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2023-03-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可以平凡 不能平庸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为《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很受教育启发。它让我再一次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平凡是工作岗位,平庸是工作态度;每一个脚踏实地的人,都不会因为平凡而失去真实与精彩。就像一位诗人所说:我们都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年代,即使你热情如火,激情如歌,才智如泉,也很难使你的生命轰轰烈烈,绚丽多彩。浪漫的诗句也告诉我们,要承认现实,正视现实,要甘于平凡而拒绝平庸,甘于平淡而追求作为。

一、要始终珍惜自己来之不容易的工作岗位

工作岗位是每一个人为事业奋斗的舞台,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渴求体现自我价值、营造和谐心灵的平台。能到大军区机关工作,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容易的,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史和奋斗史。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自觉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立志成才。

一是要增强岗位意识。人们常说,只有平凡的岗位,没有平凡的工作。机关干部,不论所在的岗位是自己选择的,还是组织安排的,不论是做领导工作还是做一般的具体工作,也不论是分管中心工作,还是做辅助性、边缘性的工作,都要敬重这份工作,珍惜这个岗位,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树立干什么工作都光荣的观念。要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心甘情愿为本职工作倾心奉献,要自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事实上,许多成功的人就是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干起,一步步走向辉煌的。不说一些国家的名人政要,就拿前几年宣传的典型来说,像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水电工徐虎、青岛港工人许振超等等,就会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虽然不能选择工作岗位,但我们可以选择积极进取的工作姿态。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许多在平凡岗位创造价值的人。

二是要砺炼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执着基础上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具体地说,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单位本部门的行家里手;就是要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的狭隘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有人也讲,一个平凡的人,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去干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敬业。都是对敬业精神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理想变为现实,必须有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的毅力,做到失败面前不泄气,挫折面前不灰心,困难面前不后退。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为练字墨染一池清水;国画大师齐白石,几十年作画坚持不懈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写作光辉巨著《资本论》,四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等等。机关干部要长年坚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理解精神实质,提高自己政策理论水平。只要具备了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有所作为。比如,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就是对我们机关干部敬业精神的新要求,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我感到核心内容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想事、干事、干好事。”要在不断分析新情况中想事,在研究新问题中干事,在解决新矛盾中干好事,以思想的新解放推动各项工作的新发展。我相信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本书,从开始写到结尾,今天走过的路就是明天的历史。路一步一步走,书一页一页写,只有付出辛勤,付出汗水,才能收获希望和喜悦。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靠的是脚踏实地,靠的是埋头苦干,靠的是敢于实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是要提高能力素质。人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要靠深入实践不断学习、积累、总结、提高。概括地讲,就是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学习科学理论特别是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法律知识,密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机关工作的实践看,对分管工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工作质量。首先要熟悉有关政策规定,力争成为分管工作的“活字典”、“问不倒”。其次要明确办事程序。机关干部按程序办事是个起码的素质,该请示的问题一定要请示,该汇报的工作一定要汇报,该按格式行文的一定要按格式来办,不能因为事情不大就简化程序或随意处理。再次是不断摸索工作方法。在大量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简单地讲,同一件事情尽可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同一项活动的组织,尽可能用不同的形式来实施。此外,有人提倡机关干部特别是在非中心部门工作的同志,要自我加压求发展,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事实也说明,机关日常性、重复性的工作,只要你

用心去做,还是能干出新意、有所收获的。我相信在一个岗位工作了十年八年以上的同志这种体会可能要更深一些。

二、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人生的道路曲折而漫长,只有胸怀宽广,用平和的态度面对生活,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有所求,有所不求;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工作上,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要正确对待名利。老将军孙毅讲:“一个人什么时候摆脱了名利职位的缠绕,什么时候就轻松愉快,就身心健康,对名利这东西要想得开、看得透才行。该得到的什么时候都能得到,不该得到的,什么时候都不去想它”。成长进步是我们每个同志应当追求的目标,也是一种精神状态,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把个人成长进步看得太重。一个人只有把人生的追求放在事业上,才能生活得充实、脱俗,一切事业之外的东西才能正确对待。如果把人生追求放在功名利禄上,必然患得患失,为功名所累,为职位所扰,在事业上就难以有大的作为。在机关工作,要把名利问题处理好,找准正确的“参照系”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总和比自己进步快的同志比,比如,谁和自己一起进的机关如今都当上什么什么领导了、谁曾经是自己的下属,现在也超过自己了。这样的事确实存在,但毕竟是少数,以此为参照系,只会越比越心里越不平衡,也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人不能与自己过不去,更不能让自己不开心,如果能多一些宠辱不惊的大境界、宽胸怀,对待名利地位,就会豁然大度,心态平和,少些烦恼。

二要正确看待自己。爱岗敬业、有所作为,还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自己,始终坚信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时下,有的人信奉“干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算的,算的不如钻的”,觉得“实干得不到实惠”;有的甚至认为“强素质不如找关系”,把关系看的很重,甚至有少数人把个人命运寄托在某个领导身上,把长远发展寄托在私人的关系上;也有的觉得“干得好不如机遇好”。这些现象固然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特殊因素,但无论从现实情况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看,都只是个别现象,不可能成为主流。事实上,是真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被无数实事证明了的真理。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你得首先把你那个岗位的工作做好,拿出让人信服的成绩,这样才能证明你确实是个人才。正所谓:“大浪淘沙沙去尽,沙尽之时始见金。”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从新兵连分到了全团最偏远的、看守驻训场的草原五班,在这样一个非战斗班,很难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但许三多并没有丧气,在“傻”得受到孤立、冷嘲热讽,甚至是被认为“扯后腿”的情况下,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以非凡的执著和韧性,硬是一个人修了一条路,一个人改变了一个班,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引起了团长的注意,被选调到了全团最过硬的尖子连队“钢七连”。“许三多”的成长经历从某种意义上也值得我们思考。正确看待自己还要求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有个客观科学的定位。我们刚当兵的时候,连长、指导员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来教育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并成为大多数人的座右铭。但如果我们到了高级机关工作,特别是到了一定的职务,还定位这个人生目标和信念,就难免有些理想化了。一位作家说,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对名和利过分追求。因为太大的目标往往是一种负担,会让我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三要懂得相互宽容。有人说,懂得宽容的人,是心态最好的人。西方有个大作家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古人也讲:“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的确,在军区机关工作,我们无论是对自己、对同事、还是对领导都应有一种宽容之心。当自己进步慢,个人发展不顺的时候,对组织和领导不能总是责怪,要用宽容的心去理解组织和领导的难处;当同事取得成功,特别是资历差不多的同事超过自己的时候,更要怀着一种欣赏和宽容的心去真诚祝贺。对自己,也要更加善待,不是自己的是永远也得不到的。多一份宽容,体现的是理解,展示的是情怀,凸显的是与人为善的态度。相反,争你低我高,争你错我对,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既牵扯工作精力,又影响个人形象,还败坏单位风气。多一份宽容,还要求我们在遇到一些想不通的事情,甚至是受到委屈的时候,能够保持和调节内心的和谐。这既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能力。一句话,“君子坦荡荡”,不能“小人常戚戚”。一位老同志讲,在机关与人相处,就是要以简单对复杂,不要想那么多,不要琢磨那么深。“厚德载物,有容乃大。”这句话,值得我们经常品味。

三、要始终保持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

创新不仅是一种工作要求,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要求。讲提高机关干部创新能力离不开理性思维。理性眼光从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滴水知海洋,从事物的萌芽见到发展的基本态势,把一般情况和现实问题思想化、深刻化,必然超出一般;而非理性眼光往往停留在从情况到情况、从问题到问题的表面化和浅层化,很难跳出一般。讲提高机关干部创新能力更离不开解放思想。事实告诉我们,昨天的神话,今天的推想,到了明天就是现实,而达到这一结果的催化剂就是解放思想,机关干部如果总是在思想上禁锢自己,是不可能创新的。

一是要确立工作的高标准。什么是工作的高标准?我感到,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干一件事要像一件事,领导交给一项工作,要全身心投入,千方百计高质量去完成,这就是高标准。怎么确立高标准呢?一位领导同志在机关讲课时说过,要像做企业要创品牌一样,干工作也要有品牌意识。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去接受领导交给的一些比较复杂、要求高的任务,挖掘自身潜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才能确立工作的高标准。相反,在任务面前打退堂鼓,不敢上,怕吃苦,或勉强接受,不能完成任务,那叫“交差”或叫应付。而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标准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也是机关创新工作的要求。就文字材料而言,要多写些别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东西。在去年抗震救灾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军区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调研组。调研中,我们对全区部队灾区籍官兵思想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对部队做好抗震救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建议。这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一路上,调研组的同志边了解情况,边分析梳理,边寻求对策办法,先后形成两个调研报告。这次调研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体现了求实创新的要求,受到了军区主要首长和政治部领导的肯定,总政转发了有关成果。这项工作结束后,我利用半个月的休假时间,写了一本12万字的反映济南军区部队抗震救灾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报告文学,由人民武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被评为“基层官兵最喜爱的图书”一等奖。我感到这也是对自己如何归纳梳理参与重大任务政治工作调研成果的有益探索。

