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护理专业是中等卫生学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必须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合格的护理专业后备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进入社会,对用人单位及个人具有深远的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 篇1:

基于生命教育视角的护理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摘 要:体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科特点,重视学生的职业体能、生命安全、职业心理、耐挫能力和服务价值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本文针对生命教育视角下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用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生命教育;护理专业;体育教育;高职院校

当下的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从“生命教育”视野下实施体育教学的改革成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依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从生命教育视角客观分析体育教学的现状,并探索有效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

一、从生命教育视角重新审视高职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现状

1. 职业体能学时安排极不合理

职业体能是指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所需要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和耐受力的总称,这是提高工作效益的基础。但是,体育教学却一味重视竞技项目,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几乎没有涉猎,特别是从业需要的保健知识、营养卫生等护理专业必备的体育知识都极少涉及。

2. 职业安全教育意识淡薄

护理专业的职业安全就是使学生避免从医劳动中发生伤亡事故,并能有效实施应急措施。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安全意识,但在真实的教学中“准备部分”形同虚设,学生体能测试成绩也多为虚报数字,而急救知识、事故伤害救治等科目的训练没有真正做起来,好多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学生对运动伤害事故救治的知识极其匮乏。

3. 职业心理教育严重缺失

職业心理是个体心理品质和认知水平有机结合的综合素质的表现。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体育教育应该围绕这个基本点建构本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树立专业服务的思想。然而,现阶段的体育教材忽略了“职业心理”的教育,虽然也提及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缺乏护理专业的针对性。

4. 职业挫折教育重视不足

高职护理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低,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叛逆心,心理表现比较脆弱。因此,体育教学要利用失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教师在强化耐挫教育的同时,更要强化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5. 服务意识教育亟待加强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服务性特征极为明显,因此,培养学生优质的服务意识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事关学生能否融入工作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否为广大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基于此,体育教学应该利用课堂的各个环节来做好这些工作。

二、护理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1. 注重发展学生职业体能,加强生命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体育课程是必修课程,必须将“职业体能”和“安全教育”落实到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之中。护理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体能素质,胜任医疗执业需要,这就需要体育教学积极开展针对性训练,为学生胜任职场工作做好准备。比如,护理专业可以多安排腿部力量训练,要强化站位训练、急救技能训练等,以保证基础技能应用能力。体育教学要有效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学生力避人身伤害,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心态。

2. 制订职业规划,拓展生命教育渠道

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总体而言依然是以服务为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教师可以针对就业中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职业体能和心理健康等内容做好相关的拓展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设计“体能闯关”的拓展训练,教师可以设置5公里急行军、400米跨栏、20个引体向上、攀岩、铁索桥等项目,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考核,对用时少、效率高的队伍进行奖励,以帮助学生锻炼体能和团队精神。高职院校特别是护理专业院校需要加强挫折教育,以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事故。教师要用榜样激励学生、强化意志、提高团队精神,让学生敢于自我挑战,从而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3. 强化服务意识,实现生命价值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承担着培养服务性人才的任务,需要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生命意识。首先教师需要平等对待学生,以服务学生为教育前提。其次需要搭建锻炼学生服务意识的平台,要利用各种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服务意识的养成。最后需要利用游戏活动促进角色转变,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养成“平凡岗位造就辉煌人生”的生命态度。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20(9).

[2]冯建军.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J].教育评论,2003(2).

作者:李伟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 篇2: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的方法与体会

摘要 护理专业是中等卫生学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必须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合格的护理专业后备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进入社会,对用人单位及个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护理专业 体育教学 体会

护理专业的体育教学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筛选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两年时间里掌握最主要的2-3个体育运动项目。现就护理专业健美操和800米中长跑体育教学方法及体会归纳如下。

一、教学方法

(一)健美操教学方法:“三环节”教学法(对比迁移法、衔接组合法、念动练习法)

1.对比迁移法的目的是先通过教师对健美操进行完整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对全套健美操有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再逐个分析每个动作中手、臂、胯、腿、胸、腰和头应如何摆动,绕环协调地配合。

2.衔接组合法则通过教师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示范讲解,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利用对比迁移法把手、臂、胯、腿、胸、腰和头协调配合。先由教师边喊节拍边带领做几遍再过渡到教师利用口令引领学生自己做,并指导修正他们的动作直至正确才进行下一个节拍,反复循环过程包括音乐的伴奏,由分段合音乐过渡到串联成套合音乐的教法,使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

3.念动练习法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系统地在脑中重现已经形成的动作表象,并利用课前、课后或业余时间想象动作名称和体形,加深动作套路理解和记忆,促进技能的形成。

