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名词专项训练

2023-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升初名词专项训练

小升初专项训练——句子

小升初专项训练

(一)修改病句

小升初语文病句修改举例讲解

一、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

例: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缺了“谁”) 改: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搭配不当:

例: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不能说“苏州是季节”) 改: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应说“春天是季节”)

三、前后矛盾:

例: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基本上”与“全部”矛盾,二选一) 改: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做完了。 或:我的家庭作业全部做完了。

四、语义重复:

例: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不好的”与“缺点”重复) 改:我一定要改正缺点。

五、不合逻辑:

例: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等) 改: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 或: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水果。

六、语序颠倒:

例: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一次又一次”应修饰“完成了”) 改: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七、形容不当:

例: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改: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八、指代不明:

例: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写检讨。

(前面是“小明”和“小东”,后面是“叫他”,到底是谁?) 改: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们写检讨。

练习:

一、分类强化训练

(一)缺少部分: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2.光荣的成了中国共产党。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二)词语搭配不当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4.我们要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 5.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6.老师那慈祥的面容,亲切的教导是时时在我耳边回响。

(三)重复

1.大约有50个左右的人,参加了会议。 2.我们学校有一千多个同学们。 3.弟弟拿着一束美丽、漂亮的花儿。 4.我才不怕这些坏蛋们呢?

5.五颜六色的彩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四)词序错误

1. 他从挎包里取出了一叠厚厚的人民币。 2. 黄继光献出了自己光荣的生命 3. 爷爷过的一生都是俭朴生活。

4. 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 5. 我们要发扬并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五)不合事理

1.我的数学作业本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题计算还没算出来。

2 2.我可以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咱班陈红做的。 3.次期末考试,我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同学。

4.参加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学生、小学生和机关干部。 5.乌云和大雨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二:同步强化训练。

1.全校师生和老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亚运村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公园的门口摆这五颜六色的红花。 4.听了报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5.玲玲继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6.过了一会儿,汽车忽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7.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东同学克服了缺点。

8.张老师说:“小华,你要严肃要求自己,争取进步。” 9.太阳岛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10.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

11.只要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2.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13.《长征》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同志写的。

(二)小升初语文句式转换练习题

直述句改转述句

直述句改转述句,是句型训练的一个难点。 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练习题:

1、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老师对小明说:“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肃对我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小宁说:“昨天,你到哪里去了?我找了你一整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说:“我今晚上要加班,回家要迟一点,你先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严厉地对小敏说:“你必须把教室打扫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相互转化

1.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能不讲一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不应当不参加集体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把下面的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件事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专练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

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

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

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

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5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9、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10、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11、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12、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13、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5、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6、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7、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8、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20、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1、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

第2篇:小升初语文句子专项训练

(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少先队员难道不应该讲文明,有礼貌吗? (2)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姐姐把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送给我。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陈医生把孩子的病看好了。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妖魔被森林爷爷战胜了。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人们的衣服被濛濛细雨淋湿了。 (5)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我是智慧的女儿。 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5)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

(向秦王转述)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秦王看。

(向他人转述) (6)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我们很快就把新的技术学会了。 新的技术很快就被我们学会了。

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遮黑了半边天。(被动句)(把字句) 浓墨似的乌云一下子把半边天遮黑了。 半边天一下子被浓墨似的乌云遮黑了。

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

(陈述句) 生活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很幸福。

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

(疑问句): 乌鸦的翅膀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吗? 青少年不能没有理想。

(反问句) 青少年难道能没有理想吗?

你们可以小点声说话吗?

(祈使句) 小点声说话!

伟大的祖国是非常美丽、富饶的。

(感叹句) 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美丽、多么富饶啊!

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惊人。

(感叹句) 激光全息缩微胶片的存储量大得多惊人啊! 这是多么感人的事迹啊!

(陈述句) 这是感人的事迹。

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疑问句) 你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吗?

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就是这样走着的。

(反问句) 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难道不就是这样走着的吗?

难道你就想不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陈述句) 你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7)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我难道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我不可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难道为了避免暴露,他们不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吗? 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我难道没有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吗? 我不是没有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他是个糊涂虫。 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会去看一看金字塔。

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一定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 (8)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请马老师。 马老师讲故事。 我请马老师讲故事。

渔夫叫桑娜。 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渔夫叫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老板娘叫我。 我收拾一条鱼。 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鱼。

同学们选举他。 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同学们选举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妈妈买补品。 补品送给奶奶。 妈妈买补品送给奶奶。 (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也能办到吗。 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10)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这个真实的故事难道不使我深受感动吗? 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我们难道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吗? 春风吹绿了田野。

春风难道没有吹绿了田野吗? 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难道不是春风吹绿了田野吗? 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

(11)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我们把这个困难克服了。 这个困难被我们克服了。 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大水把八只大铁牛冲走了。 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 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雨水把战士们的衣服淋湿了。 战士们的衣服被雨水淋湿了。 (12)修改病句

