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学情分析

2023-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条形统计图学情分析

学情调查分析统计表

1 你对数学学习是否有兴趣( ) A 感兴趣 B 兴趣不大 C没有兴趣 D反感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74 68 71.4 50 57 25 71 62 93 74 B 21 32 25 43.7 39 68 29 31 24 26 C 5 0 3.6 3.1 4 7 0 7 3 0 D 0 0 0 3.1 0 0 0 0 0 0 2 学习数学的出发点( ) A 喜欢数学 B高考需要 C师长压力 D不想学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76 36 61 28 46 14 50 41 52 56 B 35 64 39 75 54 82 50 55 49 52 C 3 4 0 0 0 4 0 3 0 0 D 0 0 0 0 0 0 0 0 3 0 3是否有预习的习惯( ) A预习并超前学习 B课前预习 C偶尔预习 D不预习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3 8 4 0 7 0 4 0 7 2.7 B 18 12 21 28 7 21 25 20 21 33 C 71 72 61 69 54 68 57 59 52 67 D 9 8 14 3 32 7 14 21 17 11 4课堂上是否记笔记( ) A课堂笔记完 B认为重要的内容记笔记 C很少记笔记 D不作笔记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9 18 4 9 7 14 14 24 0 30 B 67 76 75 88 39 79 54 66 69 63 C 15 4 11 3 26 7 39 10 14 4 D 9 0 11 0 21 0 0 0 14 0

5课堂上听课情况( ) A听懂并能领会 B只能听懂,部分领会 C勉强听懂 D很多内容听不懂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32 28 64 28 43 11 64 14 38 33 B 56 52 29 63 36 64 29 66 38 56 C 9 16 4 25 21 21 4 17 10 11 D 6 4 4 0 0 4 4 3 7 0 6完成练习情况( ) A完成作业及同步练习 B完成作业,同步练习部分完成 C完成作业,同步练习很少做 D只能勉强完成作业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38 36 25 15 7 18 43 17 31 33 B 53 60 57 72 54 54 36 66 49 67 C 6 4 18 13 25 21 21 17 17 0 D 3 0 0 0 18 7 0 0 3 0 7课后复习与总结情况( ) A定期归纳总结 B看书复习自己不归纳总结 C考前看书记概念和公式 D不看书复习只作一些题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12 8 11 6 14 4 18 0 17 0 B 56 68 43 50 21 36 46 45 49 44 C 26 40 25 41 32 50 21 48 17 56 D 9 0 21 3 21 11 14 7 17 11 8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解决的方式是( ) A主动问老师 B问同学 C自己查资料解决 D放弃

% 高一(5)班 高一(6)班 高一(11)班 高一(12)班 高一(14)班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A 53 44 39 22 25 21 25 11 49 74 B 82 96 46 78 46 86 61 66 49 74 C 44 36 25 25 39 21 29 17 24 15 D 3 0 4 0 4 14 0 7 0 0

高一年级“数学学情调查”分析报告 新疆伊宁市三中 彭海燕

一、统计数字分析 2006年11月22日,期中考试后高一年级数学学科组对实验班高一(5)班、(6)班,普通班高一(11)班、(12)班、(14)班进行了“数学学情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现将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为使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提供一些相关数据。

“数学学情调查问卷”共设置了8个问题。分性别,不计名。 1. 男女生对各项内容选择情况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各班都是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的比例,各班数学平均分与对“数学有兴趣”成正比。数学平均分较低的班级,往往是班级中的女生对“数学有兴趣”的比例较低,例如高一(2)班和(11)班。 “喜欢数学而学数学”各班均为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的比例;而认为是“高考需要而学数学”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的比例,尤其是特尖班女生比男生的比例高的更多。这说明特尖班的女生学习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是理性的结果。 从“预习的习惯”的调查来看,各班能超前学习和预习的学生不多,有超前学习能力的,除(5)班外,各班均为男生。课前有预习习惯的全班不足25%,男女生比例相当。

从课堂上“记笔记”、“完成作业和同步练习”的情况来看女生记笔记的比例高于男生,并且多数女生都有记笔记的习惯,这说明多数女生学习态度是比较认真的。

从“课堂上听课效果”和“课后复习总结”情况的调查来看“上课听懂并能领会”和“自己能定期归纳总结”,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但这部分同学在班上所占比例不高,并且与各班数学平均分数成正比。