二是要有无畏的勇气。尽管机关工作许多都是例行性的,但一些例行性工作也会遇到新情况,也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对自己既定的思路和模式进行否定的勇气。如果没有说新话、办新事的胆量,就不可能有工作的创新。作为机关干部,至少要有这样的理念: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要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要达到。从政治工作大的方面上讲,就是要在创新发展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和研究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就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部队科学发展的决策措施。从我们分管的具体工作而言,同样需要创造性劳动。因为机关干部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没有一项工作是照搬文件就可以完成的。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敏锐的头脑,敢于创新,积极进取。实事证明,任何一位领导都希望机关干部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劳动,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始终做到创造性地执行党委首长的决策指示,创造性地完成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

三是要善于攻坚克难。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是保持探索创新精神的关键。如何攻坚克难,同样要思想先行,所谓“思路决定出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一是,切实弄清上级的意图,端正开展工作的着眼点。吃透上情,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和要求。接受一项工作要反复揣摸领导意图,吃透上级精神,找准工作的着力点,这样干起工作来,才会有的放矢。机关干部要注重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大背景下理解领导意图、思考问题,从中找方向和依据,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急难问题的能力。二是,切实弄清领导关注什么,形成思考问题的聚焦点。机关的日常性工作,实际上就是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并且与领导关注的问题紧密相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弄清了领导关注的问题,才能抓住重点,抓住中心。一位担任秘书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曾告诉我,机关干部口袋里要装一个小本子,随时把领导讲的新观点,思想性强的话记录下来,然后把这些理解好、消化好、落实好,这样工作才出效益、出质量。三是,切实弄清发展的趋势,不断校正探索创新的瞄准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循守旧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是难以作为的。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只有客观分析形势的发展,主动预测工作的走向,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搞好创新,才能把工作抓好、抓实。

第2篇:生活可以平凡教子不能平庸

2006年11月11日——12日,我有幸在郑州参加董进宇博士举办的第三期家长训练营。董博士独特的见解,新颖的理念,令人加深理解与记忆的现场操作训练,使我受益匪浅。总的感觉是:

一、董博士不愧为博士。

二、拨开了我心中的谜团,提高了我的自身价值,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乐趣。董博士说:“如果我讲十个方法,家长在家做出三个就很伟大。”我可以说,我现在非常伟大,因为通过这次训练,我能熟练掌握六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 教子是科学,科学有规律

参加这次训练营家长的身份,都是爸爸妈妈,唯独我是爷爷,因此我是年纪最大的。出于一种动机,训练营一开始,我就认真地听、不停地记,仔细体会每一项训练内涵。这种动机是:我这辈子先搞教育,后搞新闻,也是个文化人。在教子过程中,我期盼四个子女大学毕业,可是一个也没踩过大学门,这是我心中的遗憾与不安。到底症结在哪里?退二线后,我就致力研究这个问题,多次跑郑州、新乡,购买中外名人教子名著,还听了北京鲍秀兰,南京周弘老师的专题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子实践,进行反思与探索,以便在孙子辈身上进行再实践。

参加训练营之前,我已认真阅读了董博士《做真正的人》这本书,听了“如何造就优秀子女”专题演讲。董博士教子之径,使我心中豁然开朗,它犹如一桌美餐,回味不尽。为深刻领会,加深理解与记忆,享其中之乐,决定参加家长训练营。这次训练营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子女是一门科学,它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有它内在的规律性。董博士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结合亲身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了教育子女的规律。他的理念独到、透彻、系统、完整,从人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出发,教你从哪方面引进教育,哪个环节怎样操作,为什么要那样操作,思路清晰明了,哲理观点与方法令人信服。目前,教子与大脑开发已引起国人注意,成为世界潮流,它是一个朝阳行业。教育子女的书籍摆满了大小书店,品种图文并茂,琳琅满目。这些书籍书籍的特点,一是个案体会,二是经验之谈,三是方法观点星星点点,不系统,不全面,不透彻,没有给人一个宏观的整体指导。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说的是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性的指导。周弘老师赏识教育是对孩子倾注爱心全面接纳的指导。武汉陈克正老师三个女儿全是博士生,是快乐素质教育的指导。这三个案例可操作性都非常强,我非常欣赏佩服,但都是从一个侧面出发。董博士的理念观点与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完整的教材。他独创的“亲子关系模型图”,直观地告诉你:教育孩子要有明确的目的,总的思路是什么,采取哪些手段,怎样与孩子沟通,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这样一个复杂而内容丰富的问题,浓缩在一张图形上,确是一个奇迹。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行行业业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都有培训上岗证,唯独教育孩子这项人生大业没人发上岗证。我认为参加这次训练营,荣幸地领了上岗证,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按照这条规律教育子女一定能够成功,一定会成功。

二、要调整与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正,教子不成

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你去开电视,没图象,你去拉灯,灯不亮,一查线路,没拉闸刀。调整与孩子的关系,也跟闸刀一样,它是教育孩子的总开关。关系不正,你说一千,道一万,气死你,即便道理正确,孩子也不听。那么,怎样才算正常的亲子关系呢?这里摘录一段董博士的话语:“这里所说的正常是家长眼睛能够欣赏孩子,口中能够说出赞美的语言,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关爱。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够这样,那么他们将会正常发展。”如果关系不正常,就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造成孩子行为的偏差。亲子关系不正常的表现,大致有三:

一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家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认为孩子必须不折不扣地按大人的旨意行事,否则,便采取恫吓,强迫,打骂,甚至侮辱的手段,把孩子当奴隶对待,这就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思想行为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君要臣亡,臣不敢不亡”。虽然到了改革开放的 1

年代,这种腐朽的古代封建文化仍在惯性地延续。其实,天下的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的,你的孩子是上帝在你愉悦的一瞬间,顺手把一个小精灵的胚芽抛给你,借你的身体把他带到人间,同时,给你传达一种理念,安排一项义务,让你养育他,终生爱他。因此,孩子属于你,也属于社会。孩子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绝不应该是你要他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现在中国开始提倡保护未成年人,假如你仍然对孩子为所欲为,不仅孩子遭殃,家长也会受到相应惩罚。

二是把孩子当成大人。鲁迅先生说:“西方人把孩子当成大人的预备队,中国人把小孩当大人”。可见,把小孩当大人,是中国家长的传统看法。认为大人懂的,孩子也应该懂,大人会做的,孩子也应该会做。孩子做错了题,教一遍两遍教不会,就气急败坏地说孩子“笨蛋”、“真笨”、“我小时候经常考100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不嫌丢人!”孩子做错了事,大加训斥。孩子毕竟是孩子,12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不懂道理的,他的行为完全是模仿大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坏人,跟着瞎子学算卦,跟着巫婆学下神”。还有流传至今的“孟母三迁”的优美故事,都说明孩子不懂是非曲直,所谓的“好”与“坏”都是模仿而来的。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不成熟,对同一概念与大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行为,与大人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孩子把考试成绩69分改为89分,和成年人偷改银行支票,性质是绝对不一样。

三、把自己当成警察。家长经常监视孩子的行为,孩子做作业,家长坐在一旁监看,有人给孩子打电话,审问是谁打的;偷看孩子的日记,检查孩子的书包,上学的路上跟踪孩子,通过老师和同学打探孩子的行为等等,对孩子实行严格控制。

