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2022-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事情,在事情发生后,以心得体会的方式进行记录,可使我们改进不良思想,留下激励自己的正确思想。怎么写出有意义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苦难辉煌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一)

本书以客观详实的笔墨描述了民主革命初期,我党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描绘了上世纪20 年代起,左右中国前途民运的四种力量中国共产、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日本昭和军阀集团之间地殊死较量。对我党的发展历程不掩饰错误,不一味赞颂,对党在初期指导方针的严重失误、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叛徒等内容均如实撰写并加以评价。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丝丝入扣,生动鲜活。尤其将1927 年后,我党在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咬紧牙关,痛定思痛,在累累伤痕中思索经验,在逆境中不断成长,终于淬火成钢,从苦难中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真实的史实换取读者真挚的感动和震撼。通读全书,闭目凝思,回顾这段原本熟悉的历史,跟随 金教授的文字重温后,又有新的>收获:

一是信仰和思想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战胜苦难,蓬勃发展的源泉。 怀玉山之战红十军团师长胡天桃被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要亲眼看看红军的师长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见到胡天桃,他惊呆了。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这位红军师长上身穿着3 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着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之外,再无他物。王耀武与胡天桃进行了一番对话,最后问道,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眷属。’胡天桃说,‘我没有家,没有亲人,不要保护。

试想王耀武当年一身将校戎装,在寒冬中与衣衫褴缕、脚穿两只各异草鞋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谈论国家兴亡、民族命运、个人生死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境。在思想交锋中,一位红军青年将领,把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意志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王耀武打赢了战役,却输掉了精神,输掉了信仰。共产党人何以能战胜重重反动势力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百年来的真正独立,靠得就是这样的精神和信仰。在一个个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倒在敌人的屠刀下,倒在冲锋的路上时,背后诠释的就是这样一种是为了理想信念,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勇气成为些耕种但不参加收获的人。这样的人是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所在。 如果以个人的成败得失作为心中的准绳,那么中国不会有孙中山,不会有毛泽东,不会有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烈士,不会有奔走呼号,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也不会从列强的铁蹄下奋勇抗争求得民族独立,也不会有国家今天蒸蒸日上,朝气蓬勃的发展势头。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烈士之所以投笔从戎,参加革命,走上一条当时看起来九死一生的革命道路,为的绝不是个人的成败荣辱,他们能想到的是国家民族真正的富强起来,后世子孙不受战乱压迫,所以他们能够大义凛然,能够从容面对各种苦痛,哪怕是死亡。就是这些把生民大众的福祉,把国家民族的存亡放在心里并为之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人,给予了我们今天的一切,而这种崇高的精神,不应是仅仅是我党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它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

三是我辈责任重大,那些艰苦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我党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好,发扬好,代代相传。 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在我们来不及过多追忆的时候碾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头,当年炮火硝烟中最年轻的前辈,如今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当大部分鲜活的生命成为掩映在书籍中的文字、插图的时候,无论多么精彩、多么悲壮的历史事件也都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去。和平年代,远离炮火硝烟的日子,霓虹装点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平静坦然的享受这一切的同时,在时钟分分秒秒的消逝中,那些流血牺牲的事情,那些艰苦卓绝的抗争,似乎已经开始淡去。经历过的人渐渐离去,听说过的也渐渐老去,当一代代人就这样走远的时候,忽然有人在说起长征,在讲起革命的时候,我们能回忆起什么呢?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作为一名成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党员,党我细细品味过金教授这番文字的时候,我感到身上的责任无比重大。无论再过多少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忘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曾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锻造了一种精神,一种天下为公,九死不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失去或者遗忘他们,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二)

《苦难辉煌》是本好书。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的艰难历程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更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苦难不仅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欺负,国内反动派蒋介石之流的残酷镇压,而且来自党的高层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党的领导人张国焘、孔荷宠、龚楚之流的背叛,苦难还来自党因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种种错误,多少党的优秀儿女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含冤于九泉之下。金一南悲伤地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甚至是个永远也无法说得清清楚楚的综合体。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人间真的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与上帝,只要是人就不会天生正确,更不可能永远正确,再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误,也会冤枉人,甚至还会发脾气。

