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期末复习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高中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如何做好毕业班语文期末复习工作

摘要:毕业班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窗口。毕业班考试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是小学六年知识的高度浓缩。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有效指导学生全面复习,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毕业班;语文期末复习

毕业班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窗口。毕业班考试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是小学六年知识的高度浓缩。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有效指导学生全面复习,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如何做好毕业班语文期末复习工作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首先要研究教材。

因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钻研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研究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研究新课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确定所教教材在本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2、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

3、钻研本课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二)其次是研究学生,包括以下两点:

1、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类情况。

2、研究学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二、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六年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能背诵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内容;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段、篇等。

第二方面是,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第三方面是,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

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多角度、多种类的,下面就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第一、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预习方法,交代清预习该干什么。

第二、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呢?

首先是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借机渗透,适时点拨、然后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和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第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读得好,读得有收获。平时我主要建议他们:注意浏览读、注意尝读和注意筛选读。

四、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做好针对性辅导,即关注“培优辅差”工作

老师们每接一个班级,总是对优生和后进生印象深刻,而中等生这一块,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然而,正是这一块才是我们老师的用武之地。我们可以把中等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可能成为优生的,另一部分是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进步的或有可能变为差生的。针对前一部分的中等生要想尽办法让其提高成绩,具体方法有以下四方面:

第一、找机会告诉他,你完全可以成為优生,只是你之前的老师没发现,现在老师发现你是优生的料。

第二、课堂上尽量照顾,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第三、对他们的作业多几分留意。

第四、研究他们试卷、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点,让这些学生跑起来。当然我们一时间没有足够精力照顾那么多个中等生,可以分批引导,有计划引导。

五、家校结合,形成合力

毕业班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在校外的时间达三分之一以上,所以争取家长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提高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主要措施之一。

总之,作为毕业班的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份内的事。但是教无定法,我们都应该根据自己所长,各显神通,共同把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于亚东

第2篇: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复习

第一册期末复习

一、所有课文作家【包括字、号,朝代,流派,主要成就,主要生平等】及其代表作品,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如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新月诗派”及“三美”的主张,《诗经》,唐宋八大家,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中国小说发展的主要脉络等】。

二、所有背诵篇目以及下发的三张名言名句。 《沁园春·长沙》、《诗经·蒹葭》、《诗二首》

三、课内现代文重点复习篇目课文及PPT:《跨越百年的美丽》、《边城(节选)》、《合欢树》、《最后的常春藤叶》、《邂逅霍金》。

要求把握主旨,理清结构,掌握文中的主要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四、课内文言文重点复习篇目课文及PPT:《种树郭橐驼传》、《病梅馆记》、《促织》、《香菱学诗》。

要求结合课后注释复习字词含义、特殊用法以及句子翻译,并能对主旨及手法了然于心。

五、课内诗歌复习篇目课文及PPT:《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双桅船》、《诗经·蒹葭》。

要求把握主旨,了解主要写作特点,品读语言。

六、复习所有下发资料、试卷、作文及随笔。

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月12日(周三)

下午1:00——3:00 2.只能用黑色或蓝黑水笔答题,不能使用修正液或修正带。卷面整洁清晰,不写错别字。

3.考试常规题型:现代文两个语段、名句及文学常识填空若干、诗歌鉴赏、文言文两个语段、作文。

4.试卷发下后先浏览全卷,看主要篇目、试卷构成、试题难度、作文题目等,做到心中有数,全局安排,合理安排时间。

5.答题前仔细审好每一题,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积累,完整答题。特别是作文题,一定要完整仔细地审题,慎重落笔,千万不要套题,不动脑筋把自己以往的作品直接套上去。

6.如果做完了还有时间,仔细检查缺漏,不放弃不抛弃。

7.对待任何一门功课的考试,都应该认真复习,认真对待。现在的学习考试态度,就是你将来的工作生活态度。

2011-1-5

第3篇:【高中复习】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一、做好期末复习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白复习的重要性。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消化吸收、查漏补缺、强化巩固。在某种 程度上而言,复习比学习新课更为重要,因为新课是一个一个散的“知识点”,而复习往往要求形成“知识链”“知识树”“知识网”,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 行整合,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与更强的应考能力。

其次眼光要瞄准高考。知识的网,是一天一天织成的。再说,对前三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 复习,应该成为整个高三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复习不仅仅为期末的考试做准备,更要为毕业考试和高考做准备。一套试卷,考查的知识毕竟有限,所以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只眼要盯着期末考试,另一只眼还应瞄准高考。

二、期末复习的重点与要求

根据高二考试范围要求,将重点考察以下几本教材内容:《中国经典文化研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而《中国小说欣赏》在本期未曾配发,所以,课内知识的复习将以前三本为主。

1.《中国经典文化研读》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重点文言字词。要求:一词多义要确定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具体义项;古今异义要弄清在古代的意思;词类活用要弄清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活用的类型与意思;通假字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找出其通假的本字。

