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复习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作文复习

初中语文中考备考作文复习课初探

【摘要】2016是核心素养发布最关键的一年,教育部联合多位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学术研讨发布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布不但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更直接影响了当下的不同学科的标准化考试的设计和评价理念,例如普通中考和高考,都会围绕核心素养的理念来展开考评的革新和设计。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要科学规划备考,设计针对性强的备考复习课堂环节,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知识理论学习逐渐上升到能力应用才是硬道理。鉴于此,论文将从中考语文作文的复习备考入手来探索如何就“提升学生中考作文备考的核心素养”来设计课堂教学。

【關键词】初中语文;中考教学;作文备考;复习课探究

引言

在普通初中毕业考试中,语文学科是核心考查科目之一,而为了更加凸显“语文学科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育人”的核心特征,语文作文的考查宽度和广度在逐年增加,从2017到2019年三年的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作文的命题来看,学生的文化知识应用、思维品质培育和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重点,而且作文的德育导向与社会热点分析导向愈来愈成为中考考查的“必考因素”。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必须重视中考作文备考复习,并且在复习课堂设计中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引导与训练,才可以消除各种作文行文障碍,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综合作文能力。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当前普通中考语文作文备考的特点和要求

虽然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命题存在部分的差异性,但是自从国家正式推出“部编教材”以后,整个中考语文命题趋向于“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的普通中考中“作文”的分值在50分居多。广东省亦是如此,采用50分赋分的作文。从命题来看,要很好地应对“全新”的中考语文作文,就需要明确“新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备考教学的本质特点和相关要求”。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普通中考作文备考的特点

面对“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文化基础、语言思维品质、语言应用技能和综合语言发展意识等都逐渐成了中考语文作文教学和备课复习教学的核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考语文作文备考就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中考作文备考具有系统性,要把各类中考作文的语言要求和写作策略等融合到备考教学的计划中,体现系统性;其次是针对性,如果脱离考纲和无的放矢地备考复习对于学生而言是毫无应考价值的;再次是“德育导向性”,各类学校当下的育人是为“国家经典文化传承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作文的命题和道德价值方向要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要求。因此中考作文的命题不但要贴近社会价值,更要凸显一定的育人价值,要有深度。另外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育人要求和教学标准来看,新思维、新角度和文化传承是当下全新中考备考的核心导向,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紧扣该理念来探索全新的作文备考教学。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普通中考作文备考的要求

由于核心素养关注的是“全中国的学生的培育质量和人才输出的规格问题等”,因此针对全新中考的作文备考复习教学而言,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首先是文化育人原则,就是在中考作文备考中要坚持在每一个作文案例中凸显“一定的文化内涵”,因为脱离了文化的作文是没有探究价值的;其次就是要注重语言基础的积累,并展现个性化语言思维的培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优秀写作者;最后就是中考作文的备考过程中要重视作文的德育育人价值的渗透和体现,做到这些积淀,中考作文备考就可以事半功倍。

二、新中考模式下中考作文复习备考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重模式而轻内涵

虽然目前部编教材的培训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而部编教材的培训中关注的核心就是“核心素养”。虽然为数较多的老师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部编教材中核心素养渗透与实践”的培训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他们依然容易受到传统“中考作文”模式化和程式化的影响,因此过度强调“中考作文的范式,而轻视学生语言内涵下的主旨提炼”。例如对于“加入生活……我”这样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很多老师把核心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行文段落和逻辑结构上,过度宣讲和引导,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而作文的内涵的升华上却打了折扣,出现了形不散而神散的问题。

(二)重语言而轻思维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从心理认知上认为:“学生的语言华丽,大量典故的引用和堆砌”才是评价作文水平高的主要标准。其实这样的认定是片面化的,这样来处理中考语文作文的备考,容易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而且容易出现太重视语言而轻视思维培养,导致学生语言思维培养不力。例如在常规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通病:觉得语言辞藻华丽的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就是好的,文章的优劣的评价首要元素就是“语言”。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即使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容易出现“语言辞藻的华丽堆砌,而行文逻辑和语言思维则不够合理和突出”。这是典型的中考作文教学中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

(三)重灌输而轻启发

应试教育的口号喊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影响力依然存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的强度训练导致很多老师认为:“只要在学生作文抄写、作文训练的强度上下功夫,便可以把学生的作文能力很好地训练出来。”因此长期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引导初中生应对中考作文,会把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力的培养带入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就是重灌输而轻启发,让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淤塞,导致作文创新能力不足。例如: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容易加大范文剖析,强化学生大量背诵经典语句,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写作理论。但是这样的做法培养不出作文才思敏捷,作文风格特异的学生,而是千篇一律的情况,因为缺乏给学生进行个性化创造与互动实践的机会。

(四)重范式而轻创新

当前针对初中语文中考的教辅资料不胜枚举,而且一些中考作文教辅资料习惯于把一些作文的范式总结出来,而且倡导学生去模仿和机械背诵这些范式下的范文。而很多语文老师为了免去创新作文教学的麻烦,就直接套用这些范式,长久以来,就禁锢了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而逐渐朝着千篇一律的文章写作发展。例如:在中考作文培训中,很多老师都按照一定的范式来固定学生写作的套路,而不敢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创新,长此以往,学生认为写作就是这样的固定模式,不可能有其他的形式,这是一个典型的误区。

三、新中考模式下中考作文复习备考的准则和核心策略

上文系统论述了核心素养理念下新中考作文备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常规初中课堂教学中,中考作文备考可能陷入的误区,下文将结合这些核心要点来论述如何进行“中考语文作文的备考”。

(一)重视语言基础积累 开展作文多样性语言素材积累备考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在中考作文上有显著的提升,尤其是能够在中考作文中应对自如,并且成绩优良,那么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积累就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就应该从这个维度入手来引导初中生系统掌握良好的语文语言文化基础知识。案例:老师:同学们今天大家要一起来完成一篇“我与大海交朋友”的作文,这篇作文的主题紧扣“绿色生态,青山绿水”。在进行写作之前,需要大家每个小组用亮丽的语言勾勒出描绘“大海”的词语。比如:沧澜碧波;清水荡漾。经过6分钟的小组探究,每个小组分别归纳总结出了属于自己小组的精彩词语。小组1:一望无际/碧波荡漾/波涛汹涌/清澈见底/海纳百川;小组2: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浩如烟海等;小组3:一碧万顷/碧海青天等。就按照这样的步骤让所有小组都通过反思和回忆把自己已经学习的和积累的词汇总括出来,最后,老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当所有特色鲜明的与大海有关的词语呈现以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积累并扩展描写人与海的情感和关系的句子。例如:海是蓝色的,说不上秀丽与迷人,却使人感到亲切;大海的水,是不能温热的;孤傲的心,是不能软化的。此类优美句子的概括和探索可以激活学生心理认知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经典句子,再经过各个小组之间的分享和老师的引导补充,学生的語言素材积累较好,而且写作语感显著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进行话题写作,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以2014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为例,____是我制胜的法宝。这个作文所考查的是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上词语和句子的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常规学习中更好地去体味和理解,而且需要学生关注语言积累的个性化发展,让他们的语言可以涉及不同层面的文化和知识。因此面对这样一种类型的作文命题,就需要老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在课堂内外进行语言点的积累(包括情感类、想象类、叙述类……),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以后,再进行作文框架的写作训练。最后针对框架进行血肉的补充和优化,由简单变充实,由单一变多元。

