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2022-04-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申报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务实创新

锐意进取

开创同江广播电视事业新局面

――同江市广播电视事业局申报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和黑龙江汇合处,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隔江相望,边境线166公里,是国际口岸城市。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人口10万。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江市的开发建设较晚,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江市广电局发扬了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边疆广播电视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近几年来,广播电视事业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先后获“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佳市先进广播电视局”等称号,并连续15年获“同江市全面工作先进单位标兵”,跻身全省县级局前列。

一、宣传立局,突出“导向作用”,打造强势广电

同江市的舆论传媒没有报纸,广播电视是市委高政府传播政令的主要渠道,也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唯一窗口。新闻宣传立足本台,抓好对上,多出精品,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1、围绕中心,本台报道创品牌。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采取开办专栏、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形式,一个时期突出一个主题,开展了密集性、连续性和战役性宣传报道,开办了《大通道》、《时代先锋》等品牌栏目,提升了本台报道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立足优势,对上供稿求特色。我们依托民族和资源优势,重点在特色新闻上下功夫,开创了对中央台报道的先河。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等栏目中播发新闻50多条。在中央广播电台《民族大家庭》中发 1 稿30条,其中,《同江口岸经济贸易持续升温》和《赫哲族鱼皮文化》等新闻获得了好评。百余条新闻专题在省两台播发,大批新闻专题在佳市台播发,为宣传同江口岸优势打造了舆论平台。

3、提升品位,节目创优出精品。实施精品战略,坚持“三贴进”原则,在突出同江特色上下功夫,制作了大量精品节目。20多件作品在省级获奖,其中《新闻编排》连续6年获省一等奖。

4、资源共享,对外宣传重交流。近年来,实现了与俄罗斯比罗比詹电视台等的互动合作,双方多次派记者采访团互访,制作反映中俄友谊、风土人情的《同江人在俄罗斯》、《哈比之旅》等专题片。为发挥口岸优势,实现中俄媒体资源优势互补,从宣传的角度拉动两国区域经济互利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事业强局,突出“支撑作用”,打造实力广电

由于同江市东西狭长,南北窄,市区又座落在西端,距东部四个乡镇200多公里,长期以来,利用MMDS等多种传输方式,东四乡都收看不到《同江新闻》。去年以来,我局实施了城乡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解决了佳木斯地域上“村村通”的最大难题。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光缆通村率达到85%。

1、实施“村村通”工程,网络覆盖实现历史跨跃。几年前,由于采用MMDS微波传输,全市131个村屯只有40多个安装了有线电视,农网收入十几万元,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2006年以来,强力推进“村村通”工程和城乡光缆联网工程,架设光缆180多公里,目前实现联网112个村,光缆通村率达到85%。

在工程建设中,由于东西狭长,超长干线达200公里,光放间距超长达73公里(标准40-50公里范围),在1550nM光缆 2 干线传输在国内少见。工程难度大使一些公司纷纷退出。经多方咨询考查、论证,克服了资金少、造价高、难度大等困难,大胆应用最新技术手段,优化设备配置,解决了技术问题,实现了高质量传输。

2、实施光缆工程,城域网传输实现历史突破。通过努力,城域网架设光缆40公里,实现了全网光缆传输,HFC网改造100%,达到了光缆到楼头。为下步开展数字电视、宽带上网、互动点歌、电子商务等网络增值业务奠定了基础

3、实施无线覆盖工程,无线传输实现新拓展。为支持边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上级局为我们批配了6台无线广播电视固态发射机,使用户免费收听收看到三套无线电视节目、四套中波和调频广播节目,提高了无线覆盖效果。

4、实施升级工程,采编设备实现整体提升。近年来,共投入180多万更新电视设备,采播设备达到了数字化,实现了与上级台接轨。

此外,我局不断强化“经营广播电视”理念,形成了网络、广告和相关产业 “三位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全年实现经营收入超过了三百万元。