②重点文言句式。掌握五种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特殊疑问句。要求会结合语境和相关的语言标志会识别,会翻译。

③文言翻译。要求一一落实重点字词(实词虚词),体现文言句式特点,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④文言断句。重在从内容上进行句读断句,注意联系有关的句式特点,注意识别古文中的专有名词,它们都有助于帮助我们断句。 ⑤注重名篇名句的默写。

复习建议: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定要注意“整体把握,诸因互解”;要注意对教材名篇的分

咨询地址:捷登教育http://

项梳理与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可以联系一点课外的或高考文言文试题进行训练。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侧重复习: ①积累字词短语。

②加强散文这种题材的赏析训练,把握此种文体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方法。 3.语言运用。复习建议:题型千变万化,但都与语言的实际运用有关。强调三点: ①入格。不管是那种形式的语言运用题,一定要符合特定的要求。一是特定的应用文体的要求,如对联、贺信、一句话新闻、开场白、警示语、标语、口号、图文转换、仿句等等。二是要符合有关的作答要求,认真看清,建议勾划出来,并逐条遵照落实。

②得体。这是语言运用的核心所在。主要就是要符合特定的人物、身份、场合,符合特定的运用要求。

③显美。语言运用不应该只求答完就了事,要力求作答的精准雅美,充分展示自己的人品修养文采才华。

4.作文。在抓好常规训练的同时,突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复习建议:

①注意审题、点题、扣题;

②注意列提纲,至少要考虑中心、材料(详略、先后)、结构、手法、开头结尾等; ③注意书写与卷面 5.试题演练。

搜集几套期末模拟试题,准备在这最后复习阶段加强演练,使自己面对试卷心中有数。 三.时间安排

早读以朗读背诵为主,晚自习加强考前阅读积累,课堂上复习上述提到要点,做题讲题,掌握规律。

总之,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要尽力争取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咨询地址:捷登教育http://

第4篇:高中历史 期末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复习教案人教版

(4课时)

一、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

(一)科技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手工工场时代(16-18世纪):工业化的准备阶段 (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 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

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英、法的农奴制在

14、15世纪已经瓦解,货币地租盛行,农业商品化进程加快,都是其具体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发展起来。英国出现圈地运动,租地资本家办起的牧场和农场,成为典型的农业资本主义经济。法国的富农经济则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普鲁士的容克农庄也成为有着浓重色彩的资本主义农场。 16-18世纪,手工工场在西欧有了迅速的发展。英国的呢绒业最为典型。海外贸易长足进步,海外贸易垄断公司(如东印度公司)陆续建立。18世纪,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尚未完全分开。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金融资本占有首要地位,是16-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大特点。 2.蒸汽时代(19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工业化的开始 (1)英国工业革命及其扩展

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大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使人类开始脱离长久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万向工业化、技术化、城市化的工业社会。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扩展到法国、美国,随后是德国、俄国、日本。而各国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机器进行的。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特殊地位,使它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成为“世界工厂”。 (2)工业革命的后果和影响

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对社会起了巨大的改造作用:①以农业和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农业文明)向以工业和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工业文明)转变;②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工业资产阶级将成为新的执政者;④出现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潮流;⑤殖民扩张加强,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3.进入电气时代(1870年至20世纪初):工业化的完成,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它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另两大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先进工业国的产业结构,使它们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演进到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国,实现了工业化。 (2)垄断组织的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生成力的惊人发展,汽车、电力、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中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于是垄断组织(超大规模企业或大型企业群)应运而生,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工业大国就是有力证明。 (3)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与不平衡性

1870年以后的三四十年是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各国发展不平衡,美、德最快、英、法相对缓慢,俄、日自身比发展迅速、横向比相对落后。20世纪初,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竞争手段、以垄断为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形成。

(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的演变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6-18世纪)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在手工工场时代发生的革命,主要有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客观使命是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和确立治国基本原则的问题。在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是领导者,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经过革命诞生了荷、英、美、法四个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少数国家开始确立。但这一时期封建势力仍然非常强大,拿破仑帝国灭亡和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就说明了这一点 (2)法、俄、普、奥诸国的改革

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革。改革是由原统治者推行的,以富国强兵目的,如法国路易十四改革、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普鲁士及奥地利的改革。这些改革的共同内容是加强中央集权,推动重商主义政策。在手工工场时代,虽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通过改革的道路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但上述改革无疑是以改革方式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早期形态。

2.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 (1)概况

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精神鼓舞下,19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主要有:

①20-30年代的革命和改革:如希腊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战争,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2年英国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等。

②1848年欧洲革命:它典型地反映了工业革命后的特点,革命的任务不像早期那样只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还要反对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上层建筑。在革命规模最大、取得成就也最大的法国,就完全是为了推翻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另外,民族主义因素在这次革命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德意志、意大利革命都以争取国家统一为主要任务,东南欧的革命则属于民族独立运动。