(二)重视文化拓展训练 开展作文传统性文化知识内涵感悟教学

文化是语言得以发展和语言特色鲜明的标志,因此中考作文要凸显特色,中考作文的主旨要有深度和内涵,就必须要结合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要素和文化精髓。而作为中考语文作文备考的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明晰“文化拓展训练”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作文传统性文化知识内涵的感悟教学。案例:老师:同学们,今天大家要围绕“我和……过春节”完成一篇和本主题同样的“中考作文”,在完成作业之前,需要同学们配合老师完成一项任务。说完老师在黑板上利用PPT呈现出三个核心问题:问题1,你知道春节的起源吗?问题2,北方的春节和南方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问题3,你们能否谈谈如何和你们的亲朋好友度过春节的?这三个问题分配给所有学生,经过10分钟的讨论,老师让每一组中的代表进行发言,然后把他们表述的核心信息记录下来,最后融合所有问题的答案就是“基于春节的文化要素”,随后老师再与学生进行探讨和辩论,把学生分析得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老师再利用互联网信息化资源总体激活学生对于“春节”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感悟一旦深入,学生在写作“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显得游刃有余,底气足。而语文老师也可以在其他种类的文化类写作题材中依样画葫芦完成传统性语言文化知识的内涵教学,提升初中生面对中考作文时,有丰富的内涵修养,可以提高作文创作的艺术性。例如2018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是以“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恒意为恒长或者持之以恒。这样的作文命题是与古人的“持之以恒和坚持不懈”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初三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在这样的一类作文中有质的飞跃,就必须借古喻今,要经常在常规性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知识”和优秀的“经典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化风格和文化内涵。这样一来,学生即使遇到此类文章,也可以借古喻今,以古文入道,全面提升整个文章的层次,深化文章的内涵。

(三)重视作文思维训练 开展作文行文思维综合优化培优化教学

思维发展是中考作文教学中的核心要点,也是主要的难点所在。一篇优秀的中考作文一方面语言丰富,文化内涵丰富,另外一个方面需要整个中考作文的字里行间有着“清晰的语言逻辑性”,而这些语言逻辑性所需要的就是学生优秀的语言思维品质。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备考中考作文的时候定要“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核心,设计贴合实际的作文思维训练题目,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在“作文语言情景中训练他们的语言思维”。案例:老师:今天大家要开展对中考作文的思维训练,现在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需要同学们认真分析“不同的语言情景中所包含的语言思维认识”;情景案例1:漫天的雪花飞舞,在冰天雪地中,一只受伤的狐狸舔着自己的伤口,但是它还是走向了一户人家的门口。这个时候一个猎人出来了,他看见狐狸,眼前一愣,准备拿猎枪。但是突然他发现狐狸的身后跟着一只小狐狸,冻得快不行了,于是他又放下猎枪,然后从盆子里拿出一块肉,扔了出去……面对这样的案例,你们觉得这个片段的作者想要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你要给整个故事写续,你会怎么写。这样的案例设计从某些方面来讲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认知,尤其是把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地培养起来。最核心的是可以让学生个性化语言思维得到体现,因为续写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是却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最后解决相应的问题。其实这样的训练就是“基于中考思维品质训练”的特色案例,而案例的内容可以结合不同内容的语言片段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比如“环境、生活、节日、道德、社会发展”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学生“综合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以2019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为例,题目中要求包含“瞬间”“突破”的字样,这些字样一方面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探索的意识,另外一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等多个方面的思维品质。因此面对这一类作文,思维品质培养是关键。作为初三语文老师要在常规性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针对性训练。例如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说清楚所有与该话题有关系的语句,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华丽的,也可以是色彩鲜明汪洋恣肆的。总之,只要可以训练学生思维认知,加深学生思维发展的“语言类文化类的字词句段篇的拓展性训练都是可取的”。

四、结语

虽然“核心素养”的发布把教师和学生的传统教学和学习的认知方式带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而且学生要从要我学很快转到我要学的程度,就必然要从思想认识和实践探索中有质的改变。而面对“新中考”的改变和考查学生的导向来看,只有完全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中考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才有更多的机会逐步引导学生从语言习惯、语言思维方式、语言积累方式、语言文化内涵感悟等多个方面进步;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才可以更好地应对全新的“中考作文”和论文结合这一客观需要,从三大层面系统构建了“新中考作文 备考复习的策略”,为今后的中考语文作文的科学备考和针对性的训练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沈寿鸿.中考作文指导课高效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6).

[2]唐正培.初中作文复习方法[J].大观周刊,2010(41).

[3]邓朝阳.初探初中语文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5X).

[4]余映潮.中考作文复习三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9(7).

[5]周国安.浅谈中考作文复习课型的建设[J].中学语文教学,2018(1).

作者简介:钟向科,女,1983年生,广东云浮,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作者:钟向科

第2篇:中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备环节,其功能在于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对已学的知识能举一反三,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要想顺利完成总复习,一方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还要有适宜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下面,笔者谈谈在一轮复习中所采取的策略。

一、学习《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

《考试说明》是学习的指南,必须认真学习,正确解读,把握准复习的大方向。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继续以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以贴近社会生活,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以及语文应用能力、審美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科核心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在延续以上考查原则的基础上,试题的分值结构及题型也稳中有变。在此基础上,对近几年我省的中考试卷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的目的,同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明确复习任务,把握复习原则

中考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仅有一个半月的复习时间,学生要完成初中语文6册课本,28个现代文单元, 45篇文言文,还有29首课内古诗词以及60首课外古诗词的复习任务,压力很大。

另外,还需要穿插进行成语运用、病句修改、标点运用、语言综合运用、各文体阅读理解训练及写作训练等的复习。在认真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教师组制订依纲扣本、摸准考点、整合教材、结合《自主》、精编学案、狠抓双基的复习原则。这要求教师认真遵守,严格落实,不打折扣。

三、制订推进策略,明确复习方法

1. 整合教材,精编学案

针对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教师组结合中考考点对每册教材进行认真整合,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集体研讨制订教学重难点,最后所有教师分工设计出复习学案。

比如九年级上的教材,就分别将第一、三、五单元,第二、四单元,第六单元整合成三个复习学案,然后分别按“自主梳理”(包括“基础知识梳理”和“文本知识梳理”两个环节)“典例剖析”“实战演练”三个板块设计出复习学案。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按时完成一轮复习目标任务,又能照顾到对各类文体知识的集中梳理、归纳、提炼、训练和提升。

2.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1)抓牢基础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课本,依托学案,自主梳理,并要求学生务必稳扎稳打,强化记忆,全面掌握,然后运用《自主学习指导课程》进行巩固提升。

(2)穿插成语运用、病句辨析、标点运用、语言综合运用的复习。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进行典例剖析,总结方法,强化训练,提升学生能力,以此来促成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专题复习做好基础。

(3)狠抓古诗词。这一部分需要达成背诵→默写→理解→赏析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早读时间熟背各册课内外古诗词,并及时印发诗词默写训练题以便检测、反馈和补偿。其次,教师通过典例剖析的形式,给学生梳理诗歌赏析的命题方向,引导学生归纳赏析的方法与技巧。

(4)巧抓课内重点现代文复习,提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课内现代文复习除了要抓好字词与文学常识外,还要抓好规定篇目和句段的背诵默写,文体知识的梳理与提炼,促使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再提高。在一轮复习阶段,教师将重点放在文体知识的梳理和提炼以及提高各文体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上,通过“文本知识梳理”和“典例剖析”两个板块努力挖掘、提炼各种文体阅读理解方面的知识、规律与方法,并加入各文体的课外阅读理解的训练与讲评。

(5)强化文言文阅读训练。临沂市近几年的文言文考查越来越倾向于课外文言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文言文时不能死记硬背,要掌握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最后要通过分析课内文本学会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并学会课内外对比分析。

(6)积累写作素材,强化写作训练。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留意挖掘课内文本的写作价值,积累、提炼写作素材和技巧。教师汇总山东省近三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将其总结为四大主题,进行四次作文专项训练,具体包括:以“破题”为训练重点,以“品味生活”为主题;以“结构”为训练重点,以“成长感悟”为主题;以“开头、结尾”为训练重点,以“美好时光”为主题;以“语言表达”为训练重点,以“难忘的人”为主题的写作训练。

作者:吴鹏华

第3篇:浅谈中考政治复习

摘 要:新课改对中考政治学科的要求一直比较高,面对中考试题的题量大、题目新颖、材料较广、灵活运用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复习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学会从材料的主旨出发,灵活运用解题策略,学会复习。

