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周年上的讲话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成立十周年上的讲话

在九三学社中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和多党合作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重温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历史,对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传承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深入推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全社广大社员团结奋斗,为推进新时代多党合作和九三学社事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事件。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中华民族结束了近代以来被侵略被压迫的苦难屈辱历史,从而迈进了发展壮大的历史新纪元,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新征程。建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重大考验之后,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辉煌的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毛泽东同志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曾说过,“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70年来,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回顾历史,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70年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同诞生的,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机和国家危难,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引领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在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革命阶级及其政党都不可能单独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反对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中,也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是正确的方向。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看到了实现人民自由和解放、民族独立和复兴的曙光,积极响应、公开拥护“五一口号”。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这一政治格局有了制度化保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伟大成果。这一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巩固和完善,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和作用。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16字方针,成为新时期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重要准则。1989年,中共中央发布14号文件,正式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随之又载入宪法。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两个5号文件先后颁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落实。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开创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进一步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的性质定位,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多党合作篇”。近期,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又密集出台3份文件,就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出了系统、科学、详细的指导意见,为民主党派在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回顾历史,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背景,是真正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立足于我国国情,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中国智慧。它一经形成和确立,就展现出巨大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切实把这个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在九三学社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抗战胜利前夕,九三学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鼓励和指引下建立,走上民主革命道路。1949年,九三学社公开响应“五一口号”,自觉接受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筹备新政协,见证了人民政协和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九三学社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同前进,成长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下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70多年来,我们的发展和履职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下完成的,都是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取得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九三学社发展成长的根本保证和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历史经验和政治选择。

74年前,九三学社创建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战火之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九三学社已经从一个创建初期只有数十人的学术性政团,发展成为拥有30个省级组织、326个市级组织(含市级筹备机构和县级委员会)、7125个基层组织、18万多名社员(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政治成熟、组织健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作用日益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74年来,九三学社積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延续形成了今天九三学社鲜明的界别特色。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自愿跟着共产党走,他们或留在大陆,或从海外归来。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加入了九三学社。如留在大陆的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严济慈、吴学周、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茅以升等;如海外回国的葛庭燧、黄昆、邓稼先、程开甲、谢家麟、严东生等。1952年院系调整,九三学社大批专家学者离开大城市,报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岗位。九三学社社员为发展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许多开拓性和基础性工作。

——五六十年代“向科学进军”时期。九三学社广大社员热情迸发,积极践行科学报国理想。有66位社员参加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5人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12位社员荣获新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汲清、谢家荣在陆相生油论指导下,为新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作出了划时代贡献。王淦昌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王应睐、邹承鲁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高等教育改革、三峡工程、中年知识分子、科技进步等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上世纪80年代,王选研制成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场中国印刷史上的技术革命。1986年,王淦昌、陈芳允等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推动了“863计划”的出台,对我国高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期间,我们就“入世”应对、西部大开发、非典防治、三江源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南水北调等问题议政建言,得到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实施“人才强社”战略,聚集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众多社员在本职岗位上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先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就长江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广泛调研,提出高质量建言。在助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和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从科技角度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大批社员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取得了一批新的重要科研成果,实现了在某些领域的国际领跑。例如,卢柯院士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取得系统性的原创性成果,潘建伟院士为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领跑国际作出了重要贡献等等。广大九三社员在本职岗位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为助力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贡献。

回顾历史,我们深深体会到,爱国、民主、科学是融入九三学社血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初心所在。爱国主义是贯穿九三学社历史的一条主线;民主与科学,是九三学社特色鲜明的思想理念和历史传承。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秉承社内先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潜心学习社内前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牺牲精神,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在重大科技领域勇攀高峰、有所作为。我们要将九三学社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事业的发展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矢志不渝、竭尽全力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对于70年来国家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深感自豪;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限憧憬;对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这一切伟大成就和指引九三学社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我们表示由衷而崇高的敬意!

温故可以知新,鉴往可以知来。面向未来,我们将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光荣使命,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需要我们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引导广大社员切实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进一步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凝聚广大社员以及我们所联系的科技界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需要我们夯实组织建设这个基础。组织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以提高“五种能力”为着眼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能力素质,推进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要素”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把牢社员发展的政策关和入口关,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保持特色,更加注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造就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组织活力和凝聚力。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需要我们强化履职能力作为支撑。全体社员首先要加强学习,从政策文件和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向专家和同行学,努力提高工作本领,积极打造自身专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自身优势,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中找准履职尽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能力,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展现自身价值,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需要我们用好作风建设这个抓手。要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持修身立德、严于律己,做讲规矩、守纪律的表率。坚持密切联系社员,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与地方组织、基层组织联系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需要我们强化制度建设作为保障。要将制度建设贯穿于自身建设各个环节、履行职能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工作制度化水平。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内部监督制度、调查研究制度、机关工作制度等,构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系统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并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制度上狠下功夫。

同志们!七秩风雨鲲鹏起,击鼓催征再出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关键时期,九三学社将继续秉承多党合作初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凝心聚力、同心同德、不懈奋斗,团结带领广大社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文为作者在九三学社中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纪念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尚国敏

作者:武维华

第2篇: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开栏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从本期开始设立“学习头条”专栏,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相关文章将同步在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党建头条”微信公众号、七一网上推送,敬请关注。

同志们,朋友们:

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同志们、朋友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同志们、朋友们!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同志们、朋友们!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點。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军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志更加坚强!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各条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財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須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第五,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我们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六,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我们要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第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前进道路上,我們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我们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奋斗。我们要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第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只有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全党团结统一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全党执政本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我们要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净化纯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宏大的人才队伍。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第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同志们、朋友们!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大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造福两岸同胞。我们有坚定的政治决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毛泽东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设计了用70多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远的构想和决策的。

40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古人说:“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同志们、朋友们!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作者:习近平

第3篇: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

与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列):

扎西达娃 西藏文联主席、西藏作协主席、作家

郭守平

西藏文联党组主席团成员

普布昌居 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

朱小如

前《文学报》评论部主任

刘琼

《人民日报》文艺理论室主任

蓝国华

西藏社科院研究员

李遇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周新民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刘大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熬超

西藏自治区群众艺术研究所作家

夏元明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尼玛潘多 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李鲁平

《芳草》杂志社副主编、评论家

刘醒龙

《芳草》杂志社主编、作家

扎西达娃:这么些年,我们西藏的作品和作者能在文坛有些影响,都是和《芳草》的关注有很大关系。《芳草》杂志近年来已经发了几期“吉祥青藏”专号,仅长篇小说就推出了阿来的《空山》、朗顿·班觉的《绿松石》、泽仁达娃的《雪山的话语》、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等等。这次,刘醒龙能再次带队来西藏,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这也是对我们作家们的一个很大的激励。

