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教育事业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不断提高和创新中求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为陕西经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量实用人才,有力地支持了陕西经济建设、促进了社会进步。2018年,陕西省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学生总数达到797.97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达20.7%,比1949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306人,是1949年的175倍。

基础教育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基础教育十分薄弱。全省80%以上人口为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38%。1949年全省有普通中小学14461所,专任教师27764人,在校学生76.76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中学生33人、小学生553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9月,陕西107个县(市、区)全面实现“两基”达标的历史性任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完成了“两基”任务,历史性地实现了在全省范围内基本上扫除文盲和基本上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同时,陕西还扎实推进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创建“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区)”,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8年,全省共有小学4714所,招生人数51.36万人,在校学生达265.61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97%,比1978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小学生690人,比1949年多138人;全省普通中学达到2072所,招生人数60.78万人,在校学生为180.81万人,比1949年的3.94万人增加44.9倍,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为99.95%,比1978年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口中有中学生470人,是1949年的14.2倍。2018年,全省有普通高中471所,在校学生72.27万人,为1978年的1.4倍。

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稳步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特殊教育十分落后,全省仅有1所盲聋哑学校,学生13人,1978年发展到5所,在校学生618人,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70年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陕西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65所,在校学生5984人,分别为1949年65倍和460倍,比1978年增加60所,在校学生人数增长8.7倍;专任教师1408人,比1978年增加16.8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省共有4所幼儿园,入园幼儿344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教育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壮大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幼儿教育。2018年,全省共有幼儿园(含学前班)7963所,在园儿童由1978年的17.54万人增加到141.3万人,增长了7倍,教职工人数由1978年的9295人增加到162654人,增长了16.5倍;与1949年相比,幼儿园及入园幼儿数更是大幅度提高。

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

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949年,陕西只有21所职业学校(含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4230人,专任教师210人。改革开放初期,中等职业学校达到89所,在校学生2.93万人,专任教师3297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获得长足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陕西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为此,省政府及时制定了陕西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大了培养力度,从而使各类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2006年,陕西争取到国家县级职教中心国债建设项目14个,专项资金4000万元,全省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总数达到85个,创建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所,建成示范乡镇农技校100所,进一步改善了我省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促进了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18年底,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69所,为1978年的4.1倍,比1949年增加16.6倍;在校学生39.97万人,为1978年的13.65倍,比1949年增长94.2倍;专任教师20928人,为1978年的6.35倍,比1949年增加98.66倍。

高水平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仅有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等4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272人,教职工1239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随着我国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1978年陕西高校迅速发展到30所,在校人数扩展到3.44万人,教职工2.7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9人。

进入80年代以后,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学位管理制度以及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及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计划,陕西省政府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科研能力,目前我省进入国家“211工程”的高校达到8所,进入“985工程”的高校有3所,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二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6所“211工程”建设学校共设立45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投入重点学科建设资金7.82亿元,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并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经过70年的发展,陕西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2018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95所(含12所独立学院),比1978年增加65所,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30.35万人,为1978年的22倍;在校学生105.48万人,为1978年的30.66倍;專任教师68459人,为1978年的6.4倍。全省共有成人高校14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8所,还有12所独立院校,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68.57万人,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本专科学生274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8年,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49个,研究生指导教师18694人,在校研究生达12万人以上,比1978年的280人增加400倍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19722人、硕士研究生108455人;全省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59个(高校30所),其中,博士授权单位32个,高校19所(含4所军队院校)。全省普通高校有博士一、二级学位授权点180个,硕士一、二级学位授权点50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6个,涵盖所有13个学科门类;全年授予研究生学位3789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54人、硕士研究生34845人。

2018年,陕西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所,其中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3所(全部为部属高校,其中A类2所,B类1所),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高校5所(其中,部属高校3所、省属高校1所、军队院校1所),共有17个学科;另外,陕西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7所、建设学科7个,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3所、建设学科13个。截至2018年9月,陕西高等教育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有46个、前1‰的学科有6个。

全省民办教育蓬勃发展

陕西民办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1984年,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成立,标志着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复兴,开创了社会力量办学的先河。进入90年代民办教育已初具规模。1991年,全省共有民办教育机构800多所,在校学生达11万人。随着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到1999年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已达2000多所,在校学生达40多万人。

2000年以后,陜西民办教育进入稳定、规范发展的新时期。截至2018年底,全省各类民办学校(含机构、幼儿园)总数达到4668所,在校生118.28万人,其中幼儿园4136所,入托幼儿34.89万人;小学228所,在校生21.35万人;初中90所,在校生14.14万人;高中87所,在校生7.3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4所,在校生5.93万人;民办高校(含机构)31所,在校生27.20万人。全省民办学校毕业(结业)49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8.40万人,中职毕业生1.96万人,高中毕业生2.43万人,初中毕业生4.04万人,小学毕业生2.63万人。

2018年,民办教育机构教职工15.94万人,其中专职教师9.5万人,行政管理人员1.27万人,外聘兼职教师0.29万人。

2018年,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达27.20万人,其中研究生225人、本科生162762人、高职(专科)在校学生109211人;另有公办高校参与,按民办机制运行的独立学院12所,在校学生74635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

第2篇: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素质形态及特征

[摘 要]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国民的广泛认同,奠定了国民素质的文化基础,也标志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素质特质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强调人的核心地位和素质本位,把国民素质定位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提高国民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之高前所未有;文化与科技知识素质普遍提高,主体意识表现出开放与进取、自立与竞争、民主与法治的特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素质发展态势表明了它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素质,必须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国民素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国民素质;态势;特征;意义