关键词:政治;中考;复习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中考必考学科,对学生的考查不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面对如今中考试题分析量大、材料广、答案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复习,帮助学生积累、综合与归纳,在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呢,采取怎样的复习方式才更加有效呢?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师实践,认为做好中考前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制订确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按照步骤、分步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轮复习:突出基础

一般采取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初中三年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梳理,要面面俱到,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做到每个知识都掌握于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领会,并整个知识系统化,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并对基础知识有针对性地练习。

(1)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灵活采用比较法

将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把握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放在一起比较,准确抓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加深记忆。

(2)设计以基础题为主的训练题

对每一块系统的知识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强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紧紧围绕教材,精心选题,顾全学生。

(3)将基础知识与时政热点材料联系起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2.第二轮复习:强化专题

专题训练是将知识系统复习后,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块复习,比如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即是根据所给材料(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等)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分析实际问题,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等。再如:时政热点训练的专题,根据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論联系实际。党的“十八大”;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感动中国等等。

3.第三轮复习:创新深化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同时需要回归教材,给学生留出时间,自己查漏补缺,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指导。

二、注意复习方法的渗透

1.适量的练习

复习中的练习并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必须的题目,让

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当然,题目的选择必须精选,且应由浅入深,题型多样。学生的解答方式可以多样化,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准确把握答题的角度。

2.关注社会生活和国内外大事

俗话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关心社会生活,放眼世界去关注国内外大事,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3.归纳整理、查漏补缺

在中考冲刺阶段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要注意关注薄弱点和思维易错点的题目,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分析,知道错误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同时抓规范性的训练。

三、解题技巧策略

1.选择题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它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步骤是非常必要的。

(1)首先审对题意,准确把握题目关键字(题眼)

题意是题干内容的规定性,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把握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选项的取舍。

(2)审视选项

对四个选项的内容逐一审查,要领会每个选项所表明大意。

(3)结合题干与题支,有所取舍

根据题干和选项各自的内涵,选择准确答案。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既选择最佳项。

(4)理顺思路,准确复查

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优选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2.主观题是中考题常见的题型

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查的课本知识点,开阔思维,分析透彻,表述完整,并有所创新。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何为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射阳县陈南初中)

作者:卞国虎

第4篇:中考作文复习

三、作文复习应如何实施

(一)、明确三种意识。

一是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累积过程。

二是写好作文不是我们讲出来的,而是学生不断修改的结果。

三是教师的有效作文指导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二)、要清楚作文要求

• 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的要求 • 考试说明对中考作文的要求 •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三)、训练要有目标计划

1、复习目标

在较短时间里,极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复习有关文体特点、写作章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巩固行文技巧,按中考作文的要求强化训练一些重要文体的写作,力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符合题目要求,文句较为顺畅,较少错别字,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思想的文章。

(三)、训练要有目标计划

2、复习策略 第一阶段

老师要分析学生作文情况,根据学生实际上好作文基本知识指导课。涉及下列内容:

⑴作文命题的几种形式。

⑵中考作文的要求及评分标准。

⑶向学生推荐2006年、2007年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

⑷学生自行收集重点省市课改试验区中考满分作文 第二阶段

从审题材出发,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涉及下列内容:

⑴审题时要求学生抓准作文题中的关键性语言,找准写作方向。

⑵学会围绕题目展开多层次、多侧面联想,确定自己的写作角度。

⑶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真实”的内容;

⑷适当学习一些拟题材技巧,例如用修辞手法拟出新颖的标题,或借用诗词名句、歌词、符号、成语等拟出新颖标题。 第三阶段

从立意、选材角度,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涉及下列内容:

⑴文章要有健康的、积极的思想;

⑵文章要能够以小见大,主题有一定的深度;

⑶文章材料要有生活气息,表现时代精神;

⑷文章材料还要有新意,有个性,避免陈词滥调。 第四阶段

介绍开头和结尾的创新技巧。 开头的技巧有

⑴设计悬念,吸引读者;⑵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⑶巧用修辞,展示文采;⑷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结尾的技巧有 • ⑴首尾呼应,突出主旨; • ⑵议论抒情,深化主题;

• ⑶引用佳句佳词,留有韵味。

第五阶段

从构思、文体确立角度,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涉及下列内容: ⑴根据立意、材料确定合适的、便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文体; ⑵巧想全文的布局,设计新颖的结构;

⑶常见几种体例作文的赏析和练习,例如列小标题体、日记体、散文体等等。 第六阶段

其它方面的写作技巧指导 ⑴常见的记叙方法; ⑵叙述的详略处理;

⑶叙述与描写、议论的巧妙结合; ⑷段与段的过渡; ⑸修辞的妙用; ⑹语言风格;

⑺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 ⑻形式创新。

3、具体操作

• 尽心上好作前指导课 • 高度重视作文评讲课

• 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

• 每周一作

当堂完成

四、应试作文的特点

1、是为了得高分,为了出好成绩,但文章写出来后只给两个人看(评卷教师)只有两位“判官”满意,你才能满意。

2、应试文要切合题意,遵守题中显性或隐性的“三令五申”。

3、应试文的立意要符合话题符合材料符合要求,最好采用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4、应试文要按文体格式要求来写,避免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的“四不像”文体。

5、应试文语言风格要求准确、平实、直白。

6、应试文稳中求高,在中规中矩中提高成绩。

中考作文中的应试技巧

三大原则,八项注意

原则一:立意要深刻而新颖。

原则二:文章思路要明白清晰。

原则三:语言要富有个性色彩。

一项注意:明确写作重点,深挖题目内涵。

二项注意:领悟命题中的“开放”与“限制”。

三项注意:自拟题目时要擦亮双眼。 四项注意:紧扣文体,凸现文体特征。

五项注意:字数要求千万不能忽视。

六项注意:用真心语言打动阅卷者之情感。

七项注意:用非常规文体形式或小标题结构形式让文章别出心裁。

八项注意:用靓亮的文面是让阅卷者吃下评给高分的定心丸

第5篇:中考作文复习

中考作文复习: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中考语文话题作文是借鉴高考语文话题作文形式来考查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命题形式。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数量急剧攀升,占据了作文命题的主体地位,成了近几年中考作文的主流题型。特别是2005年后,绝大多数地区的中考作文命题都为话题作文,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话题作文之所以受到全国各地命题者的青睐,是因为这种题型能张扬学生个性,能写出真情实感,充分展现考生的真才实学,它能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留有很大空间。

话题作文虽然给考生留有很大创作空间,但考试时很多考生都得分不高。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偏离话题、不会拟定标题、不会把握文体、卷面不整洁、字数不符合要求等方面的硬伤。那么,初三学生如何在中考中使话题作文得高分呢?以下几点写作技巧是不容忽视的:

一、必须深入生活

其实,深入生活是写好任何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哪来的写作材料?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悟,才能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从生活中找到为我所用、唯我所有的材料,写好作文,才有可能。命题作文是如此,话题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当然,这里也需要多读多思,不断积累,博览课外读物,咀嚼时文英华,注意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话题作文才能真正有新颖别致的可能。

二、把握话题中心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易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话题范围再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比如以“个性”为话题,如果学生写成“爱好”或“习惯”,这就超出了话题的范围。再比如,“请你以自己面对‘批评’或‘表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如果学生不认真审题,去写别人受到批评或表扬,这同样偏离了话题的中心。准确把握话题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等等。所以面对话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读懂材料,看清要求,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前提。

三、紧扣话题拟题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文章标题是阅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部分,标题拟的好,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可以给整篇文章增光添彩,同时,也定下了写作方向。

作文题目要准确,更要生动、凝练、含蓄、新奇,有美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内容和读者情感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是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文不对题,眼睛无神,

总是缺憾。所以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出彩的题目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住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拟题的方法有:

1、以话题为中心词,在话题前后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词语,这是拟题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它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形象。以“感动”话题为例,我们可以围绕“感动”,拟出这样一些标题:“就这样被你感动”、“妈妈,我为你感动”、“感动我的一个瞬间”、“心灵的感动”、“感动之后的思考”、“今天,你感动了吗”等题目。