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小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的时间,就可到达县城了。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这个班级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同学们积极投入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明确学习目的。 钱小红加入了少先队员。 钱小红加入了少先队员的行列。 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 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的奖牌。 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她仍然坚持长跑。 虽然天气这么冷,但是她仍然坚持长跑。 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桂花都盛开了。 春天来了,桃花盛开了。

夏天果园里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葡萄、枇杷、水蜜桃、还有西瓜、西红柿呢! 夏天果园里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葡萄、枇杷、水蜜桃、西瓜、西红柿。 《桃花心木》一文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种树。 《桃花心木》一文让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种树。 (13)缩句

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 小男孩蹲在地上。

八岁的帕斯卡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 帕斯卡发现了原理。

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气象台发布了寒流的消息。

带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小姑娘捡起碎纸。

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小燕子加入了盛会。

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嘴唇和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他好像要摆脱重荷。

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纤夫拉着货船。

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马踏飞燕”是珍品。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油画。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焰火构成了图画。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钢琴声传出来。

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月光照在脸上。 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蜘蛛爬过来。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太阳光照射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小路穿过白桦树林。

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叫声传来。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从嘴里飞出歌声。

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声充满了树林。

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我们可以推测情形。 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松脂发出光彩。

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旁边停放着小汽车。

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热情印在心上。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歌声打破了沉寂。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脸上闪出光。

他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他穿着上衣。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风撩乱了银发。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我发现了阎振三。

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冲起了一股水柱。 海面上冲起了水柱。

夏天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阳光照射着整个森林。

爷爷经常怀念可爱的家乡的许多景物。 爷爷怀念景物。

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小河出现在眼前。

强烈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 光线射进房间。

小坦克悄悄地躲在一丛鲜艳的月季花中。 坦克躲在月季花中。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 灰尘是旅行者。

(1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

(1)小敏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每天放学后(不是)到图书馆看书,(就是)到科技小组活动。

(2)我和张平是好朋友,暑假里(不是)我到他家去玩,(就是)他到我家来做作业。 (3)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人造广源,(不但)可用于科研、军事、医学方面,(而且)可用于通讯、教育、宣传等方面。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因为)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所以)被评为“三好”学生。

(2)(如果)我说得不对,(就)请你给我指出来。

(3)(因为)我们往足球里打气,足球(所以)变得硬梆梆的了。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即使)我们的生活条件很好,(也)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2)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这次接力赛我们落后了,(不是)我们跑得太慢,(而是)接棒不够默契。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 (1)江姐(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泄露党的机密。

(2)凡卡(与其)在莫斯科的鞋铺受折磨,(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凡卡(宁可)回到乡下与爷爷一起吃苦,(也不)愿意留在莫斯科的鞋铺。 (15)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妈妈看电视。 妈妈打毛衣。 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谢彬学习成绩很好。

谢彬一点也不骄傲。 谢彬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一点也不骄傲。

这碗鱼汤没有加作料。

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这碗鱼汤虽然没有加作料但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 狼装出一副憨厚的模样。狼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 狼不但装出一副憨厚的模样还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 雷锋不富裕。雷锋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灾区人民。 雷锋不富裕却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灾区人民。 他经常看课外书。他的阅读写作水平提高较快。 因为他经常看课外书所以阅读写作水平提高较快。

(16),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将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1、(3)肖邦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六岁开始练习钢琴,八岁就举办演奏会了。

(5)当时的人,都惊讶于他的音乐天赋,争着要为他出版呢。

(1)肖邦是波兰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4)在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写成了第一首圆舞曲。

(2)他出生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父亲是一位教师。

2、(3)一天,我对小明说:“咱们明天捉知了,好吗?”他愉快地答应了。

(5)开始,我怎么也捉不到。

(4)第二天,我们俩准备好了网罩,向树下跑去。

(2)小明却一连捉了

三、四只,我真羡慕他。

(1)夏天一到,我们村口的大树上,从早到晚总能传来“知了——知了——”的叫声,我多么想亲手捉一只知了啊! (6)最后,在小明的帮助下,我也套住了一只,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3、(3)他吓得躲在深宫里,好几天不敢上殿。

(5)老鼠见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怕它,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把皇帝穿的龙袍也咬破了。

(2)听说宫里出了妖怪,皇帝吓得连金銮(luán)殿都不敢上了,满朝文武也都吓坏了。

(1)有一天,金銮殿上忽然出现了一只老鼠,愚蠢的皇帝从来没有见过老鼠,以为是个妖怪。

(4)这样一来,弄得大家更加惊慌起来。 (18)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的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立即背我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赶到我家来看望我。我怕耽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19)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既„„又„„

即使„„也„„

(1) ( 如果 )不注意用眼卫生,( 就 )会影响你的视力。 (2)人藏在地道里,( 既 )不气闷,( 又 )不嫌暗。

(3)音乐( 不但 )能给人美的享受,( 而且 )能陶冶人的情操。 (4)作物( 之所以 )能生长,( 是因为 )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不是„„就是„„

