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关联词语

2022-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常见的关联词语

关于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目前,有关复句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时期。首先,有关复句的一系列“历史问题”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研究后,结果无论是共识还是分歧,已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其次,新时期的复句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的内容更加细化,新方法、新思路的引入也给复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主要关注有关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各类研究论文,并将它们汇总分类,梳理为文献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现代汉语复句 关联词语 分句语序 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单复句的划界”“复句内部的分类”等“历史问题”,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做了文献整理的工作,因此本文只简略概括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单复句划界问题”上,目前多数语法学者普遍认为,“单复句的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结构、意义、语音停顿、关联词语、语序、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结构还是应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准”。目前,这些标准虽仍未统一,但它们的提出还是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深化(李敏,2001)。

其次,关于复句内部的分类问题,现在呈现出两种分类系统并存的局面。一种是二分法,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之后再分小类。如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后来的许多著作也延续了这个传统,如胡裕树《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以及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另一种是多分法,即按逻辑意义直接划分小类,如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直接把复句分为并行、进一步等十类。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分类法,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采取了三分法,即分为因果类,并列类,转折类三大类,之下再分12小类。

再次,值得一提的,还有关于复句研究颇有影响的两部综论式著作。一是王惟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一是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王惟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理论指导下,着眼于三个平面的分析,运用形式标准与逻辑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句进行了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研究,在不少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它不仅构拟了一个全新的复句系统网络,而且对各种复句类型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新思路。

以逻辑语义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全书从逻辑角度出发,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现代汉语复句的句法特征,关联词语以及转折句、因果句、形合句、意合句等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描写。而且全书“以关联词语所反映的逻辑语义关系为依据,以关联词语为划类标准,利用层层二分法构拟了一个新的多层次的以二分为主要特征的复句系统”。(邵敬敏、胡宗哲,1996)

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则对汉语复句的性质、标志、分类、语义关系、单复句的划界、复句中的分句形式特点等系统地做了理论上的探讨。他借用逻辑的方法,直接对复句内部关系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从关系出发,用标志控制”的分类标准,构建了一个新的复句分类体系:因果类复句、并列类复句、转折类复句(一级复句),下面再分12个二级复句,以及更多的三级复句,而且对这些句式都做了细致的分析描写。

纵览全书,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是该书总体性的特征,也是邢先生对自己写作本书的评价:“一是重视语法事实的发掘;二是重视逻辑基础的考察;三是重视‘语表-语里-语值’的三角验证;四是重视句法格局对语词运用的制约;五是重视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汉语复句研究·序》)

另外,近年来,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运用新的理论及方法对复句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包括:关于复句中关联词语的研究;复句各分句语序的研究;复句修辞现象的研究;复句和多重复句切分的分析;复句的英汉对比研究;从语用角度对复句运用的分析研究;某一领域或语体中,某部作品中的复句运用情况的描写分析;对复句格式与其语法意义以及分句间逻辑语义关系的研究;从某种理论方法角度出发,对一种或几种相关句式的具体研究等等。

复句的关联词语和分句语序,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以时间为顺序进行文献综述。

(一)对复句关联词语的研究

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结构标志,也是分析复句意义关系的重要形式标志。

第一,对关联词语性质特点的研究。

王惟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指出,关联词语反映的语义关系主要有三种:事理关系,认识关系和心理关系。张学成《复句句式语义层刍议》(陆俭明主编《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指出,对复句的语义分析,必须以认识关系为基点,但是也不能忽视事理关系和心理关系。邢福义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有特色,他归纳了关联词语的三个特点:1.就词类讲,它不是固定的类,可以是连词、副词,也可以是别的类的词;2.就语法单位讲,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跨语法单位的非完整形式(如“不但不”);3.就职能讲,它不具有划一性,可以是纯粹标明复句关系的语法成分,也可以同时充当句子里某一成分。(邢福义《复句问题论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复句研究》中,他进一步揭示了关联词语的四种动态作用:

一是显示,即通过句中某种形式的关联词语显示出分句间的意义关系,例如:

(1)距离很远,他的话听不清楚。因为距离很远,所以他的话听不清楚。

二是选示,即原来句子由于没有关系词语,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关系,选用一定的关联词语后,使句子的意义关系得以确定。

三是转化,关系词语所表示的关系,对句子本来存在的关系可以有所转化,例如:

(2)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起来了。(因果关系)不但许多事情都搞清楚了,而且许多人都觉得在精神上高大起来了。(递进关系)

四是强化,即用特定形式强化原来已经由某种格式所显示的某种关系,例如:

(3)这种浪费现象即使不严重,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种浪费现象即使不严重,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二,对关联词语功能用法的研究。

陈建民《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关联词语的单用和省略”一节中,对关联词语单用时的形式和语义做出了阐述,比如提到“有些经常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在某些用法上却只能单用,没有相应的成对使用的格式”,例如:

(4)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中国确实需要统一,但应统一于抗战,统一于团结,统一于进步。

我们认为,“这类转折句不是要转到与偏句相反的方面去,而是表示后一分句对前一分句进一步的解释或限制性的补充,语意上已经很接近并列复句了”。

另外,书中对关联词语的省略,包括全部省略和部分省略的现象,以及在各类关系的复句格式中的表现和省略条件也作了描写和说明:1.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有时可以省略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例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并指出,“运用这种省略形式时语意不如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时强,结构也不如成对使用时紧密”。2.大部分复句的分句间都有固定的句式,而当改变原来的句式(易位)时,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省略,后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则非用不可。在表意上,易位后的复句往往加强了原来第一分句的语意,并且带有一种“补充说明”的意味。3.偏正复句的正句或联合复句的后一分句中的关联词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省略。比如,偏正复句的正句或联合复句的后一分句使用了询问句或反问句句式时,或者句中有一定的副词,助动词或其他有补充连接作用的词语时。这里,注意到了关联词语在使用上的一些特点,即可倒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省略等,“关联词语并不是必须的,语序以及其他语法手段也可以成为表达复句关系的手段”。

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116个关联词分布的位置进行了考察,根据分句定位的原则,以关联词与主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参照,把关联词分为四类:A类,只能出现在第一分句里;B类,只能出现在第二分句里;C类,在几个分句中重复出现;D类,只能在分句之间出现。

罗日新《关联词语纵横谈》(《语文研究》1995年第1期)对33篇现行中学语文课文中的关联词语(包括起关联作用的词,短语及非词非短语的结构)作了调查后发现:1.关联词语在分布上具有普遍性;2.在类别上具有稳定性,所表达的逻辑关系也较为稳定;3.在功能上具有多重性,即可以跨越类别使用。同年,罗日新另一篇文章《关联词语分布态势及奥秘所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又以34篇中学语文课文为材料进行调查,发现了分布的不平衡态势。作者进一步对这种不平衡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释,即“人们的使用和语言的内在规律是这种不平衡的奥秘所在”。但未能对“人们的使用和语言的内在规律”作进一步的探讨。

程晓明《转折句式和转折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对转折类关联词语的使用特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单独使用时的条件。“‘虽然’,‘但是’都可单独使用,‘但是’是典型的转折词,单独用表明单纯的转折关系,比先让步再转折的语气弱一些。‘虽然’单独使用时,一般放在正句,也足以标明转折关系,只是转折语气更弱,兼有补充说明的作用。”如:

(6)虽然他很笨,但是他很勤奋。他很笨,但是他很勤奋。他很勤奋,虽然他很笨。

纵观以上关于关联词语使用研究的综述,不难发现,关联词语的单用和省略总是与另一个问题密切相关,即:复句中分句语序的变换问题。

(二)关于复句分句语序的研究

第一,对现象的注意和描写。

吕冀平《假设和条件的表达》(《语文学习》1959年第6期)提到,“表示假设的分句在前,表示后果的分句在后,这是一般的情形。有时,把假设分句放在后果分句之后,这就使得假设分句有了追加的性质,而且明显地突出了它的作用。”在另一篇文章《原因和理由的表达》(同上)中,对因果复句的易位特点也作了说明,指出:“‘因为’在前,‘所以’在后,这样的排列次序重点在于说明结果。若次序对调,‘(之)所以……是因为……’,重点便在于解释原因了”。“若前边没有‘所以’一类的虚词,只是后边有‘因为’,此时‘因为’便具有追加的性质,除了表原因之外,还带有推论理由的意味。”如:

(7)我很想写一个县的人民公社发展的经过,因为人民公社最能代表中国的伟大未来的新生细胞。”