2、用标题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如“诚信不可少”、“莫以成败论英雄”、“感动不需要理由”、“多情未必不丈夫”等等。这些标题就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概括,考生对自己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所拟标题的优劣。

3、用修辞方法拟题。如以“假日”为话题,可用比喻拟题,拟为《假日——爱的桥梁》,将桥梁比喻成爱的桥梁,在父母离婚后,“我”被判给爸爸,于是利用假日与妈妈构筑了一条情感的纽带。又如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可拟为《苦咖啡》,这便运用了双关,既实指咖啡,又暗指生活,通过叙述自己在校独自锻炼的苦,折射出其中的甜。

4、用联想的方法来拟题。该法适用于一些有象征意义的话题,如“水”、“山”、“树”等。以“树”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很多见解独到的标题,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材与非材”、“木秀于林”、“谈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等等。

四、立意创新求异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就是指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率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为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和“高下”,是一篇文章成功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

1、要做到切口小,即选取一个小的角度、巧的角度,小中见大。如以《草赞》为题作文,无疑要写成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照一般的写法,一些考生往往扣住小草“平凡”的特点来赞美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人们——教师、环卫工人等。而有个考生写此文巧取角度,抓住小草具有适应艰苦环境且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赞美一批下岗工人开办人们急需的“托老所”等服务性机构及其乐于奉献的精神。“赞小草”虽是老调,该考生却弹出了新意。

2、学会逆向思维,就是从话题的反面着手,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内容。以“感动”这个话题为例,它的反面是不懂感动或者是不会感动。那我们就可以写一个说自己不懂“感动”的人,写他在母爱面前的心理和行动,写他的冷漠在母爱面前怎样一点一点被征服被融化,从而学会感动的过程。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文章不落入俗套,不大众化,而给阅卷老师以“新颖”之感。

3、发挥联想和想像。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说别人所未说,讲别人所未讲,抒别人所未抒。比如以“歌声”为话题时,一位学生独辟蹊径,把自然界声音融成一曲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学生把寝室的打鼾写成了《夜半歌声》,这些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文体明确规范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便于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但这样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些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诚然,现在有些报刊上确实有些文章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令人难以卒读。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比如: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善于记叙描写的学生,可以选择记叙文;逻辑思维比较发达,善于议论说理的学生,可以选择议论文;感情丰富,视野开阔的学生,可以选择散文等等。

六、点题恰到好处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

七、语言规范通顺,书写正确美观

语言、文面犹如产品的包装,若无好的包装,产品也将黯然失色。“语言”在作文评分标准里单列一项,不同等级中有不同的要求。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须重视语言表达。因漏字、添字或错字而造成病句会把作文拉下一个档次,且会因“错别字满3个扣1分”而追加扣1至3分。此外,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对于应试作文显得尤为重要,不可等闲视之。若删改涂抹、书写潦草,也会因“卷面不整洁”而被“酌情扣去1至3分”。这一里一外,得失非小。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语言的表达,书写正确规范,卷面干净、整洁。要求学生尽量避免出现错别字,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总之,话题作文只是作文命题形式的一种,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可以是命题作文、也可以是材料作文、还可以是看图作文等等,不论哪一种形式,都要以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为准则,鼓励张扬个性。我们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从拟定标题,到选材,到文章的结构布局,到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要落到实处,可以一次一个重点,做到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提高写作水平。

第6篇:中考作文复习

一、审题 考点阐述: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方法指导:

近年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各不相同。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进行作文审题,要审中心词、写作对象、范围、修饰词、句式、题意、体裁、情感、字数、人称等,具体可以概括为“六审四瞄”。

(一)六审 1.审中心。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核心的词语,即中心词。

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说明印象深刻。

那么,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又如“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再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2.审对象。

审题时要弄清楚要求我们写的对象是人、事、 物,还是景。 把这些弄清楚,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如“愿望”、“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黑板上的记忆”。

又如“初升的太阳”,我们确定写作的对象是“太阳”,确定了写作对象,作文才不至于偏题、离题。当然,由“太阳”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方面我们也可以确定新的写作对象。 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

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 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归为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4.审修饰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其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________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又如“我依然________”,“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的意思,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________,真有趣”、“有时,我也想________”、“________,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等文题,其中的副词包括:“真”,包含某些发自内心的感情,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一般表同样,跟某人、物、情同样,行文时要写出比较的对象;“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而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来突出“这”。 5.审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审题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则需辨析其内部联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并列关系等)。如“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 6.审题意。

近两年,比喻入题、象征入题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题目,要注意审清其比喻义和象征义。如“水总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收藏阳光”、“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等。 (二)四瞄 1.瞄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特定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的“标志”,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如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标志”的应写成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我的中学生活”、“值得赞美的人”。

有“介绍……”、“……的话”、“……的制作方法”等“标志”的应写成说明文。如“介绍一本工具书”、“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标志”的应写成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 2.瞄情感。

一是标题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向前,向前,向前!”。二是语言优美、富于激情的引导语,如:“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原野,吹开了满园的鲜花……在这美丽、幸福、生机勃勃的春天里,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我在春天里________)” 3.瞄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________”。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________”,这类作文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4.瞄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少了 50 字,会被扣 2 分以上,少 100 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作文要求里一般是“不少于 500 字”或“600 字左右”,从阅读老师的角度来看,建议作文时不少于 600 字。

二、立意 考点阐述:

“立”就是“定”的意思,“意”就是意图和意趣,“立意”就是构思确定意图的意思,这是写作前的酝酿和思考过程。

任何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作者都要“立意”,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动机的形成也就是立意的过程,动机有了,立意也就确定了。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作文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面对同一道中考作文题,在人人能写的情况下,要想使自己的得分胜人一筹,就必须在立意上用心琢磨。 方法指导:

立意的设定并非一件非常难的事,只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就可以很容易做好立意。

1.求“正”。所谓“正确”是指文章的主题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的政治原则,体现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不片面、不偏激,没有低级趣味等。我们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如山东临沂卷满分作文《付出——收获》中,巧将话题中的“草”理解为为成功所付出的种种行为,“每一种草都会开花”,意即每一种行为都会有一个结果。如此构思立意,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当然是别具一格的。

2.求“异”。求“异”就是在构思立意时,要克服从众心理,敢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旧框框,独辟蹊径从问题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这种逆向立意,可以表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如山东菏泽卷“幸福”话题,在绝大部分的考生作文中,都是正面立意,但满分作文《没梦的日子,我不幸福》却逆向思维而创新。文章的题目就让人耳目一新。接下来的叙述都是在写自己梦想破灭后的痛苦,也就从反面说明了,一个人只要有梦想,他就是幸福的。反向立意,该文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3.避“俗”。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哪些立意是人们常说的道理,应放弃;哪些立意是人们不曾想到的或谈论较少的道理,可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

如满分作文《白翅膀装饰着我的梦……》的主体部分用“给我一双穿越时空的白翅膀,我愿穿过时光隧道,去探寻李白的唐朝”、“给我一双白翅膀,把我带到拥有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给我一双白翅膀,把我带到那些遭受战争的国度”、“给我一双白翅膀,把我带到美丽的威尼斯”四个表面上相对独立处于并列关系的部分组成,分别从历史、文学、现实、未来四个侧面有力地支撑了主题,使文章既具层次感,更具厚重感。

在这里,考生把“翅膀”理解为某种理想,并运用排比段构思行文,既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又使文章显示出一种大气。思维的触角并没有停留在浅表层,使得文章脱颖而出。

4.合“时”。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

如重庆卷满分作文《假如给我一双翅膀》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渴望拥有翅膀的种种理由:

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关爱民生疾苦,欣赏世界优秀文化,珍爱和平,加强环境保护……而这些理由都是当今社会正在发生变化的重大事件。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反映时事的文章,既有时代感,又有针对性。