无论„„都„„ (1)花( 虽然 )多,( 但是 )没有奇花异草。

(2)( 因为 )我是少先队员,( 所以 )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无论 )遇到什么困难,他( 都 )不灰心。 (4)我和小玲每天上学都一起,( 不是 )是我叫她,( 就是 )她叫我。 一„„就„„

宁可„„也不„„

就算„„也„„ 与其„„不如„„

(1)邱少云( 宁肯 )牺牲自己,( 也不 );暴露目标。 (2)上课铃声( 一 )响,同学们( 就 )迅速走进教室。 (3)( 与其 )大家都过穷日子,( 不如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无论„„都„„

只要„„就„„

尽管„„还是„„ 宁可„„也不„„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 尽管 )天下着大雨,他( 还是 )坚持送老大爷回家。

(2)老师( 不但 )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而且 )重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3)( 只有 )尊重别人, ( 才 )会得到别人尊重。 (4)( 无论 )遇到什么困难,他( 都 )不灰心。 (20)在下面句子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 一 )到家,( 就 )打开收音机听音乐。 (2) ( 就算 )是他错了,你( 也 )不能打他呀! (3)我们( 只有 )留下来补作业,( 才 )按时完成。 (4)我们( 就算 )写得慢一点,( 也 )要把字写工整。 (5)武松( 不是 )把老虎打死,( 就是 )被老虎吃掉。

(6) ( 因为 )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所以 )我们可以断定在远古时代, 世界上就早已有了苍蝇和蜘蛛。

(7)詹天佑有( 不但 )是杰出的工程师,( 而且 )是爱国的工程师。 (8) ( 如果 )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 就 )会死去。 (9) ( 因为 )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 所以 )想到了火炉和烤鹅。 (10)桑娜抱回孩子后( 之所以 )忐忑不安,( 是因为 )没有跟丈夫商量。 (11) ( 虽然 )这道题很简单,( 但是 )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心大意。 (12)语文课上,我们( 不但 )要理解课文,( 还要 )要掌握理解的方法。

(13)( 不但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还要 )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马踏飞燕这样的艺术珍品。

(14)( 只要 )你说得对,我们( 就 ) 会改正。

(15)詹天佑( 宁肯 )自己吃苦,( 也不 )让筑路工程受影响。 (16)小女孩( 虽然 )穿着一双拖鞋,( 但是 )太大了。 (17)( 虽然 )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风( 但是 )可以灌进来。 (18)她不敢回家,( 因为 )她没有挣到一个钱。

(19) ( 因为 )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 )她嘴上带着微笑。

(20)( 因为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 ),我们( 如果 )有缺点,( 就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 )你说得对,我们( 就 )改 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就 )照你的办。

(21)( 只有 )在新中国,人民( 才 )能真正扬眉吐气。

(22) ( 虽然 )困难重重,可他( 还是 )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23)田敏( 不但 )自己学习好,( 而且 )爱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24)你( 与其 )在外面玩,( 不如 )回家帮助妈妈做点家务活。

(25)万里长城( 不但 )是用方砖砌成的,( 也 )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6) ( 虽然 )旧北京的风沙是狂暴的, ( 但 )终究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27) ( 因为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 ( 所以 )我们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第3篇:小升初汉字词语专项训练二

词语专项训练二

十三、在括号里填出相对应的词语。

热闹对城市正如安静对(

)

(

)对白天正如黑暗对夜晚

节约对光荣正如浪费对(

)

(

)对秋天正如温暖对春天

清澈对泉水正如混浊对(

)

寒冷对冬大正如(

)对夏天

喧闹对大街正如僻静对(

)

勤劳对丰收正如懒惰对(

)

团结对安定正如分裂对(

)

信任对朋友正如怀疑对(

)

批评对缺点正如表扬对(

)

马对牲畜正如鸡对(

)

宽阔对马路正如狭窄对(

)

高耸对山峰正如低陷对(

)

凶猛对老虎正如柔弱对(

)

铁对矿藏正如蜘蛛对(

)

十五、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跳"的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笑"的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想"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汉字中的"我"在不同场合,会发生称呼上的变化。请根据下面语境,分别填写上"我"所对应的称呼。

在教室里,我是老师的(学生);在父母身边,我是爸爸妈妈的(儿子);在祖父、祖母的眼中,我是他们的(孙子);在叔叔面前,我是他的(

);在舅舅的家里,我是他的(

);在马路上,我被称为(

);在影剧院里,我被称为(

);在商店里,我被称为(

);在列车上,我被称为(

);在公园里,我被称为(

);在旅馆里,我被称为(

);看小说时,我是(

);听广播时,我是(

)。

十七、写出含有十二生肖用来比喻人的词语。

1、比喻人人讨厌、受人谴责的人。

(

)

2、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

)

3、比喻外貌善良,实际心狠手辣的人。

(

)

4、比喻温顺善良,非常可爱的人。

(

)

5、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

)

6、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

)

7、比喻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

)

8、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担罪的人。

(

)

9、比喻活泼好动,随机应变的人。

(

)

10、比喻非常小气、一毛不拔的人。

(

)

11、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

)

12、比喻懒惰的人。

(

)

八、填三字常见词语。

人们常把不会游泳的人称作"旱鸭子",不识一字的人叫"睁眼瞎"。你知道下面的这些人,又被称作什么呢?