佚名《复句中前一分句关联词语的位置》(《开封师院学报》(社科版),1978年第6期)中也注意到,通常的情况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有时因为表达上的需要,可以把偏句移到正句之后”,并把这种变式句叫做“偏句后移”。并指出,在这种复句中,一般正句(前分句)不用关联词,偏句中的连词总是用在主语之前。如:

(8)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9)他们天天讲“联系”,实际上却是天天讲“隔离”,因为他们并不去联系。

孙云《论偏句的位置》(《天津师范学报》1980年第2期)也提到,“如果要特别突出事物的变化,则把偏句放在正句之后,使偏句只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如:

(10)当晚,我们这一对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就痛痛快快地畅饮了一番,虽然我们都不是善于喝酒的人。

另外,作者对影响偏句位置变换的制约因素,也作了一点儿思考,“偏句位置,除受句子本身突出的重点不同制约外,还有其他情况,比如,上下文衔接的要求,偏句放在正句之后,才和前一句衔接得紧。”如:

(11)哦!好一片迷人的秋色啊!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

景士俊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在文章《转折句问题三则》(《语文学刊》1992年第1期)中作了一番论述。同时在另一篇文章《“因果”与表达》(同上)中提出了自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认为这是一种“语用现象”。

张炼强《假设从句后置的条件(上)(下)》(《逻辑与语言学》1992年第1期)对假设从句的后置情况作了描写说明,并以能否转换为标准,发掘后置的条件。实际上,文章只是讨论了从句前置,后置用词的特点,并未对出现频率作统计,也没有比较从句变换前后语义的异同。

适达《前正后偏复句小议》(《逻辑与语言学习》1994年第6期)指出,“如今现代汉语中,偏正复句也有了采取前正后偏排列顺序的情况,而且比较常见,以至无法再把这种情况当作语言运用中的特例来看待了。”作者认为,“前正后偏复句是一种被吸收进汉语的‘外来结构’,已经成为了汉语的一种句式,而不再仅仅是修辞手段”,“前正后偏复句作为一种句法结构形式,为现代汉语增添了新的表达手段,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同时指出,“在使用关联词语方面,没有前偏后正复句那么自由。前偏后正复句可以配合使用成对的关联词语,相互呼应,也可以只在正句或偏句用;而前正后偏复句只有一个可能,即正句不用,偏句必用”。

第二,对易位现象来源的解释。

就目前所得的材料来看,多数学者认为,偏正复句从句易位的现象是受到了西洋语法的影响。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指出,“‘五四’以后,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复句中的分句的位置有了一些变化。从前汉语的条件句和让步句,都是从属分句在前,主要分句在后的。在西洋语言里,条件式和让步式的从属分句前置后置均可。‘五四’以后,这种从属分句也有了后置的可能。”

赵元任先生曾直截了当地把偏句后置的偏正复句看作是“外来结构”。他说:“除非说了一句话以后要补充一点意思,汉语的状语分句一般总是放在主句前面。现在在主句后面也可以读到预先设想好的以‘如果’‘既然’之类的连词带领的修饰句。在我听来,这种句子肯定是外来结构。”(《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什么是正确的汉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陈建民(1984)也提到,“书面语受到外语格式的影响,连词也可放在句尾”,并明确指出这属于“欧化结构”。(《汉语口语》,北京出版社,1984)

李作南,李仁孝《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复句中的分句和叙述对话时某些成分的语序变化”一节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这种语序变化,是五四以来汉语受西洋语法影响的结果”。

谢耀基《汉语语法欧化综述》(《语文研究》2001年第1期)一文,对“五四”以来汉语词法和句法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全面的历史研究。其中,他将偏正复句偏句的后置也归入了句法的欧化现象。

第三,从修辞学角度对偏句易位的研究。

田小琳《语法和左邻右舍》(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变换语序的修辞作用”一节中,以“因为”,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易位为例,对复句内部语序变换的修辞作用作了一番举例说明,指出,“由关联词语‘因为’带的分句放在后面,这是突出,强调原因方面的修辞需要”,“由于分句语序的改变,从而强调的方面改为在后一句”。同时作者也注意到,“有时,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偏句只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语意突出的仍是前一句,这一类,表示转折,让步关系的为多”。可见,作者是将偏句后移看作一种修辞手段,但可惜文中并未对如何体现修辞效果作具体分析,只是停于表面举例。

于树泉《变序复句的修辞作用》(《修辞学习》1991年4期)也将偏句后移视为一种修辞手段,并举了不少例句以表现其效果,并进一步将修辞的作用归纳为“突出语义,补充语理,顺畅语气,平添语趣,舒张语势”若干种,但某些地方仍失之笼统。

胡宗哲《浅谈语境对复句的制约》(《修辞学》1996年第4期)从语境的角度分析复句变异句式的运用,指出:“事实上,我们日常交际活动中所使用的复句,许多是语序变通,成分省略,关联词单用的”。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人们“往往调整句式,使常规语序有所变化”,“这些变异句式不仅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起到常规句式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这里显然也是把句式变异看作一种修辞的需要,但并未能深入分析具体的修辞目的。然而,从实际交际的语境出发来考虑复句句式变异这一思路,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启示。

郑远汉《语序与修辞》(《汉语学习》2003年第5期)一文,就从言语运用中交际语境的需要出发,指出“偏句和正句,孰先孰后,往往得看场合,看需要,……,应考虑上下文的连贯”。

第四,对偏正复句易位的语义分析研究。

把偏正复句偏句的易位看成一种修辞手段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当人们想要对这种修辞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时,总会觉得难以深入,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于是许多学者将视角转向复句在表达中本身的语义特点,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这一现象,从而揭示出言语中出现偏句易位的语义背景,即在什么情况下应变位,什么情况下不应变位。

易匠翘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思考和研究。在其文《言语链中偏正复句变位论》(《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4期)中,易先生就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的变位情况进行了探讨。从言语实例和理性分析两方面对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的变位进行了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影响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是否变位的语义因素分别落在偏句、正句与上句的意义联系上,归根到底,这是由语序在言语链组织中的特定作用决定的。语序是言语链上各语句实现彼此之间意义联系的手段,语序改变,首先影响的就是上下语句间的关系。而对于言语链的组织来说,前后语句间意义的承接、连贯是最基本的要求,语序的安排必须服从这一要求,有利于言语链的连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言语链中处于下句位置上的偏正复句要变位,其实质是为了加强言语链中上下语句的意义联接,只有当变位能比常位较紧密地把偏正复句与上句联接起来的时候,偏正复句才有必要取变位。

2000年易先生又一次发表了相关问题的论文《言语链中偏正复句内部语序的语义分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2期)中,他按照偏句与正句在复句内所处位置的不同,把偏正复句的内部语序分为前偏后正和前正后偏两种,在这两种语序的基础上,按照偏句、正句与言语链中偏正复句的上句关联情况的不同,偏正复句又可以与上句形成3类6种不同联系形式,并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第五,值得借鉴的个案研究。

《中国语言的结构与人文精神》(申小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中收录了一篇个案研究的文章《论汉语句子的常态——当代中篇小说<井>的句型系统系论》。全文以《井》为语料,按照表达功能和基本格局将《井》中的句子大致分成三大类:1.动词性的句子,功能是叙述行为时间的;2.名词性的句子,功能是评述话题的;3.关系性的句子,功能是表达事物、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分别称之为施事句,主题句,关系句。每类中还可以按照功能和构造不同划分细类。文章通过对《井》整篇小说中各类句型的出现频率统计,分析构拟小说的句型系统,并由此推而广之,试图窥探汉语句子的常态,并对其背后的文化及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剖析、阐释。文中对关系性句子,特别是因果类关系句的统计分析,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整部小说有各类关系句238个,其中因果类有45个,占2.1%。因果类关系句大致分两大类:先因后果句(23个占1%)和首果后因句(18个占0.8%)。

先因后果句中,有三分之二的句子都不带关联词语;三分之一的句子或在上句出现关联词“因为”,或在下句出现“所以”;没有一例是成对使用的。由此作者推断,“说明汉语的关系句倾向于意合,不到必要时不用关联词”。

首果后因句中,当原因由下句说明时,几乎都有关联词“因为”。作者对此的解释是,“在汉族人的语言逻辑中先因后果是顺态,所以一般不需要关联标志即可明白。而先果后因是逆态,所以需要加关联标志”。另外,作者还注意到,“果后之因往往只是思路的续补,带有说明,论证的意思,因而一般都不能复原为因果顺序”。

接着,作者对这一点继续进行深入探讨:“先果后因的关系句的后段带有论证说明性,这一点很值得注意。

首先,这使先果后因句的容量扩大,一方面,由于前段和后段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而都可以铺排几个短语。例如:

(12)等到结了婚呀,嘿嘿,他坐在那里动也不动了,多跑一步路都嫌吃力,反正鱼儿已经落了网,还愁你逃到哪里去!