5.融“我”。“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多少少带有个体差别性和独特性。 如上海卷满分作文《记住这一天》,考生并没有落入与兴奋、开心、荣耀方面的大众材料中,而是写了一次吵架的经历。文中小作者真实地叙述了在父母吵架过程中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而情感中动人的力量便在这真实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6.巧“联”。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其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 如上海卷满分作文《记住这一天》,从小角度切入,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写一次品龙井茶的经历,由品茶联想到人生,表现了一个人生的大主题:人生只有细细地去品味,才能品出苦涩背后的甜蜜。

7.变“角”。变“角”就是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 如重庆卷满分作文《翅膀,落在天上的叶子》是一篇“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翻版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一个落叶代替“丑小鸭”,写他的无悔选择,写他的执着梦想,写他的美好心灵,新颖独到,让人耳目一新。读后让人更加相信:只要坚持,梦想总会成真!变换角度,推陈出新,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8.拓“深”。看一篇作文是否深刻,对读者而言,主要看能否感动、能否启迪、能否熏陶、能否教化;对文章而言,主要看议论文说理是否透彻、论点是否深刻,记叙文是否生动形象、思想是否深刻。 如山东菏泽卷满分作文《寻找幸福》,用一个想象的故事来说明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用新颖的形式向我们阐释了幸福的真谛:“拥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人都是幸福的。在“亲情”

的片断中,作者说“家人在喷香的早饭中享受着幸福,妈妈在为家人的操劳中收获着全家的幸福”。这说明家人是因为吃到可口的饭菜而幸福的,妈妈则是因为家人的幸福而幸福的。同样,在友情中,被别人关心是幸福的,关心别人同样也是幸福的。在爱情中,被爱是幸福的,爱自己所爱的人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深刻的寓意,可见作者对“幸福”理解之深刻。

看似寻常最奇崛,立意简单却深刻。深刻的立意,往往能给你的作文一片宽广的发挥空间。

三、拟题 考点阐述: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标题配合,一个好的标题也可以成就一篇好的文章。那么,什么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呢?一个好标题应具备下述几个特点:①准确、鲜明。标题要紧扣文章内容,一目了解。②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激发阅读兴趣。③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④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心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考试时拟出别具一格、赏心悦目的好标题会为自己的考场作文设置一扇美丽的窗户。 方法指导: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条龙,那么,题目就是这条龙的眼睛。 眼睛有神龙能飞,题目有神文增辉。题好一半文。拟题的总体要求是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

四、选材

考点阐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文章来说,“米”就是素材,没有起码的材料,写文章就无从下手。占有材料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使用材料,却不一定多多益善,而应慎加选择。我们许多同学的中考作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语句通顺,但就是无法感染读者,当然就评不上高分。究其原因,主要是选材不理想。 方法指导:

我们平时写作时,往往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作文的具体写法,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下功夫,过多地考虑“炊”的问题,而较少地考虑“米”的问题。

考生作文空话、套话、大话、假话的毛病严重,剽窃之风很盛。许多考生常常因缺乏写作材料而苦恼。其实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材的创新。下面就从选材的创新上谈谈相应的做法。

一、观察思考,积累材料材料从哪儿来?当然靠积累。从哪些方面选材备料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己的生活。生活材料一要尽量真实(切勿瞎编);二要有内涵、有特点、有味道、有新意,尽量不与别人雷同;三要自己对这个生活材料有所感悟,且比较深刻,一定要防止材料低幼化。

2.学识与见识。各学科知识中均有大量写作素材,比如,古今中外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名人轶事,哲学读物,语文、历史、地理乃至数理化、音乐美术体育等教科书,都有大量既生动又具体的写作材料。

3.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国内外信息。视点高,材料新,意义又重大,就是有价值的素材。

4.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这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典范。 倘能用得准确,恰到好处,无疑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平时的学习中需要我们及时地、分门别类地筛选、整理“库存”,择出可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

注重生活材料的积累。为了使文章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要留心观察生活,要留意捕捉极富表现力、极有个性的细节。古人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我们要重视生活札记的写作。

注重书本材料的积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积学以贮宝”,我们要重视读书笔记的写作。

注重思想材料的积累。要重视思想随笔的写作,要抓拍自己稍纵即逝的思想“灵光”,要努力充实自己的“思想武库”。

郭沫若有这样的妙语,“腹藏万卷凭吞吐”,古人有这样的哲言,“多财善贾,长袖善舞”。囊中羞涩,生意毕竟不好做。

因而,我们要注意写作材料的搜集、积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多想、多抄、多背。

二、别具慧眼,识别材料下面,以记叙文的识材为例,对此加以说明。

1.小中见大。生活中有许多往事,看似很“小”,倘能联系背景来思考,用思想来开掘,就能发现它是能反映“重大”主题的材料。例如,捕蛇一事,与国家大事相比,小如芝麻绿豆一般,但柳宗元联系当时的背景来思考:那时为唐宪宗元和年间,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减少了四分之三,兵员却增加了三分之一,赋敛极重,老百姓苦不堪言。蒋氏祖、辈父辈均死于捕蛇之事,但因捕“异蛇”能“当其租人”,故比“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由此而得出在封建社会“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的重大主题。

2.平中见奇。生活中一些看似平淡的材料,如果用哲理来点化,往往能收“点石成金”之功,于平凡中见到奇妙处。王安石游褒禅山时,就是联系人生与社会的哲理来思索,从而发现了在极其平凡的前洞与后洞的游玩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反过来再看,材料也就不平凡了。

3.旧中翻新。面对一些旧的材料,如果别具慧眼,匠心独运,也能有新的发现,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北魏郦道元与唐朝李渤都游过石钟山,都探究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郦道元认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李渤“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苏轼再游石钟山,面对这一为两大名人写过两次的旧材料,不仅探究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而且得出“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的深刻思想。 4.串而得神。许多材料,如果孤立地看,平淡得很,但联系起来看,却令人耳目一新,反过来又显示出材料的不俗。

例如,刘征在《过万重山漫想》一文中所谈及的材料都很一般:船过三峡,困难重重,这不知被人重复过多少次;使用石器,燧木取火,弯弓射箭,跨上马背,这也是极其平淡的材料。但是,当他把材料全都冠上“第一个”时,毫无光泽的材料全都熠熠生辉:“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

三、思维训练,创新材料1.冲破定势,训练思维的发散性。考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考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作文时,应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例如,写“我的妈妈”可以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如,写“《滥竽充数》读后感”这个作文题,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可以另辟蹊径: 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思维空间。例如,在写“雨”这一自然景观时,可进行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时可“换角度”、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五、结构 考点阐述: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加以凸现。人们常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考纲上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做到结构完整之外,还应当对传统的文章结构形式合理改造,以求创新和发展。 方法指导:

在写作实践中,以下几种结构方式,有助于文章结构的创新:

一、题记式结构

在正文前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富有意蕴的话,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揭示文章主题,这样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题记”。比如,题为“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的一篇作文就设置了这样一段题记:“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的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光明。”整齐的句式、和谐的节奏、恰当的修辞,一下子就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力,不看正文,也能大致揣摩到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容,也能触摸到文章情感的脉搏。

当然,如能在结尾写上“后记”,与题记遥相呼应,或巧妙点题,或卒章显志,就更好了。比如,题为“诗意飘扬”的作文,开头用极富诗意的题记,将诗的价值形象地揭示出来:“人是红莲,诗是几张平滑的叶,挡霉风,遮浊雨,让藕花的香味里有一份独立于世的纯与净。”文章结尾再一次重复题记的内容,点明中心,使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二、小标题式结构

在一篇文章中,精心设计两三个小标题,有两种妙处:一是既可以减少过渡性的文字,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令人赏心悦目;二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要领。下面就几种常见的小标题形式进行解读:

1.对比式福建省卷以“改变”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耳朵“挑食”》中用了四个小标题:“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变化之三:吃肥不吃瘦”、“变化之四:吃上不吃下”。 该考生目光深邃,以耳朵为依托点,每个小标题又用对比的形式讽刺了官僚作风、奉迎拍马、金钱至上、欺上瞒下的不良现象,揭示了真话“销声匿迹”的原因。