具有突出贡献的人(

)

浑身湿透的人(

)

粗心大意的人(

)

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

)

不劳动,靠别人养活的人(

) 外表和善,内心凶狠的人(

)

没有原则的人(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

专偷东西的人(

)

没有依靠,远处投奔的人(

)

表示思想很陈旧的人(

)

没有骨气的人(

)

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 对某门知识不懂的人(

)

不明事理的人(

)

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

独霸一方的人(

)

非常吝啬的人(

)

趋言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 性格直爽,爱发议论的人(

)

专门指非常狡猾的人(

)

擅长多种技能的人(

)

练习五(成语)

三、根据要求写成语

1、根据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分别写出四个成语。

(1)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自然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人物神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建筑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人物的英勇行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形容知识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含有动物名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几个含有叠词的成语

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几个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几个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含有修辞的成语

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是四个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下面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

)

初出茅庐(

)

入木三分(

)

煮豆燃萁(

)

破釜沉舟(

)

纸上谈兵(

)

背水一战(

)

指鹿为马(

)

围魏救赵(

)

草船借箭(

)

完璧归赵(

)

卧薪尝胆(

)

负荆请罪(

)

毛遂自荐(

)

闻鸡起舞(

)

三顾茅庐(

)

望梅止渴(

)

图穷匕见(

)

五、根据意思写含有"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______________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______________

形容医术高明:______________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_____________

形容重归于好:______________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___________

形容十分喜爱:_____________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____________

六、根据意思写含有"言"和"语"的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6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2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7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言()语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

4豪迈雄壮的话( )言( )语

9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言()语

5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

10虚假而动听的话( )言( )语

八、选出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引人注目 一筹莫展 相安无事 欢天喜地 垂头丧气 坚定不移

将信将疑 举世闻名 窃窃私语 胸有成竹 想法设法 神气活现

安然无恙 交头接耳 愁眉苦脸 千方百计 海底捞针 惊弓之鸟

近义成语(

)-(

)

(

)-(

)

(

)-(

)

(

)-(

)

反义成语(

)-(

)

(

)-(

)

(

)-(

)

(

)-(

)

九、将画线的部分换作一个成语。

1、长江波涛汹涌,非常壮观,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

2、秦兵马俑的制作技艺精巧,胜过天然,享有盛誉。(

)

3、看我们玩得这么高兴,妈妈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

)

4、他读起书来高低曲折,和谐优美,我们很爱听。(

)

5、听了这么美妙的音乐,他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地跳起舞来。(

)

6、爷爷总是夜晚接着白天地干活,真让人担心他的身体。(

)

7、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毫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

8、为了补上落下的功课,他就像饿了渴了需要饮食那样地学习。(

)

9、李老师在工作上一点都不马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

)

10、看到这幅色彩非常绚丽夺目的图画,我不由发出一声惊叹。(

)

11、他的球发得这样急,让我来不及防备。(

)

12、尽管她喊得声音嘶哑,力量用尽,还是没有人来帮助她。(

)

13、这儿景色优美,如在画中,让我留连忘返。(

)

14、劳动中,同学们争着向前,惟恐落后,挥汗如雨。(

)

15、听了这件事,同学们个个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

16、我的成绩这么差,几次让爸爸恼怒得跳脚呼喊像打雷一样。(

)

17、这座房子装饰华丽,陈设精美,你见了准会不住口地称赞。(

)(

)

18、看着我的成绩单,妈妈连眉毛眼睛都透出笑意。(

)

19、看着这件全世界没有第二个的宝物,他眼睛发直,说不出话来。(

)(

)

20、哥哥走起路来昂着头,挺着胸脯,倒像一个军人。(

)

21、这段话把爸爸抽烟时的神态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

)

22、喝着这早就享有很大名声的龙井茶,我不禁高兴得手脚都舞动起来。(

)(

)

23、走了一天的路,我又饿又冷,难以忍受。(

)

24、为我攻克这座堡垒,我军战士前面的人上去了,后面的人也紧跟着上去。这样坚持到底,毫不放弃的进攻,使敌人心神受到极大震动。(

)(

)(

)

25、越过高大险峻的山岭,穿过各种声音嘈杂纷乱的街道, 我们白天黑夜不停地赶路,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全世界闻名的长城脚下。(

)(

)(

)(

)

26、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的李明经过深入的思考,不慌不忙,非常镇定地说:"在学习上只有集中全部注意力,勤奋得不知疲倦,才能有所收获„„"他说起话来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而且有深刻的含义,让我们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

)(

)(

)(

)(

)(

)(

)

27、这种事情虽然同学们都因为经常看见而习惯了,但我仍然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我想,怎样解决这个像火烧眉毛一样急的事呢?(

)(

)(

)

