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

2022-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作者单位:456750 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马桂瑞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达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减少发病率。方法 分析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结果 健康教育后,85例高血压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好,且改正了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23例患者了解程度一般,改正了极少数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12例患者了解程度较差,基本无改变。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该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能改善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疾病康复。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当今社会最大的一种流行性疾病。研究表明[1],控制高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可减少35%~40%脑卒中事件、20%~25%心肌梗死、超过50%心力衰竭。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有文献报道[3],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将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但绝大部分人群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自我保健能力。健康教育可控制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危险因素,从而可降低其发病率、增加其控制率。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现将本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12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2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我国1999年诊断标准[4],其中男92例,女28例;年龄29~85岁,平均57.5岁。有家族倾向的高血压患者56例,高钠盐饮食者及长期吸烟饮酒者87例,肥胖者21例,因生活压力大及精神紧张引起高血压者13例,由于职业关系驾驶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疲劳驾驶而致高血压5例,还有肾脏器质性病变引起高血压者2例。Ⅰ级高血压者34例,Ⅱ级高血压病57例,Ⅲ级高血压病29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9例,高中17例,初中41例,小学以下53例。

2 健康教育方式

制定高血压健康教育规划。有计划地采取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

2.1 个体化健康教育 注意不同指导对象的心理、行为方面的个体差异。内容和方法必须结合患者实际健康需求。住院期间采取小组讲座和个别交谈方式进行。每周定时在学习室由专业人员为患者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与行为疗法,并邀请患者家属参加,同时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科室成立健康教育学习室,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的书籍,供患者借阅学习。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则进行个别反复讲解;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讲解和学习资料为并进,并以提问解答的形式交谈。注意对老年的病患,交流语速要慢,声音清楚,适当应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交流指导。

2.2 图文宣传 采用科室走廊的宣传栏、健康教育宣传册、图文相册等形式,印制疾病宣教卡、检查宣教卡、出院指导卡等。

2.3 示范训练 指导患者如何测量血压、如何数脉搏等。对文化程度低者,则根据教育内容深入浅出地反复讲解、示范并个体化指导。

2.4 重视患者的反馈意见 让患者参与讨论和制定合理的、与个体生活方式相一致的治疗计划,包括随访时间、联系方式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病情与防治,改善不合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正确用药等。

4 健康教育的方法

将患者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入院宣教、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4.1 入院教育

4.1.1 入院后即开始健康教育。首先当班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医院环境及相关规章制度、治疗护理的一般规律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尽快进入角色,熟悉环境,稳定情绪。

4.1.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请患者填写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血压、体重、身高、饮食习惯、嗜好(烟、酒、茶、甜点等),保存于护理病历中。说明病情,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建立的健康教育档案,确定教育重点或针对患者及家属的个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每天测量血压、体重并填入健康档案。

4.1.3 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动态。根据其年龄、性别、体重、性格、文化程度、社会阅历、经济状况、辅助检查结果、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状况等资料,评估所需指导内容,确定教育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法。

4.2 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4.2.1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讲解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常见症状、发展预后、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正确面对高血压。既要让患者懂得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可控制的,也要使其了解高血压对个体心、脑、肾等脏器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树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4.2.2 督促合理用药 高血压病通常需联合用药、长期用药。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让其了解治疗意图,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等,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明确的服药时间表。告诫患者不要乱用偏方或血压正常就停药、升高又服药,导致血压反复波动,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4.2.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选择合理膳食,以低盐脂为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将患者喜欢吃的食品以及本地人习惯食用的食品每100 g中所含脂肪、胆固醇、蛋白质是多少,编成资料发给患者。给患者饮食谱提供指导性意见,不吃刺激性食物,建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适当食用有降脂作用、含碘的食物。多食含钾食物,以豆类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奶类、豆类及高纤维素食物,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动物油等。食盐量控制在3~5 g/d,严重高血压病患者的食盐量控制在1~2 g/d。注意饮食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对吸烟者宣传吸烟的危害,规劝其以坚强的意志戒烟或减少吸烟量至5支/d以下。禁饮烈酒,可适量饮红酒,一时难于戒酒者,每日饮酒精量应控制在少于20 g[5]。

4.2.4 生活方式指导 向患者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强调生活调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生活方式的调整不仅是高血压最可靠、最安全的治疗方案,而且对提高机体整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注意劳逸结合[6]。帮助患者找出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强度。如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根据血压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平时可制订一个有计划的适度运动量。建议患者宜做等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舞、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并结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调节运动量,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运动后次晨感觉舒适、无持续性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宜。锻炼时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2.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紧张,恐惧、急躁和焦虑,遇事要冷静,心胸开阔,性格随和,情绪稳定以维持稳定的血压。采取交谈或不署名提意见等方式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感受,针对心理问题实施有的放矢的情感支持。对血压反复升高、难以控制者,帮助其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对因并发脑出血等生活难以自理者,护士应主动细心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并说服其亲友主动关心患者,以消除负性心理。