2.比喻式河南省卷以“友善”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中用了三个小标题:“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连接友谊”。 三个小标题,把所写内容比喻成花絮。三朵友善的花絮,组成了一个友善的世界。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运用破折号的又如《友善的微笑》一文中的“笑——逗乐了孩子”、“笑——增加了勇气”、“笑——扭转了人生”等。

3.诗句式山东省卷以“风景”为话题的满分作文《水祭》中用了四个小标题:“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纷”、“风景二:路上行人欲断魂”、“风景三:借问酒家何处有”、“风景四: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四个小标题,巧妙地引用了唐朝杜牧的四句古诗,写了四幅风景,古今对比,正反论证,层层深入,告诉人们水资源的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应该引起高度警惕。

4.情景式浙江省卷满分作文《心弦上痴情的景致》中用了四个小标题: “人去楼空空寂寂”、“旧日思情情切切”、“多情伴我咏黄昏”、“两行热泪肝肠烈”。从这四个小标题可以看出,作者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让“情”与“景”高度融合,值得借鉴。

三、镜头式结构

一些作文材料并不新鲜,但一些聪明的同学能借助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通过镜头组合、画面切换以及画外音等形式来展示作文丰富的内涵。这样的文章往往因形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而平中见奇,令人耳目一新。

如题为“生活中的亮点”的作文。文章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剪切生活中四个镜头来表现“亮”。作者将生活中的四个场景,分别标示出地点(小巷中—街头—商店中—回家路上),就像一部电影剧本,新颖的结构形式,给人以全新的感觉。镜头式结构,往往能减少过渡及铺垫文字,有利于集中笔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从而使文章主题更集中,节奏更明快。

四、排比段式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运用在段落之间,就形成了段落排比法。所谓段落排比法,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相似、字数大体相等的段落组成一篇文章的主体框架结构的写法。

1.段首排比法。它是将相似的句型或短语放在文章若干段的开头,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的一种写法。

如广东省卷中考作文《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中间三段分别以“快乐是幸福的”、“快乐是微笑的”、“快乐是洋溢着祝福的”开头,贯穿全文。

2.假设排比法。它是用几个假设的情景段落来组成文章的一种写法。如一篇《如果我有……》的作文,主体部分分成四个片段,每个片段均以“如果我有……,可否……”开头,非常醒目.

五、问答式结构

以“提问”和“回答”来组成文章,新鲜别致。其中的“问”实际是作者的提问,组成文章的纲目;其中的“答”,就是文章的主体,这样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互问互答,也可以设计成自问自答。如题为“挫折四问”的作文,作者以四问四答的形式布控全文结构,“挫折是什么”、“挫折真的存在吗”、“挫折与成功的界限在哪里”、“挫折给我什么启示”这四“问”形成了一个逐层深入的议论阶梯,使得文章结构井然,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六、回环反复式结构

以一个与文章主题表达密切相关的句子作为基本结构素材,然后采用相似句型或段落的不断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结构方式,多用于散文、议论文和诗歌之中,有利于展现事物的层次,加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如题为“做一片云,真好”的一篇作文,用“做一片云,真好”来统摄全文,以此构成文章的主要结构,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就像是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

七、一线串珠式结构

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贯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个线索,可以是某个人(如课文《孔乙己》的“我”,即小伙计),可以是某一事物(如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可以是某一事件(如课文《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也可以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或是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等。作文线索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置的线索,要能联系文章的各部分,把组织材料和表达主题统一起来;二是线索要有始有终,贯串到底。当然,除了上述形式,文章结构的创新形式还有很多种,如日记式、书信式、对话式、网络体等,同学们可以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摸索。

六、语言

考点阐述: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便是美丽的面庞。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断。

很多改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追求,考试中熟练地“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 方法指导: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定能令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一、幽他一默(该幽默时就幽默)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请看下句:

——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爱它的人一天不吃就寝食难安,睡不着觉,有了它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讨厌它的人恨不得百米开外捂住鼻子,绕道而行,并且皱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组织还紧张,仿佛别人打开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携带“非典”的邮政快件。 此段文字,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极富时代特性的新闻和广告语,风趣幽默而又极其传神地写出了两种人对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态度。

二、用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句式(该啰唆时就啰唆)语言最忌讳的是累赘啰唆,然而有一种啰唆却别有趣味,我们姑且称其为“文字游戏”。 有位考生是这样写“诚信”的: 诚信是什么?

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长;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就要成为栋梁。

这样写,就比说“诚信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要好得多,作者把“各行各业的人们”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工农兵学这些比较具体可感的对象,并且用他们的言论和具体的工作岗位、成绩、愿望等代替自己对“诚信”的枯燥解释,这就是文采,这就是形象思维的结果。还有的这样写什么是诚信:

诚信不是金钱,但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诚信不是美貌,但它使狡诈的郑袖黯然失色;诚信不是知识,但胜过张仪的学富五车。

这样写又比说“诚信是最宝贵的人生品格,它比什么都重要”要高出一筹。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样写不是化简为繁,啰里啰唆,自找麻烦吗?文章该啰唆时就得啰唆。如果图省力怕麻烦,那最好就别写文章。有一首古诗这样描写水中的鱼儿:“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为了图省事,把它改成“鱼戏东西南北”一句话,还有什么意思?再如,什么是生活?

这也是很难用抽象语言概括的,但会写作的学生是有办法的,他这样解说: 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

这组句子就通过形象思维,巧妙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

三、巧用修辞(该修辞时就修辞)修辞是雕饰语言是常用手段。作为中学生,修辞手法是再熟悉不过了。作文中能适时用上几处,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如: ——只有极为偶然的机会,看到几本《儿童画报》,让我的梦不至于枯萎。 ——同学们将手插进衣袋木偶般的坐着。 ——幸福并不是老天爷牙缝里落下的肉屑。

——该面对的绝不逃避,该执着的永不怨悔,该舍去的不再留恋,该珍惜的好好把握,这些也许就是幸福的真谛了。

——罗纳尔多就像一辆老汽车,这一次发动机坏了,下一次是减震器,接下来是刹车、油箱!

四、巧妙展示知识面(该骄傲时就骄傲)例如作文题目“我与书”,一些同学只是平淡地交代了与书结识的过程,一些同学则开书单,只有很少的同学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以下是两个精彩的例子:

——14 岁的我爱读书。不知何时,儿时的嬉笑已成了回忆。

当有些人沉溺于网吧,有些人热衷于神聊,日暮、灯下,我却端坐捧读,为屈原壮志难酬扼腕不平,为朱自清的朴实自然感动不已,驻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听张爱玲讲那 30 年代的旧上海的往事,我总会陶醉其中,久久不愿暂别,直至夜阑人静。 ——在那里,我倾听“旷野的呼声”、“喧哗与骚动”,看见“伊豆a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独”。

这样总比“我看过屈原、朱自清、雨果、三毛、张爱玲,《旷野的哭声》、《喧哗与骚动》、《伊豆的舞女》、《百年孤独》” 这样写有文采吧?再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这组句子除了运用排比之外,还使用了引用、对仗等修辞手法,列举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有的学生就不善于运用修辞,只是平平淡淡地写:“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和信息也就大有差别。

五、巧用标点符号

1.用些无标点的句子(该不用就不用)这里指的是一种很长的单句,在某个成分上十分烦琐,却能起到一种强调的效果。比如:

——老师解着一道又怪又僻又新颖的极难极难的需要绕好几个“弯”才能解出的习题。

——看什么?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下一桌的下一桌再下一桌的下一桌问再下一桌…… (郑渊洁童话)宋体2.巧用省略号(该省略就省略)我们常常看到,电视剧或电影往往为了情节的发展,剧中的主人公快要死的时候,对着旁边的人说两句话以后,没有说完就断气了。这种手法在我们的写作时同样具有魅力。且看,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头就遇到掌柜讨账,而兜里只有四个铜板,处境十分狼狈,却又不能不开口,“这……下次还清吧!”这句中一个间断,就把说话人的狼狈处境和状况活画了出来。随后掌柜又逼问偷窃和断腿之事,孔乙己窘到极点,也慌到极点,本想说跌断的,可是不惯撒谎的读书人孔乙己只说出了三个这的两个这就结巴了,结果成了:跌断,跌,跌……这里运用省略号创造出语言的情韵义,让人读后回味思索。曹雪芹《红楼梦》写到:探春过来,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黛玉临终有满腹话儿要说,但是体力不支,欲说又止,而且只在“你好”二字上,这后面有多么丰富的潜台词,值得品味。

六、语言渗透哲理(该哲理就哲理)不管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小说,富有哲理味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比如:

——现实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台上没有纯粹的喜剧。

——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击,才能得以壮观;人生不拒绝遗憾的存在,才得以明达。

——看客顶礼膜拜,祈祷的是来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们,争取的是今天的富足。可是,走得太快,忽略了路边的风景;想要太多却失落了最珍贵的心情。

七、补充式

1.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下面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一段为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在这一段中,作者运用了“曲曲折折”、“田田”、“粒粒”、“缕缕”、“密密”、“脉脉”等叠音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

2.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

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整句与散句,也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 例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作者把整齐匀称的整句穿插在流利洒脱的散句之中,使自由散板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显出整齐,自然之中蕴含节奏,和谐畅达。

3.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 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还保留在现代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这些文言词语,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一段: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不朽的失眠》)这一段把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令人感到庄重典雅之美。

不过,使用文言词语要注意恰当和谐,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伦不类。 作文的训练,语言是基础,而语言的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

笔者建议,一方面,考生应多读点千字名家名篇,读点学生优秀事会》),以资借鉴;另一方面,不厌其烦地修改以前的一些习作,并请老师批阅指点,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手段,我们不妨一试。

第7篇:中考作文复习方法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常常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的方式,每周一次或多次,往往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主要采用了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常用的有以下七种复习方法。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七、心理素质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浅谈中考作文复习方法

徐家灿

中考作文复习,传统上常常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的方式,每周一次或多次,往往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主要采用了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常用的有以下七种复习方法。语言技能训练法。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搜集材料法。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素材海洋中遨游,搜集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佳作欣赏法。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专题训练法。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从而实实在在的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就作文的开头、结尾、人物描写、过渡等方面作专题训练,也可以使写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纲训练法。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仿写法。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

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仿写不求数量多,只求学会仿写方法,从而在考试的时候学生能灵活运用,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心理素质训练法。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当然,作文的教学是老师们公认的难题,特别是中考作文复习,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复习真正受到实效,绝非易事。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师们各有奇招。我在此所谈的七种复习方法,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是否可行,是否有效,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第8篇: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2010中考作文复习:满分作文六大诀窍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

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七隆重忌一点,千万别把人写死了,也不能把人写成癌症。

让作文亮丽起来

——谈考场作文的“包装”

在考场作文中,文章的思想内容固然重要,而表现形式也不可轻视。有些应试作文题材一般,可是经过作者巧手“包装”,就变得新颖闪亮,使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作文的档次。那么,用怎样的“新瓶”来装“陈酒”呢?笔者在多年的创新作文教学中,归纳出比较新颖别致的“包装”方法有:雕题目、加题记、改体裁、分片断、列标题、变形式、换人称等。

一、 雕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不遗余力的雕刻斟酌文章的标题。例如以“关爱”为话题的文章,如果用《我和爸爸》、《难忘的一件事》作题目就显得平淡,若换成抒情性的题目

《父爱如山》、《不灭的烛光》、《宽容使快乐常青》等,会使文章增色不少,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好的题目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因而同学们在下笔作文前,一定要仔细雕凿文章标题。 二 、加题记

在题目之下,正文之前,写一段富有哲理或情趣的话,可以自拟,也可以用名言警句,但不宜过长,它可以解释题目,或提示下文,或说明写作中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使阅卷者一下子明白作者的意图。如《宽容使快乐常青》一文的题记:“生命中来来往往的人,远了、近了、亲了、疏了。每个人如大海行舟,不免有磕磕碰碰,但是一个宽容的微笑足以改变一切。”这一题记以哲理性的抒情阐述了宽容的意义,提升了本文的主旨。

三、 改体裁

在中考作文中,多数以记叙文为主。改体裁主要是指用书信体、日记体、戏剧体、童话体等体裁形式来写记叙文。虽然体裁变了,但主体部分仍是记叙文,使人感到亲切、新颖。例如《奇特的光》一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激光自述的形式向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特征,集书信体、童话体于一身;再如《天使人间行》采用戏剧形式,以天使分别在家属楼、医院、公园等三处寻访的见闻体察到人间亲情的珍贵。

四、分片断

写数人(数事),或写一人(一事)的几个方面,可以分几个片断来写。如《我的一家》,假设爸爸、妈妈和我,可以一个人写一个片断,片断与片断之间用“一”、“二”、“三”标明,另外加上开头和结尾。这样化整为零,可以多层面多角度的记人叙事。当然,各个片断之间应是既独立,又有联系,前后照应的。

五、 列标题

在分片断的基础上可以给每个片断拟标题,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有勾连文意、提示内容的作用。如《记我的一次成功》,

假如写我当小干部的经历和感受,若写三个片断,可以拟“播种”、“耕作”、“收获”为标题;若写四个片断,可以拟“苦”“辣”“酸”“甜”等。标题拟的好,不但能揭示文章的内容,而且会使文章层次分明,文意连通。

六、变形式

近年来,在“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影响下,许多人避开常见的三大文体而选择应用文,试图从作文的形式上突破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让作文与现有的数理知识、现代科技、影视艺术相融合,通过移花接木,融会文体。改变作文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几何证明式、病历式、简章式、实验报告式、访谈式等。例如有位同学以《班长的烦恼》为题,将要表达的内容装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习题:好朋友该不该

管。已知:午自修时好朋友小华吵闹。求证:是否应该汇报班主任。证明的过程就是说理的过程,另外还有批改和订正两个步骤。小作者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完全放进了一道几何证明题中,显得新颖别致。

七、换人称

把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作文改成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向对方倾诉,表达真挚感情。例如《敬礼,老师》,用第二人称“您”来代替第三人称“她”,进一步表现了好老师“您”的浓浓的爱生之情,一个普通学生“我”的尊师之情。

作文的形式新颖独特,将有助于提升作文的品味,增加考场作文的得分点。当然,这只是“包装”上的“改头换面”,写作时还要从选材立意的实际出发,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而不能为形式而形式,那样反而会作茧自缚、弄巧成拙。

凤头引蝶

夺人魂魄 ——中考作文开头技巧集锦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在文章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提炼中心,完整结构,吸引读者。它能使文章锦上添花,令阅卷者倦处生神。这种说法并不夸张。因此,作文时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是十分必要的。请看来自2007中考满分作文的精彩开头: 1.落笔入题,总领全篇

纯洁的,绒棉似的白翅膀是一切美好的象征,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重庆满分文《白翅膀装饰着我的梦……》开头)

这篇文章一开头就交代自己喜欢白翅膀,并用“它装饰着我儿时的梦”既照应文题,又领起下文。这种开头能给人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的感觉。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2.序引题记,醒人耳目

例2.叶子,是不会飞翔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重庆满分文《翅膀,落在天上的叶子》题记)

这个题记采用比喻的方法来揭示“翅膀”和“叶子”的关系。“翅膀”和“叶子”怎么可以划上等于号呢?这个疑问,犹如一个谜团,一下子勾起阅读者的好奇心,只有当你读完全文才知道这是一篇“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翻版的童话故事,作者用一个落叶代替“丑小鸭”,写他的无悔选择,写他的执著梦想,写他的美好心灵,新颖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3.写景烘托,渲染心情