28、她走路时抬着头,挺着胸,精神饱满,哪像一个疾病缠身的人?(

)

29、罗盛教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危险地跳入水中救落水儿童。(

)

30、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突然一下子明白过来。(

)

31、当北方还是雪后一片银白的世界,南方 已是春意盎然。(

)

32、李老师对大家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大家都很喜爱他。(

)

33、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夜晚接着白天地工作。(

)

34、这场洪水灾害的场面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35、同学们都是思想单纯,活泼可爱。(

)

36、中国文化学识丰富,又专又深。(

)

37、同学们天天、时时生活在一起,感情很深。(

)

38、看着这幅颜色繁多、灿烂多彩的画,他笑了。(

)

十、成语填空。

春意(

)然

有备无(

)

日月如(

)

瓜熟(

)落

勤能补(

)

观者如(

)

跋山(

)水

(

)拳擦掌

(

)犊之情

艰苦(

)绝

披星(

)月

根深(

)固

一(

)风顺

(

)阳似火

目不(

)接

鱼(

)而入

倾(

)而出

(

)天大厦

运(

)帷幄

沧海一(

)

星罗(

)布

(

)息万变

有(

)无恐

出类拔(

)

力(

)纸背

义无反(

)

雷(

)风行

披荆(

)棘

烟波浩(

)

(

)驴技穷

郑人买(

)

(

)苗助长

发人深(

)

羊(

)小道

花团锦(

)

永(

)不朽

水(

)不通

晶莹(

)透

憨态可(

)

相得益(

)

名列前(

)

满腹经(

)

(

)古通今

同舟共(

)

开卷有(

)

循规(

)矩

天道(

)勤

(

)塞顿开

才华横(

)

鞠躬尽(

)

斩钉(

)铁

声色俱(

)

含辛(

)苦

眼花(

)乱

(

)名而来

闪(

)其词

惊涛(

)浪

(

)才是举

革故(

)新

身(

)其境

(

)然而止

迫不(

)待

(

)然大波

(

)竽充数

(

)流不息

无(

)之谈

安然无(

)

(

)篇巨制

家(

)四壁

化为(

)有

脍(

)人口

哀(

)遍野

(

)而走险

高(

)远瞩

气宇(

)昂

处之(

)然

(

)经风霜

扶老(

)幼

化险为(

)

惊涛(

)浪

心(

)诚服

所向披(

)

(

)然开朗

高深(

)测

拾人牙(

)

(

)波斩浪

不(

)思索

积水成(

)

浓(

)淡抹

银(

)素裹

负(

)顽抗

悲愤欲(

)

与世长(

)

(

)然泪下

(

)费心血

顶礼(

)拜

众星(

)月

(

)雀无声

(

)立鸡群

心急如(

)

广(

)无垠

艰苦(

)绝

颠(

)流离

(

)泊不定

(

)息万变

相(

)相成

回(

)荡气

硕大无(

)

风卷(

)云

(

)谋已久

万(

)俱寂

同仇敌(

)

(

)不及防

如火如(

)

(

)羞成怒

明(

)秋毫

顾名思(

)

匪(

)所思

时光荏(

)

白驹过(

)

莫(

)一是

(

)往如来

窗明(

)净

(

)大精深

苦心孤(

)

(

)者如斯

轻举(

)动

螳臂(

)车

五、从下列词语中找出三组近义词、三组反义词。 黧黑

宝贵

鄙视

白皙

慌张

寂静 珍贵

适当

热闹

镇静

适合

藐视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

)——(

)

(

)——(

)

(

)——(

)

(

)——(

)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阻挠(

)(

)

轻松(

)(

)

脆弱(

)(

)

赞扬(

)(

)

朦胧(

)(

)

镇定(

)(

) 宽阔(

)(

)

敬爱(

)(

) 光明(

)(

)

特殊(

)(

)

七、关联词语的练习

(一)、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如果„„就„„ 无论„„都„„

不但„„而且„„

既然„„就„„

1、雷锋叔叔(

)离开了我们,(

)他的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2、(

)哪一门学科,(

)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严格的科学态度。

3、我们(

)要迅速发展生产,(

)要逐步改善生活。

4、(

)明天下雨,体育课(

)在体操房里上。

5、(

)你答应了这件事,你(

)负责到底,努力做好。

6、(

)不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

)开花结果。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都„„

虽然„„但是„„ 李源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他(

)学习勤奋,(

)很爱体育。(

)有多忙,他(

)坚持晨跑,(

)他的身体一直很棒。他经常说:“(

)只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

)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不但„„而且„„

只要„„就„„

宁可„„也不„„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孔繁森同志是领导干部的楷模。(

)他牢记自己是共产党的干部,(

)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

)发现谁有困难,他(

)想方设法去帮助。(

)自己苦点、累点,(

)他心里很踏实。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一„„就„„ 与其„„不如„„

无论„„都„„

因为„„ 所以

1、我们(

)走到哪里,(

)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

2、(

)坐在那里说空话,(

)实实在在地去干。

3、张老师(

)没有担任我们的班主任,(

)却关心着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他(

)有空儿,(

)到我们班问这问那。

(二)、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爸爸给我买过一辆旧自行车,( ),爸爸还没教会我就住院了。