在课堂上能否听懂和领会的调查中“只能听懂,部分领会”,各班的人数比例在50%左右。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控制难度、注意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归纳总结的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创造”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问老师,问同学。自己查资料解决问题的同学所占比例不高。从这项调查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同学想要解决问题的态度的积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的依赖性也是比较强的。 2.各班情况对比分析

对“数学感兴趣”、“喜欢数学或高考需要”所占比例较高的班级数学平均分数相对较高,相反“对数学兴趣不高”、“课前不预习”、“很少做课外练习”所占比例较高的班级,数学平均分数比较低。

各班自主学习的意识都比较差,这要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它将影响“创新型”的人才培养。

通过这次调查学情分析,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要控制好教学难度,让全体同学参与教学活动。另外,要帮助女生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对女生要多关怀、多鼓励。我们年级女生的比例占总人数约55%,女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年级未来高考成绩。其次,要采取措施,设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归纳总结,并成为一种学习习惯。这对提高学习质量非常重要。

二、个案分析 案例一:

我所教的高一(2)班,在实验班中数学平均分和及格率都较低。数学不及格的18人中,女生占15人。90分以上男生5人,女生为0,80分以上男生10人,女生2人。

通过与(2)班女生座谈交流发现,男女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距很大。她们对我说:“我们班男生课堂反映很快,他们懂了,我们很多女生都还没听懂;课后他们很多题都会做,而我们会做的题不多,这对我们打击太大了”。男女生学习数学上的差异,给女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她们还对我说:“初中的班主任就不止一次地说过‘到了高中阶段,女生普遍不如男生’,现在真是“灵验”了。学习数学“自愧不如男生”的心理障碍,阻碍了她们学好数学的自信。特别是(2)班、(11)班、(12)班,有一批女生,她们之间相互影响,以错误的归因,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事实上,高一(4)班的女生多于男生,但这次期中考试数学平均分数最高,其中80分以上女生占11人,男生占9人。这说明女生可以学好数学,又如现高三年级的理科考试状元经常是女生罗姗姗或马莹。

我们年级值得注意的是,从上次月考到期中考试,许多班级女生成绩退步明显。

案例二:

(2)班的A同学,、(14)班的B同学在初中时,数学成绩都不错,A同学说初中时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前十名,B同学数学成绩更好,初中数学竞赛多次获奖,他俩的共同特点是非常自信。A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记笔记,课后不看书,很少做题(他说初中就这样学,中考数学成绩为A),数学测试每次不及格;B同学在调查问卷中的选项是:对数学没兴趣;不预习、不记笔记;课堂上听懂,部分领会;同步练习很少做,不看书复习只作一些题,遇到问题问老师。他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是71分,任课老师杨梅问他为何不努力学习,他回答说,“我妈说了,像上初中那样,高

一、高二放松学,高三再好好学”。

像A和B这类同学在我们年级为数不少,家长对他们没有什么要求,孩子的随意性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力争上游的进取心。他们用“聪明”维持着自尊,一但成绩跌落不可自拔时,便会丧失自信,“破罐破摔”。这类学生我们不仅要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家长的说服工作,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优秀人才。 案例三:

(2)班的C同学,学习非常努力,对学好数学投入了十分的热情。他做了大量的数学练习,不懂就问,高一组的数学老师都是“他的老师”。有时整个晚自习都呆在数学办公室问问题,这次期中考试,他数学只得了69分,他想不通。

考前我已经对他说过:你要学会自己看书、自己归纳总结。做题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见题就做,不会就问,自己不思考、不归纳、不总结,充其量是事半功倍,弄不好,做得越多越糊涂。C同学拼命做题,就是想取得好成绩,超过数学课代表。

期中考试之后,我对该同学分析说,这次你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盲目做题,缺乏归类总结,学习方法不当;二是心态不对。我们学习或考试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超越别人,而是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如何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决不能将自己的成功寄希望于他人的失误上。课代表数学是满分,你的数学成绩还能超过满分吗?高一的孩子还比较幼稚,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绝非一人。做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如果学生过于关注别人的成绩,过于关注排名,就会变得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享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更可怕的是如果养成这种心态,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容易视同学、同事为竞争对手,动不动就把他人当做“假想敌人”,缺乏宽容、合作的心态。如此一来怎能成就大业,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案例四:

(5)班的D同学是一位非常内向的学生,在期中考试前我没有注意到他。这次期中考试他数学不及格,我找他到办公室,对他的试卷中错误做了分析,指出了多处我认为不该错的错误,之后他给我写了一封信。我从信中看出他是比较自卑的,他非常在乎老师对他的重视度以及对他的评价。像这类学生,我们平时要主动地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他们的良好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让自信心、成功感在他们的心中滋生,让学习生活充满希望的阳光。否则他们迟早会灰心、沮丧,为自己的“笨拙而痛苦”。 案例五:

(2)班的数学课代表姚翔宇,上课认真听,课后认真悟。每个星期天他都到书店看书学习。他对我说书店里有本数学题解大全特别好,很多典型问题都有详细解答,看了之后收获很大。因为书太贵,舍不得花钱买,结果其中考试后,这本书被买完了。他感到很遗憾!还有(5)班的曾俊彦、孙彦山、蔺欣等学习尖子,课上特别认真地听讲,课后很少问我问题。这些学生既自信又自觉,都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相关思考

这次期中考试,高一,高二的数学试卷,试题难度都不高。但平均分数却不高。高一特尖班平均分数为69.4分;普尖班的平均分数为56.4分;高二理科特尖班平均分数为67分;文课特尖班平均分数为73分;普尖班理科为49分;文科班为51分。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高一普尖班不足60%;高二普尖班仅有50%。按我们高

一、高二数学老师的话说:“试卷上的试题类型,课堂上都讲过,有些问题还不止一次地讲过,学生就是记不住。”这说明我们的老师教学非常到位,该讲的全讲到了。为什么学生的成绩会有那么大的问题?关键是学生没有听进去,或者听进去不领会,或者当时听懂了,过后又忘了。于是我们的老师占用自习课,不厌其烦地再讲。再讲,没用。人家听不进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七、八门功课,有多少知识需要记忆,光靠死记能记住多少?靠题海战术,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学生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高一(2)班的女生对我说,我们知道无论将来选文科还是选理科,数学都很重要,也想多做点数学,就是忙不过来,有时来不及完成作业就抄答案。据一些学生说,高一很多男生先做理科作业,文科作业来不急做就抄女生的答案;女生往往先做文科作业,理科作业不会做或完不成就抄男生的答案。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做,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听得进、记得牢?说到这儿,我建议大家读读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书中“谁抽走了这个阶梯”让我感受颇深。我不能不思,不能不想,何以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学生课堂上能听进去多少?这就是课堂效率问题。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学习。很遗憾,我们这次设计的调查问卷,没有涉及课堂学习效率问题。即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听课时间为多少?就我上课的情况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效听课时间不足三分之一课时,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有效学习时间为二分之一课时。记得有一次下午上数学课,一上课就有

六、七个学生拿着书站在后墙跟听课。当时我对学生说:“你们那么多同学站着听课,让老师心里太难受了。”同学们安慰我说:“没事,坐着容易打瞌睡,老师你讲你的。”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提高有效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应该有很大改观。而学生的有效学习,源于他们的主动接受。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着力点。

如何让学生对学习问题感兴趣,做起来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老师要有创新的思路,思则变,不思则不变。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我们高一学科组已经有所行动,辟如让每位学生自己出单元测试卷,由同学之间相互考查,相互批改试卷。任务布置以后,学生的反映还是比较积极的。

我在听课中,常常听见老师们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比较难,请注意听!”“这个问题比较难,你们听懂了吗?”这样的话,在课上我也常说。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迫学生听讲。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于依赖老师。前几天,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综合题中的疑难问题,交给(5)班的学生自己来完成,那节课有三个同学上台讲解,他们的讲述和板演相当不错。其他同学也听得非常认真,时不时听讲的学生发出疑问“为什么得这一步?不对吧?应该这样„„”一节课没有一个学生睡觉,学生们情绪高涨。这节课超出了我预期的效果。同去听课的周德龙和张春燕老师也都说好!

