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官德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申论官德

《申论官德》读后感

当代新型官德的个体省察和养成

——读《中国古今官德研究—申论官德》有感

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当前讯息极其发达,权力运行的整个过程都处在公共监督下,加之近年来,领导干部官德的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每个官员日常工作的行为以及反映出来的道德品质,随时都有曝光继而引起舆论关注的可能。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即便作为最基层的领导,也要明确自自己肩负的重任,重视自身官德建设,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做出影响官员整体形象,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事情。

官德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既要从制度上强化约束、监督,更需要领导干部加强内在修养,才能实现“官德”提升。我作为地区党委负责人,深刻明白从自身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中国古今官德研究—申论官德》一书,也给我很大启发,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三点体会:

一、自觉性是官德提升的内在动力

提升官德重在自觉。首先,要把提升官德作为我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政府的领头人,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我要肩负起具体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职责。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才能凭借自己的道德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带领群众一心一意搞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以地区稳定发展、群众富足幸福来进一步巩固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其次,明确官德是干部选拔、晋升的重要标准。国家已经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 1

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选拔那些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所以,在我们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年轻职工中,我要身体力行带动他们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为以后个人事业上升和职务晋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提高自觉性需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要清醒认识到,只要担任领导岗位,就势必要处理是与非、义与利、得与失、权与利的各类矛盾中,只有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才能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地。本书从整体官德和个体官德的辩证关系、提拔选用人标准、个人成长之路三个角度阐述了加强官德修养的重要性,逻辑清晰,分析透彻,帮助我深化认识,增强我提升官德修养的自觉性。

二、不断学习是提升官德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快改革发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攻坚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学习。《申论官德》提出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作为提升官德的重要途径,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第一,学习可以增强信念。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献,无不凝结着无数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与官德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不仅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能汲取蕴含在文中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品质,陶冶立身处世的思想道德情操。第二,学习要联系实践。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态度。书中列举的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实际学习,他们常常深入工厂、农村,广泛接触群众,用实

践来验证理论,用实践来指导实际工作。我作为基层领导,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将工作的重心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多关心群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以民为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做好本职工作是践行官德的重要手段

我完全赞同书中提出的“要把实践作为个体官德塑造和养成的根本基础”这个观点。工作岗位是领导干部事业的舞台、实践的平台、锻炼的擂台,既是锤炼干部官德的大熔炉,也是检验干部官德的试金石。特别是在危机关头、关键时刻及艰苦环境,更能看出一个干部的素质和官德,书中对领导道德素养的评判极为独到,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当前中国最伟大的实践,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社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评价,包括领导干部的官德表现,多集中体现在践行伟大事业和宏伟目标的工作中。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官德考量,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个伟大事业和基本实践的目标作为判断标准,对符合这一标准的,就提倡;对不符合的,就反对。这种纳入核心价值体系的官德评判标准,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时效性,对我们如何评判官德,指导自身官德修养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申论官德》一书,在论及当代新型官德的个体省察和养成方面,从新的视角作出了深刻的阐述,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作者观点新颖、与时俱进,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对我们领导干部提升自身官德的修养大有裨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继续贯彻书中的观点,自觉提升官德素养,落实“一岗双责”,带好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上是我读后的一些体会和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2篇:申论:官德的重要性

申论考试是一种能力测试,申论分数的高低直接与能力相关。对于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和训练。江苏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将申论考试的复习准备分为基础复习、重点复习、专项提升、冲刺巩固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为平时知识积累准备,最后一个阶段是临考冲刺准备。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力的提升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在11-12月,这2个月的时间里考生需要全面了解申论,明晓申论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熟知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材料特点、题型种类、作答要求,建立对申论的基本认识,然后掌握科学的备考方法,做好复习计划。考生可根据《江苏公务员考试综合教材》进行复习。

【背景链接】

2011年11月4日,中组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意见》要求,突出德在干部考核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意见》强调,考核道德品行,主要考核干部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

同时,国家公务员局也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宣称“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对全体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并把该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职业道德培训内容涵盖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等内容,且涉及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

【深度分析】

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身份特殊,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腐败,其危害不可估量。无数事实早已反复证明,官德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官德缺失往往是官员腐败的第一道溃口。

