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匹配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论文 篇1:

权责发生制下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

我国政府正处于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要履行好政府的受托责任。从受托责任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知道,受托人一政府要以合适的会计计量基础对政府中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以及对信息及时有效披露,使委托人方便获取经济信息,做出财务决策。因此就有必要对存在一些缺陷的收付实现制进行改革,在政府预算会计中推行权责发生制。

一、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内容

依据Hana(1998)提出的著名“财政风险矩阵”,我们把当前政府债务作如下结构图:

像政府发行债券和政府借款都属于直接显性负债,而像政府欠发的工资、国有粮食亏损挂账等都属于直接隐性负债。或有直接负债包括政府的未决诉讼和政府担保借款等,或有隐性负债主要是指国企潜亏、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坏账和自然灾害引发的财政支出等。

对于或有债务,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个是数额庞大;另一个是隐蔽性强。如果说政府的财政经济在较好的环境中运转的话,那么隐藏的债务风险就不会轻易爆发;如果经济形势稍微恶化,则会使政府的大量债务增加,带来债务风险压力。因此说,重视对政府债务的管理、加强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都是非常实际并具有价值的。

对政府负债风险的确认和衡量需要政府会计这一手段,但是当前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政府会计不能够完整的反映政府债务,只是对直接的显性负债进行了确认和计量,然而对于在当期发生了但是并没有对以现金形式进行核算的隐性负债进行计量和核算,也没有对潜在造成政府财政支出上升的一些或有负债有效确认。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全面完整地核算政府负债的范围,许多或有负债以及直接隐性的负债就“逃脱”于政府财务报告,对于政府来说自身应该到底承担了多少债务责任也就难以清楚的确认。为了有效降低政府的财政风险,应尽可能的通过政府会计的计量方式在财务报告中把隐性负债披露出来。

二、收付实现制下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缺陷

我国初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1998年,从此带动了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政府从银行以及资本市场借贷或发行的债务数量也急剧上升。以国债为例,1994年政府国债发行金额为2832.8亿元,到2010年上升到71208.447,元。面对如此大的债务规模,必须要使用科学的计量制度进行衡量,预防债务风险的发生。

1.收付实现制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政府的债务。比如说在现金的支付方面,收付实现制下只有当现金实际支付的时候才对这一事项加以确认和计量,确认为负债,而对于一些没有用现金支付的或有负债这一部分并没有反映在政府会计账簿上。这样一种对政府业务的反映方式会滞后政府负债信息的披露,没能及时真实反映负债,同时会造成政府运营管理的低效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低效化。另外,在政府的预算报表中一些或有负债事项也并没有充分披露出来,比如说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方企业和经济的发展,会为企业的融资提供债务担保。这些被“隐藏”起来债务就像是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带来巨大的政府债务风险,严重时还会酿成政府破产的危机。

2.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够有效预防政府管理者机会主义动机,政府不能有效的在报告中显示成本信息。当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正在进行,加强对政府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显得尤为重要。与企业管理者相似,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也具有机会主义的动机,即自利动机。为了取得良好的业绩评价,政府部门会加大政绩工程的开发和建设。为了获取足够的资金,就会大量发行政府债券,以及为与自身具有相关利益的企业提供债务融资担保。但是在收付实现制下对政府的成本计量的有效性不足,所以对政府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时也缺乏有力证据。同时,收付实现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这种行为的发生,因为在收付实现制原则下,会计计量被操控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说,管理者当局为了使某个项目的数值或指标满足自己的要求,可能会人为地延迟确认本期的应收款项,或者提前支付以后期间的款项。从这里也看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受到了“挑战”。

三、权责发生制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优势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知道,收付实现制原则下的预算会计对政府的债务不能完整全面的披露,也不能充分反映政府部门的成本信息,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政府管理当局机会主义动机的“助手”。为了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原则。

1.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负债信息。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所有满足权责发生制定义的负债都能够给予确认,而对于没有在规则中明确定义的隐性负债、或有负债在政府报表中也会进行披露,这样就全面反映了政府应该承担负债的全貌,不会产生或有负债、隐性负债被隐藏的问题。当债务的全貌都在报表或者附注中披露的时候,政府报告的信息才会更有可靠度,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相关信息识别政府债务结构,防范债务风险,指导以后年度预算,这对于财政有序健康运行来说至关重要。