③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扫清了障碍。

④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德、意的统一,基本上是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统一之前,意大利的撒丁王国已经由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意志的普鲁士也是如此。统一后,这两个邦国的制度也分别扩展到全意大利和全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标志着两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⑤俄、日的改革: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过渡到了资本主义。 (2)结果

通过19世纪的改革和革命、俄、日、德、意一系列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原有资本主义国家也变革了不适应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上层建筑,70年代初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与封建主义势力相比,资本主义势力已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3.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两种政治模式及其成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各主要发达国家跨进了工业社会。工业的大发展和垄断集团的形成改变着社会阶级结构,分化组合成各种利益群体,人的素质、公民意识明显提高。因此,国家的协调职能加强,在政治上必须推行更加民主化的政策。于是公民参与、政党政治、议会民主、自由竞选、胜者掌权这样一种政治上的模式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成型了。但是,从美、德、英、法、俄、日这6个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来看,形成政治民主化模式的,只有美、英、法3国,而德、俄、日3国则采取了专制主义的手段来协调社会矛盾和稳定政局。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同,原因是美、英、法都是经由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旧制度、旧传统的冲击和改造较为彻底;而德、俄、日都是经由改革进入近代社会的,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2)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改变主要大国间实力的对比,从而引起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和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军备战,终于把人类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民族解放运动

(1)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美国与拉美结局不同。 (2)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革命风暴: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发展不平衡,亚洲、拉美出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中中国与墨西哥成果突出),印度出现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而非洲仍多属于旧式的武装斗争。 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1)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历史潮流: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2)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①特点是以经济斗争、合法斗争为主,组织性大为加强;②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和列宁主义诞生是突出成果。

(四)国际关系的演变

1. 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16世纪-18世纪中期) (1)焦点: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2)表现: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打败荷兰,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打败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 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1)拿破仑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法国的崛起威胁英国霸权,从18世纪末起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仓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2)维也纳体系:拿破仑帝国覆亡后,由英、俄、普、奥操纵,按欧洲均势原则与维持欧洲封建统治的宗旨而建立。其瓦解是必然的(潜伏三大矛盾,逆流难持久),经过希腊独立、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而瓦解。

3.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1)普法战争(1870-1871):普鲁士打败法国,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2)两次局部性的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1898)、日俄战争(1904-1905)。 (3)第一次世界大战(1814-1918):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霸权的斗争中,法德、俄奥、英德矛盾尖锐,形成三国同盟(1882)和三国协约(1907)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世界近代史重点难点分析

(一)世界近代史的核心结构

世界近代史的核心结构可以这样表述:世界近代史的核心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支撑这一核心的有两个基本点,那就是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资本主义工业化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典型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的潮流。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的支撑点以及它们的辐射和影响构成的。

资本主义要发展,必须要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列宁的一段论述对我们认识这一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话是针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是清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翻开世界近代史教材,资产阶级革命可以说占去了内容的一大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1870年法国“9月4日革命”、美国内战等都是典型的标准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有以民族解放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如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等;也还有以改革或维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1824―1867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更有以民族统一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德意志的统

一、意大利的统一等等。不管它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是由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也不论它们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有一点是不容否认的,那就是他们均不同程度地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营造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空间,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条件。

纵向来说,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列宁说得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就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任务的解决„„也就是能够产生资产阶级革命的这个基础的本身的消灭,资产阶级革命的整个周期的完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789年开始的,一直到1875年(甚至可以说直到1879年)才完成,至于其间法国的“大革命”、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二月革命”、1870年的“9月4日革命”等都只能算是整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浪潮。美国情况也是如此。它是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1812年战争、美国内战、约翰逊的重建等四个大的浪潮才算真正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也就是说,从18世纪80年代末到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历史整体上就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史;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历史整体上就是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发生的1824―1867年的改革同样是在完成当年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其它国家的历史也都不同表现地具有这一特点。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个支撑点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工业化在世界近代史上的直接表现就是两次工业革命以及它们对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对世界各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继而扩展到法、美、德、俄等国。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自身的资本主义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乃至人类文明的质的飞跃;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与工人运动的发展。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均表明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在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高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于是产生了第一国际以及在第一国际的影响和指导下发生的“巴黎公社”的伟大斗争等。 工业革命对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在19世纪进入空前活跃并取得重大进展的高峰期,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都先后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为进一步的技术革新提供了条件,进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并更加直接和明显地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一方面加剧了各国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同时也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政治上和社会经济政策上采取一些必要的调整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这种国家社会职能的作用,使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相对和平”状态。另一方面,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夺取更广阔的原料市场和产品的销售市场,加强殖民扩张,因而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把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体系,从而使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二、世界近代史的“世界”发展逻辑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进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个地区之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整体。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逻辑就是世界由分散向整体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西欧的殖民扩张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首先表现在人种的重新分布上。欧洲白人大量渗入南非和美洲。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欧洲白人的侵略和屠杀中大量死去,非洲黑人又被大量贩卖到美洲。欧印混合种人、黑白混合种人随之而生。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橄榄、葡萄等水果带到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伴随整个世界经济联系的增强,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也加强了,比如“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之类。如此等等,大约到1760年前后,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较之“地理大发现”带给人类的相互知悉,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第二步。

