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关联

2022-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词语关联

关于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目前,有关复句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时期。首先,有关复句的一系列“历史问题”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研究后,结果无论是共识还是分歧,已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其次,新时期的复句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的内容更加细化,新方法、新思路的引入也给复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关注有关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各类研究论文,并将它们汇总分类,梳理为文献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复句 关联词语 分句语序 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单复句的划界”“复句内部的分类”等“历史问题”,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做了文献整理的工作,因此本文只简略概括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单复句划界问题”上,目前多数语法学者普遍认为,“单复句的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结构、意义、语音停顿、关联词语、语序、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结构还是应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准”。目前,这些标准虽仍未统一,但它们的提出还是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深化(李敏,2001)。

其次,关于复句内部的分类问题,现在呈现出两种分类系统并存的局面。一种是二分法,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之后再分小类。如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后来的许多著作也延续了这个传统,如胡裕树《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以及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另一种是多分法,即按逻辑意义直接划分小类,如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直接把复句分为并行、进一步等十类。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分类法,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采取了三分法,即分为因果类,并列类,转折类三大类,之下再分12小类。

再次,值得一提的,还有关于复句研究颇有影响的两部综论式著作。一是王惟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一是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王惟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理论指导下,着眼于三个平面的分析,运用形式标准与逻辑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句进行了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研究,在不少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它不仅构拟了一个全新的复句系统网络,而且对各种复句类型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新思路。

以逻辑语义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全书从逻辑角度出发,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复句的句法特征,关联词语以及转折句、因果句、形合句、意合句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描写。而且全书“以关联词语所反映的逻辑语义关系为依据,以关联词语为划类标准,利用层层二分法构拟了一个新的多层次的以二分为主要特征的复句系统”。(邵敬敏、胡宗哲,1996)

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则对汉语复句的性质、标志、分类、语义关系、单复句的划界、复句中的分句形式特点等系统地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他借用逻辑的方法,直接对复句内部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的分类标准,构建了一个新的复句分类体系: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转折类复句(一级复句),下面再分12个二级复句,以及更多的三级复句,而且对这些句式都做了细致的分析描写。

纵览全书,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是该书总体性的特征,也是邢先生对自己写作本书的评价:“一是重视语法事实的发掘;二是重视逻辑基础的考察;三是重视‘语表-语里-语值’的三角验证;四是重视句法格局对语词运用的制约;五是重视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汉语复句研究·序》)

另外,近年来,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运用新的理论及方法对复句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关于复句中关联词语的研究;复句各分句语序的研究;复句修辞现象的研究;复句和多重复句切分的分析;复句的英汉对比研究;从语用角度对复句运用的分析研究;某一领域或语体中,某部作品中的复句运用情况的描写分析;对复句格式与其语法意义以及分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的研究;从某种理论方法角度出发,对一种或几种相关句式的具体研究等等。

复句的关联词语和分句语序,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以时间为顺序进行文献综述。

(一)对复句关联词语的研究

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结构标志,也是分析复句意义关系的重要形式标志。

第一,对关联词语性质特点的研究。

王惟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指出,关联词语反映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三种:事理关系,认识关系和心理关系。张学成《复句句式语义层刍议》(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指出,对复句的语义分析,必须以认识关系为基点,但是也不能忽视事理关系和心理关系。邢福义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特色,他归纳了关联词语的三个特点:1.就词类讲,它不是固定的类,可以是连词、副词,也可以是别的类的词;2.就语法单位讲,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跨语法单位的非完整形式(如“不但不”);3.就职能讲,它不具有划一性,可以是纯粹标明复句关系的语法成分,也可以同时充当句子里某一成分。(邢福义《复句问题论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复句研究》中,他进一步揭示了关联词语的四种动态作用:

一是显示,即通过句中某种形式的关联词语显示出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例如:

(1)距离很远,他的话听不清楚。因为距离很远,所以他的话听不清楚。

二是选示,即原来句子由于没有关系词语,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关系,选用一定的关联词语后,使句子的意义关系得以确定。

三是转化,关系词语所表示的关系,对句子本来存在的关系可以有所转化,例如:

(2)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起来了。(因果关系)不但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而且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起来了。(递进关系)

四是强化,即用特定形式强化原来已经由某种格式所显示的某种关系,例如:

(3)这种浪费现象即使不严重,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种浪费现象即使不严重,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对关联词语功能用法的研究。

陈建民《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关联词语的单用和省略”一节中,对关联词语单用时的形式和语义做出了阐述,比如提到“有些经常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在某些用法上却只能单用,没有相应的成对使用的格式”,例如:

(4)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中国确实需要统一,但应统一于抗战,统一于团结,统一于进步。

我们认为,“这类转折句不是要转到与偏句相反的方面去,而是表示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一步的解释或限制性的补充,语意上已经很接近并列复句了”。

另外,书中对关联词语的省略,包括全部省略和部分省略的现象,以及在各类关系的复句格式中的表现和省略条件也作了描写和说明:1.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有时可以省略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例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并指出,“运用这种省略形式时语意不如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时强,结构也不如成对使用时紧密”。2.大部分复句的分句间都有固定的句式,而当改变原来的句式(易位)时,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省略,后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则非用不可。在表意上,易位后的复句往往加强了原来第一分句的语意,并且带有一种“补充说明”的意味。3.偏正复句的正句或联合复句的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省略。比如,偏正复句的正句或联合复句的后一分句使用了询问句或反问句句式时,或者句中有一定的副词,助动词或其他有补充连接作用的词语时。这里,注意到了关联词语在使用上的一些特点,即可倒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省略等,“关联词语并不是必须的,语序以及其他语法手段也可以成为表达复句关系的手段”。

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116个关联词分布的位置进行了考察,根据分句定位的原则,以关联词与主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参照,把关联词分为四类:A类,只能出现在第一分句里;B类,只能出现在第二分句里;C类,在几个分句中重复出现;D类,只能在分句之间出现。

罗日新《关联词语纵横谈》(《语文研究》1995年第1期)对33篇现行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关联词语(包括起关联作用的词,短语及非词非短语的结构)作了调查后发现:1.关联词语在分布上具有普遍性;2.在类别上具有稳定性,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也较为稳定;3.在功能上具有多重性,即可以跨越类别使用。同年,罗日新另一篇文章《关联词语分布态势及奥秘所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又以34篇中学语文课文为材料进行调查,发现了分布的不平衡态势。作者进一步对这种不平衡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释,即“人们的使用和语言的内在规律是这种不平衡的奥秘所在”。但未能对“人们的使用和语言的内在规律”作进一步的探讨。

程晓明《转折句式和转折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对转折类关联词语的使用特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单独使用时的条件。“‘虽然’,‘但是’都可单独使用,‘但是’是典型的转折词,单独用表明单纯的转折关系,比先让步再转折的语气弱一些。‘虽然’单独使用时,一般放在正句,也足以标明转折关系,只是转折语气更弱,兼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如:

(6)虽然他很笨,但是他很勤奋。他很笨,但是他很勤奋。他很勤奋,虽然他很笨。

纵观以上关于关联词语使用研究的综述,不难发现,关联词语的单用和省略总是与另一个问题密切相关,即:复句中分句语序的变换问题。

(二)关于复句分句语序的研究

第一,对现象的注意和描写。

吕冀平《假设和条件的表达》(《语文学习》1959年第6期)提到,“表示假设的分句在前,表示后果的分句在后,这是一般的情形。有时,把假设分句放在后果分句之后,这就使得假设分句有了追加的性质,而且明显地突出了它的作用。”在另一篇文章《原因和理由的表达》(同上)中,对因果复句的易位特点也作了说明,指出:“‘因为’在前,‘所以’在后,这样的排列次序重点在于说明结果。若次序对调,‘(之)所以……是因为……’,重点便在于解释原因了”。“若前边没有‘所以’一类的虚词,只是后边有‘因为’,此时‘因为’便具有追加的性质,除了表原因之外,还带有推论理由的意味。”如:

(7)我很想写一个县的人民公社发展的经过,因为人民公社最能代表中国的伟大未来的新生细胞。”

佚名《复句中前一分句关联词语的位置》(《开封师院学报》(社科版),1978年第6期)中也注意到,通常的情况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有时因为表达上的需要,可以把偏句移到正句之后”,并把这种变式句叫做“偏句后移”。并指出,在这种复句中,一般正句(前分句)不用关联词,偏句中的连词总是用在主语之前。如:

(8)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9)他们天天讲“联系”,实际上却是天天讲“隔离”,因为他们并不去联系。