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几个议题里面,就有对西藏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议题。今年又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大庆,中央也派代表来了。除此之外,经济方面的三板上市,都有一些对西藏特殊的优惠政策。

作为边地文学来说,我觉得“中国故事: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与方位”这个点选得非常好。让我们的边地文学和内地文学更好的呼应,为研究边地文学和内地文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西藏和内陆中心的大都市的文化积淀和文学现象肯定会有所不同,希望我们高水平的作家、评论家、编辑家们,能够在西藏满载而归。

这种研讨会如果在全国各地辐射开来,就会形成很大的格局,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中国文学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推进。

郭守平:这个会我是主动要求来的。这个题目吸引了我。这次的活动特别有意义,有创见,有远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中央也要求作家、艺术家来西藏深入生活。我们文艺工作者探讨边地文学的价值和方位,也是在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落实中央的要求。我们这些讨论和推进,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文化也有着丰富的意义。

普布昌居:现在是边地文学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有政策上的倾斜、资金上的扶助,中国作家协会在作家的培养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国内著名的刊物,比如《芳草》杂志,积极地推荐西藏的作家。这些都为边地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比较好的外部环境。

我想,边地文学要发展,也应该寻求比较主动的发展机会和表达空间。边地文学作家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当下中国文学发展的状况。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进程,提供的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使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越来越相同。这种相似有外在的,更有内在的。、生活的同质化也带来了文学的同质化。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在转型,商业的大潮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危机。价值失衡和消费主义在文学创作当中可能也是一个问题。我想,边地文学能不能针对中国文学的同质化和现代病,从自己的文化出发,从自己的文学出发,继而对整个中国文学有些贡献,有一些反拨,实现一些价值。

相对中国的发达地区,边疆受这些冲击比较小一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继承,可能相对来讲,要完整一些,古风尚存。边疆的文学作家要能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有吸纳和转化,能够给文坛提供多样化的审美体验,给不同文化带来相互的补充和参照,对同质化进行反拨,对现代病进行疗治,同时能带去一定的文学价值。

西藏文学作为边地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一定探索意义的。次仁罗布、尼玛潘多等作家,他们都是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光是写出了西藏的自然地理、民族风俗,同时也写出了藏族文化滋养下的人的精气神,写出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写出了“西藏味儿”。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和谐观、生态观、利他思想,这些对当下的人心与社会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它们都深植于人的内心,无需理论的支持,几乎可以成为一种本能.世代相传。

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里面有一个人物,为了保护藏羚羊,而牺牲了自己。这部电影被定义为环保题材作品,但是它的文学意义远远高于环保意义。它是以整个生态系统为本的,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生命观。再比如,次仁罗布的《放生羊》,也能够打动人心。这些都是可以吸纳的好的、内在的东西,它们不分民族,不分国界,对全世界都是有意义的。

西藏的文化中,有很多东西是杂糅在一起的,作家在这个资源宝库中,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需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己的视角,还得有现代眼光和批判意识。

另外,对于边地作家的母语创作,我想说,目前母语作家的理论资源比较欠缺,因此对理论的学习要重视。另外,边地母语创作的翻译工作,也要跟上。

朱小如: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关注这个题目。最主要的、我们最早关注的是,所谓“边地文学”的价值与方位。从扎西达娃开始,从先锋派开始,其实汉语作家早就应该检讨自己。为什么我们的先锋作家往往都是从西藏回去之后,才把汉语写得非常精彩。我就觉得很奇怪,最早在《芳草》“中国经验”栏目我们讨论过,中国古代的“中国经验”就是一个人鬼神魔叙事都在的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传统。经历过现实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一套方法思维之后.我们连基本的神话思维都没有了。而这些缺失的,如今却从扎西达娃、从马原的作品里重新得到了,更重要的是这种神话思维对我们汉语文学的影响。

“边地文学”的价值在哪里?这是我们汉语作家应该思考的,有些作者在青海、西藏等地待了很多年,已经吸收了“边地文学”好的方面,但回过头来,他又把汉人的习惯思维,把我们社会的尔虞我诈,过多地投射在小说之中。这就是类似作品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而我在次仁罗布、龙仁青的小说中可以感受到和谐,感受到不那么尔虞我诈的关系。同时,当我将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认真读完后,我很是吃惊。一开始我还认为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上是有局限性的,可能主要表现在叙述现实问题的时候,在表现文学的政治、人的政治的时候。但我在看这部小说时发现,它关注的不是人的民族、地域,而是讲一个人应该有定力,并且在风云变幻中怎样去保持基本的做人的定力。这种定力是不跟随时代风云变幻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中管家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几十年如一日地伺候女主人,让我不禁思考他的定力是从哪里来的。其间次仁罗布对西藏叛乱及“文革”等事件的书写也让我很吃惊。

这部小说为我重新打开了一个思路,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都应该具有基本的定力。无论社会风云怎么变幻,都应该有这种基本的传统,有这种与人为善的逻辑,都能找到灵魂最终的归宿。西方社会很早就提出把灵魂出卖给魔鬼这样的现代性的命题,而我们几乎没有很好地琢磨过。但是我们有自己守恒的东西,这才是我认为作为文学和文学性最重要的。神话思维带给我们的语言已经超出了简单的、逻辑的层面,在此种思维中,你可以有超脱,可以有想象,可以有假借。所以看阿来的《格萨尔王》,我也有想法。我觉得它可能还是稍微虚空了一些。我们可以写虚,但我真没想到次仁罗布这次写了这么实的一个小说,而且这么直面,让我觉得真有胆量。我很佩服。

对于当代作家,我们的价值与方位就在这里。我们讲我们自己的,我们讲我们的守恒定律,讲我们灵魂的最终归宿。这才是最基本的,这才是我们文学最需要解答的问题。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能给出这个答案,但是我们积极地在努力,这就是我认为的价值,且所有的世界的题目都在这里。

刘 琼:这个主题比较切合大的时代背景,也有着比较深层的意思。我认为,我们坐在这里谈边地文学的时候,可以有两种角度。

第一种角度是,我们在全国这样一个范畴、这样一个空间感里面谈边地文学,对边地文学有一个相对的地域和地理的界定。另一种角度就是,我刚刚听普布昌居谈她对边地文学的理解的时候,感受到她也有她的文学自觉性在里面。

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西藏也好,其他边疆少数民族也好,其实已经没有多少隔离,信息的交流已经非常的畅通了,但同时也还保存着一定的个别性。这就是时间感、空间感的差异性。

文学和文化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从这个主体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关照,才会产生种种观念性、认识性的东西,从而形成我们的意识形态。往大处说,政治经济背景里面,我们边疆处在这一重大版图上的重要性和功能性,不言而喻。

