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结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人才力量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的模范和榜样,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对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缺失的事迹屡见不鲜,这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积极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并研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方法,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育;学习;问题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我国教师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具有代表作用,也对我国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是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建设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其道德素质,为我国整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做出榜样。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是现代各阶段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教材,本书共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职业道德以及伦理的基本阐述,分析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要求教师应深刻领悟“为师之道、为师之德”的内涵与深意,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品质。第二部分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功能进行分析,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进行重要阐述。第三部分讲解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具有言传身教、严谨治学、讲求诚信、热爱学习、乐于奉献的意识与精神。第四部分是对高校教师再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进行概括,强调辅导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第五部分是对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由外及内均应做好榜样,树立良好的教书育人精神及品质。第六部分是对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明确,要求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服务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第七部分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应采取的道德选择的措施,对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刻苦钻研精神具有较高的要求。第八部分强调了高校教师职业品质的培养方式,应积极进行自我提高,学校以及教育管理机构也应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监督。第九部分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策略与途径进行了分析,教师应积极掌握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这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大基本途径,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1]。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有待深化。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深化,部分高校的宽松、自由与开放的学术环境逐渐得到开放,但是部分教师对该种学术研究环境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将其当作是“放任自流”的方式,更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行不能体现一个教师应有的道德风范以及道德修养,还时常将言论不正确以及对社会的偏激认识带入课堂,导致教学腐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得不到良好培养[2]。

2.追名逐利思想价值观严重。在名与利的强大影响下,部分教师追名逐利的思想价值观尤为严重,高校教师出现了私利主义、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的情况,使得教学环境受到了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觀、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培养也受到了冲击。有的教师只对教学结果以及科研成果比较关心,而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指导却很忽视,对于学生德才兼备的培养以及以德为先的告诫也不重视。

3.学术研究浅尝辄止。当前,高校学术研究浅尝辄止的情况十分严重,有的人没有经过正式的学习和实验研究,也被授予正规的博士学位或博士后学位,而有的人经过多番研究和学习,多次试验和努力,最终却没能得到较好的评价[3]。这种现象导致部分专心搞科研的学生失去了深入研究的信心,逐渐导致整个学术研究界的风气败坏。部分研究者只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上稍加改变,就变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导致花费苦心钻研的研究者心怀不满,最终导致纠纷或更严重的后果。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策略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的自觉意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道德修养理论知识,用知识丰富自我头脑,不断强化自我道德修养的培养意识,思考自我提升策略,不断建立和完善自我道德修养培养的理论体系。另外,各高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与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教师岗前职业道德理论培训,且积极开展各种职业道德修养讨论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分享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培养方法。各教学阶段的教师在教学之外还需要积极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文件以及《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自己对党及国家颁布的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的文件、法律法规的理解,从而促进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

2.提高实践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的价值。实践是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发挥职业道德理论价值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各阶段教师需要重视理论的实践应用,而不只是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积极从实践中内化道德修养理论,变成自我行为习惯的一部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需要认真学习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严格遵守,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备课,课堂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在课后,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此外,积极钻研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探索知识,避免学术钻研中出现浅尝辄止的行为,深入研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

3.营造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环境。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性格等的形成,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健康和谐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对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不良的环境则会给个人的品质与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营造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环境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需要激发群体教师良性竞争以及积极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并为教师营造和谐、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在该环境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4.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各种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被快速曝光,教师的职业行为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如何合理的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已经成为了社会群众以及学术钻研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职业行为与操守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是教师在进行自我修养培养以及提升中的重要参考。评价机制的建立,应做到公平、公正、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应综合应用不同方法和不同角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出评价。将评价标准进行量化、细化,在加强评价作用时,还应该加强监督,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而对于水平较差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继续教育,切实发挥评价机制对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另外,评价方式应包括多种模式,例如总结性评价、过程评价、重点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罗莹.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浅析[J].高教学刊,2016,(17):201-202.

[2]张小枝.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148-149.

[3]杨豪,代雅洁.反思与建构: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的实践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1):101-103.