如今,官德不彰、权力失范的问题颇为突出,媒体曝光的形形色色缺德官员的各色“事迹”,令人揪心,刺激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有的官员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官生活腐化、情趣低下,有的官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日记门、艳照门、微博门、短信门等等,无不折射少数官员官德的严重沦丧,官德建设刻不容缓。

为官必须修德,中国自古就有“修身治国”的传统,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道德不立,品行不修是很难达成入仕治政的理想。所以,我国传统上选拔政吏的标准就是“尚贤重德”。《贞观政要﹒崇儒篇》有云:“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五德”并提,彰显了官德修养的时代意义与时代要求。事实上,很多官员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官德上。

从历史上看,官德水平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表面上,官德只是官员个人修养层面上的道德问题,实质上更为重要的是公共权力的监督问题,是法治缺位问题。事实上,当下官德不彰,权力失范,其背后是权力制衡机制的严重缺失。正如学者哈耶克所说,“制度决定官员的变形与扭曲”。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无德官员不敢轻易作恶;而一个坏的制度,却能让天使变成魔鬼,将人性的恶无限放大。

作为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理应是道德的楷模,官员的官德理应比一般群众的道德水准更高。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风气。官德水准提高了,群众的

道德水准随之也会提高,社会风气因此得以净化,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因此得以提升。官德良好,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德不良,上行下效,殃及整个社会风气。

官德问题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官员的道德修养决非官员个人的私事、小事,与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密切相关,官员的道德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道德形象。

“官德”需要内在的修炼和培养,更需要外在的刚性监督制约机制。良好“官德”的养成,除了各级官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加强自身修养外,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考核和培训固然重要,但都不是解决官德问题的治本之策。唯有法治和监督,才是解决官德不彰问题的根本之道。

第3篇:申论 论提升官德的三驾马车

论提升官德的三驾马车-----道德提升仅靠培训是不够的

一段时间以来,与官员有关的各类“门事件”频繁发生。从“表哥杨达才”到“巨贪刘志军”,网友的调侃声不绝,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从那些深陷舆论漩涡的官员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官德的滑坡甚至缺失。所谓官德便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古人云:“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官德提升,至关重要。

其实每年有关部门都会组织提升官员道德素养的培训,可是每天仍然能够耳闻对于一些官员道德失范的报道,可见所谓培训有所建树但效用不大。原因是道德源于内心深处,植根于观念之中,而培训的作用太过于浅层次,且没有强制力。因此,要切实提高官德必须以务虚精神为缰绳,“榜样”、“书香”、“制度”三驾马车共同拉动,才能稳定地取得长足的提高。

充分发挥榜样的感召力量是踏平坎坷的第一架马车。在网络发达、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今天,许多领导干部迷失在了“多元之间”,从而道德滑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人皆有对比之心、齐贤之心,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对各种先进人物及“失范”人物的宣传力度,以正反对比的方法让正面人物发挥模范作用,反面人物发挥警醒作用,让领导干部认识到什么是主流的,什么是“高压线”,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勤读书强修养是后程发力的第二架马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中的进步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灵魂的升华。因此,要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高度重视读书问题,以“读书交流会”、“每周读一本好书”等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另外,还要建立鼓励读书、推荐好书的长效机制,让读书之风长久地吹下去,吹尽领导干部思想上的糟粕与桎梏。

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把握行进方向的中心马车。官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用权问题,官德缺失则会造成权力滥用、腐败滋生,并进一步造成生活堕落、思想腐化。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必须从制度上筑牢堤坝,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与体系,包括选拔机制、养成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等,并严格贯彻落实下去,且要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勇气反腐,扫清干部中的堕落者,才能使道德“软约束”获得制度“硬杠杠”的威力,让官员不敢堕落也不能堕落。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随着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聚焦在官员道德问题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干部中的蛀虫一定会被一个个地扫除,领导们的思想道德也一定会一步步地提高、夯实,人民群众也会越来越心齐气顺。