另一方面,先果后因句更容易包容其它关系句形式,例如:

(13)可这美丽并没有为她带来骄傲与勇气,因为她见过开在墙角里的玫瑰,美丽,但也孤寂得可怜。

表示原因的后段又包含了转折关系。

其次,先果后因似乎是汉语逻辑的一种逆态,而在《井》中的其它类关系句中大都没有逆态的逻辑顺序。我们认为,先果后因不完全是先因后果的逆序,先因后果固然是一种顺态,而先果后因的下段因为有对上段解释、论证的功用,从“提出问题——解释问题”的角度看,“先果后因”依然是一种顺态。正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顺态,所以先果后因一般都不能恢复到先因后果,否则意思和原文的逻辑关系就变了,这从下一例中可以看出:

(14)“在中国的社会中,所谓不规矩是对女人最致命的打击,因为这规矩是老祖宗传下的,谁不规矩就要遭到普遍反对和轻蔑,而这不规矩的含义又很广泛,从言行不慎,喜爱交际,到乱搞男女关系等等都包括在内。”

可见,作者也发现了变位并不仅仅是顺序的简单变换,而是已经逐渐形成了另一种句型,并有着自身独特的结构特点和表达功能。文中对此问题的解释并不能算是非常准确,但毕竟尝试性地从某一个角度给出了自己的阐释。另外,分析语料时运用的统计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董 佳,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作者:董 佳

第2篇: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

关联词语复习指导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因此,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是非常必要的。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

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仅……还……

以上几种常见的关联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有一些是比较容易混淆的,如;尽管……还是、不管……总…与…即使……也……,教学时不要仅从理性关系上让学生分辨,甚至记忆,而应着重通过具体的句例让学生读懂它们在句子中表达分句之间关系的作用。

【教学建议】 1、分层教学,从认识关联词语的意义、掌握运用关联词语的技能和灵活使用关联词语表情达意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的练习,通过选择辨析关联词语之间的区别。

3、重视联系后的讨论和评议,练习后不能仅作对与错的判别,而应让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评议、分析,最后由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辅助练习】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⑴ 这只空调虽然体积不大,(

)

⑵ 只要你做的事对人民有益,(

)

⑶ 星期天,你是去公园,(

)

⑷ 小明的爸爸(

),还会修汽车。

⑸ 尽管林玲学习十分努力,(

)(

),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董存瑞牺牲自己。董存瑞要炸毁暗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既……又……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因为……所以……

既然……就……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总……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不是……就是……

是……还是……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不但……而且……

不仅……还……

⑴ 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 (

)从小学好本领,(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

)有进步,是(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妈妈(

)工作,(

)参加进修学习。

⑸ 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 (

)明天下雨,我们(

)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 (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

)很小很小,(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4、判断下面关联词语是否恰当,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⑴ 即使说法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

⑵ 虽然他平时善于观察,因此写作文时总是言之有物。(

)

⑶ 即使勤奋的人,才有希望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

⑷ 既然修筑京张铁路十分困难,詹天佑也依然接受了任务。(

)

⑸ 不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功。(

)

1:给下面两个句子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如果……就……

不管……总是……

尽管……还是…… (1)( )围观的人怎样讥笑,木匠( )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2)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有美好的理想,最终( )不能实现。 A:

不管……总是……

如果……就……

B:

尽管……还是……

不管……总是…… C:

不管……总是……

尽管……还是……

D:

如果……就……

不管……总是……

试题解析:

这两句话是分别是条件关系和转折关系因此选择C项。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

)船夫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A:

因为……所以……

B:

不管……总是……

C:

虽然……但是……

D:

不但……而且……

试题解析:

这句话是转折关系因此选择C项。

3:下列句子使用关联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老师。

B:

他不但聪明,而且很勤奋。

C:

因为爷爷年纪很大了,所以他的记忆力很好。

D:

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运动会改天举行。

试题解析:

C句的“年纪很大了”与“记忆力很好”是转折关系,应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下列句子使用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没有太阳,才没有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B:

太阳因为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

C: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战士们总是精神抖擞地守卫着边疆。

D:

不但善于调查研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试题解析:

A句是假设关系,应该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B句是转折关系,应该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D句是条件关系,应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5:“只有……才……”用在下列哪一句中最合适 (

)

A:

(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 )就去公园玩。

B:

( )人人遵守交通法规,( )能保证交通安全。

C:

他( )能按时完成作业,( )每次作业都写得工工整整。

D:

周恩来( )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 )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试题解析:

这个关联词语表示条件关系因此选择B项。

6:给下面两个句子选择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不是……就是……

如果……就……

不管……总是…… (1)我俩总在一起做功课,( )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2)( )没有荷叶,只剩一支支光杆荷花,荷塘( )显得单调。

A:

如果……就……

不是……就是……

B:

不是……就是……

如果……就…… C:

不管……总是……

如果……就……

D:

不是……就是……

不管……总是…… 试题解析:

(1)句是选择关系选用“不是……就是……”最合适;(2)句是假设关系选用“如果……就……” 最合适。

7: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焦裕禄同志(

)严格要求自己,(

)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

A:

非……不可……

B:

不是……就是……

C:

不是……而是……

D:

不但……而且……

试题解析:

“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最符合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8:下列关联词语表示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

因为……所以……

B:

不管……总是……

C:

虽然……但是……

D:

如果……就……

试题解析:

A表示因果关系;B表示条件关系;D表示假设关系。

9:下列句子是条件关系的是(

)

A:

因为遇到了困难,所以他退缩了。

B: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办法解决。

C:

如果遇到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

D:

遇到困难,要么退缩,要么想办法解决。

试题解析:

A句是因果关系;C句是假设关系;D句是选择关系。

10: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

)他永远离开了我们,(

)人们永远怀念他。 A:

虽然……但是……

B:

只要……就……

C:

因为……所以……

D:

宁可……也不……

关联词语填空 1、(

)风吹雨打,我们(

)坚持到校学习。 2、(

)成绩再好,你(

)不能自满呀! 3、我(

)这么用功,(

)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

)讲得很好,(

)行动却做得很少。 5、(

)雨再大,路再滑,我们(

)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7、(

)怎么拥挤,他(

)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

)死了,(

)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

)我的,(

)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

)有些拥挤、杂乱,(

)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

)水再上涨,江堤(

)有危险。 13、(

)困难再大,我们(

)要坚持上学。 14、(

)明天天晴,秋游(

)按期举行。 15、道德(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

)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

)有简单的联系,(

)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

)得主动提出申请。 20、(

)靠别人,(

)靠自己。 21、刘胡兰(

)牺牲自己,(

)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

)去公园,(

)去奶奶家。 23、妈妈(

)看电视,(

)织毛衣。 24、做事(

)坚持不懈,(

)成功。 25、小明(

)学习好,(

)体育也很棒。 26、我(

)写完了作业,(

)写了些课外题。 27、这支笔(

)你的,(

)小红的。 28、(

)学生,(

)应该好好学习。

29(

)天下雨,我们(

)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30、(

)鄞奋学习,(

)能提高成绩。 31、(

)明天爸爸不上班,他(

)会带我上公园。 3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

)忍受寂寞,(

)是值得的。 33、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4、(

)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35、(

)河道纵横交叉,(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6、小艇(

)速度非常快,(

)还能做急转弯。 37、书(

)读得很多,(

)不会灵活运用是不行的。 38、读了这个故事,大家(

)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

)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39、(

)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

)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在天安门广场。 40、(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学无止境。 41、(

)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

)会更好。 42、周末的晚上,我(

)看电视,(

)听音乐。 43、王敏多才多艺她(

)会唱歌,(

)会跳舞。 44、(

)他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

)应该虚心接受。 45、(

)前面的东西没有领会,(

)不要着急学后面的东西。 46、我(

)热爱自己的家乡,(

)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47、昨天的电视节目真精彩,(

)儿童歌舞之外,(

)我喜欢的《动物世界》。 48、(

)武汉的夏天特别热,(

)有“火炉”之称。 49、(

)你工作忙,(

)不要来了。 50(

)调换一下出场顺序,(

)能转败为胜。

第3篇:用关联词语的句子

【常见的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第4篇:关联词语的类型与意义

关联词语的类型

常见的关联词语类型

并列关系——分句之间是并列的

既……又……

那么……那么……

一边……一边……

有的……有的……

不是……而是……

递进关系——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但……还……

不光……还……

……甚至……

不仅……还……

1

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中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转折关系——前后分句的意思比是顺着说,而是有了转

折。

虽然……但是……

虽然……可是……

……却……

尽管……还是……

……然而……

假设关系——前一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一分句说出假

设情况后的结果。

如果……就……

即使……也……

要是……就……

假如……就……

哪怕……也……

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因为……所以……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条件关系——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说出这个条件下的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都……

无论……也……

取舍关系——前后分句写了两种情况,说话人选择其中之一,舍去其余。

宁可……也……

与其……不如……

第5篇: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造句

1. 在人生旅途中,坚强的人,不但不会因为生活的磨难,变得神情憔悴或心情阴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鉴赏人生百味,让自己变得超脱世俗!2. 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能引导学生尽力正确的人生观。

3. 今年上市的汤圆,不仅颜色多样化,口味也增加不少。

4. 多种树,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而且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5. 假日与家人到郊外走走,不但有益身心健康,又能增进彼此感情,何乐而不为?