2、他告诉我,(

)我有一辆自行车,他( )分一条线路给我。

3、(

)爸爸的身体还没有恢复,( )家里的账单结压下来了。

4、(

)何时何地,我们( )应该遵守纪律。

5、焦裕禄同志(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教育子女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6、亲爱的老师,我将来( )在什么岗位上,( )不会忘记您对我的辛勤培育。

7、(

)如何,我(

)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

8、我写作(

)我有才华,(

)我有感情。

9、李伟(

)诚恳地接受了批评,(

)马上改正了错误。

10、(

)不努力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

)也不能浪费。

12、(

)多么苦,你(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13、(

)他平时刻苦学习,(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4、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5、织女(

)挣扎,(

)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16、黄果树瀑布( )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 )远比它宽得多,(

)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17时间这东西(

)失去了,(

)再也不可能得到了。

18、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泄露党的秘密。

19、我(

)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

)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 20、(

)这几天不停地下雨,全班同学(

)准时到校。

21、(

)美好的情感是珍贵的,(

)请你加倍地珍惜我们的情感。

22、杨柳(

)能生长在温暖的南方,(

)能扎根在寒冷的北方。

23、(

)老师只说了一句简短的话,(

)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24、(

)没有改革开发的好政策,我们家(

)不可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

25、(

)做什么事情,我们(

)应当一丝不苟。

26、(

)你付出辛勤的劳动,(

)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7.(

)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跟前掠过,青蛙(

)跳起来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个样。

28.小刚(

)听录音机,(

)背外语单词。

29.(

)答应了,你(

)应该办到。 30.山上开满了杜鹃花,(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31.(

)奶奶满头银发,(

)行动十分利落。 32.今天早锻炼,(

)打乒乓球(

)跳绳? 33.大渡河(

)水流湍急,(

)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所以被称为“天险”。

34.赵岭关心集体,工作认真,学习努力,成绩优良,(

)能注意锻炼身体,(

)有希望成为“三好”学生。

35.你(

)已经答应放学以后出黑板报,那么(

)不应该独自回家。 36.时间非常珍贵,(

)是一分一秒,我们(

)不能浪费。 37.诸葛亮(

)精通兵法,(

)熟知天文地理。 38.张欢(

)在全校语文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他一点也不骄傲。 39.(

)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40.我(

)看课外书籍,(

)摘录好词佳句,收获真不少。 41.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42.(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43.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她平时刻苦学习。 4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45.(

)你答应和小明一起去看体操表演,(

)应该准时去叫他。 4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47.(

)生长在和平年代,(

)我们不能忘记战争带来的苦痛。 4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导,我(

)不会进步这么快。 49.老师(

)在教室里,(

)在办公室里。 50.这种布(

)颜色和图案非常美观,(

)结实耐用。 50.妈妈每天准时去上班,(

)遇上了坏天气,她(

)不迟到。 52.(

)罪犯多么狡猾,(

)逃不过人民的法网。 53.(

)具有高超的潜水技术,你(

)能到海底探索海洋的秘密。 28.(

)集体已做出决定,你(

)应该服从集体。 55.星期天,我和小王总是见面的,(

)我起找她,(

)她来找我。 56.刘家峡水电站(

)能蓄水,(

)能发电。 57.(

)这部电影太感人,(

)我打算再看一遍。 58.他滔滔不绝地讲,使我相信他(

)了解中国的现在,(

)了解中国的过去。 59.他(

)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分析问题。 60.一切的一切,(

)不那么容易,(

)不那么困难,只要认真、努力、热爱,都能如人所愿。 61.(

)站得高,(

)能看得远。 62.李志华(

)刻苦学习,(

)热爱劳动。 李志华(

)刻苦学习,(

)成绩很好。 李志华(

)刻苦学习,(

)不注意锻炼身体。 63.(

)刮风下雨,玲玲(

)不来我家。 (

)刮风下雨,(

)玲玲没来我家。 (

)刮风下雨,(

)玲玲还来我家。 (

)刮风下雨,玲玲(

)会来我家。 (

)我去玲玲家,(

)玲玲来我家? (

)我去玲玲家,(

)玲玲来我家。

64.在讨论怎样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的问题时,有的说:“(

)每个优生负责帮助一个后进生,那么后进生(

)能很快提高。”有的说:“(

)老师耐心地帮助我们(

)好了。”

(三)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没有告诉我。我知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发动群众。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篇:小升初英语专项复习题数词专项训练精编