4.2.6 自我监控指导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血压,学会观察血压变化。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测病情的变化,学会自救,自救是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可引起剧烈头痛、神志不清、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甚至肢体瘫痪,此时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应立即用药,如舌下含服心痛定,促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同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掌握自救基本知识将大大减少猝死。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或夜尿增多、少尿等,也应及时就诊。

4.3 出院指导

4.3.1 指导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以便出院后能自行监测血压,为调整药物用量提供依据。

4.3.2 坚持服药,饮食起居有规律。

4.3.3 保持情绪稳定。

4.3.4 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减少高血压危害及并发症。

4.3.5 定期复诊,身体不适立即复诊。当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失眠、疲劳、情绪波动等情况时,应及时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以供就医时参考。

5 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均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患者学会自身心理调节,避免外界刺激,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出院,体现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但还有一部分患者未能掌握有关知识,可能与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不同等因素有关或者与健康教育方式有关。说明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医护人员要把健康知识与疾病的关系作为宣教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6 结论

目前,我国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和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的“三不”特点[7]。主要原因是公众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太少,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高血压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除了一系列降压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非药物疗法控制,故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血压病康复的有效方法。通过医护人员系统的健康教育来提高病患对高血压常识的了解,可以显着改善高血压患者在疾病知识水平和服药的依从性,促使病患保持舒适的情绪,控制血压水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降低高血压病中急性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行为,达到最好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马山珊,郑红薇,王蓓.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3-2359.

[2] 王晶,越海平.影响高血压患者限盐行为的因素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34.

[3] 王鹏巨.要重视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治疗.西南国防医学,2001,11(6):381-382.

[4] 张宇沽,刘国仗.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试行本摘要). 中华内科杂志,2002,39(2):140-144.

[5] 吴可贵.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危害.高血压杂志,2003,11(2):187.

[6] 戈立荣,孔晓华.老年人的高血压病健康指导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30.

[7] 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高血压杂志,1995,3:S7.

(收稿日期:2011-03-02)

(本文编辑:车艳)

作者:马桂瑞 杨彦丽

第2篇: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摘 要】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本身及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患者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积极配合治疗,较好的控制了血压。责任护士经过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有效控制血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论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我科确诊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农民15例,工人44例,干部1例。高中以上学历23例,初中以上学历32例,文盲5例。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通过医护人员向高血压患者传授疾病健康保健知识,干预并逐步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达到控制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减少致残率,改善健康水平的目的。

3 健康教育及护理的方法

3.1评估

入院后通过对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用药、睡眠、饮酒、吸烟、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学习能力,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社会、心理、辅助检查结果、医疗诊断等资料,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制定健康教育及护理计划。

3.2护理方法

结合护理评估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及护理措施,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具体方法是责任护士与患者谈心,耐心解釋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了解高血压常见症状 、 病程及并发症。更有说服力的是让患者观看并发症的录像资料、照片等,意识到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按时服药及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或利用输液、巡视病房和发口服药的时间向患者进行宣教,对重要内容应重复教育多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对于文盲患者多进行视频教育,以及其他患者以身说法的教育方法。

4 健康教育及护理内容

4.1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应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食物[1]。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 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 高血压病人每日蛋白质的量为每公斤体重 1g 为宜, 每周吃 2-3 次鱼类蛋白质。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含钙高的食品: 牛奶、酸牛奶、虾皮。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逐渐减至 6g 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量约为 6g。这量指的是食盐量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 量。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 8 两,水果 2 至 4 两。

4.2起居正常:

晨起勿过快过猛,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据天气变换,适当加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预防血压波动较大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建立早睡早起,定时睡眠的作息时间,并且注意午休,不仅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有助于防止血压波动。

4.3戒烟限酒:

香烟中尼古丁可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长期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病情。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同时也是脑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超重肥胖者均应坚决忌酒。

4.4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也可以增加心血管的功能,促进脂质代谢,控制肥胖,并能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等,掌握好运动量,以患者自我感到全身舒适为度,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建议慢步、慢跑、健身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分钟,一般30分钟,运动宜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如运动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应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为安全起见,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指标,并且要长期坚持。

4.5用药指导

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种类、剂量、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剂量。向患者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定时服用降压药,避免睡前服用降压药,以免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自己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

4.6心理指导

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及年龄的差别,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说明心理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病人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过程中给患者更多体贴与关爱让其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对血压升高与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解除担忧,放松心情,消除顾虑。

4.7出院指导

教会患者自测血压及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20分钟再测血压,制定服药小册子,注明服药时间、剂量、方法,放于醒目位置,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如有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组60例患者经责任护士耐心宣教及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掌握比教育前有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分文盲老年患者对相关知识未掌握,影响教育效果。

6 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有效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消除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主动配合医生治疗,较好的控制了患者病情。因此,责任护士利用一切机会不拘形式,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孔艳红. 176例高血压患者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 护理学杂志, 2001,16(8):451.