6. 九二一大地震,不但造成了人民财物重大损失,也使许多的家庭,失去了亲人。

7. 抽烟不只害人害己,也污染空气。

8. 小莉很喜欢看书,他不仅读了国内许多名家作品,还读了很多国外著名译作。

9. 他不但功课好,而且人缘也好。

10.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只靠自己的努力,而且是考许多长辈和朋友的支持。

11. 不只是你,还有我,都有义务爱护我们的环境。

12. 这种桥不但外形美丽,而且结构坚固。

13. 小明的一派谎言,不但没使老师受骗,自己反倒成了受害者。

14. 小强英文学的很快,短短一年,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会读英文报纸,甚至还能和外国人交谈。

15. 沙漠里,别说是树,连一跟小草都很难找到。

16. 九二一大地震,国内同胞不光是捐献财物给灾区人民,又协助灾民重建家园。

17. 小真不光是美术方面有才华,音乐方面也很有天份。

18. 阳明山不光是风景好,而且还有很多有名的温泉。

19. 小刚不只在去年的演讲比赛中得到第一名,又在今年的作文比赛中获得冠军。

20. 小萍不但歌唱的好,还会跳芭蕾舞,我非常佩服她。

21. 这蛋糕不但好看,而且好吃。递进关系的关联词造句

22. 在操场上,除了有大声说话的同学,还有老师也在大声的说话。

23. 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人长得也很善良。

24. 刘翔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而且是世界的自豪。

25. 这孩子不仅学习好,而且品质高尚。

26. 他的梦想既遥远,又现实。

27. 国有银行不光要赢利,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28. 花开的意义不只在于花开,也在于将花香留在心中。

29. 政府不仅是廉洁的还应是廉价的。

30. 火箭队老板大赞姚明,不光球技出色还很懂得生活。

31. 她不但长得阳光,而且成绩优异。

32. 王明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好!

33. 教室里除了有男生,还有女生。

34. 太阳系中除了有地球,还有月球等行星。

35. 我不仅回答了问题,还想得到奖赏。

36. 学习不仅需要方法,还需要刻苦。

37. 这两天天气非常不好,不但下雨,还刮大风。

38. 周星驰的电影不但搞笑,还很有创意。

39. 我家的猫儿不但会逮老鼠,还会捕鱼。

40. 小明不但会画画,还会唱歌。

41. 葡萄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第6篇:现代汉语关联词语的种类及使用

关联词语,指的是在句中起着关联作用的词语;使用得当会使文章文从字顺,若使用不当则成为病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3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4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5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等。

6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7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等。

8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二、关联词语的使用

复句:是指能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当于单一意思,但说的事情相关的句子,如: (1)海花才落,杏花又开了。 (2)河不深,可是水太冷。

(3)明天不下雨,我们上西山去。

这三个复句各包含两个分句。同一复句里的分句,说的是有关系的事。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终语调。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单句中也有关联词)。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些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使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 1.错用关联词语: 况且

何况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带有对比的意味。“况且”有“再说”之意,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但没有对比的意味。

(1)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况且这么一条小船。 例(1)应该用关联词“何况”。

(2)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何况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例(2)应用“况且”。

因而

从而

进而 “因而”表示因果。

“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进而”则是表示“继续向前,进一步”之意,不表因果、目的、结果。 (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因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例(3)该用“进而”。

(4)我亲自感受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我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地探索和牺牲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例(4)该用“因而”

(5)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例(5)该用“从而”。

以至

以致

这两个词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都能表因果关系,但“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而“以至”却没有这种含义。

(6)由于大量捕杀,以至这种珍贵的动物逐年减少,现已濒于灭绝。 例(6)该用“以致”。

(7)情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以致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例(7)应该用“以至”。

尽管

不管

“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它后面跟的词语不能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常和“这么”、“那么”相应。 “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它后面跟的词语往往有选择性(多么、怎么、如何),或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包含疑问代词“谁”、“怎样”等。 (8)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鹜。 例(8)该用“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复句

(9)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例(9)该用“不管”,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 反而

因而

“反而”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产生了相反的结果。“因而”常单用在后面分句,相当于“因为”,表原因。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 例10“不但”虽然经常与“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

(11)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作物,反而大大削弱了伤口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例(11)中,作者未能把握主题,其结果必然是“大大削弱作品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反”的结果。应改为“所以”。 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些关联词语需要成对搭配使用,如果随意改换,就会出现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毛病,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如:“即使”只能与“也”搭配,“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 “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等等。

(12)只有多施肥,适时灌溉,这块地就能长好庄稼。

例(12)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就”跟“只有”不能搭配,应把“就”改为“才”。 (13)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高塔。

例(13)应用“所以”。也可以将前面分句中的“因为”删除,后一分句保留“因此”。 (14)她一面笑着,显得很善良敦厚,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房间里。

例(14)这里需要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一面……一面”,表示并列关系,应在“热情地”前面加上“一面”,使前后照应。

(15)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即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例(15)“即使”只能与“也”搭配表假设关系。而此例是转折关系,将其改为“虽然”,后边的“但”就能与之搭配了。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大致说来,关联词在句中的位置是有一定限制的,各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各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16)来参加会议的人较多,他因为性格内向,个头不高,所以人们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例(16)“因为”放在“他”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7)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例(17)“即使”放在“文字”之前,因为这两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18)由于她父母思想腐旧,竟然将女儿严管起来,不让随便外出。 例(18)“由于”应放在“她父母”之后,因为该句两个分句主语相同。

(19)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例(19)“至于”应放在“哪所学校前,因为“至于”表示另提一事。“我报考师范院校”是一件事,“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是另一件事。

(20)有关文化用品的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用品是商业更新最快的商品。 例(20)“有关”应放在“业内人士”之前。 (21)先提出实施措施,进而提出计划。

例题(21)“进而”位置不当,改为“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措施”。 前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不但我们学习雷锋,而且要学习他的彻底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例2:我不但拥护他,而且从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拥护他。 例3: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例4: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例

5、我不仅认识他,王军也认识他。

6、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后一个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例1: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所以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例2:英文在那里并不太通行,反而在大酒店、餐厅及一些旅游区的商店里,可以见到日文。 4.关联词语逻辑关系不当,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分句位置颠倒,不合逻辑。 例 1 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此句的第一分句的语意要比第二个分句更递进一层。应先是中华民族的后是全人类的。所以前后分句有逻辑错误,前后分句应颠倒一下。

例 2 由于他深知这场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所以在整个赛程中精神抖擞,力克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这句话是因果复句,但是两个分句之间从逻辑上看构不成因果联系,把认识到比赛的重要性作为夺冠的原因,显然理由不充分。光有思想认识,没有实力,是很难拿到金牌的。这句话应该改为:

由于他已具备了夺冠的实力,这次赛前他又深知比赛关系到祖国荣誉,训练特别刻苦,所以在整个赛程中能顺利闯关,力挫群雄,一路领先,最终夺得金牌。

例 3 他因为生病了,所以发烧了。

这两个分句之间也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只要“生病”就一定“发烧”,只有一部分疾病能引起发烧。应改为:

他不但生病了,而且还发烧了。

或者改为:他生病了,还发烧了。

(22)因为他认真学习,所以当上了三好生。

例(22)“认真学习”和“当上三好生”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前一分句可改为因为他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23)因为他每天坚持跑步,所以从来没有生过病。

例(23)单从“每天坚持跑步”,还不能推出“从来没有生过病”,后一分句可改为“所以身体越来越健壮了”。

1)充分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1、A1只要雨水充足,B2庄稼就长得好。 例

2、如果你不骄傲自满,那么你就不会落后。

3、要改造自然也是如此,假如我们经过艰苦的劳动,就能创造出人类最需要的一切。 例

4、如果小王患肺炎,则他会发烧。小王发烧了。所以,他一定患了肺炎。 2)必要条件的逻辑关系不当

1、只有电灯亮了,线路里才有电。 例

2、(只有学习好,才能当三好学生。)小王学习好,所以,小王一定能当三好学生。 例

3、(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做好工作。)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一定能做好 工作。 例

4、(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深刻地反映生活。)他深入生活了,他就能深刻地反映生活。 分句位置颠倒

例1:气功不但可以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缓解运动员大赛前的紧张心理。 例2:经过一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他写起小评论来毫不费力,何况是写一篇有独立见解的论文呢?