[作者简介]单培勇,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李媛媛,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研究生,河南 新乡453007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新纪元。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学以及体育等各方面事业发展极为迅速,创造了历史上新的繁荣昌盛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将国民素质定位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国民素质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表现在:国民身体素质之高前所未有,心理素质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社会文化素质呈现出跨越式上升的态势。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素质形态及特征,对于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中积累的“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实现“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重视改善民生:国民身体素质呈上升态势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先后通过土地革命,整顿经济秩序和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总体表现出上升的态势,其形态特征表现在:

1 国民食物构成趋向合理,营养更为均衡丰富。纵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消费水平增长状况,除“二五”时期,由于自然灾害和“三大运动”导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每年增长速度呈负增长外(“二五”期间为-3.3%),全国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增长显著,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更为明显,1978年全体国民消费水平人均为184元,2007年达到7081元。正是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保证,国民食物构成才能更为合理。如表1所示,1952~1989年间,消费品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量,除1962年之外,其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从1989~2007年的数据来看(表2),从1989到2007年,我国不论城镇还是农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递减,从2002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甚至下降到30~40%之间,属于富裕层次。农村居民的营养构成也表现得更为丰富,1999年,各类肉禽及制品比上年增长5.4%,奶类增长3.2%,蛋类增长4.1%,水产品比上年增长4.4%,显示了我国国民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发展态势。

2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卫生机构总计3670个,卫生机构的人员数为54.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为8.5万张,国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基本得不到保证,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到1957年,卫生机构总计达到122954个,比1949年增长3250.296,卫生机构的人员数发展到125.4万人,比1949年增长131.7%;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到46.2万张,比1949年增长443.5%。党和政府还高度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普及疫苗,到60年代初,成功消灭了天花这一严重损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并且建立起了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妇幼卫生保健体系,使得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迅速。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一方面卫生医疗事业“硬件”的发展更为迅速。我国卫生机构在1978年总计有169732个,到1990年达到208734个,2007年达到298408个;卫生机构人员数:1978年总计310.6万人,1990年为490.6万人,2007年达到5903.7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978年总计204.2万张,1990年292.5万张,2007年达到370.1万张。另一方面,“软件”措施得力。党和政府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劳动、食品等法律法规,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大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并着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努力缓解群众对公共卫生的需求,促使了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3 预期寿命显著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后国民平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在新中国成立前,国民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而到1957年就提升到了57岁,1990年持续增长达到68.55岁,2000年继续增长到71.40岁。横向对比来看,从我国和世界人口预期寿命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图1),我国的预期寿命和较发达地区的差距一直在拉近。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和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和发达国家要差18年;到20世纪末期我国人口预期壽命就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5年左右;到80年代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只有8年左右,到2004年只约低5年左右。

4 群众性体育活动取得较好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取得新的成就。1995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使了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95年全国达标人数13926万人,到2000年上升到15202万人,2005年增长到12234万人,显示了国民体质的发展状况。

概而言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民身体素质发展状况,除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与1966~1976十年“文革”之外,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总体呈现出上升态势,尤其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上升态势更为明显。

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国民心理素质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宜告结束,《共同纲领》在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国民社会地位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使国民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国民心理素质总体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其形态特征表现在:

1 妇女地位的提升,促进国民整体心理素质水平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权

益,把妇女从数千年的封建道德秩序下形成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促使了妇女思想的解放。在政治方面,《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妇女同男子具有平等的权利,拥有同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在经济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章为“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专门保护女性在经济上的权益。在文化方面,中共中央于1986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婚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条明确规定:实现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婚姻制度。这些法律的制定将妇女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给予了法律条文的保证,将妇女从几千年野蛮落后的旧制度中解放出来,除保证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促使妇女政治思想、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人格意识的觉醒之外,更是促进了新型家庭伦理价值观念的形成。

2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广大农民心理素质水平迅速提升。对农民心理素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主要集中于两次改革,一是1950~1953年,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一方面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解除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束缚,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促进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土地革命广大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的生产资料,这就使农民取得某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他们的依附性心理有所缓解,个性的主体价值和人格意识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发展。

二是1978年底和1979年初,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农民家庭收入成倍增长,不仅绝大部分的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地区的农民甚至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这就为国民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将一大批劳动力从农村中解放出来走向城市,彻底解除了土地对他们的束缚,不仅使得他们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更使得广大农民的心理素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工队伍的迅速发展就是证明。

3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用与影响着国民心理素质呈“双向”发展态势。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将有限的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但是它的高度集中性,不仅没有使国民传统的依附心态从根本上得以解除,反而又增加了对人、对单位、对集体的依附关系,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国民心理素质中的人格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依附心理又消极作用于社会思想潮流乃至社会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之中,社会结构状况及国民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的主体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人,促使国民心理素质中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意识空前增强,平均主义、安贫守旧等传统价值观念遭到冲击,国民的人格力、适应力、承受力、应激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化和道德失范直接影响到社会心理,主要表现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人与人心理距离拉大、人际关系淡漠等,影响了整体国民心理素质均衡发展。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使国民对提高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中国社会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引发了一些国民心理素质发展的不均衡状态,导致了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个性“畸形”张扬及心理失衡等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促使国民对提高心理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子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已开始显现;现代和谐意识与科学发展观念明显增强;现代人际关系和谐意识与社会和谐发展意识逐步提高;国民人格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步统一,在实现价值的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人格力量”,在改变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现状过程中,承受能力和勇于竞争的精神逐步增强。

概而言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国民心理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还存在消极影响国民心理素质提高的诸多社会因素,如“文革”十年导致国民心理素质呈下降的趋势,改革开放后,国民心理素质中出现的“主体性”迷失倾向,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国民心理素质均衡发展。使国民心理素质总体表现出波浪式前进的态势。

三、重视素质教育: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呈跨越式上升态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人口中80%的国民是文盲;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言工作,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状况,其总体发展态势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