(二)800米中长跑教学方法

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将学生按照体质、生理因素分组,首先由教师带领控制速度跑3分钟-5分钟,然后进行徒手操、后蹬腿、高抬腿及加速跑的前期准备,最后讲解800米中长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引起的原因,如肌肉酸痛是肌肉消耗太多能量并产生大量乳酸所致;胸肋疼痛则是呼吸加快,胸廓扩大和上肢的过快摆动引起的;小腿骨痛多发生在跑至500米-600米处,是肌肉产生的乳酸和关节剧烈运动的结果;极点是将近800米或冲刺过程的最终表现,此时肌肉可能发生抽搐并容易摔倒等。自我调整的方法是在出现上述身体不适的任何一种情况时都必须减慢速度,等待肌能恢复再完成全程活动。如果中途个别同学发生摔倒或不适情况,其他同学要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要从始至终观察运动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消除学生恐惧心理。

二、效果与体会

健美操主要锻炼护理专业学生的形体健康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有利于缓解他们在今后工作中长时间走动所引起的下肢疲劳问题,同时提高回心血量,也体现了学生个人和团队合作的融洽,对陶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情操甚至终身体育产生影响。800米中长跑体现了耐力与竞争、顽强与拼搏,并检验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体育运动潜能,对开展下一步的运动项目做到心中有数。作为教师,其运动量和精力的消耗是很大的,因此,首先必须制订严格的教学计划,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并对学生体质进行深入的了解,在分环节和分层次的过程中,力求尽快掌握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别以及体能强弱人员的名单,有针对性地施教,使课堂效果和预期目标更容易达成。以身作则,是体育教师的职责,传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项目,符合国家提倡的全民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康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肩负着的重大责任。

责编 韦 微

作者:覃健珍

护理专业体育教学论文 篇3:

中职护理专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特点的体育教学还可以全面发展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的需要。但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中职护理专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中职护理专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体育教学

现在社会的竞争越发激烈,用人单位不仅需要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中职教育也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体育教学有着特殊的要求,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并不理想,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中职护理专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护理专业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女生居多,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被老师彻底放弃的,因此,有些学生在心理和认知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再加上他们原本基本知识掌握薄弱,当遇到一门稍难的课程,他们更是失去信心,课上有些学生就会睡觉、走神;他们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身体素质差、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虽然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效果不佳,但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他们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普遍表现出消极、淡薄的态度。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十分有限,体育学习意识比较淡薄,体育知识掌握水平较低。

二、中职护理专业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手段,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很好的满足护理专业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很多课程如:形体、瑜伽、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都能在锻炼身体的前提下,满足女生对形体美的追求,由此可以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是从事护士这一职业,而一些特色的体育课程如:老年保健操、产后恢复操,儿童保健操等,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们就业,提高综合能力。体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以增强,还可以使其心理健康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尤其是有针对性地结合专业特点的体育教学全面发展了职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意识更使他们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的需要,在新的时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是日益趋增,所以体育教学在中职护理专业院校教育中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中职护理专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课时安排

中职护理专业学制三年,实习期在八到十个月之间,再除去实习后的辅导考证时间,学生系统学习的在校完整时间不满两年,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院校开设体育课程不满两年,多数是一年或一年半,每周开设两课时居多,少数院校为每周开设三课时,由此可见体育的总课时安排和周课时安排都普遍偏少。由于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开设课程较多,再加上领导的不够重视,导致体育课时被压缩。体育相对于护理其他专业课程,通常被视为边缘学科。

2.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缺乏规范性,教学内容随心所欲,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在选取上缺乏针对性,教学安排中内容单调、千篇一律,不能体现护理职教特色。很多体育教师都会以自己擅长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教学局限性,男女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比较传统,再加上中职学生的体质较弱,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为了防止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和意外,部分体育项目就不被纳入教学中,如:体操、跳高、长跑等。与学生特点和职业相关的体育课程开设较少,护理职业教学特色体现不出来。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过于单调,缺乏创新,一节体育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就是讲解、示范、自由练习或分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任何吸引力,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体育教学带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效果以及应有的乐趣。中职学校应根据新时期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应有的魅力。

4.师资情况

根据淮南市中职卫生学校体育教师情况调查发现,体育教师职称普遍为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教师不足。学历基本是本科、大专,研究生很少。体育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与继续深造的机会,教学观念、方法难更新,致使学生在校期间很难在有限的体育学习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体育认识和体育习惯。中职卫生学校由于没有升学压力,部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较严重,体育课程不被重视,相应的体育教师也不被重视,学校对中职卫生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没有做到位,对体育教学效果也没有合理有效得评价机制。

5.场地器材

目前各大中职卫生院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对体育场地、器材的投入未能跟上,随着今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制约作用将会日益凸现,场地、器材不足是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瓶颈。院校现有场地设施,很难满足几个班同时开展正常的体育课教学,由于场地的有限,有的院校两个班都不能同时开展同一个项目的教学。器材设备的不足与落后,使体育教学和项目设置受到影響,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效果。单双杠、乒乓球台等设置基本是露天的,风吹日晒,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改善场地器材对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成亮.新课标下实施体育课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03).

[2]胡建明.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问题思考[J].中国培训.2015(14).

[3]曾秋生.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2009.08.137-138(14).

[4]窦群.试论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现状与对策.[C].时代教育.2016.(119).

[5]黄淑金.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C].教育教学论坛.2013.01.03.

作者:孙晓梅

上一篇: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环保社会实践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