以上三种做法严重地扭曲了亲子关系,限制了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侵占了孩子无形的生命空间,使孩子的身心成长受到严重摧残,童年时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萌芽被家长扼杀净光。那么,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使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正常呢?唯一的就是家长要当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与孩子要处于平等的关系。董博士说:“当孩子把家长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时,他才能向家长敞开心扉,把他的心里话跟家长说,家长才能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他外在行为的内在原因,从而使给其提供正确的指导成为可能。”孩子每天都会遇到让他不解,让他烦恼的事情,这些事情使他生气、痛苦、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如果没有一个有爱心的人倾听他的声音,他就会把这些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时间一长,这股负面的能量,由于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会越积越多,等他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以歇斯底里的形式爆发出来,使得孩子精神崩溃。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被倾听,才能把他的错误想法表达出来,把他的消极因素转化掉。当孩子年龄到人生第二个逆反期,即12岁以后,这种倾听显得更为重要。12岁的孩子生理上面临青春期,心理上面临独立期,学业上面临压力期(初二课程增多),他们有点应付不了,招架不住。如果家长不倾听,孩子会找同龄人倾吐。我们平常看到的“小学生排成一队一队,中学生滚成一堆一堆,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一对一对”。小学生是玩,中学生是倾诉,大学生是谈恋爱,谈人生。同龄人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差不多,不可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导,不但解除不了孩子的迷茫烦恼,还可能使孩子混入不良群体,误入歧途,甚至滑入犯罪的轨道。因此,孩子初中一年级是处于三叉路口的人生关键期,董博士中学生训练营为什么把最低年龄限定在12岁,也可能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孩子要无条件地爱,整体接纳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沃土,万物生长靠太阳,孩子成长离不开爱。董博士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能力为零,伴随他而来的是内心的恐惧和自卑,他要成为真正的人,需要家长通过爱给他安全感,通过爱使他由自卑转为自尊。由于孩子生理发育不完善,适应能力差,经常会磕着、碰着、烧着、烫着,甚至断胳膊断腿。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孩子承受能力差,经常会为一些事情苦恼、烦恼、焦虑迷茫特别别是当今社会诱惑多、陷阱多,别说小孩,就是大人也会经常出现闪失。所以,当孩子做了好事,有了成绩要爱,当孩子出了差错,误入岐途也要爱,这就是无条件地爱。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我价值”,然后确立自

尊,这是一个人最初的自尊心来源。当孩子自我价值提升了,自尊心有了,他的生命力开始向外扩张,探索周围世界,展示自我价值,修复完善自我,孩子就会在这旺盛的欲望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太多的家长是有条件的爱,孩子考了100分,你又抱又亲,考了50分,又打又骂,这样的爱,你不是爱孩子,是爱慕你的虚荣,怕丢脸。如果你对孩子说:“假如你考全校第一,我就给你买山地车。”这种爱是一种合同,“如果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爱你啦!”这种爱是一种威胁。这种有条件的爱,家长觉得理由充足,是件好事,实际上却强化了孩子们内心的恐惧与自卑,抹杀了孩子的人格。家长爱孩子应是无条件的,没其他的任何理由,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爱充满着世界,随时随地都可以表达。但最富有意义的爱是母爱,爱的最美场所是家庭,家庭不是单纯睡觉的地方,它是爱的港湾,父母是爱的天使,母亲是经营这个港湾的董事长。当孩子有了成绩,他举着奖状,跑到家里,想得到父母的赞赏,再接再厉;当孩子有了烦恼,他要回到家里倾诉,想得到父母指点迷津,继续前进;当孩子做错了事,他回到家里,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与同情,以便重新做人;当孩子受到伤害,他要回到家里,想得到心灵的安慰与修复,鼓起勇气,做一个真正的人。家庭对孩子多么富有魅力,孩子对家长寄予无限的希望,天下的家长啊,您对孩子还能讲什么条件,你要无条件地去爱他,整体地接纳他,这才是真正地爱。

下面我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无条件地爱是多么美好,有条件的爱带来的严重后果。

武汉有一个16岁的少年中学生,妈妈整天像警察一样监视他,他非常讨厌恼恨妈妈,经常泡在网吧寻找快乐。16岁生日那天,妈妈想给他做顿好吃的,他不理妈妈那一套,认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非要去上网吧,妈妈拉住他不放,他用力掐住的妈妈的脖子,往肚子上猛踹一脚逃脱了,在网吧整整泡了七天,最后收到学校劝学通知书。

董博士讲,有一个少年手淫,被爸爸知道后,骂孩子是流氓,孩子羞愧难容,自尽身亡。

有一个初中生姑娘遭人强奸,不敢回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一天深夜敲开家门向父母诉说,想得到父母的同情理解,却遭到父亲的斥骂,并把她赶出家门过夜,孩子唯一的希望破灭了。在北风呼啸的深夜,她投河自尽。第二天,父亲在门缝里拣到女孩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遗书,信中说:“女儿遭人强暴,无脸见世人,您是我的亲生父母,一定会理解我,同情我,包容我,用您的慈爱的温暖的心,修整我受伤的心灵,但万万没想到,您是那样的残忍,不爱我,认为女儿给您丢了脸,在这寒冷的夜晚将我赶出家门。爸爸妈妈,我是您的亲生女儿,有家不能进,我还能到何处去?面对苍天我头欲炸,心欲裂,辗转思念,走投无路,只有一死,了却此生。别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今生不能给您尽孝,来日就是变牛变马,也要报答您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字字血,声声泪,悲哀哀,情切切,这不是一封平常的信,它是一个受伤心灵的求助,它是一个对有条件爱的控诉!爸爸妈妈读后如梦初醒,泪如雨下,向天呼喊:“我的女儿呀,我向哪里找你呀?”可惜,后悔已晚。

各位家长,请再给我点时间,再讲几个故事,只当叙家常,咱共同口味“爱”的意义,“爱”的力量,“爱”的内涵。

这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新乡日报》曾几乎整版篇幅刊登,题目是《大墙外的期盼》,说的是前几年云南省一位姑娘犯罪被判刑8年,送入新乡女子监狱服刑。她的母亲辞掉教师工作,只身来到新乡,一边打工,一边和女儿沟通。她怕女儿破罐破摔,沉沦于世,每月看望女儿一次,用她温暖的慈母心来点燃女儿心中的火焰,用她真挚的母女情来唤醒女儿重新生活的欲望,女儿终于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最后被减刑释放,有关部门还为母女俩安置就业。

再一个是西安某农村继母娘教子的故事。有一个14岁男孩,从后娘进门就不搭理她,可后娘确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一天中午放学,一直不见儿子回家,她心急如焚,在一个果园里看到儿子跪在地上,正遭一男子王老三训斥。她怒火冲天,破口大骂:“王老三你个王八蛋,为啥叫我儿子跪下?”王老三理直气壮地说:“他偷我的杏!”后娘说:“我以十倍赔你,你给我跪下!”接着,转身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声音如雷贯耳:“站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除了父母,不许给任何人下跪!”回到家,她抱着儿子的头,含着泪,反复叮咛:“人要有自尊心,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人无脸,树无皮,一事无成!”儿子深感后妈的恩情,痛哭流涕,喊出了天下最美的语言:“妈,我错了!”以后,他发奋学习,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后妈,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

训练营中,董博士还讲到一个故事。美国总统约翰杜鲁门,当上总统时,20几个记者跑到他的家中去采访他的母亲。记者问:“约翰当选美国总统,你为他感到自豪吗?”他母亲打着毛衣,不假思索的说:“那当然,不过我更为另一个儿子感到自豪!”记者问:“哪你另一个儿子在哪里?他是干什么的?”母亲说:“他到田里干活去了,他是农民,但我仍然为他感到自豪。”

还有一个是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他应网民之邀在网上聊天沟通,一个网民想戏谑他:“李部长,您的才华横溢,我非常佩服,但您的容貌我不敢恭维。”李肇星坦然地回答:“我妈不这样看!”六个字道出了“爱”的内涵。

大量事实说明,孩子出了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每一个人从小都应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在家长爱的熏陶中成为杰出的人。

那么,家长如何向孩子表达爱呢?我理解董博士讲的大致有四种:一是看,二是说,三是动,四是”看说动”综合运用。看,用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定能准确表达内心世界,一个眼神可以把孩子送上天堂,也可以把孩子打入地狱。说,对孩子说:“我爱你!”动,拥抱孩子或用手抚摸孩子的头或拍拍孩子的肩膀。“看说动”综合运用,是面带笑容,以温和的目光,伸出大拇指赞赏孩子:“你真捧!”这是非常厉害的一招,但是,可千万不能用食指教训孩子。食指是沾满烈性毒药的双刃剑,它对孩子有致命的杀伤力,不信,你伸出食指,瞪着眼睛面对你的孩子,口中喊道:“傻瓜,笨蛋,你给我滚出去!”大拇指是洒满阳光雨露的加油站,孩子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温暖,越看越有劲,越看越向前。

四、对孩子倾注感情,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源头

董博士在训练营的指出:“人在处理问题上有三个层面:观念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观念层面,是人身上的方向系统。所谓观念,是人的大脑中对一个事物形成的思想集合,是理性的,理智的。情感层面,是人处理问题的核心层,是人身上的动力系统。对于问题的处理,如果不落实到情感层面,观念浮在其上,就没有一个使人产生行为,发生动作的动力。行为层面,是指一个人所固有的他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是说人的行为轨道,它是惯性的,也就是自动反应系统。一旦行为习惯形成,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条件反射。成年人听到一个正确观念,只有10%的人养成习惯,90%的人听完观念就结束了。即我们平常说的,听了激动,想想感动,回到家里没行动。养成一个学习的行为习惯,大约需要21天。