数词专项训练(一) 一、单项选择。

( ) 1.There are ____ days in a year. A.three hundred and sixty five B.three hundred and sixty-five C.three hundreds and sixty five D.three hundreds and sixty-five ( ) 2.Danny lives in _____. A.room 404 B.Room 404 C.404 room D.404 Room ( ) 3.Jim is in _____. A.class one, grade six B.grade one, class six C.Class One, Grade Six D.Grade One, Class Six ( ) 4.The bike cost me _____ yuan. A.five hundred forty B.five hundreds fourty C.five hundred and forty D.five hundred fourty ( ) 5.My telephone number is ______.A.eighty eight two forty four zero nine B.eight eight two double four O nine C.eighty eight two forty-four zero nine D.eight eight two four four zero nine ( ) 6.Is there any food for us _____? A.ten B.tenth C.the tenth D.the ten ( ) 7.Mary is _____ girl. A.an 8 year old B.8—years—old C.the 8 years old D.an 8—year—old ( ) 8.—What day is today? —_____ A.June B.Tuesday C.It is hot D.It’s fine ( ) 9.—What’s the date today? — ______ A.It’s Saturday. B.It’ s July. C.It’s fine. D.It’s JuIy 15.( ) 10.—What time do you get up every day? A.It’s seven o’clock. B.Seven o’clock time. C.At seven. D.On seven.( ) 11.The tree is ____ tall. A.fourteen foots B.fourteen feet C.fourteen foot D.forty foot ( ) 12.Fifty plus _____. A.fourty is ninety B.forty is ninety C.thirty is ninety D.fifty is ninety ( ) 13.There are _____ students in this school. A.four hundred fifty-two B.four hundreds fifty two C.four hundred and fifty-two D.four hundreds and fifty-two ( ) 14.My home is about _____ away from the school. A.three hundred metre B.three hundreds metres C.three hundred metres D.three hundred metre ( ) 15.December is _____ and last month in a year. A.the twelveth B.twelve C.the twelfth D.twelfth ( ) 16._____ of the teachers in the school are from colleges. A.Three quarters B.Two-third C.Two fifth D.Two-ninth ( ) 17.There were two world wars during ______ century. A.the twenties B.the twentieth C.twenties D.twentieth ( ) 18.In the forties, his father served in the New ______ Army(新四军), while his mother worked in the _____ Route Army(八路军). A.Fourth; Eighth B.Four; Eighth C.Fourth; eight D.Fourth; eighth ( ) 19.We are learning _____ now. A.the twenty-first lesson B.Lesson Twenty-first C.the 21th lesson D.Lesson 21st ( ) 20.He will stay here for _____. A.one and half month B.one and a half month C.one months and a half D.one and a half months ( ) 21.—What’s the date today? —It’s _____. A.nine B.Monday C.June 5 D.11:00 ( ) 22.—Would you like to eat _____ apples? —No, thank you. A.more two B.two more C.two another D.two else ( ) 23.He said he would come back in _____. A.one or two days B.a or two days C.one and two days D.a day and two ( ) 24.—How often do you write to your parents abroad? —______. A.Twice a month B.Second times a month C.A second time a month D.second a time a month ( ) 25._____ people di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s in the world. A.Thousand of B.Thousands of C.Ten thousands of D.Ten thousand of ( ) 26.In the 1850s, about _____ was covered by forest in the USA. A.third B.a third C.the third D.a thirds ( ) 27.This is her ______ birthday, I think. A.twenty B.twentieth C.the twentieth D.the twenty’s ( ) 28.September ______ is Teachers’ Day. A.the ten B.tenth C.the tenth D.the ten’s ( ) 29.There are _____ children in the country school. A.two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sixty B.two thousands five hundred and sixty C.two thousands five hundreds and sixty D.two thousand five hundreds and sixty ( ) 30._____ of the soldiers is about two thousand. A.A number B.The number of C.A great number D.The biggest numbers of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ree Planting Day is on March ________ (twelve).2.There are ________ (four) sheep in front of the house.3.Father’s Day is on the ________ (three) Sunday in June.4.—How much are the gloves? —They’re ________ (twenty-two) yuan.5.—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I can see _______ (five).6.—What time is it? —It’s ______ (eight) o’clock.It’s time to go to school.7.—Where is the library? —It’s on the ______ (one) floor.8.—When is your cousin’s birthday? —It’s on December ________ (thirty). 数词专项训练(二) 一、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英文数字。

1.seven + _______ = twelve 2.________ - four = nine 3.three × five = ________ 4.________ ÷ seven = two 5.________ + ten = eleven 6.________ - one = twenty 7.two × ________ = hundred 8.________ ÷ two = five 二、在括号中填入正确答案的选项。

A.eleven B.twelve C.thirteen D.fourteen E.fifteen F.sixteen G.seventeen H.eighteen I.nineteen J.twenty 1.six + seven = ( ) 2.nine + five = ( ) 3.seven + eight = ( ) 4.nine + seven = ( ) 5.two + seventeen = ( ) 6.thirteen + seven = ( ) 7.six + eleven = ( ) 8.three + fifteen = ( ) 9.three + eight = ( ) 10.eight + four = ( ) 三、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时间。

1.It’s half past nine. _________ 2.It’s twelve. _________ 3.It’s four fifteen._________ 4.It’t ten to nine._________ 5.It’s six forty._________ 四、英汉互译 1.fifteen to eleven __________________ 2.the third day ____________________ 3.on March 20th, 2009 ___________________ 4.at half past seven _____________________ 5.NO.5 Primary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 6.two pieces of paper 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六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0个鸡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6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个半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949年10月1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31路公共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括号中的数字填写合适的序数词或基数词。

1.Bill is ______ (14) years old, he is in Class _____ (2) Grade _____ (6).2.My birthday is on the _______ (3) of March.3.September is the ________ (9) month in a year.4.Which boy is thinner, the ______ (1) one or the _______ (2) one、5.There are __________ (55) students in our class.