作者:刘改枝

第3篇: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健康教育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疾病知识、饮食、药物治疗、心理健康与运动疗法的指导。结果: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降低了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疗效,对促进高血压的稳定康复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终生慢性疾病,也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特点是“三高三低”,即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病率高和病死率高,检出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因此,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高血压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1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指导

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如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钠过多,食钾、钙过少,饮酒过度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故高血压病病人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

1.1 限制钠盐的摄入。钠盐引起高血压的机理可能与体内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心排出量增加等因素有关。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6g[1]。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所以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

1.2 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注意。晨起、晚睡前各饮一杯白开水,不应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如鱼、瘦肉、豆类及豆制品,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多食粗纤维蔬菜,如韭菜、豆芽、芹菜等,也可选用面粉、大豆、豆腐、毛豆、马铃薯。尽量不食用咸肉、腊肉、咸菜等含钠量较高的腌制品。

1.3 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胡萝卜等。

2 高血压疾病的知识指导

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1)高钠盐的饮食;(2)超重与肥胖;(3)饮酒;(4)精神紧张,刺激;(5)遗传。要知道高血压的基础知识,包括:正常血压,高血压和低血压的概念,高血压的分期,如何测量血压,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通过基础知识,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并定时测血压,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血压时注意事项,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強压≥90mmhg。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时间延长的高血压患者常有头痛、眩晕、气急、疲劳、耳鸣等症状。

3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发病及预后不甚了解,所以容易表现出两种不良情绪:一种表现出对治疗和疾病的预后毫不在乎;另一种表现为紧张不安,唯恐愈后不良,遗留后遗症。医护人员针对不同患者运用多种方法使患者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当患者有思想顾虑时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运用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特殊症状、体征及预后。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出现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

4 药物护理指导

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就是药物治疗,所以越早地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危险就越小。根据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规律,选择每天的最佳服药时间[2]。向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正确服用药物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作用时间、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副作用、强调应长期按医嘱规律性服药;不得擅自突然停药或增减剂量,调换药物,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进行调整;服药期间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尤其在大便及夜间起床时,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4.1 逐渐降压: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血。除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以在数日、数周内逐渐降低为佳,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目前的水平,突然降低反而无益。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或怕麻烦,加上经济因素,药物副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病人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药。针对这些原因,反复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治疗的意义和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

4.2 随服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剂量:加量后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则以2种或3种以上药物联合;从单药开始,阶梯加药及联合用药,首先选择单味药从小剂量开始,随着使用时间加量,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用药来达到目标血压,用药期间忌突然撤掉某一种药物或骤停药物,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是长期的,血压达到目标血压后应坚持服药,切忌擅自停药。

4.3 治疗因人而异: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进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因此药物的选择、用量、给药途径等都要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一概而论。

4.4 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利于长期服药,病人出院后嘱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每周1次,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5 运动疗法的指导

因为激烈的身体运动,可使脉搏增加,血压升高,所以太高时应减少活动,最好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血压继续升高。一个有计划的、适度的运动计划是有益的,每天散步30分钟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但应避免爬楼梯,若必须爬楼梯,速度应放慢。平时应避免提重物或自高处取物,以免导致血压升高。

6 预防便秘

训练病人每天大便的习惯,在每次排便时,应有充分的时间。每天实行腹部肌肉收缩运动,促进肠蠕动,是大便能定时排出。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取量。必要时可给缓泻剂。

7 预防合并症

7.1 脑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病人的动脉会发生粥样硬化,动脉内膜产生纤维脂肪性的斑块,脱落后形成血栓,阻塞在脑血管就会导致脑血栓。或者病人的颅内小动脉发生了多发性微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导致脑出血。

7.2 肾衰竭:病人的肾小球流入小动脉发生脂肪玻样增厚的现象,使肾灌流减少,肾脏浓缩能力丧失,不能制造正常的小便,废物排不出去,血中尿素氮及肌苷均升高,导致肾衰竭。

7.3 心脏衰竭: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比例是血压正常者的2—3倍。因为病人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使得冠状动脉的灌流减少,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

7.4 视网膜病变:眼底是全身唯一可直接观察小动脉的部位,利用眼底镜在点散瞳剂后,可直接观察眼底视网膜的病变。

平常应注意头痛的性质、精神状态及语言能力,以便及早发现有无脑血管病变的合并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遵医嘱服药,规律测量血压,注意选择适当的饮食,每天有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避免情绪紧张,就可以预防上述的合并症。

8 讨论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从一般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有针对性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及实施系统化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的健康,掌握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实现自我约束,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曲慧馨,吴兴云.高血压健康教育[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535-539

[2] 同莉华.降压药物谷峰效应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9):798

作者:郭凤仙

第4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培训讲稿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义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

20 × 20 = 400

1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须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交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

20 × 20 = 400

2

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进行粗侧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规范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体检表。

四、服务要求

(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一)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人说数×100%。