3、哈尔滨都下雪了,何况是北京? 例4: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5.滥用关联词语。

(24)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 例(24)应去掉"因为"。

(25)孙玲是一位工程师,而且是一个孝子,她的孩子们也都很有出息。 例(25)“工程师”和“孝子”两件事可以并列但没有递进关系,不应用“而且”,直接删去即可。

例1:他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所以很能干,吃得了苦。

例2: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 例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进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6. 关联词语的残缺

例1:他虽然是个工人,平时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例2: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例3: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例 1 李伯伯不是马上把笔给我,先讲了一番这笔的经历。

这个句子的第二个分句漏用了关联词“而是”,因为“不是”和“而是”应同时使用,表并列关系,不能少用其中的一个。

例 2 尽管考前准备得不够充分,小华心里没有把握,在考场上非常紧张,他考的结果让人觉得差强人意。

“尽管”是表示让步的连词,后边要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和它呼应。可是句子里没有明显转折的意思,也没有与之呼应的关联词。“差强人意”是“还能让人稍稍满意”的意思。这个复句后面分句应改为:“但是他考的结果却还差强人意。” 附录:

关于“何况”与“况且”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均可表递进。先前的许多书中对它们的区别讲的过于繁琐,给中学生的辨析带来一定的障碍。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很清楚的。记住:在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中,只能用“何况”,而在其它情况下,二者通用。 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二者通用。“你身体本来弱,况且(何况)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再如下面的两个例子,就只能用“何况”。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因为属于带有反问语气的递进复句)。 ②“四人帮”横行时,多少老革命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何况我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呢!(也是因为句中带有的是反问语气,如果换成“况且”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四、关于“越发”与“更加”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语病。

这一对词的共性也是均能表递进。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记住:前文中如果出现了“越”这个字眼,后文就只能用“越发”与之照应,构成“„„越„„越发„„”的格式;前文如果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后文中二者通用。 如“观众越多,他的演出就越发卖力气”这句话,“越发”的使用就符合规范;因为前文中“越”出现了。

再如“来中国后,琼斯的汉语说得越发(更加)流利了”,这句话中的“越发”的使用也符合规范,换成括号里的“更加”也是正确的,因为前文中没有出现“越”这个字眼。 再如下面的例子,就属于病句了。“你越是不许我笑,我笑得更加厉害了”,句中的“更加”必须改成“越发”;因为前文中“越”这个字眼已经出现了。

五、关于“之所以”的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很简单,“之所以”如果出现在句首,就是病句;因为“之所以必须用在主语后”才符合规范。

如下面的例子,“之所以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的命题意图不同”就是一个病句,在句首必须加上“这次考试”一类的主语才行。

六、关于 “又”与“再”的区别

这一对虚词,在用法上确有许多纠缠和差异,但如果能注意到它们之间最主要的一点区别,还是很有意义的事。

大家知道,作为副词,它们都能表“重复”和“继续”,但却少有人留意到在这一点上,它们也还是有区别的。高考往往就是利用我们在知识上“一念之差”,设计题目,使我们成为“事后诸葛亮”的。记住吧,在表“重复”与“继续”方面,“又”表示的是“已重复,已继续”,而“再”表示的则是“待重复,待继续”;在该用“又”的句子里,动词的后面可加“了”,用“再”的句子则不可以加“了”。如下面的例子: ①

再唱一个(待重复。“唱”的后面不能加“了”); 又唱了一个(已重复。“唱”的后面可以加“了”;当然不加也可)。 ②

再躺一会(待继续。“躺”的后面也不能加“了”); 又躺了一会(已继续。“躺”的后面自然也可以加“了”。)

还记得高考已经考过的那个句子吗?“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句子加点的“再”就属于误用。

七、关于“因为”与“由于”在用法上的几点区别

如果只知道这一对词能够表示因果关系,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知道下面的一些“规矩”,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A、“因为”,只能和“所以”搭配照应;反之,属误用。 B、“由于”,既可以和“所以”搭配照应,也可以和“因而”与“因此”搭配照应。

C、由“因为”构成的因果复句,可以直接倒装,而由“由于”构成的因果复句,不能直接倒装。如下面的例句中的“由于”就属于误用。 “他没有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D、“所以”与“因而”的前面,不能出现句号,而“因此”的前面,可以出现句号。掌握了这一点在选词填空,以及判断在具体的语句中它们是否用得准确,都是很有意义的。如下面的一个需要我们选词填空的例子,通过我们对这一点的掌握,就可以很快排除干扰,选到正确的答案。

“当前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在横线上究竟该选填哪一个词呢?出题者设计的选项里既有“所以”,又有“因而”,还有“因此”;我们之所以很快地选到了“因此”一项,就是因为我们在横线前发现了“句号”。

八、关于因而”、“进而” 和“从而”的区别

这是三个极易混淆的连词;其实站得高一点,弄清它们的区别也还是不难的。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就可能站得高一点。 A、“因而”只能表因果;如,“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堂教学,因而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B、“进而”,简言之,只能表递进。讲得详细点,它表示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强调的是进一步的行动。用于后一分句,它的前面可以用“又”、“再”、“才”、“并”等来配合。如,新的教学法先在个别班级进行试验,

在全校推广。横线上就应选填“进而”;因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进一步的行动。 C、“从而”就显得复杂了点。因为,该用“从而”的句子,必须具有两种关系,即“递进”与“因果”。细致点说,就是它除了表示进一步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请看下面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个产品质量。

在两个例子里。我们发现,它们的前一分句的内容完全一样,可是,后一分句,它们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一样。例①的后一分句强调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行动,所以应选填“进而”;而例②的后一分句却是在说因为有了第一分句陈说的条件下,进了一步才有了后面的结果,因此必须用“从而”。

九、“反而”、“反之”与“相反”的几点区别 “反而”是一个本领不小的连词,在句子里,它既可以表示转折关系,又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而“反之”则只能表示,并列关系,与“反而”不能发生混淆。但“相反”就不行了,它与“反而”既有可以互换的时候,又有非区别对待的一面,这就有些纠缠。但不管怎么说,掌握了下面的要领,解决起来,还是不太困难的。

A、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者出乎人的意料时,就该选用“反而”。如,“经过这场大病,(照理说“身体应当很坏”才是,可是)他的身体

(横线上应选填的词,全得由后文讲的情况来决定)比以前好了。(“出人意料”!所以,横线上的词是“反而”)”。

B、大家知道,在递进复句中,有一种叫做“否定了再否定”的形式,在这种复句中,关联词语通常是这样的:“不仅不„„反而„„”,或者“不但没有„„反而„„”,抑或是“非但不(非但没有)„„反而„„”。

掌握了这一点,我们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获得好处。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对“不仅不”的辨析,很快得察觉到,在第二分句中如果出现了“而且”,是错误的。二是

选词填空时,我们又可以很快地排除掉假选项,坚定而自信地选择“反而”。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我父亲非但没有批评我,

还给了我不少鼓励。(因“非但没有”的后面跟着的是“批评”,属于动词,所以横线上选填“反而”是正确的。当然,在这个句子里,选填“相反”也是正确的。因为,“相反”,表示的也是递进关系。在它的前面,还可以出现“恰恰”、“正好”“刚好”“正”等字眼。)

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说不但没有矛盾,

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中的“没有”后面跟着的是“矛盾”,“矛盾”属于名词,因此,可以判断出“没有”是一个动词;所以,横线上只能选填“相反”。)

十、“不是„„而是„„”与“不仅„„而且„„”的区别

这两组关联词语也是需要辨析的。不然,在具体操作中,也会因为叫不真切而举棋不定,最终失分的。

“不是„„而是„„”表明的是并列关系的,是“肯否并列”,也就是说在这种句式中,说话人首先是要否定前一分句所说的内容,然后在第二分句里肯定与第一分句里的内容相对的内容。

而“不仅„„而且„„”表明的则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第一分句里说话人首先要肯定一个意思,在下一个分句里,进一步肯定另一个意思。 如,下面的例子:

①默读

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句子里,应该选填的是“不仅„„而且„„”,为什么呢?只因为前后两项内容都是说话人要肯定的,而且强调的是后者。

②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

回避问题,

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在这个句子里,横线上应选填是“不是„„而是„„”,道理很简单,不言当自明。 十

一、“径自”、“径直”与“竟自” 这三个词均为副词。“径自”与“径直”容易发生混淆,“径自”与“竟自”也容易弄混;而“径直”与“竟自”是不会发生混淆的。 “径自”的意思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强调的是“自己行动”;而“径直”的意思是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或者“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再事先费周折”,不管是那个意思,强调的都是“直接行动”。“竟自”呢?就是“竟然”,表示的是“出乎意料”。看下面三个例子:

①才十五岁的小女孩,

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竟自”;十五岁的小女孩,照理说,应很懦弱,可她却游过了长江,太出乎意料了!

