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漪老师讲座有感

2022-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观于漪老师讲座有感

观于漪老师短片有感

一切从培养人出发

——庄行学校薛驰

看完于漪老师的视频,我真的很受感动。整个视频看完,真的能深深地感受到她对学生的爱。

视频一开头,就是于漪老师在细数她教过的学生,配合着一张张小照片的翻过,通过于漪老师的描述,真的能感受到仿佛那些学生近在眼前。看于漪老师的神情,那么开心,我想她是真的爱着她的学生,所以回忆起来的时候才是满满的幸福。

一个简单的问题:于老师,您还记得您教过哪些班级的学生吗?于老师就能随口说出98个,看到这个数字我突然一下被感动了。能分清年代的一口气说出98个学生,除了爱和用心,还有什么力量能够办到呢?没有了。

于漪老师说:教师生涯当中最大的事情,就是一个心眼为学生。你做教师还有比这再大的事情吗?没有了。我能感受到于老师说这句话的真诚,并不是像有些人那样说的浮夸。正因为她一个心眼为学生,才能从学生那收获到幸福,受到年轻人的感染和喜欢。

听于漪老师一席话,真的有胜得十年书的感觉。她的很多观点都非常的高瞻远瞩和全面,他确实的知道应该培养怎么样的人,以及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于老师说“教育重要的是培养人,不能重术轻人”,现在很多老师却是重术轻人,因为一考定终生,所以现在看分数看得比较重,就忽视了对人的能力的培养。还举了个“水很活泼”的例子,这是个很好的句子,富有灵性,但是从语法角度来说,是有问题的,会批错误。我们应该站在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来思考现在的教育,教一年级也要想学生四五年级的时候该怎么办,我记得以前就有前辈说过,知识是系统性的,你不能片面的教一个知识,教一年看三年,甚至要看十年,我们所教的要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要为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我真心的觉得很有道理,语言能力的发展和人的培养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我们要发展他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他为人处世的综合能力。

于老师的“三多三少”也让我十分认同:眼前的学生多,将来建设者的形象想得少;知识考虑得多,能力考虑的少;分数考虑得多。这主要还是在讲老师在教的时候只注重眼前,没有考虑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只注重分数,没有考虑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其实走入社会之后就会发现,综合能力才是顶顶要紧的。而现在很多大学出来的孩子刚入社会,

会觉得很茫然,一下子手足无措。因为大学的教育和社会是有脱节的,学生就像是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人,没法运用自己的所学很快地融入社会。这些都是教育方面太过眼光短浅的原因。

于漪老师还说到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有些错位。家庭应该是最好的教孩子做人的地方,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然而现在家里也都是已做作业为主,而学校确实什么都包,包饭、包牛奶、包点心。两者的功能都有些错乱,所以配合得不好,教出来的学生也是知识性方面越来越强,做人方面越来越弱。而我们二十一世纪真正需要的人是综合能力强的人,一味只会做题考试是远远不行的。

这几年我就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直在课改,改得却是越来越难,知识越来越压缩提前,特别是英语,很多高中的语法都提前到初中了,初中的语法提前到小学,我就在想,那高中的时候学什么呢,难道就一直做题么?语文也是,每学期的课文塞得满满当当,基本上要每天一课的速度,这样的学习速度,很多同学都是跟不上的。数学亦是,一年级就在学钱的转换,时间,还有算理,简直是包罗万象。一个小孩从一年级开始就是这样恐怖的语数英齐上阵,这还何谈减负?每天学习那么多,填鸭式的,还何谈兴趣?

就希望学生学习的脚步能放慢一点,知识是系统性的东西,必须要学扎实了,课业轻松了,教师才能放更多的时间在做人的教育上,在其他能力的培养上。但是课改的问题我们没办法左右,唯有能做好的是摆正一颗教师的心,把更多的心思用到教育孩子上,先开拓自己的视野,明白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地去教学生。

第2篇:观于漪老师报告有感(范文)

观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用爱浇灌学生的心灵

第一次聆听于漪老师的报告,用“震撼”两字似乎难以形容当时的心情:原来教师应该这么当!教师人格应该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胸怀„„于漪老师对于孩子的那份爱,让我深深感动。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爱掀起我心中的涟漪。

怎么对待学生,我们经常会听见这样一种言论:假如你是孩子,假如是你孩子。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个呢?在于漪老师身上我切身感受到了这种精神,对孩子我们除了爱,还是爱!