注: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

20 × 20 = 400

3

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高血压患病率指标)。

(二)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三)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高血压人数×100%。

六、附件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高血压防治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且具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同时,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还处于较低水平,因多数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掌握太少,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的特点。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

一、开展社区三级预防措施

(一)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病的病因或易患因素

有前瞻性对照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健康生活方式获得离不开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教育。因而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模式,正确的健康生活模式,有利于病人提高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可以通过书面指导、个别咨询、团体授课、张贴科普宣传画、出黑板报等形式,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危险因素、预后和

20 × 20 = 400

4

随访的重要性,并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二)二级预防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级预防的措施多样,大致有以下:要求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首诊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基层卫生机构建立高血压病慢病档案,确定专人负责预防、随访跟踪服务,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这种在基层卫生机构中固定专人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能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三)三级预防即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自理能力

三级预防是以临床治疗为主,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住院和门诊相结合,以避免延误治疗。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治疗时要详细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消除其对不良反应的顾虑。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和致死率。

二、指导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合理膳食限制食盐摄入

WHO推荐一般成人一天摄入盐5g~6g,因而要减少膳食的盐的摄入。并且高脂血症的患者过多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鸡肉、海蜇和鱼类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膳食要合理,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牛奶、水果等。

20 × 20 = 400 5

(二)限制体重

除了宣教教育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减少腹部脂肪,安排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肥胖者要多参与运动,逐步减轻体重,要注意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

抵抗力下降等。

(三)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

建议患者每天坚持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适度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久坐的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快走,

逐步地增加运动量。

(四)避免过度紧张

患者生活要有安排,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神经活动。过度兴奋、过度紧张、剧烈的情绪波动都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会加重病情变

化。

(五)限制饮酒,提倡戒烟

生化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偶尔饮少量的酒关系不大。但吸烟已肯定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应当戒烟。告知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

对已吸烟者劝其戒烟。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

(一)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20 × 20 = 400

6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1)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臵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臵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

20 × 20 = 400

7

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

20 × 20 = 400

8

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

3、

6、

8、

12、

18、

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

20 × 20 = 400

9

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

8、

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

6、

12、

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五)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

20 × 20 = 400 10

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20 × 20 = 400 11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

20 × 20 = 400 12

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20 × 20 = 400 体重、血常规(

第5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摘 要】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血压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06-01

1 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创建良好环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发病诱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烦恼、多疑等情绪,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出现、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为此感到悲观失望、恐惧。护理员应以诚相待,需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较脆弱的情感状态,让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以利于最终战胜疾病。

2 健康知识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3 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 运动作息护理

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采取适度的运动量,比如:肥胖者可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避免剧烈的运动后,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锻炼过程中,除了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外,最好同人结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首先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5 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剂量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通过观察其反应逐渐加量,2~3个月后收到满意效果即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动态变化,其用药时间最好在6:00、14:00、22:00;同时,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鼓励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如果血压突然变化很大,很容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应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6 讨论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高血压标准:年龄60岁以上人群,在休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配合临床治疗来更好地稳定血压,防治恶化,最终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要在合理服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以遗传倾向;另外,指导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医学的发展已证明了高血压病除了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生理、社会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进膳食结构,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烟、并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应当进行观念更新和战略转变,树立以预防为主,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念,把工作重心前移,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加强心理护理为重点,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第6篇:年轻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

饮食控制可防治高血压 ........................................................................................................... 1 常用的降压药 ........................................................................................................................... 2 关于服高血压药物的几点注意: ........................................................................................... 4

高血压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血压每上升20毫米汞柱,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增加一倍。但是,许多年轻人对高血压仍然没有防治的概念,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血压长期偏高,血管硬化程度加深,对身体各个机能的危害是巨大的。

对于出现高血压的年轻人,有的可能是假性高血压,一般要反复测量血压3次以上,才能确定是不是患了高血压。其次,也要持续观察,排除是否继发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包括肾性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分泌性高血压等。所以,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而言,要先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是哪一种高血压,由医生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可防治高血压

对于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防治可以先从饮食开始,因为单纯的饮食控制也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

1、饮食宜清淡,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

2、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另外,一些看不到的“盐”也要少吃,譬如咸菜、酱菜、咸蛋等腌制食品及富含钠盐罐头食品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

3、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尤其是深色蔬菜富含钾、钙、抗氧化维生素以及食物纤维,对血压或心血管病均有保护作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每餐都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但是当饮食控制后仍然达不到正常血压水平时,就应及时请医生制定药物降压的治疗方案了。然而,部分年轻人却坚持不吃药。理由是,吃上降压药就离不开了,而且“是药三分毒”,不吃为好。其实,一旦确诊了高血压病,如果是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药物疗法数月;如果血压不降,或降压不明显,就应该用药。中危以上患者者,应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选用降压药物,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功能。

常用的降压药

包括二氧吡啶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βB)五类及SPC,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1、CCB: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后以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常用的长效CCB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Ⅲ、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