第4篇:官德正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党员干部的思想品德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影响力和辐射力。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里,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既是人格道德要求,也是党性政治要求。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就是把干部的“德”放到更突出位置,强调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观。党员干部只有思想品德过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信服与支持,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要坚持学以明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究明礼诚信,上善若水,德行天下。《论语》中讲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做事时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就可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约束,做事才会不辱使命。党员干部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坚持学以励志, 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坚持学以强责, 做到在岗一日、尽责一天,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努力练就宠辱不惊、临危不惧、从容应对的处事风度;坚持学以明德, 正确对待讲道德与守法制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关系。不断加强“三宽”(眼界要宽、思路要宽、胸襟要宽)情操培养,做到对同级信任而不猜疑,对下级摆正关系充分尊重,对朋友真诚留足面子,以高举远慕的心态、恒思明辩的理性、永无止境的追求,来锤炼道德的厚度,成就人生的高度。

要坚持勤以立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近有网评这样评价,说“美国人是说了就干,日本人是干了再说,德国人是干了也不说,一部分中国人是说了也不干”,话虽偏颇,但我们有许多事业确实因此被贻误了。2007年温家宝总理与东北大学学生共度除夕时说:“爱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对人民要有真挚的大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把对人民的爱化为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怀,既要敢于“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勤政为民,勇于担当,少搞创造性经验,多搞总结性经验。要像铁人王进喜那样,努力做到“三老四严”: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加快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要坚持责以行德。不管是官德师德商德,都源于道德,都以社会公德为基础、以责任为前提。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脱离责任而生存。“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一个人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有责任感的人,从容而不浮躁,充实而不空虚,真诚而不虚荣;有责任感的企业,既讲效率和利益,也讲义务和公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新加坡社会核心价值观念是“国家为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协调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注重的就是责任和道德建设,从而成为法治国家的典范。“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只有大家都重视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才有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只有大家都诚实守信、融洽相处,才有整个社会的诚信友爱;只有大家都珍惜团结稳定,通过正常渠道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才有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要坚持廉以养德。古人讲:“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畏吾能而畏我公”,“人心正,则天地正,万物由此而倡,国由此而治”,就是讲道德力量和作用是巨大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如果“百无禁忌”,不讲人品,没有官德,那是很可怕的。毛主席曾讲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胡锦涛总书记也曾告诫全党同志要“接受人民监督,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这些话句朴素、简单,但蕴意深刻,铿锵有力。古人讲“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于冥

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君子忧道不忧贫,一个人不怕缺钱,就怕缺德。小节不保,终累大德。近些年,我们个别党员干部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是与没有礼义廉耻、失去做人道德底线有关。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廉政准则》时刻装在心中、揣在怀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操守,重品行,心系人民,志存高远,做到“天天洗脸”、“经常照镜”,坚守“三线”(政治生命线、法律高压线、纪律警戒线),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才能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物质之外要有精神,现实之外要有理想。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呼唤和推崇高尚道德的时代;民族繁荣,不仅需要经济富足,更需要抑恶扬善的民族精神。作为党员干部要高高扬起共产党员这面旗帜,带头做守法公民,当道德模范,积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展示才能,贡献力量,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使我们的民族更具魅力!(作者系中共辰溪县委书记)

72年前,毛泽东站在延安的窑洞前,满怀豪情地提出:“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如今,我们党各级组织一直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班子的整体功能得到了提升,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但不可否认,对照学习型政党的要求,一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学习状况确实不容乐观,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的问题。如何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笔者认为关键是各级党员干部要当好“小学生”,努力学得更多一些、钻得更深一些、用得更好一些,争做学习型领导,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推动科学发展。

做到学以增智。学习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之源,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就要以学为先,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丰富知识、提高品位,把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新能力。特别是在在当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信息时代,知识的增长和更新非常迅猛,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力。对于党员干部来讲,这既是一项任务,更是一种责任,必须从自身做起,利用一切手段,把握一切时机,全面深入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各项实践经验和各类创新成果。用当代最前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知识理论丰富自己,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做到学以立德。学习既是提升自身素养之路,更是修身养性之道。现在一些干部生活品位比较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重视学习。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作为立身做人的第一需求,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第一要务,通过加强学习养浩然之气、树高尚人格,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实际工作上。“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上走在前面,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当代最前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知识理论丰富自己,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单位领导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当好“小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和精力来搞好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真正把学习作为一项任务,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5篇:“官德”如何修?

