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动的进程下,我国教育质量较之过去,有着显著的提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握住其中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并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篇1:

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并成为了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能只是热衷,更多的应该是理性地思考与科学地运用,要将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成为新形势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展开了一番论述。

一、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重视技术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知识性。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于其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的,这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以同时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夸大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趣味性,甚至忽略了其与具体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造成表面上教学趣味性很强,学生兴趣高涨,但实质上学生的注意力却多集中于多媒体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与悦耳的音乐之上,并没有使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上来。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异常,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2.过于重视人机互动,而忽视了人人互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使得语文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可以将语文教学的视野引向更为宽广的现实生活,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生活化的教学。强大的人机互动,可使得教师的教学视野与学生的学习视野更为开阔,这对于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人机互动而忽视了人人互动,也就是说,整节课的中心与重点都放在了现代信息技术上,教师一直在忙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学生也一直忙着接收各种信息,从而造成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缺失,使得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纷纷沦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奴隶”。可以说,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特色。这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中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二、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益

1.实现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我们要全面而客观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究竟充当着什么角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媒体,对其运用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变我们以往教学枯燥无味的状态,将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之中,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让学生将这种注意力与兴趣点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从而使学生能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来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有效统一。如果片面强调趣味性,就只能造成教学表面的热闹,而无实质性的进展;如果只强调知识性,却又容易陷入灌输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动机不强,同样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只有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才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架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展开主动探究,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选择相关的语文素材时,不能只是求新求异,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要能够有效地传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顺利地实现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与积极学习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以积极的心态展开主动探究。

2.实现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构建互动性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互动教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人机互动性,但这并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其只是为更好地进行互动教学而提供的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学习平台。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适当地放慢教学节奏与步伐,适时地停下来,让师生之间有更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有更多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快节奏来代替学生的思考与交流,使得整节课都围绕着现代信息技术而展开。教学中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与媒介,在师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使得教学成为师生知识互动、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意见交流、思想交汇与思维碰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充分的想象,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并完整地表达出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当然在学生认真思考与积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而且还要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共同参与者。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真正的互动教学,不仅有人机互动,还有人人互动,从而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语文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学堂。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其是推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强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出现代信息技术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样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

作者:顾萍

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篇2:

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讨

◆摘 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推动的进程下,我国教育质量较之过去,有着显著的提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对该阶段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把握住其中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产生兴趣,并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当前时代的发展下,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使得小学语文与现代化技术实现了资源的整合,进一步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小学语文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信息化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实践;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主导地位缺失,课本价值无法充分体现

当前,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教材中的内容。如在湘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题西林壁》是小学生所必学的一篇诗,其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了哲学的手法,全面的描写了庐山的景色。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可能在该诗句的理解方面有所不足,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的让学生了解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但在当前看来,教师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得语文教材逐渐失去了其价值,使得教学课堂出现了失衡。

(二)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外在美”,忽视了“内在美”

在我国的教学科目中,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语文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相关教学视频,如在湘教版教材中的《神舟五号游太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太空的浩瀚及人类不懈努力探索宇宙奥秘的决心,使得语文教学由原本的文学性、思想性转变为了艺术化、音乐华等方向,导致语文教学偏离了“正轨”。片面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激发其好玩的心理,而并非是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角色错位

语文之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屹立多年不倒,主要是因为该科目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还囊括了传统文化、现代思想等多种知识,深入的探讨语文,会发现它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以自身为课堂的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但却忽视了课堂角色的重要性,而且在日常教學中,由于教师的原因,导致师生交流过少,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详加了解,导致角色错误的现象在不断恶化。

(四)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形成了不良学风

小学语文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问题,除以上问题外,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形成了不良学风也是当前较为严重的问题。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寻找到许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此类资源虽然较好,但却并非教师原创,且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并非原创,可能会出现些许纰漏,而且经常想学生解释课件是借用的。要知道,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尚浅,在教师这种借鉴也是理所当然的思想影响下,势必会形成不良的学风。

二、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可行性实践策略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场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进一步的提高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前文中提到过,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会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合理化,在过去,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过于依赖,逐渐的忽略了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使语文教学偏离的原有的轨道。当前,在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使学生的学习可以身临其境,如在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掩耳盗铃》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的动画视频供学生观看,甚至还可以通过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们直观的看出该篇课文的具体含义。

(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过去由于趣味性的缺失,使得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小学生年龄小,贪玩是其天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增强趣味性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汉字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基础,在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汉字的书写教学中,仅能在黑板上或纸上写,且过于古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死板”的汉字,“活”起来,如在学习“日”字时,通过趣味动画,详细介绍该字的由来;在学习“看”字时,教师可以将其制作成一个人以手遮光,看向远方;而“吃”字,则可以将其看做一个人正在吃饭。通过增强汉字学习时的趣味性,不仅让学生形象的了解到了所学汉字的含义,还有效的塑造了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三)找准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点