2、ACEI: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需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预防、肥胖以及脑卒中的患者。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和咪达普利等都是长效的。卡托普利为短效ACEI。ACEI的禁忌症: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大约有10%的患者可能在服用ACEI后会出现无痰的干咳或者咽痒。

3、ARB:这类药物的作用以及适宜人群大致同ACEI类药物,尤用于不能耐受ACEI引起的干咳者。常用的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以及奥美沙坦。ARB的不良反应较轻,很少咳嗽,禁忌证与ACEI相似。

4、利尿药:适用于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和下肢水肿的患者,也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常用药物:吲达帕胺、氢氯噻嗪和呋噻米等。

5、βB:主要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来达到降压及心脏保护作用。适合于中青年、心率偏快的患者,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更为适用。常用药物:长效药物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以及阿替洛尔等。

这五大类常用的降压药,各有特色。看哪种药既能够有效降压,又能兼顾到患者靶器官的治疗和保护,就是最适合的药物。

优先推荐的两种药物联合方案:CCB和ACEI或ARB;ACEI或ARB和利尿剂;CCB和βB;CCB和利尿剂。优先推荐的3种药物联合方案:CCB、ACEI或ARB和利尿剂。

当服药后许多人会担心降压药物会有很大副作用而不敢用药。药有作用就有副作用,临床用药就是充分发挥其作用,尽量避免其毒副作用。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实际上,国际通用的降压药物在上市前均已经过很多检验,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都是已知的,因此用药后要做相应的监测,如果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停药后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逆转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关于服高血压药物的几点注意:

1、有高血压患者认为,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吃药。其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需要终生服药的,只是在不同时段用药剂量或品种会发生改变,例如在炎热夏天,有一小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短期停用降压药物。

目前的医学进展只能使高血压得到控制,但大部分是无法治愈的。因此有时候即使感觉不到症状,也不代表你痊愈了。很多患者在没有感觉到不适症状时,就会停止服用降压药,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血压的反弹,在反弹过程中,心脑肾等靶器官会不知不觉地受害。从病理学方面讲,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因此,如果患者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后控制稳定,一般医师会建议酌情减小药量,时刻观察血压变化。

2、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一般服药2 ~ 4周后,如果血压还是很高或下降不明显,可以考虑联合其他种类药物。对于超过六成的病人来说,需同时服用2种~ 3 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降到理想水平。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并维持数月后,一般医师会酌情减去药物剂量或品种,直到用“最小剂量”的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这个“最小剂量”就叫维持量。维持量要坚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用,否则血压又会升高,前功尽弃。

3、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4、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血压控制改善,隔了一段时间血压又开始波动,就认为是耐药引起。其实不然,高血压不存在抗药性,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年龄增长、病情变化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或者寻找潜在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因素。

5、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宜从便宜的开始用起,待便宜的不起效了再选择贵药。其实,这也是误识。高血压用药是根据病人血压的水平、危险程度及合并其他疾病与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血压控制达标与否是评价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如果病人高血压处于一级水平医生可能只用一类降压药;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两三类药。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就是上面提及的五大类药物,每一类药物中有不同的品种,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上的规定选择某一类药的某一品种,与药物是否昂贵或便宜无关。

所以,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们只有控制好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才是首要目标。

作者:

大楼医务室 仲祎璐

第7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对本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快速康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患者,对其进行全方位护理,并详细记录情况。体会:通过实验发现和探讨对患有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病人进行心理上和日常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对其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发现加入心理护理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故而,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日常基础护理以外,也要关注心理层面的护理,这会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身体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脑出血疾病属于颅内造血和循环系统异常形成的脑组织类疾病,这种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很漫长,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1]。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重,脑出血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2]。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偏袒、失语等。在保守治疗或手术清除后,会留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吞咽障碍等[3]。所以护理工作对于此种病症的康复具有重大意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预后,现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科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3:2。男性平均年龄56岁,女性平均年龄62岁。其中21例患者因为长期高血压所形成动脉瘤破裂入院。所有患者均经过CT等确诊。

1.2引起脑出血原因分析

1.2.1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原因

高血压主要导致脑部小动脉发生病理性变化,表现为脑部小动脉管壁玻璃样变,纤维样变等,使得小动脉局部出现局灶性出血缺血以及坏死,降低了血管壁的强度,韧性,使其出现局部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4]。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者过度劳累,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可导致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豆纹动脉破裂最为多见,其他依次为丘脑穿通动脉破裂、丘脑膝状动脉破裂和脉络丛后内动脉破裂等。

1.2.2脑血管畸形引起脑出血

比如脑膜动静脉畸形,脑血管畸形等。

1.2.3其他情况引起脑出血

患者常年患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肥胖,情绪暴躁,过度劳累,用力突然过猛均可使脑血压飙升,引起脑出血。