还有一个角度,我觉得也值得探讨,那就是文学与时间和空间的价值。文学和空间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我们的边地文学,在流变的过程当中,比我们内地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大家的美学关照,这些异域的风格化的东西,传播起来更容易在一条线上面,让我们能够看到它的脉络。文学也就表达了它的地域背景,表现了一定的时空关系。创作者从个体的内心出发,对生存的环境关系进行了反射。这种反射,导致了共性的美学的形成,导致了文学风格的形成。

边地绝不是边缘,边地文学也绝不是边缘文学。藏地作家这些年来发出了响亮的文学的声音,这些都是值得鼓励和推进的。以此,可以使这个群体的声音更大一些,展现出更多民族性的东西来。

蓝国华:古代的边塞诗歌,应该算是边地文学;近现代的,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云南的新疆的西藏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开始出现了。早期的边地文学异军突起,也是在西藏。八十年代以后,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一批藏地作家,逐渐引起文坛的普遍关注。新世纪以后,特别是这几年云南的边地文学奖,也搞得很红火。

在我看来,边地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两者是相对共时存在的。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一是自然地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由社会物质生产力决定的:三是文化心理。这三种形态可能会叠合,也可能剥离。这涉及到历史发展和互相认同的问题。我们当前的边地文学,总体还是边疆民族地域文学。西藏文学占据其中的很大一部分。

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就文化而言,主要有:一是文化普及的价值。文学的熏陶,精神的培养;二是文化交流的价值。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的认同;三是文化的借鉴价值。各种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结合实际取长补短,同时也加深对母族文化的认识:四是文化的创新价值。它有助于整体的人类文化的创新。

就政治而言,边地文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促进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比如一些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军旅作品,又如一些表现英雄情结、理想主义的作品。

另外,边地文学对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文化不同人群,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和弱势文化的关注和尊重,是对人的平等意识和发展意识的体现,有助于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性的确立。

那么,边地文学如何定位呢?我觉得应该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全民族的更深入的交融。同时,也要有利于我们文化的整体创新。我们的边地文学,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植根时代的沃土,注入新鲜的血液,和谐的发展,进行生态文明的建设。

李遇春:“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和方位”这个主题的提出,非常有战略性和前瞻性。这可能在中国文学史上包括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会占据一席之地。

《芳草》提出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的话题,在国内是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的。《芳草》杂志的同仁也在关注边地文学,关注怎么样立足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特别是对于中国边地作家的中国故事的讲述,《芳草》是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的。《芳草》杂志引领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不只是创作,更有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方面潮流的引领,这也是令人非常钦佩的一个地方。

研究边地文学、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在我看来,还是对原有“中国经验”的进一步的深化。大家刚刚提到这些年来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方面的状况,我们专门来提出边地文学的理念,非常有意义。

边地文学和内地文学是一对孪生姊妹,不可分离。我们当代文学史的书写都是以内地文学作为中心来进行叙述的。边地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对我们的文学史也是有意义的。如何书写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可能是一个杠杆,这个杠杆可能能撬动我们对整个文学史的书写和建构。

边地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边缘的文学,它一旦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它和内地文学会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状态,而不仅仅是一种补充、辅助和填补。边地文学和内地文学不应该是一种边缘和中心的关系,而应由二者构起一种对话的关系。双方互为主体,没有主次之分。

我们研究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和方位,还是要追溯历史、穿透历史。且不说古代的边塞诗作品,只说一九四九年以后的边地文学,都是非常重要的。在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很多内地的作家来到边地,进行采风、改编和翻译,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开来。这是内地文学和边地文学的一体化过程,关注的是同一性。八十年代以后,边地文学摆脱了追求同一性的进程,开始追求文学的差异性,比如阿来的《尘埃落定》等等。当然,内地作家比如张贤亮、张承志也有一些对边地的书写。还有迟子建,也算是一种极地的写作。

二十一世纪,应该有意识地追求融合性。中国是多民族的文化,不是汉民族中心的文化,不要为了追求差异性而追求差异性,而是应该上升到一种思想的、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各方面融合的境界。

周新民:“中国故事: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与方位”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中国故事”、“边地文学”。这个题目的实质性问题是要处理“中国故事”和“边地文学”的关系。“中国故事”是一种普遍性的叙事方法,而“边地文学”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地方性的叙事。这当“中国故事”和“边地叙事”并置在一起的时候,就碰撞出一个问题:不同视野的两种叙事如何去处理?

无论是作为空间的“边地”,还是作为文化的“边地”,其实都是一种边缘的话语。相比较而言,“中国故事”则是中心话语,它要处理的是普遍性叙事。因而“中国故事: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与方位”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普遍性叙事的“中国故事”和作为地方性叙事的“边地文学”并非是对立的话语表述,二者存在着诸多丰富复杂的联系。

就现阶段的“中国故事”的基本内涵是民族国家的建构,如何叙述边地融于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情境?大概有三种叙述立场与方法,也相应地产生了三类“边地文学”。第一,从普遍性的价值立场去叙述。此类“边地文学”以其叙述边地融于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历史情境,汇入到“中国故事”的洪流为旨要。通俗的说,就是从现代民族国家的角度去叙述边地,叙述边地如何融入到现代民族国家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进程中去。以西藏的文学为例,像益希单增的《幸存的人》、降边嘉措的《格桑梅朵》等,都是在叙述西藏如何汇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洪流之中。第二种叙述立场,是以地方性叙事作为一种叙述的观照点,比如李学辉发表在《芳草》上的《末代紧皮手》,在宏大的历史变动中去突出、彰显这种紧皮手的价值和信仰,是一种纯粹的地方性叙事。这种叙述立场叙述了“边地”作为地方性叙事相比较“中国故事”普遍性叙事的特殊性。

边地的历史毫无疑问是与民族国家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无法脱离民族国家的现代历史建构。另外,边地的历史肯定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的表达或者知识观念。上述两类“边地文学”处理“中国故事”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叙述方式。这次我在《芳草》上读到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后十分兴奋,我觉得这部作品是“边地文学”中处理“中国故事”和地方性叙事比较出色的一部作品。《祭语风中》一方面它亳不回避边地历史和中国现代民族历史的建构密切关联,细密地叙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文化大革命等“中国故事”。但是,《祭语风中》在叙述这种普遍性的历史的时候,一直紧紧地扣住、把握住边地的历史。次仁罗布通过主人公个人的命运来展开边地的历史,在展开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人生体验、个人经历、所见所闻,从边地的历史信仰这一系统中去感知表达中国历史的变动。也就是说次仁罗布是从这种普遍性的叙事立场与视野出发,紧扣住边地的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去展现边地自身的独特的风貌,但是他的这种展现毫不回避中国普遍性的叙事和信仰。《祭语风中》表现了“边地文学”叙述“中国故事”的新境界。