孙云《论偏句的位置》(《天津师范学报》1980年第2期)也提到,“如果要特别突出事物的变化,则把偏句放在正句之后,使偏句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如:

(10)当晚,我们这一对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就痛痛快快地畅饮了一番,虽然我们都不是善于喝酒的人。

另外,作者对影响偏句位置变换的制约因素,也作了一点儿思考,“偏句位置,除受句子本身突出的重点不同制约外,还有其他情况,比如,上下文衔接的要求,偏句放在正句之后,才和前一句衔接得紧。”如:

(11)哦!好一片迷人的秋色啊!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

景士俊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在文章《转折句问题三则》(《语文学刊》1992年第1期)中作了一番论述。同时在另一篇文章《“因果”与表达》(同上)中提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认为这是一种“语用现象”。

张炼强《假设从句后置的条件(上)(下)》(《逻辑与语言学》1992年第1期)对假设从句的后置情况作了描写说明,并以能否转换为标准,发掘后置的条件。实际上,文章只是讨论了从句前置,后置用词的特点,并未对出现频率作统计,也没有比较从句变换前后语义的异同。

适达《前正后偏复句小议》(《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年第6期)指出,“如今现代汉语中,偏正复句也有了采取前正后偏排列顺序的情况,而且比较常见,以至无法再把这种情况当作语言运用中的特例来看待了。”作者认为,“前正后偏复句是一种被吸收进汉语的‘外来结构’,已经成为了汉语的一种句式,而不再仅仅是修辞手段”,“前正后偏复句作为一种句法结构形式,为现代汉语增添了新的表达手段,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指出,“在使用关联词语方面,没有前偏后正复句那么自由。前偏后正复句可以配合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相互呼应,也可以只在正句或偏句用;而前正后偏复句只有一个可能,即正句不用,偏句必用”。

第二,对易位现象来源的解释。

就目前所得的材料来看,多数学者认为,偏正复句从句易位的现象是受到了西洋语法的影响。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指出,“‘五四’以后,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复句中的分句的位置有了一些变化。从前汉语的条件句和让步句,都是从属分句在前,主要分句在后的。在西洋语言里,条件式和让步式的从属分句前置后置均可。‘五四’以后,这种从属分句也有了后置的可能。”

赵元任先生曾直截了当地把偏句后置的偏正复句看作是“外来结构”。他说:“除非说了一句话以后要补充一点意思,汉语的状语分句一般总是放在主句前面。现在在主句后面也可以读到预先设想好的以‘如果’‘既然’之类的连词带领的修饰句。在我听来,这种句子肯定是外来结构。”(《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什么是正确的汉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陈建民(1984)也提到,“书面语受到外语格式的影响,连词也可放在句尾”,并明确指出这属于“欧化结构”。(《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

李作南,李仁孝《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复句中的分句和叙述对话时某些成分的语序变化”一节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这种语序变化,是五四以来汉语受西洋语法影响的结果”。

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语文研究》2001年第1期)一文,对“五四”以来汉语词法和句法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历史研究。其中,他将偏正复句偏句的后置也归入了句法的欧化现象。

第三,从修辞学角度对偏句易位的研究。

田小琳《语法和左邻右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变换语序的修辞作用”一节中,以“因为”,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易位为例,对复句内部语序变换的修辞作用作了一番举例说明,指出,“由关联词语‘因为’带的分句放在后面,这是突出,强调原因方面的修辞需要”,“由于分句语序的改变,从而强调的方面改为在后一句”。同时作者也注意到,“有时,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偏句只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语意突出的仍是前一句,这一类,表示转折,让步关系的为多”。可见,作者是将偏句后移看作一种修辞手段,但可惜文中并未对如何体现修辞效果作具体分析,只是停于表面举例。

于树泉《变序复句的修辞作用》(《修辞学习》1991年4期)也将偏句后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并举了不少例句以表现其效果,并进一步将修辞的作用归纳为“突出语义,补充语理,顺畅语气,平添语趣,舒张语势”若干种,但某些地方仍失之笼统。

胡宗哲《浅谈语境对复句的制约》(《修辞学》1996年第4期)从语境的角度分析复句变异句式的运用,指出:“事实上,我们日常交际活动中所使用的复句,许多是语序变通,成分省略,关联词单用的”。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人们“往往调整句式,使常规语序有所变化”,“这些变异句式不仅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起到常规句式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这里显然也是把句式变异看作一种修辞的需要,但并未能深入分析具体的修辞目的。然而,从实际交际的语境出发来考虑复句句式变异这一思路,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启示。

郑远汉《语序与修辞》(《汉语学习》2003年第5期)一文,就从言语运用中交际语境的需要出发,指出“偏句和正句,孰先孰后,往往得看场合,看需要,……,应考虑上下文的连贯”。

第四,对偏正复句易位的语义分析研究。

把偏正复句偏句的易位看成一种修辞手段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当人们想要对这种修辞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时,总会觉得难以深入,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于是许多学者将视角转向复句在表达中本身的语义特点,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这一现象,从而揭示出言语中出现偏句易位的语义背景,即在什么情况下应变位,什么情况下不应变位。

易匠翘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在其文《言语链中偏正复句变位论》(《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4期)中,易先生就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的变位情况进行了探讨。从言语实例和理性分析两方面对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的变位进行了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是否变位的语义因素分别落在偏句、正句与上句的意义联系上,归根到底,这是由语序在言语链组织中的特定作用决定的。语序是言语链上各语句实现彼此之间意义联系的手段,语序改变,首先影响的就是上下语句间的关系。而对于言语链的组织来说,前后语句间意义的承接、连贯是最基本的要求,语序的安排必须服从这一要求,有利于言语链的连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要变位,其实质是为了加强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意义联接,只有当变位能比常位较紧密地把偏正复句与上句联接起来的时候,偏正复句才有必要取变位。

2000年易先生又一次发表了相关问题的论文《言语链中偏正复句内部语序的语义分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中,他按照偏句与正句在复句内所处位置的不同,把偏正复句的内部语序分为前偏后正和前正后偏两种,在这两种语序的基础上,按照偏句、正句与言语链中偏正复句的上句关联情况的不同,偏正复句又可以与上句形成3类6种不同联系形式,并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第五,值得借鉴的个案研究。

《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申小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中收录了一篇个案研究的文章《论汉语句子的常态——当代中篇小说<井>的句型系统系论》。全文以《井》为语料,按照表达功能和基本格局将《井》中的句子大致分成三大类:1.动词性的句子,功能是叙述行为时间的;2.名词性的句子,功能是评述话题的;3.关系性的句子,功能是表达事物、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别称之为施事句,主题句,关系句。每类中还可以按照功能和构造不同划分细类。文章通过对《井》整篇小说中各类句型的出现频率统计,分析构拟小说的句型系统,并由此推而广之,试图窥探汉语句子的常态,并对其背后的文化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剖析、阐释。文中对关系性句子,特别是因果类关系句的统计分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整部小说有各类关系句238个,其中因果类有45个,占2.1%。因果类关系句大致分两大类:先因后果句(23个占1%)和首果后因句(18个占0.8%)。

先因后果句中,有三分之二的句子都不带关联词语;三分之一的句子或在上句出现关联词“因为”,或在下句出现“所以”;没有一例是成对使用的。由此作者推断,“说明汉语的关系句倾向于意合,不到必要时不用关联词”。

首果后因句中,当原因由下句说明时,几乎都有关联词“因为”。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在汉族人的语言逻辑中先因后果是顺态,所以一般不需要关联标志即可明白。而先果后因是逆态,所以需要加关联标志”。另外,作者还注意到,“果后之因往往只是思路的续补,带有说明,论证的意思,因而一般都不能复原为因果顺序”。

接着,作者对这一点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先果后因的关系句的后段带有论证说明性,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首先,这使先果后因句的容量扩大,一方面,由于前段和后段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都可以铺排几个短语。例如:

(12)等到结了婚呀,嘿嘿,他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多跑一步路都嫌吃力,反正鱼儿已经落了网,还愁你逃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先果后因句更容易包容其它关系句形式,例如:

(13)可这美丽并没有为她带来骄傲与勇气,因为她见过开在墙角里的玫瑰,美丽,但也孤寂得可怜。

表示原因的后段又包含了转折关系。

其次,先果后因似乎是汉语逻辑的一种逆态,而在《井》中的其它类关系句中大都没有逆态的逻辑顺序。我们认为,先果后因不完全是先因后果的逆序,先因后果固然是一种顺态,而先果后因的下段因为有对上段解释、论证的功用,从“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角度看,“先果后因”依然是一种顺态。正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顺态,所以先果后因一般都不能恢复到先因后果,否则意思和原文的逻辑关系就变了,这从下一例中可以看出:

(14)“在中国的社会中,所谓不规矩是对女人最致命的打击,因为这规矩是老祖宗传下的,谁不规矩就要遭到普遍反对和轻蔑,而这不规矩的含义又很广泛,从言行不慎,喜爱交际,到乱搞男女关系等等都包括在内。”

可见,作者也发现了变位并不仅仅是顺序的简单变换,而是已经逐渐形成了另一种句型,并有着自身独特的结构特点和表达功能。文中对此问题的解释并不能算是非常准确,但毕竟尝试性地从某一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阐释。另外,分析语料时运用的统计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董 佳,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作者:董 佳

第2篇:儿童钢琴教学须慎用词语

儿童钢琴教学用词的选择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语言问题,更是一个方法与观念问题。钢琴演奏技艺经一代代钢琴教育家口口相传至今,其间许多观念都在不断更新,很多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方法也随之改变。放松 、手型架子、坐直、不费力的弹奏、肌肉记忆、高抬指……一些看似正确却并不准确的语言描述,对儿童钢琴学习者非但没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反而会形成极大的误导,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儿童钢琴教学中,对传统钢琴教学语言的甄别与选择就成了我们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我们必须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脱口而出的每一个词语。

在扬琴演奏中,关于左右手的倒换安排得是否合理、方便、科学,关系到演奏质量和练琴效率的高低问题。如果在演奏中,能根据乐曲的需要,对左、右两手的倒换安排得当,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助力空间

通常情况下,由于理解能力的不同或性格、思维方式的差异,同一课堂用语在不同儿童那里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些孩子对词语的理解会比较夸张,而另一些孩子则会比较保守。但这还只是导致钢琴教学中出现表达与接受误差的一方面原因,更多的问题出在钢琴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身。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演奏习惯,练就好的身体协调能力,美国的钢琴教师们越来越注重他们在教学时所用的语言,美国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芭芭拉·利斯特辛科就曾在丹佛召开的2008年全美音乐教育学会上做了关于钢琴教学用语与理想键盘技巧训练的发言,强调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谨慎准确地使用语言来解释相关的钢琴演奏技术。以芭芭拉为代表的一批钢琴教师认为,钢琴教学用词的选择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语言问题,更是一个方法与观念问题,所以不仅对于儿童钢琴学习很重要,甚至包括成人钢琴教学如何在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指导性的关键词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误导不知不觉地让习琴者养成了一些不容易改掉的老毛病,一旦这些老毛病随着时间的延长与日俱增,深入到他们的钢琴观,就会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这里,笔者简单列出几组钢琴教师的常用语,说说为什么不能用这些词。

放松VS 轻松、柔软

“放松”几乎是最常挂在钢琴教师嘴边的一个词,然而为什么老师总在说放松,学生却达不到放松的效果,有些学生甚至越让放松弹得越发紧。这正是因为老师嘴里的放松只是一个相对且意义模糊的概念,事实上作为演奏者,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放松,我们身上有很多骨骼肌支持着我们坐在琴凳上,身体的任何动作都需要我们的肌肉收缩拉动骨骼来完成;其次,我们的手指上并没有肌肉,它们之所以能快速运动,靠的是我们手臂肌肉的控制。因此,过于放松的身体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而影响演奏,过于放松的手指会导致其他部位的肌肉不得不代替手指工作,引起其他部位肌肉不必要的紧张,这自然会影响演奏的质量。

对于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在他们那里,放松的感觉就像往玩具大熊的肚子上一躺的感觉,所以对儿童过于强调弹琴时的放松状态,很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对手指的控制,学习效果也会适得其反。而与“放松”相比,“轻松”这个词则有更进一层的积极意义,它允许部分肌肉适度紧张,而又不是无节制地一味放松。这样,以轻松为生理体验的追求既可以让学习者达到适度放松的效果,解放不必要紧张的肌肉,又可以防止因过度放松失去演奏的状态。

手型的架子VS 支撑

笔者五六岁练琴时放松的感觉一直很好,但有段时间常常为自己软塌塌的掌关节发愁。后来,我的乐谱上被老师写满了大大小小的“架子”二字,经过一年的努力挣扎,我的掌关节终于突显出一个个稳定的“小山包”,但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出现练习超过两三个小时小臂就隐隐作痛的症状,这当然是身体报警的信号。其实身体协调、健康的钢琴练习是不会带来任何生理上的疼痛与损伤的,然而,一些人至今还认为身体的疼痛是值得自豪的事,好像伤痛能证明自己的勤奋与功夫,认为这种伤痛是职业病。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世界顶尖的钢琴家一辈子也没有留下所谓的职业病,即使是演奏拉赫玛尼诺夫也没有让他们疼痛不已,所谓的职业病其实都与不良的演奏习惯有直接关系。

因此,“架子”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小臂肌肉紧张,肌肉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身体当然会发出警告了。事实上,架子的搭建并不需要多少力气,它自然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只需要找到它、保持它就可以了。当我们完全放松时,手臂悬垂于身体两侧,这时我们的手就是一个完美的流线弧形,掌关节“小山丘”已经自然地出现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手在放松状态在琴键上保持住,这就需要我们时刻有支撑的意识,掌关节才不会坍塌。支撑意识控制下的手型不仅可以避免架子的紧张感,还能让学习者更好地找到手部轻松自由的感觉。

坐直VS 体态

每每看到孩子们在钢琴上坐成个“C”形,老师都会忍不住拍拍他的背说:“坐直。”可以想象,一些动作夸张的孩子一定会梦中惊醒般地一震,立即按照抬头挺胸两肩向后夹紧的标准翘着屁股坐在琴凳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坐直了,身体却僵硬得没法弹琴了。

当然这是一些极端的例子,不过就一般理解而言,“坐直”这个概念主要涉及到上半身的姿态,再说具体一点,可能只涉及到背部脊柱的形态。而“体态”涉及的范畴就广得多,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调整一下体态,学生不仅会注意到自己的背有没有坐直,同时也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双腿并没有放在可以支撑自己重量的位置上。因为当我们弓腰坐在琴凳上时,使用的是坐骨和尾骨来支撑上半身的重量,而事实上,尾骨是不应该用来承重的。所以在坐直的情况下,我们的双腿对于支撑我们躯体的重量、协调躯体左右移动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体态”则有助于提醒学生协调手臂和手腕在钢琴上的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不少人练琴颈部和下巴长期处于不必要的紧张状态,导致颈椎病和牙龈肿痛等问题。这也是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体态,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正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并能及时调整,使脖子和下巴恢复到正常位置上,那么很多所谓的职业病也就不会发生了。

不费力的弹奏VS 高效的弹奏

我们在观摩钢琴大师的音乐会或录像时常常会发出感叹:“这么难的曲子,他弹得竟不费吹灰之力啊!”然而,这其实是对画面的误解。视觉表象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大师们确实弹得很轻松,可是这并非源自他们看似一点不费力的样子,而是因为他们具备了非常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可以高效地利用身体来完成高难度技术的音乐。这就像体操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都轻盈无比,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这些动作的背后蕴藏着非常复杂的身体工学原理。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有效运用肢体协调来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而不是一味模仿看似不费力的演奏。

过分强调不费力的演奏而忽略复杂的身体协调过程的练习,也许会带来短时的轻松感,但对于复杂的音乐段落,演奏者终究还是难以胜任,或者不能获得稳定的表演状态,因为他无法完全避免因失去对手指的控制而引发其他部位紧张的可能。

这样看来,教师在表述大师演奏状态时,不能只强调不费劲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大师们运用和协调肢体的过程和高效的肌肉运动方式。

肌肉记忆VS 运动过程记忆

乐谱的记忆方法主要包括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肌肉记忆、分析记忆四种,我们在背谱时或多或少都会综合这几种方式来帮助记忆,而肌肉记忆几乎是每个钢琴家都会用到的一种背谱方式。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多动脑去深入理解音乐,会有意贬低肌肉记忆,认为肌肉记忆是靠惯性在弹琴,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记忆方式,一旦在表演时出现卡壳,肌肉记忆就出现了断裂,后面的部分就很难再回忆起来了。

如果将肌肉记忆单纯理解成惯性,那么肌肉记忆确实有诸多弊端,不仅导致演奏者在弹断后很难接上,还会割裂演奏者于音乐艺术之间的关系,使演奏变得千篇一律、机械无趣,钢琴演奏随即变成广播体操。

然而,肌肉记忆并非这么糟糕,而且我们无法否认肌肉记忆对于帮助我们背谱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其实,对肌肉活动方式的记忆也是我们对运动过程的记忆,如果我们把演奏中的每一个单一的动作看作一个过程,那么我们对身体活动的意识就会更清晰,肌肉运动就不会成为一种盲目的惯性,而是有意识、有方向、有距离的一次运动轨迹的设计。这样的肌肉记忆才会更为可靠、更为安全,因为它不仅运用到我们肢体的协调,更运用到我们大脑的支配作用。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如何科学命名的问题,用“运动过程的记忆”这样的语言来描述,不仅可以避免“肌肉记忆”容易造成的意义上的偏废,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由外而内的思考和改变自己的练习模式,从而更高效地背谱,而不是把肌肉记忆作为一种可怕的舞台障碍。

高抬指 VS 抬高到可以弹下

高抬指是十九世纪中期开始流行的一种钢琴教学法。长期以来,对于高抬指的理解,钢琴教师们一直各持己见,且争论不休。其实“高抬”本来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到底多高才算高,是抬到无法再抬才叫高抬,还是抬到某一程度就算高呢?