2.权责发生制提高了政府会计负债信息的可比性。便于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了解政府财务状况变化趋势,比较政府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当前各国政府都在推行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不同政府或政府单位同一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会计事项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我国也推行权责发生制改革也是为增强国际间负债信息可比性需要。

3.权责发生制使政府的负债信息更加具有及时性、前瞻性。权责发生制下可以对政府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解决了提前或者延后确认负债信息的问题。及时处理和传递会计信息,及时反映当期未支付的直接隐性负债以及很可能延期支付的或有负债,这样的信息披露对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制定及时有效的策略是非常有利的。

四、权责发生制对化解债务风险的建议

为了积极地推动权责发生制下政府预算会计的改革,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立法工作,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有序进展需要法律的维护。完善立法工作上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做好相应立法工作上的准备,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扫清政府预算会计改革中的制度上的绊脚石。当前我国政府改革期间各项法律体系建设还不成熟,为了满足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需求,不仅要加强行政、合同、预算、投资等法律法规的完善,并且要健全和完善部门组织、行为责任乃至财务管理相关的法规,并确保改革实施的过程公开透明、规范合法。

2.推行权责发生制改革时,要使政府预算会计充分反映债务行为的后期影响。因为收付实现制在债务方面应用的结果是使政府的债务负担越来越大,这最终会造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会计计量对于以前年度的负债没有在债务发生时就确认成政府的财政风险,制约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作为预算会计要能够对政府主体所承担的所有债务风险进行准确全面及时的计量,包括当期的和未来期间的,以此帮助化解政府财政当前和未来的偿债风险。

3.要循序渐近推进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的改革。在实践中,许多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国家都不只是采用了完全的权责发生制,还会在一些特殊的业务处理上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比如说对于一项长期负债一养老金,在权责发生制下,当它发生时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但是并不能给予确认,其可以作为“附注”对外公布。所以说在负债信息质量方面,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比收付实现制要好的多,与权责发生制相比也没有本质性差异。因此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时也需要一个过渡阶段。

4.吸收他国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在OECD国家中,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完全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加拿大、芬兰、冰岛局部采用了政府预算会计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的预算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也已有几十年了,但是不够成熟,有着自身诸多的局限性,所以也不能像某些OECD国家一样迅速全面推进权责发生制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先从基层政府财务报告开始改革,待成熟之后再扩展到综合的财务报告。改革的重点也应该是从单一预算的执行状况报告,扩展到国家层面的预算报告。

总之,随着日渐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也从单纯的“分配”角色向“综合管理角色”的转变。这一转型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预算会计发挥功能,真实、及时的确认政府的直接显性负债、隐性负债乃至或有负债,充分披露政府的财务状况,防范财政风险的发生。此外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下,各级政府的资金来源也多元化,因此就要引人权责发生制,全面体现政府债务,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提高负债风险防能力。权责发生制下的政府预算会计改革不只是要吸收OECD国家的经验,还要结合我国自身实际,从我国国情出发,使政府切实履行好受托责任,让政府财政健康运行。

作者:周卫强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论文 篇2:

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探讨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匹配政府预算会计的发展。本文首先从政府信息公开化、职能转变以及责任归属等方面简单的阐释了政府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其次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体现的局限性、财务体系建设的客观基础等方面剖析了机制引入的必要性;最后就其机制引入在法律法规、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实现政府预算会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

一、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意义

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权责发生制对我国政府会计预算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两者之间匹配程度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预算管理已不再需要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只是需要对其加以修正,将其和权责发生制融合使用,在某些项目上或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进行融合使用,更好的服务于政府会计预算管理。相比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能够强调效率和效益目标的实现,有效披露资本支出流向以及资产使用状况,权责发生制是以真实成本为基础,以其成本以及真实结果进行体现,成本信息一目了然,能够良好的反映政府运营状况和资产使用情况。再者,从权责发生制的解读中可以看出,强化了政府资源的责任归属问题,加强了各机构对各部门资源绩效评价等,强化了受托责任机制。最后,权责发生制的运用能够使国家有效地把控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干预态势、把控程度,使其能够进行合理调整,保障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一)收付实现制自身局限性对于政府会计预算管理的限制