1 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民社会文化素质快速上升。全国解放前36年中,高等学校毕业生一共只有21万多人。到解放前夕,科研机构只有40多个,科技人员不到1000人。科技成果寥寥无几。新兴学科全属于空白(P242),全国人口中80%的国民是文盲。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到195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201所,中等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和普通中学)6059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19.1万人比1949年的11.7万人增长63.2%,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314.5万人比1949年的126.8万人,增长148%。小学在校学生数5110万人,比1949年的2439.1万人增长109.5%,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数占总人口9.47%,比1949年的4.76%,增长98.9%。到1964年,12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下降到2.6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为38.19%,与新中国成立时的80%的文盲形成了鲜明对比。200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1982年我国文盲率为22.81%,到1990年文盲率下降为15.88%,2000年文盲率就減低到6.72%,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显著增长。

2 公民科学素质提高迅速,现代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开始树立,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的知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思维方

式进一步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牢固树立,公民的科学素养与以前相比有了快速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007年,“我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表明,我国2.25%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其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为3.0%,农民为1.0%”。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2006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旨在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3 国民思想素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新中国的成立,使国民国家主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感空前强烈,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国民普遍树立起了以爱国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一种积极向上的革命进取心態,它积极影响着建国初期的国民价值取向和思想素质的发展,使国民以主人翁的精神。不计报酬地为新中国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社会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公而忘私蔚然成风,人们爱祖国、爱劳动,以蓬勃的激情进行社会革命和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进一步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保守”的观念,形成了积极向上、开放的、健康的思想风尚,凝聚成了中国新的思想体系,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国民进一步树立了改革开放的意识,在与外民族的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而且更加坚定了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明显提升:“调查显示,对我国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分别为56.3%和35.2%,合计为91.5%,‘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分别仅占3.8%和1.3%,合计占5.1%。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比重合计达95.1%。人们对‘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十足,86.4%表示‘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

4 国民道德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党和政府在建国早期就进行了整风运动、艰苦奋斗教育与热爱劳动教育,使全体国民的社会主义觉悟有所提高,并培养出了国民爱劳动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些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使国民形成了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道德风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民道德素质呈现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道德规范要求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规范要求快速转变的趋势。社会公德素质已引起国民的高度重视,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家庭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升,环保意识迅速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诚信意识得到了较快提高,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具有很强的引领、整合多样化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功能。它明确了新时期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为国民素质内容的完备构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成为国民自己实际行为的自觉遵守的准则,为国民素质建设指明了方向。通过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国民思想和道德素质有新的飞跃。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就充分证明了国民的道德水平。全国人民在震后,以史无前例的高度责任感,广泛地、快速地、自发地行动起来,伸出无数双援助之手,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自发的捐款捐物通过不同路径送到灾区;大批志愿者主动到灾区救灾,展现了国民道德责任的新境界。

5 国民能力素质迅速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研发新产品随处可见,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白 云]

作者:单培勇 李媛媛

第3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中国国际地位梯级上升

[摘 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相应的中国国际地位也经历了从地区性大国走向国际舞台中心大国到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国的梯级上升。中国综合国力的历史性飞跃和国际地位的梯级上升源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源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立场原则方法的坚持和践行,源于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源于党对人民的信任和依靠。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史性飞跃;国际地位

[

Key words: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ic leap; international status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且实现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不仅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而且迈步走向决胜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经济上,中国已经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政治上,中国已经由一个地区性大国演变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国;文化上,中华文明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与其他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了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意义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的新篇章等。

一 政治上站起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地区性大国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得到关键性扭转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但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不仅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而且还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的胜利标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任务,即民族独立。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是人民解放的前提。只有站起来,才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际交往、参与国际事务,平等协商才有可能。新中国的成立则意味着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第二个任务得以完成,即人民解放。人民解放是国内社会稳定、政治革新、经济繁荣的保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人民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能。因此,没有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繁荣富强,也就难以保障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待遇。由此可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都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而无论是民族独立还是人民解放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完成的。可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没有中华民族政治上的站起来,也就没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

(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也开启了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历史。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陷入了积贫积弱,内无民主、外无主权的境遇。国内政治腐朽、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压迫重重;国际上,任人宰割、备受凌辱、毫无主权。为挽救民族危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之道。既有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早期改革尝试,也有农民阶级“均田地”的太平天国运动;既有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也有资产阶级以改良为目的的戊戌变法;既有以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为目的的辛亥革命,也有宣传“民主”“科学”为目的的新文化运动;等等。这些探索和尝试虽然都失败了,但却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也积蓄了中国革命继续发展的动力。直到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有识之士才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即无产阶级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2]16,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对外打倒西方列强,对内实现民族解放。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也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同时进行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2]385。马克思同时指出:“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3]17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指导之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面貌也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相结合;始终坚持统一战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坚持必胜的抗战信念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387。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作为四大战胜国之一、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等并没有改变中国国内积贫积弱的现状,也没有改变中国国际地位低下的现实。例如,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规定中国的大连为自由贸易港、琉球由国际托管;二战结束后,英国拒绝把香港交还给中国并恢复驻兵等诸多特权;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等都可见一斑。在国际社会的冷遇使得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只有取得民族独立,真正地站起来,才有可能得到平等的礼待和最起码的尊重。

(二)新中国成立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完成,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领导并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的第一件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是中国发展进入新纪元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按照苏联模式,走一条以重工业为基调、以兴办国有企业为内容的、以国家工业化促进现代化的经济发展道路。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0.[5]1080将国家经济的重心放在重工业上是由当时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决定的。就国内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问题,如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追剿残余敌人等。就国际环境而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进行敌视、孤立、封锁和包围等。由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要务的工业化发展战略。首先,在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统领下,1953年,我国部署了“一体两翼”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6],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集全国之力,大力兴办国有企业,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化取得重要成就,基本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例如,建成了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在内的近六百个重要项目。其次,1956年,总路线的“两翼”——三个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制度保障。社會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过渡性质社会的结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最后,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够深刻,党对工业化模式和工业化速度等方面的认识都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但党都能及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错误,确立新的正确的方针路线。1958年开始执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受“大跃进”的影响,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例如石油实现了自给。1966年开始执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动荡,但是经济依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例如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成功进行一次新的氢弹试验等。