②你

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说。 句中的横线上应选填“径直”;因为句中并没有强调“自己行动”的意味。 ③他没等会议结束,就

离去。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径自”是对的;照理,“离开会场”是该打个招呼的,可他没有,不是“自作主张”又是什么呢!

二、“是否”与“是不是” “是否”就是“是不是”,意思完全一样。但在使用中,也还是有叫不真切的地方的。如下面的一个句子:

“你说的这个人是否他?”

看上去,听上去,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它确实错了。 问题就在于,“是不是”的后面可以带名词、代词;而“是否”的后面是不能带名词或代词的。“是否”的后面可以带动词,或者形容词。 十

三、“对”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对词曾使很多人为难,其实,大可不必。它俩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对待”。可以这样讲,凡是能用“对于”的句中,“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用“对”的句子,有一些是不能换成“对于”的。只要记住不能换用“对于”的情况,不就行了吗! 有两种情况,不能换成“对于”。即,

一、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只能用“对”。如:①大家对我都很热情。②我们对你完全信任。③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二、在助动词和副词的后面,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安排的。 十

四、“尽管”与“不管”的正确用法

这一对词,在用法上也许会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差别最大的地方,往往不具有迷惑性。因此,仅就高考讲,只要抓住那最具迷惑性的地方,弄它个水落石出,也就足够了。

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去辨析这一对词的使用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一句话,只要,看一眼它们的后面有没有表示任指(如“怎么”、“多么”、“如何”)的词语,如果有,那么,句子里就该用“不管”,反之,则该用“尽管”。如下面的例子: ①

下多么大的雨,我们都要去。 ②

下这么大的雨,我们还是要去。

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只能以失败告终。 在上面的三个例子里,只有例②该用“尽管”,其它均要用“不管”;还用再讲什么道理吗?

十五、“鉴于”的正确用法 “鉴于”,一词,作连词的时候,有一点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那就是:“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复句的偏句里,只能出现在句首,前边不能出现主语;也就是说主语应放在后一分句(正句)的句首。因此,在具体操作中,如果在“鉴于”的前面发现了主语,我们应该知道要嘛是它用错了,要嘛是这句话有语病。如下面的例子: ①公司鉴于他多次违反工作纪律,决定让他停职反省。

②我们鉴于他的身体还需要恢复一段时间,只好请别人代替他的工作。

上面两个例子里的“鉴于”前的主语,都该移到后一分句的句首;否则,到该被视为使用不当。 十

六、“宁可”与“宁愿”、“宁肯”的区别

这三个词,都用在“表示比较得失之后,选取一种做法”的句子里。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着任何问题,其实,还真有一点,如果放松了警惕,还真就可能出事。如下面的一个句子里的“宁愿”就用错了:

①宁愿长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句中的“宁愿”必须改成“宁可”。你知道为什么吗?记住:在“所选择的做法主要取决于人的意愿时”,这三个词语是通用的;反之,就只能用“宁可”。“长年无灾情”,是人的意愿,但是作为一种“做法”,却不取决于“人的意愿”。再看下面的例子: ②我们宁肯自己辛苦点,也不能让别人受累。 在这个句子里,“自己辛苦点”这“做法”取决于“人的意愿”,所以,句中的“宁肯”,其他两个里的哪一个都可以。 十

七、“一起”与“一齐”的区别

看起来,这一对词也像是没什么问题;其实,真叫起真儿来,也还不一定用对呢!不信,看下面的例子:

①他跟农民一齐劳动了三个月。 ②大家一起鼓起掌来。

上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都用错了!只有互换一下才行。你知道为什么吗?道理很简单,要记住也不是难事。

表示的是“在时间上同时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齐”;表示的是“在空间上合在一处”,或者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生的事情”时,就选填“一起”。 十

八、“何况”、“况且”与“而且”的区别 这三个词的共性是在句子里,都能表示递进关系;如果只知道这一点,那还远远不够。因为,只有深透地了解了它们的不同点,才能使我们在与它们遭遇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 不同点到底在哪儿?简言之,“何况”只用于带有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递进复句。如下面两个例子:

①爷爷年逾花甲还在努力学习,何况你还这样年轻呢!(反问语气) ②„„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感叹语气) 而在“其它情况下”,“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对此,笔者不想详谈,因为凡是可以通用的情况,考试时是不会出题的。但是,对这“其它情况”却也大意不得;因为,如果放松警惕,就很有可能在“何况”、“况且”和“而且”之间,举棋不定。这“其它情况”指的究竟是什么呢?记住:在已经提出一个理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追加一个理由时,两个理由之间“何况”与“况且”是通用的;除此之外,就该用“而且”。如下面的例子:

①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还是算了吧。 ②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例①的横线上,选填“何况”或“况且”都是正确的,因为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例②中只能选填“而且”,因为是“肯定了再肯定”的递进。 再如下面的例子:

③你身体不好,

又刚生过病,还是我去吧。

④组里不少人是我的老同学,

有的还是好朋友。 比较一下,自会发现,例③又属于追加理由的情况,而例④则属于“肯定了再肯定”的情况,因此,它们的横线上,该分别填哪一个是很清楚的。 十

九、“固然”与“虽然”的区别

这一对词的共性是都能表示让步,而且在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即,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矛盾时,用“固然”或“虽然”都是正确的。如下面的例子:

①药固然(虽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而在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下来又要确认另一事实,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不矛盾的情况下,只能用“固然”;这才是最重要的!如下面的例子,都是必须用“固然”的。 ②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③考上了固然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丧气。 ④固然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以上三例中的“固然”,改用“虽然”,或在选词填空时选择了“虽然”都是错的。 二

十、“只是”与“不过”

这一对词只是在表示转折意味的时候,容易发生混淆。那么它们的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如果只知道“只是”表示的转折语气比“不过”要轻一点,还是不够的。被某一问题困扰住是痛苦的事,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却很简单。记住:“不过”的后面允许有停顿,也就是说允许有逗号,而“只是”

的后面不能有停顿。如下面的例子: ①小赵各方面都很好,只是身体差一些。 ②老汪工作很积极,不过,有时候比较主观。 ③他讲的是对的,只是说话不大讲究方式方法。 ④他性子一向很急,不过,现在好多了。 需要补充一点。“不过”的后面,也不是非加逗号不可,但是,在选词填空时,句中如果出现了逗号,那么,我们应该知道,此处是非填“不过”的。 二十

一、“非„„不„„”与“非„„才„„” 这组关联词语的意思,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最风平浪静的地方,最容易出现问题。请记住,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非„„不„„”中的“不”的后面能够加“可”,而“非„„才„„”的“才”后加“可”则是错误的。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这样使用是正确的) ②你非亲自去一趟才可。(这样使用就是错的)

二十二、“往往”与“常常”的区别

这是一对比较难以辨析的词语,但如果把握住下面的要领,还是容易区分的。“往往”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用于主观愿望;而“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用于主观愿望。另外,凡该用“往往”的句子,句子里一定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而“常常”不受这个限制。如下面的例子: ①每逢节假日,我们

到厂矿去演出。

句中的横线上选填“往往”是对的,选填“常常”也通。因为句中有“到厂矿”这个情况。而下面的例子,若选填“往往”则肯定是错的。如: ②每逢节假日,我们

演出。 句中的横线上,必须选填“常常”,因为凡用“往往”的句子里必须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等。再看下面的例子: ③小李往往一个人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换成“常常”也通;但下面的例子则只能用“常常”。