第5篇:小升初衔接班——文言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课前练习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妇亦 / 起大呼

B. 又夹百千 / 求救声

C. 虽人 / 有百手,手 / 有百指

D. 不能 / 名其一处也

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

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

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D. 几欲先走走:走开

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知识讲解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

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

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

(三)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三、课堂训练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 打猎② 下雨③ 到、往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四、课外阅读知识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相当于“而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之】

1.用作代词: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如: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 顷之,烟炎张

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3、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去”,“往”。如:已而之细柳军。

【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 “的”。

(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关如: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五、本课内容归纳&作业布置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下面各句加点词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 居五日,扁鹊复见。B. 北山愚公„„面山而居

C.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将“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本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4.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个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二)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1. 解释加点词。

(1)天雨,解素衣。()

(2)岂能无怪哉?()

2. 翻译下面句子。

(1)衣素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迎而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

4. 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暑期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阅读训练(六)

(一)考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准确,(

)要迅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愣,正在犹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一样重”。

“哈哈„„”大家又笑了。我抓了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的,(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笑了。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给下面带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条。(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闹:①不安静 ②吵、扰乱 ③干、弄(1) 否则会闹出笑话。(

)(2) 方塔街是我市的闹市区。(

) 乘:①坐 ②在数与数之间进行乘法运算 ③利用

(1) 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

) (2) 我们一起乘车去公园吧。 (

) 3.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 “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说”句中的“两次教训”是指

(2)最后一节里,爸爸教育我,说了两层意思:

一是

二是

(二)

盲孩终于上学了,可是家里的人都没有时间送他到校,于是他要强地决定自己走了。 那天,他起得很早,拎着竹竿出了门,心里念着路线:“出门向右拐,过马路„„”他向右走去,忽然,竹竿触到了墙。路呢?他着急起来。怎么办呢?

他听到皮鞋声。“叔叔,盲校怎么走?”求助的口吻。“不知道。”同情而又无可奈何。 他又听到高跟鞋的声音。“____,盲校怎么走?”盲孩问,“你知道吗?”“盲校?没听说过。”声音由近而远。

他又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你知道盲校怎么走吗?”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可是,没有回答。他只觉得竹竿的另一头被抬起来了,并且轻轻地向前____着,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走。“你知道盲校吗?”盲孩兴奋了。没人回答。“你要送我去哪儿?”又是无言。他____了,忙问:“你要带我去哪儿?”还是没有回音。他突然想起盲孩子被骗的故事,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顺着竹竿摸了摸,竹竿的另一头低一些。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竿的另一头被放在地下了。他愣了一下,耳边响起了铃声。啊,到学校了。他正想说声谢谢,细碎的脚步声远去了。

放学了,他的竹竿又被抬起来,还是轻轻地,另一头低一些。还是一句也没回答他的问话。就这样,他们走过清晨,走过____;走过春天,走过___。

有一天,盲孩突然感到那个人的脚步声与平时的不一样,是那么的沉重,竹竿的另一头也高了许多,牵竿的力量也大了许多。盲孩急了,大声说:“不,你不是,我要跟他!”

“他不会来了。他到河里去救人„„本来,他那么小,应该喊大人,„„可他„„他喊不出声„„”传来的是一个低沉的父亲的声音。沉默良久,盲孩突然失声地痛哭起来。他扔开竹竿,发疯似地跑着。他要去寻找那位默默无言的带路人„„

1、写出下面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1)皮鞋声:_____;(2)高跟鞋声:_ _ _ _

(3)细碎的脚步声:__________(4)学生的脚步声: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的____上填上合适的字。

3、仔细阅读上文,把盲孩的想法写在第5小节的横线上。

4、给盲孩带路的人为什么不说话?在下面几种可能中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①带路人为了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所以不说一句话。( )②带路人与孩子之间没有可谈的内容。( )③带路人要仔细看道路的情况,保证两人的安全,说话要分心,容易出危险。( )

④带路人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

⑤带路人是个哑巴。(

)

5、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他又听到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你知道盲校怎么走吗?”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A、“细碎的脚步声”说明他问的是一位_____。B、“声音低得像对自己说”反映了盲孩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②他要寻找那位默默无闻的带路人。A、请写出句中“默默无言”的含义:_________。

B、这句话表达了盲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括号里。

盲孩的故事 带路人 盲孩与哑童 女朋友 上学路上 默默无言的带路人

上一篇:感悟高三下一篇:街道中秋国庆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