(三)站起来与地区性大国的构建

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受国内百废待兴的基本国情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敌视主义的政策等的制约,中国的发展空间有限,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是局部性的。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开始崛起。

首先,国际社会兴起了与新中国建交的热潮。新中国成立第二天,苏联承认新中国地位并与中国建交,随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有10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年内,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7个。其次,进入国际舞台并发挥建设性作用。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在会上就印度支那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的国际性会议。同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该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了万隆会议,高举反帝国主义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成功进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再次,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最后,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融冰。第二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继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华民族站起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是显著的。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但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依然困难重重,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还处于地区性大国的地位。中国真正地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世界性的大国,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二 经济上富起来:锐意改革开放与走向国际中心的大国

政治上的站起来是经济上富起来的政治保障。但是政治上的站起来并不等于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平等公正的待遇。政治大国需要过硬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世界性大国必然是经济强国。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经济的繁荣,没有物质基础的支撑,就不可能有跻身于世界舞台的综合国力。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锐意做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开启了中国走向快速发展和富起来的新征程。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党对国家发展重心的关键性调整

如上文所述,新中国在过渡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的经济成就,但在1958年开始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由于脱离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義路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盲目冒进的风气,提出了“十年或稍多一点时间赶上英国,二十年或稍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7]313的“赶英超美”的不切实际的经济发展目标。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一味地追求“一大二公”,不断地提高经济目标,最终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扰乱了社会秩序,致使在苏联背信弃义及自然灾害等多重影响之下出现了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期。1966年开始执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对国内阶级形式及资本主义复辟的误判,国家发展的重心由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导致了文革十年动乱,给党、国家以及人民带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浩劫和灾难。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面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及以实践为导向来制定国家发展战略,1978年,以反对“两个凡是”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路线为目的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拉开了序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党对自身思想问题的清算,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二)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与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提出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启了中国富起来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全中会之后,改革和开放就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双引擎。在双引擎的驱动之下,中国经济开始起飞,经济走上了快车道。

第一,重新认识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重新明晰了现代化的内涵。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明确了发展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同时,党对现代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化不仅仅是指工业的现代化,也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应该还包括健全的民主和法制、精神文明建设[8]204。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现代化,而不是单维度的现代化。自此,党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党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正确定位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提供了保障,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对现代化内涵的全面把握为社会的充分全面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制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计划,即“三步走”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深刻认识到“大跃进”运动违反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由现实物质基础决定的,而不是意识的产物。在总结失误的基础上,党重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之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赶超过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时间上、目标上等都更加细化和具体。党重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坚持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同时进一步强调了“三步走”战略进行到第三步才有可能基本实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9]。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的当下,任何急于求成的赶超战略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不仅不会加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还会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灾难和浩劫。

第三,引进了市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入市场因素,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即“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0]373,而且也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市场开辟了道路。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市场和引进外资的前提,计划经济制度之下,仅仅依靠国内市场,不仅相对狭小,而且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空间,导致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不足。只有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吸引外资,才能在竞争中促进民族企业、民族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开始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路径。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僵化的观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党的历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社会建设理论。

第四,改革开放与中国已跻身世界性经济大国行列。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承认。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性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在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的成就[1]。2010年,中国在第二季度的GDP总额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理论创举,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推动积贫积弱的中国逐渐富起来,并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

(三)中国经济的富起来与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地位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大的理论创新,不仅实现中国经济的富起来,而且也逐渐推动中国由地区性的大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权益,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合法身份。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及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变长期以来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开启了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治理全球经济的新时期[11]。

首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秉承“达则兼济天下”的天下大同思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将中国的成功模式称为“北京共识”。“北京共识”既区别于“华盛顿共识’,同时“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齐名,又体现了“北京共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在实现自身富起来的同时,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为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还斥巨资援助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如支援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

其次,跻身全国经济治理三大主要经济体的行列,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2010年,中国开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欧盟成为世界经济治理的三个主要的经济体。世界经济治理主要经济主体的地位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治理贡獻公共产品的基础,也是中国在世界经济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是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重要保证。

最后,通过多种国际组织,致力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国际不合理的政治经济旧秩序一直都是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是发达国家借以遏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深化国内机制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并开始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之中。例如,通过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加入金砖国家、加入G20集团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

改革开放至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之前,中国虽然借助自身富起来的强大经济实力,通过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仍是在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旧秩序之下进行的,因此是被动的参与,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有限。经济上的富起来并没有使中国在国际上获得同等地位的影响力,也没有获得同等地位的公平待遇,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开始思考一个深刻的问题,即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居于什么地位、具有多大影响力的根本性因素到底是什么。

三 文化上强起来:科学研判新时代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2]9中国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也是文化的崛起。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支撑。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更深层次的自信,是一个国家自信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崛起才是推动中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大国的根本动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心往一处去,力往一处使”就必须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13]323。在一个多元民族国家,这个凝心聚力的共同理想信念只能从共同的文化传统之中来,即从共同的基因中提取。作为世界中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延绵五千多年的文明,中华文明必然成为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底气。

(一)党对中国自信认识的深化与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更持久力量的提出

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起多大的作用,能够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还取决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吸引眼球的能力有多强,取决于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强弱。由此可见,政治上的独立为中国跻身于世界舞台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经济上的富强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物质保障,而文化上的强大则是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话语权的强国的关键。自信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底气,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正是基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道路自信是基本前提、理论自信是思想引领、制度自信是可靠保障、文化自信是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具有务实精神的中华文明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自信是因为具有敢于自我革命、不断修正错误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中国文化上强起来的标志,也是中国话语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话语的开端。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已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2017年被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14],之后又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中国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15];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共识等。