由观念到落实到实际行动,情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坎。例如我们做菜,白水煮萝卜,没滋没味。如果加盐,油,味精,葱花,姜丝等调料,就非常好吃。当前,养鸡,养猪都在饲料里加上催长素,猪鸡长得快,可提前出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件事情由观念到行为的过程,情感像调料和催长素一样,必不可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人是高级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名言是情在前,理在后。“不全情理”,“情理不容”,说的也是情为第一,理为第二。在处理一件事情上,情感占80%,理性占20%。当情感与理性发生对撞时,人的潜意识是更接受情感的,因此,往往是情感占上风。比如你的夫人本来长得如花似玉,风度翩翩,你却去和另一人相貌低下有夫之妇偷情,

你明知有悖情理,可你却一意孤行,成为标准的第三者,最后闹到离婚,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假如你得孙子,宴请八方嘉宾,本是一件大事,里里外外都需要你主持安排料理,可是,你却到处碰杯,口中念念有词:“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沾沾边”,酒过三巡,你却到梦州去了,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也是感情代替了理性。再如官场里腐败的跑官卖官现象,有个顺口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量才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被提拔重用的人,就是运用了“感情投资”这个决窍。正面的感情投资可以使理性升华,负面的感情投资可以使理性泯灭,投入什么样的感情,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后果。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同样地逃脱不了这个规律。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上个好大学,在人生中取得好成绩,所以,中国的家长100%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学习规律不甚了了解。我们的孩子是人,人是一个有机体,有机体的基本生物学法则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孩子在0——3岁时,家长觉得孩子特别可爱,特别好玩,整天逗他,亲他,夸他,理解他,原谅他,放个屁也是香的,这迎合了孩子快乐的心理,因此,关系比较协调。可是,孩子到了第一个逆反期(3—4岁),在生理发育上他要自立,“我”的意识比较强,处处表示“自我”,接着,许多麻烦的事也跟着来了,家长处处不放心。由于孩子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家长的心态情绪也跟着发生变化,由理解到不理解,由原谅到担心,由担心到埋怨,由埋怨到烦恼急躁,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驱使下,经常对孩子进行破坏性地批评。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或者考试失败,家长忍不住要批评。由于在气头上,什么话能解气,能发泄自己的不满,能刺激孩子就说什么话,主要是结论性地针对孩子本身的恶语批评,比如:“你就是没能力”“你真是笨死啦”“木头疙瘩”“笨蛋”“你永远没出息”“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太阳都从西边出来啦”“没脸没皮!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等等,这里的话语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有很大的杀伤力,家长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神经连接——学习等于痛苦。董博士指出,现在的脑科学,神经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揭开了这个谜底: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快乐时,大脑处于开放的状态,它分泌一种营养物质,使肌肉舒畅,心情愉悦,激活大脑分泌记忆物质。当孩子处于痛苦,紧张,烦燥,焦虑的情绪时,大脑处于关闭状态,分泌一种毒素物质,使肌肉紧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脑内记忆物质停止分泌,同时,孩子渐渐形成多动症。由于肌肉收缩,体内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排不出来,日积月累,等孩子长到20——30岁左右,会诱发关节炎。树有根,水有源,孩子成长有源头。身孩子不断倾吐正面情绪,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的源头。

常用正面情绪的做法是:“对孩子要表扬,鼓励,欣赏,赞美。当孩子取得成绩,你给予表扬:“我真为你高兴,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当孩子考的成绩不好,你给予鼓励:“没关系,我相信你一下次会考好。”当孩子参加一项比赛受到挫折时,你说:“没关系,贵在参与,我相信你下次能成功。”当孩子遇到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你予以开导:“别着急,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当孩子对你表示孝心,爱心,你予以夸奖:“谢谢,我的孩子,你真懂事!”,你这样说习惯了,美词妙语就会随时随地准确地从你嘴里跳出来。

五、确认孩子的优点,是孩子扩大优点,改正缺点的法宝

这次训练营,让我最感兴趣的,让我提高最大的,认识最深刻的,是董老师的“确认放大原理”。确认,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向什么方向发展,你不要理会他身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只要说他是这方面的人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数学家,你不论有没有人在场,都说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他数学方面怎么好,怎么聪明,即使他数学不好。而且要经常说,反复地说,时间长了,这个东西就确认出来了。董博士还说:“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以在孩子身上培养任何优点。”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没有带着任何特点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身上的特点,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我们家长后天培养的结果。

联系个人的教子经历,我觉得董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孙女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一本书上说,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如果你看到十个优点,你就算优秀家长;看到五个,算合格家长;一个也看不到,是不够格家长,干脆下岗。我决定试一试,给孩子找了十个优点,她非常高兴,我就把这十条优点写的规规矩矩,贴到大镜子上,孩子每天照镜子都要看一看。结果,不得了,孩子眼睛发亮,手脚勤快,话语增多。实践告诉我,这个方法有效。

三、

四、五年级,每个年度都列出十个优点,并让她也给我找出十个优点,不仅提高了她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她在一个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我的这种做法,使孩子的优点不断得到强化,并萌发出新的优点。孩子原来铅笔字写的小,不好看,但写字速度快,作业格式不工整。有两次我发现字写得比较好,我就把写字快,写得好列为优点,结果字写得非常好,作业工整,受到了老师多次表扬。以后,每学期我让她把字写得好,得小红旗多的作业本交给我,我替她存档,在她情绪最好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欣赏,她高兴透了,立志要当书法家。数学应用题原来也是思路不清,经指点加表扬,又给她编了个“解应题顺口溜”,现在解题思路清晰,一般没差错。对这些经验和体会,原来一直没看出有什么规律,只是感觉很好。听了董老师的课,心中豁然开朗,将这些经验,体会,上升到理论,就是“确认放大原理”。更可贵,更具有操作价值的是董老师教我们在使用“确认”这个工具时,有两个基本用法: 第

一、就是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身上有什么优点,就直接说出具有这些优点。在最初,你说孩子具有这些优点时,孩子可能就不知道具备这些优点,你说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很迷茫,他甚至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当你不断地正面确认他具有这些优点时,逐渐地他就会发展出这些这些优点。

确认的第二种用法是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是非观念,也就是家长用确认的方法往孩子大脑中输入价值观。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他根本无法辨认,他们生活在一片混沌的状态中。平常人所说的“启蒙教育”就是在孩子童年时代,帮他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他从蒙昧状态中引导出来,逐渐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相对稳定正确的价值观。

我想,只要牢牢掌握住“确认”这个工具,熟练运用两个基本操作方法,孩子就一定会有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可惜我们太多的家长运用的是“反确认”,眼睛整天盯在孩子的缺点上。董博士说:“你下个世纪也无法改变他”。“我们要真的想让孩子改变缺点,就是要先确认优点,强化优点,强化到他自己认为他的这些优点,然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开始产生,自我价值开始升高,这个孩子才产生我想要改变缺点的愿望,这个时候才可以改变。”

六、教育的缓发性犹如蒸馒头,孩子的转变需要不断强化,需要一定时间

董博士说:“人是一个有机体,不论完成什么动作,都有它的迟缓性。”就好像蒸馒头要用锅里的蒸汽来薰蒸一样。如果只想烧开锅馒头就熟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码的,还需要不断往炉灶里加火,直到30分钟馒头才会熟。孩子不好好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要把他转变过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好好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个学生的彻底转变,要把他的优点固定下来,最快也要三个月,一般需要六个月,特殊情况一年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如果认识不到教育的缓发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犯急躁情绪,觉得董博士的理念不管用。不是不管用,是你没有真正领会董博士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想用一个故事和两句话结束我的分享。这个故事叫《白马和驴的故事》。一匹白马从西安西门跑出来,碰上一头驴正在拉磨,驴问:“马大哥,你去干啥?”白马回答:“我要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可以成佛,咱们一块去吧!”驴自卑地说:“你去吧,我不行,我生下来就是拉磨的料,因为我的祖祖辈辈都是拉磨的。”白马随唐僧去了西天,经过十七年的磨练,唐僧一行人取回真经,白马和悟空,八戒沙僧都被封为佛。白马又见到驴,驴看到白马非常风光潇洒,困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你能办到的我办不到?”白马说:“你的脑袋瓜有问题,不转变观念,别说你这辈子拉磨,下辈子还得跟着拉磨。”