芭芭拉·利斯特辛科认为高抬指会牵涉前臂上大量收缩肌紧张,而致使控制手指的肌肉得不到及时休息,所以高抬指的演奏在一些长时间手指跑动的曲目中甚至会给演奏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由此可知,高抬不高抬并不能达到高效率演奏的目的。陶伯曼钢琴教学法中对于抬指问题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抬指抬到可以弹下,这样的描述实际上给演奏者留下了很合理的理解空间。因为怎么抬完全取决于需要弹出什么样的声音,抬到可以弹下的程度,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就是抬指的目的。与之相比,简单的描述为“高抬指”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抬指带来的多余的紧张,同时也让演奏者迷失了练习的目标。

传统的音乐表演艺术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这里的口传必然会带来很多理解和诠释的差异,有时甚至是误解。所以,音乐表演艺术教学语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反映出教师对于问题的理解,更决定了学生能否得到老师的帮助而获得观念上的启迪和技艺上的提高。另一方面,钢琴演奏技艺经一代代钢琴教育家口口相传至今,其间许多观念都在不断更新,很多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和表达方法也需随之改变。因此,对传统钢琴教学语言的甄别与选择就成了我们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因为作为钢琴教学,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常常既是教学语言,也是钢琴教师教学法、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换言之,改变这些约定俗成的教学词语不仅是言语的改变,更是观念的转变、思考角度的变换。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今天的语境下对传统钢琴教学所用词语进行探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学语言改进本身。

(作者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音乐艺术博士研究生)

作者:姚紫津

第3篇:词语使用之张冠李戴

[靓题精讲]

1.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0年高考广东卷)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 殊途同归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属于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考点分析]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辽宁卷)“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流畅,不形容人的穿戴。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正确使用词语的关键,在于搭配和适用的对象、场合和范围准确无误。

(1)词语

先看看搭配的不同。比如:开展-活动、工作,开发-项目、资源,开采-石油、原油、矿石。再如:发扬-成绩、优点、长处、传统、民主、精神、品质,发挥-作用、威力、优势、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接着看看适用对象的不同。比如:爱戴-老师、长辈、领袖,爱护-孩子、树木、公物、财产,爱惜-粮食、名誉、奖品。

(2)熟语(主要是成语)

①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

②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2008年高考安徽卷)

①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②句中的“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

[复习指津]

1. 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2.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熟语,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瞻前顾后地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及与上下文的搭配。平时要养成查词典的好习惯,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多整理,不放过所遇到的任何一个拿不准的成语,对多义成语尤其要注意比较分析,全面、准确地理解,既要掌握其常用义,又要了解其非常用义;既要掌握其常规用法,又要了解其非常规用法。

3. 不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4. 体察具体语境,应高度重视词语使用的对象、场合、氛围,要强调其感情色彩。

[专题突破]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 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体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 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 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B.“迎奥运文明礼仪之光·北京欢迎您”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市容新貌。

C.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 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2008年高考山东卷)

A. 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 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 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__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②各大城市的城郊________部分往往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的地方。

③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_____,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A. 惠赠 结合 中止B. 惠赠 接合 中止

C. 敬赠 结合 终止D. 敬赠 接合 终止

参考答案

1. C(C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2. C(C误用对象。焕然冰释,焕然:流散的样子。冰释:冰块消融。《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后用“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不修饰烦恼)

3. D(A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B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C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

4. B(A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用来形容古人刻苦学习显然使用不恰当。是张冠李戴。C句中“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用来修饰刊物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显然不恰当。D句“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词;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5. C(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动。接合,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中止,中途停止;终止,结束、停止)

责任编校彭琳

作者:林艺勇

第4篇: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

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分层教学,从认识关联词语的意义、掌握运用关联词语的技能和灵活使用关联词语表情达意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练习,通过选择辨析关联词语之间的区别。

3、重视联系后的讨论和评议,练习后不能仅作对与错的判别,而应让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评议、分析,最后由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辅助练习】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 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

)

⑵ 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

⑶ 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

⑷ 小明的爸爸(

),还会修汽车。

⑸ 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

)(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因为……所以……

既然……就……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⑴ 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 (

)从小学好本领,(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

)有进步,是(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妈妈(

)工作,(

)参加进修学习。

⑸ 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 (

)明天下雨,我们(

)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 (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

)很小很小,(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4、判断下面关联词语是否恰当,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⑴ 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

⑵ 虽然他平时善于观察,因此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有物。(

)

⑶ 即使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

⑷ 既然修筑京张铁路十分困难,詹天佑也依然接受了任务。(

)

⑸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功。(

)

1:给下面两个句子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就……

不管……总是……

尽管……还是…… (1)( )围观的人怎样讥笑,木匠( )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2)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有美好的理想,最终( )不能实现。 A:

不管……总是……

如果……就……

B:

尽管……还是……

不管……总是…… C:

不管……总是……

尽管……还是……

D:

如果……就……

不管……总是……

试题解析:

这两句话是分别是条件关系和转折关系因此选择C项。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A:

因为……所以……

B:

不管……总是……

C:

虽然……但是……

D:

不但……而且……

试题解析:

这句话是转折关系因此选择C项。

3:下列句子使用关联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老师。

B:

他不但聪明,而且很勤奋。

C:

因为爷爷年纪很大了,所以他的记忆力很好。

D:

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运动会改天举行。

试题解析:

C句的“年纪很大了”与“记忆力很好”是转折关系,应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下列句子使用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没有太阳,才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B:

太阳因为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

C: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战士们总是精神抖擞地守卫着边疆。

D:

不但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试题解析:

A句是假设关系,应该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B句是转折关系,应该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D句是条件关系,应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5:“只有……才……”用在下列哪一句中最合适 (

)

A:

(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 )就去公园玩。

B:

( )人人遵守交通法规,( )能保证交通安全。

C:

他( )能按时完成作业,( )每次作业都写得工工整整。

D:

周恩来( )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 )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试题解析:

这个关联词语表示条件关系因此选择B项。

6:给下面两个句子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不是……就是……

如果……就……

不管……总是…… (1)我俩总在一起做功课,( )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2)( )没有荷叶,只剩一支支光杆荷花,荷塘( )显得单调。

A:

如果……就……

不是……就是……

B:

不是……就是……

如果……就…… C:

不管……总是……

如果……就……

D:

不是……就是……

不管……总是…… 试题解析:

(1)句是选择关系选用“不是……就是……”最合适;(2)句是假设关系选用“如果……就……” 最合适。

7: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焦裕禄同志(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

A:

非……不可……

B:

不是……就是……

C:

不是……而是……

D:

不但……而且……

试题解析:

“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最符合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8:下列关联词语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

因为……所以……

B:

不管……总是……

C:

虽然……但是……

D:

如果……就……

试题解析:

A表示因果关系;B表示条件关系;D表示假设关系。

9:下列句子是条件关系的是(

)

A:

因为遇到了困难,所以他退缩了。

B: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办法解决。

C:

如果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

D:

遇到困难,要么退缩,要么想办法解决。

试题解析:

A句是因果关系;C句是假设关系;D句是选择关系。

10: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人们永远怀念他。 A:

虽然……但是……

B:

只要……就……

C:

因为……所以……

D:

宁可……也不……

关联词语填空 1、(

)风吹雨打,我们(

)坚持到校学习。 2、(

)成绩再好,你(

)不能自满呀! 3、我(

)这么用功,(

)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

)讲得很好,(

)行动却做得很少。 5、(

)雨再大,路再滑,我们(

)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7、(

)怎么拥挤,他(

)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

)死了,(

)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

)我的,(

)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

)有些拥挤、杂乱,(

)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

)水再上涨,江堤(

)有危险。 13、(

)困难再大,我们(

)要坚持上学。 14、(

)明天天晴,秋游(

)按期举行。 15、道德(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

)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

)有简单的联系,(

)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

)得主动提出申请。 20、(

)靠别人,(

)靠自己。 21、刘胡兰(

)牺牲自己,(

)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

)去公园,(

)去奶奶家。 23、妈妈(

)看电视,(

)织毛衣。 24、做事(

)坚持不懈,(

)成功。 25、小明(

)学习好,(

)体育也很棒。 26、我(

)写完了作业,(

)写了些课外题。 27、这支笔(

)你的,(

)小红的。 28、(

)学生,(

)应该好好学习。

29(

)天下雨,我们(

)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30、(

)鄞奋学习,(

)能提高成绩。 31、(

)明天爸爸不上班,他(

)会带我上公园。 3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

)忍受寂寞,(

)是值得的。 33、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4、(

)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5、(

)河道纵横交叉,(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6、小艇(

)速度非常快,(

)还能做急转弯。 37、书(

)读得很多,(

)不会灵活运用是不行的。 38、读了这个故事,大家(

)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

)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39、(

)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

)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在天安门广场。 40、(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学无止境。 41、(

)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

)会更好。 42、周末的晚上,我(

)看电视,(

)听音乐。 43、王敏多才多艺她(

)会唱歌,(

)会跳舞。 44、(

)他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

)应该虚心接受。 45、(

)前面的东西没有领会,(

)不要着急学后面的东西。 46、我(

)热爱自己的家乡,(

)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47、昨天的电视节目真精彩,(

)儿童歌舞之外,(

)我喜欢的《动物世界》。 48、(

)武汉的夏天特别热,(

)有“火炉”之称。 49、(

)你工作忙,(

)不要来了。 50(

)调换一下出场顺序,(

)能转败为胜。

第5篇:关联词语大全

一、并列关系: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这些分句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1)并列复句常由分句直接组合而成。(2)并列复句有时借助关联词语组合。 并列复句分为三类:

1.平列并列:平列并列表示相关的几件事情或几个方面同时并存。 2.对照并列:对照并列表示两种情况或两件事情相对或相反。 3.解注并列:常用关联词有“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

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

二、选择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分列几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常用“与其……孰如”、“其……其”、“非……则”、“且”、“抑”、“将”等关联词语,也有不用关联词语的。 几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不同的情况,并表示从中有所取舍。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已定选择和未定选择。 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还是…… 。

三、转折关系:转折复句中(又叫主从关系复句),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

转折复句的特点

1.句法结构上互不包含.

2.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 3.停顿是复句分句和分句之间的重要标志 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不是...而是.........、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

四、因果关系: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因果复句分为说明因果句和推论因果句两类。 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 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五、条件关系:条件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

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条件复句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无条件句两类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

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充足条件句和必要条件句。

①充足条件句: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这种充足条件所产生的结果。

②必要条件句:偏句是正句成立的必要条件,缺少了必要条件,正句提出的结果就无法成立。

无条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

无条件句必须成对使用关联词语,常用的合用关联词语有: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总)(总是)”等

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

六、递进关系:递进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后面分句所表示的意思比前面分句更进一层。分句之间的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递进的类型

①一般递进: 复句的两个分句都表示肯定。 一般递进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而且、并且、甚至、更、还、不但/不仅/不光/非但……而且/还/也/又/更、不但/不但不... 反而/相反还"等;

②衬托递进:前面分句表示否定,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后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衬托递进关系常用“尚且、何况、反而、尚且……何况、别说……连/就是”表示。

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 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

七、假设关系: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那么”“就”“便”等配合使用。

假设复句分为一致假设复句和让步假设复句两种类型。

1、一致假设复句:指分句所表示的假设和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假设成立,结果就成立。

一致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那就、那么、那、则、便、的话”

合用:“如果(假设、假如、假若、假使、倘若、倘使、要是、若是、若、万一)……就(那就、那么、那、则、便)”。

2、让步假设复句

前一分句先提出一种假设的事实,并且退一步承认这种假设的真实性,后一分句转而述说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让步假设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也、还”;

合用:“即使(即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也(还) “再……也”。

3、一致假设与让步假设的区别

一致假设与让步假设的区别在于:一致假设中条件和结果总是一致的,而让步假设则不强调一致;一致假设的偏句重在假设,而让步假设中偏句被当作一种事实陈述,假设的意味较轻。

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八、取舍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承接关系中的关联词有: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

第6篇:选择关联词语

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 )到家,( )打开收音机听音乐。 2.( )是他错了,你( )不能打他呀! 3.我们( )留下来补作业,( )按时完成。 4.我们( )写得慢一点,( )要把字写工整。 5.武松( )把老虎打死,( )被老虎吃掉。

6.( )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我们可以断定在远古 时代,世界上就早已有了苍蝇和蜘蛛。

7.詹天佑有( )是杰出的工程师,( )是爱国的工程师。 8.( )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 )会死去。 9.( )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 )想到了火炉和烤鹅。 10.桑娜抱回孩子后( )忐忑不安,( )没有跟丈夫商量。 11.( )这道题很简单,( )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心大意。 12.语文课上,我们( )要理解课文,( )要掌握理解的方法。

13.(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制作 出马踏飞燕这样的艺术珍品。

14.(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15.詹天佑( )自己吃苦,( )让筑路工程受影响。 16.小女孩( )穿着一双拖鞋,( )太大了。 17.( )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风( )可以灌进来。 18.她不敢回家,( )她没有挣到一个钱。

19.( )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她嘴上带着微笑。

20.(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 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 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21.( )在新中国,人民( )能真正扬眉吐气。 22.( )困难重重,可他( )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23.田敏( )自己学习好,( )爱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24.你( )在外面玩,( )回家帮助妈妈做点家务活。

25.万里长城( )是用方砖砌成的,( )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6.( )旧北京的风沙是狂暴的,但终究( )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27.(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七、复习练习题 成语

一、按要求写成语:

1、写出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四个):

2、写出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四个)

3、写出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四个)

4、写出描写环境的成语(四个)

5、写出描写声音的成语(四个)

6、写出带有“笑”字的成语(四个)

7、写出带有“哭”字的成语(四个)

8、写出带有“喜”字的成语(四个)

9、写出带有“怒”字的成语(四个)

10、“一”字成语:一

一 11、“不”字成语:不

不 12、写出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分别写一个)

13、写出由一至十的数字成语:(分别写一个)

14、写出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成语:(分别写三个)

15、填成语,再照样子写成语:天(

)地(

) 东(

)西(

) 大(

)小(

)

16、填成语,再照样子写成语:欢(

)喜(

)

雄(

)壮(

)

(

)颜(

)色 (

)惊(

)怕

17、“颜”字本指额,引申指面部,更多指表现脸上的神情气色。你能根据提示用“颜”字组几个词吗?

1)年轻妇女美丽的容貌 (

)颜 2)母亲慈祥的容貌(

)颜 3)饮酒脸红(

)颜 4)因羞愧而脸上出汗(

)颜 5)脸上露出笑容(

)颜] 6)对年轻貌美女子的称呼(

)颜

二、写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用上成语,(三个以上)。

八、复习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

一、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各换成一个四字词,填在括号里。

1、爸爸正在脸色很温和地跟小明说着话。( )

2、动物园里的孔雀正跳着舞,十分好看。( )

3、他的家里要什么有什么,可他反而不好好学习。( )

4、我控制不了自已的感情而哭出了声。( )

5、这次考试竟然得了第一名,他真是出乎意料地高兴。( )

6、2008年的奥运会,将会有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人来到北京。( )

7、一个非常荒凉的小山沟里,来了一位探险家。( )

8、他是位五官长得很好的少年。( )

9、玩得太高兴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可又不能不走了。( )

10、正在上课,教室里十分安静。 ( )

二、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诗句填空。

1、公园里,正进行菊展,到处是盛开的菊花,这让我想起了诗句“ ”,是( )写的。

2、我国古代很多诗人都是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描写大自然的景象的,例如写天上的云,有( )的 ;

写昆虫有( )的 ;

写落花,有( )写的 ,

和( )的 ; 写季节变化,有( )的 。

3、暑假里,小东到了外婆家。那是一条小山村,溪旁屋后总会种着竹,一些人家都喜欢养鸡养鸭的。一天,小东正走到一座小桥上,下起了小雨,路旁吃食的鸡也叫了起来,这情景真是:“ 。”

4、春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夏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秋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冬天,我喜欢这样的诗句: ;

5、妈妈的生日,我会用这句诗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6、中秋节的夜晚,明月当空,合家举杯同庆,这会让人想起古诗句:“ 。”还有表达想念不能团聚的亲人的诗句“ 。”真让人感慨啊!

