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解剖学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解剖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学科,也是同样护理专业最基础的学科,它与临床课密切相关。对于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要以专业课程为主,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成绩较差,动力与自信心不足,缺乏了学习兴趣,其实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住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解剖学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护理专业解剖学论文 篇1:

浅论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目前中等医学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应对护理解剖学课程结构进行适当改造,重点突出护理专业所需求的解剖学知识,并与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互相穿插渗透,全面推行问题解决型教育。以促进对学生整体护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护理专业 解剖学教学改革 中等医学教育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为:大幅度精简和压缩医学基础课,较大比重地增加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突出护理,强调实践教学,培养“实用型”的护理人才。在这种趋势下,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课时大幅度减少,由原来的150学时左右压缩到不足70学时。为了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作相应的改革。

美国是世界上护理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护理教育绝大多数以护理学士课程为主,而且经过护理学士课程后的护生还需要经硕士课程培养才能成为专门化的儿科、麻醉护士。学生的起点高,素质好,基础扎实,可以适当缩减基础课程课时,如人体解剖学的课时一般只有50学时左右。

我国的护理教育主要以中专教育为主,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普遍不够扎实,特别是人体生理结构知识严重缺乏。虽然目前大力提倡基础教育,但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学新生不知道心、肝、肺、肾等这些人体重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在人体中的位置。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其知识点均来自解剖学实践和临床实践。中学虽然设有人体生理卫生这一门科目,但学校不够重视,有时甚至要求学生只需学好主要科目(即考试科目)。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学时普遍感到困难,对很多内容难以理解。例如学习矢状切面模型,仍有不少学生表示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大幅度压缩解剖学课程课时是不切合实际的,同时也难以通过几十个学时的解剖学教学让学生学习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另一方面来说,突出护理教育与解剖学教学并不是相矛盾的。突出护理并不一定是需要减少解剖学学时,关键在于如何改革现有的解剖学教学,并使之与护理教育密切地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有切身体会,才能学以致用。

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看,现有的中等医学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本科“压缩版”,无专业结构层次特点。在课程安排上追求专业化、基础化,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点主导地位,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是知识被动授受者,其动手能力、创造性较差。面对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中等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围绕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

当今课程改革的趋势为:加强综合教育的因素并与劳动结合,对个体的全面发展目标不仅是重视名次发展,还重视情感、意志、思想道德的发展;课程内容日趋合理。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医学教育改革也在朝着综合、多样化方向发展。同时,作为医学中等教育。更应注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以及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趋势,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应围绕面对21世纪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第一,应抛弃那种过分基础化和专业化的倾向,取消那些知识已老化的课程,不断增添具有新知识的课程;第二。在课程设置中尽可能打破学科间界限,加强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融洽性;第三,应遵循认知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学科间的有序连贯性。基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改革基础学科如不断加强优化组合,势必影响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优化基础学科应从系统、科学、整体的观点出发,加强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删去那些重复、繁杂的内容,增强实用性内容,改革前后课程分离、基础与临床脱节的课程结构,应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第四,应增设人文学科和文献检索等内容,以培养学生从事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卫生宣传教育及自学等能力。

护理解剖学已成为临床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目前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护理教育的特点,内容跟本科教材太多雷同。课程结构倾向于“学院型”,强调系统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过深过细。如脑干的内部结构,大纲安排的内容包括脑神经运动核、感觉核、薄束核、红核、黑质的位置和功能,内侧丘系、网状结构的概念等。这些内容既深奥难懂,对临床护理又无多大实质性用处。应针对护理专业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调整上,应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既要保障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较系统掌握人体基本的形态结构),又要突出其应用性,适当增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利用立体断面来显示平面形态结构,如用脑切面来显示脑的内部结构等。同时适当增加与注射技术相关的解剖内容;常用的浅静脉注射的穿刺位置、肌肉注射的部位、层次、结构、毗邻的关系及肌肉注射定位的髂前上棘、髂嵴、股骨大转子、肩峰等骨性标志;与导尿有关的男、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灌肠有关的直肠、乙状结肠的位置、形态结构;急救时的动脉压迫止血点、气管切开的位置、层次、毗邻关系等。而对那些与护理专业暂时无关联的、过细的、过于理论性的解剖学内容可以暂放一边,待毕业后继续教育时再行学习。这样在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回过头来学习这些,相对护理人员来说更加容易,而且也是护理人员自身迫切需要加深学习的理论内容。