第3篇:生活可以平凡教子不能平庸

生活可以平凡教子不能平庸——六旬老翁勤学教子规律以鉴后人

http:// 2007-1-13 浏览次数:1380

“教子是科学,科学有规律;生活可以平凡,教子不能平庸!”2007年1月13日,当孙旌以最后两句话结束长达90分钟的分享时,教室内年轻的家长们掌声雷动,对朴素的这位爷爷辈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感激和尊敬。

孙旌总结的六个收获与家长训练营同学分享

62岁的孙旌是河南“如何铸造子女成功未来”第三期家长训练营学员,是来自新乡市的一位退休干部。“我这辈子先搞教育,后搞新闻,也是个文化人。我期盼四个子女大学毕业,可在我苛求和严管下,四个子女没有一个踩进大学门,只能谋得一份普通的工作为生,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与不安,到底症结在哪里?”带着这个疑问,他退居二线后治理与研究家庭教育问题,购买中外名人教子名著,还赴北京、南京听专家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子实践,进行反思与探索,期望能在教育孙子孙女时不再走弯路。

孙旌在参加家长营时年纪最大,但学习却最刻苦,深夜下课继续看笔记,凌晨提前起床预习。课程结束后,孙旌立即体验到掌握科学方法的教子快乐,他认真实践总结,写下了1万多字的心得。孙旌将他自己总结的六个收获与家长训练营同学分享,举出生动例子,一次次感动在场的家长,他自豪的表示:“董博士说如果他讲十个方法,家长在家做出三个就很伟大。我可以说,我现在非常伟大!” 附:孙旌的《生活可以平凡 教子不能平庸》

教子是科学 科学有规律——

生活可以平凡 教子不能平庸

文/封邱县乡镇局 孙旌

2006年11月11日——12日,我有幸在郑州参加董进宇博士举办的第三期家长训练营。董博士独特的见解,新颖的理念,令人加深理解与记忆的现场操作训练,使我受益匪浅。总的感觉是:

一、董博士不愧为博士。

二、拨开了我心中的谜团,提高了我的自身价值,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是一种乐趣。董博士说:“如果我讲十个方法,家长在家做出三个就很伟大。”我可以说,我现在非常伟大,因为通过这次训练,我能熟练掌握六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 教子是科学,科学有规律

参加这次训练营家长的身份,都是爸爸妈妈,唯独我是爷爷,因此我是年纪最大的。出于一种动机,训练营一开始,我就认真地听、不停地记,仔细体会每一项训练内涵。这种动机是:我这辈子先搞教育,后搞新闻,也是个文化人。在教子过程中,我期盼四个子女大学毕业,可是一个也没踩过大学门,这是我心中的遗憾与不安。到底症结在哪里?退二线后,我就致力研究这个问题,多次跑郑州、新乡,购买中外名人教子名著,还听了北京鲍秀兰,南京周弘老师的专题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子实践,进行反思与探索,以便在孙子辈身上进行再实践。

参加训练营之前,我已认真阅读了董博士《做真正的人》这本书,听了“如何造就优秀子女”专题演讲。董博士教子之径,使我心中豁然开朗,它犹如一桌美餐,回味不尽。为深刻领会,加深理解与记忆,享其中之乐,决定参加家长训练营。这次训练营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子女是一门科学,它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有它内在的规律性。董博士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结合亲身经历,以讲故事的形式,揭示了教育子女的规律。他的理念独到、透彻、系统、完整,从人的生理与心理发育特点出发,教你从哪方面引进教育,哪个环节怎样操作,为什么要那样操作,思路清晰明了,哲理观点与方法令人信服。目前,教子与大脑开发已引起国人注意,成为世界潮流,它是一个朝阳行业。教育子女的书籍摆满了大小书店,品种图文并茂,琳琅满目。这些书籍书籍的特点,一是个案体会,二是经验之谈,三是方法观点星星点点,不系统,不全面,不透彻,没有给人一个宏观的整体指导。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说的是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性的指导。周弘老师赏识教育是对孩子倾注爱心全面接纳的指导。武汉陈克正老师三个女儿全是博士生,是快乐素质教育的指导。这三个案例可操作性都非常强,我非常欣赏佩服,但都是从一个侧面出发。董博士的理念观点与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完整的教材。他独创的“亲子关系模型图”,直观地告诉你:教育孩子要有明确的目的,总的思路是什么,采取哪些手段,怎样与孩子沟通,家长应扮演什么角色,这样一个复杂而内容丰富的问题,浓缩在一张图形上,确是一个奇迹。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行行业业都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都有培训上岗证,唯独教育孩子这项人生大业没人发上岗证。我认为参加这次训练营,荣幸地领了上岗证,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按照这条规律教育子女一定能够成功,一定会成功。

二、要调整与孩子的关系,关系不正,教子不成

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你去开电视,没图象,你去拉灯,灯不亮,一查线路,没拉闸刀。调整与孩子的关系,也跟闸刀一样,它是教育孩子的总开关。关系不正,你说一千,道一万,气死你,即便道理正确,孩子也不听。那么,怎样才算正常的亲子关系呢?这里摘录一段董博士的话语:“这里所说的正常是家长眼睛能够欣赏孩子,口中能够说出赞美的语言,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关爱。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够这样,那么他们将会正常发展。”如果关系不正常,就会扭曲孩子的心灵,造成孩子行为的偏差。亲子关系不正常的表现,大致有三:

一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家长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认为孩子必须不折不扣地按大人的旨意行事,否则,便采取恫吓,强迫,打骂,甚至侮辱的手段,把孩子当奴隶对待,这就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思想行为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君要臣亡,臣不敢不亡”。虽然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腐朽的古代封建文化仍在惯性地延续。其实,天下的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的,你的孩子是上帝在你愉悦的一瞬间,顺手把一个小精灵的胚芽抛给你,借你的身体把他带到人间,同时,给你传达一种理念,安排一项义务,让你养育他,终生爱他。因此,孩子属于你,也属于社会。孩子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绝不应该是你要他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现在中国开始提倡保护未成年人,假如你仍然对孩子为所欲为,不仅孩子遭殃,家长也会受到相应惩罚。

二是把孩子当成大人。鲁迅先生说:“西方人把孩子当成大人的预备队,中国人把小孩当大人”。可见,把小孩当大人,是中国家长的传统看法。认为大人懂的,孩子也应该懂,大人会做的,孩子也应该会做。孩子做错了题,教一遍两遍教不会,就气急败坏地说孩子“笨蛋”、“真笨”、“我小时候经常考100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不嫌丢人!”孩子做错了事,大加训斥。孩子毕竟是孩子,12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不懂道理的,他的行为完全是模仿大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坏人,跟着瞎子学算卦,跟着巫婆学下神”。还有流传至今的“孟母三迁”的优美故事,都说明孩子不懂是非曲直,所谓的“好”与“坏”都是模仿而来的。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发育不成熟,对同一概念与大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行为,与大人有本质的区别。例如:孩子把考试成绩69分改为89分,和成年人偷改银行支票,性质是绝对不一样。

三、把自己当成警察。家长经常监视孩子的行为,孩子做作业,家长坐在一旁监看,有人给孩子打电话,审问是谁打的;偷看孩子的日记,检查孩子的书包,上学的路上跟踪孩子,通过老师和同学打探孩子的行为等等,对孩子实行严格控制。

以上三种做法严重地扭曲了亲子关系,限制了孩子的求知探索欲望,侵占了孩子无形的生命空间,使孩子的身心成长受到严重摧残,童年时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萌芽被家长扼杀净光。那么,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使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正常呢?唯一的就是家长要当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与孩子要处于平等的关系。董博士说:“当孩子把家长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时,他才能向家长敞开心扉,把他的心里话跟家长说,家长才能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他外在行为的内在原因,从而使给其提供正确的指导成为可能。”孩子每天都会遇到让他不解,让他烦恼的事情,这些事情使他生气、痛苦、紧张、焦虑、情绪低落,如果没有一个有爱心的人倾听他的声音,他就会把这些消极情绪压抑在心里,时间一长,这股负面的能量,由于得不到及时的释放,会越积越多,等他承受不了的时候,就会以歇斯底里的形式爆发出来,使得孩子精神崩溃。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被倾听,才能把他的错误想法表达出来,把他的消极因素转化掉。当孩子年龄到人生第二个逆反期,即12岁以后,这种倾听显得更为重要。12岁的孩子生理上面临青春期,心理上面临独立期,学业上面临压力期(初二课程增多),他们有点应付不了,招架不住。如果家长不倾听,孩子会找同龄人倾吐。我们平常看到的“小学生排成一队一队,中学生滚成一堆一堆,大学生手拉手结成一对一对”。小学生是玩,中学生是倾诉,大学生是谈恋爱,谈人生。同龄人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差不多,不可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导,不但解除不了孩子的迷茫烦恼,还可能使孩子混入不良群体,误入歧途,甚至滑入犯罪的轨道。因此,孩子初中一年级是处于三叉路口的人生关键期,董博士中学生训练营为什么把最低年龄限定在12岁,也可能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孩子要无条件地爱,整体接纳