另一方面,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诸如为欧洲的工业品开拓了日益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更培养了发财的狂热和惟利是图的精神,等等。随着这些条件的积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终于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尤其是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大规模运行,使英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英国的煤、铁生产,棉纺织业和机器制造业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185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占39%,在世界贸易额中占22%。19世纪中叶,在欧美各国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英国的情况下,英国便成为了“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的中心。英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世界各国则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工业革命最终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当时的英国经济史学家史丹莱•杰温斯还就英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巅峰地位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写:“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市场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历史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的时候,第一次形成了通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把各国的生产、流通、分配融为一体的世界经济。这样,由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扩散所带动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实质上标志着一个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全球规模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加强了世界各国以国际分工为基础,以国际贸易为纽带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正是因由于此,我们把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理解为世界加强地区间联系,实现由分散向整体发展的第三步。 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迅速向全世界扩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在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真正确立起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也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确立起了它的政治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中后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在这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世界金融资本剥削体系形成。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世界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残酷斗争中,把整个世界瓜分完毕,建立起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从而实现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和国家的统治,实现了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控制。但伴随这一过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交通通讯业的发展使世界变小,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于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的事件,都可以迅速传遍全球各地,世界成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资本主义经过4个世纪的艰难开拓,终于推动世界实现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第四步。从此,世界真正具有了“世界”性,世界历史也才真正成为了“世界历史”。

三、期末测试卷

高二年级期末历史测试卷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15—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回答1-2题: 1.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新航路的西方航海家是( ) 2.“价格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

a、金银价值上升,货币需求猛增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回答3-5题 3.下面哪几组人物和作品的搭配是正确的( ) (1)薄伽丘《十日谈》 (2)拉斐尔《大卫》 (3)伊拉斯漠《巨人传》(4)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5)但丁《神曲》 a、(1)(2)(3)(4)(5) b、(1)(4)(5) 4.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做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 ( )

a、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反映

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珍藏的珍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

偶象。”对这句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 )

(1)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2)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 (3)反映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 (4)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 a.(1)(2)(3)正确,(4)错误 b.(1)(2)(4)正确,(3)错误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

17、18世纪,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西欧一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回答6-8题

6.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事件是(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新议会召开要求限制王权

7.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 )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b、革命主要是反殖民主义统治

8.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1)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2)建立了资产

阶级民主立宪制,(3)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4)开始了议会制政治制度(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也不断发生变化,并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运动具有指导作用,回答9-10题 9.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

a、被美国首次成功的运用 b、以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为主要内容

10.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人所受剥削加重

b、在空想社会主义指导下,工人的斗争屡遭失败 d、空想社会主义已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出现高潮,资产阶级在全球的统治基本确立,回答11-14题

11.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扩展

12.在美国内战中,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的转折点是( ) a、颁布《宅地法》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3.19世纪中期,标志欧洲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的最主要事件是( ) a、德意志的统一 b、意大利的统一

14.俄、日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以改革而不是以革命方式完成,主要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在改革前缺乏思想动员 b、政局稳定、阶级矛盾缓和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及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回答15-18题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缩短 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1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最先出现垄断组织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工业、机器制造等传统的工业部门 b、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

d、军火制造、飞机制造等与军队定货直接有关的工业部门

1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比重所发生的突出变化是( ) a、轻工业占有最大比重 b、传统工业逐渐遭到淘汰

18、在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 a、内燃机问世 b、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 19.世界上最早证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20.依据电磁学理论,19世纪70年代发明电话的是美国人( )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人权高于主权,声称对于任何国家出现的“严重”的人权问题,国际社会都应该干涉,回答21-25题:

21.历史上第一次在法规中明确规定“天赋人权”的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22.在19世纪以前的殖民扩张中,西方殖民主义的主要侵略方式是( ) a、公开进行资本输出 b、大肆倾销工业品

23.19世纪西方国家对亚洲侵略与17世纪相比,其影响的根本不同点在于( ) a、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奴役了各国人民 24.“亚洲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最大区别是( ) a、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25.俄国和日本的垄断组织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是( ) a、 沙皇和天皇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b、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