我更加感叹:不是作为伟大领袖的、只是默默无闻的,甚至从不曾留下名字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生,奉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给一个伟大的事业——拯救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辉煌。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之子”的称号,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脊梁”的桂冠。所以,不要为自己的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

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三)

《苦难辉煌》是本好书。书中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初期的艰难历程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更是个充满苦难的历程。苦难不仅来自外部帝国主义的欺负,国内反动派蒋介石之流的残酷镇压,而且来自党的高层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党的领导人张国焘、孔荷宠、龚楚之流的背叛,苦难还来自党因自身的不成熟而犯下的种种错误,多少党的优秀儿女不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而是含冤于九泉之下。金一南悲伤地认为,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三色、六色或十二色,甚至二十四色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甚至是个永远也无法说得清清楚楚的综合体。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人间真的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与上帝,只要是人就不会天生正确,更不可能永远正确,再伟大的人物也会犯错误,也会冤枉人,甚至还会发脾气。我更加感叹:不是作为伟大领袖的、只是默默无闻的,甚至从不曾留下名字的红军战士,是他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仅有的一生,奉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奉献给一个伟大的事业——拯救中华民族,才有今天的辉煌。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之子”的称号,他们才真正无愧于“中华民族脊梁”的桂冠。所以,不要为自己的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

书中在描述一些战役的时候经常会有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假设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时间的一维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便要面对失败。当蒋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了苦果,斯大林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们能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唯上也不唯书,他们敢于奋起抗争,他们更不追求个人的私利,甚至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一个美丽的梦想,更重要还在于他们这么想也这么干了。正是中国革命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所以,不要为自己干不出惊天伟业而忧伤,却要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试想一尘不扫的能扫净天下的污秽吗?

金一南撰写这本书的精神也很让我感动。从网上资料获知,金一南曾当过工人,被赞为“天生就是个好工人”,还曾当过兵,被誉为“天生就是个好战士”,他现在是大学教授,又被叹为“天生就是个教书的料”。金一南自己说,没有天生的事情,只是做什么就要用心、尽全力,热爱生活就要干好工作;创新贵在坚持,只是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搞研究了;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以外。他的这些话对我来说无异金玉良言。我也是个老师就应该做个好老师,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我的教书也要教出自己的风格,我的育人就该育出对人民有利的人。人活一辈子要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不要说得太多,干的太少,要做个能干实事的实干家。人间的苦难很多,但大多不能创造出辉煌,只有凤凰涅盘地对待苦难才能浴火重生创造辉煌。作为个人的我从不敢希翼一辉光芒,也永远不敢存此妄想。但我愿,愿与我灾难深重的全民族人民一起去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第二篇:《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最苦难也最辉煌,苦难过后,注定是辉煌!

《苦难辉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的书,是第一本用战略思维、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书,是第一本可以作为大散文欣赏的历史图书。这本书里面独特的视角,新鲜的史料,生动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苦难”与“辉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是很难联系起来的两个处境。但回顾我党的历史,你会发现正是在经历无数的苦难中,一步步孕育成功,一步步走向了辉煌。党的成长过程就是浴火重生,每经历一次苦难都成熟、发展一点,直到走向辉煌。作者很好的揭示了这个道理,把中国革命放在世界革命的视野,比较客观的展示了党的苦难历程;对我们了解历史,思考人生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不仅站在前人创造的物质财富肩膀之上,更要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财富臂膀之上。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近代以来中国那段最为艰难曲折、最为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史,其中的养分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今天警醒和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 金一南教授曾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书中写道:“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武装割据”从哪里来?“农村包围城市”从哪里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勇气和创新实践中来!对于开辟和领导正确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从《苦难辉煌》这本书中我懂得了:

(一)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二)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为动力,努力提高党员素质,立足本职,以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来缅怀革命先烈,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严于律己、公道正派、始终如一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中华民族历尽苦难,但苦难不会等于辉煌。唯有通过一批一批先驱者忘我奋斗、夺取胜利,才能如此。如今的中国边疆纷纷扰扰,跳梁小丑不断冲击中国共产党捍卫主权的信心和能力,但我毫不怀疑我党为民战、为国战的决心和能力,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但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为了主权也决不会有丝毫退缩!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苦难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辉煌是一份等价交换的报酬,只有那些勇于将苦难掰碎了咀嚼的人们,才有资格收获耀眼的辉煌。让我们勇于迎接生活与工作中的“苦难”,去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辉煌吧!