第二,边地的地方性叙事如何和普遍性叙事之间形成一种沟通,这是“边地文学”处理“中国故事”的又一重要方式。“边地”有独特的风俗、信仰、民情,但是这种独特性如果离开了普遍性的叙事作参照,就缺乏了价值和立场。比如说我们对西藏的很多作品非常感兴趣,是因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内地文学不具备的一些思想素质。诸如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诸如对人和神的关系的叙述和描写,这些都是我们内地的文学所不具备的。但是,正是基于普遍性叙述,“边地”叙述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因此,“边地文学”的地方性叙事的叙述,弥补或者丰富了我们的“中国故事”,非常延展地拓宽了“中国故事”的内涵和边界。

第三,“边地”的地方性叙事里面肯定有很多奇特独到的东西,这种奇特性和独到性本身又是对普遍性叙事的一种补充和丰富。比如扎西达娃的一系列小说,这种审美的经验让我们感到很新奇,我们总想用普遍性叙事去解读它,曾经从先锋文学的叙述规范去解读扎西达娃小说的一些特性。先锋文学是基于“中国故事”而衍生出来的叙述美学,在我看来,它和扎西达娃的小说之间有相似性,但是绝对不属于同一知识谱系。扎西达娃的许多小说处理的其实就是边地经验。其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神秘性、人物形象的符号化,本身就是西藏文化的表征,它无非表达的是边地人的独特审美思想与情趣。如此看来,像扎西达娃的那些作品,丰富了有“中国故事”所不能涵盖的独特内涵与意蕴。

总体看来,“中国故事: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与方位”非常有意义地揭示出了当下文学研究如何去处理普遍性叙事和地方性叙事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一话题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刘大先:我们现在来谈边地文学或少数族群的文学也好,地方性文学也好,实际上谈的是怎样重新讲述我们中国的故事。中国在地域、语言、文化方面,都是复杂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丰富性的存在。这样的存在致使你很难把它做一个本质化的书写。而我们在大学时学的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的理论实际上是缺失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原来的一体化,到八十年代思想解放,是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文学有一个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这发展趋势到了九十年代以至新世纪以来,又发生了大的变化,而我们可能在新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又过于强调这个差异化,这实际上存在很大问题。如今,我们的文学如何对我们的时代、社会、整个民族的时代精神重大性的话题做一个发言,成了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问题。

而今,文学向新媒体、自媒体等扩展,在这样一个语境当中,我们来思考边地文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会发现,文学在不同的地域可能有自己的一套传统,这不同的传统面临着一个普遍性时间的问题。我要说,边地不一定等于边缘。我们经常探讨边缘和中心的对立,且往往会把一个地方性的知识体系或文学传统、文化传统,当作普遍性时间当中特殊性的地域。这个普遍性的时间就是现代性的发展,而这个特殊性地域可能是拉萨、凤凰或者丽江。仿佛在这个普遍性时间当中,有一个与我们不一样的时间性的存在。一般人类学也有一个大的毛病,它老是研究所谓的原始民族或者边远村落,仿佛他们与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时间段上面,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还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边缘的活力。这个提法出自闻一多他们在抗战时候发现的边地少数民族原始的野蛮性,即所谓原初的活力。这种边缘活力的说法实际上似是而非。在这种边缘活力的说法当中,边缘的地方、边地永远只是作为中心的一个补充,且如果按这种模式下去,边地就会变成边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今天我们谈的话题是如何讲中国故事。要讲中国复杂性的故事,肯定是要摆脱中心和边缘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我们来到拉萨,感受到佛教之光。佛教讲人的自明性,佛性有一盏灯,我们现在谈边地文学、中国文学,实际上就是干灯互照、光光相印。每个地方性文学与族群性文学可能都是一盏灯,不同的灯照印起来像满天星斗一样,才能真正照亮我们的中国故事。所以我认为讲述中国的经验,讲述中国故事,讲边地文学的方位和价值所在,可能更应该立足在这个方面。

熬超:我是“藏二代”,从小生活和工作在西藏,我熟悉这里的一切,我的创作素材和人物原型,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西藏深深根植在我心里,除了它的海拔高度能打动我,它的民族精神也打动了我。

西藏的老一辈的作家,以扎西达娃为代表,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从西藏传到了国外。借助边地文学的姿态,引发了当代文学的冲击波。新世纪以来,在内地的大力关心下,我们也有了以次仁罗布为代表的本土作家群。他们以新的群体力量在崛起。他们的写作,是将神性的东西浸透在一种琐碎的事情当中……

刘小枫说,叙述改变了人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感觉。我们西藏的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边地文学,形成了西藏的精神的叙事空间,也形成了高度的自然神性。

作为地理概念上的边地作家,我觉得我们写好身边的故事,就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我要做的就是还原,还原藏族人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西藏,这是一个藏族作家应尽的责任,也是我未来的创作方向。

夏元明:边缘究竟为何意?往往,边缘人说话是说不到点上去的。但边缘人也有一个好处,他站在独特的立场与视角上,有可能说出一点能引起别人思考的东西。

就像李遇春所说,《芳草》以前提出了“中国经验”,这次会议又提出“中国故事:二十一世纪边地文学的价值与方位”,这都是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提法。用李遇春的话来说,它可能会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书写一笔,会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建构起到积极作用。我很赞成。但是我还有一点不同的想法。

我觉得文学与其说是理论先行的建构,不如说是作家们的创作实践。通过实践的总结,然后逐渐去发展。其实我对西藏文学是缺乏了解的,也甚少与西藏作家接触。但这次我读了次仁罗布的小说之后,感觉写得很出色。我反复斟酌后为我的发言命题为:阅读是心灵的朝圣。

我在多年以前读过一本书,是由法国的一对父子写的,与我们的西藏也有关系。父亲是法国社会科学院一个研究哲学的教授,儿子是一个有成就的生物学家,书名叫《和尚与哲学家》。这个儿子有一次去尼泊尔待了一阵子以后,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并对他从事的自然科学研究产生了怀疑,最终皈依了佛教。他说的一句话颇为有趣,他说,我们很多人都在一些次要的问题上疲于奔命地努力追求,最最主要的问题我们却放弃了。而这最主要的问题在他看来就是灵魂的问题。

所以我读次仁罗布的小说,感觉在这一点上他给我的震撼非常之大。表面上看,这个小说是在写西藏的历史,其实他真要写的是主人公的心路历程。通过他的心路历程来折射整个藏族人民的心路历程。这就使我想起了鲁迅说《红楼梦》的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唯宝玉而已。”大观园内外那么多的悲剧,只有宝玉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而他最后“悬崖撒手”。但是《祭语风中》的晋美旺扎不是这样的。他在还俗后最终重又皈依,在那一方天葬台上,完成对自我与他人的救赎。小说中这种对心灵的崇尚是我们内地文学比较缺乏的。