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所能解决的。老师怎样导演这个学习过程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只有将教师打造成导师,才能真正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王宏甲在“北京四中为何享誉京都”中有这样一段:

“学生进四中,在高一上学期普遍不适应。”李京燕说。 “怎么不适应?”(王宏甲问)

李京燕描述,学生们忽然困惑,四中怎么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老师怎么不留作业,那我们回家干什么?怎么星期

六、星期天也不补课?一个单元了,老师说,回去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把自己的笔记本整理好,或者建议同学们去阅读某篇文学作品,同学们照办了,可是也没有人说要交,作品读没读老师也不检查,这算怎么回事?在学生们看来,要交的作业才叫作业,不交的就不算。那我们怎么学呢?老师干吗去啦?这些学生在初中都是各校的尖子,是在老师的特别关注下长大的,平时考试哪怕丢了一分,老师也要问:“你怎么啦?”到这儿没人问了。而且高分对高分,很难说谁比谁更有优势。一个班有20多人初中时当班长,这些“班长”一时找不着自己的位置。等到老师发下卷子一考,都傻了,分数普遍掉下去了。是不会还是不会学? “是不会学。”李京燕说。

她接着描述道:“普遍是习惯了等别人来喂食的孩子,有的甚至是等别人嚼碎了给我,不嚼碎我不咽。四中认为,一个不去自己寻食的孩子,就不可能真正长大。四中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从非自主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我问,这要花去多少时间?

她说,得有一个学期才能转过来。

李京燕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称为“控制下的学习”,高中被控制得更严,直至把你送进大学,或者被高考淘汰。一个孩子被控制到18岁,跟不上的就厌学,跟上的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四中做的,是在高中阶段把他们的自主学习重新激活。

虽然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与北京四中不可同比。但“‘控制下的学习’跟不上就厌学,跟上的也有很大的依赖性”。这是不争的共同特性。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能体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人独自“表演”太“单调”不可能让所有同学都喜欢或都满意。

当初魏书生所教的学生,不会比我们现在三中的学生基础好。魏书生的成功就在于他“盘活”了全体学生,教会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有了自我约束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何愁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2篇:折现统计图学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课标要求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8~120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四第1题。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实际问题 。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能进行合理推断,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将实际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的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生活实例进行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重难点

重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准确的回答问题。

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导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这学期的安全教育里边,老是强调的最多的是什么安全呢?师:对啊,就在今年,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H7N9禽流感病毒”的侵袭,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上取得了进步。在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H7N9禽流感病毒”人数。

2.出示浙江地区2013年4月20日到5月20日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人数统计信息。 师:从统计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还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来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呢?(统计表和统计图) 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说出与之前的文字统计有什么不一样?

再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获取信息,对比统计表和文字统计,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和特点。

总结: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到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板书:折线统计图)

出示浙江地区2013年4月20日到5月20日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人数的折现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对比分析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点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都有标题,都有横轴纵轴,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只要学生说的对,都应给予肯定。)

2.观察折线统计图,对比分析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点。

师:比如说你在折线统计图上边还看到了什么呀?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点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只要学生说的对,都应给予肯定。)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

师:现在呢我们一起来解决三个问题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小组派人回答。

生: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病人减少的速度

慢。

师: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病人会怎样变化?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H7N9禽流感病毒”,才让新增病人减少。

2.议一议

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它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以下是丽丽和涛涛在患病住院期间的体温变化统计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请你当一位小医生,他们都可以出院了吗?先和同桌 独立进行,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教师举例(教师引导边说边用手势比划)。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四、总结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四第1题。

导学反思:

第3篇: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教

学反思

反思一: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深层的内涵。

例2通过对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复式条形统计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主题素材的改变看似简单,但这确是学生感兴趣的,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纵向统计图。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

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反思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它是在学生学习单式条形统计

图的基础上学习纵向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在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时,往往要用去一节课的大半时间,当要组织学生评价、分析,针对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和推测问题时,却出现草草收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法上作了新的改进和尝试。复式条形统计图

1、给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探究、观察、想象素材

选择怎样的素材更有利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课本例1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材料,而选择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更容易调动学生探究、观察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画统计图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读统计图,要从统计图所反映的事件、数量,提出数学问题,并发挥想象作出合理的推测。在教学中我努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留