④小李往往上街。句中加点的“往往”必须该成“常常”。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⑤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

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句中横线上应选填的是“往往”,因为,这是一个规律性很强的语境。

二十三、“除了”与“除非”的区别

“除了”是介词,它的后面带的是词或短语;而“除非”是连词,后面带的一定是句子。除了这一点区别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辨析,即,“除了”表示的是排除,而“除非”表示的则是“强调”。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操作中,凡属于应该“排除”的(不管是“排除特殊”,还是“排除已知”,只要是排除)语境,就选填“除了”,其他情况,选填“除非”。 如下面的例子:

老王,我都通知到了。(属于“排除”,带的又是词语,所以选填“除了”) ②

你答应我的条件,我才告诉你。(属于“强调”,带的又是句子,所以选填“除非”) ③这儿懂英语的

他,还有两个人。(属于“排除”,带的又是宾语,所以也该选填“除了”)

临时有事,否则八点一定动身。(横线上应选填“除非”,理由不再赘述) ⑤这几天

刮风就是下雨。(横线上应选填的是“除了”,理由也无须赘述)。 纸短情长,在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但愿在距高考时日已经不多的时候,本文能给你一些帮助。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以偿! 二十

四、“关于”与“对于”的两点区别 这一对词在用法也许有很多的区别,但是如果如果能留意一下以下两个方面的区别,对于我们今后无论在使用,还是答题,都会有相当帮助的。

它们都是介词,都能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里充当定语或者状语。区别之一是:在充当状语的时候,“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必须放在主语前,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不受这个限制。如: ①他关于医学知识知道得很少。

像这样使用就是错误的。有两种改法:一将“关于”,改为“对于”;二将“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移到主语前,改为:关于 ②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

这样用就是正确的。若把“关于中草药”中的“关于”改为“对于”也是对的;因为“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充当状语的时候不受这个限制。但是,如果这样说就也还是错的: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 区别之二是:“关于”与“对于”带宾语,构成介宾短语后,都可以作文章的标题,都有提示性;但是,只知道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关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可以直接作标题,而“对于„„”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后必须再加上一个名词,才能作文章的标题。如:

③关于文风问题 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例③是正确的,而例④则是错误的,要嘛改成“关于提高教学质量”,要嘛在“教学质量”的后面再加上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几点看法。

三、尝试练习

1.下列文字共有七句话,其中四句有语病,它们是:(C )

(1)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不是勤奋刻苦的人。 (2)马克思在他漫长的生活中,每天工作、学习达十六七小时之久。 (3)鲁迅勤奋写作,无时无刻坚持练笔,几十年来写日记从未间断。

(4)我们不否认生理上的差异,但是先天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在于后天的努力才是关键。

(5)古代有个方仲永,据说五岁能写诗,但自恃聪明,家里也不对他继续进行教育,结果一事无成。

(6)现代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并不聪明,但发愤努力,终于在函数领域的研究中可喜的成果。 (7)遗憾的是,我们至今还很少见到这样的著作问世。

A.(2)(3)(4)(5)

B.(4)(5)(6)(7)

C.(1)(3)(4)(6)

D.(3)(4)(6)(7) 2.下列各句中句义明确的一句是:(

C)

A.

陈布雷已经死去了五十多年了,不知像他这样的江南士子悲歌是否对今日之文人有无借鉴意义。 B.

立雕是闻一多先生的次子,和我同岁。我和他哥哥立鹤同班,可不知为什么,我和闻老二熟得多。

C.

汉语学者难道不能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亦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域吗?

D.

.南方一个省一年光蛇就能吃掉成千上万吨,也不怕蛇的天敌老鼠肆虐。 (A表述不清;B有歧义,是我和闻老二比我和闻老大熟,还是我和闻老二比闻老大和闻老二熟?D“天敌”用词不准,是老鼠是蛇的天敌还是蛇是老鼠的天敌?) 3.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句是(D )

A.芦沟桥两边的石栏上雕刻着数以百计的石狮,这些石狮在风霜雨雪中已守桥七百多个岁月。

B.在今天举行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的项目是女子100米蝶泳和女子马拉松比赛。

C.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D.这家报纸改版后面貌一新,受到读者欢迎,很多报纸都跟着仿效起来。 强化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D )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_______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_______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_______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B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B项最后一组关联词语虽然但的使用有问题,根据语意,这里没有转折关系。同样C项的错误也要在这里。D项的主要错误在于相反的使用上,因为下一句与上一句所说的意思不存在矛盾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句是(C )

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C星光染织厂不但产品数量比我们厂高,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厂多。 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 (A项中 “不管……都……”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或“尽管……非常不利”。 B项中“不只是”只能与“而且是”搭配表递进,将“而是”改为“而且是”。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前面。)

4.下列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正确的一句是

(B

)

A.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B.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

C.会上,市曲艺队的同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

D.他因为名字上有个海字,年纪又比大伙长两三岁,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A"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C 句中的“无论”去掉。D“他”放在“因为”的后面。) 5.选出下列句子表述无误的一句是(C )

A经过他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嫁接果树的技术。 B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

C。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 解析:(A项中“经过”应移至“他”的后面;B项中“除了”应移到“张老师”前面;D项中“不是”应移到“价格”的前面。)

6.下列各句中加点关联词语用得不当的一项是(D分句间在意义上缺乏密切联系。 ) A批评家的任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幼苗。

B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C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D如果一个人经常看外国小说,那么这个人的思想品质肯定好不了。 7.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A.只要他一走过来,大家就什么都不说了。 B.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C.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

D.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也不能飞到高空。 (A已有关联词语“一……就”表示条件关系,“只要”显得累赘,应删去。B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他”放在“如果”的后面。C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8.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B.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 C.外国代表团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民都热情地接待他们。 D.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A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B应把"为了"改为"因为"。D"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9.下列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科技进步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等速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B.作为中学生,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极易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C.国产纯平彩电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此种彩管全被进口货垄断。 D.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创造自然的人类更伟大。 解析:(A“不仅”与“而且”搭配,构成递进关系是可以的,但此句应是并列关系,改为“不是……而是”。 B“无论”在句中起排除条件作用,表示一件事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如此。它后面所跟的并列结构必须是表选择关系的,因此,“无论”只能与“还是”或“或者”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C“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因为”或“由于”搭配。)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坚持不懈地努 力,

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获得事业的成功。

没有对工作的热爱,

不可能勤奋地探索和实践,

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 A.只有

如果

因而

B.只要

如果

也 C.如果

只要

因而

D.只有

即使

(解析:在因果、条件、假设关系的复句中,都含有“因果”这一关系,只是在“因为所以”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尚不知道“因”是否能成为事实;“如果就”这种表达形式上,表述人知道“因”不是既成事实而假定它已为既成事实。)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 ) 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

,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能实现。

A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B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D如果

那么

因此

只要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关联词)的能力。应根据语段的基本内容及各语句间的层次关系具体分析。)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C )

根据国际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已接近五百种,

不同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

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有它的独立性,其自身的发展未必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不可能切合无间。

A所以

不管

B所以

无论

因此 C不过

不管

D不过

无论

因此

解析:第一空只能是转折关系,故排除AB两项;第四空没有转折关系,排除AD两项;第五空是递进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 )

不管是修缮

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

,收拾来的又

前夜残梦,

今日的游戏。 A或

因为

虽然

不是

就是

B或

如果

但是

仅是

不是 C还

即使

所以

仅是

不是

D还

如果

但是

不是

只是

解析:凭语感便知第一空应填入“还”。把它完全得不偿失具有假设关系,所以延缓二空应填入“如果”。第三空以下语意有转折,所以应填入“但是”。最后一句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所以第

四、五空,应分别填入“不是”、“而是”。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C )

有许多论文所引证的论述能够兼顾历史与科学前沿,

包括该领域中古老又权威的论断、方法和数据,

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或实际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论眼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

与当今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且兼顾经典,

使读者在研究其论文时不仅得到论点、论据,

能获得进一步探讨的方法论与空间。 A既

不仅

因而

所以

B不但

而且

不仅

因而

而且 C既

又是

总是

从而

而且

D不但

而且

总是

从而

所以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特别是意义相近的关联词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才能正确地加以选择。本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有两个“包括”的内容,上下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两个空分别应填入“既”、“又”。第二句中的第一空,由于不表递进,不能填入“不仅”,而只应填入“总是”。第二句中的第二空上面的句子表原因,下面的句子表结果,所以这里应填入“从而”。为了和“不仅”呼应,最后一空应填入“而且”以表递进关系 15.依次填入下段文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