(二)文化上强起来与世界性话语体系的建构

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是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开始的。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由积极地参与国际秩序的构建过渡到积极地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向全球治理积极地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实现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重塑的转变。

首先,“一带一路”:“丝路”精神的延续与区域治理模式的重塑。“一带一路”是对中国古代“丝路”精神的延续,其本身就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同时又是中国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在世界出现“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16]的背景之下,提供的创新型合作方案。“一带一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合作方案,也是全球化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其一,“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丝路”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丝路精神源于汉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新纪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与西方的新航路开辟不同的是,由张骞开启、经由东汉的班超、大唐的玄奘等进一步拓展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之路、文明之路。经由几千年的发展,丝路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17]。其二,新时代“一带一路”精神是以“和合文化”为主题的古代“丝路”精神与以“和平、发展、开放、创新”为主题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精炼地概括了新时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特征和内涵。即,“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18]。其三,“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持续高度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当下世界性的大战不可能发生,世界发展也稳定向前,但是和平赤字和发展赤字却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人民。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潮流,在国际上引起了重要的反响。一方面,“一带一路”的朋友圈阵容越来越大。自2013年倡议的提出至今,已经有124个国家及29个国际组织正式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已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第2274号决议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决议;2016年12月,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阿富汗问题第A/71/9号决议明确欢迎“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此次会议上,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一带一路”倡议载入联大决议.,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其四,响应“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精神,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弥补了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供给资金的不足。“一带一路”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一带一路”的巨大国际影响力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巨大优越性和穿时代的现实解释力。其五,“一带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与西方国家主导的“一国独奏”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同,“一带一路”是沿线和世界各国的合唱[19]300。“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从被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到开始主动重塑全球治理体系、积极贡献中国智慧的转变。

其次,文明交流互鉴:和合文化的延续与保卫世界和平屏障的建筑。和西方扩张性、侵略性的资本主义文明不同,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和平为贵,倡导“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与世界的交往不是通过战争进行的,而是通过文明的交流和经贸往来进行的。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鉴真东渡日本等都是以文明交流的方式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了解,消除隔阂,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第一,倡导“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0]。当今时代,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但是影响和平、阻碍发展的因素依然大量存在,其中文明之间的互疑和猜忌是导致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美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中,对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进行了预设和分析。虽然亨廷顿对不同文明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预设过于悲观,但是从侧面印证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猜疑和猜忌是导致世界不和平的重要原因之一。文明是历史的产物,从广义上讲,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人们所创造的一切人文精神、物质发明、公序良俗等的总和。因此,不同文明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同文明之间一定会发生冲突。与倡导“普世价值”,企图以西方文明取代其他文明,来解决文明之间的冲突的文化霸权主义方案不同,中国倡导以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了解,以互鉴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第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提供了平台。承认文明是平等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则是对不同文明平等地位的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21]9中国不仅坚持文明平等,同时也积极地倡导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中国为亚洲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中国文明观的重要平台。第三,平等的文明观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精神力量。“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而平等的文明观与以交流互鉴的文明发展观就是保卫和平之屏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用通俗易懂的中国话语向世界人民传递了中国智慧,传递了中国始终坚持和倡导文明平等的思想,传递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维护力量的精神。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的延续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創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其一,以互利共赢共建繁荣的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基本权利,繁荣富强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繁荣、互利共赢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中国坚持了互利共赢,将中国梦与世界的繁荣发展结合起来,“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22]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但是中国梦并不是凌驾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之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和平的复兴,中国过去没有侵略别的国家,现在强大起来了也不会成为“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当世界在政治上划分为支配国和被支配国的时代的一个或极少几个支配国家,特指处在发达社会,具有超强综合国力,同时信奉霸权政策的支配国。,将来更不会成为世界霸主。中华民族没有侵略的血液和基因,和平发展始终是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要在实现自身强起来的同时,维持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进行对接,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3]的最终目标。同时,在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发展赤字的形势之下,中国坚持开放共享发展,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中国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依靠创新拉动经济的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24]。其二,以新发展理念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治理的棘手问题之一,也是全球治理的重点。美丽中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大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是解决生存问题根本之策,但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新的生存危机。资本主义掠夺性的发展方式,导致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了不毛之地,导致了阿尔卑斯山南坡由茂密的森林变成了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地。[3]998与资本主义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不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拓展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和保护生产力。”[25]发展与保护并不是不可兼得的,保护生产力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也是保护生产力。新发展理念对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的创新性阐述,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共享发展为人类结成生态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在全球生态环境的治理上,各国只有共同承担责任、共享治理成果、摒除搭便车的心理,才能携手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其三,以“e带e路”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层空间之外的第五空间。截至2019年1月,全球人口总计76.76亿人,其中网民的人数为43.88亿人次,占比57%,同时,全球手机用户人数51.12 亿,并且有34.84亿人会踊跃参与社交媒体。[26]全球网民已经超过了全球人口的一半。网络空间的治理也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中国虽然加入全球互联网的时间不长,是互联网的后发国家,但是中国积极地参与全球网络治理。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国由网络大国转变为网络强国,中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主权原则的提出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国家的“网络自由”原则;[27]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创建了平台;“数字丝绸”“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28]等的提出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实践平台,即“e 带 e 路”。[29]其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加民主平等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新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19]285因此,全球治理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合唱,而不是少数国家的独奏。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积极地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的处世之道,积极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来论证全球体系改革的必要性,积极地承担责任,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30]

四 结 语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00周年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之下,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地区性大国走向国际中心的大国到具有世界影响力强国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国际地位的梯级攀升,是坚持继承、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果,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的结果,是坚持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果,是坚持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化自信的结果,更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的结果。党的坚强领导结束了中国备受欺凌的历史,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实现了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由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当今中国的崛起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徐坚.改革开放30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J].当代世界,2008(3):4-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中国抗日战争史: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21-222.