2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根本原因是( ) a、巴尔干的民族矛盾复杂 b、巴尔干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 27.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阶层人民团结对敌 b、抗意斗争得到外国援助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日本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日本加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对远东的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回答28-30题 28.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的性质是( )

a、争夺远东海上霸权的战争 b、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 29.标志着日本完成向亚洲大陆扩张第一步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夺得了中国台湾的领土 b、日俄战争夺得库页岛南部及附近岛屿 d、夺取旅顺租借权和东北筑路权

30.1905年日本把朝鲜变成实际上的殖民地,其支持者是( )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从产生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向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牵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向北美跨越。

——引自《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2: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全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品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据《英国经济史编》

——据《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归纳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优越条件有哪些?(4分)后来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有何变化?(2分)请指出导致两种态度的原因、影响。(18分)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6分)

32.阅读与思考 日本政府„„和英国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标之一„„——巩固与维护东亚地区普遍和平——决定和英国共同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通知德国政府如下:

(1)全部德国军舰应立即从日本与中国邻近海面撤出。凡不能撤出的船舶应解除武装。 (2)德国政府应在1914年9月16日以前,将全部胶州租借地无条件地和无补偿地移交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

„„如果在本月23日,星期日正午以前,得不到德国政府无条件接受上述建议的答复,日本政府就采取它所认为必要的行动。

——日本致德国的最后通牒

(1914年8月15日)

依据以上材料和你了解的历史情况,请回答:

(1)日本准备向德国宣战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的胶州湾“归还中国”吗?(4分) (2)你还了解哪些与上述中国山东总是有关的历史事件?请简要列举。(6分)

高二年级(上)期末历史测试答案 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31.(30分)(1)条件:地处当时世界经济中心;国内政局安定;自由开放,招揽人才;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4分)(2)变化:由重视、积极提倡、采用新技术到保守、抵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分)(3)积极利用的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是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获取巨额利润。(6分)影响:促使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完成了工业革命;1840年,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超过美、德、法三国总和,处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3分) (4)不愿用的原因:19世纪晚期,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大的利润,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出国外榨取高额利润。(6分)影响:导致英国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到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赶上、超过,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4分)(5)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振兴繁荣,根本在科技,科技立国是必由之路:科技竞争是人才竞争;科技没有国界,抓住机遇,重视吸收和转化人类优秀科技成果;政治稳定是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优越的条件在一定的情况下会成为影响的包袱;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有进取精神,否则将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6分) 32.(10分)(1)目的:不是为了把胶州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而是要取代德国占有中国山东。(2)主要有: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强占胶州湾。1914年,日本侵入中国山东,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占有的权益,后又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日本在战争期间夺取的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必须由中国收回。这一合理要求,被控制这次会议的英美等国无理拒绝,由此导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第5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教案 考试范围及要求、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课字词46个

二、默写

三、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分——考察内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1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组,目标、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会。 ——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14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

5、

10、20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

5、

10、20课。——加点词语理解相同的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2篇20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50分——会写记叙文,——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写事均可

四、复习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22个:第1课16个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鉴赏

8、人迹罕至

9、秕谷

10、书塾

11、方正

12、消释

13、宿儒

14、同窗

15、人声鼎沸

16、拗

第2课

17、骊歌 第3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6页4个:

19、讪笑 20、沮丧

21、简陋

22、来势汹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蓬 篷 逢 缝 (3)肿 仲 钟 种 冲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五、文言文阅读

1、词语积累31个

2、词类活用6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1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方仲永) 邑人奇之(代词,他)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做的诗) 余闻之也久(代词,指这件事)

5、翻译

6、理解(目标) 文言文练习1 家庭作业:解释词语22个,每个一遍,文学常识一遍。

文言文解词30个,词类活用6个,通假字1个。 课后反思

第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字词句的综合训练

复习目标:

1、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生字,重点在于通过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2、认识387个汉字,能正确书写282个汉字。

3、继续巩固正确的读写姿势,把字写正确、规范、端正,保持书面整洁。 复习过程:

1、巩固薄弱点。

2、巩固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ì jiâ

sǔn yā

hū huàn

dù juān

ní nìng

(

) (

) (

) (

) ( sǎ tuō

shāng diàn

mào mì

tâ biã

fâng huáng

(

)

(

) (

) (

) ( chì bǎng

jiǎo

yán

hán

kuā jiǎng

zāo

gāo

(

) (

) (

)

(

)

qī fù

tǎo yàn

lóu tī

fù jìn

qiāo mãn

(

) (

) (

)

(

)

二、四字词语填空。

川( )不( )

四( )八( )

名( )古( ) (

)疲力(

)

小(

)大( ) (

)小(

)大 无(

)( )力

(

)(

)不一

其(

)自(

) (

)(

)倒置

举(

)无(

)

日(

)月(

) (

)株(

)兔

舍(

)逐(

)

众志(

)(

) 风(

)日(

)

(

)根问(

)

(

)声大(

) 好学(

)(

) 读书(

)(

)

其(

)自(

) 遵纪(

)(

) (

)(

)欣赏

五(

)十(

) 刻苦(

)(

)