与此同时,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我们藏族文学可能表面上在坚持自己的东西,可背地里却隐藏着内地文学、汉语文学的尺度。我们现在对西藏文学似乎有一个不说自明的期待,它自然环境的独特、文化的神秘、藏传佛教的精神,这些我觉得都是需要的。然而就《祭语风中》而言,我认为,首先,次仁罗布在叙述整个历史的时候,对历史的评判并没有自己的立场,这一点我认为可以探讨。第二,这样一个历史,与主人公整个心灵的皈依之间的关系,与我们当代的整个中华民族灵魂的关系,这些方面的揭示也似薄弱了些。当然,由于次仁罗布的小说创作调动了很多生活的积累,生活细节与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而不是光去走主题,所以小说就非常的感人。

归纳起来,我觉得这个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各位作家要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扎根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土壤,不要被某种时尚的东西所左右。在反思价值与定位的时候,更要思考如何坚持自己本土的东西,又如何才不被其他的东西所左右。

尼玛潘多: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和交通的便利,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理上以及经济上的边地概念在逐步淡化,但在文学领域,内地和边地的交融共通还需要时日。内地人对边地的概念感还是很强。

边地文学最大的价值在于让边地不再边缘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边地文学的繁荣发展能够凝聚民族共识,让边地不再边缘化。

作为一个边地写作者,我的切身感受是信息的不对等。我在鲁迅文学院的时候,听一个很有名的期刊主编说,杂志不太敢发西藏作者的作品,因为太敏感。当时我甚感失落。但是,有《芳草》杂志这样一个平台,有像刘醒龙主编这样一些人在努力为边地文学和边地作家做一些事,我相信这种情况很快会有所改观。感谢《芳草》杂志的努力与坚定!

李鲁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初来西藏,我们对气候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对边地文学的价值和独特性的发掘,也需要时间和准备。我们既被西藏口耳相传的神秘与魅力所吸引,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在如何理解认识西藏,理解认识它的历史和文化乃至文学,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多年来,就西藏而言,这里积累了丰富的边地文学的故事和文本。无论是扎西主席当年对西藏故事那种开创风气的讲述,还是《绿松石》这种相对传统的讲述,以及今天次仁罗布对西藏社会历史进程和人物命运追求的讲述,都应该是当代文学宝库里辉煌的一章,应被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我个人认为,边地文化最大的价值,是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人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世界和人类未来的看法。这两点我认为是很多内地作家所忽视的。一个聪明的内地作家,应该多看看边地作家的作品。

刘醒龙:这些年,在文学界我落得一个“藏迷”的绰号,如此说法是俗是雅且不管它,我热爱白雪高原、蓝色水天的本性这辈子是改不了的。这是我第四次来西藏。一九九八年第一次来西藏,我写了长诗《用胸膛行走的高原》;第二次铁凝主席带队,我们从林芝一路走来;二O-三年第三次登上青藏高原,又写了《用胸膛行走的高原》之二。年轻时我没有写诗,人到中年,与青藏高原相遇,才激发出自己的诗情。这一次是第四次了,而且终于到达心仪已久的珠峰面前。在西藏,我们和本地作家建立联系,并且成为朋友。我希望以后还能再来。

任何事情的发生与出现,往往是个人经验。我做《芳草》杂志,这是第十个年头。今年我们杂志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大数据统计我们排在第六。这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这个奇迹让我开始反思,反思我们杂志究竟有些什么特点?我这十年究竟做了些什么?

这样反思的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一个特点是很明显的,就是所谓的边地作家的作品。特别是在《芳草》发过头条的四个长篇,阿来的《空山》、朗顿·班觉的《绿松石》、泽仁达娃的《雪山的话语》、次仁罗布的《祭语风中》。除了西藏作家的作品,我们也发表了很多甘肃作家的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细节的东西、灵魂的东西让我感动,它展现出一种人性的美感。也可以是一本杂志的灵魂。

作为一个作家,在写作中,我有我的主张和表述。我们杂志有个择稿的标准,那些写职场写官场蝇营狗苟之事的作品,我们不发。把这些稿子剔除之后,就发现剩下的大多是边地作家的作品。我这样判断,然后做了这种选择。其实边地在我的印象当中实际上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文本,而并非其它。那么我在进行作品选择的时候,我是把这些作品,包括边地的作品放在我的整个文学的鉴赏力与鉴赏水准之上,摊开来进行选择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把我选择的作品放在我们当代文学整体的框架里进行选择,而从未将它单独作为边地文学来选择。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正因此,我们今天才共聚于此,通过各位专家与作家,进行相关问题的研讨,把我们杂志坚守的、想要表达的大声说出来,希望引起文学界的共鸣,即使得不到共鸣,起码也是一种声音。

二O-O年夏天在拉萨,了解到一位学者与人交流时,满口的“敬语”。这让我为之一振。“敬语”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在内地的叙述文本里,几乎是见不到的。而在很多边地作家,却用敬语来表达,来写他们所面对的世界,让人读来肃然起敬。感觉到他们对人类、对人性本身,对自然界充满一种皈依的崇敬。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文学精神。

我想用明年一整年的时间来进行这种专题的讨论,我们会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作家,展开各种形式的专题讨论,看看这一年会做出什么成果。我们将这第一站放在西藏、拉萨,放在这么一群亲爱的朋友当中,是因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同时我们也有共同的理想,就是我们要共同维护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应有的尊严。我们的目的和希望,就是共同维护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意义和尊严。

最后,说些时髦话,借用习大大的话来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中国的边地文学就是中国文学的“绿水青山”,它的价值有可能就是,让中国文学回到纯粹的文学当中,维护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尊严。

第4篇:在地税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马鞍山市地税局局长刘鲁舟在市地税局组建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7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聚会,热烈庆祝马鞍山市地税局组建十周年。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地税局党组和全体地税干部,向光临今天庆典活动的省局、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以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关心支持地税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依法诚信纳税的广大纳税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地税事业发展倾注心血、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以及同心努力、竭诚奉献的全体地税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从1994年到2004年,短短十年时间,我们走出了一条知难而进、改革创新的创业之路,我们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大步向前的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为十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省局以及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各有关部门给了我们大力支持,历届省局、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多次到我局视察指导,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为我们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们不能忘记,市地税局历任领导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带领全局税务干部开拓前进,共同创造了今天的收获;我们不能忘记,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与地税部门共同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经过全体地税干部的不懈努力,我们没有辜负省局以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厚望,我们没有辜负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对我们的理解支持。翻阅十年的历史画卷,这十年是马鞍山地税事业迅速发展的十年,是各个方面工作都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十年。

一、组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至2003年底,全局累计组织各项收入83.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1.4亿元、各项基金21.8亿元。税收收入从1994年的3.5亿元递增到2003年的9.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平均递增17.3%。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入库地方税9.78亿元,同比增收3.6亿元,增长59%,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在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的同时,实行税费并重,积极征集社会保险费等各项基金,1994年征集各项基金只有100多万,2003年征集各项基金7.3亿元。今年上半年征收各项基金4.5亿元,同比增长35.3%。我们可以自豪地预言,2004年我们组织各项收入将突破20亿元,十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二、依法治税环境不断改善