http:/// 2012-04-17 11:06:09 国家公务员考试

【字体: 大 中 小 】

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来说,2011年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11月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对外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提出“十二五”时期,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将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大纲》的发布,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推至台前。而在坊间,人们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似乎愿意用一个更通俗的名称“官德”来描述它。

公务员的“官德”修炼究竟应该修什么?如何修?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杨士秋对相关问题作出了回答。

【问】公务员的“官德”问题,好像忽然之间就进入人们的视线。现在如此强调抓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现实意义何在?

【答】在我看来,抓公务员队伍,任务很多,但非常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依法行政,二是职业道德。这正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体现。当前,抓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中央高度重视干部的思想道德问题,一再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中组部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可以这样讲,公务员道德水平是全社会的标志性水准,理应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公务员应当也必须做社会道德模范。

要说现实意义,首先的一条,作为党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职业道德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体现党的执政形象,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所以,抓好公务员的“官德”,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党的执政形象,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问】那么,光抓公务员的“官德”就行吗?

【答】突出强调公务员的“官德”也就是职业道德建设,并不是忽视公务员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我们的思路是,从职业道德建设入手来带动其他方面的道德建设,这样既切合公务员队伍的实际,首先解决最迫切的问题,也符合思想教育工作的规律,抓关键带整体。

【问】《大纲》的发布,可以视作近期加大公务员“官德”建设的起点吗?

【答】事实上,早在2009年3月,国家公务员局就启动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并且两年来,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之一。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公务员“官德”建设正在深入推进。就拿培训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大部分省区市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纳入“十二五”公务员培训规划;而且,绝大多数地方都将职业道德培训与公务员考核相挂钩,力度是不小的。

【问】培训内容里还有一条,“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很受社会关注。此举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治政的一贯理念。加强“官德”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来非常重视道德对治理国家的作用,并强调把“官德”作为吏治的核心。

为什么强调让公务员了解我国古代“官德”修养?这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需要继承和发扬。连封建官吏都能具备的道德素养,我们社会主义

国家的公务员没有理由缺失。当然,对古代“官德”文化我们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问】培训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答】就培训对象而言,《大纲》强调要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对象有两个:一个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因为这个群体担负的职责重要、示范性强,如果职业道德缺失,就会打击群众和普通公务员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所以必须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个是基层一线、窗口部门的公务员。因为他们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服务,直接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从培训要求来看,重点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强调普遍培训和长效机制,要求将职业道德培训列入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作为每个培训班次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全体轮训一遍;同时要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作为长期培训内容。另一个是强调培训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有效方式,使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更具吸引力、感染力。

【问】是否公务员“官德”的修炼主要靠培训?

【答】培训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仅仅靠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其他“几条腿”同时迈步。

一要靠养成实践,就是知行合一。如果说培训重在解决“知”的问题,那么,实践活动就是侧重解决“行”的问题。一些公务员“官德”水准不高,不是他不明白道理,而是“人格分裂”,知行不统一,言行不一致,这样的人光靠教育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实践将分裂的人格统一起来。

从2003年起,每年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中央机关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宣誓,增强其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驻外使节、检察官也组织开展了任职宣誓,效果很好,这既是一个教育形式,也是一个实践活动。当然,更重要的实践是本职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良好的职业行为,通过职业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如此潜移默化,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二要进行道德激励和约束。恪守“官德”的公务员一定要得到肯定和鼓励。这就包括有赞扬、表彰、奖励等措施。国家公务员局将把模范践行公务员职业道德作为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重要内容和标准,通过表彰楷模、宣传典型事迹等活动,推动在全体公务员中形成“以遵守职业道德为荣、以背离职业道德为耻”的良好风尚。同时,也要注重奖励先进与惩治落后并举。对那些突破职业道德底线的公务员,要严厉惩处,绝不姑息。要在加强机关内部考核和监督的同时,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实行社会监督评议;建立健全公务员职业道德监督员制度,引入服务对象评价机制,积极接受媒体舆论监督。