[7]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年: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8]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 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N].人民日报,1987-11-04.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王丽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改革与中国路径[J].现代管理科学,2018(8):52-54.

[12]贺鉴.王璐.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从“被治理”、被动参与到积极重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86.

[13]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4]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EB/OL].[2017-02-11].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2/11/c_1120448960.htm.

[15]综述: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理念[EB/OL].[2017-11-06].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7-11/06/c_1121912138.htm.

[16]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EB/OL].[2017-05-14].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7-05/14/c_1120969571.htm.

[17]关亮.丝路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璀璨明珠[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8):4-5.

[18]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EB/OL].[2016-0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30/c_1118778656.htm.

[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0]习近平.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EB/OL].[2014-03-28].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328/c1002-24761811.html.

[2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23]费孝通.缺席的对话——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J].读书,1990(10):3-11.

[24]郑熙文.中国发展带给世界更多机遇[J].求是,2013(2):62.

[25]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4.

[26]全球网民已达43.88亿 印度网民年增长9789万排名第一[EB/OL].[2019-02-03]. http://www.yxdown.com/news/201902/443227.html.

[27]张卫良,何秋娟.应对西方“网络自由”必须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J]. 红旗文稿,2016(9):9-11.

[28]习近平.习近平向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信[N]. 人民日报,2018-11-08.

[29]黄日涵,丛培影.“e带e路”助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EB/OL].[2017-12-05].http://www.gmw.cn/.

[30]李景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会社会科学版),2019(5):10-17.

作者:张卫良 谢耄宜

第4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国旗下,我感到幸福 曲阜市董庄乡管村小学 胡玉梅(2009.9)

幸福是什么?这是所有人都在苦苦寻找的东西。

或许拥有名车洋房能让人感到幸福。而今,站在五星红旗下,以人民教师的身份,面对着无数双清澈的眼睛,我感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每当清晨,校园里国旗徐徐升起,耳边总会听到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声庄严宣告,脑海中总会浮现1979年慈祥的老人在南海边划下的神奇圈圈。就是在这面五星红旗下,多少中华儿女携手走过风风雨雨,一路兼程披荆斩棘,让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条条铁路贯通山涧。在红旗的指引下,先辈们用热血和汗水换来孩子们脸上甜蜜自信的笑容。在国旗下,看到同学们衣着时尚、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健康向上、神采奕奕,我感到幸福。看,正是这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奥运会广场鸟巢上空冉冉升起。她记载了中国60年的艰苦奋斗,见证了中国60年的辉煌巨变。她向世人展示出巨龙腾飞的凌云之势,让世界重新了解中国,走进中国。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china”等字眼已深入人心,给世界各地打上深深地中国印。国旗下,我为自己是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而感到幸福。

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那是中华的声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那是你坚忍不拔的性格。即使是无情的地震,肆虐的

雪灾,也只能激起你的博爱和坚强。还是在这面五星红旗下,我看到孩子们把手中五元十元的纸币,带着庄严的神情投入捐款箱后如释重负的表情,我感动到落泪。不是因为那首《爱的奉献》营造的氛围,而是我看到了明天的希望,为此我感到幸福。

每当我伫立在国旗下,都会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重担。我深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国家倾力于教育事业。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在这面国旗下,值2008年教育管理年之际市政府率各级领导到我校视察,为我们配备了崭新的课桌椅、办公设备。看到孩子们在焕然一新的教室里快乐学习,我感到了切切实实的幸福。

有人说,幸福很难寻觅。其实幸福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只要你静静感受,就会被幸福包围。每次听到孩子们亲切的呼唤,看到他们活泼的身影;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一次次的进步,一天天的长大,心中就溢满了幸福。

国旗下,我倍感幸福。

我幸福,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

我幸福,因为我挚爱我的教育事业。

我幸福,因为我更热爱我的祖国。

第5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朵缀着朝阳的露珠的等待展开美丽的花,向明天仰望,这就是中国。它是拥有爱的,有无数爱戴它的人,金晶也在其中之一,她是可以为了祖国尊严而牺牲自己如花生命的。

法国当地时间2008年4月7日中午12点30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的传递活动,来自中国的残疾那一世小说网 http://击剑运动员,火炬手金晶是第三棒。在这一站这个非常勇敢和可爱的女孩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金晶传递途中极少数的“藏独”分子企图干扰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他们试图要从坐在轮椅上的金晶手里抢走火炬。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她毫不畏惧,紧紧护住火炬不被抢走,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她尽了自己的能力,来捍卫祖国的脸面,这个画面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被誉为:守护“祥云”的天使;“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

其实,她何尝不知道,选择保护火炬,将要付出的是自己年轻的生命。可是,她也明白,这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她理应为祖国的尊严牺牲些什么。凭着她对祖国的爱,那种深深切切的爱,是不会允许她有所畏惧的,所以,她那样做了。

如她所说: “奥运火炬代表着奥林匹克理想,代表着全人类的美好愿望。传递奥运圣火是我的梦想。火炬在我手里,谁也抢不走!”就在暴徒拉扯金晶的衣服,抡起拳头要打她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法国警察过来,使劲把暴徒揪走了。她说过一句令人感慨万千的话:“你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我们看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了。

的确,她是一个坚强的女子,也是一个执着的女孩。她执着的爱着祖国,执着的为她的爱付出,执着的不放弃为它作贡献的机会,甚至执着的付出美丽而珍贵的生命。

不仅仅是坚强执着的金晶,在生活日新月异的长河中,也存在着无数像金晶一样,几乎“走火入魔”的为祖国无私的奉献,不论有着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也用不言放弃。因为那么深的爱是无法自拔的,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人放弃的。