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爱是沃土,万物生长靠太阳,孩子成长离不开爱。董博士讲:“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能力为零,伴随他而来的是内心的恐惧和自卑,他要成为真正的人,需要家长通过爱给他安全感,通过爱使他由自卑转为自尊。由于孩子生理发育不完善,适应能力差,经常会磕着、碰着、烧着、烫着,甚至断胳膊断腿。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孩子承受能力差,经常会为一些事情苦恼、烦恼、焦虑迷茫特别别是当今社会诱惑多、陷阱多,别说小孩,就是大人也会经常出现闪失。所以,当孩子做了好事,有了成绩要爱,当孩子出了差错,误入岐途也要爱,这就是无条件地爱。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我价值”,然后确立自尊,这是一个人最初的自尊心来源。当孩子自我价值提升了,自尊心有了,他的生命力开始向外扩张,探索周围世界,展示自我价值,修复完善自我,孩子就会在这旺盛的欲望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太多的家长是有条件的爱,孩子考了100分,你又抱又亲,考了50分,又打又骂,这样的爱,你不是爱孩子,是爱慕你的虚荣,怕丢脸。如果你对孩子说:“假如你考全校第一,我就给你买山地车。”这种爱是一种合同,“如果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爱你啦!”这种爱是一种威胁。这种有条件的爱,家长觉得理由充足,是件好事,实际上却强化了孩子们内心的恐惧与自卑,抹杀了孩子的人格。家长爱孩子应是无条件的,没其他的任何理由,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爱充满着世界,随时随地都可以表达。但最富有意义的爱是母爱,爱的最美场所是家庭,家庭不是单纯睡觉的地方,它是爱的港湾,父母是爱的天使,母亲是经营这个港湾的董事长。当孩子有了成绩,他举着奖状,跑到家里,想得到父母的赞赏,再接再厉;当孩子有了烦恼,他要回到家里倾诉,想得到父母指点迷津,继续前进;当孩子做错了事,他回到家里,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与同情,以便重新做人;当孩子受到伤害,他要回到家里,想得到心灵的安慰与修复,鼓起勇气,做一个真正的人。家庭对孩子多么富有魅力,孩子对家长寄予无限的希望,天下的家长啊,您对孩子还能讲什么条件,你要无条件地去爱他,整体地接纳他,这才是真正地爱。

下面我多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无条件地爱是多么美好,有条件的爱带来的严重后果。

武汉有一个16岁的少年中学生,妈妈整天像警察一样监视他,他非常讨厌恼恨妈妈,经常泡在网吧寻找快乐。16岁生日那天,妈妈想给他做顿好吃的,他不理妈妈那一套,认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非要去上网吧,妈妈拉住他不放,他用力掐住的妈妈的脖子,往肚子上猛踹一脚逃脱了,在网吧整整泡了七天,最后收到学校劝学通知书。

董博士讲,有一个少年手淫,被爸爸知道后,骂孩子是流氓,孩子羞愧难容,自尽身亡。 有一个初中生姑娘遭人强奸,不敢回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一天深夜敲开家门向父母诉说,想得到父母的同情理解,却遭到父亲的斥骂,并把她赶出家门过夜,孩子唯一的希望破灭了。在北风呼啸的深夜,她投河自尽。第二天,父亲在门缝里拣到女孩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遗书,信中说:“女儿遭人强暴,无脸见世人,您是我的亲生父母,一定会理解我,同情我,包容我,用您的慈爱的温暖的心,修整我受伤的心灵,但万万没想到,您是那样的残忍,不爱我,认为女儿给您丢了脸,在这寒冷的夜晚将我赶出家门。爸爸妈妈,我是您的亲生女儿,有家不能进,我还能到何处去?面对苍天我头欲炸,心欲裂,辗转思念,走投无路,只有一死,了却此生。别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今生不能给您尽孝,来日就是变牛变马,也要报答您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字字血,声声泪,悲哀哀,情切切,这不是一封平常的信,它是一个受伤心灵的求助,它是一个对有条件爱的控诉!爸爸妈妈读后如梦初醒,泪如雨下,向天呼喊:“我的女儿呀,我向哪里找你呀?”可惜,后悔已晚。

各位家长,请再给我点时间,再讲几个故事,只当叙家常,咱共同口味“爱”的意义,“爱”的力量,“爱”的内涵。

这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新乡日报》曾几乎整版篇幅刊登,题目是《大墙外的期盼》,说的是前几年云南省一位姑娘犯罪被判刑8年,送入新乡女子监狱服刑。她的母亲辞掉教师工作,只身来到新乡,一边打工,一边和女儿沟通。她怕女儿破罐破摔,沉沦于世,每月看望女儿一次,用她温暖的慈母心来点燃女儿心中的火焰,用她真挚的母女情来唤醒女儿重新生活的欲望,女儿终于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最后被减刑释放,有关部门还为母女俩安置就业。

再一个是西安某农村继母娘教子的故事。有一个14岁男孩,从后娘进门就不搭理她,可后娘确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一天中午放学,一直不见儿子回家,她心急如焚,在一个果园里看到儿子跪在地上,正遭一男子王老三训斥。她怒火冲天,破口大骂:“王老三你个王八蛋,为啥叫我儿子跪下?”王老三理直气壮地说:“他偷我的杏!”后娘说:“我以十倍赔你,你给我跪下!”接着,转身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声音如雷贯耳:“站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除了父母,不许给任何人下跪!”回到家,她抱着儿子的头,含着泪,反复叮咛:“人要有自尊心,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人无脸,树无皮,一事无成!”儿子深感后妈的恩情,痛哭流涕,喊出了天下最美的语言:“妈,我错了!”以后,他发奋学习,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后妈,最后考上了名牌大学。

训练营中,董博士还讲到一个故事。美国总统约翰杜鲁门,当上总统时,20几个记者跑到他的家中去采访他的母亲。记者问:“约翰当选美国总统,你为他感到自豪吗?”他母亲打着毛衣,不假思索的说:“那当然,不过我更为另一个儿子感到自豪!”记者问:“哪你另一个儿子在哪里?他是干什么的?”母亲说:“他到田里干活去了,他是农民,但我仍然为他感到自豪。”

还有一个是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他应网民之邀在网上聊天沟通,一个网民想戏谑他:“李部长,您的才华横溢,我非常佩服,但您的容貌我不敢恭维。”李肇星坦然地回答:“我妈不这样看!”六个字道出了“爱”的内涵。

大量事实说明,孩子出了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每一个人从小都应受到家长无条件的爱,在家长爱的熏陶中成为杰出的人。

那么,家长如何向孩子表达爱呢?我理解董博士讲的大致有四种:一是看,二是说,三是动,四是”看说动”综合运用。看,用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定能准确表达内心世界,一个眼神可以把孩子送上天堂,也可以把孩子打入地狱。说,对孩子说:“我爱你!”动,拥抱孩子或用手抚摸孩子的头或拍拍孩子的肩膀。“看说动”综合运用,是面带笑容,以温和的目光,伸出大拇指赞赏孩子:“你真捧!”这是非常厉害的一招,但是,可千万不能用食指教训孩子。食指是沾满烈性毒药的双刃剑,它对孩子有致命的杀伤力,不信,你伸出食指,瞪着眼睛面对你的孩子,口中喊道:“傻瓜,笨蛋,你给我滚出去!”大拇指是洒满阳光雨露的加油站,孩子越看越耐看,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温暖,越看越有劲,越看越向前。

四、对孩子倾注感情,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的源头

董博士在训练营的指出:“人在处理问题上有三个层面:观念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观念层面,是人身上的方向系统。所谓观念,是人的大脑中对一个事物形成的思想集合,是理性的,理智的。情感层面,是人处理问题的核心层,是人身上的动力系统。对于问题的处理,如果不落实到情感层面,观念浮在其上,就没有一个使人产生行为,发生动作的动力。行为层面,是指一个人所固有的他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是说人的行为轨道,它是惯性的,也就是自动反应系统。一旦行为习惯形成,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条件反射。成年人听到一个正确观念,只有10%的人养成习惯,90%的人听完观念就结束了。即我们平常说的,听了激动,想想感动,回到家里没行动。养成一个学习的行为习惯,大约需要21天。