三、管理活局,突出“职能作用”,打造活力广电

1、严格播出管理,安全优质播出。我局注重加强广播电视设施设备建设和日常管理,实行安全播出一把手负责制,采用日检、周查、季测试的管理方式加强设备维护,健全安全播出制度,完善应急预警机制,连续多年无任何责任和技术事故,实现了安全优质播出。

2、严肃执法程序,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对广播电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对广告播放和新媒体、新业务的管理,维护广播电视发展秩序,通过对个别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农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杜绝了违纪收视和私拉滥接现象。多年来无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发生。今年6月份,获省广电系统“法制 3 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佳市“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奖励。

3、严格垂直管理,提升网络效益。通过对所辖乡镇、村屯有线电视的全网垂直管理,农村网络的效益提升了50%以上,使广播电视的服务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为我市的“村村通”工作提供了保障。

四、队伍树局,突出“形象作用”,打造和谐广电

近年来,我局把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三个提升:一是班子的核心作用实现提升。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创新务实、廉洁从政。在城乡光纤联网工程和项目建设中,班子成员则每次坚守在施工一线,身体力行,节假日不休息,使职工深受鼓舞,全局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建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氛围。二是干部的中坚作用实现提升。通过采取竞争上岗、轮岗培训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懂专业、懂管理、懂经营的干部队伍,保证了我局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三是队伍整体功能实现提升。我们以岗位技能培训为突破口,规范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多层次地培养专业人才。在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外线人员风餐露宿,风雨无阻,新闻记者拒吃拒请,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广播电视行业形象。今年,有7名同志被授予“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个人”。

在地方党委和上级主管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局上下务实进取,锐意创新,全面工作实现了新的提升,为繁荣和发展边疆广播电视事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特推荐同江市广播电视事业局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

二00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4

第二篇:全国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评选“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创建特色学校 挖掘校本资源 突显民族体育

云南省文山州第二中学

我校于2004年由原文山师范学校和原文山州民族职业中学合并创建而立,秉承了近一个世纪学校的优良文化传统,结合多年的办学实践,构建了“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能力突出,个性鲜明”的特色办学目标思路,充分利用我校突出的艺体特长教育师资及教学设施的优势,为文山州在艺术、体育方面有一定特长的高中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一模式大胆开拓,团结奋斗、取得显著的发展。由于在体育方面,特别是民族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被表彰为省民运会先进集体、文山州体育先进集体、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先进集体,1994年——1995年代表参加省民族运会“抢花炮”获亚军,1995年——2003年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州连续7年获一等奖、2002年省民运会上“高脚”竞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4年全国中小学自编操比赛中我校“校园民族操”获全国一等奖。

多年来,我校在民放体育运动方面上长盛不衰,能保持较好的运动成绩,取得的经验给相关领域予以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学校重视,把体育运动放在重要位置

学校一贯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并结合文山民族特色,把该项工作确立为“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能力突出,个性鲜明”的办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在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扬民族体育,以丰富内涵濡养人,不断培养“五育”均衡1 的高素质人才,努力为国家体育事业多作贡献。学校还专门成立“培养民族体育后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职能办公室设在体卫处,抽取在民族体育传统项目上有特长的教师为工作人员,把队员的学习、日常管理、训练以及民族体育运动推广等工作落实到实处。从1989年到至今,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仅对民族体育工作就投入资金40万元以上,为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证。在“双拐”、“射弩”、“吹枪”、“陀螺”等多个民族体育项目上,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这几年,根据学校实行五天工作制的实际情况,仍坚持每天下午4:30—6:30进行课余训练,保证每天有两小时,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在训练中,注重其强度与密度,合理安排训练的周期,根据实际比赛的要求,既练基本技术,也练身体素质,还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大小型体育比赛不断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还注重在常规教学中引入民族体育教育,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为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课外活动中得予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学校还制定了《文山州第二中学课外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课外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把“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从人性化教育着眼,培养五育均衡,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加快艺体特色办学步伐”作为指导思想,在培训内容上,采取有的放矢,兼顾普及和提升,把 “跳绳”、“滚藤环”、“双拐”、“射弩”“吹枪”、“陀螺”等民族体育传统项目等作为课外培训项目的主要内2 容,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两个项目参加培训,并把培训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发现和选拔特长新苗送入体育特长班,进行重点培养,为体育类高等院校输送人才。为使课外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评分细则,明确了等级标准,对每位学生进行了等级评定。测评时,采用了教考分离,保证了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由于学校注重细节,长抓不懈,我校在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民族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达标率每年均超过100%,连续多年被评为文山州《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达标单位,连续多年在评比中获一等奖。我们的健康教育每学期有计划,有授课教案,有成绩考核。学生的体质状况良好,达标率到100%,在文山州处于高水平的指标。