2护理方法

2.1一般护理

2.1.1室内环境及体征观察护理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室内的环境的干净,这样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心情愉悦,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并且保证病房内安静不打扰患者休息。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征进行观察。尤其是对于患者的血压、脉搏等症状进行监控,一旦出现发生异常,及时的报告医生,这样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5]。

2.1.2饮食护理

可以给于一些低蛋白的食物如:鸡蛋、豆制品,进食需缓慢,防止病人呛咳。进食后为患者按摩腹部,调整姿势。若出现便秘可遵医嘱给予导泻药,切忌不可强行灌肠,以免引起颅内压骤然升高造成脑出血。

2.2围手术期护理

2.2.1术前护理:

将患者置于重危病房内,备齐急救药品和所需物品。配合医师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堵塞物及分泌物。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遵医嘱快速使用药物脱水剂来减轻患者的脑水肿,从而降低患者颅内压,缓解危急情况,为手术做准备。

2.2.2术后护理:

2.2.2.1给予正确的卧位

在术后脑出血患者一直躺在病床上,如果脑出血患者卧位不正确,很容易导致老出一些患者出现压疮等多发疾病。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卧位护理。

2.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对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出现特殊情况不能够患者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吸氧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迹象,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对于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该采取特殊的急救措施。

2.2.2.3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定期的对于脑室引流管进行消毒处理,并且进行相关的记录,若患者未出现颅内高压(头疼、喷射样呕吐、视物不清)的情况,才可拔除脑室引流管。

2.3

心理护理

2.3.1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脑出血病人不仅在生理上会造成损伤,很大程度也在心理上承受压力,许多病人对于能否康复,心理上不敢肯定,甚至会产生畏惧的想法,感觉他们的疾病无法被控制,感觉他们的疾病非常危险无法治愈,病人对于自身疾病,产生这种感觉不足为奇,因此我们需要帮助病人们一起去克服问题,比如说为缺乏相关医疗知识或者认知程度不够的病人,我们可以收集一些关于治疗的信息并让患者加以了解,从而使病人能够全方位的了解自身疾病,从而能够接受疾病的治疗,让病人知道最重要的事实,治疗是最为有效的。因此,我们必须帮助患者克服心中的恐惧,并在第一时间内解决

病人的疑虑,让病人不再因为家人和身边的人而感到困惑,对自己术后能被治愈,具有极大的决心。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解开老同学患者的心结。

2.3.2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住院期间,我们护士应主动与高血压脑出血和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患者进行沟通,从怀疑到相互信任,从不沟通到相互倾诉。只有经过这样的发展,一步一步地,我们才能最终与患者结为朋友,平等的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消除患者从心底的怀疑,所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护士尤为重要。首先要积极照顾和护理病人,积极的沟通与患者独处,并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尤其是要学会把握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的技巧,认真听取病人的真实想法,病人的问题认真回答,而不是因为病人觉得自身不了解这些问题,或一些恰当的术语而不了解自身疾病。只有对每个病人的问题的认真对待,病人才能感受到世间的温暖和安全。尤其是对于知识水平低、对周围人有疑虑的病人,要想尽各式各样的方法与他们交朋友,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程度。

2.3.3鼓励与安慰的作用

患有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尿毒症的患者有一种恐惧心理,在心理上承受很大压力,并且患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治疗中花费了很长时间,许多患者觉得自己在治疗中没有被医院所重视,再包括身体上的客观因素,他们非常希望人们能够同情、理解、安慰和鼓励他们,所以我们护士在照顾病人的各个方面,应从始而终把病人看作中心,给予病人更多的尊重与体贴,想尽各种方法做好护理服务,尤其是使用语言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病人鼓励与安慰。

同时我们还应想尽各种方式和手段,向病人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根据和治愈病人应注意的相关事项,这也是鼓励和安慰的表现。需要说明的是,只有在治疗方面积极乐观的合作,才能保证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对于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这样有助于脑出血患者自身进行护理。

对治疗有更好的了解之后,使患者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等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才可以让患者能够配合治疗更加积极主动。

2.3.4康复期的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做完手术以后,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环境感染,对于自身的病情感到恐慌,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这样有利于解开脑出血患者的心结,从而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再找出一些患者康复期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应该加强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身体锻炼,通过加强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身体锻炼,有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身体质量同时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伤口的愈合。所以在这个时期因该加强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身体锻炼。由于脑出血患者很容易猝死,所以脑出血患者容易感到恐惧,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进行开导脑出血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在这个时期,脑出血患者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由于他们不了解自身的病情,所以也会感到悲痛欲绝。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正确的认识疾病,通过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在脑出血患者应该注重对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这样有利于脑出血患者早日康复。

2.4功能锻炼

2.4.1脑出血急性期以预防为主

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该加强自身的锻炼,通过进行锻炼有助于提高脑出血患者自身的身体质量,从而有利于闹出血患者早日康复,但是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应该尤其注重锻炼的方式。应该由护理人员进行锻炼指导。脑出血患者再进行锻炼的过程中,对于指间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进行按摩时应特别注意,这几个关节为易发生强直的关节,应加强运动。按摩频率为每天四次,每次每个关节各个方向活动6下。按摩患侧肢体可使患侧肢体的肌肉放松。同时也可按摩胸大肌,以减少痉挛性收缩,按摩频率为每天两次,每次持续一刻钟左右。