教师是一个光辉而神圣的职业。面对学生,首先就要关心和热爱每一位学生,但是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因为我们好像总是倾向于好同学,对一些学习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的同学怀有偏见。于漪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她主张每位学生都应当成为语文的“发光体”,对每位学生不偏不倚,尽量发觉其潜能。回顾自己教学生涯,好像做的很是不够,有一次上政治课的时候,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的吴同学和学习成绩优秀王同学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课堂上突然吵了起来。我非常生气,课堂上吵架,像什么话?!立即进行了阻止。其间吴同学充满委屈的想向我申辩什么。我一挥手就制止了他说话的势头,并大声呵斥道:“你还有理由说什么?作业从来不认真做,上课开小差,现在居然无法无天在课堂上和同学吵起来,到办公室去!”他满怀怨恨的眼神告诉我,他有多么不服„„在气头上的他扭头出了教室。等他走后我对王同学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上课时候怎么可以吵架?”她欲言又止„„事后经过了解,事实确实是冤枉了吴同学,其实是王同学不对在先,其他同学也有反应说我处事不公,偏袒好同学。过了3年,有一次邂逅早已毕业的吴同学,他率先给我打了招呼,随意聊起上学时候的事情,我向他进行了道歉。但他说的一段话却让我感触良多,他说:“老师,当时我是很生气,但是那时的我已经习惯了。小时候我很聪明的,但从小学四年级起,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然后只要犯错误,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那样对我的,老师越那样对我我就越叛逆,越不遵守校纪校规,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不过,现在想想真是太幼稚了,你看我现在什么都不是,以后也不知道该干什么。”透过他那仍旧清亮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助和迷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假如四年级时他能碰到一位于漪老师式的老师;假如期间有一位老师去深入他的心扉对他加以开导;假如我当时能冷静公正的处理并在第一时间向他道歉„„一切的假如都只是假如,留给他的却只能是对过往的懊悔和将来的惘然。回想起来我

仍旧很心痛,老师曾经有机会把你拉回来却错过了,也许当年我也太年轻,太无知了。

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面对这位教学泰斗的言论,我无地自容。我需要学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做好教师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心怀学生,心怀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我们教师的爱。孩子,虽然你们现在还小,可是在我眼中的你们是花朵和希望。你们是懂事的,当我开心的时候,你们会“肆无忌惮” ;当我不高兴时候,你们会 “适当收敛”;当我发怒的时候,你们会“悔不当初”„„其实我知道应该让你们无拘无束的,终有一天你们会羽翼丰满,遨游长空。可是现在你们必须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所以我才会不时在你们偏离轨道的时候拉住你,告诉你,那里不可以去,咱们走错了„„

“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用于漪老师的话为自己加油!

第3篇:听完于漪老师的讲座

用生命唱歌

高陵一中 贺利萍(中学第七组)

近三个小时的春风化雨般的讲座中,一个83岁高龄的老人侃侃而谈,没有稿子,没有喝水,没有休息,是什么让一位外表“柔弱”的身躯内潜藏那么大的能量呢?

能量来自为学生的人生负责的精神。

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做教师,其实是一辈子“学”做教师。其中有两件事让她认识到了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不易!一件是解释错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两个成语,另外一件是修改作文时“着”字上面“羊”字头中的“竖”笔写成两笔的错误,于是,她的教师生涯在两次改行(教育心理学改教历史,再改教语文)中,从“一个草根教员”终其一生开始了寻找语文教学大门的漫漫长路!

能量来自为国家命运的担当精神。 于漪老师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一步步从一个草根教师成长为一个合格教师,这个“格”就是国家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孩子的人生。我想,正是这崇高的“格”让她用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识成就了一批批学子的人生,完成了她为“国家期望”的使命。

能量来自于宽阔胸襟、谦虚态度。 于漪老师一生用“两把尺子”谦虚学习。一把尺子专门丈量别人的长处,另外一把专门丈量自己的短处,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心胸越宽广,越比内心的“自我校正”的驱动力越大!“海纳百川有容为大”,正是于漪老师卓越人生的真实写照!

能量来自于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

于漪老师能够挥洒自如、左右逢源的驾驭教学人生,得益于她的三个“学”。第一,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第二,紧扣业务深入学。第三,拓宽视野广泛学。她一生用意志韧性支撑,向自己的“无知”挑战,最终成为中国语文教育的一面旗手, “学有追求,学有方向”的学业理想功不可灭!

总之,于漪老师一直都在用生命教书,包括今天给我们“西安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讲座,也把自己的生命融在其中,是在用生命唱歌! 20

12、

11、2

上一篇: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下一篇:福利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