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其实,对天下所有教师而言,师德就如同“阳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它的内涵就是: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众所周知,师者,人之模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篇1:

浅谈新时期师德修养

教师——人之楷模,教师的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育形式的发展迫切要求教师进一步倡导:“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教师道德规范,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师的师德修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做好文化的研究者与传播者。海德格尔认为,历史就是文化。从文化的视野来思考“三维”目标,更容易形成课程改革的新观念,包括教材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我们发现,在教师文化角色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之间有如下的对应关系:享受文化——知识与技能;传播文化——过程与方法;创造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程的实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文化人,或者说为成为这种文化人打下基础,让学生具备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情感丰富、有个性、充满正义感等优秀品质,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不断丰富知识、改进方法、革新手段的基础上,做一个有创造力、充满活力、热爱教学的有品位的新型教师。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摆正心态,树立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滋有味地做一名老师,是当前扮演初中教师这一角色的前提保障。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不断挖掘课程资源、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2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如果把学生们描述的良好教师形象汇总起来的话,就成了我们教师的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具有人情味”、“跟学生有共同的爱好”、“充满智慧与幽默”、“成熟点”、“学识深厚”、“教学方法先进”、“善于与学生沟通”以及“要有气质風度”等。概括起来,首先要师德高尚,其次要全面发展。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人文学科的特点,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挖掘隐含在课程之中的人文要素,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重点给学生以情感、思想的熏陶。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融入更多的理性思考,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生活,是吸引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为学生们喜欢的是有感情、有生活、有思想的课。具体来讲,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首先要具有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智慧、幽默,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的组织能力等都是让课堂生动活泼的保障。其次是要善于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让最流行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要流于形式。再次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促进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良好。最后,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以德服人,达到“德润人心,文化天下(课堂)”的境界。

3做一本“活的教材”。如果没有教科书,课能上吗?答案是当然可以。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生成,对于课程改革来说,理所当然地成为最基本、最革命性的环节。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实现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生成者”转变;从无所作为向大有作为转变。比如语文课程中,包含着“培养爱国情感”。有了这个意识之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就会在语文教案和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评价中一应俱全。课程只有变成学生的课程之后,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这个转变的过程,需要教师来完成。所谓做课程生成者,即教师利用课程权利,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自身也就成了教材。当然,教师只有获得全面、专业发展,具备了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达到“吃透教材,脱离教材”的境界,才能更好地扮演好学生的“活教材”这一角色,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教学的“生成性”。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的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充分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体性、创造性以及节奏、语言、形象、机智、变通等等这些含有“生成性”的因素,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当然课堂的生成性还必须考虑时间的允许与否,要适度,不能为生成而生成。

作者:刘金来

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篇2:

新时期师德修养建设刍议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其实,对天下所有教师而言,师德就如同“阳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它的内涵就是: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众所周知,师者,人之模范。为人之师,德正为范,当率先垂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师德乃教育之根本,师德乃教师之灵魂,无德则无所谓师。无论是从名人的回忆录中,还是在凡人的闲谈中,凡涉及老师的,大多印象最深的便是老师的人品。读过鲁迅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大家都会感觉到:老师那正直的人品,对职业的忠诚、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学生的爱心,正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珍宝,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拥有的最宝贵财富。如今,面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更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建设。

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无私奉献,这是社会的美德,也应是教师所拥有的基本美德。教书育人是个社会大课题,是一个时代的大课题。古人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要想把一个牙牙学语的少年儿童培养成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秀毕业生,要想把一个普通人打造成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栋梁之材,要想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代新人,需要千千万万的教师去为之努力,为之奉献,为之拼搏。

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岗敬业列入公民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教师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才会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育事业中,才有可能做出教育成绩。当然,爱岗敬业的前提就是,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教师的爱岗敬业,核心就是服务教育,它对教师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必须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计较个人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

学生是教师的培育对象,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言之不尽的话题。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对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它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深厚关怀和期待,也反映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境界。

众多教师以苦为乐,以苦为趣,因为他们热爱、敬重教育事业,他们有着巨大的奋斗动力,这应被人们引以为荣、广为称颂。因为我们的国家需要教师来奉献,我们的社会需要教师来奋斗,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教师来开创。

当然,教师的爱岗敬业,主要内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矢志不渝的教育事业心。教师要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主动、自觉地投身于教育工作,热爱国家的教育事业,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和奋斗动力。作为教师,要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要善于为理想而奋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师德。

二、学为人师,身正为范

教书育人,包含两个层面: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相辅相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首先得从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入手。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既要“幽默”“热情”,又要“机智”“灵活”;既要“自然”“文明”,又要“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等。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老百姓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表现出政府和人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尊敬,它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房。教师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严厉的父亲,又是慈祥的母亲。教师的言行仪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所以教师应做到语言文明礼貌,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而且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更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还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

对社会而言,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担子,向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学,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育人,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师责任大于天。身为教师,应当以模范品行、高尚品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善于成为学生的表率;在工作上,教师要积极主动,善于创新,追求进步;在生活中,教师待人接物,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落落大方;处理问题时,教师要讲究原则,随机应变,注意方法;遇到成功时,教师要注意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再接再厉,继续进步;在课堂上,教师要讲求艺术,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工作之余,教师要经常锻炼身体,从事有益的娱乐活动,科学地安排作息时间,举止文明……以上种种,教师要从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社会责任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一日为师,就要做学生一世的楷模。