二、挖掘校本教研,促使民族体育上新台阶

以科研带动特色,以特色促进发展,把学生摆到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的教学理念。为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校本选修课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使学生在成长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校本选修课的开设充分挖掘了学校现有资源,包括教师的潜能、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和校园文化底蕴,逐步把学校办成了以美育人的特色学校。修改了原来音、体、美课程中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要求,并参照新的课程标准及学校实际,重新制订了音、体、美教学标准。在教学中努力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大力培养学生个人特长素质,新的音、体、美教学标准使学生学得实在,教师可操作性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民族体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3 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制定了《文山州第二中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强调一定要把校本教研的开展提到“科研兴校”的高度来抓,要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云南文山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为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开阔学生视野,挖掘乡土文化,整合地方资源,创造校园文化特色,展示文山民族文化健身风采,1997年组织体育教师创编了校园舞蹈操《课间十分钟》,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1998年创编的简易健美操被国家《师范教育》杂志采用,连载5期全套动作。2004年3月,由我校卢丽萍老师自编的民族操《壮乡欢歌》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自编操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全套动作资料和VCD动作光盘被人民出版社,人民电子音像出版社采用在全国推广发行。2005年创编的具有文山特色的民族健身操《五彩旋律》包括①壮族健身操《美丽壮乡》;②苗族健身操《多情苗岭》;③彝族健身操《飞旋舞步》;④瑶族健身《瑶山欢歌》;⑤撒尼健身操《欢腾的彩霞》5套动作,得到文山州教育局的重视,并组织进行了全州172人中小学教师辅导员的培训,辅导员回到各乡、镇培训辖区内所有中小学体育教师,保证了民族健身操的推广与实施。在全州范围内推行这5套民族健身操,现在已成为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课间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壮乡欢歌》与《五彩旋律》的推行,带动我州民族健身操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拓展了文山州民族健身内容和形式,成为健身运动的一道亮丽风景。今年云南为迎接奥运,打造云南旅游大省,在民族健身操征集过程中,我校教师编导的苗族健身操《为奥运喝彩》获得入选资格,并上昆明展演比赛并获奖,这套健身操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教育,达到资源共享,各4 套动作都具有较高的学习与锻炼价值。2005年6月,我校体育教师颇有创意地组织了百名学生参加“集体跳绳庆六〃一”的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地方新闻》栏目播出,还研制了集体跳绳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我校的体育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体育教师都善于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保证了民族体育在我校的校本教研开发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普及。

三、打造体育强校,突显民族体育特长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教学建设,使我校突出的艺体特长教育师资及教学设施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学校积极打造体育强校,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教学计划,精心组织,精心策划。还与曲靖师范学院签订了联办“民族体育专业班”的合作协议,旨在为云南省培育更多的民族体育人才。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节和运动会,将“民族健身操”、“吹枪”、“射弩”、“滚藤环”等民族体育项目作为表演项目,为民族体育的传播打下坚实基础。学校组建了“双拐队”、“吹枪队”、“射弩队”等队伍,多次代表文山州参赛,特别是“双拐队”在代表文山州参加省民运会中取得金牌总数排行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我们按照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有机结合的原则,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民族体育事业的实力和魅力,努力培养民族体育后备人才,在全省、全州内,我校培养出的学生担任着民族体育辅导员,使体育运动得以发扬、继承、光大、深入人心。我校毕业生遍布全州壮乡苗岭瑶寨彝村,积极为民族体育的传播和推广作出贡献,使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历届的国家、省、州民运会上均有不少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参加比赛,赛场上常出现我们向自己的技战术挑战的现象,彼此相辅相成,上下互动,有效地推动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