环顾(

)(

)

五(

)六(

) 恍然(

)(

)

(

)(

)扑鼻

阳光(

)(

)

)

)

)

)

( (

三、填上合适的词。

打开(

)

(

)的问题

(

)地走 辨别(

)

(

)的天空

(

)地跑 刻苦(

)

(

)的柳枝

(

)地说 指点(

)

(

)的春光

(

)地握 环顾(

)

(

)的阳光

(

)地喝

四、形近字组词。

陈(

)

迷(

)

搭(

阵(

)

谜(

)

塔(

密 (

)

洒(

) 绕(

)蜜 (

)

酒(

) 烧(

)趴(

)

题(

)

慌(

叭(

)

提(

)

谎(

玻(

)

拱(

)

未(

坡(

)

哄 (

) 末(

拎(

)

玻(

) 勾(

)

传( 玲(

)

破(

) 沟(

)

转( 岭(

)

坡(

) 购(

)

珠( 铃(

)

波(

) 够(

)

蛛( 语言积累。

1、 写出两个关于学习的成语:

2、 写出两个关于团结的成语:

3、 两个关于错误思想的成语:

4、 写出两个关于月亮的成语:

5、 写出两个含有数字的成语:

五、照样子,写词语。(10分)

绿油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团团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多多少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省(

)

雀(

滴 (

摘 (

)

)

续(

)

读(

拾(

))

搭(

)

)

)

)

)

) )

)

)

)

)

一动不动

一_________不_______ 一_______不_______ 牛奶—奶牛_______ —

_______ —

照相—照相机_______ —

_______

风越来越大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六、给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茂密的枝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天的星星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静的湖面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上飘下来的树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红的太阳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船像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

二、好句、名句积累。

1、(

)绿千里,春风(

)。

2、黄莺鸣(

),紫燕剪(

)。

3、(

)放胆来梳柳,(

)满人去润花。

4、春风一拂(

),南燕双归(

)。

5、花要(

),人要(

)。

6、赠人玫瑰,(

)。

7、帮助别人的人,(

)。

8、(

)叫能叫石头(

),(

)能叫枯木(

9、知识是(

)。

10、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

)。

)。3

1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加上百分之九一九的(

)。

12、(

),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课外阅读理解

复习目标:

1、 在阅读时,能熟练地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找汉字。

2、理解短文的内容,能按正确回答问题。 复习过程:

1、听写词语。

2、抽查背诵。

3、阅读训练。

雷雨过后

雷雨过后,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 到)美丽的彩(红 虹)。

家家户户都打开了窗,让清新的空气扑了进来。碧绿的柳枝经过大雨的冲洗,变得更加绿油油的了。柔软的小草也醒过来,点着头淋洒下水滴,感谢阳光的照晒。

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像 象)一粒粒珍珠,亮晶晶的。一只青蛙精神抖擞地蹲在荷叶上,使劲儿歌唱。一只蜻蜓张开翅膀,在池塘边飞来飞去,好像在表演舞蹈。蚂蚁连忙来到地面,准备往家里搬东西。蚯蚓(专钻)进稻田里,正在和小虫捉迷藏[cáng zàng]呢。蜘蛛慢慢地从屋顶、门窗上爬下来,趴在摇篮似[shì sì]的网上。一只小猫正在练习滚、扑、咬的动作。

雷雨过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张美丽的图画。

1、划掉文章中( )里不正确的字。

2、划掉文章中[ ]里不正确的读音。

3、根据解释,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清爽而新鲜。

(

)

(2)精神振作。

(

)

4、按短文内容填空。(4分)

(

)的图画

(

)的小草

(

)的柳枝

(

)的水珠

5、荷叶上滚动着几滴水珠,真

,亮晶晶的。这一句话把

比作

4、小结

第7篇: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一、教材过关

第 一 单 元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6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掌握

yín sîng chàng hâ pù bù tǐng bá

( ) ( ) ( ) ( )

shýn qū qÿng shuǎng 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jÿ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â jìng mì

( ) ( ) ( ) ( )

ào mì zhuÿ suí xiǎo xiàng hōng kǎo

( ) ( ) ( ) ( ) yÿn yùn tàn suǒ yǎn zîu qín miǎn ( ) ( ) ( ) ( ) áo yïu qÿn wþn shãn qí yōu yǎ

( ) ( ) ( ) ( ) huün yuâ qÿ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ân

( ) ( ) ( ) ( )

- 1

四、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_________,在涧水上_________?你把多少人马_________,_________,你_________,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岁月悠悠,_________,_________,唯有你依然如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_________,露珠与我_________。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_________,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_________。 我脚下_________,深深扎进_________;头发_________,胳膊_________,血液_________,在年轮里_________、_________。

3、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_________;拾一片落叶, 细数_________,我看到了它蕴含的_________,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_________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_________听见_________。

4、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_________在天上吼叫,又像有_________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_________。 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_________?