第三篇:《苦难辉煌》学习心得

21世纪的世界东方,最为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改革开发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外部的围追堵截,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以及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中国共产党人正经历如此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由此成为一只火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事事正确,难免也会犯下一些错误,难免也会打败仗,走弯路。

纵观整本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介绍,我不禁感慨:伟人又的的确确不平凡,无数历史场合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仅是具体钢铁意志和胆魄之人。我们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伟人的过人之处,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对身处境域的清醒认识,耐心听取他人意见,并从中做出取舍做出最后的正确选择。每当看到书中对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描述,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食不饱,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难岁月。我心中总是无比的崇敬他们,这本《苦难辉煌》是金教授积累一生只所学所做出的总结,其中独立的缜密思考让我受益匪浅,做人要作有心之人,做事要认认真真,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脚踏实地,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不能说的多做的少!

第四篇:《苦难辉煌》读书心得

在机关党委月读一书活动的推荐书目里,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深深地吸引了我。时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纪念,以一颗崇敬感恩之心回望历史,追忆往昔,应是对我中华民族之前辈先驱、对我中国共产党之先烈英灵最好的纪念。于是,带着这样的心情,跟随金教授质朴生动的文字,走入我党的《苦难辉煌》。

本书以客观详实的笔墨描述了民主革命初期,我党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描绘了上世纪20年代起,左右中国前途民运的四种力量中国共产、共产国际、中国国民党、日本昭和军阀集团之间地殊死较量。对我党的发展历程不掩饰错误,不一味赞颂,对党在初期指导方针的严重失误、党员干部中出现的叛徒等内容均如实撰写并加以评价。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丝丝入扣,生动鲜活。尤其将1927年后,我党在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咬紧牙关,痛定思痛,在累累伤痕中思索经验,在逆境中不断成长,终于淬火成钢,从苦难中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真实的史实换取读者真挚的感动和震撼。通读全书,闭目凝思,回顾这段原本熟悉的历史,跟随金教授的文字重温后,又有新的收获:

一是信仰和思想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生生不息,战胜苦难,蓬勃发展的源泉。怀玉山之战红十军团师长胡天桃被