2.4.2脑出血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

脑出血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运动锻炼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护理人员知道的方式进行运动,并且运动量不宜过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使得脑出血患者及时的康复,并且恢复体力。再找出一些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主要开始辅助步行锻炼,这种锻炼的方式活动量较小,一般适应脑出血患者恢复时期进行运动。

2.4.3日常功能训练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我们护理人员和家属多鼓励患者,帮助其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2.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5.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定期的翻动将脑出血患者的头,这样有助于保证脑出血患者进行舒畅的呼吸。护理人员对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及时用吸引器将患者呼吸道内堵塞的内容物吸出。并且还应该注重要出血患者室内的温度,防止患者感冒,如果脑出血患者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导致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

2.5.2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

部分脑出血患者泌尿系统很容易会出现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因该注意[6]。同时定时为患者更换一次性尿袋,平均为四小时一次。对尿道口与会阴部每日消毒一次。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尿量颜色性质的做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报告给医生,在对于这种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2.5.3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嘱咐脑出血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水果蔬菜等。每日需保持两千毫升的饮水量。避免屏气排便,造成颅内压升高,血管破裂。至少三天排便一次。根据患者平日的排便习惯,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脑出血患者便秘的情况,如果一旦找出血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应该及时的给脑出血患者进行服务用相关的药物,帮助脑出血患者进行通便。

应需要特别注意在患者每次便后洗净肛门周围,并保持干燥。

2.5.4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以后,会长时间在病床上进行休养,在这个时期很容易产生压疮等多发症,所以护理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预防。我们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更换姿势,协助其翻身[7]。在此过程当中应尽量避免推、拉、拖等动作。翻身频率为两到三小时一次。若脑出血患者身体部分有受压发红,可给予温水热敷。若在翻身过程中意外伤到皮肤,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

2.5.5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

脑出血患者很容易产生发热的症状,所以应该对于这种症状进行预防,一旦发生这种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用酒精擦患者的额头,这样有助于帮助脑出血患者先降温。并且还可以进行辅助用药,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如果才用以上几种措施,都不能够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降温,应该及时的上报治疗医生,这样有助于减少脑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2.5.6口腔炎的护理:

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同时饭后可用复方替硝唑或碳酸氢钠漱口;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口腔炎引起口腔真菌感染或厌氧菌感染造成颅内感染,从而造成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2.5.7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在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饮食方面的问题,很容易会导致脑出血患者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多发症,这是指的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8]。

2.6出院指导

脑出血患者的病程恢复期很长。患者常常因为经济,家庭,时间等因素,在医院没有进行治疗,完成以后就已经出院。因此我们对患者家属进行一定的护理知识宣教是必要的。例如患者回家后的环境,需要安静、通风、透光。患者活动的地面需时刻保持干燥。以防患者摔倒。告知患者家属在家期间需要时常有人陪护患者,应监督患者的生活规律,饮食规律,定时进行康复训练[9]。家属应时刻鼓励并监督患者用药,应该根据医生的叮嘱,积极的服用药物,对于一些禁止食用的食物不进行食用。

3体会

脑出血是一种死亡率较高,致残率位居首位的神经内科疾病,属脑缺血范畴,此类疾病起病急、治愈率低,复发频繁,病死率高,愈后多数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或肢体缺陷,致畸致残风险非常大。脑出血发病常因预警策略不当、发病突然导致预防或干预不理想、缺乏有效循环治疗手段和个体化针对性治疗。在我们医护人员专业的指导和家属的积极配合、患者的努力下,患者出院后回归家庭与社会能力大大提高。功能康复训练的病人18例可独立完成训练项目,9例在辅助下可完成,3例只能完成部分项目。我国对脑出血医疗管理和治疗过程越发重视,脑出血疾病患者的护理探索也逐渐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出现肢体平衡障碍或语言功能缺失,以视力损伤、偏瘫、共济失调等症状比较集中。运动有助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所以脑出血患者应该加强运动,这样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身体质量,有助于脑出血患者康复。并且对于脑出血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身体饮食等一般护理可以为其恢复提供基础,而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则能够帮助其降低心理压力。我们护理人员使脑出血患者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康复训练,让其在专业的指导下有目的且规范的完成康复训练项目,帮助其肢体的随意运动、语言功能等得以改善或恢复。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使治疗工作更好的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应用推广价值。同时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护理人员也要充分重视心理护理工作,将心理护理的方式运用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去,这样有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自信,对于配合医生治疗起到了一定的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冯丽华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3-314

[2]叶任高,陆再英主编.

内科学[M].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305.

[3]刘娟,

汪志云,

张坚磊,等.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209-210.

[4]叶任高,陆再英主编.