事例还可以举下去,但道理就是一条:事物的整体协调和组合太重要了。

不是说事物的各个局部的素质便无关紧要,

拿破仑养的尽是些骑不了马、舞不动刀的“少爷兵”,

他用兵之道再精也是白搭。

只有在高明的指挥下,谈论单个士兵的素质才有现实意义。用系统论的语言来说,每个单元只有通过系统的有序结构才能表现自己的才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将具有其组成单元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新质。

A当然

如果

那么

然而

或者

并且

B当然

虽然

但是

固然

或者

况且 C诚然

尽管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D诚然

如果

那么

但是

那么

因此

解析:此题考查辨别和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当然”——应当这样;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诚然”——实在;固然。根据句意,第一空应应填入“当然”。由此可排除CD两项。第

二、三空所在的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应分别填入“如果”“那么”。由此可排除B项。余下的“然而”、“或者”、“并且”分别填入第

四、

五、六空,都是最恰当的。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C)

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

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

是中国音乐总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

很喜欢。我醉心“西北风”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我肺腑深处发出的,是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又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也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 A.即使

然而

如果

因为

因为

B.哪怕

但是

只要

所以

因为 C.至于

不过

只要

而且

也许

D.虽然

但是

如果

由于

可能

解析:从一事说到另一事,往往用“至于”连接,据此,选段的第一空应填入这个词。由此可排除A、B、D三项。以下四个关联词语,考生可自己验证。此题没有很大难度,只是告诉考生,有些看似庞然大物的题,总有起决定作用的“关节点”,抓住了它,就可以“以巧破千钧”

17.按顺序分别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是( D )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

所以

虽然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不但

而且

虽然

D如果

即使

1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解放前这个地方不但没有水浇地,

吃的水也得从几十里外挑来。 ②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前神话中的一些幻想都可能成为现实。 ③

他没有从上次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这次又犯了类似的错误。 A以至

甚至

以致

B甚至

以至

以致 C以致

以至

甚至

D以致

甚至

以至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在一个法纪最松弛的国家里,一个有良心的人

不会胡作非为的;他会替自己订出立法者所忘记订的法律,人们

做出恶劣的行动,

因为他们的欲望强,

因为他们的良心弱。

A.虽然

之所以

正是

也是 B.无论

其所以

不是

而是 C.尽管

其所以

不是

就是 D.即使

之所以

不是

而是

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的能力入手,

培养起既活泼而又严密的思路;

培养起这样的思路,写文章

有好的结构。

A.只有

才能

只要

就会

B.只要

就能

只有

才会 C.只要

就能

只要

就会

D.只有

才能

只有

才会

第7篇:小学生关联词语的种类练习题

关联词语的种类

1. 并列关系: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二者能同时存在)。

如:这件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有:既……又…… 一边……一边…… 一方面……一方面…… 2. 递进关系:各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分句间的意思逐渐加深)。

如:海底不仅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而且……不但……还……等。 3. 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二者不能并存,只能选其一)。

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而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4. 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可以说后一个分句出乎我们的意料)。

如:虽然天气已晚,但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尽管……还是……却…… 5. 因果关系: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因为……因此(所以)……

6. 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有:如果……就……即使……也……

7. 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出现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不管)……都…… 8. 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

如:政府报告一批下来,她就开始四处演出。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一……就……接着……然后……再……。

1 关联词语练习题及答案

1.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2.我们( )从小学好本领,(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3.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4.( )今天下雨了,我们( )要去探望李老师。 5.(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吸引了很多游客。

6.一滴水( )很小很小,(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7.( )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 )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8.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 )多读多写,作文( )会有进步。 9.( )困难有多大,我们( )能克服。

10.( )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 )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11.( )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 )应该准时去找他。 12.刘胡兰( )牺牲自己的生命,( )说出党的机密。 13.我( )知道这件事情,( )并不了解事情的全过程。 14.( )你去,( )他去,总得有一个人去。 15.他( )牺牲自己,( )暴露党的组织。 16.同学们( )走着,( )谈论着。 17.(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18.小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19.( )风浪再大,我( )要把你送过河去。

20.王老师( )关心我们的学习,( )关心我们的身体。

2 21.(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22.我们的教室( )宽敞( )明亮。

23.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 )有了提高,( )还要注意节约。 24.( )没有老师的耐心教育和帮助,我( )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5.( )芦花村的孩子们几乎都会凫水,( )能像雨来游得这么好的却没有几个。 26.( )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27.( )走到天涯海角,我( )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28.凡卡( )在城里受罪,( )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29.邱少云( )牺牲自己,( )暴露潜伏部队。

30.( )工作再忙,他每天晚上( )挤出时间学习英语。

31.每天上学,( )王洁来找我,( )我去找他,我俩总是结伴去学校。

32.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 )紧紧地抱着一个纸箱子。仍然 33.( )我做了充分准备,这次试验( )没有成功。 34.( )明天下雨,我们( )下个星期再去游乐园吧。 35.( )石块有多重,小草( )要从下面钻出来。 36.王平和我同桌三年,( )我很了解他。因此

37.我们一定要把京张铁路修好,否则( )那些外国人会讥笑我们,( )会是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38.他干的活计( )速度快,( )质量好。 39.( )这种草,( )是坚韧的草。

40.这艘轮船( )载客多,( )速度非常快。

3 41.江涛( )刻苦学习,( )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优秀。 42.( )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少年儿童( )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43.一场大雪过后,孩子们在雪地上( )堆雪人,( )打雪仗。 44.他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 )那么谦虚。而且 45.( )他真正下了苦功,( )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46.他( )学习和品德都很好,( )身体也很好。 47.( )我的身体不好,( )我要参加体育锻炼。 48.( )刻苦地钻研,( )能掌握科学技术。 49.( )风吹雨打,我们( )要坚持到校学习。 50.弟弟( )年纪小,( )很懂事。

51.李老师( )身体不好,( )一直坚持给我们上课。 52.( )风吹雨打,我们( )坚持到校学习。 53.( )成绩再好,你( )不能自满呀! 54.我( )这么用功,( )成绩还是不如你。 55.有人口头上( )讲得很好,( )行动却做得很少。 56.( )雨再大,路再滑,我们( )要按时报到。 57.这种境界,( )使人惊叹,( )叫人舒服。

5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 )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59.雷锋( )死了,( )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60.这个橡皮( )我的,( )李明的。

61.这样的住宅( )有些拥挤、杂乱,( )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

4 交流。

62.( )水再上涨,江堤( )有危险。 63.( )困难再大,我们( )要坚持上学。 64.( )明天天晴,秋游( )按期举行。

65.道德( )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66.上海( )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 )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67.世界上的事物( )有简单的联系,( )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68.诚实是美德,( )做什么,( )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69.(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 )得主动提出申请。 70.( )靠别人,( )靠自己。

71.刘胡兰( )牺牲自己,( )不出卖同志。 72.星期天你( )去公园,( )去奶奶家。 73.妈妈( )看电视,( )织毛衣。 74.做事( )坚持不懈,( )成功。 75.小明( )学习好,( )体育也很棒。

76.我( )写完了作业,( )写了些课外题。 77.这支笔( )你的,( )小红的。 78.( )是学生,( )应该好好学习。

79.( )天下雨,我们( )不能在室外上体育课。 80.( )鄞奋学习,( )能提高成绩。

81.( )明天爸爸不上班,他( )会带我上公园。 82.为了祖国的边疆的安全,( )忍受寂寞,( )是值得的。

5 83.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84.( )时间是宝贵的,( )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85.( )河道纵横交叉,(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86.小艇( )速度非常快,( )还能做急转弯。 87.书( )读得很多,( )不会灵活运用是不行的。

88.读了这个故事,大家( )知道了许多海洋的奥秘,( )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

89.( )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 )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在天安门广场。

90.(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 )学无止境。 91.( )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 )会更好。 92.周末的晚上,我( )看电视,( )听音乐。

93.王敏多才多艺她( )会唱歌,( )会跳舞。

94.( )他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 )应该虚心接受。 95.( )前面的东西没有领会,( )不要着急学后面的东西。 96.我( )热爱自己的家乡,( )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97.昨天的电视节目真精彩,( )儿童歌舞之外,( )我喜欢的《动物世界》。

98.( )武汉的夏天特别热,( )有“火炉”之称。 99.( )你工作忙,( )不要来了。

100.( )调换一下出场顺序,( )能转败为胜。

6

上一篇:驾照一科目考试下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