俘,战胜红十军团的国民党将领王耀武要亲眼看看红军的师

长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见到胡天桃,他惊呆了。时值严冬,

天寒地冻,这位红军师长上身穿着3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

下身穿着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

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瓷碗,除此

之外,再无他物。王耀武与胡天桃进行了一番对话,最后问

道,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保护你

的眷属。’胡天桃说,‘我没有家,没有亲人,不要保护。

试想王耀武当年一身将校戎装,在寒冬中与衣衫褴缕、

脚穿两只各异草鞋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谈论国家兴亡、民族命

运、个人生死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境。在思想交锋中,一

位红军青年将领,把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意志决心表现

得淋漓尽致,王耀武打赢了战役,却输掉了精神,输掉了信

仰。共产党人何以能战胜重重反动势力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

现百年来的真正独立,靠得就是这样的精神和信仰。在一个

个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倒在敌人的屠刀下,倒在

冲锋的路上时,背后诠释的就是这样一种是为了理想信念,

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勇气成为些耕种但不参加收

获的人。这样的人是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所在。如果以个人的

成败得失作为心中的准绳,那么中国不会有孙中山,不会有

毛泽东,不会有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烈士,不会有奔走呼

号,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也不会从列强的铁蹄下

奋勇抗争求得民族独立,也不会有国家今天蒸蒸日上,朝气

蓬勃的发展势头。那些倒在长征路上的烈士之所以投笔从

戎,参加革命,走上一条当时看起来九死一生的革命道路,

为的绝不是个人的成败荣辱,他们能想到的是国家民族真正

的富强起来,后世子孙不受战乱压迫,所以他们能够大义凛

然,能够从容面对各种苦痛,哪怕是死亡。就是这些把生民

大众的福祉,把国家民族的存亡放在心里并为之上下求索、

九死不悔的人,给予了我们今天的一切,而这种崇高的精神,

不应是仅仅是我党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的一件展品,它无论

何时何地,都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

三是我辈责任重大,那些艰苦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我党的

精神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好,发扬好,代代相传。滚滚向前

的历史车轮,在我们来不及过多追忆的时候碾过了一个又一

个年头,当年炮火硝烟中最年轻的前辈,如今也是白发苍苍

的老人,当大部分鲜活的生命成为掩映在书籍中的文字、插

图的时候,无论多么精彩、多么悲壮的历史事件也都会在一

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渐渐淡去。和平年代,远离炮火硝烟的

日子,霓虹装点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平静坦然的享受这一

切的同时,在时钟分分秒秒的消逝中,那些流血牺牲的事情,

那些艰苦卓绝的抗争,似乎已经开始淡去。经历过的人渐渐

离去,听说过的也渐渐老去,当一代代人就这样走远的时候,

忽然有人在说起长征,在讲起革命的时候,我们能回忆起什

么呢?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作为一名成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

年党员,党我细细品味过金教授这番文字的时候,我感到身

上的责任无比重大。无论再过多少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忘记

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曾拥有过如此一批义无反顾、舍生忘

死、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锻造了一种精神,

一种天下为公,九死不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财富。失去或者遗忘他们,我们就是历史

的罪人。

第五篇:《苦难辉煌》读书心得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著《苦难辉煌》一书,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进行了全景揭示和深入剖析,视角独特,史料详实,语言生动,是一本深刻又不乏生动的好书。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纵横交错的历史事件和浓厚的革命文化内涵,时刻触动着我。书中记录的革命前辈们,在异常艰难险恶的情况下,牢记党的重托,以党的事业为重,排除万难,不惧威逼利诱,不怕流血牺牲,信仰坚定,对党忠诚,成功完成了党交给的一个又一个任务,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金一南说:“先有真人,后有真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我一定要写出这批真人。他们不爱财,不为官,不怕死,就为这个事业,为心中的主义。今天一些人可能觉得事业和主义已经没有躲闪吸引力了,但当年的共产党人为了心中的主义,始终抱有不变的信仰,所以我特别想写这批真人。他们之中,很多人没有看到胜利这一天,没有机会评功评奖,授衔授勋,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但这批人是我们这个军队、这个党、这个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当中很多人已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知,我只想把他们写出来,让他们永志史册。当然,这批真人不限于共产党的队伍,国民党里也有真人,否则他们不可能使北伐战争得犹如摧枯拉朽。”我想,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信仰,正是这样的信仰,让他们可以抛弃一切,只为中国的未来。金将军着手写这本书前,仅整理资料就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其间,他读了500多本书,整理了200多万字的笔记,历时15年时间最后形成52万余字的作品《苦难辉煌》,在充斥这学风浮夸,学术造假,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中,金将军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事实求是,尊重历史真相的态度也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们的一生并不一定经历多大的苦难,也并不一定会取得多大的辉煌,但是踏踏实实的走好我们的每一步,每个平凡人坚实的每一步将成就我们国家的最终的辉煌。

时代总是在进步,要发展。每一代人,无形中都被赋予了特定时代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身为执政党中的一员,要目光远大,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勇担重任,将个人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新中国经过63年的建设发展,经过34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也不应忘记,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方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但工作再重,生活再累,日子再苦,即使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弯路,但和20世纪初的早期共产党员相比较,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困难、有什么不能化解的委屈和不能克服的难题呢?所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以坚强的党性,以满腔的热情,扎实工作,奋力拼搏,不辜负曾经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无数英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力拼搏,贡献力量。