例3.又是炎夏了,开始有知了叫了。(北京满分文《动力来自那双眸子》开头) 这篇文章不落别人窠臼,独辟蹊径,从小处切入,从一双具体可见、可感的“眸子”切入,来写一位数学教师的目光情感的传达,给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所带来的阳光般的温暖和突飞式的进步。此处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既渲染了特定的气氛,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巧用对比,说明问题

4.早晨8点刚过,一位怒容满面的妈妈就扯着一个个子高高的男孩推开了张教授办公室的门。一进门,妈妈就开始向张教授数落孩子的不是。而那个男孩似乎满不在乎,总是抬着头看天花板,身体还在不停地晃动着。时不时的还回上一句表示反对。(山东莱芜满分文《其实并不是这样》)

文章开头大肆渲染母亲眼中孩子的“不好”,可到了教授那里,教授反而轻易地就指出了孩子的“优点”,这样的对比,只能说明一点,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好,是“母亲”的眼光有问题,教育孩子的思想有问题。 5.反向立意,别出心裁

例5.我是魔鬼,是一个心中住着天使的魔鬼。(山东滨州满分文〈让天使永驻心中〉开头)

文章题目是“让天使永驻心中”,可开头就是一句“我是魔鬼”,让人感觉奇怪。再往下,第个段落的开头句都是“我是魔鬼”,一直到最后,细读才会领略到此反向立意的妙处是在突出“安琪儿”。 6.角度新颖,情理交融

例6.“王蜂一口针,橘子两边分。世间痛恨事,最毒淫妇心。”自从《水浒》一问世,人们便拿此评价其中的人物——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成了人们心目中心狠手毒的“淫妇”、“荡妇”的典型。

潘金莲你实在是冤枉啊!(山东莱芜满分文《其实并不是这样》开头)

小作者将人们熟悉的《水浒》故事写入作文,读来却不觉重复。此处引用《水浒》开头,巧妙引出议论对象——潘金莲,既显自己的文化底蕴,又能将此与自己的观点形成对比,合情合理。

7.句式工整,含蓄蕴藉

7.曾经留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英雄幸福,曾经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幸福;也曾经探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士幸福。但是我毕竟是我,我要去采撷最美丽的幸福,来点缀无悔的青春!于是,我乘上幸福专列,开始了寻找幸福的路程。(山东济宁满分文《乘上幸福的列车》开头)

文章开头诗文的引用,使文章的语言古雅流畅而充满诗意,意蕴丰腴而耐人寻味。 8.比喻扣题,主旨凸现

例8.每个人降临人世时都没有翅膀,惟有读书才能使生命飞翔。(重庆满分文《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开头)

这章的思路相当开阔,一般人很少将读书和“翅膀”话题联系在一起,考生一开头以比喻句“每个人降临人世时都没有翅膀,惟有读书才能使生命飞翔”开启下文,很好地凸现了文章的主旨“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9.起兴开头,直奔主题

例9.雄鹰拥有翅膀,就能展翅高飞;飞机拥有翅膀,就能翱翔蓝天。我也幻想有一对翅膀,风雨中让我展翅飞翔,没有谁能把我阻挡飞越世界的梦想。(重庆满分文《假如给我一双翅膀》开头)

此开头由雄鹰、飞机起兴,倾诉“我”对梦想的执著之情,为下文描绘那些拥有翅膀的种种理由设置了悬念。 10.排比开头,注入诗韵

例11.云卷云舒,卷舒的是心灵的纯净无暇;雁过雁往,过往的是人性的清姿丽影;花开花落,开落的是灵魂的郁秀芬芳。(山东日照满分文《给我一个懂你的机会》) 作者文笔优美,此开头选取了自然界中几个画面进行描写,用语典押,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富有韵味。

11.一线串珠,珠珠润丰

例11.幸福是什么?(山东济宁满分文《幸福小语》)

文章以“幸福是什么?”开头,独句成段,发人深思,引起下文。下文分别用“司马迁说”“陶潜说”“李太白说”“刘禹锡说”“陈景润说”“林肯说”“甘地说”“我说”来高度概括8个人的幸福观,起到了“万箭攒射”的效果。作者丰厚的积累可见一斑。 12.论坛形式,新奇无比

例12.【主题帖子】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微笑着的闪着泪光的双眼;是耳边亲切的问候;是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携手夕阳;是全家人围成一桌在中秋之夜享受天伦……一千个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诠释,正象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信请到“幸福”论坛里转一转。)(天津满分文《论坛里的“幸福水”》开头)

此开头从论坛“主题帖子”开始,用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用排比句巧作道理论证,用“一千个人对‘幸福’就会有一千种诠释,正象一千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概括自己对幸福的观点。新鲜的形式,巧妙的开头,实在是高招!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

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

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 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

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 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

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 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 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

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 “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 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9篇:中考作文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中考作文备考计划

新民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作文是考试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分值比例很大。抓好考试作文的复习,应该根据考试的考点要求,分步落实,分层进行。从审题、选材、到布局、修改等,都要形成系统的有重点的训练。应该明确的是,作文的复习不能靠临时突击,应考的方法很重要,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更重要。

上学期,我们重点进行了专题技巧的训练,为此,结合上学期的作文教学,我们初三备课组讨论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策略:

(一)重视以下主题内容的训练。

1.关注自我:引导学生写好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生活和情感世界。

2.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体验。

3.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写好自己的老师、同学、邻居等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好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爱意。

其实,我们所要关注的三方面主题内容,往往都是互相关联的,有些题目既可以写自我,也可以写亲人或写其他的人。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做到文中有我,文中有情,抒写真情实感。

(二)重视专题技巧的训练

写作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不断提高。从中考实际情况出发,有8种作文应试技巧应该强化训练。

1. 审题 (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技法:①审清隐含义②审清题眼③审清提示语及写作要求

2. 选择恰当的材料技法:①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②把动人的细节写出来③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3.安排精巧结构技法:①小标题式②总分总式③ 串珠式

4.亮出凤头豹尾技法:开头——①开门见山②巧用修辞③景物描写结尾——①自然收束②首尾呼应③卒章显志

5.点题恰到好处技法:①开篇点题②篇中点题③篇末点题

6.描写具体细腻技法:①让人物“动”起来②让语言“活”出来③让内心“想”起来

7.抒写真情实感技法:①情感源于真实②情感源于心灵③情感源于细节

8.优化作文语言技法:①变空泛为具体②变唠叨为简洁③变平淡为生动

(三)重视习作升格的训练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们平时作文很少进行修改习作的训练,尤其是对病文如何修改为佳作的训练,几乎从来没有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缺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作文的修改。

二、具体措施

1.尽心上好作前指导课(分层教学)

2.注重作文材料搜集

3.狠抓作文提纲训练

4.重视作文评讲课

5.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 ①老师详批详改,重视面批。②学生互相批改,取长补短。学生评改前,确定每次评改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评改,去感受他人作文,借鉴优点,指出不足。

6.要求每个同学每周写一篇小作文,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小作文即练笔,可以由学生自选题目(发给学生一些推荐的写作题),每周一交老师查看。

三、进度安排

第1周:老师分析学生作文情况,根据学生实际上好作文基本知识指导课。涉及下列内容:⑴作文命题的几种形式;⑵中考作文的要求及评分标准;⑶作文题中常涉及的几种主题内容。

第2周:审题立意作文题:命题作文“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 (写好作文开头之开门见山及引用名言名句技法指导)

第4周:选择恰当的材料(紧扣主题、贴近生活、典型新颖)作文题:

1、

命题作文 “那一次,我真的好伤心”

2、半命题作文“脚步” 两题任选其一(写好作文开头之情景设置法及欲扬先抑法指导)

第6周:安排精巧结构,恰当好处点题(尤其是小标题结构法以及巧用线索法)作文题:

1、半命题作文“别用________的目光看________”

2、命题作文 “我们” 两题任选其一

第8周:豹尾——议论抒情出深意(尤其是卒章显志及呼应开头法) 第10周:抒写真情实感,描写具体细腻

第12周:优化作文语言,景物描写巧映衬

第14周:考场作文指导

2013-03-01

上一篇:文书写作指导下一篇:母亲与孩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