7、我国的国庆节是( )月( )日,很多名人用文字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心声。分别有:

( )的 ( )的 ( )的 ( )的 。

还有我在课外收集到的( )的

8、诚信是高尚的,诚信是弥足。在我国古代很多典籍中都谈到了诚信,分别有 《 》的 《 》的 《 》的 《 》的 我自已还积累了一些:

我觉得“讲诚信”和“善意的谎言”是:

9、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因为“ 。” 对于地球的资源,地球上的土地我们也要十分珍惜,因为“ ” 一些可循环利用的就要尽可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因为“ ”

还要更多地植树造林,“ ”让遍山常绿,让青山不老。我还在课外收集了一些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

我还自己创作了关于环保的宣传标语 。

10、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 )家。我还知道他原名叫( ),( )人。他发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他被毛泽东评价为( )家、( )家和( )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我们学习的课文《 》是选自他的小说《故乡》。对于他的名言(两条)

我都很喜欢。

1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12、好雨知时节,( )。( ),( )。

13、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 ),听取( )。

14、孤村落日残霞,( ),( )。青山绿水,( )。

15、《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 )。

16、我积累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例如:( )和( )。

17、《马诗》是( )朝( )写的,其中写到:“大漠( ),(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是指( )。

18、我在课外还积累了一些写动物的诗句:( )( )。

19、《最后一头战象》作者叫( ),他还有很多动物小说,比如《 》和《 》等。

九、复习练习题 课文阅读

一、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30分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摘录人物语言的句子:

3、摘录人物的行动或动作的语句:

4、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

)(

)(

)和(

)。 5、也就是这个文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

)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

)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6、“勉强”的“强”字在这儿读该选的读音是“qiang qiang”,这个字的部首是( ),用部首查字法再查(

)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

)。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

)和(

)。它还有另一个音jiang,可以组词(

)。 7、仿照最后一句,用上“一面……一面……”写句子。

二、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35分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xing xing)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jin jin)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le yue)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jin jin)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le yue)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给文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2、用——线划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填空:老人总是( )地望着“我”,这让“我”从中得到了( ),“我”还把老人的眼神比作( ),可见,“我”在老人那儿得到了取之不竭的力量,老人的( )和( )是我不断进步的源泉。 7分

3、 用~~~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感受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填空:“我”为自己以前( )而感到羞愧,“我”为( )而又感到有些兴奋。4分

4、 用=======线划出描写“我”变化后的句子,再填空:5分

从“我”的变化,可以看出 ,“我”从老人的每天早早的等待中得到了( ),对自己要求严格了,有了( )和( )去每天练琴。

5、仿照例子写词语:3分

又酸又痛 尽心尽力

6、(5分)这文段是选自课文《 》,读了篇课文,我想对文中的老人说:“ ” 我还想对文章的作者“我”说:“ ”

7、这篇课文里,那位老人为了( )“我”让“我”继续练琴而说了谎:“( )”。这就是善意的谎言。你认为“诚信”和“善意的谎言”存在怎样的关系呢?想一想,写下来。6分

三、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33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 )上帝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 )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 )不加节制地开采,( )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2、 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8分 3、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8分

近义词:毁坏( )后果( )灾难( )威胁( ) 反义词:有限( )无私( )加速( )枯竭( )

4、理解词语:3分

恩赐: 本来: 滥用:

5、填空:8分

“再生”的意思是: ,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有: ,现在它们不有再生的原因是 。“一系列的生态灾 ”请你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 6、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

四、读下面的文段,再完成作业:12分。15分。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处( ),每一片( ),每一座( ),每一条( ),每一根(

)的(

),每一只(

)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

),蓝天上的(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1、 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2、 在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3、 文中的“我们这个民族”指的是(

)。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你们要像我们一样热爱它,照管它。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来保护大地。 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理解: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说明(

)。 2、“眷恋”的意思是(

),“照管”的意思是(

)。 3、仿照例子写句子。

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大海,就像

一样。 我们热爱

,就像

一样。 4、对文段最后一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五、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喝 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 愉 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拿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 猬)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 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凶狠)。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 机灵),倒(dao dao)向你奔(ben ben)来,反从胯下窜(cuan chuan)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经过)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 出售)罢了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选择正确(最佳)的答案,在下面划横线。3分

2、解释加点的词。3分

便是: 素: 如许: 单知道: 无端: 五色:

3、上面的文字选自我们的课文《 》,它是作者是( ),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 》。3分

4、(5分)上面的文字一二和四五自然段都加了双引号,那是写的( )和( )的对话。文段中出现了两处省略号,这儿都表示( ),两处破折号,第一处表示( ),第二处表示( )。

给上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5、(4分)用——线画出描写“我”的想法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文中的“我”觉得

六、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里去团聚。这一天的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 伯父送给我两本书 一本是 表 一本是 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 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 给上面文字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4分

2、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4分

去世( )团聚( )羞愧( )保存( )

3、 联系文中内容解释下面词语:4分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4、仿照例词写词语:至少三个。3分 A、张冠李戴(带反义词): B、马马虎虎(叠词)

4、用——线划出写伯父的动作语言的句子,用~~~线划出写“我”的感受和变化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伯父( )的批评及时教育了我,让我读书变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分

七、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 ),显得(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傍的兄妹俩,借着( ),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 )地听着。他好像( ),月亮正从( )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 ),卷起了(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上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 )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时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了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 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2、 皮鞋匠听着音乐,进行了( )。随着描写他想象的情景,乐曲声由(

)变得(

),又变得(

)。用——线划出他这时候想象的情景的句子。5分

3、 皮鞋匠看着妹妹,进行了(

),他想到妹妹(

)。用~~~线划出他这时候想象的句子。3分 4、写出近义词:5分

清幽(

)恬静(

)照耀(

)陶醉(

)苏醒(

) 5、给多音字组词:2分

弹tan( ) 曲qu( ) dan( ) qu( )

八、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 )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我目光( )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 )的游历。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 )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 )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 )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 )远归者。它们( )地对视良久,然后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2、用——线划出描写我的感受的语句;用~~~线划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3分)

3、在这篇课文的写作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 )想象成森林,把( )想象成村子,把( )想象成村民,把一只黑甲虫想象成( ),还把一只娇小的黑甲虫想象成( )。5分

4、比一比,再组词:4分

暄( )娇( )傲( 喧( )妖( )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缘( )啄(

))

第7篇:关联词语分类

1: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指句子的几个分句或者陈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者陈述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常见的关联词:既……也;又……又;一方面……一方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 2: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句子的两个分句中,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或语意更进一层,或范围更广,或程度更深,或情况更甚。

常见的关联词:不但……而且;不仅……也;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 3: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指句子的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或几种情况,表示要从中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或一种情况。 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4: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见的关联词:虽然……但是。 5: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是指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另一个分句说明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就;即使……也。 6: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都。 7: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做的论断。

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8:取舍关系:

几个句子分别叙述几种情况或几件事,描述的人经过比较后选择其中之一,这种句子就叫取舍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与其…不如

第8篇:关联词语 大练习

(关联词语)

1. 我们要组织到公园参加游园晚会,你不去,他( )不去。 2. 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高大,( )庄严。 3. 我问小刚:“你( )参加美术小组,( )参加航模小组?”