5、大街小巷里,_________的小圆虫,披着_________的彩衣。在这些 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_________,逗得多少虫子_________。

五、课文知识点掌握

1、《山中访友》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

2、《*山雨》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草虫的村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

六、课标古诗

1、《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2、《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___。儿童散学归来早,

- 3( ) ( ) ( ) ( )

xiū zhù kîng zhì hōng dîng jiün jù

( ) ( ) ( ) ( ) chǎn píng miǎn lì ní jiüng zhýn zhì ( ) ( ) ( ) ( ) bì miǎn mãng lïng chà dào

( ) ( ) ( ) yìn yîng qiáng liâ qÿ liáng fǔ yǎng ( ) ( ) ( ) ( ) chún jiã chãn mân kün câ tiáo jiã

( ) ( ) ( ) ( ) râ liâ güng jìng lǐng lûâ xiün qū

( ) ( ) ( ) ( ) mí liàn zhuüng diǎn jÿng tàn sÿ cháo qǐ fú

( ) ( ) ( ) ( ) xuán yá qiào bì kuáng fýng nù háo rþ rãn jÿ xiào

( ) ( ) ( ) qǐn bù ün xí kþ jiàn yì bün

bǎi zhã bù huí

( ) ( ) ( ) shuǐ luî shí chū bō tüo qǐ fú bì kōng rú xǐ

( ) ( ) ( ) â liâ fù sū

( ) ( )

二、四字词语掌握

( )( )峭壁 狂风( )( ) 攀山( )( ) ( )( )讥笑 ( )( )灰天 ( )( )安席 可见( )( ) 水( )石( ) ( )( )不回 ( )( )起伏

三、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日积月累:爱国名言

碧空( )( )

- 5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

2、歌颂祖国的诗文: 《归根》、《江山如画》;歌颂祖国的歌曲: 《歌唱祖国》《祖国你好》

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

你知道多少祖国建设的新成就:新农村建设,铁路建设,经济发展 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 ) 世界最高的咸水湖——( ) 世界最高的山峰——( ) 世界最低的盆地——( )

3、本单元我们接触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 》,你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4、演讲稿的特点 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 六 课标古诗

1、 ( )万事空,( )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 《示儿》。宋。陆游

2、三万里河东入海,( )。( )胡尘里。( )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3、(

)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

- 7( ) ( ) ( ) ( )

miǎn qiǎng xiün qǐ kuí wǔ sÿ pî yán sù

( ) ( ) ( ) ( ) ( ) yōu lǜ dǎo mãi zhuüng zhîng yí shì

( ) ( ) ( ) ( )

bào qiàn zhuÿ wân gý shþ liū zǒu

( ) ( ) ( ) ( ) shãn shâng huüng táng shýng wàng yōu yōu

( ) ( ) ( ) ( ) jiâ yì

máng rán cán jí shîu xuý

( ) ( ) ( ) ( )

zhüng huáng tài rán qiáng zhì quàn zǔ ( ) ( ) ( ) ( ) jiüo huáng rú yuàn nài xÿn xiū lǐ

( ) ( ) ( ) ( )

xÿn jÿng rîu tiào zì zuî zì shîu

( ) ( ) ( ) ( ) fãng fãng bǔ bǔ dà chÿ yì jÿng liú lián wàng fǎn

shýn wú fýn wãn liū zhÿ dà jí shí zhǐ lián xÿn

( ) ( ) ( ) nù mù yuán zhýng xìng güo cǎi liâ zháo mí kuün hîu

( ) ( ) ( ) jiã lì zì yán zì yǔ

( ) ( )

二、四字词语掌握

寒风( )( ) 汹涌( )( ) 波涛( )( ) 自( )自( ) 心惊( )( ) ( )( )不安

自( )自( ) 流连( )( )

- 9的人物形象。

课文多处运用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现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语意的跳跃(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他还有其他的作品:《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唯一的听众》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3、《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作者是(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还写了另外六部小说《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风吹杨柳的安妮》、《梦中小屋的安妮》、《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彩虹幽谷》。

六、课标古诗

1、《元日》( )一岁除,春风送暖( )。千门万户( ),( )。

2、《泊船瓜舟》京口瓜舟一水涧,( )。春风又绿江南岸,( )?