三、热爱学生,细心呵护

作为教师,热爱学生是其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也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内容。爱,能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爱,能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爱,能给学生以学习和进步的动力。师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应以一种高度责任感去深刻理解对学生的爱。教师要以满腔热情爱学生,关心学生,呵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私、普遍、持久、高尚,愈久弥浓。当然,热爱学生也是一种艺术的沟通渠道,教师在满怀深情地爱学生的时候,他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依赖,师生之间也就会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教育和教学。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处于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迫切地需要别人理解、认可、接受自己。作为教师,应主动去接近、认识、了解学生,掌握其内心需求,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当他们遇到失败时,要关心和鼓励他们;当他们有了进步时,要与之同乐;当他们走了弯路时,要及时帮助他们纠正;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献上爱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热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才会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

当然,爱是无私的,是宽容的,要平等地面向所有学生。这里所说的平等,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二是指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地位。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保持同样高度,以他们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实现真正尊重、理解、关爱学生,才能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教育。

教师是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培养、塑造新一代。从这一点来说,教师的道德修养将会对新一代产生巨大影响。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用高尚人格塑造、影响学生,使其健康地茁壮成长。鉴于此,教师必须拥有无比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优秀教师。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对师德修养建设的要求有很多,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从这些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那么,就等于为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师高尚人格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将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得以健康成长,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这样才能为我们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贺智慧

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篇3:

对“加强新时期的师德修养”的几点感想

不知不觉中被称为“老师”已有二十五年了,在渐渐麻木中,面对“加强师德修养”这个题目,反省自我,深感汗颜。

新时期的教育绝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而已,最近,常见报纸上刊载高校生——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缺乏做人应具备的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等品质,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而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一系列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教育界的震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一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究其根源,皆因教育中的误区——重“学问”而轻“做人”所致。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校中出现的种种怪现状,中小学教育又怎能脱其干系?新时期的教育还应包含更多的东西,有这样一些老师之所以让学生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他们教给学生如何做人,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告诉他们学习的方向,而那里真的就有他们想要的。所以,我认为新时期老师在注意知识、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应加强自身师德的培养。以下是我的几点不太成熟的体会。

首先,为人师者要有平等的爱心。对成绩好的学生、班干部和一般同学要一视同仁,在中小学阶段由于教育改革配套措施还未落到实处,有些教师还存在着会读书就是好学生,不会读书就是坏学生的错误观念。

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老师委以重任,让其在班级工作中锻炼能力,但不能有任何特权,不应该使其产生骄傲情绪。而对于所谓的“坏学生”,教师应善于发现其优点,毫不吝惜地大加夸奖,甚至还可以根据他的特长,为其创造为同学服务,一展才能的机会。恰恰是这样的所谓坏学生,他们的自尊心格外脆弱,老师就更应该注意批评的艺术,既达目的,又不伤其自尊,使班级时时处在一种平等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健康成长。

其次,为人师者要有真心。老师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应该是诚恳的,要坚持以“诚”为本的工作原则。所谓“以心去发现心,以火去点燃火。”讽刺、漫骂对于教育学生是无济于事、甚至是适得其反的。

作为老师还要虚心、善于向孩子学习。教育家叶谰老师曾这样分析:“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未来的理想风采,在我们的身边已能找到这样的老师,然而在未来的社会中,这将是一支值得人们敬佩和国家引为骄傲的、由千百万教师组成的大军。”我想,新时期的老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这其中的一员。

再次,为人师者要有恒心。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不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老师的工作,其对象是人,要讲究灵活的工作方法,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书不要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新的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重过程而轻结果。因此,教师在自我更新观念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正视自己的分数,让他们懂得分数只是一次对学习情况的数据评价,分数高只能表示前面的学习不错,要知道“骄傲使人落后”;成绩差,也不要灰心,它是对你的提醒,告诉你前一段学习不够努力或方法不当,快找找原因,迎头赶上,要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加油吧!只有淡化了分数的概念,学生才能以平常心去面对每一次考试,克服紧张,考出水平。同时,也学会面对挫折,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如此长期坚持下去,我们何愁培养不出一代代知识过硬、心理健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呢。

另外,初中的孩子虽小,但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初一思品课第六单元正好是上“直面挫折,自强不息”的内容。我教学生几种应对挫折的方法,如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精神升华等。使他们懂得平时就应当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当挫折来临时,能勇敢面对,正确处理协调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能生活学习得更好。进而使人生之船战胜惊涛骇浪,驶过激流险滩,到达理想的彼岸。

古今中外,人们积累了无数战胜挫折和逆境的经验,这是一笔很宝贵的精神财富。“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这一切使我们的民族历百劫而犹存,虽几度沉沦,但终能在颠厥之中振新,从泥淖之中站起来。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人也是一样。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体验和磨练,培养他们牢固树立没有恒心和顽强的毅力就不可能成功的理念。

党的十八大关于教育方面要求我们要做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师者,人之模范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人的愿望。”作为教师,必须站在时代高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践行师德规范,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奉献。

作者:陈建丽

上一篇:收购合同(精选2篇)下一篇:钢筋合同(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