给了学生更多的质疑、评价和想象的空间。

2、让学生感受到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先向学生呈现复式统计表以及由此得出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对比观察,感悟到复式统计表能直接比较出各项目男、女生的相差数,但不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的变化;而单式条形统计图随能直观地看出男生或女生人数的变化状况,但不容易对同一项目的数量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要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3、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低思维的操作层面上。

为了节省画图时间,本课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以摆代画”的方式,形象地突出了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如何去合并的思考过程。这总方式大大节省了学生的操作时间,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区

别不同的合并方法上。由于纸条可以随意移动摆放,学生在合并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想法。在反馈时我注意呈现学生不同的合并方法,并及时引发学生比较评价,再通过电脑演示画法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到规范的

第4篇:《条形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1.同学们真是厉害,把这么麻烦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下面我们去参观一个苹果园!这是苹果园最近几年的苹果产量统计表。我们来把他制作成一个产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些数据,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重点处理7500 7.这是我们某小学三位同学制的统计图,如果要从这三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来宣传苹果园,你会选哪幅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2000 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 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2008年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08年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篇: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 秋季运动会

——条形统计图(1)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学习,知道一格可以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是今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系统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搜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通过实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个表示一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校运动会场景) 师: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是的。同学们知道吗?要举办一场成功的运动会,学校需要多方面付出努力。比如,运动会日期的选定、班级的运动员选拔、教师裁判的安排、以及运动会期间的各种服务和安全防范措施等等。你们还记得我们开运动会的日期吗?(11.27~11.28)为什么学校选择那2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个月的天气情况吧! 二:新课展开

1、课件出示11月份天气情况图

2、学生统计各种天气的天数

3、展示学生作品(画圈圈,三角形,正字等)

4、引导出统计表:同学们都准确的统计出了各种天气的天数,假如这份统计材料要上报给校长的话,都有一个缺点,就是校长还需要数才能知道各种天气的天数,能想个办法让结果一目了然吗? 学生填统计表。

5、引导出统计图:统计结果除了用统计表表示外,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板书:条形统计图)

学生分组填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作品展示,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

引导学生读图,通过观察,知道它的纵轴、横轴分别表示什么?纵轴一格表示多少天?

你从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你现在明白为什么选在27号和28号来开运动会了吗?

6、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A、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B、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C、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 三:巩固练习

1.调查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选送情况:四(1)10个、四(2)8个、四(3)8个、四(4)7个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制作。 回答问题:哪个班的运动员最多?哪个班的运动员最少?你还发现了什么?

2.调查各工作组人数:跑部工作组12人、掷部工作组4人、跳部工作组3人、政宣部2人、后勤部5人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与发现。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

3、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 A、协助学生展开调查 B、制作条形统计图 C、展示作品

D、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个别学生说)

五、练一练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更清楚更直观的表示数量的多少

第6篇:小学数学《统计——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薛家岛小学是海洋科技特色学校,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统一参观了青岛海洋教育实践基地之一——青岛海底世界,学校想提前了解一下四年级的同学想选择去哪里参观,共有五个景点。老师对咱们班的同学进行了调查,这是调查之后收集的数据。

师:我采访一下,你选择哪个景点? 生:海底世界。 生:海军博物馆。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选择的景点,想不想知道其他同学选择的呢?老师将这些数据进行了汇总,像我们调查并且记录的过程就是在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二、合作探索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去海底世界的人有多少?

生:我想知道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多?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少?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那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多?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少?请大家观察这组数据,谁能一眼就看出来?

生:海底世界。 生:极地海洋世界。

- 1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更好,因为它表示起来既简单又方便。(板书:一个格表示2人)

师:统计图完成了,我们来分析分析。观察这幅统计图,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带同学们去哪了参观?为什么?(板书:分析数据)

师:其实,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以最简洁的形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三、自主练习

师: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请看某地区植树造林情况统计图。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其他有何不同?

生: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项目。

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约多的走进了家庭,请看我国1997年到2003年汽车产量的一份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用1个表示2格或多格。 生:学会了统计的方法。

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提出了问题,利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看来统计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合理的分工合作,希望大家能将今天的收获运用到你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好吗?

谢谢大家,下课!

- 3 -

上一篇:驻村干部谈心谈话记录下一篇:九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