我校在抓“双拐”、“吹枪”、“射弩”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训练时,首先从制定目标责任制全年训练计划开始,对选材的人数、输送人数、比赛名次都有明确的规定。同对还强调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做到科学化训练。其次是训练时间和资金给予充分保证。校队每周安排七次训练,每次在90分钟以上,寒暑假全天训练,全年共训练200次以上,常年坚持业余训练。在我校体育教学中和课余训练中努力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发扬光大。队员的勤劳训练,教师的无私奉献,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部门的全力支持,这就是云南省文山州第二中学在双拐、射弩等民族体育传统项目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

四、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硕果累累挂金枝

我校对学生一向坚持德、智、体全面抓,特别重视对参训队员的思想品德的管理教育,要求我们的队员不但学习要进步,运动成绩也要优秀,象队员黄永华、袁友全、杨世贵、罗强林、曾登焕、李国娇不但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参加各种运动会上比赛成绩也很优秀,并在省第八届民运会上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称号。阳开香同学12次在全省、全国和国际性残疾人体育比赛中夺得金牌、4次破世界纪录,今年在昆明举行的全国残运会上又一举夺得2块金牌。这是我们坚持突出以民族体育项目为重点带动其他项目运动队训练的体系,坚决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认真抓好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的结果,我校代表队在国家、省、州各项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获得成绩罗列如下:

⒈ 1989年,参加云南省中师体操比赛获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第五名;

6 ⒉ 1994年~1995年,我校学生参加云南省民族运动会“抢花炮”获亚军,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⒊ 1995年~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参加文山城区元旦长跑比赛,女队获10次第一名,2次第二名,男队获8次第一名,4次第二名;

⒋ 1995年~2003年,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州评比连续7年一等奖;

⒌ 1997年7月,获全省大中专学校健美操比赛第三名;

⒍ 1997年~2004年,我校教职工代表队参加州属学校教职排球运动会,男队连续7年获第一名;

⒎ 2001年,参加文山州健美操比赛获一等奖;

⒏ 2002年11月,我校“双拐队”代表文山州参加云南省第七民运会高脚竞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获得5金8银6铜的好成绩;

⒐ 2002年,我校被文山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先进体育集体;

⒑ 2003年11月,我校高脚竞速队员袁有全、黄永华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七届民运会,并创佳绩;

⒒ 2004年3月,在全国中小学自编操校园民族操《壮乡欢歌》,获得全国一等奖,全套动作资料和VCD动作光盘被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国推广发行;

⒓ 2004年,我校“射弩队”代表文山州参加省射弩锦标赛获3个第三名、2个第四名、1个第五名的成绩;

⒔ 2004年,我校校长苏建华同志因在体育事业上成绩突出,被国家体育部授予“全国体育先进个人”;

⒕ 2005年9月,参加了文山州第七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7枚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的好成绩。高娇同学一人就包揽7 女子“双拐”100米、60米、女子4×100米竞速三枚金牌;陈菊英同学也获得了女子“吹枪”立姿、全能两枚金牌;郑传普同学获得男子“吹枪”全能银牌。女队在“双拐”项目上获得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女队在“吹枪”项目上均获团体银牌;男队还在“射弩”项目上获团体银牌。我校代表队以团体总分175分排在全州第二位;金牌总数7枚居全州第三位;奖牌总数19枚居全州第四位,同时还被大会组委会授予道德风尚奖,被文山州委、州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⒖ 2006年9月,代表文山队参加云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双拐男女队共获9金、6银、2铜,10名参赛队员中,8名获金牌,金牌总数列全省第一,团体总分185分,列全省第一,奖牌总数17枚,列全省第一。龙舟队7名队员在云南省八届运动会表现出色,获得1金4银2铜的好成绩;

⒗ 2007年4月,参加文山州第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金牌7枚、银牌6枚、铜牌9枚,团体总分146分名列全州第5 名,学校组第一名;