3、《书湖阴先生壁》 ( ),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

5、 《饮湖上初晴后雨》 ( )晴方好,( )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

6、《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正是河豚欲上时。

7、《题西林壁》(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8、《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 ),不肯过江东。

- 11tüo tüo bù juã shýng mìng chuí wýi

(

) (

) shǎn shǎn fü guüng fýng yǔ tïng zhōu yí xiâ qiün lǐ ( ) ( ) ( ) shìwài táo yuán cïng tiün ãr jiàng

( ) ( )

二、四字词语掌握

( )( )可亲

群星( )( ) 不加( )( ) ( )( )不绝 ( )( )千里

震耳( )( ) 纷至( )( ) 流连( )( ) 毫无( )( ) ( )( )而来

( )( )一息

( )( )不息

风雨( )( ) 生命( )( ) 世外( )( ) 闪闪( )( )

三、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作比较:“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2、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日积月累:

默写第四组日积月累“环保宣传标语”,并从课外再写三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天( )( ) ( )( )而去 日月( )( ) ( )( )而渔

- 13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想想,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六、课标古诗

1、《悯农(二)》春种( ),秋收( )。四海( ),( )。

2、《寻隐者不遇》 (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 )。

3、《山行》远上寒山( ),( )。( )枫林晚,( )二月花。

4、《清明》 ( )雨纷纷,路上行人( )。( )何处有?( )。

5、《江南春》 ( )绿映红,( )酒旗风。南朝( ),多少( )。

6、《乐游原》向晚( ),驱车( )。夕阳无限好,( )。

7、《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采得百花成蜜后,( )。

8、《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君看一叶舟,( )。

第 五 单 元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19个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词语

2、学习课文,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联想到生活实际中去

3、感受鲁迅先生的思想品质。

4、积累关于鲁迅先生的名人名言

一、生字词掌握

chú fánɡ

cì wei chù shenɡ yí tǐ

- 15四件事。刻画了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_________,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本文以_________为标志,共分五段。本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本文采用_______,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_________,《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者是_________。

三、日积月累填空

1、鲁迅在《自嘲》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他的崇高精神。

2、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中这样评价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故乡》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就是_______,无端的________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_____________。

5、鲁迅劝诫青年读书要广泛是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原文填空

1、__________的天空中挂着________,下面是________,都种着________。其间有一个________,项带________,手捏________,向________刺去。那猹却________,反从他的跨下________。

五、词语填空

失声( )( ) ( )( )吞枣 张( )李( ) ( )( )大悟 北风( )( ) ( )经风( ) 牛毛( )( ) 大病( )( ) ( )( )不断

第 六 单 元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特点,大体把握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

- 17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________。青山绿水,_____________。

四、诗海拾贝

1、《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

2、《春夜喜雨》是___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裁________,作者________。

4、《天净沙•秋》体裁________,作者________。

5、《太阳的话》和《白桦》体裁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6、《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

第 七 单 元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将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2.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3.积累《马诗》。

4.完成复习资料中第七单元的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ù liào bǐnɡ ɡàn jiã zîu yuâ pǔ jí xiánɡ qǐ pàn ( ) ( ) ( ) ( ) ( ) ( ) jí sù rì kîu huá ɡuì yÿnɡ wǔ qì ɡài shünɡ ɡǎn ( ) ( ) ( ) ( ) ( ) ( ) cünɡ mánɡ xiünɡ yÿ xiünɡ suí yì yánɡ dùn cuî shí býi ( ) ( ) ( ) ( ) jiüo zào bù ün màn bù jÿnɡ xÿn jiǔ biã chïnɡ fãnɡ

- 19

3、海鸥们(________)翅膀,(________)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________)的亲属。

4、过了一会儿,海鸥(________)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________),像是为老人守灵的(________________)。

5、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________)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________),像是见到(_____________)。

6、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________)在坑底,(________)着脸,鼻子(________)在腿弯,一只眼睛(________)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7、它站在江滩的(________)上,(________)着(________)的江面。然后,它(________)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________),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________)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________),吼声(________),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8、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第 八 单 元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点把人、事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2.背诵《伯牙绝弦》,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 4.背诵识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5.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十六个词语。 6.完成复习资料中第八单元的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pǔ xiþ yōu jìnɡ là zhú shÿ mínɡ chún shǔ mî shýnɡ ( ) ( ) ( ) ( ) ( ) ( ) qÿnɡ yōu qín jiàn táo zuì sū xǐnɡ fýi býn jì lù

- 21⑵音乐会上,既有________的流行音乐,也有________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⑶这些冰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________、________。

2、将成语补充完整

微波( )( ) 有( )一( ) 大洋( )( ) ( )梁( )栋 古( )古( ) 不落( )( ) ( )( )龙蛇 曲高( )( ) ( )( )白雪 不同( )( ) 别( )一( ) 不解( )( ) ( )( )天日 ( )( )金星 一反( )( ) 为( )( )为 无( )( )对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________比喻朋友间友谊深厚;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又表现了他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________,更要依靠________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________,使文章的表达更________、感情更________。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___。

四、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________________,钟子期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________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的海面上,洒满了________。月亮________,穿过________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________,卷起了________。被月光照得________浪花,________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的脸上,照着她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________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二、分类复习(见练习题)

三、综合复习(见练习题)

- 23 -

上一篇:0031心理学自考笔记下一篇:科技简报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