由观念到落实到实际行动,情感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坎。例如我们做菜,白水煮萝卜,没滋没味。如果加盐,油,味精,葱花,姜丝等调料,就非常好吃。当前,养鸡,养猪都在饲料里加上催长素,猪鸡长得快,可提前出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件事情由观念到行为的过程,情感像调料和催长素一样,必不可少。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人是高级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名言是情在前,理在后。“不全情理”,“情理不容”,说的也是情为第一,理为第二。在处理一件事情上,情感占80%,理性占20%。当情感与理性发生对撞时,人的潜意识是更接受情感的,因此,往往是情感占上风。比如你的夫人本来长得如花似玉,风度翩翩,你却去和另一人相貌低下有夫之妇偷情,你明知有悖情理,可你却一意孤行,成为标准的第三者,最后闹到离婚,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假如你得孙子,宴请八方嘉宾,本是一件大事,里里外外都需要你主持安排料理,可是,你却到处碰杯,口中念念有词:“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沾沾边”,酒过三巡,你却到梦州去了,这叫“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也是感情代替了理性。再如官场里腐败的跑官卖官现象,有个顺口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光跑不送,量才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被提拔重用的人,就是运用了“感情投资”这个决窍。正面的感情投资可以使理性升华,负面的感情投资可以使理性泯灭,投入什么样的感情,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后果。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同样地逃脱不了这个规律。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上个好大学,在人生中取得好成绩,所以,中国的家长100%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学习规律不甚了了解。我们的孩子是人,人是一个有机体,有机体的基本生物学法则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孩子在0——3岁时,家长觉得孩子特别可爱,特别好玩,整天逗他,亲他,夸他,理解他,原谅他,放个屁也是香的,这迎合了孩子快乐的心理,因此,关系比较协调。可是,孩子到了第一个逆反期(3—4岁),在生理发育上他要自立,“我”的意识比较强,处处表示“自我”,接着,许多麻烦的事也跟着来了,家长处处不放心。由于孩子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家长的心态情绪也跟着发生变化,由理解到不理解,由原谅到担心,由担心到埋怨,由埋怨到烦恼急躁,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驱使下,经常对孩子进行破坏性地批评。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或者考试失败,家长忍不住要批评。由于在气头上,什么话能解气,能发泄自己的不满,能刺激孩子就说什么话,主要是结论性地针对孩子本身的恶语批评,比如:“你就是没能力”“你真是笨死啦”“木头疙瘩”“笨蛋”“你永远没出息”“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太阳都从西边出来啦”“没脸没皮!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等等,这里的话语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有很大的杀伤力,家长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神经连接——学习等于痛苦。董博士指出,现在的脑科学,神经语言学,教育心理学揭开了这个谜底:当孩子的情绪处于快乐时,大脑处于开放的状态,它分泌一种营养物质,使肌肉舒畅,心情愉悦,激活大脑分泌记忆物质。当孩子处于痛苦,紧张,烦燥,焦虑的情绪时,大脑处于关闭状态,分泌一种毒素物质,使肌肉紧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脑内记忆物质停止分泌,同时,孩子渐渐形成多动症。由于肌肉收缩,体内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排不出来,日积月累,等孩子长到20——30岁左右,会诱发关节炎。树有根,水有源,孩子成长有源头。身孩子不断倾吐正面情绪,是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的源头。

常用正面情绪的做法是:“对孩子要表扬,鼓励,欣赏,赞美。当孩子取得成绩,你给予表扬:“我真为你高兴,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当孩子考的成绩不好,你给予鼓励:“没关系,我相信你一下次会考好。”当孩子参加一项比赛受到挫折时,你说:“没关系,贵在参与,我相信你下次能成功。”当孩子遇到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你予以开导:“别着急,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当孩子对你表示孝心,爱心,你予以夸奖:“谢谢,我的孩子,你真懂事!”,你这样说习惯了,美词妙语就会随时随地准确地从你嘴里跳出来。

五、确认孩子的优点,是孩子扩大优点,改正缺点的法宝

这次训练营,让我最感兴趣的,让我提高最大的,认识最深刻的,是董老师的“确认放大原理”。确认,就是你希望你的孩子向什么方向发展,你不要理会他身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表现,你只要说他是这方面的人就可以了。比如说,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数学家,你不论有没有人在场,都说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他数学方面怎么好,怎么聪明,即使他数学不好。而且要经常说,反复地说,时间长了,这个东西就确认出来了。董博士还说:“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以在孩子身上培养任何优点。”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没有带着任何特点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身上的特点,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我们家长后天培养的结果。

联系个人的教子经历,我觉得董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孙女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一本书上说,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如果你看到十个优点,你就算优秀家长;看到五个,算合格家长;一个也看不到,是不够格家长,干脆下岗。我决定试一试,给孩子找了十个优点,她非常高兴,我就把这十条优点写的规规矩矩,贴到大镜子上,孩子每天照镜子都要看一看。结果,不得了,孩子眼睛发亮,手脚勤快,话语增多。实践告诉我,这个方法有效。

三、

四、五年级,每个都列出十个优点,并让她也给我找出十个优点,不仅提高了她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她在一个快乐和谐的气氛中生活。我的这种做法,使孩子的优点不断得到强化,并萌发出新的优点。孩子原来铅笔字写的小,不好看,但写字速度快,作业格式不工整。有两次我发现字写得比较好,我就把写字快,写得好列为优点,结果字写得非常好,作业工整,受到了老师多次表扬。以后,每学期我让她把字写得好,得小红旗多的作业本交给我,我替她存档,在她情绪最好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欣赏,她高兴透了,立志要当书法家。数学应用题原来也是思路不清,经指点加表扬,又给她编了个“解应题顺口溜”,现在解题思路清晰,一般没差错。对这些经验和体会,原来一直没看出有什么规律,只是感觉很好。听了董老师的课,心中豁然开朗,将这些经验,体会,上升到理论,就是“确认放大原理”。更可贵,更具有操作价值的是董老师教我们在使用“确认”这个工具时,有两个基本用法:

第一、就是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身上有什么优点,就直接说出具有这些优点。在最初,你说孩子具有这些优点时,孩子可能就不知道具备这些优点,你说的时候,他会感觉到很迷茫,他甚至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当你不断地正面确认他具有这些优点时,逐渐地他就会发展出这些这些优点。

确认的第二种用法是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是非观念,也就是家长用确认的方法往孩子大脑中输入价值观。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他根本无法辨认,他们生活在一片混沌的状态中。平常人所说的“启蒙教育”就是在孩子童年时代,帮他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他从蒙昧状态中引导出来,逐渐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相对稳定正确的价值观。

我想,只要牢牢掌握住“确认”这个工具,熟练运用两个基本操作方法,孩子就一定会有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可惜我们太多的家长运用的是“反确认”,眼睛整天盯在孩子的缺点上。董博士说:“你下个世纪也无法改变他”。“我们要真的想让孩子改变缺点,就是要先确认优点,强化优点,强化到他自己认为他的这些优点,然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开始产生,自我价值开始升高,这个孩子才产生我想要改变缺点的愿望,这个时候才可以改变。”

六、教育的缓发性犹如蒸馒头,孩子的转变需要不断强化,需要一定时间

董博士说:“人是一个有机体,不论完成什么动作,都有它的迟缓性。”就好像蒸馒头要用锅里的蒸汽来薰蒸一样。如果只想烧开锅馒头就熟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码的,还需要不断往炉灶里加火,直到30分钟馒头才会熟。孩子不好好学习,也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要把他转变过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好好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个学生的彻底转变,要把他的优点固定下来,最快也要三个月,一般需要六个月,特殊情况一年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爱心,耐心,恒心。如果认识不到教育的缓发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犯急躁情绪,觉得董博士的理念不管用。不是不管用,是你没有真正领会董博士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想用一个故事和两句话结束我的分享。这个故事叫《白马和驴的故事》。一匹白马从西安西门跑出来,碰上一头驴正在拉磨,驴问:“马大哥,你去干啥?”白马回答:“我要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可以成佛,咱们一块去吧!”驴自卑地说:“你去吧,我不行,我生下来就是拉磨的料,因为我的祖祖辈辈都是拉磨的。”白马随唐僧去了西天,经过十七年的磨练,唐僧一行人取回真经,白马和悟空,八戒沙僧都被封为佛。白马又见到驴,驴看到白马非常风光潇洒,困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你能办到的我办不到?”白马说:“你的脑袋瓜有问题,不转变观念,别说你这辈子拉磨,下辈子还得跟着拉磨。”