相比过去语文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模式化,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谓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为其童年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保持统筹兼顾的思想,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找准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点,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庐山的“真面目”;在学习《地平线》时,展示照片、视频;学习《爸爸在北极》时,通过视频、照片等向学生展示北极的景色,丰富其精神世界。

三、结语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学生小学语文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将其纳为己用,通过引人入目的视频、图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与西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时,出现了些许不足,本文详细分析了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建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2]王玉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肖丹

小学语文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篇3:

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讨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多媒体与网络等手段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在整合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课堂教学改革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激发小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课程的热情,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前提下,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服务语文教学已成为当前的课改重要课题。就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具体整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一、问题的提出

为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加强信息技术和其它课程的融合。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对小学语文课本知识进行挖掘与拓展,同时更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课程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语文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相互渗透、有效整合的条件下,提高自身的知识面和语文学习能力。经过广大一线教师的努力与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小学语文与现代技术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材主导地位缺失,课本价值无法充分体现。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把多媒体课件作为授课主要工具,教师把过多精力投入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和操作方面,而弱化了对教材内容本身进行深入分析。多媒体代替了传统教学环节,如教学过程中朗读、分享环节明显减少,教师主动使用教材日趋递减,这些都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失衡,成为课本价值根本无法实现的制约因素。课堂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再是课本中的内容,而是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课件。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内容大都是提前制作设计的,这样很容易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

2.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外在美”,忽视提炼教学内容的“内在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往往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片面追求课程内容形象性,使得语文课程向着艺术化、美术化、音乐化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会淡化语文课程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同时还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挥。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语言想象情景中,能够将抽象化语言符号和文字转化成为一幅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未能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片面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课,这将不利于学生语言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教师课堂角色错位,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未能充分展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语文课堂应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及亲身感受等方式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但是一些教师由于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发展到讲授课程内容时多媒体技术在唱独角戏,而对文本解读肤浅,导致教师课堂中引导职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再者,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多媒体投影中,导致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活动越来越少,教学用语也不规范,缺少深刻性与精炼性,更无感染力。

4.“教”与“学”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助长了不良教风、学风的形成。“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信息化学习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极大的便利,但是处理不好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结合的关系,这也会助长校园中学生“万事找度娘”不良教风、学风的形成,使学生中产生投机取巧、懈怠懒惰的学习心理。由于很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忽略了原创性的重要性,教学课件是从网络截取的,借用他人观点,而未对语文课程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和研究。教师这种不良行为,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师提问时,学生往往未经思考就上网查询资料,这样将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可行性实践策略分享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打造愉悦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天安门广场》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搜集和天安门相关的影像资料,并配以天安门广场的朗读材料,让学生们直观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感受到天安门广场的庄严与雄壮。如果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点,这样,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形象解析,增强学习趣味性。小学低年级时期,学生刚刚学习汉字时显得吃力和困难,同时对字词含义理解比较模糊。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将汉字制作成为各种图像,通过强化视觉直观冲击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辨别字词含义。例如,在学习“河”字时,可展示河水弯弯曲曲流淌的图像;学习“看”字时,可展示一个人将手放到眼睛上,并观望远方的图像;学习“休”字时,则展示一个人躺在沙发或长椅上休息的图像。通过这种直观形象演示性教学模式,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将汉字含义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得汉字学习更加直观和简单,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含义,增强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

3.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自主探讨、合作学习的语言环境,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洞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白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白杨坚挺顽强的生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对白杨进行丰富的想象,然后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白杨在恶劣自然环境中不畏风沙、不畏雨雪的各种图像再次展示。这样就能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白杨坚强不屈品格的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乌鸦喝水》一文的“课文处理”环节,通过播放“乌鸦喝水”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在观察动画中理解“渐渐”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的含义。

4.找准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点,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保障。在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整合契合点,多媒体课件必须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将小学语文文学性特征充分表现出来,同时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合理性,才能将整合能效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在《观潮》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未看过我国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建议教师通过尝试播放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视频,并将课文叙述文字转变成为直观的影像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在观看影像的同时,对课文进行反复阅读和欣赏,并体会钱塘江壮观的大潮景观,感受优美的文学语言。这样,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四、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小学语文课堂资源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互联网思维对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进行深入探究,从思想上正确理解整合,将教育理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确保整合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早日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喜玲.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教研周刊,2011,(03):85.

[2]朱雅琴.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3,(09):95.

[3]杨凤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1):87.

作者:王宗赟

上一篇:七一演讲比赛演讲稿下一篇:行为规范、志存高远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