在实施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使解剖学与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互相穿插渗透,通过大体解剖学的形态结构来阐明其机理,如注射操作中可能造成的神经损伤等。程田志等进行了系列的静脉穿刺、肌内注射的应用解剖研究,阐明了这些神经损伤的原理和预防方法,填补了护理解剖学领域的空白,从而加强了临床应用,缩短解剖学与临床学科的距离。通过全面采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基础理论课,以临床为引导促发学生参与,投入教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的基础课知识,这对因各学科分别授课而带来的忽视人体学整体的缺陷,是一种很好的弥补。目前,我国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远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实际应用的需要。护理专业具是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的实现正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的。

解剖学教材可以缩编、精简,做到少而精,突出护理专业的目标,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才是主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解决病人问题的方法作为学习的基础,推行以问题作为引导,以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各种护理操作(如胃管、导尿管、支气管镜、膀胱镜、结肠镜及灌肠等)应用解剖内容;如结合胃插管鼻饲技术的操作难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何在插管时容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以及鼻腔出血?如何能使插管顺利地进入食管而避免误入气管?由此而导入鼻咽部的局部解剖学习:鼻腔的结构及鼻粘膜的血管分布、咽的结构及其神经分布、喉的结构特点,气管和食管的位置关系等。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这些结构特点,将导管顺利插入胃内?引导归纳出插入鼻腔时,应轻、快,以减少刺激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导管插入喉咽部时,应嘱咐病人作吞咽动作。这样导管就能顺利进入食管,避免误入气管。这种建立在对人体解剖结构理解的基础上所学到的技能,才能巩固,避免了单纯的机械记忆和操作的盲目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得到不断提高,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少犯错误,能较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证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将护理教学有机地融入基础教育中,是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尊重科学,遵从医学教育规律,结合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完善,为培养出“实用型”的护理人才为最终目标。

作者:曹仕煜 周文燕 陈永峰

护理专业解剖学论文 篇2:

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方法应用体会

摘 要:解剖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学科,也是同样护理专业最基础的学科,它与临床课密切相关。对于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要以专业课程为主,但是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成绩较差,动力与自信心不足,缺乏了学习兴趣,其实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住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方法;应用体会

医学专业具有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专业性很强,对于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解剖学又是其最基础的内容,与临床课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基础较薄弱的中职新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过于枯燥,专业名词难于理解和记忆,再加上学校课时有限,知识容量比较大,不能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复习,教学效果也会大大下降。本文将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突出当今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特色,以下几种方法供教师应用体会。

一、从兴趣教学入手

通过兴趣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兴趣教学是学好解剖学的一大关键。能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对教学法举一些贴近生活的相关例子,提高学生对医学的重视程度,当谈到解剖学时,要让学生理解到这些医学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将自己想象成一个腹痛病人可以通过用手按住腹部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情况属于器官的疾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人体消化系统时,可以通过分析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大量能量具体来自于每日所吃的食物,同时这些食物的分泌过程以及,在人体中的运行都可以作为课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提出食物是如何消化吸收等问题,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速度记忆那些专有名词以及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概念,提高学习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自觉性,激发对知识的学习欲望,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当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现代护理专业一般注重培养操作技能,对于职业要求非常高,护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这一特点。由于护理专业的专业性较强,不能直接通过书本理论知识来给学生灌输,应当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到护理整个操作流程在操作的过程中,将人体解剖知识系统传授给学生,突出应用性,将应用环节纳入教学过程之中。在内脏系统教学中,可以将重点放在插胃管、导尿管、结肠镜等具有专业性比较强的解剖学知识上面讲述的时候,教师应当引起学生重视,善于运用现实生活例子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将体表标志教学纳入课堂中

学习人体解剖学,最终目的还是应当通过常用的体表标志来让学生深度理解,这样做,对于日后的护理知识掌握以及操作要领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照自身并通过体表标志的分析以及观察和触摸,给学生讲解一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医学上面的应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掌握书中难以理解的概念。例如在讲授胸骨角,坐骨结节的内容时,可以结合临床护理讲解相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键时可以通过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