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中外记者济济一堂。“下面请诸位记者提问题!”周恩来的话音刚落,一位西方记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来,眼里有些挑衅的意思,结结巴巴地用生硬的中文说:“请问总理阁下,中国有没有妓女?”对于这一不怀好意的问话,周恩来泰然自若,双眼盯住这位记者,思索了一下,郑重地回答:“有!”这一问一答,引起了全场的骚动。记者们轰动起来了,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这一惊人的回答。周恩来接着说:“中国的妓女,在中国的台湾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阵掌声。大家清楚,如果硬说中国有妓女,那就得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不承认台湾归属中国,那中国自然就不存在妓女问题了。

祖国受过痛苦,遭到挫败,但人民决不允许美丽的它惨遭如此的践踏,他们用鲜血与智慧创造了一个一个的奇迹。他们团结,友爱,善良,坚强,不屈,才战胜了外国的侵略与歧视,找回了祖国的傲人与自豪,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那位记者当然不服气,一脸傲慢,眼里闪烁着不屑,漫不经心地接着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在建国的初期,这句话当然是在讥笑中国的贫穷。周总理没有生气,而是诙谐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这一回答,使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都在静听着周总理的解释,期待目光集中在他身上。周总理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种,加起来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望了望无知的记者们,继续说到:“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中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越,币值稳定,实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总理的话再次激起了全场的热烈掌声。可想而知,蔑视中国的他们是多么狼狈啊!也许是藐视中国的报应吧。

金晶以自己对祖国的爱与无私的奉献精神,维护了火炬的庄严神圣;周总理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包围祖国尊严的决心,战胜了外国对中国的轻视与侮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默默地为祖国奉献,。也有一些很平凡的人,他们也无时无刻在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他们也有和金晶与周总理一样的精神品质,只是,他们的努力是无声的,没有诗词歌赋的赞美,也无怨无悔。

美丽的东方之花在十三亿人民的爱的浇灌下,一步一步迈向仰望的那片成功与美好;在十三亿人民的爱戴中,一点一滴拥有尊严与骄傲;在十三亿人民的付出中,渐渐成为漂亮娇艳的花。它正在娇媚地展开柔嫩的花瓣,享受灿烂的明天的阳光……

从零开始 长生界 凡人修仙传 斗罗大陆 斗破苍穹 刀锋传说 http://

第6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

泰兴市张桥镇中心小学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深入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广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经研究决定,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展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振奋广大师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增强广大师生奋发进取、报效祖国的决心和动力。

一、组织机构

成立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匡斌

副组长:王九明匡金元 黄春荣 朱正祥 周朴 张磊 焦宝民

二、活动对象

全镇小学师生。

三、活动内容

1、征文比赛:4月份一5月份组织教师开展“我为和谐教育献一计”征文比赛;五月份组织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2、演讲比赛:5月上旬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教师演讲比赛,要求脱稿演讲,演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3、阳光体育活动:5月4日开展教职工篮球友谊赛(地点张桥中心小学)、5月8日开展教职工乒乓球选拔赛(地点焦荡小学);5

月9日开展教职工扑克牌掼蛋比赛(地点张桥镇中心小学);5月15日开展小学生跳绳、踢毽子比赛(地点张桥镇中心小学)。

4、书画比赛:6月份一9月份组织教师开展“庆十一·颂祖国”书画大赛,稿件送中心小学选拔后送市参评。

5、 庆“六一”歌舞汇报演出: 6月1日组织学生举行“阳光下成长”歌舞汇报演出。

6、开展“红歌唱响新泰兴”活动:

①.学唱:4月初,下发《经典红歌汇编》,组织班级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必唱曲目,各校至少在推荐曲目中再选唱两首,确保每个学生学会唱六首红歌。

②.比唱: 5月4日起各校组织班与班红歌热唱竞赛活动。 ③.传唱:各校要抓住学校大队会、中队会以及“六一”、 “十一”等重要纪念日的契机,广泛传唱少年儿童喜爱的红色歌曲。在全镇少先队员中掀起“爱红歌、学红歌、唱红歌”的热潮。

7、开展《英雄中国》读书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了解《英雄中国》读书活动的现实意义和目的,使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

8、庆“国庆”60周年文娱汇演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爱国主义教材,要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9、庆祝少先队建队60周年活动。为了隆重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引导队员们继承和弘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激励教育他们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具体负责各项比赛活动,真正把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2、寓教于乐,注重引导,紧密联系我国60年的历史巨变,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内涵,创新活动形式、拓宽教育渠道,使广大师生在活动过程中,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激励。

3、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台、橱窗、黑板报等平台,在学校反复宣传,使广大师生每天都能听到自己喜欢的红色歌曲,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始终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009.4.

第7篇:新中国成立60周年演讲稿——国庆60年作文

历史的风,吹翻起60年前的那一页。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成立伪政府,来满足一时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

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你的躯体将被蹂躏。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而让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儿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如果,如果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

我也知道了,中国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维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你使我想起了,孤身一人,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你使我想起了,奋不顾身,用胸膛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你使我想起了,弃医从文、疗救民心的鲁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为我们中华的独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并奉献着的人们。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到中俄战争,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马关条约》,重若苦海的苦难,漫漫修远的长路,并没有使东方巨人从此消亡的缘故,正是因为在你们啊,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正是你们这些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组成浴血奋战洪流,揽起狂澜,吹响起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的纪元!