十年来,我们坚持深入持久、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连续十年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每月在办税服务厅发送《税务公报》和税收宣传资料,通过媒体宣传报道,拍摄公益广告、电视短剧,发放宣传材料,举办税收讲座,举办税法竞赛,表彰诚信纳税户,开展送税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税收氛围。

我们坚持以内促外、重在治内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制定和完善《减免税管理办法》等30多项内部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制体系;推行税收法制员制度,开展执法检查,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纠正的执法运行机制。同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及时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适时召集地方税执法保障联席会,密切与工商、国税、公检法司、金融、劳动、卫生、教育、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形成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舆论共鸣、手段互补、形成合力”的良性协作关系。

三、征管改革不断深化

十年来,我们围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改革目标,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改进手段,夯实征管基础,构建了既符合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又适合我市征管实际、既满足于目前的征管需要又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征管格局。在全市建立起15个办税服务厅,实现了属地管理,集中征收,目前全市纳税人主动申报率达到99%,申报税款占应纳税款的98%以上。多年来,我们以办税服务厅为窗口,以服务纳税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全面实行办税“八公开”,建立局长接待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在全省率先开通“12366”税收服务热线;积极推行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和“阳光稽查”、“约谈式稽查”。在今年开展的“纳税服务年”活动中,推出30项服务措施,并逐一落实。积极落实支持企业改组改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下岗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地方税超过3亿元。推行一级稽查制度,实现选案、稽查、审理、执行四分离,充实稽查力量,加大专项检查、专案检查和举报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稽查外堵偷逃、内促征管的作用,十年共查补税款1.2亿元。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手段。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税收征管和行政管理之中,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广域骨干网、马鞍山市税收城域网和内部公共信息网,“马鞍山地税网站”也即将建成;实现了税银一体化、办公自动化;全面应用全省统一征管软件,实现了全市的信息集中处理和业务规范。

四、基础建设不断夯实

1994年,市地税局成立伊始,基础差,底子薄,人手紧。仅有一座5层楼的办公搂,2辆工作用车,人员编制及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基层一线租用在拥挤、简陋的底层房,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职责不明,管理失范,业务不熟,人心不稳,难以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面对重重困难,全局上下将税收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向征管转移,大力加强一线单位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切实改善一线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对一线单位在资金投入、人员配置上进行倾斜,使所属各单位基础面貌全面改观。十年来,用于基层建设的投资累计达6000多万元,建成了市局21层办公楼,所有基层单位都有自己的办公楼、小食堂、小阅览室;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建成了税收城域网,配备计算机从成立时的2台增加到近300台,人均拥有计算机0.8台,全面提高了基层办公和办税条件。

十年来,我们高度重视税务登记、发票、税源管理等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夯实、巩固和完善。实现了在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证,推行有奖发票和税控收款机,规范和精简征管资料,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对年纳税在3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实行重点监控。1999年以来,以开展创建标准化分局(所)为抓手,狠抓基层和基础工作,实现了基层管理和基础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由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推动了征收管理工作及其它各项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至2003年底,全局15个基层单位(含当涂县局)全部达到省标准化分局标准,其中一级单位5个,占33%,比全省平均达标率高出17.7%。

五、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为总体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大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地税干部队伍。十年来,我们每年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举办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先后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和业务骨干赴扬州、长沙、南京税务培训中心脱产学习,每年举办全员业务考试,实行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奖励办法,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水平。市局大专以上学历209人,占全局公务员总数的89%;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以上证书的有180人,占干部总数的76%,45岁以下人员全部通过公务员英语培训,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实施稽查人员等级制,实行干部离岗学习制度和末位人员待岗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了机构改革,初步建立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涌现出了全国税务系统先进个人刘丽霞、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雨山区分局、全省十佳征收单位原直属分局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单位。

六、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十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狠抓“文明治税、优质服务”,树立了“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地税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地税系统15个基层单位,全部获得200

2、2003“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称号、“文明行业”窗口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单位,原直属分局、金家庄分局慈湖所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征管分局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花山区分局获得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市局相继获得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马鞍山市“文明行业”。

十年光阴短暂,十年奋斗不息,十年启示永恒。所有这一切,得益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所有这一切,凝聚着全体税务干部的心血与汗水。肩负历史的重托,为了明天的希望,我们应当坚定十年来所追逐的信念,应当铭记十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实践告诉我们:

——始终坚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前提。地税部门组建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没有这种创业精神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现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经济的发展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源泉。如果没有马鞍山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政治经济环境,特别是近两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工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服务经济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的理念,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支撑。税收工作涉及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处于利益分配矛盾的焦点,正是由于各级党政机关、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得以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坚定依靠党政的正确领导,积极主动汇报工作的方法,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依法治税是做好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既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法宝,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只有坚持依法治税,才能有效地规范各项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质量,推动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税收环境的意识,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科学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管理出效益、管理出效率。十年来,我们始终不放松对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管理,努力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各项管理方式由粗放到集约、管理思想由传统到科学,发展节奏由慢到快,地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持科学管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改革创新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动力。十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和完善征管、干部人事等改革,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信念,我们坚决不能丢、不能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业绩已载入史册,新的辉煌寄望于明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税收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保障财政收入、宏观调控经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新的形势和任务,不仅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五至十年,我们将迎来马鞍山市地税局实现第二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马鞍山市地税局将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打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创建高效率的工作机制,真正履行好历史赋予的重任,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马鞍山市加速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5篇:在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举行xx建设有限公司十周年庆典活动,首先,我代表中共民和县委、县人民政府向xx建设有限公司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庆典的省、地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xx建设有限公司的十年,是创业的十年,发展的十年,辉煌的十年。十年来,在公司董事长的带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求发展,创建优质工程,树立企业形象,生产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由成立初期的年产值不足xx万元的建筑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集建设施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宾馆服务、门窗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2009年承揽工程x亿元,完成产值xd亿元,上缴利税xx万元,公司资质从最初的等外四级跃升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公司员工队伍不断壮大,成立初只有x人,目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x人。通过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艰辛劳动,取得了辉煌成绩。先后荣获x省优质工程“x”杯、x省x地区优质工程“x杯”、x省优势建筑企业、青海省A级模范纳税户等多项荣誉,<莲山~课件 >成为我省知名企业。在公司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兴企为民,回报社会”的办企宗旨,积极参与我县社会公益事业,累计为我县x中学、转导中学等多家学校捐赠桌凳资金达x万元,为我县x地区x族x节捐款x万元,为我县x乡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捐资x万元,近5年中先后为社会捐资x万元,在济困助学、发展民族事业、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一城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xx建设有限公司积极投身于我县xx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建设,相继承建了县党政机关办公大楼,xx、xx、xx3个住宅小区,xx宾馆,xx学校,xx综合治理、xx河道综合治理等重大建设工程,为加快我县xx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步伐,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热忱希望,在目前中央扩大内需,加大建设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xx建设有限公司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安全生产为根本,以科学管理为保障,按照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积极谋划企业长远发展,坚持走多元化、集团化发展道路,不断拓展公司经营范围,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资本经营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同时,希望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xx建设有限公司的发展,切实转变职能,提供优质服务,为xx建设有限公司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祝xx建设有限公司财源茂盛,蒸蒸日上!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公司全体员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第6篇:在单位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成立50周年。我代表*党委、*领导和全*广大干部职工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广大干部职工、为*的发展建设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各有关单位领导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是*的基础,自成立以来,在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地履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为促进*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经济工作中,*始终把发展经济和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作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综合经营,经过50年的建设,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维护稳定上,*始终坚持劳武结合,寓兵于民,履行保卫边疆、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坚定地站在维护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经受了严峻考验,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开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维护民族*结、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大干部职工所取得的成就和为*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全*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引下,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大大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使*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成倍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总资产达到2.24亿元,种植面积13.1万亩,2002年全*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266万元,职均收入7938元。*小城镇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日益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平等、*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全*的地位不断提高,辐射力、吸引力大大增强,为经济的腾飞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的5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50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取得巨大成绩的50年,是*广大职工*结奋斗,艰苦创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50年。