4. 小刚让我猜他参加了什么兴趣小组,我说:“( )美术组,( )航模组。” 5. ( )他不一定能来,我们( )要通知他。 6. 这里的花( )很多,( )没有奇花异草。

7. 鲁迅先生( )爱惜自己的时间,( )爱惜别人的时间。

8. 我们(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火力点,( )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9. ( )天气很冷,爷爷( )要坚持早锻炼。

10.(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11.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12.(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3.(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4.(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5.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6.放学后,我们( )在街上乱跑,( )回家读一读课外书。 17.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8.(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9.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20.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21.(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22.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是(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3.(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4.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5.(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6.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7.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8.(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9.(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30.(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1.(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32.凡卡(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33.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34.( )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

35.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36.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 )紧紧地抱着一个纸箱子。 37.( )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 )没有成功。 38.( )困难再大,我们( )要按时完成任务。 39.( )明天下雨,我们(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40.( )石块有多重,小草( )要从下面钻出来。 41.我( )说了,( )不怕发表。 42.王平和我同桌三年,( )我很了解他。

43.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 )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44.他干的活计( )速度快,( )质量好。 45.( )这种草,( )是坚韧的草。

46.这艘轮船( )载客多,( )速度非常快。

47.江涛( )刻苦学习,(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8.(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少年儿童( )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9.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雪地上( )堆雪人,( )打雪仗。 50.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 )那么谦虚。 51.( )他真正下了苦功,( )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52.他( )学习和品德都很好,( )身体也很好。 53.( )我的身体不好,( )我要参加体育锻炼。 54.( )刻苦地钻研,( )能掌握科学技术。 55.弟弟( )年纪小,( )很懂事。

56.( )风吹雨打,我们( )要坚持到校学习。

57.李老师( )身体不好,( )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 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1. 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 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 你没有告诉我。我知道了。 5. 我们发动群众。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既„„又„„ 即使„„也„„

1.( )不注意用眼卫生,( )会影响你的视力。

2.人藏在地道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音乐( )能给人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

4.作物( )能生长,( )土壤里含有水分和养料。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不是„„就是„„ 无论„„都„„

1.花( )多,( )没有奇花异草。

2.( )我是少先队员,( )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遇到什么困难,他( )不灰心。

4.我和小玲每天上学都一起,( )是我叫她,( )她叫我。

一„„就„„ 宁可„„也不„„ 就算„„也„„ 与其„„不如„„

1.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目标。

2.上课铃声( )响,同学们( )迅速走进教室。

3.( )大家都过穷日子,(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无论„„都„„ 只要„„就„„ 尽管„„还是„„

宁可„„也不„„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 )天下着大雨,他( )坚持送老大爷回家。

2.老师( )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重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3.( )尊重别人,( )会得到别人尊重。

4.( )遇到什么困难,他( )不灰心。

二.在下面句子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非常喜欢音乐,每天( )到家,( )打开收音机听音乐。

2.( )是他错了,你( )不能打他呀!

3.我们( )留下来补作业,( )按时完成。

4.我们( )写得慢一点,( )要把字写工整。

5.武松( )把老虎打死,( )被老虎吃掉。

6.( )这块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我们可以断定在远古 时代,世界上就早已有了苍蝇和蜘蛛。

7.詹天佑有( )是杰出的工程师,( )是爱国的工程师。

8.( )桑娜不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那么那两个孩子( )会死去。

9.( )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 )想到了火炉和烤鹅。

10.桑娜抱回孩子后( )忐忑不安,( )没有跟丈夫商量。

11.( )这道题很简单,( )要认真对待,不能粗心大意。

12.语文课上,我们( )要理解课文,( )要掌握理解的方法。

13.( )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制作 出马踏飞燕这样的艺术珍品。

14.(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

15.詹天佑( )自己吃苦,( )让筑路工程受影响。

16.小女孩( )穿着一双拖鞋,( )太大了,

17.( )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风( )可以灌进来。

18.她不敢回家,( )她没有挣到一个钱。

19.( )小女孩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她嘴上带着微笑。

20.(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 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 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 )照你的办。

21.( )在新中国,人民( )能真正扬眉吐气。

22.( )困难重重,可他( )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任务。

23.田敏( )自己学习好,( )爱帮助学习差的同学。

24.你( )在外面玩,( )回家帮助妈妈做点家务活。

25.万里长城( )是用方砖砌成的,( )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26.( )旧北京的风沙是狂暴的,但终究( )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27.(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终究( )是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28.( )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 )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一.选词(字)填空

愿望 期望 盼望

1.全国人民( )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2.我的( )是长大当一名解放军战士。

3.我们决不辜负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 )。

继续 陆续 连续

1.我们几个人( )跳上一只小船。

2.我们班( )三年获得接力赛跑第一名。

3.我们要( )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广阔 宽阔

1.万里长城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很像( )的马路。

2.我站在( )的草原上放声歌唱。

繁重 沉重 严重

1.纤夫们拖着( )的步子,拼命地拉着纤绳往前走。

2.( )的劳动,累得纤夫们精疲力尽。

3.他在这项工作中犯了一个( )的错误。

蜡 腊

1.寒冬( )月,树上的红梅花开了。

2.今晚突然停电,我赶忙点起了( )烛。

券 卷

1.我拿到了改好的语文试( )。

2.这次联欢会凭入场( )入场。

醉 碎

1.他不小心把玻璃缸打( )了。

2.酒喝( )了会伤身体的,不能多喝。

清幽 清秀 幽静

1.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房里显得格外( )。

2.在一架旧钢琴前,坐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脸很( ),可是眼睛瞎了。

3.秋天的一个夜晚,贝多芬在莱茵河( )的小路上散步。

沉重 沉默 沉思

1.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里以后,她独自在屋里( )着。

2.她为丈夫今后将挑起更加( )的生活担子而忧虑,她有多少话要对丈夫说啊!可是, 当丈夫什么鱼也没打到而失望地回家站在她面前时,她却又( )。

协 胁

1.王若飞同志面对敌人的威( ),毫不动摇,视死如归。

2.解放军同志的( )助下,我们拆除了旧教室,新建了教学楼。

距 拒

3.学校( )离我家约有200米。

4.这种疾病,难道就没有办法抗( )了吗?

却 怯

1.小英雄雨来在张牙舞爪的日本鬼子面前,没有丝毫的 胆( )。

2.我们少先队员不在困难面前退( )。

闪 躲

1.武松翻身下来,( )在青石旁边。

打 劈

1.哨棒从半空中( )了下来。

跳 扑

1.那只大虫翻身又( )过来。

揪 抓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

简朴 简单

1.这道题很( ),做起来并不困难.

2.朱总司令的生活十分( )。

武断 果断

1.陈毅军长指挥打仗十分( ),从不犹犹豫豫,举棋不定。

2.他这个人太( ),从来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夸耀 夸奖

1.李小光在公共汽车上给老爷爷让座,老爷爷( )他是个懂礼貌的孩子。

2.刘叔叔在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但他很谦虚,从来不( )自己。

周密 精密

1.今晚文娱演出的安排考虑得很( )。

2.这台教学仪器的结构十分( )。

轻蔑 轻视

1.董存瑞目光炯炯,( )地朝敌人占领的桥头堡看了一眼。

2.语文这门学科很重要,不可( )。

勉励 鼓励

1.在辅导老师的不断( )下,他又有了新的进步。

2.我们要互相( ),共同进步。

成绩 成就 成果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 )。

2.小明现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努力工作,争取在工作中取得较大的( )。

鼓励 鼓舞 鼓动

1.在抗洪精神的( )下,我们克服了困难,取得了进步。

2.在老师不断地( )下,他终于跃过了新的高度。

既然 必然 居然 果然

1.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计划( )实现了。

2.鲁肃是诸葛亮的好朋友,他( )答应保守秘密,在向周瑜汇报情况时( )不会提借船的事。

逼近 走近 靠近

1.天还没亮,船已经( )曹军的水寨。

2.船调过头来,( )曹军水寨去受箭。

严峻 严厉 严酷

1.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 )的考验,终于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

2.李红忘记做家庭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她。

3.李大钊的被害对家庭和革命事业都是( )的打击。

爱戴 爱护 爱抚

1.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 )。

2.妈妈( )地摸着小华的头。

3.我们要注意( )教室里的课桌椅。

冷落 冷静 冷清

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 )的头脑。

2.过去这里很( ),现在可热闹了。

3.客人来了,我们要热情接待,千万不要( )了客人。

二. 缩句

1.戴着红领巾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加入了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使劲地拉着一艘没有张帆的货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969年出土的“马踏飞燕”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珍贵的油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皎洁的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一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整个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书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鸟的叫声透过树林的沙沙声模模糊糊地传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民大会堂的旁边停放着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小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同学们渴望进步、爱读好书的热情,又一次深深地印在老作家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他穿着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冲起了一股水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夏天中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爷爷经常怀念可爱的家乡的许多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强烈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小坦克悄悄地躲在一丛鲜艳的月季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量词填空:

一( )暖流 一( )炊烟 一( )明月 一( )玉米

一( )歌曲 一( )扁舟 一( )火车 一( )嘴

一( )丹心 一( )晚餐 两( )桌子 一( )被

三( )新闻 一( )深清 一( )车厢 一( )药

两( )军舰 一( )新戏 一( )胡子 一( )地

一( )兄弟 一( )拖拉机 三( )照相机 一( )树叶

一( )骏马 一( )机枪 一( )大炮 一( )黑板

一( )子弹 一( )教室 一( )粉笔 一( )货物

一( )教鞭 一( )楼房 一( )电灯 三( )袜子

三( )井 五( )雪 一( )风 一( )眼镜

一( )河 两( )桥 两( )鸭子 三( )电视机

一( )门 一( )醋 两( )表 一( )面粉

一( )话 一( )雨 一( )棋 一( )行李

一( )电 一( )屋 一( )毛 一( )头发

两( )针 一( )线 两( )墙 两( )珍珠

一( )糖 一( )锁 三( )布 六( )帽子

四( )电影 一( )米 一( )画 一( )纪念章

两( )学校 三( )报纸 一( )电报 一( )信

一( )死水 一( )酒席 一( )胶布 一( )旗

跑了一( ) 念了一( ) 敲了一( ) 蘸了一( )

跺了一( ) 转了一( ) 挨了一( ) 咬了一( )

哭了一( ) 推了一( ) 骂了一( ) 吓了一( )

说了一( ) 等了一( )

二.这个“yi”怎么填?