⒘ 2007年7月,被表彰为省第八届民运会先进集体。

日前,我校双拐队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中,准备代表云南双拐队出征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其他代表队的队员均有不少是我们的学生也在积极的训练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继往、开拓创新、努力拼搏,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在云南省文山州第二中学这片沃土上,不断发扬光大,为民族体育的腾飞作奠基石,为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8

第三篇: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XX县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肩负全县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坚持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不断强化规划管理,严格依照《XX县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布局建设,使XX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领导班子团结。 我们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团结一心,识大体,顾大局,坚持一切从工作出发,一切从有利于建设事业的发展出发,任劳任怨,扎实工作,营造了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让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在对关系到建设事业发展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处理上,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决策前能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在集中多数人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决策后加强跟踪反馈和督促检查。班子成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能按照各自的分工,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搞好相互之间的配合,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并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搞索、拿、卡、要和以权谋私,做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期间,没有接到对局党总支部和班子成员在生活、经济、作风等方面的问题的反映和举报。2006年,我们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领导班子”。

二、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城乡规划科学合理。 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龙头作用,在每一项规划的编制上力争做到既科学,又合理;既符合时代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既具有较强的建设性,又美观大方。一是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对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第三次修编,初稿经2次论证后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和县人大常委会批准,正逐级上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为XX县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二是进一步提高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2005年以来,先后编制完成了《XX街景规划》、《XX县湟水河沿岸整体发展框架性策划》、《XX县湟水河湾的修建性详规》、《XX西段街景规划》、《XX控规及街景规划》、《XX县城中心区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南区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三是积极争取资金7万元,完成了XX县XX、XX集镇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四是认真做好新农村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XX、XX、XX等15个村的新村规划编制工作。五是强化对规划的跟踪管理。严格落实“一书两证”制度,把“一书两证”纳入建设程序,按法定程序办理,加强了城市规划管理,做到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依法进行管理,保证了建设项目按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分区进行布局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合理发展。同时,委托城市监察大队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对违背规划随意建设的行为从严查处,做到规划面前人人平等,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005年以来,共审核办理各类建设项目XX个,核发项目选址意见书XX个、用地规划许可证XX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XX个,“一书两证”发放率达100;清除各类违章建筑XX起,拆除违章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我们本着“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择急而办”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突出抓好以道路、给排水、环卫、绿化、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以来,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累计达XX亿元,完成了XX等XX条道路与排水工程、垃圾处理场工程、天然气工程、县城集中供热工程、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目前,正在实施投资XX万元的XX县XX环境景点建设项目、投资XX万元的XX道路与排水工程。在市场建设方面,采取引资建设的方式,加快市场建设和改造。实施了总投资XX万元的XX改造工程,共改造市场长XXX米,占地面积XX万平方米、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在住宅建设方面,几年来共投资XX亿元,新建住宅XX万平方米,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今年总投资XX亿元的XX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建筑总面积达X万多平方米。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XX县城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了投资环境。 同时,认真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建设,为项目的申报立项打下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X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XX平方米。已拥有城市道路XX条,总长XX公里,面积XX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9.2平方米;建成城市供水管网XX公里,供水能力达XX万吨/日,自来水用水普及率达100;建成区排水管网总长XX公里;绿地面积XX公顷,绿化覆盖率达XX;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XX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XX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XX以上;供电、供暖基本满足需求;通讯设施完全自动化。其次,XX、XX、XX、XX小城镇和石家营等中心村建设进展较快,近三年完成投资达XXXX多万元,建设内容涉及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文化娱乐、学校、卫生院、住宅等基础设施,同时也发展了不少生产性企业和商贸流通场所性场所。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XX国道交通型经济带建设,到2006年底,已完成农房改造XXXX户,建筑面积达XX万平方米,完成投资XXX亿元,城镇面貌和农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四、强化城市管理,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战略决策和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章行为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城管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城市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面貌进一步美化,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为城镇改革发展和招商引资改善了硬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一是城市绿化成效显著。以创建文明县城为目标,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更大地发挥城区的绿化先导作用,不断增添城市的新亮点。全面完成了2007年春季城市绿化工作。重点对XX、XX、XX等8个路段和区域进行了绿化。种植黄杨等乔木XX个品种XX万株,种植丁香等花灌木XX个品种XX万株,种植燕尾草、红花草XX万墩、爬山虎XX万株,摆放万寿菊等花卉XX万盆,完成春季绿化总面积XXXXX平方米,总投资XXX万元。二是美化亮化力度加大。 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城市建设目标,以“亮化、美化、净化”为主线,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对城市主要街道、窗口地段、重点部位实施了“市容美化工程”,将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纳入了各单位领导目标考核责任书,与地、县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XX份,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齐抓共建。年内计划实施“穿衣戴帽”、“拆墙透绿”、“庭院绿化”和“亮化美化”工程共XX家,其中省地驻县单位XX家,XX县单位XX家。三是综合整治扎实有效。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加大了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首先,扎实开展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坚持以治脏治乱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城市管理工作无小事”的管理理念,着力解决城管难点、热点问题,全力以赴对市容市貌进行集中整治,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主街道全天保洁,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市容市貌和卫生状况得到较大改观。截止目前,共清运垃圾XXX万立方米,清理占道经营XXX起、乱涂乱画乱贴小广告XXXXX条、乱泼乱倒XXX起,拆除、更换破旧广告牌匾XX块,取缔露天烧烤XX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XX起。积极协调XX和XX两个城中村,对XX、XX的水渠、涵洞进行清淤疏通,解决了农民因春灌漫路而污染城市道路的问题。其次,加强对车辆乱停乱放管理工作。查处乱停乱放各类车辆XXX辆次。根据现阶段“摩的”客观存在的实际,加强安全教育,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停放位置,有效地解决了“摩的”乱停乱放问题。目前,登记“摩的”XXX辆,发放反光马夹XX件,指定停车位置X处。同时,在节假日期间,认真落实值班制度,加强巡逻检查,对主要街道实行24小时监管,有效地防止了乱涂乱画、偷盗破坏市政设施和涂写“牛皮癣”现象的发生。2006年被建设部授予“XX”荣誉称号。