收付实现制作为政府会计预算管理的主要机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会计体系建设等的信息化转变,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慢慢展现出来,与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相背离,限制了政府会计预算管理机制的建设。具体来讲:政府在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政府各个部门现有的资产状况以及负债等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有效的展现,其各部门存储的资产价值或是提供各项服务的开支等没有进行详细的披露,导致政府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披露不全,透明化程度较低,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扭曲程度较为严重。且收付实现制往往不考虑资产的长期损耗,也没有将成本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存在政府各成本信息严重失真,无法清晰的界定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且对于负债处理隐含不清,在收付实现制下以政府担保的贷款等会出现偿还计划不清晰等现状,其局限性不能够有效的匹配政府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对政府资产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使得政府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和预期轨道发生偏离,降低公众对于政府信任度的建設。

(二)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内部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的职能与经济体制相匹配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从大包大揽的全掌控到后面的分工管理,从原先的直接干预到现在的间接调控。这显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化,政府也不再是原来的万能政府。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更加注重对于支出方面的把控,而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强调的是预算体系的构建,两者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且收付实现制使得政府的愿景目标或者是绩效考核形同虚设。相较于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更加注重结果的体现。政府改变会计预算方式,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要求政府要加强会计信息处理的标准化和透明化,而这正是政府会计预算管理决策的信息依据,要正确反映政府资金运转流向,必须建立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预算。

(三)改革政府投融资以及财政预算管理机制的客观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进行投融资的形式变得不再具有局限性,多样性多元化的主题方式代替了原来单一化的形式,政府加强与民营和外资进行合作的形式,服务我国基础设施的开发,进一步要求透明化公开化的政府财政信息的披露,而收付实现制不利于政府投融资新形式的出现,不能和其制度进行良好的匹配,因此权责发生制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这部分问题。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伴随市场机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政府采购等财务管理的变革影响到政府会计预算的形式和内容,收付实现制不能有效的匹配机制,造成不能够实行零基预算等问题的出现,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改革政府机制,实现政府会计预算信息的有效性。

三、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建议

(一)完善预算会计改革的政策法规制度

在会计改革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政府预算体系内,必然要完善强化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驾护航作用,为权责发生制的纳入建立一个良好的外在法规环境。在建立法律法规等各类制度上,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与权责发生制的融合尚在初期阶段,各方面经验稍显不足,因此需要借鉴国际上具有成功经验的国家,并结合自身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发展的预算会计体系下的权责发生制的法律法规等,提升政府财务、审计等各方面的制度规范化建设,明确政府各部门在预算会计改革进程中的职责,对政府各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建立统一的制度规章,使其行为得到规范化的发展。我们可以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将权责发生制融入到预算会计体系的一系列过程中,先后出台了包括《政府管理改革法案》、《一法案》等一系列的保障性法律政策。

我国在基础经验不足、预算会计法律保障不足的状态下,应尽快结合预算会计的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可以考虑将处于预算之外的收支作为政府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审计标准之一,进一步推动政府预算会计体系透明化的建设,切实保障政府预算会计改革进展的顺利,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建设。另外,自古至今任何一项事物的改革必然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同样在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改革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预算会计体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同时在优化预算会计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其政府各机构对应的组织架构、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化平台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使其相互匹配,协调处理各方面以保障预算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构建政府预算体系

政府预算体系在纳入责权发生制后,需重新构建修正新的预算会计体系,以与现有机制相匹配。新预算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原来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在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初期,建议建立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以权责发生制为辅的核算方法,待稳步发展之后,逐渐稳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为主的阶段。需注意的是,预算体系的修正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政府预算,追踪控制预算资金从获取到运转的全过程,注意保证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后过渡的稳定性,避免制度的转变对政府预算造成过大冲击。其次,从组织结构入手,从预算决策到监控评价等五个机构进行全面配合,明确各机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将权责发生制理念深入到组织机构的各个部门,初期采用渗入的方式将权责发生制影响到政府预算的各组织部门,保证各组织部门参与到政府预算管理过程中,将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流程有效衔接、顺畅运行。再者,科学有效、统一一致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体系有效建设的前提。要保证预算目标等与政府发展战略规划相一致的情况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必不可缺。政府各部门要坚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会计预算的编制,且注意不应随意更换。最后,在权责发生制下构建预算会计体系也应遵循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加强预算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样也是权责发生制下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各预算进行分解细化,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具体任务,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动态监督机制建设,做到及时控制及时调整。在政府会计预算的常规工作控制中,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在以应收未收等事项上可能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动态调整,各政府部门要明确这种动态调整,及时适应,以保证政府预算体系的有效建设。