四、适当借助教学设备

教师可以通过放投影播放录像以及幻灯片等具有多媒体性质的设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解剖学的整个过程,通过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每讲完一个章节,都应该安排学生看一次录像,加深对于本章知识的学习,跟随着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更应该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多媒体具有让课堂形象逼真,动静结合的特效,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度,避免学生犯困,让学习效果进一步大大提升,例如在讲授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过程中,如果通过普通的辅助教学设备,或许很难让学生加深对于本章知识的印象。但是如果借助课件或者是播放动画影片,可以让学生通过抽象变为具体通过模糊变为直观,让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而教师,同时也应当注意时间观念,不要让课堂中的过多时间都花费在多媒体教学上,否则学生也会很轻易去脱离课本的学习,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最终同样也不会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现灵活教学,重视实际操作

对如今直接走上实习道路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貌似并不能直接适应新环境,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掌握好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训练。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同样是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将操作技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理解到人体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之上。工作中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应当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对于当今时代教学过程,教师应当通过现状分析,寻找实际操作教学的良好方法,设计合理方案供广大学生进行实践培训。

六、结束语

总之将解剖学教学水平提高,是如今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突出教学特色,应当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当注重的内容,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总结,通过开展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新光,黄文杰.中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基础一体化教学效果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4):82-83.

[2]汪靓.实践先行在中职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35-36.

[3]刘靓.3D多媒體软件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2):165-167.

[4]黄嫦斌,郑长民,梁勇玲.数字化教材支撑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解剖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7):75-77.

作者:张正琼 李丹 胡小伟

护理专业解剖学论文 篇3:

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体会

【摘 要】解剖学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习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学好和精通解剖学是成为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的前提。然而在现实的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使解剖学的授课效果不够理想,本文章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讨解剖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

一、解剖学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护理所服务的对象是人的个体,只有充分了解了人体各方面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完成有效的护理工作。学习解剖学,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人体结构,理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特征,为以后学习与之相关课程打好坚定基础。所以科学的解剖学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各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护理生工作后临床的护理操作能力。

二、解剖学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在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直是知识传播过程的中心,占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一味的知识输出,把枯燥无味的数据概念和生硬的术语强行的灌输给学生,不去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是否达到了完全接受的水平,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 高职学生的学生源整体综合能力下降,缺乏动手能力。在全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学校越来越多,学生的升学率越来越高,大学招生越来越大众化和普遍化,这就使整体的学生素质出现下滑。高职院校本身所招收的学生相较重点大学的学生整体学习素质偏低,学习基础比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差,对自己以后的目标没有规划,学习态度比较散漫,甚至出现有的学生觉的解剖课太脏不愿进入实验室学习。

3. 解剖教学没有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有些院校在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选材上,仍然使用多个专业通用的解剖学教材,没有专业针对性,不能很好的展示专业特点,不利于护理专业的细致学习。

4. 解剖实验室整体设施落后。实验室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所制作的标本,对护理操作所必须的人体表面解剖不够重视,缺乏相关的实训操作指导。现行的解剖教育方式未能和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不能达成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 解剖学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解决解剖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思想,把书本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教师要用理论辅助实践,相应的简化理论教学,多用实践论证。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感同身受,用心理解,这样比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理论要强的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多和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完成了知识传播的过程,也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采用文、图、物相结合的方法,丰富理论教学

合理有效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具有解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解剖学的专业名词和形态结构的描述比较多,学生很易混淆,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就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失去学习兴趣。而采用文、物、图三者相结合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的文就是书本的理论知识,图是指书本上的结构插图和解剖学图谱以及教师的课间画图,物则是指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标本和实物模型。教师运用文、物、图,三者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全面、更立体、更直观的表达所要教授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专业因材施教

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有很大差异,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点,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弱的同学,教师应该多加以关注和鼓励,督促他们从基础知识学起,让学生重新燃起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

4.启用网络教育资源,构建具有自主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依托现在网络发达的有力契机,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解剖学论坛,定期的上传一些精品课程,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形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外的随时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灵活的获取解剖学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语

解剖学的教学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教师应多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及时补充和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在解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和探索自身的教学方式,找到一套更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解剖学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李红.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项目化教学的构建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8,07(19):164-165.

[2]陈尚,吕俊峰,董芙蓉.高职护理解剖学精品教材建设探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6(07):297-298.

[3]范真.突出应用能力,构建护理特色解剖学课程[J].解剖学杂志,2009,04(01):514-515.

作者:廖少明

上一篇:领导个人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学生班级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