第四篇: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候选对象事迹材料

吉埠镇位于赣县东北部,距县城22公里.京九铁路、江兴公路、平江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人口3.5万,土地总面积127平方公里. 近年来,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京九线上的经济强镇、城镇靓镇、果业名镇"目标,坚持以党建促发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评为全市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全县绩效考核优秀,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坚持管好"龙头",狠抓班子建设

1、抓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干部学习日制度,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深入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不断提高班子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化知识素质.

2、抓协调,增强团结协作.始终致力于"增进团结,提高水平,做好表率"的目标,强化基层党委核心作用.坚持定期召开沟心通气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矛盾和误会.建立和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议决.经常召开党政联席工作会议,协调党委与政府工作,增进党政班子成员之间团结、理解和支持,形成了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3、抓落实,增强责任意识.党委根据每个成员的个性特征和专长进行合理分工,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而且每位党委成员都有一个党建工作联系片.党委集体研究的每一项工作,都由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党委对分管领导的责任实行"同步追究制",即因工作落实不力,造成目标不能如期实现,或因工作失误,有关人员受到责任追究时,分管领导同时受到责任追究,由于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每位分管领导都感到肩上担子分量很重,都能以主人翁姿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目标的如期实现.

二、坚持严格管理,造就过硬队伍

1、强化镇一级.镇党委制订了考勤、招待、用车、出差等一系列勤政廉政制度.镇主要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常年吃住在镇,其他干部也安心以镇为家.上级来人一律在镇食堂就餐,镇内开会一律吃份饭.党委还严格规定,干部下村工作时不准饮酒、不准参与赌博等活动.党委还通过镇短息平台发出通知,公布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的电话号码,动员全社会群众进行监督和举报.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每年镇财政收支、机关经费管理、民政资金使用等重要情况及时在政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收集社会各界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积极推行班子成员交叉分工,既有利于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更有利于提高班子成员掌握和熟悉全面工作的能力,为今后担当重任打下基础.