(三)提升政府预算人员素质和信息平台建设

我国政府預算会计和权责发生制的融合尚处于初期阶段,依据国外成功经验显示:快速高效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提升是权责发生制有效纳入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从信息化平台建设来讲:我国预算会计平台建设大多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而我国政府在引入权责发生制后,旧有的信息化处理平台与预算机制不相匹配,无法满足政府预算会计的现有需求。因此,初期阶段应建立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融合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待逐渐稳定后,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信息计算系统,开发多种会计预算软件,及时更新提升软件运作性能,同步更新政府会计预算改革机制和信息化数据化建设,以先进高效的数据化技术预算系统来保障支撑政府会计预算运行的有效性。

另外,从政府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有效性提升上来讲:政府会计预算的实行离不开会计人员的操作,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为权责发生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基础保障。政府部门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政府会计预算改革的有效性,高素质高业务水准的政府从业人员能够有效的支撑会计预算中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这就要求政府各部门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以及各单位公职人员不仅要进行权责发生制、会计预算信息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其综合素质提升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政府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训可以讲座举办的形式,也可以同政府所在地区高校进行合作,设立政府公职人员相关课程培训等,通过各方面打造高水平的人才梯队建设,以保障权责发生制的有效纳入。

四、结语

在效率和效益为优先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权责发生制更能匹配政府预算会计的路径。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局限性出发、政府职能转变必然性等方面剖析权责发生制引入的必要性,并从人才建设、预算会计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实现政府预算会计的良好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韩海燕.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0):166-167.

[2]岳景翔.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3]任占国.政府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1):48-49.

作者:吕利萍

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论文 篇3:

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构筑以及一系列改革的不断深入,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而权责发生制在世界各国的运用,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由预算会计现行核算基础的分析入手,借鉴国外运用权责发生制的实践经验,构造我国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路。

【关键词】预算会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20世纪80年代末,新西兰率先对预算会计进行了改革,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改革随后在各国纷纷展开,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权责发生制改革的范围和进程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应当立足国情,吸取各国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经验,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

一、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的现状分析

根据规定,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于预算已经安排但由于政策性因素当年未能实现的支出等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的预算会计基本上能够满足预算收支管理的需要,但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政府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从事社会公益性投资不再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政府部门可以吸收民营资本、外资等合作开发基础设施项目。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政府对一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招投标,交给市场来做。私人部门介入公共领域,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实现与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对成本进行计价、核算和比较。

2、不能全面揭示政府债务的真实信息

随着财政收支矛盾的日益尖锐,我国发行了大量的国债以及借入相当数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实际负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由于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政府的有些债务被“隐藏”,财务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转都带来一定的隐患。就目前而言,政府的隐性债务主要包括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国债中尚未偿还的部分、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缺口、政府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负债及地方政府欠发工资等。

3、无法提供透明的政府会计信息

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预算会计主要是反映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支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公众对政府预算及相关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财政透明度的核心是要求以及时的、系统的方式对所有相关的财政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包括用来编制预算的经济假设、政府资产和负债、税收支出以及对数据可靠性的建议。但目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远不能提供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4、不利于评价政府绩效和工作效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需要对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并且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状况、工作效率进行评价。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支付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由于对本期发生而尚未支付的费用不予反映,导致无法反映政府当期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成本,也就不能实现收入与成本的配比。 其最终的结果,不仅不利于及时反映财政支出以及对部门资源耗费的控制和业绩进行考核,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二、各国政府运用权责发生制的改革经验

由于长期面临着巨额债务和预算紧张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末,新西兰率先对预算会计进行改革,将权责发生制全面引入预算会计。随后,一场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浪潮在全世界迅速掀起,至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9个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成员国逐渐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政府会计中来。除OECD国家外,一些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国家也在预算会计中逐步放弃完全的收付实现制,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具有权责发生制的修正模式。各国应用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整体推进”型。其主要特点是:在会计核算、报告和预算编制等各个环节和所有会计事项中均导入权责发生制基础,即预算执行的会计处理采用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政府预算也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编制。代表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二是“分步推进”型。这种方式在深度上从政府财务报告的权责发生制开始然后深入到政府预算的权责发生制,范围上按“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轨迹分步实施改革。其代表国家如加拿大。三是“逐渐扩展型”。其主要特点是:先根据需要在一部分政府会计科目中采用权责发生制,此后再逐渐推广到主要的或大部分的会计科目中。其代表国家如美国。