50年的历史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50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只有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观念,把争先进位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只有牢固确立求真务实观念,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只有牢固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注重完善应对新挑战的体制机制;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观念,努力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新的世纪,*正面临着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全*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25亿元,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3.5番,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探索*企业股份制改造,提高*的整体效益和经济实力,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一产富民,二产强*,三产稳定繁荣的发展道路,来确保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千载难逢的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面前,我们相信,有*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广大干部职工的*结奋斗,*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主题。*要进一步履行好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努力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屯垦戍边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以“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为标准,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强烈的开放竞争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开拓创新,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兵*的使命、作用、现状出发考虑问题,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从总体上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结构调整的竞争上。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面向市场,既要重视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又要加强产业间的协作,在安排结构上有进有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要把企业的技术改造放在结构调整的突出位置,促进产业优化和产品升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

第7篇:在国家税务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受xx市长和xxx副市长委托,今天很高兴前来参加xx市国税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政府,对xx国税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十年来辛勤工作的全市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1994年9月,xx市国家税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十年来,全市国税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强

化执法监督,加强税源控管,优化纳税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启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国税机关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尽力为国聚财。十年来,全市累计组织国税收入36.2亿元,收入规模从1995年的2.13亿元发展到2004年可望实现6.7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国税收入步入了快车道,2002年突破4.2亿元,2003年突破5.1亿元,2004年将突破6.7亿元大关,短短3年间,实现了国税收入的“三级跳”。国税收入连年持续高幅增长,既是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体现,也是全市国税系统转变观念、坚持依法征税、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加强税源培植和源头控管,全面推行征管质量指标考核,加大稽查打击力度,千方百计堵漏增收、清欠增收、挖潜增收的结果。全市国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预计2004年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将达55,为我市经济发展和财力的增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国税部门不忘服务经济,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及时兑现各类减免退税优惠措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宏观调控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十年来,共办理各类减免税、出口退税7.82亿元,充分发挥了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杠杆作用。

二是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国税系统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效率为先,重组业务流程,优化岗位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办税程序,逐步实现了税收管理的扁平化;征管手段实现历史性转变,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多元化申报格局初步形成,全市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和个体双定户税款银行划缴实现“双到位”,小规模纳税人手机短信申报及委托代征成功运行,网上认证和税银库联网稳步推进;积极推行增值税“一窗式”管理;金税工程实现了全面覆盖,确保了金税工程的持续高效运行;办公自动化步入无纸化时代,办公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随着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征管机构和职能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得到统一规范,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税收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国税系统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国税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不断健全依法治税工作机制,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和监督体系,强化过程控制,突出层级管理,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从源头上、机制上强化了内部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广大国税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以贯彻落实新出台的《税收征管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为契机,以“税收宣传月”为载体,利用多种纳税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税法宣传,使依法诚信纳税观念深入人心;加强行业整治、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分子,促进了全市税收秩序的不断好转,使我市的依法治税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国税系统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流队伍”为目标,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干部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实施全员选岗竞岗和系数竞拍,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流动的用人环境,建立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干部管理机制;狠抓龙头工程,扎实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步伐;建立了“三个层面考核、四个板块计奖”的绩效考核新机制,激发了分局班子、机关科室、一线干部的“三方活力”,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形成了全员学习、系统培训、终身教育的新格局;以“两权”监督制约为重点,构建了集行政、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党风廉政监督网络,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建立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实施了内部两级行风评议、开展了“廉政、执法、执纪”专题教育活动和“十佳廉内助”评比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反腐倡廉防线。塑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国税干部队伍。

五是国税形象不断优化。全市国税系统以创建文明行业为载体,持之以恒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税、优质服务”活动,先后创建了“税收服务一点通”、“国税服务超市”等特色服务品牌,制定了办税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值班导税制、限时办结制等文明办税制度,深入开展了“税收与服务同行百日竞赛

第8篇:在国家税务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受曹斌市长和孙建华副市长委托,今天很高兴前来参加启东市国税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政府,对启东国税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十年来辛勤工作的全市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1994年9月,启东市国家税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十年来,全市国税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税源控管,优化纳税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启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国税机关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尽力为国聚财。十年来,全市累计组织国税收入36.2亿元,收入规模从1995年的2.13亿元发展到~年可望实现6.7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国税收入步入了快车道,2002年突破4.2亿元,~年突破5.1亿元,~年将突破6.7亿元大关,短短3年间,实现了国税收入的“三级跳”。国税收入连年持续高幅增长,既是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体现,也是全市国税系统转变观念、坚持依法征税、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加强税源培植和源头控管,全面推行征管质量指标考核,加大稽查打击力度,千方百计堵漏增收、清欠增收、挖潜增收的结果。全市国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预计~年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将达55%,为我市经济发展和财力的增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国税部门不忘服务经济,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及时兑现各类减免退税优惠措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宏观调控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十年来,共办理各类减免税、出口退税7.82亿元,充分发挥了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杠杆作用。