三要在制度规范上下功夫。我们现在只是将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16个字,这还不够具体,需要在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标准科学、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使公务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目标、有遵循,还要不断创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时机成熟的时候,要积极推动公务员职业道德立法。

最后,环境的熏陶也很重要。公务员群体对社会环境有直接影响,反过来,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官德”养成起作用。比如,中央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种社会氛围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会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积极发挥这一作用。

总之我认为,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本人自省自律、制度激励约束、外部管理监督来实现。从纵向说,可以逐步形成一个“意识—规范—习惯—道德”的逻辑链条,使公务员

“官德”建设步入良性轨道。这不仅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要从一时一事做起、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6篇:官德修养大全

加强官德修养,从讲求“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做起

近年来,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多次讲话中提出“官德”教育和“官德”修养。在学习领会和落实党中央“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执法与服务的岗位实情,我深刻地感悟到:加强官德修养,必须从讲求“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做起。

一、认清官德之核心,是加强干部官德修养的重点

《国语》云:“德,福之基也,无福而基隆,犹如无基而厚墙也,其坏也无日矣。”其大意是说:高尚的品德是成功的基石,品行不好而福禄再多,就像没有坚实的地基而垒砌的墙体,倒塌是迟早的事情。

民讲民德,官讲官德。老作家萧军曾说过,“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必须首先是好人;没有一流的人品作底子,当官肯定要跌跤子。”因此为官者除了要遵守乐于助人、扶危救困、尊老爱幼、俭朴礼貌、从善如流等普遍的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遵守官德。所谓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是指领导干部在实施领导、管理、协调、服务中所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及道德规范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十分强调为官执政者自身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如果做到身体力行,成为人民的楷模,那么即使不号召、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自觉仿效。官德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它决定了官德修养的重要性。官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关乎党风、民风和国计民生。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之情,事实上也都有赖于这种上行下效的道德示范效应,并会引发社会的良性循环。

二、从实际工作入手,讲求“公心对上、真心对下”,不断加强官德修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官德如何,对社会影响极大。作为基层一名科级干部,身处执法一线,身负联系纽带之重任,既不能对上唯命是从,报喜藏忧,弄虚作假,又要对职能权限内的执法及身边的执法人员负责。大局意识和严格律己是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必须从“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做起。

“公心对上”,顾名思义即公心对待上级。就是站在公正无私的立场上,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实事求是地对上级负责。在工作当中要坚持公心为重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问题,决不能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或哄上级高兴,出假政绩、报假情况,更要有力杜绝 “前吃祖宗饭,后吃儿孙粮,为了本任顺利,给后任留下隐患;为了眼前火焰高,不管后人没柴烧;本人出成果,后人吃苦果”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在处理敏感事务上要出于地公心,敢于坚持原则,公正处事。有人担心这样做会挨批、穿小鞋,其实不尽然,只要我们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善于沟通协调,按原则办事,一定会得到领导和他人理解支持的,因为这样做, 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也是对上级负责。

“真心对下”,即真诚体恤下属与群众。就是既要有情系群众之心,更要有服务群众之道。古人云,“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作为领导,应该充分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做群众的贴心人、代言人。主动与干部同甘共苦,与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所想所需,以群众的心声为自己的行动方向,切实做到对上对下一致,人前人后一致,任职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以真心、动真情,把务虚的工作做实了,把务实的工作做细了,才能于无形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赢得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和信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情感是对流的。你给对方一个微笑,对方回报一份真诚;你对群众献上一份真心,群众回报给你百倍的支持;你给下属一份爱心,下属回报给你十分干劲。这就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真心对下”所得到的最丰厚的回馈。

三、如何做到“公心对上、真心对下”是加强官德修养的关键 “公心对上,真心对下”,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一致性的有效结合,是各级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行动指南。

要真正将这一思想落到实处,除了教育和自律外,关键还要靠制度和监督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注重制度的完善,从而发挥制度约束力;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一是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是不是“公心对上,真心对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通过多种民主渠道,定期不定期让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官德进行评议;二是上级的监督。上级部门应责无旁贷地抓好监督。对下级既要听其言,更要究其实,做得好的要表扬并倡导,言行不一的应严肃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处理,追究责任。