内科学[M].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8-461

[6]孙全伟.

91例脑出血患者术后系统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5,34(22):158-159.

[5]潘秀静.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要点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03):245-246.

[6]孙全伟.91例脑出血患者术后系统化护理千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22):158-159.

[7]张凯红.整体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2):158-159.

[8]佚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2):154-155.

[9]佚名.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糖尿病天地,2019.189-191.

第8篇:高血压患者应该吃些什么比较好?

满意答案1:

1.高血压患者平时应以清淡素食为主。

2.根据我的经验,我就以一日三餐为例来说明一下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方面。

餐饮中的食用油宜选择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

首先,早饭应以豆类品为主,最好喝一些豆奶,吃一些豆腐之类的。

其次,中饭最好补一小下,你可以吃一下海鱼,因为海鱼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时,海鱼还有优质蛋白质,可以适量的补一下。适量炒一些叶菜类(芹菜.茼蒿等),根茎类(萝卜.茭白等)。但是要适量控制一下盐的摄取量,最好一天少于5g。

最后,晚饭。晚饭可以吃一下山药糙米粥。山药里有胆碱.皂甙等成分,其中皂甙能够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以改善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晚餐有“四不应”:不应过饱,不应过晚,不应过荤,不应过甜。

3.晚饭或早饭,都可以食疗,吃一些粥,像是山楂粥啊,桃仁粥啊,胡萝卜粥之类的。下面是做法:

1.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制作】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用法】可在两餐之间当点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积停滞、腹痛、腹泻、小儿乳食不消等。

2. 桃仁粥

【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先将桃仁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为稀粥。

【用法】每日1次,5~7天为一疗程。

【功效】活血通经,祛痰止痛。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

【宜忌】用量不宜过大;怀孕妇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3. 胡萝卜粥

【原料】新鲜胡萝卜粳米各适量。

【制作】将胡萝卜洗净切碎,与粳米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米开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餐温热食。本粥味甜易变质,需现煮现吃,不宜多煮久放。

【功效】健脾和胃,下气化滞,明目,降压利尿。适用于高血压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儿软骨病、营养不良等。

4.关于饮食,高血压患者每天还应补充适量的新鲜水果,像是葡萄啊,苹果啊之类的。

5.高血压患者还可以进行茶疗法,像是菊花茶,荷叶茶,山楂茶,首乌茶,葛根茶的饮用都可以对高血压进行一定的改善。

6.高血压患者切记一定要戒烟戒酒。

7.最后。希望可以帮到你。

满意答案2:三餐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吃低热能食物,总热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粉、蛋清等。

低盐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

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高钾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可以在食谱中经常"露面"。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菇、黑枣、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笋、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如苋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

不论对哪种高血压患者,鱼是首选的,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低。

果蔬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补钙

有人让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8星期后发现血压下降。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鲜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补铁

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铁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

饮水

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天然矿泉水中含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因此对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宜生喝。 茶叶内含茶多酚,且绿茶中的含量比红茶高,它可防止维生素C氧化,有助于维生素C在体内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铬离子。此外还含钾、钙、镁、锌、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4-6克茶叶(相当于2-3杯袋泡茶)冲泡,长期服用,对人体有益。

以上饮食原则,高血压病人若能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必会有益于健康。

有益于降压的食物

大致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类:

① 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莱、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莱、菠菜等;

② 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马蹄;

③ 瓜果、水果类:西瓜、冬瓜、西红柿、山楂、柠檬、香蕉、水果、红枣、桑椹、茄子;④ 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莲子心;

⑤ 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⑥动物类及其他: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第9篇:高血压患者应该做什么样的身体检查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按照规定时间做身体检查是对身体的负责。因为高血压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检查项目会比较多。天津河东体检医院的专家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患者应该做什么样的身体检查。

高血压的病人应该随时注意身体的血压变化,因为血压数值直接反应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这并不表明如果血压数值的是正常的,身体就完全没有问题。测量血压只是为了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且能够掌握自己吃药的计量控制,看药效是不是有效。血压不用去医院检查,为了方便可以自己准备一个血压计,每天自己在家中进行检查,这样比较方便。

除了血压检查是日常检查之外,还需要去医院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检查眼底。眼底变化也是高血压变化的一种并发症之一。因为眼底的血管比较敏感,而且很细小,一些血压的波动就会导致眼底血管硬化或者是血管破裂。

还有就是肾功能检查。对于高血压的病人来说,长期的高血压就会导致肾脏出现损坏的情况。还有就是血液和尿液的检查,看一下身体是不是有高血脂高血粘度的情况发生。高血脂结合高血压会导致心肌梗塞或者是脑中风,通过血液检查都可以检查出来,一旦发现自己有高血脂或者是高血粘度的疾病,就要马上进行治疗。高血压的病人去医院还需要做一下心电图,心电图可以检查心脏的功能。

上一篇:小学教师业务学习方案下一篇:参考家庭理财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