第4篇:平凡与平庸

一直在你们的支持下,学会坚强,不怕一切困难地前进。生活,好像一直在告诉我们——存在,不是为了什么,而因为有了一些人的陪伴。或许,年轻造就了我们所有的幼稚童心。甚至我们也在自己的狂妄后付出过代价。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管未来注定要变成什么样,朋友,永远都记在心里。当你还记得有这样的记忆,请你允许自己记住,有一群人,和你分享过所有的不开心难过痛苦眼泪。路上有过一起来过的地方,心里依然记得发生在眼前的回忆。我们都一样。一直用自己的努力写下许多有关身边的回忆。不希望有谁会将它散播,不需要自己有什么影响。平凡,似乎一直看着我们的发生,后来的结果,一切的故事。像是记录片一样,拍了下来,而且永远保留在所有参与过这些人的心里。

如果没有你们,所有的都将是空空的。没有掌声,没有欢呼,没有鲜花,没有呐喊,没有幸福,没有坚持。就连自己,也会是平凡的人。

虽然也许我一生都将是个平凡的人,但是并不等于我会平庸一辈子。我们可以平凡,可是绝对不能平庸,这是一种态度和心态问题,平凡的人生依然可以找到其他东西来充实自己,正如第一段里所说到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默默的陪伴着我们成长,帮助我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去为自己有些时候的自甘堕落和自我平庸找借口了。想一想从出生在现在,这一路走来,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们竟然能坚持到了现在,这就好像马拉松赛跑,跑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了,要是后面的三分之二放弃不去跑的话,那么注定只能平凡和平庸一生。如果能继续保持那一份韧性依然努力的跑下去,结局肯定是不一样的。在经历暴风雨后总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而在经历平凡人生中也总能体会到各种辛酸甜辣的滋味,也这有在体会这些的同时能坚持走下去,才不会走向平庸,才不会导致平凡又平庸。路是有很多很多条,正如现在的菜式,五花八门,关键就看你如何看待和选择了。

不为失败找借口,不为成功而自傲,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中找寻和用钢铁般的意志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记住,平凡不等于平庸!人生的命运始终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第5篇:平庸与平凡

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

·我可以选择放弃,但不能放弃选择

·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道门就会打开。我们经常盯着关闭的门,对开启的门却视若无睹

咖啡的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力求上进的人,不要总想着靠谁谁,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成熟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谁不是在伤害中成长?谁不是在被欺骗后才学会算计?彼此彼此。

·凡是处心积虑做某件事情,就都会或多或少牺牲掉自己的某种东西。

·生活中一半麻烦是由于你说yes得太快,说no也太慢

·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成长,就是不断的面对一些悲凉的事情,直到知道什么叫世事沧桑。

·服天不服人。若是天的安排,我承受;若是人的践踏,我抗争。

·嫉妒一个人,就是承认她比你强。

·人与人的心从来都是有距离的,就如在两个陡峭的山头,我们遥遥相望,以为彼此只有一伸手就能触即的距离,其实要走在一起,贴近在一起,脚下还有千山万水,沟沟壑壑。无论谁与谁。

·一个一向张扬的人,如果遇到一件事情忽然变得低调起来,那这种低调就是更高层次的张扬了。

·一个女生若是有很多男生追,要么她特别有魅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要么她深谙男人的心理,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上进的男生,才是最没有安全感的男孩。因为我们不需要一个高大强壮的身体天天帮我们打架,然而我们需要一种有保障的生活,现在是这样,未来更是如此。可惜,大学里有太多的男生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女生惧怕时光腐蚀,男生却需要年龄的修饰。

·二十岁后的我们,真正的朋友还是那班人。还是从小玩耍的玩伴,同窗的好友。我们会越

长大越觉得孤单,而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个?才发现,社会上的所谓朋友只是利益相趋,酒桌上好客的“朋友”而已。

·真正的朋友是能够在困难时候帮助你的人,朋友是在你高兴时候想到的人。君子之交 “淡”如水。

·我想,那是自信,这种自信是经过挫折和压力无情的摧残后重新发芽长成的参天大树,不会再被轻易摧断的东西。

·想象5年后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然后再往前推,你的第4年,第3年等等要做些什么,慢慢确立一个个目标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你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秒的幸福。

·生活就像“呼吸”,“呼”是为了出一口气,“吸”是为了争一口气。

·探索的旅程不在于发现新大陆,而在于培养新视角

·不是人人都能活的低调,可以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能高调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幽默是一个人想哭的时候还有笑的兴致

·人之所以活的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其他亦然

·学会承受痛苦。有些话,适合烂在心里,有些痛苦,适合无声无息的忘记。当经历过,你成长了,自己知道就好,不需要你说出来,别人会看得到

·痛苦常来自比较,而幸福多源于感恩

·好东西是相对的,你所谓的好东西别人也许不以为然,但别人的好东西你或许也觉得不值一提。我们大多数人穷其一生在追寻别人眼中的垃圾

·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

·有的时候,该认真就认真,该糊涂就应糊涂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人或事,所谓的沧海桑田其实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外面惊涛骇浪...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坚强

·空闲的时候,读点文学作品,学习一些经营流程,管理规范,国际时事,法律常识,这能保证你在任何时候都有谈资

·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没必要告诉其他人

·面对失败,不要太计较,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但要学会自责,找到原因,且改掉坏习惯

·用“吃亏就是占便宜”的心态做人做事,那样你就可以迅速成长

·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那样伤害你的人际关系

·不要小看守时这件事,守时是对别人的尊重

·用时间来看人,时间能检验一切

·建立一个朋友档案,以免人到用时方恨少

·毛遂自荐,好处多多,既让别人看到你,知道你的存在,知道你的能力

·小心突然升温的友情,对待这种友情的正确态度是:不推不迎,礼尚往来

·做人要中规中矩,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不要独享荣誉,今天的独享荣誉,明天就可能独吃苦果

·找一位对手来跟,跟住他,最终超越他

· 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热,冷板凳都坐过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不要满足眼前的小成就,问问自己: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应该直面失败,并迅速找出失败的原因

·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不打没有把握的仗--生命是经不起一次次的浪费的

·把反省自己当成每日的功课--因为你不是完美的,会说错话,也会做错事

·碰到低潮时,自己鼓励自己--千万别休息

·依靠别人的智能做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先做小事,先赚小钱--为做大事和赚大钱积累经验

·别让过去的失败捆住你的手脚,否则永远难成大事

·靠实力,不靠派系--派系不是永远的,实力才是你能依靠一生的东西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要学会投其所好

·永远泡在下属的前面--权力领导、情义领导都不如才能领导

·多赞美别人--不用花钱就能使人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尊重别人的领土范围--别因为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不要轻易吐露你的失意--以免别人认为你的软弱无能

·人际关系的原则是,有舍才有得--你满足了对方,对方才会满足你 ·不要忽略面子问题--不给面子的行为做容易引起是非

·妥善处理与小人的关系--不要依附他,也不要得罪他

·用低姿态化解别人的嫉妒--嫉妒是烈火,会烧毁一个人

·做人做事不必面面俱到--总会有人不满意你

·顺着毛摸,他就会听你--脾气再大、城府再深、个性再强的人也吃不消这招 ·幸福是自己去争取的,不管是友情或爱情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没有了

第6篇:忠于平凡、拒绝平庸

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美丽的人生。

我们不必去羡慕明星的集万宠于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纵横捭阖;不必去刻意追求荣华富贵。

只要你把握得好,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袁隆平一个农大毕业生,到农校任教。他教学十分认真。他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边教边学,并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他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又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破解了中国粮食短缺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平凡的教书匠,不固于三尺讲台,放眼大地,放眼未来,种植梦想和希望,播洒心血和汗水,终于做出了泽惠世界的大事业,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平凡的岗位,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邮递员会向客户作自我介绍,并请客户也介绍自己,为的是当客户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他可以把客户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客户回家的时候再送过来。这个邮递员就是邮差弗雷德。弗雷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做到尽善尽美决不罢休。

他的准则是,无论人们怎么慌乱,其他人怎样担心和着急,他都不会因此而敷衍了事。他从未耽误或误投过任何一个邮件。他从不投机取巧,追求绝对准确。他一心一意地为客户着想,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了不少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代表作。在美国,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大公司,还是一些正在成长的中小公司,邮差弗雷德已经成为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代名词,企业每年都设立“弗雷德奖”,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责上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

弗雷德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身处平凡,但拒绝平庸!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看你是否去寻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一切不平凡的业绩都出于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不平凡。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工作做成平庸。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上一篇:语言活动反思笑哈哈下一篇:模拟商品展销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