件十分复杂与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作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校长需要自己不断地从七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我们是谁?指导、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责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②我们在哪里?对学校的现状和过去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教师的所思所想,对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或者机遇、挑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③为什么在这里?从学校的内部和外部客观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理清思路。④我们要到哪里去?确立课程发展的目标与期望,形成学校的共同目标。⑤我们为什么要去?使学校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清晰的动机与足够的动力。⑥我们怎样去?制订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措施,使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每一位成员都能愉快、科学地工作。⑦我们去到了没有?不断地对课程的实施进行监测、评估、反思、改进。

记者:校长怎样对待实验省(区、市)的经验?

白春永:甘肃省是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较晚的省份,为了少走弯路,虚心吸纳先行省份的课程管理经验十分必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新课程实验中,校长需具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根据国家、地方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必须具有一种精神状态:讲条件而不唯条件,缺条件而不缺理想。甘肃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教育投入有限,办学条件差。在这样的省份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校长需树立三个意识: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整合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意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借鉴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常规的关系,学习、反思、探究与实践的关系。

记者: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校长该注意些什么?

白春永:进行新课程实验时,校长首先要有激情,但不能急躁,更不能走极端。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实施新课程我们要有热情,需要积极主动置身于其中;课程改革是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需求与个人自身、个性充分发展的“两极”中追求平衡与整合,课程改革必然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会不时遇到“两难”问题。

须研究“真”问题,真地研究问题,真地解决问题。“真问题”是指真实的过去或现在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通向进一步发展和达成目标的起始点,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有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可能解决的问题,着手于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育教学研究回归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上来,努力为教师提供真正的支持和服务。

须关注教师的情感和需要。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道德素养、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决定着学校课程实施的水平。因此,新课程实验需要特别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学习、反思、交流、合作、探究、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归属感、成就感,使他们的认知、学习和工作有更多的情感来参与和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

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压力,怎样使他们在学到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观自我、教育自我、自主发展,将自己培养成为现代人、自主人、创新人、和谐人,是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使命。

须抓好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了解、理解、期待、尊重、关爱、宽容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等一系列有效的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并获得情感体验、能力及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提升的教化过程。

作者:董向东

第五篇:新时期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思考

摘 要:随着学校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教育管理也需要进行改革,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人本管理方式逐渐引起学校管理者的注意,其对于激发教师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教育;人本管理;解决措施

随着学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学校管理逐渐呈现出现代化、整合化、民主化、科学化等特点,且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也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点,而人本管理主要贯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管理上。通过人本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整个学校教育的管理水平。

一、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针对组织中的个人或团体实施的管理措施,意在提高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其内部驱动力,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人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和学生。而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实现人本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在人本管理中将人放在教育管理的主体,且人本管理是民主管理的一种,因而能够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而人本管理要想在教育管理中发挥出来,就需要科学管理制度进行支撑,因而实施人本管理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使人本和科学相统一,从而在保证教育管理人性的同时坚持了科学性。(2)推进民主化的学校教育管理。人本管理在教育管理中的贯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与学生处在民主平等的地位上,与学校其他教师或研究人员也在平等民主的地位上,这种平等民主关系对于推进学校教育管理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向着更加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

二、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学校管理者应该将教师放在教育管理的中心位置,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在贯彻人本管理过程中,理念的树立对于后期管理措施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促使教师将学校管理目标内化为自身理想,将学校纪律内化为教师思想,使教师的自身理想和学校管理制度相互结合起来。同时,在管理意识上,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肯定教师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肯定教师的付出,从而从心底尊重教师,将教师放在管理的第一位,这样教师也能够将人本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

2.学校管理者应该创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推进人本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贯彻

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为人本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减少不必要或多余的规章制度,减少中间管理环节,从而增加教师自主活动空间,增强教师自我决定权,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思想,并对学校舆论进行引导,使整个校园氛围向着团结、和谐的方向发展。而学校管理者的行为又会对教师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良好管理氛围下,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对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学习气氛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组织文化和管理氛围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文化,创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氛围,通过组织文化来进行学校教育管理。

3.学校管理者应该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

教师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其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因而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是必然要求,也是教师的自身需求。因而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适当放权给教师,让教师作为独立体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使得学校教育管理能够更加全面、具体。而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也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教师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成就感和责任感的提升,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人本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应该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进行推广。同时,人本管理还能够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教育管理中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这对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李秀娟.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论渗透[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1.

作者简介:杨榕,男,本科,就职于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中文。

作者:杨榕

上一篇:信息安全专业论文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