( )然自得 开卷有( ) 百( )百顺

大势( )去 人云( )云 群( )附脑

无可非( ) ( )然决然 长此( )往

如( )算盘 大( )凛然 付之( )炬

( )扬顿挫 无可置( ) 潜( )默化

移风( )俗 奇珍( )宝 记( )犹新

暴露无( ) ( )人口实

三.几组容易混淆的词语:

1.“一生”与“一身”

“一生”,指从生到死一辈子。

“一身”,指从头到脚,即全身。

(1) 大科学家爱迪生___有很多项发明。

(2) 清晨,小花猫从麦田里钻出来,弄得___都是水。

2.“十足”与“实足”

“十足”,表示十分、充足或纯粹的意思。

“实足”,表示实在、足够,无虚假之意c

(1) 王华___年龄是九岁。

(2) 小刚是“三好”学生,向上的劲头

3.“分辨”与“分辩”

“分辨”,表示区分辨别的意思,多用于区别人或事物。

“分辩”,表示辩白解释的意思,多用于争辩是非曲直。

(1) 张样认为班长批评得不合理,当时就进行了___。

(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___哪些行为对,哪些行为错,坚持对

的,改正错的。

四.请根据提示,把下面这些“看”的近义词填到合适的成语中。

望 顾 窥 鉴 瞻 瞩 盼 觑 观 视 睹 察 见 览

仰着头看天 ── 昂首( )天

从管子里看豹 ── 管中( )豹

斜着眼睛看人 ── 侧目而( )

坐在井底看天 ── 坐井( )天

观察表情和脸色 ── ( )貌辨色

观察言语和表情 ── ( )盲观色

左看看,右看看 ── 左顾右( )

站在高处往远看 ── 高( )远瞩

看惯了,只当没看见 ── 熟视无( )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举世( )目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 ── 瞻前( )后

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 ── 一( )无余

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 ── 面面相( )

看见别的事物,就想变主意 ── ( )异思迁

五.成语填空:

(1) 最短的季节 ( ) (6) 最反常的天气 ( )

(2) 最有学问的人( ) (7) 最难做的饭 ( )

(3) 最长的腿 ( ) (8) 最荒凉的地方 ( )

(4) 最快的速度 ( ) (9) 最昂贵的稿费 ( )

(5) 最遥远的地方( ) (10) 最宽阔的胸怀 ( )

六.趣味填成语:

1.填前后同义的成语。

背井( ) 三心( ) 狐朋( ) 瓜田( )

街谈( ) 谨小( ) 怨天( ) 金科( )

2.填前后反义的成语。

( )人死 ( )心非 ( )浅出 ( )手低

( )阴违 ( )就轻 ( )无终 ( )地北

3.填重复对称的成语。

人( )人( ) 一( )一( ) 有( )有( ) 难( )难( )

4.填两宇重叠的成语。

( )有条 ( )皆是 ( )是道 ( )大方

言之( ) 忠心( ) 忧心( ) 小心( )

( )业业 熙熙( ) ( )本本 形形( )

七.古诗趣味小练习:

1.填颜色:

(1) __毛浮__水,__掌拨清波。

(2) __日依山尽,__河人海流。

(3) 日暮__山远,天寒__屋贫。

(4) 两个__鹏鸣__柳,一行__鹭上__天。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_桔__时。

2.填数字:

(1) 不知细叶谁裁出,__月春风似剪刀。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_月下扬州。

(3) 飞流直下__尺,疑是银河落__天。

(4) 朝辞自帝彩云间,__里江陵__日还。

(5) 碧玉妆成__树高,__条垂下绿丝绦。

3.填植物:

(1) 离离原上__,一岁一枯荣。

(2) 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__花始盛开。

(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花村。

(4)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少一人。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__渔火对愁眠。

八.古诗文中“游”名胜。

下列诗句写的是哪处名胜吗?它属于哪个省(市、县)?请分别填在横线上和括号内。

(1) ___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2) 不识___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3)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只隔数重山。 ( )

(4) 劝君更尽二杯酒,西出___无故人。 ( )

(5) 朝辞___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

(6) ___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7) 即从___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___关。 ( )

(9) 故人西辞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 )

(10) 欲把___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九.下边所选古诗句中,每句都有一个动物名,请你把它们填出来。

1.柴门闻( )吠

2.千山( )飞绝

3.射人先射( )

4.不是养( )人

5.牧童骑( )

6.意欲捕鸣( )

7.处处闻啼( )

8.但爱( )美

9.两个( )鸣翠柳

10.一行( )上青天

11.两岸( )声啼不住 12.故人西辞( )楼

13.月落( )啼霜满天 14.添得( )四五声

15.早有( )立上头

16.怕得( )惊不应人

第9篇:常用关联词语大全

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一、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又……又……、 2. 既……又……、 3. 一边……一边…… 4. 那么……那么…… 5. 是……也是…… 6. 是……不是…… 7. 不是……而是…… 8. 要……还要…… 9. 一面……一面…… 10. 除了……还要…… 11. 除了……还有…… 12. 既……也……

13. 一会儿……一会儿……、 14. 不是……是…… 15. ……也…… 16. ……又…… 17. …….还…… 18. ……同时…… 19. 有时……有时……

二、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接着……、 2. 先……接着…… 3. 首先……然后…… 4. ……就……、 5. ……于是……、 6. ……又……、 7. ……便……等。 8. 最初……后来……、 9. ……便…… 10. ……才……、

11. ……然后…… 12. 一……就… …

三、递进句。

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

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不但……而且……、 2. 不但……还……、 3. 不仅……而且…… 4. 不仅……还…… 5. 连……也…… 6. 不但不……反而….. 7. ……更……、 8. ……甚至…… 9. ……还…… 10. ……何况…… 11. ……而且…… 12. ……并且…… 13. ……况且……

四、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不是……就是……、 2. 或者……或者……、 3. 是……还是……、 4. 要么……要么……、 5. 宁可……也不……、 6. 宁愿……也不…… 7. 宁可……也…… 8. 宁可……决不…… 9. 与其……不如…… 10. 既然……就(也就)…… 11. ……或(或者)…… 12. ……还是……

五、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

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结果与假设是一致的

1. 如果……就…… 2. 假使……便…… 3. 要是……那么…… 4. 虽然……但是……、 5. 尽管……可是……、 6. ……然而……、 7. ……却…… 8. ……就…… 9. ……那么…… 10. ……但是…… 11. ……但…… 12. ……可是…… 13. ……可是(只是、只不过)……

B.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 1. 即使……也…… 2. 即便……也…… 3. 哪怕……也…… 4. ……纵然…… 5. ……纵使……

六、因果句

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因为(由于)……所以……、

2. ……因而(因此)……、 3. 既然……就……、 4. 之所以……是因为…… 5. 由于……因此…… 6. 既然……那就(就、便)……

7. 既然……那么(也)…… 8. 本来……谁知(结果/可是)……

9. 为什么……是因为(原来)……

七、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如果……就…… 2. 即使……也…… 3. 就算……也……. 4. 哪怕……也…… 5. 假使(纵使)……也(还是)

6. 假使……便…… 7. 就算……也还是…… 8. 一……就…… 9. 如果……那么…… 10. 要是……就…… 11. 要是……那么…… 12. 不管……还是(都)……

八、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1. 只要……就……、 2. 只有……才……、 3. 凡是……都……、 4. 除非……才…… 5. 即使…….也…… 6.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7. 凡是……都……、 8. 除了……都是…… 9. 任凭……都(也)……

上一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下一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