2、管好村一级.一是稳定村干部队伍.镇党委统一规定村干部工资标准,确保村干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到位.二是加强审计监管力度,实行村务公开.镇党委每年从财政所抽调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认真的审计,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对于群众举报的涉及村干经济等其他方面问题,每件必查,查必有果.

3、带好党员队伍.一是严把"入口关",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全力开展三培两带工作,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锻炼,坚持把那些年纪轻、觉悟高、能力强、作风好的优秀人才补充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大力培养具有"双强、双带"能力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二是重视党员队伍素质提高.2011年镇党委为全镇农村党员赠阅了一份党建杂志,让党员学习有资料,强化了党员意识,增强了党性,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三是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在各项中心工作中,党员自己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发展甜叶菊、脐橙、贡芋、水产等产业,并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几年来,全镇党员共帮扶贫困户1280户,脱贫620户.

4、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该镇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多,流动面广,根据上级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多方调查摸清底数,逐个登记造册,同时建立流动党员台帐,全镇23个支部都相应健全了档案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在广东省东莞市建立了1个流动党支部.

三、坚持科学发展,以党建促发展

1、新型工业化建设高效推进.一是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几年来,全镇共引进赣州中瑞材料有限公司、新海洋精密组件(赣州)有限公司等项目22个,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二是全民创业扎实有效,在全县乡镇率先创建了全民创业园,引进企业在园区创业.三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组织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年、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发展的意识,被评为"江西省首届投资环境最佳乡镇".

2、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圩镇建设初见成效.几年来,圩镇面积和人口翻了一番.城镇建设标准高,2010年被列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总结表彰暨清洁工程会议参观现场.二是农村面貌大为改善.几年来,完成54个建设点的村庄整治工作,枧田企石、樟溪土沟被列为全国村庄整治培训班现场教学点,枧田村评为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三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投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修建了跨平江的第二座桥——翰林大桥,水利、通讯等设施也明显改善.

3、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按照规划高标准推进11.8万亩的中国赣县清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由于规模大、标准高,被列为省级示范区.形成了上堡万亩柑橘园基地、大溪千亩贡芋基地、大溪千亩杨梅基地等,"吉埠贡芋"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功承办了赣县首届生态杨梅节.

4、发展生态化建设务实推进.几年来,先后拒绝1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入驻,认真实施"一大四小"工程和农村清洁工程,扎实完成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

四、坚持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民政优抚工作,关心和支持老龄与残疾人事业,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抓不懈.依法治镇成效明显,安全生产落实到位,全镇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赴省、赴京访为零.

3、依法加强计划生育管理.通过"四清理六落实"专项整治活动,狠抓落实,加大四术、环孕检对象到位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想方设法、深挖细找,提高四术、环孕检对象到位率,按规定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严格计划生育管理.

第五篇:全国文明机场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国际机场于12月30日建成通航运营,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和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机场一期工程占地7260余亩,总投资19亿元,综合配套设施齐全,运行流畅,具有良好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机场通航运营8年多来,依托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运输生产迅猛增长,航线网络日趋规模。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

人次大关,跨入世界繁忙机场行列。到已连续实现八个安全年,连续四年保持年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全国第八位,在华东地区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浦东、虹桥机场。目前,机场的航线目的地达60多个,遍及中国内地的主要城市、香港、澳门、日本、韩国以及东亚、东南亚。

根据国有企业及民用机场改革发展要求,网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千万客流量的大型机场要坚持发展,必须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引入战略投资者,这对于加快网机场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做大、做强机场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月,网国际机场与“全球最佳机场”──香港国际机场,通过增资扩股方式进行战略性的全面合资合作,成为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的、整体对外合资的机场。与香港机场结盟,在管理上全面吸收香港机场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提升了机场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了网机场在公司治理、管理和营运等各方面向现代化国际空港迈进的步伐。

机场合资公司成立两年多来,公司党委认真执行中央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部署,在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的领导下,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机场合资公司确定的“改革转型、管理创新”的战略思路,根据公司“