通过以上这些国家改革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经过实践,OECD成员国一致认为权责发生制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其能够为公共部门带来的好处有:反映和提供由于给予公共部门管理者额外的灵活性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基础;便于更有效率和更有效果地进行资源管理;超越运用现金的概念,将业绩概念进行拓展以改进受托责任;提供政府和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长期关注。所以,尽管改革遇到的阻力很大,但世界各国仍然不遗余力地推行这项改革。二是国情不同,权责发生制改革进展的深度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尽管世界各国政府都走上了权责发生制改革的道路,但是在权责发生制改革进展的深度和范围上却没有完全一样的国家,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三是改革要从实际需要出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预算会计改革的经验,立足于解决中国政府预算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

三、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设想

1、改革的基本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权责发生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涉及到会计科目和报表的修改外,还需要在立法、软件设计、人员培训等方面协调配套。综观世界各国,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通常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应当充分借鉴世界各国预算会计改革的经验,立足于解决中国预算会计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稳步推进。

为了保证预算会计核算的正常秩序和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还不可能全方位地推行权责发生制。目前阶段,可先对收付实现制进行权责发生制式的修正,再逐渐推广权责发生制的“逐渐扩展”方式,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现阶段,可对短期资产和负债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可以借鉴国际上一般做法,采用接近收付实现制的做法,只对一部分有政府承诺的、可计量的负收入(补贴)采用权责发生制。随着改革的推进,再考虑对固定资产实行折旧以及养老保险金和国有企业资产与负债等采用权责发生制计量问题。同时,由于中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也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急需进行的配套改革

(1)加快制定相关法律及配套措施建设。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内容简单,条文直观,易于操作,因此没有能形成一套规范的条例和准则。而要引入权责发生制,则需要相应的法律框架作为改革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一些西方国家在实施改革之前,就根据公共部门改革的具体要求,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西兰1989年的《公共财政法案》,澳大利亚1997年的《1997财务管理和会计责任法案》等。而我国目前的法制还不健全,规范预算会计方面主要有会计法、预算法以及相关制度,并且其中的一些规定与权责发生制是相悖的。因此,必须加快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及其措施,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使权责发生制的改革可以有法可依。

(2)加强技术与人力资源配套改革。预算会计的权责发生制转换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配套的、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才能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改革中大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这项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培养一支能承担改革实施任务的专业化人才队伍。长期以来,由于收付实现制对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要求都不高,导致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中,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方面,预算会计都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而如果引入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则需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职业判断,对财会人员的会计素质和业务技能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不仅需要提高全社会对预算会计的认识,更需要有关机构尽快组织专家编写高质量的教材等一系列的措施。

3、应当处理好的关系

(1)预算与会计的关系。预算与会计密切相关,会计能够为编制预算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是预算管理的基础。特别是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会计能够提供更加充分的、有用的信息,包括政府的各种资产如固定资产、投资、存货等,也包括政府的各种债务。这些信息是采用“零基法”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也能为权责发生制基础上 “产出法”预算提供有关成本及绩效考核指标。因此,没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就无法编制权责发生制的预算。正因为会计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所以,在推进预算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方面,国外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先从会计改革入手,经过几年的运行以后,才开始实施预算管理改革。

(2)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关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在其1991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提出了多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名称,其中包括收付实现制基础、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基础。并认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仅是会计确认基础的两个极端,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上是对收付实现制基础或者是对完全权责发生制基础的修正。国际上许多已经实行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国家,也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摒弃了收付实现制的。权责发生制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收付实现制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全貌。

(3)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进行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权衡成本收益。改革的成本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包括立法成本或制度成本,软件开发和运行成本、清产核资等准备成本以及有关培训成本、额外人员开支等。而隐性成本则包括人员参与成本、改革动员成本、转换成本、不可预见成本、机会成本等等。而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收益主要是制度收益,包括有利于改善政府会计信息,使政府会计信息更全面、更完整、更配比、更富持续性,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等,此外,权责发生制改革还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和改善政府形象等。

【参考文献】

[1] 石英华:从成本收益分析角度探讨我国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J].经济研究参考,2006(54).

[2] 刘庆阳: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J].商业时代,2006(35).

[3] 王淑梅:关于改革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探讨[J].财政研究,2002(7).

[4] 马蔡琛: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与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的思考[J].财会通讯,2006(7).

作者:盖卫东 景慎彪 王 旭

上一篇: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总结下一篇:上半年县组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