作者:龚波

第2篇:浅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 要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深思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意义;方法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顾明思义就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从业者(教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品质。具有有这些品质,才能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1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1 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培养合格的人民教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外界环境对教师优良品质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通过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培养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注重教师道德水平的培养,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工作信条,才能使教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成为一位受他人尊重的好教师。

1.2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合格学生的保障是建立一支高品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教师无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好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好,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情,自己绝对不能做。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1.3 有利于完善教师的道德品质

教师优良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工作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通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学习,才能深入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通过学习,能更好的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1.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衡量一名教师是否爱岗敬业,就要看是否在教书育人方面是不是尽职尽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办事,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背离了社会的要求,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必须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满腔热情的投入教育工作,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所以,强化师德教育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2.1 加强理论学习

(1)加强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学习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用先进的道德理论,武装自己,教育自己,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认真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和日常生活道德理论,从多方面获取道德知识,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衡量教师道德是非、指导教师道德行为、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标准,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具体地向教师表明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正确回答了教师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是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规范教师的师德,将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自觉的学习和接受教育。加强师德规范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3)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2.2 加强实践教学的磨练

学好理论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因为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教师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只有经过实践的反复磨练,道德认识才能日益明确和深刻,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才能日益坚定,道德情感才能日益丰富,道德理论才能日益完善,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2.3 加强师德建设,向优秀教师学习。

从优秀教师的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优良品质,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体现了新时代教师师德的特点,他们全方位的把教师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感人事迹,既帮助我们提高对师德认识,又能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2.4 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是教师逐步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过程,教师应把教学工作当着自己的事业来奋斗。对于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也许还不是很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教学内容的逐步熟悉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技能也能逐步得到提高,从而热爱本职工作。

2.5 加强制度管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本领,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严格要求,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教师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与人为善,和学生友好沟通,时时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管理学生方面,要以制度管理,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从心底里信服。

总之,培养教师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者不断的探索,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海英.简论教师的职业素质[J].科学大众,2008(09).

[2]吴玲.论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3]冯莉.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04).

[4]李培菊.提高教師职业素质小议[J].青海教育,1999(03).

作者单位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涪陵区 408000

作者:谢晓光

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越发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这个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实践者,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教师是保持学校稳定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的总要求。职业道德修养主要体现在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等三个大的方面。

敬业

教师作为职业,作为劳动者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不可否认,教师是受尊重的职业之一,形容教师的话语经常被提及,如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等。教师在敬业的基础上还具有责任感,就像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名教师为救学生,放弃了求生的机会,无愧于“为师”两个字。他们除了敬业,更多体现的是责任,在危险时刻想到的是孩子家长的托付,祖国将希望托付给他们,就必须履行责任。

教师在带学生外出写生时,由于学生们都分散在不同地点,所以,作为老师要做指导,不仅要走很多路,还得有耐心。虽然很疲惫,但一回想起自己做学生时,没有教师的关注和辅导很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教师敬业的体现。常听老教师讲:“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说得有一定道理。老师可以做得很轻松,只是上课,确实不累;但当反思时,就会感到愧疚。既然做教師,就得负责任,要对得起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所收获,品质有所提升。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奉献,因为所有的模范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该立足自己的教育工作勤恳付出,精神饱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此才能对得起教师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爱护学生

爱护学生包含两个方面:尊重学生、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尊重学生 学生处于心灵成长的阶段,心理相对比较脆弱。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别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切不能用讽刺挖苦的语言。简单言语可能一闪而过,却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痕迹。要告诉学生: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尊重学生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要敢于听取学生的意见。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觉得学生思想幼稚,应该擅于与学生平等交流,适时吸纳和认可他们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后进生的教育 教师应该发现优点让后进生找到自信,后进生的教育对班级教育的整体提高非常重要,是一项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工作。教师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关怀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会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情况下,何种教育都不会起太大作用。在采取措施时应该深入了解情况,对学生情况有全方位的认识,认真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给他们更多关心,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并对其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怀。

二是让后进生参加更多的活动。由于成绩差,有的老师甚至把限制或禁止学生参加活动作为惩罚手段。这既违反教育规律,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在自卑、压抑的心境中,只会愈发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应该优先让后进生参与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兴趣特长,如此才能有利于建立起信心。

三是注意多进行正面表扬。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同样希望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表扬。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取得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借此增强其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强化正确行为,并促使他们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

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幼儿时期容易受父母影响,学生时代自然容易受老师影响。常有老师说,班级情况和班主任很有关系。学生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方式和做事态度。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对学生负责。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就是对这一点的昭示。曾有个老师在汶川地震时不顾学生,第一个冲到操场。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结束语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此,笔者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角度入手,结合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综上所述,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应该从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热爱教师事业和自己的岗位,勤恳工作;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对于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通过发掘优点促进他们的进步;注重教师的形象,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孙磊

第4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才能更加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任务。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样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要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胜任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必修具备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每一位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尽管职业道德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讲,加强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成效。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的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幼儿,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义无返顾,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其次,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论理学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作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就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再次,应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这本身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个人与人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着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办法。