二、

三、五”规划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效益、改革、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学习借鉴,创新发展思路

机场合资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是在网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跨入世界繁忙机场行列以来,公司十分注重学习借鉴以香港国际机场为代表的国际先进大型机场的管理理念、经验,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管理大型机场的有效办法,确立了“改革转型、管理创新”的发展战略,着手推动公司从经营型向管理型的转变,不断提升网机场的运营管理水平。近年来,共推出转型创新类举措40余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是倡导精细化管理。重点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精抓细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以财务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审核、监督和控制功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完善收入核算系统的运行工作,确保公司各项收入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开展了“定岗、定编、定员”工作,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调整薪酬制度,启动了部门绩效考核制度和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客观评定每个部门和每名员工的业绩,调动员工积极性。二是实施放权改革。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授权经营,理清母子公司关系,增强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行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将基层三级管理人员的考核、选拔、聘任权交给相关二级部门,逐步实现用人权的下放。三是推行业务外包。主张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改变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积极推进了保洁、保安、食堂、停车场管理、消防报警系统等各类业务外包(托管)工作。四是深化与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与国航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天津航空在本场设立基地;深化与厦门航空战略合作,积极支持厦航在本场改善基地条件;推进与川航在投放运力、新辟航线方面的合作;积极为长龙货航顺利开航创造有利条件;与联邦快递就延展租赁场所事宜进行沟通协商,并签订相关补充协议。五推进“数字空港”建设。完成了国际离港系统多主机平台改造工程和航显系统改造工程、安检信息系统、监控系统扩容以及货运信息系统、候机楼门禁系统建设,推进候机楼无线网络覆盖工程,改版公司门户网站,建成投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电子化处理,不断提高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六是大力拓展非航业务。积极推进候机楼招商全球招标工作;与省旅游集团合作引进机场酒店项目,采用bot形式建设;主要为奥迪用户提供常规保养、车辆清洗等服务的机场奥迪服务中心项目已签约,目前正抓紧建设;积极开展商务写字楼、高尔夫练习场等项目招商等。七是配合地方政府推动空港经济发展建设。积极对接地方政府,推进保税物流中心(b型)移植和空港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为实现机场货运规划与政府规划的对接,聘请咨询公司开展机场货运发展规划研究,明确了机场货运发展思路、机场货运设施功能以及机场货运规划与保税物流中心(b型)之间的联系。

二、夯实基础,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强化管理,确保机场持续安全运行。机场公司按照“持续安全”的要求,夯实安全基础,强化空防安全,圆满完成了奥运安保等一系列保障任务;以开展两项审计迎

第六篇:全国检察系统“集体一等功”先进单位事迹材料——市检察院

2月24日,在第七次全国检察机关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上,**市检察院被授予“集体一等功”。这是该院继2009年初获得“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后获得的又一殊荣,是全省5家获得表彰的基层检察院之一,是**市检察系统唯一获此荣誉的检察院。

近年来,该院在提升队伍强素质,立足职能塑公信,科学管理激活力三个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加强检察队伍的思想、业(来源:好范文 http:///)务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2006年以来,先后开展学习讲座和远程教育38次,组织干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000余人次。1人被授予首届“湖北省检察业务专家”,1人获得研究生学历,7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二是坚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在打击刑事犯罪保稳定、查办职务犯罪促廉政和加强诉讼监督求公正等工作中均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以来,该院共审查批捕案件718件1154人,审查起诉案件971件1474人,查办职务犯罪案件81件93人,所有公诉案件均被法院作有罪判决。成功办理了3起公益诉讼,对盗伐、滥伐林木的犯罪分子在判处有期徒刑的同时,判处补种树木,在全省属首次;三是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积极开展“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继2007年底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通过高检院验收后,又以推行“电子检务工程”为契机加快信息化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推行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促进了内部资源整合,提高了法律监督的整体效能。

面对荣誉,该院党组要求全体干警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进取精神,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一篇:人居环境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秋季中班教务工作总结