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

同胞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

同胞们,当你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生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同胞们,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辱的,将会成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

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胞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

湖南省郴州市四中八年级 刘稀虹

第8篇:公司职员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身边的变化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亿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

今的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城市的变迁,乡村的变化,衣食住行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变化之大史无前例,作为一个80后,最让我有切身体会的,莫过于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了。

三十年前

说起三十年前的事,那时,我还没有出生,所有的这些都是爸妈一直以来的忆苦思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时候家里很穷,一天三餐就吃点稀饭加咸菜。稀饭可是名副其实的“稀饭”,一碗里面的米粒寥寥可数,每每吃完还要用舌头喳吧几下。逢年过节,一盘肉要端上端下半个多月,自家人是绝对不吃一口的。住房都是低矮的平房,又阴又潮,四墙漏风。到了冬天,西北风就呼呼地直往里边灌,感觉屋里比外面还要冷。由于一年基本没有剩下收入,大多数农户都得节衣缩食,穿戴简陋。那时,一年有棉、单两套服装的就算富有了。爸爸说:“过年时,一家人才添一件新衣裳。”妈妈说:“那时家里孩子多,老大穿小了的衣裳给老二,老二给老三……最后再撕成小碎片当补丁。”如今的衣服至少动辄则一两百元,色彩鲜艳,做工也很考究。奶奶告诉我,三十年前买什么都得凭票。在农村,谁家要是有辆自行车,那就是“富人家”了。就算有了自行车,也舍不得骑。那时乡下的路都是泥路,坑坑洼洼,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天骑了自行车,很多情况下都变成了车骑人,满车都是泥,要很久才能洗干净,谁舍得啊!当时去县城步行几个小时,现在开车只要半个小时。

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多半是苦涩的,爸妈每次讲起都是深深的叹息与感慨。

十年前

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拂遍神州大地,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不同于父母儿时的生活。低矮的平房拆了,砌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里里外外装修一新。原本17寸黑白电视机“下岗”了,换成了25寸彩色电视机。家家户户装上了有线电视,节目丰富又图像清晰。餐桌上也变丰盛了,鸡鸭鱼肉这些以前只能想想丰盛菜肴,现已成了家常便饭。

十年前,香港回归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港的回归,不仅是祖国统一进程中重要的一步,更显示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巨大的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国际地位明显提高,这是所有中国人值得为之高兴和自豪的盛事。

如今

十年后的今天,身边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景观扑面而来:纵横的城市立交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乃至修到家门口的农村平坦水泥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整齐划一的新楼房,还有农村造型多样的小楼房;私家车进入农家已不再是新鲜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骑上了环保的电动自行车;信息的发展更是飞速,从电视到网络,再到现在的手机上网等等,如今我们完全可以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造成巨大的损失,但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加强;29届奥运盛会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成功举办,中国健儿摘金夺银,位居金牌榜榜首,创造历史记录;“神舟七号”成功问天,航天英雄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太空行走……

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发自内心地感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使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使得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无比幸福,使中国的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使中国建设新农村的脚步越走越快……

三十年,身边的变化翻天覆地。我坚信,今后的三十年、六十年……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第9篇:机关职员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

沂河,润物细无声---记母亲河的风风雨雨

“老同学,真想不到,你的家乡这么美丽啊!要是能长期住在这里,肯定能长寿很多年,你说对吧?” 被大学同学的喊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微风轻轻的拂过脸面,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我;地面上小草的清香味掺着河水潮湿的气息缓缓的进入身体内,使人顿感清爽起来,这就是现在的沂河,我们的母亲河。

几何时,学生自愿组织起来进行保护母亲河的活动,我和我中学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到母亲河里清扫垃圾,着重是白色塑料袋要全部清除出去,记得我们在清理垃圾的时候河里是没有流动水的,有些凹的地方倒有水但有股很难闻的气味,所以女生们都捂着鼻子不敢靠近,只好我们男生去攻克这难关,我们在没有水的河滩里会听到河岸公路边嘈杂的机器轰鸣声、汽车声,那时岸边的绿化带是不多见的,应该在岸边都是沿街房,沿街房外就是公路。多少年前,这条母亲河曾经养育了多少代人的生命,为当地人默默的付出了那么多,所以要保护母亲河。

改革的春风刮遍全国大地,万物复苏,一切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经济发展不断壮大,整个中国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环境建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政策开始重视园林城市的建设,母亲河这时也开始了慢慢的变化,要让母亲河重新活跃起来,首先是河水的变化,不仅让水流动起来而且要有层次感,形成水上乐园,所以现在母亲河里的水是清澈到底的,你在路上就会看到错落有致的河水汩汩的流着,不时的会看到游玩的船只在水面上来来去去,船只上的孩子在快乐的玩耍着,在这里将会留下他们美好的童年;其次是河两边建成了沂河公园,沂河公园沿河而建,两岸的公园与流动的水相得益彰,水因景而变得活跃起来,景因水而变的更有色,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荫,百花争妍,鸟语花香;另外还有各种亭子、喷泉和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雕塑和奇石点缀其中。每到清晨你会看到在河边公园里老人们和着轻轻的音乐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舞剑挥扇,都在强身健体,到了傍晚人们都到河边去散步、游玩,时时传来悦耳的二胡声、小提琴声,时时传来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声,到了夜晚,泛舟河中,独自享受着繁星般灯火辉煌的夜晚,让人恍如进了神话般的梦幻世界。真是又回到了明代诗人伍文献游览沂河时的情形:

有马逐芳春草路竿,

胜游应说到沂川。

和风软泛桃花浪,

暖气轻浮丽日天。

俗虑尽随流水去,

襟怀都向碧波前。

追思点瑟当年事,

吟咏归来兴浩然。

现在的县城不仅仅是沂河水清了,河岸绿了,夜晚静了,空气新了,而且公路非常的平坦宽广,鳞次栉比的高楼周边就是翠绿色的高山,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变的越来越容光焕发,总体上形成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和谐景色,最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母亲河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相伴随的,能取得这样大的进步以及所有的一切都是与党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

沂河,我们的母亲河默默的在这里见证历史的发展,我们都会坚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您会变的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有魅力,您的子孙也都会更加幸福、安康!

上一篇:观邹越老师演讲的感想下一篇:语文期末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