第六篇:心得体会(苦难辉煌)-坚守信念 铸就辉煌

心得体会

—坚守信念 铸就辉煌

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的英雄。不知不觉中,曾经那部热血奔腾、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废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各种势力纠集在一起,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醒悟过来的“年轻人”们穿越万水千山,摆脱严酷的堵截,面对激烈的内斗,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中,怡然穿过了万里长征这一中国“年轻人”的炼狱。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他们在苦难中茁壮成长最终燃烧起来的熊熊的地狱之火,以星火燎原之势在中国的大地上燃烧、沸腾,铸就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壮举。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拜读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走进了那样一段历史,真切的目睹了那些怀揣理想的中国“年轻人”经历了怎样的地狱之火,怎样的不屈不饶的在摸爬滚打中探索到国家解放、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命运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

涅磐重生,从苦难走向辉煌。而这一切告诉我们,在国家建设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有先辈那样舍身成仁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这是中国“年轻人”的胜利,他们的坚持和反抗,破除了思想禁锢从而得以自由,反抗固有制度从而得到尊严,因为他们对理想的坚持,对信仰的虔诚,对国家命运的背负,对人民群众的担当,虽多次陷入困境,但他们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虽然他们没有获得物质的享受,但他们赢得了尊严和自由。正如金一南将军所讲的那样:“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的脊梁。”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虽然其中有无奈,但是更多的是一种对信念的坚持和历史责任的担当。收益与风险总是成正比的,收益越大,风险越多。但是勇敢的“年轻人”没有惧怕,没有退缩,他们用一种近乎痴傻的简单想法在坚持他们信念,反而总是绝处逢生。时时验证着强大信念的巨大力量。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光之轮正缓缓前进,沧海桑田、时代变更,我们不是伟人,但我们都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

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不忘记历史才能继续前进,跟随曾经的年轻人那深沉的脚印,是怎样一步一步从苦难走向辉煌。

回望历史,着眼现实,从这段中国年轻革命人的奋斗和追寻品读中,可以举一反三的得到许多现实的启示。我们今天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凝聚民族之魂,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精神、品格的教育提升,使崇高的信仰转化成内心的自觉,变成“信仰”、“学识”、“有所作为”。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懒人”变成了“坏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到底怎么就迷失了?信念已无足轻重,信仰早已变成“金钱至上”、“权力至上”。思想素质的塑造和提升早已成为了笑话,彷徨中谁还知道自己的“信仰”、“理想”、“责任”是什么,在“纸醉金迷”里忘情舞蹈,在“不良风气”里追名逐利、在“实事求是”里弄虚作假,在“权衡之间”里卖弄风骚。眼中除了自己的“前途”、“利益”就没有其他的东西,曾经也许还依稀的理想和信念,早已是过眼云烟。

如何克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理想信念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坚呢?单纯的理想信念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吗?正如除了有一座指引我们在黑暗中前行的灯塔之外,还需要一艘战胜风浪的船。《苦难辉煌》这本书告诉我们,除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信念之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本书围绕“为什么能够存在”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没有万无一失的神仙,没有救世于危难的唯一真理,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神圣制度,未来并不在于充满佛光神意的计划和预言,而是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和那入乡随俗的中国土地味、汗臭味,这是国人最为鲜活的灵魂和自尊自重的独立思想。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这本书看似讲历史,实则讲今天;看似讲过去,实则问未来。苹果从树上掉下多少年,唯有牛顿把它当作问题,这才有了物理学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有趣的调侃,问:“从中美影视作品中你能感觉到什么?”答:“美国没有历史,中国没有未来”。多么无奈的表达,真的只是悲观吗?不,更多的是不甘,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不满现状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创造性。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苦难辉煌,不进则退,在物质文化已经丰富如斯的今天,我们缺失了什么?我们缺失了信念!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不断进取的精神,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精神。虽没有前车之鉴,但我们仍然在寻找的路上苦苦摸索,因为我们有信念——人民幸福,祖国富强。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历史等待我们去创造。

上一篇:课外科技活动总结下一篇:客房经理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