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面临着新的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第5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五)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 “三爱两人一学习”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2、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3、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1、对待工作高度负责;

2、认真备课上课;

3、认真批改作业;

4、认真辅导学生;

5、不得敷衍搪塞。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2、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1、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1、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辱;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4、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5、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6、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

教育教学水平。 (2)《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附) 2.教师职业行为

(1)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两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意识修养;二是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包括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正义责任义务荣誉幸福良心感)

4、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1、加强学习(必要途径)。马列毛邓三;理论;教育理论文化知识

2、躬身实践

3、树立榜样

4、学会反思

5、努力做到“慎独”(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建立健全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完善教师职业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我省中职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中职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考核原则

1.主体性原则。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引导教师自省、自重、自律、自强。

2.民主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意见,规范考核程序,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

3.导向性原则。坚持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奖优罚劣,引导教师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修

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实效性原则。坚持典型引路、推动整体、讲求实效,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解决突出问题。

三、考核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的在职教师。

四、考核内容(“三爱两人一学习”)

五、考核程序和方法

(一)成立考核小组

学校要成立考核小组,负责本校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相关内设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民主推选产生,人数不少于考核小组成员的50%。

(二)制定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学校师德考核小组对照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上述考核内容,结合各类岗位特点和本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考核细则及各类评议样表,经学校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后公布。

(三)组织评议

学校考核小组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师德评议。

(1)自评。教师对照考核细则自我评估,并提交一份师德自评总结。 (2)互评。以学科组或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对照师德考核内容要求进行互评。

(3)学生评。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评议打分;班主任在本班进行,任课教师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抽取所任教班级进行。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师,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幼儿园教师不开展学生评议。

(4)家长评。由学校师德考核小组采取适当方式进行。

(四)综合评定

学校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家长和教师评议情况,结合教师平时的师德表现,对每个教师作出客观评价,并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五)确定等次

考核拟定等次在本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教师师德考核等次,并在校内以适当方式公布。学校考核小组应向每一位被考核教师反馈考核评价意见,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教师对师德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学校考核小组申请复核或向学校主管部门申诉。

六、考核等次

(一)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二)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师德考核定为不合格: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2.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或毁损学校名誉的; 3.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

4.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5.品行不端,歧视、侮辱学生的;

6.在工作岗位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未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

7.在招生、考试、评估考核、职称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8.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或者报刊的;

9.向学生和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收受学生和家长财物的; 10.擅自停课、缺课或擅离职守的;

11.其他严重违反师德规范,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中“职业道德”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不低于教师绩效考核20%的权重计入教师绩效考核结果,并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挂钩。

(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登记、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

(三)师德考核等次优秀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才可评为优秀等次;对师德考核优秀的,在职务评审、岗位聘任、评先评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四)师德考核不合格的,绩效考核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应定为不合格;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得晋升职务、岗位等级,不得评先评优,按有关规定扣发绩效工资,必要时可调整工作岗位。教师违反师德规范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按规定取消教师资格,直至解聘。

八、考核时间

师德考核每年一次,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同步进行。

九、组织领导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是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提高对师德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要把师德建设列为考评学校、考核学校班子和教职工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以师德考核为抓手,建立宣传、教育、考核、监督与惩治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师德考核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师德考核工作取得实效。要对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师德建设问题突出的学校和师德严重失范的教师坚决予以查处。

师德考核工作的重点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师德考核工作的组织落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开展师德考核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理解和支持师德考核工作,积极参与师德考核。在考核中要注意师德考核与绩效考核、教师管理的有机衔接,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师德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

第6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法

●依法执教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特点:执教主体的特定性;执教依据的专门性;执教性质的特殊性;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2。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3。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4。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以德执教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5。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教育法的特点:1。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2。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4。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5。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的本质:教育法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教育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在哪几方面?