通过上下共同的监督,督导领导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做到一致。只有把自律与他律、把内在修养和外在约束结合起来,才能使这一思想精髓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四、要做到“公心对上、真心对下,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民为本,心怀构建和谐社会之愿望。

共产党的干部必须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理应全身心投人,兢兢业业地埋头苦干,不断加强官德修养,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坚持以民为本的意识。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注重人民利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注重人民权利,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注重群众的智慧、力量,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注重群众情绪,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领导干部树立什么样的官德,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事业兴旺。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视人民为父母,视百姓为兄妹,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百姓解难事,实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这就是领导干部应该树立的官德。构建和谐社会,绝不只是一句口号,高喊几声作罢。社会各阶层心怀构建和谐社会之迫切愿望,加之共同关注参与并有所作为,方可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

2、身体力行,做好大家长与小家长。

官德并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要靠每个领导干部去具体实施的行为。在道德结构中,官德首推为影响最大,最受人关注的一种职业道德。我们知道,道德教化,包括“言传”和“身教”两个方面。而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同样具有鲜明的形象示范作用。从现实意义来讲,官德修养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在工作作风上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在生活作风上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在人格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老实人。凡此种种,领导干部只要率先垂范,无不受到人民尊重和颂扬。例如:历史上的清官包公,一代廉吏于成龙,社会主义时期好榜样焦裕禄,新时期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他们在官德修养方面都为我们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以身体力行感化广大群众,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的公德感,从而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

在学风上,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作风上,善于反思和创新,善于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不断进行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在工作作风上,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作风上,坚持艰苦奋斗、严禁铺张浪费,防微杜渐、拒腐防变;在领导作风上,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蛋糕的人最后吃蛋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华民族素有 “君不正,臣不忠”,“公不慈,儿不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等传统文化心理,决定了身为“带头人”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崇高的人格修养,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澄明 。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不以官自居,不以官为先,而是遵从以民为先之道;同时始终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做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之正派;另外要敢于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不随波逐流,能经受住各种考验、诱惑。在单位中,做尽心尽责的“大家长”,在社会上,做一个守法文明的好公民,在家庭里做合格称职的“小家长”。

3、立足岗位,用心感悟“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

身为基层执法干部,确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是做好执法工作的思想保障,也是加强官德修养的基础。从近期开展的“城管+商户”共建共管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执法与服务的辩证统一。作为执法者,投入执法的过程,也是服务的过程。执法前,是对当事人及违法事实做一个总体或框架性的预案。执法中,在现场的即时沟通,更有现场感和针对性。心理学讲,人与人之间存在“心理距离”。如何克服执法干部与执法对象之间的戒备甚至是抗拒性的心理距离呢?通常情况下,执法程序的合法(如执法干部可通过出示证件、告知对方享有的权利等)和沟通的真诚(如主动宣讲政策法规条文、耐心解答当事人的疑问等)来推翻两者之间的“障碍墙”,从而建立与执法对象之间的信任感,缩小当事人与执法干部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感,建立良好的沟通界面和渠道,以期实现沟通无界线。执法后,及时做好必要的沟通,了解当事人对处罚的认可态度、处罚之后的寄予等等“善后行为”,对日后工作的动态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要经常自问“假如我是当事人,我希望看到的文明执法是怎样的呢?!”“如果我是当事人,如此处罚,我会不会心服口服呢?!”利用心理学中“换位思考”的启示去做一些有效的说教与劝导,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执法过程中,要人性化管理与细节管理并重,通过实际行动使商户深刻体会到“执法就是服务”理念的贴心、用心与诚心,将“执法就是服务”理念贯穿于执法活动与共建共管活动的始终,

探讨官德修养,将有助于我们静下心来深刻认清自己官德修养的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领会中组部关于官德建设之意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涓涓细流历经时日终究汇流成江河湖海,官德修养日积月累也定会成为群体意识和社会主流意识而发扬光大,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必然水到渠成。正如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所言:“林中有路,这些路多半断绝在杳无人迹之处„„林业工和护林人识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做林中路上”。

上一篇: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土建施工员年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