二是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国税系统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效率为先,重组业务流程,优化岗位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办税程序,逐步实现了税收管理的扁平化;征管手段实现历史性转变,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多元化申报格局初步形成,全市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和个体双定户税款银行划缴实现“双到位”,小规模纳税人手机短信申报及委托代征成功运行,网上认证和税银库联网稳步推进;积极推行xx“一窗式”管理;金税工程实现了全面覆盖,确保了金税工程的持续高效运行;办公自动化步入无纸化时代,办公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随着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征管机构和职能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得到统一规范,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税收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国税系统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国税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不断健全依法治税工作机制,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和监督体系,强化过程控制,突出层级管理,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从源头上、机制上强化了内部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广大国税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以贯彻落实新出台的《税收征管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为契机,以“税收宣传月”为载体,利用多种纳税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税法宣传,使依法诚信纳税观念深入人心;加强行业整治、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分子,促进了全市税收秩序的不断好转,使我市的依法治税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国税系统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流队伍”为目标,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干部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实施全员选岗竞岗和系数竞拍,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流动的用人环境,建立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干部管理机制;狠抓龙头工程,扎实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步伐;建立了“三个层面考核、四个板块计奖”的绩效考核新机制,激发了分局班子、机关科室、一线干部的“三方活力”,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形成了全员学习、系统培训、终身教育的新格局;以“两权”监督制约为重点,构建了集行政、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党风廉政监督网络,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建立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实施了内部两级行风评议、开展了“廉政、执法、执纪”专题教育活动和“十佳廉内助”评比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反腐倡廉防线。塑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国税干部队伍。

五是国税形象不断优化。全市国税系统以创建文明行业为载体,持之以恒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税、优质服务”活动,先后创建了“税收服务一点通”、“国税服务超市”等特色服务品牌,制定了办税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值班导税制、限时办结制等文明办税制度,深入开展了“税收与服务同行百日竞赛”、“税企连心桥”等优质服务活动,相继推出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预警提醒服务等一道道充满人性化、个人化的服务套餐,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先后被授予省、南通市文明行业、启东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行风廉政建设实现“六连冠”;创意创作的社区建设主题歌《共有一个家》获全国公益歌曲金奖、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江苏省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一等奖、江苏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涌现出了“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苏省国税标兵、南通市劳动模范、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启东市十佳勤政廉政好干部、十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国税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也离不开国税局领导班子的真抓实干、带兵有方,更离不开全市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借此机会,谨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启东国税事业的省、市国税局领导,特别是南通市局汤银仁副局长在百忙中专程来启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9篇:太极拳协会成立十五周年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爱好太极拳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来了涟水县太极拳协会成立十五周年华诞。借此机会,受万年会长委托,谨代表涟水太极拳协会的全体同仁,向从上海、南京、灌南、楚洲、淮安等地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地欢迎!同时,感谢大家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参加涟水太极拳协会成立十五周年庆祝活动,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太极拳协会的各项工作的关心、支持与厚爱,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政协张祝林主席、体育局石林泉局长对太极拳协会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同时也非常感谢为筹备庆典活动辛勤工作各位同仁。我们相信,通过今天的聚会,一定会达到以拳会友,切磋技艺、弘扬中华民武术精神的目的,一定会增进拳友彼此间的友谊,一定会给彼此间留下最美好的记忆。通过今天的庆典,还必将更有利于我县的太极拳水平的提高;必将更有利于太极拳项目在我县的普及与推广;必将更有利于我县广大市民对太极拳运动健身的认可,也必将获得社会各界人士对太极拳协会工作的更大支持!

忆往昔,十五年风雨,十五年兼程,十五年喜悦,我们大家还非常清晰的记得十五年前的今天,在万莲会长的带动与倡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涟水太极拳协会终于成立了。

回顾这十五年时间,我县太极拳协会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县体育局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长为一支有着多项健身体育运动的集体协会,协会先后有多名同志取得了武术段位,其中万年会长取得国家级指导员资格,武术段位为6级,协会共有武术6段位4名,5段位及以下30多名,还有60余人取得了

二、三级体育辅导员资质。训练点也从以前的两三个,发展到了目前的30多处,为我县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提供了平台,为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为繁荣群众性健身活动,从以前的几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近万人,先后开设各类培训班2000余次,累计培训人员达5万人次,在全县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体系。万莲会长,周春明、张成武、徐洪兰、吴洪洲、胡玉美、郭海、顾明英、于洪兰、吴梅生、林

二、任宝康、张秀兰、嵇素珍,李士明,钱书剑、朱中贵、李华、江二等协会的领导和骨干认真做好晨练安排,他们分工明确,组织、教新拳、复习旧拳,有条不紊,一条东西近三百米长的锻炼带,每天早上,刀光

剑影,音乐声悦耳,练武、做操、跳舞、打鼓、锤钓。练功服,运动服,表演彩装,真的是百花齐放,展现出一幅全民健身的美丽画卷。由于牵头自愿热心拳友很多,在此不能一一点名提及。敬请见谅!

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万莲、胡玉美等自行编排武术节目,万莲、胡玉美、程树民、何静、季慧敏、赵成芳、唐玉香等人不辞辛苦,承担起师傅的职责。每年组织会员参加八月八日是全民健身日,三八妇女节、五

一、七一演出,春节期间搞一台文艺节目,协会接受主管部门的安排,先后代表县、市及以上表演活动千余次,接受有关部门的邀请,参加表演近百余次。

三、定期不定期地集中表演,各晨练点集中到主题公园广场进行表演,以晨练点为单位分别上场表演,互比互看,互相切磋,取长补短,有乐趣有促进。

四、在涟水最有影响力的网站“涟水论坛”上,成立涟水县太极拳俱乐部,从理论上,进行全民健身运动的探讨,发布教拳动态,发表会员演练视频,开展暑期太极拳免费的培训班,在网上发布的及时,参加的师生近百人。

五、走出去,万莲、吴洪洲、张成武、刘以能,程树民,高雪峰,朱旋 ,朱传懿,朱春艳等先后到南京,苏州,常州,丹阳去学习会友。

在这里,我代表会长,代表协会全体成员特别感谢大家,感谢在一线的负责同志,正因为有了你们的不计个得失,无私奉献,协会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壮大;正因为有了你们的辛苦努力,挥洒汗水,协会才有了今天的骄人业绩;正因为有你们的不懈的追求,家人的大力支持,协会的明天才会能更辉煌。借此,我代表协会衷心地感谢大家,希望大家以后继续保持这种优良传统,为协会今后的发展多作贡献。

看今朝,我们任重道远,信心百倍,我坚信,有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全力支持,有协会会长的正确领导,有协会同仁的以火一般的激情工作,协会的明天会更好。朋友们,过去的十五年是我们成长的十五年,新的起点又将开始,让我们共同在这大舞台上,一展技艺,相互交流,用我们太极拳博大精深的运动理念建立起我们深厚的友谊和美好地未来。最后,衷心地祝愿演出成功,并真诚地祝愿,各位来宾、爱好太极拳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和美、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上一篇: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方案下一篇:师德演讲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