1.教育的民主性原则首先表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受教育机会方面一律平等;教育机会平等一般包括起点上(即入学上)的平等,过程上(即就学过程)的平等和终点上(即学业成就上)的平等三个基本环节。2.其次,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表现在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3.再次,教育的民主性原则表现在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并扶持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教育法的社会作用:1.保障教育政策的正确贯彻实施;2。保障教育的正确方向,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维护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启示: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简称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这是教师作业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德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称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这是教师享有的继续教育的权利,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

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可见,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于教育活动而产生,由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是一种特定职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作为教师,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因此,应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师资格条件:必须是中国公民;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教师聘任制的含义与特征:含义: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分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衽教师聘任制度。特征:第一,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第二,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第三,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教师聘任制实施的意义:实施教师聘任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教师管理和作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得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法全面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以更好的适应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增强教师聘任双方主体的法制观念,强化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实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教,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 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基本原则与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诉讼。法律,法规规定 的其他权利。(这是指学和坚定的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生还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这里的法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律,法规以及依据其他法律,法规制定的有关教师。 育的规章,还包括非教育法律,法规中有关学生●怎样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要从事这一光权利的规定。) 荣的事业,就必须确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为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此,一是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要正确处理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三是要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四是要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只有这样,才能树 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确保和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诉讼和受救济权;有利于切实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讲 教师职业道德需要高尚的道德 ●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教师职业劳动任务的二重性 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为什么说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爱学生与爱教育事业是一致的 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爱心”的支持 ●适应时代需要,怎样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1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2必须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师德的核心,这也是师德要求的时代体现。3必须对教师职业道德做出新的规定和新的阐释。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发生哪些积极的变化? 义利统一观念 艰苦奋斗观念 教育竞争观念 教育民主观念 教育时间观念 ●为什么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如何认识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新要求? 1.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3.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4.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6.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7. 8.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是受社会经济关系制约的。社会精神文化因素对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重大影响。 ●为什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怎样做到献身教育?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要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第

三、四讲 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团结协作规范确立的依据 1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体现。2团结协作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3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4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4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1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2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3以身作则,注意身教。 ●锐意创新规范确立的依据 1锐意创新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迫切需要。2锐意创新是由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所决定的。 ●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在新的时代怎样才能做到锐意创新?)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2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3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4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三、论述题 ●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2刻苦钻研业务。3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第五讲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向。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可归结为一句话:鼓励和提倡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谴责和抵制背离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帮助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通过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实践,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使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把职业道德的1

第7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8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体会

人是处于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思想,这里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即先天性的继承,也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造就人。遗传因素是内因,环境影响是外因,内因要通过外因起作用。

家庭、社会、学校对一个人来说,都可以认为是环境。人出生以后就要受到教育,父母教其说话、走路、做人,这是家庭教育;当走出家庭,看到外面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心有所感,这是社会教育,但是,对于大部分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他们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呆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学校学习的氛围,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都是至关重要。苏格拉底教出了柏拉图,柏拉图又教出了亚里士多德,可见一位老师的思想,对他的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常常有人说90后太有个性,自私、傲慢、懒惰是对他们的评价。我认为,每个时代都会造就一批人,当时60后也曾看不惯70后,70后也曾对80后有所指点,时代不同,人亦不同,这是社会对人的影响。但是,当我们具体的去看某个学校时,一个年级的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特点,而一个班级内部的很多学生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共性,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互相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他们任教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产生了影响。学生就像一面镜子,把老师的作用,全部的用自己的言行、成绩反馈出来。所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对学生负责,甚至对这个社会都有益处。具体来讲,教师道德修养的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陶冶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应该说,师德修养的增强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同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行为的有力保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道德生活中,一个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即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抵制外部的腐蚀和

引诱,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意志,即使有了道德行动,也不可能持久。此外,道德信念是教师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的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媒介和内驱力,它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可以说,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最深层的根据和重要保证。

最后,要重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均属道德意识范畴,它们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但是,如果一个人只停留在道德意识阶段而不去行动,不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他就只能具有某种道德意愿和动机,而不具有实际的道德品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意识,再把这种道德意识贯彻到生活实践中,即践履社会道德要求,完成道德义务。如此身体力行,循环往复,逐步成为人的一种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第9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案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上)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一)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保证。 规范的本质特征:

1、客观性

2、标准性

(二)道德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规范。

(三)师德规范是调节教育关系,完善教师自身的手段。 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价值意义。

2、努力把师德规范变为一种内化于心灵的德性。

3、师德规范最终要形成一种完善自身的精神力量。

二、爱国守法是师德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一)热爱祖国是教师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热爱祖国,使教师获得无穷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热爱祖国要具体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上。

(四)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五)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现实要求。

(六)教师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三、敬业奉献是教师必备的品质

(一)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师德的首要标准。

(二)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教师的一种使命和境界。

1、教师要正确地认识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1

2、教师要正确地对待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3、教师在奉献中享受生命的欢乐与幸福。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教师敬业奉献的根本体现。 总之,时代对教育寄以厚望,对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2

上一篇:单位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下一篇:临时设施规划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